辨析近义词(精选8篇)
辨析近义词 篇1
三个一组:
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引出。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5 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游思妄想:犹言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7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1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16.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亦作“了若指掌”。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7.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19.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亦作“覆地翻天”。
天翻地覆:覆,翻,翻过来。比喻急剧的变化。
沧海桑田沧海桑田
2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
朝三暮四: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21.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亦作“云消雾散”。
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亦作“风流雨散”。
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25..无所不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贬义。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褒义。
为所欲为: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6.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
入。
27.醉生梦死:比喻象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
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花天酒地: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28.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29.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有声有色: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如郭先生画技高超,能惟妙惟肖地临摹出大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说明模仿得与原作十分接近,真假难辨。再如: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这说明弟弟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模仿”来修饰的,就用“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
31.饥寒交迫:饥饿与寒冷交相逼迫。形容无衣无食,生活困苦不堪。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
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啼饥号寒:因为缺乏衣食而啼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32.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岌岌可危:岌岌,危险貌。形容极其危险。
34.家常便饭:①家庭日常的饭食。②比喻经常发生习以为常的事情。
司空见惯: 强调经常看见习以为常:强调习惯 40.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
固若金汤:金,“金城”的简称,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的简称,指
防守严密的护城河。形容工事非常坚固。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42.海市蜃楼:①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②比
虚幻的事物。
虚无缥缈: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45.齐心协力: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
同心同德:心:思想;德:信念。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47.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接不断。
川流不息:川,河流。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于比喻来往的人、车马或
船只很多。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49.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
理睬。
两个一组:
52.目不斜视: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
目不转睛:凝神注视,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54.背道而驰:道,道路。驰,车马疾行。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本要向南行走,却驾车往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57.排山倒海:排,推开。倒,翻倒。形容来势凶猛。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58.蚍蜉撼树: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比喻不自量力。又作“蚍蜉撼大树”。
螳臂当车:当(dāng),阻挡。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60.见机行事:机,时机,机会。看到适当的时机立即行动。
见风使舵:看风向改变帆篷方向。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多含贬义。62.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大,力量强。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63.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
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推诚相见:用真心相待。动词性短语。
64.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正直,理直气壮,从容不迫。67.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69.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语。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又作“流言飞语”。
71.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名词性短语。
迫在眉睫:睫,眼毛。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形容词性短语。72.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
73.进退维谷:谷,比喻困境。进退都处于困难境地。比喻进退两难。书面用语。
进退两难: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形容处境困难。口头用语。进退无门:前进后退均无路,形容处境困难,无处容身。
74.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动词性短语。亦作“杞人之忧”,名词性短语。
庸人自扰: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75.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雄伟。82.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
83.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86.生气勃勃: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生命力强,富有朝气。多用于指人。
生机勃勃:很有活力,很有生命力。多用于指事物。87.龙腾虎跃: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
生龙活虎: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94.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96.悠然自得:形容心情悠闲自足,神态从容的样子。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97. 忐忑不安:心虚不定
七上八下:心情不安
98.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的)。99 .天经地义:经,常规,原则。义,正理。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103.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同样的事物。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112.无穷无尽:没有止境。
无边无际:谓开阔得望不到边缘。113 五颜六色:多种颜色,引申指各色各样。
五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复杂,非常好看。114.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118.笑容可掬:掬,两手捧起。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119.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贬义。
异想天开:天开,天门打开,比喻荒诞的事。形容想法离奇而完全不切实际。一般用于贬义,有时也可作中性词用。如,科学家要敢于异想天开。
成语辨析300例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
12、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3、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4、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5、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40、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手可热: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48、捉襟见肘: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51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构,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5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5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5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5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6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6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6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6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A.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B.6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6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6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6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7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7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7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7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7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7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7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82、因人成事: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83、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84、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8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86、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87、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8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89、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91、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92、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93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94、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95、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96、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
97、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9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99、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10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101、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现也用来形容引起较大的反响。102、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103、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104、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惟,思考)。105、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褒义词)106、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107、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贬义词)
108、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补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109、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贬义词)
110、满目疮痍: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受到了严重破坏的景况。(只能用来形容国土家园。)
111、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11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113、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114、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多用贬义词)115、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16、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117、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118、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稽:考查。119、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120、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对待事物)121、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褒义词)、122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23、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论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要望文生义)124、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多作贬义)125、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已上了大当,一无所得。126、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127、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也。
128、奇文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129、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130、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避讳‘春’字,改称。这里用来代表‘批评’,因为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131、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容风气。(注意不要重复)
132、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133、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34、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35、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毫,细毛;头发;爽,差错,失误。136、乐不思蜀: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东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来泛指乐而忘返(贬义词)137、蓬荜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138、敝帚自珍: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139、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140、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141、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142、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久闻大名。
143、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要按字面意思来理解)144、轻诺寡信:随便答应人,很少能守信用。(贬义词)14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146、盲人瞎马:《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比喻境况极端危险。
147、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贬义词)148、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149、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150、惨淡经营:形容费心力。(不要误认为是贬义词)
151、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认为了不起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了。
152、欲盖弥彰: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多指坏事)153、箪食壶浆: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154、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155、大方之家: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156、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157、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15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技能。(多用作贬义词)159、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160、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161、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6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注意形容的对象是“做”,而不是“说”。)
163、如履薄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不要认为形容形势危急。164、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贬义词)165、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166、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贬义词)
167、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指的对象是说的那个人)。
168、养痈遗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169、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贬义词)170、名噪一时:名声广为传扬。(中性词)
171、借箸代筹:引申为代人策划。箸:筷子;筹:筹码,引申为筹划。172、苦心孤诣:指煞费心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褒义词)173、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17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175、独辟蹊径:比喻处事有独创性。176、莫须有: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177、条分缕析:形容剖析得深入细致,有条有理。
17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汪要望文生义)179、深文周纳:定罪名很苛刻,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180、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贬义词)181、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本质不好。(贬义词)
182、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一个可以跟他配对。多用于贬义
183、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树,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贬义词)
184、耸人听闻:指歪曲担待无中生有的事实,或是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的言词。185、骇人听闻:指程度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指坏人坏事)186、相提并论:侧重不分彼此,不分上下,重在“并”。
187、同日而语: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重在“日”。多用于否定语气。188、不可理喻:只用于人,贬义词。
189、不可思议:只用于事情或道理,中性词。
190、一挥而就:多用于文学艺术(写字、画画、作文等)方面。191、一蹴而就:多用于巨大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方面。192、无可非议:指没有过错,完美。193、无可厚非:指略有过错,较完美。194、等量齐观:多用于对待事物。195、一视同仁:多用于看待事物。196、不翼而飞:指具体的东西而言。197、不胫而走:指一般消息而言。
198、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199、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于心”。200、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201、对簿公堂:指公堂上所审。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202、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雅,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于不及之处。203、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不悲号的农民。
204、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205、爱屋及乌:因为爱国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206、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207、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208、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顾意。209、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210、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多指男女不正常行径)。
211、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212、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213、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214、白驹过隙: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见于《庄子知北海游》)。
215、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216、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21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本草纲目马陆》):弘景日:,‘此虫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百不僵” ’)。现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己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218、班荆道故:班,辅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219、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也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
220、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221、暴戾恣睢:暴庚,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注意读音)222、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223、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2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225、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九一样。
22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辟,读bì(四声)
227、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228、毕其功于一役:毕,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229、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多含贬义。
230、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注意“敝”的写法。
231、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232、别出机抒:机抒,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233、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黄河。比喻地势险要。
234、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235、不齿于人类:齿,并列。
236、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237、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238、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239、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意思是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现一次。240、不虞之事:虞,预料。没有料想到的事。
24、不容置喙:置,安放; 喙,嘴。不许插嘴。
242、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243、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244、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
245、不稂不莠:根,狠尾草;萎,狗尾草。根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
246、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247、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248、草菅人命:草营,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
249、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条约。
250、尝鼎一脔: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251、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苹,草丛生的样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252、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253、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254、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255、赡宫折桂:瞻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256、膛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25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258、良莠不齐:良 善良,指好人; 莠,恶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259、诚惶诚恐:惶,害怕。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用来形容 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带有贬义。260、魑魅魍魉(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261、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262、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263、出水鞭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264、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有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265、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266、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267、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68、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69、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270、错彩镂金:错,涂饰;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271、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272、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一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273、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发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274、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275、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背弃根本。
276、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277、大相径庭:径庭,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278、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读音zhuol 279、待价而沽:沽,出卖。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280、戴月披星:形容早出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281、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282、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283、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284、弹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285、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28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原来形容说话伤人,令人难受。现在形容气垫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287:咄咄怪事:咄咄,叹词,表示惊诧。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288、豆寇年华: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寇年华。289、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现多用贬义
290: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贬义。291、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292:道路以目:旧形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暴虐。
293、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294、耳鬃斯磨:鬃,面颊两边的头发;斯,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295: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296、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297、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失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
298、发指毗裂:发指,头发向上直竖;毗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99、翻然(幡然)悔悟:翻(幡)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300、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辨析近义词 篇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成果颇多, 但很多文章的共性是多从“词义”和“语法”角度来对近义词进行辨析。其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尤其要注意“语用”在辨析时所起的作用。在辨析近义词时关注“语用”, 其关注点是说话人如何在特定语境下合适地、得体地使用语言, 以及听话人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下正确理解或推断出说话人意思等方面, 以下我们从六个方面来探讨“语用”在辨析近义词中的应用。
一、适用对象
所谓“适用对象”就是看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和哪些词搭配。在交际中, 除特殊场合外, 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遣词用句是自然的输出, 因为早已习得, 而对于外国人, 则需要学习。
1.1 近义词动词
对于近义动词, 可以从其本身的特点和与之相关联的成分的特点来进一步细化分析。
1.1.1 动词是否及物
对近义动词进行辨析可以先看它们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不及物动词不可以带宾语。例如, “旅游”和“游览”, 我们可以说“我游览了哈尔滨”, 但是不可以说“我旅游了哈尔滨”, 这是因为“旅游”是不及物动词, 而“游览”是及物动词。
1.1.2 动词的时态
在辨析近义动词时要注意动词的时态是已然还是未然。例如, “祝”用于未然, 而“祝贺”却用于已然。因此我们会在高考前说“祝你考上大学”, 而在得知成绩后说“祝贺你考上大学”, 反之则是不正确的。
1.1.3 动词是否具有自主性
一组近义动作动词, 可以从它们是自主动词还是非自主动词角度来进行辨析, 也就是看它们的动作行为是否受人控制。例如, “降落”和“落”, 二者都表示物体从高处向下运动, 但“降落”是人可以控制的行为, 而“落”除了表示人可以控制的行为之外, 主要表示人不能控制的自然现象。因此, 我们可以说“伞兵慢慢从空中降落下来”, 也可以说“伞兵慢慢从空中落下来”, 但我们不会说“秋天树叶都降落了”, 只能说“秋天树叶都落了”。
1.1.4 动作行为主体是否一致
近义动词的差别还可能存在于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主体上, 即动作的发出者是否相同上。例如, “侵犯”和“侵略”, “侵略”的动作主体只能是国家, 而“侵犯”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团体或个人。因此, 我们认为“侵犯我国领土或侵略我国领土”都是正确的说法, 而“侵略了她的人权”是错误的句子, 应该用“侵犯”。
1.1.5 宾语特点
辨析近义的及物动词时, 可以从其所带宾语的不同来进行辨析, 这就要看所带宾语的类型是名词性宾语还是谓词性宾语;名词性宾语是指人还是指物, 是指之间还是指处所;如果是人, 是哪一类人, 是上级对下级还是下级对上级;如果是物, 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 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比如, “忍不住”和“受不了”, “忍不住”后面所接成分一般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 “受不了”后面一般是名词性或名词性结构;因此, 可以说“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而不说“她受不了哭了起来”。
“参观”和“访问”, 可以说“我们参观了萧红故居”, 而不能说“我们访问了萧红故居”, 只能是“访问萧红”, 而不是“参观萧红”, 因为“参观”的宾语只能是物, 而“访问”的宾语只能是人。
“抚养”和“赡养”, “抚养”的对象是晚辈, 而“赡养”的对象是长辈, 因此我们说“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报告”和“通知”。“报告”的对象是上级, “通知”的对象是下级, 因此我们可以说“向首长报告最新战况”, 而不可以说“向首长通知最新战况”。
“变化”和“变动”, 变化的对象是自然或社会现象, 而“变动”的对象只是社会现象, 因此可以说“最近气温变化很大”, 不用“变动”, 而在“他的工作最近可能有变动”这个句子中可以用“变化”进行替换。
1.1.6 状语或补语特点
动词前面适用什么类型的状语, 后面有无补语及补语是何类型, 都是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时应该考虑的。
对于状语在辨析近义词动词时的运用, 主要是从音节的角度来考虑, 如“加”和“加以”, “加”前面的状语只能是单音节的词, 而“加以”前的状语只能是多音节的词。因此可以说“不加思考、认真加以研究、多加思索、努力加以解决。
“忍耐”和“忍受”。可以说“你先忍耐一下, 马上就结束了”, 而不能说“你先忍受一下, 马上就结束了”。因为“忍耐”可以带动量补语, 而“忍受”不可以带动量补语。
1.2 近义形容词
对于近义形容词, 在辨析时要看其能否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修饰;能否重叠及进入V不V的格式以及所修饰的中心语是否相同等。
例如“快”和“快速”, 说“他跑得真快”、“他跑得不快”、“他跑得快不快”都是正确的句子, 而不能说“他跑得真快速”、“他跑得不快速”、“他跑得快速不快速”, 因为“快”可以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修饰, 可以进入V不V的格式, 而“快速”却不可以。
1.3 近义名词
对于近义词来说, 辨析时要看其是否可数、是否能被修饰。比如“车”和“车辆”, “车辆”是“车”的总称, 是不可数名词, 不受数量词修饰;“车”是可数名词, 可以说“一辆车”, 但说“一辆车辆”却是错误的。可以说“那是款红色的跑车”, 不能说“那是款红色的跑车辆”。类似的还有“书”和“书籍”、“桥”和“桥梁”等等。
1.4 近义副词
对于近义副词的辨析, 应该考虑其所修饰的成分的特点。是单个词还是词组或句子等复杂形式, 单个词是自主动词还是非自主动词;修饰的动作行为是已然的还是未然的……
例如, “一连”和“连连”。我们可以说“他一连玩了五个小时的游戏”, 用“连连”不可;可以说“他很同意我的观点, 连连点头”, 用“一连”却不可;只有在“他很害怕, 一连后退了几步”这样的句子中“一连”和“连连”才可以互相替换用, 因为二者后面都必须接动宾结构, 但“一连”后的动宾结构中间必须插入一个数量结构, 而“连连”后面的动宾结构中可以没有数量结构, 但也可以有数量结构, 前提是这个数量结构的量必须是不确定的。
“逐渐”和“逐步”, 二者都是副词, 都可以作状语, 但“逐渐”一般修饰自主动词, 不能修饰非自主动词, “逐步”就不受此限制, 动词自主与否都可以用其修饰。可以说“他的汉语水品逐渐提高”, 用“逐步”也可以, 但不可以说“天逐步黑了”, 因为在这个句子中只能用“逐渐”。
再如“立刻”和“顿时”, 可以说“他的演讲刚结束, 观众席上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用“顿时”也可以, 但我们不能说“你到家后顿时给我回个电话”, 这里只能用“立刻”, 因为“顿时”只能修饰已然的动作行为, 而“立刻”无此限制。
1.5 近义介词
对于近义介词的辨析应该考虑其用于主语前还是主语后;后面的宾语是哪类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由它所组成的介宾结构可以和什么样的形式组合, 如果是动词, 要看是动作性动词还是非动作性动词或其他动词;同时要注意音节的搭配。
例如, “对于”和“关于”, “对于”可以放在主语前, 也可以放在主语后, 而“关于”只可放在主语前。因此, 我们可以说“我对于这件事没有任何意见”, 也可以说“对于这件事我没有任何意见”, 但我们不能说“我关于这件事没有任何意见”, 只能说“关于这件事我没有任何意见”。
“往”和“朝”, “往”必须和表示方位、处所的词语组合, 不能直接和指人或物的名词组合, “朝”却没有这个限制;所以, 可以说“请往我这里看”或“请朝我这里看”, 可以说“朝老师看过去”, 但不可以说“往老师看过去”。
“向”和“朝”, “向”可与动作性强或弱的动词组合, 而“朝”只与动作性强的动词组合。因此能说“向她深情地看了一眼”, 用“朝”也可以, 但不能说“朝他表示敬意”, 只能说“向他表示敬意”。
“按”和“按照”, 我们可以说“按期完工 (按照期完工) ;按期限完工 (按照期限完工) ”, 因为“按”不受音节限制, 而“按照”只能和双音节词搭配。
二、适用句类
这里所说的句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包括一般所说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类, 也包括这些句类下面再分的小类, 譬如疑问句又可以再分为选择问、正反问、特指问、是非问等;还包括一般的句式, 譬如主动句、被动句、比较句等。
在交际中, 要想表达不同的意思, 就要选用不同的句类。所以, 可以通过近义词所使用的句类的不同来对其进行辨析。
例如“或者”和“还是”, “或者”可以用于陈述句或祈使句, 而“还是”只用于疑问句。因此, 可以说“你或者明天来, 或者后天来”;“你或者小张, 明天必须来一个”, 这里不可以用“还是”。在“你明天来还是后天来?”这样的句子中可以用“或者”。
“还”和“再”, 可以说“你明天还去注册吗?”和“你明天还去不去注册啊?”, 但这两个句子中不可以用“再”, 可以说“你能不能再唱一首啊?”而不可以说“你能不能还唱一首啊?”, 只能是“你还能不能唱一首啊?”, 因为“还”可以用于是非问, “再”不可以;“还”和“再”都可以用于正反问, 但有条件限制, “还”用于V不V格式前, 而“再”用于V不V格式后。
“千万”和“万万”, “千万”只可以用于祈使句, 而“万万”还可以用于陈述句。所以, 在“我万万没想到专业课考得这么差”这样的句子中不用“千万”, 而在“你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这样的橘子中可以用“万万”;
再如, “惋惜”和“可惜”, “可惜”可用于感叹句, 而“惋惜”不能这样用, 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一。因此, 我们可以说“这么多的菜都倒掉了, 真可惜!”, 不说“这么多的菜都倒掉了, 真惋惜!”。
“笼罩”和“弥漫”, “笼罩”可以用于被动句, 而“弥漫”却没有这种用法。所以, “清晨的102国道被一片大雾笼罩着”是正确的说法, 而“清晨的102国道被一片大雾弥漫着”是错误的说法。
再有如“又”和“还”, 说“他的成绩比你还高”和“他买的苹果又大又红”, 而不说“他的成绩比你又高”和“他买的苹果还大还红”, 因为“又”表程度时不能用于陈述的比较句, 而“还”表程度时能用于陈述的比较句。
三、肯定与否定
这里所说的“肯定”, 是说某个词在使用上要求后面必须跟一个肯定形式, 不能是否定形式;所说的“否定”, 是说某个词在使用上要求后面必须跟一个否定形式, 不能跟一个肯定形式。利用对“肯定”和“否定”的要求不同, 可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例如“万分”和“十分”, “万分”只能修饰肯定形式, 而“十分”没有这个限制, 因此说“万分痛苦”, 不说“万分不痛苦”, 说“十分满意”, 也说“十分不满意”。类似的如“分外”和“格外”、“差不多”和“几乎”, “差不多”只能直接修饰一个肯定形式, 而“几乎”不受这种限制。
四、简单与复杂
这里所说的“简单”是指单个儿的一个词, “复杂”则是指一个句法结构, 而非一个词。利用对“简单”和“复杂”的要求不同, 可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比如, “常常”和“通常”, “常常”对“简单”和“复杂”没有要求, 而“通常”只能修饰复杂结构, 因此可以说“春秋季节, 我们常常举办服装展览”, 也可以说“春秋季节, 我们通常举办服装展览”;可以说“春秋季节, 这类服装展览我们常常举办”, 而在这里不可以用“通常”。类似的还有“稍微”和“稍”, “稍微”所修饰的结构必须是复杂的, 而“稍”没有这种限制。
五、语义侧重
近义词概括和反映的现象虽然基本一致, 但强调的意义中心却不尽相同。因此, 在表达不同的意思时就要注意所用词语的语义侧重,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得体。语义侧重包括这样两个部分, 一个是表义的轻重不同;另一个是叙述的侧重点不同。
例如“违反”和“违背”, 可以说“违反规定;违反法律;违背誓言;违背承诺”, 因为“违反”的语义程度要高于“违背”。类似的近义词很多, 如“绝望”和“失望”, “恳求”和“请求”, “竭力”和“努力”, “敬仰”和“敬重”。这一点是和从词义角度辨析近义词的方法有交叉的, 只是在不同层面上理解而已。
“暗暗”和“偷偷”, “暗暗”侧重于表达心里活动, 而“偷偷”则侧重于表达外在行动。因此, 我们可以说“他偷偷溜进房间”和“他暗暗下定决心”, 而说“他暗暗溜进房间”和“他偷偷下定决心”都是不正确的。
六、语体色彩
从色彩方面辨析近义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地方色彩。很多著作中都对色彩有过很细致的论述, 这里不再赘述。但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 “色彩”不尽属于语用角度, 因为它也是词义的体现, 即“色彩义”, 在这一点上辨析近义词, 二者是有交叉的, 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但多数学者习惯上将之纳入语用辨析之列。
以上是我们从“语用”的角度来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的问题, 其实“语用”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因为它所涵盖的领域还可以涉及到文化等层面, 在近义词辨析中我们所谈“语用”只是整个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的一个缩影, 因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不关注“语用”, 不研究、运用“语用”就会导致整个教学环节的失败。近义词的辨析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 对于教师来说, 想要驾轻就熟也并不容易, 这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往曾经有过的诸如“中国人就这么说”之类的话是不负责任的。为了讲好近义词, 就需要用各种方法去分析、比较近义词, 从整体上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细致的辨析, 尽量使之能够易讲、易记、易运用。
摘要:近义词辨析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近义词辨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汉语教学中, 通常是从词义、色彩、词性等角度来对近义词进行辨析的, 这些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辨析近义词同样适用, 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有时会显得捉襟见肘。因为, 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前提下辨析近义词有自己的特点, 那就是要十分注意“语用”在近义词辨析时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语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2004
[3]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近义词辨析(一) 篇3
A. accidentsB. events
C. incidentsD. affairs
2. The train met with a terrible ___ and many passengers were injured.
A. thingB. incident
C. accidentD. affair
3. The Chinese Revolution, next to the Russian Revolu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___ in history.
A. businessB. accident
C. matterD. event
4. To everyone’s great joy, the missing child came back safe and sound ___ a month.
A. afterB. later
C. inD. behind
5. — How long ___ was that?
— It’s been nearly six years now.
A. beforeB. ago
C. laterD. ahead
6. The evening ___ , he played cards with his friends in Mary’s home till midnight.
A. beforeB. ago
C. forwardD. later
7. Look! There are so many birds flying ___ the beautiful lake.
A. aboveB. over
C. onD. through
8. The city government has ___ to all the citizens that electricity charges will go up next spring.
A. toldB. suggested
C. announcedD. talked
9. Jack asked Alice to marry him, and she ___ him, but her mother didn’t ___ her to marry such a poor man as him.
A. accepted; agreeB. accepted; allow
C. agreed; permitD. received; allow
10. Surprisingly, they finally succeeded in climbing ___ the high mount with its top covered with snow all the year round.
A. overB. across
C. throughD. on
11. On June 12, Bryan Allen flew an airplane ___ the English Channel to France.
A. acrossB. through
C. fromD. above
12. As every one of us knows, Stephen Hawking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hysicists ___ in the world.
A. liveB. living
C. aliveD. lively
13. Great! The wonderful basketball match will be ___ broadcast this evening.
A. liveB. living
C. aliveD. lively
14. — Would you like ___ to eat, Peter?
— It’s very kind of you. ___ is OK. I’m not particular about food.
A. something; AnythingB. anything; Everything
C. something; SomethingD. anything; Something
15. The speaker said that ___ nothing was worth listening to.
A. nearlyB. hardly
C. almostD. never
16. Young ___ he was, he learned a lot. ___ , his family couldn’t afford his college education.
A. as; ThoughB. though; However
nlc202309021536
C. although; YetD. as; But
17. I don’t like this book. Will you please show me ___?
A. anotherB. other
C. the otherD. else
18. I don’t think Alan is such a clever boy ___ his cousin, who acts ___ a guide.
A. like; asB. as; as
C. as; likeD. like; like
19. She really feels quite ___ because she didn’t have any friends in the world.
A. aloneB. lonely
C. singleD. strange
20. Tom has been to Canada. Harry has ___ been there, and me, ___ .
A. also; tooB. too; as well
C. also; eitherD. either; as well
21. You were expected to read ___ the text, not to cry so ___ as to make others feel uncomfortable.
A. loud; aloudB. aloud; loudly
C. loudly; loudD. loudly; aloud
22. ___ those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as Mr Brown, our foreign teacher, who had been in our school for five years.
A. AmongB. Between
C. InD. Of
23. While I called, Tom was ___ dressed for the important party.
A. yetB. still
C. alreadyD. ever
24. We are ___ by doctors to eat more vegetables and take plenty of physical exercise.
A. suggestedB. warned
C. informedD. advised
25. — What time does the plane ___ ?
— At 8:30 am, I’m sure.
A. reachB. get
C. arriveD. fall
26. Don’t talk about your family ___ at this moment; let’s get down to ___ .
A. business; affairsB. incidents; matters
C. things; eventsD. affairs; business
27. The letter I had been anxiously expecting ___ me just now.
A. arrivedB. received
C. reachedD. got to
28. He ___ her apology to show that he had ___ a good education.
A. received; receivedB. received; accepted
C. accepted; acceptedD. accepted; received
29. At least you should ___ the fact that you did ___ a warm welcome from the farm workers at the factory gate.
A. accept; receiveB. agree; receive
C. recognize; acceptD. receive; offer
30. I think he is one of the best men you have ___ found, isn’t he?
A. neverB. ever
C. onceD. even
31. I had no idea which of the two ties was better, so I took ___ of them.
A. any B. all
C. neitherD. some
32. — Oh, which day can I go to see you next week?
— ___ day is OK except at the weekend.
A. AnyB. Either
C. EveryD. All
33. I asked her the time, but she didn’t ___ me.
nlc202309021536
A. replyB. answer
C. giveD. respond
34. I was as surprised ___ anyone when they offered me the job.
A. likeB. at
C. asD. except
35. ___ the Spring Festival drawing near, people are busier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it.
A. AsB. When
C. WhileD. With
36. Tom’s work at school is above ___ while Jim’s is below it.
A. normalB. ordinary
C. averageD. usual
37. — What’s the ___ temperature of the human body?
— To tell the truth, I have no idea.
A. averageB. common
C. usualD. normal
38. While the English teacher explained how to use the expressions, he stood, trying to keep himself awake, for he was ___ .
A. asleepB. sleepy
C. sleepingD. slept
39. That volleyball match is not a recorded TV performance, it is ___ .
A. aliveB. live
C. livingD. lively
40. The old woman was afraid to be left ___ in the ___ house.
A. lonely; aloneB. alone; alone
C. lonely; lonelyD. alone; lonely
41. I ___ my father to give up smoking, but he didn’t listen to me.
A. persuadedB. suggested
C. advised D. demanded
42. It was very dirty, but in the end he ___ to clean it.
A. managedB. attempted
C. succeededD. tried
43. — Did you go to see the play last night?
— Unluckily, I couldn’t ___ it. But I am going to see
it soon.
A. doB. manage
C. takeD. make
44. No one can ___ success without effort.
A. getB. achieve
C. finishD. complete
45. Five years’ Harvard University education gave him a(n) ___ over boys who had not been to a world-famous college.
A. chanceB. difference
C. goodD. advantage
46. — You know what? Tom wants to be Harry Potter after
he graduates from school.
— Are you kidding? He will never ___ a person like
Harry Potter.
A. makeB. turn
C. changeD. get
47. The girl ___ to be a good dancer if she is well trained in an art school.
A. expectsB. allows
C. wishesD. promises
48. This is an extinct ___ of fish.
A. typeB. species
C. sortD. kind
49. The boats in the harbour made a beautiful ___ .
A. sightB. view
C. sceneD. scenery
50. Encourage your children to try new things, but try not to ___ them too hard.
A. drawB. strike
nlc202309021536
C. rushD. push
51. Four Chinese models were ___ the 14 people awarded prizes on Friday at the World Supermodel Competition.
A. amongB. between
C. alongD. beside
52. — Wow! You’ve got so many clothes.
— But ___ of them are in fashion now.
A. allB. both
C. neitherD. none
53. Don’t worry if you don’t understand everything. The teacher will ___ the main points at the end.
A. recoverB. review
C. requireD. remember
54. It was a nice house, but ___ too small for a family of five.
A. rarelyB. fairly
C. ratherD. pretty
55. From their ___ on the top of the TV Tower, visitors can have a better view of the city.
A. stageB. position
C. conditionD. situation
56. I felt so bad all day yesterday that I decided this morning I couldn’t face ___ day like that.
A. otherB. another
C. the otherD. others
57. — Do you have enough to ___ all your daily expenses?
— Oh yes, enough and to spare.
A. coverB. spend
C. fillD. offer
58. —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r students?
— ___ , I do. I think it’s a great idea.
A. ReallyB. Obviously
C. ActuallyD. Generally
59. Usually John would be late for meetings. But this time, ___ to my surprise, he arrived on time.
A. littleB. much
C. everD. even
60. ___ is the power of media that it can make a person suddenly famous.
A. SuchB. This
C. ThatD. So
近义词辨析歌诀 篇4
A 敬爱拥护用爱戴,重在推举用拥戴;心里不爽用黯然,光线不足用暗然; B 仅仅如此用罢了,不过如此用而已;独占独揽用把持,幕后控制用操纵; 法令条例用颁布,公开发布用公布;粗暴凶残用暴戾,武力强制用暴力; 反击对手用报复,志向远大用抱负;请人原谅用包涵,包容含有用包含; 突然发病用暴病,有病在身用抱病;心中不满用抱怨,报复仇恨用报怨; 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意外突发用暴发,力量突变用爆发; 粗暴凶残用暴戾,武力强制用暴力;行为恶劣用卑劣,品质低下用卑鄙; 伤心痛哭用悲痛,极度悲哀用悲恸;根本意义用本义,心里想法用本意; 原来这样用本来,一直这样用素来;工作技能用本领,活动能力用本事; 辨明是非用辩正,辨析考证用辩证;区分开来用辨别,真假伪劣用鉴别; 由此变彼用变换,无序改变用变幻;特征记号用标志,漂亮美丽用标致; 抛弃人物用摈弃,舍弃观念用摒弃;判断无误用必定,客观趋势用必然; 主观要求用必须,客观需要用必需;意志不坚用薄弱,感情不强用脆弱; 不愿提及用不齿,不以为耻用不耻;没有尽力用不力,无益不顺用不利; 品行不好用不肖,不敬父母用不孝;不以为耻用不耻,不愿提及用不齿; 控制不了用不禁,忍受不了用不堪;没有害处用不妨,程度范围用不过; 不停超出用不止,不但不仅用不只;伤心苦恼用悲痛,极度悲哀用悲恸; 部下属下用部属,安排布置用部署; C 考虑决定用裁决,法律判决用裁定;管理财产用财务,钱财物资用财物; 调查案情用查访,公开访问用察访;调查询问用查询,调查寻找用查寻; 调查案情用查访,观察了解用察访;做事马虎用草率,考虑不慎用轻率; 四季叶绿用常青,生命旺盛用长青;一年到头用长年,经常终年用常年; 安闲散步用徜徉,心中犹豫用徘徊;进攻反攻用猖狂,报复诬陷用疯狂;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从未有过用不曾,以前有过用曾经; 过时规章用陈规,行之已久用成规;思想过时用陈腐,东西过时用陈旧; 发怒瞪眼用瞋目,受窘惊呆用瞠目;一般收获用成绩,重大成果用成就; 确实如此用诚然,情理如此用当然;现实世界用尘世,世俗之事用尘事; 严辞指责用斥责,大声呵斥用叱责;传播美名用传诵,传播事迹用传颂; 风俗心情用纯美,酒味歌喉用醇美;人事交往用处世,处理事务用处事; 生育下来用出生,家庭背景用出身;作伪改动用篡改,进行改动用窜改; 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对待尊长用侍候,人畜皆可用伺候; 先后顺序用次序,有条有理用秩序;稍作改动用窜改,恶意作伪用篡改; 师长询问叫垂询,征求意见叫征询; D 毫无顾忌用大肆,竭尽全力用大力;总括一般用大凡,主要情况用大致; 大的道义用大义,大概粗心用大意;重大事项用大事,毫无忌惮用大肆; 基本估计用大抵,比例很大用大多;情况估计用大概,数量猜测用大约; 名词生是用诞辰,动词出生用诞生;不求名利用淡泊,感情不浓用淡薄; 已付定钱用定金,未付定钱用订金;情况突变用陡然,果断决定用断然; 时间推移用度过,水道难关用渡过;引出对象用对于,引出范围用关于; E 以后然后用而后,从此以后用尔后;重大事件用遏止,心情情绪用遏制; F 法律制度用法制,依法治理用法治;精神振作用发奋,被激努力用发愤; 来回翻动用翻覆,多次重复用反复;不论何事用凡事,总括一切用凡是; 陈述意愿用反映,相应结果用反应;出于常情用反而,结果一样用反正; 言行荒诞用放诞,行为放纵用放荡;不能进行用妨碍,与事有害用妨害; 辨别区分用分辨,辩白解释用分辩;不同对象用分别,各自行动用分头; 流行习惯用风气,高尚风气用风尚;停止法令用废止,搁置不用用废置; 财物充裕用富裕,足够有余用富余;爱护培养用抚育,精心喂养用哺育; 扶助平辈用扶养,扶助晚辈用抚养;附和提议用附议,重新讨论用复议; 军人退伍用复员,恢复原样用复原;拿出交给用付与,尊长交给用赋予; 心里舒服用伏贴,顺从稳妥用服帖;学识浅薄用肤浅,思想浅薄用浮浅; 依法处死用伏法,认罪就可用服法;移情别恋用负心,要害亲近用心腹; G 发生变化用改变,变得更好用改善;管人闲事用干涉,过问别人用干预; 改变看法用刮目,畏惧害怕用侧目;数量极少用个别,各不相同用各别; 主动停止用搁置,被迫停止用搁浅;占用时间用工夫,本领造诣用功夫; 作用效能用功效,工作效率用工效;供奉仙祖用供品,上呈之物用贡品; 双方联通用沟通,暗中勾结用勾通;注意照顾用顾及,有所顾虑用顾忌; 连通通过用贯穿,从头至尾用贯串;浇灌液体用灌注,集中精力用贯注; 言辞欺诈用诡辩,强词夺理用狡辩;学问深广用渊博,知识宽广用广博; 超过限度用过度,阶段转换用过渡;大政方针用国是,具体大事用国事; H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核算计算用核计,盘算商量用合计; 全到一起用合拢,堤坝桥梁用合龙;队伍场面用宏大,声音响亮用洪大; 快乐兴奋用欢欣,欣赏喜爱用欢心;疑虑消逝用涣然,光彩一新用焕然; 改换装束用化装,梳妆打扮用化妆;人员聚合用会合,情意聚合用汇合; 说人坏话用毁谤,无中生有用诽谤;各方聚集用会聚,由少到多用汇聚; J 坚忍刻苦用坚苦,客观环境用艰苦;毫不动摇用坚忍,毫不间断用坚韧; 俭省朴素用俭朴,简单朴素用简朴;言行扼要用简洁,简便快捷用简捷; 用心察看用检查,审查事实用检察;辨别好坏用鉴别,辨别欣赏用鉴赏; 时间临近用将近,不久发生用将要;不久之后用既而,紧接其后用继而; 移交嘱咐用交代,坦白罪行用交待;更正误差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 骄傲自满用骄气,意志薄弱用娇气;突然终止用戛然,声音响亮用嘎然; 接纳人物用接收,容纳不拒用接受;人事联系用结合,器具物品用接合; 到期停止用截止,某时停止用截至;节约剩下用节余,结算余下用结余; 具体分界用界线,不同性质用界限;更进一步用进而,结果目的用从而; 物资短缺用紧缺,供不应求用紧俏;直接前往用径直,独自前往用径自; 大量并吞痈鲸吞,非法占有用侵吞;精心制作用精制,精心细致用精致; 简明扼要用精练,提出精华用精炼;擅作主张用径自,出乎意料用竟自; 恭敬赠送用敬赠,对方赠予用惠赠;受惊而醒用惊醒,警戒醒悟用警醒; 惊讶诧异用惊异,惊讶赞叹用惊叹;特别用心用精心,在意留心用经心; 毫不踏实用浮躁,没有耐心用急躁;专门技术用技能,技巧手艺用技艺; 办事不拖用及时,立即行动用即时;非常急速用急遽,变化迅速用急剧; 生命个体用机体,身体组织用肌体;相隔不久用既而,前有先前用继而; 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截了当用简捷;合理大变用巨变,意外突变用剧变; 集合拼凑用聚集,积累聚合用聚积;主观一定用决不,严正坚决用绝不; 形成情况用局面,发展趋势用局势; K 从无到有用开辟,从小到大用开拓;略微超过用开外,大约如此用上下; 感到合意用看中,认为重要用看重;删改内容用刊误,校正文字用勘误; 实地调查用考察,按标衡量用考查;夺回失地用克复,战胜困难用克服; 用尽心思用刻意,久怀坏心用蓄意;宽大对待用宽待,饶恕大错用宽贷; 格式样式用款式,器物文字用款识; L 反复出现用连连,连连发生用频频;毫无限制用滥用,毫无道理用乱用; 努力实践用力行,严格施行用厉行;经历过程用历程,表示路程用里程; 高远空旷用寥廓,空间宽广用辽阔;具体衔接用连接,相互结合用联结; 无发言权用列席,参加会议用出席;时间靠近用临近,地方靠近用邻近; 留给后代用留传,事件传开用流传;暗中诬蔑用流言,公开说出用谰言; 有形散失用流失,无形消失用流逝;难以对付用厉害,利益害处用利害; M 茂盛辽阔用莽莽,边际不清用茫茫;随便轻率用贸然,突然产生用蓦然; 不断扩散用蔓延,绵延不断用曼延;随意游玩用漫游,到处游玩用周游; 出现问世用面世,走向市场用面市;赠与名声用名誉,做事凭借用名义; 谋取私利用营利,获得利益用赢利;设法取得用谋取,非法取得用牟取; 没有文化用蒙昧,文化落后用愚昧;模糊月暗用朦胧,刚刚睡醒用蒙眬; 默默无言用默然,不放在心用漠然;疑问揣测用莫非,反诘反问用难道;
------------------
ongnon 15-02-2009, 06:41 PM P 不断上升用攀升,迅速上升用飙升;广泛收集用旁征,间接证据用旁证; 气量狭小用偏急,意见过火用偏激;安定平叛用平定,审核决定用评定; 评定高低用评价,评论介绍用评介;水平档次用品位,品质欣赏用品味; 披览阅读用披阅,阅读批注用批阅;主动公布用披露,走漏消息用泄露; 零碎不整用片断,截取一段用片段; Q 两墙相接用墙角,比喻基础用墙脚;牢牢记住用切记,切实避免用切忌; 具体景象用情景,抽象境地用情境;无人打扰用清净,环境安静用清静; 对下细听用倾听,对上细听用聆听;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 启发有悟用启示,公开声明用启事;恳切希望用祈求,请求给予用乞求; 最初开头用起始,最低程度用起码;看重别人用器重,以礼相待用尊重; 武术招式用拳术,谋略他人用权术;竭尽力量叫全力,请托感谢叫鼎力; 逐渐受侵用侵蚀,思想受腐用腐蚀;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利益用权利; 赶走除掉用驱除,去除疾邪用祛除; R 让出职位用让位,位让贤人用让贤;查实证明用认证,证人证据用人证; 固体溶解用溶化,冰雪化水用融化;固体熔化用融解,溶于液体用溶解; 投身社会用入世,经历时世用涉世; S 淘汰坏的用筛选,选出好的用挑选;抽象扩大用伸张,传播开去用声张; 知觉理智用神志,精神智慧用神智;审阅修订用审订,审查决定用审定; 郑重辩白用申明,公开表态用声明;申诉理由用申辩,公开辩解用声辩; 神圣之地用圣地,风景优美用胜地;纯粹充分用十足,确实足数用实足; 法规生效用施行,付诸行动用实行;举出例子用示例,具体例子用实例; 日常物品用什物,真实事物用实物;高深莫测用神秘,非常奇妙用神奇; 神圣之地用圣地,风景优美用胜地;失信于人用食言,意外漏嘴用失言; 具体事情用事务,物象泛称用事物;时代社会用时世,潮流趋势用时势; 验证理论用实验,察看性能用试验;数量足数用实足,十分充足用十足; 定时功用用时效,实际效果用实效;根本属性用本质,实际属性用实质; 接受权力用受权,交给权利用授权;利用水力用水利,水流做功用水力; 聚集事物用收集,四处找寻用搜集;具体垂立用竖立,抽象事物用树立; 清楚知道用熟悉,技能熟练用熟习;暗中等待用伺机,等待机会用俟机; 搜查收缴用搜缴,搜索剿灭用搜剿;接受教育用受业,传授知识用授业; 叫人犯错用怂恿,放纵错误用纵容; T 补充空缺用填补,补够不足用弥补;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 确定候选用提名,写上姓名用题名;材料内容用题材,表现形式用体裁; 身体形状用体形,身体类型用体型;自然人生用体味,生活实践用体验; 支配控制用统治,统一控制用统制;全军首领用统帅,统辖率领用统率; 程度超常用特别,进步强调用尤其;超出一般用突出,高于周围用凸出; 功能减退用退化,腐化变质用蜕化;推卸责任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 W 理解错误用误解,故意错解用曲解;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 不守规定用违反,触犯法规用违犯;表示肯定用未免,避免不了用不免; 精微语言用精微,隐晦批评用微词;待遇不公用委屈,曲折忍让用委曲; 不一定会用未必,从前没有用未尝;希望夺冠用问鼎,夺得第一用夺冠; 傲慢怠慢用无礼,没有道理用无理; X 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互相呼应用相应,相互映衬用相映; 投降屈服用降服,制服对方用降伏;渐至没有用消失,无形消失用消逝; 减退减弱用消减,消除误会用消解;有利作用用效力,速度成效用效率; 步调一致用协调,比例匀称用谐调;东西漏出用泄漏,走漏消息用泄露; 演员去装用卸装,除去饰物用卸妆;心里悲痛用心酸,痛苦悲伤用辛酸; 心跳节律用心律,心跳频率用心率;行动踪迹用行迹,举动神色用行迹; 相信依赖用信赖,相信无疑用信任;发展状况用形势,形状结构用形式; 依法处罚用刑罚,治罪法律用刑法;休息调养用休养,品学较高用修养; 整治物品用修整,整顿军队用休整;沿袭采用用袭用,经常使用用习用; 用尽心思用悉心,用心细密用细心;强光耀眼用炫目,眼花缭乱用眩目; 学习能力用学力,学习经历用学历;为情而死用殉情,屈从私情用徇情; 受好影响用熏陶,受坏影响用熏染;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水平用学力; 一定要做用须要,一定要有用需要;强光耀眼用炫目,眼花缭乱用眩目; Y 大水盖过用淹没,埋没无闻用湮没;推迟使用用延用,继续使用用沿用; 不良结果用以致,延伸发展用以至;反复多次用一再,刻意追求用一味; 一致行动用一起,各自同时用一齐;一如既往用一向,始终如一用一贯; 动作反复用一再,态度诚恳用再三;疑惑不定用疑义,意见不同用异议; 志趣情绪用意气,忠于朋友用义气;主观不满用遗憾,客观欠缺用缺憾; 表示原因用因为,表示理由用由于;朗读背诵用吟诵,高声赞颂用吟颂; 泛指缘分用因缘,婚姻缘分用姻缘;使人认识用引见,向人推荐用引荐; 隐瞒不说用隐讳,意思不明用隐晦;既得利润用盈利,谋求利润用营利; 应需而用用应用,据性利用用运用;环境雅致用幽雅,言谈举止用优雅; 本来面目用原形,原先类型用原型;预先订购用预订,预先约定用预定; 提出主张用建议,提出批评用意见;例后无语用尤其,插在中间用甚至; Z 暂时将就用暂且,让步凑合用权且;按惯例做用照例,按式样做用照样; 按通常做用照常,按老样做用照旧;价值增加用增值,增生繁殖用增殖; 欺骗取得用诈取,压榨取得用榨取;长期躲藏用蛰居,贬谪异地用谪居; 弄清敌情用侦察,调查犯罪用侦查;劝诫之语用箴言,实话实说用真言; 不经中介用直接,言行简洁用直截;仅仅这样用只是,只好这样用只有; 创制拟订用制订,定出法规用制定;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 正在发生用制止,尚未发生用禁止;治理整治用治服,强力压制用制服; 提出疑问用质疑,否定情况用置疑;强调事业用终生,切身之事用终身; 最终完成用终止,中途停止用中止;总加数量用总和,综合起来用综合; 装修装点用装饰,梳妆打扮用装饰;反复思索用琢磨,用于否定用捉摸; 资格经历用资历,财力状况用资力;自己愿意用自愿,志向愿望用志愿; 自我行权用自治,克制自己用自制;特辑专刊为专辑,某一内容为专集; 寄居异地用作客,造访亲朋用做客;慢慢变化用逐渐,阶段变化用逐步; 出现迹象用征候,出现症状用症候;肯定真实用着实,强调重点用着重; 言行稳重用庄重,态度严肃用郑重。
易混近义词辨析 篇5
【爱护 爱惜】 “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安闲 安适】 “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一一舒适,惬意。
【安置 安顿 安排】 “安置”重在“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对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安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排”重在“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本领 本事】 “本领”侧重于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本事”着重于活动的能力,如:他有本事。
【把持 操纵】 “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颁布 颁发】 “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辨别 鉴别】 “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伪或好坏。
【充斥 充满】 “充斥”指到处都塞满,带厌恶色彩,是贬义词。“充满”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可指具体事物。
【才能 才干 才华 才智】 “才能”表现在实践活动方面,如:办事才能;又表现在思维活动方面,如:文艺创作才能。“才干”指办事和实践活动能力,常用于较重要的实践活动方面,如:指挥才干。“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能和智力,多用于艺术活动、科学文化等方面,如:才华横溢。“才智”多指创造、发明、判断等才能,多用于思维活动方面,如:聪明才智。
【出现 涌现】 “出现”运用范围比“涌现”广,它可指人,如:出现好人好事;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出现好现象。“涌现”指大量出现,多指具体的、好的、大量的,如:涌现大批积极分子。
【猜测 推测】 “猜测”侧重于主观猜想。“推测”侧重于根据事理去推断。
【筹备 准备】 “筹备”指筹划、考虑,比“准备”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慎重而重大的事情。“准备”多指一般行动,预先安排。
【铲除 根除】 “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如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根除”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
【采用 采取 采纳】 “采用”重在“用”,采其可用的。“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运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广。“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
【踌躇 犹豫 迟疑】 “踌躇”指人的外部表情不果断。“犹豫”侧重于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缓,不果断。
【仓促 仓皇】 “仓促”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仓皇”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
【草拟 起草】 “草拟”指粗略地拟出草案,多指各种计划、工程设计、论文提纲的拟定。“起草”多指方针政策、规章等文件的拟稿。
【度过 渡过】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至“渡过难关”等。
【担当 担负 负担】 “担当”语义比“担负、担任”重,它的宾语多是“责任”“任务”和“XX的工作”。“担负”着重于负责,它一般不与表示具体职务的名词搭配。“负担”意义跟“担负”相同,但它的宾语有些不同,除“工作”“责任”外,还与“生活费”“代培费”等搭配,而且它还有名词用法。
【断定 确定】 “断定”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确定”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决定。它还有形容词用法,表示明确而肯定。
【遏止 遏制】 “遏止”的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尔后 而后】 “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常作句首状语。“而后”着重于然后,即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状语。
【分辩 分辨】 “分辩”重在解释清楚理由。“分辨”重在区分、辨明差别。【浮躁 急躁】 “浮躁”侧重于不踏实。“急躁”侧重于没耐性。
【富余 富裕】 “富余”是动词,指把东西剩下来。“富裕”是形容词,指东西多、手头宽裕。
【繁重 沉重】 “繁重”着重于事情多而责任重。“沉重”着重于分量重,适用范围大,还可指程度深、关系重大,引申为心情不畅、精神不愉快。
【抚养 扶养 赡养】 “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反复 重复】 “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或动作又重作一次。从次数上比,“重复”比“反复”次数少。
【肤浅 浮浅】 “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不透等。“浮浅”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
【干涉 于预】 “干涉”着重于强行参预、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过度 过渡】 “过度”是形容词,指超过了适当的限度。“过渡”是动词,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地转入另一个阶段。
【关心 关切 关怀】 “关心”泛指常挂在心上,重视,注意,对象较广,对人对物都可用。“关怀”不仅是关心,而且是爱抚,多用于上对下。“关切”比“关心”更进一层,含亲切意味,多用于别人对自己,有时也用于对别人、对事物。
【诡辩 狡辩】 “诡辩”指常以欺诈的言辞迷惑人,以达到为自己辩解的目的。“狡辩”指理屈词穷,强词夺理进行辩解。
【互相 相互】 “互相”是副词,作状语,如:互相尊重。“相互”是副词,可作状语,又可作定语,如:相互关系。
【涵养 修养】 “涵养”着重指在受到冒犯时能宽容大度,控制自己的感情。“修养”指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有过一定的锻炼,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几乎 简直】 “几乎”表示相差很微小,将近于,如:几乎折磨死。“简直”强调语气比“几乎”强,带有夸张,强调相差极微小或几乎相同,非常接近,如:简直是受骗了。
【矫正 改正 纠正】 “矫正”的对象是某方面的。“改正”的对象是偏差或错误。“纠正”的语气比“改正”重,带强制意味。
【坚苦 艰苦】 “坚苦”指坚忍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艰苦”是艰难困苦的意思,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
【讲究 讲求】 “讲究”重在重视。“讲求”重在追求。
【激烈 剧烈 强烈】 “激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搏斗等。“剧烈”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强烈”着重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运用范围较广,能形容光线、色彩、对比等,也能形容欲望、感情等。
【精华 精粹】 “精华”指事物最精美的部分,比“精粹”更精美些。“精粹”含有去粗存精的意思,多指单一的事物,如:文章很精粹。
【精密 严密 周密】 “精密”指准确精细,常形容仪器、机械、语言、测量、计算等。“严密”指客观事物间结合得毫无空隙,也指人们做事毫无疏漏,或形容组织、逻辑、结构等,又形容防卫性的行为,如封锁、防守、注视等。“周密”着重指处处照顾到,没有遗漏,不疏忽大意,常形容人的行为,如计划、部署、安排等。
【开辟 开拓】 “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如:开辟航线。“开拓”是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如:开拓新局面;用于比喻义时,对象可指领域,也可指胸怀,如:开拓人的心胸。【夸耀 夸奖】 “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不带褒贬色彩。
【恳切 殷切】 “恳切”指上下级、长幼及同志间的真诚希望。“殷切”多指组织对成员、长辈对晚辈等。【领会 领悟】 “领会”的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精神、意图、心情等。“领悟”指理解、弄明白,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含义、道理等。
【拉拢 笼络】 它们都是贬义词。“拉拢”着重于耍手段,使人家靠到自己方面来,使自己得利。“笼络”指用不正当的方法拉拢人,使对方从思想上、感情上靠拢自己。
【滥用 乱用】 “滥用”指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
【连续 陆续】 “连续”多指事物或行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比较紧密、均衡。“陆续”指时间上有间隔,前后的连续不均衡。
【陌生 生疏】 “陌生”的对象多是没有见过的人或物。“生疏”指的可能是见过的,但长期不接触了,如:业务生疏。
【名气 名声 名望】 “名气”,褒义词,多用于口头语。“名声”,中性词,口头语和书面语都用。“名望”褒义词,书面语。
【年轻 年青】 “年轻”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60岁的人比70岁的人年轻。“年青”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捏造 伪造 假造】 “捏造”的对象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事情、证据等。“伪造”着重指暗中模仿真的,造出假的。“假造”着重指无中生有,捏造或模仿真的。
【凝视 注视】 “凝视”多指较长时间精神集中地看着,包括人或物。“注视”运用范围比“凝视”广,多指注意力集中地看着具体人或物的某一点,它还可用在抽象事物上。
【年龄 年纪】 “年龄”指生存的年数,运用范围比“年纪”大,常用于人,也可用于动、植物。而“年纪”则一般只用于人。
【偶尔 偶然】 “偶尔”指有时候,跟“经常”相对。“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它还有形容词用法。
【讴歌 歌颂】 “讴歌”指歌颂、赞美。“歌颂”指颂扬功德。
【盘算 计算 打算】 “盘算”一般用于事情发生前。“计算”可用于事情发生后,也可用于事情发生前,含有预先计划的意思。“打算”多指对行动的方法或将要办的事加以考虑。
【品味 品位】 “品味”是动词,品尝、欣赏的意思。“品位”是名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含量的百分数越大,品位越高;现引申为对艺术品等或人的行为的评价。
【切实 确实】 “切实”指事情本身符合实际,如:切实有效。“确实”指事情真实可信,毫无疑问,如:确实可信。
【强制 强迫】 “强制”用于法律上,也用于其他,它的使动者是国家、政府、组织。“强迫”除“强制”的用法外,还用于其他方面,它的使动者除组织、集体外,还可以是个人。
【缺乏 缺少】 “缺乏”强调少或没有,消极色彩浓。它可带抽象事物作宾语,如勇气、经验等;又可带具体概念作宾语,如书籍、布匹、人员、弹药等;还可带动词作宾语,如调查、观察。“缺少”指在数量上少一些,有时指没有,宾语是具体名词,如教师、用品等。
【轻率 草率】 “轻率”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严肃的态度。“草率”常形容办事敷衍了事。
【其他 其余】 “其他”,是另外的意思,既指人又指事物。“其余”,是剩余的意思。
【侵略 侵犯】 “侵略”指侵入别国掠夺、干涉、奴役人民,手段是武力或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等,对象常是国家、主权、领土。“侵犯”指侵入别国领域,非法干涉、损害其利益,对象常是权利、自由、领海等。
繁重的近义词辨析 篇6
繁重 fánzhng 沉重 chénzhng
【繁重】(任务、工作)又多又重。如:
1.弼时同志得了高血压症,还是继续坚持着繁重的工作。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如:
2.对于一个重病还没有好的人,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3.这个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
辨析近义词 篇7
近年来, 语料库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语料库工具对于词汇和短语的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研究主要分以下几类:运用语料库工具对英语近义词进行辨析 (Gray, 2012) ;运用语料库工具对学习者英语近义词搭配行为与语义韵进行研究 (卫乃兴, 2006;陆军, 2010) ; 在共选理论指导下的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词汇或短语研究 (卫乃兴, 2012;王家义, 2012) 。语料库证据表明, 每一个词项都有其独特的搭配行为。 近义词也不例外, 它们一般只在概念意义上相同或接近, 但在搭配词选择上并不能随意替换 (Conzett1997:70 -87) 。此外, 近义词在语义韵特征上也存在差异 (Tognini-Bonelli 2001:18-24) 。
本文使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COCA) 从搭配和语义韵两方面对一组英文近义词convention和tradition进行语言差异性研究, 以此为例旨在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有关词汇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1词频及搭配
对于tradition和convention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频数, 笔者参照COCA所提供的频数分布数据, 按Spoken、Fiction、Maga-zine、Newspaper、Academic进行分类。表1提供了tradition和convention在这五种文体中的分布情况。
在COCA语料库中对这两个名词搭配高频词的检索, 得出tradition的搭配高频词分别为long, American, Christian, oral, western, great, catholic, religious, old, new.
Convention的搭配高频词分别为national, democratic, cen-ter, republican, Geneva, visitors, bureau, Baptist, annual, interna-tional。
通过tradition和convention在不同语域中出现频数的统计以及其搭配高频词的检索, 可以得出结论, 即tradition更多使用于宗教和文化范畴并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文学或学术性作品, 而convention更多地使用于政治和社会生活范畴并常见于口语。这揭示出同义词出现的频率与语言系统的倾向程度具有相关性, 充分说明同义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语域优先原则。
2语义韵
作为一种特殊的搭配现象, 语义韵是指“关键词的典型搭配词在其语境中营造起的语义氛围” (Sinclair, 1991) 。语义韵包括三类:积极语义韵 (positive prosody) 、中性语义韵 (neural proso-dy) 和消极语义韵 (negative prosody) (Stubbs, 1996) 。如果共现的几乎都是具有消极语义特点的词, 则该关键词项有消极语义韵;反之, 则具有积极语义韵, 多者兼有则为中性语义韵。
Tradition的搭配高频词分别为long, American, Christian, oral, western, great, catholic, religious, old, new。这些词并无特定的积极或消极的语义倾向。另外, 检索tradition在COCA语料库中的索引行, 并随机选取以下句子或片段。
1) Yet thetraditiondoes reflect the communitarian vision that is necessary for...
2) According to ancienttradition, it was the titan Prometheus who , having stolen fire from the...
3) How important is it to youtoseethattraditionmaintained?
4) It'sawell-worntraditionobservedbygenerationsofcotton farm-ers in Montezuma and...
5) Poor Brazilians have alongtraditionof coming up with deri-sive tags for rich kids.
6) New Hampshire primary day finally arrived, the tiny hamlet of Dixville Notch cast itstraditionfirst votes at midnight.
7) These great singers in the R&B/soultradition.
8) Yes, I mean, this is something of a Syriantradition.
9) We’re in thetraditionof cautionary tales.
10) We are going to lay our daughter to rest in the confines and thetraditionof what we do...
由这些句中所使用的词汇或短语以及句子的含义可以看出, 与tradition共现的词语, 基本无特定的语义倾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tradition具有中性语义韵。
Convention的搭配高频词分别为national, democratic, cen-ter, republican, Geneva, visitors, bureau, Baptist, annual, interna-tional。与tradition相同, convention的搭配高频词并无特定的积极或消极的语义倾向。检索convention在COCA语料库中的索引行, 并随机选取以下句子或片段。
1) ...in Phoenix, where Gore spoke to an advertising industryconventionabout Current TV.
2) Then instead of bidding the patient goodday, asconventiondictates, he helps her cope with the experience of...
3) The last thing you want somebody doing is going off mes-sage in primetime at aconvention.
4) ...to win some of Nevada's national delegates when party leaders abruptly shut down theconvention.
5) ...they got a very good review on aconventionwhichwas—this is not original, but it was ...
6) IP uses thisconventionto resolve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IP addresses and experience has shown it allows for
7) The newconvention— like a classical column consisting of a base, a shaft, and a...
9)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of the 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Philadelphia, PA
10) Portions of this work were presented at the 2009 American Speech- Language- Hearing Association Convention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由这些句中所使用的词汇或短语以及句子的含义可以看出, 与convention共现的词语基本无特定的语义倾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convention具有中性语义韵。
3结束语
本文借助COCA语料库分别对tradition和convention这组同义词进行了三方面的语料分析:1) 通过观察这三个词在COCA语料库不同语域的分布频率, 发现tradition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文学或学术性作品, 而convention更多地使用于口语, 揭示出同义词出现的频率与语言系统的倾向程度具有相关性, 充分说明同义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语域优先原则。2) 通过统计搭配关系, tradition更多使用于宗教和文化范畴, 而conven-tion更多地使用于政治和社会生活范畴。可推断出以英语为母语者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同义词搭配词提取的心理表征。3) 通过对这两个词最高频率搭配词语义韵的统计分析, 发现这一组近义词都具有中性语义韵。
通过比较同义词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的分布频数, 可以领会出不同语域中的用词优先原则, 从而对同义词的取舍能够起到一定的宏观指导作用, 实现对同义词的辨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方向的深化。因此, 笔者认为应将语料库的方法尽量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之中, 使学习者注意到一般较容易被混淆或忽略的同义词搭配及使用, 并更有力地促进词语搭配和语义韵的习得效果。
摘要:对英语同义词进行辨析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 而语料库是近义词学习和辨析的有效工具。利用语料库对近义词进行多方面的比较, 给英语学习者一个真实、直观、简便的方法, 使其能在学习上突破近义词混淆的障碍。该文使用语料库方法, 对tradition和convention两个词从搭配和语义韵两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此研究结论得出, tradition与文化相关的词语搭配, 而convention与政治相关的词语搭配, 但是它们都是中性语义韵。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英语教学和学习都有帮助。
关键词:语料库,搭配,语义韵,tradition,convention
参考文献
[1]Gray M.On the interchangeability of actually and really inspoken English: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idence from cor-pora[J].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12, 16 (1) :151-170.
[2]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学生英语中的语义韵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 2006 (5) :50-55.
[3]陆军.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英语近义词搭配行为和语义韵研究[J].现代外语, 2010 (3) :276-286.
[4]卫乃兴.共选理论与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单位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12 (1) :1-6.
[5]王家义.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词汇教学:理据与应用[J].外语学刊, 2012 (4) :127-130.
[6]Conzett J.Integrating collocation into a reading and writingcourse[C]//Coady J, Huckins T.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Application.Cambridge:CUP, 1997:70-87.
[7]Tognini-Bonelli E.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001.
[8]Sinclair J.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Oxford:OUP, 1991.
三组近义词辨析 篇8
解词
曼延:连绵不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
漫延:曼延。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蔓延滋长火势蔓延。
辨析
三者都是动词,都有“扩展”的意思。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几何概念来区分这三者的词义。如果是直线式的扩展,用“曼延”;平面式的扩展,用“漫延”;立体式的扩展,则用“蔓延”。另外,抽象事物的扩展多用“蔓延”。
练习
选词填空:A.曼延B蔓延C.漫延
①湖水——到了周围农田。
②太行山脉——千余里。
③跨国公司把势力——到世界各国。
④这条山路——曲折。
⑤美国联邦卫生机构官员2004年1月15日说,流感病毒已经——到每个州,死于肺炎和流感的人数直线上升。
参考答案:①c②A③B④A⑤B
问鼎、卫冕与蝉联
解词
1.“问鼎”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例如:问鼎中原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2.“卫冕”:“卫”是保卫;“冕”原意是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在这里比喻运动员在上次竞赛中取得的冠军称号。合起来,“卫冕”指在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上,竞赛优胜者可以获得用月桂树叶编成的花冠,称为桂冠。现代的竞赛冠军只拿金牌、奖杯等,已经不戴桂冠,用“冕”比喻冠军,可能同上述历史有关。例如:卫冕成功。男子篮球队能否卫冕,就看这场比赛了。
3.蝉联:连续,多指连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例如:蝉联世界冠军。
辨析
依据典故及词义,很明显,“问鼎”和“卫冕”都用于将来时,取得或保住上次冠军,是一个奋斗目标,不是已经得到的现实。另外,这两个词都是不及物动词。需要注意的是:常说的“问鼎奥运”中“奥运”是补语,不是宾语;“卫冕成功”中“卫冕”是努力争取而成败难卜的行动,“成功”作“卫冕”的谓语,而不是宾语。而“蝉联”是及物动词,可接宾语。
练习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使用是否正确。
①易世益是江汉油田钻井处一名普通工人,曾连续八年卫冕江汉油田象棋大赛桂冠,三次在全国石油象棋赛中夺桂,被人誉为“石油象棋王”。
②中国队体操女团摘金,首次问鼎奥运冠军创历史。
参考答案:①错误;②错误。
解析:例①和例②的不妥之处,其一,把“卫冕”和“问鼎”作为及物动词使用,分别以“江汉油田象棋大赛桂冠”“奥运冠军”作宾语。“问鼎”和“卫冕”本身就是动宾结构词组,“鼎”是动词“问”的宾语,“冕”是动词“卫”的宾语,如同“吃饭”一样,“饭”是“吃”的宾语,不能再带宾语。其二。例①和例②不应把“卫冕”和“问鼎”这两个词用于过去时,它们适用于决赛之前。可将“卫冕”“问鼎”改成及物动词“夺得”之类。例①中把“卫冕”改为“蝉联”最合适。
做客与作客
电视节目、报刊中常说“某人做客胙客某栏目”,到底应该用“做客”还是“作客”?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到亲戚家做客”。这个词用得较多。而“作客”指寄居在别处,是书面语,如“作客他乡”。杜甫的《登高》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句,指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
【辨析近义词】推荐阅读:
常见近义词辨析01-06
易混近义词辨析12-14
高考近义词辨析训练09-03
历年高考近义词辨析题07-08
小学六年级近义词辨析01-28
常见常考近义词辨析10-10
同音词近义词辨析大全12-24
观念的近义词、拼音、意思、辨析01-30
职称英语真题解析:近义词辨析09-11
公务员常考近义词辨析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