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音乐教(通用10篇)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 篇1
青藏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感受藏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并融合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主动地投入学习,感受音乐的美好、世界的美好,增强热爱生活、热爱地球的环保意识。2.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感受藏族音乐风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体验用“心灵演唱”。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音乐课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越来越不愿“开口”了,尤其是《青藏高原》这样有难度的歌曲,加上自信不足,受变声期的影响,歌唱课是比较难上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新颖、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易渐难,循序渐进克服为难心理才能事半功倍。
重点难点1.感受西部音乐风格,体验用“心灵演唱”。2.初步了解藏族民歌风格特点,并能恰当地表现出来。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走进西藏导入: 1.欣赏歌曲《天路》; 2.我知道——看图片:
了解现实中的天路——青藏铁路; 3.导入主题:走进西藏 【讲授】走进西藏新授: 1.我欣赏——观看视频:
由电视剧《天路》导入主题歌,聆听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
交流:歌曲给你的印象。2.我会画——心中的高原;
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心中的高原”
思考:音乐家是怎样用歌声表现高原的?
教师引导,画出歌曲前奏的旋律线。
归纳歌曲旋律特征——跌宕起伏。3.我会唱——学习歌曲演唱。
聆听歌曲范唱,分析歌曲音乐要素;
了解演唱风格,用通俗唱法学习演唱。
创设情境:坐上青藏铁路从南京出发,随着地势变化逐步改变曲调进行练习。
【活动】走进西藏4.我来说——歌曲哪些地方体现了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呢?
根据体会各抒己见;
介绍歌曲以及藏族山歌等。5.我了解——藏族风情
音乐采风——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给歌舞起个名字。
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并设计“青藏高原”的舞蹈造型。
课堂小结。
为大家献上高原民族的祝福。【练习】走进西藏课堂小结。
为大家献上高原民族的祝福。
青藏高原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青藏高原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走进西藏导入: 1.欣赏歌曲《天路》; 2.我知道——看图片:
了解现实中的天路——青藏铁路; 3.导入主题:走进西藏 【讲授】走进西藏新授: 1.我欣赏——观看视频:
由电视剧《天路》导入主题歌,聆听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
交流:歌曲给你的印象。2.我会画——心中的高原;
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心中的高原”
思考:音乐家是怎样用歌声表现高原的?
教师引导,画出歌曲前奏的旋律线。
归纳歌曲旋律特征——跌宕起伏。3.我会唱——学习歌曲演唱。
聆听歌曲范唱,分析歌曲音乐要素;
了解演唱风格,用通俗唱法学习演唱。
创设情境:坐上青藏铁路从南京出发,随着地势变化逐步改变曲调进行练习。
【活动】走进西藏4.我来说——歌曲哪些地方体现了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呢?
根据体会各抒己见;
介绍歌曲以及藏族山歌等。5.我了解——藏族风情
音乐采风——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给歌舞起个名字。
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并设计“青藏高原”的舞蹈造型。
课堂小结。
为大家献上高原民族的祝福。【练习】走进西藏课堂小结。
为大家献上高原民族的祝福。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 篇2
一、简情境, 凸内涵【教学活动A】
1. 猜一猜:下一个是谁? (播放图片, 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依次重复出现)
2. 赏一赏: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课件播放昼夜更替、四季变换等图片)
3. 找一找:图中的物品的排列规律 (呈现课本主题图) 【教学活动B】
1.谈话激趣:动物乐园正在举行一场盛会 (呈现主题图) 。哪串才是打开乐园之门的密码? (出示密码图)
2.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排列现象?
“认识周期现象”这一环节, A活动中教者在教材主题图的基础上增设了“以猜激趣”“现象欣赏”两个情境, 让学生在经历“初识周期———丰富感知———形成认知”中逐步认识现象中的周期规律。这样的设计也做得很科学。B活动, 以孩子乐于挑战的“解密”形式融入主题情境, 激起孩子“找规律”的兴趣、给了学生“找”规律的机会, 三串密码从“正、反”两面指向周期现象的“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固定结构, 充分地彰显了规律内涵, 学生在“能和不能”的争辩中认识周期现象、描述周期现象, 形成对周期现象的充分、坚实的认识。凸显思考、彰显内涵的“简约情境”是数学的课堂情境。
二、简目标, 显过程【教学活动A】
1. 自主探究, 体会多样的推理方法。
学生用画图、列举 (奇偶性) 、计算等策略判断: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2. 独立尝试, 逐步优化推理方法。
学生用的画图、列举 (3倍数特征) 、计算等策略判断:左起第17盏灯笼、第21盏是什么颜色?
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喜欢方法3)
讨论:怎样根据除法算式中的余数来判断?
3. 自主练习, 掌握方法。
学生自主选择并用计算的方法判断:左边起第 ()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交流讨论:当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教学活动B】
1.同活动A。
2.比较辨析, 重点理解。
追问: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还能用方法2进行判断吗?用什么方法判断合适?
对比练习: (1) 照这样摆下去, 左起第23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 照这样摆下去, 左起第23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讨论: (1) 两盏灯的颜色为什么相同呢?
(2) 都是左起第23件, 为什么两道题的除数不同?
追问:看来用规律进行预测时, 与物品的哪些数量有关, 与哪些数量无关?
理念不同, 效果迥异。活动A中, “多种推理方法的体验和优化”和“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推理方法”两个教学目标并行, 平分“课”色。这样目标简单堆砌的“多元”, 占用有效教学时间, 使教学出现“消化不良”, 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活动B中, 教者对非核心目标做简化处理, 在学生有所体验后, 即把重点锁定核心目标, 围绕周期规律的要素, 以具有相同条件的两个问题的推理判断、辨析讨论, 形成丰富的探究过程。这样的设计, 扣准知识的生长点, 简化教学目标, 以丰满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扣本质、有过程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发展。
三、简素材, 拓层次【
【教学活动A】
1. 按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的第32个图形。
2. 一串珠子按白、白、白、黑这样的规律排列, 第21颗是白珠还是黑珠子?
【教学活动B】
“数数游戏”———不同的数法, 36各在左起第几列?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的重要手段。活动A的练习设计, 虽然运用了多个素材形成多个组题, 但层次单一, 只能起到简单巩固的作用。活动B用“数数”一个素材进行变式, 形成了逐层递进的2个练习, 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深切感受“每组数量”“一组的次序”这些要素的重要性, 在挑战中培养观察能力, 提升思维能力,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以简单的素材设计出层次丰富的练习, 落实多元目标, 是数学练习设计理想境地。
九年级上册巩固练习 篇3
A.9∶1 B.3∶1 C.1∶3 D.1∶9
2.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 ).
A.1 B.1或5 C.3 D.5
图1 图2
3.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4 B.12
C.12或14 D.以上都不对
4.如图2,AB是⊙O的直径,弦AC,BC的长分别为4和6,∠ACB的平分线交⊙O于D,则CD的长为( ).
A. 7■ B. 5■ C. 7 D. 9
5.某旅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提高2元,则减少10张床位的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的租出,以每次提高2元的这种方法变化下去,为了获利最大,每床每晚收费应提高( ).
A.4元或6元 B.4元
C.6元 D.8元
6.若■=■=■≠0,则■= .
7.△ABC中,BC=18,AC=12,AB=9,D,E是直线AB,AC上的点.若由A,D,E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AE=■AC,则DB的长为 .
8. 如图3,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 =135°,P′A∶P′C=1∶3,则P′A∶PB= . 图3
9.某公园有2个入口和4个出口,小明从进入公园到走出公园,一共有 种不同的出入路线.
10.如图4所示,在△ABC中,∠B=4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在△ADE处,使点B落在BC的延长线上的D点处,则∠BDE= 度. 图4
1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2m-1)x+m2=0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当x12-x22=0时,求m的值.
12.已知二次函数y=a(x+p)2+4的图象是由函数y=■x2+2x+q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反比例函数y=■与二次函数y= a(x+p)2+4的图象交于点A(1,n).
(1)求a,p,q,m,n的值;
(2)要使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y= a(x+p)2+4在直线x=t的一侧都是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求t的最大值;
(3)记二次函数y=a(x+p)2+4图象的顶点为B,以AB为边构造矩形ABCD,边CD与函数y=■相交,且直线AB与CD的距离为■,求出点D,C的坐标.(答案见本期)
九年级上册数学家教教学计划 篇4
2010.7-2010.8
第一章 证明
(二)(1小时)
1.1你能证明它们吗
教学内容:
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反证法的含义。
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上的中线(高)、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并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
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反证法的推理方法。
运用“等角对等边”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相关证明问题。
证明与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
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通过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特别是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辅助线做法)。
正确叙述结论及正确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等腰三角形的定理应用及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
综合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
1.2直角三角形
教学内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逆命题的概念,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推理证明的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演绎推理的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用纸解决问题。证明“HL”定理的思路的探究和分析。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内容:、猜测、证明的过程。
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教学重点: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1.4角平分线
教学内容: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2小时)
2.1 花边有多宽:
教学内容: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方程解的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产生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必要性。
列方程的过程:把待求的量用字母表示出来;把已知量与未知量放在同等地位进行运算; 寻求建立等量关系解方程(组)。
2.2配方法
2教学内容: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n(n≥0)的方程;配方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的数学思想,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利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思路。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给方程配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
2.3公式法
-b±b2-4ac教学内容:公式法:(b2-4ac≥0)2a
2.4分解因式发
教学内容: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积。
2.5为什么是0.618
教学内容:黄金分割中黄金比的来历;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依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证明
(三)(1小时)
3.1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思路。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定理的结论。
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证明过程,感悟归纳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3.2特殊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矩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证明方法。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性质和判定。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概括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菱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证明方法。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性质和判定。
运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证明方法。运用综合法证明。
教学重点:运用综合法证明菱形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证明方法。运用综合法证明。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1小时)
4.1 视图
教学内容: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部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
画直棱柱(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直棱柱的三视图的画法。空间想像观念观察实践法
教学重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直棱柱的三视图的画法。
4.2 太阳光与影子
教学内容:平行投影的含义,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物体在太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的。
4.3灯光与影子
教学内容:中心投影的含义,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灯光投影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中心投影的含义。
在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相互转化的。
教学内容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
视点、视线、盲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视点、视线、盲区与中心投影的关系,感受其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中心投影的含义。视点、视线、盲区与中心投影的关系。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2小时)
5.1 反比例函数
教学内容: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5.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内容: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教学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结合图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画法及性质选取适当的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说出它们的性质。
5.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1小时)
6.1频率与概率
教学内容: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试验,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重点: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树状图和列表法的运用方法。
6.2 投针试验:频率和函数在试验中的应用,如何建立模型
6.3生日相同的概率:频率和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历史知识点 篇5
①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②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有铁锄、铁斧等,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铁器更普遍,牛耕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棵来灌溉农田。③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④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播种机械楼车;犁耕法除耦犁外,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东汉时已传到珠江流域;一牛犁耕作方式也已出现。⑤魏晋南北朝时,曹魏的马钧发明翻车。水碓、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⑥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等农具。
(2)古代农田水利建设概况
①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②春秋战国:春秋时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吴国开挖古江南河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开挖邗沟沟通长江河淮河水系。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③西汉:六辅渠、白渠;西北修建坎儿井;江准、江汉修治天然陂池;东南排水筑堤,变淤地为良田;汉武帝治理黄河。④三国:曹魏在淮河流域修复了许多渠堰堤塘;蜀国在都江堰设置堰官进行维护。⑤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⑥隋炀帝在历代运河的基础上,于605——610年,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⑦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⑧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⑨元朝政府先后修治、会通河和通惠河。连接原有运河,将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贯起来。大运河从杭州到大都全长三千余里,是当时南粮北运的重要水利枢纽。
(3)耕作技术的提高
灌溉技术:各朝代都非常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春秋时期的桔椽、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门豹渠,两汉时的灌溉渠、天然陂池、坎儿井,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筒车等都是先进的灌溉技术或的灌溉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耕作和管理技术:商周时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两汉时期在使用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牛挽犁法和代田法,掌握了水稻育秧移植等技术,并总结了及时收割、优选种子的管理经验;隋唐时期普遍推广“圩田”和两年三熟耕作制,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
(4)农作物品种增多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 篇6
1.work with friends 和朋友一起学习
19.as well 也
20.something interesting 有趣的事情
40.even if 即使
41.be afraid of
害怕 42.look for
寻找 人做某事
12.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
事
2..make word cards 制作单词卡片
3.listen to tapes
听磁带 4.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向老师求助
5.study for a test
备考 6.watch videos
看录像
7.have conversations with 与……交谈
8.read aloud
大声读 9.speaking skills
口语技巧 10.spoken English 英语口语 11.a little 有点儿
12.give a report
作报告 13.at first
起初
14.word by word 一字一字地;逐字
15.the secret to…
…..的意思
16.so….that…
如此…以至于……
17.because of
因为
18.fall in love with 爱上…..21.look up查阅
22.so that以便
23.take notes
记笔记 24.the meaning of….„„的意思
25.how often
多久一次 26.make mistakes 犯错误 27.a lot of
许多 28.take to谈话
29.the ability to do sth
做某事的能力
30.depend on
视….而定 31.learning habits
学习习惯 32.in common
共有的
33.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34.pay attention to 注意
35.connect…with….把…..和…..连接或联系起来 36.for example
列如 37.get bored 感到无聊 38.think about
考虑
39.be good at 在…..方面擅长 43.each other
彼此 44.find out找到
45.instead of
对….感兴趣 46.worry about
担心
用法集萃
1.by doing sth 通过做某事 2.What about doing sth? 做某
事怎么样
3.It+be+adj+to do sth.做某事
是….的
4.finish doing sth 完成某事 5.try to do sth 尽力做某事,试图做某事
6.the+比较级,the+比较级越….,就越….7.find it + adj+ to do sth 发现
做某事….8.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做
某事
9.be afraid of doing sth 害怕
做某事
10.begin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 11.help sb(to)do sth 帮组某13.practice doing sth 练习做某
事
14.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15.keep doing sth 一直做某事 16.remember to do sth 记得做
某事
第二单元短语归纳
1.the Water Festival 泼水节
2.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龙舟节
3.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中国春节
4.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 5.next year 明年
6.like best
最喜欢
7.put on增加
8.go to…for a vacation 去…..度假
9.sound like
听起来好像 10.be similar to
与…..相似
11.each other
互相 12.wash away
冲走
13.in the shape of
以….的形状
14.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
15.on the Mid-Autumn night在中秋之夜
16.shoot down 射下
17.fly up to…
飞向…
18.call out
大声呼喊
19.lay out摆开
20.the tradition of…的传统 21.come back
回来 22.at night
在夜里
23.as a result
结果
24.one…the other…一个„„ 25.Mother’s Day
母亲节 26.Father’s Day
父亲节 27.more and more popular 越来越受欢迎
28.have to
必须
29.think of
想起
30.play a trick on sb.捉弄某人 31.the importance of ……的重要性
32.the spirit of ……的精神 33.dress up装扮
34.care about
关心
35.make money
挣钱
36.end up结束
37.remind sb of ….的重要性
38.wake up醒来
39.in need
需要帮助
40.the beginning of… …..的开始
41.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42.between…and..在…和…..之间
43.give out分发
用法集萃
1、What+a(n)+形容词+可数名
词单数形式(+主语+谓语+其他)!多么….的….2、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其他)!…..多么….!
3、be going to…将要/打算….4、in +时间段 在…之后
5、give sb sth 给某人某物,把
某物给某人
6、plan to do sth 计划做某事
7、refuse to do sth 拒绝做某事
8、It is+名词+动词不定式
做
某事是….9、one of+名词复数形式
…..之一
10、What ….Think of …..?
….认为….怎么样
11、make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12、used to be 过去是…
13、warn sb to do sth 告诫某人做某事
14、tell sb to do sth 告诉某人做某事
15、decide to do sth 决定做某事
16、promise to do sth 承诺/答应做某事
第三单元短语归纳
1.excuse me
劳驾 2.get to
到达 3.get some magazines
得到一些杂志
4.have dinner
吃晚餐
5.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获得有关…..的一些信息
6.a pair of
一对,一双,一副
7.on one’s/the right
在右边
8.turn left/right
向右 9.between…and…在…..和…..之间
10.go past
经过 11.come on
快点 12.on one’s way to
在某人去…..的路上
13.go past
路过 14.a little earlier
早一点儿 15.the shopping center 购物中心
16.a good pace to eat 一个吃饭
的好地方
17.the corner of…
…..的角落 18.in different situations
在不同的情况下 19.lead in to 导入 20.on time 准时
用法集粹
1、not…until… 直到….才…
2、Let’s do sth!咱们做某事吧!
3、start doing sth 开始做某事
4、spend time doing sth 花费时间做某事
5、thank sb for(doing)sth 为(做)某事而感谢某人
6、would like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look forward to doing sth 盼望做某事
Unit4
【短语归纳】 1.used to 过去常常 2.be afraid of 害怕
3.from time to time 时常;有时
4.turn red 变红 5.take up开始做 6.deal with 对付;应对 7.not...anymore不再
8.tons of attention 很多关注 9.worry about 为„„担忧 10.be careful 当心 11.hang out 闲逛 12.give up 放弃
13.think out 为„„担忧
14.a very small number of…极
少数的„„ 15.be alone独处
16.give a speech 作演讲 17.in public 当众
18.all the time 一直;总是 19.on the soccer team 在足球
队
20.be proud of…为„„骄傲 21.do well in 在„„什么方面
做的好
22.feel lonely感到孤独 23.make a decision 做决定 24.in person 亲自
25.boarding school 寄宿学校 26.make some good friends 交
一些好朋友
27.even though 尽管 28.take care of 照顾
29.think of 关心,想着
30.take pride in…为„„感到
自豪
31.in the last few years在过去的几年里
【用法集粹】
1.used to do sth.过去常常做
某事
2.be afraid of doing sth.害怕
做某事
3.have to do sth.必须做某事 4.make sb.do sth 让某人做
某事
5.give up doing sth..放弃做
某事
6.try to do sth 尽力做某事 7.adj.+enough to do sth 足
够„„而能够做某事
8.be prepared to do sth.准
备做某事
9.see sb.doing sth.看见某人
在做某事
10.take up doing sth 开始做某
事
11.begin to do sth.开始做某事 12.require sb to do sth.13.decide to do sth.决定做某
事
14.make a decision to do sth 决
定做某事
15.It’s hard to believe that…很
难相信
16.It has been +一段时间
+since+从句自从„„以来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17.be always doing sth.总是做
某事
18.It’+ adj.+for sb.+to do sth.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是„„的
Unit5【短语归纳】
1.be made of 由„„制成 2.be made in 在„„制造的 3.be made from 由„„制成的
4.be famous for 以„„制造的
5.for example 例如
6.be known for 以„„文明 7.as far as I know 据我所知 8.on the sides of mountains在山腰上
9.by hand用手
10.all over the word全世界 11.be good for对„有益 12.no matter 不论;无论
13.on the last Friday of each month 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
14.be good at 擅长 15.make high-technology products 制造高科技产品 16.the earth’s surface地球表面 17.traffic accident 交通事故 18.many different kinds of 许多不同种类的
19、a kite festival风筝节 20、fly a kite放风筝
21、be from来自
22、such as例如
23、turn...into…把„„变成„„
24、according to根据;按照
25、send out放出
26、ask for help请求帮助
27、in trouble 处于困境中
28、be covered with 用„„覆盖
29、rise into上升;上涨
30、a symbol of „„的象征
31、paper cutting 剪纸
32、put …on把„„放在„上
33、be used by被„„使用
34、be used for被用于(做)„„
35、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36、good luck好运
37、sky lanterns 孔明灯
38、at a very high heat在高温下【用法集粹】
1.“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
2.It seems that+从句
好像 3.no matter+从句
无论„„ 4.find it+形容词+that从句
发现„„(是怎样的)
5.buy sb.sth.=buy sth.for sb.给某人买某物
6、avoid doing sth.避免做某事7.allow sb.to do sth.允许某人做某事
8.want to do sth.想做某事 9.learn to do sth.学会做某事 10.try to do sth.尽力做某事
11.It takes+一段时间+to do sth.做某事花费很长时间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 篇7
唐 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 转角;
(4)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现代教学认为,在正式进行发现过程前要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认识得 十分明确,并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做好探索的物质和精神准备.情景创设:(用课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
(1)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之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2)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情景问题: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观察了上面图形的运动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第一个学习目标:图形旋转的 概念;
(本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总结,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随后,给出旋转的定义:)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碰到学生中的普遍性问题,在进行适当的探讨后,利用谈话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
(三)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做一做: 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板。
问题:请指出旋转中心和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1.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A’的关系怎样,线段OB和OB’,OC和OC’呢?AB与A’B’呢?
3.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
(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度量等方法发现规律。教师提供给学生动态的旋转图形,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而后归纳出旋转的特征。)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递进,逐步形成技能。
(五)回顾反思,深化提高
利用提问、解说形式,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学生小结:自主小结和交流知识学习的收获,过程经历的感受,数学思想的感悟,学习方法的体会等,或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领会数学的思想。
(六)分层作业,促进发展
最后布置作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我准备了两部分作业:必做题和探究题。
教学设计说明
我按以下思路设计本课:
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突出以下构想:(1)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首先播放一组生活中熟悉的体现运动变化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 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得到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 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叩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 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
(4)例子展现,多方渗透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8
——张莉娜
本学期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非常偏重,更重于唱歌,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学生借助乐理知识理解音乐的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努力激发对其学习的兴趣 二,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不断尝试着新鲜丰富的生活。音乐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而言,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音乐是美的、多种类、多元化的。它既古老又现代,既优雅又时尚。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多样善变的节奏,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从各种媒介中获得她们衷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创作者及演唱者的相关信息。显然,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初三年级的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又具备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相比之下,女中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更趋向自然纯真。她们喜欢美的旋律、追求崇尚美的感受,渴望体验美的真谛,更愿意成为美的少女。新的教学大纲也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用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以往教学从 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四,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五,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
六、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1)教学目的、任务
a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b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完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的能力,视唱能力及创作能力。
c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国外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2)要求 a 唱歌:做到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楚,合唱时声部和谐,均衡,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b 欣赏:要求学生了解人声的分类和声乐的演唱形式,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及其相关作品。欣赏课对中外民歌和部分大型组歌有关知识的学习及欣赏,拓宽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3)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a 教学内容:以简谱教学为主,其间穿插流行歌曲进行辅助教学。b 教学方法:以启发,分组教学法为主,充分运用多媒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 篇9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积累“禁锢”、“喑哑”、“留滞”、“喧嚷”、“洗礼”、“温声细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诗中“雨”的象征意味。
2.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3.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难点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捕捉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学写新诗。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2.联想想象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1.郑愁予的相片。2.雨景的图片。
2课时
王维曾写过一首《阳关三叠》,其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两句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妙的意境。因此我们说,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不仅有这些历久弥新的名篇,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它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歌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20世纪80年代曾多次跻身中国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之列。代表作有《错误》《梦土上》《窗外的女奴》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被称为“浪子诗人”。其中《错误》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这首诗有一个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我们从中就可看出诗歌所要揭示的主旨,即主要为了表达儿童在春雨到来之际的欣喜之情。副标题起了揭示主旨的作用,给读者解读这首诗歌提供了一条捷径,在欣赏这首诗时有了可供参考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深刻内涵。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停顿、重音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师生讨论明确诗歌各节的读法: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现对雨的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情,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3.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此步是在完全入境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提倡借用古诗文表达,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1.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第一节,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第三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第四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第五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第七、八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第九节,交代最终的归宿。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理出诗作结构,为诗作的三个部分命名。“雨说”在诗中出现了五次。诗作结构是:(1)第一部分:(一)雨的到来。
(2)第二部分:(二~八节)雨的邀请和来意。(3)第三部分:(九节)雨的归宿。3.齐读第一至五节。
(1)诗作是用第几人称写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是用第一人称写作,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2)雨让大地生机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3)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郑愁予之所以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应当和诗人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上节课,我们对诗中一连串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江南风情融为一体的意象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将就此作进一步的理解。
1.齐读第六至九节。
(1)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3(2)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5)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6)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2.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有亲切感,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4.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
这首诗歌给我们的享受,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板书:美)。是谁带给我们这种美?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而正是它把我们带进了这美妙的诗境中,让我们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感受体味吧。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做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与美相伴!”
带着爱心而来的春雨第二部分
请求孩子们亲近它并(第二~五节):跟它一起迎接春天雨说(第六~八节):雨鼓励孩子们要勇敢
地笑对生活第三部分牺牲了自己的雨把欢笑:(第九节)带给孩子们 第一部分(第一节):及时雨探访四月大地
爱的使者 (1)运用拟人,亲切自然。全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人笔下的春雨就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它与孩子们仿佛好友一般亲切地交谈,娓娓道来,使诗歌具有了一种人性美、人情美。
(2)想象丰富,诗意盎然。
诗人在把“雨”想象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之外,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传达出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雨 说 郑愁予
春雨→孩子们 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春天
希望
笑声
甜蜜 爱的使者 温暖
亲切
勇敢
无私
桂教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0
音 乐 教 案
五年级 上册
任课教师:李萍
班级:五(1)——五(4)
第一单元
唱起来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感受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初步学习用方言演唱歌曲。
2、复习2/
4、3/4拍的节奏。
3、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把握好每小节的重拍。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起唱歌都常来》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咱们开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先让我们和老朋友见见面吧!(板书2/
4、3/4)一起打个招呼。谁来说一说2/4和3/4的特点。(指名说)
二、节奏练习:你们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强弱吗?一起来试一试好吗?2/4右脚踩强拍,左脚踩弱拍。3/4右脚踩一下拍,左脚踩两下弱拍。
三、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
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节拍带入歌曲当中,孩子们听好啦!
2、感受歌曲
请孩子们边听边打打拍子。
3、生按节奏读歌词
4、跟琴唱歌
5、跟录音唱
6、突出强拍的音
7、师指导感情唱
8、完整唱
四、创编歌词
五、下课
第二课时
《久不唱歌忘记歌》
一、复习
全班齐唱《说起唱歌都常来》
二、导入
同学们都听过绕口令吗?谁来读一读?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不过同学们要先来读一读这段绕口令,才能更好的听懂这首歌曲。
三、学习歌曲
1、师带读歌词,(绕口令)
2、录音范唱
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唱这首歌的?听完这首歌有怎样的感觉?(稍快、愉快的)
3、跟琴唱
4、师指导唱
5、全班完整唱
四、下课
第三课时 《茉莉花》
一、导入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音乐创新活动——民歌新唱
1、让学生回忆一些经典老歌,在民歌节上的新唱形式,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2、让学生讨论,如果要改编《茉莉花》的演唱风格可以改成哪些形式的。
3、分组选择改编的风格
4、分组展示。
四、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 《唱天谣》
一、导入
1、播放《唱天谣》同学们猜猜是什么样的乐器伴奏的?
2、介绍天琴:我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曲就是用天琴来伴奏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在十万大山南麓的壮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对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农端,女的叫农亚,两人经常结伴上山砍柴。有一天,两人在一个岩洞口听到洞中传来悦耳的 “叮咚”之声,循声而入看见一个水潭,上面岩壁中渗出许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俩听着这美妙动人的乐音,顿觉心旷神怡、耳聪目明。他俩想把这神奇的声音带回山寨去,让乡亲们一起来分享。农亚想了想说道:“我们何不做一个也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来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杆,将木杆插进葫芦里,绷上野藤的细丝条,果然弹出了“鼎叮”之声,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山寨里的人们听了无不拍手称赞,一位长者还以发音把它叫作“鼎叮”。乡亲们照样学做起来,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将农端、农亚召去,后来他俩在天上成了歌仙,终日给玉皇大帝弹琴唱歌,难得下凡。为消除乡亲们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凡间 与乡亲们聚会歌舞。平时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请他们下来歌舞一番。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固定形式,定名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偏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跳天”文娱活动。鼎叮则是这种活动中使用的唯一乐器,故此称之为天琴。
二、学习新课
1、介绍壮族的风俗——歌圩。两个不同的壮系及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从天琴的外形和音色进行介绍,天琴是百越壮中最古老的三种乐器之一。
2、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还有哪些乐器伴奏的?(脚铃)
对!我们壮族的姑娘小伙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你能模仿一下弹天琴和摇脚铃的样子吗?来,让我们跟着音乐(一小段音乐)
4、这是首多声部歌曲还是单声部的?
5、同学们,弹起天琴跳着愉快的舞步一起加入到热闹的歌圩中吧!(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三、下课
第五课时 《千年万代不断歌》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三、下课
第二单元
爱心满天下
编写者:李萍
1、个送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的团结。
2、能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国歌》,用深情的感情来抒发对老师、妈妈的尊敬和热爱,用欢快、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来表现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与运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学会通过听赏不同的音乐片段去正确区分所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体验,歌颂爱心、进行爱心教育。
2、初步掌握力度记号、三连音、换气记号等相关音乐只是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国歌》
一、导入
每个中国人都会唱国歌,班上有哪位同学知道《国歌》的来历吗?
根据学生的了解介绍,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介绍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国歌》。
二、新课内容
1、欣赏男女生气唱的国歌
1)请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2)找出不熟悉的节奏(板书)
2、学习音乐知识
1)认识三连音:出示三连音的节奏卡,师示范。讲解“三连音”节奏型的特点
2)三连音: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3)生跟着师念三连音的节奏(结合书中的节奏练习)4)讲解渐强渐弱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3、集体朗读歌词
4、随琴声轻声试唱歌词
5、跟着伴奏唱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二课时
《童年的小摇车》
一导入
今天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深情的歌曲,请同学们静静的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欣赏童声独唱唱《童年的小摇车》。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妈妈深情的爱。)
1、再欣赏:《童年的小摇车》,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回忆一些你小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表示出孩子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为什么“我”童年最难忘的就是小摇车。
3)从妈妈爱我们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说妈妈无私的品格。
3、聆听《童年的小摇车》,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妈妈们深深的敬意。、课后采访你的妈妈,听听他们的叙述。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妈妈表示关心。
5、边听音乐边做摇童车的动作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互相走近》一声部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导入
同学们都学过4/3拍,让我们跟着这段愉快的旋律再次感受4/3拍。(划拍子)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好!刚才同学们感受的那段旋律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歌曲《互相走近》打开书本16页
三、感受歌曲
1、听录音范唱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听老师范唱
请你仔细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由那些音符组成?
四、学习歌曲
1、学习歌谱
随老师的琴声学唱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2、学习歌词
3、跟着录音默唱歌曲
4、跟琴轻声唱
5、跟录音齐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四课时
《互相走近》二声部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互相走近》一声部
三、导入
《互相走近》是一首好听的二声部歌曲,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低声部。
四、学习新课
1、仔细听录音范唱,听出低声部的同学可以跟着轻声的哼唱
2、老师弹唱低声部歌谱
3、生跟着琴轻声唱歌谱(师纠正变化音的音准)
4、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
5、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
6、生分声部合唱
五、小结
六、下课
第三单元 竹韵飘香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歌曲节奏、装饰音及变化音的音乐美,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
2、聆听竹乐,听辩芦笙、竹相、竹二胡、竹笛、巴乌、葫芦丝等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感受民族乐器的美。
3、了解有关竹子的相关文化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竹艺,艺术表现中的竹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装饰音及变化音,掌握歌曲的民歌特色。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竹乡娃娃爱竹林》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竹娃娃爱竹林》(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竹
叶儿
长
哟,竹
叶儿
青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长
哟,竹叶 儿
青
罗 „ „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三、情绪指导
1、歌曲中哪一乐句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你认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好听呢?请你来唱一唱
2、我们跟这位同学一起唱唱他喜欢的乐句。
3、全班齐唱。
四、下课
第二课时
《侗寨狂欢夜》
编写者:李萍
一、导入
1、欣赏1998年侗族芦笙手覃国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2、介绍芦笙的构造、发声原理以及这是咱们广西研制的乐器等,把芦笙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芦笙曲《侗寨狂欢夜》
二、欣赏歌曲
初听音乐: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受请你为旋律分段。
再听音乐: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哼唱A、B两段不同的旋律,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我们一起来把A段的旋律哼唱一遍,请你大胆的描述一下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师:跟着录音哼唱B段,也说一说B段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复听音乐:让学生尝试用身体随着音乐的韵律做动作。
师: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做动作,可以是一位帅气的芦笙手,也可试试当一个能歌善舞的侗族人!
三、小结
四、下课
第三课时
《弥渡山歌》
编写者:李萍
一、复习全班齐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二、导入
1、介绍弥渡这个地名。
师: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它有很多美名,“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聪明的弥渡人发明了许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相同,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合奏,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
三、欣赏乐曲
初听音乐: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再听音乐: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竹相——低缓深沉,竹二胡——纤细委婉。
复听音乐:边听音乐边作画。
四、小结
五、下课
第四课时
《云之南》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虫儿飞》
二、导入
给学生介绍云南,初步了解云南这块土地上蕴含着的丰富的音乐舞蹈文化,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谈论自己对云南的了解。
三、欣赏歌曲《云之南》
初听音乐:介绍同名专辑以及作者等。
再听音乐: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哼唱旋律,并且即兴起舞。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四、小结
五、下课
第四单元
原野的回响
编写者:李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红蜻蜓》和《牧场上的家》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能用优美抒情、富于力度变化的歌声演唱歌曲。
2、学习4/
2、4/3拍的指挥图式,并尝试跟随老师进行指挥。
3、通过活动“欢乐牧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和二声部合唱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提高合唱能力。
2、两个声部之间的合唱能协调、均衡。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红蜻蜓》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二声部歌曲
全班齐唱《互相走近》
三、导入
童年是多彩的,有这样一首歌曲,不知它会让给你想起怎样的童年趣事?
四、感受歌曲
1、聆听范唱
师:孩子们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这么优美的旋律唤起你对童年的哪些回忆?
2、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儿童合唱歌曲,歌曲是描写少年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来大人们也喜欢唱,又成了他们回忆美好童年的歌曲。旋律优美深情,简短的三段歌词,却将童年美好的情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再听一遍。、师范唱学生跟着音乐划三拍子的指挥图 师: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
师:请你们伸出右手随着老师的歌声划划三拍子。
五、学唱歌曲
1、用LU音哼唱歌曲旋律(纠错)
2、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3、跟录音在心里默唱
4、跟录音轻声唱
5、跟老师的钢琴轻声唱
6、全班齐唱
六、小结
七、下课
第二课时
《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红蜻蜓》一声部
三、歌曲情绪指导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把力度记号处单独抽出来唱,师指导 四、二声部练习
1、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五、小结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推荐阅读:
桂教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10-11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合集总汇07-23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7-25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07-31
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音乐全册教案设计08-10
(暑期预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11-05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200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331405-14
九年级上册词语05-26
九年级上册英语测试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