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案大全

2024-06-01

三疑三探教案大全(共8篇)

三疑三探教案大全 篇1

九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两首古诗,体会是人的思想感情。一.新课切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从不同方面体会了爱国情,既有游子思乡,又有热爱自己祖国语言,还有不辱使命的晏子,更有热切报效祖国的钱学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四首古诗,来感受我们国家古代诗人是怎样作诗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的。二.学习<<春望>> 1.杜甫: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篇现存有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2.《春望》的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春望》这首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3.音读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4.义读 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5.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春望》“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

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颈联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6.赏析名句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讨论: ①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泊秦淮》写作背景

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笼:笼罩。犹:还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

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1)最后两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

播放本首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三.说诗的故事 1.说诗人与诗

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2.叙诗中情景

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的内容;再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四.诗中情感

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五.课外延伸

1.选择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首,写下自己的感受。2.收集其他各个时期的爱国诗篇,加以背诵。六.板书设计 《春望》 《泊秦淮》 唐 杜甫 唐 杜牧

触景伤怀 忧国思家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宋 陆游 宋 文天祥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教学重点:

尝试诗歌鉴赏,提高品赏能力。在语文活动中,拓宽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分两部分:“品赏”以学生自读思考为主,降低鉴赏难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养成边读边思边记录的读书习惯。“活动”重在积累并延伸课本知识,在自由的,有组织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情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前准备:1.从《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等工具书,或网上查找有关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自行组织阅读。2.以组为单位,收集其他爱国诗歌,加以背诵。教学流程: 一. 检复导入

1. 抽查四首诗的背诵情况。

2. 概括四首诗的共同主题:深深的爱国情怀。二. 品诗中深情

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涵的是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思考:诗中何处最能体现这一深情?(提示:可以从重点的字词、有名的诗句入手)

1.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结合课前相关资料的阅读,在书旁写下自己的看法。2. 全班交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只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新意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三. 语文活动——爱国诗歌赛诗会

全班分成四组,以积分的形式展开比赛。赛前确定评委。1.读诗

每小组推选代表,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中的任一首。2.背诗

以抢答形式进行内容为同学课前收集的诗歌。主持人出诗题,先背出者得分。3.赏诗

在自己所收集的诗中,选择一首群策群力,作出评点。

4、习诗

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肯定更爱我们的祖国,请作诗一首,抒发你内心的爱国情怀。

5、表扬优胜,鼓励失败

四、课外延伸

各小组出一期“爱国诗歌”的手抄报,在班级中加以展示。

三疑三探教案大全 篇2

———题记

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搭建了一个平台, 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跑道。这一模式走进西峡县城区一小校园, 随之我们的教改洒满阳光、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我们的教法生机盎然、我们的学生生动活泼、我们的成绩稳步提升。因为我们积极践行着“三疑三探”教学理念, 营造着优美的教育环境, 为师生创设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着充分的成功机会, 激发着师生无限的创造热情, 我们的学校成为真真正正的幸福教育的乐土, 我们的师生在这里忙碌而快乐着, 辛苦而幸福着。

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幸福。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为目的, 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开端,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追求创新的智慧、享受教育的幸福,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搭建了平台, 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了成功的跑道。

“三疑三探”下的课堂, 主角由教师转变为学生, 学生在批读自学中发现问题, 在自主探究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在交流与评价中解决问题;“三疑三探”下的课堂, 解放了学生的大脑, 使学生有了思考的时间和权利;解放了学生的嘴巴, 使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解放了学生的空间, 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是知识的海洋、学习的乐园!学生从腼腆到自信, 从拘束到大方, 从封闭到合作, 从语无伦次到思路清晰;他们巧妙的发问, 精彩的回答, 使课堂亮点不断, 精彩连连。我们的教师也因课堂上不断生成的精彩而充满着激情, 他们或被学生执着的精神、敢于超越自我的勇气而感动;或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据理力争、思维碰撞而骄傲, 并发自内心地将掌声适时送给可爱的孩子们。学生不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 他们或质疑问难, 或浮想联翩, 或组间交流, 或挑战权威, 个性得到了充分地张扬。教师也变革了评价方式, 从客观、多元的角度来评价, 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 或赞扬、或纠错、或点拨, 努力保护着孩子们的自尊心、呵护着孩子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积极参与, 畅所欲言, 课堂生机一片, 活力无限!这样的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表现, 焕发出了生命力, 真正成了“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三疑三探”下被“解放”的学生, 会不时向课本、向教师挑战。提出的问题, 既能叫人激动不已, 但有时也会让你非常难堪。学生需要的已不只是一杯水、一桶水, 而是需要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海洋的能力!于是教师们忙碌起来了, 课前除了备课, 更要不断加强学习使自己具备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 都只为能驾驭得了课堂, 驾驭得了学生;课后也都会及时与同伴反思交流课堂感受, 分享教育成功的喜悦和寻找失败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 学生们也忙起来了, 他们“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带着发现走向生活”, 将“三疑三探”的内涵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小问号”社会实践调查收集学校生活、家庭视角、社会现象、热点聚焦、自然科学中的问题, 我们学校的“三理教育”研究主题和阳光大课间活动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小问号”。学生活动其中, 无不感到自己创新的幸福。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三疑三探”下的高效课堂就是这样灵动, 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每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高效课堂的魅力;“三疑三探”下的教育教学, 就是这样的鲜活, 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了学科求知的乐趣, 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幸福教育的魅力。三疑三探, 让教师找到了幸福, 找到了自身的职业价值, 也让学生找到了快乐, 找回了自我和自信!

初中思品课“三疑三探” 篇3

关键词:建立关系;提高能力;改变传统角色和授课模式;提高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53-01

历来教学模式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师生的角色定位,师生的角色定位决定着“传统教学模式”和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新兴教学模式。2015年春季学期,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横扫攀枝花中小学校园内,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我也被裹与话题中,对三疑三探逐渐有了兴趣,通过网上学习与现场观摩,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这必将改变教师与学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设疑自探”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强势地位,充分发挥学生“打破砂锅”的勇气

“自探”是是学生完全独立的自探。在学生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1、创设情景问题。上课刚开始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2、设置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若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3、学生自探,也就是学生针对自探问题学习文本,自主探究,这里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二要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二、“解疑合探”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面面俱到的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合作的魅力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这里的“合探”一般包括三种形式:1、提问与评价。操作办法就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2、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学困生答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不需要在此浪费时间,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让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顺序。3、讲解。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三、“质疑再探”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禁锢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甚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开始的“设疑”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质疑”就是“走出教材,超出教材”,这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知识的过程,也是从课本知识向实际应用升华的必由之路,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关键环节,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

四、“运用拓展”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想当然”编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运用拓展”是指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此环节一般有三个方面内容:1、让学生围绕本节所学知识编拟一些基础题和一些拓展延伸性习题,教师通过巡视选择有价值的展示给全体学生练习使用。2、教师编拟一些基础性试题,作为本节教学任务的“底线”,要求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基础性习题解决以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让中等生展示、优等生评价。3、反思归纳。也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梳理,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放和体会,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摩擦力三疑三探教案 篇4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木板、重物、毛巾、轴承.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

二、设疑自探

1.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教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课本图912)

教师: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3)学生实验

教师: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4)学生实验

教师: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5)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三、解疑合探 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人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学生举例,教师讲评)

四、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四)置疑再探 摩擦力的种类 1.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五、总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六、作业

三疑三探教案大全 篇5

共享备课

设计者(杜晓孟)

审验签字(同意使用)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六项练习。“温故知新”安排标点符号—引号的不同用法,旨在让学生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能在今后的习作中恰当运用。“语海拾贝”中安排了四句描写秋天的诗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名诗佳句的好习惯。“点击成语”安排一则成语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源,明白成语的意思,并试着运用这个成语。“口语交际”安排“讨论一项集体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充分 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为集体活动出谋划策,增强口语交际的能力。

“习作百花园”紧扣口语交际的话题,让学生写印象深刻或者喜欢的活动,学会欣赏习作,体验习作的快乐,激发习作的兴趣,并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自主阅读园地”是本单元课文的延伸,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目标:

1.认识引号的用法.2.读背描写秋景的诗句,积累语言。

3.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4.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养成与人平等交流的习惯。

5.能清楚、明白地介绍活动的过程;能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习作,养成修改的好的习惯.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11)

1.学生自读两个句子,体会每个句子中引号的不同用法。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归纳出两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第一句是用于直接引用的部分;第二句中的“威尼斯”是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3.教师投影出示几组带引号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也可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二、语海拾贝(10)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音。

2.教师抽读,学生评价。

3.同桌合作读,互相指正,并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解:秋天的原野空旷辽阔,河边的沙滩洁净,天显的格外高远,月色也分外明朗.4.指导背诵。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景的名诗佳句?背给大家听听。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点击成语(7)

1.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指名体会,评价,补充。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知道了做事光纸上谈兵而不去行动是不能成功的)

4.把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例:闻鸡起舞.望梅止渴.胸有成竹)

四、自主阅读园地(6)

1.自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并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自由练读,再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3.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你读懂了什么?还有没有不懂 的地方?

4.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我明白了课文的写作方法是总---分---总

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5.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可以是背诵、摘抄等。

五.拓展练习(6)

1.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有引号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用法.2.背诵语海拾贝里的四个描写秋景的诗句.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下周我们班将开展一项集体活动—秋游。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欣赏秋夫的美景,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人员的分工、活动的方式和步骤等,你们一定有许多好的建议。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己好的意见和主张。

二.组织讨论,自主探究。

讨论提示:讨论时,要把自己的建议考虑成熟,做到按一定的顺序表述,提出的建议要切实可行。

(1)现在我们进行第一步:分小组讨论。(组长主持:时间10分钟左右。教师到学习小组中参与讨论。)教师巡视,要关注每组学生的讨论情况。

①每个同学个别发表意见。

要求其他的学生要认真倾听,做好评价补充。

②小组商议,使小组同学的建议能形成一致,并推选出

小组发言人。

(2)全班讨论(推荐一名主持人,要求态度大方,主持流利)。

①各组发言人谈本组建议。

②对发言人的建议可以再作补充发言,使建议更可行、完善。

③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班级决定。

三.组织实施班级决定。

包括人员分工、活动形式、活动步骤、注意事项等。

四.教师小结。

秋游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心游玩。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可以在假期的时间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组织一次郊游.六.质疑再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

第三.四课时

习作——大扫除

一.激发兴趣,明确要求。(7)

(1)激发学生产生习作愿望。

同学们,这个星期为了迎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检查,我们学校多次组织了大扫除,同学们都干的热火朝天,在劳动中你有什么体会或有趣的事发生呢?

播放近期学校开展的集体活动场面,教师配上热情洋溢的旁白,让活动气氛感染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

(2)读习作题目,了解本次习作要写的内容和习作要求。

①写发生在校园中的一项集体活动。

②把语句写通顺,把活动情况介绍清楚。

③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二.集思广益,拓展思路。(16)

(1)小组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哪一次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是你特别喜欢的,在小组内说给你的同学听听。要求同学们要细心说,用心听,认真评。

(2)说完后,大家评一评,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

(3)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讲一讲,以开启思路。这些学生讲述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提宝贵意见。

(4)教师提供一篇范文给大家欣赏,通过评说,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

三.自主写文,个别指导。(17)

学生自主完成写作,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选择有共性的问题相机指导。

四.指导修改,相互评议。

(1)找两篇典型习作,在全班读一读,评一评。

(2)把自己的习作念给同学或老师听,互相评议,作口头修改。要鼓励学生相信: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3)综合大家的意见自己进行修改,再抄写。

五.赏析美文,激励表扬。

习作批阅完后,选出在选材、语言等方面较好的习作,供大家评议,教师再点评、总结、表扬。

六.誊写作文

范文欣赏

今天上午,杜老师一进教室门就说:“今天下午大扫除,要带盆和抹布来,最好带一些洗衣粉和洗洁精。”“噢!噢!”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下午我拿着盆和抹布来到教室时,我们小组的同学们都已经到齐了,大家都很兴奋,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这个组长马上发号司令:“黄翔去擦中间那

扇窗户,王月和郭峰去擦第一扇窗户,王芳和牛佳去擦最后那扇窗户。”

这几个同学赶忙拿脸盆接水,然后各自分工擦洗起来。有的站在椅子上擦上半部,有的踮着脚擦中间,有的蹲下身子擦下边,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我这个组长也不能闲着,叫上雷晨光去擦柜子、讲台和讲台后面的那面墙。我先往脸盆里到了一些洗洁精,拿起抹布蘸了点水,擦起墙来。雷晨光在我后面认真地擦着讲台,擦得满头大汗,头上冒着热气,便擦边说:“这该死的红墨水,怎么也擦不掉。”

这时,我也碰到了麻烦,墙上有许多黄色的斑点,我擦了一遍又一遍,可怎么也擦不掉。斑点好像对我说:“你不要白费力气了,你是擦不掉我的,哈哈哈...!”这时,我的斗志一下子高涨起来,对它说:“你等着吧,我一定会把你擦掉,看你能得意多久。”说着,我又往脸盆里加了点洗洁精,把抹布放进去揉了揉,然后使劲擦那些小黄点,慢慢地,小黄点一点点地淡了,这些小黄点好像对我说:“大哥,饶了我吧,我还想在这多住一年呢。”可是我要斩草除根。我又加了一把劲,把它们全部消灭了。我抬头看了看,墙已被擦得干干净净,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扭头看了看雷晨光,他也把讲台擦干净了,我又看了看我的其他组员,他们用洗衣粉和洗洁精把窗户擦得一尘不染。

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看,我们的教室变得多么干净明亮,可是同学们的样子显然有些狼狈,有的衣服被弄脏弄湿了,有的脸成了大花猫,有的甚至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三疑三探”课改论文 篇6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改革创新这片沃士。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让语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要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课改 三疑三探 语文 教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我们的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探索最佳的的课改之路——三疑三探。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三疑三探”教学方法就改变了以往教学观念,即“变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凸出学生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赋予学生的充分发言权

话语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首先,老师要允许学生“想说就说”地说话。课堂插话的学生通常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学生,他们插话常常是不由自主、脱口而出。这种不由自主的脱 1 口而出恰恰可能就是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而这种迸发是不遵守时间的,这火花像流星一样可能会转瞬即逝,同时它又可能是模糊的,抑或是片面的,当它出现时,必须立即去巩固它、补充它。创造常常需要灵感,灵感往往是创造性飞跃的前奏,因此,老师要允许学生“不由自主”地说话,并给予足够的关注,适时地抓住学生思维灵感的火花,积极诱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其次,老师要支持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中的争论可能在同学之间,也可能在师生之间。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自以为成熟,有见解,但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和从众心理,因此,有老师参与、引导的争论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的主动性,对巩固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课堂上给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争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并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潜力在不断的语言交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再次,老师要理解学生的答非所问。当学生得到表达的充分自由以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在插话与争论中出现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表达和思维发展的不均衡而辞不达意,可能是因为一时思路不畅而结结巴巴,可能是因为暂时性的思考目标转移而答非所问,等等。对于这些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失言,老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此类失言、失态,此时,老师亲切的目光、倾听的神情、鼓励的言语、精当的点拨,会使学生得到放松,消除胆怯和懊恼,最终豁然开朗而信心倍增,甚至在今后受益于一段人生。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而学生则是亦步亦趋地奉命执行。强制性的灌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只服从老师,学生的学习不应当由老师任意摆布。课堂教学应当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选择,特别是在自主选择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力的培养才有可能。学生在学习中的选择权主要体现在对阅读,学习方法及学习伙伴的选择上。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且“读”是我国古老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主地选择与课相关的内容和阅读方式,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试读,也可以无声地边读边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有助于审题,有助于思考,有助于理解。通过“读”得到启发,从而有了收获,于是读出兴趣,读出激情,如此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读以致用。

2,学习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长于预习,有的学生习惯于先听新授课并认真记录,还有的学生是在练习中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当规定学生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而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他所习惯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地优化学法的运用效率,发展学生的选择能力。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法,只要行之有效,老师就应当认可,并在必要时加以引导和推广,使学生在学法的运用上更加得心应手,在学法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

3,和谐的学习氛围需要良好的伙伴合作。

学习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每时每刻,每一个人都处在交际关系的网络中。正是这种关系赋予了人的主体性的力量。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群体活动,努力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同学之间可以互为学习伙伴,这些伙伴可以是老师分配指定的,也可以是同学之间自主选择的。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允许学生根据平时的交往,自由结对,促使伙伴间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配合,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另一方面要有被学生选作学习伙伴的心理准备,要有充当学生学习伙伴的精神与勇气,在轻松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对老师来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朋友,多做思想的交流,多做心 3 灵的沟通。“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好学生的服务员。做好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助推器,前进的道路上的垫脚石。

三疑三探教案大全 篇7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实施:

(一)设疑自探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出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用不同的问题逐步展示教学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表现,及时鼓励并与其进行交流。

(二)解疑合探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要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勇于表达见解,尤其要在讨论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重点讲解。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有重点地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攻克教学难点,使学生更轻松地应对课堂教学。

(三)质疑再探

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更为复杂的疑难问题,倡导学生勇于向书本提出质疑,向权威提出挑战,并在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李蓓蓓2014)。

(四)运用拓展

在知识理论基本概念和内涵认知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点编制习题,并且所编制的习题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习题应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拓展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质疑性原则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由一次次的设疑、解疑,到最终的运用拓展,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勇于存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质疑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创新。

(二)探究性原则

在“三疑三探”的模式下,由初始的“自探”到“合探”,然后到“再探”,教师始终要围绕探究的主题,运用不同的学习形式组织课堂活动,如: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生生合作探究等,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内化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于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先进行基础题目的探究活动,然后再进行拓展延伸式的练习,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设疑自探策略的运用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回忆和英语背景知识的导入,引出本课的学习话题。接下来,结合课文图片或标题,提出问题,梳理关键知识点,全面把握课文的要点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理解性题目,在上下文的猜测中实现对词义和句意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Unit 4 Earth原q uak e s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设计自学提纲,对于自学提纲的拟订,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尤其是对于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围绕单词和短语进行提纲的拟订和拓展;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不再拟订词汇方面的提纲,可以直接拟订与主题earthquake相关的问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和中心思想添加英语写作方面的内容。

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自学提纲:(1)_______(adj.)极度的_______(adv.)极度地。(2)_______(n.)民族;国家;国民。(3)_______(v.)损害_______(n.)。

对于英语词汇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自学提纲:(1)What natural disasters have your heard of?(2)Which disaster may cause the worst damage?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n earthquake?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合作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 earthquake?并且按照Which/Who的句型进行非定语从句的仿写。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 5 Unit 1Great sc ientists一课时,教师可以拟订如下的自学提纲。

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自学提纲:(1)_______(adj.)传染的;_______(n.)有传染的废料。(2)_______(adj.)合作的;_______(n.)合作社。(3)_______(adv.)私密地,私下地。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拟订下面的自学提纲:(1)What kind of education did he/she receive?(2)What nationality is this scientist?

对于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型进行仿写(王源帅2014)。

(二)解疑合探策略的运用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交流—评价—再评价”“朗读—评价—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交流和讨论,从而内化英语知识。在使用解疑合探的策略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导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立足于课文篇章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文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探析,做好展示和评价的准备。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Unit 4 Earthquakes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一环节对之前拟订的自学提纲进行分组讨论。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讨论的内容也应不同。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帮助和提示,如,当“学困生”对产生地震的原因不理解或者不知道救护人员是如何开展救护工作时,“中等生”或“学优生”可以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他们的疑问。在英语“中等生”和“学优生”的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在仿写的过程中相互批评和指正,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质疑再探策略的运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拓宽学生的视野,探究更为深层的疑难问题,并创设宽松、平等、自由的讨论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教师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提供援助和指导。在问题质疑再探环节中,教师可以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如:习题编制、英语写作活动、英语演说等,让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熊慧芳2014)。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Unit 4 Earthquakes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地震中的孤儿、矿工遭遇、救护人员及其责任等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质疑、探究和验证,从而在拓展活动中,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这一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将课文内容概述成一个简明扼要的摘要;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模拟真实场景,扮演地震中被抢救的矿工;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军队和抢险救灾为主题,进行英语写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运用拓展策略的运用

在运用拓展教学环节中,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知识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因而,为了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实现口头或笔头的summary。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的习题,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运用重点单词、短语、句型等,设计课文内容相关的习题,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习题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典型性,检测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和归纳,从而提升英语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使英语课堂由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学模式转变为英语学习的创新、合作和探究模式,由“一言堂”的英语教学形态转变为学生自主思考和反思的教学形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拓展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全面实现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

摘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和运用拓展四个环节,其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质疑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阐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该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意识所具有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高中英语

参考文献

李蓓蓓.2014.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

王源帅.2014.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三疑三探教案大全 篇8

一、“三疑三探”是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最佳着陆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疑三探”正承载起这一基本理念,换句话说,正是“三疑三探”使这一理念在数学课堂稳妥着陆。因为在“三疑三探”的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这两个环节实现的。“设疑自探”要求学生根据自探提示,或通过阅读教材,或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或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独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解疑合探”环节是在学生通过自探对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完成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具体的做法是:教師组织学生汇报自探情况,检查自探效果。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组织学生或同桌或学习小组内进行讨沦交流,探讨问题的答案,教师对问题不做任何说明。若遇到优等生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这时再进行适当的启发、点拨、诱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获取知识。基于模式这样的基本操作要求,基于教师也能按此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必转变为课标所倡导的方式。

二、“三疑三探”是教师深入学习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质量的驱动器

运用“三疑三探”进行教学,教与学都是围绕“自探提示”这一中心进行的。自探提示中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成败。自探提示中的问题虽然是先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教师再进行归纳整理、补充完善而得,但课前教师必须要对自探问题进行全面预设,保证出示的自探提示恰当准确。自探问题的设计有以下基本要求:一是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自学能力进行设计。二是问题的表述要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问题是什么。二是问题的排列要符合知识形成过程的逻辑顺序。四是问题的表述中还要适当加上如“看一看”、“摸一摸”、“量—‘量”、“算一算”、“折一折”、“拼一拼”等指导学生如何自探的词语,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提高自探效率。教师要想设计出理想的自探提示,就必须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能力。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每个学段、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个课时的知识体系,准确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这是设计好自探提示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应加强其它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具有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提炼设计出一个个表达准确、严密的问题的能力,为设计好自探提示练好“内功”。

另外,在质疑再探环节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散质疑时,由于现在的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接触了解的知识比较广泛,提出的问题很可能干奇百怪,涉及到各个方面,教师要想应对自如,给学生以准确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每节课前教师都必须做好知识储备:与本节相联系的后续知识;与本节相联系的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其要求教师必须各科融合,博览群书,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三疑三探”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关注学生持续发展的。

“三疑三探”有着大气、深邃的特质,它的反复“疑”“探”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终生受益。

在设疑自探环节,教师首先创设恰当的情景,设置疑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这样就能使学生喜爱数学,使学生乐学。其次,学生根据课题或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意识,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潜在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试想牛顿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感撼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没有问题意识,也不可能有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的睿智论断。再次,学生要独立解决自探提示中的问题,就必须调动自己的所有潜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的答案,长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猜测验证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学生的自学能力势必会有质的飞跃,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创新型社会就有希望,就是必然。

在解疑合探环节,学生首先要会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要想有条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必须要理清思路、锤炼语言。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了好口才,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其次,学生要会倾听、会评价。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辨析其中的正误,从中汲取白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来补充、修正、完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这一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再次,学生要会与人合作交流、讨论辨析。遇到疑难问题,个体解决不了的要进行或同桌,或小组,或全班的合作交流、讨沦辨析。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为学生都有争胜好强的心理,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都想先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就能激发学生思维高速运转,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捅捉信息,快速在自已的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说出答案。

上一篇:江水净化处理技术方案下一篇:数数数的组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