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篮球赛报道稿

2024-07-12

大学生篮球赛报道稿(共8篇)

大学生篮球赛报道稿 篇1

我院“腾飞杯”篮球联赛如火如荼地举行,4月7日下午4:20政法系与数学系进行了激烈地比赛,随着球员们的火热登场,比赛正式开始。

数学系同学以其完美的配合率先得分,给我系带来不利局势,但是我系队员顽强拼搏,奋起追击,风驰电掣,迎难而上,场边的啦啦对口号越喊越响,不仅反超比分而且增强了自信心。

比赛紧张而激烈地进行,双方比分一度接近,我系球员以最佳状态争取每次得分,13号球员表现突出,接连得分。

数学系同学也毫不气馁,在比赛的最后阶段,队长还频频投进三分球,场面异常火爆。

最后,我系同学凭借不俗的表现以62;:58的比分赢得比赛胜利。

此次比赛的胜出为我系进入8强向前迈入一步,发扬了我系同学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展示了我系同学昂扬的斗志。

第五届“迎新杯”篮球赛报道稿 篇2

为迎接2011级新同学的到来,增进我院各班级之间的友谊,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联系,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9月15日,由我院学生会组织的物信学院第五届“迎新杯”篮球赛拉开战幕。

本次篮球比赛共有26个球队报名参加。比赛中,球员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球员们激烈竞争的同时,我院学生会的组织也有条不紊地展开,记分员密切配合裁判,后勤服务组人员积极为裁判和队员们送水,场地组人员严格维护赛场秩序。

此次比赛分循环赛、淘汰赛、半决赛、决赛四个阶段。经过激烈角逐,最终08电信二班获得冠军,08电信一班、08计科一班分别获得季军和亚军。9月25日下午,我院辅导员亲临比赛现场,观看比赛并对获奖球队进行颁奖。

比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画上了句号,本次比赛的参赛队伍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品,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的良好形象。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

大学开学典礼报道稿 篇3

大学开学典礼新闻稿【一】

9月6日晚7:00,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级新生开学典礼在电教报告厅隆重举行。开学典礼由院党委副书记董晓华主持,院党委书记郭建栋教授、副书记陈金象教授、副院长刘玉鑫教授、冯庆荣教授、谭本馗教授出席了开学典礼。

出席开学典礼的还有甘子钊教授、赵凯华教授、曾谨言教授、韩汝珊教授、舒幼生教授、杨应昌教授、罗绍光教授、李万彪教授、北大人事部部长周岳明教授、田光善教授、张宏升老师以及院教务办公室的张秉筠、王革新、鲁希、李善珍老师,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李军会老师,党政办公室的肖庆。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前北大校长陈佳洱院士还专门发来贺电,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问候。

院党委书记郭建栋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向0*级新生表示衷心的祝贺,简要介绍了学校及物理学院的历史、概况及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勉励同学们珍惜在北大拥有的时光,继承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牢记北大人“今天我以北大骄傲,明天北大为我自豪”的座右铭,不辜负祖国、亲人、老师的殷切期望,将来为母校、为祖国赢得更大的荣耀。

老教师代表,中科院院士、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甘子钊教授首先代表老教师欢迎400多位优秀学子加盟北大物理学院,并为有这么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而感到欣慰。甘老师在会上也勉励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向自己的师长、同学求教,充分利用北大优越的学习、生活、科研环境,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物理学研究方面的中坚。

青年教师代表、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研究所CUSPEA归国学者田光善教授以自己的奋斗、求学、献身物理学研究的人生经历与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为同学们选择物理这一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先进的文化的学科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并预祝同学们在北大生活快乐,学业有成!

0*级新生代表、物理3班的孟霞同学在典礼上畅谈了自己对北大的憧憬与梦想,对北大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并代表全院400多名新生庄严宣誓:用热血与汗水,铸就无悔的青春。让自己无愧于“北大人”的名字,让祖国为我们骄傲,让北大物理学院,因我们而拥有新的自豪!

最后, 20**年国际奥赛金牌得主、0*级本科生陈晓升同学和直博生穆良柱同学分别结合自己在北大学习、生活的经验与感受,就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向师弟师妹们提出了许多善意的建议。

据悉,物理学院0*级新生共403人,其中本科生220位,硕士研究生111位,博士研究生72位。他们的到来,为北大物理学院增添了新的生力军。

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二】

亲爱的新同学,老师们、同志们:

上午好!今天的风雨真不小。此风此雨,给了我们不同寻常的体验。

这仿佛是为同学们迈入大学、踏上人生的新高地,进行一次精神沐浴和心灵洗涤;也似乎在表明,不管任何风雨都抵挡不了同学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坚毅。

我代表学校对来自15个省区的近6000名新同学加入湛师大家庭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风雨中坚持开会的同学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度。

你们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之年,考上大学,来我校深造,真是值得庆贺。你们的加入,将给湛师带来新的活力、激情和智慧。

一、大学是人类文明的高地

进入大学,首先要追问大学是什么样的地方?具体而言,大学是:

(一)责任高地。大学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

大学是人类文明的高地,也是人类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之前有博罗尼亚大学;英国先有牛津、剑桥,后才有其崛起;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能够成为世界科技文化的中心,跟柏林大学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是先有哈佛,后有国家。

美国之所以有今天,我们表面上看到是它强大的经济、军事、政治,实际上支撑它的是大学,是它强大的教育系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温总理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强国先强教,强国必强教。蔡元培则早就说过,要看明日之社会,先看今天之校园。

大学的主要责任,也是教师的天职:就是培养人才,培养最后超过老师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超越自己,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卓尔不群,长盛不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建树新风。

大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就是努力成为超越老师的学生,更好地服务国家需要和民族伟大复兴。

(二)人才高地。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大学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也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有不少雕塑,其中有一尊雕塑,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尊雕塑就是哥大赖文森广场(RevsonPlaza)的“钢丝上的行走者”(TightropeWalker)。这个雕塑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走在钢丝上,另一个人站在他肩上。

我觉得,如果把下面那个人看作教师,上面那个人当作学生,那么这个雕塑便体现了大学教育的理想:培养超越老师的学生。

培养超越老师的学生,其实也是中国大学的理想和传统。由鲁迅亲自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与哥大的上述雕塑有异曲同工之义。

它主要由“北大”这两个字用篆书构成,下面一个“大”字,像一个人,表示教师;上面是“北”字,像两个人,表示学生。两个学生背靠背,表示他们是和而不同的君子,具有独立人格,只追求真理,不互相依附,不拉关系;他们站在教师肩膀上,表示学生在老师的无私教导和帮助下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有作为;这三个人还构成了一种多元对话的格局,体现了一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所以,北大校徽是最能体现大学理想和教育精神的。

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发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感叹,认为年轻学子是值得敬畏的,怎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老师呢?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陶行知则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这都实际上寄托了培育超过教师的学生的教育理想。

令人欣慰的是,在湛江师范学院漫长的发展历史当中,曾经涌现众多卓越人才,他们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杰出代表。如学校前身——雷阳书院,曾为广东六大书院之一。

它的三位著名山长(古时称校长为山长):陈瑸、陈昌齐、陈乔森。也就是我们说的“三陈”。

陈瑸、陈昌齐均为进士;陈乔森为咸丰年间举人,被誉为“岭南才子”。他们做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功勋卓著;做学问则勤谨笃实,以身垂范,学者楷模。

还有谭平山,曾任雷州中学校长,是广东党组织最早创始人,时有“南谭北李(李大钊)中陈(陈独秀)”之誉。

还有广东农民运动著名领导人黄学增、南路优秀女共产党员欧汝颖、粤桂边区纵队副司令员唐才猷等杰出代表。

湛师培育过不少超过老师的优秀学生。如今天坐在主席台的一些教授,就毕业于本校的前身雷州师专,当时学校一个教授也没有。不少毕业生考上北大、复旦、人大、南大、北师大、中大等名校的研究生。仅今年就有137名毕业生考上研究生。

(三)精神高地。梁英书记说过,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树,还要有大师、大气。

从最高境界上来说,真正的大学,是无形的大学,是精神的大学,是能凝聚和产生大师的大学。有了高远的精神境界,有了一流的教师,哪怕没有高楼大厦,也可能成为一所高水平大学。

所以,大学首先要有高远的精神境界,成为精神高地。才能使大学不仅仅停留在“形”和“体”的层面,而进入“神”和“灵”的境界。

在这一精神高地上,我们探索人类精神生产、传承和创新的秘密,与人类最杰出的大脑和最高尚动人的灵魂相遇,争取那熠熠光辉,照亮自己的人生,然后把这些秘密和光辉与他人分享,传承发扬下去。

同学们考上湛师,不必自卑。家庭经济贫困,也不必自卑。大学是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精神高地。在这里,不是比官大,也不是比钱多,而是比谁的志气大、用功多、学问高。

在这里,过的需要艰苦付出的寂寞生活。洪堡说过,寂寞是大学精神的特质之一。易卜生则认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

在大学高地上,可以了望世界,展望未来,通过与高人接触,知彼而知己,确立自己的人生使命,为做最好的自己奠基铺路。这是很幸运的。正如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说: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人生中途,即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生活的使命。”

站在这一高地上的人们,可以让一切都变得意义非凡。甚至连贫穷都拥有珍贵的价值。与青春和智慧相比,金钱、地位、美酒、佳肴都微不足道。在这一高地上,即使身无分文,也可以孕育希望!

二、立足大学高地,努力成为超过老师的学生

如何努力成为超过老师的学生?我以为,树立“责任以行,能力为重,创新是魂”的理念,并付诸于行动是关键所在。

(一)责任以行

社会学家戴维斯就曾说过,“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我站在这个讲台,最真切的感受,除了迎新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责任。面对众多渴望求知、立志成才的学生,我深感作为一名校长的责任之重。

同学们上大学,要学的东西很多,首先应该学会负责,成为一名负责任的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和亲朋负责、对工作和单位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责任以行,就是永不放弃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责任。

责任以行,也意味着宽容和担当。同学们从今天起就成为湛师大家庭的`正式一员。对学校的平安和谐、创新发展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责任和义务协助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我曾邀请全国劳模、韶钢首席技术专家罗东元给大学生作讲座,他说,“上苍安排每个人都有一次做人的机会,就要尽心地体验做人的责任,享受其过程。要热爱工作、享受工作。

我在工作中遇到太多问题,有时逼得走投无路,但我认为,这时候离问题解决就不远了。什么叫成功?成功在于坚持,成功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自己最大的责任,积累能量,然后集中释放出来。”

我校师生中也有很多“责任以行”的榜样。1935年,雷州省立师范学校时期的吴炳宋校长,就把教育事业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明确指出“民族之兴亡,基于教育之盛衰”,希望“师范教育普及高雷,泽流所被,漫衍全粤”。

我前天在新生接待现场,遇到送儿子来报到的一家人,爷爷、父母和儿子四人。爷爷、父母亲都是中小学的教师,父亲还是校长。爷爷、父亲都曾是湛师的学生,现在儿子也成为湛师的学生。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这个家庭对湛师的一种情怀和对教育的一份责任。

法政学院的庞天佑教授,大年三十也一如平日,坚持读书搞研究;化学院的高利军博士,来校工作以来,不曾回过家乡,不论寒暑假还是星期六日,几乎天天待在实验室搞研究,32岁就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还有郑光华老教师、谭笑老教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校园里与学生交谈辅导的身影,无私地把自己的时间、生命智慧奉献给学生。

还有今天作为校友代表发言的附中党总支书记、特级教师梁哲同志,等等。

正是有这些对事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老师,湛师才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子。

(二)能力为重

一个人要真正有所担当,真正能负起责任,就必须有能力,即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这里的“能力”,是一个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的“能力群”。包含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不同的行业所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专业培养的能力规格也有所不同。同学们进入大学,最重要的是不能放松学习、不能放松思考、不能放松行动。能力的形成靠学习和实践积累。那应该如何学习呢?

1、要学会在“三个世界”里学习

一是书本世界。

通过阅读书籍等增长知识,尤其要精读经典名著。

二是经验世界。

要培养能力,就要主动实践、积极锻炼。

三是虚拟世界。

现在是网络时代、E时代,网络上有海量的资讯,为我们学习提供了很多材料。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来促进学习和研究。

2、要掌握三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真正的教育必然是自我教育。与中学相比,大学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与选择的空间。

这里所强调的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同学们要从被动学习转变自主学习;要学会综合分析、独立思考,学会选择,有所守有所放,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味追求热点或时髦,人会失去自我和尊严。不要让你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

合作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今天,单打独斗已难以适合社会和工作的要求。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

同学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同伴的精神文化资源,互相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益,培养合作共事的能力。

体验学习。实践出真知。

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生成能力,学会思考,学会与经验世界接触的一个综合过程,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做科学实验、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等,都是体验学习。

以上三种学习方式,加起来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

3、要把握三个重点进行学习

一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著名教育家南国农先生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做人,对己而言,要做第一流的人物。做最好的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勤读书,打出扎实的理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对他人多一点尊重和宽容,少一点苛求责备;

对社会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第二个重点是“前沿”。我们要了解理论尤其是实践前沿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手段。

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第三个重点就是“特色”。要有特长,要扬长避短,个性发展,这样才可能有创新。

(三)创新为魂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

同学们要以一种创新的精神、研究的态度和负责的行动,不断为家庭、母校、社会和祖国奉献力量和智慧。当前,学校提出建设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师范院校的发展新目标,判断学校是否高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就是其培养的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出色的能力和卓越的成就。

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艰辛却又有趣味的过程,需要勤奋和专一。

要把创新作为自己做事、做学问的价值取向和工作习惯。

作为院长,我将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如我们将筹建教师教育创新班,对一批立志从教、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我们着力构筑现代教育技术高地,为同学在虚拟世界里学习提供平台;

筹建教育研究院,并以此为平台吸引教育名家和中小学的优秀校长、特级教师来校讲学辅导,让同学们与名家名师近距离接触,了解最前沿的思想和信息;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同学们到国内外进行体验学习,拓展专业视野,增长专业知识和能力,等等。让你们成为负责任、有能力、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我来湛师当院长迎来的第一批学生,也将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第一批学生。我对你们寄予厚望,充满期待。惠特曼有一句名诗:“我独自在西部放歌,为新的世界而自由歌唱。”

大学田径运动会报道稿 篇4

举着发令枪,拿着计时器,挥舞着小旗,收拾着器材。他们就是维系着我们所有比赛安全,公平的学生裁判们。

他们都来自于我校体育学院,一共98人。学生裁判的负责人刘强说,这群选手裁判都是进行了严格选拨的,只有进行过田径专修和取得二级裁判证的同学才能入选。业余的候补裁判只有寥寥数人。为了对比赛秩序进行更好的维护,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分组,共分成了径赛裁判、田赛裁判、场地器材和编排记录公告4个组。其中径赛裁判组包括了计时组,检查组,发令和终点4个小组,而田赛裁判也设立了跳部和投部。

对于赛场秩序和选手犯规情况,刘强说,由于我校学生整体素质都比较高,所以现场秩序很好维护。而犯规比较严重的就是跨栏的项目,推栏、踢栏现象比较严重。他还提醒运动员们,一定不要过于急于求成,在其中一场短跑中就有一名选手因太过心急,在临近终点时推人,致使自己摔伤,也与冠军失之交臂。

桂林洋校区的比赛结束了,他们收拾起器材乘校车返回南校区,30日、31日两天,他们都是早晨6点多就在南校区集合赶过来的,而且30日中午,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只是在体育馆里暂时的休息了片刻就又重新返回了赛场。

白衣天使现场急救预备

运动会场上,赛场主席台上坐着一名特殊的观众,她不停的向各个赛场张望着,看有没有人受伤。她就是我校校医院的赵医生,和同事一起负责现场突发伤情的工作。

运动会当日,校医院派出两名医生驻守在比赛现场进行紧急状况的处理,如果伤势严重则立即送往桂林洋校医院门诊。赵医生告诉记者,上周日,学校已经组织对所有参赛运动员进行了体检和安全知识的普及,所以大家的安全意识比较到位,赛场没有出运动员现伤势严重的情况。

语言文字也是一种力量——校媒、播音与记者

白色的纸片漫天飞,和赛场一样紧张而有序地工作——这是主席台审稿处的真实写照。伴随着赛事的进行,各院系的宣传稿件也连绵不绝地送到这里,审稿员埋首于众多稿件中,无暇顾及赛场上精彩激烈的比赛。校广播站副站长阚瑞告诉我们:“我们每次收到稿件之后都要进行三次的审核,不仅仅要筛选,还要加工润色,使之更加符合广播稿要求。”随后,播音员要先对稿件试读一道两遍,然后再以嘹亮而富有激情的声音向全场播送大家的祝福与赞美、激情与欢乐。参与校运会广播审稿、播音的是来自南校区的18名同学,他们在校运动会桂林洋校区一天半的比赛过程中都坐在主席台上辛苦的工作着,阚瑞说:“因为稿件比较多,嗓子经常是干的,不过这是我喜欢的工作,同时又能为大家服务。”

在赛场内外,还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或手持相机,选位,取景,对焦,按下快门,捕抓一个个精彩瞬间;或带着纸和笔,仔细观察,面带笑容而有耐心的采访,然后奋笔疾书,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新闻稿件,他们就是学生记者。经管院记者团的杨丹表示在赛场上能用文字为自己学院的运动健儿们加油,深感自豪。

一篇又一篇的加油稿件借助优美的嗓音在赛场上空回荡,辛勤的记者用笔和相机记录校运会现场的精彩,这些都是运动场上美丽的风景。

最特殊拉拉队员

拉拉队员无疑是本次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她们艳丽的着装,激情的舞蹈都深深吸引着所有观众的目光。然而,记者却发现了一位最特殊的拉拉队舞者,他就是政法学院10级新生赵同学。作为一个男生,和一大群女生女生跳舞,而且还是在有那么多观众和队员的运动赛场,这无疑需要更大的勇气。

这名黑龙江男生告诉记者,从小就爱好舞蹈和音乐。谈到此次能代表学院拉拉队在比赛现场表演,他表示很意外,本来抱着“玩玩”的心态参加,没想到还越来越有兴趣,自己也说进步非常大,令记者吃惊的是只有短短的十多天训练时间,却有如此精彩的发挥。娴熟的舞步、自然放松的面部表情,丝毫看不出是一个新手,他独特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尖叫和喝彩。

谈到自己最大的感触时,他强调了四个字:兴奋,激动。他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份力为队员们呐喊助威,能为赛场增光,这就是最满足醉开心的事。

像这样独特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一自己独有的方式,为选手们打气,为比赛添活力。

有声有色的校运会吸引“校外来客”

外校的学生、周围的居民也被校运会热闹的场面吸引来了。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两名女生告诉记者,她们对运动会十分感兴趣,喜欢看运动健儿在赛场上挥洒激情的身姿,喜欢在这样热闹的场面高声呼喊,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给他们信心和力量。一大早就被高调的鼓声和音乐声惊醒,得知是海师在举行校运会,两人便相约赶了过来。

“真是一饱眼福、耳福和口福(为健儿加油)啦!”他们激动地说。

大学生篮球赛报道稿 篇5

——记能动学院机设1201班主题晚会

为丰富班级文化,增近同学间交流,展现自我,10月19日,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01班在二号教学楼举办“我的大学,我的风采”主题晚会。在此过程中,能动学院办公室主任柴爱平,副主任占发禹,辅导员张涛.朱俊明,风动.热动各班班主任老师及团委.学生会主负责人参加了晚会。

下午6:00,机设1201班第一届“我的大学,我的风采”主题晚会准时开幕。首先,由能动学院占副主任宣布晚会开始,随后一首由全体机设班女生带来的《相亲相爱》正式拉开了晚会的帷幕。在整个节目中,除了机设1201班充满活力的歌声之外,更有大二同学所带来的精彩的双节棍,优美的吉他音,与老师和学长有趣的游戏„„最后,晚会伴随着一首首熟悉的曲子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

为期三个多小时的晚会顺利结束,这次“我的大学,我的风采”主题晚会,增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达到预期效果(兰州交通大学宣传部孙强/文)

能动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大学生篮球赛报道稿 篇6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畅谈活动报道稿

走过花季,走过雨季,还走过了黑色的六月,然后呢,就走进了被人们戏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这一路走来有过很多的不易与艰辛,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们清楚得很,不论过去怎样,既然来了,就和所有其他的同学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学几年光阴的花费将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关键在于如何经营我们的大学生活,在毕业的时候能直接看到精心经营背后的直接效益:物有所值还是物超所值。为了大家能尽快在大学生活中找到方向,生命科学学院各班级举办了“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畅谈活动

这次活动是为了让我院学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我院领导和老师都十分关注这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各位学生对未来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都有了了解,为更好的面对,适应大学生活,足了充分的准备。

篮球赛报道 篇7

寒冬十二月,当同学们都在开着暖气的教室里奋笔疾书时,有一群身影,在冒着寒气的操场上,积极投入、全力以赴地训练着篮球。

在大家整装待发之时,篮球赛终于到来了。虽然天气寒冷,但队员们个个激情满怀,积极做好准备。

在经历前两场败仗后,这决定着我班最终排名的最后一场比赛,显得至关重要。

这次的对手是实力很强的一班,我班队友自是不敢放松一丝一毫,总指挥万泽航也召集同学制度作战方案。可同学们似也瞧出了胜负分晓,只默不作声,但心中却还是期待着我班队友的绝地反击。

比赛伊始,我方队员迅速投入比赛,熟练地抢球、传球,并竭力防止球落入对方手中。双方争夺异常激烈。虽然在上半场的时候,我班队友落后于对方,但不服输的意志始终显现于我方队员的脸上。

下半场,两队队员争夺更为激烈,一班的的队员爆发出强劲的实力,个个强不可敌。熟练的动作,猛烈的攻势,让人难以抵挡,但我班队友球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裁判的倒计时把比赛推向了高潮。队员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她们都认真、潇洒地打好每一个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得到球的机会。认真的态度和完美的合作,虽然未能打败对方,但他们真正地做到了全力以伏、顽强拼搏、团结与相互鼓励。

第五届篮球赛报道 篇8

金秋十月,由机械院举办的篮球赛在我校篮球场进行。本届篮球赛延续了首届篮球赛“友谊第一,团结进取,彰显青春活力”的竞赛精神,为学生搭建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旨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软环境,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体质。同时通过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成效。

本届篮球赛各参赛团队均由各学院自行推选参加,为了篮球赛的公平、公正,本次篮球赛裁判均由我校体育教研室老师进行专业裁判。赛场上各学院辅导员老师、学生近千人观看了各代表队的球场风采。

篮球赛第一场,由电气工程学院对阵机械工程学院。刚刚开场就由电气学院队员的接连进球把比赛带向了高潮。虽然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队友们会因为紧张而犯规,但是却抵挡不住他们对于篮球的热情。最终电气工程学院获得了此次篮球赛的冠军,机械工程学院获得亚军,汽车运用学院获得季军。校团委副书记齐琦、赵书一老师为获奖队伍颁奖并合影留念。赛场上每个团队虽成绩各异,但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人都是赢家。此次篮球赛顺利的落下了帷幕,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竞赛,也是考验团队协作、团队默契的竞赛,篮球赛的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凝聚力,篮球赛虽结束,但同学们表示“期待下一届篮球赛的召开”!

撰稿:电气工程学院秘书处

上一篇:乡镇计划生育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风险中小企业融资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