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报道(通用11篇)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1
生物工程系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之五—开展“发扬青春活力,引领志愿精神”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三月是我校学雷锋活动月,恰逢我校龙子湖校区成为“2012年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考点之一,为了发扬志愿者精神,我系组织志愿者进行了对该考试的志愿服务活动。
2012年3月23日上午6点半,我系志愿者头戴志愿者小红帽来到了我校龙子湖校区西门服务点开始了此次志愿者服务活动。我系志愿者在熟悉了本次考试的有关材料和规定,掌握了考点的详细分布后纷纷热情的帮助前来寻问考场的考生们。志愿者们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里戴着鲜艳的小红帽,就像飘扬的旗帜一般热情积极的服务着考生们。遇到有的面露迷惑的考生主动上前询问,帮助他们顺利的找到考场所在的地点,遇到临时忘记带文具的考生还帮助他们联系有关人员顺利的解决问题,获得帮助的考生们无不对我们的志愿者发出谢意。在这奉献的两小时里,志愿者们的热情温暖了广大的考生们,让他们在考试里发挥出更多的力量。
这次学习雷锋精神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快乐,还让其他学校的同学感受到了我校志愿者洋溢的热情,获得了广大考生的交口称赞,对我系志愿者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提高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2
一、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的现状
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覆盖面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 志愿服务组织者大多忽视对志愿活动的保障,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较为危险场所、参与者对工作性质不熟悉而潜在的危险等等, 组织者没能与参与者签订“自愿服务的相关责任与权利”、“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险”, 应而没能履行到保护的义务。
而与志愿者签订协议方面, 口头协议占全部志愿服务的30%, 签订书面协议的占9%, 没有协议的占61%。可见, 志愿服务的协议保障方面相当欠缺。从专业培训看, 没有一家机构给志愿者有全部专业技能的培训, 有的只是关于本次志愿活动的针对性培训, 而没有让志愿者更充分、全面的了解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从专业培训的角度看, 组织机构基本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培训, 而忽略了与实际场景与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培训;从为志愿者提供基本补贴看, 将近1/3的组织机构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补贴, 而1/5的组织机构则未能做到;从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安全等保障来看, 高校与民间性组织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安全保障相对欠缺, 而政府性组织和自发性组织在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安全保障方面就相对完善。
二、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志愿者对参与活动危险性认识不高, 对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法律知识, 对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 没有及时对组织机构提出应有的权益保障诉求;更有甚者, 在权益已经受到侵犯或者已经知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 仍没有对组织机构反映情况。甚至有些组织机构对志愿活动的本质隐瞒, 更甚参与者根本就不知道志愿服务是什么。这导致服务质量低下, 志愿者人身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其次在有经费资助的志愿者活动中支出最稳定的是政府经费, 而在有经费资助的志愿者活动中, 高校和社会组织比例占多数, 但是高校和社会组织的经费支出不稳定, 很难保障大多数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
再次志愿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相应政策不够完善。例如《民法通则》、《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护法》等等, 上述国家法律法规所提出的措施, 都跟志愿者活动看似有关, 但是联系又不是太密切, 这就导致在志愿者在权益维护的时候在法律面前模棱两可, 缺乏一定的确定性。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的对策
强调对大学生志愿者自我保护的意识的加强。首先高校要对志愿者开展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对自我保护意识树立一道屏障, 并要求大学生在网络、新闻、报纸等载体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活动等相关信息。不仅如此, 组织机构也应该及时向志愿者进行合法权益保障的相关教育。最后, 全社会应转变对志愿者服务的认识, 不要一味地认为志愿者就是“廉价劳动力”, 甚至“免费劳动力”, 这样, 志愿者的权益才会得到保障, 从而提高志愿活动的服务质量。
组织机构及时向志愿者公开志愿活动的形式、内容, 并对组织机构与志愿者签订的各项协议及时地进行公开、公式, 只有让志愿者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 志愿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以及秩序才会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为志愿服务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志愿活动的性质就是自愿、自发帮助集体性活动、受困人群的活动, 参与者虽然不能以营利来当做志愿服务的核心, 但是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会使志愿服务更顺利、更有序、更长久的开展下去。
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立法及政府规章。在我国志愿者活动缺少立法的状况下, 及时出台一部跟志愿活动紧密相关的法律是迫在眉睫的, 而只有通过国家层面的强制力来保障志愿活动才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同时制定的法律要人性化、简单化、易操作化, 才能更体现出法律约束的本质。
总结: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我国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 承载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首先,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力的提升也推进的我国在国际上的公益形象;其次,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也推动了社会文明、我国福利事业、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再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也对高校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大学生提供的平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不仅锻炼的学生自我动手的能力, 也把德育为先的口号付诸实践。所以如何做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保障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 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既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也是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摘要:志愿者群体既是国家发展所需的中坚力量, 也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集团军的主力, 如何建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保障机制, 是关系到高校与社会和谐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维护大学生志愿者自身权益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曦、潘小俪、刘晓东.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科技大学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和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08) .
[2]尤小红、王雯霞.高等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
[3]陈卓.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的合法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 (1) .
[4]王海州.努力把青年志愿者事业做大做好[N].中国青年报, 2001-2-24.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价值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德育价值
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队伍日益发展壮大,为引领社会新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使大学生陶冶了思想和情操,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概述
1.志愿者活动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内涵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青年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计划、有组织、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参加的各项社会服务活动的总和。
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特征
(1)自愿性。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为原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性强,这可以说是区别于其他活动最突出的特点。
(2)实践性。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既能服务于基层,接触到课本学不到的社会,学会了无私奉献;也能在实践中充实理论知识,自身获得了无形的收获,同时也引发了其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层次思考。
(3)时代性。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局,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要与“开拓、进取、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社会正气,贡献自己的力量。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类型
(1)社会公益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该项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公益文化教育性的服务;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等服务基地,为其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
(2)专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该项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为国家、省、市等举行的重大活动提供服务。
(3)扶贫助困活动。该项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贫困、基础医疗卫生条件差、基础教育落后等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开展“三支一扶”活动。
(4)环境保护活动。该项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集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水污染治理、防风固沙、清楚白色垃圾等环保服务。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价值
(1)有利于展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风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个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过程,大学生在其中将自己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意识,表现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等诸多因素构建的社会主义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诸如社区服务、文化传播、扶贫助困等活动,将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充分地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做到从“言”到“行”的转变。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地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体验生活,感受民生民情,关注弱势群体,自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同时激发出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德育价值的策略分析
1.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价值明显,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它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
(2)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缺乏完善的活动、组织机制。
(3)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法律、制度保障不健全。
2.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德育价值的对策
(1)提高对志愿者活动育人功能的认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高校开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平台,是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2)健全高校内部组织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组织内部管理机构,科学分层,明确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职责,这样的组织能使大学生顺利发展,完成使命,成就个人的成长发展;其次,规范招募机制,加强志愿者培训,要选择合适的志愿者,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激活人力资源,将志愿者价值最大化;第三,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自我管理、兴趣活动等表现一一进行考核评分,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有所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有所改进,并为创建一个一流大学生志愿团队共同奋斗;最后,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选出一定的志愿者或者志愿者团队授予一定荣誉行的称号或荣誉,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这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价值得到肯定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会保障机制。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与推进,更需要从社会的角度进行运转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撑环境。
总之,志愿者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生以其实际行动诠释和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十分大的作用。只有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建设和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2]陈学明.青年志愿者与青年志愿服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
[3]颜开饵.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2(9)
[4]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5]王泓.论大学生志愿者姓丁的社会价值[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作者简介: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心得 篇4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心得
2013成长营已过去10几天了,回望成长营,收获颇丰,一篇感文无法尽述,在这10几天短暂的日子里,教学、新闻、后勤、家访组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尽职尽责,保证了成长营的正常运转和圆满结果,我这算是交一篇迟到的感文吧。
个人是第二年参加中国心志愿者团队组织的成长营活动,和第一年不同的是,自己的想法也有所变化,2012年是以一纯感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2012年7月23日的家访对我自己也触动很大,至今也记忆犹新,感触颇深,这里就不做具体的阐述了,就算是作为自我的一份收获和>故事吧,总之对我自己的三观有着很大的触动,在一段时间内曾严重影响个人情绪及思维,百感交集,思维混乱,三观游走。那时我自己都担心自己的心理状态,也一直思考着自己来北川是做什么来的?到底自己能做什么?对自己的个人定位也影响很大。
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带好一支团队,如何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去给家访组、家访组组员定位,以及如何去推广自己的价值理念,让大家在做好家访工作的同时相互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种家访组独有的特色与价值文化。虽说在学校一直带着志愿者团队,但来北川之前确实没有对家访组做出太多的构想,没有一个基本的规划,好多时候就是一时的灵感迸发与思维交流,才有的各种理念、想法,在家访组中付诸实践、推广。
就像在8月16号晚上组长YY总结会上说的一样,今年给我感动最多的是家访组本身,他们也给了我只有在这种场合才有的某种东西,他们的团结、他们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个人也十分推崇家访组的某种内在的精神,团结一致对我影响最大,记得每次安排两人进行食堂帮厨时,在校留守的志愿者每次都是全体出动,齐刷刷全体上阵,我个人也没有做任何要求,他们的这种状态深深地触动着我。每天晚上10点开总结会也是家访组最亢奋的时候,大家在总结中收获,在总结中成长,在总结中提升工作质量,在总结中做个自我的反省与定位,以期更好的完成明天的任务、做好明天的工作。家访组的三十二之精神“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互鼓励、团结一致,理性做事、感性做人,品质助学、陪伴成长”可以说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与灌输吧,也必将成为每个家访组员日后的价值财富,在我心中有各很大的构想,我也相信能够实现。
“翻山越岭方为家访本色,走村入户彰显志愿精神”,以我今年的定位来说,家访本身给我的东西不如去年,我可能更多的是给大家的定位,给大家传播一种“过客”思维和理性思维,当然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要求。但在每次家访的过程中,总能触动心底深处最脆弱的一根神经,家访本身就是一个爱心泛滥的过程,一个价值观游走的过程,但我的理性始终占据了上风,在每次的思想斗争中取得胜利。
“翻山越岭、情系灾区、雪中送炭、大爱无疆”,这是北川县关内白什乡某村送给中国心的锦旗,在这我不得不跟大家分享一下同中国心去发放救灾物资的感受。也许好多人会想,你作为一个组长本身应该协调统一,留项目点把握全局,发物资自己安排人去就行了,自己也何必前往?说到这,这可能和我的价值追求有关。我认为发物资更能实践我的价值,实践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志愿者、作为一名年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理想,“初心不可忘,理想不可变”,年轻人就应该有理想、有抱负,读一个大学把理想读没了,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试想一下,这社会连年轻人都没理想了、都没热情了,这将多么恐怖。想起某电视剧中某人说的一句话“法国大革命的是由年轻人的热情、中年人的财力和老年人的指导才得以成功的”。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观念和改造思想的过程,我想还在我们有被完全社会化之前,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实践我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价值。8月1日前往陈家坝发放物资,主要负责村的物资发放,8月2日前往关内四个乡镇发放救灾物资,主要负责协调统一发放物资人员的安排、说明注意事项,安排妥当之后自己留守马槽,主要考虑到马槽是两教学组女生,而好多体力活需要男生,因此白什乡没去也成为了我的一个不小的遗憾。看到灾区的受灾情况,看到老乡们的眼神,看到满满一背篓的物资,我知道我在做什么!虽说出力不多,但我能加入发物资的行列已是我现在能做的、可以做的。记得有次自己感慨受灾情况时,王姐曾送我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哈哈,我可不敢自比,说实在话,我只想做点实事而已,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而已,这是我对自己最简单的要求。曾经有人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好多人不能理解我的内心世界,不能理解我的某些作为,这个问题着实复杂,不做讨论,梁任公曾言“心安理得,海阔天空”,“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这几句话可能能更好的解释我的某些作为,至少在一定层面上。
回首2013年成长营,不管对孩子、志愿者还是中国心来说,都是一种收获与成长,孩子们收获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暑假生活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志愿者们收获一份感动,在成长营中得到一份历练,成为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中国心在里面学习与成长,以期更好的开展明年的成长营,做好NGO的定位与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5
——莘莘学子心,军民鱼水情(通知)
一、活动背景
为庆祝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值共青团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发扬我校同学尊老爱幼,拥军戴军的优良传统,特举办“莘莘学子心,军民鱼水情”志愿者探望退伍军人活动。为生活在干休所的老人们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青少年的朝气和社会的温暖。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家了解社会,关注这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唤起社会的老龄意识,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对老人尊敬关爱意识。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共青团优良传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主办单位:共青团徐州工程学院委员会
三、承办单位:共青团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学院委员会
四、活动人员:0.05℃志愿者协会全体成员
五、活动主题:我为学校添光彩我为迎评做贡献
六、活动时间:2012年4月中旬
七、活动地点:徐州市军分区第一干休所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联系干休所负责人。
2、对活动进行宣传,并通知志愿者,人数在15到20人
之间。
3、对志愿者们进行培训,并说明注意事项。
(二)活动当日安排:
1、布置场所
2、帮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
3、陪老人拉家常,讲故事,看电视。
4、离开时把整个庭院打扫干净并与老人合影留念。
(三)注意事项:
1、志愿者在活动展开期间应当服从管理。
2、注意个人行为,注意维护志愿者形象和学校形象。
3、合理分配好每位同学的工作,到干休所的同学们必须
服从组织安排,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4、由于老人年龄等问题,在帮助老人时要小心,确保活
动期间自己与老人的人身安全。对老人要亲切,不可
烦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请求。
5、活动前的宣传要到位;活动中对我们的活动记录文字,还有相片记录也一定要切实做好;活动后要跟进,进
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
6、活动中,要尽量避免只针对一个或其中几个老人家。
要普遍关注干休所中的老人。
共青团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学院委员会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体会 篇6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它代表着一个乐于奉献,用心服务的“学雷锋”的团体。我是一名大学生,同样是一名青年志愿者,能够参入这个团体我感到很荣幸,我将以一颗真诚的心,为他人服务,雷锋精神一直都激励着我向目标前进。
青翠的草地上,有着一缕特殊的风景,身穿河北工程大学大学水电学院院服的二十多名青年志愿者来到服务社区,开始了四点钟课堂义务执教。我们用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所了解的历史故事,所玩过的小游戏和社区的小学生交流。共同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玩耍。让我们所有的志愿者和社区的小学生体会到一个小小的家庭的快乐。
做志愿者工作,在工作的时期里,我们在他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便已经出现在了校园里,经受阳光的洗礼。所以,当别人问起我们是否疲累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个人,而是我们漳州师范学院经济系的声誉。所以你做得越好那么这所学校,这个系给他人的映像也就越好。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衣着整齐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
也许他人会认为,我们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很简单的,但是简单中的学问却真的不少。我系志愿者组织与社区孤老户建立了长期“包户服务”,每周四都有组织成员进社区服务。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为他们打扫房间,清洁家具;提水,将水缸装满以供日常生活所需;用闽南话聊天,慰问老人,表示关怀,还有听老一辈讲故事等。这些工作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极其容易的,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在工作久了后,我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因为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却是不那么简单的。
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最具魅力。
志愿者当从点滴小事做起。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惊天伟业,大多数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工作着,奉献着,只要你不计得失地付出,那么你就是社会的志愿者,公共场所少吸一支烟,你就为净化环境出了一份力;办公室内少开一次空调,你就为节约能源献出了一份力;多一句劝慰和祝福,你就为社会和谐出了一份力,如此尔矣。
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志愿者,就要在各个方面要求自己严格一点。虽然有的时候在工作中有所松懈,但是惟独在工作中成长起来,才能磨砺出一个成功的自己。还有不到二年的时间,你就要踏进社会,从事工作。从每一次的志愿者工作中逐渐地积累起今后所必须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是你现在所需要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如何控制自己的惰性,调整自己,克服自己的困难,是今后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必要途径。志愿者工作就如同你今后的工作,如果你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能像志愿者服务时这么认真的话,我相信,成功的喜悦其实离你很近很近。我们是一个团体,需要每个志愿者辛勤的努力和有效的协作,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我每次在那里工作时,时刻都把工作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无论如何都尽一切努力做的更好。因为这是我自己所选择的,我已做好的思想准备,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做好。其实,活也不是很累,就是累心里总是觉得很知足了。
做志愿者就好像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小型平台,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因为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明白,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与公共关系。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7
一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首先,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的意识核心, 是人行为的精神动力。志愿服务活动所强调的“志愿、不为报酬、利他”的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大学志愿者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 在自己的奉献中逐渐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 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全体社会应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公共生活准则。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无偿地参与扶贫帮困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满足社会群体的各种需要,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 不仅亲身参与了增进社会福利的实践, 而且也可以通过志愿活动认识社会、接触社会, 在志愿活动中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 体现出他们除学业之外的社会价值以及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潜能。
最后,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志愿服务不仅能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强调大学生对社会的服务和奉献精神, 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平台、一个能力展示的平台、一个自我推销的平台, 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发挥和个人价值实现,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 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确实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从学习中成长, 在付出中收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仅契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而且充满时代精神、人文色彩和青春气息, 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实践证明, 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今我国大学生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的社会实践性公益活动, 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内化政治理念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手段。
二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然会成为人的主要需要, 它表示人类都渴望自己的才华、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1]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认为,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放自我, 在实践中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创造自我价值, 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统一。[2]人的自我价值是一种自我奉献、自我索取、自我满足, 它不能离开实践活动, 只能产生、存在并渗透于个人对社会价值的创造和奉献的过程中以及个人对自身的个人价值索取和满足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当代大学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发挥个人潜能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他们生活在一个并不要花费多少精力就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 因而物质生活的满足已经不能取代精神生活的满足。但由于大学的特殊性, 大学生无法通过职业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也无法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对于社会的帮助。于是, 志愿者活动就成为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首先, 志愿服务精神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离开社会的需要, 自我价值就无从谈起, 志愿服务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志愿者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良机。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鼓舞下, 大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 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感受到自身价值的的存在, 这种精神的激励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次, 志愿服务倡导的人文关怀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志愿服务的精神、宗旨、口号、行动集中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即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志愿服务倡导的人文关怀充分反映了全社会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群体的高度关爱。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而言, 在将这种关爱传递给服务对象的过程中, 也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自我实现、追求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满足了大学生渴望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使自己得到应有的收获, 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最后, 志愿服务强调自愿, 强调在公益性行动中的精神满足。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更能深切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而且也会有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自我肯定与满足。这种自我满足和认可感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与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程度相适应, 是培养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塑造了大学生自我的人格。因此,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三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
所谓人格, 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3]人格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健康人格是指处于现实人格的良好状态, 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 同时又能充分展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它标志着人格和谐、全面、健康地发展。人格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能否成功, 与其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有紧密联系。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而言, 书本学习固然重要, 但实践也是更重要的学习。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 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
首先, 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志愿者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锤炼自我的良好平台, 对于良好的人格养成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志愿者活动可以磨炼大学生自尊自强的人格意志, 端正大学生严谨的生活态度, 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 并使其拥有胸怀天下的气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开展各项志愿者活动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者可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 并可以善加利用, 取长补短, 有助于自身的发展。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志愿者, 就应该具备正直、善良、无私崇高的精神境界, 具备体贴、关怀、包容的人文关怀, 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构成因素。志愿者活动的实践表明, 志愿者活动具有三种独特的功能, 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三种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这三种功能是:铸造功能、黏合功能、整合功能。[4]铸造功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协助精神培养, 黏合功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 整合功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其次, 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当代大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践平台。志愿服务的宗旨及其行动, 与交往与沟通中应遵循的平等交往、互相尊重、诚实守信、互助互利、相互理解、宽容大度等基本原则相吻合, 为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交往环境。在这样的交往环境中, 必然营造出一种融洽的人际沟通的氛围, 为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创设了有利条件。志愿服务的精神展示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特别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共同进步, 也为当代大学生培养“情感智力”, 实现人际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了最佳途径。在实施志愿服务过程中, 对于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应对能力、人际融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 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是走上社会前的“热身”, 提前体验社会角色, 会给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先机。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受教育、长见识、增才干、作贡献, 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 深化对社会的认识和认同, 各种专业化的服务更可以把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强化了专业意识, 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成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5]大学生的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过程, 指的是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社会化的基础上, 以校园文化为依托, 通过进一步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 不断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6]它包含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技能社会化、行为社会化等几个方面。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 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手段, 是大学生有效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大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期之一。在这个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日益定型, 社会道德规范和伦理道德观念真正内化。这个时期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社会化的程度, 对于大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复杂的社会中减少盲动性、完善人格、提高身心素质都至关重要, 直接关乎大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过程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0 85中, 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和拓展, 对于大学生社会化具有尤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具有契合性
社会转型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色彩的内容, 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讲求实效、公平竞争、平等自立等现代社会意识, 但也容易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某些负面效应的影响, 表现为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失范, 社会公益意识缺乏, 伦理道德水平不尽人意。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致力于构建一种“爱心奉献社会, 真情温暖人间”的价值观。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 不仅可以使参与者通过奉献来优化自己的成长环境,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自我价值、锤炼品质, 而这恰恰是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化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有助于其社会化目标的全面均衡实现。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优化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
社会学研究表明, 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必然会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也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7]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人是环境的产物, 成长环境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 同学之间会形成同辈群体, 所谓同辈群体, 是指一个由年龄、地位大致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 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 彼此之间发生互动, 这是个体社会化的微观环境, 志愿服务这种提倡友爱奉献的活动, 有利于大学生群体之间形成一种团结、友爱、互助的氛围, 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 那些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同学, 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同, 其人际关系也明显要好得多。另一方面,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宏观环境,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优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和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对于大学生社会化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3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首先,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不能脱离行动, 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知识, 只有在实践中, 人们才能逐步从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 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尤其如此。当今大学生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片面的看法, 甚至对社会认同感低下, 究其原因, 除了社会自身的复杂性和某些不良现象的客观存在外, 大学校园的相对封闭性、学生生活的相对单纯性也是重要的诱因。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 志愿者活动立足校园, 服务社会, 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 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 深化对社会的认识和认同。同时, 社会实践也是社会认识大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渠道。可以说, 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其次, 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纽带。从校园走向社会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必要的社会化准备作为过渡。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对人在社会化中的行为起定向作用, 要使学生能尽快地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化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将社会文化加以内化,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 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必要而良好的基础。
再次, 志愿者活动也是在校大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也不仅要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意识, 更应当采取措施以使大学生们力所能及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投入到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去。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现状, 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差距, 认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督促他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手段, 促使他们调整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归属感, 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人生坐标。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378.
[2]郭广银.伦理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354.
[3]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31.
[4]单江林.校园志愿者服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24.
[5]吴增基.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20.
[6]杨延林.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 2005 (7) .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报道 篇8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指导思想
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以自愿且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行为,在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股巨大的人力资源,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巨大意义。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志愿者在本市公共文化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本市的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学校切实情况,在学生工作中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推广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砖加瓦。
二、案例概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院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为社会服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通过活动为学生增长了见识,也为社会公共事业增砖加瓦。
2.组织形式
(1)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2)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3)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5)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1)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我们确定以九门口希望小学为服务对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2)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确立了以给学生授课为主、以联系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帮扶的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3)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赠书刊。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书籍213本。
(4)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我们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受邀前去宣读活动倡议,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5)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了2000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活动成效
通过参与以支教活动为主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很多学生都收获颇丰。首先,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在为小学生授课和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建立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逐渐学会了同社会其他成员进行良性互动。其次,通过具体活动,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意识到了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并且从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并且在实践中服务社会,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4).
[2]邱淑岩,岳道剛.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05,(02).
[3]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05,(11).
[4]张颖,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13).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篇9
7月20日上午,扶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团县委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30人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实际行动为扶绥县争创自治区文明城市积极贡献力量,赢得了广大市民点赞。
活动前,民警对志愿者进行了岗前培训,重点从交通法律法规、规范手势、文明用语、劝导方式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讲授,切实提高志愿者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
活动期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把志愿者分组到创城整治执法小分队,深入县城中心各交通主干道、重点路口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在各大主要路口,学生志愿者穿着印有“青年志愿者”字样的红色背心,在民警的引导下,顶着烈日对过往行人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并利用他们等候交通信号灯的间歇时间,向他们发放宣传资料,引导他们自觉遵规守法、安全文明出行。同时,学生志愿者们还温馨提醒广大驾驶人自觉抵制交通违法、文明规范停车,共同营造一个整治干净、通畅有序的交通环境。在道路两旁,学生志愿者们贴心地把温馨提示小卡片放到每一辆乱停乱放的车上,并与大队民警合力把违停车辆拖走,他们手捧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微笑着发放给过往市民,倡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创城工作中,共同维护良好交通环境,为创城工作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当天志愿者们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劝导各类交通行为300余起,教育群众4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活动交流发言 篇10
刚刚送走充满收获的金秋,又迎来了银装素裹的初冬。今天,我们放下繁忙的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来参加这次会议。在此,我代表全体支教志愿者向始终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致以诚挚的谢意。
2004年,省委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活动像一根红线,把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系回家乡,为克东教育事业贡献青春,这也圆了我们多年的为师之梦。能够成为教育战线的一员,为克东发展培育人才,使我倍感荣耀。
记得报到那天,乡亲们用四轮车把我们接到距乡直十公里外的山河学校,我们内心充满喜悦,一路上谈论着,憧憬着。但看到学校的环境、现状时,心中不免还是有些失落,办学条件太落后了。落后的教学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我们为家乡农村教育志愿服务的信念曾经几度动摇过,当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听到家长们的声声叮嘱,我们真正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份量,当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教好书,育好人,不辜负乡亲们的厚望。慢慢地,在工作中我们找到了自信,找到了精神支柱。
在支教的两年中,市、县、乡各级领导经常到校问寒问暖,为我们拨款维修宿舍,购买电视、炊具以及米面等生活必需品,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经常从家里给我们拿菜,也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免去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我们得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我所在的志愿服务学校是昌盛乡的山河学校,山河学校有教师23名,我们志愿者就占11名,我们的到来解决了学校教师严重缺编的问题。由于我们所服务的学校教师缺编,到岗后我们不仅全部担任班主任和主要学科教学任务,而且大多数都跨年级、跨学科任课,在初中任教的每天一天至少4节课,最多时一天6节课。由于课节多,嗓子哑了,含片草珊瑚,挑灯备课、批作业是常事,双休日也很少休息,进行家访、给学困生无偿补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在过去两年的志愿服务期间,边实践,边学习提高,默默奉献,努力拼搏,我们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和阎候刚、王春艳共同执教的05、06两届初中毕业班的中考成绩达到了山河学校中考升学考试历史最好水平,05年考入一中4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19名考生中,就有10人升入一中,升学率53%。,听说这比有的乡镇中学的成绩还好,这在全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时也使得我们向上级组织和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能力和价值。当听说06年中考录取成绩时,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后来我们的校长打电话问中心校的李校长得以确认,我们都为自己努力拼搏取得的成绩而欣喜若狂,我默默的流出了眼泪,过去的苦和累都被成绩所取代。
我们在教学中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认可,我校不但没有流失生,还吸引了很多周边村的学生到我校就读,学校的在校生由2004年的164名增至273名,这也证明了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的基本素质。我们以志愿者这一称号为荣,我们也做到了为志愿者这支队伍增辉。
然而,闲暇之余和外地校友谈到他们的优越情况时,心中偶尔也会有一些失落,他们有的已成为正式职工,有的进入了政府机关,有的进了较好的企业。但一进入课堂,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回想起已经取得的教学成绩,一切都抛到了脑后。
我爱人在第一中学任教,我家在克东镇内居住,每天要座通勤车到80里的外昌盛乡的山河村,早上披星而出,晚上戴月而归,遇到天气不好,或为学生补课,就得吃住在学校。我是在参加志愿服务前夕结婚的,到山河校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我舍弃了要孩子,这是一个已婚女人很难作出的决定,为此爱人也时不时的劝我。期间的苦和累自不必说,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我无怨无悔。
我是大学生志愿者之一,我只是其中的的代表,还有很多同事比我做得更好,付出的比我更多,在支教期间,为了安心教书,为了乡村教育,有的在乡村安家立业,扎根农村,真诚的实践着志愿服务家乡愿望。两年多来,我们的工作是繁忙、紧张、有序的,我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丰富了经验。“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我们多人多次得到上级组织的奖励,这是我们所有支教志愿者的荣耀。
回顾过去,充实、辉煌、烂漫,展望未来,我们前景一片光明。在两年服务期已满之后,我们在为自己的去向彷徨之际,县委领导以及项目办、教育局的领导多次跑省有关部门,为我们努力争取续签协议,使我们能够为家乡的农村教育再做贡献,使我们能够继续在自己所钟爱的三尺讲台无私奉献,这是我们所期盼的。在此我代表全体支教大学生向支持、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们平凡,但我们在平凡中收获着,因为平凡孕育着伟大。经我县各级领导的多方协调和努力,为我们争取了续签六年协议的机会,在此,我代表全
县支教志愿者向组织郑重承诺,在今后的支教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为克东农村教育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的稳固思想,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的厚爱,努力为克东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努力为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
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篇11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启示
日本是一个志愿者活动非常盛行的国家。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以后。1947年,京都的大学生开展BBS( Big Brothers and Sisters)活动,给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孤儿们提供援助和进行教育活动。1952年兴起的VYS(Voluntary Youth Social Workers)也是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志愿组织,其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与儿童一起游戏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967年,日本青年服务协会成立,成为推动日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全国性中心组织。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走向普及阶段。80年代—90年代中期,日本的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出现网络组织并组织全国性集会等大型活动。[1]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来的强烈愿望,有鉴于此,许多大学开始引入志愿服务作为大学教育与社会互动之间的桥梁,并为此设计相应的学分制度,志愿精神教育正在成为日本教育的一部分。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一、 社会背景
7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开始减缓。随之,社会论、福利重建论、日本型福利社会论等一系列社会福利领域中的新的理论观点被陆续提出。到了八九十年代,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总体环境和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的国民经济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虽然日本政府对经济政策做了多番调整,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从1991年以来至今为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政府行政体系纵向操纵的公共事务的模式受到了财源、效率、国民需求多样化等多种问题的困扰,国内要求对公共事务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直接催生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该法在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这部法律是以“议员立法”的方式出台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政府立法模式;其次,该法制定的目的即是为了降低主管机关对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干预;再次,打破了政府关于公共事务的纵向行政管理模式。随后,以《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为主的多部NPO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健全,直接推动了日本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由于有了相关法律制度的强有力保障,日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日本社会对其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也有着充分的认识。日本政府明文规定:“大学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积极地把自己的知识、人才资源提供给社会,使大学成为一个开放的机构,为此要积极地导入实习生制度和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志愿者活动是日本大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2]日本大学生毕业后在其找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在简历中注明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因为有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志愿者经历。
二、 主要领域
二战以后经过创伤恢复期的日本政局平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通讯条件便利,社会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志愿服务的各方资源都十分丰富,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影响下,日本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更多地倾向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服务对象方面除特定的困难群体以外,更多的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例如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环境保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此外,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与国际接轨较早,国际志愿援助活动较多,侧重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理解和民族融合等领域。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形式多种多样,层次较高。
三、 主要特点
日本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下,已开展得十分广泛,并已逐渐走入了组织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注重志愿服务意识的教育,不断提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其次,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再次,志愿服务国际化。除了在国内的活动以外,日本政府很重视向国外调派青年志愿者,以此来获取国际基金组织的支持,扩大本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国际影响。
四、活动效果
在日本大学各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大学生不断的走出校门,投入到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大学生对服务对象的实际帮助以及自身的锻炼发展当然不言而喻,但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可通过自身的行动唤起公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认为,这种思想观念上的改变较实际工作或有形的物质帮助更为迫切、重要。[3]阪神大地震发生以后,社会各界纷纷对这一些列的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给予高度的赞扬,改变了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行动能力差的观点。整个社会掀起了崇尚志愿服务精神的热潮。
五、启示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面对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的情况,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立法问题高度重视,加快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全国性立法,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完善而及时的法律支持,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高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4]政府也应当继续深化改革,科学运用其行政力量,推进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性发展。
(二)把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当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点,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日本的青年志愿服务机构在其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启示我们,要结合社会实际,抓一些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社会影响广泛的项目,不要贪多求全。选择一个项目,就要将它抓好做实,塑造成社会公认的品牌,开展得深入人心,深入扎实长久地开展下去。
(三)大力加强志愿服务意识教育。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社会以及学校对广大民众特别是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大力进行志愿服务意识的相关教育。我国高校要加快课程改革建设,将志愿服务加入到大学生的培养计划与课程安排中,开设有关志愿服务活动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大对开展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力度,以国家政府为最坚强的后盾,争取国家下拨项目专款资金以及国际基金组织的援助,并积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日益实现人员招募和培训机制的精细化与专业化以及保障机制的人性化,为我们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国际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早日接轨创造条件。(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娟 胡希希.中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异同比较和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3,(03).
[2]大学教育研究会(日).大学资料[M].平成10年140;平成11年143、144.
[3]曹卫洲.国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概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报道】推荐阅读: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证明08-27
大学生志愿活动11-28
大学生志愿活动心得08-27
大学生志愿活动范文09-08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07-29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爱心社活动总结07-11
大学志愿者活动策划书07-26
大学校园志愿者风采大赛活动策划书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