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精选8篇)
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1
关于海南农村农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海南省四季常绿,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打好“季节差、名特优、无公害”三张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科技农业”和“绿色农业”,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海南省农业总产值从1987年的4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605.8亿元,年均递增14.4%。农业已成为海南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
海南农业品种多样,优势明显:
海南岛素有“百果园”的美誉,热带水果遍布全岛各地,主要品种有香蕉、菠萝、芒果、杨桃、绿橙、毛叶枣、红毛丹、火龙果、荔枝、龙眼、番石榴、番木瓜等。建省以来,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稀热带水果生产,使热带水果成为农业经济的又一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海南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品牌优势,积极面向市场调整优化热作产业结构,加大实用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抓好橡胶新割制、椰子、胡椒高产栽培、橡胶产品加工等技术的推广,有力地推动热带经济作物快速发展。
海南光温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大温室,也是全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近年来,海南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调优、调精、调高的原则,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冬季瓜菜产业发展。冬季瓜菜生产逐步走上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瓜菜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调减了泡椒、小西红柿、冬瓜、黄瓜等品种面积,增加了豆角、苦瓜、毛豆、紫长茄、小南瓜等价高畅销品种面积,引进推广了103个瓜菜新品种,逐步形成了东南、西南、西北、北部和中部地区各具特色的冬季瓜菜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主产区。
然而海南的农业现状仍有众多的不足之处: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建省办特区以来,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目前拥有充足的电力,便利的交通,这为海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农业内部的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与我国先进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农业后劲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脆弱,抗灾抗害能力差,至今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1996年,海南农业机械总动力176万千瓦,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量为0.34%千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04千瓦,比山东、江苏、广东等先进省份更低,灌溉设施老化,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只有17.6万公顷,总总耕地面积40%,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量为0.03公顷,为全国平均水的60%,其中旱涝保收面积仅占43%。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2、农村投资环境不利,阻碍农民的投资行为
农户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主体。据1996年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在生产性支出中,农民自筹资金投入占70%,而借贷性支出只占30%。据有关统计资料测算,建省以来,农民投入占农业总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5—80%。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所需物质资料的投入方面,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民投入几乎占了绝大部分。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在农业资金投入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投资环境欠佳,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民负担重,农业的比较效益大大低于其他产业,难于激发农民对农业的投资热情,造成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用于住宅建设和其他非农产业上。虽然近两年国家通过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农业资金的回报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农村一高(农贸价格高)、一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3、农业技求水平不高,科技成果推广率低
海南科技教育水平落后,农村科技力量薄弱,农业人口素质低是造成耕作方式落后,资源使用浪费,生态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海南目前有农业技术人员350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20人,农艺师820人,在农业人口中,每1700人才有一个农技人员,与全国相比,海南农技人员的总数仅高于西藏和天津,30个省市中排28位。而在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初中占30%,小学占43%,文盲占15%。如此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的地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海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1996年,农业总产值增长幅度中仅有3%来自科技进步的成果。
4、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并存
海南土地资源利用率不足60%,尚有荒地约130公顷。可使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95公顷,仅利用了10%,可供养殖的淡水面积8万公顷,大部分还没有利用,说明海南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同时,资源的利用又存在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根据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渔业及畜物业生产理应成为海南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但目前海南农业总产值中,渔业产值仅占16%,年人均拥有水产品67公斤,相当台湾人均水平30%;畜牧业没有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独立产业,社会化程度低,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为19%,说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资源利用的盲目性,不同程度的造成水上流失,土壤肥变下降,森林资源减少等农业生态的破坏现象。
显然,以上众多的劣势,严重制约了海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其他农业发达地区为蓝本,结合本区特色,规划出一条适合海南未来农业发展的路线。为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台湾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科定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务农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围绕加强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所得这一总目标,台湾先后实施 农地改革”政策、“加速农村建设九项重要措施、“提高农民所得加强农村建设方案”、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 等 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7月开始实施“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把农村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所得上来 紧接着从1990年7月开始执行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素质,增进农地利用效率,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j增进农民福利,改善农村生活品质,缩短城乡生活差距;确保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维护农业生态资源,发挥农业体闲旅游功能等方面的“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此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促进台湾农业的发展。
2.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农业没有一定的生产条件的保证,就不可能发展。台湾在50、60年代就下力量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平均每年以总投资的20%以上用于农业基础建设。高强度的投入,使台湾的水利、龟力、道路等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大大改善,现有耕地近60 有完善的港溉设施,农村用电普及率高达95% 以上,已基本普及,道路网遍及偏远农村。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保鲜、包装业的发展,沟通了城乡市场,大大提高了皮业生产教率,为台湾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效率为中心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台湾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出口业等正是籍此而发展的。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刨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台湾农产品加工起步较早,早在日据时期,台湾食品加工业生产额就占当时工业生产总额的7O%左右,在当时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就较高。战后,台湾延续了这一传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产品其加工品的大量出口创汇,积累起发展工业所需的资金。砂糖、凤梨、蘑菇和芦笋等大宗农产品在台湾都必须经过加工才能作为外销商品,此实现自我增值,提高效益。台湾的农产品加工已从初期的碾米、制糖,烟酒等到以罐头为主干的传统食品加工发展到现在以饲料工业,果蔬 水产、肉类、谰理食品、脱水食品等冷冻食品工业以及各种饮料 调昧品等新兴食品加工,1981-1085年冷冻食品产值增加近一倍,1988年其外销金额突破8亿美元,成为新兴高价值外销农产品的主干,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的发展。1990年台湾农产品出口总值约为34.8亿费元,以猪肉产品和水产I 为主,主要通过进口玉米、黄豆等饲料原料来发展渔牧业,进而加工生产猪肉制品和水产品等增值农产品。
4.依靠科技进步,重视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工作 由于资源的限制,四十多年来台湾一直十分重视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工作,重视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50年代着重进行了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60年代大力发展了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0年代发展了渔牧业和高附加值精致农业j 8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正在努力依靠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升级。四十多年来,台湾农业的大幅度增长,据估计有60 来自科技进步的作用。台湾一方面重视对农业教育、科研的投入,教育、科研经费比较克足,如台湾“中央研究院” 共2300人,每年经费迭1.2亿美元之多,人均5万美元,台湾大学农学院有专兼职教师300人,学生2600人(其中有硕士生200人,博士生200人),有11个系及相对应的l1个研究所,每年经费两千多万美元。另一方面重视设置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研究、开发、推广一条龙,地区布局合理,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能根据生产发展需要与农业结构变化灵活增设的农业教育 科研、推广机构,如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已成为服务农业生产的后起之秀。另外,还能根据生产与外贸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选择安排基础与应用研究 开发推广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台湾“大农业”系统有农业 畜牧、水产、林业、糖业、茶叶和食品工业等七个子系统科研单位,并按地区生态条件设有分所或分场l有四所农学院、两所农业专科学校和二十三所公立农工职业学校’ 有自上而下、体系健全的农技推广网络。再一方面重视人才培养和国际科技交流工作,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优待知识分子等。
通过对台湾农业发展轨迹的解剖,海南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朗起来,结合海南的区位优势,我们为海南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本区资源禀赋特独富庶。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国土面积达20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4.2%。其中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海域面积200.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42.3%。就陆地来看,海南属热带及热带岛屿植被,土地资源类型多样,适宜性广,生产开发潜力较大。在全省土地面积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25.4%,500米以下的丘陵占13.3%,100米以下的台地占32.6%,平原和阶地占28.7%;宜农地占30.0%,宜林地占27.3%,宜胶地占20.0%,宜牧地占9.2%,宜热作地占3.9%,淡水水面占4.0%,其他地占5.6%,十分适宜多种类植物的生长、繁殖,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和中国热带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省拥有维管束植物达4680多种,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数的1/7。资源是最重要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优势是振兴海南农业的关键。
摆正农业的位置,避免决策失误 海南农业基础装备水平低,抗灾保收能力差。经营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农业的效益比较低。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农业这个弱质产业,我们应该摆在什么位置非常重要。由于海南国民经济目前所处阶段(经济水平不高、各方面都急需资金)和农业自身的特殊情况所决定,农业容易出问题,稍一放松,就很容易被挤掉。我们任何时期对农业形势的估计都应持慎重的态度,摆正农业位置,避免出现那种热热闹闹地:“讲基础”之后,又静悄悄地“挤基础”以至简单的按照比较效益高低来配置资源的倾向。因此,发展农业,首先要提高认识,摆正农业的位置,并取得共识,这样行动上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资金投向,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向内涵型转化 我省目前的农业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经济,农业比较效益低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农业投入不能“撤胡椒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优化投向,提高产出成果,使有限的耕地和资金用在关键的地方,使之产生增产增收增后劲之功效。一是把资金投在拳头产品上,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行得通、推得开的经济作物上。二是把资金投在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资金投在科学技术上前途远大,大有作为。农业投放的最佳回报是科技含量产品,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是农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三是把资金投在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使之产生辐射四方的效应。
发展农业的同时,其他产业应协调发展,作为辅助,支持农业的高速发展。依靠科技进步,重视农业教育至关重要。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2
2008年5月, 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 明确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下简称小贷公司) 的性质、设立程序、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监督管理等具体问题, 小贷公司发展有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 我国的小贷公司有了长足发展, 为农村金融注入了新活力。截至2011年底, 全国共有小贷公司4282家, 实收资本金为3318.66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达3914.74亿元。但如所有新兴行业一样, 小额贷款行业经历了三年的快速发展后, 开始遭遇发展瓶颈。未来应走向何方, 成为小额贷款行业当下急需思考的问题。
二、转型方向
小贷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难关是资金来源问题。目前小贷公司还无法吸收公众存款。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有学者认为出路是转型升级, 方向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将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2008年5月26日,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 是目前较成熟的小贷公司转型方案。表面上, 银监会提供了政策渠道, 但意见中要求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后必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 且持股比例不低于15%, 这一要求显然与小贷公司原股东的利益诉求不符。此外, 对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后的经营前景, 许多从业者持观望态度。其认为, 村镇银行相比传统大型银行存在许多先天劣势, 如机构公信力不足, 组织公众存款能力弱等。同时银行在经营方式, 风险控制方面与小贷公司完全不同, 业务模式的转变存在考验。所以, 政策出台以来, 尚未出现一家转制成功的案例。二是为小贷公司办理金融机构牌照, 明确其金融机构的地位。一些专家建议, 温州可以率先为小贷公司明确金融机构身份, 定位成类似香港市场上的有限持牌金融机构, 允许其吸收一定金额以上的大额存款。此外, 温州可以考虑建立区域性存款保险制度, 由地方政府出面提出民营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时的应急处置方案, 并提前设立相关风险缓解制度。三是小贷公司上市融资。已有的小贷公司上市的案例并不是其独立上市, 而是与担保公司等集团上市。由于内地股市的众多限制, 小贷公司上市通常选择外国市场。但由于注册资本规模, 利润水平上的先天不足, 以及高风险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小贷公司上市的道路比较艰难。
三、立足当下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短期内使小额贷款行业转型升级有拔苗助长的意味。另外, 从目前小贷公司的经营成果来看, 行业业绩总体良好。国家鼓励发展小贷公司, 其用意就是设立迎合农村经济, 小微经济需要的放贷机构。急于将其转化为银行业机构, 必然会失去这一行业的特色。因此, 笔者认为, 立足当下, 进一步完善小贷公司的经营管理, 是更为合理的思路。
目前小额贷款行业内部的分化日趋明显, 不同公司间经营业绩的差别扩大, 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小贷行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关键就是确定行业标准。总结小贷公司近年的发展历程, 大致有以下八个标准:一是社会形象。小贷公司本身是社会创新、政策扶持的结果。社会各方面更关注小贷公司的社会效应, 关注小贷公司的股东能否做到“既富且仁”, 要求其在服务三农, 支持创业等方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二是股东选择。小贷公司试点之初就设计了股东招标制度。股东是公司的决策层, 对公司的经营发展有把控的权力和职责, 趋利的股东必然带出急功近利的经营团队, 要坚守初衷, 做到引导真正有实力、有责任感的企业兴办小贷公司, 实现反哺弱势, 回报社会。三是团队确定。职业经理人团队是小贷公司日常经营的执行者, 其执行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和股东决策能否落实。当下小贷公司的经营团队整体素质较试点之初有了大幅提升, 一大批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骨干投身小贷行业。这种局面的形成说明:一、好的股东才能吸引优秀的经理人团队;二、先行先试的一批小贷公司经营有方, 让正规金融机构的从业者看好小贷公司的前景。四是客户数量。客户数量对小贷公司发展有重要作用。一方面, 许多省份对小贷公司的客户数量有严格比例规定。如江苏省金融办有“三个70%” (即小额贷款余额之和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三农”贷款余额之和占贷款余额比例;贷款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经营性贷款余额之和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均大于70%) 的监管要求, 要求小贷公司小额、分散经营, 惠及更多的社会群体;另一方面, 小贷公司客户集中度过高更影响业务创新触角的延伸, 很难展开相应的创新业务。五是差别经营。小贷公司的客户定位, 通俗说就是银行能做而不愿做, 想做而不能做的客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贷公司“小、专、精”的优势, 成为对银行机构的有益补充。六是风控能力。小贷公司交易成本较低是其天赋优势, 利用较低的成本控制风险是其微贷技术的核心。小贷公司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一、对行业进行细分, 降低产业集聚度过高形成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二、注重信息的搜集梳理。这要求客户经理有丰富的业务经验, 在实物抵押、有效担保之外, 更注重客户的信用调查, 做到“客信立身”。三、通过强调客户分类、同类行业研究、客户资料管理等业务技巧, 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客户经理的管控水平。七是自律能力。这主要是针对小贷公司决策层提出的要求。决策层不仅要给经营团队下达经营效益指标, 更要贯彻金融办的相关政策, 下达规范经营的严令, 杜绝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 抽逃资本金, 帐外经营等现象发生。八是发展思路。制定富有远见卓识的发展思路关系到小贷行业未来能否健康发展。比如, 目前江苏省小贷公司都基本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即由专业花的信贷平台到金融服务外包平台, 再到微小客户财富管理平台。这一战略是对小贷公司业务模式的规划。
参考文献
[1]王维.致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的一封信.演讲资料, 2011 (9) [1]王维.致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的一封信.演讲资料, 2011 (9)
[2]黄志强.小贷公司有限转制.财经, 2012 (14) [2]黄志强.小贷公司有限转制.财经, 2012 (14)
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状况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比人口年均增长率高出5.1个百分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从中外农业生产的历史经验看,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农业生产的的不断发展,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农村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业转移,以及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调整①。确实,我国农业经济一直沿着以上两个结构调整的方向进行。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东部劳动力越来越短缺,吸引着大批大批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向就业机会较多的东部发达地区流动,随着东部地区工资的增高,消费水平的增高,粮食这种土地相对密集的农作物在东部地区已不具有比较优势,生产粮食越来越不合算,东部地区自然粮食比重不断下降,增加向中西部地区的购买,粮食市场的价格会相应上升,同时流出的中西部劳动力给留下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资源从事生产创造。低廉的劳动力给东部地区提供了劳动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使中国经济的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走向了温饱,正在积极的奔小康。
然而,在农村地区向城市移动的人口更是越来越多了。农作物价格的上升也并没有挽回农民外出的脚步。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不稳定,支出反而越来越多了。农民的收入依赖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政策好”指的是税费改革和农作物的直补,两者几乎没有多大政策空间了,“天帮忙”靠的是风调雨顺,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的加重,近年来天气异常,我们永远记得2008年初那近一个月的冰天雪地的日子,不仅给我国交通运输业造成极大损失,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更是强大——物价飞速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更是惊人。各种肥料的价格涨幅一般超过1-2倍,农药上涨近1/3 ,农业成本的增加不亚于收入的增加。虽然有政府直接补贴以及间接补贴,但我国农村人口庞大,平均分摊到每家农户手中的也是杯水车薪。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不少农村地区依然是上学难,看病更难。2009年初,大家过了一个暖暖的春节,我国不少地区闹干旱,接下来中部地区遭受了连续3个多星期的阴雨寒冷天气,使得中部地区许多农民在春节期间播下的种子都死于襁褓之中,播种的时间向后推迟了近一个月,即使农民再努力,也抵挡不住这反常的天气,农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的负担使得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二、农村仍有不少隐蔽失业人员。隐蔽失业是指假定生产技术不变,其他生产因素不变,只改变生产组织的情况下,这些人,即使将他们从劳动力大军中除名,也不会对生产量有任何实质性影响。例如,如果两个人一天可以割一亩地大白菜,那么如果让4个人用相同的时间来做同样的工作,每个人都可以不紧不慢的做一天,这样就有两个隐蔽失业者,他们都花了全工作日时间,但严格意义上,他们不是全日工作人员,也不是兼职工作人员。那么在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收入就会大打折扣,而且现阶段的农民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身的人,他们受教育程度很低,加上技术的欠缺和无数年来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导致土地的肥力不断下降,农作物的产量也有限。如果天公不作美,他们的收入难有保障,还不如外出打工,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好。
三、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留在农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20世纪80后、90后们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到国家的优越政策,更多的人可以读专科、读职校、读大学,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摆脱农业的辛苦劳作,加上作为农民的父母,自然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比他们有出息,也大都想自己的孩子进入城市中。如今,在我们家乡,除了中老年人和一些中小学生外,基本上年轻人均在外打工,这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大量离去使农村本来就有限的人力资源更加枯竭,农业的生产进步更加艰难。
虽然国家一再采取积极政策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为农村建设做贡献,但效果不佳,太多太多的年轻人想走出农村,为自己也为家人增光。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的移出,还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计划生育的实施,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清华大学教授孟建军提出的一个问题——“废省虚县”。当人口大量移出农村后,县以下的人口将大量减少,县级财政部的税基规模也将随之减少。在此后,县以下政府的税基无法维持其正常运作。我国现有2053个县,如果到了2030年我国还有30%的人口在农村,估计约为5亿左右,这样每个县的人口约为25万,在中西部的人口将远远低于这个数。要维持一个县、乡政府这么庞大的组织,靠这样规模人口的税基是很困难的。事实上,这种现象在有些中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只有一个非常发达的第二产业才能维持比较发达的第三产业,也只有发达的第二产业才能够维持较高的人均收入。如果到2030年我国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绝大多数县城的第二产业基本上没有竞争力,县里的工业基础很难维持这样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其人口必将逐渐向收入水平高的大中城市转移。因此,不仅农村人口会减少,县城人口也会减少,中央、省、市、县、乡镇所组成五级结构的矛盾就会突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眼下,金融风暴使很多农民工从城市回到农村,这是发展农村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外的农民工有一定的技术和见识,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农村急需处理的问题很多,要想农村发展起来就必须首先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教育问题
现在农村的经济比以前是好了一点,可比以前更加萧条了,这看似矛盾,但是事实。原因:经济好一点是农民都出去打工,用血汗换回一点小钱,补贴家用;比以前更加萧条是农村有多年都没有建设了,农村的人都想到城市去生活,想在城市里能有自己的房子,让子孙能到城市过上好生活,这本是好事,可结果是很少有农民能承受在城市生活的压力。
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太差,特别是现在学生数量的减少,有的学校一个班级就几个学生,老师也不全。从未来考虑,学生的数量还会减少,学生数量少的学校应该合并。能集中有限的财力和人力发挥最大的效果。农村缺少好的教师,在农村教书教的好的都被县里和市里的学校挖去了,他们会给的待遇好一点,并且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一部分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未来,不惜自己受苦受累也把孩子送到城市里去读书。农村因此行成了不良反映,好老师成绩好的学生都去城市了,剩下的当然不能把教学质量搞上去?
二、住房问题。
农村的住房大多都是很多年前的旧住宅,它们不能满足现在人的生活需要了,所以要对其进行改造。规划盖房子需要大笔的钱,这需要由国家和农民付出共同的努力。
三、经济问题。
留一点地给他们做口粮的来源,要建一个耕田机车库,用于存放耕田机;要建米厂,在收获得时候可以存放农民的粮食,给每个人每年存放大概一年的口粮;要办一些厂把当地的农产品转化成出口产成品,单靠卖未经加工过的农产品是无法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村最终是要以乡镇为单位,办一些人们生活用的工厂,城市里的这些工厂就移到农村,减轻城市里的负担,让城市有精力去发展高科技产品。中国的城市应该向科学前沿进军,好好利用中国的人才,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用水规划。
农村现在用水多数还是地下水,这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不利,现在很多地下水已经或多或少受到污染了,建立自来水厂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农村只有规划了,才可能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不规划通自来水管道的费用没有哪个部门能付得起,同时也太浪费了
五、交通问题
1.农村现在大多数还是土路,下雨时就要在烂泥里走,对农民的出入带来诸多不便,要让每家在下雨天也有干净的路可走,就必须实行规划。2.农村用电,农村的电线都是靠公路的,公路两边都是树木,当刮风下雨时就不能保证农民正常用电,同时电线竿和电线花费了很多钱,有的线路经过农田,给耕作带来不便,下雨天容易带来触电,有线电视,电话线也是如此,只有规划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用上网线也是指日可待,现在不规划又将要花费大笔的钱。
六、建立生态平衡——自然生态保护区
农村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目前主要是化肥和农药污染。水生动物在逐渐减少,有的快要灭绝了,造成生态严重失调,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日益受到侵害,这是人类过度开采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结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都知道现在的害虫越来越厉害了,用的农药毒性一次比一次大了,可还是没有用;现在生个小病都打针住院,以前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了,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所以必需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让野生动物有栖息之地。来调节生态平衡。
七、土地整改
农村的土地没能得到合理利用,在经过两次土地承包后,现在田地是大地化小,小地荒废,加上农村的坟地分散占有,实现大面积生产,提高生产力,机械化耕作,统一灌溉等都不能实现,特别是丘林地区,人民还是原始的耕作方式。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需实行土地改革。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耕作面积、 实现机械化、节约劳动力、便于整体灌溉,节约水源,而且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八:建立好的医院
要建立一个好的医院和完善的医保制度,让农民不要到城市里才能治病,而没有钱治
病,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民自然不能安心在农村生活。
━━━━━━━━━━━━
①由于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都很小,如果没有农村人口就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而仅仅是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必然会导致“谷贱伤农”,农民的收入不会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二增加。
参考文献:《解读中国经济没有现成模式》 林毅夫/著
《裂缝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敌人》【美】小查尔斯.沃尔夫等 著
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4
调研时间:2010年2月
调研地点:广东省佛山市、云南省砚山县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支持。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五年,我们以广东省佛山市的和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马鞍山、凹掌几个村子为调查点,通过与当地村民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对目前两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描述,并对两地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简要比照,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社会实践佛山砚山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利用寒假的机会,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活动。在寒假期间,我们分为两个组,利用回家之际,各自家乡的佛山南海,砚山马鞍山、凹掌等几个村子展开调研。通过与当地村民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对两地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简要比照,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报告。
一、佛山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现
状
在千嬉年已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出台,市、区的大力帮助,佛山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飞跃的发展,多种设备、政策得到了完善,近年来也带头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在文化方面,主要有:
1、各种乡镇中小学校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如电脑、投影、图书等,在很多学校更是开设了多元化教学,如第二
课堂等,近年来各中小学更是有硬件整合的趋势,资
源合并、共享,趋步受到城市化影响,从零散变为集
中。
2、各村居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有所增加,按规定以乡为
单位,各自建有各自的村民活动中心,配有舞台、球
桌、健身室、图书阅览室等,在乡里更是定期开展精
神文化活动如运动会、图书漂流、新春送春联等公益
性活动。
3、由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全国性政策的出台,佛山
地区农村日常精神消费有了进一步的上升,新时期新
农村,电脑电视空调等追求从从无到有变为从有到
优。
4、村里文化建设接近饱和,村内由于没有专属的建设小
组,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较慢,部分硬件设施存在无
人管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维护维修慢等现象的发生。
二、砚山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现
状
近年来,在云南省、文山州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砚山县委、砚山县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砚山多个村庄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在文化方面有如下情况:
1、文化设施已经建成并开始使用或正在建设,硬件设施
正逐步完善当中,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村民从单一的生活方式正逐步转变为丰富的、多元素的生活方式。
2、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经费有所增加,有村民自己组
织的文艺队伍和文化活动。在政策的引导下,更多丰
富的文化活动走入农村。
3、由于资金缺乏,专业人才缺乏,体制不够完善等因素,限制了新农村文化的发展。许多政策的执行遇到了资
金和人才的困难。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困
难。
4、在开发本地文化产业没有做好统筹兼顾,开发和保护
没有做到统一。没有专业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方案,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佛山地区与砚山地区的简要比照
佛山地区在中国属较先发展的地方,很多方面在国里也起着带头作用,城市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凭借其较雄厚财力物力,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与砚山地区相比较为超前。总体上比砚山地区快了一步,物资设备从追求数量变为追求质量,精神文化活动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向城市中心靠近。
砚山地区属云南较内的高原地区,发展程度没佛山高,总体发展沿着旧佛山的发展路向,由于客观物质因素,人力物力相对佛山较为紧缺,文化活动也存在交流难交流少的现象,形式也相对单一。
但近数年佛山地氏农村有了“村改居”现象,按发展趋势,新时期下,佛山会逐步发展,城中村逐渐被新城镇所取替。
四、对今后建设新农村的建议
1、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从目前的发
展状况可以看出,许多政策的执行缺乏资金的支持,许多建设项目由于资金问题而进行缓慢甚至处于停
止状态。所以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快加强新农村文化建
设的有力帮助。
2、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能更快
更好的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中,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文化建设处于一种很低的水平。而没有专业部门管理,很多部门难做到统一,也没有
更多更切合当地发展的政策和方案,难以形成各具特
色的村文化。
3、各地优秀的建设方案和思路要相互借鉴,不能完
全克隆,要适合当地民情文化。做到发达地区和落后
地区的相互兼顾,相互帮助。
五、总结
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5
而如今农村发展也越来越好,在农村做好了生意一点也不比在大城市打工差,相较于打工,创业 更加自由和踏实,没有老板的约束,自己给自己打工更加有动力。近年来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选择回乡创业的,并且也有一些选择了风口项目取得了不错成绩的。那么,这几年来农村创业做什么好呢?
农村创业项目
植物盆景店
现在你以为只有城市生活的人喜欢摆放植物盆景?如果你还是这个想法的话就是打错特错啦!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农村盖上小别墅,然后周末的时候三五成群的朋友聚一聚,她们在布置家的时候会摆放很多盆景,而且人人都喜欢。你可以观望一下镇上或者农村几乎很少能看到卖植物盆景的店,所以你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镇上或者县城开一家植物盆景店,里面的盆景就买一些绿萝、发财树、仙人球等,价格比较实惠的就行。
有机蔬菜种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从“温饱心态”向“营养健康”转变,超市里有机蔬菜的销量也年年剧增。绿色食品如野生菌菇、无土蔬菜等,迎合市场发展和百姓消费需求,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投资有机蔬菜种植将会是非常有前景的选择。
开个小超市
去过农村的朋友不难发现,在农村很难找到一家超市,只能跑到镇上才能看到。所以不妨将自家腾出一些空间开一家小超市,然后打个招牌,到县政府去审批一下就行,有的地区甚至不需要走审批流程这一步,直接省去了房租成本。你只需要在网上购买买几个货架,进一些日用品就行,比如油、米、调料、面纸、工具和一些小零食等等,投资成本不大,赚钱也轻松。
农业附属物再生利用
现在国家针对秸秆和块根等农作物的废弃物利用都提出了再生利用的原则。建造一个大型的设备就可以利用秸秆发酵出天然气。在很多的农村都已经开展这样的循环利用系统,而国家对此类的补贴也十分重视。在农村秸秆和块根都是被丢弃的东西,只需要很少的价钱就可以回收,然后加工的天然气就可以为村里人服务。而对于块根,可以建造相应的加工设备,然后提供代加工服务,变成牲畜可食用的天然肥料,利润空间也非常大。
半个托儿所/养老院
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众多,家中的年轻劳动力基本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儿童和老人缺乏照料。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管理小孩、照顾老人,这时候他们的孩子和父母就是一大问题,这就促成了一大商机,可以在农村里办个托儿所或者养老院,既是好事一桩,也是赚钱的好项目。
手工制品代加工
为在农村,除了耕作以外,还有大量的休闲时间,比如11-12月份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工作做的,是比较闲的,所以很多农民会外出找事情做,但是又不放心家里面的老小。这时候你可以在广东那边接洽一些供应商帮他们做手工制品,你批发回来发给大家,做好之后你统一回收发给供应商,收钱就行。这里面赚钱的主要是在供应商和发给农民的工资中赚一些差价即可,产品虽然比较小,但是还是很有赚头的。
开一家压面店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面食转化机彩三相电或两相电作为动力,每小时压制面粉25公斤到15公斤不等,投资约需3000-5000元。这种面食转化机可压制空心面、削面、五角星、菱形、猫耳朵、银耳面等多种造型,迎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6
摘要:近几年,各行业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乃至世界正在多方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存在产业结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调整,提高我国的造船工业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文章在分析船舶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贸易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分析中国船舶行业的现状以及思考未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趋势,讨论如何完成船舶行业的转型。关键词:船舶 产业结构 未来 发展 转型 引言
继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3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下降55%,新船价格大幅跌落。世界造船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规则不断推陈出新,市场更青睐节能、环保以及高技术附加值类船舶。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我国船舶产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未来海洋竞争中赢得先机,造船业发展战略能否适应新产业结构下的发展需要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国船舶工业现阶段状况
当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航运市场仍然不景气,新接船舶订单在市场预期范围内下滑。可以看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造船业仍将继续面临航运运力过剩的困难格局。不过,根据2013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仍有国内知名船厂“斩获大单”,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仍有市场。7月,已接下多个大订单的熔盛重工表示,预期公司可以完成今年 30 亿美元新订单的目标,甚至有可能高于此数,目前正就大批订单进行磋商,包括10000TEU在内的集装箱货船订单;扬子江船业集团与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出租企业——加拿大西斯班(Seaspan)公司签订25艘新一代节能环保型10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合同金额达25 亿美元,创下中国造船史上第一大单。
但是,众多中小船厂则面临“订单荒”的困境。据统计,船舶工业协会监测范围内的一半企业上半年没有接到订单。船舶产品不是像家电一样以产定销,而是以销定产,有了合同才造船。然而前几年船舶行业很火爆,所以出现了以产定销的现象。正是”以产定销”才导致不少造商品船的企业境况艰难。因为这两年船舶业发展得非常快,一些小厂也借机扩张,有的甚至是沙滩、滩涂造厂,没有任何质量保证。金融危机当中这些船厂可能陆续就关门了。“冰火两重天”的背后,实则透露出一个信号 :全球造船产能呈现出结构性过剩,中低端产能过多,需要调整优化。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第一个是造船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第二个是建造技术有限,目前我国主要建造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在高端船舶产品当中,例如LNG船、石油钻探船、10000TEU以上集装箱船,所占的市场分额很小;第三个是工业体系配套能力弱。前些年船舶企业的数量急剧膨胀,但绝大多数是总装造船厂,投入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业相当少,致使我国企业基本上做低端配套,而大量高附加值设备只能依赖进口。
3 船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3.1 环保节能型船舶
近年来,“绿色船舶”正逐渐成为航运界的时代宠儿。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各国政府陆续出台节能减排及相关政策,强力控制航海气体排放量.以减少对空气和海洋环境的污染。我国《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的优化升级,开发建造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要求的船型,以满足当前海事界在绿色、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水上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任务指标和实施途径。根据《“十二五”规划》,与2005年相比,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根据《实施方案》,到2015年,水运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将明显增强,港口生产单位乔吐量综合能耗与2005年相比下降8%以上,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以上。《实施方案》还明确,到2015年.我国水运行业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与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统汁监测考核体系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国家其他相关部门也是大力支持中国造船航运业节能减排方面。中国船级社近期正式实施“绿色船舶”评价分级制,以能效、环保、工作环境为要素.相应评出GreenShip l、GreenShip ll、GreenShip lll 三个等级。“绿色船舶”将享受国家更多的税费优惠政策和优先通过“绿色通道”进入繁忙港口、低保费率和优惠的融资条件等。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客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增强,在中国已经有一批船厂开始着手推动“绿色船舶”的研发设计。
虽然对绿色造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逐步形成共识,但我国相当一部分造船企业开展绿色造船是来源于新标准,新规范的压力,主动在新船型开发、新材料应用、节能技术推广、排放污水和气体净化处理、压载水处理和减少压载水等方面采取措施的积极性还不够。比如.我国造船业推行数字化造船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以来。改变了造船流程,支撑了船舶设计、加快了船舶建造速度、理顺了过程管理,对我国成为造船大国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但主要的设计和管理软件多数还依赖国外技术和境外公司。我们船舶企业尽管也推行了数字化造船和信息化建设,但在数据提前到位、物流无缝衔接、成本实时控制、单船工时、占坞时间.船舶自重和总装余量控制、工序计划协调、特种设备试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是我们短板,影响了企业的效率、效益。绿色船舶是长远战略.长期行为,不可贪一时之利而忽略配套产业发展。
3.2 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大型液化天然气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大中型工程船舶、大型汽车运输船、客滚船、化学品船、科学考察船、大型远洋渔船、豪华游艇、豪华游轮等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尽管高附加值船舶在历史演变中成为了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模糊概念,但与常规船舶相比,它的技术含量高,需要依靠先进技术、技能、工艺、复杂劳动、创造性等要素来设计和建造,有着同期同吨位同尺度常规船舶无法匹敌的高价位。凭借着这些“高要求”,高附加值船舶一跃成为了船舶工业的“焦点”。
欧洲曾是高附加值船舶的领跑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欧洲诸国一直主导高附加值船舶产业。目前,尽管欧洲船厂已经基本不涉足高附加值船舶领域,但是豪华游轮的建造却成为欧洲高附加值船舶制造商们的专利。此外,拿LNG船来说,目前应用最广泛的MOSS独立球型、GTT薄膜型两种液仓型式,其设计均出自欧洲。不仅强调技术设计,在高附加值船舶动力装备上,欧洲企业积极推动绿色高效理念、重视售后网络建设,在方便船舶装置修理的同时赚足了售后的利润。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欧洲国家属于原创,日本致力于突破,而韩国则更重视优化。日本着力发展与本国经济相关的高附加值船舶产业。目前,汽车运输船主要在日本建造,使得汽车运输船制造呈现垄断态势。而韩国优化船舶的脚步从未停止。韩国三星重工经过多年的研发,开发了LNG-FPSO。该船将LNG船与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融为一体。与传统的固定式海洋结构物相比,具有功能更多和建造成本更低的优点。
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曾指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要发展,再不能走不可持续的道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们的产品必须靠高附加值,我们生产的产品就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造船业产量已经超过韩日,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产品高附加值远不及韩日。与韩国船企相比,中国船企优势在于人工成本,而劣势在于经验不足无法抽取高附加值船舶的二次设计利润,且在效率上面比韩国稍差。以制造一艘LNG船为例,韩国需要6个月,而中国则需要9个月,多出3个月时间就会把成本优势抵消。中国船企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进入高附加值市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目前,中国船企造船方向亟须由散货船向LNG运输船、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转移。国内船公司的造船订单多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主,而高附加值的油轮、LNG运输船、海洋平台等多被韩日造船厂把持。这些高附加值船舶每艘售价都在十几亿元,散货船不及其五分之一。目前选择LNG作为发展重点较为合适。近年来,中国对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需求迅猛增长,广东、福建、上海三地的LNG进口项目直接催生中国最早的5艘LNG船舶。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有了内需作为发展动力,高附加值船舶产业将会飞速发展。
而今,中国船企建造过的高附加值船舶基本涵盖了高附加值船舶所有领域,但海洋工程装备上的“短板”却一直是中国高附加值船舶发展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为此,专家建议,应发挥环渤海地区、黄海沿海地区、长江口地区、珠江口地区的区位优势,形成海工装备总装的块状制造基地;依托现有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具备参与国际大型工程项目竞争能力的海洋工程装备总承包商;逐步发展具备深水装备的自主设计能力,提升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详细设计能力,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此外,还应以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建立海工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基地。
4 船舶工业转型发展
4.1 船舶工业配套体系
我国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凸显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步伐缓慢。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造船业科技引领上目前要重点做好两件大事:第一,利用信息电子技术,提升船舶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管理水平.向数字化造船要效率和效益;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建立新的造船模式.减少造船对劳动力和大投资的依赖;利用系统集成.提高海洋平台智能驾驶、机舱遥控、航行安全、节能环保.动力定位、高效电站、生活设施等方面的技术水平。第二,扩大与海洋经济界和沿海区域联合.深入调查海洋开发的需求。客观分析自身能力,认真领会国家指导政策.确定面向海洋的拓展方向和联合对象。海洋运输、海洋工程、海洋水产、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科考是海洋六个发展的方向。以涉海技术对依托.支撑海洋各种平台的设计制造耍摆脱“大而不强”的窘境。
当然,配套业的发展还需要政策的扶植,克服市场困难。例如,实施鼓励“国船国配”政策,凡在我国银行融资造船的,应要求尽量购买国内制造的配套设备;船舶配套企业应联合设立全球服务网点;加大对研制节能减排的绿色船用机电设备的投入;制定材料耗费、能源耗费、工时耗费等的具体指标,鼓励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有些过剩的总装造船产能向配套业转移等等。
4.2 船舶产业整体创新
我国的机械工程力量并不弱,但我国船舶配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却始终单薄。我国船用动力系统、泵与风机的振动噪声普遍较高,且体大物重;我们陆上石油装备甚强,可海洋钻井平台的钻机一直依靠国外,整机进口;我们引以自豪的“海洋石油981”号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总价中,我国船厂承担的船体与总装制造只占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都花在了进口的深水钻机、动力定位系统和电站等其他机电设备上。这是因为我国没有抓好船舶配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产学研用分离,没有形成较为配套的技术队伍,没有自主创新,不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致使长期受制于人。
讲到自主创新,我国有着全世界最庞大的船舶教育、科研与设计队伍,数量最多的试验设施。但国内不少船企多多少少患有对国外的“依赖症”和“软骨病”。要造一个新产品,首先想到的是买国外的图纸;要验证船舶性能设计效果,首先想到的是跑到国外水池去做试验。国内不是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缺乏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的宽胸怀、自信心、凝聚力、协同传统和整合的能力。各自为战的惯性思维和部门效益机制不利于我们的产业创新。
在这方面,中国船级社(CCS)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世界上一些主要船级社在与大学、科研机构、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中,善于发挥牵头作用,不仅利用本国的力量,甚至依靠整个欧洲的船舶科研力量,组织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在不断充实与提升自己的船检技术的同时,引导和推动了整个产业技术的发展,从而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CCS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把国内各方面的技术优势调动起来,共同攻关,CCS在其中起到一个系统集成的作用,形成CCS新的技术规范标准,服务于业界,这是多方共赢之举。
5 总结
船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进而创造大量就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因此,不断增强我国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5-10年将是真正考验中国造船业竞争实力的关键时期。我国要成为造船强国,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构建中国船舶工业棱心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战略转型。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二。将大型造船厂与中小型造船企业整合,开创中问产品专业化制造与总装厂的规模化建设,形成大型造船产业聚集群。加强船舶产品开发、设计、建造、验收、使用、维护于一体的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支持系统建设.避免低水平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实现船舶设计全数字化、船舶制造精益化、船舶管理精细化、船舶制造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大科技投入,注重新型船开发和品牌、市场营销方面建设,引导船舶市场走向,掌握竞争主动权。
参考文献:
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7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缺陷
产权是公民最基本权益获得保障的主要证明, 从法律角度来分析, 产权内容通常是指土地、房屋等个人财产的使用权、处置权、所有权和收益权。一般来讲, 产权的控制、使用和所有都是需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并非是无偿的, 产权付出代价的大小通常取决于其本身资源可利用度的大小, 在经济价值、环境以及相关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取决于控制成本的多少, 同时要对其可能的用途进行估算、监督和保护。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以及政府推行的各项规范条例能够实现对产权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提高资源获利的功能。
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1.1 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清
实际上并没有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自从国家将政社合一体制废除之后, 不管从法律规定角度出发, 还是从客观事实出发, 都不存在人们常说的农民合作社, 因此也就是说, 不存在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能够代表农民集体, 更没有所谓的农村土地所有权代表。由此可见, 法律所规定的乡农民集体所有其实就是无人所有, 而乡政府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机关更不可能成为法律上的集体土地所有人, 获得集体土地的产权。但是因为无人所有的土地产权缺陷, 所以乡政府将其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和管理职责融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 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其实是国家。
通过刚刚谈到的集体土地的产权归属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 村民委员会事实上也不肯成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 它并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而是管理农民的自治组织, 所以它更不可能获得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
1.2 国家土地与集体土地界线不清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 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沙滩以及其他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我们清晰地认识到, 农村土地的产权归属人不是集体就是国家, 但目前国家所颁布的立法没有任何一项是能够界定集体土地产权那一部分是国家的, 哪一部分是集体的, 更没有对集体中的各个个体进行产权划分, 所以这种界定法规的模糊性导致农村土地产权划分不明确, 没有统一的界定方式, 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减少, 为社会安定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3 土地收益权受限
土地收地是指土地本身的贬值或增值、土地收获物以及土地租赁、转让等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收益权是否完整主要是根据产权人所签署的土地合约条例、土地相关法规制度以及非强制性制度的限制来进行判断。因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界定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致使很多村政干部的寻租行为越来越明目张胆, 农民权益长期受到侵害, 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尽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满足国家的、交够集体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很难实现土地收益的有效分配, 制定合理的分配计划。
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思考
2.1 从根本上改革城乡二元经济制度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不是孤军奋战, 而是一种整体性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就目前的社会形势和发展形势来看,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是影响和限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 所以, 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的限制问题是促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和急需处理的改革内容。首先, 政府应当创建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加大对农村土地和农民经济效益的保障力度,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保障制度的确实, 使土地本身应该具备的保障功能得不到进一步的发挥, 因此导致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国家应在当农村实施覆盖面广、低水平控制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养老保险机制、医疗保险机制等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法律机制, 确保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 对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并加以深化, 使农民享受国民身份待遇, 我国现行的城乡划分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使农民极大限度的遭到土地束缚和限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价值很难被真正的利用起来, 导致农地之间的失衡现象越来越明显, 所以对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以及就业制度实施改革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只有从根本上对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实施改革, 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才能使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益法律保护体系
我国在土地立法方面先后颁布和实施了诸多能保障农民土地权获益的法律条例, 但事实上保护农民权益的立法工作仍然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效益发展, 因此, 国家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益法律保护体系, 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
总而言之,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日益降低, 因此, 建立科学、现代、适用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于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农民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7)
目前农村师资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农村师资;建设;问题;建议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中国农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农村教育发展的重点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十七大报告还特别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着重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从而建设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农村教师工作。
一、目前农村师资状况
1.何为“师资”及其重要性
师资即教师人力资源。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因素,是实施教育发展战略关键。师资队伍的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处,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也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师资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未来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成为一个 “终身学习者” 。换言之, 作为教师的角色, 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结构, 也不存在所谓的知识权威, 教师更是一个 “解构者”[1]。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农村教师的年龄层次总体偏高,但是教师的学历层次又较低;学科结构的安排也不合理,一个教师教授多个科目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②农村教师的整体机制不够健全,优秀的教师在这些不健全的机制下渴望向城镇发展,而且农村教师的资源配置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③目前,农村教师的编制制度存在不足。农村教师的缺乏导致很多教师是跨学科或者跨年级教学,更有些年级因为教师的缺乏而根本无法开课,“超编确人”的情况较在农村学校较为严重。
④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向城市学校流动的情况比较突出,农村教师在工资、住房、补助和培训等方面都不及城市教师的待遇好,这些就加快了农村教师想城市流动的速度。
⑤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 ,致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向城市倾斜。“离开农村样样好 ,跳出农村万丈高”的厌农观念依旧存在。就算愿意到农村去 ,若干年后要重返城市就业时需要付出的职业转换高昂的成本也令毕业生心存犹豫[2]。
⑥教育行政部门致力于将优秀教师集中于城区来打造“品牌学校”,也导致农村教师的流失。此外师范教育失去了免除学费的特色 ,另外教师职业本身具有的性质特点( 高强度 、 高责任 、 低收入 ) ,其结果就使得师范院校生源质量的每况愈下。因此社会整体师资的缺失必然将导致农村师资的缺失。
⑦在教师地位不高的情况下,在教育管理者一方,由于全社会教师资源匮乏 ,也不敢对教师提出太高的要求 ,只好大家得过且过。如此下去,虽然教育数量如师资队伍人数、 普及义务教育人数等等持续上涨,但其实是质量并无提高的“ 虚胖”[4] 。
二、目前如何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1.社会师资状况令人堪忧
不论出于经济的还是认识的原因,短期内大幅度普遍提高教师待遇 ,使之令人羡慕都不可能。这些年来 ,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无多大的提高, 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生源差一直是 困扰师范院校发展的一大难题。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保住农村师资不流失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农村师资的状况?
2.如何改善农村师资问题
①提高经济待遇,加强师德教育
稳定农村师资队伍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教师待遇,较高的待遇才能有较强的吸引力。把提高素质和提高待遇结合起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②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素质的关键要加强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但凡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都不得进入农村中小学任教。
③加快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提高农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质量,不应让经费问题成为阻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障碍。继续教育的大力开展,要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构建好终身学习体系和队伍,从而确保农村教师每5年进行一轮培训。
④健全农村教师的管理机制
农村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还有待加强。农村的学校必须定期要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考核,而且考核的结果要直接与教师奖金等挂钩,优秀的教师要得到鼓励,产生积极竞争,拉开教师的档次,培养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总结并提出建议
目前许多农村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使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但是正如上文所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中国自古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等说法。由此可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以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其主动产生回农村教书育人的想法及行动。
2.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其待遇,借此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入农村教育事业中。
3.加大新农村的建设,使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经济水平得到提高,缩小与城市的差距,自然会有大批教育者主动加入到农村师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 孟宪乐.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5,1-2.
[2]陈秋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性分析与对策[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7(1):32.
[3] 吴遵民, 刘 芳 .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刍议[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周然毅.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80-82.
【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推荐阅读:
农村的未来发展趋势10-28
中国农村的未来07-03
指点茶山之:茶叶未来“看”农村07-02
未来的发展09-27
发展的未来前景09-10
肉牛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0-27
未来家居的发展趋势05-08
软件行业未来的发展06-23
4G未来的发展趋势07-10
未来林业的发展趋势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