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发展

2024-09-27

未来的发展(共12篇)

未来的发展 篇1

一、什么是组织

从词源学上来考证,组织一词来源于希腊文“organon”,是“工具”“、手段“”之意。从中文来看,组织一词是“编织”的意思。后来组织一词被引申为将一种物体的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组织”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从广义上讲,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组织作为人的集合不是简单的毫无关联的个人的加总,它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协同劳动而产生的群体。弗莱蒙特·E·卡斯特和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认为,组织指的是结构性和整体性的活动,即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人们共同工作或协作。相互关联性的观念表明的是社会系统。组织是(1)有目标的,即怀有某种目的的人群;(2)有心理系统的,即群体中相互作用的人;(3)有技术系统的,即运用知识和技能的人群;(4)有结构的活动的整体,即在特定关系模式中一起工作的人群。在狭义上看,不同领域和学界对组织的具体定义不一,如在管理学中,组织被看做是反映一些职位和一些个人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式结构;按照传统的被大多数行政管理学者所承认的定义,组织即指和传统的官僚制结构相联系,为了完成某种目的而聚集起来的一群人,通过指挥许多人的活动,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这种指挥活动是通过一系列上下级相互作用的权威关系得以贯彻实施的,其特点是在这种上下级的互动关系中,权威是自上而下的,也有人从结构体系或者层级制定等方面来定义官僚组织,这种定义是分工和明确的权威关系(每个人只有一个上司)的反映。

组织,也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静态方面,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组织被作为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二、现存的组织形态

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将组织一词引进了社会科学,他在提出“社会有机体”这一概念时,将组织堪称是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从管理学的角度,常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矩阵式、事业部、现对其进行概要介绍.

直线式组织是指一切管理工作,均由管理者直接指挥和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的优点是管理机构简单、管理费用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指挥灵活、上下级关系清楚、维护纪律和秩序比较容易。但也有缺点,如管理者精力有限,难以深入细致考虑问题;管理工作简单粗放;成员之间和组织之间横向联系差等。

职能式组织的特点是专业分工的管理者代替直线制的全能管理者;设立职能部门,直接指挥组织的各项活动;下级服从上级行政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指挥。

这种组织的优点是:具有专业分工优势,能发挥专家的作用;专业管理工作做得较细,对下级工作指导具体;可以弥补各级行政领导人管理能力的不足;主管易于控制和规划。但是,这种组织容易形成多头指挥,削弱统一指挥;相互沟通不灵,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直线职能式组织是在直线制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只有各级行政负责人才具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职能部门只有经过授权才有一定的指挥权力。这种组织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部门的优点,但是,由于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容易重复,增加费用;职能单位之间可能出现矛盾和不协调,造成效率不高;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反映迟钝。

矩阵式组织是在直线职能式垂直形态基础上,在增加横向的领导系统。它是一种临时性,非长期固定性组织。这种组织加强了横向联系,克服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具有较大的机动性,资源利用率高。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成员有临时观念,责任性不够强;双重领导,有问题难分清责任;需要有善于调解人事关系的管理人员

事业部组织是指总公司下面按产品或地区划分事业部或分公司。事业部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润中心,总公司只保留部分决策权,部分权力下放;事业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处理日常经营活动。其优点是统一管理、多种经营和专业分工的良好结合;责、权、利分明,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保证公司获得稳定的利润。缺点是需要许多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管理机构和人员较多,管理费用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分权易产生架空公司领导的现象;各事业部争夺资源,易发生内耗,不易协调。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行的组织模式有学习型组织、无边界组织、虚拟组织等。学习型组织是指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位杰出的技术专家,他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世界第一部通用电脑“旋风”创制小组的领导者。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在今天的环境中要最有效地运营,就必须保持灵活性和非结构化。无边界组织力图取缔指挥链,保持合适的管理跨度,以授权的团队取代部门。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开始再造GE时,提出了“无边界”的理念。虚拟组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组织的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其特征以现代通讯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机器智能产品为依托,实现传统组织结构、职能及目标。在形式上,没有固定的地理空间,也没有时间限制。组织成员通过高度自律和高度的价值取向共同实现在团队共同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根据自己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对产品的品种与规格、花色式样等提出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此,现代企业向组织结构简单化、扁平化方向发展,于是就产生了能将知识、技术、资金、原材料、市场和管理等资源联合起来的虚拟企业,进而出现了虚拟组织。

三、未来组织的特点

在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推动下,人类社会出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另一波新的变迁,其主要特征是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在生产、管理、生活、形态、工作性质、公司组织、政治体系、经济制度、社会风气、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分权化、分散化、规模化、多样化、异质化等五大趋势。

一个组织的发展受组织环境、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变化必然带来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的变革。未来组织的发展必然和科技进步、全球化、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考虑到以上组织环境和相关促进因素,预计未来组织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组织日趋分化和复杂,日趋相互依赖与合作。由于技术剧变和市场的因素,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比过去更高。同时,生产这些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组织也趋向分化,并变得复杂起来。技术与环境的变化,组织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随着复杂性和不确定的增长,组织摇要建立更多的合作与协作关系。

第二,专业化和复杂性越来越强。全球化进程使得专业分工权力正在变得更加依赖于信息,而不是正式职位,权力变得更加分散。

第三,组织的扁平化。传统的组织表现为一种等级鲜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组织内部信息和壁垒将被打破。内部网使组织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收集信息并进行对话和交流。随着组织中间层次的减少,命令下达、信息传翰速度加快,决策与管理得到有效执行,组织变得灵活、敏捷。这种扁平化的组织形式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管理费用,并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

第四,组织权力下放。随着环境迅猛变化,大组织将尽可能地分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较小组织,并将决策权力下放,使基层组织充满活力,以应对各种突变和适应各种变化。随着组织的扁平化,管理人员将减少,管理幅度将增大,决策更多地依赖成员自己作出,因而组织必然要下放权力。

第五,弹性化的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规模愈大,组织行为愈僵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就愈迟钝。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产品将不断问世,产品寿命也将缩短。组织必须灵活敏捷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组织结构作出调整,重新配里人员。弹性化已成为必然。这也使组织在形式上更具多样性。

第六,虚拟组织增多。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出现一种虚拟化的组织。这种组织无总部、无规章、无等级,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把许多人联合在一起,它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保持彼此联系。在这种组织形式里,成员相互信任、彼此依赖,往往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协同“作战”。这种组织并不长久,为完成组织目标可“集中兵力”,“战斗”结束就分开。这种组织形式灵活性强,并能作出快捷反应。

第七,组织的无边界化。组织更多的不是表现为一种有形的障碍,其界限越来越趋向于无形。企业再也不会用许多界限将人员、任务、工艺及地点分开,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影响这些界限,以尽快地将信息、人才奖励及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边界”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边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边界,是使企业具有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边界组织结构模式替代刚性模式,以柔性组织、以可持续变化的结构代替原先那种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

第八,组织的多元化。企业不再被认为只有一种合适的组织结构,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组织结构不再是统一的模式,而是根据具体环境及组织目标来构建不同的组织结构。

结语

虽然我们只能初探未来组织的一些发展特点,而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组织的具体结构和形式,但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未来的组织肯定会更加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变得更加有效、更加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J].中国行政管理,2000,(5).

[2]江历明.未来组织的变化与应对[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臧雷振.“大部制”改革:概念界说、现实考察与未来走势[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9,(1).

[5]张成福.变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5).

未来的发展 篇2

杨谦--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2003

非常感谢主办单位能给我这样一个跟大家分享有关直销的问题的机会。刚才我们上面一位演讲者所讲的电子的营销,那是e时代营销的传信方式,我现在要讲的跟那个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会有很多的争议。坦白地说,也可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想敏感的话题也是应该到了来讨论的时候了。我想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我们今天所讲的直销到底是什么?在座的很多人,你如果到网上去搜索的话,会有多所谓的各种各样的直销,我现在把直销分成三个大类: 第一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厂家的直销,这种直销也就是说,你工厂制造产品,向消费者或者是用户直接销售,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厂家的直销。

第二叫媒体的直销。比如说讲电视的、电话的、电子商务的、报纸的、杂志的,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来进行销售的这样一种直接销售方式,因为你不需要去店铺,你不需要去找它,你只需要跟他联络上,你就可以买东西。这种直销,我把它叫做媒体直销,在国外,这种直销,也叫做直付营销。

第三叫做人员直销,所谓的人员直销,也就是不通过店铺,直接通过人员向顾客进行销售的活动。今天我和大家来讨论的直销,更多的是要来讨论有关人员的直销。因为在中国,现在这个问题,实际上还存在争议,关于人员的直销,我想首先给大家一个数据,今天我们所说的直销,在全世界每年创造的销售额是850亿美元,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大概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有直销业的发展。在全球,参与直销业的销售人员4000万,世界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叫做世界直销协会联盟,现在拥有的会员数已经到了60多个,还在继续发展。这个月的28号到30号,世界直销协会联盟,就会在香港召开年会,来讨论直销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策略问题。我给大家这样一个数据,是想要说明,直销对于全世界的市场运作来讲,它是一个正规的方式,或者说虽然它不是一个主流的方式,但是至少它在世界营销这样一个市场上,它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且它的增长,是一个稳步增长的。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关于直销业的营业额的增长的幅度,它跟经济的景气是有一个反向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经济越不景气的情况下,直销可能会越保持增长,也就是说,它不会随着经济的不景气下跌。有些人说,可能这个行业对于经济的不景气,有一种抵御的做法。我想跟大家说明一下,到底我们现在所讲的直销是什么,今天我在我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一个于先生跟大家讲了保险,直销在销售方式上,跟保险有非常相似的特点,就是它是人对人的销售。

第二个,直销有一个独特的市场行销计划。我想这是直销可能在市场营销理论当中,如果直对于市场营销理论有贡献的话,直销的市场行销计划,是它贡献的核心。这种计划它的特点在于其实它不仅仅依靠人对人的单纯的销售方式,它同时还会使销售人员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团队,能够形成一个销售组织。在这一点上,其实他跟保险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它的行销计划,可能会更加有特点。

第三,直销它的销售人员组织是非常灵活的,这种灵活就是在全世界有一个规则,直销人员不是公司的雇员,不归公司行政管理。他的业绩或者说他的收入,仅仅来源于他自己的销售业绩,公司不会发工资,不会有福利,不会有其他的保障,公司只会给你一个行销的支持。这种灵活的组织,实际上是销售人员在公司的政策支持下,自己来管理。

第四,直销他的基本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完全个人操作的一个机会,或者说个人操作的一个销售业务。因此,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讲,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如果我们把这四点,拿来跟保险相比较的话,事实上,直销在与保险的比较当中呢,它有很多方面相象,但是有一点,可能它有区别的就是保险所销售的,是一种保障,不是一种有形的商品;直销所销售的,通常都是一种有形的商品,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直销的这种独特性,企事业正反应了它在市场上的价值。我想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一下中国现在的直销,到底是什么状况?在中国,直销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我现在大概用六句话,基本上概括了中国目前的一个历史,第一个就是初期完全是无序的,就如同现在在我们国内的很多产业一样,在中国,当我们还没有一种产业的时候,国外的产业,都会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到中国大陆,包括现在的保险,很多国外的保险公司,其实也在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中国大陆,就是跨境来卖保单。初期的直销同样如此,完全是跨境的,直销公司在中国大陆,你拿不到中国的牌照,所以呢,你只能够跨境来进行销售。那个时候,在1990年到1994年之间,中国的直销市场,完全是一个无序的发展。1995年开始,中国的政府开始管理直销行业,而且开始在政府的层面上制定管理办法,开始审批直销公司,开始把直销作为一个行业来加以管理。这个时候,直销在中国的发展,因为这个数据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做一个权威的统计,根据我个人的估计,大概那个时候95年,96年,一年的营业额,超过了一百个亿。所以在95年,96年,97年,这两、三年之内中国的营销市场经历了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但是在97年开始,直销出现了变化,这个时候的市场完全是混乱的。

这种混乱我认为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当时对于直销的管理,基本上没有抓住直销这个行业的核心问题。是把直销这样一个行业,当成是一般的销售行业来管理。所以不知道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市场销售计划是对于市场有利的,不知道什么样的销售计划,是破坏市场的,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销售计划实际上是违法的。

第二,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了,中国在审批公司的时候,基本上是存在了相当多的不正之风。批得很多公司都是极其成问题的,所以这些公司在市场上,它的业务操作给市场带来相当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第三,中国当时的直销市场,在管理办法比较完整的情况下,政府的各级监管部门没有一个标准来监管。不知道什么样的是不合法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是合法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直销出现了极大的混乱。1998年4月,中国政府出台一个政策,使直销完全退市,全部停止。包括国外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所做的直销业务,全部停止。这个行业,在1998年基本上就叫做退市了。但是在1998年,这恰好是我们参与,我们在努力加入WTO这样一个谈判过程当中,我们的政策其实已经有违了WTO的一些规则,所以当时的一些谈判国,对我们施加了压力,也提出来了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当时批准了十家外资公司,而且美资的公司占了绝大多数,允许他们继续经营,但是他们的经营方式改成了店铺加销售人员。你必须开店,但是因为直销是利用销售人员的,因此你要开店来雇销售人员去经营,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讲的转形,整个直销行业开始发生一个转形。在1998年之后,一直到了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大家都在谈论,直销这个行业究竟怎么开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当中,有关于直销的条款,它的叫法是叫做无固定地点的批发、零售、贸易的开分。也就是说,你这家公司,你销售人员做销售,你是没有固定地点的批发或者零售贸易的这样一个开放。现在我们大家都在期待,这样的一个开放,什么时候能够兑现,在当时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当中是三年以后,按照2001年11月份,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来看,也就是2004年的11月份开始,中国政府就应该兑现这个承诺。我今天恰好还看到了美国的前世贸组织的,跟我们谈判的贸易代表,克林顿政府的谈判代表,现在美国政府在攻击中国,攻击中国兑现WTO的承诺不够。他说了,中国兑现WTO的承诺是不对称的,所谓的不对称,就是有些方面特别好,有些方面开得特别快,有些方面就快得不好。其实直销在曾经有过的美国的在华美国商会的报告当中,成为了开放可能不太或的行业。所以我想他给中国政府提出来建议,说你们应该均衡开放,不能说这个开放快,那个开放慢,现在中国政府开放市场也是就势,按照美国人讲是就布什,你现在开放得越快,布什当总统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现在中国的开放,对于布什当总统也是有影响的。

究竟直销在中国,有什么样的发展的可能性,就是直销的这个行业,在中国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第一有没有人在做?有人在做,而且做的人很多。第二,有没有人在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人在做扎扎实实的研究。第三,有没有人在立法?现在政府实际上在考虑立法。第四,有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直销到底是什么?坦率地讲,说得清楚得人很少,所以直销这个行业呢,我可以说,现在在政府的管理过程当中,是这样一种状况。比如讲演讲的销售,有很多的公司,做一个课程的演讲的销售,人一多了,有些政府就认为这也是直销。比如讲,你中间拿回扣的,拿提成的销售,也可能是直销。比如讲,你在大街上说,碰到一个人向你卖东西,政府也可能说你是直销,究竟有没有人能把他说清楚,现在真的是很少有人能把他说清楚,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很难说,直销到底在中国,有没有发展的机会。我想今天我个人的看法,其实直销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呢?直销实际上就是独立的经销人员,完全是独立的经销人员,利用公司的一整套支持系统,进行他自己的销售活动的这样一个行业。也就是说,我自己是独立销售人员,我在你公司,我利用你公司的计划,利用你公司的产品,利用你公司的支持,我去进行销售,我甚至还可以去培训我自己的销售人员,自己组建自己的销售组织,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在中国出现了极大的争议。

争议最大的就是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包括现在还有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可能我们接触过的,说这种销售活动,所带有的欺骗性,所带有的压力,所带有的连锁性。所谓的欺骗性就是夸大宣传,所谓的压力就是你必须要买一个产品,你才能够得到销售工作的机会,所谓连锁性就是你必须要介绍一个人去做直销,你才能够有收入。实际上就是这么三个问题,但是事实上,这三个问题,其实在世界直销协会就是完全解决的。真正的直销就没有这三个特点,没有这三个标准。你不需要去介绍人,你也不需要非得买一套东西,才能做销售人员,在真正的世界直销协会当中这都有明确规则的,但是在中国,由于我们对世界直销行业发展不是太清楚,也不是太了解。所以中国的管理在判断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事实上中国的直销业,如果按照世界直销业的规则来做,我认为直销在中国的机会是非常好的。为什么?我们可以看,首先加入WTO的承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你既然承诺了,你就要开放。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现在的发展战略正在进行调整,我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否感觉到,其实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发展战略的调整在于什么呢?过去我们叫做增长优先,要经济增长,叫做什么?叫做增长与就业优先。

要知道我们这么多年的增长,是以牺牲就业机会为代价的,我举一个例子说,我们中国政府的承诺当中说,在分销领域当中,我们允许两万平米以下的大型百货商场,大型购物场所,允许外商控股。但是日本,在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他都不允许开五千平米以上的商场。为什么呢?一个五千平米以上的商场开了,会有一批中小型的店铺失业,就不要说两万平米以上的了。中国政府的承诺,未来可能会影响很多人的就业,就业实际上成了新一届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什么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政府现在尽量给大家创造就业机会,而直销是一个个人创业的机会,实际上它是一种安排就业,我们刚才看了,四千万人从事直销。这四千万人,不需要政府任何的补贴,不需要政府任何的资助。所以中国政府的这种发展战略,实际上给直销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第三,就是在中国,其实市场分销多元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刚才我们听到了张先生所讲的电子营销,今天我们在市场上,大概我们所要开放的营销方式,比如讲电视的营销。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公司,现在还在门口外面等着,什么时候你开放了,让我进来做电视销售了,现在我们还没有开放,进不来。比如说电话的销售,比如说大型的电子商务的销售,就是这种在信息化社会当中,这种分销多元化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店铺的销售,在全世界发达国家,无店铺的销售增长,要高于店铺的销售。所以我想今天可能会有两个更有效的条件来促进无店铺的销售。一个9.11,9.11以来,美国的无店铺销售比店铺销售大量的增加。第二,恐怖主义的出现,也使得无店铺的销售,大大的好于有店铺的销售。当然这种条件,我们不希望它持续下去,说我们这个社会永远生活在恐怖气氛当中,但是这是一个现实情况。所以市场分销多元化的这个条件完全成熟。

第四个就是直销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它不是标准化的服务。比如讲我们现在,大家买化妆品,我前不久在上海,一家日本的公司刚刚进入中国,还没有在中国开始做业务,在中国已经开始投资做生产了。它的化妆品,他说你滋生堂的化妆品是标准化的,它是大众的,它的化妆品,它的服务是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的服务,你到商场是得不到的,你不可能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而在消费人群,销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我相信一定收入水平的人,都希望个性化的服务。所以这种需求,这种机会是存在的,是必然存在的。现在我们来看直销,它的发展,究竟在未来有什么样的趋势?我们可以期待的就是开放的时间,它的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明年的10月份,11月份。第二个就是立法。现在在政府的管理当中,过去是主管商业的机构,后来是国家经贸委,现在国家经贸委也撤了,叫国家商务部,正在做有关立法的准备,立法的调研,立法的咨询。包括未来,开放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做,什么样的公司不可以做。都在考虑之中。第三个就是严格的监管,未来的直销,我相信会非常严格的监管。

这种监管会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讲资质,什么公司可以做?在政策资本上,它的数量要求非常大,就不止是八位数的问题,数量的要求非常大,而且你可能还需要,你想要做这个行业,你可能还需要拿出一定百分比的资金,作为保证金。第二个,做这个行业,在中国你不能做进口,你必须做本土化的生产。你不可能说,我是把国外的产品拿进来,在中国进行直销和操作,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在中国生产,而且你必须是生产商,你不可能是贸易。我没有任何的生产设施,没有任何的产品,没有任何的品牌,我是把别人的产品拿来做的。在直销行业的规定上,这是不允许的,不可能的,你必须是生产商,有足够的资本,有足够的保证金,同时,对外商企业来讲,在国外你就是世界直销协会,或者是当地直销协会的会员,而且你有良好的信誉记录。甚至有可能会把直销当成准保险这样的行业来对比,但是有可能是在准保险一样,完全是严格的监管。第四个,就是在审批当中的速度的控制。可能在中国未来说一旦开放的时候,审批的公司会非常有限。我记得199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批准直销公司的时候,一次就批了41家。但是在这一次,我相信开放审批,我估计不会超过十家。就像保险一样,我们中国政府承诺放开了,我也可以不批你,我也有理由不批你。所以这是一个情况。

直销要在中国的发展,它面临了四个最基本的挑战。一个就是社会的认同,在中国直销的认同实在是太低了。不要说直销的认同,就是销售人员的认同,都是非常低的。我们大家其实可能在座的很多,你的公司都有销售人员,在座的很多,你本身就是做销售的,我们可能都会体会到,在中国做销售,尽管销售是一个挣钱比较多的行业,但是它是一个有着体面收入的不体面的行业。销售如此,那直销当然就更加缺少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在1998年,国务院曾经下令停止直销以后,直销的名词很多人都不愿意讲了,很多人都怕讲了。所以社会的认同,将是未来中国直销业发展的一个挑战。但是,我也相信直销一定会战胜这种挑战,因为在直销公司当中,它的那种文化,它的那种对人的激励,培养,我相信它能够突破我们传统社会对销售行业的这种挑战。

第二个就是文化的冲突。直销这个行业是一个个人作业的行业,因此他的文化的一个根基,是推崇个人的成功。这一点在中国,也会碰到一定的冲突。就是在中国,我们讲我们是集体主义社会,我们对推崇个人成功,非常推崇个人的文化,真的是有点防备。而且,这种推崇,往往推崇个人,就近似有一点比如说热情,比如说执着,比如说包括,可能有些人说是狂热,甚至有人说是宗教。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大家可以看,任何一个在全世界发展好的跨国公司,在它的公司内部,都弥漫着宗教的气氛。我可以这么讲,一个公司如果他真的有一种公司发展的宗教文化,这个公司一定会发展好。其实跨国公司的文化就是这样的,这种文化的冲突,可能会跟中国的文化是有所对立的。但是我相信,这个社会越来越是多元化的,越来越个人化,个人得发展空间越来越被社会尊重,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是不是10月1号所说的新的婚姻登记法不许多单位再开证明了,这就是尊重个人。我相信这个社会越来越尊重个人的发展,这一点上来讲,文化的冲突,是会在直销的行业发展中会碰到,但是社会得尊重个人的主流,我们不可能不尊重他的。

第三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中国,直销的发展,不光是直销了,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毛病,或者说是环境当中最让人看不惯的一点,就是急功近利,所有的人,几乎都想一夜暴富,除了已经一夜暴富的人。这种失衡的心理,其实它可能造成了当年直销业的垮台,其实它也造成了很多行业的垮台。因此失衡的心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还会起作用。但是我想现在的监管,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中国不是直销所独有的。但是确实它对直销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四,可能所要面临的挑战就是政府的管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地方管理人员,管理单位,都能明白,到底该管什么。是不是这种管理是有一个规律可循的,是稳定的,是逐步逐步向前发展,而不是往后倒退的。这一点,我们真的都很难说。比如说政府的管理,最近我想说直销可能先开放的话,是制定一个管理办法,而不是完全是一个法律。那么这种管理办法,是不是会随着出了问题,又会收,就像现在有人对证券市场一样,有人提出来证券市场应该推倒重来。直销是不是未来也会面临着推倒重来的问题,这一点倒真是未来的一个挑战。

假如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包括国外的企业,我们现在真的未来想要选择直销的话,我想直销的企业,你在中国起码有五个最基本的对策,是要考虑你不仅要教育你的销售人员,首先是教育先行。其实很多的直销企业,你还是要有所付出,要教育社会,第二个就是政府的沟通。在直销行业的发展当中,政府的管理,会使得这个行业,会决定这个行业的方向。政策的变化,也会决定这个行业的方向,所以,我想企业有义务使政府了解你的策略,有义务使政府来宾你销售人员的状况,同时,也有意无来帮助政府,了解比如说全世界,这个行业发展的信息,发展的情况,这样的话,企业和政府之间才能沟通。第三,对于直销公司来说,特别是在市场营销计划当中,我认为直销公司的市场计划应该是一个非常稳健的计划。所谓的稳健和不稳健,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区别?就是它的这种对于销售人员的激励,特别是经济上的激励,是强烈的,还是比较温和的?我个人感觉,未来在中国,政府管理上面,可能会对直销人员的激励的比例,有所规定。你只能够激励到一定程度,在你的市场行销计划当中,你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我估计政府会做这样的一个规定。所以我说,在直销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它的市场行销计划,应该是比较稳健的,它的激励应该是比较温和的。这一种公司,才有可能是成功的。第四个就是物流,完善物流。

直销公司在大陆的发展,会碰到一个很大的物流的问题。因为中国太大了,因为中国如果说没有完善的物流,完全靠人,销售人员来执行物流的职能,完全靠这样的一条,在中国直销可能很难发展。所以未来在中国,直销的物流,不能完全由销售人员来执行,必须建立完好的物流体系,而且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改善。要设店,要设立物流中心,要设立提货中心,集中的提货中心,来为销售人员服务。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避免更多的销售人员之间的这种,比如说由于物流的滞后,造成了直销行业的问题。第五个,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控制销售人员的数量。就像现在的保险公司一样,你保险公司的增员,你可以增员,但是你必须要有一定的比例,要有一定的控制,而且要有一定的时期。不能随时增员,不能完成靠增员来做保险,直销同样如此,你不能靠新的销售人员的加入来做直销,你必须控制你的销售队伍,使每一个销售人员真正能够有效的去销售商品。

环保涂料的未来发展 篇3

为涂料行业“把脉”

涂料作为精细化工的重要产品之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必不可少的配套材料,它赋予不同物体的装饰、防护和释放功能。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涂料产品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据2016-2021年中国涂料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统计,2016年1-8月,我国涂料行业总产量达到1167.31万吨,同比增长7.2%,主要涂料产量大省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广东省产量累计为210.34万吨,同比增长7.4%;江苏产量累计为148.86万吨,同比增长3.6%;上海产量累计为126.98万吨,同比增长0.3%;四川产量累计为91.46万吨,同比增长18.4%。从以上数据中得知,中国涂料市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2018年,环保将强制成为包括涂料在内的中国制造的行业新门槛。供给侧改革正在与涂料消费税等政策配合,加速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加速将环保变成涂料行业的新门槛、中国制造的新门槛。

2016年3月2日,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今明两年将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的自贸区进行市场准入的试点,也就是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将被实行环保准入,对超出环保标准的石化等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扩建,进行禁止或限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建筑和装修材料;禁止新建硫酸法钛白粉、鉛铬黄、1万吨/年以下氧化铁系颜料、含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的粉末涂料生产装置;禁止投资含滴滴涕的涂料项目。禁止投资的落后石化项目:1)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准的内墙、溶剂型木器、玩具、汽车、外墙涂料,含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三丁基锡、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全氟辛烷磺酸、红丹等有害物质的涂料;2)改性淀粉、改性纤维、多彩内墙(树脂以硝化纤维素为主,溶剂以二甲苯为主的O/W型涂料)、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外墙、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水性聚氯乙烯焦油防水、聚乙烯醇及其缩醛类内外墙(106、107涂料等)、聚醋酸乙烯乳液类(含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外墙涂料。以上虽然是试点版内容,不是最终稿,但试点的意图和方向,与两会的供给侧改革及环保等方面的政策一脉相承,环保即将强制成为中国制造的行业新门槛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

其实,在此之前的两年间,已经显露出了很多政策上的苗头,只是当时环保即将成为涂料行业的最低门槛这一趋势,还不十分明显。环保超标的项目将被禁止或限制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11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里,历经5年的摸索,不断推进,终于进入试点阶段,即将于2018年大面积铺开。往前可追溯到,环保涂料VOC标准的出台,涂料消费税、排污费的征收,一些试点地区对治污好的企业消费税减半,对治污不好的企业消费税加倍。深圳的免油漆令,一些环保涂料及原料的标准出台。广东省为转型升级的制造行业提供总量为50亿元的技改资金。

另外,按日计罚、上不封顶的史上最严环保法,以及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以及雾霾红色预警制度、300家污染企业的限期离京令等相关全国性和地方性环保法律、法规出台,是2018年环保准入在中国制造业大面积铺开的前奏。

环保风暴,油漆涂料行业“压力山大”

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设立诸多机制制度,被公认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在多个行业引起了一阵“环保慌”。作为一直被政府乃至国家环保部门所公认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涂料行业,环保问题备受关注,其实不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与地区也都对环保涂料要求越发严格。因此涂料行业人士一致认为新法将推进油漆行业“油退水进”的进程。

2015年1月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2月份涂料消费税出台,3月宣布于2016年实行《室内地坪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5月国内首部儿童涂料标准《儿童水性内墙涂料》出台,6月工业涂料水性化标准正式实施,7月《儿童活动场所内墙涂料》广东标准开始制定,8月《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颁布将于2016年1月1日实施,9月新《广告法》开始施行,10月工信部印发2015年第三批涂料等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11月发改委表示“双十一”宣传禁用“市场最低价”等标语,12月份工信部发文推动石墨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功能涂料,并制定玩具涂料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据了解,在VOCs排放中,溶剂型涂料排放量约为18%。其中家具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属于油漆涂料的主要下游行业之一。按照2015年北京市新出台的《关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标准的通知》,将根据排污者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措施情况,实施差别化的排污收费政策,存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超标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其付费将是排放浓度达标基础上减半的4倍。这一措施将有利于推进相关企业加快调整转型,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生产世界70%以上的玩具,而广东则是中国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塑料和电子电动玩具为主,约占全国70%的份额。广东玩具产业以出口为导向,出口到20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比例将近80%,广东地区一年的涂料使用量高达10万公升。玩具是供儿童玩耍的器具,涂料中超标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儿童的手、口等直接接触被吸收,当吸收超过一定量时会诱发病变。为此,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玩具安全标准,对涂层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限制目前最高达19种,对邻苯二甲酸的限制达到6种,有的公司自我控制的数量最高达24种。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法规来限制玩具制品的有毒元素的含量。

nlc202309091107

随着涂料各项环保标准的出台,2016年涂料的质量标准将会逐步提高。从年初的“最严环保法”,到2月1日起开始征收的4%的涂料消费税,再到10月1日起即将执行的VOCs排污费征收,均制约着传统油漆涂料行业的发展。

涂料企业应加快调整转型,实施水性漆替代油性漆,持续发展低VOCs的环境友好型涂料水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推动行业结构转型,引导涂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随着“环保风暴”力度的不断加大,涂料行业“油改水”已经是势在必行,家具制造、汽车制造行业将逐渐与水性涂料合作,油漆涂料行业后市需求也将慢慢被水性涂料而挤掉,因此后期包括溶剂油系列产品在内的传统油性溶剂类产品需求量也将逐年呈现萎缩状态。

涂料“油改水”将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鉴于我国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以及产业升级的现象,更为环保的水性涂料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曙光。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创新也成为不断发展的国内涂料企业一个重要的命题,这也由此诞生出了一批具备相当实力和知名度的民族绿色涂料品牌。以晨阳水漆为例,作为国内全水漆生产企业,一直在环保和维护消费者健康權益上,研发和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水漆产品。

在“水进油退”的大趋势下,水漆凭借节能环保、不燃不爆、超低排放等特点,必将在涂料行业中凸显优势。在此大趋势下,低碳环保的涂料受到大众的欢迎,环保涂料既美化了家居环境,提升了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又不损害人们的健康。

目前我国工业涂料可分为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和粉末涂料,其中溶剂型涂料仍占全球工业涂料技术的主导地位。以家具行业为例,在当前的国内涂料市场中,PU漆(聚氨酯涂料)占市场的份额高达78%,而水性漆的使用率只有7%~8%左右。据了解,水性涂料因自身所具有的环保性,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达到了90%。而我国这一比例则明显偏低,仅占到10%左右,可见水性涂料行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水性漆以水作为稀释剂,其组成中70%~90%是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的水,不含有苯、卤代烃等有毒有机溶剂和甲醛、铅、铬等重金属化合物,是一种安全和无污染的环保型涂料。而传统油漆约50%的含量为有毒、有污染、可燃烧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在涂料成膜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去,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影响污染环境和空气。不过,尽管水性漆的呼声日益高涨,取代传统油漆的市场地位还需要几年,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水性漆的研发工艺还不够成熟,加上高生产成本和水性漆在物理性能上的局限性,使得推广水性漆具有一定的难度。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国的水性涂料还不能与“低碳”划上等号,据水性涂料还有一定的差距。

新老更替本身就是历史和市场的法则,水漆取代油漆是一场革命,是人类生存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而新型环保装饰材料的迅速崛起代表着是一场技术革命。水漆既节约资源能源又环保,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绿色产品,水漆代替油漆是全世界的共识,涂料水性化符合国际涂料科技发展趋势,将引领绿色涂装新格局。故此,低碳环保是涂料行业的出路,最大限度地用环保型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使涂料全面环保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绿色环保涂料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对人类身体、生存环境均无较大的影响。同时,绿色环保涂料的性能较优越、使用范围也较广,不仅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涂料企业的整体经济水平。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责编:刘倩玮)

未来品牌发展的“三位”渐变 篇4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 已经不再注重自身对这个品牌的过多感受, 而是在乎他人对其评价和眼光, 这也就导致了公众, 包括同事、亲人等等成为了影响购买的直接因素。因而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也互换位置, 以往是注重品牌自身的各方面价值, 现在更多的是注重消费者对品牌所需的价值, 这也就是“消费者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在逐步向消费者靠拢, 未来品牌在反战过程中, 慢慢转向“三位”渐变, 更好地吸引住消费者。

时间错位, 被驱赶的超前发展

消费者总有一颗追逐时尚, 追逐新潮的强烈心理。在消费者品牌时代, 品牌运作必须赶在消费者的前面, 而不是以往的品牌引领大众消费的前卫;唯有总是走在消费者前面, 品牌和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强大的时效性需求。要想更好地获得市场, 这就需要品牌经营者必须有超前的时间意识, 让品牌从引领市场的流行时尚转向创新消费者的前卫需求, 加之这个需求本身就在不断改变, 就更要注重时效。

从品牌理念来说, 必须具备在这个高科技时代足以代表超前本时代的概念;从品牌物理属性来说, 同样是必须具有超前的设计和风格, 尤其是电子类产品, 那就必须具备更加强大的功能;从销售渠道来说, 在新兴渠道不断涌现的当今, 要想品牌能够更好地占领市场, 促成购买, 这就需要经营者的精心布局、想他人之未想。这种品牌和消费者的时间错位, 就是要不断驱赶着品牌永无止境地向前发展, 总是走在时代最前端。如苹果产品, 之所以在这个消费者品牌时代能够如此风靡, 不仅在于其产品的超前设计和人性化理念, 也在于随意体验的直营店。这种方式, 不仅吸引了当即能够支付的消费者购买, 更通过体验培养了一大批对品牌有好感的潜在消费者。

这就实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 消费者、市场、品牌均收入囊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 如通信的4G时代, 电脑的“云计算”等, 都预示着未来的消费需求转变。而这种时间错位品牌运作, 不单单对于某个行业来说, 而是对于每个品牌都如此, 那就是必须走在最前面, 才是消费者喜好的最突出。

空间换位, 被迫使的革新创想

以往在进行品牌运作时, 都是品牌经营者在决定产品的创新, 去赋予品牌更多的独特之处。在品牌传播中, 也是主张引领消费者去产生更多美好的联想;消费者在使用品牌时, 也是以满足个人的联想和喜好为主。而在消费者品牌时代, 这一切都被置换了, 原本品牌给予消费者空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需要的是品牌能够被消费者创意和被大众联想, 这种空间换位的消费思想, 就必须让品牌进行革命性的改变, 迫使自身能适应新的消费时代。

市场行业中, 消费者更是众多, 但是无论行业的引领者, 还是跟随者, 一旦后来者具备更超前的独特思路, 那后来者既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甚至成为行业新的领袖。因而品牌经营者在进行开拓创新, 在保证产品有足够创新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品牌能够被消费者创意的空间还有多少, 这决定着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忠实与否。

消费者购买品牌后, 其自身对品牌的联想已然不是主要, 而最致命的是大众对品牌的联想。这些联想甚至外在言论, 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足以影响时代消费主流。如果一个品牌只能给予购买者很好的联想, 而不能给予大众更多的美好联想, 注定面临抛弃。诺基亚作为全球手机行业的引领者, 领导着全球手机行业前行了数十年, 最后在智能化时代的冲击下, 走下了领袖的圣坛, 被三星、苹果超越, 这就是品牌空间换位不及时而失败的典型例子。

感觉移位, 被对比的消费评价

品牌作为一种具象和抽象共同拥有的综合体, 给予消费者的也是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而其在使用时, 会对其进行评价的也是使用者和其他人两方。在这个感觉的过程中, 以往是消费者的感觉良好会影响周围的人去购买, 然而现在不同了, 往往是周围的人说一个品牌好会促成一个人去购买, 即便其他人没有用过。这就是在消费者品牌时代, 品牌所带给消费者感觉移位, 个人的力量总是难以抵抗公众的集体评价。这个品牌购买的过程, 亦是如此。

从品牌赋予的精神层面来说, 未来的品牌需要的是能够让使用者成为被向往的对象, 即品牌要能够给予使用者周围的人足够多的信仰和虚荣心。这就能够保证有更多的人去疯狂消费, 旨在让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从品牌赋予的物质层面来说, 未来的品牌需要的是能够让使用者周围的人体验品牌产品时感觉良好, 即品牌的物理属性要能够吸引住使用者周围的大众。只要一个使用者周围的人, 对这个品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两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就会引发连锁购买反应。因为每一个消费者心里都有一种倔强的虚荣心, 每一个消费者都不愿成为圈子中的落伍者。之所以在白领中诸多人如此向往旅行, 梦想着去国外, 就是因为不仅能够自我实现, 更能赢得多人赞扬的目光, 这个感觉错位, 正在愈演愈烈, 这将是未来品牌运作的趋势。

未来的发展 篇5

摘要:近几年,各行业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乃至世界正在多方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存在产业结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调整,提高我国的造船工业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文章在分析船舶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贸易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分析中国船舶行业的现状以及思考未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趋势,讨论如何完成船舶行业的转型。关键词:船舶 产业结构 未来 发展 转型 引言

继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3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下降55%,新船价格大幅跌落。世界造船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规则不断推陈出新,市场更青睐节能、环保以及高技术附加值类船舶。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我国船舶产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未来海洋竞争中赢得先机,造船业发展战略能否适应新产业结构下的发展需要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国船舶工业现阶段状况

当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航运市场仍然不景气,新接船舶订单在市场预期范围内下滑。可以看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造船业仍将继续面临航运运力过剩的困难格局。不过,根据2013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仍有国内知名船厂“斩获大单”,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仍有市场。7月,已接下多个大订单的熔盛重工表示,预期公司可以完成今年 30 亿美元新订单的目标,甚至有可能高于此数,目前正就大批订单进行磋商,包括10000TEU在内的集装箱货船订单;扬子江船业集团与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出租企业——加拿大西斯班(Seaspan)公司签订25艘新一代节能环保型10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合同金额达25 亿美元,创下中国造船史上第一大单。

但是,众多中小船厂则面临“订单荒”的困境。据统计,船舶工业协会监测范围内的一半企业上半年没有接到订单。船舶产品不是像家电一样以产定销,而是以销定产,有了合同才造船。然而前几年船舶行业很火爆,所以出现了以产定销的现象。正是”以产定销”才导致不少造商品船的企业境况艰难。因为这两年船舶业发展得非常快,一些小厂也借机扩张,有的甚至是沙滩、滩涂造厂,没有任何质量保证。金融危机当中这些船厂可能陆续就关门了。“冰火两重天”的背后,实则透露出一个信号 :全球造船产能呈现出结构性过剩,中低端产能过多,需要调整优化。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第一个是造船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第二个是建造技术有限,目前我国主要建造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在高端船舶产品当中,例如LNG船、石油钻探船、10000TEU以上集装箱船,所占的市场分额很小;第三个是工业体系配套能力弱。前些年船舶企业的数量急剧膨胀,但绝大多数是总装造船厂,投入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业相当少,致使我国企业基本上做低端配套,而大量高附加值设备只能依赖进口。

3 船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3.1 环保节能型船舶

近年来,“绿色船舶”正逐渐成为航运界的时代宠儿。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各国政府陆续出台节能减排及相关政策,强力控制航海气体排放量.以减少对空气和海洋环境的污染。我国《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的优化升级,开发建造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要求的船型,以满足当前海事界在绿色、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水上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任务指标和实施途径。根据《“十二五”规划》,与2005年相比,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根据《实施方案》,到2015年,水运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将明显增强,港口生产单位乔吐量综合能耗与2005年相比下降8%以上,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以上。《实施方案》还明确,到2015年.我国水运行业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与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统汁监测考核体系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国家其他相关部门也是大力支持中国造船航运业节能减排方面。中国船级社近期正式实施“绿色船舶”评价分级制,以能效、环保、工作环境为要素.相应评出GreenShip l、GreenShip ll、GreenShip lll 三个等级。“绿色船舶”将享受国家更多的税费优惠政策和优先通过“绿色通道”进入繁忙港口、低保费率和优惠的融资条件等。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客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增强,在中国已经有一批船厂开始着手推动“绿色船舶”的研发设计。

虽然对绿色造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逐步形成共识,但我国相当一部分造船企业开展绿色造船是来源于新标准,新规范的压力,主动在新船型开发、新材料应用、节能技术推广、排放污水和气体净化处理、压载水处理和减少压载水等方面采取措施的积极性还不够。比如.我国造船业推行数字化造船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以来。改变了造船流程,支撑了船舶设计、加快了船舶建造速度、理顺了过程管理,对我国成为造船大国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但主要的设计和管理软件多数还依赖国外技术和境外公司。我们船舶企业尽管也推行了数字化造船和信息化建设,但在数据提前到位、物流无缝衔接、成本实时控制、单船工时、占坞时间.船舶自重和总装余量控制、工序计划协调、特种设备试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是我们短板,影响了企业的效率、效益。绿色船舶是长远战略.长期行为,不可贪一时之利而忽略配套产业发展。

3.2 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大型液化天然气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大中型工程船舶、大型汽车运输船、客滚船、化学品船、科学考察船、大型远洋渔船、豪华游艇、豪华游轮等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尽管高附加值船舶在历史演变中成为了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模糊概念,但与常规船舶相比,它的技术含量高,需要依靠先进技术、技能、工艺、复杂劳动、创造性等要素来设计和建造,有着同期同吨位同尺度常规船舶无法匹敌的高价位。凭借着这些“高要求”,高附加值船舶一跃成为了船舶工业的“焦点”。

欧洲曾是高附加值船舶的领跑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欧洲诸国一直主导高附加值船舶产业。目前,尽管欧洲船厂已经基本不涉足高附加值船舶领域,但是豪华游轮的建造却成为欧洲高附加值船舶制造商们的专利。此外,拿LNG船来说,目前应用最广泛的MOSS独立球型、GTT薄膜型两种液仓型式,其设计均出自欧洲。不仅强调技术设计,在高附加值船舶动力装备上,欧洲企业积极推动绿色高效理念、重视售后网络建设,在方便船舶装置修理的同时赚足了售后的利润。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欧洲国家属于原创,日本致力于突破,而韩国则更重视优化。日本着力发展与本国经济相关的高附加值船舶产业。目前,汽车运输船主要在日本建造,使得汽车运输船制造呈现垄断态势。而韩国优化船舶的脚步从未停止。韩国三星重工经过多年的研发,开发了LNG-FPSO。该船将LNG船与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融为一体。与传统的固定式海洋结构物相比,具有功能更多和建造成本更低的优点。

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曾指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要发展,再不能走不可持续的道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们的产品必须靠高附加值,我们生产的产品就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造船业产量已经超过韩日,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产品高附加值远不及韩日。与韩国船企相比,中国船企优势在于人工成本,而劣势在于经验不足无法抽取高附加值船舶的二次设计利润,且在效率上面比韩国稍差。以制造一艘LNG船为例,韩国需要6个月,而中国则需要9个月,多出3个月时间就会把成本优势抵消。中国船企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进入高附加值市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目前,中国船企造船方向亟须由散货船向LNG运输船、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转移。国内船公司的造船订单多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主,而高附加值的油轮、LNG运输船、海洋平台等多被韩日造船厂把持。这些高附加值船舶每艘售价都在十几亿元,散货船不及其五分之一。目前选择LNG作为发展重点较为合适。近年来,中国对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需求迅猛增长,广东、福建、上海三地的LNG进口项目直接催生中国最早的5艘LNG船舶。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有了内需作为发展动力,高附加值船舶产业将会飞速发展。

而今,中国船企建造过的高附加值船舶基本涵盖了高附加值船舶所有领域,但海洋工程装备上的“短板”却一直是中国高附加值船舶发展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为此,专家建议,应发挥环渤海地区、黄海沿海地区、长江口地区、珠江口地区的区位优势,形成海工装备总装的块状制造基地;依托现有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具备参与国际大型工程项目竞争能力的海洋工程装备总承包商;逐步发展具备深水装备的自主设计能力,提升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详细设计能力,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此外,还应以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建立海工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基地。

4 船舶工业转型发展

4.1 船舶工业配套体系

我国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凸显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步伐缓慢。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造船业科技引领上目前要重点做好两件大事:第一,利用信息电子技术,提升船舶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管理水平.向数字化造船要效率和效益;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建立新的造船模式.减少造船对劳动力和大投资的依赖;利用系统集成.提高海洋平台智能驾驶、机舱遥控、航行安全、节能环保.动力定位、高效电站、生活设施等方面的技术水平。第二,扩大与海洋经济界和沿海区域联合.深入调查海洋开发的需求。客观分析自身能力,认真领会国家指导政策.确定面向海洋的拓展方向和联合对象。海洋运输、海洋工程、海洋水产、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科考是海洋六个发展的方向。以涉海技术对依托.支撑海洋各种平台的设计制造耍摆脱“大而不强”的窘境。

当然,配套业的发展还需要政策的扶植,克服市场困难。例如,实施鼓励“国船国配”政策,凡在我国银行融资造船的,应要求尽量购买国内制造的配套设备;船舶配套企业应联合设立全球服务网点;加大对研制节能减排的绿色船用机电设备的投入;制定材料耗费、能源耗费、工时耗费等的具体指标,鼓励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有些过剩的总装造船产能向配套业转移等等。

4.2 船舶产业整体创新

我国的机械工程力量并不弱,但我国船舶配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却始终单薄。我国船用动力系统、泵与风机的振动噪声普遍较高,且体大物重;我们陆上石油装备甚强,可海洋钻井平台的钻机一直依靠国外,整机进口;我们引以自豪的“海洋石油981”号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总价中,我国船厂承担的船体与总装制造只占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都花在了进口的深水钻机、动力定位系统和电站等其他机电设备上。这是因为我国没有抓好船舶配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产学研用分离,没有形成较为配套的技术队伍,没有自主创新,不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致使长期受制于人。

讲到自主创新,我国有着全世界最庞大的船舶教育、科研与设计队伍,数量最多的试验设施。但国内不少船企多多少少患有对国外的“依赖症”和“软骨病”。要造一个新产品,首先想到的是买国外的图纸;要验证船舶性能设计效果,首先想到的是跑到国外水池去做试验。国内不是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缺乏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的宽胸怀、自信心、凝聚力、协同传统和整合的能力。各自为战的惯性思维和部门效益机制不利于我们的产业创新。

在这方面,中国船级社(CCS)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世界上一些主要船级社在与大学、科研机构、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中,善于发挥牵头作用,不仅利用本国的力量,甚至依靠整个欧洲的船舶科研力量,组织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在不断充实与提升自己的船检技术的同时,引导和推动了整个产业技术的发展,从而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CCS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把国内各方面的技术优势调动起来,共同攻关,CCS在其中起到一个系统集成的作用,形成CCS新的技术规范标准,服务于业界,这是多方共赢之举。

5 总结

船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进而创造大量就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因此,不断增强我国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5-10年将是真正考验中国造船业竞争实力的关键时期。我国要成为造船强国,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构建中国船舶工业棱心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战略转型。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二。将大型造船厂与中小型造船企业整合,开创中问产品专业化制造与总装厂的规模化建设,形成大型造船产业聚集群。加强船舶产品开发、设计、建造、验收、使用、维护于一体的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支持系统建设.避免低水平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实现船舶设计全数字化、船舶制造精益化、船舶管理精细化、船舶制造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大科技投入,注重新型船开发和品牌、市场营销方面建设,引导船舶市场走向,掌握竞争主动权。

参考文献:

绿色发展决定世界的未来 篇6

我们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就是在低碳发展方面占了很大的内容,所以低碳发展、低碳经济现在非常热,活动也非常多,在深圳举办的中国高交会,今天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来探讨低碳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非常有意义。

其实光讲低碳并不全面,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定义,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至少还有5种。从我们国家来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概占了整个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5%左右,其他5种大概占了15%,但是从温室气体的影响来看,二氧化碳大概占75%,其他5种大概占25%左右,所以我们在讲低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讲温室气体排放。这样,我们所有的人民群众不但对减碳发挥作用,还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挥作用。

第二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快节奏的国家,我觉得我们讲低碳经济或者低碳发展,我们更要强调低排放经济和低排放发展。我认为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而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污染物的问题,比如说二氧化硫的问题,氮氧化物的问题,废水排放的问题,垃圾处理的问题等等,对当地的环境污染,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挑战,

第二,我们现在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在国际上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国家的总量很大,去年一直在议论能源消费量是中国多还是美国多,我想这是不用讨论的,中国有13亿人口,美国只有3亿人口,所以中国的能源消费量超过美国,那是必然的事情。“十一五”期间,由于我们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所以我们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相比的,这方面在世界上是公认的。但是我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峰值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同努力、共同研究的问题。

第三,气候变化(低碳发展)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的制约,也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一方面我们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要承担责任,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众所周知,现在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着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很多大的问题都还处在迷茫中,我认为最明确的方向就是绿色能源发展的方向。绿色能源包括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节能与提高能效,这是摆在第一位的,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再一个层次就是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还有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核能的利用、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储存等等,这几个方面的技术都是低碳技术。中国在前几次革命(蒸汽机革命、铁路电气化革命)都错过了,这次绿色技术的革命,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这个事情做好。

要做到绿色发展,首先要彻底扭转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所以转变生产方面的发展方式问题,要倡导和践行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必须转变他们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英国的环境部长也赞同我这个观点。

二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尤其是工业节能。我们现在的工业消费量占到全国的能源消费量的73%,工业节能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能不能实现。我们在“十一五”期间下了很大的工夫调整产业结构,但这方面的成效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要大力地调整工业结构,要大幅度降低产品单耗。

三是要搞好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因为我们是以煤为主,煤的清洁利用非常重要,我在这里尤其要强调一点,我们要注意能源的梯级使用,避免知识性的浪费,这方面我们的潜力还非常大。

未来网络的重大发展趋势 篇7

技术行业一直以“微创新”和“重大创新”周期的方式运行着。微创新每个小时、每天、每周或每年都在发生。但重大创新周期大约为二十年。每二十年就会有一个庞大而基础性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行业, 还通过所有其他企业和行业来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我们正在进入下一个重大创新周期。

从7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中期, 大型机终端和主机模式是进行业务创新的平台。 IDC称其为第一个创新平台。而第一个平台所使用的网络是专用线路和SNA。

二十年后, 在90 年代中期, 我们开启下一个重大创新周期。第二个创新平台是客户端- 服务器以及局域网/ 广域网。因此, 我们转向IP网络。当然, 所有IP网络中最知名的是互联网。1995 年, 大约有互联网用户1600 万, 网站 (但无法在线交易) 2700 个, 移动用户不超过1 亿……尽管大多数的连接采用拨号方式, 但是移动设备无法连接到互联网。

但在未来20 年里, 互联网将改变各个行业。

如今, 云计算、移动、社交和大数据让我们看到第三个创新平台的崛起。而且, 这一平台所带来的压力和机会将再次改变一切。 Gartner表示, 每个业务都将数字化。这一切需要一个新的网络来支持它。旧IP不是为第三平台而设计的, 难堪重负。我们需要一个新IP。

如今, 互联网用户达到20 亿, 在线交易网站10 亿个, 爆炸级数据的移动用户。我们从连接地方转为连接人和物体, 几十亿甚至万亿个物体。这些物体也会产生和使用数据。而且您要保存、管理、移动并分析数据。

阿里巴巴或者百度等云运营商的创新速度以及低交付成本与传统运营商和IT部门之间拉开了很大的相关性差距。最终用户每天都会绕开他们直接从云端购买IT服务和应用。用户对自助服务、交付和创新步伐的期望越来越高。但网络和IT架构已经过时, 而且从来没有考虑满足这些需求。

这种相关性差距导致了越来越高的压力。但是, 如果您的预算仅够支持维护现有网络, 没有余钱……更没有重新设计它的时间。随着创新移向云或是能在虚拟化基础架构上快速迭代的小型开发运营团队, 您的事业可能停滞。您希望成为业务创新和价值的驱动因素。您希望满足用户不断变化和不断增长的需求, 并提供自助服务工具, 从事如今云服务商所做的工作。那么旧的体系结构让您的梦想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现。

20年前, 我们并没有预测到一切事物位于云端、应用虚拟化、万物移动化、物联网还有大数据。而且我们也从没有想到黑客和安全问题。

旧IP曾经为我们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优质服务, 我们见证了它的优雅和弹性。我们并不需要抛弃它、远离它。我们需要用基于20年来的经验教训和动力建立新IP。我们需要为这个时代、为数字业务, 也为第三平台的需要以及独特的压力来设计新IP。

相关链接

新IP

什么是新IP?新IP就是针对现代化世界重新构想旧IP, 旨在满足云计算、移动、社交和大数据的需求。新IP包括硬件和软件。而且它拥有业务和技术优势。

让我们比较一下我们如今的成就和新IP的承诺, 然后说说这种转变所带来的优点和影响。

旧IP基于封闭的专有系统, 创新周期受到定制硬件的限制, 需要手动配置网络资源并且很困难。安全性是螺栓式的, 互操作性是通过标准实现, 厂商是生态系统的中心, 成本很高, 并且创新很慢。

新IP基于开源, 采用商品硬件和商用芯片, 并自动配置网络资源和自助服务。安全是内置的, 互操作通过开放API实现, 客户是生态系统的中心, 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更低, 创新与业务发展同步。

新IP还带来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

数据中心从后台走到前台, 从成本中心转变为收入引擎;

数据中心没有限制, 它可以容易地横向扩展、扩大或缩小;

网络即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即网络。在适当情况下, 应用可以感知网络, 网络知道应用及其需求。网络服务、安全和Qo S可以相互连接, 并随着每个应用程序移动;

和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不同, 新IP网络没有边缘;

不必购买所有设备或承担获得投资价值的所有风险, 在新IP里, 您只需在使用时进行支付。没有合同期限、随意取消、随时升级且不受处罚。

中国桥梁未来发展的认识 篇8

1 材料结构不断轻型化

当桥梁向大跨度方向发展的同时, 未来桥梁新材料应具有高强、高弹模、轻质的特点, 对建桥材料也提出了高强、轻质和多功能的要求, 桥梁的规模有一个理论上的限度。新型材料不断出现, 不过它们的实际应用仅仅受制于对其使用寿命的顾虑。在以保守的方式使用新型材料的初期验证阶段, 目前桥梁常用的钢和混凝土, 从而实现高强轻质的目标。材料科学的进步为桥梁实现轻巧、简洁、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进一步探索新型的、高强、超高强工程材钱建立其可靠的力学本构关系, 以充分发挥材料潜在的承载力, 并在结构理论研究上发展更符合实际状态的力学分析方法与新的设计理论, 不同类型轻质材料组合拼装的各类新型斜拉桥、悬索桥、轻质拱桥, 并向可靠度理论方向进行探索, 将一跨而过大川海湾。

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跨度将会达到甚至超过斜拉桥。拱桥的拱肋是以受压为主的构件, 除需要改进桥梁设计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外, 其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 轴压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高;在大跨度桥梁中, 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灌注混凝土阶段的模板和钢筋, 耐火极限比钢材强;高强轻质且便于施工的高效结构材料, 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大跨度拱桥中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钢管棍凝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 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在我国钢管混凝土具有很灵活的造型能力, 发展迅速。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 制定了多种应用规范。主要形式有下承式、中承式、上承式, 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铰拱桥分为钢管混凝土拱桥和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的混凝土拱桥。这种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将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使拱桥的发展充满了活力, 拱肋构造, 大都采用双管组合肋 (“哑铃”型截面) 或4管组合肋。在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 也有采用2管和6管组合肋的;缀件则采用钢板或较细的空钢管, 无论是数量和跨度、结构和类型、施工技术等均为世界领先水平。其造型千姿百态, 为好些城市平添一道绚丽壮观的风景线。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钢管混凝土拱桥将成为我国路桥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桥梁美学研究

桥梁建筑是建筑艺术的一个分支, 属于艺术门类。桥梁通常是社会大型公用设施, 与其他±木建筑相比, 它具有土木工程建筑的一般属性, 桥梁建筑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有使用和观赏两重功能。其主要功能是给人们提供跨越障碍的通道, 具有形体庞大、位置固定、建造具有不可逆性且耗资巨大等特点。由桥梁的特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结构散布在社会各处,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它。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具有开放性, 使用寿命也比较长。因此, 公共性、公平性、安全、适用、经济必然是桥梁设计的原则, 桥梁规模越大, 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 经济因素在桥梁建设中所占的分量就越大, 人们对其建造都非常关心, 这一点在现代桥梁设计实践中已得到足够重视, 这就是推动桥梁美学研究的直接动力。创新便是桥梁建筑艺术的灵魂, 通过总结前人的创新经验, 终究会走向桥梁的艺术范畴。桥梁建筑属于结构, 创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其存在的基础是其适用性, 也需要用理论来指导。

3 桥梁绿色设计

桥梁从设计建造到使用, 直到服役期满, 利用绿色设计和生命周期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色设计包含产品从概念形成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置的各个阶段, 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环境价值, 因此对环境问题的考虑不仅仅指施工建造期内对环境的影响, 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环境保护只是绿色桥梁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垃圾, 不能等产品产生了不良的环境后果再采取防治措施, 其自身将成为一件无法处理的废弃物。要预先设法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产生的负作用, 然后再制造。这就是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但达到使用寿命后, 因此如何利用桥梁高架的优势保持生命流通, 对达至设计使用年限的桥梁的处理问题也是不能忽视, 生态连续是未来桥梁设计必须考虑的课题, 这也是绿色桥梁设计的基本要求。

4 结论

陆路交通网是世界桥梁工程界的目标和梦想。年轻一代桥梁工程师要以报国为己任, 勤奋学习、努力创新、勇于实践, 让中国的桥梁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里程碑, 使中国成为世界桥梁强国中的一员, 重现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建仁, 刘扬, 许福友.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1-3.

[2]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大跨度铁路 (公铁两用) 斜拉桥和悬索桥资料调研[R], 2001.

[3]陈艾荣, 盛勇, 钱锋.桥梁造型.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3.

[4]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19-20.

[5]韩伯林.世界桥梁发展史.知识出版社, 1987:46-115.

[6][英]马丁·韦尔斯.世界著名桥梁设计[M].张慧, 黎楠,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03.

[7][英]马丁·皮尔斯, 理查德.乔布森.桥梁建筑[M].吴静妹, 王荣武, 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15-18.

[8]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对“来往”未来发展的探究 篇9

1 来往推出背景

1. 1 推出来往所具备的条件

1. 1. 1 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电信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将围绕基础通信服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领域展开,提供更多创新型软硬件产品,为中小企业、政府及集团等客户提供一系列通信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双方还将合作推动云数据中心的建设,联合推出支付宝信用担保“0元购机”的新型营销模式。

此外,阿里巴巴已经成为8家可能获批移动转售业务的公司之一,如果成功,将能向中国联通和电信购买移动通信服务,再包装至阿里巴巴品牌下,转售给用户。在中国政府的推动和电信巨头的欢迎下,一旦化身为“准虚拟运营商”,阿里巴巴通过“来往”提供价格低廉,甚至免费的电话和短信服务,将击中许多用户的“痛点”。

1. 1. 2 庞大的用户数据

阿里系有淘宝、天猫、支付宝钱包三个高频应用,其中前两个装机量都过亿。支付宝和淘宝账号的实名比例和使用频次在中国互联网账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阿里巴巴知情人士表示,来往将整合阿里的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推广,其中淘宝用户将是重要的潜在用户团体,目前的做法,还是利用淘宝店铺给予折扣的形式推广。

1. 1. 3 网络电话成为可能

和微信从附近的人这样的陌生人社交起步不同, “来往”定位是完全的熟人社交,以“好玩有趣,私密安全”为口号,这样的定位使产品层面上很难有什么突破。于是,来往负责人邹孟睿为来往准备了重要的武器———网络电话。来往早在4. 0版本中就已经初步完成了VOIP网络电话,而阿里巴巴申请移动转售牌照,也为突破监管提供了可能。

1. 2 推出来往的原因

1. 2. 1“企鹅” 来势汹汹

阿里与腾讯都瞄准了下一个蓝海———移动电商与移动支付市场。而微信5. 0的问世,串联起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等各个环节,已经威胁到阿里生存的根基。至今为止,腾讯已经和天虹股份、南京中商等多家中国商业百货订立了基于微信的O2O协议,即使是微信官方不鼓励的小卖家,朋友圈营销,也甚至创造出了月入百万的案例,让过得不如意的淘宝卖家们跃跃欲试地想要迁移。“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马云不得不放狠话,决定与腾讯一决高下。

1. 2. 2 满足用户社交需求

阿里巴巴善于创建关系,大家在淘宝、阿里巴巴做生意,很快就建立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基于交易的关系。建立这个关系之后,人们需要有个地方去沉淀,在过去可能他们会在旺旺甚至是微信上去沉淀关系,而阿里巴巴还没有一个能够很好地沉淀关系的社交产品,所以阿里巴巴希望有一个平台让商人、朋友在生意之余能够有个地方去发展好友圈,拓展生意关系。

1. 2. 3 发挥社交产品的可替代性

阿里巴巴推出的“来往”在一定程度上是让用户有所选择的可替代性社交产品。社交产品众多,而淘宝用户和QQ用户等一样,几乎都等同于中国网民。尽可能从众多的社交软件中脱颖而出,争取到更多的用户,这是阿里力推来往的原因。PC互联网时代如此,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如此,来往只是开始。

2 来往发展现状

2. 1 来往现有的推广方式

2. 1. 1 企业内部的推广

100个好友。马云通告和动员全公司上下的阿里巴巴员工,必须在十一月之前,加够100个外厂人员,否则视为主动放弃年终奖金。这犹如军令状一般的指令一下,一时间,阿里上下以完成来往100好友为第一要务。这种推广方法还是非常之行之有效的,据了解,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来往的注册用户就达到500万之巨。

2. 1. 2 关键人物外部入驻

名人入驻。在动员阿里员工全力推广来往的同时,马云也打出了一张“名人牌”,邀请了诸多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明星入驻来往,从阿里高管的来往状态来看,柳传志、史玉柱、郭广昌、李连杰、文章、黄晓明、赵薇、陈坤、汪涵、王利芬等名人明星都已加入来往。很快,各大媒体上来往的消息不断,可谓是占尽眼球。

淘女郎入驻。自2013年10月23日开始,阿里内部人士透露,内部已经开始陆续通知淘女郎入驻来往。媒体上也有所反应,有媒体称,淘女郎的入驻是来往在“发福利”,淘女郎平台可谓是阿里产品架构中的美女聚合平台,发展至今已有十万人之巨,可以试想,如果十万淘女郎在来往频频发照片、秀自拍,这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吸引力自然是可想而知。淘女郎负责人表示,以前的模特平台,只有展示功能,模特们高高在上,网友们在下仰望。而淘女郎本身就是一个草根亲民的麻豆,跟来往合作后,一张照片背后就是一个活跃的人,粉丝随时可以加她们好友聊天互动,语音讨教穿衣购物经验,一起组织聚会活动,甚至把她们请来拍一组写真。在淘女郎入驻的吸引带动下,来往的活跃度一路飙升,掀起了一股“跟淘女郎来往做朋友”的热潮,吸引了大量粉丝。

2. 1. 3“免流量” 吸引人群

阿里巴巴宣布对外推出一项手机上网流量免单计划,从2013年11月起,经常在手机上使用阿里巴巴旗下手机淘宝、来往、聚划算、天猫、支付宝等客户端的用户将可以申领阿里巴巴赠送的每月2G的定向免费流量包。阿里推出的这个流量计划首批将覆盖广东移动、江苏联通、浙江联通、湖南联通,届时对应地区的用户提交手机号码即可领取免费流量包,11、12两个月为试运行阶段,未来将用户体验情况和运营商的支持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和运行时限。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往的“免流量”计划被视为是对移动IM巨头微信的进攻。在今天的手机使用场景中,移动IM无疑是使用最频繁的APP之一,在很多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中,移动IM是产生流量费用最多的手机APP之一,也正是因此,微信总是成为诸多手机用户的流量耗费大户。从这个角度来看,来往推出的“免流量”计划,的确能解决对流量敏感的用户的需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微信的优势地位。

2. 1. 4 借节日做专题推广

2013年11月,来往宣布掷出6000万双11红包进行“土豪”式推广。来往采用“拉好友送红包”的策略开展活动,并提醒获得红包的用户必须使用淘宝账户,且绑定了实名认证支付宝账号的才能成功领取和使用,尚未实名认证的用户可登录支付宝进行实名认证。活动所有红包将在11月10日集中发放,并且仅限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使用。于是,天猫双11狂欢节将无线作为重点,让手机淘宝、天猫、来往、淘点点等阿里旗下手机客户端全面参与双十一,从提高商家无线运营能力、联手实体商场力推O2O、增强社交关系等方面,借双十一这一难得的机会全面发展。

2. 2 来往推广遇到的问题

2. 2. 1 注册用户与活跃用户数量较少

资料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移动互联网产品方面,手机淘宝累计用户数达到3亿,旺信现在有二千万的用户。但是,阿里巴巴集团本身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在手机端积累的数亿用户都没能为来往提供大量的用户数量。

在阿里巴巴公司内部的硬性指标与外部的大力宣传之下,来往的用户注册数量目前已突破1000万人。但是微信的用户将近6亿、YY将近4亿、陌陌也将近1亿,在这些IM软件前辈面前,来往的用户注册数量就难免相形见绌了。

此外,每日活跃在来往上的用户数量更是在注册用户的基础之上有所减少。这其中,阿里公司的员工又占据了一大部分。在阿里重新调整对来往的策略之后,来往的用户注册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

2. 2. 2 知名度不高

经过统计分析 ( 如图1所示) ,知道来往的人数只有35. 55 % ,真正安装使用的人更是只占了17. 58% 。阿里巴巴公司自身的知名度较高,旗下还拥有淘宝、天猫和支付宝这三个高频应用,本应该是宣传推广来往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这三个应用既没有与来往直接相关联,也没有间接的广告推广。阿里巴巴公司的影响力也没能为来往提升更高的关注度。这或许与公司的政策相关,在早期强力宣传推广见效不明显的背景之下,阿里对产品的策略进行了调整并且重组了团队。这使得来往更加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大众的关注度能够给来往带来潜在的用户群体,即便许多人仍然持犹豫的态度,但是只要他们一直关注着来往的消息,他们就很有可能在以后下载使用来往。因此,阿里巴巴公司还是应该软硬广告结合,为来往提高大众关注度。

2. 2. 3 用户定位不明确

阿里巴巴公司CEO陆兆禧曾在来往发布时表示来往是一个针对个人用户的新一代好友互动平台,希望它能“跳出电商,拥抱互联网”,顺应当下移动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潮流。但就目前来看,阿里巴巴迫于腾讯微信的压力,为了防止微信在强大的交友空间下进一步拓展电商行业,无奈开发出新的信息交互平台。在这场激烈的抢占市场份额的“战争”中,两个巨头牢牢抓住交友与网络支付、电商的契合点。这与陆兆禧信誓旦旦的跳出电商论断产生了矛盾。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移动互联网世界,用户已经开始面临社交过载,信息过载等现象,产品的竞争力最终是要回到体验的本质的。拥有明确的用户定位,才能针对用户需求不断完善、发展产品。而来往的定位让人感觉模糊,是商圈还是友圈,是挖掘人性需求还是做一本正经的商人软件?

2. 2. 4 与其他 IM 软件同质化严重

一家推出,另一家马上跟上,研制出相似的功能,这已经成为即时通讯市场不争的事实。QQ在国内即时通讯软件中占据了大半壁的江山,它的模式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模仿是最简单、最节省力气的办法,于是不同的通讯软件推出了相似的面孔,从文字到语音,从音频到视频,从传送文件到游戏,各个通讯软件都提供了雷同的功能。大同小异的各种IM软件已经让用户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他们不会同时下载功能、风格相似的软件。

来往的架构几乎与微信一模一样,从基础通信到群聊到公众平台再到朋友圈,无不如此,惟“扎堆”这一兴趣社交功能是来往独有。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只是简单地“山寨”别的产品,是很难吸引到大量用户的。来往发展的方向应该主打“扎堆”或转而创新出其他特色应用。

3 来往推广不利原因

3. 1 来往没有类似腾讯公司坚固的用户基础与庞大的社交网络

社交关系链,这是一个IM软件发展壮大的根本。腾讯QQ、微信、QQ邮箱、QQ空间构成了腾讯社交关系链,它如同一道坚固的铁丝网,将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其他IM软件开发公司拒于千里之外。而腾讯绝不允许自己的社交关系链掌握在别人手里,外界多次呼吁各种互通显然是徒劳的。这对来往的推广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按照目前图2的数据,腾讯基于QQ空间和朋友社区的广告系统的日流量已达数十亿,即时通讯活跃账户数超过7亿,QQ空间活跃账户数达5. 5亿,腾讯微博 + QQ空间形成社会化分享量占绝对优势的社交平台,预示着腾讯开放的社交网络日流量在数十亿以上。这些潜在的客户群体给不仅支撑着腾讯的主营业务,同时又为腾讯创造了巨大的广告收入。

腾讯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所以来往的关系链只能在淘宝与支付宝账号的基础之上构建。淘宝、支付宝上的人际交往主要以买家与卖家为主,这样的关系属于内容导向型,只有在购买某一商品时关系才会建立,又会随着交易的结束而消失,是十分不牢靠的。因此,来往的关系链的数量与质量都劣于腾讯。

3. 2 社交软件泛滥,来往所占市场份额小,用户可选择性强

即时通讯 ( Instant messaging,IM) 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我国于1999年有了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OICQ,即现在的QQ,随后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都向中国市场进军,2002年朗玛UC及网易泡泡也逐渐登场。在这之后,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IM市场需求量很大。于是,互联网上陆续出现了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如百度HI、飞信、易信、yy、Skype、Google Talk、icq、Fast Msg等,令人眼花缭乱。

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用户的可选择性大大加强,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据调查显示,互联网用户选择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的 主要原因 是交流需 求,83. 8% 的用户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为了与朋友家人沟通聊天,61. 6% 的用户认为自己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为了工作交流,另外有42% 的用户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为了节省在交流上的电话费。由此可见,人们目前依旧最看中即时通讯工具众多功能中的沟通功能,所有的IM软件都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不需要核心竞争力。因此,用户在选择工具上可以较随机,这样也就分散了选择来往的用户数量。

3. 3 大多数用户不愿意舍弃原先使用的 IM 软件

一是“黏度”是衡量用户忠诚度计划的重要指标,它对于整个公司的品牌形象起着关键的作用。在IM企业中,用户黏度同样十分重要。企业的用户黏度越强,就越有竞争力与挑战力,在新的IM软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也就越能够站得住脚跟。一旦用户在一个软件内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络,就不会轻易舍弃。从用户迁徙的成本角度来看,有了社交黏度后迁徙成本明显提高,因为此时用户要离开意味着放弃自己以前辛苦建立的社交网络去建立新的关系,这个成本是比较大的。

用户黏度取决于朋友在哪里,如果关系链都沉淀在某一处,那么用户可能很难将之再转移到其他新社交软件,这也是社交类产品的门槛所在。由于来往推出的时间较晚,在此之前的社交软件已经通过用户黏度保留了大量的用户,因此来往的用户数量远远少于一些发展时间较长的IM软件。

二是即时通讯为沟通而生,因差异而存在,但不同软件之间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因为各大IM软件无法兼容,如果用户想要使用不同的软件,只得同时安装。这既占用了空间,又消耗了资源,许多用户会因此而打消体验新的IM软件的想法,最终只保留一两个较常用的软件。

3. 4 来往的应用功能并没有体现出电商特色

作为国内即时通讯工具的大哥大,腾讯QQ始终走在前列,它的用户量在所有IM中最多,占整个即时通讯市场份额的84. 4% ,具有绝对优势。这可以说是腾讯公司专注开发IM软件取得的成绩。在IM领域,网易泡泡、雅虎通、新浪UC等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由门户网站所建立,其目的很明确,希望借助自己门户网站的名声扩大IM的影响力,同时又依靠IM的高黏性力来进一步扩大网站的网民数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帮助。

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是电子商务,因此来往的经营模式可以借鉴后者的模式,即通过现有的影响力来带动它的发展。现在IM竞争市场激烈,只有找到自己的目标受众,细分市场,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战斗力。但是在来往中,我们并没有看到阿里巴巴的影子。阿里巴巴可以大胆地将来往与电商相互结合,开创一条新的道路,以防与其他IM软件同质化,创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 来往改造与创新计划

依据图3的调查数据,来往在改造上可以做以下几项创新设计。

4. 1 与淘宝市场结合,构建买家间信息交互

4. 1. 1 方案背景

现淘宝、天猫等阿里网购平台已通过旺信形成了卖家和买家之间的信息交互。网络交流,给买家提供所需的购买信息。而买家与买家的交流大多停留在宝贝评论板块,潜在购买者将通过该平台了解货物实际信息。但是即便这个窗口也难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潜在买家只能浏览已有评论,不能与评论者做进一步的商品了解;

二是大多评论者口径基本一致,所用话语偏向格式化,模式化。“宝贝很漂亮,我很喜欢”,“这是我网购以来最满意的一次了”,类似这样的话语重复率较高,并不能够满足买家信息交互的功能。同时,即便一些评论者负责任地评论,并附上实拍图,在信息发布量和图片质量上也受限于交流平台;

三是许多评论被卖家所控制,真实性欠缺。在评论中若出现差评,卖家会与评论者交涉,劝说评论者,使其改变评论或删除评论。此外,一些卖家甚至会以返现为条件来进行劝说。

4. 1. 2 方案简介

基于以上缺陷,而买家更相信第三方产品陈述这一事实,再结合来往推广的契机,不妨将来往融入进淘宝的客户交流区,即在买家评论区设置一个端口,买家点击该端口,像某一评论者发送自己想要了解的宝贝信息或提出自己的问题,该评论这可以根据其问题接受或拒绝私聊。通过来往平台即能搭建买家与买家的信息交互。

4. 1. 3 方案特色优势

一是满足买家对产品了解的需求。来往交流平台提供图片、视频发送,支持名片发送、语音通话、定位、音乐分享、扎堆推荐等功能,信息交流方式多样。商品实物便于传输和讨论,能够满足买家间私下信息交流。私下聊天方式不受卖家控制,能够保证信息真实性。

二是助力良性网购生态圈的建立。买家站在第三方立场,客观、真实的产品介绍满足购买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少退换货率。卖家无法控制私聊,会更加注重于买家的良性关系建立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是结交新友,拓展朋友圈。实现陌生好友的交流,扩大朋友圈是来往创立的目标之一。同一物品浏览者大多对于一类物品有相同的喜好,为交友提供了基础。

4. 1. 4 方案可能存在缺陷———恶意骚扰隐患

网络交互中难以避免恶意骚扰,即便限制聊天门槛仍有该类事件发生。这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管体系,更需要用户提高网络交友、购物的自觉性、警惕性。

4. 2 与支付宝结合,构建 AA 制群组

4. 2. 1 方案背景

基于现代好友圈的建立,满足好友出行、聚餐的方便度提升,建立一个新的AA支付方式。满足个人账单和群组账单的分离。

4. 2. 2 方案简介

与支付宝相结合,建立一个好友AA微扎堆。

( 1) 堆主创立一个微扎堆,堆主支付宝将自动生成一个扎堆账单; ( 即,堆主拥有两个流水账单,一个是个人账单,另一个是该微扎堆账单)

( 2) 好友进入微扎堆,扎堆内成员可以自行拉好友进微扎堆,扎堆外的人也可以申请进入,堆主同意后即可进入微扎堆。新进入者需要向堆主的支付宝汇入指定金额的钱;

( 3) 每次消费只需群主来支付费用,当有人员半途退出或加入新成员,微扎堆账单中的金额将自动计算平均分配后每个人的余额,人均金额将自动退还至退出的成员的支付宝账户内,新进者即按照分配后个人余额转入金额作为进入微扎堆的门槛。

由此可知,该方案实用于班级、聚会、郊游小组、工作团队等群体。出行、聚餐只需加入一个微扎堆,即可实现信息交流与分享,享受全队员付费和记账便捷化服务。

4. 2. 3 方案特色优势

此方案在平常扎堆功能上加入更加便捷的AA支付方式,是支付宝AA支付的延伸和优化。优势如下:

( 1) 支付便捷 化,避免团队 集体消费 的多次AA支付;

( 2) 账单的透明、清晰。该堆主拥有两个流水账单,便于集体账务流水查询;

( 3) 便于成员随时加入和退出,方面财务核算;

4. 3 与 LBS 相结合,购物交友两不误

方案简介: 来往与LBS完美的结合,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搜索附近的超市、报刊亭或者其他可以用支付宝支付的商家。同时利用口碑,让消费者来为该店打分。在用户分享了购买的东西后,后台可以自动为用户匹配到与其有相同物品购买的消费者,以此来推荐交友互动。

4. 4 来往内部应用功能改进

依据调查结果 ( 见下表) ,未来同样可以在内部功能优化做以下设想。

一是“按住发视频”。“来往”可以在聊天工具栏增设“按住发视频”功能,就像发送语音那样实现实时拍摄简短视频进行好友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

二是动态添图。许多人经常想直接在已经发送的动态上增加一两张照片,但由于目前大多数社交软件都不支持该项功能,人们不得不删掉原有动态、重新编辑并再发送一遍。所以如果来往能开发出这项功能,必然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三是评论显图。如今,作为来往的主要对手之一,腾讯qq空间在评论中已经能在评论中针对某一具体图片评论,并显示该图片。为了不落后于对手,来往及时的跟进也是很重要的。

四是语音动态。从社交软件的问世到现在,人们早已厌倦了图片加文字的这种传统的动态模式。于是,如果“来往”能推出语音动态,将会使自己在社交工具的大军中脱颖而出。在理想的情况下,语音动态尽量能够支持5—10分钟的录音,这样可以让使用者更加随意和从容地录入自己喜爱的歌词、朗诵等。

五是回收站。有了回收站功能,人们可以随时恢复之前删掉的动态,让自己不用再后悔当初的误删。

六是用户标签。开发者可以在“来往”新版本推出这样一个页面: 用户在注册账号时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标签,如土豪、学生妹、屌丝、学者等标签 ( 已注册的用户能够在个人页面里添加和修改标签) ,以便促进社交,和自己有共同爱好或性格的人成为来往好友。

七是文件传送。新增文件传送功能能让“来往”在用于社交的同时又能像邮箱一样工作,使“来往”功能更加完善和全面,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

电视媒介未来的发展瞻望 篇10

一、创新机制成为电视发展之必然

节目内容的更替, 栏目的变幻, 表面上是面孔的翻版, 其实不然。任何行动都是由思想支配的, 电视台的一切变化求本溯源, 是由机制决定的。央视有一个索福瑞调查中心, 一般以半年为一个节点, 专为主持人、栏目打分, 央视所有的节目都要接受索福瑞的“调查”, 最后排出名次。连续落后者只能末位淘汰。正是因为名次的原因, 栏目、内容、主持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那么要想脱颖而出, 只能改变自己, 改了, 创新就出现了。

省级电视台评价机制与央视不同。他们都是以市场为考核机制, 有客户赞助, 有广告支持, 栏目、频道就可以办下去。跑了客户, 没有广告只能改换门面, 这也是创新, 只不过机制与手段不同。比如十几年前, 吉林电视台周末黄金段位有个《银瀑娱乐园》节目, 当时银瀑啤酒厂每年赞助200万元, 可是节目办了一年就停了, 原因是200万的广告费换不回来200万的效益。几年前吉林卫视晚间档有一个《超级乐八点》节目, 邀请湖南卫视一位著名主持人来担纲, 当时此节目号称全国卫视同一时段收视率排名第三的节目, 但也因节目内容和形式与观众的口味脱节而成为“落日黄花”。究其结果, 都是创新不够深入而造成的。

看来, 创新机制是未来电视发展的“领头羊”。有些卫视创新机制在全国还是响当当的。比如陕西卫视, 把过去集中式管理转化为频道制管理, 考核机制也由过去的栏目考核转变为频道考核, 然后栏目再对人员考核。每月的业绩由收视率、市场份额, 人均利润三项指标综合评定, 效果很好。

二、高科技优势——手机电视将成为主流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视媒介也由传统的传播样式向多元化递进, 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格调, 手机电视便是高科技衍生出来的一种电视媒介。

1.手机用户庞大, 传播范围广泛

中国人手机用户占有量居世界之首, 国人的手机由过去多人一部发展到今天一人一部甚至一人多部, 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影响力。不但于此, 手机还由简单的收发短信、接打电话一跃成为今天的智能化。迈入智能化时代, 手机的视屏功能让通过手机收看电视成为了可能, 因此手机电视应运而生。其实智能手机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 用户可以自行安装软件, 它具有面积大、标准化, 可触摸的显示屏。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其支持手机电视的播放成为一大特点。2013年时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0%, 现在更高。这一前景使人们对手机市场抱有极大的信心。

实际上, 几年前覆盖全球的3G网刚刚建成不久, 普及不长时间, 当人们还在试用、熟悉、熟练的时候, 突然间4G技术已走入我们的现实生活。

2.新媒体数字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应该承认, 手机电视这一新生事物是新媒体出现后涌现出的一种高科技产品, 与传统媒介相比, 新媒体更强调创意的重要性, 这就是其艺术性的体现。手机电视的技术含量决定了新媒体艺术的虚拟功能及数字化因素。另外, 由于IT技术的应用, 使得手机电视图象因子得到了高效的发挥。声、光、电数字化模式让手机电视这种图象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人的触摸, 空间的移动, 实现了新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手机电视在未来电视产业中盛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wi-Fi的使用和普及。wi-Fi早已进入人们生活的空间, 只要拥有一个无线路由器, 收看手机电视往往成为随心所欲之事, 渠道的便捷和电子技术的推广, 使新型便捷的收视形式得到更新换代, 而且随着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广泛推广, 资费由高到低, 再到免费都有可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成熟用户的增多, 手机电视将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手机与电视的结合, 必将开启一个崭新的通讯技术时代。

三、凝聚力再现——三网融合成为最佳结合点

三网融合打破了传播媒介的界限, 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 使电视媒介传播方式有了高层次的递进和提升。三网融合即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对电视媒体的发展影响很大。

1.三网各具特色

三个网络的融合意味着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前提是三者之间有互补的可能。电信网依靠其国家特许的正宗渠道, 通过其电信传输信号以及固定输送频道传递电视讯号, 其理论物理意义和技术标准决定其必定成为电视传播的硬件产品。尤其输出功率决定电视信号的距离传播, 它可以加大或缩小传者——受众——受者三者之间的距离。

计算机网成为节目播出的必经之地。因为节目播出过程完全是靠计算机来操纵的。计算机的使用。首先节省了更多的人力操作, 也加强了节目存储的能力。比如过去电视台都有带库, 可保留若干年, 但经一段时间, 录像带清晰度下降, 用计算机存储就可以将节目无限制地录入计算机网库中。

随着城市的发展, 有线电视网已经扩展到各个角落, 农村也开始由插转台式接收电视节目向数字化转换。另外, 随着近几年城市的扩容, 有些地区已没有城乡差别, 这就使得有线电视网更加密集, 覆盖面逐渐扩大。

2.三网交叉优势互补

三网交叉能否做到真正的交叉, 交叉能否顺应对接, 严重一点说, 这是决定电视媒介能否与世界接轨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 查缺补漏应该是最佳选择。首先是技术方面, 电信网和计算机网融合得顺利, 因为它们有很多技术上的相同点, 但如果把有线电视网容纳进来, 就很困难, 因为广电业目前已受重创。这种重创来自于竞争的加剧。三网融合就意味着打破行业和地域的壁垒, 这对传统的媒介运作领域进行了挑战。

长期以来, 中国媒介改革步履维艰, 这里主要是由于政治因素的原因。所以, 真正做到三网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交叉, 就要寻觅交叉点。除了技术因素外, 内容衔接也很重要。国内电视媒介往往侧重于技术上的分歧和互补, 但是电视传播是内容的传播而非技术的传播。要做到内容上传播, 可能比技术上互补更难, 时间会更长。

四、未来几种“畅销”电视节目

今后什么样的节目能够畅销, 什么样的节目能在观众中火热起来, 并长久不衰, 笔者预测有两类节目可能热起来。

1.相亲类节目热火朝天

自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问世以来, 热度不减。随之而来的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百里挑一》后来者居上, 将爱情进行到底。这类节目首先从舞美角度来说, 盛大华丽, 诱眼动人。特别是对男女嘉宾的选择和打扮更是技高一筹, 尽显舞台的艺术美。其次, 节目编导的创意更是惟妙惟肖。它把艺术的内涵与节目主题能够有效地容纳在一起, 呈现出多元化艺术价值观。

相亲类节目如此火爆, 最早源于凤凰卫视《谁令你心动》, 它主要借鉴了外国的相亲色彩, 之后《非常男女》的热播把相亲类节目推向高潮。众所周知, 相亲类节目从拍摄到嘉宾的选择, 到制作成品, 以至于后期剪辑都很复杂。因为这类节目夹杂着个人情感, 而优秀的编导者却能够从潜移默化的选题中勾画出新的媒介效果图。

2.调解类节目

近年来, 民事纠纷调解工作越来越艰难, 而令人奇怪的是调解民事纠纷已从地下转为地上, 已由难以启齿发展到公开亮相。一改过去“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化为争吵得脸红脖子粗。既然叫做调解, 那么就有个中间人, 这个中间人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如河南台《爱心调解》、陕西台《金牌调解》、东方卫视《幸福魔方》、吉林台《燕子夜话》做得都比较成功。这些节目具有高度的人文情怀, 时刻维护老百姓的情怀, 而且这些主持人的法律素养较高, 特别是通过直播节目解除纷繁复杂的纠纷实属不易。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 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逐渐加深, 人们便致力于寻找倾述对象。其实主持人与人民调解员没有多大的区别, 关键是电视台主持人、编导、记者可以把每个纠纷做成新闻, 其影响力能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对包装电视台品牌大有好处, 它是电视炒作的新创举, 其自身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 深远意义不言而喻。而且随着电视媒介的发展, 调解类节目的期望值要远远大于娱乐类、选秀类节目。

摘要: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 在新媒体时代步履维艰。面对网络、手机等强烈竞争对手的冲击, 未来的趋势如何, 内容和形式有何新的翻版,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媒介,发展,瞻望

参考文献

[1]许莹.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电媒体内容创新[J].今传媒, 2012 (1)

[2]李琪.浅析中国手机电视发展优势[J].今传媒, 2012 (4)

[3]李荣, 吕春燕, 曹侃.省级电视台节目创新机制研究[J].今传媒, 2012 (8)

[4]童兵.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均衡,未来人口发展的目标 篇11

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在充分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人口发展的目标要求,要把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提到战略高度予以认识。

人口均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与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发展相平衡。人口发展既不能落后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发展,也不能超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所能承受的范围。第二,在人口内部,各要素之间要维持平衡,各要素自身也要保持理想状态。比如,人口规模的理想状态是适度,人口素质的理想状态是不断提高,人口结构的理想状态是各部分比例适当等等。总之人口均衡就是指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且人口总量适度、素质全面提升、结构优化、分布合理,以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

壓力下的人口政策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口迅速增加,与土地、粮食、就业岗位等资源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并且这种状况愈演愈烈。1959年至1961年,由于粮食减产,人均消费量大幅减少,其中粮食消费减少19.4%,猪肉消费减少69.9%,粮食、农副产品供应严重短缺,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人口出生率从1958年的29‰降至1960年的20‰。1962年至1965年,随着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很快回升至38‰左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人口严重失控,高速增长。1949年至1971年期间,除了三年自然灾害期以外,人口增长率一直处于迅猛上升过程中。其中,1949年至1965年从16‰上升到28‰。1960年至196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数高达1600万,最高的1963年竟达到2270万。此时,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空前尖锐:人均耕地面积从1965年的2.14亩下降到1970年的1.48亩,1970年的人均粮食比1955年降低了10斤;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因为部分消费资金用于新增加的人口而受到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已经对人口自身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造成了破坏性影响。

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努力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改变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失衡的现象,使人口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有效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跨越。1971年至1998年间,计划生育因素使我国少出生人口3.38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17.7元增至6490.1元,居民消费水平从227元增至3094元;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只能分别从363元增至4099.5元,从197.3元增至1954.4元。1970年至199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从293.2公斤增至401.7公斤,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将使我国陷入严重的粮食短缺。199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森林面积、水资源分别为1.15亩、0.11公顷、2275立方米;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将分别降至0.93亩、0.09公顷、1836立方米。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质就是改变人口失衡状况,引导人口均衡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出现失衡现象,特别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日益严重。大量统计数据证实,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值为103-107。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偏高且持续攀升,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18-120左右的高水平上,2008年高达121,2010年仍然高达118。造成这种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孩偏好,直接原因是非法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进行性别选择的终止妊娠。这种不均衡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进入2000年,我国人口又开始出现年龄结构失衡状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龄化水平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年社会,2000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2%,65岁及以上的为7.1%。2000年至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速远远快于总人口增速。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约为4.3亿。本来,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及其占人口比例的增加是人类生育率下降、寿命延长、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从人口均衡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则应该看到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老龄化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是我国是在经济和社会还不发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形成了“未富先老”的局面。二是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规模不均衡。人口规模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老龄化状况越严重;但如果放弃人口规模控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会减慢,生育率却会反弹上升,人口总量必然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考虑人口总量增长与老龄化加快两个方面的问题,力求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使总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值。

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

纵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人口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人口发展一直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人口规模过大、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态势严峻、性别结构失衡、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人口发展不均衡。其实,无论人口规模的大小还是增长的快慢,本身并不是问题,只有当它们超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所能承受的范围,出现不均衡的时候,才真正成为问题。我们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而后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尽管这些政策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也有所转变,手段更是多种多样,但是归结起来有一个共同目标:纠正人口不均衡发展态势,引导人口向均衡方向发展。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将实现“人口均衡”作为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nlc202309082244

第一,虽然人口均衡发展是我們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现实中人口自身往往不能自动实现均衡,更多的是人口不均衡的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人口均衡”作为一种人口发展的总体性目标提出,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第二,人口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很重要,必须始终注重均衡发展,不应该也不可能先发展其中一方面,再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发展不同于经济发展,优先战略是行不通的。人口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规模、素质、结构等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暂缓发展或落后于其他方面发展。此外,人口变量有自身的特殊性,它的变化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的特点,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如果我们优先发展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等到日后再来纠正时,就会付出巨大的时间、经济和社会代价。

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人口问题是社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要把“人口均衡”作为人口发展的目标,就必须站在社会建设的高度,致力于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第一,引导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对我国多年来人口调控理论思考与政策实践的精准概括。我们搞计划生育,是为了实现人口数量的均衡;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为了实现人口性别结构的均衡;积极应对老龄化进程,是为了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均衡。可以说,“均衡”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题词,40多年来人口调控的实践就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实践。

第二,实现人口均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人口是社会生产行为的主体,马克思曾经阐明人口的社会属性以及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如果构成社会主体的人口发展不均衡,这个社会就不可能是和谐的、可持续的。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只有把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第三,人口均衡发展的思想早有人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现在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只是将这些思想和主张更加明确化、系统化。马克思早就提出人口生产必须同物质资料生产相协调的思想。恩格斯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两种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是一切社会都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理论的实质就是追求人口均衡发展。20世纪初的适度人口理论研究中的最优人口规模或增长率,其实就是在追求人口规模或增长率与经济、军事实力等要素的最优均衡点。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学者意识到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涌现出一大批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最终促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的形成,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纳入统一的考虑范畴和行动纲领之中。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目标,主张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正是继承了这些人类思想的精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尤其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四,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人口、资源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无法割裂,缺一不可。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后,我们应该尽快弥补人口发展目标的缺位,将“两型社会”调整为“三型社会”。也就是说,与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相适应,我们要大力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责任编辑 李娜

浅析未来家具的发展趋势 篇12

毋庸置疑的是,未来家具的发展趋势将会呈现出色彩化、可持续循环化、品牌化等多元化格局。

一、可持续发展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相应的是大量的树木砍伐,工业废气的排放等人为的环境破坏,导致当前我们生活的环境十分恶劣,苦不堪言,但由于生态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加,低碳生活变成了当今以及未来的主题,设计师们将生态理念运用到生产领域中,“可持续发展设计”便在设计界应运而生了。

所谓“可持续发展”设计,便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产品在选材、生产过程、使用过程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家具的设计阶段就要将产品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起来,使之与材料、环境、工艺相结合的可持续性设计,促进家具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家具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应该围绕3R的原则进行设计,所谓3R是指在家具产品的选材和生产工艺上,Reduce减少;减少复杂工艺流程以及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创造出省时高效美观的产品设计;Reuse重复利用;选择修复性强,可重复再利用的加工材料,同时也可利用旧物进行改造,通过装饰等维持其原有的功能或是赋予其新的功能。Recycle再循环;是指在家具的选材以及工艺的设计过程中,选择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即使家具损坏也回收再加工利用的新型设计产品。

二、个性化、多元化设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的日益提高,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发达,全球各地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的不断交融互通,世界各民族文化已日益缩短差距,国民的审美视角也因此不断提高。在物质文化丰富的今天,人民对精神层次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不仅仅满足于常规的基本功能,而是更加加强了精神层次的追求。对室内空间的要求也远远超越了以“功能第一”为主的准则,而是寻求一种文化、身份或是某种性格的独特体现,这种体现展示了拥有者个人的审美品味、对时尚的追求理念以及身份的象征,这种需求情感远远超越了其本身的传统价值,成为了时代的追求。因此,在这种个性化追求的驱动下,家具的设计也从单一传统的审美模式转化为多元化模式,从以往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的设计理念转向为“风格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家具设计中,“中规中矩,大众化款式”将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私人订制”将会成为未来家具设计中日益追捧的话题。人们逐步追求更具个性、文化特色、风格迥异、富有创意的多元化家具。寻求家具的个性特征已经成为了设计师在家具创意中的重要原则。

然而,这种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并非速成,它需要设计师朝夕的积累,拥有扎实的设计实践与理论基础,不可盲目个性、盲目多元,应在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不断地文化、视野等知识储备积累,综合全面要素展开个性设计;还应以需定新,将拥有者的个性需求与设计师的创意点完美结合,强化个性思维,巧妙运用,挖掘出新元素、新主题的家具灵魂。

三、人性化设计

设计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是家具设计的基本原则,但在未来的家具设计中,不单以人体工程学数字尺度为设计准则,还应注重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围绕使用者成长过程中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进行设计,使使用者与家具拥有情感交流,赋予家具生命力。

人性化的家具设计应注意几点要素。

1)功能性;设计为人服务,人性化的家具设计更应遵守这项准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满足人们功能所需以及在不同年龄段所需的生理功能变化,使家具随着使用者的年龄变化需求而变化。

2)艺术性;设计语言的表现与周围环境的配合称之为风格,在人性化家具设计中,家具的造型、颜色以及材质与居住者的心理变化息息相关,如儿童房间的家具设计,多选择鲜艳颜色,无棱角造型,天然材质,这种设计即满足了儿童阶段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又保证了不必要的碰撞伤害;又如在一些公共卫生间,会在局部精心设计扶手,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

3)文化性;家具不同于其他产品,它具有长期使用性,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与民族文化,对家具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我国藏族人民多信仰佛教,大多藏族居民会在家中供奉佛像,因此在家具设计中需考虑到家具供奉台与供奉者供奉行礼的高度尺寸。四、智能化设计

随着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未来的生活中,智能化家具设计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它是在互联网影响下的产物,智能家具不仅能够满足传统家具功能,同时能够使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便利、环保、安全,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试想如果在一个家庭中,一套办公桌椅,只要输入相应的几项身高、体重以及年龄的数值,桌椅便会在不同家庭成员使用的时候变换出适合每位家庭成员所习惯的高度、宽度以及桌椅距离。

从推广角度看,智能化家具设计不可天马行空,应注意它的便利性和普及性;未来的智能化家具设计,必须遵守实用性第一的原则,要防止“为了智能而智能”的设计,摒弃华而不实的设计理念,避免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有过于繁琐的操作流程,要使智能家具具有实用性、易用性、人性化的特点,避免由于操作过程的繁琐所导致的排斥感。同时,在选材和制造过程中,也应选择低成本、高性能的产品材料以及制作工艺。

五、民族性设计

家具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它的演变展示了它所在社会的文明程度、文化水平、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心理行为,家具是能够代表时代的产物。然而,在20世纪中叶,“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兴起,一时间全球设计界民族文化交融却非展示民族、传统设计,“国际主义”风格设计演变成了“四不像”,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被逐渐削弱,各国本土原汁原文的传统工艺被“国际主义”步步逼退,面临将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囧局。如今,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设计界百般“风吹雨打”的共融尝试,最终皈依本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因此,在未来的家具设计中,我们不可重蹈覆辙,民族性传统工艺是未来家具设计的理念依托,它是家具的灵魂所在,我们不可因为新型工艺而完全摒弃本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新型工艺所长补传统工艺缩短。

上一篇:童话的童话下一篇:消费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