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未来发展

2024-07-08

微博未来发展(精选7篇)

微博未来发展 篇1

1. 背景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 因其参与性强, 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已成为一种网络影响力较广的媒体形态。但是由于技术门槛低, 同类和替代产品的出现等因素, 微博已表现出用户流失, 使用率下降的态势。根据CNNIC报告统计, 截至2016年6月, 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2亿, 使用率34%。

2. 微博现状分析

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 在经历了行业调整后, 发展策略转换为垂直化内容生态建设, 兼具媒体和社区属性。在内容维度上, 微博正在从早期关注的时政话题、社会信息, 更多地向基于兴趣的垂直细分领域转型。但是, 微博如何进行用户留存, 保持用户的活跃度仍是重要运营方向。下面从微博的使用功能以及用户行为方面进行分析, 为微博未来的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2.1 微博功能使用情况

微博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 它本身所具有的传播功能是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它传播范围广, 且速度快, 是人们获取最新资讯的重要来源。

社交和信息阅读是人们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据调查显示80.3%的人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新闻和热点话题。可能的动机在于:微博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以及话题的高关注度。微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 经由意见领袖或“大V”使得信息得到大量转发和分享。一直以来, 微博也是社会热点事件的“发源地”, 事件经由微博发酵, 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3. 用户流失分析

3.1 原因总结

根据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大部分人认为使用微博太浪费时间, 从而减少使用微博频率;由于替代品的出现, 用户的兴趣点越来越分散, 降低了人们使用微博的时间和频率。同时, 微博作为社交平台, 用户渴望得到的是沟通和交流, 由于朋友之间的信息沟通的缺乏以及信息回馈的匮乏, 削弱了用户使用微博的积极性。部分网民新鲜感下降, 认为此类应用不是必需品时, 就会减少使用, 导致活跃度下降。

3.2 原因具体分析

3.2.1 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内容深度挖掘方面

当前, 微博中谣言漫天, 虚假信息不断滋生, 这使得用户对微博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和权威性产生质疑。如何遏制谣言, 净化微博是该平台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微博信息内容流动性强, 受众注意力极易被分散, 内容的深度追踪和深入调查报道不够, 精细内容的缺失也是微博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

3.2.2 应用产品的替代性

作为社交平台, 微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社交网站以及微信等平台。三者的用户具有较高的重合度, 用户应用三者的时间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由此三者之间出现较强的替代关系。当前微信用户活跃度较高, 在各时段的使用率都高于社交网站和微博, 由于微信的强移动特征, 用户在早晨起床前、坐车途中、排队等候等几个时段的使用率都要更高一些。因此, 微博平台如何突出自己的定位, 推送精华的内容吸引受众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3.2.3 强弱关系的差异性

强关系社交圈子主要特点是圈子之中人与人关系紧密, 彼此接触的人群和信息同质性较高, 强关系主要人群为同学, 朋友, 亲人, 领导等。弱关系与其相反, 主要人群表现为社交网站等的“网友”。

从微博的使用功能来看, 68.1%的人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 分享和转发信息的在60%以上, 在关注的人当中大多都是名人明星, 或者某些领域的精英人士, 而强关系主要人群出现比例较低。这恰恰说明了微博当中用户间的弱关系链接。

微博社交关系方面处于劣势, 用户活跃度的降低在于自身在微博中没有很强的归属感, 沟通交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从而减少使用微博平台的频次, 导致用户忠诚度降低。

3.2.4 微博关系地位不对等性

对于明星大V的日常生活的信息转发量很大, 而对于普通微博受众来说一条微博的转发量和评论少之又少, 自己的内容得不到回应, 用户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就会丧失对平台的兴趣, 减少使用, 由此降低活跃度。

新浪微博之所以如此成功, 与其固有的媒体资源和名人效应的影响密切相关。微博平台中有大量的意见领袖, 他们本身就是一群很有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人群, 他们有强大的号召力, 即使是很随意的内容, 都会吸引粉丝的大量转发和评论。

而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 与名人的互动更多的是单向流动, 没有真正意义的“沟通”, 名人们不可能进行一一的交流互动, 因此, 我们所说的互动是低层次的, 大多时候它只是作为一个反馈的渠道而已。这样的评论功能使得信息不再对等。

4. 策略建议

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 在经历了行业调整后, 发展策略也经历了变化, 致力于垂直化内容生态建设, 打造垂直化的兴趣社区, 兼具媒体和社区属性。

(1) 强化突出优势定位, 增强互动

微博在信息的及时性以及传播广泛性方面有自己巨大的优势, 应该以此为基点, 找准自身定位。挖掘用户数据, 针对特定需求的用户, 为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表达方式的用户创建共同的交流圈, 增加圈子之间互动使其在沟通交流中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 在不断扩大用户群体的同时, 也能有效地维持用户。

(2) 促进“UGC”发展, 调动用户积极性

新浪是最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之一, 要利用自身门户网站的优势, 提升微博用户的粘性和使用习惯, 提高用户活跃度。在这个自媒体时代, 用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使用户发现身边新闻, 提供新闻线索, 既为门户网站提供新闻素材, 在微博平台上也会成为新的话题引爆点。这就有可能大大激发参与性, 加上一系列的奖励机制的实施会更大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

(3) 发挥社交关系关联作用, 形成强关系圈

a.社群关系的平等, 实现真正的交流沟通。

实现真正的社区化, 抛弃“等级观念”, 产生差异的只有信息传播的价值, 以及基于不同用户的不同兴趣。使每个人拥有平等的传播机会, 实现用户自己传播的意图。

b.加强弱链接的引导, 增强用户之间互动沟通, 形成强关系, 增加转换成本。

强关系之间的信息的同质化严重, 相互之间的交流是水平的, 而弱关系, 即相距比较远, 生活圈子差异性较大, 信息的垂直流动, 有利于加快信息的扩散。微博以“弱关联”为主, 因此, 微博平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兴趣版块, 对弱关联进行引导, 使相互之间更可能产生强烈沟通意愿, 通过长期的交流沟通发展成为强关系的“朋友关系”。提高用户之间的粘性, 增加用户转换成本, 保持用户活跃度。

参考文献

[1]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

[4]折江虹, 从微博与微信的异同看社交微媒体走向[J].新闻世界.2014.193, 07

[5]王建东.微博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05)

微博上市:社交媒体的商业未来 篇2

门户模式已经式微,从雅虎创立到如今的互联网媒体,其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门户时代、搜索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新浪微博以“中国首家社交媒体”为标签赴美上市,需要重新思考未来。

微博还能照耀新浪多少?当然,这不仅是新浪的问题,也是所有媒体人的问题。

最好的时光,还是最后的好时光?

2014年4月17日,新浪网旗下微博业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WB。微博此次共发行了1680万美国存托股(ADS),定价为17美元/ ADS,每ADS代表1股微博的普通股,新浪微博上市约融资2.86亿美元。

上市首日,新浪微博以16.27美元低开,收盘价格为20.24美元,涨幅为19.06%。对于担心“新浪微博上市后股价可能下跌”的新浪管理层来说,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场。但与去年上市的去哪儿网、500彩票网、3G门户、58同城等超过100%的涨幅相比,新浪微博上市首日的涨幅很难用漂亮来形容。

同日在纽交所上市的乐居(NY:LEJU)上市首日的表现与新浪微博相仿:发行价定于10美元,以10.8美元开盘,以11.86美元收盘,涨幅约为18.6%。

新浪微博与乐居是今年上市的第三、第四家公司,于4月8日上市的爱康国宾(NASDAQ:KANG)目前股价为13.59美元,已经跌破发行价(14美元),于4月2日上市的达内科技(NASDAQ:TEDU)目前股价为6.74美元,跌破发行价(9美元)。在前两家双双破发的情况下,新浪微博首日的表现多少让人松了一口气。

微博此次无疑为中国科技股上市做了一次测试,有消息称,微博此次在美股价表现,或将成背后“观望者”上市风向标。继新浪微博之后,中国还有阿里巴巴、京东、猎豹、聚美优品等公司在筹备上市,阿里巴巴预计融资超过150亿美元,京东为15亿美元。

微博上市首日表现证明了市场投资对中国概念网络股的热情,也带动了中国概念网络股的联动上涨,母公司新浪上涨了6%以上,优酷土豆上涨3%,人人网上涨3%。

同时也表达一个事实:中国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潜力的市场。据CNNIC统计,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6.18亿,将近美国人口的两倍。路透则评论称,微博上市扫除市场对中国科技股价值偏高的担忧。

新浪微博目前的市值约40亿,已超过母公司新浪当前市值37.3亿美元,有分析认为,上市之后,新浪微博将更加独立于母体新浪。“我认为这一直是个艰难的市场,但相对来说,我们取得不错的结果。”曹国伟说,微博上市是新浪的终结,幸运的是,是新浪终结了自己,获得新生。

十五年前的新浪上市,被形容为赶上了“最后的好时光”。新浪之后,搜狐勉强上市,网易流血上市,8848则上市流产;十五年后的微博上市,吸引了全行业的关注:是赶在了最好的时光,还是最后好时光,对于行业意义重大。

微博照耀新浪:

真正受益者是谁?

曾经人们用“微博再造新浪”形容微博的重要性。意思很明显,新浪这家曾经作为中国互联网标志的网站险些沦为二流公司,是微博让新浪重新回到行业巅峰。

新浪于2009年推出微博测试版,引发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微博热”,最多时有十余家互联网企业推出微博产品,包括腾讯、搜狐、网易等。经过四年多的激烈竞争,新浪微博的用户规模、活跃度和营收已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社交媒体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让微博成为中国的“公共议事厅”,是公众了解和讨论热点事件的重要渠道。新浪提供的资料显示,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中,微博是最早发布信息的媒体平台,20多天里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达到18.1亿。

另一个例子则是,文章“出轨门”后发布的道歉微博互动总量超过400万,直逼奥斯卡“最强合影”在Twitter的转发量。微博同时还是聚集专业人士最多的社会化平台,在大事件中发挥了舆论引导和信息放大的作用。

新浪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日活跃用户6660万,是中国活跃度最高的社交媒体。微博上有超过8万个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账号、70多万个个人认证账号和40多万家企业认证账号。

眼球经济曾经是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的商业逻辑,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社交媒体时代。招股书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微博整体营收达到6750万美元,其中主要为广告,同比增长160.6%,新浪微博2013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590万美元。

新浪在探求超越眼球经济的模式。近期,魅族、极路由等多家企业在微博发起售卖活动,通过与一系列厂商的合作,微博“浏览—兴趣—下单—支付—分享”的营销闭环已经成型,新浪希望企业会把客服、CRM方面的预算投入到微博。

微博照耀新浪。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新浪微博市值约为47亿美元,而新浪市值约为38亿美元,微博市值一举超过了母体公司新浪网。

有分析认为,上市之后,新浪微博将更加独立于母体新浪网。上市当天晚上,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接受采访时表示,微博上市后还是新浪控股的一个子公司,就像新浪网是新浪集团下面的一个子业务,关系不会改变。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新浪微博的上市能够帮新浪赚一些钱,但长期价值比较有限。“真正的受益者是背后推手阿里。”此次发行前,主要股东当中,新浪持有微博1.4亿股,占股比例77.6%;阿里持有微博3489万股,持股比例为19.3%;完成发行后,新浪持股数量下降为1.15亿,持股比例降为56.9%,阿里则兑现增持微博股份至32%,持股数上升为6513万。

之前,有财报分析,33%微博的收入来自阿里。新浪方面称,面向中小广告主的微博广告产品“粉丝通”以及与阿里合作的“淘宝橱窗”广告对微博广告业务拉动较大。得益于阿里淘宝商家广告产品体系的接入,新浪微博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客户数比上一个季度增长50%。其中,“粉丝通”的中小广告客户数已达1万家。

nlc202309021735

数据显示,2013年阿里电商业务对新浪微博广告贡献为4913.5万美元,而其全年的广告收入为1.48亿美元,而广告营收在新浪微博总营收的占比超过70%。尽管新浪微博与阿里关系密切,但曹国伟强调,新浪仍是控股股东。

社交再造媒体:

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孩子

新浪微博上市的前一天,曾经的新浪微博大V薛蛮子取保候审。新浪微博大V是门户时代,以及门户之前传统媒体时代不可能想象的现象,正是无数大V与他们的粉丝创造了微博,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标志性产品。

这不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微博在美国对标的社交媒体Twitter已经于去年11月上市,股价最高时接近75美元,公司估值最高则超过400亿美元。

社交媒体最早需要追溯到2004年:那是互联网泡沫崩盘后的第二次互联网高潮,第一次高潮以“.com”为标签,第二次高潮以“web2.0”为标签。自那以后,“社交思维”成为互联网思维的一部分。web2.0已经产生了两波上市公司,一波是“社交网站”,包括美国的Facebook,中国的人人网,腾讯自2010年后股价迅速上涨,也与社交推动互联网发展有关;第二波则是“社交媒体”,在中国的标志型公司是新浪微博,在美国则是Twitter。

社交还会照耀哪些角落?目前众说纷纭。比如包括张瑞敏、雷军、马云在内的中国企业家在公司管理当中充分利用社交思维,比如小米的论坛开发模式;马云在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时,也是打破科层管理逻辑,建立社交型公司;张瑞敏在公司内部打造“自经体”(自主经营体),意在将海尔打造成一个社交型平台。

社交再造媒体带来了很多结果,比如更多人参与媒体内容的生产,内容生产的权力从机构向个人转移;比如资讯成为普及消费品,非某些阶层的消费品,所有人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激情与狂欢造就新的媒体盛筵。

但是,并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全民参与,信息消费普及的同时,导致一个“娱乐至死”的媒体消费趋势:任何重大事件在短时间迅速普及,群众的智慧对这一事件进行各种升级、改版、再造,严肃的东西被消解,一切向娱乐方向发展。

薛蛮子现象就是这一社会背景下的产物:社交再造媒体跟所有新事物一样,带来了新的可能,也带来新的问题。

蓝港在线CEO王峰在微博上市当日这样感叹,十五年前,新浪成为中国网络第一门户,而今天的微博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弄潮儿,直面后来者微信的竞争。

王峰说:“从PC门户到移动社交,相隔近乎一代人,岁月流逝,令人感叹。看看谷歌、雅虎与FaceBook的成长历史,就知道长守基业,谈何容易。谁没有老的这一天,但那又怎样。顺势者昌,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孩子吧。”

社交再造媒体,必然会革门户的命。王峰的观点是,新浪微博上市是新浪的终结,幸运的是,是新浪终结了自己,新浪因此获得了新生。

让新浪化身微博,成为自己的孩子,这是曹国伟对新浪的最大贡献。

微博未来发展 篇3

一、微博传播模式的主要特征

1、创新性交互方式带来更强的交互性

微博相对于博客、人人网、腾讯等社交网络媒体来说, 其信息传播模式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交互模式上的创新。微博是一种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与其它这叫网络的传播方式不同, 微博用户所关注的信息发布者不一定要与关注着建立起对等的关注关系。在人人网或者qq空间的信息交流中, 在传播关系上是一对一的, 观看对方的信息要建立在对方的许可和与之建立对等关系的基础上, 相反, 在微博上, 则可以是一对多的关注关系, 关注对方的动态不需要经过别人的允许, 这一点和传统媒体有类似之处, 置于粉丝的数量则取决于传播主题的知名度和传播内容的价值。

微博这种创新性的交互方式产生了可以量化的“粉丝”群体, 也为名人及企业、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领域建立起了一个更平民化的沟通平台, 随着微博群体的不断壮大, 其对新闻的传播效用也日渐显现出来。

2、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微博的传播主体从草根民众到业行业知名人士, 再到个企业、传媒及明星, 范围非常广泛。新浪微博最先主动发展的是媒体人, 第二批是名人, 第三批是企业。在相对平等的传播模式下, 意见能够得到更好的、更自然的表达, 而每个人也会因为各自的影响力而赢得更广泛的粉丝群。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就表示着传播意见的多元化, 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由的舆论场, 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自我净化,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意见的表达及信息的传递更为自由, 但也正因如此, 许多信息得不到有效的验证, 在信息的准确性方面, 则需要传统媒体的进一步介入。

3、信息传播的碎片化

微博影响社会的主要形式是加速度和分裂。微博不同于博客, 它140字的字数限制就决定了它从切入方式开始便是碎片化的。再加上它更新的便捷性, 决定了其文本并没有整体的连接性, 而是更多的随意性。另外, 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方面, 微博所提供的只能是一些片段化的信息, 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 其实是对大众媒体垄断带来的信息不平衡, 而这些不平衡点的凸显, 则更能将其信息价值得以实现。

二、微博对于传统媒体现有传播模式的冲击

1、传统媒体“抢”新闻的败退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能够第一个将最新发生的现象做出报道是一直以来传统媒体追寻的目标, 但是, 在自媒体逐步发展后, 这个目标越发难以实现。微博的产生与发展, 以其短小、及时、交互性强等特点在众多新闻事件中先声夺人, 不仅如此, 微博更挖掘了许多传统媒体所忽视的素材、掌握了众多的一手材料。

虽然仍掌握权威信息的发布特权, 但毫无疑问, 与微博相比, 传统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输于了时效性方面。

2、传统媒体互动性方面的软肋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 微博的出现可谓将媒介的互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方面自然是产同媒体望尘莫及的。微博能够通过结成“粉丝”关系而密切联系, 时刻关注到对方的动态而不需对方的特别设置, 这一点受伤吸引的效果和传统媒体的功能类似, 除此之外, 用户在微博内能够对关注对象进项方便的评价与回复, 加深了用户的你秥连度, 制造出来了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更为平等的对话机制。

在进行第一时间评价的同时, 微博设有转发功能, 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加以转发评论, 增加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活跃度。另外, 微博还有进行话题设置的功能, 通过设置热门话题开展微讨论、微论坛等, 增加了用户间的交往体验。

相比而言, 传统媒体中互动性的缺乏是致命之伤, 这就导致了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出现了一道隐形的“沟”, 传统媒体自认为报道着公众需要的信息, 但却不能清除了解受众的体验需要与感受。

3、传统媒体挖掘新闻素材的短板

由于微博的全民参与性与良好的互动性, 决定了其传播内容的广泛性, 即时发布身边的大事小情, 见解地形成了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 某张图片或者信息的发布就可能引起大批人的介入, 再经关键人物的转发后, 更能扩大其传播范围。相交于此, 传统媒体沿用着的传统采编审的制度, 一方面由于记者的局限性而不利于新闻素材的挖掘, 另一方面由于把关人的干预很可能导致关键信息的屏蔽。

三、传统媒体今后新闻传播模式的发展方向

1、建立社交媒体网络, 加强与受众的交互性

传统媒体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短板是交互性的欠缺, 对此, 传统媒体应该改变自身的内容分发方式, 今早在个人门户上占据有利位置, 可以依据自身已有品牌进行社交网络内的品牌建设, 在各大社交网站建立自身的主页, 加强同受众的交流与联系。积极打造自身品牌, 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传统媒体可以构建网上的新闻社区, 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 也为公众提供权威媒体下的话语表达的平台, 让公众主动地参与到新闻的生产、阐释与批评当中, 将所生产的信息通过讨论而在微博领域内形成公共议题, 引导公众形成参与事件的主体意识。

在中国微博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同时又是飞速成长期之时, 传统媒体可以积极介入微博的话语平台, 抢占一定的话语权, 通过受众对自己所推行的微博的认可, 引起受众对该媒体的“关注”, 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同时使发行量获得提升。

2、加大微博信息的利用率

微博的低门槛给了更多人话语表达的机会, 在微博为我们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 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无意义信息。这一点是微博这类自媒体始终无法逃脱的桎梏。这一点正是传统媒体可以大有作为之处, 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的专业采编人员及信息核实渠道, 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发布信息海量及时的特点, 一方面将微博作为自身获取信息的平台, 基于微博的信息传播优势, 传统媒体应注重结合微博的时效性和用户基数巨大的特点, 改进自身的传播机制, 通过微博, 传统媒介可以及早发现新闻、判断新闻热度、提供用户参与的通道、扩大新闻传播的效应。另一方面, 将微博热议的一些话题进行探讨, 以权威媒体的身份加以核实, 进行舆论的引导, 强化品牌的价值。

微博140字的字数限置虽然能够及时地发布一些信息, 但是因为字数的限制等制约因素, 使微博在反应深度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摘选有价值的、引起广泛关注的信息进行深度报道, 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 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 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索事情发展的原因, 突破动态新闻的肤浅和表象化特点。对于重大题材还要形成舆论强势, 引导舆论导向, 发挥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

3、将微博平台品牌化, 优质化

传统媒体的报网融合并没有和受众之间建立起理想的链接, 微博的出现为传统媒体与受众间的交互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进行信息的补充传播, 也就是说可以将处于版面、事件等因素不能发布的新闻加以公布, 从而避免成为单纯传统媒体的复制品。

另外, 传统媒体也可以利用微博进行品牌运营、售后服务等模式, 提高微博账户的使用率。

总之, 微博的兴盛对传统媒体来说更是一个机遇, 它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及强大的用户交互体验都给了传统媒体以更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媒体在将来的发展中, 需要以建立互动关系为核心, 建立超越人与内容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这一链条则更应是内容产品、社区产品与服务产品的一个有序组合, 在这当中, 社区产品是核心和枢纽, 微博领域内的用户体验挖掘在这种情况下也成为了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一个有力着力点。

摘要:微博作为近年来新媒体中的后起之秀, 以其“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较低的使用门槛儿和交互性强等特点, 在短时间内成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表达对热点事件和人物的观点、态度、意见的平台, 随着微博发展壮大, 它在某种情况下已跃然居于当今主流媒体的地位, 旧有媒介格局下的公众舆论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在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之外, 拓展了其传播的形式, 扩大了自我传播与群体传播的结合。“媒介即信息”, 微博的出现对于以往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针对传统媒体在微博信息传播的冲击及其在今后所倾向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博,传播模式,交互性

参考文献

[1]李良荣, 张嫄.新老媒体结合造就舆论新格局[J].国际新闻界, 2008 (7) .

[2]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J].新闻爱好者, 2001 (5) .

[3]喻国明.微博: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J].新闻与写作, 2010 (2) .

[4]付志峰.浅析微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6) .

政务微博发展研究综述 篇4

【关键词】 政务微博 发展 综述

【作者简介】 张文宇,中共宜昌市文史市情教研室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2-0017-02

一、国外政务微博发展研究概况

早在2006年,微博的鼻祖Twitter就向公众提供交流平台服务,最初它只是亲戚朋友间分享实时动态信息的一种工具,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具有便利、低门槛和无限扩散的特点,Twitter迅速风靡全球,用户数量迅速突破3亿,其中不乏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重量级人物,Twitter成为全球微博使用范围最广的第一大网站,成为多国政务微博的首选服务商。

美国是使用政务微博较为广泛的国家。目前,美国地方、州和联邦各级政府部门均使用不同种类的社交媒介接触公众,如处理服务请求、举办实时的公共官员采访、公共政策群集意见等。概括来说,美国的政务微博主要行使发布政策信息、与公众分享观点、作为公共外交工具、应对与防范危机的职能。

英国是政务微博规范化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早在2009年,英国政府就颁布了政府部门的《Twitter使用指南》,规范政务微博的创建、使用和管理。该指南共有20页,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府微博管理及使用的方法,正文包括四个部分:使用Twitter的目的及评价方法;Twitter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有效管理和使用Twitter;推广Twitter。它提出的注重发布内容要求、注重“意见领袖”的力量、注重微博使用效果评价、注重微博推广的政务微博管理方法,对于世界范围内的政务微博规范化建设具有普遍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政务微博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但是发展非常迅猛,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功能设计多样,已经成为党委政府开展政务工作的重要平台。由于2011年是我国政务微博数量突飞猛进的一年,网友也将2011年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我国政务微博能够在短期获得急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它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现阶段中国正急速迈向“网络社会”,作为网络应用“新贵”的微博受到了大众的普遍青睐;另一方面党中央及时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脉搏,倡导新闻执政,要求政府机关和官员懂网、触网、用网,通过政务微博沟通干群关系。目前,中国的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汇聚民意、凝聚民智、沟通民生的重要渠道,成为展示党政机关形象、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引领社会舆情大势的新阵地。

1. 政务微博的概念

政务微博的概念是什么?目前还无统一而明确的界定。有学者主张从行为主体来界定,认为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有学者强调政务微博的功能,安徽省委党校的崔学敬认为,政务微博就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倾听人民心声、诉求,排解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实际问题,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公布相关数据和事件,从而进行网上知晓、网下解决问题的相关微博。也有学者强调政务微博的新媒体属性,认为政务微博是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及某些公职领导和人员在微博上经过认证后,通过特定的方式向广大博友发布有关政府信息,与博友之间进行在线交流沟通并及时予以回复处置的新兴信息交流媒体。

2. 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管理中心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已有网民5.64亿,比2011年增长3.8%,净增长5090万,其中手机网民4.2亿,占网民总数的74.5%。微博用户3.09亿,比2011年增加5873万,网民使用率54.7%,手机微博用户人数为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2012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新浪微博共同发布的《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共有60064个政务微博,比2011年增長231%。再加上其他微博平台上的政务微博,估计政务微博注册用户数达15万。报告指出,全国政务微博大致形成“雁阵式”发展,以江苏、广东、北京等省市为“雁头”,四川、新疆等为“西翼”;浙江、上海、山东等为“东翼”。江苏、广东、北京等省市政务微博数量领先均超过5000个,在创新社会管理、探索政务微博发展上也已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四川、新疆、浙江、上海、山东等东西部省份政务微博发展逐渐成熟,有力地补充了政务微博整体阵势,对带动政务微博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数据显示,公安、团委、政府外宣类微博仍然是政务微博主力军。

3. 政务微博的功能与类型

政务微博具有信息发布、信息咨询、受理投诉、收集舆情、监督反腐、整合电子资源等功能。利用政务微博,政府部门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不仅降低了时间和成本,还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网民的反馈信息;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查询的信息,可以利用微博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咨询;通过政务微博,党政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听取群众对部门的意见和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达到为百姓服务的目的;通过微博收集舆情,已经成为政务微博的一项特殊重要职能,成为政府推进反腐工作、协同多方微博、构建微博矩阵的有力手段。我国的政务微博目前主要有服务型、宣传性和问政型三种类型。当然对于特定的政务微博而言,它的类型类型选择要根据自身业务范围来确定,很可能是以上述三种类型中的一种为主,其它为辅的综合性微博。

4. 政务微博的问题与对策

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无疑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的政务微博主要存在定位不准、运行不畅、影响不足和营销不够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官员重视微博、了解微博、参与微博、影响微博,提升领导干部的微博素养,积极探索政务微博规范有序运行的长效机制,努力扩大政务微博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遵循传播规律,发挥政务微博在唱响网上主旋律,形成网络正面舆论强势中的应有作用。

5. 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自微博在中国爆发增长和湖南桃源县政府2009年11月试水政务微博后,政务微博研究在我国迅速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的显学。2011年8月25日,由人民网、腾讯网联合主办的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参会者对善用微博、疏导舆情、促进民众问政、议政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就如何推广政府微博促进政府管理的经验达成了普遍共识。2012年5月18日,第二届“无微不至”中国微博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大会微政务论坛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传媒网中国微博大会共同首次发布了《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新闻办微博影响力推荐榜》,报告涉及了上海、成都、南京、银川、北京等十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新闻办微博及其运作情况总结。与此同时,有关政务微博的研究在全国各地和学者间广泛开展,不断形成政务微博研究的热潮,涌现了单学刚、张志安、汪玉凯、沈阳、蔡奇、伍皓、叶青等政务微博研究专家,出现了人民网舆情室、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等政务微博研究品牌,定期推出各式政务微博研究报告,同时,各地的政务微博实践中出现的“上海发布”、“平安肇庆”、“问政银川”、洛阳《政务微博考核办法》、绵阳“微博理政”等全国典型也不断被研究和推广,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中国政务微博研究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滨.“微博问政”与舆情应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窦含章,李未柠.政府如何开微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3] 窦含章,李未柠.政务微博实用指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4] 窦宝国.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武汉学刊,2012,(1).

微博公益的发展对策 篇5

关键词:微博公益,缺陷,应对措施

1 微博公益的缺陷

1.1 真实性遭到质疑

把关人的缺失,容易导致虚假信息的趁虚而入。网络主体的多样性、匿名性,给人们带来平等化、自由化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大量的虚假信息,误导大众。微博掌握在每个人手中,随时随地都可发布信息,网络把关人的缺失为一些博眼球、拼上位并想以此获取金钱的人提供了可趁之机,他们编排一些虚假但具有强刺激力、感染力的信息来获取关注,进而达到谋取个人私利的目的。

1.2 传播内容不完整

微博内容的碎片化、传播范围的广场化导致很多微博公益传播内容不完整,甚至失真。微博的内容编制需要在140字以内,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信息容易表达,难以完整,即使有链接和长微博,人们的心理机制一般都记住信息的主要部分而忽略其他。加之第一印象的作用,人们了解到的信息是极不完整的。微博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它容易形成广场效应,人们在还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容易被一些人煽动。

1.3 持续性差

微博所造成的“速食化”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微公益的持续性不强,后续力度欠缺,治标不治本。每一天都有无数条微博内容产生,如何在这其中脱颖而出,成为受众的关注焦点已非易事,维持持续的关注度更是难上加难。而微公益的生命力却恰恰在此,只有得到人们的关注,微公益活动才得以继续。由于微博内容的微小、众多,在一条信息还没被消化之前,另一条已将其掩盖,人们的关注点不停在更新,而一件事情从发布到审查,再到呼吁,最后到解决,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恰与微博的即时性产生矛盾,使得公益活动往往昙花一现,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1.4 影响范围有限

相对于传统媒体,微博的可信度还不强,微公益的活动得不到广泛参与,影响力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虽然凭借网络使主体的参与门槛降低,但人们对其的技术运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加之其威信力与影响力远不如传统媒介,除了有意见领袖的参与外,微公益活动一般都停留在极小的范围内,影响力有限,事情得以顺利完整解决的可能性也降低。

2 应对措施

2.1 加快网络监管立法,政府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作为一个新兴产物,法律上对于微博公益的界定仍是空白。[2]”要想使人们合法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完善的法律体系必不可少。法律的强制性弥补了网络的不足,使微公益的发展合乎法律。而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虚假的、对社会有危害的信息,执法部门需严格惩罚,在网络世界里,也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 加强网络把关,提高网络监管能力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王国,但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自由,网络本身必须加强对信息的把关能力,对虚假信息进行过滤,对真实信息进行呼吁,对公益活动进行引导,使人们能更好地关注公益活动。可建立更为专业的网站对微公益进行宣传、监管,将机器筛选与人工识别相结合,使公益活动程序更加透明,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

2.3 配合传统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传统媒体如果加入跟进,将延长微公益的关注度,扩大事件的影响范围。在信息社会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不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传统媒体对微公益事件的跟进,克服了微博辐射范围小、内容更新快、可信度不高等缺陷,同时也可以对事件进行深层次解读,促使公益活动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交相影响作用中,发挥出巨大的效果。

2.4 提高网民媒介素养,扩大网民的监督范围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对信息的发布、认识、理解、甄别等能力。现代社会里,媒介的素养能力已不仅仅是专业传播者所必须拥有的,人人都是发布者,人人都是接受者,人人都必须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自己发布信息的能力,提高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等,不被虚假信息所蒙骗。同时,网民对微公益的监督也至关重要,尽量使网民的合理质疑得到解答,保证公益活动的透明性。

3 总结

博微公益还处于新兴阶段,它在发展与运行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要弥补这些缺陷还有很多行动要执行,社会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完善它。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调整,方能促进其健康发展,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徐霄桐,庄庆鸿.公益人士感叹:微博求助越来越多部分网民已经麻木[N].中国青年报,2012-08-01(04).

微博未来发展 篇6

传统媒体的全媒体转型和媒介融合过程中,媒体的官方微博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应对网络新媒体冲击下时效性、互动性不足的缺陷,很多媒体依靠新老媒体的互动配合赢得了舆论主导,媒体官方微博也越来越受到传统媒体的重视。

一、“围观改变中国”———微博已经成为第一大信息源

2012年9月,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经过5年的培育,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占比达到88.81%,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中国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微博嵌套式的裂变传播结构使其传播速度和范围呈现指数型扩散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2012年4月26日,人民网的一条博文引起数千次转发:“微博女王”姚晨让人民日报人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一位年轻编辑在社内培训时举出姚晨粉丝1995万的事例,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比《人民日报》的发行量多出近7倍。虽然并不是所有粉丝都能看到,但其粉丝的基数之大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纸质媒体的读者无法比拟的。

目前微博在人们信息获取渠道的重要性显著上升,相关调查表明,用户在屏幕前花费的平均时间是每天8.5小时,而在印刷物上花费的时间只有20分钟。

微博的基本属性使得网民成为更加活跃的爆料者和信息桥。如今,微博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第一大信息源,22%的人群通过微博获得舆情热点事件;排名第二的是都市报,占19.1%,和微博一样成为社会信息最主要的两个源头;再次是广播电视台、通讯社。很多信息尤其是一些贪腐信息、涉警涉法信息首先在地方论坛被爆料,经过网络搬运工转贴至主流综合论坛,如天涯、猫扑等,再经过微博等转发进而引爆整个网络,最后经都市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加以挖掘、放大,从而使更全面的信息重回网络。

新闻生产已经从传统的专业生产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微博让“人人是记者”成为可能,能让公众快速获取信息、积极表达意见乃至促使社会行动,“围观改变中国”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据调查,目前记者使用微博的比例为75.7%左右,一方面记者借助微博发布信息,寻找线人,如河北飙车案发生后,调查记者王克勤正是收到私信举报才获取了新闻线索;另一方面记者还积极地从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擦鞋门事件”中南方都市报记者张书舟的相关报道就是在微博中发现线索后进行报道的;此外,记者也会在微博中找寻意见领袖,并将其言论作为网民代表的看法。

与此同时,纸媒官方微博以其独有的“血缘”承继,不仅迅速成为粉丝追捧的大V用户,同时也为记者提供了实时新闻报道的强大平台。

2012年9月25日凌晨5时30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发生一起命案,致3死1伤。接到群众提供的线索后,大河报记者李一川迅速赶赴现场,并在第一时间与大河报官方微博运维人员联系,官方微博随后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微直播”,记者在前方采集到的有关案件的信息被官方微博逐条转发。当日上午11时50分许,在河南省公安厅的统一组织下,历时6个小时成功将已外逃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经初步调查,张某通过网络认识了该校一女生,因矛盾纠纷,报复杀人。在这一事件中,大河报官方微博成为全国各大新闻网站及传统媒体的唯一信息源,新浪网新闻中心首页关于该新闻的展示采用的是大河报官方微博的直播截屏。

二、“卡拉不再OK”———纸媒官方微博急需流程再造

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明确的定位,官方微博的发展也就没了方向,不可能做好。如果仅仅把微博平台作为传统媒体的营销工具或“副产品”,运营模式依然采用传统媒体“卡拉OK式”自娱自乐般的传播,将已有的新闻压缩到微博可以发布的字数范围内发布,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很容易影响到粉丝互动与传播效果。

根据《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的数据,目前报纸的媒体微博虽然在数量上不如电视、广播电台,但其影响力远超二者。一方面,这是由微博的特性决定的,作为一种移动互联媒体,受信息传输技术的制约,微博更适合“文字+图片”的形式传播。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机构,媒体的公信力通过认证被完整“平移”到社交网络中,拥有庞大的社会资本和话语权,信任成本更低,获得社会民众的认可度更高,《人民日报》的微博在短时间内粉丝超过260万就是很好的佐证。但是,这并不能说媒体官方微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微博这一虚拟世界中的影响力并不直接等同于线下现实社会的影响力,移动互联时代对所有的传统媒体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熟悉微博的传播特性,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微博营销策略和内容发布机制,一些线下生活中默默无闻的“小媒体”也能在微博中呈现“大威力”。

从树立品牌上讲,将媒体官方微博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型媒体来运营十分必要,《新周刊》的官方微博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它具有关联品牌、独立运营的特点,除早晚帖外,大多数内容是独立成篇,能给受众一个完整的信息。比如,每天信息类、评论类、娱乐类、图片视频类的内容都有涉猎,这样一个相对完整、固定的信息结构,容易培养起受众的阅读黏性。

一些媒体官方微博维护人员得到的授权不够,囿于层级问题,协调请示的时间成本过高,造成一些事件的发布或回复不及时。而一个不及时的官方微博,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官方微博。现有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流程不能满足微博的需求,需要建立全新的流程体系。

微博运营与以往传统媒体的工作大不相同,作为一个全新的平台,它有自己的规律。微博是一种休闲型媒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微博,不要求必须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恰恰相反,大多数用户的浏览时间都是在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比如,每天21时至24时就是一个微博活跃的时期,因为对很多用户来说,这个时间段才能方便地参与各种互动。虽然不少传统媒体安排有专人管理官方微博,但依然有不少媒体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是由记者、编辑兼职管理,或者是由实习生承担此工作。对此,有专家指出,必须要在管理上设立专人来负责官方微博,在工作时间上也要针对不同媒体特性予以不同安排。

微博的日益火爆也带来了业界对“微博运营专员”的需求。“微人才”已成为很多企业的“座上客”,且薪酬可观。相对纸媒官方微博而言,每天都要有专人负责维护、定时更新。在这一方面,专人管理能尽可能更好地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此外,传统媒体的专业把关能力,不仅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也是纸媒官方微博的核心竞争力,微博上信息的权威、及时、准确更值得粉丝期待和尊敬。

微博是一种“观点为王”的媒体,在海量的信息中,微博只有拥有独特的个性和旗帜鲜明的观点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现实中,不少媒体官方微博做到了新闻信息及时有效的转发,但缺乏对自身观点的阐明和梳理,因此微博上出现了类似“千报一面”的奇怪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对媒体官方微博运维人员的自身素质就提出了较高的业务要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权威及时,除了为党的机关报的公信力与话语权完整“平移”发挥巨大作用外,官方微博运维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不容忽视,《你好明天》这个栏目的转发与评论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数量,“观点为王”诚不我欺。

微博的鲜明特点就是具有实时互动的功能,集内容发布与互动于一身,既是媒体,也是网络社区。这种实时互动的强大功能是传统的报纸媒体所无法具有也很难比拟的。2012年11月28日晚,大河报新浪官方微博配合次日即将刊发的大型特刊报道《回到一九四二》,发布了一条关注#回到1942#的微博,同时配有次日的特刊封面照片,为特刊预热。该条微博发出仅仅两分钟,一位名为“@红色纳什08”的粉丝发表评论,称大河报纪念1942年中原大饥荒特刊封面用错了照片!《回到一九四二》特刊封面使用的是1946年南方大饥荒的照片,照片拍摄自湖南衡阳地区。

官方微博运维人员迅速将粉丝的意见反馈到编辑部,经特刊编辑仔细核实确认,及时更换了照片,避免了错误照片见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的出版事故。这个鲜活生动的事例表明,微博时代不仅“人人都是记者”成为现实,“人人都是编辑”也将成为可能。

三、“齐头方能并进”———微博是传统纸媒深刻转型的重要支点

微博是一种个性化的媒体,但这种个性化不是随意化。部分传统媒体没有真正重视和研究如何运营官方微博,官方微博的态度被微博编辑个人所代表,从而使微博的公信力和权威度大打折扣。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无论发布什么内容,都应该体现其媒体的态度,而非运维负责人的态度。官方微博应该从随时说话的报纸变为随时思考的媒体。基于这一点,《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有着鲜明的带头示范效应,短时间内,其粉丝量能够迅速飙升至450万,独立的、8个人的微博运营团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举全报社之力办好微博”是其微博内容优质高效的强有力保证。

粉丝量等于发行量?转评量就是影响力?答案是否定的,不能因为暂时的繁荣而使大量优质粉丝或潜在粉丝流失,这是得不偿失的短视行为。微博优胜劣汰的趋势日益明显,能够比别人更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微博上重建话语权。目前,大河报官方微博的粉丝量在河南报纸官方微博中排名第一,遥遥领先。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微博的内容反映、栏目建制、沟通协调上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长远来看,微博和传统媒体诞生于不同时代,却将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实现交融,微博向传统媒体提供新闻源和信息源,即原材料,传统媒体将利用自己的常规渠道,通过记者核定信息,深度加工,将新闻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大众中去。相对电话、信件等传统的信息爆料渠道,微博爆料的可信度、采用率明显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微博自身传播迅速高效,另一方面也与使用微博的人群所受教育程度较高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微博用户认知问题的方法、角度更能契合新闻生产的需要。

传统媒体在社会化媒体面前所展示的颓势不断显现,面临着深刻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不可能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要彻底适应新媒体形势的“脱胎换骨”,要转化为在现实社会、网络世界双平台“作战”的媒介平台,进行一体化双平台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微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重要的支点。

传统纸媒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不容置疑,微博平台传播的及时互动同样不能小觑,纸媒官方微博的不断完善一定会对报纸的转型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报纸的日常业务中已经得到而且将不断得到印证。

由于新闻信息的接近性,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报道的本地化趋势,媒体微博虽然在理论上面对的是所有微博用户,但差异化、贴近性是媒体生存的王道,这就决定了纸媒官方微博必须走本地化路线,积极服务本地,与本地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用户的黏性。在这个层面上,纸媒官方微博的实时传播拥有广阔的前景,天气、交通、育儿、保健等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贴身服务”的内容将会在第一时间“送达”。要想把这些服务做好、做透、做及时,一线记者的新闻支持、信息网络的全面监控、自身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不可或缺。

此外,在日常的出版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版面紧张、稿件无法见报的情况,或者好看耐读的新闻囿于版面限制被无奈删节,结果新闻成了旧闻,生动的报道变得干涩无趣。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将这些新闻,用长微博工具及时发送,这应该也是一体化双平台运行的有益尝试。

微博的媒体传播模式及发展趋势 篇7

2010年以来,微博以“随风潜入

夜”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中国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业,以其“短、灵、快”的媒体传播特点,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移动性、去中心化的草根文化生活的品质需要,创造了井喷式的发展奇迹。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互动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移动及固定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与博客相比仅是设立了140字的限制,但却“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各种微博网站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新的自传播媒体形态,“微博媒体”、“微博营销”、“微博问政”等新型模式不断得以创新发展,微博无可厚非地影响着人们生活。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虚拟与现实的浑沌整合,也是技术与应用的博弈发展,更是战略与图谋的精心勾勒,乔布斯就成为了时代标志。聚焦我国,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已到达规模发展期,产业竞争日益复杂。按照目前市值计算,已迈入国际主流互联网厂商阵营。在技术、应用、终端、网络等诸多环节的变化中,移动互联网产业更实现了理念再造与价值分层,并形成了诸多的新兴产业特征:

一是围绕不断扩展的客户需求,开放性、普及型、社区化的媒体必然成为产业发展大势。从分众到融合、从跨平台到跨领域,新兴同时具有媒体属性的业务层出不穷,博客、微博等新的爆发式发展业务更是不断产生。

二是业务与平台交相呼应泛在化发展,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在转变,以开放式平台有效粘聚和获取用户价值成为产业价值使然。如腾讯逐步开放业务、流量和平台,打造开放、共赢、整体的产业生态链,实施基于庞大的QQ用户体系的生态链上下游高效重组的聚合平台战略布局。

三是线上与线下(O2O)的融合模式得以全面创新发展,形成了“线上发现、线下体验”、“线下物流、线上销售”等多种新形式的电子商务模式。例如,依托庞大的用户基础,Facebook采用O2O(线上线下结合)的在线交易结构,布局11板块形成了Facebook商务(f-commerce)的完整链条。

四是基于通讯录的软件群族成为新的产业战略要地。通讯录也成为入口之一,以手机通讯录作为用户来源的IM应用可以把SNS、即时通讯软件和邮件的通讯录导入为通讯对象名单,其用户数量正在迅速成长,其不受运营商限制的语音对讲通讯模式对移动短信平台及飞信业务都具有较强的替代效应。

五是在电信运营业数据也走入PB级之时,数据挖掘的意义已超越了传统通信行为分析范畴。以数据为驱动,亚马逊在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用户界面、实时推荐等多种工具共同作用激发消费冲动取得巨大成功。

以上种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疑为微博这种新型媒体形态创新了新的媒体产业生态环境系统。

微博及其产品发展特征诠释

微博始祖是Twitter,创办于2006年。到了2011年1月,用户数约估已达2亿,外部估值升到80-100亿美元。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Twopchart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 Twitter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大关。Twitter的战略口号是“成为地球的脉搏”,它采用和传统博客模式不同的多信息源、链式传播和伞形覆盖的传播模式,通过跨终端、跨平台和IM多种渠道传播,在此基础上展开统计服务和应用服务,借助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服务的不断升级,建立了全新的实时信息世界。

从国内发展来看,最初大批老牌微博产品(饭否、腾讯滔滔等)都已消亡。而以新浪和腾讯为代表开启了第二波的微博创新发展,并快速形成多种模式,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理念。无论把微博定义为“改变第三个浪潮”还是“改变门户的下一个趋势”,其发展趋势已被社会公认。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它把握人群的聚集和离散,在共性中发展,在个性中索求,形成了诸多易于传播的新型产品特征:一是微博“简短、方便、轻松”的传播形式,符合现代人们移动性、快节奏、精细化的心理传播规律。二是可在移动及固定多种平台上应用,其具有跨终端、跨时空的独特传播优势。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可就相同话题进行快速传播发展。三是具有自传播媒体性质,在社会热点推动下快速传播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和借助于社会热点问题,微博传播信息的广度得到了大幅的刺激和推动。四是名人效应得以再次发挥,并在各种粉丝的大力参与下,使其业务得以创新发展。在国外,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白宫、宏达电子、戴尔、福布斯、通用汽车等很多国际知名人士及组织都在Twitter上进行交流。而国内新浪、腾讯微博大力邀请明星影星,再次发挥了名人效应,短期内各大微博就聚集了大量用户。

微博的媒体传播模式解析

作为一种自传播媒体,微博客户端从电脑延伸到手机,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及空间限制。微博具有实时性、草根性、跨区域、跨平台等特点,用户可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各种移动及固定终端方式均可即时更新个人信息,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和羁绊,满足了移动互联网草根文化传播的内容需求,使得微博具有了可随时随地突破泛时空界限的应用优势。

微博为短/彩信提供了信息汇聚和再生的发展平台,让信息可以在其中以“分子式”广泛传播,而短/彩信则丰富了微博的接入和传输渠道,它们既有一定区别也有一定联系,具体比较见表1。

微博兼有信息网络和社交网络(SNS)的双重属性,其与门户网站、SNS有着互相区别又相互依存的协同发展关系。一方面,微博更偏向于信息传媒属性,这导致其更依赖于内容以及内容平台的聚合再生,而门户网站恰恰具有媒体内容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尽管微博具有信息网络的本质属性,与SNS网站的社交网络属性存在较大差异,如相互认证的信息传递方式,但微博用户群体与社区网站用户群体交叉比例较高,有非常类似的用户群体细分;特别是由于开放式API的创新拓展使得两者的差异也日渐消失,具体比较见表2。

微博发展趋势探析

从网络架构体系来看,微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入口,多元化、集成化、平台化的发展特征将日趋凸显。相仿互联网发展的“1+N”模式,微博依托庞大的用户基础,已摆脱单一应用范式,越来越多的应用被整合其中,并已成为了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多种服务及功能的载体。如新浪微博就设有“应用”和“游戏”等诸多插件模块,其中“应用”下囊括了“日志”、“相册”、“微秀”、“微盘”等推荐应用等。同时,基于位置的“周边的微博”、“周边的人”等综合性微博产品正在不断创新产出,微博本身也呈现出综合化的发展事态。

从介质形式来看,微博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富媒体化的发展趋势,诸如视频、图片、音乐等也逐步被微博整合其中。微博的展现形式从原来的纯文字已扩展到了图片、视频、音乐、动漫等富媒体都在微博中与文字一起展现,使微博信息含量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除此之外,诸如语音微博(Hollur)、视频(微录客、蝈蝈视频)等新的专项多媒体微博形态也不断衍生。

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营销手段,微博营销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化。腾讯微博推出微卖场,综合了B2C、团购、优惠券,用户通过转播降价、精选商品、转播抽奖等,其营销影响力已轰动线上与线下。腾讯微卖场仅是微博平台盈利方向分化创新的开始,作为具有社会化电商属性的进化体,其盈利法则颠覆了微博盈利原有法则和思维范式,它的营销规则促使人们做出交易决策的是“占了便宜”的心理,而不是一定要购买最便宜的商品。

与其他网络应用一样,微博是一个容纳海量信息的动态数据库,其数据资产价值正在得以不断创新增长。在不侵犯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微博数据也将在产品营销、广告服务、行为预测、信用评价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商业产品价值,更有甚者数据流量本身也已成为可直接买卖的商品,如Google和微软每年都要向Twitter支付2500万美元的开支来购买tweets的搜索权。数据资产价值之争也成为互联网产业竞争的焦点,如Twitter的inboxQ(知识平台),新浪微博的“微数据”等。

微博作为一个聚合和承载平台,其第三方插件应用开发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围绕微博平台的技术创新,例如实时搜索技术等,在这方面一些国外企业已开始着手。基于微博信息的业务创新,针对海量的微博信息提供不同的应用软件。例如,美国FlixUp的网站面向iPhone推出了应用软件FlixUp,它将聚合Twitter上的影评帖子,自动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对某部电影的正负面评价,并给出所有电影的“温度计”。

上一篇:动手教育下一篇:逻辑性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