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未来住宅发展(共10篇)
现代与未来住宅发展 篇1
1 住宅产业化现状
1.1 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历程
住宅产业化是在建造住宅的时候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在整个过程当中, 住宅建造所使用的部件大多数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流程生产出来之后现场组装好。目的是使得预制的混凝土 (PC) 构件工厂化和土建装修一体化完成, 节省工序。我国最早的住宅产业化在20世纪的90年代左右, 我国借鉴的是日本建造的经验, 然后在建筑科技领域首先提出住宅产业化。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住宅产业化真正的实现了突破, 依次经过制定政策、试点建设、逐步推广三个阶段完成了深入住宅产业化理念的举措。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出现了许多在住宅产业化上有所建树的企业集团, 例如长沙的远大制造, 深圳的万科房地产开发企业, 上海城建、天津住宅集团等。目前我国现有约50个住宅产业化基地, 累计新开发了320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面积。
1.2 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激励政策
(1) 国家层面:国家自1996年以来, 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促进住宅产业化”的文件。在这其中包括在1998年专门的住宅产业化办公室, 1999年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2年的《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大纲》, 2006年建设部门又对大纲的内容修订更新, 发布《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大纲》。现今的阶段建设部正在酝酿出台关于在国家层面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纲要等。
(2) 省市层面:目前大概有20多个省市针对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制定相应的文件。其中很多城市出台一些关于促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和文件, 有些城市的政策力度很大, 也发布了一些硬性的指标。每个地方给出的政策并不相同, 但主要是分为如下两类: (1) 对住宅产业化设立专门的资金, 对于住宅产业化的推广能够起到直接支持的作用; (2) 对住宅产业化的推广进程政策有一定的倾斜程度, 关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各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 住宅产业化优势、技术经济分析
2.1 住宅产业化优势
(1) 缩短工期。住宅产业化的方式, 参与住宅建筑的建筑部品工业化生产, 施工的产业化, 主体建筑和装修同时进行, 这一系列的建造过程大大缩减建造的时间。生产PC构件是保温材料和墙体复合, 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外墙外面的保温施工时间节省下来。PC构件安装完成之后节省掉装饰层的施工。不仅如此, 产业化的施工过程是先将墙板安装好, 然后进行的施工过程是在围护的结构之内进行的, 如此一来整个施工过程受到风雨等天气的影响就减少, 时间上也就不耽误。这样的施工过程和传统的建造方式比效率提高许多, 施工的工期缩短不少。
(2) 降低安全事故。住宅产业化的施工方式将现场的施工工序简单化, 减少一些施工机械和设备的使用, 避免人员在露天工作施工。施工过程中的外墙自防护技术取代脚手架的使用, 这样就能够减少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等一些安全隐患。除此以外, 外墙复合保温板能够避免保温材料引起火灾。
(3) 保证工程质量。使用住宅产业化的建造方式可以减少人工现场加工的情况。建造过程的误差小, 提高精确度。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指标, 强度密度等得到明显的改善。钢筋的保护层得到有效控制, 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得到保障。
(4) 节约资源。住宅产业化理念下的工业化建造方式能够合理的整合利用资源, 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相比较传统的建造方式, 住宅产业化的建造方式有效的利用资源, 减少浪费。
(5) 提升住宅品质。相较于以前的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来说, 住宅产业化的过程使用了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等。这些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新建的房屋的隔热、隔声、抗震等的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 提高了建筑居住的舒适度。
(6) 保护环境。当建筑建造使用住宅产业化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减少现场作业的进行, 以往建筑建造时产生的粉尘、噪音、污水等等破坏环境的污染物出现大大减少, 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的范围。
2.2 相关技术
如今的住宅产业化方式采取的是全自动化的柔性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施工模式采用PC构件组装以及叠合板浇筑的形式, 实现建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结合。这是对于传统建造方式的不断创新, 同时创新的技术实现了相应的建筑发展, 展现了住宅产业化的优势。
3 住宅产业化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存在的住宅产业化行业领军者要数长沙远大住宅工业化集团, 具有代表性。从1996年开始探索建筑工业化发展,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化集团逐步成为我国的规模大、实力大的建筑制造商, 秉持创新与绿色发展。其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 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 不断地吸收与学习方法与经验, 一步步建立起适合自己发展的建筑工业化系统, 并不断走向国际的领先的地位。
4 结束语
建筑业想换代升级, 那么实现住宅产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住宅产业化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良好的前景。推广住宅产业化要符合当下的市场规律, 同时以政府颁布的政策作为引导, 企业自主经营, 居民自由选择。根据实际情况扎实发展, 不同的情况下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不同, 不可盲目的跟风。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业发展并不均衡, 存在着一些企业结构不合理, 装备自动化程序低,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达标, 技术水平低等的问题。建筑要实现住宅产业化还需经过很长的一段路, 存在着不少困难。建议政府给予相应的帮助政策, 企业本身也要克服遇到的相应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梓.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5, (4) :53-56.
[2]齐骥.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和今后工作重点[J].住宅产业, 2013, (11) :12-13.
[3]郑生钦, 冯雪东.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广泛推行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 2015, (6) :54-58.
现代与未来住宅发展 篇2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
1.建筑材料方面
现代土木工程重视高质量、高经济效益、快速施工等这几个方面,要建造大型、紧密性现代化建筑物,需要首先考虑建筑材料的相关问题。现代土木工程重视选择高强度、轻质量建筑材料,例如:镁合金、铝合金等,以及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不过现阶段这些高新材料价格偏高,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所以需要做出不断研究,改进技术,不断提升材料强度与耐久性。
2.地质地基方面
土木工程中地质与地基的构造重视天然状态下其力学性能与应力情况,它影响了建筑选址、结构体系、建筑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现阶段主要采用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等,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要创新出新的勘察方法。
3.工程规划方面
以前的经验工程规划方案已经呈现出它的弊端,随着现阶段土木工程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工程规划设计需要运用系统的工程理论与规划方法来提升规划水平。例如:在进行水坝的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它对周围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它会影响农业生产、生态平衡,所以在设计与规划这类型的大型土木工程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分析出它的优劣层面,给出综合性的全面规划方案。
4.工程设计方面
工业设计目标是安全、实用、经济、美观。采用概率统计来确定材料载荷值与强度值,研究地震、风力、海浪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统计规律,积极在结构、材料方面的改进,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不断革新设计方法,逐渐研究出完善的结构与可靠度高的设计方法,并优化设计理论,促进设计的实用化、技术化。
5.工程施工方面
施工方面,由于大型土木工程施工需要,设备向着多品种、大型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组织管理开始向着系统工程的组织管理理论与方法发展,逐渐变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施工建设逐渐实现了结构、构建的标准化发展,并且走向生产工业化道路。在降低造价、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强化安全等方面也在不断进步。
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1.空间上延伸
由于土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未来的土木工程发展方向会向着空间上延伸与发展,这也是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分为空间延伸与地下发展两个部分。例如:波兰长波台钢塔高646m,日本计划建造千年抗震竖向城市,上海计划在人工岛上建造仿生大厦等等。地下方面,日本在上世界50年代开始就规划开采浅层地下空间。未来的土木工程会向着高空、地下两个空间方向延伸。
2.地域上拓展
由于土木工程相关建筑产业的占地面积大,会占据人们的生活空间,所以,为了适应未来人口变化需要,未来的土木工程会在地域上进行拓展,向着海洋、沙漠进军。例如日本大阪2000年围海建成的关西国际机场等,利比亚沙漠建成了大型输水管道,使得沙漠蓄水池灌溉成为可能。对于近海城市可以建造人工岛,对于沙漠化问题可以实施淡化海水方案,这都是未来土木工程实现地域拓展的技术目标,也会造福于人们的发展。
3.技术上进步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也必然结合计算机发展技术,借助计算机技术与结构计算的理论,不断提升利用材料性能,在保障结构安全的同时,也能优化设计方案,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工期缩短。也会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最大程度的推动建筑行业机械化、自动化进程,正确运用建筑产品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关系,实现高效标准生产。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与社会化经济模式相适应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体制,有效结合联合化、专业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模式,实现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高效使用。
4.资源节约与开发新能源
基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目标,在未来的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会向着资源节约与开发新能源两个方面重点发展,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能源开发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目标的规范化道路。现阶段土木工程面临着资源的消耗与对环境的破坏等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充分而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就需要落实人性化的土木工程发展策略。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建造、使用、维护等一系列的过程中,都需要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控制污染等角度进行首先考虑。例如开发青藏铁路就履行了全程封闭构造的措施,杜绝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还可以开发新的无污染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坚持主动节能节地而又能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要。
总结
在现代化的技术与经济环境下,土木工程的发展向着空间上延伸、地域上拓展、技术上进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方向不断发展。未来的土木工程发展会越来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需要,会更加注重科技化、信息化、资源节约化、环境友好化等,土木工程的发展也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断造福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作者单位:青岛工学院)
现代与未来住宅发展 篇3
关键词:框架结构,结构体系,轻型木结构,住宅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环保问题已经上升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话题。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提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工作任务。在住宅方面的表现是, 要求在住宅建设中合理的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节能, 减排, 节材等方面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发展环保节能的新型住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现代木结构住宅恰恰能够在节能减排这方面适应国家和市场的要求。
1 现代木结构住宅的分类
根据我国木结构规范体系 ( GB 50005—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 [1], 按照木结构住宅的结构进行分类, 按建筑类型主要分为轻型木结构体系和梁柱结构体系。按木结构住宅使用木材的种类可划分为轻型木结构、普通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其中轻型木结构住宅以规格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普通木结构住宅以方木、原木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胶合木结构建筑以层板胶合木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按照市场上具体的建筑类型可以分为以木质原料为结构的木结构建筑、木结构与钢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混凝土与木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等几类。
2 木结构住宅结构划分
2. 1 普通木结构体系
普通木结构体系包括梁柱式和井干式两种结构体系, 以方木和原木作为建筑主要材料。普通木结构的建筑结构形式是在施工过程中, 以手工作业为主要操作模式, 虽然在具体施工中加工方便, 应用广泛, 但是缺陷也很明显, 已逐渐被其他体系木结构形式取代。该结构体系中的梁柱式房屋, 一般采用间距和横截面都较大的木构件, 如在梁、柱上采用平行木片胶合木、方木等作为建筑材料。梁柱式房屋在中国古代主要采用细木工法, 利用传统的榫卯连接方式, 将房屋所需的木构件相互连接, 在符合一定的建筑比例尺寸时, 允许木构件裸露在外, 这样形成的建筑外观就是具有中式传统风格的建筑外观。
井干式房屋又俗称木刻楞, 房屋结构形式一般以一层或在一层之上搭建阁楼的形式出现。其建筑材料常选用原木或方木, 搭接时以平行向上的方式层层相叠, 在房屋转角处木料的端部相互交叉咬合, 拼凑紧密, 相邻的木料在一定距离上设木销或钢销, 增强了房屋外立面抗荷载能力, 且在室内通常无需增设立柱和大梁。其建筑特点是: 由矩形或者圆形实木组成的外立面墙体能够对室内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它的不足之处是: 为了满足不同荷载条件下房屋的稳定性, 其建筑面积控制在300 m2以内, 建筑总高度不超过8 m, 这样房屋的使用面积、层数、使用范围都受到限制, 在实际建造中限制了井干式房屋的发展。在施工时, 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木或方木, 由于房屋承重需要直接裸露在建筑外部, 所以在建造过程中选用的木材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在施工初期打基础时, 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利用率, 贴近地面1 m以下的木材以及在地面的楼板与地基相连接时所采用的钢筋或连接件也需镀锌防腐处理。
2. 2 轻型木结构体系
轻型木结构体系以一定间距 ( 一般为410 mm ~ 610 mm) 的尺寸较小的木构件, 按照等距离形式以一定秩序排列成骨架结构形式, 由建筑物的屋面板、楼面板、墙面板等建筑构件组成, 承受不同情况下的各种荷载, 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高次超静定的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属于箱形结构, 除具有较高安全性外, 还具有灵活性、整体性、重量轻、建造省时省力等特点, 这种结构体系常用来建造民用住宅。按照建筑内部结构特点不同, 可分为连续式框架结构和平台式框架结构[2]:
1) 连续式框架结构。连续式框架结构是在19 世纪30 年代出现在美国的轻型木结构房屋———芝加哥房屋。该结构住宅以地板梁、墙骨、天花梁、屋顶椽子等部分组成, 采用木材均为38 mm的厚度作为建筑材料, 木骨架之间采用长钉相连接。这种住宅具有结构安全, 舒适耐用, 施工速度快, 周期短等特性, 成为当时住宅、餐饮等建筑的主要形式。该房屋在建造时选用预制的等规格板材, 在很短时间内把房屋建造完成, 是当时建造房屋首选模式 ( 见图1) 。
2) 平台式 ( 非连续式) 框架结构。该结构从20 世纪40 年代后期在北美建筑市场开始占主导地位, 至今北美的建筑商仍采用该结构建造房屋 ( 见图2) 。该框架房屋与连续式框架房屋最显著不同的是, 当一层墙板高度相同时, 在建造好这一层的墙体并围合以后, 搭建好楼板, 这样直接在一层楼板上建造第二层墙体结构。因为平台式框架结构房屋墙骨不具有连续性, 所以在施工中可根据需要提前预制, 符合市场的发展和建筑的需求, 比之连续式框架 ( 房屋墙骨从一层楼板直达建筑顶部框架的结构) 更适应施工和安装要求, 故在北美地区平台式框架结构房屋已取代连续式框架结构房屋。
2. 3 胶合木结构体系
胶合木结构分为胶合板结构和层板胶合结构[2]。胶合木的原理是利用含水率低于18% , 厚度在30 mm ~ 45 mm之间的木板, 通过刨光、涂胶、层叠、加压等工序, 把尺寸较小的木材通过胶合作用成各种截面形状的层板胶合木。在施工中, 以层板胶合木材料制作的拱、框架、桁架及梁、柱等均属胶合木结构。在结构体系划分上, 胶合木结构和集成材木结构属于重型木结构体系。
现在胶合木结构建筑已经是欧美大型公共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节能、节材, 性能优良的木结构, 可以根据室内公共空间的需要, 通过胶合作用, 使用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跨度。这种大跨度桁架或拱的应用, 极大减少了室内空间中的承重墙或柱, 增加了空间设计的灵活性, 为公共建筑营造了大面积的室内空间。由于胶合木结构比较特殊的弯曲性, 加之起到承重作用的桁架较长,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考虑木材的湿度, 金属件固定的位置及数量, 并且按照专业图纸的标注以及在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下进行操作, 以满足胶合木结构建筑荷载的需求。
3 现代木结构住宅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1) 提高居民住宅居住质量, 改善建筑结构。我国的建筑以钢混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 木质结构建筑只占建筑市场的一小部分。在进入“十三五”规划的今天, 有着诸多优点的木结构建筑完全可以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这表现在: 一方面通过建造6 层以下的木结构住宅, 使更多有条件改善居住环境的人群受益, 同时也可以探索使用木结构建筑与砖混相结合的模式, 即3 层以下为木结构, 4 层~ 6 层为混凝土结构, 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质结构相关工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轻耗能产业污染。节能既是未来社会提倡和发展的方向, 也是木结构建筑的重要特点[3]。当前国内的建筑材料市场以混凝土、粘土 ( 砖) 、钢筋、水泥为主, 这些建筑材料都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材料。有资料显示, 国内人均能耗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能耗水平, 并且在建造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也不易处理。因此发展节能、节材、绿色环保的轻型木结构建筑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资源能耗高, 污染重的情况, 可以有效减轻对电力、煤炭等环节的依赖和消耗, 也进一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 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使用需求及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环保以及空气质量的日益重视, 轻型木结构建筑在建筑市场中份额的增加是可以预见的。另外,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成型, 大量外资及其相关人员进入中国, 需要木质结构房屋消费群体在迅速扩大。同时, 在经济发达及旅游景区, 不满足于旧有的建筑模式, 力图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人群在逐渐增多。原生态、节能、节材的木质结构住宅为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域的市场需求, 必将能够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
4 结语
在欧美地区, 木结构建筑尤其是轻型木结构建筑是当地建筑模式的主流, 他们有着娴熟的施工技术和完整的施工标准。虽然在国内, 木结构住宅还处于试验和推广的阶段,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选择节能、环保、绿色的轻型木结构建筑必将在未来成为一种新潮的生活模式。发展轻型木结构建筑, 在实际建设中, 应尽量与本土建筑材料相结合, 努力探索具有中国国情和特色的木结构建筑的建造标准和建造技术, 使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GB 50005—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S].
[2]刘广哲.现代木结构住宅的设计与施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2:11-13.
探讨中国城市现代住宅的发展趋势 篇4
原因。
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和完善,新兴思想观念的发展,追求绿色住宅、舒适的生活环境成了人们的生活目标。现代中国的居住区设计正从初步发展向成熟化发展前进,许多国外的优秀生活设计理念被引入并实施。近年来开发商们用享受生活、拥抱自然的高绿化率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楼盘。
设计一个合格居住区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就营造良好的生态循环人居环境而言,环境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的首要条件。在广州地区,由于天气潮湿、气候温暖,一层不适于居住。中高档居住区内一般采用一楼挑空用来做绿化区域的方式来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而在其他中小型城市、一楼被开发商用来出售作为商铺使用。一层挑空作为绿化区域的做法,虽然在利润上,开发商获取的利益减少了,但是增加了小区绿化率,小区业主也生活的更加舒适。这种挑空一层的做法在南方中大型城市的中高档小区中较为常见。住户对环境要求较高,相对小区楼房价格也是较高。
现代新型住宅区的发展除了体现在理念上,还体现在功能和设施上。因为,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功能和实用主义被城市的居住楼盘开发商所看重。现代新型发展较为成熟的小区对道路和绿地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还拥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1,教育设施如;幼儿园、小学、中学。2,商业服务;商业街、便利店、市场。3、体育健身设施;运动场、游泳池、健身设施。4,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诊所等。5,金融邮电;银行、储蓄所等。7,老人儿童活动场所。
住宅还体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节能、环保、循环等特点。绿色设计是从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绿色”的、生态的、持久的人文设计。在设计的同时要更多的考虑业主使用时的心理感受。在规划道路时要充分考虑小区内的人流情况,合理划分功能分区,运用尺度。
中国现代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是csi住宅,(C-CHINA/S-SKELETON/I-INFILL)及CHINA SKELETON INFILL—中国的支撑体住宅。是采用结构支撑体和填充体完全分离方法施工的住宅。是借鉴日本和欧美国家在支撑体建筑和开放性建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针对我国传统住宅使用寿命短、耗费资源的问题下形成的住宅体系。有以下几个特征。1,支撑体住宅的建筑基本结构及支撑体,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使建筑更加经久耐用、牢固,而且不受建筑层数的限制。2,管井的竖向集中设置提高了管线水平设置的自由程度,可以适应不同业主的家庭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空间可以灵活分割。
CSI住宅可以满足不同住户对住宅差异的使用要求,还可以应对各小区住户的家庭结构和生命循环的发展变化,住宅空间的规模和用途也是多变的,业主可以在不破坏支撑体结构的情况下,字自行对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和功能的置换。CSI住宅可以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都能独立存在,可以拥有多样化的空间格局,满足不同业主的喜好和要求。
中国住宅发展的是以“绿色、环保、舒适、自然”为趋势发展,不管发展的风格和类别是怎样的,其根本目标是“人性化”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关怀的发展,在各个环节设计中设计师都会考虑到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只有这样充满的“人性”发展才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延续。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刍议现代通信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篇5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信息传递
1 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作用
1.1 通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由此可见, 技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不但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与社会当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科技的发展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
1.2 通信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就通信行业而言, 其属于高科技产业之一, 各种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该产业起着主导性作用, 通信运营商不但利用这些新技术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质量, 而且还不断研发出了大量的高新产品, 如数据传输、宽带通信、远程控制以及智能终端等等, 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客户群体的数量不断上升。同时,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还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制造以及维护成本, 这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 通信技术还使电子商务变为了可能, 这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借助电子交易平台, 企业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1.3 通信技术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纵观当今世界几大强国全都是科技大国, 如美国、德国等等, 由此可见, 科技实力的强弱, 不仅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 而且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科技实力越强表明该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越高, 美国就是最好的证明。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上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而通信技术对国家政治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军事领域当中, 其在战争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 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大量使用了带有扩频技术的GPS定位导航系统、定位报告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以及单信道机载系统等等, 都有通信技术的身影。实践证明, 通信技术在政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现代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现如今,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 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对目前较为典型的通信技术形式进行分析。
2.1 移动通信
在经历了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这两次重大的变革后, 移动通信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目前, 新增了数字蜂窝和码分多址技术, 作为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的CDMA也已大规模投入到商业用途当中, 该技术的出现给手机实现双模提供了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频率的使用效率并且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CDMA技术还进一步提高了通话质量, 其对人体产生的辐射也相对较小, 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3G的全称是第三代移动通信, 由于当前的光传输网络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3G应运而生。3G也被称为全光网络它是以光纤为介质, 并由光波复用设备、光交换机、光路由器以及光发大器等设备构成。在该网络中, 传统的电节点全部由光节点代替, 一些相关业务也都是在光域内完成, 如信号传输、交换机调度等等, 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光信号的反复转换, 不但确保了信号传输的质量, 而且还进一步克服了光电转换过程中反应速度比较缓慢的弊端, 信号传输的速度较之以往显著提升。
2.2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实质上就是借助人造卫星来实现两个及以上地球站之间的互相通信并通过第三颗等间距的静止卫星来实现全球通信。现阶段, 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标志之一, 其在无线电通信历史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使得各种通信业务均得以实现, 地球村的美好愿景也由此得以实现。
2.3 光纤通信
该通信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 光通信技术大概每个3~5年左右便会有一次较大幅度的进展, 光纤传输的容量也以每年一番的速度在不断增长。目前, 光纤通信系统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即放大器与DWDM相结合的系统, 传输效率也随之飞速增长。
3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就现代通信技术而言, 其与传统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通信技术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 它的发展趋势是以通信网络技术为方向, 最终目标是实现通信的大容量、宽频带、高保密性和高效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流趋势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3.1 智能化
想要实现智能化的通信首要条件是必须建立起先进的通信智能网络。智能网是一种可以灵活方便地提供新业务的网络, 可将这种网络看作是隐藏于现有通信网络当中的一个网, 简单来讲, 智能网并非是独立的网络, 它只是在现有的通信网络中增添一些功能模块, 使之形成新一代的智能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实现智能化后, 当用户需要改变或是新增业务时, 仅仅需要在系统当中增添一个或是几个相应的模块即可, 这不但为用户节省了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 而且也提高了业务效率。
3.2 带宽化
所谓的宽带化就是指通信系统传输的频率范围越宽越好, 这样便可以使每个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变得更多。目前, 大部分的通信干线都正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变, 所以通信的宽带化也可以理解为是通信线路可以传输的数字信号的比特率越高越好。据有关文献记载, 人类所有的历史资料在一条单模的光纤当中仅仅需要3~5 min的时间便可以完成传输。由此可见, 光纤是实现超宽频带信号传输的必然选择。光信号具有以下优点:通信容量超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等等。
3.3 数字化
数字化也被称为综合化, 具体是指将各种业务或是各种网络综合到一起, 并将它们数字化后, 便于通信设备集成和大规模生产, 也方便微处理器处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国际上就一致认为, 网络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人们也朝着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毛勇.GTW无线移动格网通信系统在能耗管理网络系统中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09 (5) .
[2]巩海方.现代通信技术在AIS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9 (10) .
[3]吕廷杰.通信技术:过去现在未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9) .
现代纺织复合材料应用与未来发展 篇6
材料是所有工程技术的基础, 而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复合材料具有三个特点: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分通过复合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新材料, 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各组分不仅保留着各自的固有特性, 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组分之间的综合特性;复合材料是由基体相和增强相组成[1]。若复合材料组成成分中含有纤维、纱线或织物, 则称之为纺织复合材料。其性能变化是:1+1+1≥3或1+1≥2[2]。纺织结构织复合材料按照其基体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 (RMC) ;金属基复合材料 (MMC)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 (CMC) 等。其中树脂基体体系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主要的基体材料。
纺织复合材料不仅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和重量轻等独特优点, 而且还具有能和机械、电子等多学科进行交叉, 开发出可设计性材料结构的潜力, 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已由早期单一的军事领域拓展到民用、交通、工业装置、航空航天、体育和娱乐等多个领域, 并在各个领域中扩展更深入。
1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不同的纺织复合材料, 性能和造价的不同, 其应用的领域也会不同。随着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 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早已从尖端领域的应用扩展到一般工业的应用, 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建筑、生物医疗和运动器械、发电、石油工业和船舶等各个方面, 现对纺织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1.1 航空航天工业
质轻、高效的纺织复合材料始终备受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视。航空航天器的某个部件质量减轻, 就意味着它可以延长飞行时间, 如在“飞行者”号飞机上, 采用了纺织复合材料, 飞机自重降低到425kg, 可携带燃油3175kg, 在1986年的一次飞行中, 创造了216h不加油的连续飞行记录。2006年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中, 纺织复合材料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标志着我国纺织复合材料研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航空材料不仅要满足质轻, 更需要高强度、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和长寿命, 而先进的复合材料正具备这些优点。纺织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使用部位大致包括:雷达罩、舱门、翼尖、减速板、尾翼结构、油箱、副油箱、螺旋桨、高压气体容器、天线罩、鼻锥、舱内壁板、地板、整流板、直升机旋翼桨叶、起落架门、发动机叶片、发动机外壳、外涵道、座位与通道板等。如F-22型战机的雷达罩采用了高性能的透波复合材料, 纤维为S—2玻璃纤维;美国“侏儒”小型地对地洲际导弹三级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由IM-7碳纤维/HBRF-55A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缠绕制作;美国陆军负责开发的小型动能导弹 (CK-EM) , 其壳体采用了T1000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使发动机的质量比达到0.82[3]。
现阶段航空工业使用的纺织复合材料主要是树脂基复合材料, 包括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主要包括PEEK、Pi和PPS等, 具有韧性好、耐疲劳等优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上常作为次承力构件, 如用作舱门、起落架护板等[4]。另外, 金属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工业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1.2 汽车工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汽车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轻型、节能、美观、安全和环保等, 这使得汽车正向着轻量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地采用新型材料。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小型化已成为重要方向。因此, 质轻的纺织复合材料成为研究应用的重点。据资料介绍, 汽车自重减轻10%, 燃油经济性可提高10%。这些优点使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用纺织复合材料分为两种:柔性和刚性纺织复合材料。柔性的纺织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内、外装饰及车用管材、带材, 而刚性纺织复合材料制作车身和部件。目前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复合材料的有:驱动轴, 车门, 车身, 横梁, 油箱, 悬臂梁, 减速器, 钢板弹簧, 变速器支架, 座位架, 行李箱板和方向盘等等。用纺织复合材料制作的赛车车身及后盖, 由于刚度较高, 高速行驶时不易变形, 能继续保持其流线型的外形。而用传统金属材料制作的车身, 高速行驶时由于空气压力而产生车体变形, 接口处出现缝隙, 噪声增大, 空气阻力加大。
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中已经广泛使用并呈上升趋势, 如德国汽车的车用量在20世纪70年代为76kg, 占整车的4.6%, 20世纪80年代为158kg, 占9.5%, 20世纪90年代初达260kg, 占15.6%[5]。目前汽车内饰用纺织复合材料有:针织面料聚烯烃泡沫复合材料、聚丙烯玻璃纤维针刺毡型材料、可循环再生型等密度汽车隔音垫。
1.3 体育用品
体育用品的纺织复合材料, 主要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其比强度和比模量综合指标, 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 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的体育用品材料。因此, 它在体育用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用量几乎占全世界碳纤维总消耗量的40%左右。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FRP) 制成的高尔夫球棒, 其质量可以减轻10%~40%, 而且耐冲击、强度高、弹性好, 可以使球击得更远。CFRP制成的网球拍刚性大、应变小, 能降低球与球拍接触时的偏离度, 且其阻尼性好, 能延长网球拍肠线与球的接触时间, 可以使网球获得较大的加速度。目前, 已研制出采用CF、芳纶纤维或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骨架的网球拍[6]。2011年, 美国Brammo公司生产的Empulse电动摩托赛车采用了碳纤维结构件, 这不仅美观, 还极大地减轻了摩托车的重量, 并提高了性能。F1车队一直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赛车车身和碰撞缓冲构件, 从而显著减少赛事中的重伤事故。
近年来,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体育休闲制品, 不仅仅用于比赛中, 也慢慢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如:今年流行的碳纤维兰博基尼自行车, 最轻的仅有8.5kg, 而普通的自行车重量是15kg。此外, 制造动力雪撬用的弹簧板、洋弓、箭、跳竿、冰球棒、游艇、赛艇、赛艇桨、帆船桅杆、摩托车零件、登山用品以及滑翔机、人力飞机等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1.4 军事工业
军事用纺织复合材料较以前发展越来越快。现代化高科技战争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对抗性、精确性。智能武器、激光武器和隐身武器等等, 使用功能材料成为关键技术。在防护材料方面, Wambua[7]等人发现亚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竟高于纯金属钢板, 这意味着把防护技术推向更高的层次。在隐身材料方面, 一些纺织复合材料能被电磁波穿透, 因此在潜水艇、隐形飞机、雷达隐身材料中广泛应用。在耐高温、耐冲击和防毒防爆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方面, 有高温工作服、消防服、防毒服等。在军用作战服方面, 除了保证抵御外界气候条件作战以外, 还具有防火、防弹、防侦视以及抵御核、生物化学等战争的危险性。常见的军用作战服有防弹服、红外伪装服、生化防护服和防刺服等[8]。另外, 军用飞机如B-l B轰炸机、F-16、F-18战斗机、海军V-22飞机和阿帕奇直升机也都使用了大量的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1.5 医疗卫生
医用纺织品是技术纺织品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其飞速发展且品种不断创新, 数量不断增长, 尤其医用纺织复合材料。纺织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抗腐蚀性能较好, 特别是比层合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耐久性, 其质轻且疲劳寿命长。近几年, 德国Bayreuth大学研究开发, 将添加量10%左右的碳纳米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复合材料用于加工人造膝盖植入材料, 可明显改善其耐磨性, 是人造膝盖植入材料的理想选择[9]。Icotec公司推出的ETurn Ti腰椎填充块是一款钛涂层的连续碳纤维腰椎装置, 主要用于人体后部脊椎融合术, 植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骨骼并促进其生长。Advanced Composites Group有限公司研制的MTM 59是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 它用于提高X射线台和X射线硬片的透明度、清晰度和准确性。
目前医用纺织复合材料用于牙齿、骨骼、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血管呼吸器、支架、工程腱、韧带和关节等仿生制品以及医疗设备器材等等。
1.6 建筑工业
建筑用纺织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 具有重量轻、施工简便、使用寿命长、强度高、整体性强、抗震和耐腐蚀等特点,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目前一维、二维和三维纺织结构的复合材料都应用于建筑业。一维的如绳索建造桥梁。二维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作展览馆、机场、体育馆和购物中心等的房顶结构。三维结构用于旋转餐厅屋盖、异形尖顶装饰屋盖、楼房加高、球形屋盖、屋顶花园、屋顶游泳池、隔音板、隔墙、广告牌和广告物等等。
建筑用纺织复合材料需要质轻、自动化程度高、构件大和低成本的要求。纤维混凝土就是在对混凝土的创新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产品, 最早使用的多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和维纶增强混凝土。目前较为新型的有碳纤维、芳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10]。聚丙烯纤维由于其加工工艺简单, 价格低廉, 性能优异, 近年来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如:重庆世界贸易中心、上海港某国际集装箱码头都较多地应用了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 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涂层织物复合材料在建筑中主要用作膜结构建筑材料、蓬盖布和软性屋顶等。
如今, 隔热、保温材料和隔音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中, 如:德国莱比锡材料研究中心采用微囊相变材料来增强膜材料的蓄热性及保温性, 使保温性随时间和环境温度而变化, 以达到保温的效果;音乐大厅采用夹层复合材料音质会更清晰、自然, 阻止了杂音和噪音。此外, 组合碳纤维外壁材料, 可达到波屏蔽的效果, 防止电磁波进入建筑物。
1.7 其他行业
能源方面, 纺织复合材料用于风力发电, 如复合材料叶片, 其质量轻、强度高、刚度好, 成型工艺简单且抗震性好, 自振频率可自行设计等等[11];石油工业方面, 如修复损坏油气井套管的内衬和油田设备部件抽油杆等[12];娱乐设施方面, 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钓鱼竿, 其强度高、重量强、可收缩、携带方便、造型美观, 此外还有乐器、笔记本电脑、游乐船和水上滑梯等;船舶方面, FERRARI公司推出的Stamoid誖船系列产品, 利用复合材料织物经过处理, 具有耐久性、抗紫外线和防水等性质, 可制作顶篷, 防雨蓬和防护罩等[13]。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船艇项目”, 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出的被誉为“海上贵妇”的日本邮船超级环保船2030 (NYK Super Eco Ship 2030) , 纺织复合材料用于船舶, 不仅将质量、磁场信号、雷达信号和保养减至最低, 同时还可以赋予了船艇结构阻燃、防弹、耐冲击和耐损伤的性能。另外, 纺织复合材料也被用于电子通讯、工业品、化工设备、市政设施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2 发展
近几年来, 世界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 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 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坚硬, 具有重量轻、高强度等特点, 适用于建筑、汽车、机械和电器等传统领域, 同时也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风电、生物医疗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另外, 它还正在向普通民用产品扩展。据了解, 全球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从2011年的4.6×104t上升到2020年的1.4×105t。我国是碳纤维的消费大国, 未来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还会快速扩展。应“十二五”规划要求, 我国未来的纺织复合材料发展继续向低成本设计技术方面发展, 着重技术创新研究;从一些高端的领域, 向下游领域更进一步发展;向绿色环保、低耗节能发展;促进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3 结语
北方农村住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篇7
1 北方农村住宅现状
1.1 建筑布局
中国北方农村的传统住宅多为平房,平面多采用对称布置,以房间组成“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形式。新建的住宅平面多采用非对称布置,或以正房(北房)配以东(或西)房,或只建一排正房的形式。宅基多为矩形,院落一般可分为前院、后院或前、后两院兼有。
1.2 造型和装饰
北方天高气爽、寒冷干燥、环境开阔。住宅布局严紧规整,造型浑厚庄重,建筑物线角平直,多在屋檐、门窗局部加以装饰,色彩常以材料的原色为主,少加或不加装饰。
1.3 材料和构造
农村住宅的建造主要以就地取材为主,采用传统的构造方法。主要形式有:1)木结构。分布面广,易于加工、运输和安装,既可做承重构件,又可做围护构件。北方农村常见的是梁、柱(梁架式)构造。2)土结构。分布较广,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有利于隔热保温。有天然土拱(窑洞)、土坯叠拱、土坯墙和夯土墙等。3)混合结构。材料以黏土砖和混凝土制品为主。
目前,北方农村的住宅建设受小农经济的制约,呈现分散零乱一户一宅的面貌。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随意性大。目前农村建房95%以上无正规施工图,建房时东抄西仿,仅凭经验动工,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拆改,建筑质量无保障,抗灾能力低。2)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村建房都是一家一户,建筑规模小,大的施工队不愿承揽,施工队伍大多由个体瓦工、木匠工等杂牌队伍拼凑而成,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缺乏基本的建筑施工知识,技术工艺落后,施工不得要领,最终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3)材料以次充好或因材料不足而影响质量。目前社会上的建材市场相当混乱,不合格、不标准、低质量的产品,冲击整个建材市场。
2 农村住宅未来发展趋势
重视农村房地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要求,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1)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益于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产业。房地产业具有先导性和带动性的基本特征,发展房地产业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需要直接消耗工业产品,还可以带动其他商品销售。另外,住宅行业还可以增加就业。因此,重视农村房地产发展可以改善农村第三产业不发达的现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问题,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生活差异。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改变农民的居住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变小农意识,树立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法制意识、开放意识。发展农村房地产业,建立相应的农贸市场和商品集散地,有利于农村产品的销售,也有利于农民购买较为现代的日常用品、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等,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信息,把握时机,掌握市场行情,并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生活水平。3)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助于集约利用农村土地形成农业集约型生产。重视农村房地产发展,依据保护耕地、集约用地原则,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鼓励农村居民建设多层式住宅、建立“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在农村发展房地产业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从而将分散的自然村改造为人口和房屋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和耕地相对集中的生产区,这对于土地的有效保护以及农业集约型、规模型生产有积极作用。4)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利于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发展农村房地产,改变农民原有一村一族的居住方式,有利于改变农民的小农意识,树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法制意识、开放意识,养成讲卫生、爱清洁、讲公德的良好风尚。另外,发展农村房地产,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等设施,有利于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5)发展农村房地产业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统一。重视农村房地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住宅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农民住宅质量,同时将村庄建成社区,农村建成城镇。发展农村房地产,综合利用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共建共享公共设施,合理安排居住房、农具及车辆房、牲畜置放处、垃圾堆放处等场所,并对住宅的朝向、采光给水排水及房内布局进行科学处理,将减少农村不良的环境卫生,使农村居民居住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浅谈房地产开发模式的两种思路
3.1 参照发达国家的模式
3.1.1 以色列农村乡村服务中心的建设
20世纪50年代大批移民定居以色列,移民来自不同国家,摩擦频生,难以统一领导及组建村镇机构进行管理,为适应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形式,保持住宅与耕地的关系,保证乡村服务系统的效率,同时兼顾移民群体的独立居住,以色列创造了一个等级服务中心的村落布局。
3.1.2 美国郊区新社区或新村
美国郊区新社区的特点是土地混合利用,具有步行可达范围,布局紧凑,由于成功的将开发项目和空间利用相结合,人们的居住、工作、购物、娱乐集中在一起,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这里交通便利,乡村住宅建设达到了“七通一平”,有完善的政权机构、医院、中小学、商业和其他服务业网点,有综合性的物业管理,还有垃圾处理、树林维护等,以保证居住区的环境、卫生、健康、安全、便利,基本上住宅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1.3 英国农村中心村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英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发展规划,其政策核心是加强乡村地区人口的集中,建设中心村。为了提高乡村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发挥规模效应,政府出台了一套综合性政策,促进住房、就业、服务和基础设施向中心村集中,以加大对中心村地区的投资,促进其成长,支持中心村腹地的发展。
3.2 参照目前国内已有的农民新村模式
结合地方特色,建设节约化的集中公寓式住宅。
农民新村是一种新型的农村居民聚居点,它是在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农村聚居形态。农民新村的外部依托环境也是农民新村建设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周边地区的建设现状,目前已有新村存在以下布点类型。
3.2.1 靠近交通沿线布置
在交通沿线或路口自然聚居并自然发展是传统集镇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的一些农民新村建设,在选址上也有许多是沿交通线或靠近交通线布置的,这样沿交通线两旁自然形成许多商业网点。交通的便捷也利于迁入农民的多种经营。
3.2.2 靠产业题材地区
许多地区的农民新村建设往往是依托于当地产业开发,如旅游开发区。另外,还有依托于大型企业、学校及其他产业区的农民新村。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新村的选址与其所依托的产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3.2.3 靠近城市近郊的农民新村
城市土地的对外扩张是农民新村形成的原动力,最早期的农民新村便是在城市近郊形成的,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被纳入城区的范围,或完全被城市同化、或形成与城市肌理格格不入的“城中村”。近年来,各级城市近郊的农民新村建设势头仍有增无减,相应的建设标准也不断提高,成为城市建成区向周边扩张的有机过渡区域。
3.2.4 孤立建设的农民新村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农民新村布点方式外,还有一些新建农村既不沿交通线,也不靠主题产业区,还不靠近城区,成为孤立建设的一种独立建设的农民新村,往往受外在影响较少,其土地成本及建筑造价相应也要低一些。
参考文献
现代与未来住宅发展 篇8
土木工程主要是指各类建筑工程的技术、理论科学等的统称。不仅包含了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商品生产紧密联系的各类工程建设,比如,一般居民建筑工程、交通建设工程、电力、水利工程以及地下开发工程等,而且还包括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活动。此外,由于社会发展对城市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使得提高现代土木工程行业技术水平迫在眉睫。而要想提高土木工程技术水平,必须正确了解现代土木工程特点,通过对其特性的掌握,有针对性的对实际操作进行改善,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目标。
2 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特别在近十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土木工程更是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整个中国几乎都在进行城市建设。各类办公大楼、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纷纷建成,并且对新材料、新型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加,使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速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建设的压力。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工程不仅在数量上日益剧增,而且在建筑结构越来越新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是,从社会建设现状来看,土木工程建设仍然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居民房屋建筑方面,远远供不应求。总之,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快速发展,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城市建设的需要。
3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
3.1 采用先进的建筑材料
现代土木工程主要进行现代城市建设的工作,所以现代城市建设就必须要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这就要求现代土木工程在建筑初期,要着重考虑建筑材料的选取问题。而通过现代建筑物的特点,也不难发现,现代建筑物多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比如,合金材料、玻璃钢材料等。另一方面,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在性能上得以提高,还具有环保的的功能。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政策,现代新型材料也逐渐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新型材料不仅减少了对有色金属等对环境的污染,还减少了对人体有害成分的运用,真正实现环保、健康的目标。
3.2 对工程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
在现代土木工程前期,通常会对工程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设计。在对建筑工程实地考察之后,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条件和以往的建筑经验,制定出不同的建筑方案,再通过商讨,最终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施工。一方面,在进行工程规划时,使用专业、全面的建筑工程理论依据及方法进行规划,再结合实际考察情况,以实现提高实际操作整体水平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设计工作,不仅使建筑工程更经济、更美观、更安全,通过设计,还可以对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检测,使建筑工程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得以改进。同时,对工程设计能力不断提升以及对设计实现理论化,让工程设计发展方向趋于应用化和技术化。。
3.3 建筑工程大型化、功能多样化
为满足现代建设的需求,现代土木工程规模越来大,所承接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大型。比如,世界上最大跨度1 991米明石海峡大桥的建成,是连接日本本州岛和回国岛的悬索桥。现代土木发展至20世纪中叶,随着建筑技术说的不断提高,与建筑理论依据逐渐趋于科学化,产生了很多大型的堤坝工程。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渐完成了一些大型工程的建造,比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些建筑工程通常具有,耐高温、防潮、防火、防震等功能,同时,建筑物在空间设计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比如,对于公共工程与居民住房工程的建设,在通风、透光、供暖等方面将现代设备与建筑结构结合起来,以满足用户对建筑工程的要求。
3.4 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使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操作水平有所提高,也让其在建筑设计的观念上有所转变。现代土木工程建筑逐渐融入了经济、安全、舒适等先进的设计理念,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设计理念上进行转换,采用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建筑工程更具现代化特色,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现代化土木工程的设计水平。
3.5 高效的施工效率
随着现代建筑水平的提高,先进的机械设备也逐渐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随处可见机械操作,不论是城市高楼建设、铁路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都离不开现代机械。而现代土木工程大量投入机械的使用和某些建筑过程逐渐实现自动化,不仅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现代土木工程逐渐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并制定系统、全面的人员管理体系,学习先进的员工管理方法,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协助,使建筑施工过程有序、持续的进行,最终达到提供施工效率的目的。
4 未来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4.1 理论依据专业化
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力学仍旧是现代土木工程技术的核心理论依据,未来将会对土木工程在分析、数值处理方面将进行新的研究,以实现更大的突破。此外,对于难度系数大的结构、流体物体等受力解析,还将进一步改进其分析方法,以解决现有处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现代土木工程将会加大对数学知识运用,利用专业数学计算的方式,对建筑工程中相关数值进行计算,使其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具体,更利于施工过程对材料的应用。
4.2 建筑工程延伸
由于现代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占地越来越大,使得可利用的陆地资源越来越少。未来土木工程会综合考虑这一问题,并将建筑工程进行空间延伸和地域延伸。其中,空间延伸主要是将建筑向上、向下进行延伸,未来建筑物将会更高,地下延伸也会更深,以实现节省建筑工程占地面积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较大的建筑工程占地面积大,加上世界人口不断增加,为了不占据人们生活场地,未来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将会更多的考虑在海洋、沙漠等进行建设。
4.3 建筑技术更进步
信息技术虽然迅速发展,现代社会也趋于信息化,使现代土木工程也深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但是总体上说,信息技术发展还不够稳定、成熟,而未来土木工程将会依靠更稳定与成熟的信息技术。未来土木工程会将更多的计算机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使建筑工程有关的材料数值更准确,不仅充分利用建筑材料,节约建筑成本,提升了建筑设计方案的质量,还保证了建筑企业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未来土木工程还将注重建筑工程工业化的发展,将会引进更多先进的建筑设备,以实现建筑过程全面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目标,不仅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还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4.4 趋于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不论何种产业都将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土木工程产业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各国越来越注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打破生态平衡,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愿望。未来土木工程将会综合考虑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和环保的功能,在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对建筑过程废弃物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控,加强建筑施工工作人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以实现未来土木工程在可持续发展策略下稳定、快速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建设的需求,促进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现代土木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凸显出其发展特点。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土木工程会在现代土木工程的基础上,将在理论依据、建筑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未来土木工程业将会呈现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顺应社会建设的需求,我国土木工程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将通过对现代土木工程现状的了解、分析其特点,以探究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为土木工程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土木工程,特点,未来土木工程,发展
参考文献
[1]冀强.我国土木工程的现状及其未来前景分析[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1).
[2]李成.土木工程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5(10).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 篇9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方向
以煤为原料, 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就是煤化工。经有关部门研究, 我国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将是煤基液体燃料( 如煤炭液化、合成油、煤基醇醚燃料等) 的生产。我国煤化工发展的重点是生产石油能源替代品, 石油能源替代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煤炭的使用效率低,产生的污染高。最近几年,通过高油价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1.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仍处于示范建设阶段,由于现代煤化工技术具有装置规模大、技术集成度高和资源利用优于传统煤化工的特点,各地规划拟建的项目很多。煤化工是煤炭的深加工产业。发展现代煤化工有利于推动我国石油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我国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 有利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 我国煤化工发展逐步升温, 已呈发展煤化工热。为了使现代煤化工这一新兴产业从一开始就步入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明确了把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和煤制烯烃作为现代煤化工的代表领域。2006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已发出通知, 要求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据悉, 有关方面正拟就《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煤化工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煤化工产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国在向新型煤炭能源化工转型的过程中具备三大有利条件:传统煤化工发展较为成熟、基础雄厚,在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拓展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模仿与创新,国内新型煤化工的技术和装置水平有较快的提高;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和产业提升角度考虑,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煤化工项目,形成了投资热潮,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这一趋势,有利于产业发展。当前煤炭焦化和煤炭气化-合成氨-化肥是我国基本的煤炭化工产业, 与此同时煤炭焦化和煤炭气化-甲醇最下游相关化学工业产品有了非常快的发展,且以煤炭制油的有关技术倍受关注,该技术试点早已在启动,且正由小型化逐步过渡到大型化、从无机化学产品向有机化学产品为主的快速发展期。
我国现代煤化工业的战略价值主要在于:资源条件已经决定以煤为基础的能源格局在长期难以有实质性改变;我国石油较低的储采比已经危及能源安全,替代能源是必然选择;新兴煤化工是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技术提升因素可以充分利用劣质煤资源、增强经济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煤炭炼焦行业里,土焦所占比例较高, 且煤焦油几乎不集中处理及技术加工水准低。煤炭资源浪费过度。煤炭电石、煤炭焦化煤炭合成氨全是能耗很高的行业。以煤焦炭为例,旧的炼焦法要比机焦法所耗焦煤多出26%。有些煤焦化企业不重视煤气与煤焦油等化工原料的回收利用,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煤炭化工产业结构布局极其不合理不科学。旧有的煤炭化工产业结构非常简单, 下游相关产品不全面,很多核心技术还要引进,没有高效的煤炭化工产业耦合与生产网络。政府的相关政策体制不完备。事实上,煤炭化工产业是最近兴起的产业结构, 并且相关产品类别与产业结构较为复杂, 当前政府还没有制定出比较系统与切实有效的煤炭化工产业政策,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总之,旧有的煤炭化工产业早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与广阔市场的需要,因此要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重视起来,迅速对煤炭化工产业进行调整和革新,依靠当地煤炭资源优势进行规模化健康发展,切实解决高能耗与环境污染严重的难题。当今煤炭化工产业是我国煤炭化工产业未来的现实依赖形式和根基。
2.健康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的思路与方向
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国际煤化工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能源迫切的需求,未来一段时间内,煤化工势必将有大规模的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应遵循循环经济以及节约为先的理念,加强产业链延伸耦合和综合利用,集中处理污染,形成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系统。为了提升煤化工相关产品的价值, 煤炭焦化后续的加工技术也需要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煤炭蕴藏量大,可因为地域区别很大,所以在各个地方需要不一样的煤炭转化技术。与此同时因为煤炭化工有关技术的工业化水平不太一样, 要依据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灵活应用。煤炭不仅是能提供热量的燃料,也是与石油一样重要的化工原料。“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决定我国必需依靠煤炭,促进煤炭利用方式的变革。建议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与石油化工产业的协调、差别化发展,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调整国内石化企业“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了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油品需求和燃料油质量升级需要,炼油企业应该以多产高质量的燃料油为主,少生产化工原料,部分缺口可由现代煤化工产品填补。
煤炭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依然是焦炭和电石等行业。根据我国煤炭、煤层气资源特点以及煤化工基本情况,对当前国内外相关产品市场以及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要进一步发展与焦炉煤气生产相关的化工产品原料,且拓展附带产品煤焦油高价值、利润高的精细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尽管世界各国的焦炭生产仍在紧缩,中国当前也处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但是随着中国小型的炼焦产能被舍弃以及进一步调整的产业结构,还是要组建大型煤炭焦化基地。自己研发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煤炭转化技术当前煤炭转化技术大致涵盖煤炭的气态化、煤炭的液态化、煤层气体的应用、煤炭气化整体循环应用技术以及煤炭发电的超临界技术。因此在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需要加快自身的研发, 才能确保煤炭转化技术在我国全面产业化。
3.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怎样确保能源供给安全,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怎样确保石油化工产品需要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目前国外找油难度越来越大并且存在较大的运输风险;全新型煤炭化工产业在旧的煤炭化工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下游煤炭化工产品,及生产石油替代化工产品,且经过化工产业共生,达到资源有效应用的目的,与此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程度,以实现环境保护,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海.煤制油技术产业的经济效应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1):16-19.
[2]范维唐,等.中国煤化工现状及展望[J].煤化工,2005,116(1):1-5.
现代与未来住宅发展 篇10
国外对于全装修住宅及其相关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早, 欧美日等国在其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目前发展比较成熟,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同时, 正是由于他们在住宅产业化的诸多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全装修住宅方面, 也相应地得到了很大提升, 远远领先于我国, 其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和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加强与完善建筑标准化工作, 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行业统一标准体系
建筑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标准化设计与多样化需求之间形成统一与融合。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 在建筑基本法的大框架下, 对应各类结构体系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行业统一标准, 并与住宅部品制造、检验、施工、验收、运维管理等相关标准及法规保持协调同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解决百姓的居住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住宅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如何快速、高效地发展住宅产业、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水平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难题。欧美各国首先认识到基础标准, 特别是模数协调标准对住宅生产工业化的重要意义。瑞典在20世纪40年代就进行了建筑模数协调的研究, 并在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住宅建设时期, 将建筑部品的规格化逐步纳入瑞典工业标准 (SIS) , 以后又由建筑标准协会 (BSI) 开展建筑标准化方面的研究。为了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和通用体系的发展, 瑞典在1967年制定的《住宅标准法》规定, 只要使用按照瑞典国家标准和建筑标准协会的建筑标准制造的建筑材料和部品建造住宅, 就能获得政府的贷款。其1960年颁布“浴室设备配管”标准、1967年颁布“主体结构平面尺寸”和“楼梯”标准、1968年颁布“公寓式住宅竖向尺寸”及“隔断墙”标准、1969年颁布“窗扇、窗框”标准、1970年颁布“模数协调基本原则”及1971年颁布“厨房水槽”标准等, 囊括了公寓式住宅的模数协调及各部品的规格与尺寸。
丹麦是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的国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推行建筑工业化的途径实际上是以产品目录设计为标准的体系, 使部件达到标准化然后在此基础上, 实现多元化的需求, 所以丹麦建筑实现了多元化与标准化的和谐统一。
20世纪70年代, 日本专家对瑞典和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后认为:“SIS作为通用体系的全国统一规则是世界上最完善的”。部品尺寸、连接等标准化、系列化为提高部品的互换性创造了条件, 从而使通用体系得到较快发展。这之后, 日本依托强大的制造业优势, 将住宅构件、部品在工厂制造,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 不同企业建立了统一的模数标准和标准化的安装装配工法体系, 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三者之间的矛盾。图1为日本装配式装修作业部分现场照片。
1.2 推进住宅部品化, 具有丰富的高品质、通用化部品的产品线
优良住宅部品认定, 也称B L认定 (英文B e t t e r Living) , 是一项极具权威的制度, 也是推动日本住宅产业和住宅部品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审定制度在1974年7月建立, 所认定的住宅部品由建设省以建设大臣的名义颁布。1987年5月以后, 建设省授权住宅部品开发中心进行审定工作。住宅部品认定中心对部品的外观、质量、安全性、耐久性、使用性、易施工安装性、价格等进行综合审查, 公布合格的部品, 并贴“BL部品”标签, 有效时间为五年。经过认定的住宅部品, 政府强制要求在公营住宅中使用。同时也受到市场的认可并被普遍采用。优良住宅部品认定制度建立之后, 逐渐形成住宅部品优胜劣汰的机制。
丹麦以发展“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推动通用体系发展, 将通用部件称为“目录部件”。每个厂家都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列入产品目录, 由各个厂家的产品目录汇集成“通用体系产品总目录”, 设计人员可以任意选用总目录中的产品进行设计。这些部件都适合于3m的设计网格, 各部分的尺寸是以1m为单位生产, 部件的连接形状 (尺寸和连接方式) 都符合于“模数协调”标准, 因此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具有互换性。同时, 丹麦十分重视“目录”的不断充实完善, 与其他国家相比, 丹麦的“通用体系产品总目录”较为完善。
工业化住宅的部品、制品的成品化率、装配化率以及成本是制造业水平和技术在市场上最直接的反映。一些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国家, 上述各类产品均有与其对应的高标准、高品质丰富的产品线和制造经验, 大到大型结构构件、小到功能五金和收边收口产品, 每类产品均有几种甚至几十种的优质产品和相应的建造工法可供选择。
1.3 现场施工专业化程度高, 建造工法体系丰富
美国的建筑工业化道路与欧洲各国不同, 经济实力雄厚, 二战时未遭受大面积的破坏, 但其建筑业的发展仍然是按照建筑工业化发展的, 而且水平较高。特别是在现场作业方面, 专业化程度很高。据《美国统计摘要》显示, 1987年在统计的建筑总承包商为15.76万家, 重型工程承包商 (道桥等市政工程) 3.66万家, 而专业承包商则为34.20万家。这些专业承包商的专业分工很细, 为在建筑业实现高效灵活的总分包体制提供了保证。
建筑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等的产业融合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多数建筑工业化较领先的国家, 施工技术极为丰富, 基于不同结构体系建筑一定会有不同的施工建造技术, 但如日本、德国等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同一种结构体系建筑, 每个大的建设总承包单位、制造企业或者施工单位都会有每家独有的施工建造技术。同时, 不完全拘泥于一定要进行住宅部品异地加工、现场装配的方式, 也会因地制宜地选择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现场工业化施工安装技术。
1.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住宅性能保证制度是指对住宅性能认定的住宅质量保险的制度。1977年日本建设省作为一项重大措施提出实行住宅性能保证制度。开发商、建筑商、业主都可以申请对所建设的新建住宅进行登记。执行住宅性能保证制度时, 申请登记者要到住宅所在地的都道府县的事务机关申请住宅登记, 并交纳规定的住宅登记费, 对于经住宅保证机构的检查员现场检查后合格的住宅, 颁发保证书。申请登记者要在自保证之日起10年内, 对登记住宅进行质量保证。根据“确保住宅质量促进法”, 质量保证分为对于有10年义务质量保证责任的“结构耐力上的主要部分和防止雨水浸入的部分”的保证 (长期保证) , 以及对于长期保证之外的设备和装修等的保证 (短期保证) 。对于在交工后3~10年发生的有关长期保证的事故, 须交付“住宅质量保证责任保险费用”。对于修理费用, 由登记业者支付。万一登记业者破产, 也要支付从保证之日起2年的长期保证的保险金。
通过来自第三方的住宅性能认定和保证制度, 极大保护了住宅拥有者的利益, 促进了住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 我国全装修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国国情不同于欧美国家, 我国全装修住宅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实际上是一个摸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从目前装饰装修行业的现状来讲, 实现住房的全装修面临诸多困难。
2.1 全装修住宅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
标准化在住宅建筑领域的应用, 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 因此全装修住宅的长足发展一定是以标准化设计技术为前提。为了统一住宅设计、部品等的基础模数, 协调技术规则, 整合技术手段, 需要进行住宅部品标准化设计技术与建筑集成设计技术研究。目前我国在住宅部品设计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图集、集成设计规则与方法、集成设计标准等方面的技术内容较为落后, 技术规定不统一的局面也制约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因此, 迫切需要研发标准化建筑设计、工厂化制造设计、可视化施工组织设计、全装修设计等标准化集成设计技术体系, 为推进建筑部品标准化设计与建造提供技术准则和依据。
2.2 全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缺乏, 难以协调同步
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脱节, 建筑的标准化、模数化推行不力, 极大限制了装修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是独立的两个部门, 在住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 建筑师往往只从自身的设计理念出发, 基本上不考虑以后用户装修或是很少深入地分析以后可能进行的二次装修。原因很简单, 其一, 装修是装修设计师的问题, 没有必要越俎代庖;其二, 出于专业原因, 我国的建筑师对装修材料的尺寸、规格知之甚少, 不能提供可供模数协调的空间, 对于现实情况不能做出准确预测, 所以一般只作住宅总体布局上的设计, 不作装修问题上的探讨;装修设计师则是在现有住宅的基础上, 考虑各种装修的可能性, 发挥的空间比较小, 所设计的部件往往大小不一, 重复劳动很多, 造成很多的材料浪费。建筑设计与装饰设计之间缺乏某种连贯性, 各自为政的结果只能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浪费。
2.3 住宅部品质量不高, 集成程度低
长期以来, 装修过程中选用的部品手工劳动的成分较大, 机械化水平低,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部门之间相互脱节, 彼此衔接不够, 建材生产部门非常重视发展各类建材以及开发新型建材, 建材的品种不亚于国外, 但忽略了建筑材料的部品部件化、系列化发展。由于尚未形成建筑材料的部品部件化生产与供应, 建造用材还是以基本的原材料生产供应方式, 致使施工现场的手工再加工作业的工作量非常大, 导致施工效率低。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缺乏大量的、系列化开发的部品的支持, 又谈何实现装修的工业化。
2.4 技术开发和推广滞后
由于受廉价劳动力、短期效益以及人们对于全装修产业化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装修工业化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一直以来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5 开发商不愿推行全装修的原因
1) 降低成本住宅建设一般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主体结构的施工;第二阶段是水、电、气、通信等设施的安装;第三阶段是室内装修装饰。只有全部完成三个阶段, 住宅才具备消费者使用的基本条件, 成为商品进入流通和消费。而毛坯房只完成前两个阶段, 只是生产过程的半成品, 将这种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是开发商求之不得的, 其原因在于:一是如果按照设计图纸完全施工, 业主进住后, 还要拆、砸、改、运, 业主为此增加了成本而抱怨开发商, 且开发商或物业管理企业又增加了垃圾清运量而费力不讨好;二是产品少一个生产阶段, 则工程进度可以大大加快。而全装修与毛坯房相比, 开发商在施工管理方面的难度要大得多, 其时间和精力投入也更多;三是我国建材市场上的材料施工性能差, 缺乏与住宅设计配套的半成品、成品组合安装施工式材料, 开发商进行全装修的代价相对较大, 但售房价格却没有因此而大幅上升, 开发商兴趣不大。
2) 减少装修质量纠纷工序的减少带来的另一好处是竣工验收时相对全装修成品房要简单, 更重要的是供需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而减少。甚至房屋进住后出现质量问题, 特别是界限模糊或难以鉴定的问题, 还可以推脱责任。因装修工程具有表面性、细致性的特点, 购房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会让开发商感觉质量包修的责任加重、工作量增加, 常会引来许多的装修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事先对材料的标准约定不清;二是全装修房缺乏明确、具体的技术标准, 合同内纠纷与合同外纠纷无法用标准界定。目前验收标准执行的仍是建筑的规范, 其中一些旧规范的检测方法还在靠“目测”、“手摸”等进行, 没有量化的标准。而装修工人没有持证上岗, 手工操作难以保证质量, 由此引发装修质量纠纷;三是现行购房合同中的装修标准不明确。大多数样板间是个性化设计, 样板间与实物不符, 很多东西在交房时并没有出现。如在售楼处搭建的样板间的卫生间内可能没有管道, 但收房时管道被包了起来, 卫生间显得小了, 导致入住后发现自己家的装修与样板房不同等。
2.6 全装修住宅后期服务系统不完善
全装修推行以来已有很长时间, 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尚未确立, 以至于全装修房的质量认定比较模糊, 造成各种住户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此外, 没有有效的质量保险制度, 使得住户与开发商间的纠纷及产生的赔偿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无形中造成了住户对于全装修住宅的信心不足。
实现全装修工业化面临的问题很多, 很多问题也不容易解决。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于西方各国, 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创新, 实现全装修住宅的工业化才不是一句空话。
3 推进全装修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3.1 住宅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脱节
近年来高强度的地产开发使建筑设计周期缩短。较多的住宅项目中施工图设计与装修设计不是同步进行的。建筑设计单位难以对材料性能、工艺要求、工程做法进行必要的了解, 设计难以深入, 达不到加工、安装、施工的要求。建筑设计图纸需要由装饰装修设计单位进行深化设计, 许多原始的设计信息被曲解、省略, 建筑设计的实现度大打折扣。同时, 装修设计缺乏“成品住宅”的设计理念, 装修设计中的问题未能前置解决, 而是在建筑设计既定的条件下进行, 造成诸多问题的解决只能采用折衷方案。这很容易造成装修设计的随意性较大、住宅功能空间排布不合理、设备设施难以使用等问题。而装修设计应该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进入设计链条, 与建筑设计相关专业同步协调进行, 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设计理念得以贯穿始终。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的施工图同步完成, 同步提交, 也能够保证设计的完整度和完成度。图2为在不考虑装修设计和考虑装修设计的前提下, 同一建筑设计方案的对比。
3.2 住宅部品规格尺寸繁杂多样
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手段能够提高部材、部品的标准化程度, 可以以较少种类的标准化构件和部品进行有机集成, 实现丰富的功能, 同时提高部件和部品的互换性, 这样可以减少装修材料的切割和浪费, 从而提高建造过程中的“绿色度”。
目前市场上住宅部品规格尺寸多, 缺乏互换性, 造成建筑设计难以协调, 部品与建筑、部品与部品之间缺少固定模式的配合。以卫浴产品制造企业为例, 每家企业仅铸铁浴缸的型号可达30多种, 少的也有10多种, 并且每家企业之间的产品规格却几乎不同。另外, 近些年应用于建筑隔墙的轻质条板的生产与应用规模逐年扩大。轻质条板隔墙主要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中的非承重隔墙, 例如分室隔墙和分户隔墙、走廊隔墙、楼梯间隔墙等。常用的轻质条板隔墙厚度有90, 100, 120, 150和180mm, 除此之外, 还有75, 100, 125, 140和200mm等厚度的条板隔墙。条板隔墙厚度基本无规律可循, 这也是由于其生产设备采用标准不同而不同, 虽然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的要求, 但是其规格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生产设备采用的标准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尺寸、规格、形态难以统一的非标准化、非系列化的住宅部品体系下, 进行装修的标准化设计, 甚至达到全装修的要求, 可谓难上加难。
3.3 传统的建筑设计习惯和深度难以兼顾模数化、标准化需求
在仅考虑建筑设计时, 一般在模数协调的原则下采用中心线定位法, 这也是目前建筑设计所采用的主流做法。但由于建筑结构体以及传统湿作业工艺的找平、建筑做法等因素, 往往容易造成室内的净空间尺寸变得无序, 难以满足模数协调要求。另外, 往往也因为建筑结构部件的水平尺寸为非模数尺寸, 获得的内部空间也是非模数空间, 装修部件难以做到标准化和集成化。这样使得住宅的装修在设计、生产, 尤其是施工环节, 不得不以现场切割、剔凿、调整等方式配合无序的室内净空间, 容易造成较大浪费。
全装修住宅设计中, 模数协调的重点应转向建筑结构和内装的协调发展。全装修设计, 主要依靠净空间、净尺寸来约束和限定室内空间中排布和安置的各类产品、部件, 内装设计模数也主要由界面决定。净空间得到保证, 并以此来约束内装产品、部件的标准化生产、设计和建造, 才能达到提高标准化程度、减少材料浪费等产业化目标。而是否在设计中采用双轴线定位法也值得探讨和商榷。但在目前的条件下, 建筑设计环节在考虑全装修设计的基础上, 为室内空间留出相对标准化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3.4 缺乏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可靠的住宅部品及工法体系
目前装修部品只有少数内装产品 (地板、吊顶、墙地砖产品等) 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和现场装配, 内装产品的种类不够丰富、功能相对单一, 缺乏适应性和扩展性, 无法充分满足成品住宅需求。面对目前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又缺乏质量可靠、耐久性较高的内装部品资源及相应的安装工法体系, 使得广大建筑设计者无法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装配式内装修设计的同步, 更谈不上内装修建造的考虑。
近年来,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装配式装修技术、工法及部品体系, 主要包括轻质隔墙、架空采暖地面、贴面墙、集成式排水接口等。这种采用工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现场装配施工的装修工法和部品体系, 也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连接装配的可靠度、耐久性和后期维护的难易度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见图3) 。目前建筑行业尤其是装修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全装修住宅设计有责任在设计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并且在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前提下促使住宅装修逐步减少湿作业。
4 全装修住宅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我国已经开始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 以及相应的标准化设计等相关工作开展了研究。但由于住宅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标准化设计技术、模数协调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至今也主要局限在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及配件的预制与安装方面。
近年来, 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对住宅产业化的相关研究和攻关逐步增强, 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集成设计技术以及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套型研究等方面, 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推广意义。但由于产业化住宅体系涉及的行业和产业链较广泛, 建筑结构体系种类也较多, 目前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专项技术体系和有限的地域开展, 缺乏技术体系间的系统性和关联性, 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住宅产业化整体发展。产业化不等同于结构体系产业化, 客观来看,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大规模推进建筑产业化的条件和能力。并且目前存在简单地把工业化、产业化理解为PC技术的误区, 在发展住宅产业化时路径过于单一。
另外, 近年来大中城市建设的保障房项目中, 以PC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新技术得到大力推进。在这些项目中, 已经实现了楼梯、阳台空调板、楼板、隔墙板、外墙板等结构构件的装配式建造, 但是对于装修产业化设计建造方面却少有提及。全装修住宅作为住宅建设活动的重要环节, 关系到住宅环境及居住品质, 与老百姓切身感受的关系更为直接。而我国每年由于“二次装修”和部分拆改带来的建筑垃圾排放、能耗水耗非常大, 从建筑全生命期的角度看, 在建筑结构主体使用年限内, 住宅装修随着耐用年限、家庭结构、审美因素、居住者的更迭以及新技术的出现, 可能面临多次的拆改和翻新, 可以预见, 目前可见的“二次装修”浪费将成倍出现。如今, 全装修住宅对于住宅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开发企业、消费者、政府领导还是业界专家, 都已经意识到装修进一步产业化已迫在眉睫。
5 结语
在建筑主体结构及构件标准化、实现产业化的同时, 能够协调发展全装修住宅, 并使其产业化, 使“住宅”向“成品住宅”方向发展尤为重要。而缺少这一环, 住宅产业化, 甚至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反之, 只有全装修住宅得到大力发展, 减少“毛坯房”这种半成品对市场的供应, 住宅产业化才能最终成为一个闭合、完整的体系, 才能改变目前片面的以建筑结构主体新技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尴尬局面。而推进全装修住宅的建设, 也有利于建筑业、制造业、信息业的融合, 形成现代服务业新模式和创新盈利模式。
【现代与未来住宅发展】推荐阅读:
现代科技与智能住宅09-15
乡村建筑的发展与未来08-18
未来的住宅作文08-08
未来住宅的设计09-15
出租汽车的发展与未来09-02
绿色化学稀土材料的发展与未来05-12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08-22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10-02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措施论文10-19
未来的住宅小学生优秀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