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024-05-16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精选10篇)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1

摘要:本文将湘潭市工业战略性产业立足于国际视角, 从湘潭市四大战略性产业的现状出发, 基于其国际发展趋势提出了四大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湘潭市,战略性产业,发展战略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上, 总有一些产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主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或者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些产业便构成了战略性产业。湘潭市选择了精品钢材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为湘潭市的战略性产业。

本文基于四大战略性产业的国际发展趋势的研究, 分析了湘潭市四大战略性产业[1]的现状, 提出了四大战略性产业的动态发展战略。湘潭市的工业发展立足于国际舞台之下, 符合长远战略发展目标, 为构建“两型”社会打造“两型产业”, 同时推进了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

一、战略性产业国际发展趋势

在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国际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 显现出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产业转移的四大发展趋势。在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下, 战略性产业立足国际环境中分别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一) 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

随着钢铁企业的科技进步, 以及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的缩短, 正逐步实现在线加工处理。并且, 随着技术的进步, 钢材产品的深加工比例也将越来越高。通过发展精品钢材和深加工, 可使产品得到延伸, 与直接用户接触更紧密, 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外大型钢铁企业在钢材产品的深加工中, 为用户考虑得极为细致, 并实行配套销售服务, 给用户带来很大便利。具体形式有: (1) 利用现有的生产工艺, 对后部设备进行改造, 实现在线产品深加工。 (2) 在企业内部建设钢材深加工生产线 (如鞍钢、首钢等) , 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人员和富余人员以及厂房和闲置设备等。 (3) 与国内现有企业合资建设, 这样既可节省部分投资, 又能使钢铁企业产品得到延伸。具体包括: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 如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回火轮胎钢丝、高应力耐疲劳高级轿车用悬挂弹簧钢丝等;以板、带材为主的板、管深加工产品;以板带材为原料的焊管深加工, 以及焊管产品的加工等。

(二) 清洁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1.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 给制造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全球环保浪潮将国际贸易带进了“绿色时代”, 绿色产品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导产品, 清洁能源装备已成为装备产业的大势所趋。这些技术和设备包括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热电厂和氢燃料电池等广泛的领域, 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发展空间最大。清洁能源装备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清洁能源装备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发展。

2. 先进装备制造业, 国际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呈现五大趋势:一是重视发展制造基础技术、全面提高基础零部件技术水平以及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装备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四是装备制造产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以及生产过程及其设备的柔性化、装备制造业的网络化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虚拟化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的敏捷化发展;五是装备制造的全球化以及集群化发展, 以提升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

1. 汽车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当前世界汽车产业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国际产业转移, 汽车整车装配和汽车零部件逐步实现国际化。世界汽车市场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世界汽车产业经过一系列全球范围的汽车企业改组、兼并、联合, 逐步形成了当前的“六加三”格局[2], 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产业链中主要环节的分布已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 而是日趋立足于全球平台操作。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变革主要集中在汽车燃料和自动驾驶两个方面。

2. 汽车零部件产业。

主要有两个发展趋势: (1) 产业分工转移趋势, 包括跨国企业控制核心技术, 应用技术开发全球化和生产、营销、服务贴近本土市场。 (2) 产业供应链发展趋势, 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资本运作、兼并重组促进零部件企业发展趋向集中, 以实现优势互补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同步开发、模块化系统供货促进零部件企业的产业地位逐步增强;三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独立发展, 提高了专业化分工程度, 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四是供应链协作关系系统强化, 企业协作效率要提高就必须强化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协作关系。

(四)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二是竞争核心发生重大变化, 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三是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企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四是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五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六是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核心;七是各种技术相互渗透, 产品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二、湘潭市四大战略性产业的现状

(一) 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

一是拥有行业龙头企业, 湘钢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 目前已形成600万吨钢的规模, 湖铁是全国十大铁合金企业之一, 可为钢铁生产提供优质的合金。二是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湘钢近几年来共投入技改资金100多亿元, 壮大规模, 已建成国内较为先进的宽厚板及高线钢生产企业, 实现了“数字湘钢”, 被全国信息化测评中心评为ERP十佳应用单位和全国信息化500强, 仅次于行业中宝钢、武钢。三是特色产业链基本形成, 湘钢正在向年产800万吨钢的规模发展, 基础原材料生产规模扩大, 为发展钢材深加工, 构建新的产业链创造了有利条件。双马工业园目前有双马金属、楚天金属、湖南金钢、湘辉钢绞线等多家钢材深加工企业。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条件不断改善, 双马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到位, 入园企业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可见, 以湘钢为龙头, 以工业园区为平台, 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的产业集群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 清洁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湘潭目前清洁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矿山装备、环保装备、电工电气成套装备等产品。从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来看, 湘潭市起步较早, 企业户数较多, 涉及门类较广, 龙头企业主要有湘电集团、平安电气、江麓机械等, 目前已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 产品主要有路面机械、起重机械、电动车自卸车、矿山输送、通风设备等。从清洁能源装备来看, 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国家大力提倡产业, 主要以湘潭电机的风力发电成套装备, 凌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地温空调、喜尔电器有限公司的以地源热泵技术和空气源技术生产的空调、热水器, 湘潭讯达集团、湘潭春天机械厂生产的沼气灶和生物质气化炉等产品为主, 今年湘潭被定为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基地, 整体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在湘潭的发展较晚, 仍处在起步发展时期, 且湘潭主要以生产经济型轿车为主, 现有生产企业不多, 目前全市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0余家。产品主要有轿车、电动大巴、活塞、曲轴等。核心企业是湖南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轿车。目前已拥有产品开发优势、技术较先进的一批骨干企业, 同时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 九华与浙江吉利的轿车项目、江南与浙江众泰合作生产中高档轿车等, 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四)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 在湘潭市起步较晚, 总量较小, 主要企业也还没有形成规模。八十年代湘潭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有一定的基础, 主要以无线电通信设备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等为主, 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原有电子企业因多种原因难以经营, 剩下的通过加强技改投入及管理, 已有较大发展, 但整体产业基础仍然薄弱。湘潭市的工业虽然是以重工业为主, 但如果大力引进电子信息这一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 改变产业结构,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即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就可以使湘潭整体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为此, 湘潭九华工业园通过引进韩国三星爱铭、台湾全创电子, 使湘潭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实力大大增强, 主要承接深圳及沿海城市电子信息产业转移, 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整机、电脑主机板、IA产品及准系统等IT产品, 这显然将会使湘潭电子产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湘潭市四大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 精品钢材与深加工产业。

首先, 要突出主业, 做精做强。加速扩大湘钢产钢能力, 减少能耗和资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工艺水平和装备能力, 提高高速线材和宽厚板的产品质量和档次, 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发展循环经济, 搞好综合利用, 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把湘钢打造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实力最强, 精品线棒材生产、出口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宽厚板生产基地。其次, 突出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打造钢城工业园, 集群式发展冷墩丝和紧固件及钢绞线、钢丝绳的生产。拓展板材深加工领域。利用湘钢板材原材料优势, 依托双马工业园内一批企业, 发展轻钢构件、桥梁钢构、建筑钢构 (含H型钢) 、非标钢构 (含压力容器) 等主要产品。另外还应推进钢铁上游企业的发展, 扩大湖铁的铁合金的生产规模, 为湘钢做好配套供应。最后, 要突出关联度, 产生带动效应。一是依托湘钢, 利用双马工业园的区位优势和湘钢的原材料优势, 建立一个钢材配送中心, 为湘潭市加工企业提供钢材配送服务。二是围绕湘钢紧固件、标准件的包装, 带动市内一批包装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包装箱、包装盒、包装带等) 。三是进一步延伸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链, 促进整个湘潭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 清洁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按照湘潭市《关于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的具体要求, 深入实施强工富市战略, 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项目为载体, 以政策作引导, 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建设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清洁能源装备方面, 重点以研发生产风电装备为主, 以地源、空气源及水源热泵技术和生物质能源装备技术为辅, 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开发, 扩大现有生产规模,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延长产业链, 形成以风电装备为主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方面, 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工程及建筑机械、电工电气成套装备、矿山装备等重大装备制造业。

(三)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重点支持吉利、江南、湘机等骨干企业的发展, 以工业园区为平台, 构建九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吉利轿车、电动大巴、奥拓车及中高档活塞、曲轴等配套产品。以整车制造业为龙头带动零部件行业发展, 以汽车工业推进贸易、物流、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依托吉利、江南、湘机, 把湘潭整车制造业做大做强;结合湘潭市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实际情况, 以系统产品为龙头, 大力推进企业重组、整合, 加快技术改造和对外合资合作, 坚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 尽快形成具有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和参与国内竞争能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以整车项目建设为契机,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 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湘潭投资建厂。

(四) 电子信息产业。

湘潭市现有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以电子设备产品制造、信息服务行业为主, 软件产业主要以控制器、显示器系统嵌入式系统为主。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电线电缆、电池材料、工程机械控制系统, 与邻近长沙、株洲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软件制造、汽车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

参考文献

[1].湘潭市统计局.湘潭统计年鉴 (2007)

[2].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83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2

中国美容业目前正处于市场发展的较快增长期,仅最近几年的新开店数就占了总数的78%,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也高于全国GDP增长速度。美容业在GDP和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以及就业认输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均呈增长态势。这种快速发展态势表明:该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其产业的延伸内涵丰富,供求的弹性空间较大。

1、美容院经营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兴起,让全世界各个领域都有了别样的改变。而互联网对于美容院的经营管理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美容院要与时俱进,除了基本的资源管理,如顾客基本资料、美容次数、员工的基本资料等之外,顾客的预约登记、客户资料追踪、进货款项处理、员工薪金、商品销售情况都可以由电脑进行处理和管理。美容院经营电脑化,不但会比人工操作更准确和迅速,而且可透过电脑的分析,找到管理上的漏洞,降低经营风险,同时提升美容院的形象。美容师在诊断肤质,选择保养类型时,如有电脑帮忙,不但会使顾客对她的专业知识更加信任,而且工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2、导入健康保健美容理念

美容院除了提供美容服务外,更应该对顾客进行心理辅导,但是许多美容院却忽略了这一点。试想:当顾客被皮肤问题或发质等困扰时,内心必定会烦躁不安,担心会影响自己的美观,因而她到美容院进行皮肤护理时,一定会对护理效果寄予非常大的期望,但她或许又会对美容师是否能解决她的烦恼心存疑虑。这时,美容师如果能适时

地与顾客交谈,倾听她的诉说,并不适时机地给她灌输正确的观念,让其重新树立信心,放心接受美容师的护理。

3、美容与医学结合更加密切

许多人将美容视为一件很平常的事,很少将之与医学美容联系在一起,其实,化妆品生产包含有半医学成分。随着美容师的美容技术与医生的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医学美容的推广与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顾客的影响美观问题。医学美容在今后必将得到更深入、更广泛的发展,对美容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

4、整体美流行化

如今,顾客不但对美容师的技术服务品质和水准有一定要求,而且对美容院设备、营造的氛围都极为讲究,并且还希望经常能够得到许多有关消费的资讯,如新潮的服饰、流行的妆容、热卖的化妆品、时尚的休闲方式等,都是顾客感兴趣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进美容院、养生馆消费的人都愿意和希望享受到这种高附加值的服务。

福建省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3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省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旅游基础设施有了改进 。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我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对台湾海峡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福建省旅游产业规划

做好福建省旅游发展规划,有效整合福建旅游资源,建设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保证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制定和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和市、县旅游规划、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做好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逐步形成科学的、可行的、协调的、完善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大力推进旅游文化一体化。加快“旅游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机制的建立,共同打造二十一分之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实施旅游休闲消费升级项目,推动旅游产品的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变化。

二、实施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促进投资增长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以促进投资增长,加大政府的引导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重点开发和培育一批特色、有影响力、有市场、效益的旅游产品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通过对城市和旅游业发展状况的良好县(市、区)确定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和储备项目实施阶段。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区位和旅游资源,努力打造旅游业发展模式的“五区、双带”。积极探索旅游商品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福建特色旅游产品的生产。

三、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

建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旅游通道。进一步加强在福建、香港的旅游合作,澳门和台湾海峡四,尤其是福建台湾的优势发挥,金门的开业初期,妈祖游,实现对台要实现双向沟通,使福建成为一个主要的港口和交通枢纽,旅游,贸易,文化等领域的两岸交流,对于广东和香港和澳门旅游区形成初期,福建和台湾的旅游合作区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江苏旅游区。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加大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巩固台湾、香港、澳门、南洋市场,扩大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市场结构 。

四、营造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省级旅游区的公路等级建设将纳入交通规划和全省的年度计划,全省民族旅游区和4A级旅游区(点)的公路建设列入省级公路优先计划,并安排相应资金,加快建设步伐。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在条件下的重点旅游区(点)开设直通车或旅游专列。通信、电力等部门在旅游线路、旅游区(点)、通信、电力等配套设施上完成服务设施的优先解决。把旅游信息化建设列入“数字福建”规划,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加大旅游投资力度。政府部门把旅游业作为全省新兴支柱产业要培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福州船政文化、龙岩红色之旅、泰宁湖和明清综合开发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古城;根据项目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国省道干线公路风景旅游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新开发建设的前期融资。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旅游和政府债务,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旅游产业,重点支持交通,卫生,供水等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产品,推动整个旅游区(点)的国家\省或发展潜力;融资来源广泛,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和外资企业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形成旅游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三)旅游资源的有序发展。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前期工作,以深化和加强推广旅游项目,加大对外投资。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结构,打造旅游产品。实施景区提升工程,完善景区导览系统、交通设施、旅游厕所、步道、停车场等,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服务品质良好、综合效益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精品旅游景区,创建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区。建筑,林业,文化,国土资源,宗教和旅游资源,着力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的综合开发等部门。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实现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相关部门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以“清新福建”品牌为统领,加快构建“清新福建”旅游产品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研究建立“清新福建”服务标准规范,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清新福建”标识进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在全省机场、火车站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各种重要的文化、体育、经贸、外事活动中广泛推广使用“清新福建”标识。通过各新闻媒体将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开辟旅游专栏专版进行宣传。共同打造福建旅游独特整体形象,打响“清新福建”品牌,提升福建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保护旅游资源。正确处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特别是对一些生态旅游和珍贵文物的保护,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尝试避免或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活动。制定和实施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探索建立旅游资源补偿机制的有效保护,充分调动积极性和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开发要考虑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承载能力,防止过度开采资源,破坏资源。热点有效控制的能力,以促进旅游业,以保护环境,以确保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华,宋明,曹辉.福建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机制构建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2]蒋长春.福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预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趋势 篇4

目前,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有多种表述。认为更为深入、确切的表述可参考如下: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由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变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本质规定在于农业生产是由自给半自给生产转向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 从而进行产业经营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步骤, 并贯穿其始终。以产业选择为起点, 以产业替代、产业组合、产业经营制度的形成为重要内容, 在我国农业现实中, 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简单来说,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 以广大农户为基础, 以科技服务为手段, 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各参与主体组成“风险公担, 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使参与个方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

2 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效益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改变了过度集中的传统经营体制,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单一农户家庭经营规模不经济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农业再生产各环节人为截断的弊病依然有一定影响, 迄今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 以农产品流通不畅, 农产品加工环节过度侵蚀农民利益等外部不经济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是目前我国农业市场济效不佳的重要原因, 而实施农业产业化, 使外部经济内部化, 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产业化的最大好处有二:

2.1“非市场安排”的一体化经营方式

当农业生产中一些工序可以由工业和商业承担时, 这些工序就被分离出来成为专业公司, 并转为农业企业服务。而随农产品率不断提高, 自给性生产大大降低, 于是就有一部分农户从农业生产领域分离出来, 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技术信息服务、产品销售服务。这种“非市场安排”的一体化经营方式并不降低专业化程度, 只是将许多经济单位并入一个系统中, 按照各方在要素、知识方面优势进行合理分工。

2.2 有效地实行农产品增值

农业产业链条由产中延伸到产前、产后, 实现生产、加工、运销、服务一体化经营, 有效地挖掘了农产品的价值实现能力, 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值和农业总产值之比8:1左右;据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山东调查, 仅加工增值而言, 农副产品加工率多在一倍以上, 其中果品蔬菜加工增值2-4倍。粮食初加工增值30~40%。

上述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效应, 对农业由弱质产业化向强质产业转化, 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3 对两个成功典型的分析

由于农业产业化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目前已在全国许多地区轰轰烈烈地推广开来。这里针对两个农业产业化成功典型逐一作一浅析。

3.1 大连础明企业生猪生产一条龙

目前, 我国养殖业正处于从计划传统经济下的外延型增长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涵型增长转变和从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向专业化、区域化和商品饲养为主的转变阶段。同时在对猪肉数量需求增长同时, 对高蛋白、低脂肪的质量需求也在增长。如何突破资源、市场和效益的约束, 做到产销两旺, 大连础明企业作出了有益而成功的探索。他们聘请专家统一规划, 形成三元杂交繁育体系, 商品猪瘦肉率达到56%以上, 肉料比降到1:3.5;建立金州区七顶山养猪基地, 使瘦肉刑型猪的繁育面积扩大到40万平方米。年出栏5万头, 一跃成为辽宁最大的养猪场。同时与农户联合饲养“契约猪”, 扩大饲养量;组建种猪繁育中心, 首期投资360万元, 除将基地品种全部良种化外, 每年向外推广良种公猪1400万头。大连础明企业还将眼光放在猪肉的精深加工上。参照欧共体标准要求设计, 主要设备从欧洲进口, 将加工、储存、保鲜、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形成一条互为衔接的“冷链”, 白条肉在0~4摄氏度经24小时冷却排酸, 在12摄氏度恒温条件下分割、精加工, 鲜肉小包装以片、丝、条、馅、块等形式经恒温冷藏车运到商场。“冷链”提高了吃肉的科学性, 占领了市场, 开创了大连市“冷却肉”的先河。

3.2 种引四海、绿驻四季、产销四方

灯塔市是辽阳市的一个县级市, 灯塔市领导针对当前的市场环境, 积极调整思路, 引导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现以开发经济作物36万亩, 使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之比达到4:6的目标。

3.2.1 立足市场、在“优”字上做文章

开发带和灯塔灌区流域抓好作物开发。其中温室大棚2万亩, 葡萄1.5万亩, 西香瓜一万亩, “四青”作物1.5万亩, 其他作物3万亩。粮食作物重点推广玉米“丹413”、“海式16”;水稻“454-8”;大豆“91-1”等。

3.2.2 立足提高效益, 搞活市场

在这方面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围绕优质大米、饲料玉米和蔬菜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上。搞好项目立项, 使东荒农厂优质米加工和西马峰蔬菜汁饮料厂等新兴龙头企业发展起来。二是培育经纪人队伍。通过他们为农民找定单, 寻找市场。三是发展中介组织为农民搞好产前、产后、产中服务, 同时成立蔬菜葡萄等专业协会,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互利互助作用。四是大力发展定单农业, 以产销订产。目前, 全市已发展定单农业35万亩, 其中优质水稻22万亩, 大豆8万亩, 经济作物5万亩。灯塔市的农业基地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农业一定要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之路。

4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对策

4.1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a.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落后的生产条件间的矛盾。

b.半自给半封闭的小农生产方式与大规模产业开发的矛盾。

c.广阔的市场容量与开发牵动力相对滞后的矛盾。

d.巨大投资需求与投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

e.产业结构优化与人员素质低下的矛盾。

f.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营销方式落后的矛盾。

4.2 我们的对策

要真正建立起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 产加销, 贸工农一体化农业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4.2.1 转换“脑筋”, 更新观念, 坚定不移的用产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

4.2.2 实施集团化战略, 重组企业资产, 迅速培养一批大型“龙头”, 具有开拓市场深加工, 推进科技进步等功能。

4.2.3 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 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

4.2.4 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 努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

4.2.5 切实加强领导, 形成合力, 创造良好环境。

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篇5

1、树立品牌效应是休闲食品企业成功的关键

许多企业已经明白,拼产品、价格,打渠道战、终端战、广告战等,拼来拼去,打来打去只有死路一条。休闲食品行业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的产品和技术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经过多年打拼,休闲食品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经营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企业开始在品牌经营方面下工夫。据了解,越来越多休闲食品企业包括一些大企业开始主动牵手“外脑”,并且由阶段化合作走向全程化合作,服务内容也由营销咨询扩大到品牌战略规划等领域。这些都说明企业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休闲食品行业竞争升级的重要转变。

2、差异化是休闲食品企业发展的方向

休闲食品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休闲食品行业已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企业利润日趋平均化,并且行业整合、市场细分也即将完成。一览食品英才网

因此,休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会跳出产品同质化的圈子,实施差异化战略,用差异化特征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用产品的内在优越性将消费者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新产品、建设品牌和拓展市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3、发展有益于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休闲食品是全社会的愿望

如今人们在对休闲食品的需求上趋向于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这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更是休闲食品生产和经销者孜孜以求的发展方向。健康型休闲食品的概念涉及低钠,低盐,低饱和脂肪酸,非油炸型烘烤型,无添加剂,无防腐剂等。调查数据显示,58.4%的人在选择休闲食品时会更注重食品的绿色、天然和健康,此外对富含维生素及具有其他功能特性的食品也非常感兴趣。休闲食品在满足消费者娱乐和休闲需要的同时,正在成为“一日三餐”中的第4餐。在现有休闲食品保持良好风味、口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营养均衡。促进休闲食品向营养型、功能型和健康型转变应该是休闲食品企业努力的方向。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6

1微电影产业的产生背景

1.1受众追求快餐文化的社会背景

现代社会, 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要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开始渴望得到相应的精神层面的释放和解脱, 以此来缓解压力。因此, 电影产业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典型代表, 近几年在寒冰之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智能手机、iPAD等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 使人们开始注重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 在乘地铁、排队等候等碎片化的时间里, 人们习惯于上上微博, 看看新闻, 乃至看看电影。并且, 伴随着微博、微小说的大众普及, 人们发现140个字的信息量就足够表达我们的情绪和思想;人们开始追求快餐化的文化消费时代;人们开始产生了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人们开始进入“微时代”。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在微时代, 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 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微电影正是基于人们这种快速生产、快速消费的快餐文化需要而产生的。

1.2DV等摄像设备的大众化普及

伴随着DV、高清相机、手机等摄像设备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摄像已经不再是电影、纪录片里的专业词汇了, 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 设备的性能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普通的大众在节日里或者聚会等需要留念的时刻也开始拿起DV拍上一段视频, 作为最美好的回忆见证。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 人们又开始习惯于把自己拍摄好的图片或者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与大家进行分享。可以说, 微电影的发展离不开草根网络视频的大量涌现, 虽然这种网民自发拍摄的网络视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 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以及互动性强等特性, 也正是微电影的特性所在。

1.3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现在专业的视频网站已经有优酷、土豆、酷六、乐视等40余家, 使得各大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 并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因此, 寻找差异化经营和凸显特色, 提升原创能力成为了竞争成败的关键。在这种环境下, 微电影成为了视频网站一个很好的选择。相比热门影视剧昂贵的版权价格, 微电影不但制作成本低, 制作周期短, 同质化程度低, 原创性高, 并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的主动权, 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认识到微电影的市场潜力, 甚至像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还为微电影开辟了专门的微电影专区。

1.4广告商的需求

在电影里植入广告, 一直是广告商们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综观国内外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 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场景植入式;语言植入式;情节植入式;形象植入式。以上四种模式中, 场景植入式和语言植入式最简单易行, 也是电影中运用得最普遍的, 可是当下却存在着内容过于浅白、手段过于生硬、广告过于频繁、商业色彩过浓等弊病, 是为了广告而广告的, 因此, 不仅广告效果大打折扣, 并且引起了受众极大的不满和反感。相比之下, 情节植入式和形象植入式是把产品的形象和内涵同电影情节完美结合的最佳手段,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演绎品牌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这两种模式在我国运用得不尽如人意。

而对于传统的电视广告, 往往就是单纯的宣传口号般地喊出产品名称, 观众对于产品的内涵和形象往往很模糊。纵观历年来的广告, 我们可以总结出往往是那些广告情节或离奇、或幽默、或感动的产品使我们印象深刻。因此, 一些广告商开始注重把品牌形象用故事情节来演绎, 制作成短小的广告电影在电视、网络等一系列的媒体平台上展示, 并且通过病毒式营销使之广为流传, 因此, 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开始注重用微电影的形式来宣传产品, 这促进了微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微电影的传播特性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和电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形式, 改变了传统电影的结构和格局, 那么微电影具有哪些传播特性呢?下面我们从传播学中的5W模式的角度来一一解析。

2.1传播主体多样、广告商积极性高

由于微电影的产生背景源自于草根化的网络视频, 所以它的传播主体呈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既可以是专业的电视台、手机运营商、影视制作公司、唱片公司等专业的制作团队, 也可以是大学生、业余爱好者等非专业的团体和组织。与此同时, 微电影区别于网络视频的关键就在于微电影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的支持。随着微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 幕后的制作团队开始逐步由草根转向于专业的制作团队。

微电影是一个诞生于微时代, 继微小说、微博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电影输出模式, 一个微字也极好的概括了微电影的特性。“微”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时长是指微电影最后形成的视频时间相对比较短小, 一般为30秒至5分钟左右。微制作是指由于电影的篇幅短小, 它的制作周期一般在一周到数周之间便可完成。微投资是指微电影的投资成本比较低, 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完便可完成拍摄。正是由于微电影的三微特性, 又因为微电影与广告有着天然的联姻性, 广告效果又比较突出, 因此, 现在比较受观众欢迎的一些制作精良的微电影多是出自广告商之手。

2.2传播内容主题明确、内容短小

在现在的消费模式下, 人们更倾向于娱乐化的休闲方式, 他们喜爱的微电影模式是精彩的剧本+ (悬疑、搞笑、动作等) 噱头+明星阵容。因此, 在剧本上要求微电影的内容要富于创造性, 并且在短时间内要表达好一定的主题。时间短, 内容集中紧凑, 并且能够将广告内容与故事情节隐晦地结合在一起。

在娱乐化的时代, 人们更多的是希望从电影当中获得一种观影后的满足感, 因此成功的微电影都有一些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 他们或有悬疑片的紧张感, 情节引人入胜, 拍摄技巧高超;要么有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 其中不断的夹杂着当下的热点事件和流行语, 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要么就是有着好莱坞大片的激烈的打斗场面;要么就是剧本温馨感人, 主题能让人为之动容。总的来说, 在微电影极短的时长内, 让观众获得满足感是一部微电影成功的关键。

2.3传播渠道多样化, 流传度广

在当今多媒介融合的时代, 微电影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基于微电影的短小化特点, 微电影可以在多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可在传统的电视媒介、手机、电脑以及其他一切兼容无线移动功能的视频设备上播放, 甚至是在地铁、公交视频等交通工具上播放。

手机的可移动性和随身携带性使得微电影可以在移动状态和短时间的休闲状态下观看, 突破了观影时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使受众观影更加的便捷。电脑作为微电影的主营阵地, 近几年越发注重微电影的发展。微电影现在主要是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平台免费播放, 一些视频网站已经开发了视频专区。2011年4月, 专门播放微电影的网站微影网www.weiying.com正式上线。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以及视频分类的不断细化, 都给受众观看影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还可在电影院线播放。优酷的“11度青春微电影系列”就率先开通了网络与院线播出的双平台。

2.4受众接受度高, 多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微电影现在主要是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平台免费播放, 点击率一般都在百万以上。凯迪拉克的微电影广告仅在优酷一家视频网站上的播放率就已经达到了16787802次, 广告效果惊人。并且基于微电影时尚、前卫的新潮气息, 使得微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基本上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而这些人群正是现在市场消费的主力军, 是各大品牌非常看重的目标消费群体。正是基于这种低成本投入与短期理想回馈效果的极高的营销性价比, 使得卡地亚、EcoBe等品牌都先后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微电影。

网络时代, 受众的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部系列微电影的续集能否制作以及制作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网民的点击率和评论。微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与受众有着极大的互动性, 甚至编剧可能会根据网友对电影的评论来修改故事的结局。微电影《私信门》为微电影营销找到了一条创新之路, 让消费者主动寻找“穿帮镜头”并依据多少穿帮被找到这种“自爆家丑”的方式, 给予消费者相应的电子优惠券和品牌商品、体验奖励, 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的参与激情。

2.5传播效果良好, 时效性强

在受众接受的层面, 微电影将电影与广告二者之间原本存在的鸿沟一举击碎了。尽管广告商投资拍摄的微电影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广产品、塑造品牌形象, 但是电影制作的精良、名人明星的加盟、巧妙的情节安排使得微电影在视觉和心理享受方面不低于标准的电影, 并且微电影的播放形式都是免费播放, 给予受众很大的自动性和参与性, 使得微电影中的广告宣传成分也能够被受众喜闻乐见的接受。因此, 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植入, 受众心理上的排斥心理却已经大大削弱, 而这正是广告商所期望见到的接受态势。

并且由于微电影微时长, 微制作周期的特性, 使得微电影有了极强的时效性。广告商可以在新产品推出之际, 马上的推出相应的微电影广告, 极大的激发起受众的购买热情, 从而赢得极好的广告效果。

3广阔的发展前景

3.1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各种赛制频繁

2011年4月起, 各大视频网站先后举办了“网易微电影节”、“新浪微视频大赛”等等各类微电影大赛, 此后各种微电影大赛开始遍地开花, 给大众参与制作微电影提供了宽广的途径。大赛一般分为征集微剧本和微电影两个部分, 参赛作品可即时上传至网络平台, 供大众点击观看。

现在的微电影拍摄虽然投资相对较少, 但一些具有专业水准的微电影作品依然需要多达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以上的制作费用, 这是一般网络大众所难以独立承受的。因此频繁的微电影大赛即鼓舞了大众的参与热情, 给了大家参与制作微电影的动力, 并且比赛奖金的提供也为我国不断的生产出好的微电影作品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和支持。另一方面, 当前我国无论是小品、相声还是影视作品都处于剧本的枯竭状态, 但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通过这种全民化的微电影剧本征集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优秀剧本缺乏的状态。

3.2开放自由, 创作环境宽松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 诞生的时间短, 因此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 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开放自由, 宽松的创作空间。由于微电影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 主要的播放平台是网络, 可以自由上传, 使得很多人可以通过微电影实现自己的演员梦或者导演梦, 通过微电影我们也挖掘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创作人才。微电影的创作自由, 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 创作者可以把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在电影中尽情地体现, 更易于创作者实现自己的电影追求。总之, 微电影为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3.3广告价值潜力巨大

相比传统媒体, 微电影的传播范围之广、受众接受程度之深、制作成本之低都使得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开始关注这一在当下中国还显得颇为新颖的电影形态。

微电影制作成本低, 制作周期短, 在各大网站上免费点击播放, 受众观看便利, 并且可以通过人人网、论坛、豆瓣等病毒式营销的途径达到信息的N级传播和扩散。微电影的时长短, 受众注意力集中, 并且微电影的主题一般比较明确, 能将产品与情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达到植入广告中的形象植入, 让受众更加深刻的领悟品牌的内涵和魅力, 受众的排斥心理小, 接受程度比较深。由此可见, 微电影的广告价值潜力巨大。

4微电影需要完善之处

4.1低俗、质量低下的微电影需要把控

正是由于微电影诞生的时间不长, 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把控, 使得一些低俗、色情的微电影也流入了市场。近期, 一些通过黄色标题加大量低俗情节的微电影开始在各大网站上出现, 这些作品不仅故事内容低俗、色情, 并且制作水平低下, 对整个微电影市场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因此, 需要加强对这一部分电影的把控。

4.2内容为王, 不能主次颠倒

微电影虽然时长短, 但是它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最终还是要强调它的文化内涵以及带给受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不可忽视内容的故事创作, 单纯的打广告牌或者明星牌。虽然微电影和广告有着先天的联系, 但是在电影中, 切不可主次颠倒, 把电影的内容架空, 一切只为了宣传产品, 给产品大量的特写镜头, 从而使电影变为了广告的附庸。也不可一味的走明星路线, 虽然明星可以吸引大众的眼球, 取得一定的明星效应, 但是微电影的生存之本还是在于电影的创意, 不然只能使观众审美疲劳, 从而失去了微电影的意义所在。现在的微电影多是噱头大于创意, 但是好的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创意。

4.3影片类型单一, 人才稀缺

目前的微电影品种, 类型相对比较单一, 主要以爱情片, 喜剧片为主, 话题也多集中在青春、爱情、梦想、亲情等方面, 而微电影要想实现长远发展, 就需要在影片类型上进行多种尝试, 如纪录片、动画片、音乐片等。

正是由于微电影要在极短的片长内, 既要突出内容的完整、情节的曲折, 又要把主题和广告植入进去, 这就对于剧本的创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到导演都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 特别是品牌营销类的微电影, 要求创作人员兼具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知识, 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总体来说, 微电影是一个创意为王的产业, 微电影从前期的剧本创作到后期的剪辑制作都需要大量的优秀创意性人才, 因此, 培养大量的合格型人才是微电影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

4.4产业模式仍需探索

目前的微电影主要是由广告商或者视频网站出资拍摄, 免费在视频网站上播放, 盈利模式单一, 产业模式仍需探索。

微电影要实现盈利, 就要走产业化道路, 使获利的途径更加的多元化。除了依靠广告主的投资之外, 可以扩大播放渠道, 将微电影的版权出售, 在电视台、院线等传统媒体上播放。开发衍生产品, 将微电影中的人物进行海报、人物玩偶等系列衍生品的开发。同时, 还应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 实现自身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盛大旗下的华影盛世已经率先开始尝试:盛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聚合平台, 拥有盛大文学、游戏、音乐、视频等海量原创内容。对于盛大来说, 各种资源就像零散的珍珠, 通过微电影整合起“文学—剧本—影视—游戏”的产业链条。

5结语

从2011年我国首部微电影诞生以来, 微电影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有着诸多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传播特性, 受到了广大网民、广告商、视频网站等多方面的支持与青睐。但是与此同时, 微电影产业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一个朝阳产业, 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弊端, 因此微电影的产业之路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不断的加以完善。只有不断地剖析自我, 改进不足, 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推陈出新, 微电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微时代”来临:更多表达更浮躁[N].新华日报, 2011-05-18.

[2]万军.对我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思考[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 :71-74.

[3]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新闻界, 2011, (8) :99-101.

[4]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 2012, (2) :41-42.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7

1.1初步发展阶段

1973年国务院在我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完后公布了 《关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的具有指导性文件, 并在环保工作上提了一些关于环保的要求。让各行业都投入到工业污染、废气、废液废渣等治理工作中去。自从1981年后, 我国就开始对排污进行收费。制定排污收费制度促进了环保产业步入初步发展时期。在我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召开会议中, 国务院决定把环境保护事业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 治理环境污染工作在我国各地迅速展开, 对环保设备需求也逐渐增加。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委会在1989年我国第三次环境环保工作会议上又强调了一次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性。同年也发布了《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环境环保法律, 这些法律对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2发展阶段

1.2.1从环保产业规模来看

环保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环保产业的发展, 把握机遇, 趁着好时机加入到环保产业中去。到2000年止, 加入环保产业领域的企业已是1988年的七倍多, 2000年后的5年内环保产业单位虽然在企业的数量上会发生一些浮动, 但还是有万家以上的单位。凭着环保企业数量增加就说明环保行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此阶段, 环保产业还处于产业成长期,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2从环保产业领域来看

在环保产业30多年的发展, 环保产业已经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产业体系。在1994年, 国家制定了环境标志制度, 环保产业由治理为主体的时期加深到治理、洁净、资源循环利用等时期。 近些年来, 环保产业的收入总额大部分是来自于环保设备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收入之和, 环保设备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已成为环保产业的主体。环境保护服务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洁净技术与洁净产品也有很大的发展, 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洁净产品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例如绿色建材、有机食品等。环保产业既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也是产业未来的发展中的主要领域[1]。

1.2.3从环境治理效果来看

伴随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 其规模也逐渐扩大, 环境治理效果每年都在提高。工业“三废”治理效率见表1。根据表1中数据的变化, 可以看出环保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工业的污染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个指标达标率的逐渐增高, 促进了环境发展和改善。与此同时, 在“三废”的综合利用方面产值增速明显提高。自从2002年到2006年4年中,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原来的385.6亿元增长到1026.8亿元, 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66.29%, 给环境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2环保产业的未来趋势

由《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可知, 环境保护投资的费用约为15300亿元, 大约占同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水污染治理投资和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在环境保护投资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分别占总投资额的41.83%和39.22%。

根据国家国务院提出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在“十一五”时期, 将颁布出十项环境保护工程。这十项环境保护工程需要投资费用为583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额的38%, 在15300亿元投资中,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项目等是由政府主管事权, 因此, 这就需要政府筹备费用, 组织建设, 需要的费用为8400亿元, 占总投资额的55%。工业污染治理需要投资6900亿元, 占总需求的45%[2]。

3结语

综上所述, 环保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取决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从而促进市场机制的发展, 国家政策给产业成熟度的验证和行业集中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贾建增.京津两地开展技术项目对接, 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深度合作[J].节能与环保, 2015 (5) .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8

目前, 世界上60多个国家已把重组人生长激素列入了医保范围, 每年世界上有超过30万人在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2003年至2008年全球市场上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4.4%。2008年全球重组人生长激素销售规模达47.54亿美元, 2009年全球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销售规模接近60亿美元。2009年全球人生长激素市场主导者的市场份额为辉瑞公司 (29%) 、诺和诺德公司 (27%) 、礼来公司 (15%) 、罗氏/基因技术公司 (14%) 及雪兰诺公司 (13%) 。估计其中用于儿童或青春期生长障碍和成人生长激素缺乏、艾滋病相关消瘦综合征的约各占1/3。生长激素是目前全球抗衰老领域的龙头产品:目前市值估计20亿美元, 并在迅速增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存质量越来越重视, 目前虽未被主流医学完全接受, 单靠市场民间力量及消费者推动增长即很快。

1 中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在我国, 重组人生长激素同样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其目标市场种类, 可分为治疗矮小症和抗衰老两种:治疗矮小症:首先是用于矮小症的重组生长素, 市场潜力在90亿元, 目前由于市场还处于上升期, 市场容量在7亿元左右, 但正以年增长率22.8%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 重组人生长激素作为治疗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矮小症的惟一有效药物, 顺利进入国家儿童医保目录。抗衰老:生长素的另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在于抗衰老。人在35岁后生长激素开始分泌减少, 医学证明, 生长激素的缺乏与人的衰老成正相关;最早用于垂体术后的患者, 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得以确认, 且不造成肿瘤复发[3,4,5];安全有效, 受全球高端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国内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技术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已获突破, 1998年起先后有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山海济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安徽安科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的产品正式获准上市。它们的剂型为冻干粉和水针剂, 价格、剂型及单位见表1。

2 中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情况分析

2.1 中国重组人生长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主要生产厂家及所占份额

国内重组人生长人生长激素产品上市后, 价格有相当优势, 市场迅速扩大, 国内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从2004年的2.3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5.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2.8%, 特别是2005年整体销售规模增长超过50%, 2009年国内重组人生长激素销售规模高达6.5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8亿人民币。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仍可保持稳定增长, 毛利高达90%。近年来, 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销售额逐年保持平稳的增长, 预计到2015年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亿元左右。瑞士雪兰诺、长春金赛药业、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三家企业的人生长激素产品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以2009年的市场状况来看, 金赛药业市场份额为39%, 位居第一, 第二位为瑞士雪蓝诺的29%, 第三位为联全赛而的24%, 第四位为安科生物, 金赛为长春高新的子公司。2009年金赛药业水针生长激素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人民币, 比2008年增长63%, 利润5500万元人民币。见图1。

2.2 中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容量分析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生物制药行业内的重要产品, 是美国FDA批准用于儿童矮小症治疗的唯一有效药物。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我国现有3.6亿儿童, 约有1.2%的儿童 (430万) 患有矮小症, 其中约有1/3的儿童 (144万) 矮小患者属于病理性, 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我国上市仅10年, 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 其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整治指南》规定的生长激素治疗方案, 单个矮小症患者每疗程使用生长激素剂量按现行价格计算平均为27000元。在假定生长激素现行价格不变、10%矮小症患者单疗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推算, 我国生长激素产品的国内市场容量约为39亿元, 测算情况见表2。

3 未来几年中国重组人生激素市场容量预测

2009年, 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实际销售规模为6.5亿元左右, 由此表明, 重组人生长激素国内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 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销售额逐年保持平稳的增长, 预计到2015年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亿元左右。见图2。

4 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领域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大, 除了目前的矮小适应证外, 未来还可能将应用于中老年抗衰老[6]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7]的治疗。目前, 美国FDA全球已批准生长激素用于10种适应证, 全球超过30万人使用生长激素;目前中国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长高市场尚不足2万人。

生长激素已经在全球60多个发达国家列入了医保, 但此前在我国仅以烧伤适应证[8,9]列入工商医保。2008年初, 生长激素首次列入中国国家儿童医保, 对该领域产品而言, 是个极大的利好。随着新的适应证的开发, 重组人生长激素将进入一个新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学范.身材矮小的鉴别诊断和处理[J].临床儿科杂志, 2002, 20 (2) :124-128.

[2]刘社际, 杨立明.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大肠杆菌BL21 (DE3) 中高效表达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 2000, 12 (4) :264-267.

[3]曲宏岩, 范国华, 李大林, 等.重组生长激素 (rhGH) 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0, 14 (2) :20-21.

[4]许勤, 马利民, 桑剑峰, 等.生长激素对小鼠结肠腺癌肝转移瘤的影响[J].实用肿瘤杂志, 2001, 16 (2) :90-93.

[5]冉江华, 郭群, 张家骅, 等.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免疫功能的变化[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 6 (5) :298-299.

[6]顾军.生长激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0, 7 (2) :101-105.

[7]李维勤, 黎介寿, 许宝华, 等.重组人生长激素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腹腔感染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治疗作用[J].中华外科杂志, 1998, 36 (11) :107-108.

[8]徐家钦, 潘云川, 陈彦堃, 等.应用生长激素治疗重度烧伤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05, 33 (4) :61-61.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9

未来十年中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石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 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

第一, 产业层次不高, 大宗基础性产品过剩矛盾突出。在传统大宗基础产业领域, 我国烧碱、聚氯乙烯、电石、纯碱、甲醇、化肥、纯碱、烧碱、硫酸、农药、染料、轮胎等许多产品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而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仍然短缺, 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第二, 创新体系不完善, 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与跨国公司相比, 中国石化企业的内部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简单松散, 人员配备不合理, 激励机制不到位, 缺少尖端的研发设备, 远不能满足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需求,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还远远没有到位。

第三, 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大, 生产要素成本攀升。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劳动力、土地、能源、水、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日趋紧张, 价格不断上涨, 导致企业成本快速增加。

第四, 安全环保压力持续增大, 行业形象急需改进。石化行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均位于工业行业前列。民众普遍存在“谈化色变”心理, 对周边石化企业十分排斥, 进一步加剧了石化行业的负面形象, 安全环保问题已成为石化行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五, 市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政府宏观管理存在越位、缺位、不到位现象。例如中外企业投资的差别化待遇、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准入政策与标准执行不严等等, 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等, 破坏了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 使得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 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 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十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面临的新机遇

未来十年, 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 尽管增速由过去高速增长转向中速, 但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中国正在由投资拉动型的GDP增长, 逐渐转向内需拉动型的GDP经济增长,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将进一步深入推进, 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中国仍将是全球石化产品最大的市场之一。

第一, 中国人口持续增长,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人均收入已超过6000美元, 中国大中型城市的部分消费人群已经进入中产阶级的消费平台, 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和新市场将会吸引石化行业更多的产品升级。

第二, 城镇化深入推进, 拉动中国内需市场持续优化升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未来十年, 大批进入城市生活的中国农民将会在生活方式上发生很大的转变, 带来不可估量的市场新需求, 为中国石化产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市场需求。

第三, 工业化进程加快, 为化工材料和产品创造了新的更大发展空间。汽车、高铁、电子信息、大飞机、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处在较快发展时期。中国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 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为石化产业产品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和市场机遇。

第四, 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为农药、化肥等化工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 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提供农药和化肥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到提供更丰富的饲料添加剂, 乃至提供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均为石化产业提供了更宽广的市场空间。

第五,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石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会加快推进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在水、石油、天然气等领域进行价格改革。深化改革还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吸引具有活力的中国民营资本进入石化产业, 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六, 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 为中国石化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中国正在加快同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预计未来十年, 自贸区的区域范围会不断扩大, 区域贸易一体化进程也将加速, 对石化产业来说, 意味着更多的全球性机遇。

未来十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在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转入到相对过剩经济的新形势下, 石化产业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创新技术供给不足。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根本上要依靠技术创新, 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原料多元化进程, 最终实现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石化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应该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方向。

第一,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企业要结合长远发展战略, 针对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建立不同层次、分工科学、责任明确、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内部创新组织架构。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创新合作通过中外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研发项目合作, 形成产学研共同参与的高效运作的创新机制,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实现技术创新上的互利共赢。进一步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政府要加强创新政策研究, 把在华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纳入到石化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中, 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为行业技术进步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

第二, 推进大宗石化产品产业优化升级, 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取消各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 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实现优胜劣汰。通过提高行业技术和环保准入门槛, 处理好现有产能和新增产能之间的关系。促进技术装备升级, 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国石化产业要适应原料多元化趋势, 发展环保绿色清洁生产工艺, 通过技术提升和设立更高的技术门槛, 对传统石化产业进行优化调整, 不断提升大宗石化产品的质量档次。明确不同产品转型升级重点, 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炼油企业要加快装置改造, 积极推进油品质量升级;乙烯生产企业要大力优化原料结构, 提高规模化和炼化一体化水平;合成材料企业要充分重视细分市场开发, 增加差别化品种, 提高专用料比例;化肥生产企业要增加化肥品种, 提高肥效水平;农药生产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工艺改造, 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农药品种;氯碱生产企业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

第三,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努力推进石化产业的高端化、差异化和绿色发展。优先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的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材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功能材料等, 争取在聚氨酯、特种合成橡胶、有机硅、有机氟、炭纤维、芳纶、稀土化工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突破关键工程技术, 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规模针对重点品种的关键工程技术, 组织开发、完善和系列化生产各种规格的产品。加快配套辅助材料的开发, 实现新材料产业链的一体化生产。加强下游应用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与汽车、高铁、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技术用户更加紧密合作, 对应用开发做更多投入, 逐渐建立起更加密切的技术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生物化工产业,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开发新型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基化学品, 通过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并举, 加快发展生物化工。在实现对化学工业的工艺路线替代和对石油化工的原料路线替代方面, 取得产业化成果。科学选择重点发展领域中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条件不十分充分, 只能适度保持生物乙醇能力, 利用废生物质油发展生物柴油。发展重点应放在生物塑料、生物医药、氨基酸等领域。提高产业竞争力利用已有的生物化工产业基础, 以节能降耗为目标, 保持传统生物化工产品的竞争优势。

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煤炭加工转化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 联产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 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创造以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生产体系在提高经济性和能源效率等方面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通过集成创新和系统优化, 创造以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生产体系。推进基地化建设在煤炭资源富集的地区, 集中建设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 形成煤、电、油、运一体化、企业集群化的基本格局。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大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 大力开发新兴适用技术, 推进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创建新型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提高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体系效率。重点建设一批环保产业园区以及集散与处理区域中心, 提高环保产业集聚度。

第四, 着眼于前沿技术开展研发, 做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储备。过程节能技术重点包括开发新的廉价原料、高效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新的分离技术和新的反应/分离过程、超临界流体的反应技术等。通过化工单元技术的提升和系统优化, 提高石化生产工艺水平。未来能源技术包括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多联产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储备、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碳捕获及封存技术等。生命科学在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基因工程等领域, 加大研发投入, 追赶全球走向生命科学的步伐。纳米技术重点突破的领域包括纳米催化剂、纳米合成、纳米复合材料, 以及纳米应用技术等。

中国石化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 但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 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 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 报告对中国政府提出了六点政策建议。

第一, 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政府要在搭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当中发挥良性作用, 推动让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流动, 使各经济体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二, 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及稳定性。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增加政策法规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比如, 在华外资石化企业关注的能源政策, 包括天然气、煤炭等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支持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和生产者的多元化等等。

第三, 加强法制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防止地方保护对执法力度的影响。通过严格公平执法, 加大违法成本, 建立对违规、违法的企业强制市场淘汰和退出机制, 逐步建立公正、公平发展的环境。

第四, 努力提升化工行业社会形象。积极承诺实施责任关怀, 宣传全球范围认知的化学品管理理念;建议各级政府协助化工企业和利益有关方建立透明公开的沟通渠道, 促进化工行业及其利益有关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有效地树立化工行业积极的公众形象。

第五,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不影响政府规范市场、管理市场的前提下, 相对简化项目的政府申报、审批和验收手续, 政府不要过分关注技术细节, 要使投资者更加理解政府审批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从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更大的信心。

四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10

1 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演进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 我国生猪业的经营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公有生猪业绝大多数都已通过承包转让和作价转让为家庭经营, 原有的家庭自有生猪业又有了较快的发展, 正从农户家庭养猪经营模式向农村规模化养猪模式和现代化工厂养猪模式转变, 生猪业经历了分散经营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并逐步实现生猪养殖业的现代化。

1.1 生猪业的家庭经营模式

生猪业的家庭经营模式以1978—1990年这一阶段最为突出, 表现为小规模散养, 猪肉产量增长相对缓慢。

1.2 生猪业的规模化经营模式

1990—2000年, 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生猪业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开始兴起和发展, 生猪养殖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小规模的养猪场比例不断增加, 农区的生猪生产占主导地位。此阶段还出现了生猪联合经营模式, 生猪业商品生产包含销、供、产各个环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个环节通过交换实现互相联系。

1.3 生猪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2001年至今, 这一阶段大型工厂化的生猪养殖场逐步增加, 一些非农企业开始进入生猪产业领域, 生猪优势产业带逐渐形成, 如重庆市荣昌县以荣昌猪为生猪产业基础, 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畜牧科技城、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

2 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开拓国际市场、巩固国内市场的市场化发展趋势

生猪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大的必然趋势是开拓国际市场, 巩固国内市场。生猪及其制品等生猪业终极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决定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的首要因素。生猪及其制品没有市场, 生猪产业就不可能得到稳定发展。产业化是基础, 国际化是关键, 必须不断改变和提高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应尽快扩大生猪的对外交流, 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 同时尽可能将我国的生猪技术、资本、人才、劳动力等向国外输出, 改善生猪产业的外贸环境, 不断开辟和扩展新的国际市场。转变观念, 尽一切力量巩固国内生猪产品市场, 如用文化引导和影响民众保护我国的生猪大产业, 用生猪产业文化影响和引导我国的消费者消费生猪及其制品, 扩大国内生猪及其制品的市场需求。

2.2 整合生猪业要素资源的产业一体化经营趋势

针对发展生猪大产业和适应市场环境条件变化的要求, 整合生猪业要素资源, 积极改造传统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 将出现生猪产业一体化的经营趋势。具体说, 一是生猪兼业规模饲养向专业化规模饲养转变, 这是生猪业微观组织创新的主要体现, 是生猪业从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客观要求。世界上许多生猪业发达国家都把重点放在饲养专业户上, 作为生产基础和扶持对象。巩固目前的扶持政策和有效措施, 积极培植能够从事现代生猪业生产的饲养专业户, 使其逐步成为生产的主体。二是生猪养殖业小区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生猪养殖业小区建设是使生猪饲养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条件, 是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 我国许多地方积极建设生猪养殖业小区, 有力地提高了生猪业生产水平, 促进了生猪业从分散向集约的转变。三是生猪产业中介组织得以适时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有能够将生猪饲养专业户与市场联结起来的组织, 生猪业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中介组织的形式即行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组织, 把分散的生猪饲养专业户与市场联结起来。中介组织对内规范生产行为, 对外参与市场竞争, 解决了分散的饲养专业户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的生猪业中介组织正在起步和发展之中, 要积极支持, 加强引导, 提高层次, 规范发展, 发挥作用。通过积极发展生猪饲养专业户、养殖小区和中介组织, 不断提高生猪业产业化经营程度, 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把分散的农村生猪养殖经营户、专业户等联合起来, 开展适度规模的生猪养殖, 全面实现生猪生产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

2.3 生猪加工业推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生猪等畜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以生猪等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提高生猪产品的加工比重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从全国看, 特别是生猪业发展较快、比例较大的省份, 要延伸生猪业产业链条, 做大做强以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要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 不断提高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 并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使其成为现代生猪业的主体, 成为提升生猪养殖业地位, 提高经济效益, 提供优质产品的关键环节;要继续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要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和“公司+饲养场”等生猪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 适应国内外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要发展优质精品生猪业, 打造名牌产品, 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生猪产品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生猪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要依托大型出口生产加工企业, 发挥大型出口生产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作用, 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不断扩大生猪及其产品外销的比重。

2.4 生猪产业链中养殖技术及理念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生猪产业链中, 养殖新技术将趋向于“智能生猪业”。即物联网将在养猪业中大量应用, 通过智能感知、自动控制、监控预警等技术, 提升生猪生产水平、工作效率, 降低能源与投入品消耗。实现生猪产品的全产业链追溯, 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实现精细生猪生产, 可以做到根据生猪每一个体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生产状态进行个性化饲养,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成绩;实现智能装备, 如智能猪舍、饲喂站、粪污处理、自动检测与报警等在生猪业中应用。养殖理念上将趋向于“动物福利”。动物福利措施有利于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 在健康舒适环境下的生猪将会给经营者带来更高的收入。在环境保护上, 未来将趋向于生态养殖, 做到农牧结合和低碳排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 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产业之一, 其氨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3, 其中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3。在不同畜种中, 以牛的排放居首位, 但由于我国的生猪数量远远多于牛, 生猪产业的排放总量非常大。没有低碳畜牧业, 就没有低碳生活, 解决生猪产业的碳排放问题必将是未来生猪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3 结论

我国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演进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的变化, 生猪业发展所经历的围绕生猪生产的要素组合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生猪业经营模式。自1978年以来依次经历了生猪业的家庭经营模式、规模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生猪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受到当前所处的经济全球化竞争、体验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绿色意识加强等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 我国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未来将呈现和凸显开拓国际市场和巩固国内市场、整合生猪业要素资源的产业一体化经营、生猪加工业推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养殖技术理念、动物福利等未来生猪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城乡二元制度下一篇: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