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产业现状与趋势(共8篇)
休闲产业现状与趋势 篇1
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王建学号:B1204031
5【内容提要】:休闲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于欧美十九世纪中叶初露端倪。它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适时而生的。尽管它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但已经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空间。休闲产业不但可有效的带动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收入差异化问题,有利于缓解资源约束问题。我国休闲产业的起步比较晚、比较落后,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中国休闲产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本文针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在休闲产业发展趋势方面的看法。
【关键词】: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一些新兴产业,其中休闲产业更是方兴未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休闲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
休闲产业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的契机,而且形成了一种能优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既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此相应的是,日渐富裕的人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面对消费层次的提升。因此,休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正逢其时,利国利民。
一、休闲产业的概念、类型、特点以及作用
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体育业和文化产业为主业而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是一种产业群或产业链,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
休闲产业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具体如下:
旅游业占休闲业的主导地位 ;
我国旅游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国内旅游总收入6230亿元,增长17.9%,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的7.5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5亿美元,增长15.9%。旅游创汇创收成效显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目前呈现出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发展的势头。
休闲产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已扩大到第二三产业;
休闲产业的四大支柱产业是旅游业、文化传媒业、体育休闲以及会展业等,由于休闲产业所涉及的产品提供绝大多数都是由第三产业所提供的,所以休闲产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9.5%。随着休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休闲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目前正在逐步向、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延伸。
公共休闲产品的开发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谐社会及和谐社区的建设,政府更加重视城市绿地、广场、公共体育设施等的建设。
休闲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我国休闲产业逐渐形成了以休闲旅游及会展旅游、休闲餐饮、休闲娱乐、休闲购物为主体的休闲产业群。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开始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休闲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占GDP比重将越来越高。休闲产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巨大的、长期的和可持续的,并且会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休闲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达到较高阶段时,休闲消费将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力增长的主要因素,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如休闲产业可增加就业,休闲产业能够缓解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扩大内需等等。
休闲产业有利于实现我国现提出的人口和谐社会的目标。休闲能够产生巨大的休息功能和良好的社交功能。休闲可完善人的本能,很多伟大发明和创造都是在休闲中产生的。
休闲产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特殊意义。它能帮公众提高休闲质量,广泛促进和谐。休闲产业能从微观层面促进和谐:增加个人幸福感;有助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从宏观层面可以促进和谐,协调社会不同侧面(城乡、地区、国内外、休闲与就业、与工作等等),支持政治、经济制度。
二、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势头迅猛;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中国人通过消费享受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休闲经济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会呈现更快的趋势。
(二)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发展休闲旅游还存在着很多制约。集中性的节假日制度,对旅游能级的提高起到严重阻碍作用。由于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缓解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时间矛盾冲突的弹性非常有限。因此,目前的休假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却制约和阻碍了高层次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文化认同也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
(三)市场尚需培育;
休闲度假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消费和生活方式,制订适合休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来倡导健康的休闲文化和休闲消费,同样是促进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途径。当然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是休闲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当然,休闲产业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急需解决。
1、休闲产业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GDP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GDP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世界排名在100位以后,并且目前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仍然很大。因为国民收入人均水平偏低且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差别较大,致使我国各地区及城乡之间休闲产业发展很不平衡。
2、休闲观念还较落后 ;
我国传统消费观往往崇尚节俭,重生产轻消费,这种传统思想观念成为制约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重劳作轻休闲,休闲消费动力缺失。
3、近距离休闲,低水平消费;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加之受个人消费偏好和恩格尔系数偏高(2006年城乡恩格尔系数为35.8%和43%)的制约,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休闲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短期性、近距离。在消费水平上,大多还无法追求高水平的休闲消费,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休闲。
4、认识肤浅,传统休闲;
由于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对于休闲的理解十分肤浅,很难将休闲同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方式联系起来。目前休闲消费仍以传统的休闲旅游为主导项目,休闲消费“破窗效应”屡有发生,部分消费者的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现代消费意识水准尚待提升,这与国民综合素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5、品种单一,供给不足;
目前休闲产品主要集中在吃、住、游、玩四个方面,文化艺术休闲、健康疗养休闲、教育学习休闲等产品还处于原生状态或睡眠状态。目前的休闲项目无特色、无品位、缺乏文化内涵,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获得愉悦、放松身心的要求。同时,由于我国休闲产业起步晚、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致使我国的休闲产业供给种类、供给数量和供给水平偏低,又由于休闲产业是典型的消费----生产型产业,主要依靠消费的驱动得以发展,进而制约了休闲产业的发展。
6、与相关产业整合度不高;
休闲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只有形成良好的整合关系及形成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相关产业链,才能在相互的供给与需求的博弈中共同发展。从目前我国的假日经济看,交通、餐饮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明显制约休闲产业发展的突出障碍。
7、政府支持力度不强;
国外人们对休闲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成立了户外娱乐资源审查委员会,60年代成立了国际休闲研究中心,70年代制定了《休闲宪章》。目前我国政府对休闲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支持系统还没有很好形成,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休闲经济的需求日渐攀升,更加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关心。
三、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
人们在寻求休闲的同时也在追求利益,因此休闲业市场必须去发现。休闲活动中有许多利益(见表1),休闲业的需求多种多样,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可支配性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减少、与日俱增的寻求业余成就的愿望为休闲业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休闲为人们实现参与有意义且相关的生活体验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参与休闲活动是作为一种提高、扩展、维系生活质量的方式,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和改善彼此关系的方式。休闲活动是造就自我价值的强大力量、是辅助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形成与交流的强大力量、是帮助我们提高个人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强大力量。
表
1、休闲活动的利益
础条件较差。这就决定了中国休闲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有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在未来,为了更好地发展休闲业,会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规划,优先发展;
鉴于休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我国各地区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的事实,今后会把休闲经济发展放在优先产业的规划中,按照大休闲、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分析研究不同地区休闲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进而确定休闲产业发展战略,从休闲产业的内涵方面开发休闲资源、设计休闲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闲产品。同时,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时,应合理布置各种休闲没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休闲设施建设与经营。
2、加强理论研究,增强休闲观念;
借鉴国际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促进休闲企业发展,掌握休闲的规律性,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为从事休闲活动的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使国民在休闲观念上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公众良好的休闲心态和休闲心理,让休闲深入人心,使人真正实现“闲”。
3、形成合理产品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行为;
针对我国休闲消费水平低、人们认识不到位及休闲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休闲产业的发展要面向大众。正确引导人们对休闲产品的消费行为。根据我国的国情,休闲产品在结构上应采取“中低档为主,兼顾高档”的设计模式,广泛开展具有民俗民风、健康文明的民间休闲活动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在产品开发上要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满足不同层次休闲者的个性化需求。
4、建设休闲产业支持系统,形成强大产业联动效应;
由于休闲产业的关联性较强,所以休闲产业的发展能够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相关产业对休闲产业既有支持作用,又有制约作用。故不仅要着力加强休闲特色产品的开发,还要着力加强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休闲产业服务质量等休闲产业支持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以缓解休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及关联带动作用。
5、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构筑公共支持系统;
休闲产业的发展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但在我国属于弱势产业。只有不断调整并实施积极稳健的经济政策,建立公共政策支持系统,实施公共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才能推进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6、政府采取有效手段,促进休闲产业发展;
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这就需要政府从宏观上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法规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来鼓励休闲产业的创办;制定法律规章来规范休闲产业的运作等。在经济方面,通过降低利率引导居民消费,或通过加大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内需。在舆论方面,通过舆论来宣传休闲产业、推介品牌企业和产品,普及健康、文明、科学的休闲观念等。
(七)培育国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
在激烈的国际旅游竞争中,为了加速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我国在历史、文化、特种旅游、部分环境和度假地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发展休闲产业,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引导和扩大海外休闲消费。建设“休闲城市”、开发休闲市场和抓好寒暑假市场等。
小结:
本文分析了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特征、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虽然休闲产业是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的休闲观念和休闲生活还
处于初始阶段,休闲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与此相关的机构、设施、休闲产品等也有待于开发,因此,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苟自钧:发展休闲经济与解决当前经济难题的契合关系.经济经纬,2002(3);
[2]曹琛:中外休闲体育产业比较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3);
[3]张利 丁亚兰: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休闲体育产业.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
[4]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筹备工作报告,2003.5 ;
[5]刘海鸿: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6);
[6]卢 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
休闲产业现状与趋势 篇2
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特征
休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不同于旅游和度假旅游
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休闲旅游不同于普通意义的旅游,普通旅游一般是指观光旅游,是以欣赏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明胜古迹等风格独特的建筑物为主的旅游。而休闲旅游是以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为目的,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旅游。休闲与度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休闲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休即休憩,闲即闲暇时间。度假是一种相对于消极休闲方式——日常生理休息的一种积极休闲方式。积极的休闲方式是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休闲旅游具有突出的季节性和时间性
任何旅游都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而休闲旅游表现尤为突出。休闲旅游以家庭、商务人员为主要对象,对旅游时间的选择,多在双休日、节假日,因此,对国内旅游者来说,春节前后、元旦前后、“五一”前后,国庆前后,以及学校放寒暑假期间,成为休闲旅游的主要时间;而对国外旅游者和国内比较富裕的旅游者来说,他们多选择海滨、湖滨、高山休养和高山滑雪为休闲地点和休闲方式,而这些均与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显然是不能反季节或超季节进行的。
休闲旅游与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高度结合
休闲旅游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很受各类人士的喜爱。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人们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喝咖啡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又如一些体育健身场馆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跆拳道馆、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瑜珈馆等,已经成为人们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常去消费的场所。像高尔夫球高消费项目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比赛,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休闲旅游发展拉动休闲消费
休闲旅游作为城乡居民重要的旅游方式,正对消费市场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旅游业发展拉动了休闲消费,文化娱乐、运动休闲、商业街等成为休闲消费的时尚。2009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最核心部分约为1.7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6%,相当于GDP的5.07%。
休闲旅游发展拉动休闲农业旅游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热点。据统计,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8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573亿元。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基本都在乡村,加上多彩的乡村风光、多样的乡村风情、多元的乡村民俗,形成了对国内外游客的强烈吸引力。
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现状
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在轻松、愉快、舒适的旅游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世界,创造生活,是现代旅游的新价值取向。因此,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旅游成为旅游业中的热点和支柱。有资料显示,在欧洲和北美,旅游客源输出的70%以上是度假休闲。据美国专家预测,到2030年,旅游业将成为全世界80%以上人员的生活必需,而休闲旅游则更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首次达到了1000万人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的第四大消费市场,我国已融入了整个国际休闲社会的背景中,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主流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休闲经济已具备了相当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
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城镇为主,新兴的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尚待规范
目前我国的休闲旅游的主体是城镇居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也以城镇为主。在城镇在娱乐设施,购物中心,健身场馆等相对比较丰富,而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
休闲旅游业管理人才匮乏,且素质普遍偏低
在体育休闲旅游过程中,体育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是整个体育休闲旅游活动的实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因此,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是体育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在我国休闲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难以达到游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降低了休闲娱乐的标准。精细化服务是休闲服务的重要特点,要让客人回头,就需要把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服务有机地结合在每个环节上。
休闲旅游的产品尚需多元化
现阶段,我国主要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有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专项休闲旅游、购物休闲旅游等形式。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设计不同的产品。休闲文化是认同与差异的共存。因每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爱好不同,休闲旅游应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类型,个性化的服务才能吸引游客。应实施多元化战略,采取“中档为主,兼顾低高档”的模式,既满足大众需求,又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休闲旅游需求。
如何更快促进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全方位开放市场,加大休闲旅游营销力度
快速扩大我国的休闲旅游应采用整合营销策略,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传播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销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同时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利用互联网,可以有效地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将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起来。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
根据地域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开发特色产品
休闲旅游产业应与地域文化、民俗等结起来,开发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由于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吸引外来游客的地方。特别是在休闲农业优方面有更大的开发潜力,所以要充分发挥这些独特之处,打造地方休闲旅游一枝独秀。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旅游业是服务业。“与人打交道”的特性决定了人员素质对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力。人才是兴业之本,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抓住培训、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一批有思想、会管理、精业务、敢创新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数以万计高素质的旅游业从业者,才能保持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旅游客体需求,设计不同的消费产品
在个性化消费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休闲旅游的体验在深化,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客源市场是休闲旅游业一切要素运行的核心。应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开发休闲旅游消费品:第一,根据消费的不同时段设计产品,注重开发双休日、“黄金周”、寒暑假、带薪假期等不同时段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倍受推崇。第二,开发不同消费档次的系列产品。既有高档消费的休闲旅游度假设施,也有能满足基本旅游市场需求的标准档次产品,还有适合中低收入消费需求的经济旅游产品等。第三,开发不同消费内容的系列产品。如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乡村风情游、农业生态游、运动健身游、文化体验游、猎奇探险游、会展商务游等旅游新产品,充分满足旅游者追求深度体验、增进身心健康的高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需求。
加快休闲农业旅游建设,丰富产品类型
休闲产业现状与趋势 篇3
摘 要 为了加深对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了解,促进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未来的三大发展趋势,即:马拉松赛事产品更加丰富,赛事类型更加多样化;产业覆盖面更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运营的市场化,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注意改革马拉松运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和注意赛事数量与赛事质量的齐抓共管,重视精品赛事的打造两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 四川省 发展趋势 发展建议
一、引言
我国最早的马拉松赛事是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在马拉松运动发展的早期,其一直是少数人的运动,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仅有13场。但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马拉松运动之中,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马拉松运动的热潮。据统计仅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赛事就已经达到了134场,相较于2014年而言,增加了83场,增幅超过了160%。随着马拉松运动的迅猛发展,马拉松运动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跑步运动,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赛事内的服务经济、赛事媒体经济以及赛事外的衍生性服务经济等等都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就是所谓的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而随着全国马拉松赛事的火热发展,近些年四川省也举办了多场马拉松赛事,如:巴中国际马拉松、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都江堰双遗马拉松等等,四川省的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也在逐渐形成。鉴于此,为了加深对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了解,促进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针对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二、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
首次,馬拉松赛事产品更加丰富,赛事类型更加多样化。除了已有的五公里马拉松、十公里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等传统的公路跑赛事之外,四川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还为山地马拉松、森林马拉松等赛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四川马拉松赛事的产品将会更加的丰富,赛事类型也会更加的多样化,在已有的传统公路跑赛事之外,预计还会陆续出现山地马拉松、森林马拉松、超级马拉松以及马拉松接力赛、系列赛等多种赛事类型。
其次,产业的覆盖面会更广。目前,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主要还是集中于赛事内的服务经济和赛事媒体经济。但是,随着四川马拉松赛事数量和赛事类型的增加,参与马拉松运动的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的赛事外的衍生服务经济也会得到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所以,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预计产业的覆盖面会逐渐的涉及“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并会逐步的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等整合起来,通过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利用产业合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运营的市场化。在中国田径协会取消了马拉松赛事审批之后,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民营资本将会以多种方式进驻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因此,在四川省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后续发展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投资的主体会更加的多元化,产业的运营也会更加的市场化。
三、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建议
首先,要注意改革马拉松运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中国田径协会《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强调了变革马拉松管理模式的问题,并取消了马拉松赛事的审批。中国田径协会的上述举动无疑为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为了确保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规范发展,在后续发展的进程中,一是要注意合理放权,通过简政放权来集中力量做好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服务工作和监管工作;二是要注意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不但加强对赛事组织标准的细化和完善,还要注意加大赛前指导工作、赛事监督工作和赛手验收工作的管理服务力度,以此来促进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其次,在开展赛事运营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赛事数量与赛事质量的齐抓共管,重视精品赛事的打造。四川省的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相较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而言,发展起步的时间比较晚,规模也相对比较小,赛事的数量仍然过少。所以,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逐步的增加与马拉松运动相关的赛事活动的数量,以尽可能的扩大马拉松运动的覆盖面,提高马拉松运动的参与人数。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在继续提高赛事数量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赛事的质量,打造优质的精品赛事是确保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四川省的实际情况,要提高赛事质量,打造精品赛事,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四川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资源,突出四川马拉松赛事在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方面的特色;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赛事的文化含量和精神特质,尽可能的赋予赛事更多的人文内涵。例如:都江堰双遗马拉松就充分体现了“驿传”文化特色,以“蜀道驿传”为主题,精心对赛事的路线进行了设计,赛事从青城山新山门出发,经过熊猫谷、建福宫、赵公山财神祖庭等四大景区,让所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成为了一场文化与自然的旅程,很好的体现了赛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展示地方文化的一个窗口。
参考文献:
[1] 陈珊,邹文华,刘月玲.中国马拉松赛事与国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网站内容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7.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4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 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休闲产业现状与趋势 篇5
近几年,由于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汇合科技进步成果,将引领汽车行业新的大发展,在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压力下,当代汽车发动机电子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的发展互相作用,促进了涡轮增压器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时,随着涡轮增压器效率的提高和匹配技术的发展,涡轮增压器技术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1989年以来,我国增压器的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涡轮增压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科技含量高的环保型产品,由于其具有改善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放污染、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重量比、提高发动机的扭矩特性、降低燃油消耗和发动机噪音等优点,所以,增压发动机已经成为现代汽车和工程机械的标准配置。
涡轮增压器技术通过涡轮增压器提高进气密度,可以全面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指标等综合性能,给发动机注入强劲动力,被誉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一、涡轮增压器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应用于汽车。60年代起,国外开始在车用柴油机上大量采用涡轮增压技术。60年代末到70年代,由于国外排放法规的实施,增压技术从起初增加动力、降低油耗,发展成为解决排放的一个重要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增压技术的发展。目前,欧洲和美国的重型卡车的增压化基本达到100%;欧洲的柴油轿车的增压化也已经达到80%。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开始生产增压器,轴流涡轮增压器是始于1959年,由上海新中动力机厂研制成功,第一台径流涡轮增压器的研制和生产是由上海求新造船厂1954年设计、1958年完成鉴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增压技术、特别是车用增压技术的应用长期徘徊不前。直到上世纪80年代,缸径大于95mm的多缸柴油机的增压机型逐步出现,重点解决了动力性和经济性问题;发展到1999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汽车和发动机的排放法规并且限期达标以后,通过增压技术全面改善柴油机的性能,终于走上了快车道。特别是最近几年,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无论是小轿车还是卡车、客车或工程机械,都广泛地应用着这个叫涡轮增压器的关键零件。在西部高海拔地区,无论是汽车运输还是工程机械施工建设,发动机配备涡轮增压器似乎已经成为必须。
二、我国涡轮增压器行业的现状
1、国外情况
目前,国外增压器制造公司已形成几个巨头:Honeywell、BorgWarner、Holset、IHI、三菱等。并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各公司年产量及发展生产潜力都很大:Honeywell在2000年产440万台,2002年增至500万台,2003年总产量超过500万台,均占全球增压器产量的48%-50%;德国3K-Warner(即原KKK公司)80年代后期年产量为60万台,1997年生产100万台,1998年生产150万台,2003年约400万台(自称);Holset、IHI、三菱三家公司2002年均生产80万台以上的增压器。二是各公司各自有技术特色的专利产品;Honeywell和Holset以结构简单、效率高、流量可调而领先;IHI以结构尺寸小、不漏油著称;KKK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可靠性好等特点。三是小型化更趋明显,继IHI推出D2=34mm,n=270000r/min的产品之后,KKK以推出D2=31mm,n=280000r/min-300000r/min的小型涡轮增压器。四是各公司都十分重视可靠性;俄罗斯莫斯科洲涡轮增压器(TYP5TEXHHKA)有限公司确保增压器与柴油机同寿命,配件增压器保修期为18个月。KKK公司为汽油机增压器配套用的压气机叶轮宁可放宽叶轮效率的要求,采用径向叶片,用以确保可靠性。五是为适应欧Ⅲ后排放法规要求,采用VGT且由气动控制转入电动控制,与高压共轨电控系统(ECU)结合起来。六是用电动机辅助的涡轮增压器已出现。七是各大公司都采取了国际化战略以适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形势。普遍性的在世界各地设立独资或合资公司,并且,加大了资产重
组与公司整合力度。现在,世界上五大增压器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独资或合资生产、研发基地,如上海Honeywell,无锡Holset,一汽三佳石川岛播磨,宁波BorgWarner,上柴三菱。另外,台湾的有关厂商及捷克的CZ公司也在寻找合作伙伴或在中国销售。2、国内情况
目前,国内增压器生产企业呈现几个趋势:一是在大陆,独资、合资企业生产增压器的外资企业正在增点增产。二是生产增压器的民族工业正在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的顺序正在重新排队,2003年的产量顺序大体为Honeywell、Holset、天雁、富源、康跃。三是一大批生产增压器的民族工业集中在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可以用“雨后春笋”及“前赴后继”八个字来描写。有几家投资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不惜成本购置先进设备,高薪聘请人才,来势之猛不可低估。四是有发展前途的增压器厂机械加工手段经历了普通车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的过程;两轮、三壳的毛坯加工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不少零件已为外资增压器厂采购。增压器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五是专业化生产势头越来越明显,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已不适应,这有得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市场竞争。六是开发自主产品,提高匹配技术,注意产品可靠性已越来越被民族工业的决策集团所重视。
三、国内增压器行业的优劣势比较和发展特点
1、国内车用增压器行业优劣势比较
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公布了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我国柴油车在2004年前后要达到欧洲Ⅱ号标准,2008年达到欧洲Ⅲ号标准,2010年之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此外,部分地区和城市开始提前实施欧Ⅱ排放标准;2005年,重型柴油车要达到欧Ⅱ标准。随着排放法规的贯彻和实施,内燃机国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从欧Ⅱ到欧Ⅲ、欧Ⅳ,已不是简单法规定义,而是意味着内燃机技术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层面,将会进一步加快国内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于增压器行业来讲,随着增压中冷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增压器的材质、加工工艺都要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无论是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还是自主开放模式,只有抓住机遇才能获得发展壮大的机遇。
目前,从产品质量看,我国汽车增压器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对引进轿车发动机的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国内增压器的出口业务也大幅增加。
(1)国内增压器行业的比较劣势
1)规模上的劣势
2)研制开发能力上的差距
3)生产供应方式方面的差距
4)配套关系上的差距
在国外,汽车制造商与OEM企业的关系完全是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运作。这取决于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即市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在这种前提下,只要价格可以、技术标准达标、质量可靠、服务到位,两者的合作即可成交。
在我国则往往要受到隶属关系、地区分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地区、各大集团都有自己的配套企业群,使国内增压器散乱差现象至今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在目前我国汽车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这种组织模式下、跨地区、跨集团间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上规模、上档次,也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同时,由于这种规模和观念上的巨大落差,必然造成国内增压器技术水平、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网络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国内增压器行业的比较优势
1)既有市场的比较优势
增压器企业与发动机企业的配套关系基本稳定,这是刚刚进入增压器行业或外资企业所缺乏的,这也是目前的增压器企业最大的优势。
2)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
对于国内增压器生产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是国外先进同行所难以具备的。
就增压器行业而言,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欧美国家的1/10,优势明显。
3)服务网络的比较优势
无论是在困难还是在顺利的环境下,国内增压器企业无不下大力气在市场中进行服务网络的布局设点,巩固其即有市场。通过几年或数十年的苦心经营,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服务网络,这是企业打造品牌形象,巩固市场的根本。如何优化、整合现有资源,不断延伸服务半径,深化服务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增压器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国内增压器行业的发展特点
⑴迅速响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发明,新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
⑵增压器与发动机一起整体优化、电控化,即所谓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更加强调系统强调系统综合效率或总效率;
⑶产品结构更加复杂,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且各公司产品结构趋同化;
⑷增压器制造更加专业化,加工数控化、生产自动化、设备柔性化;
⑸增压器制造业经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经营国际化、全球一体化;
⑹世界增压器制造业分布呈“三极”状,即美国、日本与中国,德国与英国(欧洲)各成一极。
四、涡轮增压器的市场预测
1、国内市场预测
汽车零部件面向两大市场,一是主机配套市场,这个市场取决于主机的发展;二是社会汽车维修配件市场,取决于社会汽车保有量和零部件的寿命。
主机配套市场,我国曾制定了“九五”、“十五”期间要求达到内燃机增压化比率,即:重型车发动机100%,中型车80%,轻型车60%,微型车25%配套增压器,轿车30%配套增压器。随着技术进步与发展,国际化进程加快与增压器产量增加、成本降低、价格趋向合理,这又会大大促进轿车、微型车的增压配套比例。所以这些增压比率目标将加速实现,并加速达到国外目前的装备水平,即柴油机100%增压,汽车机增压比率从现在的20%-30%加速上升。
关于汽油机用增压器,我国目前已有批量投放市场的引进(合资)车型汽油发动机轿车,如奥迪A6
1.8T、PASSAT1.8T、BORA1.8T等,另外通用别克的增压汽油机轿车也即将投放市场。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油机用增压器将会大批量的生产。
关于柴油机轿车,由于柴油机环保性能优于汽油机,即排放污染较少,耗油也少,目前在欧洲柴油机轿车的比例已将近50%,预计在2010年我国会有大量的柴油轿车比例,约50%以上,目前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合资企业正积极准备生产的增压柴油轿车。另外,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后一块大市场,各先进国家都针对中国国情,设计开发了适合中国人消费的普及型轿车,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开发的路波3升(百公里油耗)增压柴油轿车就极具先进性与竞争力。
根据汽车工业“九五”、“十五”发展纲要规划,各种汽车车型总量到2010年600万辆,其中轿车为400万辆,轻型客车、货车约为80万辆,中型客车、货车约为60万辆;大型客车,货车约为40万辆;重型货车约为20万辆。按照上述“九五”、“十五”增压比率,可得出到2010年为主机配套增压器需求量为240万台,其中轿车用增压器120万台。社会维修配件市场,根据2010年汽车保有量5000万辆(按照装有增压器的汽车平均按30%的保守估计),增压器寿命5000小时(约运行50-60万公里)每年行驶里程按8万公里,得出2010年,社会维修配件增压器的需求量为200?觸240万台,按平均数220万台计算。
按照上述分析,到2010年,我国涡轮增压器的总需求量为460万台以上。
实际上,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已突破400万辆大关,达到440万辆,按现在的发展速度,2010年的增压器需求目标将提前实现,因为:⑴目前中国的载货卡车产品在国
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随着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加快,卡车产量的增长将会加速,而卡车的增压率为100%;⑵目前我国已到了小汽车进入家庭的经济发展阶段,轿车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轿车要国产化或本土化,这就要求汽车厂加快采用本土增压器的速度;⑶目前我国的客车档次较低,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尤其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更增加了对高水平客车、甚至豪华客车的要求,这就必然促进客车产量的大幅度增长,这些客车必须采用增压发动机。2、国际市场预测
2003年全世界汽车总产量约为5500-5600万辆,当年全世界增压器总产量约为1200多万台,即增压率约20%多(北美、日本的汽油机轿车较多,但增压比率较低,总产量较大使得总的增压率较低)。预计到2010年全球汽车总产量将超过6000万辆,按40%的增压率(随着技术发展与环保要求目渐严格,增压率必将不断提高)计算,增压器需求总量约为2400万台。
最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说,到2013年中国的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1700万辆(现在美国市场规模),即使我们按他预测的50%计算,也超过前面述及的国家有关部门预计600万辆(2010年)的水平。另外,国际权威的汽车咨询公司预测中国2010年的汽车总产量在1000万辆以上;据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9月12日,曹健海《中国汽车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预测,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总量为6650-8431万辆,其中轿车:2894-3969万辆;2003年-2010年新增汽车需求总量为8825万辆(这意味着2003年-2010年的8年中平均每年汽车需求量达1000万辆),其中轿车为2999-4270万辆;福特公司也预测中国2010年的汽车总产量在700万辆以上。同时,目前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亮点,“世界制造中心”已经不可避免地向我们走来。因此,总的来说,上面对国际市场的分析、预测是比较保守的。
据Honeywell公司预计,2010年全球增压器总产量将达到4800万台(轿车+商用车)。
五、我国涡轮增压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据国内外的汽车排放法规执行情况,达欧Ⅰ标准,一般采用涡轮增压,达欧Ⅱ标准,一般采用涡轮增压+中冷,达欧Ⅲ标准,一般采用涡轮增压器+中冷+高压共轨+VGT,达欧Ⅳ标准,一般采用涡轮增压器+中冷+高压共轨+VGT+EGR,或三效催化或PM铺集,达欧Ⅲ标准,一般全部用上。
为此,发展内燃机涡轮增压器要深入研究、解决的有两大问题:一是要有高效率、高压比、流量范围宽广、可靠性好、寿命长的涡轮增压器;二是要有能充分利用发动机排气能量,避免进排气干扰和与涡轮增压器有良好配合的增压器系统。为此,随着增压器技术的不断提高,涡轮增压器设计的目趋成熟,新型车用涡轮增压器将会朝着提高增压比,增加增压器效率,减少零件数,拓宽流量范围,朝着小型化的方面发展。
1、加快混流涡轮的研究。
随着涡轮增压器向高速、大容量变化,径流涡轮的比转速已达到极限,混流涡轮却能在径流涡轮同样轮径的情况下,流通能力可增加40%左右。由于混流涡轮叶轮进口倾斜,使气流在叶轮通道内的拐弯损失也大大减少,使混流涡轮在高比转速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效率,混流涡轮的效率比径流涡轮平均要高5%?觸8%左右。现在世界各国增压器公司在最新车用增压器产品上,已采用大容量混流涡轮和宽流量范围的前倾后弯压气机来获得高效率的增压器性能。
2、加强可变截面、可调截面喷嘴的径流涡轮研究开发。
目前,在中型载车重车用柴油机上使用旁通放气的较多,而在轻型、高速发动机上越来越多采用可调截面喷嘴增压器,既能满足发动机低速大扭矩和加速性的要求,又能在发动机高转速时,将增压压力控制在所需范围内。可调喷嘴截面增压器进一步与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工况范围内发动机与增压器的最佳匹配,满足发动机性能的全面优化。
3、加快涡轮增压器轴承的研究。
从统计数字来看,涡轮增压器出毛病的几乎多数是轴承故障,可以这样说,轴承的寿命就是涡轮增压器的寿命。当前车用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期限一般可达10-15万km,即约3000-5000小时,当然也有超过50万km的。对增压器结构的改进提高,主要从减少效率损失和结构可靠性方面开展工作,采用微型高速滚动轴承以减少机械效率损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国外研究介绍,如以浮动轴承效率为100%计算,滚动轴承则为110%。为改善涡轮增压器轴承的工作条件,提高增压器的可靠性,据有关资料介绍,最新浮动轴承材料采用无磨擦力碳,其磨擦系数0.001,是现今磨擦系数最小的二硫化钼的1/20左右。近几年小型增压器的中间体轴承部位采用水冷结构的设计也逐渐增多,轿车用的小增压器几乎全部采用水冷结构。此外在中间体内轴承壳体采用铝合金制成,表面内孔采用发动机润滑油路的机油进行喷射冷却,切向供给润滑油可使浮动衬套的转速降低约20%,即机械损失减小20%左右。这种结构特点使发动机的紧急停车无水冷却时轴承壳体的温升也比较小,减少了结焦的隐患。
4、减少机械损失,提高增压器的总效率。
有关增压器公司在轴径尺寸、密封方式及配合间隙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得出轴径尺寸和密封方式对增压压力的影响,并提出应合理掌握涡轮叶轮及压气机叶轮与轮盖的间隙,这对提高涡轮和压气机性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加强陶瓷涡轮的研究开发。
随着小型涡增压器在车用发动机上的广泛应用,车用发动机特别是汽油机排温高,要求加速性能好,而陶瓷材料其重量轻、耐热性好,且比重轻,用它来制造的涡轮能耐高温转动惯量小,易于加速,可借以提高发动机的加速性。但陶瓷涡轮存在脆性缺点,加工困难,在设计与制造上要把三元流动优化设计与加工方法很好结合起来。目前根据汽车用增压器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从使用的各种陶瓷材料中选择的结果,特别是使用1000℃以下的温度范围,从强度、耐热冲击性分析其氮化硅陶瓷的性能最好。
6、加快可变几何尺寸的涡论增压器的研究开发。
可通过改变涡轮喷嘴角度,以改变有效截面和效率曲线,达到调节排气量,适应发动机工况的目的。也可以采取放气阀和压气机进口节流装置来调节与发动机工况的配合。
六、我国增压器行业的对策
面对在资本、管理、人才、品牌、技术、质量、信息、策略、营销等方面都占优势的跨国公司,我国增压器生产企业应该如何迎接挑战,投入战斗。
(1)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切实转变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加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进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形成合理的经济生产规模,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发挥国产增压器的价格优势。为了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应着重了解国内各柴油机生产厂的产品结构、产量和发展动态以便合理的制定本厂的产品结构,达到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3)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要加强信息、情报工作,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目前应着手可变涡轮嘴截面增压器、IEGR增压器及电辅助增压器的研究,以满足汽车动力和进一步排放法规的要求。
(4)要提高产品质量,及时改造和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创造出我国自己增压器的品牌。
休闲产业现状与趋势 篇6
休闲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刻理解。虽然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类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如以宋城、杭州乐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以五大博物馆和浙江图书馆等综合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文化娱乐类;以黄龙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以杭州大厦和武林女装一条街为代表的都市购物类;以“楼外楼”和“张生记”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但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有些人造景区和娱乐场所虽然经济效益不错,但对外地游客来说,在其它地方也可找到替代者,难以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总体上看,杭州休闲产业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目前杭州文化休闲项目依然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
基础薄弱,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不高。目前杭州市的饭店经营方式以观光型、商务型为主,没有突出体现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一些度假村打着休闲的牌子,却没有具备休闲度假村的条件和设施;导游服务水平、技能跟不上,不能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景区建设缺乏休闲设施,可供游客长时间逗留和游览的景点不多;而专业学校很少有针对休闲业开设的培训课程。
缺乏品牌推广,国际知名度不高。一直以来,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例如在近邻日本,杭州的知名度除了低于北京、上海、西安、桂林之外,还低于苏州,甚至大连、长春、哈尔滨。在韩国,更是低于青岛、烟台等地。旅游形象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入境游各项指标不尽如人意。
杭州有许多值得自己骄傲的荣誉,如中国重点风景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居民治安满意率最高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国际最高奖等等,可是很少向外宣传。杭州的一些旅游宣传资料内容单薄,游客无法轻松便捷地找到所需信息,无法让游客在杭州的时间变得很充实,无法长时间的留住游客。
因此,杭州休闲产业的当务之急是立足资源优势,把入境游作为扩大杭州休闲产业国际知名度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努力提高杭州休闲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专业人才不足,经营管理知识欠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朝阳产业,和其他行业不同,休闲产业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外语要好,信息要通,还要具有国际休闲市场的开拓和应变能力。杭州休闲产业在最近几年才得到较快的发展,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比较欠缺。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产业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缺乏素质较高的休闲产业服务人才。人才是根本,人才的缺乏将限制杭州休闲产业的充分发展。
资源缺乏整合与有效利用。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是西湖,它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画桥烟柳,山色葱茏,混然天成,形成了中国境内“西湖天下景”的独特旅游风光。而另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则构成了中国江南水乡最具特色的黄金旅游线。此外,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据统计,西湖风景区内遍布6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人造旅游娱乐项目近百家。应该说,杭州的休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缺乏整合与有效利用,甚至有部分资源存在开发不当的现象,严重损坏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国内高端市场与国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西班牙的马德里市只有400万人口,但每年吸引着近6000万国外游客,旅游收入占到国民收入的10%;,杭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016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却只有123万人次。“杭州国内市场做得太安逸,没有海外市场也能过得很舒服,所以杭州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还不够。”西班牙专家JoseAntonio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因。杭州应该利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高的优势,吸引国内富裕的旅游者来杭州游玩,做好了国内高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国外远程旅游者,对抢占欧美的旅游市场非常有利。
进一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塑造休闲产业品牌
要注重休闲与文化的结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杭州休闲产业的品牌个性。
将休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是休闲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使杭州的休闲产品具有特点和品牌的竞争力,最好的办法是给休闲产品注入文化品位和人文含量。运用文化内涵的深化来提高品牌号召力和亲和力,形成品牌个性。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最典型的现象在杭州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如古人类的文化——良诸文化;物产文化——丝绸茶叶等的文化;宗教文化——东南佛国;艺术文化——飞来峰石窟等;民俗文化——西湖香市、钱江观潮等。从文化角度来看,“清水绿山、丝府茶乡、东南佛国、文物之邦”16个字高度概括了杭州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是挖掘、开发,进而形成杭州休闲旅游品牌个性的方向标。
如何将文化转化为休闲生产力是关键。首先,杭州需要一个集约式地展示杭州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具有休闲旅游观赏价值的核心项目。这个项目,能让国际的休闲旅游者通过它得到个性化的休闲愉悦,并在短时间内直观的了解杭州的历史与现实的各类文化的精粹。其次,依靠杭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景开发杭州的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景观房产。再次,用重视历史的信息、借助名人的光环效应和开发独特的地域文化等方法来挖掘文化的内涵。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要充分利用杭州举办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与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极好机会,与上海联手发展国际休闲业,共建“世博圈”,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的层次和国际影响力。
杭州具备发展休闲产业的条件,但由于杭州的城市知名度在国际上不高。正如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来杭考察杭州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时所说,“杭州与其他城市相比,目前杭州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北京、西安、上海,却很少有人知道杭州也是中国的主要大城市,而且是非常美丽的旅游胜地。另外,杭州始发的国际航班很少。”
然而,杭州的另一个优势是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并号称上海的“后花园”。我们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借用上海国际知名度的延伸,来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杭州可以与上海联手发展休闲业,休博会的一些项目也可以让上海直接参与,甚至还可以将一些项目放到上海去举办。当然,另一方面,我们杭州也可以积极协助参与上海的一些休闲与会展活动,比如担当上海的一些大型休闲会展活动的协办或承办者等。上海申办20世博会取得成功,这正是与上海联手发展休闲产业与会展业,提升杭州休闲产业知名度的大好时机。并且还可以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其他城市一道打造“世博圈”。
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
目前,在国际上不少人已从传统的海滩度假转向参加各种乡村文化和风情风俗活动。文化设施、科技公园、主题娱乐场所等新的休闲去处和服务项目不断出现。杭州可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如富有冒险性的`空中跳伞、飞行模拟、森林旅游、水上活动等,带有科普性的现代科幻、未来世界生活、海族馆,鼓励人们回归自然的农事活动,锻炼与开发动手能力的技工作坊,各种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等。小型休闲项目的运作可考虑以民营为主,政府应鼓励股份制休闲娱乐公司,鼓励中小型的投资,以个性化的特色丰富休闲业的品种。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应借鉴引进海外对休闲业的管理模式,这不仅能满足市民的需要,也将吸引海内外来杭人士。
发展多元经营的休闲经济
浙江有着非常发达的民营经济,民间有着巨额的资本,他们出于经济目的,有着强烈的投资欲望。所以我们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吸纳民营资本来促进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比如宋城集团和横店影视城就是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杭州休闲产业的成功案例。
以旅游业为例,可将旅游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采用委托经营或买断一定时限的经营权等方式,由国有股份公司或民营公司等投资经营,以解决资金筹集、经营管理等问题。同时,旅游产品也应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休闲、游乐、度假旅游,满足游人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休闲需要。
强化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和相关软硬件建设
一方面要实施大旅游与休闲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旅游、会展等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利用在杭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提高大旅游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如旅游与节庆策划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目的地信息化人才、小语种(韩语、泰语等)导游等。
另一方面,要抓好杭城休闲业软硬件建设,按国际标准搞好相应的配套设施。要使杭城成为休闲之都,必须要在道路建设、公共交通、通讯信息、购物街区、金融业务、宾馆饭店、渡假区、新闻传媒、文化设施、公共厕所等方面按国际标准进行大力投资建设或改建。有专家指出,一座“休闲之都”整个接待设施至少30%要吻合国际休闲这个条件和标准,且整个城市建筑格调、色彩、尺寸都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市民的素质、游人的观念和生活的环境也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另外,政府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让来杭客人真正体验到“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文明感”,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
提高休闲产业和休闲消费的质量
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得到美的享受,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笔者的理解,其实“美的规律”就是要“尊重自然”,对于我们杭州而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能破坏杭州业已形成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根据这一论断,在休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等方面,如何具体实现“美的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质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就要在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各个方面都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例如,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如何重视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反对那种掠夺式的所谓“开发”?如何开拓、营造一个优美的人文环境,充分创建有地方特色、高层次的人文景观和休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开发休闲资源,必须开发真正具有文化品位的优势资源,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人们的消费导向,决不能开发“文化垃圾”,用低级庸俗的东西来误导人们的休闲生活。(如杭州的苏小小墓:慕才成为“摸财”。)“要把文化融入到休闲中去”。要创新休闲方式,改变过去人们传统的“吃、喝、玩、乐”的休闲理念,要把休闲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将积极健康文化的休闲方式融于杭州的旅游休闲中,创新传统的休闲方式。
加强城市间合作
对于杭州休闲产业而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其他城市,更主要是来自于国际竞争。我国已加入 WTO,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壁垒将逐步被拆除,我国休闲产业将面临外国同行更为直接和激烈的冲击,休闲经济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和国际接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既有新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入世,面对竞争,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打造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休闲产业“航母”——企业集团,从而使我国休闲产业走上规模经营之路。
我国宠物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7
1 国内宠物药概况
1.1 宠物药市场现状
国内专门生产宠物用药的厂家不多, 仅有长春、广西等少数厂家在生产其他兽药产品的同时生产宠物药。据中国动物保护协会统计, 我国现有兽药生产企业2606家, 90%以上是中小企业, 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有1743家, 年产值在500~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200家, 2000~5000万元的138家, 5000万元至1亿元的12家, 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有22家。
目前, 国内市场的宠物药大致分为大型动物的大剂量药和人用药两种, 主要是治疗感冒、肠道疾病、寄生虫病以及各类病毒和抗微生物药物。如今, 宠物药生产已经逐渐不能适应越来越多家养宠物的需求, 生产适销对路、迎合消费者心理的宠物药迫在眉睫。根据2006年美国的兽药销售调查结果, 在美国全年55亿美元的兽药销售额中, 宠物药为29亿美元, 占销售总量的53%。而我国2008年的宠物与经济动物药的销售总数为0.71亿元, 仅占兽药销售总额的0.4%。显然, 我国宠物药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也表明国内宠物药市场潜力巨大, 开展宠物药研发前景广阔。据了解, 目前国内宠物用针剂售价要几十元1支, 好的要上百甚至上千元。除去平时的一些小病小灾, 宠物还要定期注射疫苗, 一般5年期的疫苗每针要70元左右, 利润空间非常大。以上海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 养宠物的上海人基本上每个月花在爱猫宠犬身上的费用为300元, 仅每年的养犬费用就高达6亿元。一项调查显示, 目前养宠物的北京人每月花费在宠物身上的费用在200元左右。根据资料测算, 未来五年内宠物的数量将增长5倍, 宠物经济的市场潜力至少能达到150亿元人民币。面对市场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宠物饲养与医疗市场, 加快宠物药品的注册是抢得市场先机的重要战略步骤, 已经引起了国内一些医药集团的注意和重视, 未来5年将是中国大陆宠物药品注册的高峰期。
1.2 宠物药现有主要剂型
目前国内主要的宠物药剂型有片剂、注射剂、散剂、擦剂、滴剂、喷剂、软膏剂和疫苗等。片剂为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剂型, 具有剂量准确、稳定性好等特点。市场上宠物药品片剂以抗菌消炎药和驱虫药, 以及部分宠物保健药品为主。注射剂具有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剂量准确的特点。某些口服不吸收的药物, 以及不易口服给药的宠物, 采用注射剂是有效的给药途径。目前宠物药品中的注射剂多为普通液体制剂, 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皮肤病等。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的特殊生物制品, 宠物疫苗目前以进口产品为主体, 销量占总体市场的30%左右, 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散剂、擦剂、滴剂及软膏剂则多用于宠物的皮肤病和被毛的护理。
1.3 中药在宠物药中的应用
中兽医、中草药是我国兽医学的宝贵财富。大约3000年以前, 中国就产生了专职的中兽医。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 就已经形成了中兽医的知识体系。到目前为止, 中药已成熟用于治疗犬猫皮肤寄生虫病、皮肤真菌病、胃肠道疾病以及传染病等。宠物医院中使用的中药制剂主要有: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强力枇杷露、丹参滴丸、强力咳喘灵 (兽药) 、耳康 (中西药合剂) 。
1.4 宠物药厂
目前国内专门生产宠物药品的厂家并不多, 大部分厂家都是在生产其他兽药产品的同时生产宠物药。 (1) 南京金盾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九十年代中期, 是全国唯一的专业从事犬用药品生产兽药GMP企业, 名列全国犬用药品生产首位。其宠物产品包括皮肤病治疗系列 (共8种) 、寄生虫驱杀系列 (共8种) 、耳炎治疗系列 (共4种) 、眼科病治疗系列 (共5种) 、抗菌消炎系列 (共7种) 以及其他药品。 (2) 洛阳宠物兽药厂:建于1995年, 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GMP认证, 专业生产宠物药品的大型企业。其旗下品牌“华范牌”宠物专用系列产品及新特色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组成:纯中药系列、西药系列、抗生素系列、生物制剂系列、宠物保健系列、新特色系列 (鱼药、蚕药、鸽药等) 。主要畅销产品有:喘痢安 (口服喷剂) 、止呕 (口服喷剂) 、真菌康 (外用喷剂) 、咳咳 (口服喷剂) 、犬猫癞虫清 (透皮剂) 等。 (3) 南京仕必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4月, 专业从事动物保健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目前注册资本1000万元。该公司具有专门为宠物临床生产的中兽药产品:金钱化石胶囊、保肝胶囊、护肾胶囊、扶正祛风胶囊、托消化瘤胶囊。 (4) 成都鼎派兽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和代理宠物用品、宠物保健品、宠物外用药品等产品的公司。其宠物产品有:“新宠之康”系列 (如特效灭满喷剂、驱虫片、抗菌拔毛粉、诱便剂等) 、“雪亮” (如寄生虫滴剂、趾养灵、好视力口服液、抗菌滴眼液等) , “美国顶派” (如创口喷、皮康王、肛门消炎膏等) 系列等。
2 国外宠物药概况
2.1 市场情况
国外养宠物已成为一种习惯, 宠物疾病的医疗水平、诊断技术、兽药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兽药检验体系和兽药执法监督体系都较完善。国外对宠物疾病的治疗非常人性化, 对宠物开发了很多新的专用药品, 如给宠物狗开发的防晕车、抗抑郁、减肥的药物, 甚至有专门给狗开发的避孕药宠物药。
目前, 仅美国人在宠物身上的年均花费已经超过300亿美元, 其中绝大部分花费在了宠物诊疗领域。即使在2007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 仅美国兽药市场的销售也逾亿。因此, 开发抗寄生虫药物等常规治疗领域, 包括利用人药工艺而派生和大动物药物改造仍是宠物化学药物的研究焦点之一。另外, 各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和资金、宠物药物品种覆盖面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争相抢滩潜力市场, 以期获得足够发展空间。
按产品类别划分, 最大的是抗寄生虫药物, 总额为31.15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27.5%, 其次是生物制品, 总额为25.65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22.6%, 再次是其它药物, 总额为20.95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18.5%, 抗感染药物总额为19.30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17.0%, 最少的是饲料药物添加剂, 总额为16.25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14.3%。按动物种属划分, 最大的市场仍然是宠物, 总额为41.65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36.8%, 其次是牛用药物, 总额为31.4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27.7%, 再者是猪用药物, 总额为20.3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17.9%, 禽用药物总额为14.05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的12.4%, 最小的份额是羊用药物, 总额只有5.9亿美元, 占市场份额仅为5.2%。2.2主要药厂国外近年出版的“兽药手册”和“小动物临床手册”基本反映了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的犬、猫用药实况, 代表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据资料显示, 约有400种药物用于犬、猫, 其中抗微生物药物70种, 抗寄生虫药约30种, 其他则为普通病用药。以下为国外几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兽药厂家: (1) 梅里亚 (Merial) :是法国著名动物保健品牌。其市场份额大约占全球13%。据有关资料显示, 梅里亚2008年营业额超过26亿美元。主要产品种类有寄生虫预防及治疗药物、镇静麻醉剂、抗生素、肠内道、呼吸道及心血管医药等。其中, 于1994年成功研发的福来恩, 主成份为fipronil) 是犬猫防治跳蚤壁虱药物中世界最为畅销的兽药品牌。 (2) 辉瑞 (Pfizer) :创建于1849年, 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医学和制药公司。2008年, 辉瑞年销售额为483亿美元。其宠物产品有:大宠爱 (犬猫外用杀虫药) 、速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 、卫佳5 (犬瘟热、腺病毒2型、副流感和细小病毒病四联活疫苗) 、卫佳CPV (犬细小病毒活疫苗) 、妙三多 (猫鼻气管炎、嵌杯病毒病、泛白细胞减少症三联灭活疫苗) 、瑞比克 (狂犬病灭活疫苗) 。国内多以进口辉瑞公司的疫苗产品为主。 (3) 拜耳 (Bayer) :于1863年由弗里德里希-拜耳在德国创建。约有100种不同的针对家畜和宠物的兽用医药产品和饲养产品。其动物保健部是全球领先的、最为成功的兽用医药专业产品供应商之一, 在全球的排名位居前四。2010年销售额为11.2亿欧元。主要产品包括:控制跳蚤药品 (针对狗和猫的Advantage) 、抗扁虱的产品、治疗家畜和宠物感染性疾病的药品 (拜有利) 、控制宠物体内寄生虫的产品 (拜宠清) 、控制牲畜双孢子球虫的创新型产品 (百球清) 。
3 我国宠物药存在问题
3.1 新型宠物药少
国内大多企业在药品的研发上不敢投人资金, 生产产量也不敢做大。市场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是国外进口药品, 国内真正有批准文号的宠物药品屈指可数。国外宠物药品已成为相对成熟的产业, 对药品的成分和使用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研发一种新药所需成本高、时间长、风险大, 国内又缺少专业人才, 新型宠物药的研发能力明显不足, 阻碍了宠物药的研发与创新。而国内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 对新型宠物药的需求日益增加, 供不应求。国内大量兽药企业仿制国外宠物药。
3.2 市场比较混乱
非法生产、进口、使用疫苗现象相当严重, 不易管理。由于疫苗质量差, 市场不公平竞争加剧, 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增多, 一些私人兽医贪图价格便宜, 购进劣质疫苗, 并用于生产实际。
3.3 假产品数量大
许多药厂为谋取暴利生产假药, 不合格产品一直在兽药市场上流通。使消费者对国内的产品失去信心。有的厂家在药物使用说明书上标明本药可治十几种疾病, 并一针见效, 夸大药物的疗效;有的在药物中加进已被禁止使用的药物来提高疗效。
3.4 药品成分模糊
进口的宠物药品药物成分清楚, 疗效准确, 但价格比较昂贵。国产宠物药品主要成分很多在说明书上没有说明, 在说明书上对如何使用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一些主要的治疗成分含糊不清, 医生开药往往无所适从。
3.5 缺乏有效监管
由于宠物药品不影响大部分人的利益, 导致目前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管。由于相关药品缺乏有效的竞争, 导致部分药品价格偏高。
3.6 药品检验技术不完善
国外喂养宠物的人群比例很大, 药品需求高, 技术和检验水平也比较先进。而我国养宠物是近几年的事情, 对专门药品的要求较低, 宠物药生产和检验手段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3.7 宠物药用人药代替, 存在潜在的风险
很多宠物医生在给宠物看病时, 往往采用人用药品, 造成人畜混用, 导致药品市场混乱, 一旦病菌发生耐药性, 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8 剂型单一, 新剂型少
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注射剂、溶液剂、乳剂、气雾剂、栓剂、软膏剂等剂型都属于普通剂型, 这些常规剂型给药频繁, 药效维持时间短, 造成治疗效果不佳。
4 我国宠物药行业发展趋势
4.1 宠物药研发方向
(1) 新药的研发:随着疫苗的普及和诊疗水平的提高, 以传染病为主的小动物疾病正在向预防传染病、定期驱虫、诊断和治疗普通病的方向转化。老年病、肿瘤、肺心病、皮肤病、眼病、代谢病、营养过剩、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正在成为当代小动物临床的主要疾病。研制防治这类疾病的宠物药将是我国研发趋势之一。 (2) 新剂型:我国宠物药剂型相对单一, 新剂型少。当前几个有较大发展前景的药物新剂型: (1) 缓释、控释制剂:缓释制剂能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药物, 药物的释放速率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控释制剂释放药物是恒速或接近恒速的, 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 药物的释放速率不受环境和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2) 经皮给药制剂:经皮给药制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及手段, 促进药物穿过皮肤, 药物由皮下毛细血管吸收并进人血液循环并实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制剂。 (3) 脂质体制剂: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 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 包荡于药物, 通过渗透或被巨噬细胞吞噬后, 载体被酶类分解而放药物, 从而发作用。 (4) 囊化技术制剂:微囊化技术指利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 将故态或液态物质包裹制成半透性或封闭药库 (微囊或微球) 的技术。 (5) 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可以将西药的速效和中药对集体的全面调理结合起来, 取得协同效果。合理配伍的中西复方药物以其自身的优势将会成为继中药、西药、生物制品之后的又一药品大类。
4.2 中兽药发展趋势
中兽医、中草药是我国兽医学的宝贵财富。目前由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流行, 许多人都想从中草药中找寻出路。中兽药的开发目前重点应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 中兽药配方的筛选:从传统的经验方中验证与筛选有效的组方; (2) 中草药的制剂工艺研究:主要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分离技术; (3) 中药药效的评价方法和药动学研究:要建立一套量化指标和方法; (4) 中兽药质量标准的制定:要解决中药制剂质量控制问题。与西药相比, 中兽药药效慢, 副作用少, 不会形成对人们身体有害的药物残留。由于中兽药的这一传统优势, 中兽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中兽药正在朝着现代化、国际化以及中西结合的方向发展。
4.3 宠物药管理制度的完善
当前, 由于正规宠物药品种少, 供应不足, 宠物用药违规情况比较普遍。宠物药的管理随着兽药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宠物药管理已经作为兽药管理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 规范宠物药研发、生产、销售与使用行为, 不断丰富宠物药品种与数量, 加强宠物药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监管将是今后完善宠物药管理制度的重头戏。
参考文献
[1]吴汝林.宠物药品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 2011, 20 (24) :87-89.
[2]张存帅, 康孟佼, 冯忠武.我国兽药发展现状、宠物药研发与管理[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20 (11, 12) :50-52.
[3]林德贵.我国宠物业现状、机遇与挑战[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20 (11、12) :13-16.
[4]许剑琴.兽医中药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20 (11、12) :100-104.
[5]远立国, 刘雅红.宠物化学药物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20 (11、12) :129-132.
[6]蒋宏.宠物和宠物市场[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20 (11、12) :175-177.
[7]曾振灵, 刘义明, 黄显会.兽药新剂型的研发现状与方向[J].中国家禽, 2009, 31 (8) :5-11.
[8]包鸿俊.抗寄生虫药在犬、猫中应用的国外动态[J].畜牧与兽医, 2007, 39 (3) :29-31.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篇8
关键词:荔枝;产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S6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09-2
中国是荔枝原产国,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国际化,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步伐的加快,荔枝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目前我国荔枝产业发展现阶段最亟待的问题。也是推动今后我国荔枝产业将朝着商品化、科技化、生态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增强我国水果产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1 国内外荔枝产业现状
荔枝在国际水果市场属小宗商品,主要以国内消费为主,国际贸易市场有限,原因在于各荔枝生产国都具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能力,同时缺乏足够的冷藏和保鲜措施以及其他的出口设施;据粗略统计,荔枝国际贸易量每年约为5万t左右,荔枝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当高,平均每千克3-8美元,稳稳地占据着国际水果的中高档市场,出口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少量分布在四川和云南。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荔枝总面积866.82万亩,总产量155.2万t。产品销售以鲜品为主,荔枝干或者其他加工产品为辅。
2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制约我国荔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产期集中,保鲜和贮运难等。
2.1 荔枝种植品种多乱杂劣,结构欠合理
地方品种主要在产地销售,国内外打不出品牌,产地有的地方缺少优良品种,大路货居多,上不了规模,打不出品牌。
2.2 总体产品科技含量低,产量和品质不稳定
目前中国的荔枝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荔枝劳动者整体科技水平低,加大资金投入能力有限,病虫害经常发生灾。造成总体荔枝产品科技含量参差不齐,产量和品质极其不稳定。
2.3 产期集中,保鲜难,流通难,加工难
荔枝成熟期是每年的4至8月,但大部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但目前我国产区冷藏保鲜储运的基本设施基本上还未能配套,容易断链和脱节,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远销。造成荔枝如果抢不得黄金时间采收和运输销售,荔枝这一“水果贵族”只能就地贱卖,甚至难卖。我国荔枝加工企业规模不一,多数地方缺乏龙头企业。
2.4 荔枝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荔枝种植是家庭为主分散式的,荔枝协会比较少,即使成立有,也存有规模也不大、管理不规范、运转不灵活、资金难保障、促进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目前,全国还没有产区能很地利用专业合作组织搞活荔枝产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
2.5 基礎设施和服务配套不足
我国荔枝产区中,多数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断链。表现在:道路狭窄不平、水利灌溉设施残旧落后、水果市场缺乏、宣传不到位、流通队伍不强等。
2.6 荔枝出口贸易受阻,国际市场打不开局面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如荔枝进入美国要过三关,即需通过FDA检查,联邦药物管理局和海关的检查。造成我国荔枝出口贸易受阻严重,国际市场打不开好局面。
2.7 政策投入不够
荔枝作为我国的大宗热带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对作为荔枝产业主力军的民营生产、加工企业贷款问题上条件非常苛刻,贷款时间和速度也无法保证。
3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趋势
3.1 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
未来中国荔枝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品种选育,一些优势老品种得到巩固和推广,向外型和风味佳、丰产的新品种将逐步代替一些低品质、低产量、发展潜力小的品种。如桂味、妃子笑、香荔、怀枝等一些老牌品种将进一步扩大,贵妃红、无核荔枝、鸡嘴荔等将逐渐代替一些杂牌品种。预计全国在10年内可全部淘汰低劣品种,贵妃红、无核荔枝等名优新品种将推广至总面积的20%以上。预计全国荔枝适植区域限制近年来不会有较大的增长,总面积仍将保持在60万hm2左右,重点是进行产业布局调整,优良品种的新植面积仍会增加。主要做法是在海南、广东增加早熟优质品种比例。比如广东现已选育出优质细核甜三月红荔枝新株系——阳春红荔枝,维持广西中熟品种面积,适当增加四川、福建晚熟品种比例。
3.2 栽培技术、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为提高荔枝经济效益,我国将继续采用标准措施发展荔枝生产:优化品种构成、结合配方施肥,实施管道灌溉、修剪与树冠调控、采后分级保鲜处理等,栽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会进一步增强,未来5提。全国掌握先进荔枝栽培技术人数将达到世界的68%,荔枝单产会保持在4400kg/hm2以上,高于全球荔枝单产2775kg/hm2平均水平,收获面积保持在31万hm2以上。荔枝产品质量处于世界中上水平,一些发达国家注重加大到果园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生产能力略高于我国。
3.3 生产规模化、组织化
和其他农业产业一样,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荔枝产品产期短、产量大,目前中国荔枝产业链的完成还比较松散和软弱,销售方面还是主要靠经销商到产地直接收购,交易手段落后,采后处理设施及仓储设备仍不完善。根据目前我国对荔枝产业的重视程度,为延伸产业链,我国荔枝产业必然从提高栽培技术、增强品质、提高产量、搞活荔枝产品深加工、激活荔枝流通环节等方面入手,大力扶持和培育荔枝中介组织,建立荔枝生产协会、荔枝流通协会、荔枝加工销售协会等荔枝流通载体。区域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3.4 产品包装和加工技术日趋成熟
我国将加大培训力度,着重增强荔枝果农和农民工掌握先进的荔枝采后选果、包装和低温处理技术,估计培训果农60%以上;将从政策和技术上重点扶持荔枝加工企业发展。将据专家预测,今后荔枝采后低温处理能力要由目前的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加工产品要由目前的不足5-8万t提高到50万t左右,其中用于荔枝罐头30万t,用于制荔枝干15万吨,用于制酒16万吨。
3.5 进出口贸易逐渐增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水果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受到严重冲击,虽然我国是荔枝主产国,仍有来自越南毛荔枝的冲击,出口门槛也将增高。然而我国非常注重对荔枝进行深入研究,相关人员必然更加熟练掌握WTO规则,熟悉并能熟练运用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原则、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提高荔枝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和应对能力,扩大传统出口市场份额和开发新市场。
4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作为荔枝产业发展的指导主体,加强对荔枝果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给予相应补贴。通过建立荔枝生产、加工、流通和内外贸统管的协调机构,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加大荔枝专项科研资金投入,建立新技术的生产示范基地,给果农提供更多学习新技术的机会,政府无条件指导各地建立荔枝协会,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重点扶持一些主产区(可延伸到乡镇)荔枝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对荔枝果农进行相对补贴,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及时推出荔枝农业保险。在水利、道路等设施方面,重点加大对荔枝主产区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促进荔枝产业链的形成,特别是荔枝上市的相关信息,按小时更新,以便各地客商及时掌握,维护果农利益。
4.2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优化荔枝产业生产布局。按照荔枝各品种的生态适宜性、种植习惯和商品特性统一规划,优化区域结构和品种结构。一方面充分发挥品种特性,生产质优价高的荔枝;另一方面可避免各地盲目种植优质品种,上市期过于集中,缩短荔枝鲜果供应期。
4.3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
政府部门加强引导,鼓励和帮助果农组建荔枝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协会带动荔枝果农的生产能力,提高荔枝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荔枝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扩大销售,提高荔枝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推广无伤采摘、分级、洗果、打蜡、标注标识、标准化包装等,在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产品促销、市场开发、标准化生产、规范经营行为、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荔枝的商品率和商品价值。
4.4 加强技术攻关,培养龙头企业,解决保鲜难和加工难问题荔枝的贮运保鲜技术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荔枝加工品主要为荔枝干、冷冻荔枝和荔枝罐头等初级加工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攻关,适当扶持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增强荔枝酒、荔枝果汁、荔枝酱、荔枝调味品和保健品等深加工品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延伸荔枝价值增值链。
4.5 实施品牌战备,提高我国荔枝竞争力
国内方面,根据各地实际树立品牌,改变以往比较粗犷的“荔枝之乡”的竞争理念,实施荔枝质量识别标志制度和地域标志保护,如广东一些地区可实施“怀枝”品牌战略,广西地区继续实施“灵山香荔之乡”、钦北“黑叶荔之乡”品牌战略。国际方面,积极进行品牌策划与国内外商标注册,避免过多注册绿色无公害标志,应统一品牌形象,一致对外,打出独特的中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