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2024-10-08

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精选6篇)

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1

2017年中国婚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

婚道关注|2017年中国婚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2017-02-27 11:17婚礼/旅游2017年中国婚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2016年是整个婚庆行业最动荡的一年,婚庆市场消费主体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妨称之为“婚市转折年”。结婚消费人群的主要变化是:90后首次超过80后,城市结婚人口首次超过乡镇;而2016年结婚消费人群的主要变化是:高额订单锐减,但基础市场客单价普遍成长,中端市场规模得到稳固和扩大,整个中国的婚庆行业还没死的商家里,愁多乐少,但乐的里仍有八成忧心忡忡。昨日辉煌今日衰,今日仍在风光的又有几个看得懂未来?中国婚庆是一个泛消费市场,我们把婚庆通俗地称为“大幸福产业”,与结婚相关的消费都可以计入大幸福产业。包含婚宴、婚纱、摄影、婚礼策划、礼服和婚车以及蜜月旅游、喜糖喜酒、珠宝首饰和家电家纺,甚至涵盖了金融、保险、房产、家装、旅游以及母婴和健康的幸福产业的确是万亿人民币级别的消费市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婚庆作为“大幸福产业”迎来全面利好。

一、婚庆行业的市场环境可以用“非常恶劣”来形容,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目前婚庆市场上存在诸多市场痛点,从而导致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婚庆公司进驻酒店使服务品质下降,婚庆公司接单难现象已成普遍。2017年将是“婚企转型年”,市场的最终洗牌将在这一年到来。婚庆市场格局重新定位,婚庆行业洗牌将成为常态。

二、众所周知,婚庆市场纷繁复杂、产业市场规模庞大,拥有年均超过千万亿的婚庆消费产值,直接或间接的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1000万人。2016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1328806对,3468005对夫妇分道扬镳。2015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2134056对,离婚登记3127161对。2016年结婚登记比2015年减少805250对,而离婚登记增加了340844对。结婚的人数逐年下降,人口红利的消失,婚庆市场逐步走向精耕细作。

三、中国婚庆经历过几年的变革试错,越来越多的婚庆企业开始尝试拥抱共赢,婚庆产业更加回归商业理性,中国婚庆企业及婚庆人必须保持前沿的婚庆市场分析能力,才能远离被淘汰的命运。了解市婚庆场发展趋势,打好有准备之仗会。婚庆行业进入规模化整合、均衡性发展的新阶段,行业产业链整合成为了必然趋势。

四、互联网+婚庆通过跨界、整合、开放、信息化、在线化、数据化等方式和手段,打破了以往的行业潜规则,赋予婚庆行业新的发展思维,增强行业的体验服务意识,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信息越来越透明,传统的婚庆服务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五、中国婚庆行业逐渐发展为跨行业、多业态的创新产业格局,婚庆消费总体呈现支出水平显著增长、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多的态势,人用于婚礼的消费支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进而拉动婚庆市场的繁荣。

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婚新人对婚礼文化和品质需求更加重视,因此婚庆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婚庆行业这种重品类、低频次的市场属性在消费者心理诉求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中国婚庆行业从过去作坊式的分散经济逐渐发展为跨行业、多业态的创新产业格局,并往多样化、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网络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七、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婚庆产业的发展步伐与全国经济形势一致,也将从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转变。中国婚庆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正面临着转型升级重要时期,婚庆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婚庆市场竞争从区域、类别、局部已经上升为品牌之间的立体战。强化和加快品牌建设,建立更高层面的品牌内涵, 实现更高效的系统化品牌工程成为品牌婚庆企业必走之路。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提升,品牌层面的竞争也将更加强化,没有品牌基础的中小婚庆企业将面临淘汰,以品牌企业为中心的婚庆集团将陆续出现。互联网+给婚庆产业带来的变化,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从本质上改变婚礼产业的构造,在未来,最成功的婚庆品牌一定是拥有最成功的服务团队。具有品牌价值的婚庆企业的招牌正在被擦亮,区域性的龙头企业若隐若现。婚庆行业的消费人群的日益年轻化趋势又使得一些品牌企业需要迅速提升自身的服务力、创新力、公信力,从而适应时代潮流大趋势。

八、婚庆产业链从一个“链条”向着“网状”形态演变,而且这张网越织越大、越来越密。从上游到下游,婚庆市场无疑拥有着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超长产业链,疏通上下游索道、封闭产业链端口,整合行业资源、释放企业活力的枢纽,盘活固有传统婚庆市场、发展新兴婚庆产业服务,从而使资本的原始积累变为强势扩张,用全新的理念去诠释现代婚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九、越偏向服务重的行业越难受到互联网化因素制约,因此更需去探究真正用户价值,完成产品升级最重要的垫脚石,扩宽横向发展渠道,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婚庆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婚庆产业链条的完善将建立在婚庆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许多互联网婚庆公司都在进行平台化发展,致力于婚庆一条龙服务。在当前婚庆市场环境下,婚庆企业应该借力互联网浪潮,扩大本身在婚庆市场影响力,提高服务水平,打破信息不对称,增强用户信任度,建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互联网的线下服务的需求加大,将有越来越多的婚庆企业重视服务的导入,用服务驱动婚庆产品的销售。

十、合作共赢、资源整合婚庆企业才有未来和发展。婚庆产业的资源争夺战即将打响,并将掀起投资整合并购风潮。随着资本进入婚庆市场,全目前有投资布局的资本不下于三十家。上市公司涉及到的主营业务有:地产、家纺、白酒、家居、园林、旅游、婚恋以及互联网消费。婚庆行业迎来“上市”潮,导致更多的婚企登陆新三板挂牌交易抢滩资本市场。婚庆市场万亿元的规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身其中。值得说明的是:互联网时代你能忽悠得了个别投资商,但绝忽悠不了整个中国婚庆产业的消费市场。

十一、打造一站式的购物场景,打造出更完善、更具体、更人性化、可持续的综合性的婚庆服务平台。婚庆行业如果想快速规模化,本质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化。从用户的场景、各个细分品类去尝试打造一个可产品化、可规模化的商业链条出来,这样婚庆市场才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十二、各种婚庆方面应用和APP大量出现,让人的能力产品化和可复制化,在某一程度上解决了婚庆行业人才稀缺的现状,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也为将来全国婚庆领军品牌的出现铺垫了技术基础。同时,技术也越来越不成为婚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回归到服务行业的本质:服务和口碑。

十三、个性化婚礼依然备受推崇,人的长相有美有丑,造人的上帝解释说,任何东西批量生产了,就很难保证部分的质量。虽然是笑话,但也说明了个性化婚礼的重要性。

十四、婚庆行业业与旅游行业的越来越紧密,婚庆旅游成为行业热点备受政府支持和关注。婚庆旅游将带动地婚庆行业新一轮的爱情浪潮。积极引导婚庆产业市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众多新人提供“与众不同”个性时尚婚礼,也能够促进旅游产业和婚庆产业的多元化同步发展。

十五、婚庆行业根深蒂固的线下属性以及低频消费的本质和互联网格格不入。互联网注定无法直接提升婚礼本身的品质,互联网能够提升的是办婚礼的人,以婚庆行业的从业人员与“常驻人口”----婚礼人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改变婚礼人的经营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婚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品质,以此提高婚礼的品质,迎合新人日益增高的品质追求与个性化需求,才是“互联网+婚庆”的正确玩法。线上线下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婚庆网络化大势所向,婚庆+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无需再去怀疑,就是看谁能把这个标配和链条融合得很好。

十六、婚庆行业是一个线下行业,产品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打造产品的人,用户对婚礼的满意一定是建立在婚庆人上。尽管婚庆行业逐步转战互联网,但是采用的商业模式依旧是传统婚庆的老路,低价,套餐,附赠,互联网显然不能够改变婚礼本身。婚礼的展现也无法在线上表现出个性化,没有实体依托的互联网婚庆平台很快就会因为品牌吸引力不足被淘汰,婚行业的天然弱势使婚庆品牌的打造不具备大规模复制能力,传统婚庆寻求互联网的突破,用户体验的提升依托的不是价格与品牌,而是婚礼的服务团队,不管线上如何展示。

十七、“婚庆保险”、“婚庆分期服务”、“结婚贷款”、“婚宴主题酒店”等的出现将使婚庆市场发生大变革。“婚宴主题酒店”的兴建浪潮或许破局困扰我们婚庆行业收取入场费的问题。

十八、婚庆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推动婚庆产业发展,对接政府有关部门,调研并编制全国婚庆产业发展的规划,预计在2、3年内,由行业协会主导和参与建设的全国将有100个婚庆产业园、超级婚宴主题酒店或其他婚庆项目产生。婚庆行业协会商会要发挥协会指导、协调、服务、监督作用。2017年,中国婚庆将进入优胜劣汰的调整期和优化配置的发展期。一批劣质经营、违规经营、粗暴经营、投机经营、失信经营的婚庆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对不遵守行业规则、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经营者逐步淘汰,真正实现婚庆服务及相关婚庆产业健康发展。随着婚庆产业的发展,婚庆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规范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婚庆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必将起到重要作用联合发布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文化服务业联合委员会中国婚庆人网 中国婚庆产业网婚道-中国婚庆第一自媒体中国婚庆文创产业投资发展联盟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四川省婚庆行业协会黑龙江省婚庆礼仪行业协会江苏省婚庆行业协会云南省婚庆行业协会吉林省婚庆行业协会浙江省婚庆行业协会福建省婚庆行业协会河北省婚姻服务行业协会陕西省婚庆行业协会甘肃省婚庆行业协会山西婚协湖北省婚庆行业协会哈尔滨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石家庄市婚庆庆典行业协会西安婚庆行业协会长沙市婚庆行业协会齐齐哈尔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绥化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青岛市婚庆旅游行业协会青岛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庆阳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济宁市婚庆行业协会东莞市婚庆服务业协会义乌市婚庆产业发展促进会日照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巩义市婚庆礼仪协会南京婚庆礼仪行业协会常熟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聊城市婚庆协会泰安市婚庆与庆典行业协会平顶山市婚庆业协会襄阳市婚庆行业协会随州市婚庆行业协会酒泉市婚庆行业协会盘锦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延安市婚庆行业协会淮安市婚庆行业协会宿迁市婚庆行业协会2017年2月24日

论我国婚庆产业的发展与规范 篇2

[关键词] 婚庆 婚庆产业 婚庆经济

中国的婚庆礼俗、文化源远流长,与婚礼相关的服务门类众多。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新婚人群对婚礼消费的需求从简单的温饱型要求逐步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加上现在结婚的新人多为独生子女,婚礼花样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婚庆消费的不断增长,已涉及到诸多经济领域。目前,我国婚庆产业日趋形成,婚庆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中引人注目的增长点。

一、我国婚庆产业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

1.婚庆产业逐渐成为一个充满巨大商机,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

“統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高达2500亿元。”全国仅婚礼当日产生的消费对GDP总量的贡献在1.9‰,平均每对新人花费6万元~20万元人民币。特别是:建国以来最大的生育高峰期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达到了21%。此段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将于2007至2012年左右进入婚龄。由此可见,婚庆市场商机无限,“钱”景可观。婚庆产业,已成为目前我国一个新兴的、充满巨大商机和前景的朝阳产业。

2.婚庆消费消费量巨大,婚庆市场空间扩大

“有人把结婚称为人一生中的第二大消费,而婚庆市场不仅给婚宴创造了机遇,更带动了婚庆相关产业的发展,强劲的消费潜力在各行业蕴藏。因此婚庆市场被业内人士称为‘甜蜜金矿’”。巨额消费刺激了当前全国婚庆市场迅猛发展。婚庆经济庞大的产业链条已扩展到婚庆服务、婚纱影楼、摄影摄像器材、婚宴及婚宴用品、婚庆服装服饰、美容美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饭店旅游、新居家装、配套家具、汽车、楼盘在内的6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鉴于此,相关行业纷纷搭乘婚庆经济这班车,共同开发婚庆消费的大市场。越来越多的相关行业加入到婚庆行列,使婚庆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分食队伍正不断膨胀。

3.我国的婚庆消费集中,婚庆产业时间性强

结婚消费是人一生中最大、最集中的一项消费,选择良辰吉日操办婚礼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婚庆比较集中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一些传统喜庆节日和特殊纪念日,同时人们在婚嫁时还很难抛开传统的“黄道”吉日的观念,婚庆消费时间相对集中。婚庆产业存在“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现实状况。

4.我国的婚庆经济产业主体规模小,数目增长快

婚庆产业资金回流比较快,很少有赊欠账,因此各种项目接单下来一般都有的毛利。每年都吸引大批的公司参与婚庆市场开发。但是,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形成上规模的、能提供全方位婚庆服务的大型专业婚庆公司,婚庆服务依然停留在摄影、摄像、花车、新娘化妆、婚纱出租等初级阶段,由不同中小企业提供。婚庆行业间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战,上下游企业间缺少交流和整合。

二、我国婚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婚庆服务作为朝阳产业之一,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参与分割蛋糕的队伍越来越大,行业队伍素质参差不一。相对于迅速上升的婚庆需求,服务内容和质量都有些滞后,问题常有发生。

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从婚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服务质量和行业水平良莠不齐。婚庆服务缺乏严格的衡量标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服务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当前婚庆业存在许多不规范服务形态:例如:婚车不守时,婚车来源复杂;婚典现场布置与约定不符;司仪素质差,靠说脏话、讲黄段子、搞恶作剧活跃气氛;摄像、摄影水平低等。

2.婚庆市场混乱、行业标准欠缺

作为新兴产业,婚庆行业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缺少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的问题,致使婚庆市场较为混乱。婚庆行业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无资质婚庆服务不断损害消费者利益。各婚庆服务行业各自为政,出现从业人员看季节、看客户“漫天要价”现象。同行间相互压价拆台,恶性竞争频频发生。虚假广告,价格圈套在业内流行。诚信问题突出,“红色投诉”的居高不下,将严重影响行业发展。

3.缺乏品牌意识,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打造婚庆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婚庆经济做大做强。目前,婚庆行业品牌意识淡漠,缺乏知名婚庆公司,缺乏拔尖专业人才。只有着力打造婚庆服务品牌,突出婚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将婚庆服务产业以“文化产业”为起点打造成一个产业链,同时又深入挖掘婚庆文化内涵和外延,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婚庆经济走上理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4.无行业协会,婚庆行业群龙无首

缺乏行业协会也是影响婚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行业协会不仅能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婚庆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还可通过研讨婚礼流行趋势,及时反馈供求信息,起到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婚庆服务产业多元化健康发展的作用。但是,现在婚庆产业基本无行业协会,婚庆业存在群龙无首的局面。

三、我国婚庆产业健康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1.重视婚庆文化,提高服务质量

婚庆服务行业要树立形象,必须加强婚礼、婚俗文化宣传,倡导健康婚庆模式。我国婚庆行业普遍存在鼓吹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致使不少新人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消费。而有些婚礼形式陈旧,内容千篇一律,甚至一些低俗、下流的内容也充斥婚礼。婚庆从业者应杜绝弘扬封建糟粕,大力发扬新时代风俗,倡导节俭、健康、文明、时尚的婚庆文化。鉴于目前的婚庆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差,很多从业人员连基本的从业资格都不具备。严把婚庆从业人员的服务资质关显得十分必要。婚庆业应举办相关的专业培训和考核资格认证,推广婚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颁发执业资格证书,为今后从业者持证上岗做准备。只有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服务意识,才能适应人们对婚庆业要求的不断提高。

2.建立和实施行业标准,成立行业协会

现在的婚庆收费混乱,所有价格都由婚庆公司自己定。因此,对婚庆行业进行规范管理非常必要。婚庆行业要制定和完善行业规范,制定统一标准,增强行业透明度,加强行业监督。只有婚庆服务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才能使这个行业走上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成立婚庆行业协会势在必行。成立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进行行业自律,更好地规范服务,把市场做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避免发生坑蒙事件。另一方面可以维护从业人员的利益,提高从业人员的地位,就是让好的品牌亮起来,把黑婚庆挡在行业之外。

3.创建婚庆产业知名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由于婚庆服务市场鱼龙混杂,以至于因婚庆公司失误给新人们造成遗憾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婚庆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如何打造中国婚庆用品和服务品牌、引导新人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使婚庆经济走上理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越来越显得重要而迫切。这就要求婚庆产业从业者要努力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创建一批中国婚庆用品及服务的知名品牌,提高品牌企业产品和服务。努力整合各类新婚消费服务企业,多元拓展相关行业,以自身优势形成一个产业链,从而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5.新人要提高维权意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规范婚庆市场,除婚庆行业协会、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联合起来共同规范和治理,新人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首先,要慎重选择婚庆公司。要选择规模大、服务信誉好的公司。其次,要注意防范商家违约,应事先与经营者对违约责任进行约定。第三,新人找婚庆公司一定要就车辆、主持人、收费等问题与其签订详尽的书面协议,签订合同一定要细。第四,选择婚庆公司时要注意查看其营业执照,谨防黑公司。第五,遭遇婚庆公司的暗算,一定要向消协投诉或诉诸法院,不要因为怕麻烦或者觉得不吉利而放弃自己的权利。

参考文献:

[1]路程:婚庆市场面面观. 沪港经济,2005.12

[2]杨劲党:婚庆经济—甜蜜的事业党政干部学刊,2004.1

[3]聂勇军:婚庆消费:商家笑里把你宰消费指南,2003.1

当归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 篇3

一、岷县县情及“岷归”特性现状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全县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536.7万亩),辖9乡9镇,310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吕45万人。总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1.5亩。境内海拔2040-3765米,年平均气温5.7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岷县历史悠久,秦统一六国前,即建县制。岷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三市一州几何中心,国道212给贯通南北、省道306给横贯东西,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称。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境内有中药材、草畜、农副产品、水电、矿产、旅游六大资源,其中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贝母等名贵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是全国有名的道地当归主产区。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因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989年“岷县”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

据兰州大学专家测定,“岷归”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5种,其中挥发性油37种,以多糖为主的水溶性物质18种,氨基酸19种(其中8种为人体不能合成)、微量元素15种等。另据测定,“岷归”挥发性油中所含藁本内酯较全国其他产地当归、欧洲当归含量高出10%和20.7%,较日本当归含量高出21倍;其所含羟基脯胺酸、鸟胺酸、天冬氨酸是全国其他地产当归所没有的,胱氨酸、组氨酸、γ-氨基丁酸是日本当归所没有的。

“岷归”药用价值极高,除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通便、破瘀生新外,还有镇静大脑、护肤、减少色素沉积、抗辐射和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冠心病、脉管炎、脑血管病及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对肿瘤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二、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岷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当归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围绕基地建设,加快“量”的扩张。2007年,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5.1万亩、产量5.2万吨,其中:当归10.1万亩、1.9万吨。据统计,全县中药材总面积已经占到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5.5%,全省的12%,全市的22.7%;中药材总产量占到全省的14.4%,全市的35%。其中当归总面积占全国的25%、全省的40%、全市的60%,已经成为全国、全省、全市的当归种植大县。

二是围绕初级加工,狠抓饮片生产。目前,岷县共有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大户371家,年加工各类中药材饮片2万多吨,占中药材总产量的40%,其中,当归饮片加工量占到总产量的60%。据有关资料推算,全球2006年约需当归总量2.2万吨,岷县当归饮片总产量占到全球总需求量的54%。已经成为全国、全省、全市当归饮片生产大县。

三是围绕提高科技含量,狠抓标准化生产。在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以后,岷县及时调整当归产业发展思路,狠抓标准化生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科研攻关,在优质新品种(系)选育、规范化种植、有效成份提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制定了当归质量安全标准、当归生产技术标准、当归产地环境标准及当归标准操作规程。2002年岷县当归获原产地标记认证;2003年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岷县当归”证明商标;2005年,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当归GAP基地认证,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中药制剂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可生产当归浓缩丸、六味地黄丸、丹参冲剂、止咳冲剂等准字号国药21个品牌,生产的浓缩当归丸已收载国家标准。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GMP认证。同时,我们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正在开展当归专用肥试验研究,并开展了当归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研究步伐正在加快,当归标准化生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四是围绕精深加工,培育产业龙头。据统计,全县已办理登记注册的中药材加工企业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3户,200—1000吨之间的企业有6户,100—200吨之间的企业有20户,50—100吨之间的有88户。这些企业有固定从业人员5400多人,年加工能力在2万吨以上,实现产值8390万元,销售收入6200万元,上缴税金219万元。岷海制药、岷当公司等精深加工企业已成规模,康达公司、草春堂等企业正在加紧建设,岷归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

五是围绕销售流通,规范完善市场。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中国当归城建设项目和梅川中药材市场扩建项目,200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当归节”,市场的功能正在发挥。另外,还新建了西江、闾井等农贸市场,全县以当归交易为主的各类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达到28处。同时,县上还积极扶持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骨干营销企业10多户、加工贩运大户2100多户,运销人员3万多人。据统计,全县年出口“岷归”22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量的90%以上,在国内销售市场也占据50%以上的份额。目前,全县有以当归为主的5个品种16个系列的中药材产品远销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千万元。

六是围绕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协会建设。为确保当归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积极扶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服务体系。通过采取强化宣传促协会、实施项目保协会、创建基地办协会、龙头企业带协会、政府引导建协会等措施,使全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协会33个。特别是当归博物馆、当归产业协会和中国当归网站已正式建成运营,为岷县逐步建立起当归科技服务体系,攻克种植和加工领域的技术难关,提高当归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促进当归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等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我们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中介牵头、农户参与的形式,积极构建企业和生产农户利益共同体,狠抓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订单落实,有效的解决了药农的后顾之忧和企业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2007年,顺兴和、瑞丰、金当归、汇利、永康泰等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协会+农户”的形式,共落实当归等中药材订单8.9万亩,占全县药材种植面积的35%。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建设,使岷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走上了“以销定产”的探索路子。

七是围绕提高效益,打造优势品牌。为提高当归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借助“千年药乡”和“岷归”两大金字招牌及其系列产品的地理标记注册保护,打造了一批区位优势明显的品牌,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07年是岷县当归史上价格最好的一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据统计,全县中药材年纯收入达到5亿多元,人均达到950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全县从当归等中药材加工生产领域获得的税收达7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左右。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和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纵观我县当归产业发展历史,基本经历了种植、粗加工、标准化生产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基本完成了“怎样种”的课题。形成了洮河以西川坝地以当归种植为主的优势产业片带等大宗种植的格局,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同时,我们突破了当归麻口病防治、地膜栽培、熟地育苗、工厂化育苗和优质丰产栽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第二个阶段,我们基本实现了当归的初级加工转化。全县培育了137个以当归为主的粗加工专业村社,加工农户达到2万多户,年加工能力3.8万吨。第三阶段,我们在“岷归”GAP认证、加工企业GMP认证、营销企业GSP认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实现了新的跨跃。

目前,当归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但是还存在种植不够规范、加工水平比较低、市场不尽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缺乏、协会作用发挥不够等困难和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

三、岷县当归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

为依托“岷归”品牌,真正将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岷县建设成全国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生产营销基地”的目标定位。按照中药材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保证品质,严格标准,着力打造优势品牌,以促进当归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业为突破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岷县特色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路子。

(一)以建立国家级药源基地为目标,加快当归规模化发展步伐。一是加快当归标准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洮河沿岸的市场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建设力度,力争把县城以西洮河沿线川坝地建成优质“岷归”栽培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当归适宜种植区进行标准化生产。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农民为主导,采取订单种植、反租倒包等形式,在西寨、十里、梅川、岷阳、清水等乡镇大力实施当归GAP种植,加快“岷归”标准化生产步伐,大力实施以当归的中药材多元化、规范化种植,确保当归品质。二是加快当归种苗基地建设步伐。在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加快当归种苗基地建设,提供优良当归种子、种苗,并建立岷归1号、2号种质资源圃,保护当归种质资源。真正把岷县建设成能够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优质种

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使当归产业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

(二)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当归规范化进程。一是转变耕作方式。以新农药、新技术、新品种、地膜栽培等无公害栽培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确保药源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等条件符合国家中药材生产环境要求,为当归标准化生产奠定物质基础。二是严把当归质量关。加快制定当归质量等级标准、病虫害检测标准,改变传统的加工工艺和种苗贮藏、筛选方法,从源头上保证当归的质量。三是加强当归生产经营管理。由当归产业协会牵头,把县内当归种植、加工、营销大户以及中介组织、精深加工企业联合起来,统一条码、质量、标准、包装、商标,统一品牌,规范管理,规模经营。四是加快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饮片GMP改造进程。以顺兴和GMP认证为契机,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积极推动县内其他中药材加工重点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占领销售市场,引领岷县当归饮片发展方向。

(三)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加强检疫检验关。以检疫、检验为突破口,建立当归检验检疫中心,加强当归质量品质的检验,切实解决以次充好、假药、农药重金属含量超标、病虫害、色泽、亮度等影响质量的问题。二是规范完善当归饮片生产企业。以当归饮片加工企业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规范当归饮片加工营销,切实解决当归饮片加工企业多、加工户多、规模不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标准不

一、质量不稳等突出问题。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当归精深加工企业。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开发的领域,提高开发的层次,使当归加工由以饮片为主逐步向以有效成分提取、中间体开发、中成制药以及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拓展,特别要在市场终端产品开发方面做文章,不断提高当归企业的知名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附加值。四是抓好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鼓励县内加工企业建立当归GAP原料基地,并积极与国内大中型制药企业加强合作,在岷县建立原料生产基地,落实订单,规范质量标准,提高当归品质。五是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归的中间体提取、系列产品开发上积极探索,新建并发展一批能够强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

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4

孔子文化产业主要是对以孔子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一种产业.它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涉及文化、教育、学术、出版、旅游、商贸等各个领域,在当前特别是我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 者:丁加军 赵培全 作者单位:丁加军(中国孔子基金会基金部)

赵培全(山东交通学院)

江山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5

江山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郑小琴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江山市茶叶产业历史悠久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江山茶叶生产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江山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一、江山茶叶生产现状

江山市位于我国绿茶主产区浙江省的西南部,史有“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樊篱”之称,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经济欠发达县。全市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人口57万余,主要产茶乡镇11个。境内群山连绵,云雾缭绕,最高峰为城南部的大龙岗,海拔1500.3米。江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无霜期253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清新,为江山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江山茶叶是传统产业,历史悠久,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产于海拔近千米的仙霞山脉,采用清明前后无污染、无病虫害的鲜嫩芽叶为原料,融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绿茶古称“仙霞山茶”,它具有条索挺直透逸、色泽翠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叶底成朵等品质特征,深受饮茶人青睐。全市现有茶园面积4.2万亩,年产茶2120吨,总产值1.38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845吨,年产值1.15亿元。茶叶加工规模企业25家,其中地市级龙头企业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茶叶基地获“绿色食品”认证5000亩。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大中城市。

江山产茶自然条件优越,制茶工艺独特,所出产茶叶品质优异。1982年商业部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由保安裴家地茶叶精制而成的江山名优茶因为茶芽成朵,色、香、味、型俱佳而荣登第二名,并得美称“绿牡丹”,载入《中国土特产大全》。自1994年以来,分别获:中华杯、中茶杯、中国农业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国际名茶交易会等几十项金银奖。以“江山绿牡丹茶”为代表的江山茶叶在国内茶行业树起了较为响亮的招牌。

二、促进江山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目前,江山茶叶产业依托各种优势,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快速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茶园单产偏低、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质量提升速度缓慢等。需要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依靠科技力量,依托茶叶协会,扶强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茶产业升级,打造茶叶现代农业区域品牌发展优势,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依托政策支持,保障茶业发展

充分利用江山市茶叶产区资源丰富的优势,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农民致富为目标,依靠科技力量,全面提升江山茶叶基地、品牌、加工、营销层次;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使江山茶叶逐步发展为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经济最佳化的绿色产品。江山茶叶界除了自身努力外,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茶叶科研投入、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茶农素质的培训、茶园基础设施的建设、良种繁育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等方面还需要政府政策、财政补贴的大力支持,才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名茶生产集聚区。

2.依靠科技力量,调整茶园产业结构

要大力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因地制宜调整茶树品种结构,加快良种化工作进程。要淘汰一些不适应本地的茶树品种,要以“龙井43”、“迎霜”、“浙农117”等国家级、省级良种为主发展新茶园,提纯当地群体种,培育本地良种,尽量提早采摘时间,提高名优茶的产量,确保茶叶生产实现安全、优质、高产、高效。要大力推广名优茶机制技术:机制名优茶具有速度快、劳力省、成品外观成形、内质更佳的显著特征,是扩大茶园规模,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取代较落后的手工制茶的有效手段。为提高名优茶的经济效益要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着力推广秋耕深施基肥、合理修剪留养、冬季封园、茶园机械化管理、成品茶冷藏保鲜包装等先进的实用技术。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

以名茶协会为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经济主体,规模农户为联合体,利用江郎山、仙霞关等旅游特色区域优势,利用已经成形的信息技术产业,做好多方面的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的茶叶博览会,参加有知名度的名优茶评比,重现江山茶叶在茶行业中的声誉,并在上海、江苏、杭州、宁波等绿茶比较适销的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抢占市场的能力,积极打开外贸窗口,以提高江山茶叶在国外的知名度。要整合资源、通力合作,排除无序内耗、蛮目竞争,突出当地所产茶叶特点加大宣传力度。

4.增强质量意识、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一个产业在竞争中能否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关键是看该产业在市场竞争能力与市场适应性的强弱,其主要指标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江山茶叶同样也要求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要在茶叶协会的引导下,采用统一的地方标准、统一管理细则、统一品牌商标管理、统一合理化设计包装,进行品牌优化整合,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力和名牌效应。有条件的茶农要发展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茶园,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全面推广无公害化生产,加大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认证力度,提高茶园的科学管理水平。要进行茶叶加工厂优化改造,改善加工条件,引进先进制茶设备,建立标准化加工厂,逐步分批达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规定条件,全面提高江山茶叶的质量。全市要以“江山绿牡丹茶”为主品牌,其他品牌为辅的产品结构布局,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竞争力的精品名牌。

5.建好专业市场、搞活流通领域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对内要以江山农贸市场为轴心完善市场经营体系,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示范把江山有一定规模的茶农吸引到市场中来,让茶农通过市场来重新定位自己,发现长处,查找不足并不断改善,让茶农更快、更现实的溶入到大市场、大流通领域。在外要通过对市场细分、定位、选择、拓展、组合,建立合适江山茶叶的营销网络,根据茶叶的时令、保健、文化、嗜好等特性,选择茶叶专卖店、茶叶专业店的形式实现品牌连锁经营,建立营销诚信机制,通过批发、直销、代销、经销等多种形式,在产品、包装、客户、管理上做出特色,搞活茶叶流通,提高江山茶叶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要不断提高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科学认识市场,加大营销力度抢占外部市场并以茶叶市场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6.完善管理体系,促进茶叶发展

发挥江山市茶叶协会行业管理职能,强化协会联系政府、企业和茶农的桥梁作用,以服务为宗旨,打响品牌、开拓市场、发展生产、富裕茶农为目标,理顺江山茶叶在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涉及的各方面关系。强化行业管理,引导企业、茶农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购销经纪人队伍,扩大流通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对内要引导各茶叶经营企业走规模品牌发展之路,要求各成员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讲求实际,促进联合。加大措施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地发展,培育茶叶专业大户,全面提高我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地组织化程度,促进《江山绿牡丹茶地方标准》、《江山绿牡丹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的实施;对外积极协助开拓市场,组织会员参加省内外重大茶事话活动,安排专项资金帮助有规模的经营户在外设立营销网点,建好江山茶叶专业网站,扩大江山茶叶的知名度,促进江山市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发展深加工,解决卖茶难问题

纵观茶叶发展趋势,茶叶产量的增长超过消费量的增长。随着生产技术提高,消费观念转变,特别是名优茶采摘难,中低档茶叶过剩将是全国性要解决的课题。茶叶除了提供普通茶产品外,还必须发展深加工产业,扩大茶叶粗老原料的利用率,引入食品加工行业,拉长产业链,解决产品过剩,提高茶产业的效益。目前,茶叶功能性成份茶氨酸、茶多酚、茶多糖的提取已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茶多酚在降血脂、抗肿瘤、抗辐射等医学方面的应用已成为世界热点。此外,茶浓缩汁、茶饮料、速溶茶的加工新技术的成熟也为茶叶原料的利用打开了新空间。江山茶产业要根据实际,选好适合自身发展的茶叶深加工企业加以培育,实现茶叶深加工企业零的突破,把茶叶加工与工业相结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工哺农,以农辅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8.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绵延数千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已经形成了“茶为国饮”、“茶与健康”、“茶与人的道德修养”等茶文化学说体系,所以茶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拓展市场、抢占制高点、提高市场竞争力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进一步依托保安仙霞古道、廿八都古镇文化、江郎山国家风景区、清漾文化村等特色文化,积极发掘和整理茶文化,构建名茶文化特色,开发茶文化景观,策划名茶现做现买、古茶道游等茶文化旅游活动,促进

青海沙棘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篇6

[关键词]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存在问题建议

一、青海沙棘产业的发展现状

青海沙棘产业开发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从最初的果汁开发到现在的食品、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行业的多个相关沙棘产品的开发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回顾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突出表现为:沙棘作为高寒地区经济树种之一,虽然资源丰富,资源品质优良,但资源开发的方式原始,产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投入不足,造成了沙棘资源的剩余性浪费,资源利用率很低(据初步测算,青海野生沙棘资源的利用率低于2%);青海沙棘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沙棘果汁和各类沙棘饮料像雨后春笋出现在各个角落,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追踪市场消费趋势和潮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和研发产品的能力。技术和市场找不到切合点,资源就难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缺乏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人才队伍,难以将有利于青海沙棘产业发展的各种资源组织和调动起来,无法在国内沙棘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青海沙棘资源仍以开发野生资源为主,引进和培育优良高产品种的规模很小,开发分散。从今后产业规模和集中角度来讲,还需加大培育优选高产品种工作。如俄罗斯大果沙棘,单产是我国沙棘林平均产量的7~8倍,省林科所在青海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成活率很高,但在全省的规模推广才刚刚起步,成功推广的寥寥无几。

二、青海沙棘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青海沙棘产业开发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沙棘资源的开发仍然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沙棘林也以生态效益型沙棘林为主,以产果为主的高效高产和复合效益(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还有扶贫效益)沙棘林营造规模很小,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沙棘加工,特别是深加工的规模产业未能形成,沙棘产业尚未进入资源培育和产品市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阶段,青海沙棘资源的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2、行业优势并不大。以沙棘饮料为例,沙棘饮料酸中带甜、野味十足,但是青海沙棘饮料企业不是倒闭就是发展壮大不起来,很难打出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从个别企业看,有产品质量问题、有市场开拓能力问题、有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大通沙棘饮料厂最为典型),但从青海省发展沙棘产业的整体角度来看,沙棘饮料以原料初加工为主,资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十分有限,在青海高原远离东部沿海饮料消费主市场的地区发展沙棘饮料行业的相对优势并不大。

3、青海的沙棘资源丰富,产果量低。在青海省众多的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中,沙棘是一种十分独特的资源。全世界95%以上的沙棘资源在中国,根据青海省森林资源调查结果,青海省共有各种沙棘林230多万亩,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量的12%左右。由于沙棘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技术易掌握,已成为我国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及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经济植物资源。果实有vc之王之称的沙棘不仅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其潜在的营养和药用功效,更使沙棘产业成为青海生物技术产业开发中的一大亮点。开发沙棘主要是利用果实和叶,青海的沙棘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产果量很低,笔者长年从事资源调查工作,发现好多成片的沙棘林产果量低甚至不产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雄株比例过大,影响产果量。

4、没有响亮的品牌。一个企业生产制造的产品标志明显、枪眼亮相,是打开市场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青海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制造的沙棘产品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整体竞争力不高。近些年,食品、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行业对各种天然沙棘高营养原料和半成品,如沙棘汁浓缩汁、沙棘果粉、沙棘油、沙棘黄酮、沙棘多糖、沙棘黄色素以及SOD等的需求成倍增长,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如雀巢公司、宝洁公司、养生堂、天津天狮等都已推出或开发多个沙棘相关产品。然而青海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原有的一些品牌如:老爷山牌沙棘果汁、饮料等一夜间说没有就没有了。

三、发展沙棘产业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对沙棘全方位、多用途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显示出沙棘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开发沙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沙棘的生长可以快速恢复植被,减少泥沙,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物链。种植沙棘林可以促进山区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符合发展和谐社会的宗旨。发展沙棘产业使沙棘资源保护和开发并举,有利于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批准和规划实施,国家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调整,建设生态大省已成为青海省的历史使命。在青海省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事业中,沙棘这种独特资源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青海沙棘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开发的现状,蕴含发展的无限商机。青海的沙棘产业发展适逢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型的健康产业将以更高标准更快速度发展。“天然、绿色、营养、保健、方便、休闲”产品备受大众欢迎,沙棘作为天然原料,其极富营养和明显的多种生理和药理保健功能独具优势。青海沙棘生长在海拔2300以上的高原地区,功效营养成分独特,天然绿色,天成纯净,正迎合了新世纪人们对健康产品原料的要求。好多知名企业开发了多个沙棘相关产品。

据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统计,到2004年,以沙棘油和沙棘黄酮等为原料的保健品和药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在国内,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一些沙棘行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内市场和出口创汇快速增长;在国外,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沙棘企业利用很有限的资源开拓出很大的市场。

在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食品健康化和健康生活化的市场大趋势为沙棘产业的快速成长创造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可以参照外地的成功经验,比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实施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中国沙棘开发项目、中加沙棘发展合作项目、伊克昭盟荒漠区沙棘种植示范工程、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减沙生态建设工程等。截至2005年,沙棘保存面积247万亩,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沙棘之都”。沙棘加工企业委托经纪人收购农民手里的沙棘果、沙棘叶,项目区每年从中人均可增收200多元。寻求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沙棘产业化之路。

四、发展沙棘产业的建议

1、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青海省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事业中,沙棘这种独特资源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今后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中,建立沙棘产业基地。在沙棘造林中合理配置雌雄比例,沙棘产量最高的雌雄比例应在7:1.8:1之间。在今后的沙棘产业中造林做到这一点。

2、利用青海沙棘的品质优势。青海的高海拔、强紫外线及氧气稀薄等特殊的自然环境,使沙棘等药用植物天生具备抗高寒、抗缺氧、抗疲劳的生物特性,同时也造就了青海动植物优于其它地区生物而具有活性强、药用成分含量高的特点,这是青海沙棘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从沙棘资源调查结果看,青海沙棘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种类多、面积大、生长好、果实质量高,不受污染。这些特点对沙棘产业的发展以及科研工作十分有利。

3、走出去寻找市场机会,通过技术引导市场,集中人才,实现重点突破。青海的沙棘产业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瞄准省外和国外市场。从市场需求出发,适应市场、引导市场的科学技术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碳的利用下一篇:迎泽公园一日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