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2024-09-28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共7篇)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篇1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市场调查

我国花卉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花卉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国内花卉生产仍以城市绿化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农业部发布的关于2000年全国花卉生产的有关资料,绿化专用花木的生产面积占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积用于切花、切叶和种球的生产。但随着近年居民花卉消费的迅速增长,鲜切花、盆花生产占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花卉生产种类仍以传统名花、绿化苗木为主。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的变化,花卉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出口花卉产品中优质花卉较少,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为主。

在花卉进口贸易方面则表现为进口种类多、数量大、增长快速,进口时间由季节性变成近2年的周年进口。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起步晚,花卉生产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国际花卉生产格局的基本形成,为满足近几年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巨大需求,花卉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优质种苗、种球、种子及园林园艺机械都依赖进口。总的来看,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大,但生产效益差,出口花卉种类单调且数量少,出口增长慢,花卉进出口贸易逆差很大,花卉生产缺乏特色。

随着国内外花卉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花卉生产和消费具有巨大潜力,花卉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产、销售、流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规不健全,科技较滞后,限制了我国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入世后,随着花卉贸易国际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速,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1、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据有关机构预测,尽管国内花卉生产逐年扩大,但其中的大中型企业不到20%。总体上来说,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正是目前花卉生产的状况造成国内市场上较缺乏优质花卉产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对需求的优质草花种子、草坪种子、花卉种苗和种球、成品花

卉及园林机械和园艺工具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金额逐年上升。特别是入世后,关税下调,进口花卉的优质优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给民族花卉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2、专业技术人员较缺乏

花卉产业上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从当前调查情况看,全国花卉也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产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较难,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要实现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迫切地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世贸组织统计,全球花卉贸易中鲜切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体。世界上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生产占产业的60%以上。近10年来,国内鲜切花和盆花生产虽然受到重视,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国内花卉生产面积是世界总生产面积的13,而切花生产总量仅为国际市场的3%。这与当前国际花卉贸易的产品结构形成很大反差。

4、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

我国花卉生产和需求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特点,花卉消费常处于“南花北调”状态。目前,花卉流通体系尚不健全,花卉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花卉产销结合,花卉流通量较小,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加之缺乏先进的花卉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及花卉流通过程的质量监督,产品质量评估难,优质优价难实现,影响花卉的国内外贸易。

5、缺乏生产标准化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国内花卉生产标准化的有关法规,国内花卉生产方式较传统,生产技术,如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鲜、贮运及包装等技术落后,加之对国际花卉贸易要求的技术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国花卉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花卉生产标准化成为入世后我国花卉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

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入世后,国内关税下调,国外花卉优质优价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预计花卉进口还将增加,中国花卉产业面临挑战。从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具有由高成本的发达

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的趋势,而我国具有植物资源、气候资源和劳力资源三大优势,只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正确定位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花卉市场信息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流通体系,培育规范化的市场,建立竞争有序的良性环境,正确引导消费,解决供需矛盾,抓住发展契机,扩大花卉出口创汇,就能促使中国花卉产业走向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当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劳力资源、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花卉企业进行投资,带动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

(2)花卉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将重心转移到鲜切花和盆花发展上来,突出特色产品,创立品牌。还要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

(3)对季节性生产出口的花卉,应加强花卉产业的信息管理,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合理安排生产,了解国外贸易的技术要求和惯例,把握时机,扩大产品的出口创汇,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4)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花卉产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目前我国推行的公司+企业+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5)加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结合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种,走花卉产品特色化的道路。

(6)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

(7)建立花卉信息网络,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

(8)加强对花卉品牌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制定国内花卉生产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过程,结合国际贸易的产品质量要求,对花卉生产方式、采后处理技术、包装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与国际贸易接轨。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篇2

花卉产业调查成果是编制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花卉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立花卉产品及花卉企业档案, 研究花卉市场和制定花卉发展方针政策的依据。早在20世纪80年代, 南宁市邕武路两侧就有苗木商租地建花卉苗圃, 现已形成南宁市花卉苗木主要的供应地之一, 但一直以来都未进行比较详细、全面的花卉产业现状调查。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要求, 并结合花卉系列国家标准 (GB/T18247) , 按1998年农业部《花卉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花卉产业现状情况的统计要求, 准确、全面、详细地查清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项目区范围内的花卉产业基本情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1研究方法

1.1 土地利用现状情况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1000:1的地形测绘图做工作图, 深入现场, 按土地利用现状, 勾绘不同地类界线的方法进行。

1.2 花卉产业经营情况研究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 对项目区挂牌的花卉生产经营实体进行一一走访并问卷填写相关基本情况。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要求, 并结合花卉系列国家标准 (GB/T18247) , 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作了16个类别的划分。

由表1可知, 调查范围内以花卉绿化苗木为主的生产用地为HC、HL、HP 3种类型, 面积为271.64hm2, 占调查范围总面积的32.29%;此外调查范围内还有以生产林业用苗为主的苗圃30.54 hm2, 占3.63%。可见调查范围内花卉绿化苗木生产用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对形成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花卉产业提供了产业用地基础。

2.2 土地权属

调查范围内的土地权属复杂, 有路西村、路东村、鸡村的集体用地, 有广西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区畜牧所、南宁市水利局、南宁市造林站的国有单位用地。其中集体土地面积为473.09hm2, 占总调查面积的56.23%;国有土地 面积为368.20hm2, 占总调查 面积的43.77%。

在这些村 / 区 (市) 单位内土地面积占得最多的是路西村、广西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和路东村, 分别占了调查区总面积的42.87%、22.79%、16.04%、11.02%。调查范围内的花卉绿化苗木公司或苗木商多为租用这些村或单位的土地作为生产用地。

2.3 花卉产业现状

2.3.1花卉生产情况。南宁具有相对优良的自然环境条件:地处亚热带地区, 光照、雨水充足;冬季霜期短, 部分地区甚至无霜, 露地花卉大面积栽培;劳动力成本低;可开发的花卉种质资源多。具体调查情况如表2。

根据现场调查, 调查区花卉生产集中以绿化苗木和荫生观叶植物为主, 盆花及盆景花卉为辅, 且每个商家基本上都有市面上常用绿化苗木品种, 而对于切花切叶切枝、干花、种用花卉、工业与其他用途花卉的生产基本上在调查区未有涉及。可由此可见, 对于调查区的花卉生产情况是侧重于绿化观赏苗木生产培育, 已形成南宁市绿化观赏苗木经营主要集散区。

2.3.2花卉主要产品生产情况。调查区花卉种植主要以城镇绿化美化用园林观赏苗木为主, 其中扁桃、木棉、大花紫薇、苹婆、美人树、垂叶榕等较多, 盆栽观赏植物也种植面积也较大, 荫生观叶植物就以发财树、龙血树、巴西铁等为主, 其中有几家较为有规模和大型的商家, 而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鲜切花、切花切叶种植面积较少, 工业用或其他用途花卉种植更是少之又少, 只有仅有的1~2家有种植, 并且也不是为了工业事业所开发种植的。

2.3.3花卉销售情况。由于邕武路两侧的花卉生产已经自发地形成了一种以绿化苗木为主的生产与销售集中地, 所以大多商铺以种植绿化苗木为主, 经济效益较高的为草花类。主要由于节庆和重大会务期间, 需要大量的一、二年生的草花作为摆花, 其中有出租的, 也有购买的, 由此这类商家的收益较为丰厚, 约为3~5万不等。据统计, 2013年7月~2014年7月调查区的绿化观赏苗木销售额为5125.3万元, 盆栽观赏花卉销售额为2446.7万元, 草坪、草皮销售额为881.3万元。其中区内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销售, 但达到出口水平的只有少数。

2.3.4花卉生产经营实体情况。在调查区没有集中销售买卖的花卉市场, 都是各自自主经营的门面商铺, 其中花卉企业27家, 花农有325户, 其余很多都是农户几分地, 但是遗憾的就是并未建立龙头企业和花卉生产合作组织, 未能发挥龙头企业、花卉专业协会及合作社的带动及指导作用, 应该加强花卉合作经济组织,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体的花卉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

2.3.5产业配套设施。现阶段花卉生产以绿化苗为主, 所以产业配套设施在调查地的使用较少, 因为各商家都是各自较为独立地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 而大多产业配套设施用于鲜切花及切花切叶的生产中, 因此在调查地的使用不够广泛, 如采后处理车间、冷库、熏蒸库都较为少见。

2.3.6科技支撑及人力资源。据调查, 调查区涉及花卉生产及运输等的从业人员有2045人, 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17人, 占多数的小规模花农缺乏生产技术知识, 主要靠经验进行栽培和经营, 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分散的小规模生产造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导致花卉产业发展缓慢, 效率低下。

3存在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问题

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花卉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管理机构机构不健全, 缺乏统一规划引导:邕武路花卉生产长期处于多头管理, 各地各行其是, 条块分割, 分散经营的状态, 缺乏一个指导花卉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划。 (2) 生产经营规模小, 专业化水平低:区域内花卉生产企业多数生产面积偏小, 难以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生产效益低。而且自育自繁的比较少, 外来的较多。 (3) 产品结构不合理, 特色产品缺乏:花卉产品单一, 生产盲目、混乱, 结构不合理, 技术含量低。 (4) 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花卉产业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科技投入和储备不足, 科技基础薄弱, 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科研单位缺少整合与技术协作, 产业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 (5) 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 无序竞争现象较严重:花卉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目前, 花卉产品的流通渠道主要是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 流通环节多、时间长, 加之缺乏先进的花卉产后储运、包装、保鲜技术及花卉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导致花卉产品的流通速度慢, 成本高, 花卉行业间的无序竞争十分严重, 相互拆台、压价。

3.2 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科学规划:政府应给予重视和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本地区的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 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加大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力度。相关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分析预测, 通过开研讨会、互联网发布市场信息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种植, 克服盲目性。 (2) 培育龙头企业, 提高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 稳步扩大生产面积, 增加科技含量, 加快向适度规模、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的速度, 提高花卉单位面积产量、产品质量和档次。 (3) 调整产品结构, 打造特色品牌:原有花卉的生产环节上要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发挥资源优势, 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区特有的花卉种质资源, 引种、驯化, 形成特色产品。 (4) 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与合作, 组建花卉科技研发和花卉消费研究机构。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有计划地展对花卉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再教育。 (5)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规范经营秩序:加强花卉市场的建设, 建立健全花卉产品有形市场建设。加强对花卉市场的监督管理, 保护合法经营, 依法查处花卉交易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促进花卉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花卉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三赢”的高效农业产业, 本研究调查了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和花卉产业经营情况。结果显示, 以花卉绿化苗木为主的生产用地为32.29%, 以生产林业用苗为主的苗圃为3.63%。调查区花卉种植主要以城镇绿化美化用园林观赏苗木为主。本研究为项目区花卉产业规划和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为今后生产经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南宁市,花卉产业,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妹.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5

[2] 陈耀华.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 篇3

1、我国花卉生产发展现状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经过“十五”期间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其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这也确立了我国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五”期间,是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栽培设施、流通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花卉产品产量、质量稳步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2、花卉生产发展的主要特点

2.1生产规模,产值效益快速增长

我国的花卉产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2000年~2007年。从花卉统计数据看近五年的发展情况, 2000年的全国花卉种植总面积只有15万公顷,到2007年,种植面积已达81万公顷,五年时间我国花卉总面积增加了5.4倍。2000年年销售额是160亿元, 2007年增加到了503亿元,增长了3.1倍。

2.2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根据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重点,在面积和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如云南的鲜切花,上海的种苗,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的观赏苗木,广东、福建、海南的观叶植物,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的盆花。重点花卉省区目前把花卉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效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布局,根据气候、资源优势,都制定了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花卉产业优化升级。尤其是云南省,2004年年产鲜切花33.6万支,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做大了花卉产业。

2.3 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五”以来,我国花卉产业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气候资源优势,采取一系列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和科研部门强强联合,做大了花卉产业,增强了企业实力,到2007年,我国拥有花卉企业6.4万个,其中大中型花卉企业8334个。

2.4 提高科技含量,优势名牌产品日益增多

依靠科技进步,提质增效是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长期战略。经过“九五”、“十五”的快速发展,花卉科研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开发培育新品种,其中有70多个花卉新品种获得品种保护权。二是引种驯化进口花卉国产化。

2.5市场为导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到2007年,全国有各类花卉市场2586个,花店2万多个。近年,国内以批发、拍卖、连锁超市、零售、鲜花速递、网上交易等互联的销售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生产者主导型向消费者主导型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生产方向,更多的经营者把关注基地生产转向关注市场,形成了一批以基地为中心的大型集散地和物流批发市场。如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广东陈村花卉大世界、大连鲜花总汇等花卉市场闻名全国。花卉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加快了花卉产业健康发展。

3、我国花卉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严重

据调查,花卉生产期间的主要虫害有蓟马、红蜘蛛、蚜虫、斑潜蝇、菜青虫、蛴螬、小地老虎、夜蛾幼虫;病害主要有霉病、霜霉病、根肿病、叶斑病、枯萎病、锈病、细菌病害、斑驳病毒病、线虫病害等。在出口检疫时,病虫害检出率较高的花卉有玫瑰、菊花、满天星、洋桔梗等;检出率较低的花卉有非洲菊、一品红、勿忘我、百合、唐菖蒲、寒丁子、天竺葵、郁金香等。

3.2 国外检验检疫要求严格

为保护本国花卉业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对进口花卉提出了不同的检验检疫要求。如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肯尼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要求中方花卉不得带土壤和活害虫,并出具植物检疫证书。日本、韩国、英国、法国、阿联酋、菲律宾等要求花卉出口前须用溴甲烷密闭熏蒸,并提供植物熏蒸证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要求出具货物通关单。2004年10月19日,俄罗斯联邦检疫监管局转告我國国家质检总局,在中国的花卉上发现俄罗斯禁止传带的西花蓟马、菊白锈病,要求我国采取检疫措施,否则俄方将采取临时限制措施。

3.3花卉质量普遍较低

尽管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气候优势,人力和生产成本较低,花卉种植面积较大,但具有自身专利品牌的品种较少,生产中的主打品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普遍存在价格偏高、病虫害严重、性状退化等问题。在花卉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于耕作方式落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设施更新,缺乏花卉野生资源的开发和驯化,缺乏采收、预冷、分级、捆扎、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产后处理技术,造成花卉质量普遍较低,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能达到出口标准的仅占花卉生产总量的15%左右,大部分花卉只能内销。

3.4口岸处理技术滞后

熏蒸除害是控制花卉害虫的主要措施,也是检验检疫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花卉属鲜活商品,对熏蒸药剂、温度范围、处理时间比较敏感,要求较高的熏蒸条件,包括专业熏蒸库,否则将出现花卉质量受损或熏蒸不彻底的问题。目前我国除昆明、上海、北京等少部分口岸有适合花卉除害处理的专业熏蒸库和掌握熏蒸技术的人员外,大部分口岸的熏蒸设施和技术不能确保花卉质量和除害处理效果,给花卉的出口检验带来潜在隐患。

目前我国出口量比较大的花卉品种资源主要靠进口,如2007年我国进口百合种球超过6000万头。我国引进的一些品种,几乎都带有中国血统,却享有国外专利,使用时还必须支付昂贵的专利费。虽然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和产量较大,但仍以花农为主,由于基础设施和技术的缺乏,销售渠道不畅,导致花卉整体质量不高。

尊重品种拥有者的知识产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发展自己。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要紧的是要发展育种技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国际市场。同时,要在我国这个“植物王国”中不断发现新的植物种类,并开展大规模的生产。同时,在培育新优品种的过程中,要改变思维,培育符合国际市场审美观念的花卉。罗宁举例说,牡丹,我们国人喜欢重瓣的,但欧美国家的人喜欢单瓣的。所以,我们要培育符合国际市场审美观念的花卉。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4

从全球范围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我国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二十年发展成就显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以及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我国花卉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据统计,1990-2001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由4万多公顷扩大到24.6万公顷,年均增长17.95%;销售额由12 亿元增加到215.8亿元,年均增长30.04%;鲜切花产量由2.2亿支增加到37亿支,年均增长29.25%;盆栽植物由1.6亿盆增加到10.5亿盆,年均增长18.65%。花卉出口由1990年的2000多万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8000多万美元。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1年,全国花卉从业人员已有195万,生产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经营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300多家,大小花卉市场2000多个。从全国花卉生产布局看,云南鲜切花生产位居第一,2001 年年产鲜切花16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广东、福建是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中心;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已成为绿化苗木和观赏树木的供应基地。从花卉销售看,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以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市场。在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花卉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发展中问题已引起重视2002年7月,中国花卉协会在天津召开了全国花卉协会秘书长会议。中国花协会长江泽慧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虽然我国花卉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劳动生产率水平低。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比,存在较大差距。荷兰花卉从业人员为9万多人,生产面积4.4万公顷,花卉年产值达55.2亿欧元,人均产值6万多欧元,每公顷产值12.5万欧元,远远高出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是差距,也是发展潜力。2.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由于一些投资者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品种更新和技术引进,导致一些中低档花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走低,有的甚至没有销路。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产品却需要进口。3.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花卉生产上的关键技术需要引进,种苗、种球大部分也靠进口,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4.生产方式落后。虽然各地花卉生产专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花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

上述问题是我国花卉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用发展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同时,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花卉协会和花卉企业的普遍重视,正在研究,并着手逐步加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将是我国花卉业与花卉业发达国家缩短距离的过程,也是我国花卉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7月底,完成退耕还林164万公顷,为全年计划任务的72.4%;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53万公顷,为全年计划任务的57.4%。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要求提高。上海2002年扩建了1200公顷的绿地,到2008年,北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从现在的34.9%,提高到40%以上。绿化和观赏苗木、各种适宜的地被植物、花坛花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度上升。鲜切花消费已由过去的特殊需要逐步成为日常消费。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三大鲜花消费城市,2001年上海鲜花消费量为4亿多支,人均30多支,较上年增

加一倍多。今年夏季,每天空运进京的鲜花超过30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的逐步改善,花卉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我国发展花卉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我国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条件,做到适时适地栽培,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收益;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目前世界花卉生产出现的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花卉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这对普及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花卉鉴赏水平,从而扩大花卉消费是十分有益的。“入世”后我国花卉业已经融入世界花卉产业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花卉生产国和出口国都最大限度地优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将信息资源和品种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开拓花卉市场。这些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在被我国各有关方面普遍认识和重视的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上知名的花卉企业来华考察、投资,想在全球这块最大最有活力的花卉生产的理想土地上发展业务。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势头也越来越猛。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篇5

省政府:

中国花卉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全国性花博会,每四年一届,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内容最丰富的花事盛会,被誉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迄今已经成功举办八届。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九博会”)将于2017年9月16日至10月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这是首次在我国西北地区举办,同期还将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现将有关情况和我省参展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九博会”有关情况

“九博会”由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花儿绽放新丝路”为主题,集中展示我国花卉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理念,利用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突出“生态花博、科技花博、人文花博”特色,加快现代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九博会”设有室外展园和室内展区两个部分,室外展园每省参展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室内展区参展面积各省据实申请。

2016年5月2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通知》(全绿字〔2016〕8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强组织领导,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展,尽快成立参展筹备机构,确定参展方案,落实参展经费。

2016年6月24日,中国花卉协会印发《关于确认参展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拨付参展补助经费等事宜的通知》(中花协字〔2016〕12号),银川市人民政府承诺为组团参加室外展园和室内展区的省花卉协会分期提供参展补助经费150万元,并要求各组团单位于7月31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名和报送参加花博会的组团牵头单位及相应的筹备机构。

二、我省参加“九博会”初步打算

一是成立山东省参加“九博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省绿化委员会、省财政厅、济南海关、省质监局、省林业厅等单位组成,负责筹备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

二是组织召开全省“九博会”参展筹备工作会议。向各市安排部署参展工作任务,推进参展筹备工作有序进行。

三是积极组团参展。我省参展面积拟定室外展园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室内展区面积300平方米左右,设计方案通过招标完成。同时,组织我省有实力、有影响、信誉度高的花卉龙头企业积极参展,借“九博会”的平台展示我省花卉发展的新成果,将我省的花卉产品继续推向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组织有关专家、工作人员及设计人员到银川现场考察,了解展览现场及举办地情况,确定设计方案。

三、有关建议

1、“九博会”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头绪多。建议省政府定期听取筹备工作汇报,协调解决筹备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恳请省政府在参展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因“九博会”举办地立地类型属于盐碱地,室外展园土壤必须进行改良,造成参展成本较高。参照相同类型的天津“绿博会”情况,宁夏的补助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参展需要,根据初步测算,还需经费约700万元,恳请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参展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1: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通知

2:关于确认参展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拨付参展补助经费等事宜的通

山东省林业厅

海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篇6

一、海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海南以得天独厚的热带花卉生长培育的气候, 加上廉价的地租、劳动力, 是热带花木生产经营者投资的热选地, 尤其是靠近机场、港口, 具有区位优势的我市近郊, 发展热带花卉产业前景广阔。因此, 目前在我市郊区足底投资搞花卉基地的势头正旺, 并且正在影响和带动本地人投身其中。2010年, 海南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由目前的5万亩达到10万亩, 花卉种植主要分布在美兰机场周边的演丰、三江、灵山、云龙镇、罗牛山农场和凤凰花城附近的海秀、长流镇等。主要生产生切叶类的富贵竹、三叶葵、巴西木、龟背竹等品种和盆栽类的金钱树、发财树、平安树以及纹心兰等兰花,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出口日本、韩国等。

二、海南省发展花卉生产的优势条件

花卉商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日益成为重要的消费品之一, 花卉产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海南省政府重视。花卉产业是海南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方向, 以此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好捷径。海南拥有800多万人口, 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廉价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将会带来农业生产结构变化会实现农民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 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优势

1、气候资源优势。

海南岛面积34123平方公里, 同夏威夷纬度相近, 全省平均气温都在23℃以上, 海南全省光热资源极其丰富, 年均降雨量大概在1800毫米, 为培育花卉生产提供了非常宜人的气候环境。充分发挥冬季天然大温室的阳光优势, 大面积发展反季节鲜花生产。所有在海南生产的花卉品质最佳, 成本低, 有益培养,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可以说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2、种质资源优势。

海南的花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据海南农业厅负责人介绍:“海南省全省共有花卉种质资源843种, 其中野生种402中, 栽培种441种, 特有种45种。尤以兰花资源最为丰富, 据统计共有野生兰花57属161种, 栽培兰花14属50种, 海南特有种45种。而且, 经过交配栽培, 每年有可以生产很多千姿百态的品种, 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消费需求, 培育不同的品种。丰富的品种资源优势为变成商品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土地资源优势。

按照1998年版《海南年鉴》资料, 海南全省在97年农业种植地面积为1458.2万亩。全省适宜热带作物的土地总面积为2741万亩, 扣除已经开发使用的耕地、水果与茶叶等园地和热带作物用地共计1458.2万亩, 剩余的可垦荒地打1282.8万亩 (不包括宜林地和牧草地) 。不少耕地产品成为贸易的大宗商品以来, 受消费者大大的青睐, 销售量年均已超过15个百分点的比率递增。依数据来看, 当前世界花卉的贸易额逐步增加, 预测到2015年全球对花卉贸易额将突破一万多亿美元, 可见这是个庞大的潜在市场。

中国庞大的花卉市场是许多国家看好的花卉消费大市场, 外资不断流入中国只为了更早地寻求货源市场和合作企业, 这一现状让我国有望成为国际上的花卉出口大国。如此花卉产业格局将调向中国, 为我国吸收外资兴办花卉企业带来空前的机遇。因此, 海南可以借此机遇吸引外资大力发展本省花卉产业。

(三) 低成本高收益

花卉产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花卉单位面积产值高, 因此有“身价最高的农作物”之称。海南大信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长龙介绍:“每亩土地可种天堂鸟3000—4000株, 每株年剪鲜花8支, 每支花市价4—5元, 每亩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桂林洋农场负责花卉生产的黄南光副场长指出;“玫瑰每亩投入2000—3000元, 一年后投产, 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的生产期可剪玫瑰鲜花10000—12000支, 按产地最低收购价格0.4—0.6元计算, 每亩的纯上入可达3000元以上。黄金鸟每亩投入1500—2000元, 全年可剪15000支左右, 按产地最低收购价格0.4—0.6元计算, 每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四、海南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盲目追求产量忽视质量生产

在海南大多地方种植花卉不科学, 不讲规律。经常又陷入蛛网模式, 当当于追求产量不追求质量。海南各单位面积产量虽有逐步增加, 但是各地区的花卉显得不鲜艳、花瓣较小, 效益比低。不可盲目追求产量忽视质量, 造成资源的两非和市场的混乱。

(二) 科研技术不足, 不利于竞争

我省花卉产业科技含量低, 海南大兴园艺董事长余长龙说“海南从事花卉产业的科技研发中心、研究所少的可怜, 估计全省专门从事花卉科研工作的高级工作人员不会超过300人”。科技含量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前段时间大雨不断, 大兴园艺种植的龟背叶发生病害, 企业束手无策, 也找不到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咨询解决。吴友根等研究员认为:“花卉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 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 已经成为恶果花卉产业顺哭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科技、高质量、多品种的花卉产品将备受青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的加快, 外资和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 海南花卉企业如果不加强科研技术提高花卉的优势, 是不能面对于市场强烈的竞争。

(三) 本地特色品牌优势不增反减

海南自然资源独特, 拥有许多人无我有的的本地优良花卉品种。但是, 优良品种的驯化、培育和繁殖上几乎等于零。海南种植的品种很多都是从外地引进的, 自己特色的品种很少, 比如热带兰花, 在海南不仅拥有200多种兰花资源, 而且种植条件优于全国各地。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20多个品种, 锐减到二三个。市场上没有一个海南自己培育的新品种, 就是种植别人培育的品种, 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四) 忽视销售市场

目前, 海南没有一个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批发、零售市场, 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然而, 零售市场在花卉产业的发展种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海南省花卉产业整体的发展, 离不开零售环节。要把花卉从产品转化为商品, 花卉的生产、加工、运输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产、销二者之中, 零售起主导作用,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 要重点搞好海南花卉零售市场的建设。

(五) 交通不便阻碍扩张市场

花卉一般都很容易腐败凋谢, 不耐储藏和运输, 需要运用高科技的高快捷的运输方式以便迅速到达消费者手中。由于山地面积分布较广, 海南省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并且由于是一座海岛。海南对花卉的运输方式单一, 主要是依靠昂贵的空运, 空运成本加大了成本。同时向外出售花卉的运输问题将会阻碍海南花卉外销市场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在节假日花卉消费高峰期, 因不能及时外运保鲜要求高的花卉, 花卉的保鲜和运输问题就更加严峻, 严重阻碍海南开拓国际花卉市场。

五、海南省花卉产业化发展对策

海南省花卉业有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我国花卉产业成就喜人,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 海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资金有限。从种植面积、产量还有质量上, 都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一) 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

发展海南花卉产业, 首要任务是摆脱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 然后再科学的扩大种植面积, 并增加科研技术的投入, 加快向专业化生产、合理化经营方向发展的步伐, 提高花卉效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极低建设为重点,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气候和资源优势, 采取灵活多样的生产经营模式, 加速发展有特色的海盗花卉业, 创造热带品牌, 逐步把花卉产业培育成海南省重要的经济生态产业和富民增收项目。

(二) 重点支持特色产品发展

着重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优的品种。以种植兰花、鲜切叶和观叶盆栽为主, 再加上鲜切花切支、盆花、盆景和观赏苗木的种植, 以逐步打造“琼花”品牌系列产品。兰花 (包括盆栽和切花) 重点发展文心兰、石斛兰、万代兰、千代兰、卡特兰、莫氏兰、火焰兰和我国野生兰驯化及杂交品种等。鲜切叶重点发展散尾葵、鱼尾葵、巴西铁、蕨类等。盆栽植物重点发展马拉巴瓜粟 (发财树) 、各类竹芋、金钱树、凤梨、仙人球 (柱、掌) 等。鲜切花、切枝除兰花重点发展红掌 (粉掌、白掌、绿掌) 、鹤蕉、菊花 (白菊、黄菊、蓝菊和非洲菊) 、富贵竹等。观赏苗木重点发展棕榈科植物、海南榕树、海南木棉、盆架子、榄仁等地方特色明显的植物。盆景重点发展海南博兰盆景以及具有观赏价值的芒果、菠萝蜜、槟榔、鸡蛋果等果树绿化苗木。

(三) 建立我省独立自主的花卉种子工程

搞好我省花卉产业的种子种苗建设, 一是大力大力发展科研单位的种子种苗产业;二是鼓励花卉企业自行择优留种, 用于再生产。在引进科研技术和先进品种为效仿的基础上, 科学利用海南的野生花种及稀有名花资源, 加大力度发展海南花卉品种的自主培育系统, 同时, 大力支持高校科研, 尽快建立我省独立自主的花卉种子工程, 收集筛选, 特别是具有抗逆性强的材料 (含野生花卉资源) 及育种方法的研究, 育出具有我省资源特色、符合国民要求、高产、优质的花卉 (包括切花、观叶植物、观果植物等) 新品种, 为将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园林花卉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优化产业布局

依据海南各地区或领域的气候多样性, 按照合理布局、适地适花的原则, 把海南划分为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琼中和以儋州为中心的琼西四个花卉产业区, 建设一批重点专业花卉乡镇、花卉村, 并在全省建设各具特色的“10打花卉示范基地”, 使通过示范记得建设带动琼北、琼南、琼中、琼西四个花卉产业区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带的形成。使我省花卉产业真正上规模、上档次, 成为去昂重要的热带花卉产业和输出基地, 并具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

(五) 流通体系加快花卉流通产业化进程

花卉流通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加快了花卉国内外各地发展的步伐。借助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 建立健全花卉产品有形市场建设, 包括中心批发市场建设, 各级各类花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 成立可持续发展具有海南花卉特色的流通网, 促进海南花卉产业的良好运营。

六、结语

海南花卉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 普遍存在投资少、规模小、起点低、品质差等问题。发展花卉产业就要从其各个活动要素入手, 因此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海南花卉产业。首先, 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走适合海南省热带花卉生产模式, 依托海南资源、气候、区位优势和社会经济合理分工, 了解热带花卉生长习性, 掌握其对各因子的要求, 合理布局规划, 创造出花卉生产环境, 把着力点放在培育优势项目、特色产品和特色花卉产业基地上, 避免结构雷同和低水平重复生产。其次, 花卉是一个开放性的产业, 花卉的生产和流通已形成了全球性的市场体系, 发展海南花卉产业要进一步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最后, 利用政策手段促进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制定相配套的产业政策, 尽快建立花卉产业发展基金, 专项用于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

针对海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 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优势, 以市场为依托, 科技为先导, 企业为主体, 效益为中心,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进行合理生产和科学开发。政府主要通过“抓两头, 带中间”解决影响花卉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扶持企业解决好种苗的培育、引进和繁育;设立良好的市场运营流通系统, 使得企业更有扩大市场的动力;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制定有关法律规章制度;构建完整的花卉产业链, 为海南花卉产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常欣.浅谈花卉产业的现代化[J].现代农业, 2004 (11) :89

[2]、王勇.鲜花市场商机绽放[J].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2006 (6)

[3]、马斌.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海南花卉产业发展[J].热带作物科技, 199 (44)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篇7

关键词: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0070-03

襄州区是襄阳市的主城区,襄州区地处鄂西北,境内缺少山地,林业资源相对匮乏,以平原林业为主,林业产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绿满襄阳”行动以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系列工作的开展,襄阳市造林绿化、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花卉苗木的需求增长迅猛,带动了本地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本土化特色,在林业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14年,襄阳市政府将林业产业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正在努力打造“千亿级”林业产业。襄州区林业部门更应该牢牢把握住此次林业产业的发展机遇,为襄州区花卉苗木产业出谋划策,促进襄州区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其成为襄阳市支柱型林业产业。

1 襄州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经调查,襄州区目前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主体,包括企业、合作社、大户、站场所等已达到19家,从业人员736人,经营面积573.33余hm2,全区总体苗木蓄积量4 300万株,2014年预计销售金额4 800余万元,利润800万元。其中事业单位4家,经营面积280 hm2,苗木蓄积量1 325万株,预计销售额1 380万元;企业5家,经营面积142 hm2,苗木蓄积量1 160万株,预计销售额1 700万元;专业合作社9家,经营面积213.67 hm2,苗木蓄积量1 824万株,预计销售额1 766万元。按树种分,经济林苗木38.2 hm2,苗木蓄积量309万株,主要树种为桃树、梨树、葡萄等;用材林苗木28.67 hm2,苗木蓄积量235万株,主要树种为杨树和湿地松;园林绿化苗木507.47 hm2,苗木蓄积量3 800万株,主要树种为香樟、红叶石楠、桂花、紫薇、栾树、女贞等。全区形成以国有林场、种苗站和林科所育苗为基础,黄龙镇、峪山镇、伙牌镇、双沟镇等乡镇育苗为支撑,企业、合作社、大户广泛参与的苗木花卉产业格局。襄阳市襄州区目前尚未建立起专门的花卉苗木销售市场,花卉苗木销售主要依靠生产单位、生产企业自己寻找买方市场。

2 襄州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发展较为盲目

襄阳市襄州区花卉苗木品种杂乱,乡土树种苗木缺乏,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而且存在着木本苗木多,花草苗木少;小苗多,大苗少;常规品种多,新优品种少等问题。造林绿化可选择的品种较为单一,香樟、桂花、红叶石楠等栽植泛滥,其他品种较为少见。苗木规格能达到绿化工程要求的数量有限。市场热销的大规格苗木、彩色苗木、高档苗木在本地均难觅踪影,需要到外地调苗。鲜花和草坪种植基本没有。苗木发展缺乏计划和引导,盲目跟风发展现象较为突出。

2.2 种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虽然目前襄州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573.33余hm2,但整个种植规模依然偏小,产苗量不能满足本地植树造林、园林绿化用苗的需求,绿化苗木自给率不足50%,外销率极低。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花卉苗木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大、经营分散、专业化程度低,还处于小、散、弱、杂的发展状态,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资源的配置、利用和技术引进等方面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组织,抵抗自然灾害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3 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当地群众对花卉苗木生产风险担忧多,对发展效益认识不足,不少群众在资金投入上处于观望状态。花卉苗木种植每亩需要资金近2万元,不少企业、合作社、农户缺乏启动资金,贷款较困难,信贷服务明显滞后,行业担保机制不健全。花卉苗木投入资金后劲不足,基地培植、管护等方面的资金跟不上、资金链中断等现象时有发生。

2.4 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有技术服务人才不多,科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户种植管理和经营水平粗放。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技术、信贷、信息、流通等专门服务不到位,种植效益不高,全区没有形成统一品牌和市场,经营主体之间无序竞争、相互抬杠、相互杀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全区虽然成立了种苗花卉管理站,但人手不足,抓全区的花卉苗木发展力度不够,加上没有专业的经营市场,营销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 襄州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已经成为襄州区林业产业中的一项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花卉苗木产业,必须抢抓机遇,研究对策,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3.1 搞好总体规划、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襄阳市千亿级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方案》,结合襄州林业实际,制定本地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布局、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选择苗木种类和品种,优化区域布局,突出产业优势。强化国有林场、种苗站和林科所在襄州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支持峪山镇、黄龙镇、双沟镇、张湾镇、伙牌镇等苗木生产大镇进一步做大做强,稳定并壮大园林绿化苗木板块基地,显著提升用材林和经济林苗木面积,不断满足本地植树造林、园林绿化对用苗的需求。经过3年努力,全区花卉苗木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鲜明,苗木生产基地保持稳定,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0.087万hm2。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良种选育与推广、质量检验与监督三大体系较为完备,花卉苗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大幅度提升,争取将我区打造成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nlc202309040706

3.2 完善机制、提升组织化程度

健全各种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苗木花卉生产经营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成立襄州区花卉苗木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全区花卉苗木产业工作,办公室设在区林业局种苗站。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介组织,为其提供科技、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益,努力实现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采取林地流转、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广泛建立生产基地,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户利益。依法规范和搞活苗木流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3.3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全区目前还没有花卉苗木产业方面的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当务之急是出台和规范扶持龙头企业的措施、办法,积极为其发展争取资金和项目扶持,以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带动产业发展升级,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鼓励襄阳展博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鼓励并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中国驰名商标、林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和名优产品创建工作。加大各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重点企业成长路线图,确保每年新增规模以上花卉苗木生产企业2家。依靠龙头企业或业主,建立稳定的、规模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培植一批有特色的乡土树种,并实行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不断完善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建基地,培育资源。

3.4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可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对该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一是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包括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等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二是通过鄂西北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襄阳市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等平台,为林业经济组织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三是加强政银企多方合作,增加对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的贷款额度。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协会或大户参与花卉苗木生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开发。五是增加区级财政资金的投入,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稳步增长,建议区级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预算资金用于奖励林业花卉苗木生产,新建苗圃3.33 hm2以上的奖励66.67元/hm2。努力形成以财政项目扶持为引导,企业和林农自筹为主,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产业投资体系。

3.5 科技兴业,完善服务体系

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邀请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到本地指导、科技攻关、科技合作。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对区、镇、村干部和农民骨干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举行专题讲座,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农户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水平。三是调整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乡土品种,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把握好产品的市场定位,组织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搭建专业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成立襄州区花卉苗木产业信息网,由区政府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信贷、信息、流通等全方位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李家清,刘宜华.枝江市花卉苗木产业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1):50-52.

[2]龙红梅,谭振华,王哲,等.宜章县脐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3,30(5):31-33.

(责任编辑:唐 岚)

上一篇:树根的联想的作文下一篇:在武汉大学EDP中心房地产班及总裁班毕业庆典大会上的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