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共8篇)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篇1
中国发展农村能源经济的意义和政策建议
师连枝
[摘要]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和农村特有的自然生产条件,决定发展农村能源经济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发展农村能源经济,可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也能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能源经济,政府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为农村能源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可再生能源高成本分摊机制;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农村能源信息系统;做好有关宣传和培训工作。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飙升和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问题在我国成为焦点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能源紧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甚至有人预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将会因能源紧缺而被迫中断。节能降耗,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出来。于是,开发利用新能源,以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被提上重要日程。发展新能源,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从长远来看,应把重心放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地域辽阔,由自然环境和生产状况所决定的可转能资源相当丰富,发展农村能源经济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一.中国发展农村能源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农村能源经济,可缓解能源紧缺局面,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针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日趋紧张的状况,实施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已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可使我们开发多种可再生能源。首先,我国农村地理条件具有多样性,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大平原上开阔的场地,有利于开发太阳能、风能;山区众多的水量丰沛、水流湍急落差巨大的河流,可以发展小水电;沿海地区的潮汐海风、海浪等,也可用来发电。其次,我国农作物种植广泛,农副产品丰富。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可制造酒精产生的大量秸秆如玉米秸秆、麦秸、稻草、高粱秆等,还是上好的燃料,可用来发电和生产燃气,同时秸秆作为纤维质原料,也可以生产酒精。最后,农村养殖业的扩大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使农村产生的粪污和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从目前看这是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但是若用其开发生产能源,则是取之不竭的资源。养殖业及生活排出的粪污可以制备沼气,生活垃圾可集中起来通过燃烧发电。这样,农村发电可以不用煤,而酒精可作为汽油的替代物,沼气可作为天然气、煤的替代物,那么,利用农村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发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就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它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这必将影响我国的能源格局和能源结构,减少我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强我国能源的整体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农村能源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备了5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加上相对充裕的粮食储备,近期粮食供给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我国粮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并且正在累积。从长远看,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农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导致非农用地过快增长,加上生产粮食效益上不去,我国粮食生产将面临较大困难,粮食总产量将受到很大影响而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出现粮食缺口。虽然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我们可通过贸易途径调剂粮食余缺,但随着粮食进口依存度的提高,粮食安全的风险也在增加”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可能是市场价格作用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操纵的结果,其极端情况是粮食禁运。后一种可能性尽管很小,可一旦发生,对粮食进口国的粮食安全带来的危害则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保持粮食的基本自给,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构建完善的粮食安全体系。近年,我国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学界、理论界也在进行深入研究,对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建立粮食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和粮食安全预警制度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笔者认为,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保持粮食的基本自给,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是粮食生产效益。要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光靠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补贴、控制生产资料价格、减免农业税等措施,其效力是很有限的,而且必将越来越弱,并不能完全走出“粮丰价降”、“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种少粮紧”的怪圈。要求解中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在粮食的加工转化上做大文章,要改变粮食主产区“粮食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的状况,实现其由单纯提供初级产品向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的转变。发展农村能源经济则为粮食及其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如果粮食既可作食物、饲料,又可转化为能源,其秸秆也可转化成能源,那么粮食的市场容量将大为增加,据专家估算可增加1/3以上。粮食市场需求大,价格上升,市场风险降低,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这就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持续的动力保证。国家只要调节好粮食食用和能用的关系,并在能源开发上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就能够实现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双赢。
(三)发展农村能源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或顽症,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究其原因,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方方面面,非常复杂。虽然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问题的解决上具有联动性,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抓住一个重要环节,“四两拨千斤”似的而使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寻找多个突破口,多向突围。笔者认为,发展农村能源经济,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农村产业结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问题等,皆有赖于农村能源经济的发展。首先,开发农村能源,发展能源农业,是以生物质为主要开发对象,以直接燃烧、物化转换、生化转化、植物油利用等方式利用生物能源,即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和转化,生产电、酒精、沼气等;利用农村自然条件开发小水电、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这样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村生产经营领域,增加农村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就地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从而提高农村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使农民的收入以较大幅度不断增长。其次,发展农村能源经济,也必然会对农村产业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据专家分类,能源作物分为四类:以制酒精为目的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甜高粱、甘薯等;以生产燃料为目的的作物,如油菜、大豆等;用于直接燃烧的作物;可供厌氧发酵的作物。使用这些作物生产能源,必将大大增加对这些作物的籽实及其秸秆的需求量,从而刺激其生产,扩大其种植比例和产量,由此改变种植业内部结构。而且农村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这也就必然会推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使整个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次,开发和利用农村能源,可节省或减少农民的支出。以沼气为例,建一个沼气池一次性投入2000元左右,所使用的原料是农户自有的,两年即可收回投资,可使用20-30年,用沼气做饭、照明,要比用煤、液化气和电便宜许多,由此可直接减少农民的生活开支。而且,沼渣沼液可以肥田壮树,沼液还可以养猪养鱼,这又能节省购买化肥和饲料的费用。,农村建沼气池并配套改建畜禽圈舍、厕所、厨房、浴池、排水管道等,使粪便、污水入池发酵,许多经粪便、污水传播的疾病就可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的卫生健康状况可大为改善,农民在看病就医方面的开支就会减少。所以,利用农村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对农民来说,节支效果相当明显,而用能的节支,一定程度上也就增强了他们积累和消费的能力。最后,直接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开发利用能源,不仅可以降低能源的生产成本,方便、便宜农村用能,而且还会推动农村水、电、路、管、厕、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农民告别缺电少煤,直接燃用薪柴烟熏火燎!炊事取暖的生活。可见,农村能源经济的发展,对解决/农民贫困、农业滞后、农村落后的“三农”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四)发展农村能源经济,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发展能源农业,调整农村种植、养殖结构,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和转化,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村生产经营领域,从而直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乃至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必将增加农村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就地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由此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越来越富裕。再次,发展农村能源经济,既能解决农村能源紧缺问题,又可减少污染,洁净环境,维护农村的生态平衡,还能有力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农村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技术和管理作支撑,更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与此相应的研究、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开展,必将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水平、参与意识及参与能力,从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显然,所有这些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完全契合的。所以,发展农村能源经济,能够直接而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发展农村能源经济,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特别是在农村,近些年来,随地堆放垃圾、人为焚烧秸秆、大量低效使用化肥、任意排放人畜粪污、过量砍伐柴禾等,再加上工业排污,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原本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景致在许多乡村已很难得一见,取而代之的是水体、土地、空气的污染,物种的减少,自然灾害的频频肆虐,农作物的减产降质,农村人居环境的每况愈下,农民健康状况的恶化。农村成了脏、乱、差之所在,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农村生产和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迅速扩大,而在全国能源吃紧的大环境下,国家对农村能源的供给是相当有限的,于是,用电难、买油难、烧火难的问题就在所难免,而且越来越突出。长此以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农村将会越来越尖锐,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受到严重制约。发展农村能源经济,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发电,利用粪污制沼气,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发电供热,既可就地取材,直接增加对农村的能源供应量,解决农村能源紧缺问题,又可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洁净环境,维护农村的生态平衡,还可通过综合开发!循环使用,实现对农村资源的永续利用,实为一举多得之上策。不仅如此,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扩大了,消费增加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就会随之减少,这对我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一种保护,可以延长其开采和使用的时间,也会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减轻能源消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农村能源是绿色能源,农村能源经济堪称绿色经济。对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缓解资源和环境危机,遏制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农村能源经济的发展,对循环经济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二.发展农村能源经济的政策措施
国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在我国,发展农村能源经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农村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因此,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该制定和实行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责无旁贷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发展农村能源经济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来讲,政府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发展农村能源经济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首先,国家要把发展农村能源经济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及时制定并发布包括农村能源在内的新能源利用的中长期规划,确定发展的长、中、短期目标;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农村能源发展的规划和目标任务,并通过项目申报等,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只有作为计划来实施,作为政府部门的目标任务来完成,发展农村能源经济才会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才会有自己准确的定位,才会落到实处,才会快速推进、全面持久。其次,政府还应加强和完善对农村能源经济的管理。长期以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作分散在多个部门,农业、水利、电力、林业、贸易、计划等部门都负责一部分工作,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政出多门,必然严重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改变这种局面,势必影响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因此,政府必须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该归口的归口,该协调的协调。为强化管理,国家还应制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行政许可办法。一方面,提出各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技术要求和条件,以此作为制定可再生能源投资补助、优惠价格、市场准入和税收政策的依据;另一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产品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工作,完善各种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标准及其他标准,并根据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和应用技术,分门别类地制定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做好对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该支持的支持,该监督的监督,该强制的强制。如政府对企业和农户自主开发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审批;规定农户建房时必须安装太阳能设备;要求养殖场附近必须建沼气池,等等,从而使农村能源的开发得以迅速而又规范有序地进行。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村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这样既能保证农村能源经济的快速持久发展,又能使其有力的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实行先予后取的政策,为农村能源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1.政府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在我国,由于“三农”问题突出,农民和农村基层政府手中的资金普遍紧缺,如果让其在农村能源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是力不能及的。而且有些项目投资规模如果不够大,也很难见效益,这就需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虽然过去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建设也编制了长远规划和建设计划,但我国没有将其项目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计划,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固定的资金渠道。国家投入太少,没有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必然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此,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政府要直接投资,建设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大型项目,如建立集中使用农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的热电厂;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厂,扩大风电装机容量;建设以粮食、秸秆为原料的大型酒精加工厂,稳妥实现粮库陈粮、农户余粮、农作物秸秆向能源的转化,等等。其次,中央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特别是产粮大县和贫困县实行转移支付,增加农民的收入,落实对农村自主发展小水电、小沼气的企业和农户的补贴。再次,政府要通过专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实行政府贴息、优惠利率等,为开发利用农村能源提供贷款帮助。
2.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为农村能源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落后,装备跟不上,专门的研究机构很少,技术人才缺乏,高端技术很少,尤其是产品如何扩大应用领域的实用技术少而又少。具体到农村,主要是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有关的一些关键技术始终不能得到解决。如沼气发电与气化发电效率较低,二次污染较为严重;秸秆气化利用中焦油问题给长期应用带来麻烦;厌氧消化产气率低;太阳能发电用电成本太高等。没有技术支撑或成本过高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鉴于此,政府应增加对农村能源技术研究开发的资金和装备投入,重点解决推广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扩大试点和示范,在政策的激励下,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并考验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农村能源开发和转化的成本,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创造条件,使已经成熟或初步成熟的小水电、风电、太阳能热能利用、沼气等技术,尽快达到产业化!商业化的程度。
3.政府要对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税收政策上的方便和优惠。如对农户自用的能源开发,一律免收税费,对开发农村可再生资源的企业采取减免、部分返还利税的办法,保证其创业利润,为他们的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助一臂之力。
(三)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价格体系,建立可再生能源高成本分摊机制
目前,有些可再生能源在生产技术和设备上投入较高,成本降不下来,其价格要比传统能源贵,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这就影响到农村能源建设中对它们的开发和利用。尽管生产这些能源的经济效益不可观,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所以国家应该给予鼓励和扶持。国家需建立可再生能源高成本的分摊机制。如对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根据各自的技术和应用特点,制定相应的电价管理办法和电力入网办法;对需要进入石油销售体系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以需要接入燃气和热力管网的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价格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四)制定并逐步完善有关发展农村能源经济的法律法规
2006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6的正式实施,对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将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但它不是专门针对农村能源发展的,对解决农村开发、利用能源方面的问题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此,需要制定与农村能源研究利用!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节能法修正、能源持续利用入宪、建筑节能立法等与之相配套。同时,国家还应尽早制定可再生能源产品的质量标准、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使消费者增强使用的信心,使农村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五)建立农村能源信息系统
近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农村能源的开发也在扩大,但农村能源的供需情况究竟怎样,政府部门没有专门的统计渠道,致使国家很难掌握充足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宏观调控,企业也不能准确把握投资的方向,适时作出开发的决策。所以,发展农村能源经济,必须建立农村能源信息系统,使其与国家的整个能源信息系统对接,为农村能源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利于国家和企业的决策和居民的选择。具体来讲,首先,国家应适时发布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标,给农村能源开发提供方向性指导;其次,国家要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评价工作,并及时将情况公诸于众,为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最后,国家通过专门机构和人员,统计和通报农村能源发展的情况和动态,介绍农村能源开发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政策等。
(六)做好发展农村能源经济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目前,开发农村能源才刚刚起步,农村能源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还未受到普遍重视,投资者不关注,农民也不看好,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推介。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通过媒体、会议、文件、图书等宣传倡导,引起全社会对开发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和重视,普及相关知识,通过培植示范企业、示范小区、示范项目等,推广好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社科部)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篇2
1.1 有利于增加沼气清洁能源供应,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 减少煤电等石化能源和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耗, 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1.2 有利于农民节支增收
通过开展“三沼”综合利用, 将沼气用做炊事、照明、发电等, 节省了电费和燃料费等生活开支;沼液、沼渣用做农家肥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减少化肥和有机农药的施用量, 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打下良好基础。
1.3 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 保护生态环境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载体, 带动改厨、改厕、改圈, 解决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 实现农村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以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载体, 带动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 有效处理畜禽粪污, 实现养殖场畜禽粪污的“内循环, 零排放”和向农民集中供气。
1.4 有利于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 (菜、粮、茶) ”增加沼肥施用, 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改良土壤性状, 提高农产品品质, 推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 促进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
2 禄丰县沼气建设现状及规划
禄丰县包括十四个乡镇, 其中三个乡, 十一个镇, 从1990年开始由县科委负责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 后来由林业局和农业局负责实施。到2011年底, 全县拥有户用沼气池近三万口, 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4%, 拥有乡村服务网点23个, 养殖小区50立方米沼气池2个。目前, 坝区和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沼气拥有率达60%左右, 而贫困山区和经济不好的乡镇沼气拥有率还不到10%。可见, 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沼气建设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 禄丰县将紧紧抓住国家、省、州逐步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工作力度, 力争到2015年末实现以下目标:
(1) 每年新建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500口, 五年共新建2500口, 到2015年末使全县农村沼气覆盖率达40%左右; (2) 五年内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5个, 池容750立方米; (3) 五年内新建养殖场中型沼气工程2个, 池容500立方米; (4) 从2 011年起, 每年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0个, 到2015年底使全县服务网点数达到63个; (5) 新增县级沼气服务站1个。
通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提高禄丰县农业资源利用率,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对策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任务。根据禄丰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过程和发展目标,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对策进行阐述。
3.1 加强禄丰县的沼气建设规划和布局
禄丰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条件优越, 自然生态物资丰裕, 开展沼气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在对该县进行沼气建设时, 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做好规划和布局。
(1) 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农民经济收入较好, 居住条件相对优良, 在开展沼气建设时, 要以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广“猪——沼——果树/菜”的模式, 并提高建设要求, 建立沼气示范村和示范户, 通过典型示范, 以综合效益吸引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建设农村沼气工程, 实现该地区整体的沼气综合效益; (2) 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沼气建设中相对较为落后, 农民收入不高, 因此在进行这一地区的规划时, 应该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对象, 加大对该地区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农民接受沼气这一新能源的经济效益, 带动该地区农民发展致富。
3.2 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农村沼气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技术活动。农村沼气的建设不仅需要一批有技术的专业人员, 同时也要求广大农民懂技术、懂沼气建设方面的知识。因此, 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实施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制度, 保证沼气开发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智能;同时, 建设和完善农村能源建设的网络体系, 扩大网络服务范围, 增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一体化管理, 推动农村地区养殖结构的调整。
3.3 加强后续服务, 切实保证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
沼气建设是为农民谋福利的重要举措,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后续服务是关键。因此, 在加强后续服务时, 要提升服务质量, 做好服务工作, 做到一池一登记, 保证服务跟踪, 同时还要做好定期的检查维修工作, 保证配件、零件的充足供应。另外, 还要建立必要的沼气技术委员会, 专门针对农村地区的沼气建设进行管理, 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 帮助农民排忧解难, 为农民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让农民在沼气建设中得到实效。
4 结束语
建设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推进农村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政府在开展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中颁布了多种政策和措施, 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在今后的几年里, 农村沼气的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加快农村服务网点建设, 做好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 促进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晴 范碧林.安庆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思路及对策[J].农业发展, 2005 (03) .
[2]陈克刚.2004年全市农业综合科技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J].甘肃农业, 2004 (10) .
[3]辛冬斌.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模式浅析[J].生态建设, 2010 (05) :84-85.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篇3
关键词 碳汇交易 农村新能源 发展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因农村人口基数大而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将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2以上。但是,农村生产生活长期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和薪柴、秸秆等污染较高的可再生资源,致使农村环境污染口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农村合理的能源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点。
碳汇交易的实质是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依据自然规律、通过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碳汇交易和农村新能源发展之问的关系可以形容为“手段”和“目的”之问的关系。深入分析二者之问的联系,必将有利于中国抓住当前机遇加快农村新能源发展的步伐,解决农村能源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碳汇交易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农村新能源发展的作用
(一)碳汇交易的范式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根据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的有关原则,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购买发展中国家某一个项目“经核证的碳减排量”,以抵扣其自身排放量的限额的一种虚拟交易。碳汇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排放许可为交易对象的碳汇交易制度;二是以跨国投资为基础的碳汇项目。目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碳汇交易制度从广义上包括排放许可交易和碳汇项目,而狭义的碳汇交易制度仅指前者。
(二)碳汇交易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联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此基础之上“碳汇交易”作为实现CDM的一种方式应运而生,中国政府在2002年8月正式核准了该协议书,并履行CDM机制。到2005年,经过制度建立、搭建交易平台、和金融机构介入,碳汇交易机制已经在中国逐步形成,并获得广泛发展。截至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已经超过2000个,中国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的项目数量超过500个,注册成功的项目数和减排量均居世界首位。碳汇交易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并广泛发展起来。
(三)碳汇交易对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的作用
1.为农村新能源发展创造了政策条件。碳汇交易制度的实行缩小了高污染企业的生存空问,限制了中国农村传统能源的生存条件,实质上是为促进中国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创造了政策条件。
2.为中国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农业生产受环境影响是最大的,例如气候变暖将导致主要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干旱化、荒漠化趋势增大,草原承载力和载畜量的分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实施碳汇交易制度将有效地缓解环境恶化趋势,给中国农业发展(包括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
3.农村新能源企业参与碳汇交易会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首先,新能源企业通过参与碳汇交易获得较多的优惠政策。发展农村新能源的企业本身带来的环境污染非常有限,甚至是无污染。实施碳汇交易,可以确切的量化这些企业的环境优势,有利于其他部门或企业从客观上承认这种优势,进而使得这些企业获得高污染企业提供的补贴,碳信用资金补助,最终有利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碳汇交易机制可以形成一些潜在的投资行为,获得政府的碳汇信用指标,享受捐赠部分所得税全免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节省成本,赢得可观的收益。最后,参与碳汇交易可以使企业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机会。碳汇交易制度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是发达国家通过市场机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汇指标,实现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围,在中国实施碳汇交易制度必然能够得到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力支持。将碳汇交易制度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必然能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争取国际支持和合作的机会。
二、我国实施碳汇交易推进农村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及问题
(一)有利条件
农村能源碳汇交易的效果明显。虽然中国实施以碳汇交易推进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项目并不多,但一些已经实施的项目已初见成效。例如,服务当地农村的中国黑河流域小孤山水电站与世界银行签署的《原型碳汇基金减排抵消额购买协议》,自2006年建成发电后,半年时问共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0.8万t,经国际机构核证减排量为16.69万t,获得了世界银行原型碳汇基金的补助,成为亚太地区首个获得世界银行碳汇基金补助的水电项目。这些资金反过来进一步支持了该电站的建设。
目前实施农村能源碳交易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碳汇交易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共注册清洁能源发展项目2 800多个,总量已占据世界第一位。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的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及保护活动是潜在的非京都规则项目,一旦这些造林的固碳功能计量经审定后实现碳交易,就为农村新能源碳交易形成巨大潜力。此外,近几年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碳交易和鼓励农村新能源发展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了碳汇交易在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其次,中国农村新能源迫切需要新的发展途径。长期以来,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存在着融资渠道不畅通,资金缺口大,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手段陈旧,缺少和市场结合的创新机制等问题,急需要开拓新的途径才能实现农村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碳汇交易对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且目前中国实施以碳汇交易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条件有利、时机成熟,但还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碳汇交易发展仍不成熟。首先,中国的排放权交易目前推进的进程还是比较缓慢,一方面因为缺少法律上的依据,另一方面,现行的排污权交易收税很高,地税加国税占到交易金额的30%,不利于排污权交易的开展。其次,二氧化碳排放权在企业问的初始分配制度尚不健全,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中国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再次,碳汇交易的主动权(市场和标准)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并没有“定价权”,这使得中国处于碳汇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2.研究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以碳汇交易推进中国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一个新话题、新方向,从政府到企业的研究力度都不够。例如在中国知网的所有中文文献当中,研究碳汇交易和农村新能源之问关系的文章为零,在外文文献当中,此类文章的数目也屈指可数。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同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进行鼓励。
3.流程有待规范。虽然碳汇交易已经有了具体模式和操作流程,但发展农村新能源企业作为独特的个体参与碳汇交易必定有特殊的、符合行业发展的规范流程和实施细则。2009年12月26口,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从总体上为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环境,但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规范,财政扶持、补贴优惠等配套政策也不充分。
三、以碳汇交易推动我国农村新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中国现有的发展条件下解决上述问题,较好地以碳汇交易推进中国农村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在制度方面
首先,应积极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后续工作,努力促成碳汇交易的进一步合作,积极争取在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其次,要搞清我国实施碳汇项目各个区域的基本情况,建立我国碳汇项目发展区域评价地理空问数据库,编制全国以县为基本单元的碳汇项目优先发展区域分布图,进行全国性质的发展规划,避免恶性竞争。最后,应加快国内碳汇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对农村新能源企业参与碳汇交易的研究,规范农村新能源企业参与碳汇交易的流程,促进我国农村新能源碳汇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在政策方面
首先,政府应向新能源产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尽快丌展以碳汇交易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其次,要规范农村新能源企业参与碳汇交易的流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村新能源企业更好地参与碳汇交易。参考排污权交易流程(碳汇交易和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排污权交易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都是节能减排的一种手段)及发达国家碳汇交易的经验,农村新能源企业参与碳汇交易可借鉴如图l所示的流程。再次,应制定一系列利用碳汇交易发展农村新能源项目的优惠扶持政策。以碳汇交易支持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够为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财政、投资、信贷、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的政策,为推动农村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包括减免税收、价格补贴、低息贷款、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最后,加大宣传推广和技术服务力度,提高对碳汇及交易及农村新能源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村能源事业,营造良好的發展环境。
(三)在企业方面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篇4
科学能源发展观与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从评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构想说起 能源和环境问题尤其是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日益紧缩的瓶颈.为了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人们提出了不少关于能源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建议.
作 者:韩民青 Han Minqing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刊 名:未来与发展 CSSCI英文刊名:FUTURE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6 27(6) 分类号:X1 关键词:
中国能源-燃气行业发展 篇5
中国燃气、昆仑燃气、华润燃气、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五虎继续上演燃气市场争夺战。
如果说19世纪是煤炭的世纪,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天然气的世纪。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用了约20年时间,对外依存度达58.1%。而从2006年我国第一次进口液化天然气到2013年底,仅用了7年时间,对外依存度就从零突增到31.6%。中国天然气消费2000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长16%,已超越伊朗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天然气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燃气市场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市场盛宴
天然气市场产业链的中上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简称三桶油)承担资源开采和国外引进以及长输干线管网的建设。因管输价格由国家发改委确定,天然气与管道板块业务处于巨额“政策性”亏损。而下游燃气公司却在疯狂赚取利润赚得盆满钵满。我国天然气市场产业链的上中游几乎被三桶油控制,下游的城市燃气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目前国内的主要城市燃气市场,基本被中国燃气、昆仑燃气、华润燃气、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五虎”瓜分,剩下的残羹则被地域的省网公司、小个体及企业占有。它们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是依靠接驳费和燃气销售。
看一下管输价格,因各市气化率差异较大,通过省管网到各地级以上市的城市燃气公司门站价格、终端用户销售价格(包括城市燃气公司的配气费),均有所不同,但各城市燃气公司销售给用户的价格在门站价上进行上浮。其实,每个城市的下游燃气市场才是真正的寡头垄断,且对城市燃气公司来说,卖气业务仅属于赚一点小钱罢了。
城市燃气公司看准的是一次性初装费(接驳费)。
以国内100万人的中小城市为例,每户家庭初步按3口住宅计算,大约有3.3万户家庭,按目前通行的每户3000元人民币(部分省市略有差异)燃气接入初装费计算,仅此一项就可收入9900万元。还不包括LNGCNGLPG气站的收益以及城市工业用户这块大头的初装开口费。而唯一支出的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就是铺设管网配套,如果控制得好,直接成本超不过50%。加之各城市房地产的大干快上,城市居民平均在2套房以上,哪套房不交初装费,燃气公司会给你通气。
中华煤气先天下
我国天然气从无人问津,到成为“香饽饽”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3000多年前《易经》中记载“上火下泽”、“泽中有火”;900多年前,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记载:“商奴,有洧水,可蘸。”然而,古人利用这种天然气体仅仅是炼制“猛火油”点灯及加热卤水以生产微量的食盐等。
我国城市燃气市场的发展拐点始于西气东输一线商业投运后。
2000年以前,由于气源短缺,加之配套设施不完善,地方政府和居民使用天然气积极性并不高。我国内地燃气市场基本上是香港大亨李兆基旗下中华煤气的天下。
中华煤气在香港如雷贯耳,有150余年的发展史,具有世界级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的本港最大的公共能源供应商之一,独霸香港供气网络管道全长逾3400公里。中华煤气于1994年投资内地燃气项目,率先在华南珠三角地区成立城市管道燃气公司,业务先后从华东长三角地区向华中、西南及东北等地区拓展。2002年,中华煤气在深圳成立港华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内地的投资项目,2007年并购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百江燃气(李嘉诚参与的公司),其后易名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今天,港华燃气在南京、武汉、西安、济南、成都、长春及深圳等地发展超过125个城市燃气企业,业务遍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共20个省市区,住宅及工商业客户数目由最初的约5000户发展至1500万户,售气量达到120亿立方米,供气管网总长逾64000公里,已成为内地最具规模的城市燃气集团之一。
民企野蛮生长
当时,由于三桶油基本放弃下游城市燃气市场,能与港华燃气一争天下的公司凤毛麟角。但还有一些思维超前的人欲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分城市燃气市场这杯羹。
新奥燃气王玉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和早期下海的刘永好、伊明善这批商人一样,最初从小买卖做起,一点点,一步步向财富帝国的巅峰冲刺。
1984年他通过开办小液化气站、塑料厂、玻璃制品厂、出租公司和化工公司等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八年后,他用这几百万元资金把华北油田零散气井通过管道敷设到了廊坊,新奥燃气正式成立。燃气的垄断经营和稳定的收入使他尝到了甜头。
而新奥燃气的真正发迹起步于西气东输一线的开工建设。
新奥燃气的总部位于河北廊坊市,廊坊市有“中国管道城”之称,中国石油管道的总部机关位于此。因而1998年,首次酝酿我国西气东输建设的雏形意见便产生于此。那时,正在重组的石油石化企业困难重重,中石油为千亿元投资一筹莫展,对投资城市下游的城市管网无暇顾及,加之地方政府对西气东输规划拟建的25条分输支线并不感兴趣。直到开工三年后与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五省市完成供气协议书的签订,终端用户市场才有了结果。
而王玉锁超前看到了这巨大的商机,由于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依托西气东输的气源和相关的人力资源优势,先后在辽宁省葫芦岛、山东聊城以及管线经过的区域迅速拿下这些不起眼的二三线中小城市的独家燃气专营权。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奠定了起飞的基石,新奥燃气2001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王玉锁25岁借助900万元人民币的家族资产进入能源供应行业,而今市值超过500多亿港元,上涨5500多倍。新奥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成功运营117个城市燃气项目,为超过770多万居民用户及30000多家工商业用户提供清洁能源产品与服务,敷设管道逾近20000公里,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超过3300万立方米,覆盖城区人口5552万。在71个城市投资运营330座天然气加气站,20多个大中城市规划和实施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类似新奥燃气般野蛮生长的还有中国燃气,同样演绎了一个暴富的神话。
中国燃气,从名字上看好像是国有控股的企业,实际上第一大股东为个人刘明辉。
该公司2002年才进入燃气分销领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中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1个管道天然气项目。数据显示,中国燃气进入燃气行业以来,呈几何式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从成立之初的不足1亿元发展至目前近200亿元。到2013年底,公司市值从最初的5000万港币上升至540亿港币,市值上升1000余倍。更为奇特的是,在公司管理层“内耗”,没有CEO执政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速的盈利增长。
央企出击
面对下游城市燃气市场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三桶油及央企们属后来者,但凭借强大的上中游资源和资金优势,在下游燃气分销市场迅速站稳了脚跟。
具有70余年悠久发展历史,拥有900亿港元资产,曾隶属中共中央办公厅,现归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初成立华润燃气进军城市燃气市场。短短6年时间,凭借实力雄厚、央企背景资源四处扩张布点,目前,华润燃气成员企业近100家,分布在18个省2个直辖市。这是城市燃气市场突然杀出的一匹黑马。
2008年开始,中石油已也展开了大规模进入天然气下游业务的行动,分别以昆仑能源、昆仑燃气、昆仑天然气利用三家企业开展天然气业务。其中昆仑能源致力成为上下游一体化LNG供应商,昆仑燃气主要开展城市燃气业务,昆仑天然气利用负责开展压缩天然气即CNG业务。三家企业三块业务互相整合,与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合作,业务得到飞速发展。
央企出击,一线大中城市的燃气业务迅速被收入囊中。截至2012年底昆仑能源已建设加气站约300座,消费LNG 31.5万吨,在十大消费企业中高居第二位。中海油的LNG加气站已突破100座,消费LNG 9万吨,也进入LNG消费企业前十名。
2002年我国鼓励发展天然气起,到2004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实施,过去十年间,全国所有城市(包括县城)的燃气专营权已被地方政府全部售出(包括经济落后的西部和西南偏远地区)。央企国资、外资、民营个体、地方政府这几股势力在垄断的城市燃气市场开始火拼后,国内天然气市场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
硝烟四起
当前的政策条件,致使每个城市的天然气供应商只能有一家。天然气上游供应商要延伸下游终端产业链,其他燃气分销商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今后的下游争夺战将会越来越激烈。
三桶油向天然气产业链下游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外资、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将面临更加艰难的生存竞争环境。随着我国城市燃气市场不断发展,一场场城市燃气市场的争夺会不断在全国上演。
城市燃气市场的争夺,说白一点也就是城市燃气专营权之争夺。燃气专营权是稀缺的“垄断”资源,当前一个地级城市的燃气专营权转让费在100万至1000万元之间,规模大的城市在亿元以上。后来者要想参与或扩大业务领域,必须通过收购才能达到目的。
说起收购事件,最著名的当属2011年底那次。
2011年11月27日,在中国燃气管理层“内讧”之际,新奥燃气邀中石化向中国燃气发起了迅猛的收购要约,这场收购“大战”的剧情亦跌宕起伏。
新奥燃气与中石化提出有条件现金收购要约,收购中国燃气已经发行在外的所有股份,注销所有未行使的期权。邀约收购价为每股3.5元,收购价约166.79亿港元。新奥支付收购要约总价的55%,中石化支付45%。这一价格较中国燃气停牌前溢价约两成半。
收购中国燃气的“大战”吸引了资本市场无数人的眼球。两家企业各怀“心思”,若新奥燃气收购成功,将稳坐城市燃气市场“头把交椅”,合并后将拥有将近270个大、小城市的燃气专营权(其中包含近80个地级城市),远超港华燃气、华润燃气、昆仑燃气。而中石化也会迅速将产业链延伸至天然气销售终端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经过收购与反收购较量,到2012年10月,虽然收购以失败落下帷幕,但中国燃气与中石化仍然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互通销售渠道和网络,中石化原则同意中国燃气参与其负责建设的省际天然气管线及配套设施的投资,达到了双赢。
新奥燃气鲸吞中国燃气失败,公司首席财务官郑则锷曾透露,为收购中国燃气而新增了约2000万元的行政费,另外为收购而预留的4亿美元资金,也导致额外的7600多万元利息支出。换言之,9600万元打了水漂。
央企后劲十足
早在2008年,新奥曾经的主战场之一石家庄,围绕当地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城市燃气专营权)与中石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较量。曾与石家庄燃气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而成为该市燃气市场经营主体的新奥,在准备大张旗鼓实施燃气置换工程时,遭到了中石油的挑战。短兵相接之后,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收购了合资燃气公司51%的股权,从新奥手中赢得了石家庄燃气市场。对于新奥来说,这是无可奈何的结局—它需要依赖中石油的气源,无法对后者采取完全针锋相对的“决战”。可以说,央企在争夺战中占有后发优势。
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由于三桶油的主要精力放在天然气产业的中上游,所以在城市燃气市场的前期已痛失下游分销燃气市场份额。笔者以为,当前央企要打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业务,办法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利用自身控制上游资源的优势和地方政府控制管道路由和持有燃气专营权的强项,加强和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央企的资源作用,扩大业务。如果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燃气合资公司,可通过合资燃气公司对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燃气公司进行整合。
第二,与外资、民企携手,通过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在产业链上进行业务互补,达到共赢发展。
第三,对重要燃气城市公司的控股权,可根据情况进行收购兼并。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篇6
一、国际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
(一)概述
分布式能源的概念起源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早在30年前就开始探讨如何解决电网安全、能源高效利用等问题。美国电力公司最早起用DG(Distributed Generation)的概念,主要指分散在用户端的小型发电设备,被视为一种保障电力安全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欧洲国家引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分布式能源的概念做出了延伸,向DER(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转变,强调多能源互补的网络化资源利用系统。而在日本,更重视ES(Energy Storage)的概念,强调电热冷的蓄能技术,与分布式能源配套运行,自成体系成为一种经营模式。
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迅猛,政府通过优惠政策、统筹规划、技术支持以及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和并网标准,不断提高分布式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的比重,其中欧盟国家平均比重已达到10%左右、美国约为4.1%、日本约为13.4%。
(二)主要国家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1、美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美国,起初的目的是通过用户端的发电装置,保障电力安全,利用应急发电机并网供电,以保持电网安全的多元化。1978年美国开始提倡发展小型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999年,美国提出大力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并计划到2020年达到50%以上的新建商业设施和大学设施采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同时15%的现有建筑改用冷热电三联供。目前美国已经有6000多座分布式能源站,仅大学校园就有200多个采用分布式能源站供能,大多数以天然气为燃料,其中30所冷热电厂装机容量超过10MW,生产的电力不仅满足学校使用,还将剩余电力送入电网。200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IEEE_P1547/D08“关于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标准草案”,并通过了有关的法令让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并在2001年7月召开的第107届国会众议院会议上,提议给予热电联产系统优惠政策。根据EIA《美国2011能源展望》指出,2011到2035年,美国将在分布式能源和建筑节能方面新增110亿美元的投资,预计2010年~2020年间将增加9500万kW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届时将分布式能源的比重提高到28%左右。
2、欧洲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在欧盟,德国、荷兰等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水平均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各国政府都在免税、补贴以及电力发展指南方面开展研究,纷纷出台刺激热电联产热负荷增长的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同时,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在电网系统和税率上支持分布式能源,尽可能为高效小型分布式机组并网提供方便,并批准了强制购买热电联供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
欧盟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但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紧密结合,如德国、意大利对光伏装机进行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利用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零排放。法国对热电联产投资给予15%的政策补贴。英国同样也通过能源效率最佳方案计划来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目前包括英国女王的白金汉宫和首相的唐宁街10号官邸都采用了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站。
3、日本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在日本,分布式能源系统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由于缺乏能源资源,政府高度重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日本国内均在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太阳能发电等技术发展较快。1986年日本通产省发布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并网可以实现合法化,1995年日本更改了《电力法》,并进一步修改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保障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多余能量可以送入电网,并要求供电公司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电力保障,并规定了热电联产的上网电价高于火电上网电价。
4、丹麦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丹麦是目前世界上分布式能源推广力度最大的国家,分布式能源在丹麦全国能源系统中的比重接近60%。由于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丹麦的废气排放量已经大大降低,近30年来,丹麦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能源消耗只增长了7%,污染排放下降13%,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丹麦模式”。
在推广分布式能源发展方面,丹麦政府主要依赖法律和政策手段,出台《供热法》和《电力供应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对分布式能源给予鼓励和支持,制定分布式能源建设的补偿和优惠贷款政策。如供热小区中,对热电工程给予信贷优惠;对天然气热电站,给予30%的无息贷款和较为优惠的电价补贴。
(三)国际分布式能源发展经验分析
从上世纪70年代分布式能源从美国发展起步开始,经过40多年的大力推广,从目前的发展效果来看,分布式能源在节能减排上切切实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国在分布式能源发展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反映了分布式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全球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分布式能源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1、构建法律政策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总结各国发展经验,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首要问题是法律和法规,要从政策层面上明确鼓励、保护和支持措施,建立起确保分布式能源快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丹麦出台《供热法》和《电力供应法》,对分布式能源明确提出了予以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日本通过发布《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和修改《电力法》,使分布式能源可以合法并网,确保拥有分布式能源装置的业主,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反卖给供电公司,并要求供电公司为分布式能源业主提供备用电力保障。在美国,2001年开始实施《关于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标准草案》,并通过了有关的法令让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和向电网售电,2005年美国颁布《能源法》,要求所有自治州的建筑物必须配备双向测量和能源管理系统,并出台各种税收和激励政策。
2、统筹能源长远规划、引领行业有序发展 构建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长期规划,突破核心技术,建设典型示范项目,引领行业有序发展。美国能源部于2001年开始制定美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长远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国50%的新建商用、办公建筑采用燃气分布式能源,现有类似建筑的15%改用燃气分布式能源,到2020年建成世界上最洁净、最有效、最可靠的分布式电能生产和输送系统。日本能源贸易工业部2004年发布长期能源规划,强调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系统的发展,规划到2030年前将分布式能源的比重提高到20%。
3、完善价格补偿机制、解决余电并网难题
天然气气价和并网接入是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关键因素,国外发展经验显示,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气价、电价机制,允许分布式系统上网、并网,实现系统内能源的供需平衡,对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荷兰从1988年启动热电联产激励计划,通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小型热电机组的发展,并出台《电力法》,强制规定供电部门接受分布式能源电力上网,并对售电征收最低税率,目前荷兰40%以上的电力来自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德国将分布式能源开发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工业、医院、住宅等在建筑设计中为能源设备预留空间,并考虑噪音等对天然气热电冷设备选址的影响,充分保障项目落地和获取许可审批。同时,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安装智能电表,引进双向计量方式,使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效对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在纽卡斯尔建立能量中心(CNC),着力建设澳大利亚最先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开发中心,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标准研究、技术展示、微型电网实验室、控制调度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等。日本在1995年更改了《电力法》,并进一步修改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保障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多余能量可以送入电网,并要求供电公司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电力保障,并规定了热电联产的上网电价高于火电上网电价。
4、突破核心技术研发、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在美国,由加州大学等机构牵头,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开发能够就地生产、规模小、模块化设计的先进发电、储能技术,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内燃机、燃料电池和先进能量储存技术,进行新材料、电力电子、复合系统以及通讯调度、控制系统等方面技术的研发,从电压的稳定性、负荷流、电能质量、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储能设备对电网的影响,研究确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孤岛运行方案等。丹麦大力推进大型公司和研究机构合作,力求在需求回馈、消费方调控和能源储存等相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经济增长和市场开发的双重效应。日本在重视分布式能源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展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发,广泛推行各种先进的分布式发电产品,如各种用于发电的燃料电池等。
二、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
2000年,国家四部委在《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中正式提出:“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联产,以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效率”,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应用。
2004年,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关问题的报告》中,对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做出指示:“分布式能源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小型设备向用户提供能源供应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接近负荷,不需要建设大电网进行远距离高压或超高压输电,可大大减少线损,节省输配电建设和投资费用;由于兼具发电、供热等多种能源服务功能,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地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更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设备起停方便,负荷调节灵活,各系统相互独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此外,分布式能源多采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燃料。较之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更加环保。热电联产是目前典型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方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利用”。
2011年,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1]2196号)中,给出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定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相对较晚,且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主,而在欧美等国,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也是作为分布式能源一部分,如光伏发电技术、风能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以及蓄能技术等。
(二)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近10年以来,国内分布式能源项目得到了大力推广,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发展较快,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形式为主。
1、区域式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2009年,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个区域式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启了中国发展和利用分布式能源的时代。项目主要为广州大学城提供电能和热能,采用2×78MW燃气轮机其中热采取直供方式,但由于电网公司前期已建成岛内配电网,电网公司援引电力法限制分布式能源站直供电,只能通过电网向大学城供电。
2010年以来,在广州大学城项目的示范和引导下,全国各地又有十余个区域式分布式能源项目在前期论证和审批中,均是依托于当地工业园区或商贸物流区,利用天然气发电,同时利用烟气余热为区域内用户供冷或供热,如广西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站、江西华电九江分布式能源项目、上海莘庄工业园分布式能源项目等。
2、楼宇式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楼宇式分布式能源主要针对单一的楼宇型用户,规模相对较小、系统比较简单,用户的负荷随季节和工作生活规律而变化,供能面积一般在几十万平米以内,包括办公楼、商场、酒店、医院、学校、居民楼等用户都可以建设。如上海浦东机场能源中心作为浦东机场最为关键供冷供热主站,采用一台4000 kW 的燃气轮机发电,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集成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于1999年底投入运行。在北京,2003年市燃气集团监控中心建成燃气内燃机三联产系统,采用1台480kW和1台725kW的燃气内燃机,为32 000m2大楼建筑提供电、热和空调需求,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利用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产的示范工程。2009年,杭州七堡天然气三联供项目投产,采用4台65kW燃气轮机,为杭州燃气公司9000m2办公楼提供冷热电负荷。
3、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发展现状
在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非常迅速,装机容量都已排在世界前列,但我国可再生资源具有能量密度底、分布不均衡以及远离消费中心的特点,目前主要还是采取集中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建设大规模发电站,配置远距离输送线路,这与分布式发电的概念还相距较远。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6000万kW,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GW,但其中作为“金太阳”工程的实施成果,仅有110万k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是在用户侧建设利用。
(三)对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1、为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积极政策,但在有关天然气价补贴、并网接入、投资补贴等方面优惠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方向上,且分散在《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规的相关章节内,缺乏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技术标准和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细节。
2、各方面对分布式能源的宣传还不够,从政府到居民各层次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不足,多年来形成的“大的必然就是好的”电力发展理念一时难以转变。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是以分散在用户端的形式存在,是基于先进的节能工艺、控制技术、环保理念和人性化设计基础上的新技术,以传统的小机组或小火电的观点来看待分布式能源系统,都会大大阻碍分布式能源技术的推广。
3、由于发展起步较晚,而分布式能源技术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广,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相关的技术标准还是接近空白,甚至对分布式能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技术标准体系和建设平台还有待完善。
4、目前,分布式能源并网接入在法律、政策、技术以及计量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随着《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的出台,相关问题会大大改善。此外,分布式能源站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对系统噪音、尾气以及热岛效应等排放的要求相对更加严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技术优化、环保设计以及宣传普及上做更多工作。
三、华电集团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现状和规划
(一)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进展
作为国内首个向分布式能源领域进军的发电企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早在2009年,就已经投资建成国内首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经过多年的运行,凭借着高效、节能的优势,大学城能源站的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保证了大学城区域热、电用户需求,各项排放指标、氮氧化物、厂界平均电场强度、平均磁场强度等指标均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基本做到零排放,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成为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式起点,项目因此荣获“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标志性项目”。
截止目前,华电集团正在建设华电厦门集美分布式能源站等多个工程项目,并在郑州、上海、江西九江、北京丰台、广西南宁、天津北辰、河北迁安等地开展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与多处地方政府签订了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协议。预计到2015年,华电集团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50万kW,到2020年装机规模将超过1000万kW。
产业化方面,2011年8月,由华电集团控股,在上海和GE公司合资成立了华电通用轻型燃机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航改型燃气轮机和开展部分部件生产的核心技术转移工作,为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国内分布式能源行业领域,目前华电集团已经走在发展的前列,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未来随着国家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华电集团还将取得更大的辉煌。
(二)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进展
1、依托实际工程开展技术优化和应用 2009年,依托广州大学城项目,华电集团完成了《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余热锅炉低压蒸汽进入补汽式汽轮机的使用,在不增加燃料消耗的前提下可额外增加上网电量约为3250万千瓦时,每年将为业主增加约2500多万元的纯收入;余热锅炉尾部受热面的改进,每小时可以额外得到290t/h的生活热水,每年将为业主增加600万元左右的收入;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的使用,与电空调相比,每年可以节省30多万元的电费开支。全年综合效益增收3000多万元。
2、积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目前,华电集团在国内百kW和MW级地面燃气轮机总体性能设计,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回热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制,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与设计优化分析,以及典型工程示范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包括: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基础研究”,承担和参与“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立项支持的全部4个MW级分布式供能的示范工程研究课题,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单转子双轴1MW 级燃气轮机研制及其在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应用示范”、“1MW级微型燃气轮机及其供能系统研制”、“百千瓦级微型燃气轮机研制”等燃气轮机等关键设备研发工作,开展分布式联供示范系统的系统优化集成和示范系统研发工作。
3、构建国家级技术研发(实验)平台
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满足能源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推动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2011年,华电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同申请,承建“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实验)中心”。2011年6月,完成研发中心的申请工作,并已通过国家能源局对研发(实验)中心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评审。2011年9月,国家能源局批复设立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国能科技【2011】328号国家能源局关于设立第三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的通知》),依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共同建设。
目前,研发(实验)中心已经完成组织机构建设,下设了标准及规划、燃气动力技术、生物质能动力技术、太阳能风能技术、动力余热利用技术、蓄能及控制技术、电网接入技术、系统集成及设计、建筑节能及空调、测试技术等10个研究室,将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测试、应用研究平台,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打造国内分布式能源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开展工作。
(三)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1、做好分布式能源开发战略布局
作为国内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华电集团陆续在全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天然气主干管网经过的中心城市布局,目前已在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和陕西等省市区的中心城市启动了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其中江西九江城东港区、天津北辰、南宁华南城、河北迁安、西安火车北站、上海莘庄等六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已经通过核准,其中九江城东港区和南宁华南城两个项目已经江西省发改委和广西发改委分别上报国家能源局,申请列入国家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
此外,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华电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目前在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宁夏、青海等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前期工作。
2、重视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华电集团将勇担重任,努力建设好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分布式能源技术科研创新和交流合作平台,将加快现有科研力量整合和人才培养,引进和利用好高端技术人才,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科技研发能力,通过与GE、西门子等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确保华电集团的分布式能源开发稳步发展、创新发展。
3、合理制定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中长期规划
为了进一步规范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建设管理,保证投资科学合理和风险可控在控,华电集团将公司分布式能源开发事业进行了细分和规划,形成三步走的战略规划,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事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1)典型示范阶段
于近期启动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选择在地域、用户、并网接入等方面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典型示范工程,用2~3年的时间,积累和完善典型示范工程在投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经验,解决国内典型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完成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定。
2)推广应用阶段
总结典型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和技术成果,全面推广发展分布式能源,基本解决部分分布式能源系统核心装备的国产化,装机规模力争在2015年达到650万千瓦。
3)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
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初步形成自主制造的产业。华电集团将继续秉持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国内同行一道携手并进,为繁荣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和保证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现贡献力量。
四、对发展我国分布式能源的思考和政策建议
(一)科学决策、完善法律法规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
目前,国内对分布式能源方面的了解,无论是公众用户还是决策者都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国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尽快确定和统一分布式能源的定义,普及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装机规模、分散接入、节能减排、科学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为分布式能源的大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法律来保驾护航,只有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落实相关政策,才能真正确保分布式能源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随着国内各方面对发展分布式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在目前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形成集中统一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在财税、金融等方面专门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在电价补贴、接入系统投资、节能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将促进产业发展、制定合理价格机制、解决发展瓶颈的利好政策落实到实处和细节。
3、改善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
分布式能源是分散在用户端的供能系统,和传统集中式发电形式相比,分布式能源具有分散接入、规模小、独立灵活、因地制宜、按需供应的特点,是对传统能源利用形式的一次彻底革命,同样也会触动各方利益,特别是并网接入问题。分布式能源要发展,必须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改善并网接入管理,进一步明确电网企业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上的责任和义务,确立全额购电的基本原则和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标竿电价,鼓励电网企业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为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快行业标准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促发展
1、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分布式能源技术标准 标准是对行业长期研发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归纳,是产品和技术合格的判定依据,同时也能作为宏观调控的技术手段。构建分布式能源行业的标准体系和编制技术标准,是保证分布式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2、重视基础技术创新,加快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国产化 分布式能源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刚起步,关键技术如燃气轮机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核心技术、高效蓄能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发达国家,严重阻碍国内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各方技术力量,重点解决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效率,改进分布式能源项目设计技术,积累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管理经验,不仅关系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者积极性以及增强分布式能源技术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同时为大规模的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科学合理制定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在我国,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都经历过风暴式的增长过程,其结果除了带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产能过剩、开发过度无序、行业内恶性竞争等后果。因此,发展分布式能源,应该汲取国内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行业科技进步、标准体系完善程度、用户需求发展以及行业内实际生产投资能力,在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政府在制定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城市能源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热电联产规划时,也应给予天然气冷热电联产能源系统以适当的发展空间,做好分布式能源规划工作。
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应该将其纳入到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进行统一考虑,重点对城镇、边远地区分散式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进行规划,作为现有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有力补充。
五、对我国分布式能源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面向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实际需求与科技前沿,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建议国家支持在标准规划、动力技术、余热利用以及蓄能技术等方向重点开展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核心技术自主产业化,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中小型燃气轮机、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以及蓄能等分布式能源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开发,掌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形成我国完整的分布式能源核心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构建分布式能源技术国家标准体系和系统集成、检测平台;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交流合作平台,全面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分布式能源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二)重点方向和任务
1、政策与战略研究
研究分布式能源的国内外政策法规;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分布式能源的产业发展规划、立项管理、并网管理、运营模式、电价机制以及优惠政策等。
2、核心技术研发 1)动力技术研究
研究高速小型燃气轮机、高速透平膨胀制冷机和发电机的轴系运行特点;研究小型燃气轮机的制造工艺;研究基于高速气体轴承-柔性转子结构轴系与压气机、涡轮及发电机的一体化设计技术;以高速柔性轴系一体化、耦合调频技术、非线性振动测试分析和故障诊断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完成部件和子系统的结构集成研究等。
研究航改型燃气轮机的配套关键技术及装备工艺;研究航改型燃气轮机部分非核心部件的自主技术和国产化等。
研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化石燃料与中低温太阳热能品位互补技术等。
2)余热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动力余热驱动的功冷并供循环技术;研究正逆循环耦合的机理,寻求适应低品位动力排烟余热大温度区间梯级利用、功冷并供的新方法;研究变工况下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能量转换特性等。
3)蓄能技术研究
研究并揭示压缩空气蓄能、抽水蓄能、电容蓄电、化学蓄能等蓄能技术的特点;研究适合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电技术;研发新型高效蓄热技术;研究主动蓄热型分布式能源系统特点等。
4)系统集成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基于设备性能优化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优化技术;研究基于多能源形式匹配和负荷分析的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控制技术等。
5)微网技术研究
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功率匹配和平衡控制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电能质量控制和系统保护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在并网和孤立状态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无缝切换技术;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微电网控制技术;研究分布式发电微网保护技术等。
3、成果转化与集成示范
加快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改进关键设备的生产制造工艺,降低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成本,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在寒冷气候地区、冬冷夏热气候地区、湿热气候地区,分别选择典型用户,开展分布式供能系统方案设计和应用研究。
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国家级分布式能源公共数据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的公共研发与试验测试平台,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和检测技术,建设分布式能源的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化基地,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技术进步,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1)建设公共数据库及信息服务平台
研究建立我国分布式能源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专利等各个方面的公关数据库,建设分布式能源公共信息服务中心,推动数据和信息等资源共享,为国家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建设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
研究建立国家级分布式能源标准化平台,构建和完善分布式能源标准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布式能源标准,研究和完善分布式能源设备及系统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统一规范认证模式,有效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检测、评估和认证工作。
3)建设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分布式能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以及产业化基地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前沿科技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重视创新科技的工程应用和典型示范作用。
5、人才培养
依托分布式能源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分布式能源领域学科或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育一批专业技术过硬、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进一步完善高级专家培养与选拔的制度体系,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提高风电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鼓励分布式能源相关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不同层次研发与工程技术人才;支持企业吸引和招聘海外科学家和工程师。制定和实施吸引分布式能源领域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资助力度;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开招聘力度;健全留学人才为国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来华工作。
6、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合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需要,针对分布式能源关键动力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方向,和国外相关领域前沿科研院所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针对我国实际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特点和技术难点,支持国内科研院所,围绕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深入和拓展与国外组织、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间的技术合作。
针对国内分布式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检测认证机构建设等方向,与国外发达国际展开合作与交流,借助欧美国家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服务水平。
紧紧围绕国内需求、重点任务等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国际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鼓励在华创建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国际或区域性科技组织;鼓励我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国际组织及国际研究计划中任职或承担重要研究工作,提高我国科研创新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以企业为主体,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程示范一体化的合作机制,突破分布式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2、强化国家宏观协调管理能力,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合理规划科研力量和资源配置,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按进度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目标。
3、加大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正确引导地方政府、行业内、企业等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加强对基础研究、前沿科技研发、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消化、重点学科建设、科研条件和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投入。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篇7
一、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1.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快速发展
2004年以来, 全县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2008年启动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 掀起了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能源循环农业建设的新高潮。至2014年底, 全县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多口, 沼气覆盖率占适宜农户的60%以上。
2. 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
至目前, 全县共推广太阳灶6万多台, 太阳能热水器2万多平方米, 太阳能光伏路灯588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村能源建设给庄浪县农村和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但从农村能源建设稳步、长久、健康发展观点上看, 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分析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今后农村能源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1. 思想认识不统一
在发展农村经济时, 全社会只重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问题, 却忽视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在生态环境建设、节能减排、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农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而在工作指导上、工作措施上、项目安排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群众对高品位、清洁、无污染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 液化器、电磁炉等高档方便的用能设备逐渐进入部分农村家庭, 并且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农户对沼气在发展循环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沼”综合利用技术覆盖面不广, 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应有发挥。
2. 技术推广不全面
近年来, 庄浪县农村能源建设仅仅依托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 重点推广了农村户用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路灯等技术。但从全县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情况和农村可再生能源状况看,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省柴节煤灶和节燃炕商品化成型炉灶技术, 太阳能利用技术推广单一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由于缺乏项目支持和资金保障, 推广速度缓慢, 普及率不高, 有的甚至是空白。
3. 消费结构不合理
农村清洁能源消费量较小, 生活用能设施的热效率较低, 浪费严重。农牧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及其直接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而且农村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太阳能的利用率仍然较低, 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面小, 综合利用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1. 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发展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农村能源建设是加快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桥梁和纽带。各级组织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在工作上大力支持。要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统筹谋划、全面推进。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资源, 对于保障优质能源供应,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节能减排, 治理环境污染, 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
2. 广泛宣传动员, 调动广大农户发展农村能源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甘肃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条例》、农村沼气项目政策等有关能源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能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技术培训, 让广大群众对推广农村能源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提高农户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广泛宣传动员,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赢得群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全县形成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3. 调整沼气发展模式
按照“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的原则, 一是在果园、蔬菜基地推广“三沼”的综合利用技术, 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全面提升沼气综合效益。二是推广多种沼气建设模式。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情况, 以养殖小区为主, 加快发展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养殖小区沼气和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走多元化沼气发展路子。
(1) 转观念, 确立发展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思路和举措。面对农村户用沼气实施难度大、使用率逐年下降、经济和社会效益萎缩的发展困境, 借鉴河南安阳模式和经验, 于2014年8月建成了通化乡野赵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并推行资产村集体集中管理、养殖场业主承包经营、企业化运作、便民式服务的模式, 使300多户农民群众用上了经济、方便、环保的清洁能源, 实现了用能、治污、产肥、节水、减排“五统筹”的目的, 确立今后我们发展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思路和方向。
(2) 确定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模式。经过调研论证, 大家一致认为, 根据庄浪的县情和气候特点, 隧道式沼气工程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产气率高、管理简单、运行平稳, 适合庄浪县中型养殖场等诸多优点。因此, 通化乡野赵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模式选择了地下隧道式。今年, 我们立足朱店镇河北村地处河滩、地下水位高、土层较薄、养殖场空地较多的实际, 积极借鉴武威市凉州区的经验, 在亨弘泰生猪养殖公司开建了地上式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采用以“预处理+CSTR中温发酵”为核心的处理工艺集中供气。
(3) 加强管理保证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在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中, 我们按照程序规范、要求严格、安全可靠的工作思路, 先后完成了“两证一书”和施工许可证办理, 初设、环评、安评、地勘、施工图、招投标、监理等前期工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 我们成立了县、镇、村三级参与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逐级靠实了责任, 由镇政府和业主负责工程用地及水、电、路的协调配套, 县能源办和业主负责项目的总体实施和资金、质量监管, 村委会负责工程建设中与农户的协调, 业主负责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在项目承建企业的选择上, 我们按照《甘肃省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 坚持“有资质、有经验、有实力”的“三有”原则, 通过公开招投标, 遴选了有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资质、且在省能源办备案的公司作为承建单位, 并委托工程监理公司实行全程监理, 严格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同时, 县能源办确定了1名分管领导和1名专职人员专抓此项工作, 主要负责处理工程建设的日常事务, 并实时跟踪监督。在项目资金管理上, 我们严格按照《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实行县财政专账管理, 业主和监理人员核算工程量、国库按进度拨付, 做到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规范安全。
发展新能源建设新农村 篇8
北京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两年以来,市政府聚集多部门资金10多亿元投入到“三起来”工程中,本着“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发展方针,以“生态优先、服务郊区、富裕农民”为宗旨,以“改善郊区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保护京郊农业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以“自然资源和自有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手段,引进、开发了一大批适合北京农村特点的能源利用技术,并在北京郊区进行广泛推广。
两年来,围绕“亮起来”工程,市政府各个部门大力推广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在郊区县共安装了8万多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农村“入夜一抹黑”的情况,让郊区的农村夜晚变得丰富多彩。围绕“暖起来”工程,一方面引入先进、实用的吊炕技术,在农村大规模示范推广,将吊炕技术传授给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建筑节能方面,大力推广新型建材和保温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温度,同时还开发了太阳能采暖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玻璃台、挂甲峪、将军关等一批新农村建设明星村庄。围绕“循环起来”工程,各部门大力挖掘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开发各式各样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通过2年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北京市已经站到了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前列,生物质压缩成型、大型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炉具、大型沼气工程技术等各式各样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在北京市郊区广泛推广。截至到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多处,生物质集中供气站60多处,推广户用节能炊事炉3.7万多个、采暖炉300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郊区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受到郊区农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中国农村发展现状12-02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07-03
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06-10
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09-10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研究10-16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方向与模式探讨07-24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内容说明) - 中国能源研究会08-21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09-21
中国农村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