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画产业现状

2024-08-19

中国漫画产业现状(精选8篇)

中国漫画产业现状 篇1

试寻中国漫画产业的短板——一个漫画爱好者的述职报告

漫画在中国,似乎从没有受到过像如今般的漠视与冷遇。不是危言耸听,自从90年代末那次由政府主导、全国家长冲锋陷阵的对漫画的全面围剿之后,中国的漫画产业就此一蹶不振。之后虽然有国家扶持的漫画刊物,以及最近几年政府投资动漫产业的滚滚声浪,却始终未见优秀的商业漫画作品群,更遑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漫画消费市场。当大家还在拿如今的动漫作品与20几年前的作品比较从而发现我们取得长足进步进而歌功颂德的时候,国外动漫制作已经借助电脑技术的发展完成了好几次质的飞跃。如果把外国漫画的引进也看作是一种文化侵略、文化殖民、文化屠杀的话,那实际上日本已经征服了世界,不要再掩耳盗铃了好吗?“不耻下问”、“师夷长技以制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至理名言如今竟起不到一点作用?!现如今,我们要做的是痛定思痛,而不是闭门造车。

中国漫画产业的发展几乎遇到了一个文化产业发展所能遇到的所有障碍,这些障碍或被动或主动地出现,互相制约与影响,其产生的合力就像是双手扣住中国漫画产业的咽喉。它们并非要扼杀她,而是张弛有度地使她在控制下仅留喘息余地。

在这个仍有许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的时代,漫画从业者和漫迷们不需要国家太多的关照,只要给咱们一个可以自娱自乐的空间就好了,可即使是这点要求也很难实现。试着归纳一下,我们遇到的障碍可能包括:政府的态度及政策的倾向;社会舆论;作者及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出版发行方的能力和眼光;盗版与网络传播;漫画消费者;销售渠道。本文主要目的就是试图寻找这些可能存在的障碍中对漫画产业发展制约作用最大、最迫切需要改变以及最有希望改变的方面。虽然最后的结论可能是错的,虽然可能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会对现状有什么改变,但作为一个长期战斗在第一线、有志向、有梦想的成年漫画爱好者,我觉得即使这是在创造困难,也必须说点什么。哪怕仅从普及知识、启蒙思想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思考与讨论也是有意义的!

下面,就分别对这7方面因素逐一作出探讨。

一、政府的态度及政策的倾向

请原谅我把政府及其对待漫画市场的政策说成是“障碍”,因为他们确实是障碍。

90年代末政府对于盗版漫画市场的全面打击并没有打掉盗版,打掉的是漫画迷的美好憧憬、漫画作者的创作热情以及漫画产业进入版权时代的捷径(而这一画面没有在盗版电影市场重演,始终让我觉得很不公平!)。之后,政府对于漫画的态度就很暧昧,一面贯彻打击盗版、打压引进版的政策,一面高呼大力扶持,却始终不得“要领”。十几年,一个本欲欣欣向荣的漫画市场、一群本应茁壮成长的漫画作者,就这样被湮没了。

我是个阴谋论者,所以我常常在想,政府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一定有它的考量。君不见电影市场如此的欣欣向荣,区区一个漫画市场怎么会屡振而不举呢?一定不会是政府的思路错了吧?他们仅仅想把漫画局限在:“孩子的读物”,这样的范畴?所以我们就只能在幼儿及低龄儿童漫画市场有所建树?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逻辑混乱、画面粗糙的漫画以及动画产品?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投资都到哪里去了呢?

好吧,问题来了,政府大力扶持动漫产业的投资都到哪里去了呢?作为一个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专业漫画爱好者,我想对此事作一大胆推测:

首先,这笔专款或许会有一部分划拨到国家重点扶持的漫画杂志帐下,但即使有,所占比例也应该不会太大,仅够维持运营就好。

然后,主要的资金会被用于投资动画产业,而不管资金如何被分配,我想这其中恐怕已经形成一条扭曲的利益链。回想下近年来各电视台播出过如此多画面粗糙的幼儿向长篇动画片,似乎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电视台收购动画只看数量不问质量,或者根本就是采用包产包销的方式委托动画公司制作。在这种模式下,只要保证动画片的集数就可以,内容越弱智越好,这样家长既无耐心陪看,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政府的补贴不是拨给电视台就是拨给动画制作公司,这样的低技术准入门槛对于中国每一个动画公司来说,都足以令其生存下去甚至赚得盆满钵满了(业内人士看一看就会知道每集动画片的制作成本有多低了吧)!应该比做外包要轻松得多。这种旱涝保收式的、不以观众需求为导向的非商业化体制让他们没有动力请高手编排剧情、提高技术,而唯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依靠关系成为享受国家补贴的、电视台稳定的供货商。

(这一切,还不算网游产业,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政府所说的动漫产业包不包括网游„谁能告诉我这个“动漫产业”到底是什么呢?)

漫画低廉的制作成本以及易获得性决定了它草根文化产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漫画是动画、电影的基础,是它们上映前的宣传和市场调查。根基没有打好,上层建筑的构建事倍功半,也不好发力,商业化之路一定是如履薄冰。如果国家的补贴更多地投向杂志社,让他们有实力进行杂志宣传、招募优秀编辑和漫画作者、设置各种奖励以鼓励投稿;更多地投向出版社,给予他们引进漫画版权费用方面的补贴,使其具备打击盗版的动力和经济实力;更多地投向有潜质的漫画家,这样他们可以雇佣优秀的助手,让漫画制作实现产业化。如果是这样的补贴方式,中国的漫画产业应该会是另外一种局面。中国新漫画出现很晚,不曾经历过动画兴盛之前的漫画发展黄金年代,没有传统的力量,漫画的普及与繁荣就需要更多地努力。可是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紧盯动画这一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没有耐心扶持作为大众文化载体的漫画。这一舍本逐末的方针,导致了国内“动漫产业”中脑残动画的数量远大于弱智漫画数量的畸形生态。要改变这一切,也许只需要明天或者几十年后的一纸批文。嗯,我要说的是,这不难,只欠一个无法预测的合理合法的契机罢了。好吧,我承认以上的分析非常不客观,实际上国内很多漫画出版物是非常成功的(如《漫画世界》等),动画业的进步也有目共睹,但我对政府的做法是有怨言的。作为全球执行力最高的政府,如果它真的希望漫画产业兴盛,又怎会不成功呢?因此是不是有理由相信政府是要刻意打压(日本)漫画产业?这样做或许有更深远的意义,可是从感情上我不能接受。不过,还好,至少还没有全面禁止,不是吗?

因此,以上的结论就是:与其尝试揣测政府意图、寻求令人郁闷的答案,不如认真思考我们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们继续探讨下去的需要和必要。

二、社会舆论

对于漫画,我们的舆论似乎一直陷于一种奇怪而低级的三段论谬误中:前提是,漫画是给小孩子看的;推论,部分日本及西方漫画中出现的暴力和色情等内容是不能给小孩子看的;结论,漫画应该被禁止流通贩售。

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要知道,漫画在很多西方国家也都经历过由繁荣到泛滥、到被打压、再到被接受的过程(大多数国家的这一过程都要经历数十年,也就是一代孩子成长为社会中坚的时间)。即使是在美国,漫画也是在其出现30几年后才令舆论接受其“并非孩子的专属读物”这样的事实。甚至在50年代,还出现过德裔心理学家费雷德里克·沃瑟姆撰文声讨漫画中的暴力、色情内容,从而导致美国漫画产业差点覆灭的情况,其惨烈程度比中国犹过之:

“沃瑟姆于1954年出版了《天真的诱惑》(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一书,书中例举了含有暴力和性的漫画,美国的家长由此陷入恐慌。此书掀起了全美的反漫画风潮,学校和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等团体在焦虑而激动的情绪下,组织了纳粹式的焚烧漫画书活动。漫画在很多城市被查禁,书店拒绝销售除《兔巴哥》(Bugs Bunny)、《阿奇》(Archie)和迪斯尼漫画之外的所有漫画书刊。就连《超人》在一些地方也下架了。那个时候,公众的怒号简直成了一场海啸。„„„„这是创意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自查行动之一。其间,为了缓和公众的情绪,漫画界成立了高度严格自律的‘漫画准则机构’(Comics Code Authority,CCA)。CCA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哪怕是最轻微的关于性或暴力的暗示也要遭到禁止。„„„„这次剧烈的变故使漫画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只留下少数幸存者。到1955年,所有漫画出版商均销量锐减。很多公司要么倒闭,要么干脆将库存漫画倾销出去,转向其他出版领域。因为没有办法应对新规则带来的问题,大批小出版商破了产。”

——引自《世界漫画指南(THE ESSENTIAL GUIDE TO WORLD COMICS)》([英]蒂姆·皮尔彻、布拉德·布鲁克斯/著,田蕾、张文贺、郭红雨/译。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这一幕在美国成为了历史,如今却正在中国重演,只不过对象换成了网游。某些砖家叫兽的无端叫嚣,以及许多家长的痛心疾首,可能会催生中国第一个娱乐产品分级制度。说到负面影响,漫画远没有网游严重,然而网游产业却没有如漫画般倒下,与其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不如说是因为其背后有庞大的成人用户群体和巨大的利益作支撑,国家保护民族产业的决心也可见一斑!

岁月如梭,当年大多数对于漫画的负面报道如今看来都不值一驳,可是许多对漫画的偏见仍深值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初中时同学在课堂上偷看我买的《电影少女》被老师抓到,老师指着书中的半裸少女义正言辞慷慨陈词,他母亲在老师面前哭着将书撕成碎片的场面,深深震撼着我,至今难以忘怀(即使这样,同学也没有出卖我,这活脱脱是一个有道德有原则的身心健康的青春期男性的典范事迹!)!这一桩桩一幕幕,成为了我们核心漫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美好回忆,却让轻度漫画爱好者渐渐疏离了漫画。直至成年,他们对漫画仅剩下破碎的灰色记忆,并尽量避免在正式社交中提及漫画。

一年前,大连电视台播出过一则新闻,大意是:中小学周边的书摊贩卖大量盗版的漫画、小说之类低俗刊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应多看正版、励志、对身心有益的图书。新闻主旨没错,可令人惊奇的是某小学老师拿来举例的低俗漫画竟然是海南老版的《侠探寒羽良》!我真的很难想象这套十几年前出版,现在有人高价收藏的绝版漫画会在路边随处可见?!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要改变这一切,或者说,让我们下一代的精神不再遭受如此摧残,就必须在我们这一代做出改变!然而,没有政府、媒体的支持,这种改变谈何容易。可是,没有庞大的利益支持,谁会卖你这个人情?单纯地看这个问题就像是个死循环:没有产业支撑舆论不会倒戈,没有舆论支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两者取其轻,发展漫画产业虽然困难,毕竟还是可以着手去做,至于舆论,说真的,我们只能选择认真期待。

三、作者及作品的数量与质量

本人开博的第一篇博文就叫做:“中国那么多漫迷为什么没出好的漫画家”。这一讨论源于网易“动画城”圈子里的置顶贴。对于这一题目,很难得的是,大家的意见出奇地一致:中国不缺优秀的漫画人才,只是没有合适的环境让他们施展才华!

其实国内很多人并没有分清中国传统漫画与新漫画(gekiga、comic)的区别,如果只简单认为一个是刻画静态画面,一个是描绘连续画面的话,就大错特错了。传统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种,而新漫画是伴随电影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她更像是电影的分镜图。如果把传统漫画家比作摄影师的话,那新漫画作家就是导演,两者完全是不同的范畴。因此,当我们拿出优秀的传统漫画艺术家、作品与当今的日本商业漫画作比较,来说明中国漫画的优良传统时,其实是鸡同鸭讲。国内的传统漫画作品更多地注重艺术性、技术性,而轻视商业性,有时甚至分不清作品的功能到底是艺术欣赏还是大众娱乐。艺术创作可以各自为战,可是商业作品必须分工合作。如果把日本漫画的创作过程比作是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的话,中国漫画的创作就只能算是最原始的手工作坊。在中国,一部漫画所创造的利润不足以让漫画家可以拥有一支分工明确、各胜其职的专业队伍,我们的作品与漫画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像DV自拍与好莱坞大片那样悬殊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说,国内漫画作者并不是漫画产业发展的障碍,是漫画产业发展缓慢让他们遇到了障碍!看过一篇名为“红星照我去战斗 - 法版中国新漫画不完全汇总”的文章,不禁唏嘘。由于没有市场,国内许多优秀的漫画家选择了在法国出版其作品,其中很多是世界范围首发,因为版权问题或许我们很久也不会看到中文版。法国是世界第二大漫画消费国,其漫画题材的多样性、成熟度仅次于日本,漫画在法国被称为“第九艺术”,受重视程度说是世界第一也不为过(如今,法国漫画市场销量的50%是由日本引进版漫画贡献)。能在这样的国家出版自己的漫画,不得不说是让人羡慕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漫画家有足够的实力。然而,有谁会不渴望见到自己漫画的母语版本出版呢?毕竟,只有亲人承认、赞赏自己的才能才会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每每想到这里,除了心痛还是心痛。要解决漫画作品数量的问题很简单也很困难。说起来简单,只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就一定会有足够多的产品;做起来很难,在重重制约下,如何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市场?在《画书大王》仍有出版的20世纪90年代,许多孩子、青年立志成为漫画家,很多前辈是这样做了。抛开画面不谈(当时甚至用不起网点纸,电脑制图基本没有可能),他们作品的故事性、思想性、成熟度甚至要超过如今多数国内的少漫作品。然而,他们的漫画家生涯没能继续下去,为了生存,只得纷纷改行从事其它行业。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21世纪、特别是网络时代之后,看漫画的青少年比例越来越高,可是对漫画有着近乎偏执地热情、能够下决心成为漫画家的孩子好像越来越少„„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应有的发展过程,如果不能让产业的从业者对产业发展前景有足够的信心,凭什么奢求他们提高产量呢?漫画家不应是我们问责的对象!

篇外话:当孩子们用十几年的时间背下十几本书之后,才会发现自己丢掉了整个世界。以爱之名我们是不是已经扼杀了一代孩子的梦想,并乐此不疲?

四、出版发行方的能力和眼光

把出版商作为障碍讨论未免刻薄,实际上,出版商做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要好!真正的障碍来自于出版业的垄断,由于国家不允许民资成立出版社,导致ISBN书号以及杂志刊号成为了一种垄断资源。这实际上杜绝了独立出版的可能性,小成本、低利润的书籍根本不可能盈利。这是对人民福利的剥夺,要我说,想控制言论,没必要控制出版社,把好审批部门和媒体的关就好了呀。

正常来说,出版社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商业个体,是逐利而求生的。在选择出版什么书方面,他们应该是完全中立的。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出版好卖的书,是出版社唯一的最终诉求。教导消费者应该看什么样的书,那是媒体的事。

可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社的实际负责人可以被称作学者,而非商人。大部分出版社还是事业单位的时候,为了保住饭碗,寻求仕途的荣光,社长们是实实在在的风险厌恶者。一个出版社,如果有强力的政策保证它不会倒闭,那么,它所面临的商业风险微乎其微。出版社们手中的垄断资源:书号,让它们可以碌碌地做着如售货员般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然而这一体制终于走到了极限,09年下半年,全国出版社的二次改制将它们变成了股份制公司。出版社的朋友告诉我是国家养不起了,很多出版社恐怕要面临倒闭的风险。我则是兴奋不已!当时我就保守预言漫画出版业会刮起一阵春风,言犹在耳,虎年开春就有了许多惊喜。且不说绘本市场的繁荣,就在岁末年初,先后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了《神之雫》、现代出版社引进了《黑塔》、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了《妖精的尾巴》等等无论在原产国还是在中国影响力都非超一流的商业作品。这样的选材充满了风险,他们的勇气值得嘉许,他们的眼光还有待考察,而如此高的引进频率在中国授权引进版漫画发展史上实属首次。珠玉在前的漫友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也隐隐有发力迹象。无论这是巧合还是确实地预兆,无论是出版社的自主行为还是出版商的“借壳上市”,总之,漫画出版业似乎已经被推到争夺利润的前线,出版商们正在努力营造一个可以卖出更多漫画的市场。

不用作调查也可以想象,到目前为止国内大部分漫画出版商没有在正版漫画出版方面尝到与风险相称的甜头,他们各自为战,并没有形成合力。实际上许多被引进出版的漫画还没有被消费者发现就已经下架了(在新华书店的打折店发现过一本译林出版的漫画《侦探特雷西》,书是20开,120多页,用纸特别好,还是硬皮精装版。定价14元多,只卖5折。我敢打赌从没在书店漫画区看到过这本书。),出版商们再大的引进出版力度也没法保证销量,漫友出版的很多国内原创作品更是连新华书店都进不去。然而,这种由书店固执己见的经营态度所导致的准入壁垒,在经济危机与网络书店的双重冲击下似乎也有了松动的迹象。

总之,利益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挡在前面的是多么难以逾越的政策与体制壁垒,出版商们都将尽全力克服,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五、盗版与网络传播

盗版漫画——注意!我说的是盗版漫画而不是盗版商——在中国新漫画发展历程上的作用可说是功过参半,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再好不过了。随着网络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小,负面影响不断升级。

中国新漫画的启蒙来源于盗版。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既是中国漫画迷的启蒙老师,也是中国最早的漫画盗版商。当他被漫迷提及时,正面的评价远多于批评。没有他,我们不知何时才能看到漫画,也不知道会不会对漫画形成正确的认识,历史会告诉我们,他出现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新漫画的发展毁于无良又无知的盗版商。在看到出版少漫的出版社获利之后,为了追求利润,许多盗版商开始毫无节制地翻印漫画。印刷粗糙、翻译低劣不说,他们终于触及了不可冒犯的领域。在一个没有分级制度的国家出版成人漫画,无异于自掘坟墓。政府秉承“一棒子打死”的一贯作风,将漫画书定性为淫秽色情刊物,展开了全面的清剿,中国漫画市场从此封闭了授权引进之路,继续着一个由盗版主导的时代。时光荏苒,中国的盗版漫画书经历了从32k自译薄装版,到64k翻印港台D版,到大32k4拼1版本,再到如今的36k伪正版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消费者购买漫画书的动机也由最初的仅仅为了获取信息,到现在产生了收藏的需要,质量低下的盗版漫画书终于要被市场淘汰。到了要给盗版漫画书盖棺定论的时候,我对它们的评价却是功大于过。细数一下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盗版漫画书的“功劳”:

32k薄装版漫画在那个精神文明匮乏的年代带给我们无穷欢乐,他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充满梦想的世界——每天放学后去书摊询问最新一期圣斗士、七龙珠到没到货曾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64k漫画的出现降低了购买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他们D自港台正版——这让我们既远离了劣质翻译的折磨,又看到了完整的内容。

4拼1漫画巧妙地利用了在线漫画还未普及的时间差,出版了几乎所有的中文版漫画,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作为一种完全没有收藏价值的漫画书,在网络漫画大潮来临之际也就匆匆退场了——“远方出版社”应是个值得被缅怀的出版商。

36k伪正版的出现似乎没有了意义,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漫画只要轻点鼠标就马上出现在我们眼前,买盗版作甚?可它毕竟出现了,存在即合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在上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清盗版和正版、并不是谁都买得起港台正版。这些话用在4拼1漫画身上可能会很令人沮丧,用于36k伪正版,多少会让人产生点希望:买书的消费者是冲着书去的,或许他们没有支持正版的意识,但至少有了收藏的冲动,这或许正在为以后的正版市场打下基础——收藏品不同于一般消费品,购买的边际快乐是递增的,买的越多就越想多买。

如果说所有盗版漫画书都在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的话,网络漫画的出现则是对漫画消费市场的毁灭性打击(请参考流行音乐市场的遭遇)。对于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大量引进出版漫画的同时打击非法在线、下载漫画网站(就好像现在影视行业正在做的那样)。这样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从而可能让漫画得到平反。但我知道,在中国,如果有人提出这种倡议,得到的一定是最坏的结果:所有在线、下载漫画网站被迫关闭;引进漫画暂停;家长和教育专家一致声讨网络低俗漫画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毒瘤非除不可!只有利益可以解决这一切!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要谁来为漫画市场的建设买单?日本吗?不可能!政府也迫切地想让我国拥有强大的动漫产业,可又不想借助日本的力量。以前政府对待日本漫画的态度是一律封杀,进入网络时代,这种策略已形同虚设,可现如今这种放任日本漫画随意传播的做法更不可取。发扬鸵鸟精神,只要不让日本人赚到钱就好了吗?以这种狭隘的心态来进行决策恐怕永远也不会换来双赢的结果,政治与漫画孰轻孰重在政府与漫迷眼里有完全不同的答案,在这个由盗版开创、以盗版为主的市场里或许盗版才是正义的一方。不管怎样,买还是不买,买正版还是买盗版,都是消费者说了算。

六、漫画消费者

我们以为我们拥有庞大的潜在漫画消费群体?其实,没有!

记得经济学第一堂课,老师就阐述了何谓需求:消费者对一件商品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才构成需求,二者缺一不可。我们拥有的是数百万漫迷,而不是漫画消费者,这其中有着天壤之别。

在20世纪90年代,经常会有大批的漫画爱好者攥着钱在书摊前流连忘返(我清楚记得小学时看到某位中年大叔拿着网兜去书摊买了全套《侠探寒羽良》和《猫眼三姐妹》后满意的神情以及我既吃惊又羡慕的表情),可是10几年后的今天,不仅找不到专卖漫画的书摊,连买漫画的人都成了小众。一个成年人,买漫画不仅在经济上要有付出,在道德上也有附带的损失。在中国,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的书桌上放着漫画,可能会觉得他(她)得了老年痴呆;看到白领在车上看漫画,会认为他(她)太不成熟、不务正业;看到放学的学生手里拿着漫画,会鄙视他(她)不好好学习。好吧,这一切你都看不到——漫画转入了地下,原来的消费者都被逼到了网上,这社会太吡吡和谐了!

我们丢掉了漫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流失了大量的漫画消费者,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一过程几乎是不可逆的。90后的孩子(请允许我礼貌地使用这个词)们已经习惯了在网上免费浏览漫画,甚至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看漫画都是一种几乎零成本的消遣方式。很难想象在网络盗版与正版书共存的情况下,会有大批消费者购买正版。而单行本漫画书是一种制作简易、售价低廉、依靠销量来维持利润的产品,如果没有数万、十万、百万计的销量,很难获得足以吸引资本的利润回报。要保证这样的销量需要大量把购买漫画书视为生活习惯的漫画消费者,而这种习惯通常需要数年的培养,可目前,我们正在疾速逆行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靠漫迷自省的想法是天方夜谭,只有期待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行动在恰当的时机发挥作用了。在这里,我不会呼吁大家都去购买正版,因为实在没有多少正版可买;又或者,几年后网络漫画授权时代到来,我的一切担心都成杞人忧天。无论如何,我希望每一个漫画读者都能明白,漫画中凝结着创作者的智慧和热情,倾注着他们的心血和生命。我们欣赏漫画作品时所付出的一点点金钱,是为了表达对作者的敬意和鼓励,而非向某个政权或某种商业模式的妥协。

七、销售渠道

你可以把以上全部论述看作是一个欲求不满的漫画爱好者的无病呻吟,但请关注本段的叙述。没错,这就是我要说的:中国漫画产业的短板是销售渠道!你可以想象某种既没有广告宣传,也没有业务员、推销员推广的商品的销售情况吗?看看漫画业吧!有人会说我们有新华书店阿,可是时至今日,你还会舍弃国美苏宁而去百货商场买家电?在许多城市,漫画书和童书一起被安置在新华书店的4楼以上,这是很多人逛一辈子书店也不会染指的领域,没有耳濡目染的教化,想让漫画成为潮流就绝对是一件难事。知道有漫画书出版和喜欢漫画而去买漫画书是两码事没错,但有更多人知道漫画会让本就想买漫画的人产生更大的购买动力也是事实(《阿凡达》上映后,你没看过都不好意思出门)。通过杂志宣传也是个办法,可是我们根本没有称得上“大众”的漫画相关杂志,更何况这些杂志受众相对固定,谈不上推广。可以说,在产、供、销这条利益链上,正是销售环节的薄弱导致上游产业供血不足,产能得不到有效利用,产业发展难以为继。漫画书籍的宣传、推广不力,那它的获取难度又有多大呢?仅就授权引进版的日本漫画而谈,我的购买渠道只有这几条:本市的图书批发市场、新华书店、报摊(这里指冲动型购物,网店下面再谈)。还算丰富,不是吗?如果我们目标明确,只是要买一本最近出版的书的时候,没错。可是,如果只是想转转看,又或临时起意看到一套书的后续书而想购买全套的时候,就没那么简单了。我想买一套两年前出版的《网球王子》时,寻遍实体店也不见踪影,最后只有求助网络(网上什么都有,但你怎样才能让一个从未听说、未见过这套书的人来看它一眼呢?网络强迫你接收信息的功能并不如所想的那么强大)。除非特别热门的书,图书批发市场只进货一次,卖完即止,卖不完回调;新华书店留给漫画的展台非常有限,下架倒是很慢,但不保证全套都有;报摊嘛,想买到最新一期没问题,其他的免谈。就是说,某人看到《海贼王》52集而想到购买全套,却发现无货,只能选择去网上购买,而在此过程中购买热情消失,最后放弃的事情可能时有发生(比这更气人的是不单卖!)。漫画书不同于文字书,一套漫画的出版周期可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如果想保证销量,就既要有供货商稳定的货源,也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全部货品的稳定的销售场所(也基于此原因,绘本的情况要好一些)。在中国大陆,实体店领域还没有具备这种功能的书店。网络书店呢?网络书店获取信息的速度太慢,不直观。这与你的意见相左,是吗?抛开购书时间滞后导致购买欲望降低的问题不谈,或许网络书店会是一个买书的好地方,但它在获取书籍信息方面的效率确实远不及实体书店。进入实体书店,我可以用2、3分钟的时间“扫描”上千种书籍,并从中找出感兴趣的那些。在网上,却要花大量时间对每一本书进行搜索、甄别,更多时候其实只能看到网站推荐的那些书。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爆炸的今天,消费者更乐于被动获取信息,而不是费力地主动搜索信息:一个平时不会买漫画的潜在消费者恐怕不会主动登陆某个专业漫画书网店,在浏览当当、卓越之类的综合网络书店时恐怕也不会主动搜索漫画;不过,如果是爱书之人,一家开在新华书店附近的漫画书店总会让你好奇地进去转转吧?

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有着功能上的差异,正因为这些差异,其实可以说它们既不是互抢生意的同行,也不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矛盾的两极,两者完全可以是一种互补共赢的关系。只要纸质书还存在,网络书店一枝独秀的局面就决不会是书店的最终形态。如果有全部实体书店都关门倒闭的那一天,那如当当、卓越这样的网络书店一定会自己出资设立实体店了。目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就在于此:网店实际是在利用实体店的资源,是对实体店的剥削,这一矛盾会持续激化,最后结果要么是设立准入机制使实体店与网店结合;要么是政府立法对网店征收附加税以使两者成本与收益重新平衡。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或许已经有一些专门的漫画书店,毫无疑问,只能销售港、台版本漫画。售价不符合国情不说,这种打擦边球的销售始终遮遮掩掩,没办法争取大众的关注,更不可能规模化发展。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春哥这些哥哥姐姐们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先天条件如何,只要能获得大众的关注,就一定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的中国真没有如日本Animate、英国Gosh comic这样优秀的大型专业漫画书店,但是这个可以有!

画书店货源会是个问题,如今真正意义上的正版漫画(gekiga)根本不足以充满一个书店的货架,是否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书被引进出版也很成问题,即使是授权引进的这些书,也并不都能精彩到足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欧美漫画高额的授权费,国内漫画故事情节的薄弱也都会形成消费的瓶颈。似乎不具备开漫画书店的条件?喜欢看漫画的读者并不只是喜欢书的内容,而且更习惯于“视觉阅读”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开,以“画面与图形叙事”这样的标准来选择漫画书店的商品的话,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绘本,没错,是绘本!拘泥于日本漫画的形式来选择书店货品是没有意义的,近年来国内出版、引进了大量绘本作品,有低幼向也有成人向,这种制作成本低、非连续性的画书很适合中国的国情,绘本的销量是继“小人书”之后国内正版画书市场的又一高峰。漫画、绘本、童书混售形式的书店对于漫画爱好者来说是在“曲线救国”,可谁又敢断定中国的漫画书店不会走出一条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之路呢?毕竟,在居民可支配收入被地产商侵占而不断减少的今天,画书店最需要考虑的就是生存问题,而大量绘本、童书应该可以保证利润,以其来维持漫画的销售环境,这条路或许才能走下去。

要说的就是这些,结论是,我们需要专业的漫画书店,迫切需要。诚然,似乎以上提到的每一障碍的去除,对中国漫画市场发展的推进作用都比开书店要大,但是在一个受层层垄断政策控制的行业里,民资能够做的又有多少呢?如果我们真的要做点什么,那就开漫画书店吧。这几乎可以肯定是赔钱的买卖,但在销售终端形成的浪潮,可以影响上层的政策导向,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资本们也会闻风而动。这一利益链条一旦形成,我们看到的绝不会是日本漫画的一家独大,通过对漫画引进的有效调控而不是继续贯彻鸵鸟精神才能保证国内原创漫画的生存空间。

在传统出版业的冬天得出这样的结论,更像是一个天真的门外汉一厢情愿的愿望。人不能只为了活着,更要学会生活。对于大多数漫画爱好者来说,没有了漫画也可以很好地活着;对于我来说,是漫画让我体会到了更好地生活。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我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在精神废墟之上建立漫画城堡的宏大梦想,足以令我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共勉!

PS:作为一个漫画爱好者而非业内人士,我的分析归纳难免会有疏漏而或过于粗浅,并且即使我的诠释会为政府考量,也决不会站在政府的立场上申辩。因此,阅读中发现该文论点消极、偏颇而不能接受、容忍者,欢迎提出批评与建议,但还望理性面对!

PS:很难相信有人会纠结到把本文认真看完„但无论您是用下滑条瞬移至此,还是一时想不开真的从头看到尾,我都会用最饱满地情绪、最真挚地感情祝您:身体健康、财源广进、生日快乐、早生贵子!PS:作为常识,请更多地关注红色标注的部分。那些句子中浓缩了我的主要观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中国漫画产业现状 篇2

当前,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有了新的契机, 相比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来说, 我国动漫产业在近十来里, 发展较迅速, 当前, 国产动漫正逐渐进入一个高产期。但是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研究。

1 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

国产动漫产来在发展中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 当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作品内涵有待提高

对于动漫产品来说, 首先要合理定位观看人群, 然后才能创作出具有内涵的作品。

如果观看人群定位在小朋友, 那么就应该以小朋友的视角进行创作, 注重作品的积极性, 关注于对孩子的正面引导性。因此在创作时, 要注意剧情不能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加入其中, 剧情应当积极向上, 阳光健康, 避免例如自杀、情杀、勾心斗角等剧情的设计, 同时, 坚决避免出现不文明用语, 以减少对孩子们的不良引导, 用心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娱乐的产品。曾经有文章介绍日本动画片在进入欧美市场与欧洲市场时被严重的修改, 将诸多不文明的痕迹擦除掉了。如抽烟等环节被去掉了, 暴力武器被去掉了, 虽然部分人群认为对于剧情有了损害,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 毕竟对于小朋友们的成长是给了更多的保护。而这一点, 在国产动画片当中, 也应当给予充分注意。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 搞得剧情像说教片一样, 没有了娱乐性, 或者弱智到只适合三岁以下小朋友观看, 那样孩子们当然也不会买账。

另外, 对于当前动漫产业来说, 其观看人群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小朋友这一样了, 越来越多的青年们也已经成为动漫的忠实爱好者, 有很多20、30岁的年轻人, 他们从小就在看着日本动漫, 对动漫有着特殊的情结, 而这一群体我们也不能忽略, 他们对于动漫的需求量也很大。而对于成人来说剧情的设计就要起伏跌宕, 像一部小说, 又要像一部电视剧, 总之, 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才能吸引成年人, 相反如果剧情过于简单, 反而无人问津!

在剧情设计时, 最怕是定位不准, 给小朋友看的, 却又太复杂, 不够健康积极, 给成人看又太弱智, 这样的作品, 必然无人问津。

1.2 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

一项针对于中国青少年的调查中, 评选出了20位最具影响力的动漫形象, 其中来自日韩的动漫人物占60%, 来自欧美的动漫人物占29%, 而中国内地的动漫人物只有“孙悟空”一支独秀上榜。报道中称:“中国动漫作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 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1.3 动漫艺术价值判断偏差

可以说当前国内动漫产业的评价, 有太多是来自于票房收入, 似观看人数已经成为艺术价值判定的唯一尺度, 这显然不利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票房与观看人数虽说对于作品是一种有力的肯定,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知道, 票房数量并非与其艺术价值成正比, 在当前来看, 有太多的因素可以影响到票房的收入, 尤其是商业运作与文化炒作, 会给票房收入带来很大的影响, 而这能成为判定艺术价值的唯一尺度嘛?显然有失公平。

另外, 很多影评人, 将判断标准放在投资金额上。甚至是部分知名导演, 却以动漫影视作品的投资规模来判断其是否是一部优秀作品, 这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难道说投资金大的作品就一定艺术价值高?投资小的作品就一定没有艺术价值?如果我们回想一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美制片厂辉煌的18个原创动画形象, 看看国际各大电影节上全球参选获奖的小成本长短动画, 再深入地观察我国港台地区以及日本诸多小工坊式的动漫设计团队, 甚至隐藏在好莱坞大工业下的更多大学创意团队, 它们的成长与着眼点, 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研究的问题。以投资额来判断作品的质量是不好的引导, 会使动漫产业变成拼钱的行业, 同时也会助长部分从业人员的浮夸之风。

法国学者拉康教给大众文化最大的价值是“凝视”。这个词在影视产业, 尤其是当代动漫影视产业, 是最应该受到关注和讨论的核心。如今“用户时代”, 这个词明显地将社会各部门产业的发展核心聚焦在了用户体验上, 也正是从那时起, 美国的高校文学学科普遍增设了创意写作体系, 涵盖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剧本等多种体裁, 做为影评人, 应该给予动漫产业更多的凝视, 将其艺术价值与用户体验相结合, 也许会更有利于动漫产业发展。

当前, 对于动漫艺术来说, 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创意、创作、创新这几点上。创意是动漫艺术的价值体现;创作是动漫艺术呈现的过程;创新是动漫艺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2 展望

动漫艺术的发展关键就在于创新, 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剧情设计, 都需要进行创造性地突破。当然创新并不一定是拿外国的东西来吸引国人眼球, 《功无熊猫》运用地道的中国元素, 却不仅迎得了中国人的喜爱, 同时也征服了世界动漫爱好者。

摘要:相比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来说, 我国动漫产业在近十来里, 发展较迅速, 当前, 国产动漫正逐渐进入一个高产期。但是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研究。文章从中国动漫作品的剧情设计有待提高、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动漫艺术价值判断偏差三个方面, 分析了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动漫艺术的发展关键就在于创新, 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剧情设计, 都需要进行创造型地突破。当然创新并不一定是拿外国的东西来吸引国人眼球《, 功无熊猫》运用地道的中国元素, 却不仅迎得了中国人的喜爱, 同时也征服了世界动漫爱好者。

关键词:中国动漫,动漫产业,现状

参考文献

[1]韩波, 洪京.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在动漫产业中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0 (21)

[2]盘剑.中国动漫产业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J].文艺争鸣.2010 (02)

[3]盘剑.中国动漫产业:呼唤“‘新’中国学派”[J].文艺争鸣.2010 (20)

[4]潘瑞芳.浅谈动漫产业链[J].新闻界.2010 (04)

[5]王亚琴.试析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10 (11)

[6]王玉明, 金冠军.1993年以来中国电影准入管制变迁及其产业影响[J].当代电影.2010 (12)

[7]龙锦, 俞胜男.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电影产业链建构[J].当代电影.2010 (12)

[8]张芸.浮华背后——新世纪十年中国城市电影文化景观解读[J].当代电影.2010 (12)

国内漫画出版人大话中国漫画产业 篇3

《纵横中文网》动漫频道主编:王强

《有妖气》内容拓展部总监:董志凌

《尚漫》杂志主编:付娇

《动漫报》编辑部副主任:王荣敏

问题一:现在国内有真正的漫画产业了吗?

王强:

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完善的漫画产业链。最多只是一个产业雏形。形成真正的漫画产业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

董志凌:

漫画作为动漫产业的一部分,其实很少有被单独作为产业来提及。虽然国内漫画有成功的案例,但产业不是个例,所以我认为,目前国内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漫画产业出现。

付娇:

从目前国内的漫画发展水平来看,国内的漫画产业,应该处于产业形成的初级阶段。因为既然叫产业,就应该有投入、有产出、有规模化生产,要与其他的产业形成关联,有上游产业、下游产业,有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国内的漫画,商业产出仍然较小,漫画作品只有出版一条出路,而且在出版的各个门类中,漫画出版也仍然属于一个小门类。至于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就更是可有可无。在日本,漫画衍生品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前期漫画创作的投入,在中国,漫画衍生品成功的案例极少。漫画创意无法延伸到其他产业,对漫画创意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但是,漫画作品,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读者接受,市场是潜在的,巨大的,所以未来的漫画产业必将会逐步发展起来。

王荣敏:

没有。成功个例都是凤毛麟角。

问题二:中国的漫画产业距离日美等先进国家最主要的差距在哪?

王强:

我认为我们跟日美韩这些国家的漫画产业相比,差距确实不小。

其中有几点主要的问题:

1.版权的保护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打击盗版,维护作者及出版方的权益,培养作者的版权保护意识。

2.漫画的受众范围问题。漫画给谁看,应将漫画融入到生活中,树立全民漫画的观念。

3.漫画跨行业合作问题。结合成熟的产业进行跨行业对接合作,如与游戏、影视、汽车、金融等领域进行合作。

4.我国国民对于动漫产品的消费意识需要提升。

另外我想说的是,我们不缺乏好的故事题材、不缺乏优秀的漫画作者。但需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平台来发掘、推广这些人才,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中国漫画。

董志凌:

我认为主要的差距在于环境,漫画属于文化产业,文化和环境又是相互交融的,环境的好坏对漫画产业的影响很大。相较对于日美等国家,我们的内容创作限制较多,同时社会大众对于漫画认知度也不够。前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好作品的诞生,削减了对读者的吸引力,而后者限制了读者群体的扩大,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付娇:

差距很大,一个基本的矛盾是国内读者经过日漫、美漫的洗礼,观赏水平很高,对作品的要求很高;但国内的漫画创作者和出版者提供的漫画作品,没有达到读者的预期。读者不是没能力买单,而是现在提供的产品还不够好,不足以让读者买单。

另一个差距,就是大环境的差距,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王荣敏:

产业链的结构。我们的产业链是断层的,比如,人家出漫画,出完出同人小说,一系列产业可以带动起来,还能出动画,出周边。一本漫画不是你一个人赚钱,而是整个产业链的连带关系良性循环,一起赚钱;我们却不是,我们是漫画出了,然后盗版,然后侵权……到处都是问题,产业链出现断层。

问题三:在中国,如果想实现漫画从创意到出版的对接,现在的条件是否成熟?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王强:

目前这样的条件不是很成熟。目前很少有出版机构愿意冒此风险与一个仅仅有创意的作者来谈出版合作。首先这个作者是谁,名气怎么样?影响力怎么样?题材是否符合出版?画得样张怎么样?这都是出版机构来考量的一些基本要求。

我建议这样一个流程来帮助作者去谈出版合作,流程如下:

作品的创意方案--绘制作品样张--上传互联网动漫平台--总结作品在互联网人气及评价--拟定作品的选题方案策划--将创意方案+作品样张+互联网人气及口碑总结资料+作品的出版选题方案一并提交给出版机构。一起商议合作事宜。这样的成功几率会较大,做好前期的准备,做到有备而来。

董志凌:

总体来说,条件在日趋成熟。其实市场一直在发挥其本身的调节功能,对接的渠道也在不断的扩展增加,就拿这2年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熟,开始出现了网络漫画平台,有妖气作为领跑者一直致力于中间的对接工作。

至于改进,我希望能够对致力于对接工作的企业更多扶持和鼓励,目前动漫扶持政策主要针对处在两头的企业,中间环节的企业很难享受到获得扶持。

付娇:

漫画从创意到出版,最关键的是是否有出版平台能够提供支持。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漫画出版平台,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出版平台的类型比较单一,针对的读者对象多数比较低幼。针对非低幼市场的平台很少。i尚漫中国原创动漫全媒体出版平台突破了低幼市场的限制,主要着手于成人漫画市场的开发,将会给漫画创意多一种平台类型的选择。

王荣敏:

不成熟。你的新创意出来,首先有一个好的保护机制,我们且不说创意的好的培养土壤,只说整个创意产业的保护机制有没有。没有,那怎么对接?不可能每个漫画家都是姚非拉都是夏达。让大多数漫画家能自食其力才是真正的产业振兴了。

问题四:您认为目前中国的主流漫画读者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怎样的特点?

王强:

其实目前我国的主流漫画读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另一类是白领一族。他们的特点跟他们的年龄以及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学生类的群体,阅读特点大多为校园言情类、少年热血类、冒险类的漫画;而白领一族,他们更喜欢看的是休闲幽默一些的作品。最好是短平快的段子。例如幽默四格、人生哲理相关题材的漫画作品。在烦劳的一天过去之后,娱乐调整下身心。

所以说做好一部作品,首先也要确定好作品的定位受众群体是那些,才能做得更有意思。

董志凌:

主流读者主要还是在校学生,特点方面也基本和学生群体的特点相似。

付娇:

分两部分,第一种人是从小就看国产漫画和动画的一批人,这些人对原创漫画接受程度很高,但随着他们的成长,如果没有更高年龄层次的漫画作品给他们看,他们或者去看日漫了,或者干脆不再看漫画了,流失这些读者非常可惜。第二种人是很少看原创漫画,直接看日漫的读者,这些读者年龄分布较广,消费能力较高,如何让这些读者接受国内的原创漫画,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王荣敏:

初、高中生。他们的特点就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他们在漫画身上寻找的是一种超脱现实的精神诉求。

问题五: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漫画产业中,最成功的一个营销案例是什么?

王强:

我这也正好有一个前不久关于漫画与游戏结合的营销案例。

就是我们纵横动漫与某家的网络游戏商家的合作,绘制一个系列的短篇漫画。它结合互联网平台的高速传播、转载。

这次漫画与游戏的合作结果是:10天在互联网的点击率为30多万,覆盖的用户群近10万,覆盖专业媒体70余家,连载传播平台30余家,百度关键字检索630,000个。

我们的游戏合作伙伴看到结果后也非常的满意。其实我认为漫画应该更多地结合其他行业进行合作传播,把漫画渗透入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董志凌:

在传统出版方面,《知音漫客》应该是国内近些年来在漫画领域方面最成功的案例了,其“全彩,四拼一,5元”的模式,现在几乎成了国内漫画杂志的标准。

在新兴渠道方面,有妖气应该算上是最成功的案例,打造了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漫画平台,网站上线仅半年多的时间,便大胆尝试网络漫画收费阅读模式,而第一部收费漫画作品《死神的阴谋》,更是创造了单部作品月收入突破万元的瞩目成绩。

付娇:

朱德庸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形象深入人心,也开发了电视剧。

王荣敏:

我说下少女漫画吧。夏达的《子不语》,通过打入集英社和日本市场,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制造一个前人所未尝试过的尖锐话题和个例来佐证国产漫画的实力。

国产漫画缺少一剂强心剂,集英社成了夏达和《子不语》很好的一个强心剂。

就好比,整个国足是很臭的。但是,国足的某个球员,在英超成为了王牌球员,这个会让中国球迷慢慢燃烧起希望。所以,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青少年,不是不买国产的帐。

问题六:中国新一代漫画作者,从整体上看具有怎样的优势,又有哪些不足?

王强:

新一代漫画作者的创作意思路跟想法更加的新颖,尤其是现在的信息传达很快。很多的信息都可以转化为创意灵感与题材。所以这就是优势。不足在于新一代的漫画作者需要一个稳定的空间来创作,需要一颗不浮躁的内心去创作出好的作品展现给读者。

董志凌:

新一代的漫画作者在想象力方面更加的丰富,创作活力和激情也很高。不过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耐心方面有所欠缺,有时会显得浮躁,不够成熟稳重。

付娇:

对于中国的漫画市场来说,新一代的漫画作者,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原创漫画未来能够兴起的最基本因素就在于,我们的漫画作者,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他们创作的作品才会最直接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高考,国外和国内是不一样的,只有本土漫画家,才有这种时代的共鸣。

最大的不足,是新一代漫画作者仍然成长在受制约的漫画环境中,缺乏从小耳濡目染的漫画语言环境熏陶,缺乏创意和创新的勇气。所以我们的漫画弱项仍是故事和分镜语言的运用。

王荣敏:

他们都是在日漫(也有少部分美漫)中成长的一代。由于他们小时候的确没有什么太多成功的国产漫画先例供他们参考、学习,所以,风格倾向上,其实很难逃出日漫的影子。但是,如果说优势,土生土长的中国新生代,他们有文化优势,虽然我们并不具备很优秀的现有文化的输出价值,但是我们有很好的古文化输出价值。结合一些现代元素,这就会很棒。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网路小说,像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就出了漫画本。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而文化倾向,最终将导致漫画最本质的风格倾向。

问题七:您所看到的中国漫画产业发展趋势有哪些?

王强: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互联网漫画

2.漫画改编

3.漫画的无线增值业务

4.漫画的电子出版物

5.漫画的实体出版及周边衍生

董志凌:

我所感受到的趋势有2个:彩色化,数字化。

新一代90后漫画主流群体对彩色化的接受度较高,特别是在《知音漫客》获得成功之后,几乎国内所有的漫画杂志都变成彩色的了。

数字化其实不光是漫画产业的趋势,而是全球文化产业的趋势。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已经大大的改编了人民对于文字阅读的习惯,随着数字阅读器的进一步发展,漫画以及其他图片类作品的阅读也将日趋普及,最终超过纸质书籍,成为主流的阅读载体。

付娇:

第一,有平台,未来会有更多的平台建立起来。第二,有产业链,漫画创意将会延伸到其他产业中,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改变。

王荣敏:

我觉得全媒体方式,值得推崇。走网络途径,让优秀的网络小说,改变成优秀的漫画。网络的传播速度是不容小嘘的;纸质漫画,在短时间内,可能仍会处于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但是长期来看,通过逐年的政策改革,行业规范等,让纸媒漫画振兴。

问题八:制约中国漫画与动画、游戏等相关产业连接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王强:

更多的在于利益最大化,根本在于太浮躁。我并不太认为是政府在干预题材,就是觉得创新能力以及利益问题导致没有好的作品与产品。

董志凌:

一方面是动漫产业整体不成熟,导致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改编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漫画作品的人气热度不够,增加了动画和游戏企业的投入风险。

付娇:

非市场因素太多,导致动画不完全是市场化发展,漫画与动画之间造成了人为的分裂。在漫画——动画——衍生品这个产业链中,之所以漫画在前,动画在后,是因为漫画的创作成本较小,以漫画开路,为动画输送创意和内容,动画也会得到健康发展。但是现在,动画直接产生创意,投入大,风险高,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漫画没有动画化的支持,传播受限,衍生品开发不力,产业链不完善。

王荣敏:

制作与销售。制作的根源要靠大学教育的支持与加强,大学理当是引领业界的指向标。销售需要有良好的产业链环境与政策保护。

问题九:您认为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将会对漫画产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传统纸质漫画是否将走向衰落?您在新媒体漫画领域有没有什么战略部署?

王强:

1.对于我们漫画行业来讲,手机这类新媒体的结合并不会有深远影响,只是增加了一个传播以及收益的渠道而已。

2.我认为传统纸质的漫画不会走向衰落。从收藏漫画角度以及阅读体验上看,只要出版机构认真去做,纸质的漫画读物依旧会做的很好。

3.我们已经开始与一些新媒体类的运营商进行接触并达成了合作。开展这些合作,通过新媒体为载体传播作品,增加收益渠道,为更多的作者谋福利,产生更多的价值与效益。

董志凌:

数字化是一个趋势,手机漫画等新媒体阅读方式将来会越来越普及,若干年之后也许会撼动纸质漫画的根基,但更加可能的是数字阅读与传统出版相辅相成、共同前进。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建立了阅读网站和无线阅读,数字媒体的资源化和传统媒体的精品化本身就是互补的,两方在目前及未来都是不冲突的。

有妖气一直积极拓展产业渠道,建立跨国界、跨行业的平台服务合作辐射网,培养行业消费产业链,并准备积极带动一批行业内企业共同发展。

付娇:

漫画产业的核心是内容,是创意,是作品。无论纸质媒体还是数字媒体,都是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对内容来说,是多了一个呈现方式和传播平台。数字媒体的呈现方式,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用户体验会更好。同时数字媒体的传播功能强大,传播效率高、传播成本低,在传播功能上具备纸质媒体不可超越的优势。因此,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必将对漫画作品的广泛传播起到极强的推动作用。

王荣敏:

短时间内,电子媒体对纸媒是有影响和冲击的。毕竟,读图时代,电子媒体的优势是快、炫,影像、音响并茂。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最终,纸媒不会走向衰落,很多人以在工业时代,以为工业化会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趋势。但是,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还存在一种现象,叫做“逆城市化”发展。我们不妨做一个很决绝的假设,假如90%的读者都选择了电子媒体,那么崇尚纸媒与“绿色读物”的概念将会复苏,而这10%的人将是纸媒的支持者,他们会是一些达官显贵和有钱人。纸媒的定义可能会水涨船高。

问题十:最想对整个漫画界人士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王强:

我同样作为一个作者,最想对同行们说的是,画漫画最忌心浮。只有不被利益左右,漫画的道才能走的长久与长远。

董志凌:

漫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需要努力与坚持。

付娇:

向所有为中国原创漫画努力的人致敬。

王荣敏: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一) 篇4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针织服装,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福建省晋江、石狮的休闲服,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这等等。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

在先后6批133个纺织产业集中的县(市、区)、镇试点地区中,共有35个服装产业特色名城(镇),其中福建省8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6个,广东省5个,山东省河北省各2个,上海市、江西省各1家。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服装生产越来越向产业集群集中,目前,各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产业集群的发展变迁影响着产业区域和产品布局,影响着产业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同时,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带动和加速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步伐。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升级。

(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有些集群是企业或手工业者在多年中逐渐密集而自发形成;一些是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进行扶植而发展形成的,这类产业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这类集群内企业的更迭速度较快。也有部分属企业领导型集群和混合型集群。这些集群通常是当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带动更多企业创业而形成的。由于有占绝对领导地位的成熟企业的示范和带领,这类集群通常发展较为成熟,集群内企业较为固定、数量不甚巨大,集群内竞争合作秩序较强。

(3)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几个省。

(4)多数集群处于形成期或成长期,少数集群步入成熟期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这个时期集群内企业较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集群中企业的合作关系多为利用一定规模的上游市场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专业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利用集群规模效应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集群内部竟合机制不甚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并趋于价格竞争模式。协调、稳步、持续发展是多数集群面临的现实课题。

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5

孙凤民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副主任

中国珠宝行业的大发展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总体上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潜力较大。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珠宝首饰产业以高于15%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年珠宝销售总额超过1600亿元,世界为之瞩目。发展为中国珠宝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也为世界珠宝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目前,中国的珠宝产业可以说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产业集群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珠宝产业基地,品牌建设培育了众多“中国珠宝行业驰名品牌”和“中国名牌”产品企业,产品设计蕴含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并出现了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中国工”代表钻石切磨的优工和好工,珠宝镶嵌的精湛工艺和规模化凸现世界珠宝制造的大国地位。年出口60多亿美元的珠宝产品,标志着中国珠宝企业更多地融入了国际市场,不断富裕起来的13亿人口,预示着世界更多的珠宝企业将到中国寻求发展。

一、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的利好因素

(一)中国经济稳步高速的增长,珠宝消费强劲。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快速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近4年国民经济增长率以10%左右的速率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惠及了广大的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欲望显著增强。2006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达到21.1万亿元(按目前的汇率折合2.8万亿美元),居民存款总额1.4万亿元。2007年上半年GDP增长又达到11.5%。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居民的消费信心也大大增强。以最近三年为例,2006年,我国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快升,全年增长13.7%,增幅高于2005年0.8个百分点,2007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景气继续攀升,消费需求增势不减。刚刚召开的十七大报告则设计了更加美好的远景。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中国经济稳步高速的增长及随之带来的居民强劲消费信心为中国珠宝市场的繁荣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国家政策不断调整,珠宝产业发展环境良好。

中国政府为鼓励和发展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先后出台了不少有利的政策措施。关税总水平不断降低,已从2001年12月15.3%已下调到2006年的10%左右。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先后运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及其制品市场全面开放;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大幅降低,消费税税率有望进一步调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将更加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反映企业诉求,推动铂金、钯金等贵金属进口等有关政策的改善,使之更有利于珠宝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行业自律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

为了培育和规范珠宝玉石首饰市场,国家已经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如《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钻石分级》、《珍珠分级》及《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等等。各省市也制定有多项办法、标准等。这些为规范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加强行业自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还多次召开行业自律会议,出台相关自律的规章制度,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开展市场质量检查,不断探索新时期行业自律工作的经验。

二、中国珠宝产业发展概况

(一)各项指标数据呈几何倍数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珠宝产业开始起步以来,中国珠宝产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从2001年以来,中国珠宝产业以超过15%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出口增幅更是连续几年超过20%。2006年,中国珠宝首饰销售总额达1600亿元人民币,是1980年的800倍,出口总额也达到创纪录的68.7亿美元,出口对象主要是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珠宝及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也从当初的2万人发展到现在的近300万人。中国珠宝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各种重要产品的消费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珠宝消费市场成长迅速,且潜力巨大。我国一些重要的珠宝产品的消费都居世界前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翡翠加工及消费国,珍珠年产量占世界珍珠年总产量的95%以上。铂金消费居世界第一,黄金消费居世界第四,我国还是亚洲最大的钻石消费国之一及全球第五大钻石消费市场。此外,白银首饰的年消费量在600吨左右,红蓝宝石、钯、水晶、仿首饰等材质产品在中国市场也大受欢迎,方兴未艾。中国正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珠宝消费市场之一。

(三)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珠宝产业集群化发展现成为中国珠宝产业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珠宝特色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中国19个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无论是珍珠养殖、玉石雕刻还是首饰加工等等,都所在的城市增添了魅力,也为珠宝产业繁荣的带来了生机。深圳罗湖、广州番禺等珠宝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是贵金属首饰镶嵌加工、钻石切磨以及配套产品集聚地区,形成了一些骨干龙头企业和众多中小企业,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得以完善。内蒙古赤峰、辽宁阜新、辽宁岫岩、浙江青田、福州晋安、山东昌乐、江苏东海依托特色的资源优势,发展玉石雕刻加工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就业、致富的重要渠道。河南镇平、广东四会、广东平洲虽然没有玉石资源,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也形成了规模巨大享誉国内外的玉石雕刻加工和贸易基地。云南瑞丽、云南腾冲、福建莆田依托良好的珠宝文化氛围,充分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珠宝旅游特色产业基地。浙江诸暨、苏州相城是淡水珍珠产业崛起和发展推动者,珍珠文化底蕴深厚、珍珠养殖技术成熟、珍珠贸易活跃。在浙江诸暨、苏州相城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珍珠产业不断升级、珍珠文化不断丰富,中国珍珠的整体理念在国内外珍珠爱好者的心中不断提升。广西梧州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拥有了一批人工宝石切磨加工队伍,10万人的就业大军走上不断富裕的道路,全世界每人每年将至少拥有一颗来自梧州的人工宝石,可以说人工宝石已经成为城市响亮的名片。

(四)品牌建设成果显著

随着产业的发展,中国珠宝业也完成了从数量扩张、粗放经营向注重质量、打造品牌的转变,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涌现一批优秀的品牌,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大批企业成长为中国珠宝首饰业驰名品牌,61个企业产品获得了中国产品质量的最高荣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些产品涵盖了黄金、珍珠、流行饰品、贵金属镶嵌饰品、翡翠以及一些著名的零售企业品牌。这些产品包括“爱得康”、“同心”、“安盛华”、“老凤祥”、“佳丽”、“阮仕”、“昆百大”等。品牌的建设不仅大大地提升了产品在消费者中的信任度,也有力地增强了企业之间合作的诚信度。

(五)设计、加工、制造水平稳步提高

在产业发展及竞争加剧的推动下,中国珠宝产品也从曾经固守传统观念、轻视设计创造的阶段转向了创新工艺理念、设计精品迭出的时代。我国的珠宝首饰设计及制造水平稳步提高。一批优秀的首饰设计师脱颖而出,频频在国际及国内各种大赛中获奖。他们将珠宝首饰的国际时尚元素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佳

作。

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也在珠宝业的发展中成长起来。中国人特有的细腻及灵巧的动手能力,再加上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的培训及实践,中国珠宝业工人界碑的加工制造能力正日益提高和成熟。钻石“中国工”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体现。

三、中国珠宝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我国现有的19个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化优势开始显现。这种优势的产生是因为许多相关企业在地域上处于同一地区,在原材料和半成品、配件、设备制造与维修、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配合,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率。然而这种产业的集聚,不仅大大地提升了当地珠宝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也为当地的珠宝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国外一些珠宝企业或及相关的企业,纷纷到这些地区进行考察、寻求合作,也充分地彰显了产业集聚化的优势。

(二)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之路

国际上一些珠宝品牌在发展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已经有力地证明了品牌的价值。我国珠宝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些珠宝品牌在终端博弈中的竞争优势,也说明了品牌的重要性。中国珠宝产业在规模化向品牌化的转变中,品牌建设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已有一批优秀的企业以自己超前的意识和不断的努力,率先获取“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注重并加强品牌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珠宝行业的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

(三)以珠宝文化为核心的制造与销购

珠宝的稀有、珍贵的物质属性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珠宝的设计、工艺等文化属性也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对于追求时尚一族的中青年来说,珠宝视觉和触觉的美感更是他们希冀的目标。今天,拥有、佩戴珠宝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态度。珠宝以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要。因此,珠宝在设计和制造中更加强调新意和精湛,在买与卖中更加强调文化内涵的传播。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组织的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和首饰设计“先锋奖”等等展评和赛事,业内人士积极的参与和业外人士广泛的关注也在说明珠宝文化创新正在成为珠宝产业发展的核心。

(四)珠宝玉石首饰产业的国际化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业的发展,必须也必将融入国际化的进程,这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要成为珠宝强国的需要。

1、珠宝贸易的国际化

近几年来,中国珠宝首饰的出口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国外优秀的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珍珠、玉石、人造宝石等强力挺进国际市场,巴西的水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琥珀、俄罗斯的白玉、泰国的有色宝石、意大利的金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珍珠等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消费者在国内就可以买到他们梦想的世界顶级珠宝品牌。未来,珠宝产品贸易的国际化趋势将会更加加强,中国的珠宝产业既将遭遇激烈的国际竞争,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商机。

中国珠宝业以其精湛的加工工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中国有数百个珠宝加工厂,每天都在为来自世界各国的订单而忙碌着,不仅为港澳台等文化趋同的市场加工,还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加工。例如,中国钻石资源较少,但中国凭借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和优良的“中国工”,大力发展钻石加工贸易,成为世界第二大的钻石加工国。现年加工钻石超过300万克拉,产值超过10亿美元。

2、珠宝产业资本和生产的国际化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已连续多年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来自台湾、香港、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珠宝商在中国内地纷纷投资建厂。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国珠宝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国际化的流行趋势。另一方面,中国国内企业积极主动与国外品牌合作,成为国外著名品牌的合作伙伴,在发展和效益上实现了合作者的双赢。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断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使得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加快了与珠宝行业企业的合作。在钻石、黄金和白银等珠宝资源的开发上,在珠宝玉石首饰产品的生产上,在珠宝终端零售市场的营销上,国际上的一些投资机构也正在积极寻求更加广泛的合作。

3、产业信息技术交流的国际化

珠宝展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珠宝企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每年举办的中国北京国际珠宝展、深圳国际珠宝展、上海国际珠宝展,是中国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3个展会,它不仅成为中国珠宝企业参展或观摩的必备展会,也是国外珠宝企业参展和观摩的首选展会。中国珠宝企业也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参加泰国、瑞士、美国、意大利等国际珠宝展,考察巴西、南非、澳大利亚、法国、印度、等国际珠宝资源和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世界黄金协会、国际铂金协会、国际钯金协会、国际有色宝石协会等纷纷协助其会员拓展中国市场。中国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国外一些商协会、科研、教育及培训机构的交流更是日益频繁。珠宝产业技术、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珠宝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正在有力地促进世界珠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漫画产业现状 篇6

电气2姓名:邵海兵学号:107301228

一、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1.1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1)中国已经稳居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前三位

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乘用车去年产量638.11万辆.销量629.25万辆。涨幅都超过了21%;商用车去年产量250.13万辆.销量达到249.90万辆,同比增长22.25%,高于全行业的增幅。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2)自主品牌汽车稳定增长

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继续成为主流,过去3年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长安有限、江铃、南汽、陕汽等10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167.69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在轿车方面,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达到124.22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26%,其中夏利、QQ、福美来、旗云、F3、骏捷、自由舰、A520、奔奔和吉利金刚等十大品牌共销售轿车88.91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72%。

SUV呈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的哈弗,瑞虎分别销售5.78万辆和5.01万辆。MPV销量增长不明显。瑞风和风行分别销售4万辆和1.07万辆。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产品结构调整,2007年比2006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调。但总量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

(3)“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2007年,汽车出口延续了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其中整车出口量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9.85%,出口金额达到7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出13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车企业已经成为轿车出口的主力,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和配套体系。在中低档轿车,客车和载货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华展,奇瑞、力帆、吉利等自主品牌厂家纷纷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开拓步伐,2007年以来先后在朝鲜、伊朗、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设立海外工厂。1

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4)兼并重组获得重大突破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上汽·跃进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江苏跃进汽车有限公司将其下属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业务,全面融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其中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与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

上汽集团将建成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未来3年上汽将投入85亿元人民币,把南汽打造成为年产30万辆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上汽、南汽联合后,短期内将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

总体来说,上汽和南汽进行全面合作,有利地推动了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国汽车业分散发展的局面,同时加快改变当前汽车行业大而不强、过于分散的局面。

1.2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1)自主创新加速发展

2007年一汽解放J6重型载货车和东风1.5t级高机动性越野车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重型载货车和越野车开发能力的重大突破,具备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试制能力,掌握了关键总成的核心技术。建立了规范的开发体系和开发流程,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汽自主研发的V12发动机CAl2GV的成功点火,意味着我国掌握了开发顶级轿车用V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里程碑。奇瑞、吉利、长安、华展、比亚迪、力帆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在全力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方面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一汽集团在未来8年(到2015年)将投入130亿元发展自主品牌,建设4个轿车平台,开发50款自主品牌轿车车型;东风公司为发展自主品牌成立的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将提升到72万辆,占销售量的53%;上汽集[]2007年宣布将筹资270亿元投向自主品牌建设。

(2)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起步笠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的起步年。

目前,全国共有60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在试验运行,建立了北京、武汉等4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6个相应的关键零部件测试基地。已有8个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

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纯电动轿车产业化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

(3)汽车产业联盟开始形成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竞争程度较高,企业创新基础条件较为薄弱,通过技术联

盟实现企业间和产。学、研间的联合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正在成为行业共识。2007年11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国内汽车、机床及相关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3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成立,以促进我国汽车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007年12月27日,“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一汽、东风、吉利、长安、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材料冶金企业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12个单位组成。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轻量化技术水平和碰撞安全性。

(4)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了华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集中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拥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在1000个左右,关键集群区域约100个。

2007年12月7日,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成功推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YC6L-50国V排放柴油电控发动机,标志着我国发动机研发制造跨入了新阶段。首次实现了我国发动机研发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状态。

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达145亿美元,高于整车出口。标志着汽车零部件出口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2.1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虽然出现大型企业重组的苗头,但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十一五”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加快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上汽和南汽的合并重组拉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大型企业间重组的序幕,但要改变当前汽车行业过于分散的局面,还需要进行更多、更大的调整。重组背后的机制仍然不成熟。

如何遵循市场化原则,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促使我国汽车企业之间由并购向竞购过渡,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今后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2)自主创新活动虽然加速发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出现了3方面的变化。

a.工艺创新向产品创新转变。

b.整车创新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转变。

c.企业单独创新向产业联盟形式的创新转变。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a.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和自主创新同步增长,2007年与2006年相比,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

b.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仍然存在缺陷。

c.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文化氛围还不理想。

如何发掘产、学、研合作资源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是我国当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3)零部件创新能力弱,依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琴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在研发环节上的专业化分工,零部件企业相对于整车企业的同步研发甚至是超前研发是国外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

而我国,由于产业政策更多关注整车企业加之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导致琴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开放。外资企业由合作型转变为控制型使得我国整车企业不得不把跨国琴部件企业作为他们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主要依靠力量。(4)产品结构逆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急待明确方向

我国汽车产品结构2007年出现了逆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典型的是节油减排效果明显的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大幅萎缩,2007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三成;而油耗和排放都很大的SUV却成为乘用车市场增长最快的车型,2007年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说明在引导机制上还存在问题。

新能源汽车研发进步很快但由于缺少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明确的优惠措施使得一方面汽车企业承担了高风险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有待制定统一的标准及鼓励消费的政策。

二、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建议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国汽车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与时俱进。对于与政府应该: 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

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结束语:汽车产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 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汽车产业在国家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创造巨大国民生产总值、带动交通运输、军事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口和外汇储备、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等多方面体现。只有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汽车产业体系,一个国家才能逐步发展成为大国强国。在21 世纪的今天,中国汽车市场急速发展变化,汽车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发展好我国的汽车产业,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飞跃,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通过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正确认识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缺点与不足,找到适合其发展和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式方法以及途径,对我国汽车产业更好地适应和进驻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务之急是要制定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导向。随着全球经济愈来愈趋于一体化,汽车产业的互相兼并、技术上互相渗透、零部件的采购全球化使得汽车产业打破了国界的限制,因此,制定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迫在眉睫。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相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新的世界汽车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蔡兴旺《汽车概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刘勤《中国汽车史话》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6)帅石金《汽车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宋景芬《汽车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8)陈焕江《汽车运用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9)张国方,宋景芬,李江天《车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四、课堂小结

我本身就很想了解汽车。怀着极大地兴趣,在校图书馆选课时,我选择了《汽车概论》这一公选课,并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对汽车的大概有所了解。

从开课到现在,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有了很多的了解:关于汽车的基本知识,关于汽车商标(企业和车的历史发展),我对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考证(驾驶)等等也有了关注。

每一种汽车车标都有它的来源,都有它的象征意义。“车标赏析”这一节内容让我认识了几十种车标,这对我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当我看到一辆汽车时,我能够认出它是什么品牌的汽车。

以前,我能认出的汽车车标数量屈指可数;现在,一些不常见的汽车车标我也可以说出它的品牌。上个星期六,我和同学在街上看到一辆很漂亮的跑车,同学问我那是什么车,我说:“野牛!---兰博基尼”。“哇,不愧是学《汽车概论》的。”同学笑着说。

“车标赏析”只是这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虽然我不能说出每个车标的含义,但是我可以认出它的品牌,这只是我通过这门课程学到的所有知识的一个折射,实际上,这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和我所学到知识远不止这些。

《汽车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对汽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见解,然而,它毕竟是一门选修课,不可能像专业课一样讲的那么全面与深入,因此,对于一个对汽车很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多看一些有关汽车方面的书籍,汲取更多的知识,在认识汽车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老师上课的几点建议

(一)老师可以试着让同学们提问,以同学提问——老师解答的模式学习。因为老师自己一个人讲久了我们听久了就会疲劳老师也会累。

(二)老师可以让有些同学讲讲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讲到关于汽车的电影啦,可以让同学起来列举一下。既活跃了气氛,也帮助其他同学的上课记忆,同时,锻炼了发言的同学。

(三)3堂选修课全是讲专业知识老师您应该也累吧,我建议应该在中间插放一些关于汽车搞笑的视频什么的,我这个学期选修课2个都是关于汽车的,另外一个老师他经常在上课前给我们这些来的早的同学放一些关于汽车的视频(有搞笑的也有关于汽车事故的),课堂中间也是。(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7

一、中国产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并为物流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结构进一步走向高度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仍有所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会继续上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市场的商品供给规模,丰富供给结构,并继续带动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其结果必然带动包括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将大幅提高城市在产业和消费方面的聚集效应,直接促进物流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全国性、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形成。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意味着经济结构的重心和布局进一步向城市集聚,并对基础设施条件(如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和现代化服务系统(如生产性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物流服务创造巨大的规模化的市场;另一方面,城市化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有效需求,促进城市市场的规模和集中度提高,从而成为物流汇集与辐射的重心。

(三)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更多地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银行、保险、电信、建筑设计、旅游和运输等服务贸易领域;二是国际产业加快向我国转移的速度,我国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信息、人才竞争战略以及对资源和消费市场的争夺,将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国家竞争优势的焦点。

(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入关键阶段,对物流服务流通组织的规模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大规模产业重组的步伐正在加快,由此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产业,我国目前传统、小型、分散、低水平的物流组织与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大型产业市场扩张的要求,迫切需要大规模、高效率的现代流通方式的支持。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为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技术问题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程度仍比较低,大多数情况下,仍只限于日常事物管理,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等方面,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物流设施和设备也都比较陈旧。整体物流技术(如运输技术、储存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比较落后。

(三)物流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我国从事物流具体工作的队伍相当庞大,但真正接受过物流系统教育的并不多,大多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或计算机专业转行过来的。从教育系统的情况看,国家教育部门还没有设立物流这个项目,每年培养的物流研究生、本科生数量也不多,与企业的需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物流研究机构也比较少,而且存在着应当与实际工作结合得更紧的问题。从国外物流业发展经验来看,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而目前中国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没有形成适应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致使物流方面的人才异常短缺,从而影响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水平的更新和提高。因此,抓好物流的教育,应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四)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太小是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慢,生产与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分工较低。第三方物流市场尚在培育时期,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操作程度低,管理方式落后,物流效率低下,成本较高,很难为大型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五)物流业日益受到重视与经营观念依然落后的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与改革深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作为“第三利润来源”的物流产业的重要性,但是据国际商报社《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显示,78%的企业认为中国物流环境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服务理念的落后。现代物流服务理念是强调组织协调供应链中各个经济主体的资源、信息与技术,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以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虽然我国有不少企业开始建立物流业务网络,但他们大多数只提供运输、仓储服务,或是物流服务中某一局部环节,很少能提供有关咨询、策划等全过程物流服务。另外,我国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还不多,远未形成市场规模。

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

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部分企业(47%的生产企业和62%的商业企业)还没有考虑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二)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竞争力。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少数企业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国际接轨,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随意性较大,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

(三)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

对物流产业概念的界定、物流企业的界定、单个物流作业环节提供的服务与一体化物流作业服务的界定、物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体系的计量界定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尚且无章可循。

1. 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各类物流公司繁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影响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

2. 投资渠道不畅,投资主体不能多元化,企业资产并购、转让、整合困难重重,发展缺乏资金,特别是传统储运企业转制的物流公司发展受限很大。

3. 不同部门管理不同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地方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各地区间又分头管理,由此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地区结构不协调。有少数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企业信誉,做出一些违背市场诚信原则的事情,物流行业的整体市场信誉度不高,致使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委托外包物流业务时顾虑重重。

四、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制定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方针和总体目标,明确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物流业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针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物流业发展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和支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方针。

(二)加快物流领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全国物流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将物流技术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嫁接,抢占该领域的全球制高点;建立多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完善物流实物网和虚拟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建网上物资贸易和物资配送服务市场,提高全国范围内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和作业时间;运用全程物流理念,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基本建成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形成以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

(三)建立物流产、学、研一体化,注重人才培养。

物流学涉及运输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运筹学、系统学、工程学等多门学科。协调机构应积极支持和鼓励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要求主要有:一是要支持和资助大学及科研机构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二是要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三是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应促进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体系的形成。在鼓励和允许有条件的院校按照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借鉴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物流教育方法,制定出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规范和标准,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

(四)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它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业中的比重,日本是80%,美国是57%,而中国仅为18%,因此应把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点。另外,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结束语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影响和促进了物流产业的进步;产业经营战略的演进和物流需求的扩大,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必将使第三方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现代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发展存在优势也面临挑战,所以物流产业应抓住机遇,增强现代物流服务的意识,树立产业在行业中的声誉和扩大市场份额,完善培训系统;用战略的眼光制定经营战略,发挥竞争优势,从而才能在物流服务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等.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整合漫画产业“妖气”有道 篇8

“有妖气!”别激动,这不是孙悟空的台词,而是一家网站名字。有妖气网是一家网上漫画平台,它一端连着大量漫画原创作者,一端连着热爱漫画的读者。如果你喜欢没事画上一二张漫画,那有妖气网就是你施展才华的绝佳之地,不但能将作品传播出去,更能给你带来回报,而回报的渠道通常是线上收费、出版、改编为影视等,就比如你的一个漫画头像被我看上,我花1毛钱下载到桌面,你就可以和网站分成拿钱。如果你运气好、才华好,也许就成为风靡漫画界,甚至整个社会的牛人,就像网络歌手庞龙那样。

网络蕴含着平等,草根创意有可能受到尊重,这点同样也构成了有妖气网的核心竞争力:足够多鲜活的原创作品。当它们遇上有妖气网搭建的这个平台,遇上网络、电纸书、游戏和影视这些渠道(他们能使作品变现),漫画的爆发就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创始人周靖淇曾在TOM网负责游戏频道,对于动漫、游戏一类产品有深入了解。他研究过起点中文网,后者聚集大量原创文学作者,通过电纸书、线上收费、出卖版权等渠道获得收入。他想复制起点模式,很快却发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动漫创作者是不是够多7画漫画不像写小说,人人都可以写,但是即使再简单的漫画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周靖淇却认为并不需要为此担心。事实上,中国动漫人才并不缺乏。目前,国内有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有动漫专业;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始就是全世界最大漫画基地,迪斯尼、日本大部分动漫是外包给中国公司,《功夫熊猫》有约98%内容是中国代工。由于动漫不分家,这些人才给有妖气网提供了原创作者基数。

周靖淇认为按照目前市场的需求,100个好作者就能保障产量。为此,有妖气网设定多种收费渠道保障漫画作者的利益,A是线上消费:观看和下载漫画。B是出版物,把漫画结成集子出版。C是大版权,把几千甚至上万部作品打包,通过手机阅读、电纸书等渠道收费。D是内容整合,国内所有漫画出版物、漫画过刊都可以在有妖气网买到。其他包括平面、网络、影视、游戏等领域都有合作可能性,比如贩卖某个角色给游戏或者影视公司,甚至衍生品出售等等。

在创办前期,为了吸引作者,有妖气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开宝箱,每次往有妖气网上传一部自己的漫画作品,就可以打开一个宝箱,里面会有10元到1000元不等的奖金。由此,有妖气网收到了最初的1000多部原创漫画。至于双方合作方式,一是产生收入后分成;二是一次性付清稿费,网站独家代理作品。这综合起来相当于提高了市场价格。有妖气网上线半年,点击量已超过200万,作品数量超过3000部。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网站并没有采用完全的自然淘汰模式,而是由专业人员评审,对作品分级,其中有推荐作品,即被认为有很强可读性的漫画;其次有更新精选作品,再有潜力作品、自由上传作品等。事实上有妖气网受到了漫画狂热者的喜爱,网站出现的一些原创作品让他们激动非常,比如《拜见女王陛下》等。

上一篇:在2011级学生军训开训式上的讲话下一篇:高效课堂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