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4-05-14

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1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

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

1、精细化学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精细化率不断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于世界高度发达的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近几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预计至2010年,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仍将以6%的年均速度增长。2008年,世界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目前,世界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

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其精细化工也最为发达,代表了当今世界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目前,这些国家的精细化率已达到60~70%。近几年,美国精细化学品年销售额约为125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欧洲约为1000亿美元,日本约为600亿美元,名列第三。三者合计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75%以上。

2、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重点开发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产品,已成为当前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精细化工发达的日本为例,技术创新对精细化学品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10年中,日本合成染料和传统精细化学品市场缩减了一半,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开发功能性、绿色化等高端精细化学品,从而大大提升了精细化工的产业能级和经济效益。

例如,重点开发用于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等电子领域的功能性精细化学品,使日本在信息记录和显示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主导地位。在催化剂方面,随着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为适应无硫汽油等环境友好燃料的需要,日本积极开发新型环保型催化剂。

目前超深脱硫催化剂等高性能催化剂在日本催化剂工业中已占有相当高的份额,脱硫能力从低于50μg/g提高至低于10μg/g,由此也促进了催化剂工业的整体发展。2004年日本用于深度脱硫等加氢工艺的炼油催化剂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60%,销售额增长了43%。与此同时,用于石油化学品和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销售额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已占催化剂市场半壁江山。日本催化剂生产和销售去年分别增长了7%和5%,打破了近六年来的记录。

3、联合兼并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

许多知名的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重组,调整经营结构,退出没有竞争力的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加大对有竞争力行业的投入,重点发展具有优势的精细化学品,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例如,2005年7月,世界著名橡胶助剂生产商——美国康普顿公司(Crompton)花20亿美元收购了大湖化学公司后成立名为“科聚亚”公司(Chemturags),成为继鲁姆哈斯和安格公司后的美国第三大精细化工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塑料添加剂生产商。新公司的产品包括了塑料添加剂、石化添加剂、阻燃剂、有机金属、聚氨酯、泳池及温泉维护产品及农业化学品,在高价值产品的市场上具有领导地位,其精细化工的年销售额可达到37亿美元。

又如,德固赛和美国塞拉尼斯各出资50%合并羰基合成产品,在欧洲建立丙烯—羰基合成产品生产基地。合并后,羰基合成醇年产量将达到80万吨——占欧洲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德固萨公司以6.7亿美元价格将其食品添加剂业务出售给嘉吉公司(Cargill)。从而使嘉吉公司成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领先者,能向全球的食品及饮料公司提供各种专用添加剂。再如,总部位于荷兰海尔伦的皇家帝斯曼公司(DSM),2003年2月以19.5亿欧元的代价,收购了罗氏全球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精细化工业务,成为世界维生素之王。2004年全球销售额80亿欧元(约为100亿美元)。

二、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十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把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目前,精细化工业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我国近期出台的《“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又将精细化工列为“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并将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列为“十一五”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蓬勃发展和化学工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精细化工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能级将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精细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1、精细化工取得长足进步,部分产品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精细化工的快速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精细化工产品,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精细化工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精细化工门类已达25个,品种达3万多种,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近1350万吨/年,年总产量近97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2004年,我国精细化工率已上升到45%。

近年来,我国的染料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2004年,染料产量达到了59.83万吨,约占世界染料产量的60%。目前已能生产的品种超过1200个,其中常年生产的品种约700个。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染料生产大国,而且是世界第一染料出口大国,染料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染料贸易量的25%,已成为世界染料生产、贸易的中心,在世界染料市场占有显著地位,2004年出口量达到22.66万吨。涂料产量2004年达到298万吨,比2000年净增104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柠檬酸的年出口量已接近40万吨,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维生素C的出口量已突破5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

2、建设精细化工园区,推进产业集聚

近几年,许多省市都把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作为调整地方化工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集聚的重要举措。据报道,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精细化工园区至少有15个。

例如,浙江上虞精细化工园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自1999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共引进来自10个国家、地区和10个省市的项目80多个,资金逾25亿元。到2004年9月已经有140余家精细化工企业入驻,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53家,并形成了以染料(颜料)、生物医药及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为主要门类的精细化工产业。2003年上虞精细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9.5亿元、利税22.6亿元,出口创汇1.75亿元。基地提出了6年后培育2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工贸收入300亿元的目标。该园区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上虞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

又如,中国精细化工(常州)开发园区,已形成精细化工为特色,通达上下游多个领域的化工生产和仓储基地。到2003年9月,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有72家化工企业落户,其中有世界500强中的美国亚什兰化学公司、日本普利司通轮胎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等知名企业。

3、跨国公司加速来华投资,有力推动精细化工发展

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对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强大市场需求,吸引了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精细化工行业,投资领域涉及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催化剂、油品添加剂、塑料和橡胶助剂、纺织/皮革化学品、电子化学品、涂料和胶粘剂、发泡剂和制冷剂替代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医药等,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

例如,世界著名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商、德国第3大化学品公司德固赛公司看好中国专用化学品市场,1998年以来,德固萨公司已在我国南京、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和北京等11个地区建有18家生产厂,2004年实现营业额达到3亿欧元。为了扩大中国市场,并成为中国特种化工领域的领跑者,德古萨去年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为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研发专用产品。

又如,世界10大涂料公司已全部进入我国,迄今为止独资和合资建筑涂料厂约16家,生产规模都在2~5万吨/年。

近两年来立邦公司投资41亿日元使廊坊公司和苏州公司的生产能力各扩建为16万吨,上海扩建为14万吨,广州为7万吨,全部项目2005年竣工投产,届时立邦将占中国19%的市场份额。以生产不含铅、汞等有毒有害成分涂料著称的ICI公司声称要在中国市场的争夺中超越立邦成为第一。ICI和立邦的产品销售额现占中国市场的30%。在中高档产品领域,两家公司几乎控制了一半的市场。

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2

未来十年中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石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 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

第一, 产业层次不高, 大宗基础性产品过剩矛盾突出。在传统大宗基础产业领域, 我国烧碱、聚氯乙烯、电石、纯碱、甲醇、化肥、纯碱、烧碱、硫酸、农药、染料、轮胎等许多产品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而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仍然短缺, 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第二, 创新体系不完善, 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与跨国公司相比, 中国石化企业的内部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简单松散, 人员配备不合理, 激励机制不到位, 缺少尖端的研发设备, 远不能满足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需求,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还远远没有到位。

第三, 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大, 生产要素成本攀升。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中国劳动力、土地、能源、水、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日趋紧张, 价格不断上涨, 导致企业成本快速增加。

第四, 安全环保压力持续增大, 行业形象急需改进。石化行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均位于工业行业前列。民众普遍存在“谈化色变”心理, 对周边石化企业十分排斥, 进一步加剧了石化行业的负面形象, 安全环保问题已成为石化行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五, 市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政府宏观管理存在越位、缺位、不到位现象。例如中外企业投资的差别化待遇、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准入政策与标准执行不严等等, 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等, 破坏了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 使得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 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 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十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面临的新机遇

未来十年, 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 尽管增速由过去高速增长转向中速, 但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中国正在由投资拉动型的GDP增长, 逐渐转向内需拉动型的GDP经济增长,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将进一步深入推进, 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中国仍将是全球石化产品最大的市场之一。

第一, 中国人口持续增长,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人均收入已超过6000美元, 中国大中型城市的部分消费人群已经进入中产阶级的消费平台, 消费升级带来的新需求和新市场将会吸引石化行业更多的产品升级。

第二, 城镇化深入推进, 拉动中国内需市场持续优化升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未来十年, 大批进入城市生活的中国农民将会在生活方式上发生很大的转变, 带来不可估量的市场新需求, 为中国石化产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市场需求。

第三, 工业化进程加快, 为化工材料和产品创造了新的更大发展空间。汽车、高铁、电子信息、大飞机、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处在较快发展时期。中国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 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 为石化产业产品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和市场机遇。

第四, 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为农药、化肥等化工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 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提供农药和化肥保障粮食稳产高产, 到提供更丰富的饲料添加剂, 乃至提供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均为石化产业提供了更宽广的市场空间。

第五,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石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会加快推进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在水、石油、天然气等领域进行价格改革。深化改革还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吸引具有活力的中国民营资本进入石化产业, 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六, 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 为中国石化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中国正在加快同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预计未来十年, 自贸区的区域范围会不断扩大, 区域贸易一体化进程也将加速, 对石化产业来说, 意味着更多的全球性机遇。

未来十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在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转入到相对过剩经济的新形势下, 石化产业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创新技术供给不足。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根本上要依靠技术创新, 通过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原料多元化进程, 最终实现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石化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应该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方向。

第一,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企业要结合长远发展战略, 针对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建立不同层次、分工科学、责任明确、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内部创新组织架构。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创新合作通过中外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研发项目合作, 形成产学研共同参与的高效运作的创新机制,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实现技术创新上的互利共赢。进一步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政府要加强创新政策研究, 把在华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纳入到石化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中, 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为行业技术进步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环境。

第二, 推进大宗石化产品产业优化升级, 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取消各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 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实现优胜劣汰。通过提高行业技术和环保准入门槛, 处理好现有产能和新增产能之间的关系。促进技术装备升级, 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国石化产业要适应原料多元化趋势, 发展环保绿色清洁生产工艺, 通过技术提升和设立更高的技术门槛, 对传统石化产业进行优化调整, 不断提升大宗石化产品的质量档次。明确不同产品转型升级重点, 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炼油企业要加快装置改造, 积极推进油品质量升级;乙烯生产企业要大力优化原料结构, 提高规模化和炼化一体化水平;合成材料企业要充分重视细分市场开发, 增加差别化品种, 提高专用料比例;化肥生产企业要增加化肥品种, 提高肥效水平;农药生产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工艺改造, 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农药品种;氯碱生产企业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

第三,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努力推进石化产业的高端化、差异化和绿色发展。优先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的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材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功能材料等, 争取在聚氨酯、特种合成橡胶、有机硅、有机氟、炭纤维、芳纶、稀土化工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突破关键工程技术, 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规模针对重点品种的关键工程技术, 组织开发、完善和系列化生产各种规格的产品。加快配套辅助材料的开发, 实现新材料产业链的一体化生产。加强下游应用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与汽车、高铁、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技术用户更加紧密合作, 对应用开发做更多投入, 逐渐建立起更加密切的技术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生物化工产业,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开发新型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基化学品, 通过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并举, 加快发展生物化工。在实现对化学工业的工艺路线替代和对石油化工的原料路线替代方面, 取得产业化成果。科学选择重点发展领域中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条件不十分充分, 只能适度保持生物乙醇能力, 利用废生物质油发展生物柴油。发展重点应放在生物塑料、生物医药、氨基酸等领域。提高产业竞争力利用已有的生物化工产业基础, 以节能降耗为目标, 保持传统生物化工产品的竞争优势。

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煤炭加工转化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 联产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 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创造以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生产体系在提高经济性和能源效率等方面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通过集成创新和系统优化, 创造以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生产体系。推进基地化建设在煤炭资源富集的地区, 集中建设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 形成煤、电、油、运一体化、企业集群化的基本格局。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大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 大力开发新兴适用技术, 推进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创建新型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提高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体系效率。重点建设一批环保产业园区以及集散与处理区域中心, 提高环保产业集聚度。

第四, 着眼于前沿技术开展研发, 做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储备。过程节能技术重点包括开发新的廉价原料、高效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新的分离技术和新的反应/分离过程、超临界流体的反应技术等。通过化工单元技术的提升和系统优化, 提高石化生产工艺水平。未来能源技术包括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多联产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储备、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碳捕获及封存技术等。生命科学在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基因工程等领域, 加大研发投入, 追赶全球走向生命科学的步伐。纳米技术重点突破的领域包括纳米催化剂、纳米合成、纳米复合材料, 以及纳米应用技术等。

中国石化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 但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 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 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 报告对中国政府提出了六点政策建议。

第一, 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政府要在搭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当中发挥良性作用, 推动让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流动, 使各经济体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二, 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及稳定性。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增加政策法规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比如, 在华外资石化企业关注的能源政策, 包括天然气、煤炭等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支持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和生产者的多元化等等。

第三, 加强法制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防止地方保护对执法力度的影响。通过严格公平执法, 加大违法成本, 建立对违规、违法的企业强制市场淘汰和退出机制, 逐步建立公正、公平发展的环境。

第四, 努力提升化工行业社会形象。积极承诺实施责任关怀, 宣传全球范围认知的化学品管理理念;建议各级政府协助化工企业和利益有关方建立透明公开的沟通渠道, 促进化工行业及其利益有关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有效地树立化工行业积极的公众形象。

第五,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不影响政府规范市场、管理市场的前提下, 相对简化项目的政府申报、审批和验收手续, 政府不要过分关注技术细节, 要使投资者更加理解政府审批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从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更大的信心。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 篇3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方向

以煤为原料, 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就是煤化工。经有关部门研究, 我国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将是煤基液体燃料( 如煤炭液化、合成油、煤基醇醚燃料等) 的生产。我国煤化工发展的重点是生产石油能源替代品, 石油能源替代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煤炭的使用效率低,产生的污染高。最近几年,通过高油价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1.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仍处于示范建设阶段,由于现代煤化工技术具有装置规模大、技术集成度高和资源利用优于传统煤化工的特点,各地规划拟建的项目很多。煤化工是煤炭的深加工产业。发展现代煤化工有利于推动我国石油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我国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 有利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 我国煤化工发展逐步升温, 已呈发展煤化工热。为了使现代煤化工这一新兴产业从一开始就步入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明确了把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和煤制烯烃作为现代煤化工的代表领域。2006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已发出通知, 要求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据悉, 有关方面正拟就《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煤化工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煤化工产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国在向新型煤炭能源化工转型的过程中具备三大有利条件:传统煤化工发展较为成熟、基础雄厚,在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拓展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模仿与创新,国内新型煤化工的技术和装置水平有较快的提高;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和产业提升角度考虑,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煤化工项目,形成了投资热潮,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这一趋势,有利于产业发展。当前煤炭焦化和煤炭气化-合成氨-化肥是我国基本的煤炭化工产业, 与此同时煤炭焦化和煤炭气化-甲醇最下游相关化学工业产品有了非常快的发展,且以煤炭制油的有关技术倍受关注,该技术试点早已在启动,且正由小型化逐步过渡到大型化、从无机化学产品向有机化学产品为主的快速发展期。

我国现代煤化工业的战略价值主要在于:资源条件已经决定以煤为基础的能源格局在长期难以有实质性改变;我国石油较低的储采比已经危及能源安全,替代能源是必然选择;新兴煤化工是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技术提升因素可以充分利用劣质煤资源、增强经济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煤炭炼焦行业里,土焦所占比例较高, 且煤焦油几乎不集中处理及技术加工水准低。煤炭资源浪费过度。煤炭电石、煤炭焦化煤炭合成氨全是能耗很高的行业。以煤焦炭为例,旧的炼焦法要比机焦法所耗焦煤多出26%。有些煤焦化企业不重视煤气与煤焦油等化工原料的回收利用,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煤炭化工产业结构布局极其不合理不科学。旧有的煤炭化工产业结构非常简单, 下游相关产品不全面,很多核心技术还要引进,没有高效的煤炭化工产业耦合与生产网络。政府的相关政策体制不完备。事实上,煤炭化工产业是最近兴起的产业结构, 并且相关产品类别与产业结构较为复杂, 当前政府还没有制定出比较系统与切实有效的煤炭化工产业政策,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总之,旧有的煤炭化工产业早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与广阔市场的需要,因此要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重视起来,迅速对煤炭化工产业进行调整和革新,依靠当地煤炭资源优势进行规模化健康发展,切实解决高能耗与环境污染严重的难题。当今煤炭化工产业是我国煤炭化工产业未来的现实依赖形式和根基。

2.健康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的思路与方向

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国际煤化工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能源迫切的需求,未来一段时间内,煤化工势必将有大规模的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应遵循循环经济以及节约为先的理念,加强产业链延伸耦合和综合利用,集中处理污染,形成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系统。为了提升煤化工相关产品的价值, 煤炭焦化后续的加工技术也需要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煤炭蕴藏量大,可因为地域区别很大,所以在各个地方需要不一样的煤炭转化技术。与此同时因为煤炭化工有关技术的工业化水平不太一样, 要依据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灵活应用。煤炭不仅是能提供热量的燃料,也是与石油一样重要的化工原料。“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决定我国必需依靠煤炭,促进煤炭利用方式的变革。建议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与石油化工产业的协调、差别化发展,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调整国内石化企业“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了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油品需求和燃料油质量升级需要,炼油企业应该以多产高质量的燃料油为主,少生产化工原料,部分缺口可由现代煤化工产品填补。

煤炭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依然是焦炭和电石等行业。根据我国煤炭、煤层气资源特点以及煤化工基本情况,对当前国内外相关产品市场以及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要进一步发展与焦炉煤气生产相关的化工产品原料,且拓展附带产品煤焦油高价值、利润高的精细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尽管世界各国的焦炭生产仍在紧缩,中国当前也处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但是随着中国小型的炼焦产能被舍弃以及进一步调整的产业结构,还是要组建大型煤炭焦化基地。自己研发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煤炭转化技术当前煤炭转化技术大致涵盖煤炭的气态化、煤炭的液态化、煤层气体的应用、煤炭气化整体循环应用技术以及煤炭发电的超临界技术。因此在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需要加快自身的研发, 才能确保煤炭转化技术在我国全面产业化。

3.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怎样确保能源供给安全,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怎样确保石油化工产品需要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目前国外找油难度越来越大并且存在较大的运输风险;全新型煤炭化工产业在旧的煤炭化工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下游煤炭化工产品,及生产石油替代化工产品,且经过化工产业共生,达到资源有效应用的目的,与此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程度,以实现环境保护,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海.煤制油技术产业的经济效应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1):16-19.

[2]范维唐,等.中国煤化工现状及展望[J].煤化工,2005,116(1):1-5.

烟草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4

摘要:中国的烟草行业正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格局,如何解决国外卷烟涌入中国市场后对原有卷烟市场的打压和冲击,实现我过从烟草大国到烟草强国的转换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将过去的传统方式的制作经营手段改变为现代化高水平的制造手段是国有企业的生存之本。

关键词:烟草 发展 质量 品牌

烟草行业是一项特殊的生产企业,我国的烟草的产量和销量都居世界首位,是国内最大的行业之一,为了抵抗外来卷烟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我们卷烟该注重产品品牌的提升还是卷烟质量的提升,我认为应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卷烟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心、企业重视、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2011年1月1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201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定信心,奋力开拓,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各项工作落实》的工作报告,其中指出,着力增强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所以烟草企业要站在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的战略高度做好技术创新工作,更加重视卷烟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卷烟产品质量安全,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烟草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别是要强化烟草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使烟草企业牢固树立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坚持诚实守信,严格依法生产经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指出,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企业的信誉,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把产品质量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完善行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认真抓好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措施落实。进一步制订完善和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科技研究,全面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逐步建立烟用添加剂许可制度,着手研究产品有关成分的信息披露制度。所以烟草企业要打“组合拳”,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从法治观念、企业文化、技术创新、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卷烟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和食品安全工作。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安排了执法检查。但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特别是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暴露出的问题,表明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必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检查监督。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再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所以烟草企业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狠抓卷烟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烟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好国家利益,维护好消费者利益,打造和谐烟草、诚信烟草、责任烟草,促进烟草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

纵观中国现行的发展趋势,注重质量的提升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当然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维护企业的品牌效应,达到双管齐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化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5

中国已慢慢步入老年化社会,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尽40年下来,人口在逐渐的减少,特别是有生劳动力已不能完全支持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据相关数据分析,农民的数量占人口的70%,也就是说中国13亿人口,农民大约有9.1亿左右。庞大的农民群体,理论上我们完全可以供应农业生产,但恰恰不是这样。现在农村的住户家庭分布情况如下,每户比例为2-2-2-1,即老人2个,父母2个,年轻人2个,儿童1个,每一户的劳动力老人和儿童除外,还可以占57%。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收入减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从事除农业以外的工作,这个比例最少占了57%的一般以上,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已不足全国农民的28%,按这个数据来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已不足9.1X28%=2.5亿人。而这2.5亿人口,年龄平均在45-65岁之间,按综合来算

2.5亿人平均55岁左右。十年后,他们大多65岁左右,已到退休年龄,已不能完全的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10后,年轻人是否会放弃在外务工,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呢?我想会很少,劳动力大量流失,土地生产力降低,作为农资人,我们必须要关注。

土地流转已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大量的土地必将会集中少数人来从事生产。他们以机器化生产来解决劳动力的不足,目前在平原地带已实现整个农业生产机械化,机械播种、施肥、收割,甚至遥控飞机施药,无论效率和成本都有着质的提升。当这些人成为农场主后,对于农资产品的选择和购买他们会更加的挑剔和比较。质量、成本、服务他们会更加的注重,未来他们不会挑选很多的产品来实现生产,选择合适单一的品牌一次购入,实现整个的生产所需。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厂家的眼光将要陆续放在承包大户,他们的用量增大也会淘汰个别流通环节,或是零售或是批发,即有可能与企业直接产生合作关系。那如何领先一步做好未来发展的趋势呢?在此我有以下几个不太成熟的建议,来与大家分享:

一:厂商合作

为了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行情,提高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大、更好、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与商家务必要拥有更加深厚和牢固的感情,不断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合作要提升,还需要客户的发展眼光能与我们厂家的发展同步,这样才是我们真正的双赢。在未来鉴于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与客户之间的合作我有以下几个想法。

第一:建议零售商由商转农

1、在未来农村人口稀少,土地流转后,建议零售商利用在当

地的关系,争取土地承,由商入农,半农半商。

2、优点是:A、零售商化商为农后,避免了未来被承包大

户淘汰,可持续农资销售产业长期发展;B、响应了国

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和农业扶助金;C、农商结合后增加了农田收入,相对非农资从事人员来说,更大的优势是准确的掌握了农资产品的采购成本。

第二:建议经销商与承包大户(如农场主、种植合作社等)直接合作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的行情下,产品下乡推广的难度

也是越来越大,不断的有企业在基层社推广和努力。一个零售商拥有多个品牌,越到季节前越不着急,多个品牌推广后,待价而沽。如果没有很好的优势,一个普通的零售网点能够销售几十吨货,那就很不错了。这里面含有我们和经销商多方的努力和通力合作,才能取到几十吨的成绩。今年我下面的一个经销商做了一个单子,在下面的一个乡镇,有一个农民来他那里直接购肥,以往经销商也做过这样的单子,但是需要数量都很小,很少一次性超过10吨以上的。而这次这个农民的需求量却很大,需要50吨,当然对于价格也有要求,理由是如果在下面的零售商那里购买,零售商会加他很多钱。有人一次需要这么多肥,客户当然很高兴,在询问后我们得知他承包了千亩地,每年不算尿素,他需要100吨以上的化肥,有这么多的田在购买农资物品时当然也会很苛刻。客户希望谈成这单生意,但是发货的话,会有可能对当地的零售商直接照成影响,又不想放弃这单生意。客户给我来了一个电话,我果断的把公司的副品牌介绍给了客户,后来我们给这个农民的价格直接是按批发价格接单的,经过努力秋季小麦用肥时,我们同样给他发过去50吨的高磷肥料。光这一个

农民,我们2013年就发了100吨的货,如果在这个县我们可以找十个这样的农民,那就是1000吨。目前客户给业务员安排了一个新的工作,在下乡时多问老百姓,谁家的地多,或是种植大户,直接上门联系。

1、在种植大户直接合作,短期内提高了经销商的销售量,长期避免了被零售商和种植大户淘汰。相对种植大户来说,同样也减少了他们的农资投入成本。

2、经销商务必要做好农资服务,主要是农艺师和病虫害

技术服务。长期的感情投资,要让承包大户产生信任和依赖。

第三:厂家与客户共同组建农业服务合作社

依托客户在当地的社会背景关系,注册农业服务合作社,以吸收会员为主,农资销售为铺,有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合作社的运作。

1、低利润帮助会员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提高会

员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外出打工家里无劳动力的会员。

2、为会员提供高品质的农资产品,如种子、农药、化肥

等等。

3、4、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会员统一联系粮食收购,尽量高出乡镇收购价格,务必要让会员对合作社产生信任和热情。

二、未来农资销售的计划

我本人从事化肥销售已经7年,经历过化肥销售的最低谷和最高峰,7年的经历让我对农资产业未来有了些许个人的看法。在未来,农资销售会有巨大的改变方式,在这里我有两个想法与大家分享。

第一、厂家与承包大户直接合作,逐渐淘汰代理商或者零

售商。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你不行动,并不代表

其他厂家不走这一步。未来在市场上的工作,厂家除了

业务员做销售外,必须要有农技师随时提供技术服务。

或许有一天,化肥企业对于农技师的需求量会超过业务

员的数量。

第二、化肥电子商务交易

当有一天,80后回家务农,他们习惯了电脑和网络,在需要农资物品时,他们是否会在网上直接选购,我想很

有可能。也许会通过淘宝或者拍拍在网上直接购肥,那

个时候他们会是新时代的农民,他们除了要种田外,以

往的生活方式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我们的肥料企业

需要与时俱进,企业或许可以考虑网络的力量。也许刚

开始效果不会很好,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相信网

络交易会有一片天地的时候。

这是7年的化肥工作,对于化肥未来的销售一点看法,还有很多不成熟和欠缺的地方,希望领导多担待和指教!

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篇6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互联网+”服务商崛起

接下来会出现一大批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会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但不排除部分传统企业也会逆袭成为“互联网+”服务商。其实从服务角度来看,传统企业转型为“互联网+”服务商也是一种转型。这是一种类似于中介的角色,他们本身不会从事互联网+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及运营工作,但是他们会帮助线上及线下双方的协作。更多的是做双方的对接工作,盈利方式则是双方对接成功后的服务费用及各种增值服务费用。

这些增值服务可能会是培训、招聘、资源寻找、方案设计、设备引进、车间改造等。初期的“互联网+”服务商是单体经营,后期则会发展成为复合体,不排除后期会发展成为纯互联网模式的平台型企业。第三方服务的涉及的领域有大数据、云系统、电商平台、O2O服务商、CRM等软件服务商、智能设备商、机器人、3D打印等。

趋势二: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三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更新更接地气的“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融合当地资源打造一批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四是引进“互联网+”技术,包括定期邀请相关人员为当地企业培训互联网常识,以及对在职员工的再培训等。

五是资源对接,与各大互联网企业建立长期的资讯、帮扶、人才交流等关系,在交流中让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互交流,便于进一步合作。

趋势三:“互联网+”职业培训兴起

政府及企业也需要更多懂“互联网+”的人才,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的职业线上线下教育会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直是很火的教育类型,同时市场份额也占的比较大,每年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在“互联网+”这一轮热潮中,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会兴起,可以具体细分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其实这些培训还是互联网企业的职位,传统企业想改变企业架构,需要配备更多的专业技能职工。“互联网+”职业培训面向两个群体,一是对传统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二是对想从事该行业的人员的培训。

趋势四:第一个热门职业是“互联网+”技术

“转型红利”期的第一个热门职业会是“互联网+”技术。由于社会及行业的需要,会催生大量的专业技术从业者。这个职业群体的构成会是成熟的技术人员及运营人员,更多的通过培训上岗的人员。从事“互联网+”服务商的工作,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整体规划性思路,他们能够根据“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做事,然后再有一个具体而擅长的领域,譬如运营及技术等,通过不断的向下延伸而匹配到线下的传统企业中。甚至,“互联网+”服务商要为每一个企业配备数个服务代表,工作人员“驻商”或者“驻岗”,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趋势五:平台(生态)型电商再受热捧

在电商方面,平台型电商及生态型电商会广受关注,包括大型平台及地方平台,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某地的小型商城,将会有更多的传统企业与其接洽。甚至这些平台会专门成立独立的“互联网+”服务公司,更深入到企业内部。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在初期的转型实操上,更多企业会选择加入一个平台或者生态。一来可以从平台或者生态上积累部分资源并学习其运营模式,二来可以避免自搭平台运营失败的情况出现。加上平台或生态,也能更好的认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不足,通过与其他商家合作,了解整体产业链布局,建立格局观。

这有利于传统企业找到转型突破点,以后才能以点代面,企业自身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当然,平台或生态不只是线上的,线下的资源整合的一定程度,也能催生出平台。更多的平台或者生态出现以后,“互联网+”要做的只是生态与平台的连接,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升级。

趋势六:O2O会成为“互联网+”企业首选

O2O将会大受重视,O2O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都在探讨的话题,只是O2O不算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广大传统企业可以借用这种方式而进一步改造原有的商业模式。同时,作为连接线上及线下的新商业形式,会成为当前广大传统企业的首选,O2O相关的资讯公司及研究单位会受重视及热捧。在“互联网+”被提出以后,很多认为在线上线下产业相融合的大趋势下,O2O已经没有位置了,这个看法是伟哥不认同的。

作为专业研究线上线下相连接的一种商业形式,目前很多传统的企业尤其是手工业已经从中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正是“互联网+”模式需要借鉴的。大量O2O企业的案例可以为传统企业转向提供经验,也可以为互联网企业融合传统企业提供思路。接下来,O2O会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也是线上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伟哥认为“互联网+”之所以被政府推出,各种基于O2O的商业模式是其参考,也算是一种变向的推动。

趋势七:供应链平台更受重视

供应链平台会成为重中之重,专门设计和研究供应链的商家会成为构成传统企业新商业模式主架构部分的服务者,这是每一个接受“互联网+”的企业应该遵循的。企业及行业转型的根本是供应链的互联网化,也是供应链的优化与升级。对于一个传统企业来讲,人员架构可以变的像传统企业一样扁平,技术人员也都可以配齐,考核制度也可以效仿互联网企业,但是更底层的供应链改造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供应链涉及物流、现金流等各种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很多传统企业在现在看来根本是无法改造的。传统供应链模式相对效率低下,互联网化以后的传统企业必定会受其拖累。因此,“互联网+”要求有一部分专门研究供应链设计及改造的专业人才站出来,为广大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服务。

趋势八:促进部分互联网企业快速落地

“互联网+”虽然更多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其实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寻求切入传统市场,这些企业也需要转型。最鲜明的例子是当前数以万计的手机应用,这些APP肢解了PC互联网的市场,短时间内积累了超过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但是缺乏更好的商业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找不到挣钱的来路。可能用户很多,活跃度也很高,但就是无法直接变现,或者用户的消费能力太差。基本上每一个APP都是某个行业或者其细分领域的代表,在线上无法解决的盈利问题的时候,这些商家都有落地线下的趋势。如唱吧在尝试自己做KTV以及与线下KTV合作,墨迹天气开始做硬件商家合作空气检测及空气净化的硬件。

如果说过去是互联网企业主动找传统企业,谈及的条件等方面会非常被动,“互联网+”则会让传统企业主动找互联网企业。譬如在“治霾”这个问题上,污染严重的制造业以及传统检测设备的商家肯可能都会找到互联网企业,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产品合作方案。“互联网+”政策能够促成过去这些商家做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这也算是将来一个趋势。

本文与大家探讨的“互联网+”未来趋势,基本是政策、产业连接、创业及资本方面的,也是比较宏观的。在每一个行业以及细分领域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趋势,但大体上都离不开社会及产业的大环境。其实无论大家身处哪个行业,在参考伟哥所述及的这些趋势之外,更要与自身行业相结合,可能会对企业将来发展有一个更好的预判。

其实不管有什么样的趋势与政策,最终要推进与落实“互联网+”还是要靠企业自身。至于要走哪个路线,选择哪种方式,就看企业对产业、企业、互联网、以及商业模式的理解了。

趋势九: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

目前,全国的孵化器已经超过1200个,2015年会是孵化器的整合元年。同时,孵化器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主推“互联网+”,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的新模式企业将会与高新产业一样受到孵化器的重视。“互联网+”被作为政策推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前全面创业是时代,大部分创业项目或多或少都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智能硬件、在线教育、O2O等领域创业项目的火热,间接推动了新材料、传感器、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等行业的兴起,这些领域同样也出现了足够多的创业项目。

当前,围绕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创业项目的关联性是一条脉络,这条脉络可以梳理与整合某些行业的全产业链;物联网是另一条脉络,这条线把智能硬件、可穿戴、生物医疗等领域连接起来。整个创业生态都是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政府牵头推出“互联网+”政策,正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产生。在政策的激励下,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出现,传统的创业项目也就越来越好,以此来解决行业的升级。所以,接下来各地的孵化器将会主推“互联网+”项目。

趋势十:加速传统企业的并购与收购

互联网企业投资持股传统企业已经屡见不鲜,事实上传统企业投资或者收购互联网企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以往的传统企业转型研究中,伟哥认为入股与并购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这比传统企业高薪挖电商运营团队或者引入高科技人才更直接有效,引进团队和人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与企业原有结构及运营模式磨合,也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直接转变运维模式的。直接收购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全部业务打包性的与传统企业对接,相当于互联网业务外包但又是内部的公司,双方的业务及职工又不受冲突,可谓一举多得。

不要看互联网企业价值多少亿美元,市值500亿美元以上的互联网公司也就那么多,线下的资本要比线上多很多。大量的民间资本长期累积,过去这些资本都投银行、能源等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实体行业的萧条与不景气,这些手握大量资本的企业开始着眼互联网,很多专注互联网投资的基金都有传统企业的身影。线下资本投入线上,有利于民间资本的优化及再分配,“钱生钱”的投资模式如今已经走向病态,以P2P等巧立名目的民进非法集资还在与日俱增,如果这部分钱能够转投创业项目,将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的整体转型。

延伸阅读:互联网+的社会条件

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7

绿色化工的具体如下:设计化学合成方法, 防止产生废物;设计高安全性的化合物与产物, 将工艺中所有材料最大化的转变为最终产品;尽可能的降低或消除化学方法的危险性;采用非消耗型原料, 即可再生原料;通过催化反应将废物量降至最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原子经济反应最大化;防止生成衍生物;提高溶剂与反应条件的安全性;设计产品具备相应的可降解性, 不可在环境中累积;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将附产物的生成降至最低;尽可能降低发生事故的机率。

2 绿色化工的应用与发展

2.1 国内外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比如电池、溶剂、多醇、医药、化妆品以及催化剂等, 此外还包括一些低能耗的生产工艺,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国内外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首先是阿克苏诺贝尔公司, 在最近道琼斯公布的可持续发展性世界指数, 其在化学行业中排名居首。该公司在多年前就把绿色产品作为发展业务的机遇, 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 而且其在可再生原料的应用、降低碳排放量以及改进能效方面也因拥有骄人成绩而位居前列。该公司生产过程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量达到百分之四十, 2020年可以达到欧盟标准的两倍。其次为帝斯曼公司, 其在上述可持续发展性世界指数化学行业中仅次于阿克苏诺贝尔公司, 为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该公司不仅加快了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的脚步, 而且推进工业生物技术加工业务, 即白色生物技术。帝斯曼公司的业务重点倾向于食物与医药、材料化学等技术, 主要目标是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至少提升两个百分点。此外, 陶氏化学公司的产品天然材料的应用量也越来越多, 公司产品的绿色程度越来越高。其旗下的陶氏聚氨酯分部研发出利用大豆油生产多元醇的方法, 广泛应用于弹性体、涂料等聚氨酯泡沫。这种多元醇与石化生产的多元醇相比, 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更少, 且可以少用百分之六十的化石燃料。在陶氏化学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 绿色技术的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上述提到到的大豆生产的多元醇已经取得广泛的应用, 而且相比石化生产的多元醇其在价格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 针对绿色化工的科研工作早已跳出了学术研究的小圈子, 广大科研人员将眼光放在了绿色化工的工业化应用方面。现在很多重要成果均已实现了规模化的工业生产, 还有一些即将推进工业化生产,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包括绿色化工生产工艺、生物质合成新能源等, 而且我国的绿色化工成果与其它国家相比毫不逊色, 有些技术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正是绿色化工理念的应用与推广使得化学工业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革, 将环境污染消除于源头。

2.2 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

一是绿色化工产品的设计。通过上述绿色化工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出, 设计绿色化工产品要求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小化, 在设计时要分析其生命周期、循环回收以及回用设计等方面。假如产品本身就具体一定的污染性, 那么只从降低生产成本、改良生产工艺等方面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绿色化工所侧重的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与效益, 尤其是社会成本与环境成本。所以绿色化工产品的设计受到很多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 特别是“绿色壁垒”的限制对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绿色化工产品成为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绿色化工的设计过程中, 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即全生命周期、再循环与再利用、降低原料与能量消耗等。

另一个方面则是溶剂的绿色化与绿色溶剂。因为催化剂不但可以改变热力学的反应速率, 而且可以改变多种热力学反应中的某种反应, 其生成的目标产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所以在实现化工工艺、技术绿色化发展等方面, 有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催化剂的改造, 还是直接应用绿色溶剂与绿色原料, 催化剂均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绿色化工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即为设计和使用高效、无害的催化剂。对于催化剂而言, 评价其绿色程度的一项重要特性即为其选择性。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可以减少废物产生量, 降低能量消耗;在分子水平构筑高活性以及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可以很好的解决催化剂回收利用的问题, 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3 绿色化工是实现化工行业发展的必然性

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 化工行业的污染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们已经意识到, 化工产业之所以高污染, 其源头就在于化工产业落后的工艺以及人们落后的环保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们要生存, 化工产业要发展, 就要将化工产业的环保职责、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的需求等各方面考虑进来, 走绿色化工的道路, 研发、设计绿色产品。污染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成本, 其对水源、土壤以及大气等环境造成的污染可能会制约化工产业的发展, 因此环保应当作为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基本国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要实现对资源的持续循环利用, 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开源节源, 提升资源的转化率与利用率。绿色化工技术利用工艺升级与设备革新, 实现治污、防污的目的,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绿色化工技术有着一定的系统性与复杂性, 其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 是实现污染预防最基本的科学手段。尽管现在还很难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全面的预测, 但根据现在的研究进展可以断定, 绿色化工在一些具体研究领域既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又将产生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绿色化工将是解决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切入点, 也是化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所谓绿色化工是指可以去除或减少化工产品危险物质的生产设计与工艺, 其属于前瞻性的方法, 它把产品与工艺开发与环境与人类健康保护一体化整合在一起, 从源头上工业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本文在阐述绿色化工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介绍了当前绿色化工技术应用以及后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化工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工是必然趋势的论点。

关键词:绿色化工,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明发.化工产业的希望绿色化工[J].科技传播, 2010 (6) [1]朱明发.化工产业的希望绿色化工[J].科技传播, 2010 (6)

[2]周家贤.全绿色化工的进展及前景[J].化工设计, 2010 (20) [2]周家贤.全绿色化工的进展及前景[J].化工设计, 2010 (20)

浅析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汽车电子产品     新能源环保汽车      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汽油是汽车的常用能源。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尾气。汽车最大、最直接的污染是尾气。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国际汽车公司陆續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及绿色环保新能源车型。

一、汽车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作为汽车电子产品的载体,其产量直接影响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量,特别是对那些在汽车中普及率较高的传统汽车电子产品来说,比如EMS、汽车音响、汽车仪表等需求量很大。所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的最有利保证。

2.新兴汽车电子产品在国产汽车中的普及。 纵观国产汽车的发展史,不用追溯到很远,就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国产汽车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应用到汽车上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以及娱乐性。ABS、安全气囊等产品已经渐渐成为轿车产品的标配,GPS、TPMS等新兴汽车电子产业也逐步超越了其在汽车中的普及速度。

3.汽车电子产品的升级。与其他电子产品一样,汽车电子产品一刻都没有停止其产品升级的步伐。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电子产品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而这种产品升级将直接影响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现代汽车的主流主动防护系统基本上是ABS+EBD+TCS相互使用,为驾驶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这也充分体现出科技以人为本的宗旨。

二、新能源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1.概念车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累计生产约15亿辆汽车,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2.小排量汽车发展趋势。小排量汽车既节能又环保,而且这类车的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在8万元以下,在家庭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可降低制造的材料成本。

3.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趋势。在遇到堵车时的燃油消耗量、尾气排放量等要远远低于仅靠汽油、柴油内燃机驱动的车,排放量下降约80%,可节省燃料50%。而与纯电动车、燃料电动车两种电动车相比,混合动力车在动力性能、续行里程、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因而最具商业价值和量产可能。

4.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危机的持续加剧,石油的耗尽目前来看是必然趋势,而传统能源产生的大量废气也使得汽车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而能源的清洁化和多样化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能源:

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是一种完全清洁且取之不尽的能源,氢的燃烧只产生水,同时其燃烧放出来的能量也是所有元素中最大的,相比同质量的汽油和氢气,氢气燃烧放能是汽油的5倍,所以氢能源是未来汽车十分理想的一种能源。

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可以说是零污染零排放,随着大容量电池和快速充电技术的研发,目前已有大量续航能力达200KM的电动汽车问世。

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和供能,不管是在阴天还是在雪天都可为汽车进行能源补充,随着目前大容量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发,未来太阳能汽车的投产并不遥远。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是未来汽车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汽车一定可以实现技术、经济和环保的完美结合。

三、总结

很多企业很早就开始了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的调整。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也逐步得到加强。同时,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现代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共同筑起汽车的安全防护体系,为乘客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科技永无止境,畅想依然永恒,我想未来汽车的发展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谢忠华.论论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3(2).

上一篇:个人卫生班会主题下一篇:铺川学区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