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用11篇)
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1
我要与大家分享几个与物流相关问题的认识。
第一是环保问题。今天杭州晴空万里,北京却雾霾严重。我之所以提出环境问题,是因为今年4月世界主要国家达成了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这与全球温室效应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相关统计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中国与美国是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8%,就中国而言,这与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过去在重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环保问题被忽视,但现在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中国作为其中最主要的牵头国家,与美国一起成为了环保大国,将在未来二氧化碳的减排中担负重要责任。这与物流业有何关联?我认为随着中国对环境的日渐重视,未来一定会在物流中提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求,这就需要物流业使用环保的物流设备,要求物流业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
第二是技术问题。现阶段我们在不断发展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预见,未来物流行业一定会和物联网、大数据高度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还可以实现从业人员的全方位管理,甚至包括身体健康的管理。此外,物流运输的时间和空间也将得到无限延展,目前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是我们所掌握的运输方式,但在未来传送运输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第三是区域共存与共生问题。我说的区域共存与共生不是指环境有了保障后共存和共生,而是指环境出现问题后,物流系统该如何去应对。
第四是社会化问题。日本已经步入老年社会,中国也正在进入老年社会,相关统计预测指出,到2060年中国将会有超过5亿的老年人口,占比总人口的40%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物流配送问题该怎么解决。目前,我们在积极做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希望能够替代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产业界相信今后社会一定会朝着老年化和少子化发展。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机器人发展发达的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在日本照顾老年人包括灾后的救援过程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但是这一技术发展到极致依然存在风险,比如人工智能会独立思考时,人类与人工智能该如何相处?
第五是物流软环境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催生了新的产业业态,比如跨境电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大环境也在发生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然而由于各自的法律、生活环境差异也会导致各自的交流体验有差异,这对于跨境电商、物流也是一样的。我们该如何解决?在物流方面特别是硬件设备方面我们在不断前进;但是在软环境方面,我们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总的来说,在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以及随着人口向老龄化、少子化发展,物流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物流人与物流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推动这一行业为全社会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本刊记者庞彪根据小山彰在“2016(第十四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内容有删节)
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时间:2016年11月5日下午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层大宴会厅3厅
主持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姜旭
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2
1.缺乏全国性的物流网络;
2.我国物流企业服务模式单一;
3.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4.物流难以解决小宗配送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现在的电子商务有很大关系。京东、淘宝等个种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与我国物流企业息息相关。所以,我国未来物流发展在电子商务这一块会有很大的发展趋势,可以再这一方面着手发展物流运作。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省时高效,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难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而线下的物流目前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现在的物流企业过于分散,且低价竞争的情况普遍,限制了本行业的发展。为了解决物流滞后的问题,电子商务公司目前的常见举措通常为筹集资金自建物流或是并购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公司的自建物流已见成效。
如果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电子物流的未来趋势是很值得期待与认可的,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会迎来物流在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发展前景趋势:
1.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型物流。这种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这种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也有自行管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务;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管理。
2.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因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美、日等国物流企业成功的要诀,就在于他们都十分重视客户服务的研究。
在概念上变革,由“推”到“拉”。配送中心应更多地考虑“客户要我提供哪些服务”,从这层意义讲,它是“拉”,而不是仅仅考虑“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即“推”。如有的配送中心起初提供的是区域性的物流服务,以后发展到提供长距离服务,而且能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又如配送中心派人到生产厂家“驻点”,直接为客户发货。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把所有物流工作全部委托配货中心去干,从根本意义上讲,配送中心的工作已延伸到生产厂里去了。
3.未来物流行业的竞争是实力和服务水平的竞争。
浅析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汽车电子产品 新能源环保汽车 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汽油是汽车的常用能源。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尾气。汽车最大、最直接的污染是尾气。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国际汽车公司陆續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及绿色环保新能源车型。
一、汽车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作为汽车电子产品的载体,其产量直接影响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量,特别是对那些在汽车中普及率较高的传统汽车电子产品来说,比如EMS、汽车音响、汽车仪表等需求量很大。所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的最有利保证。
2.新兴汽车电子产品在国产汽车中的普及。 纵观国产汽车的发展史,不用追溯到很远,就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国产汽车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应用到汽车上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以及娱乐性。ABS、安全气囊等产品已经渐渐成为轿车产品的标配,GPS、TPMS等新兴汽车电子产业也逐步超越了其在汽车中的普及速度。
3.汽车电子产品的升级。与其他电子产品一样,汽车电子产品一刻都没有停止其产品升级的步伐。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电子产品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而这种产品升级将直接影响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现代汽车的主流主动防护系统基本上是ABS+EBD+TCS相互使用,为驾驶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这也充分体现出科技以人为本的宗旨。
二、新能源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1.概念车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累计生产约15亿辆汽车,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2.小排量汽车发展趋势。小排量汽车既节能又环保,而且这类车的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在8万元以下,在家庭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可降低制造的材料成本。
3.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趋势。在遇到堵车时的燃油消耗量、尾气排放量等要远远低于仅靠汽油、柴油内燃机驱动的车,排放量下降约80%,可节省燃料50%。而与纯电动车、燃料电动车两种电动车相比,混合动力车在动力性能、续行里程、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因而最具商业价值和量产可能。
4.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危机的持续加剧,石油的耗尽目前来看是必然趋势,而传统能源产生的大量废气也使得汽车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而能源的清洁化和多样化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能源:
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是一种完全清洁且取之不尽的能源,氢的燃烧只产生水,同时其燃烧放出来的能量也是所有元素中最大的,相比同质量的汽油和氢气,氢气燃烧放能是汽油的5倍,所以氢能源是未来汽车十分理想的一种能源。
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可以说是零污染零排放,随着大容量电池和快速充电技术的研发,目前已有大量续航能力达200KM的电动汽车问世。
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和供能,不管是在阴天还是在雪天都可为汽车进行能源补充,随着目前大容量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发,未来太阳能汽车的投产并不遥远。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是未来汽车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汽车一定可以实现技术、经济和环保的完美结合。
三、总结
很多企业很早就开始了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的调整。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也逐步得到加强。同时,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现代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共同筑起汽车的安全防护体系,为乘客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科技永无止境,畅想依然永恒,我想未来汽车的发展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谢忠华.论论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3(2).
我国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篇4
物流行业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较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但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当前, 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产品市场不断壮大, 亟须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作为支撑。电子商务的兴起、物联网的技术发展等, 也都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进步。因此, 物流行业必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 物流行业的现实发展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情和市场的需要: 虽然物流企业总数在近年急剧增加, 但是国内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 所占市场份额低。传统物流企业竞争激烈, 存在低价竞争的模式, 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规划, 实现物流行业的持续进步和长期发展, 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四方面的趋势: 信息化、规模化、跨界合作和绿色物流。
2 信息化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走入信息化的时代, 物流行业的发展自然也不能缺少信息化的加入。现代物流系统正逐步实现网络化、智能化, 并结合物联网技术, 为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模式, 也方便了现代生活。
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流程中组织方式、交易方式、服务方式, 首先应当实现电子化。通过网络系统, 能够规范现有的物流业务, 实现物流业务的高效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同时, 也会改善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达成物流企业的速度、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更重要的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及时分析业务信息, 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 进行判断及决策, 并控制现实物流运行, 实现物流的电子化指挥。
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 构建起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是现阶段的核心环节。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 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企业有望解决当前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问题, 实现供应链信息的无缝结合, 使未来的物流企业突破区域性局限, 改善管理能力, 谋求更大的发展。
3 规模化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 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一体化服务, 并规范物流行业的行业标准, 使物流行业走向规模化[1]。
现如今, 物流行业的触角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不同领域有其特殊性, 对整个行业进行细分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实现规模化。而各种新型的更具专业性物流也不断投入市场, 如冷链物流、医药物流、能源物流、危险品物流、回收物流及特种物流等。为不同的行业提供差别化、定制化的服务必将成为物流发展的前景。
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也是物流发展的必经之路。区域划分既要考虑物流便利性及物流成本, 又要结合城市长期发展规划, 配合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消费偏好, 做到真正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便利人们生活。要突破行政区域的划分,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产业链的发展,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构建起科学的区域物流体系。
4 跨界合作
4. 1 与金融业的合作
物流行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 这就随之产生了物流金融, 以解决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面临的资金短缺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融资等问题。
物流金融[2], 从广义上讲, 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流程, 主要通过应用各类金融产品, 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整合, 不断地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狭义的物流金融, 是指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过程, 其核心在于物流融资。其运营模式包括贷款业务 ( 涉及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仓单质押业务、保兑仓业务) 、资金结算业务、保理业务及物流保险[3]。
物流金融能为一部分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信用水平不高、缺乏不动产抵押等问题, 常常面临难以融资的局面, 这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经营面临瓶颈。而物流金融正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4. 2 与电子商务的合作
近年来, 电子商务平台兴起, 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等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也带来了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 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 也就是企业自行组建物流配送系统。这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物流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利用原有的营销网络构建起自己的物流系统。但自建庞大的物流体系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和物流管理人才, 增加了企业成本, 不利于企业的扩大经营。
在未来, 独立于买卖之外的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将成为主流。它将实现特定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快捷地向市场移动,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它因地制宜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从而达成与企业的长期持续合作, 实现合作共赢。
5 绿色物流
当前国内的物流企业多而分散, 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规模化程度不高, 导致物流运营成本增加, 也为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合理的物流区域规划又会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 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 因此, 在发展物流行业的同时应当注重低碳环保, 做到绿色物流。
要做到绿色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多方面支持[4]。首先, 需要政府的引导, 将低碳物流纳入当前的发展规划之中, 制定并完善促进低碳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 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规划物流区域分布,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设施建设。对于企业, 应当抓住机遇, 顺应政策的号召, 大力发展低碳经营模式, 促进供应链管理优化及组织管理优化。而最终, 这一切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 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尽快研发低碳物流技术体系, 构建起低碳物流信息平台, 推动物联网的建设。
6 结 论
物流产业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 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 中国物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物流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和国家的重视, 因此, 对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分别是信息化、规模化、跨界合作和绿色物流。在总结发展趋势的同时, 本文也从这四个方面对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周学明, 张晖.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研究[J].物流科技, 2009 (1) .
[2]何飞.构建低碳区域物流体系的研究[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13 (1) .
[3]汪鸣.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难点和政策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 (5) .
物流外包:企业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篇5
[摘要] 物流业务外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行物流外包的企业还很少,物流外包业务也仅局限于基本业务,并且对物流外包的满意度也普遍偏低。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物流外包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正确选择第三方物流外包商,全过程管理和监控物流外包。
[关键词] 物流外包 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
外包(Outsourcing),其本意就是“外部寻求资源”。一个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是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企业物流外包就是将其非核心的物流业务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以充分利用专业物流公司的专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策略,是企业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一、企业物流外包的作用
物流作为企业的支持和辅助业务,一直是企业外包业务的首选对象。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好处。
1.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涵。一般上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资源的占有状况、技术设备的配置和产品的竞争力,来确定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核心业务是指在技术、人才和资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同时又是利润重要来源的业务。而非核心业务则是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如制造型企业的物流、财务、IT、设备维修等。物流外包就是把企业非核心业务的物流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从而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上,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一般工商企业的自身物流技术、信息系统、运输网络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往往滞后于其核心业务的发展。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在这一领域拥有优势。通过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交由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操作,利用其专业化的物流优势和规模效益,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核心业务的开发。
2.有利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业务外包的又一原因。通过外包,企业可以降低因拥有运输设备、仓库和其他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由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本企业自身所不及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将物流業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更有效的运营物流系统,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获得规模效应。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整合许多客户的作业,在客户中分享资源,分摊物流设施的投资,降低单个企业的物流费用。如 HP公司,其在美国的11家工厂,原来各自处理自己的进货和产品仓储和分配工作,供应线路混乱,协调复杂,经常出现运输车辆空驶,效率低下。1993年,HP公司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从事货物配送的Ryder Integrated Logistics Company, 精简了资金的仓库和卡车运输业务,并由后者统一管理各个工厂的物流业务。结果在1994年,HP公司仅原材料运到工厂所需费用一项,就比过去减少了10%以上。
3.有利于企业保持灵活性
物流业务外包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的灵活性,避免在物流设施上进行过多的投资,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和产品的变化及时调整物流网络与物流战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将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物流外包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支付服务费用,而不必在自己内部维持物流基本设施来满足需求。对于业务呈现季节性变化的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对企业赢利性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对于这样的企业,配置物流设施的能力是根据需求旺季确定还是根据需求淡季确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无论怎样配置都可能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或不足。而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就不必担心业务的季节性变化。
二、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现状
1.物流外包实施率低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出版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第三方物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一项主要选择内容,大部分企业以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的形式利用社会化物流服务。但只有53.3%的企业对物流业务进行了外包,还有46.7%的企业还没有进行物流业务外包。虽然比起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结果:仅有2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13%的商业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的数据高出了许多,但我国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仍然偏低。而且在已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中,外包物流业务量占企业物流业务总量的比例也明显偏低,70%以上的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量占总物流业务量的比例在50%。
2.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仍集中于基本业务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内容仍集中于传统项目,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中转运输、仓储保管和市内配送等领域,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信息管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的外包比例仍较低。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类型情况(表)。
资料来源:《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 》
3.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满意度较低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企业物流外包比例的提高,企业与物流供应商的交往不断加深,对物流供应商的期望也在提高,2003年度调查显示,企业对外包后的物流服务基本满意的达到了60.7%,不满意的占8.9%。可见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在满足工商企业的低层次物流需求方面,尚能令大多数客户满意,但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仍然较低,特别是如何提高令企业感到特别满意的物流服务产品,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实施物流外包的措施
1.从战略高度认识物流外包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模式;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功合作,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模式,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物流,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1)认清当前企业竞争态势,寻求新的竞争优势。当前企业竞争环境复杂,竞争内容呈现出动态化特点。全球一体化趋势使得国内市场国际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从传统的同行企业扩大为相关行业企业。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所采取的竞争行为也会因时间、地域、竞争对象以及顾客的不同而变化,企业竞争的主题日趋多元化。企业必须认清当前竞争态势,不断探索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打破传统观念,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目前我国市场状况己进入买方市场,企业利润已进入微利时代,通过在生产领域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企业经营者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视角开始转向物流领域,物流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束缚,企业自营物流现象普遍,物流不仅不能成为竞争优势和利润源,反而成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障碍。第三方物流不仅使企业能集中于核心竞争力,还能获益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企业必须打破自营物流的传统观念,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积极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3)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做好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准备。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改变,它对企业物流绩效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它也需要企业内部进行大量的改革,才能使第三方物流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竞争优势。使用第三方物流有可能引起企业内部人员的排外和抵触情绪,促使物流部门人员削减,产生人员培训需要,增加人力资源部门工作,需要新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要求整合双方的信息系统。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参与外包物流过程,加强外包物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拟定富余人员安排方案和相关人员培训方案,制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做好准备。
2.确定物流外包的服务范围
企业拥有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同样的竞争力,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因此,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自身企业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并把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进行细分,确定哪些项目自营,哪些项目外包,以何种形式外包。一般来说,下列物流业务应该外包出去:
(1)合作者能完成得更好;
(2)合作者能够以更低的费用完成;
(3)合作者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
(4)需要在不同文化的国家进行的;
(5)在企业内部进行代价太大的;
(6)投资回报率较低的。
确定物流外包项目后,应成立物流外包项目小组,这支队伍至少要覆盖法律、人力资源、财务和外包业务等领域。然后确定具体的物流外包计划,包括项目分几个阶段,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3.谨慎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信誉、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物流外包战略的完成,应慎重选择物流供应商。选择时应基于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重点考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能力、成本、经验、灵活性等因素。一般来说,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投入指標:物流供应商拥有的固定资产、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如:是否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与运输工具,是否拥有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
(2)能力指标:物流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迅速修复物流障碍的能力和个性化增值服务的能力;
(3)兼容指标:企业与物流供应商负责人的观念和理念、处事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兼容性,是否愿意与企业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等。
4.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为了使物流外包业务顺利进行,必须把管理和控制贯穿全过程。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既不能约束过紧,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也不能放任自流,影响物流外包业务的质量。物流外包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纳入自身的整个管理体系中。(1)要明确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各自职责和工作范围,双方要承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物流外包企业要帮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业务流程和资产的梳理,包括目前企业有哪些流程?流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目前是如何操作的?现在有哪些资产?应如何处理这些资产?(3)协助物流供应商制定物流外包后的工作流程、规范项目标准、KPI指标,确定相关的对应接口人员、费用标准、结算方式、异常问题处理方式等。最后,对物流供应商的管理、质量、成本和绩效进行监控与考核。监控的手段可以直接与客户沟通,可通过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人员的反馈意见,可通过KPI指标和现场监控等方式了解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运作状况,并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效益直接挂钩。
总之,物流业务外包强调的是物流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强调企业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越来越被推崇的新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宋玉:是自营,还是外包[J].物流世界,2001,(1):11~13
[2]刘小群: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管理[J].商业经济文荟,2004,(1):63~65
[3]Hum Sin Hoon, etc. Report on The Logistics Futures Survey, Department of Decision Sciences,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1
[4]王淑云: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外包[J].企业经济,2004,(2):76~77
[5]张巍李静芳:企业物流外包决策[J].现代物流,2001,(4):29~31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中国物流网 http://www.china-logisticsnet.com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篇6
1.1 绿色物流
如今, 随着各国推动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化, 与传统物流相比, 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逆向物流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打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物流体系已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方向。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循环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1.2 第四方物流
就传统意义而言, 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聘请仓库、车队来做仓储、货运, 属功能性服务;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 它承担了对物流规划决策内容以外的实际的物流操作业务。
在当今商品流通高频率、大范围, 物流市场交易费用需要降低, 供应链管理模式改变的形势下, 第四方物流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1.3 物流服务个性化
现代物流的个性化服务趋势, 是现代物流营销观念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期, 订单变得越来越小, 客户要求越来越个性化, 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产物的个性化服务, 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因此, 现代物流企业应积极发展个性化服务, 在发展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信息及其技术, 善于创新, 积极与客户沟通。
2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2.1 有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专业化程度高度发展和现代经济分工细化的产物, 它在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有助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很好的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增加了税收。
2.2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从事生产互动的企业与物流业日益融合、互相依赖、互动发展, 物流连接着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储运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一体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提高产品附加值。
2.3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发达地区可以加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 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从而招商引资, 优化第二产业结构, 聚集高端产业, 优化配置地区资料。
2.4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
在带来物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 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将为餐饮、会展、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带来配套的服务, 进而整体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5 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物流将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连接了起来, 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加强了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各种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利用率, 降低能耗, 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商品流通率,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政府层面的对策、措施
3.1.1 政府重视做好规划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物流业指的是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管理方式, 将物流过程中的包装、仓储、搬运装卸、物流信息、流通加工、区域分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供应链的新的服务业体系。政府从事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是指企业参与的纲领, 是物流业发展的蓝本。由政府出面, 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科学可行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是加快和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编制的规划需具备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3.1.2 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两手并举, 合力推进
相较于传统社会分工, 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现代物流业涉及仓储、商贸、运输、配送、保险、金融和海关等多个业务部门, 只有通过各级政府多方位的协调才能使得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3 加快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 形成网络支撑
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先进的基础设施, 而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也自然成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应立足于客观实际, 与当地发展情况相符, 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与各种航线、路网和管网规划实现有效的衔接。政府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 既不能放任其发展, 也不能过多干预, 从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自主投资, 促进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 形成网络支撑。
3.1.4 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物流业的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因此要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前提和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应由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通讯基础设施和行业及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3.1.5 实行税收优惠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 物流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选取对企业较为有利的纳税方案进行纳税申报是可行的。对于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物流企业, 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
3.2 企业层面的对策、措施
3.2.1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 我国物流专业人才不足, 并且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这些现状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现代物流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合格的实践能力, 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 因此, 我们应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培养能适应其发展的专业人才。
3.2.2 改变企业规模, 有效重组、规划
物流发展的最终体现是大量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因此, 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 必须培育出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应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造, 对其原有的物流设施和流程进行重组规划, 从而扩大企业规模, 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 要将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外延, 实现物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 但是必须立足于本地物流业发展的实际。
3.2.3 企业转型应立足现有资源
传统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转化为适合自己发展路径的现代物流企业。若要转化为第一二类现代物流企业, 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人员、信息、系统的网络以及长期的国际实践。但是实际上, 我国能够转化为第一二类现代物流企业的企业并不多, 大多数企业需要先向传统的第三类向现代第三类物流企业转化, 进而向第二类转化。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变, 必须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同时加强竞争力。企业间也要加强合作, 从横向上加强联合, 吸取对方的长处, 规避对方的短处。纵向上则要向上下游延伸, 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摘要: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下, 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支撑下, 在世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 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开始呈现并迅速发展。物流国际化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拓展, 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物流国际化。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7
1 物流的概述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存储、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 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过程。
现代物流不仅仅注重的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的配送问题, 而且还注重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采购的问题, 还有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存储、加工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全面地提升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的问题。因此,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 把生产、运输、销售、包装、流通加工等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手段。
2 物流业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 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增强, 竞争机制的设立, 各个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不断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国政府逐步开始重视物流的发展, 逐步对一些老的运输企业进行改建和重组, 促使他们不断地提供新的物流服务, 而且还出现了一批新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我国的物流行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总的来说, 我国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近些年来, 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认识到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物流产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性的产业, 其产业结构复杂。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物流行业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基础设施方面逐步完善, 我国的公路里程位列世界第三;铁路运力位列亚洲第一;在水运方面, 我国港口的吞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位列世界第五;民航也新扩建了一些机场, 以及一些航线的增开, 使航空的运载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配送体系方面,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大批有规模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我国的物流行业从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变, 第四方物流也渐渐兴起。我国目前物流的发展环境明显得到了好转。
第一方物流 (1PL) 是指生产或流通企业自身来做物流各方面的运作, 如仓储、运输等。生产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车辆, 不依靠任何的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第二方物流 (2PL) 是指那些自身没有车辆、仓库, 雇佣车辆、仓库来做货物的仓储、运输, 是属于功能性的、比较单一的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 (3PL) 是指生产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生产任务完成好, 把自己的物流方面的工作以合同的方式交给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物流企业, 也就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货物的仓储、运输、搬运、包装等。
第四方物流 (4PL) 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 是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 而搭建的一个能够提供共享和发布信息的物流平台, 以此能够领导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但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刚刚兴起, 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如基础设施的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人才缺乏等。要想发展好第四方物流, 就需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人才的培养等等。
但我国的物流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善, 物流企业规模小, 物流管理不集中, 我国的物流在各地区之间被分割成若干的部门和地区, 各自之间自成体系, 缺乏整体的物流规划, 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 缺少综合性的物流公司, 无法形成协调、统一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 使得货物的仓储、运输、配送不能有效结合起来运作, 以至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 物流速度大大降低, 环节上的浪费严重, 管理成本也加大, 物流资源不能得到科学、充分、有效的统一分配, 从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阻碍了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仍然不足, 尚未建立起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和物流技术装备等建设尚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物流技术、物流标准不能完全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 物流服务集约化和一体化程度亦不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物流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 还处于摸索阶段, 缺乏物流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现代企业的内部物流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 信息化决定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但现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还在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 因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3 物流业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 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特别激烈, 由于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大大加强, 使得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对本国在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纵观世界, 物流业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虽然近些年我国物流发展很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 物流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 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 高的物流成本一直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一套完善的内部物流体系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经济时代, 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立足现在, 展望未来,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本质所在, 也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企业内部物流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物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应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装卸搬运技术等为支撑。其发展趋势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高新技术对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的发展尤为重要, 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Walmart运用了Bar Code (条形玛)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ITS (智能交通系统) 等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进行了成功的整合, 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2) 绿色物流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逐步恶化。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现在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 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在这种环境下, “绿色物流”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物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合理制定运输、配送计划, 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统一集货、统一送货, 减少空载率, 采用排污小的货车车型, 减少污染, 提高运输效率, 实现“零库存”, 降低物流成本。
(2) 政府应当制订相关的绿色物流法规。政府应当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控制, 制订一些关于绿色物流的法规和政策, 用来控制物流活动产生的污染、排放的废气等。
(3) 加大力度培养物流方面的人才。我国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相对不足, 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必须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3) 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 实现物流一体化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与企业内部物流的供给往往不会同步, 存在一些偏差, 可能会出现物流资源的短缺或闲置。我们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就要利用外部资源。当物流供应短缺时, 我们就要利用“第三方物流”来补充这个“缺口”, 当物流企业内部资源闲置时, 我们自身来“扮演”“第三方物流”的角色, 避免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这种灵活的整合方式是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4)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是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是中国物流企业高速发展的时期, 要想使自身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企业制定一套针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方案。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关乎现代物流企业生存的营销理念。
现在, 更多的物流企业应当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看清楚中国物流企业的变化趋势, 从而重新思考自己的业务和市场。各物流企业一定要用积极的和变化的态度来定义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中国正在朝着成为物流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国家而努力。
摘要:分析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未来物流业发展趋势。
浅析义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义乌,物流业,小商品
义乌地处浙江金衢盆地的东部, 金华江流域的东阳江中游, 总面积1105km2。1998年, 被确定为浙江省二级经济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化重点地区, 并列入全省首批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县市之一。浙江省在十五年计划中提出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而建设区域性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即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物流活动高度集中于少数交通发达的城市及周边区域。而义乌作为全国最大的物流集散地, 人气物流集聚, 同时依仗金华这一浙江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 其物流地位非比寻常。
1 义乌经济发展简介
义乌小商品市场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1992年8月被国家工商局命名为“中国小商品城”, 2000年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市) 中名列第20位, 浙江省第4位。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 市场成交额连续12年居于全国集贸市场首位, 商品远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欧美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 “义乌模式”已成为继“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后的又一经济奇迹。
目前, 义乌市场拥有商位2.6万个, 从业人员7万多人, 营业面积70多万㎡, 汇集了28个大类8万余种商品。工业企业14000家, 其中服装、什织、印刷、饰品、拉链、毛纺、玩具、钥匙胚等八大行业, 走在全国、全省同行的前列。4000余家中外企业在义乌设立总代理、总经销有600多位外商常驻义乌组织小商品出口贸易。建立了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 农贸城、物资市场、木材市场、家电市场、通信市场、室内用品市场等7个专业市场和30多条专业街为依托, 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义乌商品市场的影响不断扩大, “商业城”的特色更趋明显, 已成为浙江重要的旅游购物中心。其产业的高度集聚使市场充分发挥生产要素、各类商品、上下游企业和市场信息的聚集优势, 最终形成向全省、全国各地扩散和辐射的趋势。
2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物流业是随着生产全球化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 具体是指对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 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 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 具有服务全程化, 供应链一体化与电子商务互为支撑及管理信息化等特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物流科学理论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现代物流业从传统的仓储、运输作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行业, 效率不断提高。根据欧洲物流协会的统计:食品行业的物流成本占年营业额的30%, 金属工业占27%, 化学工业占23%, 汽车工业占15%, 各行业的年均物流成本比例为22%。
(2) 现代物流业以信息为中心, 形成商品供应体系。现代物流理论认为物流活动不是单个生产或销售部门的事, 而是包括材料供应商、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统一体的共同活动, 通过物流供应链强化企业间的联系, 强化商品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的管理。
(3) 现代物流业的服务范围不断延伸。物流业的服务范围经历了港口到港口、门到门、货架到货架等阶段;在发达国家60%的产品实行“准时化生产”方式和“零库存”战略, 降低成本, 加快流通;物流服务向前延伸, 将生产前的原材料供应列入服务范围;物流服务向后延伸, 将商品直接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 甚至延伸到消费后的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4) 专业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加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英特网及电子商务的出现, 加速了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 出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第四方物流企业, 即除了供货方 (第一方) 及收货方 (第二方) 之外, 出现的专业物流公司。
3 义乌物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义乌的物流体系是随着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古以来, 义乌就是从吴越通向瓯、闽、粤的重要陆上要道, 也是江、浙通向荆楚、四川、云贵的要道, 北上过长江三角洲则可通向华北、西北和东北。但是自宋代一直到20世纪初, 水上交通是最重要的商品运输路线, 因此义乌以陆地运输为主的小商贩组织发展缓慢。但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引进, 尤其是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 义乌的陆地交通枢纽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也为义乌物流体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3.1 义乌物流业的初期发展
1982年, 当地政府深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鼓舞, 顺应民意果断提出了“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 允许从事长途贩运, 允许开放城乡市场, 允许多渠道竞争。这不仅意味着长期以来躲躲藏藏的商品交易合法化, 更意味着义乌物流业进入萌芽阶段。
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起源于当地“敲糖帮”的“鸡毛换糖”, 主要是一些简单粗制的小商品, 由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日用小商品严重不足, 获得了巨大的销售市场, 在全国各地以低成本优势和国有企业的商品相抗衡, 这就决定了义乌物流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低成本战略。在义乌, 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一般的商家又无力自己完成, 普通的邮局寄递又满足不了要求, 而义乌市场“买全国人, 卖全国人, 乃至全球人”的经营模式, 要求商品的流动顺畅、高速、有效, 因此联托运机构就应运而生。
义乌市联托运市场经历了1982~1985年的萌芽阶段, 1986~1990年的自发发展阶段, 1991~1994年的有组织发展阶段和1995~1998年的强化管理阶段, 从1999年以后进入了经营权放开阶段。从中可以看出, 义乌市联托运市场逐步从小规模、混乱发展到规模化、规范化。
3.2 义乌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周边已形成了南方联、北方联、江东等货运市场, 联托运业务涉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50多个大中城市, 挂牌托运处达200多家, 直达线路140多条, 外来货源卸货点110多家, 市场吞吐量在5000t以上, 托运市场的从业人员已达四五万人。公司网络已覆盖全省大部分县市, 机场已开通了飞往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10多条航线;开通了“金华海关义乌临时监管点”, 并与宁波港国际集装箱综合发展总公司合资组建了“义乌开元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缩短了内地与港口之间的距离。
联托运机构相当于非资产型物流公司, 因为它们除了几个磅秤, 基本不占有物流资产 (如仓库、运输工具) , 但需要具备对物流资产进行规划、集成、管理的能力。其具体的流程是:客户把货物放在包装箱内, 并在上面注明货到的地址, 再将货送到托运处所租的场地 (散户摊主一般雇黄包车工拉货) , 货经过磅秤称出重量并依此及路途远近付托运费, 然后将其放在一边, 若去某个地方的货凑齐一车后, 就马上联系合同车发货。一般来说, 当天就能把货发出。收货人得知货到后, 便去当地的托运处提货。
由于托运处不需要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 只需租一个空间, 而星罗棋布的托运网点和通达全国各地的运输渠道, 甚至还有从义乌至乌鲁木齐、哈尔滨、广州、北京、贵阳的五趟货运专列, 使商贩运递十分方便, 再加上货物相对集中, 使用合同车, 能随叫随到, 联托运线点组货后当天即可发送车辆, 同时本地的托运网点和外地的托运网点一般会有合作关系, 因此托运车往往不会空载而归, 以专业大市场为基础、产品陪送为主业、现代仓储为配套、多式联运为手段、商品交易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使得联托运方便, 迅速且价格优惠。
4 义乌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义乌物流业虽有很多优势, 但其自身的特点在另一方面却抑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联托运市场实行的是一线多点的经营方式, 各托运点为拉客源, 可能采取不正当竞争, 对资源也造成一定的浪费;众多小而散的托运点“合作不足, 竞争有余”,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白热化的竞争使得联托运的利润已摊得很薄, 超载现象比较严重, 货物安全性低, 造成特殊货物破损率高;由于设备简陋, 使用的又是合同车, 使信息无法实时反馈, 如客户无法查询货物何时运出、此时在何方、何时到达, 有无遗漏、损坏等等。对义乌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义乌市政府和企业已意识到这些问题并迅速付之于行动, 义乌市联托运总公司于2003年5月全通过了ISO9001:2000标准审核, 这标志着义乌首家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基本建立和第一支现代物流管理队伍的诞生。同时, 其它的措施也在逐步展开:
4.1 整合物流运力资源、合理设置设施
托运企业应消除“一线多点”的经营模式, 把分散的经营户聚集起来联合经营以形成规模经济。克服“重线路, 轻结点”的倾向, 加快规划建设衔接各种运输方式, 不同运输系统的枢纽设施和有关服务设施, 加强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 促进物流系统“并网”。
4.2 政府对物流企业的支持重点转移到政策环境的建设
通过打造竞争格局, 制订竞争规划, 政策上给予保证, 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组织有序的市场环境。
4.3 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 物流实际上就是打信息战。有了信息, 才有迅速反映市场的能力, 物流才能加快流通, 并缩短客户的资金占用时间, 才能更好为客户服务。由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对于整个行业信息化的状况的依赖程度很大, 对行业标准、业务规范、公共平台等等行业信息化的要求, 比其他行业更加重要, 没有行业的信息化,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将无所适从。同时, 要加强各种物流标准的建设工作。对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进行全面梳理, 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
4.4 现代物流企业培育
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培育一批优强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是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着力推动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改组。要研究制订鼓励支持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
4.5 工商企业物流管理
引导工商企业运用先进物流管理技术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 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鼓励企业从实际出发, 摒弃“小而全”的物流经营理念, 将自身的物流运作融入社会的整个供应链中去, 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 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摸式进行整合或重组, 或者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将物流业务委托出去, 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
由于义乌市离浙江省内各经济中心的距离均衡, 能够接受来自各个经济中心的辐射, 可形成大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尤其是杭州的综合物流中心, 宁波的一体化国际物流中心, 温州的工贸一体化物流中心和嘉兴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对义乌的小商品物流中心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所以, 在不久的将来, 义乌的小商品物流中心将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乃至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服务最优的国际小商品中心。
5 结论
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崛起中不难看出, 物流业对促进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区域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 我国的物流还处在初级阶段, 通过对义乌物流业发展的分析探索, 希望对我国其他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明珂, 物流系统论[M].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
[2]杨鄂、丁海军、王淳, 浙江省物流区域规划的意义及其构建[J].嘉兴学院学报, 第15卷第5期, 2003 (9) .
[3]潘瑞玉、张丽丽、周根贵, 浅析义乌物流[J].华东经济管理, 第17卷第3期, 2003 (6) .
[4]王祖强, 专业化交易组织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再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义乌模式”[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第4卷第2期, 2004 (3) .
[5]蔡承磊、章晶晶, 21世纪初浙江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J].商业研究, 总第264期, 2003 (4) .
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篇9
每个国家的物流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角色, 不难看出我国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宏伟蓝图。
一、规模不断扩大, 实现经营模式多元化
规模不够大, 批量不高, 而品种却多样是我国物流行业现代配送系统中所展示的主要局面, 这种局势将直接影响效益, 而企业竞争却是多面性, 国有储运公司颇多, 虽然有规模, 但体制中出现看问题观点陈旧, 处理事态死板的缺点。而一批批新型物流公司不断涌现。在强烈的竞争市场中他们选择了联合方式, 相互依靠性的合作战略, 达成联盟性质来开创新的收成效益。从目前的战略形势中可以想像未来强强联合的战略趋势将会越来越扩大化演变。原来的大型物流企业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面对信息技术发达中的国家的物流业, 系统网络化中实现了高度信息化的科技管理模式。而全球网络信息资源及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成为提高物流业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海内外物流业供应链所产生的变革, 全面更新改善了流通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这也将成为必然, 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积极走出国门, 实现经营模式全球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将有效提高我国物流企业不同程度地走向国际, 实现全球开放化模式。面对近年来我国经济与全世界经济接轨的事实, 国内众多企业都积极努力的走出国门, 积累了实质性的经验, 而物流企业更是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积极努力的引进或开发更广泛更便捷的物流信息平台, 更全面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中业务技能, 争取更好地融入一体化的全球物流网络平台。一些有远见的物流公司已开始筹划在国外开设营业机构, 大力推动了物流业的进步作用, 有效提高了我国物流企业在全球化中的身份地位。
三、推广第三方物流合作, 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
我国物流产业中也应大力提倡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界入, 服务一体化、增值化将成为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对其应全面性的深入发展。必须做到全方位的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 深入第三方物流高水准服务产业中, 尽一切可能性的从客户自身出发, 并量身制定相关增值服务系列。大幅度地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效应。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初衷, 主要就是想与物流服务商共同承担风险。但在外包的过程中风险性减小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第三方物流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可分为两种: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 前者存在于合作伙伴之间, 是因合作而发生, 是内在的;而后者则存在于伙伴与环境之间, 指的是即使合作关系非常满意, 但物流运作的目标也不一定能够实现的可能性, 具有外向性。一个是有关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个源头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分配不公平所致。
维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的良好信任关系是一件需要长期不懈坚持和经营的工作, 它要经过合作各方的反复沟通、磨合与协商。这与建立信任关系的客观制约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
2008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关于发展服务业的具体意见, 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了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业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但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深入实施, 一些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问题进一步显现, 制约了产业发展, 国务院组织了10多个部门分赴各地调研物流业发展情况, 发现有8个问题比较突出, 所以在2011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重点提出来了解决这8个问题的配套政策措施, 即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改进对物流企业的管理、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信我们国家的物流产业将会更加快速发展, 健康成长。
五、快速供应链管理时代的物流企业
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已成为我国的物流行业中最早的起源点, 成为了不可分割的部分。迈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复醒加快, 全球范围跨国公司也普遍性的进入了新潮流时代, 而内配置资源直接推动了海内外大规模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进度。全面覆盖了从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零售直至消费的整个细节。所以也将直接影响了同行业企业中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延伸。
六、互联网物流快速发展
互联网是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网络。随着网络广泛普及, 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也随之而来。互联网迅速向市场渗透或者说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企业竞争环境, 新的竞争者利用互联网更容易进入成熟的市场, 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能直接获得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并且能直接进行交易活动, 这些正在促使企业的商务方式发生改变。在21世纪的全球竞争中, 为了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管理分析, 全方位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 更好地建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 维护好企业间的发展优势, 全面发挥好企业中互联网所起的作用, 正确认识把握好未来长远的发展趋势, 将物流活动中互联网管理效率发挥到极至。
七、结束语
全球化的战略趋势使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社会角色中各自分工明确。生产厂家全方位的集中精力扩大生产规模制造产品、创造经济价值, 最大化地满足服务需求。虽然我国物流业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中, 还在不断摸索前进中, 但国内具有的丰富的物流资源等待我们进一步创新、开拓与发展, 我们应多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经验和成熟战略。对国内外物流的现状、发展进行对比研究更有助于掌握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中心脉搏, 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长远顺利发展。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物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 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 与西方国家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物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趋势,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2007) [P].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
[2]方光罗.现代物流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长琼.绿色物流[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夏春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10
学习的新空间
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个学习的地方。在因特网上,图书馆正在成为新型学习团体的造访地和服务提供者。对人类来说,图书馆藏书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真实意义上的实验室;现在,数字化的藏书使得这个实验室更容易进入、资料随手可得,而且图书馆同时为同学们查阅书籍开辟了一个扩大了的建筑学上的空间。在科学领域,图书馆将学术著作带入实验室,同时将这些著作带入新的真实的联合图书馆。这里为世界各国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聚在一块操作试验设备、分析数据、模拟试验和取得新的学术成就的场所。由于学习工具和学术著作变得数字化,图书馆也正变成一个馆藏材料远远超过传统出版的书面著作的丰富的资源库。图书馆和学习之间的衔接超越了现有的教育机构和框架,变成了一种集正式和非正式于一体的终身学习。作为一个享有同样价值观的合作组织的集合体,图书馆正在放松他们对地域上的限制。那些一度被封藏于大量图书馆中的特殊藏书现在正通过网络以数字化的形式开放,这使得学生们和公众可以直接上网寻找他们所需要的资料,而在以前这些资料只是对一些有特权的高等学者开放,他们可以到那些藏有这些罕见资料的地方查阅。但是图书馆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各个大学和学院正在建设新的图书馆或翻新现有的图书馆为校园建设更新的知识系统——新的建筑空间,其配备的齐全设施为合作研究和社会交往提供服务,当然也包括更传统的个人借书业务。
信息网络
数字媒体和无线笔记本电脑正在改变学校图书馆目前的状况,但是这些改变的范围和性质不仅仅取决于技术,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学校的动态、管理层以及图书管理员的个性和人生观都有助于决定21世纪的学校图书馆能否成为一个信息库,或是一个使学生们的学习大不相同的服务机构和知识空间。
当学生们都有手提电脑、学校图书管理员为他们提供了远程登陆电子资料和其他数字资源的路径时,学生和老师们似乎就不会经常到图书馆了。学校图书管理员们必须想出一种灵活的指导性措施来阻止这种趋势,尤其是在那些不得不在图书馆这种环境下进行的必要的、重要的思考技巧退化的时候获取信息应当变得更容易。
学习的实验室
在信息时代,探索是追求正统教育的驱动力。这样就需要图书馆的媒体专家扮演重要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的良师益友和榜样的角色。同时鼓励和奖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发问和检验。
未来的学校图书馆是基于把老师和学生置于信息的重要选择者和使用者的指导性策略和最佳实践之上的。学校图书馆媒体专家是个有经验的老师,他能够掌握收集和应用信息的有效方法。在广阔的教育体系中,他們扮演着老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家长的全职信息方面的良师益友的角色。他们是掌握了技术的指导性领头人和信息资源方面的助手。
在新兴的图书馆教学实验室里,学生们在伙伴面前进行讨论并且得到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这个实验室里的设施为每个小组学生的工作服务,每个小组都能够进入在线信息终端、视频编辑站和通过电信设施采访他们满意的专家。
作为一个学习实验室,图书馆应当是这样一种环境:信息选择的实验过程、信息采用的重要回顾和对于学生们提出的社会问题做答的重要回顾。最适合成为成功的教学媒体专家和信息方面的良师益友的教育家是那些掌握了人们认可的团队教学技巧和知识,领会了文学、信息技术和教学策略的人。
为了加速对全职教育领导和信息教员的认可和实践,必须就以下几个重要的环节采取行动。
1、委托公共学校的协会必须为高品质校园媒体中心采用一种高要求的模式。无论这个校园中的年级高低和生源多少,其媒体中心均需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士,并且还要有技术和资源上的助手。
2、提供教师教育规划的大学,在他们的培训和练习实践中,必须采用的要素应能通过学校图书馆媒体计划的合作,并被将来的教师充分理解,使他们意识到教育技术、复杂资源、询问、重要性思考和资讯素养所蕴涵着的潜力。
3、为未来学校图书馆媒体专家提供教育的大学,必须证明他们可以有高质量的教育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有效使用信息管理技术。而这些证明是由那些在读的学校图书馆信息和教育专家给出的。
4、学校委员会、监管人和校长们可以预计学校图书馆媒体专家的高效率的表现。这些人有责任领导教育设计和查阅文献,从而使得大量的老师和学生高效地使用信息。这种领导能力应当能通过试用期和年终表现而看出来。这样,委员会的成员和人数更多的教育团体,就可以理解在信息时代这些新的信息方面的良师益友,能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什么影响。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浅析我国物流业升级的发展趋势 篇11
物流管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在供应到消费过程中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相应的物流管理活动则包括:客户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和运输、仓储和保管、物料搬运、包装、存货控制、工厂和仓库选址、定单处理、分销联络、物料采购、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
物流管理活动可存于企业内部,成为企业的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即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包括: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也可由企业外包给专门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3PL)和所谓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4PL),即那些与客户企业在某种层面上建立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或合同外包关系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及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当前,中国物流产业已进入发展阶段,形成了一种热潮。(1)从微观层面,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是许多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二是部分制造业企业也在探索和尝试物流管理方面的改革。三是出现一批定位于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2)从地方政府层面,目前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地方政府,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对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3)宏观层面的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从不同角度关注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二、我国物流业提速升级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较快,但还存在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建各的物流中心或基地,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相互之间毫无关联,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等问题。具体表现为:(1)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制滞后。观念落后导致我国不论是国民经济或企业管理均不重视物流,缺乏规划,投资严重不足。体制不顺,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2)物流设施陈旧,利用率不高。陈旧的设施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由于使用效率低下,使原本陈旧的物流设施更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我国仓库利用率只有50%。(3)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将使传统的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重新整合,但我国却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重电子、轻商务的倾向。(4)物流专业化程度低,技术单一。大多现有的物流企业是过去仓储、运输的简单转行,物流技术单一,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尚未建立,很难在中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5)物流业经营管理低效、缺乏规模效应。我国企业物流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
三、我国物流业提速升级的战略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我国物流业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为此,要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培育拥有多种运输手段的新型物流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型物流基地的规划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建立健全为物流服务的相关中介机构。
第二,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市场需要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化、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三是积极组织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原辅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业务。
第三,推进国际合作,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文件中,没有对物流产业的开放做出专门承诺,但在分销、运输等部分的承诺中,都包含了物流产业开放的相关内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规定中外合营商业企业可以“经营相关的配套服务”。在实际审批中,国家已明确允许外商投资连锁商业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第四, 融合信息网络技术, 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在电子商务时代, 信息是物流企业的命脉, 必须通过建立一体比的物流信息系统, 做到持续、简便、无差错地移动数据, 实时、自动地更新数据, 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对于国内一些已初步形成网络化物流经营的企业, 可根据客户系统化物流需求整合资源, 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巩固和培育核心优势, 在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和通道畅通的基础上, 发展和巩固企业各种联盟, 形成基于网络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摘要:我国近几年的物流业初具规模并呈欣欣向荣之势。而物流业在我国作为新兴产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迫切需要提速升级, 以应对加入WTO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战略
参考文献
[1]、叶敬彪.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环境及战略选择[J].水运管理, 2006 (1)
[2]、王春法.信息技术、企业形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现代物流, 2003 (6)
【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10-09
物流的发展趋势06-18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0-20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07-14
港口现代物流发展趋势10-21
论现代物流发展趋势06-07
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10-22
公路物流行业发展趋势10-16
浅析国际物流发展趋势11-12
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趋势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