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发展分析论文

2024-07-03

未来发展分析论文(通用12篇)

未来发展分析论文 篇1

一、中药研究的思想史概述

为了说明未来中药学的发展道路, 首先有必要回顾既往在研究思想上的历程。

从“医药俱度论”和“废医存药论” (或美其名为“中药科学化”) 得到证明。产生的思想根源是完全迷信合成药物的作用, 连植物药都否定了, 何况中药。试图脱离中医来研究中药的疗效和有效物质, 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因为仅有少数中药能找出“有效成分”, 其归宿也不再为中医所用, 而是增加新的西药。现代医学的辉煌成就是在不断发现和纠正自身体系的谬误中取得的。就在盲目否定中医药的年代, 西医“自身中毒论”和“病灶感染论”等理论上的错误造成滥施手术, 危害甚广;西药氨基比林、非那西汀等因毒副作用严重而停用, 以致我国取缔这些药品退了20~50年;利血平由于引起严重忧郁症、甚至自杀而在某些国家停用, 我们却还未采取措施。这提示我们, 分子药物不论是合成药还是天然产物所潜在的局限性。中药研究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 扩展自己的学术发展途径。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中药学的发展趋势可归纳如下: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 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

没有理论, 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等基本理论外, 还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反畏、配伍禁忌以及采制加工经验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现在已进行了文献方面的初步整理。

2、研究思路多样化在药材研究方面大致可以分为:

从亲缘关系和生物学研究人手, 解决中药资源短缺问题;以传统用药经验和药性归类方面研究, 产生二十世纪新中药材, 如太子参、菊叶三七、景天三七、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川牛膝等的临床疗效得以确认, 成为中医所用的新药材;从保证中药质量出发, 研究地道、加工、贮存、制剂的系统质量控制;从中医治则和临床经验入手, 对攻下药物和活血化淤等药物的共性研究。

3、中药疗效评价客观化这种趋势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形成了一套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 并采用现代科学指标总结中药疗效的方法;二是复方研究成果逐年增多, 统计和疗效分析规范化。

4、中药生产工业化饮片和成药生产的企业化为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洗药机、切药机、碾压机、粉碎机、蜜九机、蜡壳机、泛九机、冲剂机、干燥机、包装机日益推广, 并开始和计算机结合, 由电脑自动控制。另一方面, 中药材收购、生产、销售实行“三证”以后, 管理和流通方面一体化加强, 对保证和提高中药质量有利。

5、中药质量标准化传统的方法是以地道、采收期、炮制制剂技术来对药材整体有效性加以控制, 而不是针对其中某一成分。

“望 (形、色) 、问 (产地、加工方法等) 、闻 (气、味) 、切 (质地) ”的特点是快速, 而且不需要对样品作任何特殊处理, 但量的标准不明确, 需要人脑贮存大量特征信息。色谱和光谱技术以及生物测定引入中药质量控制中, 将使中药标准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中药学教材规范化已有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

中药炮制学和中药制剂学等五门专业课程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药用植物学等全国统编教材, 有利于人才培养。

7、药典内容现代化我国从63年版开始, 药典分一、二两部, 一部收载中药。

从下表比较中可看出药典在突出中药特色和吸收现代科技方面的明显变化。

8、中医中药研究同步化中医和中药研究相脱节, 医不知药, 药不为医用都将导致中医整体的消亡。

把二者结合起来的途径是加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 把提高疗效和提高药材质量统一起来。

9、中药科研国际化一中药独特疗效和从中药中发现新药的成功例子 (如麻黄素、青蒿素等) 吸引着国际学者对中药研究的兴趣。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未来中药学无疑要吸收现代科技来武装自己, 但在下述三大特征上必须一脉相承, 按照固有的体系来发展。

1、以“气味论”为基础的中药理论不变。

中药的形色气味是中医几千年来用以解释药性的依据, 并受阴阳五行学说的支配, 形成特有的理论体系, 今后中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取决于对人嗅味觉生理和药物气味本质的研究。“神农尝百草”的分子机理在21世纪可望阐明, 与此相关的品质评价, 药性解释必定有所突破。

2、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形式不变, 即使用药材和中成药的方式不变。

这是区别于“天然药物”或“植物药”研究的显著标志。“天然药物”是国外针对“合成药物”而提出的, 其实二者本质都是分子药物。中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不会丢掉麻黄、青蒿去利用麻黄素、青蒿素。因此, 中药学物质基础的研究是提供安全、有效、精良的药材和成药。在此前提之下, 借鉴一切现代化技术来确保“整体药物”疗效的发挥。

3、辨证论治, 采用饮片一汤剂的形式不变。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髓所在, 与之相适应的是能随证加减的饮片一汤剂形式。既然如此, 汤剂的药效研究和改进这一难题就是不可回避的。尽管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困难, 但是到2000年, 汤剂的化学成分谱和主要药效指标可能快速解决;医院用和家用煎药电器将普及;服用量也会大大减少;必要的矫味剂亦将研制成功;制备汤剂所需的饮片, 即适于炮制和煎煮、能达到最佳煎出效果的片型和厚度的标准将要确定。目前全国有44家重点饮片厂, 年产饮片达几万吨, 这是一种不同于西药粉体工程的应用形式, 而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这一特色, 而不是抛弃它来另搞一套。

四、小结

总而言之, 未来中药学的任务是探索人、药以及人药关系三方面的复杂性。我们现在正处在世界药学史的第三次浪潮中, 现代医学的治疗战略正在从对抗疗法转向调节对策, 而后者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所在。免疫药理学家Hadder预言:未来我们将远离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菌和抗寄生虫的研究, 而将趋向于改变机体、促进机体防御能力的研究, 对疾病采取“亲宿主” (Pro Post) 的治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现代医药学称为分析时代的科学, 21世纪将是系统科学时代, 亦即中医时代, 并将引起整个科学界面貌的改观。未来的中药学也将是中药系统工程学, 对药材的栽培 (养殖) -采收-加工炮制-制剂-成分-药理-疗效实行最佳线形控制和网络控制。

当代的药物有三大特点:专属性更强, 更接近病灶, 更多地采用天然物质作为药物。这里描绘的是西药的未来, 与前述未来中药学三项基本特征的方向、目标全然不同。毫无疑问, 中药学要尽可能采用分子药物的成就来丰富自己, 但是如果以分子药物的途径来代替或掩盖中药学发展道路, 那就没有中药学的未来可言。

摘要:未来我们将远离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菌和抗寄生虫的研究, 而将趋向于改变机体、促进机体防御能力的研究, 对疾病采取“亲宿主 (ProPost) 的治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现代医药学称为分析时代的科学, 21世纪将是系统科学时代, 亦即中医时代, 并将引起整个科学界面貌的改观。未来的中药学也将是中药系统工程学, 对药材的栽培 (养殖) -采收-加工炮制-制剂-成分-药理-疗效实行最佳线形控制和网络控制。

关键词:中药,未来,分析

未来发展分析论文 篇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酒吧业迅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已经慢慢与世界接轨,酒吧就成了城市最直接的文化标志之一。

酒吧的兴起与红火和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之变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酒吧行业正步入科学发展的新世纪,始终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怎样使之成为一个长盛不衰、充满朝气的行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酒吧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酒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尽管目前全球受金融海啸、股市升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酒吧业并没有出现大幅萎缩的现象。在我们身边一些酒吧依然人气鼎盛,一些经营得法的酒吧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分店开了一间又一间。当然,其中也有一些酒吧经营艰难,不得不缩小规模、减薪裁员,甚至关门倒闭。这毕竟是少数,也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

目前酒吧的竞争可以说是全方位、多元化。它们不局限于单一的模式,包括酒吧的经营路线、经营模式、市场定位、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等等。

1、专门供应传统英式鸡尾酒的酒店酒吧,重点突出鸡尾酒的出品质量、服务质量、并以高档的环境设施吸引客源。

2、大众化的酒吧,突出大众化消费,既卫生又舒适,品种不多,但在于精品与浓缩。

3、大型的K吧,着重于歌曲的快、靓、正,顾客可自由选歌,吧内装修也有一定水平,部分K吧还供应自助餐。

4、DISCO吧则突出音乐与环境气氛的渲染。DISCO吧是中国人的一大最爱,同时也是近几年酒吧发展的重头戏。也正是因为DISCO吧的火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带动着中国酒吧业的繁荣。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泡吧族,使之形成一个庞大的泡吧群体,也吸引了前赴后继的外地和本地的投资者。

总之,全方位、多元化的经营,使酒吧分属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范围。在整个酒吧市场中,它们各有长处,各有特点,也各自拥有不同的生存空间。立足在这个多元化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长处、特点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去确定自己的经营策略,经营方法和经营特色,使自己始终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上,就要保持不断变通,不断更新的经营方法。要知道,酒吧行业几乎没有什么专利可言,当一种经营方式、一款特色鸡尾酒或甜品的出现时,很快就会流行开去,当市场上已广泛流传的时候,它就失去竞争的优势了。

二、酒吧发展的趋势

可以预测,短期内酒吧的现状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不同,也与整个经济大环境相联系。近期内,国民经济仍处于一个调整阶段,国企的改革,人们的经济收入与消费观念,决定了酒吧发展的步伐。发展是必然的,发展的趋向也是可以预见的。

1、求创新。

没有创新,技术不会进步,经营不会成功,酒吧业不会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的新鲜事物开始传入中国,国外的潮流也带动着我国酒吧业的起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看来,我们还是进步得比较快的,对外开放和向人学习的干劲大大地带动了中国酒吧业的发展,通过不间断的专业交流活动与比赛,使酒吧行业日渐成熟。

花式调酒的出现,一时风靡整个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邻近港澳,凭着经济迅速发展与资讯发达的优势,率先冲破了传统英式调酒的操作模式。花式调酒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调制手法与新的原料,以全新的口味展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的广大消费者面前。

创新的关键是要得到人们的接受、社会的承认,一种新的营销手法,一种新的原料与配搭,一种新的口味与饮法,一款新的饮品能够流行在酒吧市场,哪怕是暂短的,也是成功的。

2、求实惠。

求实惠是人们消费观念成熟的表现,酒水的价格已从“暴利”时期转入到成熟规范的时期。

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原则在人们头脑里扎下了根。酒吧业的盈利,已不象前几年那样厚利或暴利了。不少酒吧业的经营者已感到步履艰难,酒水的价格开始规范起来。这是酒吧业成熟的表现,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

让利于民,让消费者感到实惠,是促使酒吧业进一步繁荣的长远策略。一些精明的经营者,已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微利不是没有得赚,也不一定是赚得少,我们可以通过物尽其用、杜绝浪费等来降低成本,可以通过活动或利用节假日来提升营业收入。

3、求舒适。

酒吧经营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客人享受。讲享受,是现代人的一种追求。只满足填饱肚子和解决生理需要,从现代来讲是很容易也很简单的事。但满足享受却不容易。

对于在生存竞争和压力中疲于奔命的都市人来说,酒吧提供了一个暂时“放松与自由”的归属空间。这里没有权贵,只有停不下来的音乐、舞蹈,还有一杯接一杯的酒,人们从中寻找一种解脱和放松。“放松与自由”正是酒吧文化的本质所在。

4、求变化。

灵活善变,不拘一格,一切以市场需要为根本取向。当今酒吧业,不管哪种经营方式和哪种经营路向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问题是这个空间有多大,如何在这个生存空间中求变化,求立足,那就要研究市场的需求了。

目前,遍布城市商业区的饮品小店就是酒吧的一个缩影。她们大多以经营奶茶、果汁等饮品为主。由于其经营路线明确,经常推陈出新,较受年轻一族青睐。但由于众多后来者纷纷效仿,无论从装修、饮品、服务等都缺乏特色,使饮品市场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首先,不要被市场的假象所蒙蔽,一切应以市场真实的需求为导向,切忌一窝蜂。一定要抓准时机,靠近市场,看准市场。其二是在经营内容上,切忌一成不变,要常变常新,不拘一格。品种要经常变,经营手法要经常变,要变出特色,变出新鲜感。今后酒吧的发展,不会只是一种经营方式,一种经营路子而取胜。其三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要有市场认可。

(5)求宾至如归的优良服务。

酒吧的服务水准如能达到宾至如归、服务到家的境界是最令客人称道的。酒吧服务质量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酒吧客源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影响到酒吧在社会的声誉。不同的客人带着各种各样的饮食动机来到酒吧消费,酒吧有责任提供各种有偿服务来满足客人。

为使客人享受到宾至如归的优质服务,我们应在员工培训和奖惩制度这两方面下大功夫。一间成功的酒吧,其花在员工培训的精神不亚于创新品种的精力,而要把优质服务持之以恒,现场督导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酒吧经营者与调酒师努力的方向。

众所周知,调酒师是酒吧的灵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酒吧的发展也与调酒师密不可分。大家应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立足酒吧市场。

1、用料常新,配搭巧妙,在原料使用上巧下功夫。

近年来,在饮品品种变化中,为数不少是用料新奇,配搭巧妙而使饮品的花式在不断演变,并成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创新品种。如一些进口原料的使用,一些原不起眼的果汁通过调酒师们的发掘和搭配,创制出一款款新的品种。因此,作为调酒师要特别留意、掌握原料市场的变化与信息,使用一些以前不曾使用过的酒水原料。

2、口味多变,适口者珍,注重酒水原料配制。

传统的鸡尾酒是以酸、烈、苦为主。它既有长处,也有不足,主要是口味变化不大。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本,味道在饮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议论饮品的质量通常以“好味”两字来概括。近几年来酒水原料越出越多,品质越来越上乘,为混合饮品提供了丰富的勾兑基础,而调酒师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调配出来的各式各样风味独特的饮品,更为鸡尾酒口味变化增色不少。

3、制作方法突破传统模式,揉合世界各地特色的制作手法,加以利用演变,力求创新。传统的英式调酒十分讲究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但花式调酒手法或美式调酒手法的灵活性较强。事实上,现时我国的大多数调酒师在调酒手法上已不局限于只是传统的英式调制方法,已揉合了各种手法的精髓。学习借鉴外地的调酒手法,并不能完全的拿来主义,全盘照搬,否则就没有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而应该加以改造,要注意既要保留英式的精髓又要与现存多变的花式手法结合起来,变为具有自己一套的中式调酒手法。

4、出品美观、装饰得体、美伦美奂,给人艺术的享受。

饮品的卖相,向来都是衡量一杯混合饮料质量的重要标准。鸡尾酒的发展,更是注重出品的卖相。形格美观,装饰得体,往往能刺激饮欲,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体现了现代鸡尾酒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相统一。

靓丽的混合饮品卖相,有各方面的因素构成,如原料间色彩的配搭,调制后所形成的色泽,质感、形态,以及载杯的选择,水果花草饰物的衬托等等,无一不显得重要。但最能吸引人的是饮品的名称,新颖别致,清雅脱俗。这就很考究调酒师的心思和审美艺术了。

5、质价相符,以质优价廉吸引消费者,尤其注重品牌效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是必然的,但经营者必须心中有数、头脑清醒地制定最低限价,要不然五星级酒店卖到三星级酒店的价格,形象也会受损。想要争取到更多的客人,每每适得其反。

6、先进设备的使用,使生产制作流程简单方便,质量稳定、工效提高。

目前调制酒水,虽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但酒吧设备已日趋先进,高科技的工具开始进入酒吧,代替了不少手工劳动,不但效率快,而且质量稳定,甚至有些是手工操作所不能比拟的,使到酒吧的生产制作流程逐步简单实用,给酒吧的整个生产制作工艺带来了根本性的革命。

使用先进的酒吧设备和新派调酒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少创新混合饮品的出现,离不开先进酒吧设备的使用,设备的更新是当今新饮品制作的一个关键和特点。因此,作为一个调酒师,要更多地了解并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才能适应酒吧生产的需要,不懂得先进设备的使用,不是一个高明的调酒师。

目前,酒吧业全年的消费额已达百亿规模,占全国餐饮服务业消费额的1%,而发展速度比同业高出4个百分点。按这个速度,在未来的五年内,中国的酒吧服务业市场份额将向200亿挺进,酒吧产业市场将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南京智慧酒店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篇3

关键词:智慧酒店;南京;现状;未来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概念逐渐进入到平民视野中来,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当前智慧旅游的发展,进而促使城市智慧酒店的生成与发展。南京市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积极丰富的旅游资源,自2011年南京引入“智慧旅游”,使得南京市旅游收入屡创新高,因此,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智慧酒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为酒店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而且促进其转型与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1 智慧酒店的基本概念

智慧酒店指的是酒店拥有一套完善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优势,实现酒店管理与客户服务的信息化,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酒店的服务品质与口碑、将信息与服务得到同步,是酒店实现转型发展有效变革,在酒店应用中涉及集中管理与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南京智慧酒店发展现状分析

2.1 对智慧酒店的认识不完善 通过调查南京现有的105家星级酒店,按照星级大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5家酒店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具体对象主要针对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共250名。如图1所示,调查结果现实,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只有5%的管理人员对智慧酒店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并且着手完善智慧酒店建设;15%的人只是听说过智慧酒店,对智慧酒店的概念仍然比较模糊;而剩下的77%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智慧酒店概念完全不了解,只是单纯地认为智慧酒店其实就是对酒店的“二次开发”,这种认知理念上的缺陷使得在智慧酒店具体建设中出现大量人力、材料的浪费。

2.2 智慧酒店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在评价智慧酒店建设上,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智慧酒店的建设水平进行分析,分别为:电器控制、能源控制、互动娱乐、酒店电子商务、可视对讲。在实际调查的25家酒店中,没有一家星级酒店能够完整地实现这五项建设,而完成其中的两三项的酒店只占14%,且都聚集在四星级与五星级酒店中,其他的三星与二星酒店已实现的项目为零,虽然调查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表示有意向进行智慧酒店建设,但是仍停留在讨论阶段,并没有具体实现。而且即便有的酒店已经实现了智慧酒店的初步建设,部门功能依旧停留在调控中,并未完全投入使用。

2.3 智慧酒店与智慧旅游未形成良好的对接 虽然目前南京智慧旅游与智慧酒店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整体发展上可以看出,南京酒店行业在智慧转型过程并未很好与城市的智慧旅游建设形成良好的对接,各酒店依旧采取单打独斗的方法,并未充分开发智慧酒店的潜力,酒店信息系统与旅游信息的不对接与不及时,导致酒店客房与旅游需求相差甚远,这会阻碍酒店的电子商务发展以及財务管理,对酒店的智慧转型发展不利。

3 南京智慧酒店发展趋势分析

3.1 规范化与规模化同步进行 在智慧酒店建设上,南京市政府应该出台智慧酒店的相关建设项目,并进一步完善南京市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旅游信息与酒店信息的共享。在现有酒店信息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酒店客房查询、住房饮食预定等服务功能做进一步强化,规范信息化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参照酒店发展的相关规划,在升级中不断进行调整。另外,酒店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下,为使自身快速发展,应充分利用地方旅游信息,实现传统酒店资金运转向智慧酒店高速信息流于智慧服务导向发展,从根本上扩大产业经营链,提高酒店经济利润,这一方面促使酒店实现高质量、规范化的建设,另一方面有助于推进南京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3.2 营销方式更加多样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大酒店也积极推出网上营销模式,实现了酒店客房信息的网络查询、在线预定、连锁酒店一体化功能,除了传统的网销模式,自媒体工具逐渐受到重视,利用微博、微信推广酒店信息已经被众多酒店接纳,不断向潜在客户推送相关信息,拓展客户。可以预见,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客户与酒店以在线互动进行沟通,借助虚拟网络的优势,将酒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使客户的需求与服务推送时间无限接近,酒店借助在线互动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建议。

3.3 智慧客房进一步升级 智慧酒店最基础的工作还是智慧客房的建设,顾客享受预定、登记、休息、就餐、退房一整套服务,免去了复杂的中间环节,为客户提供更舒适的享受,比如利用RFID(射频无线识别技术),在客户出行前能够通过登录相应的服务平台,事先了解酒店信息,完成在线预定,同时在客户入住时,RFID能智能识别客户信息,简化入住手续,客户进入客房所需的相关服务都可通过智慧客房配备的相关系统进行在线办理,并且客房能安装红外智能识别系统,感应客户的行为,自动调节灯具开关以及各种电器开关,使服务更加精细,让客户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休息或者工作。

4 结语

南京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智慧酒店的发展适应现有经济形式,建设好智慧酒店,从根本上提升了南京酒店行业的服务水平,转变酒店运营方式与盈利模式,扩大产业链,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以及酒店资源与旅游社会资源的共享与系统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琳.基于顾客体验的智慧酒店产品设计[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杨宏.大数据与智慧酒店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9).

[3]黄崎,康建成,黄晨皓.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慧酒店系统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5(07).

[4]程善兰.借力大数据助推苏州酒店智慧化发展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4(12).

[5]潘鸿雷,蔡蓉蓉,顾婷婷.智慧酒店建设与形象识别——以南京为例[J].北方经济,2014(11).

DSP发展史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4

DSP (Digital single processor) 是一种独特的微处理器, 是以数字信号来处理大量信息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拟信号, 转换为0或1的数字信号, 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 并进行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翻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它不仅具有可编程性, 而且它的实时运行速度可达到每秒数以千万条复杂指令程序, 远远超过了通用的微处理器, 是数字化电子世界中日益重要的电脑芯片。它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运行速度, 是最值得称道的两大特色。

二、DSP的发展历史

从1982年第一颗DSP芯片诞生到现在已有31年的历史。随着多核、SOC的发展, DSP将会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 DSP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FPGA、ASIC的挑战。

DSP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发展到由计算机实现部分实时处理的功能, 当时主要用在高尖端领域。DSP技术和大量运算相关, 每秒完成百万条运算就变成新的单位MIPS (每秒百万条指令) 。到20世纪80年代, 一些公司设计出了适合于DSP处理技术的处理器, DSP开始成为一种高性能处理器的名称。

DSP的诞生:当时有两种处理器, 一种是作为PC核心的CPU, 另一种是微控制器MCU。这两种处理器在进行大量运算时都面临着技术瓶颈, 业内在考虑此时需要一种高速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器件。那时, 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已经有了, 像滤波器、编码解码等对于乘加结构要求很高, 如果用CPU来处理的话, 指令多、效率低;如果在处理器中就有这样的乘加结构, 数字滤波器就可以实现实时的处理结果。

最初出现DSP时, 采用了NMOS工艺, 后来受功耗的影响, 很快转到CMOS。那个时候成本比较高, 实现每个MIPS的成本高达10~100美元, 成本商品化的障碍。

DSP产业在约4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DSP即数字信号处理, 作为一个新的理论广为流传;随着这个时代的成熟, DSP进入了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 DSP代表着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器件的出现使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接下来进入了DSP的第三个阶段, 这是一个赋能的时期, DSP理论和DSP架构都被嵌入到So C类产品中。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DSP的第二个阶段, DSP产品陆续出现, TMS32010所实现的出色性能和特性备受业界关注。新兴的DSP业务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它的拓展方向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当设计师尽全力使DSP处理器每MIPS成本降到了适于商用的10美元以内的范围时, DSP在军事、工业和商业中陆续获得成功。到1991年, TI推出价格可与16位微处理器相媲美的DSP芯片, 最早实现单价低于5美元, 性能提高到其5至10倍。

20世纪90年代, 很多家公司进入到DSP领域。TI首家可定制DSP———c DSP, c DSP基于内核DSP的设计可使DSP具有更高的系统集成度, 大大加速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同时, TI瞄准DSP电子市场上成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到了90年代中期, 这种可编辑的DSP器件已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海量存储、语言处理、汽车电子、消费类音频和视频产品等, 其中最为成功的成就是在数字蜂窝电话中的成功。这时, DSP业务也一跃成为TI最大的业务, 这个阶段DSP每MIPS的价格已降到10每分至1美元。

21世纪DSP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 市场竞争更加强烈, TI及时调整DSP发展战略全局规划, 并以全面的产品规划和完善的解决方案, 加之全新的开发理念, 深化产业化进程。成就这一进展的前提就是DSP每MIPS价格设定为几个美分或更低。

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TI公司开发出多并行处理结构, 1997年推出了C6000 DSP, 有8个并行运算单元, 原来每个单元性能可达200MPS, 这样一下子提高了8倍到1600MIPS。”这些运算单元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分为2组、每组4个, 包括逻辑处理、数字处理、乘法运算、移位处理四类单元, 分别适合不同的应用。这一时期, DSP已广泛用于数据通信、海量存储、语言处理、消费音视频产品等, 特别是在蜂窝电话领域的成功。

性能、价格、功耗永远是DSP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 每隔十年DSP的性能、规模、工艺、价格等就会发生一个跃迁。

三、DSP未来发展趋势:DSP向着多核与So C发展

DSP的发展是非常幸运的, 几乎以2倍于半导体工业的增长速度在成长。DSP技术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将远远大于其在问世后25年之内的发展, 并将使人类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安全化、智能化和联网化。

在多核故事不断出现的今天, DSP同样也在向多核转变, 特别是面向高速、高密度数据处理应用。在TI公布的无线基础设施的多核DSP中, 已有一款6核方案, 在未来25年可能一个DSP芯片将集成百个处理器。

那些不属于高密度的应用, 将来的发展方向是So C, 而不是多核。达芬奇平台就是一个So C的典型例子, 它采用了DSP和ARM双核架构, 以及视频前端、视频加速器和很强继承性的软件, 专门针对数字视频应用而设计。

在第三个阶段———赋能时期, So C集成系统处理器的控制下, 同时使用可编程DSP和可配置DSP加速器, 这些新的So C将成为许多创新性产品的平台。可编程So C是未来DSP的生存之道。

四、DSP与FPGA、ASIC

DSP厂商未来的日子并不轻松, 随着FPGA与ASIC向DSP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展, 竞争在日益加剧。

低功耗、软件可编程性是DSP独特的优势, DSP似乎不惧怕这些竞争, So C的发展也将为其赢得优势。

FPGA有它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使用DSP有很好的继承性, 包括软件、操作系统、多媒体框架等都有很强的继承性, 有丰富的第三方支持, 而FPGA硬件进行编程则需要复杂的软件, 这就涉及到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问题。

ASIC低成本也伴随着灵活性不够。对于一些新兴标准, 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 如果要实现多制式、各种各样的应用, ASIC也将受到各种限制。ASIC更多的是在抢占成熟或低端市场, 高端产品还是由DSP实现。DSP的未来一定是提供高附加值, 就是给厂家创作特色产品、创新产品提供一个平台。在DSP目前优势基础上, 降低成本也是未来DSP或So C平台的努力目标。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功耗。以低成本著称的DSP对降低功耗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视频、无线基础设施、医疗、绿色科技将在中国成为具有极大潜力的DSP应用市场。其中, 视频安全领域在中国已开始加快增速, 创新将使中国在未来全球电子领域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DSP技术无疑将快速推动上述应用领域的创新。

未来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篇5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和宏观经济都深陷“猪周期”的限制发展。猪肉价格的涨幅趋势,都影响着未来生猪养殖业和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受成本增加、环保约束、疫病频发等因素的制约,未来生猪供给将受影响,而猪肉消费需求势头不会减弱,未来猪价中长期将呈上升趋势,生猪养殖毛利率正走出生猪养殖产业长期曲线的低谷,掉头转向上运行,未来3年多,我国生猪龙头企业产能的复合增速有望达30%。

尚普咨询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我国生猪养殖深陷“三重门”影响,但未来生猪养殖业发展前景看好。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导致养殖热情减退。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这导致大量生猪散养户退出,由此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对生猪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影响。2000年以后,我国生猪散养户以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退出,在最近几年更有加速之势,尽管每户养殖的生猪数量不多,但总加起来的数量相当大。

我国生猪养殖还面临环保制约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开始对大规模养猪进行限制。我国台湾地区对环境污染、集约化养猪采取

了新的税制,欧盟也采取了养殖规模与农田种植规模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德国和法国原来是生猪养殖大国,因为采取了环保因素的限制而退出养猪大国的行列,让位给荷兰。荷兰对环保措施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欧洲的生猪养殖业开始向东欧国家转移。

我国生猪养殖也受到近年来疫病频繁发生的影响,近来年生猪养殖重大疫病在我国时常发生,每年损失的金额约1000亿元。2006年蔓延全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了生猪生产下降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去年的疫病则对今年的生猪供给造成了很大影响。散养户生猪养殖越养病越多,很多人被迫选择退出。

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 篇6

摘 要 管理会计的发展离不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行的加快和企业对于内部管理水平要求的提升,作为企业进行规划设计、组织激励和财务标准化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本文在简单分析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就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相关问题做了讨论。

关键词 管理会计 现状 发展

一、引言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起源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这一财务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其不仅可以通过差异分析帮助企业迅速找到较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以在应对市场瞬息万变的过程中及时做好科学的预测和有效的分析,为企业的发展和风险规避提供理论依据,下面就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管理会计的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是在借鉴和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虽然经历一段时间的完善和实际应用,总体来说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的限制和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不符,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

1.理论方法与实务的冲突

西方管理会计的应用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下逐渐成熟的,而我国在进行理论借鉴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差异性,在就导致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管理会计出现了理论与实务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保本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单一产品,可我国率先应用该理论的大中型企业较少有符合这一条件的,敏感性分析的应用更是存在影响因素假定不合理和变动幅度不好判断等问题。

2.旧观念与新要求的冲突

旧观念指的是在进行管理会计应用的最初所主张的一些方法,如传统管理会计中不仅允许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存货,同时对于货物的采购和存储还主张最优经济批量这一理念。虽然这一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因断货或货量不足出现供应链的断裂,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变化和管理现状而言,货物的堆积以及库房的长时间占用,不仅会导致资金流通性能的下降,同时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方法的创新和动态调整是决定实际适用性的关键,而这也正是目前管理会计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冲突

管理会计作为科学性、理论性和指导性加强的财务管理方法,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虽然强调尽量降低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成本,但是从整体来看仍然存在只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不能做好长远的规划和科学节流等问题。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发展和成长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也在不断恶化,要想使企业在满足成本控制最优的过程中实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就要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等角度进行。

4.人员素质与管理要求间的冲突

要想使管理会计理论及措施准确、具体的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准,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与层次,较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等。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人员水平来看,不仅远远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同时在专业教育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就使得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问题频发,如弄虚作假、重视性不足和管理水平较低等,这同样也是管理要求达不到的关键原因。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一定要注重对会计管理人员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念。

三、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

要想使管理会计更好的为我国的企业服务,提升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论完善和方法创新,就要从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完善会计成本管理方法、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环境和推进会计电算化的改革等五方面进行。

1.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是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密切结合我国企业的应用实际,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实用和合理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以方便广大会计管理人员应用为基本原则,实现企业高效应用和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为根本目标,从深层次上完善管理会计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此外对于管理会计的规范在时间上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恢复企业、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在会计管理体系中的职能,在形成自身特色的同时逐步帮助我国的管理会计走出困境,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完善会计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方法的完善既有助于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又可以在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其中就成本分析而言,既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又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其中前者主要包括产品的成本计算和变动成本指标的分解,而后者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动态调整和比对分析。此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也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层次,区别于传统的管理会计,目前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可以在在信息进行多元化分解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环境、预警、价值链、作业成本及竞争对手的分析。从根本意义上摆脱了传统管理会计值注重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缺点,实现了长远投资的划分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而这一管理方法的应用也可以改变传统企业绩效考评和顾客满意度管理中的不足。

3.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技术人员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直接带动先进管理理念的出现,同时还是管理方法创新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在充分提升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进步和责任目标的完成。要想实现其专业水平的提升首先要从改进相关教育的角度入手,就我国目前的培养体制来看可以从改革现有教材内容、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完善后续教育等几方面进行。具体包括在现行的职业资格认证或等级考试中增加管理会计的内容,适时的通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的培训和内容的宣传。

4.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环境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的发展也正朝着政企分离、公平自由和科学管理的方向前进,也只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对于管理会计而言,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是其能否顺利、准确和成功应用的关键,具体包括改进企业目前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清晰产权的划分、完善市场调整机制和实现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的合理应用等。

5.推进会计电算化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改革不仅减少了会计手工做账带来的效率低、速度慢和准确性不足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在改进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会计电算化的推广还可以实现复杂数学方法与科学决策分析间的密切相关,也就是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和非线性回归等数学模型分析,改进企业的生产进度和决策方针的制定。此外加快对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开发,也是提升电算化管理水平和拓展其应用范围的关键,只有在明确会计电算化必然趋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管理重视性的提升和核算方法的创新。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的简单介绍,不仅加深了对于更新管理会计方法、理念及制度的迫切性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想要从根本上提升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就要从总结经验和认清方向两部分入手。虽然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理念的创新,相信未来的管理会计应用一定能够得到快速而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獻:

[1]于海霞.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使用状况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中国电子商务.2013(17):86-86.

采油技术现状分析和未来发展 篇7

关键词:采油技术,现状,发展

一、引言

采油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和动态的工程, 采油技术不仅要能很好的适应地质条件变化, 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随着我国油田开采向着稠油、低渗和富水等条件变化, 采油技术也由普遍性向着针对性、单一性向着综合性等方向转变, 下面就几种常用的采油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采油技术分类

根据油田开采深度和选取方法的不同采油技术可以分为依赖地层天然气压力采油的一次采油, 利用注水补充地层压力的二次采油和应用微生物法、化学法、热力法等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等。其中三次采油技术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根据选用化学物质的不同化学法还可以分为聚合物驱、碱驱、复合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等多种, 混相法又可以分为惰性气体混相驱、烃混相驱和溶剂混相驱等, 热力法又包括火烧油层和蒸汽驱等。而根据油藏种类的不同采油技术还可以分为复杂断块油藏采油、碳酸盐潜山油藏采油、低渗透油藏采油、气顶砂岩油藏采油、高凝油油藏采油和稠油热力开采等。

三、采油技术现状分析

1、采油工艺落后

目前我国的采油工艺多为常规的泵抽技术, 随着采油深度的增加油藏供液能量下降, 使得抽油系统的能量损耗与漏失量增大, 泵效显著降低, 虽然可以通过限量恢复注水进行缓解, 但是也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而对于斜井采抽技术来说通过扶正措施来克服斜井对杆和管的偏磨影响时, 既需要引进先进的三维斜井抽油工艺技术软件, 还要增加扶正工具的配置, 对采油技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此外由于电潜泵采油排量很大, 随着采油深度的增加其面对的工作环境温度也会增加, 在泵体老化或即将达到使用年限时便会出现烧坏频繁和工作状态不稳等问题。

2、后期开采困难

后期开采困难主要体现在设备和套管腐蚀严重及结垢现象增加等两方面, 其中使用年限的增加和套管承受压力的变化, 使得积累于套管表面的铁锈崩裂脱落并悬浮在液体中, 随着液体吸入泵后导致卡泵或烧毁现象。而结垢现象的出现不仅与温度变化相关, 同时也与泵的结构相关, 当液体流经相对狭窄的机械结构断面时压力就会下降, 从而导致结垢物质的析出, 此外当流体的物理化学平衡因岩石与原油的变化或不同液体的混合造成破坏时, 也会出现结垢现象。

3、智能技术应用偏少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经使采油方式由经验式向数字式、粗放式向精细式转变, 在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智能采油优化分析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等已经逐步应用于各采油领域。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延长采油设备的使用寿命, 减少巡井次数, 存储驱油数据和实现智能生产, 同时还可以对驱油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减少采油能耗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但是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和关键技术的落后, 使得我国采油企业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偏少, 整体控制水平偏低。

4、三次采油存在不足

我国虽然加快和增强了对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但是整体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 其中化学驱表现为容易破坏地层和与周围岩石发生反应, 造成原油污染, 气驱受气源的限制和影响应用范围较窄, 注入气体出现的溶解性问题也很难解决。热力驱油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采油效果, 但是对热量和能源的消耗较大, 危险性较高, 经济性较差, 其中的蒸汽驱油更是存在提前突破和超覆问题。此外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缓慢, 微生物种群的研究落后, 对油井内相关参数监测水平较大, 还不能达到大面积推广的程度。

四、采油技术的未来发展

1、物理采油技术的发展

相对于化学采油来说物理才能不仅可以降低对油层的污染, 同时还具备适应性强、成本低和工艺简单等特点, 其中就适应性强而言主要体现在能够应用于粘土油藏、富水、稠油以及致密岩性油藏等。未来发展中应该主要集中在超声波采油和低频脉冲采油两方面, 前者的作用原理是使油层的重力与毛细管平衡关系破坏, 并最终达到熔蜡、降粘和提高采率的目的, 典型特点是穿透力强、油层反应迅速、能量传递稳定和应用范围广泛等。低频脉冲采油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高压击穿油井内部的局部介质并在液体内部释放电脉冲, 这样的双重作用就使得容积很小的通道内迅速产生电爆炸。而在脉冲电磁场和冲击波蒸汽瓦斯混合气的双重作用下, 原油的渗透率和渗流速度显著增加, 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此外物理采油技术还可以与“化学驱”进行优势互补, 也就是组成复合型采油技术, 与二者的单独作用相比可以达到提高采收率10%的效果。

2、微生物采油的发展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 我国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的60年代, 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作为驱油剂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通常可以分为地面法和油层法两种, 而根据驱油机理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有机酸驱油、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生物聚合物驱油、甲烷和二氧化碳驱油、细菌体堵塞调剖驱油和醇、酮有机溶剂驱油等。微生物驱油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的粘度和堵塞高渗透油路, 同时还可以减少油水界面张力和增加油层的渗透性, 我国应用较多的本源微生物有硫酸盐还原菌、好氧腐生菌、产甲烷菌和烃氧化菌等, 虽然目前我国微生物采油的缺点在于还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该项技术的环保、高效和低成本等特点注定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广阔。

五、结语

通过上文对采油技术的简单介绍, 不仅加深了对于采油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想要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采油难和采油效率低下等问题, 就要从改进和提升采油技术水平入手。虽然目前我国对于采油技术的研究仍然处在探索和研究的阶段,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和综合采油技术的成熟, 未来的原油开采一定能够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玉明.浅谈我国石油行业采油技术的发展情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2) :78-78.

绿色化学工艺的未来发展分析 篇8

1 绿色化学

1.1 绿色化学的内容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绿色化学的概念才得以引进, 绿色化学要求在化学的反应中, 尽可能做到无毒无害, 不管是对于原料的应用, 还是催化剂的添加。绿色化学工艺的运用能够减少化工的有害物质排放, 降低对控制质量的污染, 减少对人们生活环境的伤害, 在化学工艺的经济方面以及技术层面加以绿色化学的应用。

关于绿色化学的内容, 基本上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必须要使用绿色的可以再生的资源, 原料要做到无毒无害。其次必须要进行绿色的化学反应。使用的产品必须是排放较低或者容易降解的。另外, 在催化剂的选择上也必须慎重, 要选择没有危害的, 尽可能减少给环境带来的伤害。还有要加以新合成技术的运用。最后, 在添加溶剂时要对溶剂进行选择, 观察其是否具有副作用, 如果有, 则不能够使用。

结合上述内容, 我们要对绿色化学加强新能源以及技术的开发, 尽可能运用可以再生的绿色资源, 对于一些不可降解的塑料产品要将其重复利用。了解绿色化学的内容, 把握其具体的研究方向, 有利于我们对相关资源的开发以及研究技术的提高, 促进绿色化学的未来进一步发展, 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1.2 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里,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工厂投入到生产中, 而传统化学工业的运用造成废弃物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就向外排放,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绿色化学可以合理应用一些废弃物, 发挥废弃物的价值, 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废物排放, 坚持对环境友好, 对人们生活以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2 绿色化学工艺的研发现状

当前, 我国对于绿色化学工艺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 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必须要清除“原子化学经济”的具体含义, 自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起, 所谓化学反应, 就必须完全实现参与原子的反应, 只有充分利用了这些物质, 才能够真正构成绿色化学工艺的原子反应经济;第二, 在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必须加以改善, 这样才能够保证化学反应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并且化学反应也要做一定选择, 有些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此时就会生成一些中间物质, 这些物质极易受到氧化, 所以在对催化剂的选择上一定要加以注意, 尽量选择一些不易氧化的物质, 同时在运用新型催化剂的同时, 需要根据其类型找出其具体的反应需要工艺。第三, 对参与反应的原材料进行选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一定程度上看, 参与到反应中的原材料的物质性质以及化学性质, 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化学工艺的具体过程。

3 绿色化学中催化剂的未来发展

绿色化学中催化剂应用的研究也是绿色化学工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对催化剂的研究具体表现为:首先是仿酶催化。酶催化的过程较为专一, 并且效率较高。就现在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来看, 运用到的酶都是天然酶, 天然酶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 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加以开发, 找出人工酶, 从而一定量取代天然酶的运用。其次, 要对纳米催化剂进行发展, 这种催化剂可以对环境起到治理的作用, 就纳米金属催化剂中主要包含的都是成本较高的一些金属的氧化物, 纳米催化剂的运用能够提高整体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4 绿色化学工艺控制的未来发展及应用

绿色化学可以说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还难以针对其未来发展预测出一个全面详细的指标。当前, 世界对绿色化学这块已经加强了重视, 只有做好了绿色化学, 才能够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 才能够保护好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 绿色化学将找到更多无毒无害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剂,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对环境友好。

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模式, 广泛应用各种职能材料, 这些都有利于绿色化学工艺的实施以及相关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在将化学工艺进行绿色化的处理过程中, 运用的比较创新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化学生产进行在线控制与检测, 对生产的每一个具体的工艺和过程加以把控, 以此做到协调, 这样才可以保证参与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都是安全的, 不含有危害的, 并且要设立相关机制以处理化学反应会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 对于社会公众, 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宣导, 在降低工业污染的同时也要做到减少生活垃圾排放。

对于绿色化学工艺技术的具体应用, 主要可以表现为下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化学清洁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主要有清洁煤、风能以及太阳能的应用, 这些都属于清洁能源。还有一个就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应用。农作物在生长时需要氮元素, 此时可以通过生物固氮的方法来使得氮元素得以增加。氮元素在外在环境里的存在形式是氮气, 并不能够直接被吸收。传统对氮元素进行固定的方法就是通过NH3的生产, 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 在反应中, 必须运用催化剂, 同时反应还会生成不少杂质,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环境的质量, 造成污染。而利用生物固定氮的方法则可以有效避免环境的污染, 保护空气质量。

5 结语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绿色化学工艺也随之得到了较好发展,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要实现绿色生产, 就必须要进行化学工艺的具体控制, 不仅仅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选择无毒无害的生产原料, 同时添加的催化剂也必须加以重视, 加强选择, 这样才能够使得绿色化学工艺在未来发展的越来越好。

摘要:在对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上, 绿色化学工艺的应用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大量资料后对绿色化学工艺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 同时给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就针对绿色化学工艺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首先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 而后从反应催化剂以及工艺控制两个具体的角度加以分析, 探讨绿色化学工艺未来会呈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化学工艺,催化剂,工艺控制,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万夫.浅谈化学工艺及其设备安全性[J].化工管理.2015 (30) .

[2]傅健.化学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广西教育.2015 (18) .

我国航空运输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9

一、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判定

(一) 基于运输化理论的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判别

根据卡萨特教授的“第五波理论”, 交通运输方式变革是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引领性“冲击波”。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 分别先后由海运、水运、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的兴起引发了经济高速增长;而在工业化中后期, 航空运输必然的成为引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空间范围广、时效要求高等要求, 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是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根据荣朝和的运输化理论, 人均GDP是各国进入航空运输引领的经济发展阶段 (第五波阶段) 的重要判别依据。

1962年以来的人均GDP数值表明, 我国正处于第五波阶段初期;距离工业化完成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因此未来航空运输将逐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拉动力量, 航空运输自身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尤其2005年关税开始下降和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兴起, 为航空运输特别是航空货物运输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根据波音公司发布的全球预测报告, 20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 且未来我国航空货运平均增长率将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这也就意味着, 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杠杆。由于我国经济跨域式发展的特性, 总体上, 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业形态还处于发达国家八九十年代左右水平 (比人均GDP反映的情况要超前) , 而这个时期正是发达国家航空运输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 根据第五波理论的观点, 我国航空运输正处于并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二) 基于航空运输费用能力的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判别

在我国, 航空运输仍属于相对高端的消费方式, 航空运输服务作为一种商品, 需求弹性较大, 航空票价的小幅变动就有可能带来运量的较大变化。同时, 受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及地区经济等现实条件的影响, 我国国内地面交通 (公路、铁路) 十分便利通达, 地面运输对国内航空运输的替代作用明显。旅客在进行出行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费用较为低廉的后者。因此, 在考察我国航空运输发展, 特别是国内旅客运输发展趋势时, 应将航空运输费用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分析。

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乘坐飞机出行一次平均要花费全年消费性支出的近1/3, 而201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1/10。2004—2010年间平均单次航空客票费用和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 单次客票费用占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 并且日益达到民众可普遍接受的水平。相比较而言, 发达国家单次航空客票费用普遍占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我国费用收入比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说明我国的航空旅客运输尚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 人们生活品质和时间价值的提高, 民众的航空运输需求必将得到空前地释放, 可以预见, 我国的航空运输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仍会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从统计看民航》, 平均航程由重复累积的航线总里程除以航线总数得出, 客公里票价采用民航局基准价。

综上所述, 我国航空运输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速稳健的增长态势。而这种高速发展趋势必将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强大内需因素共同支撑的结果。

(三) 基于阶段判定的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判别

对我国航空运输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是正确认识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前提条件, 也是预测航空运输未来增长趋势、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的民航运输起步较早、发展时间也较长, 在经历了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后, 这些民航发达国家的航空运输普遍进入到了成熟期, 无论在政策法规、体制框架还是运行管理模式等各方面, 其产业的成熟度都明显高于我国。因此, 欧美和亚洲等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航空运输发展历史对界定我国目前航空运输所处发展阶段而言,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通过对各国国际航空运输高速发展期、中速发展期和低速发展期的起止年份、持续时间和外部发展环境的比对分析 (表2) , 结合航空运输自身发展的周期性特征, 可以判定我国国际航空运输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二、认清我国航空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形势, 应对相应产生的影响

(一) 认清发展阶段, 提倡共同但有区别的实施碳中性增长目标

国际民航组织在37届大会力推碳中性增长目标, 即全球国际航空运输排放量较2005年零增长。基于前面分析, 在过去20年时间里, 我国国际航空运输从弱到强进入发展快行道, 各民航发展强国国际航空运输则逐步进入中低速发展期, 甚至出现衰退迹象。我国强大的航空运输内部需求, 是国际航空运输高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和保持动力 (如图2所示) 。

对比各国国际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近20年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发现 (如表3) :在碳中性基准年2005年以前十余年中, 中国国际航空运输周转量一直伴随全球国际航空运输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由于我们的起点较低且处于快速发展初期, 而各民航发达国家已步入民航发展的成熟期, 因此我国增速要高于民航发达国家水平。进入2005年基准年以后, 中国国际航空运输受强大内需支撑, 国际航空运输周转量增速继续呈高速发展, 保持了17.6%的高速增长;而其他民航发达国家国际航空运输增速则明显衰退, 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增速都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美国、英国增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左右, 只有韩国增速提升, 并且大多数民航发达国家增速在5%以下, 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还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数据分析呈现出新兴国家航空运输业快速增长和老牌民航强国国际航空运输业增速缓慢甚至衰退之间的鲜明对比。基于公民基本出行权这一基本人权考虑, 应当保护新兴国家航空运输的继续增长, 实现全球碳中性目标应该主要从航空运输需求相对饱和, 并且减排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民航发达国家入手。

(二) 应对能源需求压力, 减少环境不良影响

“十一五”以来, 航空运输业能源消耗总体保持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但未来我国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并不一定伴随着能源消耗总量的迅速降低。尽管我国民航的单位吨公里油耗在逐年下降, 但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各航空公司的机队更新, 其未来节能降耗的潜力和空间十分有限。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航空煤油作为航空运输的主要动力原料的技术条件几乎是不可改变的, 以此为基础的未来航空运输单位能耗下降幅度和空间亦十分有限。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单位燃效1.5%降低的高要求标准, 未来中国航空运输能耗增长将在中国国际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国际航空运输周转量增长率水平的基础上分别大致降低1.5个百分点。结合上述对中国航空运输发展的基本判断, 中国航空运输的总能耗和国际航空运输的能耗仍将在未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维持稳定的显著增长。

此外, 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如运输需求的高增长必然导致大批机场被扩建和新建, 从而带来大量耕地及其他生活用地被占用, 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改变当地的水文、生态环境;航空器及地面勤务车辆的累积气体排放会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机场数量、规模和飞机起降架次的迅猛增加令航空噪声污染愈加严重。据统计, 2004年, 我国航空客运吞吐量500万以上的运输机场有12个, 起降架次4万次以上的运输机场19个;到2010年, 吞吐量500万以上的运输机场达到30个, 起降架次4万次以上的机场36个。年起降架次4万次折合每天平均10分钟就要一架飞机起落, 繁忙机场、繁忙时刻密度还要更大,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场周边受到高频率、高分贝噪音的干扰, 情况发展十分严重。

因此, 想要保持我国未来航空运输的高增长趋势, 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能源需求压力、努力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不良影响成为民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首先要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 将保护环境、资源优化利用引入规划过程, 研究未来航空运输、通航作业需求, 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民用航空系统服务供应量。与此同时, 加强能源动力系统更新、飞机发动机节能技术研发、新型生物燃油研制、噪声相容规划等具体措施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真正做到绿色、高效、以人为本, 实现航空运输的良性持续发展。

三、结论

我国航空运输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并会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航空运输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同时也是现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区间贸易需求增多、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和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这种趋势能够更好地规划指导我国航空运输的未来发展。同时必须看到航空运输需求和规模的增加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不足作为一个主要矛盾将会长期存在, 使得我国航空运输未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内挖掘运输需求、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能源需求压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对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根据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争取自身发展空间将是保证我国航空运输稳健发展的根本出路。

摘要:基于第五波理论、航空运输费用能力和航空运输发展阶段三个角度, 着眼航空货运、航空客运和国际航空运输全视角, 全面分析判别了我国航空运输未来发展趋势, 得出我国航空运输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在未来二三十年将保持一个较高增长水平的结论。必须认清这种高速发展态势及其产生的相应影响, 采取措施以保证我国航空运输的持续稳健发展。

浅谈ERP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10

关键词:ERP,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ERP的基本概述

1.1ERP的概念。ERP是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英文简称, 这个软件系统是由不同功能模块组成的, 有效结合了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可以对企业的多种资源进行计划, 同时, 它可以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完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1.2ERP的基本特点。ERP软件系统是先进的管理软件, 它具有较多的特点, 主要特点如下: (1) ERP是在MRP、MRP2系统软件的基础上发展的, 它具备了以上两者的许多功能。 (2) 由于ERP替代了MRP2, 它的管理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ERP系统具有开放性, 是一个集成化的管理软件系统。 (4) ERP融入了许多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是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对企业全面资源计划管理的综合体现。

二、ERP的发展历程

2.1MIS系统阶段。在这个阶段,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汇总、提供查询、记录原始数据等。随着时代的进步, 它逐渐发展成为合成系统即经理支持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水平。

2.2MRP系统阶段。MRP管理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 主要包括库存控制、采购订单、物料需求、生产计划等。在这个阶段,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管理在库物料、客户订单和产品构成, 为客户订单提供依据, 并对企业的物料进行计划, 从而优化资源配。

2.3MRP2系统阶段。相比于MRP管理系统, MRP2系统既具有MRP管理系统的功能, 又增加了自身的管理功能, 如对企业生产能力、加工工时、生产中心等进行管理, 实现对企业运行过程的全面监控。MRP2系统加强了企业供应链和财务会计的管理, 使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大大加深, 从而使企业的产业链得到优化。

2.4ERP系统阶段。在这个阶段, 管理系统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功能也愈加强大, 它既具有以上三个管理系统的功能, 又增加了对企业资源调度、生产能力以及财务预测等方面的管理功能。它以计算机为核心, 使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以及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大提高, 同时, 也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水平。

2.5电子商务时代的ERP。在这个阶段, 互联网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企业与客户以及供应商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越来越深, 实现了数据之间的直接交换。从某种程度来说,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了, 形成了整合供应链。

三、ERP的未来发展趋势

3.1ERP的发展方向。ERP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管理模式的代表, 很大程度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ERP管理系统, 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效率, 因此, ERP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已逐渐遍及全球。随着制造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技术的更新和升级, 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也就会促进ERP的发展, 据此, 我们可以推测出ERP的发展方向分别为: (1) ERP与客户关系管理即CRM的整合程度不断加深。 (2) ERP与协同商务、供应链即SCM以及电子商务将会实现进一步的整合。 (3) ERP与产品数据管理即PDM的整合程度不断加深。 (4) ERP与制造执行系统即MES的整合程度不断加深。除以上发展趋势外, ERP软件的实现技术和集成技术、ERP系统动态可重构性、加强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等方面都是ERP未来的发展趋势[1]。

3.2未来ERP的主要特点。从ERP的发展方向来看, 我们可以分析出其未来的主要特点包括:管理思想先进性与适应性;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间协同性;系统功能的可扩展性。

3.3我国ERP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ERP的发展方向和未来ERP的主要特点, 再通过分析ERP在国内发展的情况, 我们可以对其在我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并将其概括如下: (1) 本土品牌的ERP公司的崛起。 (2) ERP与SOA相结合。 (3) 进军Saa S领域, Saa S (Software-as-a-service) 的意为软件即服务, Saa S的中文名称为软件运营或软营。

四、结语

综上所述, ERP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乐观的, 它将会向更先进的思想理念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 国内的ERP将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市场上, 国内企业也可获取更为长远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未来发展分析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强制闭锁;自动切换

中图分类号:TM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88-02

1 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带电显示装置是一种可以直接安装在室内电气设备上,并且可以直观显示出电气设备是否带有运行电压的具有提示性安全装置。带电显示装置的提示方式一般是当设备带有运行电压时,该显示装置的显示窗会发出闪光,警示人们高压设备带电,无电时则无指示。该系列装置一般安装在进线母线、断路器、主变、开关柜、GIS组合电器及其它需要显示的是否带电的地方,能够防止电气误操作, 该系列装置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38-2006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标准。具备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功能全的功能。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原理图,如图1所示。

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一般由陶瓷主体和绝缘体支柱构成,采用电容分压式采集有电信号,可以通过电容分压获得能量的利用,这一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结构相对简单,是利用氖管提供电压的,即无需外加电源即可工作,但它存在一些致命弊端。

1.1 存在的安全隐患

电容分压式结构。由于高压电容直接与高压端连接,存在如下安全隐患。首先,高压电容本身由于老化等原因存在击穿可能。其次,当高压电容与环氧树脂压铸时,由于表面工艺处理,不同材料热胀冷缩等原因,在接触面容易形成间隙,在反复高压作用下(如:雷电、操作过电压等)可能发生击穿事故。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1.2 有电指示不可靠

电容式显示装置有电指示,受到安装布线、发光元件、设备本身等故障的影响,其结果不能可靠反映带电设备带电与否,导致其结果不能作为判据依据使用。

1.3 功能简单

电容式带电显示装置仅有带电显示装置,不能自检,没有线路故障报警,不能适应现代微机“五防”的功能要求。由于电容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存在以上致命弊端,现已逐步被淘汰。

2 非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非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具有非常稳定的能力,并且抗干扰能力也极强,它的传感器和其设备是没有发生直接接触的,同时具有温度补偿、去除噪音、电路自检等功能,以保证电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传感器可能装设在各个电压等级内,以确保线路的一次性安全。而且当电源断开时,传感器可以通过自检使得闭锁的回路消除解锁,同时这种非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安装维护工作都十分简单易行,经常使用在多种用电场所中,比如:断路器进出线的两侧、变压器的进出线侧、引入线、变电站的总线、高压线路、电缆终端等等。

非接触式带电显示装置是近期发展的一种新型显示装置,它摒弃了造成安全隐患的电容分压理,而采用高压电场效应的原理,非接触采集电场信号,其优点分析如下。

2.1 安全性高

非接触式带电显示装置是消除了与带电体的直接电接触,它更多地利用在安全距离之外的传感器采集电场信号,避免了出现漏电、放电现象,这也使得整体操作变得更加地简单易行,并且从根本上避免了击穿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可靠性高、功能強

非接触式带电显示装置采用微处理器技术,具有设备完好自检,在线线路故障自检并有声光报警,排除了各种影响有电指示的不定因素,使显示装置的有电指示具有确定性,可作为带电与否的判据之一。同时该型显示装置还有强制闭锁,微机五防等完善功能,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防误需求。

2.3 有源工作

非接触式带电显示装置采集信号比较微弱,抗干扰的能力相对较差,不能达到全方位覆盖,所以工作时需要外加工作电源,所以这时对于没有工作电源的场合,如环网柜等就不适合使用非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因此这种高压显示装置的使用环境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3 等电位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等电位是起均衡电位的作用,人处在有等电位连接的场所,当人体触电时,就可以使人体与所在之处没有电位差,因而起到安全保护人体的作用。所谓等电位连接,其实就是建筑内的一切本身不带电,却有导电功能的金属管道,结构等等,将它们全部连接起来,处处连通。等电位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等电位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是在高压设备周围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静电的感应原理,利用电场能达到强闪光的高压带电清晰准确显示的目的。它可以准确地将高压设备带电状况用闪光的方式显示出来。由于大多数人对所使用设备的带电状况无法准确掌握,所以误判其带带电状况很有可能导致设备的短路和损坏甚至高压触电事故等等,而使用带电显示装置则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同时使用等电位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还可以防止带电合接地刀闸和带电挂地线等事故的发生。等电位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特点有:

①很强的抗干扰性。等电位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可以不受邻路的干扰影响,准确地检测并显示所需内容,准确地避免显示错误的状况发生。

②使用寿命长。等电位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元件和各部件均采用高质量、长寿命的零件,耐用性极强,可以长期不间断地运行,其运行周期甚至可达10年以上,并且运行极其稳定。

③提示性强。该显示装置的直观显示清晰、迅速、可靠,当发现高压设备处在带电运行的情况时,等电位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便可以准确可靠地以闪光的方式提示高压设备的带电状况,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防护,注意不要进入带电空间,以免造成事故。

④安装简单易行。该带电显示装置可以直接安装于高压设备之上,因为此装置有专门的弹簧卡具设置,因此低电位状态下,如果能做好隔离的措施,该显示装置将不受“过电压”影响,同时也完全不会影响高压设备对地绝缘的状况。

⑤可靠性高。此类带电显示装置的电压稳定,自源发电协调可靠,不会出现断电、短路等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因此不用电池或其他二次辅助电源也能达到十分可靠的运行效果。

4 有源无源自动切换型非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针对非接触式带电显示装置需要工作电源,从而使使用范围有所局限的缺陷,近期又开发了一种有源无源自动切换型非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该型显示装置,在外部没有工作电源时,能提供有电指示及闭锁的基本功能,在外部有电源或操作人员插入便携式电源时,显示装置能自动切换到有源工作状态,不但有带电指示、强制闭锁功能还具备自检、断线声光报警、微机五防信号输出等完善的功能。

此种显示装置结合了前述各种高压带电显示装置装置的优点,克服了其自身固有的缺点,将达到既能稳定显示,又能自主供电,还可以根据状况切换工作状态,并在遇到状况时强制闭锁和输出报警信号等等,而正是由于自动切换式显示装置能自动适应有源、无源的工作环境,又具有较完善的功能设计,因此该装置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的。有源无源自动切换型非接触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

5 带电显示装置的发展

目前,已很多高压电力运行设备安装了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并逐渐成为高压运行设备的标准配置设备之一。通常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其传感器安装在高压室内,并为高压室内各种物理量的综合检验提供了基础。今后,显示装置可以综合检测柜内温度、湿度、非正常放电、弧光等,保证高压运行设备安全运行的各种量化参数,简化安装布线,增加工作可靠性,为高压运行设备的智能化提供科学依据。

而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逐渐升高及电力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致使部分设备无法直接进行验电或由于对地距离过高而不方便验电,需要采用高压带电显示装置进行间接验电。这是高压电力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对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发展与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220 kV、500 kV的变电站户外也已经安装了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用于强制闭锁线路侧接地刀闸。但是,老式高压带电显示装置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安全隐患较大、稳定性能不足、对电源要求较高等等,因此未來高压显示装置的发展依旧会朝着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方向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邵蒲.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设计分析与应用[J].电气技术,2016(7):

78-79.

[2] 袁大陆.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技术条件简介.[J].电力标准化与计量,2014

(4):27-28.

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12

一、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地发展, 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也开始逐渐形成和完善。最初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是行政监督和行政管理。但是,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健全, 监管体系也变为了科学的监管, 这主要从银行的风险、合规意识等方面来进行, 监管理念和方法以及手段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有效性的到了不断的提高。特别是我国的银监会成立以后, 总结了以前的银行业监管经验和教训, 并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了四条监管理念、四个监管目标和六条监管标准, 作为了银行业的行业监管准则和出发点。同时, 我国银监会还根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 建立了持续监管的思路, 为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除此之外, 由于国际上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比较完善, 所以银监会对照这个监管规则和国际的实践, 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完善和提高, 并且加强了与外资银行的监管合作。

(二) 银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功能日益完善

近年来,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我国的银行业也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改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产品单一的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并且有效的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和服务农村的金融服务。同时, 随着我国银监会大力提倡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各个银行都加大了对三农信贷的投入力度, 退出了自己个性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创新了服务方式, 服务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三) 银行业的双向对外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外资银行开始不断的进入中国, 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 并且资产的金额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使我国国内银行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在外资银行走进来的同时, 我国的银行也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截至2013年底, 中国商业银行 (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较大规模的股份制制商业银行) 在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共计80余家, 海外银行总资产3674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8%。在走进来与走出去的基础上, 银行业双向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 混业经营初露端倪, 中间业务成为热点

在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废除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的影响下, 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逐渐开始兴起。虽然我国的中央银行没有废除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政策,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大量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 国际间的银行业混业经营开始出现并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 使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开始松动。加之中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获取利益的增加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 今后商业银行将继续拓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和范围, 混业经营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二) 管理结构上将会发生转变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在银行业上的广泛应用, 我国大多数的银行进行业务操作, 会计计算等都实现了计算机操作, 它们可以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 这样不但提高了银行业务的处理速度还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由此, 未来银行的管理结构将会发生一个巨大的转变, 特别是银行的高层管理层为了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水平, 银行的高层将会因为有关专家的参与而扩大和增宽。由于银行高层管理者的增加, 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将会大大的减少, 并且银行基层的具体业务人员也将会因为计算机的大量使用而减少。因而现行的“金字塔”型的管理层次, 会逐步演变成“哑呤”型的高效管理层次, 即决策层和操作层人员相对多、中间管理人员相对少。

(三) 电子支付将成为未来银行支付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以及人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电子支付将会成为未来中国银行进行支付的发展方向。电子支付的方式较多, 主要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一个重要分支, 同时还包括第三方支付。所谓的第三方支付, 无非是一个新型支付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 通过一种信用和保障机制, 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下去。总体来说, 未来电子支付, 是整个银行支付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 由于电子支付涉及到银行业的各个方面, 一方面是硬件问题, 即电子设施的硬件体系不断更新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它的软件配套问题, 包括狭义上的软件, 也包括银行的管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 以及人才储备的情况。而这些目前都还一些客观上的制约。

(四) 特色化将会进一步加强

以前, 由于我国银行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银行同质化的现象严重。但是, 随着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业务的不断完善, 国内银行业特色化将会进一步加强。比如, 我国的大型银行将会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始国际间的竞争。而我国的一些中小型的银行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长, 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经营、财富管理、中小企业融资等。比如, 我们的民生银行就提出了民营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等口号, 并且根据提出的口号, 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招商银行提出了零售银行的概念;兴业银行对其公司的业务进行转型, 从以前的对公为主。开始了向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进行转变;中信银行提出建设“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特色化, 走在中外银行前列的一流商业银行”的“四化一行”发展战略。

(五) 银行卡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的银行卡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从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 我国的银行卡市场还处在初级市场的阶段, 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 我国银行卡市场成熟期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民众利用银行卡的次数和时间还是较少。比如在我国的农村, 由于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 近年来银行卡的运用才开始实施。随着我国银联的建立, 银行卡可以实现全国性的取款和网上结付, 我国用卡环境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银行卡才实现了一个跨速度的发展。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国外发达国家他们进行持卡消费的达到了90%以上, 显然现金消费才10%左右, 而与国内相比我国的银行卡消费才10%, 现金消费却达到了90%以上。再以我们的美国为例, 美国每个公民持有银行卡的数量达到了2.3张左右, 而国内还每人一张都没有达到, 才0.14张。随着我国银行卡联网运行和持卡消费优惠的刺激等多种因素, 我国的银行卡市场肯定还会不断的扩张, 并且其消费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完善。但是,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银行还将会和外资银行开展竞争。同时, 随着各类骗局的不断出现, 也给银行卡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总之,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银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并且存款的规模也得到了高速的增长, 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不良贷款也正在逐步减少。但是,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已经过去, 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将会迎来逐步稳定的时期, 高额的存款以及高额的利润将不会出现, 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银行将体现出真正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葛兆强.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与国内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J].金融发展研究, 2011 (1) .

[2]周行健.中国银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展望[J].银行家, 2011 (3) .

[3]余龙武.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七大问题[J].中国金融家, 2011 (4) .

[4]2011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J].银行家, 2011 (9) .

[5]彭少纹, 尹静.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34) .

上一篇:行为差异下一篇:腐植酸水溶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