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申请个人简历

2024-10-02

港校申请个人简历(精选2篇)

港校申请个人简历 篇1

申请香港MSc经验分享及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是我申请香港学校的一些心得体会,由于同11级同学申请时间相差2年,有些内容可能改变,仅供各位学弟学妹参考。

申请流程

网上注册-下载表格-下载推荐信-填写表格-推荐信签字-打印中英文成绩单-邮寄材料-汇申请费-坐等n多星期-面试(也可能没有面试)-收offer

申请材料清单

中英文简历、中英文实习证明、英语成绩(托福雅思)扫描件、中英文在读证明、推荐信、中英文成绩单(大一至大三完整学年所有科目)、中英文身份证扫描件

具体操作流程:

1、香港学校申请越早越好,最好在申请网站一开通就注册申请(一般

10月中旬开放)。

2、下载表格填写,认真看每一个字,确保填写信息无误(科研经验不

足可填本科阶段课程设计或参加的各类比赛)。

3、打印中英文成绩单需要1个星期,先在学院教务科打印成绩单盖章,然后去学校档案馆打印中英文成绩单,并计算平均分(香港学校比较看重百分制平均分,不太看重绩点)。

4、推荐信表格在网站下载,自行填好信息,找副教授或以上级别的任

课老师签字。(推荐信会先发到教授邮箱,因此要先和教授打好招呼)

5、准备好所有材料,密封,建议由DHL寄到各学校教务处。(每个学

校每个专业都需要完整一套材料,即使是同个学校不同专业,也要分别寄送全套材料)

6、用信用卡或者汇票形式支付申请费,汇票背后用英文写好自己的名

字和申请的专业以及自己的注册号。

7、准备面试,形式可能是去集中面试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也

可能是电话面试(全英文)。

8、随时查收邮件,坐等offer。

申请注意事项:

1、法学专业是香港热门专业,对平均分和英语能力要求相比行政管理、信息管理较高。

2、不需要写研究计划,但是要写个人陈述,可以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

业,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你对这个专业的看法等等方面入手。如果在专业相应大公司实习,或者有相关的科研经历,需要重点描述。(总之你要convince考核者,表达出你与众不同的地方,说服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录取你。当然,平均分和英语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资质。)

3、需要收集的各种材料都需要中英文版本,香港所有学校都是全英文

教学,上课、考试、交流都是全英文,所以你们要开始适应全英文的思维方式和事情处理方式。

4、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可能会组织面试(也可能不面试),形式为团面,5-6人一组,问题往往是自我介绍,你对专业的理解,你最喜欢的课程,你选择香港的原因,你是否会留在香港工作等。

5、各个学校网站开通时间不一,科大最早10月初,港大、港中文10

月中旬,其他学校也都在11月之前开放,要随时关注各个学校的官网。

6、关于实习、科研经历、学生工作,我个人觉得有最好,没有也没有

关系,抓好平均分和雅思。

7、申请过程保持良好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多看各种留学论坛,细

心最好每一件事,相信会有满意的结果。

个人背景:985大学09级信管专业学生,平均分82,专业排名20%,雅思

6.5。

申请结果:港科大信息技术专业、港中文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offer,参加港大计算机科学系在北京的面试(结果被BS~)。

以上信息供想申请港校的学弟学妹参考,最后祝各位同学能拿到自己的dream offer!

5名高考状元细说取舍港校原委 篇2

今夏内地高招,因为香港高校的频频出手与频频得手,显得格外热闹。

截至目前,今年高招总共900内地学生被港校收入囊中,其中不乏北京、山东、四川、海南、广东等地多位头名考生。

本报昨日分别电话采访了山东、海南、广东和云南四省的5名高考状元,他们中的3位选择在香港的高校就读,两位花落北大和清华。

我们想探究,这些高考状元最终选择港校和内地高校的真实原因。

我们想知道,在高招等待通知的日子里,这些佼佼者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究竟有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作出最后的选择。

他们如何看待,内地和香港生源之争我们关心,他们如何设计自己将来的大学生活,会选择怎样的专业?

我们好奇,大学毕业他们会否重新考虑自己的这次选择,会否重新进入北大清华或者去到香港,接受不同的高等教育。

我想在香港培养锐气

刘涵今年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附中,被香港大学录取。

新京报:你为什么放弃了北京大学的入学机会?

刘涵:我之前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并且被录取。我当时选择的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其实很多状元都会选择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或者元培实验班,但是我喜欢国际化的东西,所以选择国际关系学院。不过我想去香港是一个全新的机会,我喜欢尝试。而且,并不能说是放弃北大,将来一定会有机会在北大进修。

我最关心奖学金和课程安排

新京报:那么你现在对于香港大学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刘涵:目前的感觉都是来自每次跟我联系的老师。他们打电话给我,恭喜我被录取了,非常亲切,没有架子。而且,因为我对港大不是很了解,所以每次电话都会问很多问题,老师也都是不厌其烦地解释,非常耐心。

新京报:你会问哪些问题?

刘涵: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奖学金、课程安排等等。

新京报:学校最后给你全额奖学金?

刘涵:对,这个有书面协议,不过还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分得也比较细致,差不多价值每年13万港币。

新京报:港大的课程是怎样安排的呢?

刘涵:这就是我选择港大的原因,因为港大的安排,是第一年在北大委培,这样,我就可以实现儿时的梦想,先在北大学习,之后,再去香港,那么就可以接受两种不同的顶尖教育。

可能需要改变惯有的学习思路

新京报:你是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的.顶尖教育的呢?

刘涵:在香港可以体验国际化大都市的氛围,信息、资源非常发达的。北大有着与众不同的大气和底蕴。我想,在内地是培养底气,在香港是培养锐气。

新京报:做出这样的选择,当时是否犹豫过?

刘涵:高考完还在犹豫,因为上北大是一直以来的梦想啊。后来,选择了港大而不是香港另外一所大学,也是因为港大安排新生在北大委培一年。

新京报:有没有设想过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

刘涵:有,比如语言关,因为那里是全英教学;还有会不会水土不服,因为香港的环境与云南相差很大;最关键的就是学习模式,我想可能需要改变惯有的学习思路吧。

采写/本报记者王荟

去香港可能更适合我的性格

刘冉今年山东省高考理科原始分状元,毕业于泰安一中,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

新京报:你为什么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

刘冉:我高考之前就报考了香港大学,香港大学需要单独报名。成绩出来后,发现考得很好,如果报考香港中文大学也没有问题,所以就报了。

其实高考之前跟家里人商量过很多次,当时就有去香港的意愿了,还特地去济南的招生会咨询过,主要是问奖学金能不能拿到、能不能自由选择专业选择基础班。当天晚上接到他们招生组组长梁老师的电话,她说录取有奖学金(50万港币奖学金),任选专业没有问题,聊了四十多分钟,一条一条给我分析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好处。

北大自主招生时没有录取我

新京报:没能去北大清华读书,你感觉遗憾吗?

刘冉:遗憾啊,尤其是报志愿那两天,并不是很果断地做决定,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也和我联系过,两边都有很好的特点,去香港可能更适合我的性格,外向,喜欢新鲜。

不去北大还有一个原因,他们自主招生的时候没有录取我,有点抵触情绪。因为我们学校没有推荐名额,而他们很看重这个推荐,我觉得这个过程不太公平。北大在心目中本来很完美的形象,因为这个事情让我觉得也有缺陷。学生的个人素质最重要,跟学校推荐关系不大,学校推荐的也未必是最优秀的学生,而且把这个名额给学校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我当时属于个人推荐,北大网站上说个人推荐也是会考虑的,把资料送过去后却没有给我任何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留在香港工作也不错

新京报:你对今后的读书工作有设计吗?

刘冉:如果以后不读新闻学了也不会后悔,我也比较喜欢法学,读法学也是香港更好些。我有信心在哪里都做到最好。希望读完本科后能到国外去读研究生,如果去不了,留在香港工作也不错。

我现在在上一个英语辅导班,看一些粤语的电影,在中文大学的网站跟一些学哥学姐交朋友,问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做出这个选择挺艰难

孙贝贝

今年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即将入读商科基础班。

新京报:你为什么选择了香港的高校?

孙贝贝:我比较向往更新的东西吧,在香港可以接触到和内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可以遇到从世界各地来学习的人,那里是双语教学,我就可以不用上英语课来提高我的英语水平了,这应该算是一个好处,日常交际可以频繁使用英语,提高很快。而且我想可能会在香港就业,在香港读书会更便捷一些,离家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参加北大自主招生时差8分

新京报:不上北大清华有遗憾吗?

孙:有的,其实我报志愿前都没有怎么听说过香港的大学,那时候想的是成绩还可以,是不是可以去冲一下上北大清华,原本我的第一志愿报的是清华,八年的医学本博连读,后来也是因为多了解了些香港的大学,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去处,最后做出这个选择挺艰难的。

新京报:你是怎么发现还有香港这么一个去处的?

孙贝贝:主要通过网络了解香港的大学,现在先读商科基础班,可能会去读精算,因为这两种专业都特别难读,所有人都劝我别读了,这种困难让我想去克服它,接受挑战。

之前我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笔试时差8分没有过,清华的招生咨询会我也去过,那里的老师挺欢迎我去的,考前几个月里都是冲着北大清华这个目标去努力的。

希望以后找机会领略北大清华底蕴

新京报:你规划过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吗?

孙贝贝:香港中文大学可能会有很多海外交流机会,我想有机会出国去见识一下,如果没有这笔奖学金(香港中文大学提供50万港币奖学金),我还是会去读,争取第二年第三年争取到,奖学金更大程度上给我精神上一个鼓励,并不是哪个学校给的钱多就去哪里。

我对在香港读书生活都挺向往,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北大清华读研究生,我觉得,北大清华底蕴挺足,不去学就不一定能领略得到。我挺好奇的,但是又不能把这些学校一起都读完,以后看是否有机会领略北大清华的气氛,这一次就只好放弃了。

我有挥之不去的清华情结

于尧今年海南省理科状元,毕业于海南中学,选择就读清华大学。

新京报:都有哪些港校向你抛了绣球?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清华?

于尧:分数一下来,中文大学就给我打了电话。而之前,我也申请了香港大学的面试,因为港大也有我想报考的建筑学专业。

但我最终选择清华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做的决定。因为我很喜欢清华,很小的时候就去过清华北大,非常喜欢清华的建筑,当时是比较感性的认识。长大之后更崇尚严谨,我觉得清华能够给我这些。清华也有很多大师,而且清华是13亿人都认可的大学,地处首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香港奖学金未必够用

新京报:香港高校有和你谈到全额奖学金吗?你怎么看待奖学金问题?

于尧:有的。港大承诺是45万,中文大学是50万。

首先得理性看待奖学金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在香港读书和生活的费用,并不会额外得到的。而且香港的消费那么高,即使是这么高的奖学金都未必够用,每年来回的机票可能都需要自己承担,生活上大概还需要自己补贴。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要在大学得到的是无形资产。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和我的师兄师姐沟通,他们告诉我很多在北大清华的感受,我觉得那是我想要的。

内地的大学更注重基础

新京报:你觉得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有什么不同呢?

于尧: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最近一段我一直在网上了解这个问题。内地的大学更注重基础,港校更崇尚开放、发展式的,实践的机会更多。

当然我觉得香港的大学真的都很好。我首选的专业是建筑学,其次是金融学,港大的建筑学也赫赫有名,而香港又是亚洲金融中心,金融学的实力自是不用怀疑。所以,抛开这些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我挥之不去的清华情结。但是,如果作为交换生,我很愿意被交换到香港的大学中,一是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另外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上一篇:站长如何确定网站是否受网民的欢迎下一篇:八六子,八六子曹冠,八六子的意思,八六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