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态文明演讲稿

2024-09-30

小学生生态文明演讲稿(通用8篇)

小学生生态文明演讲稿 篇1

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

站在这演讲的舞台上,也许大家一下注意到的就是我身上这件色彩绚丽的衣服,我就是因为喜欢它和谐的颜色才将它买下。我们的家园——阳春,不也同样需要这样的颜色吗?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几年前的杨岗。那时候用水泥块铺成的人行道,因未能很好的连接,一到下雨天,行人一脚踩下即成为了“落汤鸡”,使每一个走在大街上的阳春人感到纠心不已„„

可如今,才过去短短的几年时间,阳春即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瞧,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房屋;宽敞干净的公路;文明行驶的车辆;环保意识显著提高的居民„„这一切的一切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美丽小村庄的画面。整个村庄变得干净明亮,也变得青山绿水,各项环保指标都达标了。可是,我认为,光有这些还不够,与建设美丽阳春的宏伟蓝图相比还有些差距,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虽然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可以为“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好家园——阳春”,做出 应有的贡献。比如说:新的学期,同学们都发了新书,首先想到的就是为新书,包上书皮。有的买塑料书皮,有的买漂亮的包装纸包书。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包装制作既浪费能源又不利于环境保护,还会使阳春产生白色污染。不如用旧挂历,海报等材料包书,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还可以学会自己包书,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我们既节约了金钱又节约了纸张,何乐而不为呢?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使用两面用纸、自订草稿本、随手拧紧水龙头、一水多用、随手关灯、不剩饭菜等。同时还可以进入社区、家庭,广泛宣传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主题活动,并邀请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共同来参加;最终让“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成为全阳春人的自觉行动。

“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学们,我们应该踊跃加入“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的行列,号召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每一个阳春人迈出的一小步,将会是阳春迈进的一大步。为了那一片阳春的蓝天更加蔚蓝,为了阳春的山林更加郁翠,为了碧波荡漾的江河更加明净,为了下一代拥有的阳春更加美丽。行动吧!努力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注自然环境,共建生态校园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关注自然环境,共建生态校园。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态文明”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文明迫在眉睫!日前,我校正在创建生态文明校园。此次由凉州区环保局和凉州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活动,旨在在全市中小学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实践,加快学校环境改造,培育绿色、低碳、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我们学校为一直为构建生态校园而努力着。如宣传爱惜节约、倡导光盘行动,开展捐废纸活动、建设生态厕所等。这一系列活动,无不体现着生态文明的理念。环保节约意义重大,我们同学能做些什么呢?我想,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为校园的每一抹绿增光添彩。看到校园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要反思自己,同时及时制止;如果自己不经意间带有的不文明行为被同学指出时,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

最后,祝我校创建生态文明校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绿色家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

曾记否,我们的先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

但是如今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面对这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是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

“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

谢谢大家。

小学生生态文明演讲稿 篇2

幸福, 是人类的原动力。

向往幸福:从认知幸福的本质入手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的物质与精神各层次需求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 是需求满足程度的客观性与感受愉悦层级的主观性的有机统一。

什么是幸福的本质?幸福的本质就是人性需求的满足。

什么是人性的需求?人性的需求就是人的本性决定的物质与精神各个层面的需求。

当代世界级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包含爱情、友情、亲情等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前两层次是物质需求 (包含衣、食、住、性和健康与环境安全等物质生存条件的需求) ;后三层次是精神需求 (包括情感、尊严、荣誉、事业、成就感等精神享受与拓展的需求) 。

不过本人认为:人性的需求有十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育子需求、社交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尊重需求、公平需求、发展需求 (根据自我才志、特性与资源创造价值、发展自我的需求, 即“自我实现”需求) 、升华需求 (即贡献社会与天人合一需求, 亦即理想需求) 。

人性的需求有层次, 人的幸福也有层次。仅仅满足物质需求的愉悦感, 是低层次的幸福;满足精神需求的愉悦感, 是高层次的幸福。

满足上述各个层次的人性需求, 是最完美的幸福;实现贡献社会、天一合一的精神升华的需求, 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人们会发现, 无论把人性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还是十个层次, 安全需求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而生态安全, 是人类和所有生命安全需求的自然基石!

然而, 我们当下所处的生态安全状态怎么样?能满足我们人性需求中的基本要求之一——安全需求吗?

众所周知:当下地球的生态现况, 已经日益危及人类的生存安全!

安全尚无, 何来幸福?

追求幸福, 当从拯救地球入手

有考古学家发现:地球史上已经历过五次大毁灭, 离今天最近的第五次大毁灭是76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的毁灭。其外部原因是宇宙运行的周期循环出现的一个外星球撞击地球所致。但内部原因是否也与恐龙膨胀的体型、膨胀的群体和膨胀的食欲消费导致生态失衡乃至地球运行轨道偏移有关呢?值得当今人类思考。

有生态学家警醒:如果人类任由狂热消费资源、污染环境、再不复归生态平衡, 地区将面临第六次大毁灭的宿命!

自2008年中国汶川8级大地震以来, 全球每年都要发生震惊世界的生态大灾难, 包括:2009年的海地、智利8级以上大地震;2010年的中国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2011年的日本“3.11”9级大地震、大海啸;2012年的意大利火山爆发、泰国大洪水、北京水漫京城、上海海水倒灌;2013年的中国华东、华中42度以上百年一遇的酷暑以及中国雅安7级地震和伊朗与巴基斯坦交界地区的7.7级大地震等等。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世界各地的官方与民间的科学家、预测家纷纷预测2013年年底以后, 地球还将发生更为可怕的灾难!譬如新华社和央视都曾报道的:

美国科学家研究机构公布研究结果: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火山恐将大爆发, 将造成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毁灭性灾难;

日本科学家公布研究预测结果 (中国预测学家在此之前便已预测相似结果) :日本湔沟和东京湾海底出现大断层, 势将发生9.6级以上的超级大地震和大海啸, 不仅将导致日本沿海大面积沉沦, 而且破坏力将波及中国的大连、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日本政府将此预测作为决策依据, 紧急部署了相应防范举措和应对方略。2013年9月5日, 日本还举行了500万—800万人口防范和应对超级大地震的演练……

世界天文学家预测:2035年将有一颗外星球撞击地球。世界各大科技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如何让地球避免这一恐龙时代的噩梦……

令人欣慰的是, 国际社会日益觉醒, 在联合国主导的全球气候大会上, 世界各国于2010年达成“拯救地球”的“哥本哈根共识”, 2011年达成“现在是拯救地球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南非德班共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各国囿于自身利益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局限, 迄今尚未能实施全球一体共救地球的可行性方略和实质性举措。

怎么办?地球兴亡, 匹夫有责。先从我做起, 从在坐的和不在坐的每一位需要生命安全、追求人生幸福的地球公民做起, 各尽所能, 优势互补, 低碳生活, 保护环境, 形成合力, 爱护生态, 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同时从民间、从学术界、传媒界发出呼吁:官民互动, 全球联手, 复归生态, 拯救地球!

创造幸福:从共创生态文明新纪元入手

什么是生态?生态不能仅仅顾名思义地理解为“生命的状态”。生态是生命体系及其环境系统运行的状态, 是生命体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系统运行的综合状态 (内涵) , 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乃至身心生态、心灵生态等等 (外延) 。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对生命体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系统的认知、优化、呵护和进化的哲学理念、科学文化、体制机制、行为方式、道德价值体系的总和。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历史纪元, 是以物质文明为主导的时代。物质文明主导了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等文明体系、生态文明新纪元, 是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新时代。应以生态文明引领、溶渗、升华物质文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健康文明乃至精神文明、心灵文明的一切领域。

这样的人类新纪元, 就是人类生态文明的幸福时代!

内涵与目标共识明确, 危机与挑战迫在眉睫。当下的关键在于怎么办?采用什么方略、对策应对危机?走什么路径达成目标?

拯救地球:从遏制地球危机的成因入手

要探寻拯救地球的关键方策, 首先应研判地球危机的主要病因。本人抛砖引玉, 提出从研析地球危机的人为病因入手, 探寻人类拯救地球的方略。

当然, 从宇宙万事万物都有生灭、成败、循环过程的周期运行规律来看, 地球也是有寿命的, 那是外因。人类不能改变地球万物生灭循环的总体规律, 但人类的主观能动可以加速或延长地球万物生灭循环的过程。正如一个人的生死存亡, 不能因为他在百年前后早晚要归于寂灭, 就不去努力健康成长和发展自我乃至贡献人类与世界、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 更不能破罐破摔、糟蹋生命甚至加速摧残生命。与此同理, 人类不能因为地球早晚要寿终正寝, 便不去遵循天道规律、呵护地球生态、让地球母亲和她衍生、养育的人类与众生子孙万代运行更和谐、绵延更长久、活得更精彩, 更不能早早便以末日心态, 膨胀末日贪欲, 野蛮掠夺资源, 践踏地球生态, 敲骨吸髓, 杀鸡取卵, 疯狂消耗地球母亲的生命能量, 无耻抢劫子孙后代的生命粮仓, 加速地球母亲和人类自身坠入万劫不复的毁灭黑洞!

纵观中外, 加速并恶化地球生态危机的三大人为病因是:

(一) 物欲膨胀导致了对地球资源的疯狂掠夺

人的物质需求和物欲的适度满足, 是人必需而属于较低层次的幸福来源。

但若人仅仅以物欲的满足为唯一目标或终极目标, 那只是动物的幸福。而若以物质需求为导向, 物欲膨胀引发物质消费的恶性膨胀, 导致对地球资源的疯狂掠夺、对地球生态的野蛮践踏, 那便不是人性的需求的满足, 而是魔性贪欲的张狂;更不是人的幸福所求, 而是魔的罪孽所致!

当今世界, 人的物欲恶性膨胀, 导致地球资源行将枯竭, 地球生态早已失衡, 生态灾变此起彼伏, 但却依然野蛮掠夺资源, 玩命制造工业垃圾, 大肆玷染地球母亲, 疯狂地将地球及其众生加速推向第六次大毁灭的悬崖......

(二) 金钱至上垄断了人们的价值观, 异化了人类的幸福观

金钱, 是物质财富的交换媒介和衡量标尺, 是物欲满足的便利手段和不二捷径。而以物质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和物欲膨胀为目标的个体, 必然是金钱至上的社会和个体。纵观当今世界, 黑幕交易瓦解着制度规范, 金钱铜臭熏染着人类灵魂, 君不见, 为了超额利润, 原本治病救人的药品也成了贿赂医生、坑害病人的载体;君不见, 为了几个臭钱, 原本三代同堂的祖屋, 竟成了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祸根!似乎金钱至上倒成了东西方共同的“普世价值”,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东方魔咒, 竟成了人类世界通行的潜规!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正义、诚信与博爱、忠孝与仁义、善良与慈悲、尊严与荣誉等等东西方人类美好的价值观, 似乎要被金钱至上所绑架、所垄断;由人性需求从低到高、从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的层次性所决定的人类幸福层次从物质幸福上升到精神幸福的幸福观, 几乎要被物欲膨胀决定的金钱至上所异化、所颠倒!

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幸福观导引下, 人类怎能不竞相掠夺资源——糟蹋生态——换取金钱——满足物欲——扩张消费——膨胀贪欲——再掠夺资源——再糟蹋生态......直至地球油尽灯枯、生态颠覆毁灭、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黑洞……

(三) 权力垄断强化了人性的贪欲 (包括物欲和权欲)

马克思揭示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笔者认为权力的本性是追求权力最大化、垄断化、无约束化。

孟德斯鸠等先贤早已揭示一个铁律: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腐败, 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中外皆然, 概莫能外, 无数事实早已证明并且还在证明这个铁的规律。

俄罗斯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总结苏联崩溃的教训时指出:苏联党和国家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专制垄断:政治上垄断权力, 经济上垄断财富, 文化上垄断真理。

当今中国和类似中国的贪腐 (如某些非洲国家的贪腐) , 主要来源于权力的垄断和不受制约、缺乏制衡、监督乏力的政治体制, 尤其各级一把手的权力没有制约, 监督缺位, 更是腐败的高发点。权力的垄断和缺乏制约, 必然强化和膨胀人性种种贪欲, 包括物欲、权欲和色欲, 反过来, 膨胀了的贪欲又成了掌权者滥用权力、争夺资源、追求财富最大化和权力最大化的内驱动力。

即便某些民主发达国家和类似民主的国家, 也存在着权力垄断, 不过不是政治权力的垄断, 而是个别和少数财团对金融权力的垄断, 以金融权力垄断经济、控制民意、从而操纵政治权力与经济社会运行。这种金融权力的垄断也会强化人性的贪欲, 而且往往直接膨胀人性的物欲及其变种——金钱欲, 强化金钱至上、金融称霸的价值观, 从而诱发资源的掠夺和消费的膨胀乃至生态的摧毁、人类的毁灭……

幸福方略:以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为依归

揭示了地球危机恶化的成因, 自然便可得出拯救地球、遏制地球危机成因的方略:

(一) 遏制物欲膨胀, 共创心灵文明, 从矫正人类幸福观入手

要从每个人做起, 从每个国家做起, 全球联手, 人人担责。从理念上倡导低碳消费, 鄙视奢靡之风;从政策上抑制消费膨胀, 遏制物欲膨胀;从制度上开证高消费税, 奖励低碳节约行为;从文化上升华精神文明, 共创心灵文明。从矫正人类被扭曲了的价值观、颠倒了的幸福观入手, 在满足人的基本的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等物质层面需求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和满足人的社交需求、情感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自尊需求、公平需求、创造需求、发展需求和理想需求、升华需求等精神的、高层次需求, 引导人们从狗苟蝇营的动物式的物质幸福的追求与沉迷中, 走向德、智、美、爱、荣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精神幸福的追求与创造!

当人人都以追求精神幸福为荣、以奢靡挥霍为耻, 地球便有救了。

(二) 改金钱至上为生态至上, 以生态文明主导一切文明

要彻底改变当今世界金钱至上的价值导向、物质主义的政策导向, 确立生态至上的价值观。要走出物质文明为主导的旧时代, 走向生态文明为主导的新时代。

可喜的是, 中共十八大率先提出了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目标, 并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贯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 共创生态文明时代。

笔者建议:要创建生态文明新时代, 还须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 生态文明不仅要贯穿、而且还必须主导、引领、升华物质文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健康文明乃至精神文明、心灵文明等一切领域, 凡有违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建设、政治体制、社会风俗、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 都应一票否决、彻底改革和坚决矫正, 凡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项目、体制架构、文明成果和改革建议, 都应优先实施、借鉴和采纳。

果真如此, 生态文明新时代便离我们不远了。

(三) 革除权力垄断, 实现多元共和, 构建幸福中国

从中国角度看, 当务之急的关键是要革除公权力即政治权力的垄断, 把“天下为公”的政治文化理念转化在“权为民所赋”的政治体制, 把”共和国“的国名落实于“共和国”的国体, 借鉴国际有效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逐步构建一套天下为公、主权在民、公民为本、宪法至上、权为民赋、利为民谋、全民参与、共同治理、监督独立、分权制衡、以法治国、依宪执政、多元共和的公权体制即政治体制, 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民主政治目标) , 真正成为各阶层、各民族、各宗教、各党派、各团体、各社群、各区域多元共和、平等协商、多元共治、和衷共济的“人民共和国”!

唯有如此, 才能从体制、机制上遏制贪欲膨胀、根治贪污腐败;唯有如此, 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经济垄断、维护公平正义、杜绝盲目决策、呵护环境生态;也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才能构建生态复归、经济小康、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人民康乐、精神高尚、多元共荣的幸福中国!

从全球视野看, 世界各国内部都应打破权力垄断, 实行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多元共和, 以有效遏制贪欲的膨胀、权力的不受制约、发展的不计生态后果与独断专行。

某些政治权力似无垄断但存在金融垄断操纵政治权力与经济发展的国家, 也必须让全民警醒, 通过全民公决与民主立法等有效路径, 遏制金融干政, 打破金融垄断, 摆脱金融操纵, 还全体公民一片纯净的民有、民治、民享、全民共护生态、共享幸福的多元共和的蓝天!

那时, 不仅实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共和, 还将构建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的多元共和, 不仅实现世界各大宗教、各大文化体系的社会大共和, 还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大共和!

(四) 以联合国为主导, 全球生态复归一体化, 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

要把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拯救地球”的全球共识, 真正转化为世界各国共担的“拯救地球”的神圣使命, 就必须以联合国为主导, 实行全球生态复归一体化, 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

首先要以联合国名义发动在全世界树立“覆巢之下没有完卵、生态危机没有国界”的生态全球化意识, 普及“地球兴亡, 匹夫有责”的地球村民使命感, 国不分大小强弱, 必须共担节能减排、拯救地球的职责;人不分男女老少, 必须人人履行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使命。

其次要实施以联合国为主导、世界各国为主体、全球人类共同参与的“拯救地球复归生态全球行动”, 制定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 制定全球统一、人人必须遵守的生态环保国际法, 并严格遵守, 违者必受到法律制裁和经济制裁。

再者要以联合国牵头, 成立“世界灾变预测防治组织”, 把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富有天灾预测与防治经验和成果的顶级科学家、预测家和社会活动家凝聚起来, 优势互补, 服务全球;成立“全球生态复归一体化组织”, 在联合国领导和世界各国配合下, 统一制定“全球生态一体化复归路线图”, 统一规划和配置世界各国生态复归的任务、进程和职责, 并调配有效资源开展协作与重点突破, 形成全球生态复归一体化有效机制, 真正构建成人类生命共同体。则可有望以多元共济保多元共生, 以生态复归保地球平安, 以地球和谐保人类幸福!

小学生生态文明演讲稿 篇3

【关键词】 生态德育 学校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01-01

0

生态道德教育,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开展生态德育,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为了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思想觉悟以及相应的生态文明习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以及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相关性,重视和渗透生态德育,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学观,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生态德育因子,教化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生态德育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在准备生物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着力于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态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生态德育工作,尽力做到生态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生态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尽可能触动学生的生态思维意识。例如,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的教学中,就要首先使学生明白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又供给了人和动物生活所必须的食物和能量,还改善了气候条件,促进了动植物资源的增加。绿色植物为保持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物圈、保护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明白了上述道理,就容易唤起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村而奋发努力。就有可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生态观处理好发展和资源消耗的正确关系。作为教师,应该多钻研教材内容,努力创新,找到教材中生态德育的较好切入点,同时,也应该注意多从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积累一些资料,以备在需要时用。

二、创设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环境感化,促使生态文明规范的形成

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规范,并把这一生态理念纳入学校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德育渗透,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渲染和感召。例如,在学校制作树木分类牌、爱护树木和草坪的警示牌,在楼道里钉做“严禁喧哗”的警示牌,在食堂悬挂“反对浪费、爱惜粮食”的提示牌,选定校内和校外绿色责任区,在教室适当添置树木和盆花,刷写醒目的宣传标语,如:“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水是生命之源”等。另外还可以组织活动,如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生物科技创新活动、办黑板报和手抄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和演讲等形式来促使学生的生态道德规范的形成。

三、通过情感熏染和习惯养成,内化生态文明素质的养成

学校生态教育不能限于用灌输方法让学生接受或服从,以“强制”的方式使学生对规则的遵守不是出于生态道德需要,也就缺乏生态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有转化为个体的需要、信念,才会由单纯地服从变为认同和内化,主动参与到生态活动中去。比如,平时你一张、他一张的丢废纸,谁都可能觉得没什么,可通过环保小组同学的收集,一学期一年后,大家看到随便丢的废纸中的一部分,数量都那么可观,自然也就意识到了以前行为的不当,同时也就认同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再比如,借助停电停水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没有水和没有电的苦恼,引导学生节约水电。

学校生态德育应该重视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养。我们倡导生态教育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从学生身边的事做起,使生态实践日常化、经常化,以此内化为对自然和生命的道德义务与责任。如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体;节约粮食、节约水电、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废物;抵制污染,不乱仍垃圾,少用和不用塑料袋等。

四、在课外活动中深化生态道德教育

要开展生态德育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还要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深化生态德育教育。例如,在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的活动中,学生在分组搜集当地生物种类及其分布的背景资料,评估当地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的时候发现,当地的珍稀药用植物麻黄、锁阳和苁蓉等资源,已经被严重破坏,就是因为当地前几年为经济利益而过度挖掘造成的。所有人都为之惋惜,在心痛之余,自然而然为人类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反思,也从内心深处发出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呼唤,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还有,校园绿化设计、酸雨的危害模拟实验等活动的开展,都是课外活动生态德育教育的极好题材。

小学生生态文明演讲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家园。

“她”鄙陋的身躯缓缓地在太阳系中移动,往日碧蓝透亮的眼睛渐渐昏暗无光,就算一直让“她”引以为傲的皮肤也已漏洞百出。“她”竭力地用嘶哑的声音乞求着“她”所哺育的子子孙孙。请保护这位满目萧然的母亲吧!

一阵微风吹来,人们习惯的捂住了嘴,原来是尘土在空中伴起了交响曲,塑料袋也来凑热闹,在空中翩翩起舞,似乎要与蝴蝶相媲美,臭水沟也不甘示弱,传播出阵阵腐烂的“香味”,在这场舞曲里它们蔑视着人类可笑的行为。酸雨,地震,雪崩,火灾,瘟疫等,都追赶着向地球奔去,嘲讽着危害生态的人类,并宣言:“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丑恶来开垦。”

所以,我们(这些所谓的高级类哺乳动物)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了,往日地球母亲努力地在宇宙中拼搏,创造了让我们赖以生活的和谐环境,可是,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瞧~垃圾早已布满山沟,工业废水涌向了海洋,林木被砍伐的所剩无几,淡水资源将要挥霍殆尽,难道我们还要坐以待毙吗,现在,我们还不该付出些行动吗?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双手保护生态,关爱环境。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克制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倡环保,杜绝污染,家园不就又变成绿洲了吗?

我们都是地球的一份子,如果再这样肆无忌惮地毁坏地球生态,地球的寿命也将危在旦夕了,那我们面临的就只有毁灭。但是只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少用一个一次性纸盒,抵制并杜绝吃濒临灭绝的物种,多走几步路将垃圾按类别分别投入相对的垃圾桶中等等;就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一份贡献,生态环境不就是在点点滴滴的琐事中得到保护的嘛~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美丽温馨的绿色家园,可却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伐林砍木,森林没了,大地失去了外衣,在大风袭卷时,干渴沙化。鸟儿没有了家,只能在寒冬或天敌来临时死去。为了自己的利益向大洋中排污水,大海浑浊了,鱼儿没有了家,只能在挣扎和迷茫中死去……

弘扬生态文明演讲稿 篇5

当你在整洁优美的校园工作、学习时;当你和家人在芳草遍地的化凤山森林公园悠然漫步时;当你和朋友在碧波荡漾的莲花湖欢乐嬉戏时;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在西充这样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是多么的幸福。然而,现在仍有不少地方的人们正遭受着因各种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危害。有害气体的排放让蓝天变得灰暗,废水、污物让清澈的小河变得脏臭,无情的捕杀让很多可爱的动物消失不见所有这一切,都在吞噬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的家乡――西充以中国“西部绿谷”为品牌,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地球家园,共同美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此学校向全体师生提出倡议:

1.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支笔每一张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2.用环保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用塑料制品;使用布袋购物;垃圾分类投放。

3.保护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积极参与植树护绿活动,美化生活环境。

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不乱贴乱画,有序停放车辆,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有序。“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在整洁优美的校园工作、学习时;当你和家人在芳草遍地的化凤山森林公园悠然漫步时;当你和朋友在碧波荡漾的莲花湖欢乐嬉戏时;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在西充这样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是多

么的幸福。然而,现在仍有不少地方的人们正遭受着因各种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危害。有害气体的排放让蓝天变得灰暗,废水、污物让清澈

的小河变得脏臭,无情的捕杀让很多可爱的动物消失不见所有这一切,都在吞噬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的家乡――西充以中国“西部绿谷”为品牌,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地球家园,共同美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此学校向全体师生提出倡议:

1.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支笔每一张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2.用环保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用塑料制品;使用布袋购物;垃圾分类投放。

3.保护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积极参与植树护绿活动,美化生活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演讲稿 篇6

大家好!首先要感激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那里发表演讲。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挑战和期望并存的伟大时代,沉浸在上海世博会隆重举行的浓厚氛围中,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一名年轻员工,就是要把一泓清水奉献给人民。为此,今日我演讲的资料是“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礼貌”。

茫茫宇宙,唯一载有生命的航船是地球。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我们人类固有的家园。那不是梦,那是我们祖先以往生活过的地方,仙境般的美丽,宝瓶似的富饶,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飘着阵阵花香,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水中畅游,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可是由于我们人类的无知、短视和贪婪,毁掉了美丽可爱的家园,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家园满目疮痍,地球不堪重负。

人类是聪明智慧的,在前进的歧途中惊醒了,现代化并不是破坏环境,向大自然一味掠夺索取的生活方式不可取,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活,做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环境在人类自我手里毁坏,也能在人类自我手里建好。于是,“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礼貌”是每个人的梦想愿望和奋斗目标。在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礼貌中,我们污水处理厂承担着重大职责,我们要经过自我的辛勤劳动,化废为利,把污水变成清水,重新流向河流,去滋润大地,让植物繁茂地生长,满目苍翠,一片秀色;让上海世博会环境优良,流淌清水,无限美丽。我们年轻员工是污水处理厂的生力军与主力军,要承担起自我的职责,努力工作、认真工作、辛勤工作,无怨无悔,在平凡的污水处理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让青春闪光,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经过我们的艰辛努力,经过我们的无私奉献,祖国的环境必须会变得更完美,能够预见,我们向往我们祖先过得那种优良环境、生态礼貌的生活,在我们这一代,必须会重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鱼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行。

“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礼貌”不能等靠要,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此刻做起。我们年轻员工要从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厉行节俭,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大家行动起来,群策群力,进取行动,持之以恒,让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流水清澈清澈。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绿色环境就会呈此刻我们面前,让我们大家欢乐幸福地生活。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途径探索 篇7

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新技术革新给人类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 异常严重的生态危机也与工业革命相伴相生, 人类过分强调自身对大自然的摆布和宰治, 扭曲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应然关系, 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工具理性使人类对自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 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可控制的新困境。面对现实的危机和困境, 人类开始重新认识自然, 理性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的概念应运而生。

2007年10月15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内具有共同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治国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是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而大学生是时代的生力军, 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他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理应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不高、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化修养缺失等现象, 使得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提高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 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界定和逻辑考察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通过高校教书育人的平台,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价值观以及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 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化素养。针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包括生态文明认知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等。

生态文明教育所隐含的逻辑是一种纠错逻辑, 人类试图降低姿态, 适当回归自然、一定程度上与自然万物齐平, 尊重自然规律, 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和其他物种, 以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与自然的主奴关系有所改善, 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生态文明教育绝不仅仅在乎自然生态, 同时更在乎社会生态, 这使生态文明教育不再是远离人类个体的、只关乎自然环境或其他物种生存的事情, 而是同时关乎人类整体和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生存意义。

3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探索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加强生态文化的修养,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环保的实际行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德育的新要求。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生态文明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 使得大学生生态文明的途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从教育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

3.1 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

在课堂上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可以开设生态文明知识的相关课程和定期讲座,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 这些课程不仅仅是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简单描述, 更要注重大学生的生态现状教育、生态科学的认识及生态伦理的教育, 并将生态文明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大局相互关联,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给予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知识最科学、最理性、最严密的分析和讲解, 拓宽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面, 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提高他们的生态文化素养。通过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 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自觉意识转化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这是高校德育的新要求, 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所在。

3.2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及活动的主要空间和环境, 学校能否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中, 受到周围浓厚的生态文化的熏陶, 自身的生态文化修养潜移默化会有一定的提高, 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也会相应提高, 因此, 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 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感化学生, 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生态文明的气息, 置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为此, 高校应积极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活动, 如生态文明知识讲座、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播放有关环境保护的影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行动等等, 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和规模, 提高生态文明活动的质量, 培养大学生自愿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将生态文明意识努力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 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使“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生态文明”等观念深入人心, 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3.3 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 增强大学生生态法律意识

为了更好地让大学生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高校应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 设立监督机制, 体现惩恶扬善的威慑力, 以此激励大学生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减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破坏行为。目前高校的约束机制还仅仅停留在舆论监督的层面, 没有强制的措施和机制进行监督和管理, 为此, 高校可以在校园和班级的公示栏中设立专门的监督一栏, 对大学生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实施监督,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监督, 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管理机制, 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班级板报、校报等形式, 对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能源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鼓励。长此以往, 乱扔垃圾、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破坏花草树木等不良行为, 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加大监管和奖惩力度解决。在新加坡, 哪怕是随意吐口痰警察都要处以高额罚款。大学由于种种限制性因素, 虽不可能像新加坡这样做, 但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力度, 奖惩手段和教育手段并用, 让人和环境之间更加和谐。

3.4 积极投身生态环保实践, 提高生态文明践行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 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最关键的也是要通过实践完成, 因此,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最终落脚点是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高校应当多组织一些生态环保活动, 加大活动的频率和规模、增加活动的可行性和趣味性、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 提高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不奢侈, 不浪费, 不攀比;坚持勤俭节约的理念, 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养成健康的、绿色的生活习惯, 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随手扔废弃物, 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不践踏草坪, 垃圾分类处理, 夏天室内空调温度打到26℃以上等, 坚持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为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结语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是整个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局, 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更应该成为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弘扬生态文明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的中流砥柱。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途径,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将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07-10-15.

[2]王民.环境问题及测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

[3]刘建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9, (5) .

[4]谢红晖.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报) , 2008, (6) .

[5]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J].长白学刊, 2007, (2) .

[6]崔建霞.公民环境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

[7]杨明.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刍议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2.013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的构成部分,放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之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1],并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不仅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了新的内涵,也为国家未来发展勾画出了宏伟蓝图。如何让大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宏观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难题。为此,本文拟探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意义、哲学基础以及策略路径等,以期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客观需要。

一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通过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就可以解决工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蜕化问题。其实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生态文明问题本质上是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发展理念和主体的价值选择问题,其根本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P11)。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主体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所以,要落实好中共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精神,必须抓住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主体,让所有社会主体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3],把国家发展理念化为每个社会主体的共同行动。而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十分必要。

1.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体的重要构成,是特殊的社会群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人数迅速增长,大学生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参与的一项事业,若不引导和调动这一部分社会主体的积极性,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大打折扣。另外,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识的强弱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要取得宣传和教育的良好效果,必须重视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因为大学生既是接受宣传和教育的最适当的主体,又是联系广大社会群体的纽带。他们既生活在学校小生活圈中,又联系着社会大环境,在大学这个小生活圈中受到的教育、获得的信息可以直接传递到家庭、亲戚邻居和朋友,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形成的保护环境的习惯和良好生存环境的诉求必然会影响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网络时代更是如此。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不仅直接影响到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持续存在和发展。

2.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往往侧重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让受教育者接受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这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新生社会力量,并且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但除此之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包括其他一些内容。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思想观念,一种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内容。对于那些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就要引导受教育者相信它、接受它;反之,对于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辨析其错误,消除其对受教育者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其对社会造成危害。就目前来说,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悖论”性问题,一方面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让人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外部性问题。生态文明观念的培育无论是从生态治理的积极面去看还是从环境破坏的消极面去看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让人们对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前景忧心忡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缺乏自信。让大学生明白这一点,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未来建设者,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另外,作为未来建设者,当代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责任感决定着他们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而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态价值理念及其相关责任感。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包括多方面价值因素的培育,譬如,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体现出的自然价值,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赖而产生的社会价值,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世界而表现的实践价值等;除此之外,还有个体价值、美学价值、规范价值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这些价值因素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之中,使其成为他们行为取向的影响因素,能够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爱护大自然、参与到社会健康发展过程中,这是他们肩负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目前的工业社会或者后工业社会,人如何对待自然已经成为关键,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哲学上来看就是生态哲学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必须让他们理解生态问题的哲学基础。

在中西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之关系问题论述很多。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经非常生动地描述了“人类和他的大地母亲”在相互作用的历史中变化着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刻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而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审视,人们更多的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为立足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P161)

在这一段论述中,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共在、共存、互为伙伴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强调了自然对人的重要性,即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是自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物;人及其社会活动是在自然中进行的,自然具有先在性。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有进一步的表述:“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P519)另一方面,马克思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对象性关系,自然在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的同时,人类的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状态,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对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又强调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2](P193)这就是马克思阐述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2个方面。当然,马克思在这里所强调的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501)。所以,对“人的活动对自然的作用”的理解,必须从“社会关系中的人对自然的作用”来理解。

马克思上述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正如当代苏联学者HT弗罗诺夫[4]所指出的,无论现在的生态环境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情况多么不同,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的方法、他的解决社会和自然相互作用问题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是非常现实有效的。让当代大学生透彻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深层的哲学内涵,把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建立在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之上,不仅可以避免他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肤浅化理解,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到现代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纠缠和冲突是造成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而今天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转嫁再次证明,基于不同历史传统的民族国家,由于其大小、强弱不同而建立起来的国际政治关系,决定着一个民族国家与生态自然之间对象性关系的性质和程度。

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策略与路径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一方面,必须让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该问题的紧迫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生态道德养成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责任感。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之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进程。

生态环境问题是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问题,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同,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程度,以及解决的策略措施也不同。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让他们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对现代化的不断追求,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通过工业化的形式来实现的,而工业文明遵循着消费主义和规模经济的逻辑,所以,生态环境问题是工业化必然导致的后果,这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尤其明显。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提出了包括工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和发展目标,但由于后来持续多年在发展问题上走了弯路,造成我国工业化的速度放慢,只是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才真正开始了快速现代化进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的现代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对比我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可以发现,中西方之间既有共性又有重大的差异。

从共性来看,工业化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在使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破坏了本国的生态环境,之所以如此,因为“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面对自然界和社会,人们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显的成果”[5]。同样,我国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并且我国的工业化由于成为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一部分,还承载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部分消极后果,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的受害者。

从差异来看,我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还有不同的特点。由于我国的快速现代化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所以,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呈现出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征,表现为一些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加上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难度也比其他国家要大,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个性特征。讲清楚这些问题,让大学生明白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性质,以及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关系、受制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程度等,能够使大学生理性地认识和看待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问题之间的关系。

提升生态道德意识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成果,有没有生态道德意识已成为环境保护行为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多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从经济、立法及技术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有效地增强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或者虽然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态道德意识,由于追逐经济利益的动机,生态道德意识的影响作用未充分发挥,从而没能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

关于生态道德意识的内涵,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关于一般的道德意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依据社会的道德标准,通过舆论或个人内心活动,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态度。”[6]根据这一说法,生态道德意识是人们以人类的善恶观念来对待自然,把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作为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类的道德关怀和道德评价之中。

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也是衡量大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是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时期,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那么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即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生态价值观念和生态审美能力,使大学生道德素养整体上得到提升。

四、结语

只有通过大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生态伦理理念,使他们能够依据生态道德规范对待自然、保护环境,自觉践行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以“生活的逻辑”取代或者至少弱化“资本的逻辑”,才能促进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的落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3.

[4][苏]弗罗诺夫 H T.人的前景[M].王思斌,潘信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5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3.

上一篇:《为企业工作 就是为自己工作》读后感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