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

2024-08-14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共12篇)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 篇1

一、时间安排:

20xx5.10至20xx3.15

经济生活:20xx年5月10日——20xx年第一学期放暑假(前三单元);

暑假补课期间(8月1日——7日)第四单元

政治生活:暑假补课期间(8月7日——18日)——20xx年10月15日左右

文化生活:20xx年10月16日——20xx年1月6(2个半月)

哲学生活:20xx年1月7日——20xx年3月15日

二、复习思路:基础能力过关(考点复习)

高考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考点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鉴于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系”字。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这是我们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将零散的知识点连结成线,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序列化。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对知识的记忆,形成脑图,也是便于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

2、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细”字。主要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体现要细致。第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每一个考点,使基础能力过关。弄清每一考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原理,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高考的单项选择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入口小,切入口小事实上也表现考察的内容也更加细小。

3、主要方法:引用一个“例”字。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事例(时事热点)来说明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应用高考题为例进行讲解。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采用的是《走向高考》这本书。本书内有许多全国高考例题及分析,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主要任务:力求一个“规”字。规范答案,讲究逻辑。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总结解选择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材料)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在回答主观题时,一定要过好审题关、结构关,语言关。审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找到与材料相结合的知识点,答题的结构要严谨具有逻辑性,而答题的语言也是学生非常欠缺的,平常训练时,应有意识把他们错误的语言进行汇总,集中纠正,进行归类。

三、复习注意事项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纲》,对每一个考点,逐个消化。需要识记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由老师安排考试),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查看笔记,查看并整理一下这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笔记本的作用)

四、复习要求(具体做法)

1、知识复习要求:

(1)按高考考点复习。弄清每一考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原理,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

(2)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或从新的角度整全知识体系等。

(3)把握重点知识,包括高考重考点、易错点知识。

(4)增添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知识的变化。

2、知识训练要求:

(1)加强双基训练,做到每节一练,每课一检测一练习,每单元一检测。

(2)加强评讲,做到讲分析思路,讲做题方法,讲学生错误原因(知识错误,思路错误,方法错误)。

3、能力提高要求:

(1)提高学生整合知识、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弄清材料的主体(国家、政府、政党、企业、国际组织、社会组织、群体的人、单个的人等)。

弄清主体活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做,做了什么,做的目的或意义等。

(3)提高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

①弄清问题的角度。即:问题是经济题,政治题,还是哲学题;是为什么类,是什么类,还是怎样做类。

②弄清问题的内容,包括主体、活动内容等。

(4)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弄清每一知识运用的角度或切入点;

②弄清抽象知识的具体化的要求。

五、复习“四忌”

1、忌漏洞缺陷,不完整。

2、忌走马观花,不准确。

3、忌囫囵吞枣,不理解。

4、忌机械呆板,不灵活。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 篇2

高三第一轮复习时花费时间最长, 也是最为重要的复习阶段, 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后面复习的效果, 甚至决定着自己的高考成绩,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要做好第一轮复习,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比较辨析法。就是通过对知识专题中的概念或原理进行比较辨析研究, 弄清其本质区别以及适用范围, 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2.知识网络法。在理解考点的基础上, 学会自主归纳知识点, 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对应演练法。在第一轮复习中, 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试题, 以考点为线索, 从历年的高考试卷中找出相关的试题来练习, 做到有的放矢。

二、策略

在高三政治学科复习中, 如采用以下方法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哲学部分共有30个原理, 考生要对每一个原理从世界观、方法论、反对错误观点或错误做法、联系实际等环节进行梳理。

2.注重提高综合能力。考生要特别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三种能力:其一, 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 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的能力;其三, 根据理论的要求, 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

3.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关注现实热点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 要求考生:第一, 不仅要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 更要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习惯;第二, 对重大热点问题要进行多角度思考;第三, 关注热点要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其反映的微观而具体的深层次问题。

4.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考生要增强人文意识, 培养人文精神, 提高人文素质。

5.用哲学观点分析学科内的知识。考生在复习哲学知识时, 应重视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去分析、理解经济生活等有关理论和现象, 真正做到学科内综合。

三、心理

高考不但是知识和能力的较量, 更是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考验, 要想考出好成绩, 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要自我肯定, 树立自信。高三学生压力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信, 因此树立自信是扭转这种局面的关键。

其次, 要学会面对现实, 面对竞争。竞争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用平和的心态投入其中。

高三过重的学习任务、接连不断的考试和激烈的竞争往往会使学生陷入情绪的困境中难以自拔。那么应当如何调节和控制情绪呢?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反思 篇3

今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国庆特别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爱国让你想起什么”。节目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某校高三(1)班团支部召开了以“爱国大家谈”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环节一:畅谈爱国

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其中学生李某说:“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出口受阻,内需不足,因此,我们消费就是爱国,消费越多,就越爱国。”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学生李某“消费就是爱国,消费越多,就越爱国”观点的看法。

环节二:提出倡议

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该团支部书记的话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环节三:自觉行动

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班级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这道题以时事热点“爱国”为主题,设置了三个环节,贴近生活是一道质量很高的探究题。从试题本身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等方面做了几点思考。

一、环节二的思考

环节二:提出倡议

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内涵,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该团支部书记的话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6分)

参考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其他原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这个环节的背景材料与给出的参考答案出现了不对称,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修改。

1.背景材料中用分号把整段材料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在审题时都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但是材料中第二层表述“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在参考答案中并没有给出参考答案,我认为可以给出“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参考答案会更合理些。

2.对材料中的标点符号进行改动,改为“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内涵;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这样就更接近参考答案了。

二、環节三的思考

环节三的设问是“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该设问存在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只写两个具体的主题,而参考答案却是

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分要求:设计的活动主题要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依据要符合主题。这明显是两个主题活动,这就出现了设问的指向与参考答案不一致的情况。我认为把设问改为“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更合理。

三、学生答题的思考

现在高考的探究题学生存在记不住、辨不清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在背诵中记忆知识

背诵是学好政治的基础。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消费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矛盾的特殊性、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2.在比较中辨别知识

在阅第二问时发现了很多同学写其他的知识,特别是“实践”在答案中出现的最多。这就说明学生不能准确地辨别知识,分不清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时能够多比较,多辨别知识。

3.在整合中归纳知识

近几年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习题越来越多,学生的归纳能力却比较差,导致回答时漏答比较严重。本次考试在回答第一问时就出现了学生只会回答消费的反作用,而遗漏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应该注意整合知识,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4.在问题解决中应用知识

有些学生会背诵知识却不会应用,不知道写什么作为答案,

这主要是练习不够到位造成的。有的学生第三问的答案为:举办爱国影片放映周活动,理论依据是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这个答案就有点牵强,把理论依据改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者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就更合

理了。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县新星中学)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 篇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尽力组织好高三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对于夯实学生基础,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答题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第一轮复习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生答题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为扎实做好这轮复习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左右的实践之后,我觉得教师在这轮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教学角度的方面反思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高三教师,进行复习备考,首先自己要有扎实、丰富、准确的知识储备。

授课前,首先要认真备课,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备课过程中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及教学建议、考纲要求,正确把握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弄清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宏观,全面的把握知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

其次授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突出重点,避免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影响复习效率。对于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在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尽量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缺乏效率,还会使学生感觉复习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政治教学讲究时政,时政主要体现在政治考试的材料分析中,所以在平时要注意时政的积累,而不是临考前花大量时间去应付。授课时注重时政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利用课本知识全面分析当时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潜移默化中,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授课完毕之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时复习效果非常好,但是,过段时间进行测验的时候,会发现学生又将复习的内容统统的还给了教师,一问三不知。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每一单元或每本教材复习完毕之后,教师用该抽出时间将复习过的知识点再次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避免“猴子掰玉米”情况的出现。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角度的方面反思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学”才是我们授课的基础。

但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例如:平行班的学生最高的学习目标就是三本,所以面对高考,我们的很多学生是不知所措、彷徨迷茫,这时我们文科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政史地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特别是学习上后进生,我们应该非常耐心,心平气和给他们答疑,主动关心他们。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学习的成绩不断进步。

第三、学生答题方法角度的方面反思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文科复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将来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的时候可以用得上知识网络。所以,学生要考高分,首先要掌握知识。无论试题怎么变,都是万变不离其中,都是用回课本的知识来回答。所以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必须非常地熟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明确告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并且在课后考察识记情况。

然而,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学习刻苦的同学,而这些学生的成绩却并不出众。在平时知识点的小测验中,他们的成绩是很好的,对知识点极为熟悉,但是到了正式考试时,不会结合材料分析,答非所问,得分率极低。究其原因,这类学生学的很“死”,不会活学活用。

《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考试说明》的要求,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要非常注意习题的针对性。为了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为了训练思维的完整性和发散性,应把传统的做习题变为说习题。说习题是让学生说解题思路。通过说题,使同学们思维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说题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启发,既激活了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篇5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我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也即8020复习法则:80% 的分数在20% 的主干知识里20% 的分数在80% 的一般知识中。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过好课本,必须分三步走,第一步:认真将课本看上一遍,尽量一字不漏,确保没有落下东西;第二步:选择重点进行背诵,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才是重点,什么才是值得背的东西?我认为凡是可以作为道理、原理的内容都是重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在做主观题时须一字不差的写上。具体来说,经济常识主要是: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哲学常识主要是原理即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常识主要把握几个主体,这一步也是过课本时最关键的一步;第三步:合上课本能够准确说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能够写出知识体系。

这三步实际上包含了厚和薄的关系:一是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以每课为一个阶段,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二是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每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3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60分钟,用20分钟时间记忆,20分钟理解,2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这三步实际上包含了厚和薄的关系:一是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以每课为一个阶段,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二是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每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3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60分钟,用20分钟时间记忆,20分钟理解,2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 篇6

1.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A.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B.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C.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政协委员说:“这次利比亚撤侨,短期内撤回几万人,救回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民,这是国家形象。这不只是国力强大的原因,而是真正做到了‘民为贵’。我认为,这应该是感动世界的中国国家形象!” 田青委员说法符合政治生活的依据有()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将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的目标从此迈入法制化轨道。该法的颁布实施()①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庄重承诺的法律保证 ②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③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2014年3月1日施行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复议办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从公民的角度看,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①自觉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依法行使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④制裁和惩罚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监狱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劳动时,安排适当休息,有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都表明()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③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真实、不受限制的 ④我国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4·山东文综)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15辽宁沈阳一模,7)“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④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2015皖南八校一模,24)2014年8月7日,国信办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名注册,新闻公众号需取得资质,对时政新闻发布设限等。这说明()A.公民的政治自由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B.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应受到法律保护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D.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9.(2014山东济南四校联考,15)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这表明我国()①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②公民的民主权利、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 ③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14广东百所高中联考,27)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民由不熟悉竞争性选举到参与竞争性选举,由投票时不会写票到投票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投下神圣的一票;由只知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情况到熟悉利用网络反映更多人的呼声;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自觉利用网络监督公共权力运行;由写书信反映民情民意到开博客“晒”自己的政治观点与主张……这表明()A.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更加广泛

B.我国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形式与渠道越来越丰富 C.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D.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

11.国家的本质属性是()

A.利益性 B.阶级性

C.资产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 D.集团性

1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掌权国家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A.实行民主制度 B.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C.取消了专政 D.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1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当家作主”应当这样理解()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国家保护全体公民的民主和自由 D.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14.每当灾情发生,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甚至最高领导人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并动员一切力量救援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我国政府重视对受灾群众的救援,根本原因是()A.公民享有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人民民主是最完善的民主 D.我国的民主制度还有不成熟的地方

阅读漫画,回答15~16题。

15.漫画中主要表现为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A.精神的保障 B.法律的保障C.文化的保障 D.物质的保障

16.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下列对人权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③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④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一千多件,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这表明()A.我国已经建成法制国家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在我国,民主是属于全民的

18.2012年3月20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青岛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人聂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所有财产。这主要说明了()A.国家的根本属性在于阶级性 B.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 C.专政是民主的基础 D.国家在履行专政职能 19.有人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全体社会成员当家作主。”这一观点()

①正确认识到了人民民主专政与其他类型国家的不同 ②看到了人民民主专政与其他类型国家存在共性 ③没有认识到人民民主专政同样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④忽视了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最根本的制度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唯一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打击刑事犯罪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软。只有依法严打,才能震慑犯罪分子,才能减少犯罪。这表明,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A.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C.使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切实的法律保障D.使我国的中心工作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22、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A.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公民的政治自由

C.公民的监督权 D.公民应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3、有人认为,“在虚拟世界中,反正也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认识()

A.是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是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C.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 D.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仅存在于现实世界

24、据报道,某市社区民警向居民作述职报告,接受本社区居民的民主测评。如果测评结果为不满意,被测评者将可能被调离现在的岗位。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A.平等权 B.任免权 C.选举权 D.监督权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公民监督的对象是()A、所有中国公民 B、极少数敌对分子

C、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D、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

26. 2012年9月15日,北京上千人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前理性抗议,反对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材料中的我国公民履行的政治义务是()A.维护国家荣誉 B.维护领土完整

C.维护国家安全 D.维护民族团结

27.在我国,公民是作为国家的主人,必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即应当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遵循基本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B.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D.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28.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这一规定表明()

A.公民的权利等同于义务 B.公民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C.公民有选择义务的权利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29、“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④履行义务必然享有权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30.继承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公民甲、乙为同胞兄弟,其父母去世后留下的遗产被甲独占,乙状告到法院。法院判决甲、乙各得一半。这表明我国公民()

A.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B.权利和义务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C.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D.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31.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假如国家兴建一条铁路正好经过你所在的村庄。为此,需要拆迁一部分民房,其中你存有一户居民在拆迁过程中一味强调个人利益,不肯动迁。你怎样看待这户居民的行为()①没有坚持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②不懂得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不懂得公民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道理

④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人肉搜索”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互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搜索。

人肉搜索到底是福是祸呢?在强大的搜索功能背后,隐藏的暴力和侵犯隐私权等因素也着实让人担忧。

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民什么话都可以说。请谈谈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 篇7

在把脉全国卷之前, 我们首先应对地方卷的特点做出归纳。 对于还在使用地方卷的专心教研的教师而言, 地方卷的特点应该是了如指掌。 就我个人认为, 地方卷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 有一定的地域色彩。 比如, 2010 年福建文综卷的第24 小题就是以茶叶为题材: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 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_____。 又如, 2013 年, 福建文综卷第16 题以朱熹的 《 漳州劝农文》为题材。 其二, 有较明显的地区教材的痕迹。 个别题目或答案甚至直接取材于教材。比如, 浙江师大附中的一位教师就对2015年浙江卷发出“答案为了降低难度而取自课本, 又不免过于拘泥教材”的感叹。 其三, 主导的方向是由各地出台的考试说明为基准。 各地的考试说明虽然皆以大纲准绳, 但是在取舍上又大相径庭。 众所皆知, 使用地方卷的各省选修专题选考上就是各不一致。

古语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要想充分备战全国卷, 就必须对其有深刻认识。 仔细分析近五年的全国卷, 我们不难发现其命题的某些共性。其一是“以本为本”。这里的“本”是什么呢? 是《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考试大纲》。 由于全国卷的通用性, 考纲作为其命题的根本依据自然是神圣不可动摇的。 其二是知识辐射广泛。 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取材于教材之外的材料, 答案设置也不以某版本教材的表述为依据。 这或许是为了体现命卷的公平性吧。 其三是注重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重视知识的运用是全国卷的最大特点。 这也是许多考生认为全国卷比较难的原因。

由于地方卷和全国卷存在的巨大差异性, 我们准高三的教师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须做出适当调整是不言而喻的。为适应高三全国卷的新形势, 我认为新高三的一轮复习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调整一:强调核心知识, 把握核心能力

哪些是核心知识?什么是核心能力?答案是明确的: 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就是核心知识; 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的三维能力就是核心能力。 过去, 我们高考复习围绕的是地方出台的考试说明, 在这更替的阶段, 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更换使用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作为复习的准绳。 当然, 要真正落实“把握核心知识, 掌握核心能力”光靠翻阅考纲是不够的, 需要深刻领会它所包含的精神。 比如考试大纲对选修戊戌变法这个考点的要求, 具体到要求的各细节知识点是什么; 每个知识点要求把握的能力程度怎么样;要培养怎样的情感价值观。 在知识的分析解读上不能有地方偏见, 不能根据地方来主观取舍知识点。 真正做到以全国大纲为纲。原来的地方卷, 总喜欢强调地方特色。 比如, 福建省的教师在复习林则徐和严复等相关知识时总是会更多的展开, 更细节的分析。 在全国卷的形势下, 这些“惯性”就有必要克服了。

调整二:扩大课外知识辐射面

为深刻把握核心知识、 运用核心能力, 新高三历史教师还应该适当辐射课外知识。必须强调, 这种知识扩充绝对不能偏离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这种补充必须是有的放矢的。第一, 内容上应该有所取舍, 不可随心所欲。 一方面可以深入分析五大版本的教材, 寻找其共性和特性进行适当补充。2015年全国卷的使用将达到20多个省份, 其命题自然也应当各版本的教材, 把握教材兼得共性和特性, 避免有所偏薄。因而适当补充强调一些教材间共性的知识, 扩充个别版本教材的闪光处不失为补充的一个好方向。另一方面, 关注历史研究前沿, 围绕核心知识辐射相关领域做适当的拓展。在这方面恰如其分的辐射, 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认识的高度, 也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 深度上应该是点到为止, 不可本末倒置, 高谈阔论。 补充的目的不是把握补充知识本身, 而是有针对性的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涉猎课外相关知识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调整三:强化知识框架构筑的系统性和可扩展性

构筑知识框架是为了统领知识, 系统化知识框架可以有效、灵活地运用知识, 实现学以致用。 这是全国卷的一个较为明朗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那些生疏材料的阅读和处理能力就是建立在对考纲课表要求的知识有系统把握的基础之上。

应该强调的是系统性的框架不是拖沓冗长的框架, 而是可扩展的框架。那么, 如何构建这种系统的活性框架呢? 首先, 教师必须认识到框架是学生的框架, 构筑框架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自己, 甚至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框架 (符合自己的思维模式, 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框架) 。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自己构筑的框架, 这样对他们来说这个框架才具有活性。其次, 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给予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让框架不要背离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再次, 这个框架必须是经脉发达, 有干枝强劲的框架。比如, 我们可以时间为主脉络, 以核心考点为强干构筑框架。

调整四:注重学生独立应对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对于刚刚使用的全国卷的考生来说, 试卷总会有那么一点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很容易导致浅尝辄止, 打乱他们正常的思维能力。 为培养这种能力, 我们首先必须加大复习中的全国卷真题的引入量, 并要给足学生独立应答的时间, 让学生逐渐克服全国卷的陌生感。其次, 教师还要增强学生分析材料和问题的能力。做到明确“三性”:材料信息提取的完整性, 问题要求的明确性, 选项之间的区别性。

全国卷下的高三复习学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教师更是要事异则备变, 适时对教学做出合理调整。 我认为, 在新形势下我们复习课堂时时处处都要体现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 科学地对自己的复习方案做出调整, 提高课堂效率, 为高三学生考出好成绩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林海筠.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J].试题与研究, 2008 (35) .

例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篇8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意识的能动作用;⑤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复习过程】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考点内容简单,但学生不一定都能掌握到位,对此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人脑不等于大脑;二是要想产生意识,就必须有社会实践。

例.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可以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例.漫画《塑造》(右图)所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4)意识的能动作用。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如何正确区分意识的三个特点,即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二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例.“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这句话强调的是()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D.意识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反映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給学生强调了一点: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例.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方法论体现的世界观原理,以及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漫画《上级视察要路过》(下页图)启示我们()

①应该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要激发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应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统一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篇9

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回归课本、主抓基层,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主体知识体系;加深理解、提高识记、提高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二、复习内容

必修1《经济生活》 必修2《政治生活》、

必修3《文化生活》 必修4《生活与哲学》

(注:关于选修内容根据当年考试说明)

三、复习时间及课时安排

(上一年年8月——次年年1月)具体如下:

(注:一轮复习期间因涉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部分假日等,故本计划将根据实际时间与教学需要而适当调整。应届班和复习班的进度也稍有不同)

四、复习事项

1、目标:着重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过第一轮复习,要达到: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知识观察、分析简单的生活实例和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2、总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单、节或每课知识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五、具体要求

1、知识复习要求:

(1)按高考考点复习。弄清每一考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原理,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

(2)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或从新的角度整合知识体系等。

(3)把握重点知识,包括高考重考点、易错点知识。

(4)增添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知识的变化。

2、知识训练要求: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10

高三(3)(5)朱庆新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和教务处的指示精神,以高考语文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专题复习、重点夯实基础,积累知识,紧扣课本,用好复习训练资料,精讲多练,力求为高考作好全面系统地准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学情分析

高三(3)共25人,上学期期末语文(分值150)考试成绩平均69分,及格罗俊欣、朱秋曲、罗俊朋、朱少坊、叶益彪6人,占25%,优秀率0,最高分罗俊朋100分,最低分邱智华29分,学生基础知识很差,写作一般,大部分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高三(5)文科复习班共有学生6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3人,卢丽润高考成绩495,达2B,欧阳燕妮448分,3A,其余朱建委420分、李伯霞417分、彭俊逸418分、刘雨晨350分等4人进入3B。复读班的学生参加过高考进行过复习,多少一种骄傲浮躁情绪,学习不够扎实,时间观念不强。

三、备考理念:科学全面,扎实有序,先易后难,宁精勿滥,高质高效

1.科学全面(科学制定备考计划,科学使用训练材料,全面落实考纲要求)

2.扎实有序(扎实利用好包括早读在内的每一段“语文时间”,认真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先易后难(先从难度较小的专题入手再过渡到较难的专题)

4.宁精勿滥(学生基础不好,只能少讲精讲,不然的话效果就不明显)

5.高质高效(把握好考纲要求,提高备考的针对和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掌握“学情”与“考情”避免无效性付出,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6、精讲多练(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构建知识网络,用好复习资料及拓展练习)

三、复习目标、措施、要求

(一)强化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贵在积累。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15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诵读的内容,可参见下列这些。①诵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必修5的文言文。达到会背诵,会翻译,会解词。

②诵读名句名篇。重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9篇古文和14诗词曲。达到会背诵,会默写,在此基础上向教材其他背诵篇目和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延伸。③诵读字、词(包括熟语)。一是教材上容易读错的字、词;二是一轮复习材料中的几个“重点强记”的内容。

④时文美文。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⑤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

(二)考点训练,实现突破

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必须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1)字音、字形——积累中强化辨析(辨音、辨形、辨义)。

(2)词语(包括熟语)——突出实际运用能力。

(3)标点符号——关注常见错误。

(4)语言运用——依照规范操作。

(5)古文阅读——突出四个重点:

①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②虚词——突出重点(18个虚词),辨明用法。③句式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④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

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①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②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③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④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⑤把文言中的辨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6)古诗阅读——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7)现代文阅读——审清要求,依文作答。

(8)作文——打造文体强势,突出文章亮点。

突出两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强化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在标题、开头、段首、结尾等处画龙点睛,设计亮点。

(三)自由阅读,开阔视野

每周1——2节的自由阅读课。“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解决“下锅之米”的关键环节,要利用好。“自由阅读”不能搞“放羊式”,教师要加以指导,经常给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对优秀文章,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如讨论,评议,写读书笔记等。

(1)阅读范围:名著、时文、报纸、杂志、读本等,各种题材均要涉及,拓宽知识面,增大知识容量。

(2)阅读方式: a 速读,写读书笔记。速度要求是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在课前15分钟,统一印发资料,根据要求写心得,当堂收回,当堂批改。b 浏览,捕捉有益信息。浏览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浏览时,一定要注

意记笔记。c精读,研究布局章法。特别是对于典范文章,要从析立意入手,研究结构布局。

(四)常抓作文,注重系统

要化极大的精力和时间,用好学好《序列化写作学案》。作文教学要突出落实各种基础文体的要求和专项训练,要将语言出彩贯串于平时教学,同时要做到:

(1)长与短结合(即整篇、分段与组句训练相结合)。

(2)文与纲结合(成篇训练与拟提纲相结合)。

(3)读与写结合(读课文、读时文、读高考优秀作文,促写作)。

(4)练与评结合(练规范,练技巧。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具体做法:

①备好两大“文体”,突出特色品种。

考虑到作文训练的各个方面,尤其要备好两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在此基础上,突出“特色”——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平时训练,突出这两种文体,明确文体要求,尽量避免笼而统之地要学生写“话题作文”。

②注意积累素材,丰富写作仓库。

鉴于高考作文,“材料丰富”是一个重要的评分点,也是形成作文区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时要教育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积淀,为作文备好原材料。③大、小作文结合,提高发展等级。

除考试时的作文认真对待以外,学生坚持练笔,养成写周记、日记的习惯。每周上交一次周记,供老师检查,促自己写作。

注重写作技巧,研究考纲对作文的要求,在发展等级上下够工夫。

初步拟定:1——8周安排记叙性文章的训练。记叙文侧重训练记人、记事性,尤其是记事性的文章。9——18周安排议论文的训练。19——25周安排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训练。26——28周安排审题、拟题、立意、选材、修改等的综合训练。29周——考前,安排拟写提纲的训练。当然,视情况,也可交叉进行。(五)作业、考试,加强落实

坚决贯彻学校、教务处对高三年级提出的作业练习的要求,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作业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

面批。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附:高三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进度计划

周次具体时间内容

18.1---8.10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音、字形28.11---8.17正确使用词语

38.18---8.24

48.25---8.31

59.1---9.7

69.8---9.14

79.15---9.21

89.22---9.28

99.29——10.5

1010.6——10.12

1110.13——10.19

1210.20——10.26

1310.27---11.2

1411.3---11.9

1511.10——11.16

1611.17---11.23

1711.24---11.3018、12.1---12.719、12.8---12.14

2012.15---12.21

2112.22---12.28

2212.29---1.4

231.5---1.11

241.12---1.18

251.19---1.25

261.26---2.1

272.2---2.8

282.9——2.11

292.12——2.25辨析并修改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选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 图文转换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分析综合文言断句和翻译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每周早读背诵)论述类文本阅读 :客观性题目和主观性题目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艺术技巧、探究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理解词句含义 散文阅读:鉴赏作品形象、归纳内容要点散文阅读:探究实用类 :传记新闻访谈科普和访谈复习寒假

302.26——3.3.复习,迎接高三一模考试。

备注:序列化写作学案,内容分别有:审题立意、拟题技巧、文体要求、编写提纲、记叙文写作训练,议论文开篇写作训练、议论文编写提纲、议论文结尾写作训练等16项,每周一次写作专题训练,间周一次大作文。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 篇11

1 阅读教材,以本为纲: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是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平衡哲学思想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

2 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如磷酸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钠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举例来说,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讨论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总之,我们学习时必须善于抓住基础,理解基础,掌握基础。如果在复习中往高、难两方面延伸,做练习往难题、偏题、怪题等方面发展,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自找苦吃。

3 适时练习、注意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些问题已经模糊的,从而为精读打下基础。

4 自我强化,自测自评

高考是对学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9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规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使高考受益。

5 考试认真,重视讲评

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参加每次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讲好了,学生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坚定信心、胜利在望

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复习质量、复习效率、考试成绩的重要前提。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把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炼贯穿于总复习的全过程。不要认为一两次考评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就片面地认为自己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能力差,应变能力弱,甚至认为自己笨,天生不是学化学的料,从而对学好化学失去信心,这大可不必。从化学知识的特征看,知识有些锁碎,难记爱忘。特别是十八、九岁的年龄段,又多偏重理解不爱记忆,要避免这点,可通过适当的综合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另外,对于化学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还可和那些学习有计划、有章法、成绩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共同制定复习计划,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 篇12

一、回归课本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 因此, 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 要全面看课本内容, 如书上例题, 有关习题, 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插图以及课后的补充材料。当然, 重温课本不是要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 而是要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 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阅读时, 重点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单元知识及综合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知识是通过自己阅读就可以解决, 还有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上还有困难, 主要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才能解决, 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 提高复习质量。

二、精讲习题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 满堂灌、满堂压, 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 学生听得很辛苦, 许多学生听不懂或当时糊里糊涂的算听懂了, 但并没有理解其本质、其精髓、其精彩之处。因此, 教师无论是在讲复习课, 还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都要做到有目标的精讲。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 蜻蜓点水, 一带而过;重点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因此课堂讲授要精要、精到。精要是指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 讲清知识体系, 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精到, 就是要讲授到位,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前联后展。但讲也有尺度, 讲得太透, 会使学生不劳而获, 造成思维惰性, 引不起思维的波澜, 只是风吹水面, 不留痕迹。要通过讲, 启迪学生思维, 不能让学生摘不到果子, 但也不提倡学生不跳就摘到果子, 要让学生跳一跳, 甚至跳几跳才能摘到果子。

三、点评与总结

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上, 我采取边点边评, 随点随评,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每一堂课都能澄清对某个问题的认识, 每一堂课让学生都有所收获, 从而使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 知识积累越来越多, 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复习效果就越来越好, 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 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 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 找出错误根源, 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上一篇: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致辞下一篇:文化广场启动仪式庆典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