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2024-07-26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精选9篇)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篇1

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一、要以课本为主 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2010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高考冲刺阶段政治复习策略

第一、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对某个知识点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考点的理解,必须抓住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二、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变动带动市场物价的变动”,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营销策略、消费心理等。

第三、注重政治概念的敏锐性。近几年的高考政治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高考复习政治复习六大建议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五、时间安排

由于各学校情况不一样,所以考生的时间安排要和本学校的教学进度相吻合。下面仅以我们学校的时间安排为例给出建议,希望考生能举一反三,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第一轮复习时间总体控制一般在两个半月,而政治常识相对于高三应届生而言比较陌生,所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哪一部分相对薄弱,就要投入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在跟随老师同步复习的同时加大自己弱势部分的复习。找出每天中自己记忆力比较好的时间段记一些比较难记的东西,找出自己理解力比较强的时间段做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的试题。但是要注意量,不可能花所有的课外时间去学习政治,毕竟还有其他功课,所以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比如今天有政治课,那么今天的课外时间就适当少分一点时间给政治,只需把课堂上老师讲的消化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没有政治课,那就多分一些时间给政治,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可以预习下一节要讲的内容,也可以单独找一些试题做一下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

六、心态调整

作为高三应届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作为高三复读生要注意课本的复习,只不过要首先总结一下,自己考试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就要做到有重点的训练。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做游余,轻松制胜。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篇2

一.深入研究一标一纲一题二本, 把握高考方向

高考试题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大纲) 为命题依据的, 因次, 高考复习时我们需要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同时还要立足教材。“万变不离其宗”, 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 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 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 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 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制定好复习计划

只有有计划地做事, 才能使事情, 工作有条不紊, 对于一轮复习, 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 所以制定总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做到堂堂有计划, 节节有计划, 并严格执行, 坚决杜绝课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时间分配要得当: (1) 不同的知识要有所侧重, 即时间不能平均, 简单的知识时间可以缩短, 而重点知识, 可以花费更多一些时间向主干知识倾斜。 (2) 将所有的知识分为专题, 然后最好按专题复习, 不要按章节复习。因为复习课并不是新授课的简化, 也不是新授课的合并, 而应该将所学的知识形成框架, 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

三.重审课堂教学, 提高针对性, 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是一轮复习的主战场, 是落实一轮复习目标、计划、措施的主渠道。因此我认为应注意以下

历史理论是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 是历史现象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历史现象, 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论结论, 故称“论从史出”, 只有在充分占有史实的前提下观察历史现象, 才能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 体现史论结合。就当前中学历史史论结合的教学, 本人有下面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必须加强历史概念教学

历史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概念应深入剖析。教材中的大部分历史概念是可以凭借历史教材理解的。如“势力范围”, 课文中虽然无这样完整概括, 但有帝国主义“直接进行殖民统治”一句, 已经道出了其殖民地的实质。有些概念忌表面解释。否者就会缺乏概念内涵, 无法形成真实意义的历史概念。如:“国民大革命”, 就应该在教学完成后进行归纳概括, 形成完整正确概念。

二、重视历史的因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必须把因果有机的联系起来, 通过前后因果联系来加强史论的结合。例如:早期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引起的, 但各国革命的时间, 方式, 结果却不相同。我在上完这些教材后专门组织学生分析这些内容, 让他们能够更清楚的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史实, 把史论相接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化,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

三、分析课文前言、引语、思考题和习题

几方面:

1、坚持集体备课, 加强集体研究。

对于年轻教师由于对高考缺乏一定的掌握, 因此, 有问题应及时和大家讨论, 争取问题更好的解决。有好的想法, 及时提出供大家参考, 每部分知识、重点、难点所在, 应如何来讲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 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发挥集体力量, 进行解决。每节课应该有本学科集体的力量, 应该体现集体研究的结果。

2、加强听课。

要想提高自己就应该做到相互听课, 学别人的长处, 找自己的不足, 同学科的注意别人对知识的理解, 对知识的应用, 学习他们的复习技巧和方法;注意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 复习课的上法, 对知识的处理, 学生的课程管理等, 这对提高自身是非常重要的。

3、课前、课上一定要体现“精”。

课前的精, 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选择例题, 精心选择教法。”

课上的精, 主要体现在“精讲精练”, “讲”要突出重点, 争取做到“三不讲” (过易的问题、过难的问题、过偏的问题) 。总是担心学生会疏忽, 因此, 会导致“满堂灌”。事实上, 每节科最多讲30分钟, 剩余时间应该留给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记忆和消化, 效果应该更好。

4、重在“落实”。

学生下课后不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再多也没有用, 因此关键还是在于落实, 落实了, 就有好成绩, 落实不到位, 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首先应狠抓知识的落实, 复习中, 可尽管我们协助学生建立了较系统, 较全面的各部知识的整体网络, 但不少学生仍然存在着知识漏洞和遗忘问题。因此, 复习时对每节课所复习的情况要反复检验。其次狠抓错题改正落实, 对于典型易错的题目应该重视, 要通过对错题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归纳整理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 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 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

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

◇曹启洪

高中历史教材增加了前言、小字和思考题。前言在每章开始部分, 对本章内容作提示, 分析背景, 阐释难点, 揭示重点, 引导深层次的思维, 它可以指导教学。

小字部分是原始史料或补充内容, 增加教材信息量, 有利思维扩展和散发, 史料与思考题结合妙趣横生, 史与论有机结合。如《甲午中日海战》一节中补充了《马关条约》签订后, 伊藤博文对于急于占领台湾时所说的一段话, 就很形象的表达了日本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学生对当时中日双方的态度及国家的地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每节课文后一般都有习题, 教学中教师要对习题进行答题指导, 然后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对于优化设计上的题选做一些体现知识和能力并重, 偏重能力的题, 这是与当前高考加大能力考查力度相衔接的。

总之,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史论结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途径, 强化理论教学, 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把历史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提高教学质量。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反思 篇3

今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国庆特别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爱国让你想起什么”。节目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某校高三(1)班团支部召开了以“爱国大家谈”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环节一:畅谈爱国

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其中学生李某说:“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出口受阻,内需不足,因此,我们消费就是爱国,消费越多,就越爱国。”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学生李某“消费就是爱国,消费越多,就越爱国”观点的看法。

环节二:提出倡议

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该团支部书记的话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环节三:自觉行动

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班级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这道题以时事热点“爱国”为主题,设置了三个环节,贴近生活是一道质量很高的探究题。从试题本身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等方面做了几点思考。

一、环节二的思考

环节二:提出倡议

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内涵,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该团支部书记的话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6分)

参考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其他原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这个环节的背景材料与给出的参考答案出现了不对称,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修改。

1.背景材料中用分号把整段材料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在审题时都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但是材料中第二层表述“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在参考答案中并没有给出参考答案,我认为可以给出“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参考答案会更合理些。

2.对材料中的标点符号进行改动,改为“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内涵;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这样就更接近参考答案了。

二、環节三的思考

环节三的设问是“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该设问存在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只写两个具体的主题,而参考答案却是

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分要求:设计的活动主题要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依据要符合主题。这明显是两个主题活动,这就出现了设问的指向与参考答案不一致的情况。我认为把设问改为“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更合理。

三、学生答题的思考

现在高考的探究题学生存在记不住、辨不清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在背诵中记忆知识

背诵是学好政治的基础。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消费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矛盾的特殊性、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2.在比较中辨别知识

在阅第二问时发现了很多同学写其他的知识,特别是“实践”在答案中出现的最多。这就说明学生不能准确地辨别知识,分不清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时能够多比较,多辨别知识。

3.在整合中归纳知识

近几年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习题越来越多,学生的归纳能力却比较差,导致回答时漏答比较严重。本次考试在回答第一问时就出现了学生只会回答消费的反作用,而遗漏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应该注意整合知识,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4.在问题解决中应用知识

有些学生会背诵知识却不会应用,不知道写什么作为答案,

这主要是练习不够到位造成的。有的学生第三问的答案为:举办爱国影片放映周活动,理论依据是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这个答案就有点牵强,把理论依据改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者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就更合

理了。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县新星中学)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篇4

要真正懂概念必须掌握五个方面的内容:(1)概念划分的标准或依据;(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4)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联系;(5)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联系的意义。

要真正懂观点必须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1)观点所包含的内容有几点;(2)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区别,这就是要分清是非;(3)正确观点在理论上、政治上、实践上的方法论意义。学政治、考政治的基础是懂,不懂就没有办法。

2.要记。一是记什么?二是怎么记?要记的内容就是各章的概念、观点(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是采用系统逻辑的方法,分部分、分层次、按顺序进行识记和熟记。所谓识记就不是背,而是在懂的基础上把要记的内容分解,找出内容分解中的关键语词,然后使用肢体语言,生动活泼地记忆。熟记就是反复地记忆。政治同外语相比,要熟记的内容很少。

3.要练。通过做大量的或一定量的练习,达到懂、记、会的目的。练的环节很重要,不练心中无数,不练等于没学。练什么?

一、练已考试题。有相当多考生朋友忽视做已考试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是得高分的一个大障碍。练已考试题有几个功能:(1)掌握内容;(2)检测水平;(3)掌握考试重点;(4)了解试题特点;(5)学习应试方法包括复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练的时间主要排在7月至10月的基础阶段同复习理论内容相配合进行。

高考政治高三第一轮复习心得 篇5

宜宾市三中刘 海

高考政治高三第一轮复习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如何使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更加扎实有效?我在认真借鉴同仁们的复习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心得认为,应该而且必须努力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落实基本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试卷的能力;防止知识与能力的错位,防止课本与参考资料的错位,防止实例与理论的错位,防止课内与课外的错位,即“一培养、二落实、三提高、四防止”。

一、“一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一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任务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堂容量大,理论性较强,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课堂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变繁杂为简单,化高深为浅出。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不时地插入一些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漫画、笑话、幽默、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等,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复习《矛盾分析法》这一单元时,我可以给学生先讲了《此等美事》、《小毛驴过河》、《阿凡提智斗阿訇》、《赌饼破家》的故事,学生在笑声中听完故事后,我趁机问学生,上面几个故事分别蕴涵了什么哲理?接着我很顺利地与学生一起复习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二落实”—— 落实基础知识,落实基本能力

在此,“二落实”,是指落实基础知识,落实基本能力。记得高考专家王后雄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历年高考基础题占到80%,考生们只要在各科基础题上少失分,考高分并非难事。由此可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在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政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由于对知识点的孤立记忆并有所遗忘,学生未能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第一轮复习应通过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巩固,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就是要先把书读“厚”,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链网络,即把书读“薄”。这样既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真正落实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基本能力,具体操作方法为:第一,理清相关概念、原理或观点的表述内容,知道“是什么”。比如:在复习“商品”这一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然后给学生讲清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那它肯定不是商

品;如果是劳动产品,再看它是否用于交换,如果用于交换,那它肯定是商品;如果没有用于交换,而是供自己使用或者供别人无偿使用,那它肯定不是商品。第二,弄清相关概念、原理之间前后左右的纵横联系。比如:在复习发展的观点时,首先让学生知道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然后让学生知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再让学生知道规律是客观的,最后让学生知道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第三,搞清每一个考点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复习国家性质这一考点时,要让学生知道弄清国家性质这一考点是理解和掌握国家知识的基础,知道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第四,理清楚知识网络的全貌,形成综合的知识板块。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在复习时可以形成如下板块: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内因起作用)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

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

三、“三提高”—— 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试卷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基础知识要牢固。要夯实基础知识,一要靠课堂精讲、领悟,二要靠课外理解、记忆。第二,掌握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比如:高考政治文综单项选择题分值较大,失分容易,为此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在平时训练单项选择题时,我主要教学生采用“三审”法解答选择题。所谓“三审”,就是第一步“审题干”,第二步“审题肢”,第三步“审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其一审题干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全面理解题意;二是要概括题干的中心思想,抓住并重点理解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其二审题肢,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认真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判断明确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的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最后是审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排除了错误题肢,还剩下正确的题肢,对于正确的题肢还要看其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对于最佳选择题来说,一般地说,只有题肢本身正确且最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才是最后的入选题肢。第三,进行限时训练。灵活

运用课堂、学科自习或晚自习限时地进行强化训练,15分钟有针对性训练12道选择题,15分钟训练一道典型材料题。

如何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我认为具体要做好两点,一是在课堂讲解上,要注意把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二是要选择典型的试题进行强化训练。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期间,每个月基本上要进行四至五次考试(三或四次文综周考、一次月考),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就必须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分析。具体分析如下内容:①失分多在哪些地方?②是知识性错误失分还是能力性错误失分?③是题目不会做失分还是审题不准确失分?④以后怎样才能避免再失分?通过分析每次考试的得与失,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就能明确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进而提高复习效果。

四、“四防止” —— 防止知识与能力的错位,防止课本与参考资料的错位,防止实例与理论的错位,防止课内与课外的错位

1、防止知识与能力的错位。近几年(包括2007、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突出了以“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指导思想。但是,高考强调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我在平时教学研究是发现,在2007、2008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许多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为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而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比如: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非延考区)26题、27题、28题、35题,分别考查的是债券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制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以及认识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四个题都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只要课本知识扎实,这三个题完全可以全部做对,但是,不少学生由于对课本知识理解不透,记忆不清,导致失分严重。因此,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防止知识与能力理解上的错位,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2、防止课本与参考资料的错位。有的同学认为,文综模式下的高考侧重于能力考核,能否在高考中取胜,与平时掌握课本知识的多少以及是否扎实并无多大关系。因此,在复习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课本无用论”的乱调,上课时没有课本。事实上,2007、2008年文科综合中的许多政治试题虽然“题在书外”,可答案都是“理在书中”。比如: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非延考区)25题、29题、30题、31题等,虽然“题在书外”,但“理都在书中”。25题考查的是企业的生产成本问题,29题考查的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30题考查的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的问题,31题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所以,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立足教材这一“根本”,扎扎实实地总结、归纳、整理课本内容,夯实基础,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将得不偿失,甚至事与愿违。

3、防止实例与理论的错位。到了高三阶段,许多学生学习政治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些学生走向极端,只愿意听老师作感性的分析,而不太愿意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思考,借口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机械地、孤立地处理热点问题,搞“片面化”。这对于思想政治课这种需要进行抽象理论思维的学科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比如: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非延考区)38题,第一问要求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第二问要求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自发挥的作用。第三问要求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相当一部分考生不是只答理论,没有分析;就是只见分析,不见理论,因此得分不高。所以,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既要从微观上把握每个知识点,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提高复习效率。

4、防止课内与课外的错位。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非常重视情境的设计,几乎每个题目都是借助特殊的情境来命题的,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课内无用论”的观点,这是高三政治复习中的一个严重错误。其实高考题目越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考查,就越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重组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守好课内主阵地,从老师的讲授与启发引导中,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牢固的知识板块。所以,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扎扎实实的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同时,我们还要将知识延伸到课外,通过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看新闻,建议学生订阅部分报刊杂志,比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学生政史地》、《中学生考试报》等,用好这些参考资料,对拓宽学生的时事视野,做好诸如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非延考区)39题的第五问要求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以及第六问要求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有所帮助,从而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使课内外关系相得益彰。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篇6

把书读厚

提高能力

----201

3届高三政治备考计划

隆街第二中学

政治复习备考小组

一、政治一轮复习总结:

广州一模之前,我校结束了高三政治的一轮复习,在一轮复习中,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础,我们做了如下应对:

(一)、落实基础要从知识点到归类连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和推移。第一轮复习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善用复习资料,在深钻细研考试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序,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把书本的知识变得更丰富和具体,即是把书读厚,运用课前读和课内反思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二)、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将基础知识与新材料、新情景结合。高考试题往往涉及的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重基本答题能力培养,加强针对性训练。把教材中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知识线设计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突出基础能力的提高。

二、“广州一模”成绩分析

经过了第一轮复习,学生的政治成绩还是有所提高,广州一模的政治成绩相对比以往几次本校的月考而言,还是在一定意义上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在此次测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基础不够扎实,表达不全面不具体,很多知识点有印象,但是不深刻,导致答题只答了皮毛。

(2)学生的理解的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差,出现题意理解不了,导致选择时出现模糊,而不敢肯定。

(3)答题不够规范。书写也不够认真。因此在政治的二轮复习中,本科组根据本校的学生基础和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计划:

一、扎实备课,这是第二轮复习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备课做到:结合学生实践,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设题角度、备到思维和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结合新课改,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

二、注重学生课堂参与,培养学生对新材料、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的综合能力。

三、科学指导,强化落实。其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通过拓宽知识,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变得更具体。其二:消除弱点、盲点,狠抓增分点。通过复习和测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积极应对,加强对已懂的知识点的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四、强化选择题的训练,提高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严格规范答题。主要在对二轮复习资料中体现。做到每周一测选择题,每周一课主观题分析。

五、以激励为主,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作为高考的指导者,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去指导学生,以火热的激情去影响学生,以善意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以诚信行动去感染学生,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轻装上阵,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迎接高考的挑战。

具体计划:

4月1 日——4月15日

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和易混点 4月15日——4月30日

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和易混点 5月1 日——5月15日

哲学生活相关知识和易混点 5月15日——5月30日

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和易混点

复习期间:

1、每周一测选择题,精讲精练精评

2、每周一课热点主观题的分析

浅谈高三一轮复习方法 篇7

1.深入研究《高考复习大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它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轮复习时间短, 任务重, 我们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所以我们高三全组教师要团结协作, 集中学习和讨论考试大纲, 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材和高考中的地位, 教学做到目标明确, 主干知识准确, 重点、难点突出。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非常重要, 高考试题不仅是《考试大纲》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 而且表达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具体做法:一是高三教师重点做近几年各地高考卷, 目的是找感觉, 感受高考题试题的深广度, 这有助于我们在一轮复习把握好“度”, 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二是对各年全国卷做比较, 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 这样, 复习的目标更明确, 复习的思想更开阔;三是找, 通过对近三五年的山东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 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 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 从面提高教师复习的针对性。

3.精心研究地理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地理学科的三种考试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解答) 问题的能力, 地理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近年高考题, 对以上三种能力在高考中的体现方面和考查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要将三种能力的提高贯穿于一轮复习教学的始终。同时我们也把考纲中涉及的考点和能力要求以复习材料的形式印发给学生, 也让学生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 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

二、精心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新方法。要精心准备高质量的复习课, 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知识梳理课是高三一轮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知识梳理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精心选题, 规范训练, 提高学生能力

1.紧扣大纲, 参照考点。在选题时重点选体现高考主干知识的题目, 考过的知识点作好记号, 方便下次命题教师参考, 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和遗漏。

3.教师跳进题海, 认真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题, 从各种信息来源中精选基础性强、思维性灵活、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 进行改编、整合, 使选编习题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 这才不至于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 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真正做到精练。

四、突出学科特点, 注重过程和方法

地理图像分析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1.获取图像信息能力:

即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 识别地图上的各种常见图例和注记等。看懂图形反映的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变化等。

2.再现地理事物能力:

如区域地理分布图要达到能在经纬网或空白地图上再现重要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又如对光照局部图、变化图具有还原能力。

3.分析运用地图能力:

即从地图中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 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多激励, 给他们足够的信心, 让他们自觉地、愉快地学习。

例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篇8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意识的能动作用;⑤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复习过程】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考点内容简单,但学生不一定都能掌握到位,对此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人脑不等于大脑;二是要想产生意识,就必须有社会实践。

例.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可以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例.漫画《塑造》(右图)所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4)意识的能动作用。

我给学生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如何正确区分意识的三个特点,即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二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例.“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这句话强调的是()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D.意识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反映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給学生强调了一点: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例.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方法论体现的世界观原理,以及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漫画《上级视察要路过》(下页图)启示我们()

①应该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要激发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应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统一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篇9

【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

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

【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

⊙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

利益

⊙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

人翁精神

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

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

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拨打热线电话、进行信访、利用电子政务、申请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途径

二、(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

在政治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时,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

3. 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 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①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②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③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④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⑤其他意义

5.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

6. 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二)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

在政治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时,都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 政府必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履行组织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 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4.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5. 政府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6. 要树立政府的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政党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某事?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党”为何做某事。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从以下知识考虑: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党„„

2. 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 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5. 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激发群众的积极

性与创造性。

6.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7. 党这样做的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做某事

1.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 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5.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6.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三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

(1)人大制度——我国政体及根本政治制度(联系: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

②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③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大代表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④人大制度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也是我国权力运行的规则)

(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A、党„„工作的原因: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国体、意义

B、党如何开展„„工作: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党的性质:中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党的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中共与8大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的内容(略)

③政协的性质与职能(易错,与人大区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①促进民族„„的原因: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B、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掌握“客观依据及意义”)。

②促进民族„„的措施: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B、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C、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D、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E、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联系:反对民族分裂)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B、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C、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五、当代国际社会——国际政治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则是对立的根源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中国的外交政策:A、决定因素: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B、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E、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F、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5个)

G、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负责人的大国,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力量,遵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

④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⑤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A、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

关系民主化。B、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C、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D、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E、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六、【“政府”还可关注】

①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A、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力和自由;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防止权力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带动全社会守法护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②政府依法行政要求:A、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

责统一。B、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执法,提高执法能力水平。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D、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注意:D是人大所为,ABC是政府自身所为)

③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A、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若不受监督,会导致权力滥用,滋生腐败,必须依法行政,接受监督。B、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清廉,减少失误,防止权力滥用。

C、利于科学决策,合民意聚民心,为人民谋利益,建立有权威和公信力政府。

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A、有效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依靠民主和法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健全质询、问责、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B、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监督。C、实施政府“阳光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透明度。D、公民要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等渠道,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

⑤政府权威的树立:A、政府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树立的。B、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保持和谐干群关系。C、要有良好的业绩,成为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维护人民利益。D、要重品行、作表率,为民谋利益,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E、要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团结合作,讲信誉,发挥积极作用。

七、政治意义(有利于、关系到)

(一)对国家(政府)

1.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树立政府权威;

2.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3.有利于发扬民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

族伟大复兴;

5.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

6.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7.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8.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9.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10.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以人为本;

11.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12.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人民当

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

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涉及国内民主政治建设相关活动的意义

1. 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2. 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3. 有利于保障人权,真正体现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政治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 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法律保障(依据),转变政府职能;

6.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7. 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8.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对执政党

1.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

2. 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3. 有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 有利于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 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廉政建设);

(四)对公民

1. 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 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

4. 有利于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

(五)对国际社会或对外交往活动

1. 有利于发展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 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建立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4.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5. 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上一篇: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2014年修订)下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