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建议

2024-09-13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建议(共14篇)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建议 篇1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及社会组织。

2、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①、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

3、社会分工促进了集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分离——集市——城市

2.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标志);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2.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原因: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大城市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原因:

1、城区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生活质量下降。2、交通网络的建立及通信方式的现代化3、新商业区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

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家则普遍较低。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也存在差异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的影响: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

2.不利的影响: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

交通问题: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居住问题:住房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

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措施:

1、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

2、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

3、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4、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5、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建议 篇2

一、紧抓课本,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形成完整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 一轮复习的主要对象是基础知识。近几年高考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考查, 高考地理总共八本教材, 地理内容繁杂, 考试范围广, 复习时间紧。因此, 学生复习时要有计划、有目标, 并且要突出重点, 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遗忘程度来自主阅读, 查漏补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适时把握学生动态, 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指导学生全面复习。同时,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已经复习过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并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便于理解性记忆和回顾。比如:学生在复习时首先必须形成这么一个知识网络:高考内容共三大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的核心是“运动”, 主要包括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壳运动、物质循环等;人文地理的核心是“区位”, 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区域地理的核心就是“区域”, 主要指初中四本教材, 包括世界地理 (2本) 和中国地理 (2本) 两大部分。而这三大块内容,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 区域是基础, 运动、区位是核心, 选修教材是拓展延伸。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的整体教学策略是:夯实基础, 围绕核心, 适当拓展延伸。高考试题源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 因此紧抓课本、夯实基础, 是高考一轮复习的关键。

二、重视归纳, 形成固定答题模式, 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作为文科中的理科, 其规律性、原理性较强, 通过归纳总结, 我们就会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 以不变的套路来应对万变的试题,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复习完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后, 我们引导学生对各地理要素做了以下归纳: (1)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分布等方面概括; (2)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及水热组合等方面概括; (3)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含沙量的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概括。同样, 在复习完人文地理之后, 我们引导学生对区位因素做了归纳对比: (1)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 (2) 工业区位因素:地形、水源、原料、能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3) 城市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河流 (湖泊) 、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除此之外, 还有交通区位、商业区位、旅游区位等等。再比如, 通过对“鲁尔工业区”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如何分析传统工业的区位条件、存在问题、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这样通过归纳, 形成固定的答题模式, 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一一对应各因素, 找出共性, 并结合题中信息, 突出个性, 从而顺利的完成考试题目。例如, 在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读图分析, 图中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解答该题可以分两步走, 一是明确旅游资源评价的思路, 即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也就是从我们归纳出来的套路着手;二是结合图中有效信息, 把图中信息与思路相对接, 这样, 完成本题就轻而易举了。

三、适量练习, 循环复习, 及时巩固知识

前面我们要求学生紧抓课本, 同时, 还需进行适量练习, 由题及类, 做到触类旁通。一般情况下, 对于文科的学习, 同学们觉得复习过程中重点是看、背、记, 而动笔的行为似乎不多, 其实, 越基础的东西越容易出错, 我们觉得背熟了理解了的知识, 事实上只是记了个大概, 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边看书边动手, 边背边写, 运用各种感官来接受信息, 效果会更好。同学们在学习中一定有这样的感受, 觉得自己对某个知识点已经背的很熟了, 但是拿起笔来, 却发现什么也写不出来, 或者觉得某道题的答案要点都知道, 但未必能得到满分。我们往往还会碰到这样的现象, 如果学生遇见一道自己曾做过的题, 一般会认为自己做过而放过不管, 但结果是, 他也不一定能做出来。因此, 我们在课堂上复习某个知识点后一定要及时练习, 而且每天要留足时间回忆当天复习要点, 不时翻看, 循环复习, 及时巩固知识。

四、及时总结, 乐于反思, 稳步提高成绩

总结、反思不仅是教师的事, 也是学生应该经常做的。我们每复习完一个单元, 每做完一道题, 都应该及时总结, 并不断的反思, 做题不能只追求答案, 关键是要总结其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只有不断地总结得失, 才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做题中要总结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对自己有启发的, 考试经常考而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 总结解题技巧、方法、规律等。比如, 通过总结就会知道典型区域图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首先根据经纬网、海陆位置、轮廓形状或重要地理事物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 然后分析该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进而解决问题。

总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 我们要在复习过程中把握好各个环节, 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和加强, 复习效率和质量也才会大大地提高。

摘要:高考地理复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 第一轮复习的扎实程度, 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那么, 怎样才能达到低耗时、高效率呢?

给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一点建议 篇3

关键词:复习;考纲;资源;热点

一、研读考纲,理清思路

复习之前,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才能明确复习思绪,做到有的放矢。

1.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

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地理3、地理5、地理6,以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

2.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核目标

所谓“地理”,即“知地明理”,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试题特点

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仍然秉承新课标理念,延续地理学科特色,即用地图说话、用图表和数据说话,侧重基础,难度不大,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认知能力的要求却有一定的提升。

4.研读考试大纲,了解命题追求

(1)求真:测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有利于高校定段划线录取。

(2)求稳: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试卷结构与分值基本稳定,考试大纲及要求基本稳定,由旧课程平稳过渡到新课程。

(3)求新:新材料新情境,倡导新理念。

二、整合资源,认清结构

复习之前,教师需掌握学生手中已有的材料和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包括考试大纲、地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地图册、历年高考试题、精品教辅资料等。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在一轮复习开展之前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和解读。教科书是课程标准得以落实、贯彻的载体,其中的概念解读、材料说明、合作探究、方法渗透对于学生备考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谋划策略,有效实施

1.复习进程与师生心理情绪周期的调整

学生从9月份升入高三到最终完成高考需要度过漫长的十个多月的光阴。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有一定波动,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高考冲刺的同时也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时期状态的变化,适时进行复习策略的调整,力争做到事半功倍。

2.基础性的必要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正式开始一轮复习之前,做出一份翔实的一轮复習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也应适当提前做出预见,包括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以及周测或期中、期末的大考时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整个备课组要团结一致、集思广益,把各种工作都切实做在前面。

3.转变复习备考理念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一轮复习时要彻底改变固有的如“重文本、轻人本”“重要求、轻需求”“重进度、轻效度”等落后的备考理念,在授课时要统筹全局、重点突出、有所取舍、重视思考和表达,切忌内容讲得多而杂、学而不思、表达不清。

四、关注热点,提升能力

一轮专题复习我们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关注以下三点:

1.运用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能力考查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运用自身已有知识获取更为广阔的信息,这也是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努力达到的。

2.凭借考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形成的基本能力和整体素质去分析解决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3.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一轮复习需要突出社会信息的灌输以及基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复习主线,重视社会信息的输入,这些社会信息主要涉及:(1)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2)国内国际出现的重大事件;(3)人类共同关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等领域的热点问题;(4)与考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篇4

一、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分析:(评价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有利于发射和跟踪,如我国西北地区的酒泉发射基地。

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如海南文昌发射基地。

3、地势因素: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6、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航天装备运输。

7、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三、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描述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

(1)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我国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包括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四大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②昼长因素:白昼越长,则日照时数越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③地势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④天气因素:晴天,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评课稿 篇5

农业,众所周知,因为它在国计民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加上它与自然、人文地理知识联系的紧密性、广泛性,这恰好符合了高考考察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这一要求。而且从这部分考试涉及的试题本身的特点来看,无论是高考试题还是全国各大名校的模拟试题甚或我校自主开发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试题,经常都是那么很不经意的、华丽的、轻轻的的一转身,就能迅速把不同类型、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层层筛选出来,区分度极高,所以备受青睐。很适合我认为的中国目前的高考现状:那就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周期性的残酷的选拔性考试。而农业在那么聊聊几笔就绘制出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在群雄逐鹿中能实现笑傲江湖,显得很是顺理成章的事。xx同志在对本部分考纲的解读和近年来高考的考察频次的统计中突出了一个“多”字,恰恰就这一个“多”字,涵盖了这类试题的许多方面,像考查的内容、理念、应用乃至技术层面的一些东西。而接下来由考纲解读到试题趋势预测到农业区位因素这部分知识的传授、知识体系的达成,学习能力的生成可以说是由浅入深、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随着最后的知识体系的展示,就是课堂内容的戛然而止的总结,才再次让我们感慨、领悟到了这次第,怎一个“多”字了得的深远境界!

纵观这节一轮复习课:余音绕梁、耐人寻味,亮点颇多,示范性强,在此,我只拣其中几点略作分析:

1、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考内容和考查形式就是我们航行的灯塔,前行的路标。这节课的复课模式和实际效果和近年高考试题考查的总体要求是趋同的、接轨的、一致的。虽然我们每个人对目前的高考制度和这一制度组织的方式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虑、质疑甚或反感,但那不是需要我们考虑的事,好在近几年的地理高考题的许多方面都一反常态,让我们窃喜:地理高考终于回到了它的本源性的一些地方,试题设置凸显地域性,时效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和简单化,而且我坚信这一理念会在特定的时期内具有延续性、传承性和基本稳定性。说的简单些,就是我曾经给学生说的,高考,你可以不选我,但你没有必要伤我自尊!这正是近年高考地理试题呈现给我们的特点、亮点、优点。从这方面来说,xx同志的这节课对这点的把握很是到位,很漂亮的打造出一节成功的地理一轮复习课模式:那就是强调基础、抓住重点、轻轻松松、挥挥洒洒、不拘一格、形散神聚但顺应自然,顺应高考!

2、从设计思路上看,符合本届学生的地理基础、认知规律和基于此衍生出来的高2014届地理组一轮复课的总体要求:那就是超低空巡航、地毯式轰炸、拉网式排查,潮水般推进。xx同志的这节以近乎很完美的姿态贯穿了上述理念。复习课能降低起点,梳理基础,落实双基,兼顾全体,抓住重点,稳步推进,有效练习,强化训练,构建体系,培养思维,提升能力。尤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更是做到了擒贼先擒王,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整个课堂的安排思路围绕高考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们都深有体会的是以上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尤其对这个步入讲台不久的娃娃老师,真不容易!教学风格犹如其人,厚重、稳健、朴实无华!

3、从具体实施上来看,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人的认知规律,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爱好需求。注重体系的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地图语言这一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问题的设置到解答不是简单的罗列和给出结论,而是通过筛选海量的信息后有计划的分布设置,后让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图文互换、图图互换、以图示文、以文释图,胸有成图。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也符合地理高考无图不成题的特点。

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层层铺垫,勇于探索,乐于实践,打破了原有教材的框架体系,避免知识在低层次上的重复而产生得视觉、听觉疲劳,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和,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并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能较为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罗列在黑板上。

第五方面、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板书设计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教态明朗,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

不过美玉总有瑕,不完美才是最真的美。仔细来看,xx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在试题的选择方面,虽然多选择了历年的一些经典高考试题,但缺乏自己的原创题,缺乏乡土地理、热点地理、时事地理。尽管我们自己出的题在能力尺度把握不是很准,但结合了基于地域特色和时事特点等的试题也许会更加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做到学以致用。我认为毕竟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乡土是教学的切入点。

2、部分知识点未完全讲透,且多数仅仅只需要那么最后一头,丰硕的果实就完美的呈现在眼前了,如高原气候的特点等。

3、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各知识需要的时间要提前预设,做好预算、要优化设计,要过日子。

4、要多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等。

5、一轮复习切勿贪多,要点点入地,步步为营,讲求实效,注重落实。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知识点 篇6

1.城市功能区的成因: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城市各项活动需占用土地;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地块交通可达性、地价等不同——城市各项活动发生空间竞争——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文教区;风景区

2.三种主要的城市功能区

(1)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工业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要求,决定了工业企业必须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地带布局

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区外迁的原因?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工厂被迫向城市外缘迁移。

(3)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

原因:交通便利;吸引大量的消费者

3.3.中心商务区(CBD)

世界著名的中心商务区(CBD)有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日本东京新宿区和中国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等。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1.经济活动最为频繁 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3.建筑物高大密集 4.内部分区明显(水平/垂直)

1.哪些功能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也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答: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为各类 城市所共有。

2.繁华的商业街附近有住宅分布吗?住宅区附近有商店分布吗?答:有。

3.城市各功能区有明显界线吗?某种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吗?

答: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因素 2.经济因素(重点) 3.社会因素 4.政治因素

1.历史因素

1、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市区建筑物和街道设计维持久远——影响功能分区的格局

早期设立的活动吸引同类活动——同类活动空间集聚 影响功能分区现状

1. 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北京市中心为行政区而非商业区

2、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交通通达度与地租高低的关系:规律: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水平越高。反之

1、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汇——交通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地租最高峰)——商业中心

2、城市环线与干道交汇处——交通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地租次高峰)——外围商业用地

3、城市外环与干道交两侧——交通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住宅用地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高低的关系

规律: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反之。

某一块特定土地,只有付租能力最强的功能活动才可能租用。

市中心——商业付租能力最强——商业区

城市外缘——工业付租能力最弱——工业区

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上班,又方便购物——住宅区

民族和宗教信仰—— 旧金山唐人街;回族社区

4. 政治因素——政策——国家政策干预

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7

1. 激发学习情趣, 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第一动力”。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 通常对数学有畏惧心理。所以老师不仅要备教材, 备学生, 而且要备课堂情境, 并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这样在课堂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 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获得心智的发展。

2. 夯实基础, 稳步提高

一轮复习中, 要注意夯实“四基”, 一是基础知识, 二是基本能力, 三是基本思想, 四是基本方法。概念的理解, 新旧知识的联结, 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不留下任何知识的盲点。在日常的试题练习中要针对这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培养学生一切从基础入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些学生认为已经学过了一遍, 对一些基础概念不屑一顾, 比方说, 在集合练习中, 遇到这样一题:A={y︳y=x}, B={ (x, y) ︳y=%姨2-x2}, 求A∩B。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 (1, 1) }也有同学答案是[0, 姨%2]。只有极个别同学结果正确是空集。在此题讲解时, 我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对概念充分理解。如此题学生错解的原因就是对数集与点集的区别, 以及交集是两者公共元素的集合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在一轮复习某几节或某一章后, 有必要用一些基础训练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反馈, 通过这种快速的反馈, 可以促进学生进步。特别是文科班的女生在受到鼓励和激励后, 对后面的复习内容更乐于接受。当然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及时矫正乃至调整复习进度、复习方法、复习难度, 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让学生稳步提高。

3. 交流合作, 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被认为是当今最受欢迎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以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理论为基础, 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 主要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所以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一轮复习期间, 每个礼拜我都留一节课, 创设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与探究的空间, 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做师傅, 后进生当徒弟, 一对一建立帮扶对象, 促使他们畅所欲言, 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可以让师徒汇报讨论成果) , 这样还能有效增进学生间的感情。

4. 提高解题能力, 积累解题经验

“题海”茫茫, 要使学生面临题海而应付自如, 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在一轮复习时, 选好复习章节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题组教学) , 以少胜多, 保质保量。强调学生解题格式要规范, 计算要正确。解题后, 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反思, 如题型的归类, 方法的对比。

解题经验主要包括:对某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怎样去解, 如何去整理归类。

文科班女生多, 且大多记忆力较好, 所以要求她们对常见题型的解法做到心里有数。比如, 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 含参的恒成立问题, 立体几何中线线垂直、面面垂直问题。虽然不是要学生完全陷入结论记忆之中, 但记忆与把握一些基本思路和常用结论, 还是十分必要的。

5. 培养学生善于小结

每次同行问我对文科班数学教学有什么经验时, 我都说:“让他们做错题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不是什么秘诀, 很多老师也这样要求学生。可是, 我要求学生的错题集不仅是对错题的订正, 而且需要写出易错的理由。每个星期每位学生还需要进行小结, 如某种题型的解法, 易错题的发现, 概念对解题的帮助, 等等, 然后在交流合作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同学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妙不可言, 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同和赞扬, 这样也进一步激励了他们进行小结的信心和动力。

6. 做好学生的听众

每一位老师, 都应该和自己的学生保持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文科班的女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种种压力之下, 内心比较脆弱, 在学习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特别希望有同学或老师和她来交流, 这时老师可以主动邀请学生谈话, 首先做好学生的听众, 在了解学生具体困难之后, 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解决心中的纠结, 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有些同学在和老师真诚交谈之后, 学习态度明显发生变化, 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总之, 对于文科班这样一个数学基本功相对薄弱的群体, 老师不应一味地去埋怨学生有多差, 而是要多钻研教法学法, 寻找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这样学生在高中数学一轮复习中必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缪建新.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篇8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35-01

高三是高中生备战高考的阶段,是决定其高考成败的关键。而高三第一轮复习式备战的开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学生复习的向导一定要把握复习的策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指导复习的经验,就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给出一些建议。在进入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第一轮的复习首先要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期望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考试大纲》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教师具备比学生更广的视野,因此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认真研读上一年的《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使自己的复习目标与老师要求合拍,与高考接轨。在了解大纲以后就是具体地认识大纲要求是如何在历年考试中实现的,也就是认真做近几年的本地所用的高考试题。

二、知识系统化

高考的考试题目看起来千变万化,但是其考点基本固定,甚至一些题型也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学科框架,高中生物也不例外,高中生物教材的编写本身就是依据这一框架而进行的,高考大纲也是如此。对于学生而言,单单依据试题是很难构建知识框架的。知识框架意味着知识的系统化,也就是将各章节的知识有序地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高中生物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而呈现,其二是知识系统化意味着对知识点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以高中生物为例,具体的做法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

第二歩: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细胞与生殖发育;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发展与进化等。

第三歩: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讨论,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

第四歩:多做试题,提高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注意实验的灵活多变性

作为自然科学生物的每一次进步和突破都离不开实验,因此《高中生物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实验往往是灵活多变的,只要符合某一些生物学的原理,实验可以有多种设计形式。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遇到实验类试题的时候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改进或者设计实验方案。

四、典型题与错题归纳

首先,作为老师在进入复习的时候要做到精讲,尤其对经典题型一定要反复讲解。对解题过程要仔细分析,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学生而言则主要是练习,除了对典型题型的联系外错题总结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复习中做错题并不算什么严重的问题,反而是一件好事儿,因为说明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自己。通过对典型试题和错题的训练,学生才能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复习时,要精选习题,做练习,不能盲目的去做,事先经老师的筛选也就是把过难、过偏、重复的习题册掉,减少不必要的劳动量。练习之后的工作是整理笔记,真正的真理是要整理方法、整理思路,而不是仅仅把做错的题抄一遍,在整理过程中要渗透自己的思想。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小技巧,比如用多种颜色的笔记笔记可以使笔记条理更加清楚。

五、关注有关生物的时事

命题人为了体现试题的与时俱进,为了体现生物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往往会将知识点和一些时事联系起来,这种命题方式已经变得时尚起来,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遇到这些题感觉陌生,无从下手变得比较慌张。其实做这类题的第一要点就是冷静,相信它和我们课本上学习过的知识肯定有联系,前沿的生物信息只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

六、多多鼓励学生

高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视。不少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考试时沉着,冷静,思考问题细心,严谨,实现了超水平发挥,结果成绩优良。在复习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已有实力拿下高考,取得生物高考的好成绩,但是在解答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要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有必要的时候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降低过度焦虑,排除杂念,减轻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树立“我要成功”,“我会成功”,“成功是我”,“必胜是我”的信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背诵知识内容 篇9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1)天气: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阴天、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降水位置:冷锋锋后雨。

(3)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的沙尘暴、一场秋雨一场寒。

2.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1)天气: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降水位置:暖锋锋前雨。

锋面过境前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的是暖锋。

3. 准静止锋:6、7月份江淮地区的梅雨;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降水特征:阴雨连绵)

二、低压、高压系统

1.气旋(低压系统):

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实例: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热带气旋)。

2.反气旋(高压系统)

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实例:7、8月份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副高);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亚洲高压)。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建议 篇10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萍乡中学 2009 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情况分析: 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四位老师,都有多年任教高三的经验。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九个班,六个应届班,三个实习班。班习班基 础相对更好,应届班差别较大,整体基础一般。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解题 能力不够理想。备考依据:

二、备考依据: 8 本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地理教学大纲》 工作目标:

三、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 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 材主干知识。(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具体措施:

四、具体措施:(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 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每位老师都要对近十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3).教学质量摆第一:

1、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 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 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 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 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并能记录 下来。本学期每篇讲读课文的备课中都能体现课后随笔。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4)精选、精练、精评 进入高三,练习越来越多了。第堂课要有练习,每个单元有小测验,每个月 有月考。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题目,掌握最多的知识,往往成了成败 的关键。首先,教师对试题要精心挑选。所以老师要多做题,要分析试题,要把握 高考题的特征,要学会自己命题。然后,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试题在合适的时间布置下去。有的可能适合 做课堂练习,有的可以做例题,有的适合做考试试题。而且要注意时间上的安排,要做到短、频、快。题不在多,关键要精。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 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5)课外辅导要灵活。多种方式,多种时间,多种场合。不同的学生不同 的辅导。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重视补缺补差,重点班有希望的地理单科偏差的同 学要个别辅导,对重点、普通班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授课内容安排:

高三地理备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11

一、合理计划,科学地运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到3月初(底),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基础能力过关。

第一轮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重点是梳理知识,紧跟思维训练,打牢基础,切忌脱离教材而重视资料,搞大量的“题海战术”而忽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考纲考点,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上单元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轮复习从3月初(底)到5月中旬,主要目的是“突破三点”,让综合能力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要明确“三点”(重、难、疑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即讲即练,进行知识、方法和能力的专题训练,以提升解题能力。在专题复习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做好“专题考点解读”和“专题考点拓展”,然后针对不同的专题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根据高考“考点覆盖率很低,题量少,各题分值大”的特点,复习中要大胆地做适当的取舍,对于高考大方向的考点,如宇宙、气候、工农业和区域地理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分析等内容,要不厌其烦地细化和重复,对于大量繁杂纷乱的知识点则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以节省时间,迅速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到5月底,冲刺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拓展能力”,提高应试技能。

高考地理试题充分使用了地图语言,用各种类型的地图(政区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进行地图辨识与区域位置的认定,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及各种能力(如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图名的阅读、图例的识别、各种信息的挖掘以及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变式图的识别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冲刺复习阶段,在加强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要强化高考应试技巧训练,提高应试技巧能力。

二、立足双基,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文综地理试题,主要选取“能反映地理学科面貌特征和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立足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此,应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重视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及时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其中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占比重最大,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对必修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面对八本书的考试内容,我们需要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作一全面整合,突出主干知识,在抓好基础复习的过程中,强调知识联系,形成复习线索。

三、加强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文综考试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是通过地理图表来体现的。因此,地理图形图像语言系统的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要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图像中去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地图、图表、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规律,探究原理。

具体而言,要能够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要能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分析、评判能力是目前命题的主旋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师生应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地理信息资料(特别是图像信息),培养学生对图像有效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四、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实战能力

能力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命题通过设置试题情景,设置各种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展现考生解题思维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题训练的关键在于答题思维、模式和语言等方面。可以找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题给学生训练,做题后要思考,该题目主要考核了哪些知识?考查了什么能力?从审题程序解题思路的建立到语言文字表述的专业性、逻辑性、层次性以及表述方式,都要逐一“过关”。精编、精选训练题目,选择新颖、规范、有梯度的题型进行检测,让学生规范答题,提升应试技巧,提高实战能力。

如何有效进行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篇12

由于教材的知识面较大, 一轮复习的时间较长, 学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复习过程中, 如果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得不恰当, 那么课堂复习对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使学生做了很多无用功, 而且逐渐地许多学生可能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使数学学科成为一门他们害怕学的科目。

如何使自己的复习课堂安排得合理有效, 让学生学得轻松自信。笔者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观点。

一 把握复习方向, 有针对性地复习

对于数学复习课不仅要明确复习的内容,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知识该重点复习。因此面对数学科的每一章节的复习,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章节知识在高考中对学生的要求, 明确哪些知识要求学生了解, 哪些要求理解, 哪些要求掌握;通过本章节复习要知道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培养学生哪些相应的数学能力。实际上高考中要求的重点知识、方法、能力就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考试说明》, 立足于课本, 通过研究课本上的内容包括课本的例题、习题以及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等方式去把握高考中的重点。高考试题虽然年年不同, 但从考查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上看都是课本和考纲中强调的重点, 因此一轮复习不能脱离课本和《考试说明》,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复习的方向, 有针对性地复习。

二 整合复习资料, 选取典型例题

现在的复习资料每一节都设有一定量的习题和例题, 有的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完全依赖复习资料, 认为按部就班地把复习资料上的习题和例题给学生讲明白就可以了, 把如何讲解这些题目看成是自己上课最重要的事, 这种做法显然不合理。现在任何一套复习资料在编排上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生来说都不是十分完美的, 这就需要老师对复习资料上的题目进行整合。资料上有的题目涉及的知识可能不考, 不需讲解;有的题目难度太大, 讲了学生也不一定懂, 可以不讲;另外, 有些考点知识资料上没有涉及, 作为教师反而要补充相应的题型。复习资料只是教学的一个参考, 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对复习资料进行整合, 选取适合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三 积极启发引导, 注重变式总结

现在课堂教学提倡高效课堂, 复习课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 要积极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去领悟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自己去讲解, 搞“填鸭式”的教学, 这样教师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 自己感觉一节课很充实, 但学生在数学能力的提高上是低微的。

同时教师讲解一些题目时, 不能简单地就题论题, 而应将题目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化, 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或补充相近或相反的题型让学生去认识, 进行变式教学, 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总结。总结一类题所涉及的知识、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或者同一题中所采用的不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数学模型, 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 提倡滚动复习, 及时交流辅导

一轮复习的时间长, 任务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的学生以前接受的一些知识和方法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 就会遗忘。遗忘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很正常的,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记忆都是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持续的时间很短, 如果不及时巩固很容易遗忘。如何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这就要通过不断的复习。作为教师要强调学生自己课下要有计划地去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布置作业、补充练习、定期测试等手段去检验学生以前复习过的知识。因此教师一轮复习中应采用滚动式的复习方式, 在复习新的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更要兼顾到以前复习过的知识和方法。

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内容教给学生, 完成教学任务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时刻要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指导和教会学生学习的, 我们要清楚他们的掌握情况, 所以课下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来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数学的心理, 了解他们对数学课的建议以便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改变, 从而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建议 篇13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晨昏线上(日出日落)太阳高度=0度,昼半球>0度,夜半球<0度。

3.昼半球中心为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度,全球最大),等太阳高度线呈同心圆分布,最外一圈为晨昏线。经过直射点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其上的太阳高度均为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

4. 5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物影朝北;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物影朝南。注意:北极点物影永远朝南,南极点物影永远朝北。

6.春秋分日,各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出现极昼极夜情况除外)

7.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H=90°-该地纬度 ±23°26′,注意回归线以内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8.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9.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②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90°-直射点的纬度,③晨昏线和6:00或18:00经线夹角=直射点的纬度

10.判断地方时:(1)点: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2)线:①昼半球平分经线为12时;②夜半球平分经线为0时。

11.判断节气:

(1)二分:①太阳直射赤道;②全球昼夜平分;③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夏至: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②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

(3)冬至: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

12.判断方向:(1)侧视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3)有指向标的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4)极视图:①东西:找劣弧,画箭头,前更东,后更西。②南北:离北极点越近,则越北;离南极点越近,则越南。

13.判断晨线、昏线:(1)晨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

(2)昏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

14.求昼长、夜长:

(1)昼长=昼弧∕15°(2)昼长=(12-日出地方时)×2(3)昼长=日落-日出

(1)夜长=夜弧∕15°(2)夜长=24-昼长(3)夜长=(0+日出)×2=(24-日落)×2

15.求日出、日落时刻:

(1)日出时刻=12-昼长∕2 =0+夜长/2(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

16.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太阳高度——最主要的因素,直射时太阳辐射最强,削弱最少(阳光通过大气的路程及等量的光线照射的地表面积的差异)。

(2)大气厚度——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辐射强的一个因素(阳光通过的大气路程短)。

(3)大气密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

(4)大气透明度——阴天云层或尘埃对太阳辐射反射强(阳伞效应——云层或尘埃反射)。

17.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1)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新疆呈东西向分布。

(2)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①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②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建议 篇14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回答1-2下列各题。

1.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C.③最强出现在夜晚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2.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使用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 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C.射向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 下图示意某热力环流中,两地在垂直高度上的气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该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方向是()

4.在图示高度范围内,能正确表示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只考虑大小)的是()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5-6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5.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6.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武汉梅雨 B.南京伏旱 C.北京寒潮 D.哈尔滨洪涝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7-9 题。

7.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A.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C.丙地有连续性降水

B.乙地狂风暴雪

D.丁地雨过天晴

8.丙地此时的天气现象是受下列哪个天气系统影响的结果()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9.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相比,该区域()

A.日出时刻晚,白昼时间短 B.气温较高,年较差较大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C.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变化比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南方地区 D .东北地区 11.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 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 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 D.油菜开花期滞后

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中的()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3.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A.温暖干燥 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 D.细雨连绵 下图为30°N附近海平面某月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4-15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14.图中反映季节与下列叙述相吻合的是()A.华北农民忙于种植小麦 B.天山牧民在山麓牧场放牧 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D.松花江迎来一年中首次汛期 15.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 成16-17题。

16.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A.孟买 B.上海 C.悉尼 D.圣地亚哥

17.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A.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B.盛行西风影响 C.暖流影响 D.西南季风影响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 的地方性风。图l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2 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18-20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18.左图所示时刻()

A.①处为陆风B.②处更易形成降水C.③处风力小于①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19.右图所示日期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A.6:00~7:00 B.7:30~8:30 C.10:00~11:00 D.13:00~14:00 20.关于岳阳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岳阳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岳阳市规模扩大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岳阳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岳阳市降水减少 如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该气团正以每小时50km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 回答21-22题.

21.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3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问的影响与联系。下图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某一低压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23-24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23、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A.晴朗天气 B.台风 C.连绵阴雨 D.寒潮 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5-26。

25.图中()

A.甲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B.近地面低压导致乙气流抬升 C.丙气流来自高纬,寒冷干燥 D.丁处附近气流下沉,温暖多雨 26.此季节()

A.地中海沿岸阳光明媚,适宜度假 B.潘帕斯草原草肥水美,适宜放牧 C.印度盛行东北季风,大雨倾盆 D.美国东部的麦田金黄,丰收在望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27-28 题。

27.上述“某月”是()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A.1月 B.4月 28.该月份()

C.7月 D.10月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A.甲地盛行东北风 B.甲地盛行西南风

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 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 成29-30问题。

29.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30.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 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一直射点的移动而反向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31、(8分)下图为“2012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1分)(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 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4分)(3)与C地相比,判断D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3分)32.(12)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列三图,甲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和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会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乙、丙可能是此时位于甲图区域中的天气系统。

材料二: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这种雨从天空落 下时是低于0°C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 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 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

(1)图中A、B、C、D四城镇,发生浓雾频率较高的是A和C,试说明原因。(4分)(2)分析说明此时乙、丙天气系统哪个可能出现在甲图区域。(4分)(3)判断可能出现冻雨的城镇并说明原因。(4分)

33、(20分)阅读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6分)

(3)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4)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沿海会产生什么影响?各国政府为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 施,至少回答出三条?(4分)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郑州一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阶段考试答案

1-10 DACDD CCADD 11-20 CCBCD DBDCC 21-30 DCBCC BCCBB

31、(1)1010~1015百帕.

(2)气旋(或:低压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 辐聚);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3)D点的风力大于C点,D点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越大.

32、(1)地势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并滞留(2分);靠近河流,水汽较多(2分)(2)乙天气系统可能出现在甲区域(2分)图示甲区域受低压槽控制(1分),偏北 冷气流向偏南方向移动,出现冷锋系统。(1分)(3)D城镇(2分)D城镇位于冷锋锋后可能出现降水现象(1分);且近地面温度低 于0℃(1分),可能出现冻雨现象

33、(1)差异: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冬季该国的西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岸 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

(2)热带雨林气候 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3)西北季风 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 季风。

(4)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 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上一篇:综合我爱国旗教案下一篇:《中学数学解题研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