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建议地理(共9篇)
高三备考建议地理 篇1
地理学 科
2014年复习得失和2015年复习备考建议
一、2014年复习得与失
1.得(做的较好的方面)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试题,制定每个章节的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
(2)根据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精选典型习题,认真编写学案。
(3)一轮复习中注重讲、练结合,把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4)二轮复习中注重知识整合,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注重综合题答题模式的归纳,针对高频考点归纳常考的设问角度,并配以相应的习题,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5)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地理组的整体实力。
2.失(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地理课堂讲风盛急需改革。高考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提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而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仅靠老师的讲是不行的,更重要的要依靠学生自我感悟和实践。特别在二轮三轮复习中,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说出自己对解题的思考和感悟,做题时多联系生活实际,做完题会后多反思归纳,老师只提供给学生有针对性的习题,评讲时适当引导和点播。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扎实而又灵活的地理能力和良好的地理素养。
(2)二轮复习中不浮能躁,要踏踏实实 对 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主干知识进行整合和提升,不能只重点复习近平几年常考点而忽视了不常考的点,因为高考的常考点是会变化的,今年的高考就弱化了近三年常考的气候、农业区位、等值线等内容,而新增加了地球运动、地理环境整体性、生态环境问题(风沙)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考查。
(3)二轮复习不仅要设置知识专题,更要重视能力专题的设置。因为高考更重视对能力的考查,而学生能力足不足直接关系到所学的知识能不能用的上,用的对。能力专题的设置应更侧重于对审题方面(如审题干特别是限制条件、审材料和图表,怎样提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对答题的技巧方面、解题思路方面,答案规范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
二、2015年复习备考建议
(一)整体要求
1.定准课程目标,适当加快速度。
整个复习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要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但是,复习标准要比上新课更高,不再是新课的低水平、浅层次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更高水平的知识再现和能力的提升。
2.增大课堂容量,注重知识拓展。
第一轮复习虽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复习,但绝不能仅限于教材的知识内容,需要补充和扩大容量,对教材知识内容拓展的渠道很多,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教材的高度整合;二是有多年的知识积累,做过大量的练习题,见过很多的经典题型,能/
3将这些经典题恰当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化、拓展。通过增加容量,通过知识拓展,让教材“由薄变厚”,让复习课增值。
3.整合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二轮复习中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有必要对多本教材内容相近的知识板块进行重组,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培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4.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进行单元复习时,不必面面俱到。多采用“点”讲的方式,即提示重点,破解难点,讲学生还没理解的知识。那些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或已经弄懂了的知识老师就不必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记即可。
5.形成“答题模板”,降低难度、增强信心。
对主观试题的解答,学生要答好,也必须有一些基本的“套路”。要提高解答能力,老师应多提供些具体的、典型的案例,认真剖析解题的思路,展示解题的过程,总结解题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套路”,然后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渐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
6.以问题为线索,加强针对性。
老师和学生都应有很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复习时,在备课阶段就应把本节的主要问题弄清,并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作为备课的重点。讲、练都应围绕这些重点问题进行,以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
7.以考代练,增强实效性。
高考分数主要看学生的考试能力,而学生的考试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得来的。复习要有很强的训练意识,要克服传统课那种“课堂上只有讲,没有练”的弊端。训练不只是课后的事,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当然训练要适度,无论那种训练都要做到“定时定量”,即以考试代替练习,这样,才会更有效率。8.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有效性。
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方针,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基本不参与的弊端。不管是复习课还是评讲课,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率的课堂。
(二)教学要求
1.夯实基础,讲清概念,突出主干和重点,加强识记。
注重知识归纳和整理,总结基本规律和建立知识网络,划繁为简,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如把高考常考知识点答题思路整理出来,反复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记忆,过手落实。
2.加强综合训练,以练代讲,讲练结合,注重评讲,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训练中要注意三点一是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力度,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答试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提高。二是加强对试题的研究,试题的选用和组合要结合《地理考试说明》,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常考知识、难点知识重复考,对冷点知识
要偶尔涉及,使学生既重点又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做好充分准备应对高考。三是在考试、训练中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在评讲时就确定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注意回归教材,形成知识体系,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重视试卷的分析,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统计,充分了解学情,然后确定评讲什么?怎么评讲?
应该对审题方面(审题干特别是限制条件、审材料和图表,怎样提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对答题的技巧方面(选择题必须要选一个,切忌不选和多选,简答题不准空白,就抄材料也得写)、解题思路方面,答案规范方面(科学的精辟语言、学科的准确语言,避免学生习惯的口水话)进行重点培养,使评讲课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对复习课和评讲课的要求:
1.对复习课的要求:
(1)每一节课的内容必须是经过了集体备课的,然后讲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备好导学案,才能上课。
(2)课堂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坚持精讲、精练,边讲边练,不能一讲到底,也不能一练到底。针对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的困惑易错的地方多练。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失地进行练习
2.对评讲课的要求:
(1)教师评讲的各类题必须是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的,没有批改和没有做定量、定性的分析习题不要评讲。
(2)要求归类评讲、重点评讲。讲评要到位,要联系相关知识,并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对知识不断进行巩固。
(3)讲评应加强学生审题、解题思路、答题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减少过失性失分。
(4)讲评并非教师唱独角戏,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相互评。总之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对于学生掌握不好错误较多的题,应出相应的变式题。
高三地理组
2014.6
高三备考建议地理 篇2
一、强化考纲学习, 落实复习目标
地理考纲是高三地理复习的方向标。复习的导向准确, 对提高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考纲时, 应该详细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考纲对地理知识范围的详细要求。 (2) 考纲对地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 (3) 考纲中有关知识、能力、题型、命题指导思想等的变化及其趋势。 (4) 考纲中的试题范例及其所蕴涵的考纲精神。明确了复习目标, 学生在复习中要多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1) 考纲规定了哪些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 自己复习时是否有遗漏。 (2) 想一想自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应该如何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3) 自己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看看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答题规范、考试心理、应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如果对自身水平有了准确了解, 并能够明确考纲的目标要求和命题原则, 在复习时就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 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下一些盲目复习的状况: (1) 复习时求难求偏。不注意夯实基础和不重视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种复习效果当然不是很理想。 (2) 停留于对知识掌握。一些学生在复习时只满足于对知识的熟悉和掌握, 而很少去顾及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很少去宏观把握知识系统, 因而知识没有结构化, 思维能力显得薄弱, 从而在知识应用过程中, 思维难以顺利开展, 在以能力型和应用型为命题方向的试题面前, 就只能望“题”兴叹了。 (3) 忽视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些同学重视知识的全面复习, 但对地理能力的专项复习和专项演练不重视, 这也反映出学生对考纲的命题指导思想领会不够, 对历年的高考试题特点了解不够, 因此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 以便明确高考要求, 把握高考导向和命题趋势, 在此基础上一定要把考纲中的能力要求渗透到复习的全过程, 并进行针对性的能力专项训练和全面训练。
二、建立知识联系, 完善知识结构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熟悉教材, 把教材背熟就足够了, 其实这正是复习低效的重要原因。根据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 高考地理试题非常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的考查, 尤其重视对知识因果联系、逻辑关系的考查, 为此要使复习有成效, 在复习时完全可以不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进行, 可以突破知识的原有结构, 按照新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变换思维视角, 借助“区域地图、地理简图、热点问题、典型试题、重点专题、思维难点”等方式和途径, 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如日照图的判读、时区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根据经纬网判断经纬度位置、比例尺的换算、地球上方向的判定、常见图例的判读、等值线类地图的判读、世界典型区域等既是地理的基本技能, 又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地理的重要考点。从试题的要求来看, 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理性, 因此必然成为学生的思维难点, 在复习时可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 合理归类, 并通过抽象归纳和知识的网络化, 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目的。再如, 根据高考试题特点和考纲的能力要求, 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复习体系整合为几个综合专题:等值线图判读及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经纬网图判读及其比例尺运用、地球运动图判读及其区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天气与气候要素图判读及其绘制、海洋与人类活动、水与社会发展及中国的调水工程、地质地貌和生物土壤、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社会发展及中国的跨地区能源调配、人口和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区域发展及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世界重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通过这种重组教材内容的专题复习方式, 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从而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这样也就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注重方法总结, 畅通思维程序
在复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反思和归纳在思维中的一些得失, 尤其对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很少进行及时纠正, 因而往往在面对新情境、新设问的试题时难以做到应对自如。因此, 平时复习要善于总结“地理原理和规律、各类地理试题”的思维规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如高一地理中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陆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工农业生产活动中 (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 的环境问题、城市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等, 这些内容都涉及“解决措施”, 而对于其思维方法或思维程序可总结为“工程、生物、管理、技术”四个方面。如关于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就可遵循以下程序来思考: (1) 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 (2) 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节约用水 (利用经济手段, 如提高水价) , 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3) 技术措施。扩大淡水来源, 如海水淡化等。当然, 在复习中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总结。如对于综合题类思维方法可以细化为“意义类、区位类、影响因素类、区域类、图像类”, 再进行各类的方法总结。进行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流程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总结, 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 从而为学生的灵活解题奠定基础。
四、坚持科学训练, 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地理备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3
一、合理计划,科学地运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到3月初(底),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基础能力过关。
第一轮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重点是梳理知识,紧跟思维训练,打牢基础,切忌脱离教材而重视资料,搞大量的“题海战术”而忽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考纲考点,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上单元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轮复习从3月初(底)到5月中旬,主要目的是“突破三点”,让综合能力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要明确“三点”(重、难、疑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即讲即练,进行知识、方法和能力的专题训练,以提升解题能力。在专题复习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做好“专题考点解读”和“专题考点拓展”,然后针对不同的专题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根据高考“考点覆盖率很低,题量少,各题分值大”的特点,复习中要大胆地做适当的取舍,对于高考大方向的考点,如宇宙、气候、工农业和区域地理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分析等内容,要不厌其烦地细化和重复,对于大量繁杂纷乱的知识点则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以节省时间,迅速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到5月底,冲刺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拓展能力”,提高应试技能。
高考地理试题充分使用了地图语言,用各种类型的地图(政区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进行地图辨识与区域位置的认定,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及各种能力(如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图名的阅读、图例的识别、各种信息的挖掘以及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变式图的识别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冲刺复习阶段,在加强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要强化高考应试技巧训练,提高应试技巧能力。
二、立足双基,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文综地理试题,主要选取“能反映地理学科面貌特征和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立足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此,应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重视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及时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其中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占比重最大,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对必修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面对八本书的考试内容,我们需要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作一全面整合,突出主干知识,在抓好基础复习的过程中,强调知识联系,形成复习线索。
三、加强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文综考试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是通过地理图表来体现的。因此,地理图形图像语言系统的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要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图像中去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地图、图表、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规律,探究原理。
具体而言,要能够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要能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分析、评判能力是目前命题的主旋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师生应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地理信息资料(特别是图像信息),培养学生对图像有效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四、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实战能力
能力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命题通过设置试题情景,设置各种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展现考生解题思维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题训练的关键在于答题思维、模式和语言等方面。可以找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题给学生训练,做题后要思考,该题目主要考核了哪些知识?考查了什么能力?从审题程序解题思路的建立到语言文字表述的专业性、逻辑性、层次性以及表述方式,都要逐一“过关”。精编、精选训练题目,选择新颖、规范、有梯度的题型进行检测,让学生规范答题,提升应试技巧,提高实战能力。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总策略 篇4
我们总是思考每一次的考试变化,是不是“换汤不换药”。这一次,可以说是“药”没有变,就是内容没有变,变的是用药量,用药的强度。
对于我们地理而言,就是回到“真正的地理”。广东卷的地理味太淡,太在意于学生求浅求易的惰性心态。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综合化,综合结构化。(施美彬老师语录)这始终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而且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都要沉浸在这个目的中,既要备课组的集体思考,也需要教师个人的基本功,还不可缺少专家的引领。
全国卷非选择题必考题设问与广东卷有着较大差异,试题设问一般是由区域定位,区域某地理事物特点和规律,以及区域某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所构成。试题由浅入深,逐层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和成因,以考查地理思维纵深分析能力为特点。
加强地理纵深思维能力的培养,调整备考复习模式
从20开始,我市高中地理教学和高三备考复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训练方式将要作相应调整,从广东卷“区域横向综合”复习模式向全国卷“区域X科纵深综合”复习模式转变。
1.教学目标的调整建议
教学复习目标要从广东卷主要考核双基,向全国卷主要考核地理思维能力的调整。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加强以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建构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知识网络。
2.教学内容的调整建议
教学内容从广东卷主要以知识覆盖率,向全国卷主要考核核心主干知识和原理的调整,加强地理自然、人文核心知识和原理内容的教学。
①加强自然地理主干、核心内容的教学
②加强区位人文原理教学
③增加区域地理教学的时数和内容
④必修3调整为运用自然、人文原理分析区域案例的教学
⑤根据考试要求,在高二年级开设“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课程,并开发相应高中地理选修模块学习评价丛书。
3.教学复习方法的调整与建议
从广东卷“区域横向综合”模式向全国卷“区域X科纵深综合”模式转变。
①加强在系统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策略
②加强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高中原理进行分析的教学策略
③加强必修3教学,综合运用地理原理,深化地理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④加强地理图表教学,尤其是分布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等地理信息能力的教学策略
⑤开展专题复习,建构地理思维纵深分析问题和能力的教学策略
4.复习训练的调整与建议
从广东卷分立式选择题、区域横向式综合题,向全国卷串式选择题、区域纵深地理思维能力综合题训练模式调整和转变。
①基于图表素材地理串式选择题的训练策略
②地理事物特点、成因分析问答题的训练策略
③区域地理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策略
全国卷新课标卷的显著特点是区域“小切块”,对于小切块的区域分析,它能体现如下特点,达到如下目的:
1、充分提升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的区域分析,宏观性突出,规律的普遍性突出,规律的特殊性不明显。而规律的特殊性从根本来说是空间的微观性造成的。进行微观研究,既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用性很强。我们国家正在推崇“工匠精神”,推崇“精益求精”。当今高考的命题方法、精神指引与此一脉相承。
2、从宏观层面看,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原因往往粗略一些,掌握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其中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在进行微观分析时,是兼容的,是相通的。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分析时,让他们切实掌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地理术语是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科学实践和科学思考得出来的精华,高中学生必须熟记方能进入地理思维状态。
4、进行地理理论学习时,尽量把理论放进区域中,特别是小区域中,让理论能够接地气。
5、在复习区域地理部分时,尽量把区域特殊地理现象中藴含的一般性特点、规律寻找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微知著”。
6、在宏观层面进行学习时,也有如何进行“精细化”思考,获得多角度、多因素地理因果关系的问题。
7、不管是大尺度的区域分析,还是小尺度的区域分析,最重要的要素始终是位置、大气、地势。
8、我们进行地理高考复习已经这么多年了,不妨跳出地理看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生应该如何学,跟其他学科比,跟我们自己的学习比,不论是什么年代的学生,其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内在转化机制是一样的。
9、简单问题要横向对比。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篇5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全体高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令全校师生为之振奋,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我和这届高三师生共同拼搏奋斗了一年,也更能深深体会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付出了大家太多的努力和汗水。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心里有太多的感受,焦虑、喜悦、希望、还有丝丝的遗憾。
一、指导思想
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立足学生,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3、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途径,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做题能力。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
1、把握高考的复习方向
对比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与2018年考纲,研究考纲变化,更好地把握2018年新高考的命题走向,理清高考备考思路,增强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
2、复习流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总体要求是:
(1)抓纲务本,夯实三基一标(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理论;标——课程标准);构建网络,形成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按章节复习,做到全——稳——实。
(2)讲透高中自然地理,认识世界地理区域;活用人文地理观点,解决中国发展问题。(3)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4)紧抓主干,突出重难点,精炼考点。第一阶段具体方法与策略:
(1)抓中间,促两头。中间学生是主体,占到班级的大多数,抓住中间就是抓住整体。同时对两边学生有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并放在复习的前期。
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学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和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有关图像对基本概念、规律、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其次,教师在分析有关问题时要把握到问题的实处,进行地理方法的提升,授之以渔。同时要处理好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关系。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根据高考重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选择初中区域地理典型地理现象或典型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定高标准,适当提速——体现复习课的特点。整个复习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要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但是,复习标准要比上新课高,不再是新课的低水平、浅层次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更高水平的再现和能力的提升。注重在掌握基础知识上提升能力,提升应用基础知识。(4)增大容量,注重拓展——让复习课增值。第一轮复习虽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复习,但需补充、应扩容,要把课堂的容量做足。拓展渠道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教材的高度整合,这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非常熟悉和高超的驾驭能力之上,做到收放自如;二是有多年的积累,做过大量的练习题,见过很多的经典题型,能将这些经典题恰当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化、拓展。通过增容,通过拓展,让教材由薄变厚,让复习课增值。
(5)整合教材,重组知识——构建知识新网络。教师有必要对多本教材内容相近的知识板块进行重组,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6)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点讲教材重难点。具体要求是:记知识、明重点、讲问题、破难点。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或已经弄懂了的知识,不讲;提示重点,破解难点。
(7)创建通式,化繁为简——以降低难度、增强信心。一些特别抽象的内容,如地球运动方面关于时间、日期、昼夜长短等方面的计算,老师应很好地归纳总结出公式,然后让学生使用公式,化整为零,层层分解,步步推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要提高主观题解答能力,老师应多提供些具体的、典型的案例,认真剖析解题的思路,展示解题的过程,总结解题方法,形成基本套路,然后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渐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
(8)以训练为途径——增强复习课的实效性。学生的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得来的。要克服传统课那种课堂上只有讲,没有练的弊端。训练不只是课后的事,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9)尽早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答题指导也尽早进行并严格要求;及早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
第二阶段——学科内综合专题复习,一般二个月的时间
把握主干,训练方法,培养思路,提高能力。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要凸现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第三阶段:排查疑难点,查漏补缺,回归课本,高仿真模拟。以练习为主,讲解为辅。练习时要围绕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精选试题,围绕个案做好讲评,进行思维的撞击和知识的整合。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高三复习的整个进程和复习效果,以后在高
一、高二就要狠抓基础知识。
2、对基本的地理规律与原理要灵活运用,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原理的运用不灵活,得分率不会特别高。所以,原理的内化与运用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点。
3、重视初中的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夯实区域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将区域知识同高中教材结合起来,不要孤立区域知识。
4、一定要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高考更侧重用有限的题目考察更多的知识点,能否快速灵活的整合运用相关知识很关键。
5、一定注意地理学科生活化的特征,同时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要灵活,不要过度解读信息,也不要对关键信息完全无感。
6、在高
高考地理备考建议 篇6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粤教考函〔〕24号)的精神,从起,直至广东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考新方案的实施,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试卷(新课标卷)(以下简称全国卷)。我综合各地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思考提出以下看法:
我们总是思考每一次的考试变化,是不是“换汤不换药”。这一次,可以说是“药”没有变,就是内容没有变,变的是用药量,用药的强度。
对于我们地理而言,就是回到“真正的地理”。广东卷的地理味太淡,太在意于学生求浅求易的惰性心态。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综合化,综合结构化。(施美彬老师语录)这始终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而且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都要沉浸在这个目的中,既要备课组的集体思考,也需要教师个人的基本功,还不可缺少专家的引领。
全国卷非选择题必考题设问与广东卷有着较大差异,试题设问一般是由区域定位,区域某地理事物特点和规律,以及区域某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所构成。试题由浅入深,逐层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和成因,以考查地理思维纵深分析能力为特点。
加强地理纵深思维能力的培养,调整备考复习模式
从20开始,我市高中地理教学和高三备考复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训练方式将要作相应调整,从广东卷“区域横向综合”复习模式向全国卷“区域X科纵深综合”复习模式转变。
1.教学目标的调整建议
教学复习目标要从广东卷主要考核双基,向全国卷主要考核地理思维能力的调整。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加强以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建构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知识网络。
2.教学内容的调整建议
教学内容从广东卷主要以知识覆盖率,向全国卷主要考核核心主干知识和原理的调整,加强地理自然、人文核心知识和原理内容的教学。
①加强自然地理主干、核心内容的教学
②加强区位人文原理教学
③增加区域地理教学的时数和内容
④必修3调整为运用自然、人文原理分析区域案例的教学
⑤根据考试要求,在高二年级开设“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课程,并开发相应高中地理选修模块学习评价丛书。
3.教学复习方法的调整与建议
从广东卷“区域横向综合”模式向全国卷“区域X科纵深综合”模式转变。
①加强在系统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策略
②加强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高中原理进行分析的教学策略
③加强必修3教学,综合运用地理原理,深化地理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④加强地理图表教学,尤其是分布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等地理信息能力的教学策略
⑤开展专题复习,建构地理思维纵深分析问题和能力的教学策略
4.复习训练的调整与建议
从广东卷分立式选择题、区域横向式综合题,向全国卷串式选择题、区域纵深地理思维能力综合题训练模式调整和转变。
①基于图表素材地理串式选择题的训练策略
②地理事物特点、成因分析问答题的训练策略
③区域地理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策略
全国卷新课标卷的显著特点是区域“小切块”,对于小切块的区域分析,它能体现如下特点,达到如下目的:
1、充分提升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的区域分析,宏观性突出,规律的普遍性突出,规律的特殊性不明显。而规律的特殊性从根本来说是空间的微观性造成的。进行微观研究,既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用性很强。我们国家正在推崇“工匠精神”,推崇“精益求精”。当今高考的命题方法、精神指引与此一脉相承。
2、从宏观层面看,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原因往往粗略一些,掌握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其中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在进行微观分析时,是兼容的,是相通的。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分析时,让他们切实掌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地理术语是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科学实践和科学思考得出来的精华,高中学生必须熟记方能进入地理思维状态。
4、进行地理理论学习时,尽量把理论放进区域中,特别是小区域中,让理论能够接地气。
5、在复习区域地理部分时,尽量把区域特殊地理现象中藴含的一般性特点、规律寻找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微知著”。
6、在宏观层面进行学习时,也有如何进行“精细化”思考,获得多角度、多因素地理因果关系的问题。
7、不管是大尺度的区域分析,还是小尺度的区域分析,最重要的要素始终是位置、大气、地势。
8、我们进行地理高考复习已经这么多年了,不妨跳出地理看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生应该如何学,跟其他学科比,跟我们自己的学习比,不论是什么年代的学生,其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内在转化机制是一样的。
9、简单问题要横向对比。
总之,新课标全国地理卷下的高考地理复习宜精不宜粗,其深度和广度如何把握,仰仗老师们对课标和考纲的体悟,仰仗老师们研究近三年全国卷高考题的感知。
高考地理一轮学习方法
1、学会分类地图
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
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学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州5号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高三备考建议地理 篇7
2011年全国各省区的高考地理试题中涉及选修模块的有全国文综新课标卷、江苏地理卷、山东文综卷、福建文综卷、海南地理卷等。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选修部分分值最大, 且分值比重最大的均是江苏地理卷, 为20分, 占卷面总分值的16.7%;其次是福建文综卷, 为15分;全国文综新课标卷和海南地理卷相同, 选修题分值只有10分, 仅为卷面总分值的10%。
一、各省区选修试题彰显个性
1.江苏地理卷。
该卷中图形种类多, 信息量大, 所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向贴近生活, 利于考生答题。该卷试题所考查的海南岛旅游开发、海洋初级生产力及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与规划、重金属污染及防治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基本要求。其中, 《海洋地理》涉及的考点有:海底主要地貌类型;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等。《旅游地理》涉及的考点有: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路线的选择;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等。《城乡规划》涉及的考点有:城市的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趋势;城市主要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城市交通网络等。《环境保护》涉及的考点有: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等。
2.福建文综卷。
该卷中每道选修地理试题均配有图, 图示内容清晰明了。其中, 《海洋地理》涉及的考点有: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气相互作用等。《自然灾害与防治》涉及的考点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等。《环境保护》涉及的考点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3.山东文综卷。
该卷中选修地理试题的格式设计与福建文综卷相当, 均题题配图。《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相关试题为某区域地图, 《自然灾害与防治》相关试题则以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为背景, 三道大题虚实结合, 能力立意明显。其中, 《旅游地理》涉及的考点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等。《自然灾害与防治》涉及的考点有:寒潮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等。《环境保护》涉及的考点有:资源保护及其利用;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4.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该卷中选修地理试题的设计比较有特色, 每道题只设一个问题, 简洁明了, 干脆利落, 且问题的切入口较小, 利于考生答题。其中, 《旅游地理》涉及的考点有: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自然灾害与防治》涉及的考点有: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环境保护》涉及的考点有:人类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造成的问题等。
5.海南地理卷。
该卷中选修地理试题的设计与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相似, 每道题也只有一问, 题目难度不大, 且涉及日本地震引发海啸等热点问题较多。其中, 《旅游地理》涉及的考点有: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自然灾害与防治》涉及的考点有:发生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环境保护》涉及的考点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各省区选修试题共性特征分析
1.突出考查考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2011年各地高考地理选修试题更加凸显了对考生判读地理图表能力的考查, 绝大部分试题附有地理图表, 涉及的图表种类有等高线地形图、专题地图、区域分布图、结构图、统计图 (如:柱状图、雷达图、曲线图) 、景观图等, 有单一图, 也有组合图, 类型多样, 其大大增加了试题的信息量, 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分析、思考依据。
2.对乡土地理的考查有创新。
江苏地理卷《海洋地理》模块中涉及我国海洋初级生产力和赤潮污染问题;福建文综卷《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中涉及我国东南沿海冰雹危害及防御措施;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环境保护》模块中涉及湿地变化等内容。这些试题既考查了相关模块的主干知识, 又充分体现了高考地理试题所具有的区域性特色。
3.覆盖面较大, 信度较高。
在目前“一标多本”的前提下, 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必须以《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依据, 不能拘泥于任一版本的教材。2011年高考地理选修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2011年高考地理选修试题设计新颖, 难度适中, 所考查内容符合《考试说明》要求。
三、备考复习建议
1.选修内容实践性很强, 考生要立足知识基础, 紧扣《考试大纲》, 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 多观察、多实践、勤思考, 切忌一味地死记硬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习题的精选精练,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 提高复习效率。
2.选修试题的取材更贴近生产和生活, 凸显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时事热点与选修内容有机结合, 学会从地理角度来思考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环境变迁、我国城市化发展及新城区规划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3.重视区域地图的识别和训练。区域空间定位属于地理基本能力, 是高考考查的要点, 弄清具体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分析区域发展问题的第一步。区域地图种类繁多、内容庞杂, 一般来说, 考生可从区域示意图中所呈现的海陆轮廓、经纬度、河湖形态、气候特征、等高线特征、特产等角度进行思考, 学会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掌握区域定位的方法, 准确进行区域定位, 是提高答题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4.归纳整理, 形成知识体系。考生要注意知识的整理、加工, 伴随着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强化记忆, 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篇8
建议之一:贴心语文,科学计划。
说句心里话,语文在高考科目中的位置虽与数学、英语三足鼎立,都是150分,但处境却十分尴尬,遭遇非常不幸。少数同学认为“语文学与不学差别不大,考个八九十分没问题”,部分同学认为“语文嘛,考个100来分就可以了,不拉分就行”。因此不少同学对语文的学习态度是非常懈怠的。有句老话说得好:态度决定成败。在复习时,你懈怠了语文,其实也就等于懈怠了高考。其实,只要你能把语文看在眼里,贴心对待,高考语文150的分值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诗经》上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解决了态度问题,就要科学计划。第一轮复习是按照高考知识点分专题进行的全方位复习。因此,必须在老师复习计划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身定做一个计划。就拿阅读来说,大多数学生只在“阅”字上打转。这无疑是不明智的做法。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如果你把“读”放在复习计划的第一位,每天抽出半小时,安排在早读或是晚睡前,或大声或小声的读,既有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理解文意,也有利于强化语言感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会对写作有潜移默化的裨益。当然,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应作为“读”的主要内容,其次再安排一些课外的优秀篇目,摘其名言警句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中熟读成诵,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建议之二:夯实基础,一丝不苟。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扎实的地基,就不会有“危楼高百尺”的雄奇壮丽?更不可能有“手可摘星辰”的浪漫潇洒。高考语文改革的一大变化,就是基础知识考查方式的变化,另外增加了传统文化和语言得体的考查。试题新颖形式灵活,知识点覆盖范围广。所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落到实处,正所谓“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虽然字音、字形、标点等考点在近几年来的新课标卷中不直接考查,但也在间接考查,复习时决不能忽视。比如名句名篇中是不能出现错别字的,这就是对字形的考查。例: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三题中的“砯”、“蠡”、“幽”就极易写错或写别。此外,作文写错别字也要扣分。
建议之三:持之以恒,勤能补拙。
这是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咬定千山不放松”定力的。不少家长和少数老师对语文有一个认识上的偏见:语文是个慢功夫,提分自然也慢,即使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这种看法对高三学生向语文要质量要成绩的热情无疑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我在这里还是想校正一下大家的认识偏差:其实只要确定好复习的考点和对应的知识点掌握好所需的时间范围,有针对性的地做一些习题,循序渐进,不急不躁,一月之内就有感觉,三月之内必有小成,半年之内进步明显,到高考时提分的幅度会令你大吃一惊。一些在语文学习方面化被动为主动尝到进步甜头的同学就深有感慨:只要按老师的部署,严格要求自己,耐心做一些针对自己薄弱环节的专项训练题,成绩都有了可喜的进步。
建议之四:回归文本,巧学高效。
让我们以文言文阅读为例。纵观三年全国卷以及各地自主命题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都有明显回归文本的指向,但考查的难度也有所加大。据此,学生复习古诗文阅读必须把目光投向课本,回归文本。课本乃一课之本,离开课本,抛开文本的复习,无异于舍本逐末,又怎么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归教材,立足教材,务必对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言文都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120个常用实词意义和18个常用虚词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等知识积累的都离不开文本复习的点点滴滴。然后再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迁移到课外阅读的每一篇练习当中,必有事半功倍之奇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我的这几点建议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能有助于高三同学扬帆起航,努力进取,让语文助大学梦想飞得更高!
高三备考建议地理 篇9
高三地理总备课组长、地理学术委员: 徐 云 滨
本学年高三地理备课组的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实发挥备课组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创佳绩。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覃秀、徐云滨、冉沿波、吴亚、朱绪和、刘晓群6名成员始终坚持集体备课,并认真开好备课组教学质量分析会,小到单元测验周考大到肇庆市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考我们都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认真地进行了每一次质量分析,分析试卷、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事情和思路提供第一手资料.平时经常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地理课的感觉,接受知识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使地理课更好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受欢迎的科目。及时探讨讲课方式并精选试题习题,对一些经典习题的讲课技巧进行探讨,并交流学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知己知彼。通过6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使高三的教学事情能够非常顺利并有效地进行。一年来,根据学科实际和学校工作安排要求,本备课组所有成员一如既往认真工作,搞好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上课、作业、检测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截止高考结束,各项工作都已如期完成。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近年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
5、试题的取材注重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点通过基础知识反映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8、试题体现人文精神。
9、考查对人的素养和潜能,不会强调覆盖面。
10、试题越来越强调探究型,研究性学习的考查,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势。
二、精心制定备考复习策略、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飞机场、疗养院)的 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习
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问题,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问题等。、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鉴于地理学科特点和近年高考的变化,针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在备考过程当中咱们综合科采取以下对策:
1.依据《考试说明》全面指导考生复习。《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可使师生明确把握考啥子,怎么考的问题,避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认真学习研讨《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是搞好综合备考的重要一环。
2.落实“双基”,突出主干、核心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因为综合科考的是基础知识,主干、核心知识。所以,必须弄清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主干、核心知识,并且要把它们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夯实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是十分重要 的。指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本学科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的同时,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能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中心,通过灵活多样的情势来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其分析综合能力。
课本是各科知识的载体,如学科用语、概念、规律、道理等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因此,重视课本,落实基础是备考复习中的首要任务。
3.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理论体系,突出能力和方法的培养。综合科的复习要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在创设题目意境和对信息、质料进行网络处理时,要突出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联合。
4.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夸大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综合能力测试命题原则是学科内综合。因此,在整个备考过程当中,都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能力紧密联合起来。到了高三,进行“讲练联合”式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有进一步的深刻理解,灵活应用。同时注重训练、注重实效!
四、落实完成事情情况:
高三地理备课组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研教改活动,每周礼拜实行集体备课:资料共享,进度统一,考试统一。每周集体备课时,分工协作,主讲者既讲教法,又讲学法,既备教学内容,又备巩固练习;我们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写出讲稿,讲述对教材的理解,教学重点及难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然后大家研讨、交流,最后集思广益,确定统一的教案,再由各个老师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各自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组织实施每周的早读和晚辅,教育教学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成绩逐步提高。
总之,本学期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的6位教师都在竭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尽管我们全体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做了百分百的努力,但是回头反思,仍有些许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首先,工作永无止境,成绩不会封顶,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也许我们会做的更好。其次,实际教学中,滚动复习尚不到位,原因可能是这样:①高三地理教学本身就是时间紧、任务重,无暇抽出足够时间进行滚动复习;②我们单科地理出的试卷、文综试卷略多,对正常的地理教学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帮助之外,也挤占一定的时间,对常规教学的开展可能会略有影响;③对于滚动复习认识的误区,滚动复习不应该是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单科综合试卷就叫滚动了,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材前后知识点之间的穿插回顾。综合以上三点,今后高三复习中滚动这一环节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高三备考建议地理】推荐阅读:
高三地理备考计划07-17
高三英语备考建议09-25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09-11
给备考高三学生建议06-28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1-14
地理复习备考建议10-28
高考备考建议地理09-21
英语高三备考08-14
高三备考方案10-09
高三备考总结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