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总结汇报(通用10篇)
高三备考总结汇报 篇1
弘文中学2011年高三复习备考期中总结汇报
根据学校工作的具体要求,半个学期以来,高三年级办坚持稳定、扎实、规范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教育教学活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管理,狠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高三年级办把严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放在突出的位置,针对各种情况进行教育、整治和规范。
1.开学不久就明确了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和纪律教育,号召学生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把自己的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2.高三年级办协助政教处,对冲闯校门、抽烟、上网等违纪行为严格查处,学生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改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强班主任培训与交流,发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统筹、协调、检查、监督和激励作用。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及时通报情况、分析现状、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班主任基本做到学生在哪里,班主任就在哪里的要求。
二、严谨务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高三年级组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置,结合高三年级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认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以“抓常规、讲学习、成习惯”为主要工作,并与各个班级的主题教育相结合,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和学习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各班利用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主题教育。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要从细节入手,分清利与弊、对与错、丑与美,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各班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注重学生自治、自理、自控能力及兴趣的培养。
2.营造浓厚的备考氛围。分别召开了百日冲刺会和50天冲刺誓师大会,在复习备考关键的阶段,充分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备考热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备考热潮。3.坚持月考制度。(1)要求各班要充分重视月考,考前进行思想动员和考风考纪教育。(2)由各备课组长牵头,根据教学进度,考前认真出题,考后认真分析,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3)年级组织召开了质量分析会。以此来分析学生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便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4)各班针对考试情况召开主题班会,表彰先进和学习进步大的学生,同时也让学生反思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监督检查学习目标落实情况。(5)每次月考后各班都必须召开班科联席会,校长们都亲临指导。联席会分析到每一个学生,关注 “临界生”和“偏课生”,并进行了摸底、排队,使任课教师能关注这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开展工作。
4.利用高三年级橱窗,公布3月、4月考试成绩,表彰优胜者名单,宣传高三年级50天冲刺誓师大会,营造备考氛围。
5.由校长带头扎实开展听评课活动,同组教师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学,带动了备考,使高考备考又上新台阶。
6.由校长牵头,年级办和各班对象生谈心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解决他们的难题,会后协调解决遗留问题,学生大受感动和鼓舞,让学生全心备考。
7.请市教科院教研员到我校指导高三备考,形式多样,或讲座,或听课,或讲课,为高三复习备考传经送宝,为今后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四、教师工作方面:
1.狠抓了坐班纪律,要求按时上下班,办公时间不说闲话、不做闲事,认真备课、批改作业,不断提高办公效率。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凝聚力和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谦虚好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认真落实备课组长工作责任制,备课组活动落实“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规范备课过程,教师根据“备课组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意见,结合本人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人自身的情况以保证集体备课的效果。
4.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落实备、教、批、辅、改各个环节,每月由备课组长对组员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记载,并上报到年级;年级和学校进行抽查。在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同时,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得到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各项教学任务在稳步开展。
回首半个学期的工作,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班级间的发展还不平衡,有的班级纪律还不尽人意,早上学生的迟到现象也少量存在,年级中还有一小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违反纪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尖子生不够尖,尖子生的群体不够大,学科的发展还不够平衡等。这些现象必须努力克服,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努力。
高三备考总结汇报 篇2
教师应将高三这一学年分为三个时间段, 根据学生对教材熟悉与否的情况, 合理安排政治学科三轮复习时间。
第一轮复习:从头年7月暑假补课开始———次年元月结束, 分三步走。
1. 复习经济常识上下两册书:从7月暑假补课开始———到9月底结束, 约3个月。
2. 复习政治生活一本书:10月初———11月中旬结束, 约1个半月。
3. 复习哲学两本书:11月下旬———次年1月下旬, 约2个月。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五本教材基础知识, 从微观入手, 以框为单位, 面面俱到, 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 以节、课为单位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次年2月———3月底结束, 主要是教材的宏观知识复习。
本轮复习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课与课之间的联系, 哲学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为主构建宏观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这一轮复习以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知识整理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学生兴趣更大, 领悟更深, 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三轮复习:4月上旬———6月2日结束, 前面两轮复习是理论联系实际, 侧重于讲教材理论, 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把握教材知识。第三轮复习是实际联系理论, 重在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轮复习又分两步走。
1.时政热点复习和题型训练相结合 (4月上旬———5月中旬1个半月) 。教师展示热点材料, 学生熟悉当年度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时政背景材料, 答题时根据三种依据即教材依据、材料依据、相关的时政依据。此环节要把握好训练题的难度, 以很好地检测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 迅速提高其应试能力, 以此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2.回归课本和冲刺训练相结合:5月20日———6月2日结束加强研究, 精选各地试题训练, 大胆取舍教材知识, 调动思维, 揣测高考命题的思维角度和命题倾向, 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看教材, 做限时训练题, 过好应考心理关。
二、教学重点规划
1. 学科内规划:
根据近几年湖北高考试卷和教学实际, 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是重点, 在复习时间上要大量倾斜, 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2. 学科间规划:
根据地理八本书、历史五本书、政治五本书的内容, 而且地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强、理解后不易忘记的特点, 在平时的学习时间分布上, 高三上学期多倾斜地理、历史, 下学期地理、历史、政治三门学科再齐头并进, 把文综高考150分钟相对分解到各科, 即地理55分钟、历史50分钟、政治45分钟, 平时分科考试并以此为限来相对衡量和要求学生。政、史、地三个学科教师要打总体战, 做到相互协调、步调一致, 齐心协力备战文综高考。
三、规划备考方向, 做到不偏离正确的航道, 尽量少走弯路
1. 研究近十年的高考题, 特别是近五年的高考题。
历年高考试题是好多命题专家的心血所在, 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作为高三备考人研究它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教师明确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 能很好把握高考政治的复习方向;二是有利于对考生进行规范化训练, 消除恐惧心理, 培养心理适应能力;三是防止来年重考同一知识点。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从中归纳总结高考命题的总要求、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研究前五年的高考题主要是看题型变化、看设问方式的变化、看考查知识点的角度等, 对离得最近的五年高考题不仅是看以上内容, 而且要求组内全体教师年年像学生那样亲自去做、去考、去体验, 并有时间限制, 以从中体会高考的难度和高度, 把常规思维备考和非常规思维备考结合起来。今年高考题恰是反猜命题意识比较强的一年, 如今年考的38 (1) 民族知识点曾在08年考过, 今年又出现, 只不过变换一种设问形式来考。怎样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一知识点在近五年高考中考查频繁等等, 不得不引起每个备考人对历年高考题的高度重视。
下面对比一下这两年高考题民族这一知识点比较相似的设问法:
2008年39题第 (5) 问: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分)
2011年38题第 (1) 问:结合材料一,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 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2分)
两设问的比较:首要的是所给材料不同, 08年的题可以从材料中读出部分答案来, 再根据“为什么类”的题型答法围绕“长期坚持”这个词作答即可, 侧重于谈实践依据。2011年的题从材料中直接读不出来, 从设问“根据”一词可以谈原因和意义, 侧重于谈理论依据。
2. 深入研究教材、教参和考试大纲。
这三者是备考的纲和本, 特别是每年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更是高考备考的依据。教师要仔细研究它的变与不变、变多变少以及怎么变, 并据此归纳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板块结构等。这样备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如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知识体系建构就可以以此为据。
3. 新教材思想理念、内容和形式等的渗透复习。
2011年是旧教材高考运行的最后一年, 2012年新教材高考即将开始, 2011年高考备考处于新旧教材交替时期, 根据往年的湖北高考题, 新教材必定要渗进2011年高考, 问题是命题人怎么命题, 备考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备考。在一番深入研究之后, 我们确定以旧教材的体系为依据, 把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按照旧教材的体系融入进来, 把经济、政治、哲学三本新课程必修教材大胆取舍改编成一本教材 (40面) 印发给学生学习、使用, 这样学生一是学习有依据, 二是思想上重视, 三是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新教材, 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取、舍新教材的依据: (1) 舍去新教材与旧教材观点相冲突的知识, 如纸币的定义。 (2) 舍去旧教材没讲, 但新教材有的新观点、新知识。 (3) 旧教材、新教材都讲, 但新教材讲得更深入的内容非取不可, 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 (4) 取新教材中有可能对旧教材某些知识做归纳性、概括性讲解的知识, 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等。 (5) 取新教材中和本年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大事相关的一些新提法。
4. 研究名校、名师讲义、模拟卷等。
高三备考总结汇报 篇3
学期初计划须坚持执行
计划不是摆设,不是应景的装饰,而是行动的指南,实现目标的阶梯。因此,计划制定了,关键在于执行与落实。比如语文学科,“上半场”的侧重点就应该将第一学期的教材内容上完,把第二册中的古文等与高考密切相关的内容提前上一部分或全部结束掉。期间,还要分散进行高考模拟的“实战演习”,从中发现共性的薄弱环节,为第二学期的专项“攻坚克难”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与依据。
总结反思得与失
在“上半场”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都应该及时反思自己在教与学中的得失成败,包括细小的知识点是否掌握,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时间是否合理支配,学习效率是否最佳……
高三备考总结汇报 篇4
伊春区二中
历史备课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为备战2018年高考,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高三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历次月考、统考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往届高三备考经验,特将本高三的历史学科复习计划及历史学科复习备考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本校几年的高考经验,及时关注高考政策。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一轮复习,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2018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
二、存在问题
我校本届高三文科5个班,一个重点班,2个普通班 2个艺体特长班,基础较差。存在三大问题:
1、学习主动精神太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低。
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而倾向于死记硬背,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
3、做题能力太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当然也反映了教师自身教学的问题,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普遍性不够,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够,尤其是落实不到位。要想在2018年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 实,低起点,严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时间安排与阶段目标
一轮时间:从2017年7月—2018年3月中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轮时间:从3月中——5月初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参加哈三中和大庆等地区的模拟考试,做好总结分析。
三轮时间: 5月初至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看,历史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史实张冠李戴、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等。二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为此,在把握考纲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试题及其高考动态,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分层次教学;按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并根据我校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情,我们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采取了分层次教学,即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法指导上、在作业布置上都是有层次的。扎实搞好分类推进工作,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和班级要分层指导,力争提高年级整体水平。第二、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1、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主题,重难点、备课组必须认真研读“三纲”,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使复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潜心研究备课内容。了解学情情况、总结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备课、讲课、作业布置,重点讲解各个方面,利用办公室集体办公的优势,随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真正做到为学生解决各种后顾之忧,安心备考。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第三、充分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能力。
1、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2、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以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它以秦朝为分界线,分为特征鲜明的两个阶段。西周时期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成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造就了后世“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袭制和宗法制的遗存因素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一时 期孕育的思想经诸子百家阐发而成为古代中国的精神宝典,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国一体”、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经济上的“土地国有”,成为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奠定,都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密不可分。
3、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 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影响时,就从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等多角度理解。
第四、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材料型的问答题。例如,曾对概括内容的题型进行集中训练,还对42题小作文进行模板式指导。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学会阅读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指导阅读技能方面要作到四个明确:时间、内容、方法和问题。
第六、加强学法指导,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指导历史知识的消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找出规律特点;课堂要适宜提出问题,要使学生做好笔记,会用笔记;课后及时画出思维导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审题能力的培养。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3、指导训练过程中书写的规范化。答题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失分。
第六、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
1、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三情”、“三立足”;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选题类型多样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改,逢改必批,适当指出学生易错易混的题目。
3、精心讲评。讲评课既要讲知识,又要点方法,问题可以分门别类的讲,也可以就题论题或借题发挥,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
4、错题率高的反复练习。每周将练习中错误率高的习题整理出来,实施周周错题滚动联系,强化训练。
第七、情感投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高三的学生压力很大,本届历史班学生基础又比较差,所以可以想象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作为老师一定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爱他们,支持他们,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备考。
第八、关注热点问题,注重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目前文科综合中的历史考试经常以热点、焦点、问题生成,隐性介入考查历史知识。要关注现实问题,但要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形成与之相关历史知识网络,而不是就热点而复习热点。如与2018年相关的周年纪念热点问题:如一战、马克思主义诞生、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等。长效热点问题: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化史观、多样化史观等。还有时事热点:(1)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历史教学的始终热点话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共享发展理念推动下的共享经济模式研究;就业是民生之本问题;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3)19大相关内容的关注:如监察制度、思想教育及民主政治建设等问题。
以上内容是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这一轮复习中的一些计划和做法,还有下一段高考复习的一些设想,一定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和完善。
高三备考总结 篇5
“7次腰穿手术、1次抽脑积液手术,住院半年花了4万多元,在病床上捧着教材自学。”现在已是大二学生的筱雨回忆起第一次高考前的状态,已是一脸平静。据介绍,高二的第三个月,筱雨患上脑膜炎,住院后期甚至感染成为肺炎、胸膜炎和胸腔积水。个性好强的她不但没有休学还捧着高二的立体几何教材自学。并未痊愈的她进入高三以后,记忆力开始减退,一思考数学题头就疼,甚至抱着中药边喝边答题。她就这样拖着病体一直拼到高考,考完后,她二话不说开始复读。
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整,筱雨的身体和心态都有了较大的恢复。她不回忆不开心的往事,重拾信心。每天规划学习任务、认真听每一节课,最终考入云大。“虽然病痛让人煎熬,两次高考的复习阶段也很辛苦,但是我挺过来后才发现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信心和努力是最重要的。”筱雨说。
案例:较有把握型,按自定计划攻“弱项”
刚刚结束了大学毕业论文答辩的小小,是在山东读的高中,直到高三下学期才回昆明一所重点高中准备高考。由于山东的教学质量较高,而且进度非常快,小小在高二下学期就完成了高考前的第一轮复习。回到昆明后,胸有成竹的小小在考前制订了宽松的复习计划,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喜欢的文综科目上。不过,妈妈却严格要求她每天拿出大部分时间学英语。而且言辞激烈地问她考不上怎么办。每次家长会后,还喜欢当着女儿的面到处打电话找人哭诉,说自己把女儿拉扯大却眼看着考不上大学。
高三班主任备考总结 篇6
——让每一个学生都平静而快乐地渡过
2011年~2012年高三学年,是我从教生涯的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年。为了共同的目标——高考考出水平,高三(7)班全体学生和我一起平静而快乐地渡过了最紧张的一年。
为什么说是平静,高三其实应该说是十年寒窗中最痛苦紧张的的一年,而对于一个基础较差的普通班来说,高考给同学们带来的色彩更加丰富。班上有立志读好的大学的同学,有考一本的心愿,有考二本的冲劲,有无所谓的同学,更有无意于读大学的同学,面对这样一个情感动机复杂的班级,最首先的就是要平静,要保证有考大学意愿的同学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更要保证无意大学的同学有目标可追并有事可做,不至于影响要专注学习的同学。所以除了高三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以外,我自己针对高三(7)班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上学期主要是建立起学生对高考的重视,养成自主抓
紧时间复习的习惯,而下学期的学生复习进入疲备状态,更强调凝聚力和心态的把握,还有纪律的维持。
第二、纪律的把握。高三学年,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所以几本
上学生都能很好地自我控制时间,只有个别习惯性迟到的学生,要通过老师的不厌其烦地提醒,才可以稳定度过,而这个时候最关键是要把握住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又纪律比较散漫的几个男孩子,往往这样的学生会成为全班学习的核心榜样。
第三、心态的把握。普通班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高三的成绩对他们造成的打击
高三后期语文备考教学思考 篇7
由此,围绕高考这个点,我们不妨就高三学生语文后期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和权衡。
首先,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技巧与分数结合的“完美期待”。
“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说这句话曾经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认识的话,与此类似的看法“百无一用是语文”,这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里是有相当普遍的认同。当然这里要稍加补充的是,大都认为语文可以较容易地为高考增加几十分的认识例外。捉摸不定,起伏跌宕,这是带着加分的功利眼镜看待语文复习的特点;天女散花、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对语文学习效果的急功近利;也有灵光乍现,却终究踪影难觅;等等,难于一一罗列。
其次,教学现状又如何?讲解训练与技巧答题结合的“高效模式”。
高考模式是指挥棒,分数是老师的心跳。模块训练,各个击破,这是老师常备的教学思路;文学是唯美或艺术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总能看到他们眼中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迷蒙;大千世界,学生总会将之浓缩为一两个标签,屡试不止,却总问为什么自己的理解模式不灵。
再有,人与文,师与生的配合情形又是什么呢?嘈嘈切切错杂,无声不胜有声。
看到“草绿”,就是春天,而文学里也许是冬日的温度;看到“明月”,就是愁绪,而诗人那里却要展示玉洁……忽略的是文字背后对人的关怀。老师满怀深情地分析,也许学生只听到了其中高考的频率和分值,又或许完全不与你一样的“见识”。师生的心律不齐,自然难得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了。
反思以上种种现状,虽不全部都是问题,但无疑有很多令人迷惑或者说短视的行为。
细思现状背后的综合因素,或许不难看到高三语文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偏离;学生学习的目的点的模糊和凌乱;如情感温度低落,思想力度的疲乏,即师生对审美作品的技术化肢解等等。
例如语言运用这类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关注点除了答题步骤以外,鲜有关心人文情怀。小说阅读,了解要素与主题之余,难于触及作者创作的初衷与情怀、人性的观照。古文学习,能解决读得顺畅和理解内容就是万幸,所以背诵为首要事务,解读字词句的意义已属不易,至于如《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经典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烂熟于心,却有意无意略过孔子等先贤博大的精神空间。芝麻与西瓜同时获取并不是不可能。而在高考压力与驱动之下,熊掌难得,得鱼为上。
我们的路,在脚下,语文的路,在心中。
再读庄子之“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语句,让人能很快拨开层层迷雾,找到可以“訇然中开”的语文的“洞天石扉”。那就是语文复习,无论哪个时期,回到圆心,靠近根本才应该是不二之选。因此,抓取高中语文的文字与情怀结合的脉搏,尤其是后期复习教学的这个路径和路牌,让语文之路走得更愉快与顺畅一些,我们也许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来:
授渔这不难理解,基本的知识与技巧,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工具,熟悉并掌握这些技能,是走进语文天地的前提。
挖潜在每个学生那里总有或多或少自己的特点与特长,个性的发现与激发,会体验到每个问题带来的能量感:富含哲理的文字,《都江堰》可以有理性的雄辩气势,感受与贤达思想的碰击;语文每个文字、语气的变化带来的奇妙的意境,恰如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风情无限等等。
律动师生的节奏一致可,不一致亦可,旋律合奏和谐为佳。教与学的配合,老师的目的点指导明确,引导到门亦可,示例一二亦可;学科与学科的配合,语言文字的荣誉所有的学习之中,有意识地吸取、比较和融合需要之科学和思想。
升华在回味脑海里走过的文词与作品中,思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自我感觉:和音乐一样,文词学习、运用和玩味,常常不自觉地印合自己心里的期待,抓住它,瞬间会感受到文字的天空可以那么辽远与开阔。阅读训练带来的岂止是答题的应手,更多的是心中的一吐为快和自我生长的快乐。
高三政治备考模拟试题 篇8
2008年元月中旬和2月初,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据此回答1—4题。
1.由于铁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湖南、江西等地百姓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日常消费品的供应,确保价格保持稳定。这说明()
A.商品的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由商品的价值决定
c.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的分配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这场灾害给煤电油运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确保电煤供应,国家要求各大国有煤矿集团加大生产力度。这说明
()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D.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对于近期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现象,一些国际、国内专家认为这种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这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c.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4.面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广西在全力自救的同时,顾大局,伸援手,与湖南联手打通“南下第二通道”,承担了分流京珠高速公路受阻车辆的繁重任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质状态起决定作用
5.2008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兑美元2月5日中间价为人民币7.1846元,创出新高,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12.88%。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我国公民出国留学和旅游的费用将有所降低②能够吸引外商在华直接投资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减轻进口原料和能源的成本负担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07年中国股市风云激荡,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点、焦点。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股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股票的收益较债券高,但风险和安全性也高②股票是股东的入股凭证,是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③股票是股份公司向社会募股集资的一种手段④股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7.据央行2007年6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银行储蓄存款额持续下降,而股市却红红火火,吸引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股票的收益比储蓄的收益高
B.通货膨胀使居民实际收入减少
C.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D.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据此回答8~11题。
8.会议明确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A.稳定物价B.增加就业C.促进经济增长D.防止出现通货膨胀
9.根据宏观调控的任务,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能体现这一政策的是
()
A.央行十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B.个人所得税起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c.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
D.2008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较2007年增加1 000亿元以上
10.要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表明
()
A.与质变相比,量变更为重要
B.有量变必然有质变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发展
11.我国经济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这说明()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条下可以相互转化④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07年6月29,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据此回答12~14题。
12.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通过和施行
()
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②能够解决我国就业问题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劳动者自身来讲,实现就业从根本上来说在于()
A.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B.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c.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D.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畅通就业信息渠道
14.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说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②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颁布法律权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5.“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要辨别事物的真伪,必须()
A.感知现象,以现象代替本质
B.探求各类现象的总和
c.透过现象,把握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D.排斥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6.“大雪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全国很多地方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这表明
()
①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②个人和社会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③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④支援别人最终是为了别人更好地帮助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据此回答17-
20题。
17.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存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18.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饱含深刻内涵。它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所取得的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需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D.真理和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9.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党章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文化、组织领导
c.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20.十七大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了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变化相适应而提出的。这说明()
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B.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c.国家机构的设置决定国家职能D.国家的发展决定国家的机构改革
21.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因为
()
①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②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已经消失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④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22.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回归以来,香港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说明“一国两制”
()
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民众呼声强烈,国家政策不断,“两限房”(限制价格、限制面积的房屋)便是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的家庭住宅问题而推出的政策之一。这一做法体现了
()
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政府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③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④国家的社会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以来,俄罗斯、德国、日本、英国等国领导人相继来华访问,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出国访问,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此回答24~25题。
24.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有长足发展,中美、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日益密切。我国外交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
()
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③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④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地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英国和德国虽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但他们的政体却有相同点,主要表现为
()
①国家元首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②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③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④前者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后者则是由选举产生的
A.①②③
B.(D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3题,共50分)
(1)指出图表显示的经济信息。(6分)
(2)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图表中物价变动的影响。(6分)
(3)针对当前物价上涨问题,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实行养猪补贴等举措,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对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及相关企业串通涨价的行为作出严肃处理;各地还提高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补贴标准。
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对材料中政府的做法进行说明。(10分)
27.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为11.4%,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突出的国家之一,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6分)
(2)我国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变化。试用哲学观点分析这个变化。(8分)
28.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材料二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两年,河南文化精品迭起,舞剧《风中少林》、舞蹈诗《河洛风》、歌舞剧《清明上河图》等相继推出,它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巧妙结合起来,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观众喜爱,中原大地迎来了一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1)结合材料,谈谈河南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学依据。(6分)
(2)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4.B5.D 6.A 7.C 8.C 9.AIO.C11.D12.D13.A14.D15.C16.A17.D18.B19.C20.B21.B22.B23.D 24.C25.A
二、26.(1)2007年9月一11月,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上涨,特别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3分)表明我国物价总水平涨幅较高,货币信贷增长过快,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
(2)①价格变动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给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③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增加农业部门收入,调动农业部门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产品供应的增加。(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
(3)①政府采取措施扶持牛猪生产和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进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表现,行使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分)②政府提高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补贴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物价、安定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小的执政理念。(4分)
27.(1)①公平与效率是分配中客观存在的矛盾,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分)②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二者所强调的内容不同,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必然受到影响。公平与效率又是统一的。公平促进效率,有利于效率的实现,效率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4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配政策的调整是针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问题提出的。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调整分配政策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分配注重公平”和“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重视公平”是与我国不同时代的国情相适应的。④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国分配政策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就说明了这一点。(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每点4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8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8.(1)河南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厚的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大部分属于第三产业,重视其发展有利于优化河南的产业结构。(3分)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旺盛的文化消费需要和强大的市场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就业和扩大内需。(3分)
高三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篇9
现在我对高三11(班)20xx年的高考工作做以总结和汇报。在20xx年的高考中。高三(11)班一本上线率80.8%。二本上线率97.8%。600分以上三人。回顾这一年来的高考备考工作,有得也有失。
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帮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在20xx年假期补课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就明确的告诉同学们:我们作为励志班,20xx年的高考目标是全班同学都考上二本,并且绝大多数同学要考上一本。并且详细分析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和所要做的努力。帮助同学们树立一个信念:只要大家足够努力,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并帮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制定高考分数目标计划,并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二、严格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虽然到了高三,班级管理的重心更侧重于学生的成绩的提升。但是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不但不能松懈,反而要更加加强。只有保持一个好的班级氛围,才能保证在最后的高考当中,取得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去年这一年,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保证学生能按时到校,早晚自习学习状态集中,上课状态好,资料按时完成。并一直坚持到最后一个晚自习。
三、动态管理学习小组。
从高一开始,我们班就建立了五个学习小组。按照成绩均衡,学科互补原则进行分配。在上高三之后。我和班干部、组长对学习小组进行了细致的调整。特别是同桌的搭配上,进行了细心的考虑。力争同桌的两位同学,在学习上能够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干扰。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小组内同学成绩的整体提高。特别帮助了那些学习上相对比较困难的同学,使他们顺利的考上了二本、一本。
四、成绩分析会
高三每次大型模拟考试之后,我都会在班会上对班级成绩进行分析。从班级整体成绩、学科成绩、学生个体成绩等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找出这一阶段备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之后一个阶段,重点督促解决。针对成绩起伏较大的学生,个别谈话,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五、抓好尖子生、临界生
根据模拟考试成绩,确定好班级的重点学生和一本、二本临界学生。将这些学生分解给各科任老师,重点加以关注。六科老师相互配合,提高这些学生的整体成绩。
六、心理疏导
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学生心理压力很大。特别是第二学期,大型模拟考试多,部分学生成绩起伏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学生容易产生急躁、压抑、苦闷、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学习成绩和心理产生很大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谈心,及时解决。例如,在高考前一月左右,我了解到部分同学由于几次模拟考试成绩较低,已经准备放弃努力,把希望寄托于第二年的补习。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并私下和这些同学交流。使他们坚定信心,努力到了最后。
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主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每三年带一届学生,但每届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这一届学生,大多数已经是00后。这届励志班学生和之前的学生相比,有自己的优点:如思维更加活跃,学习能力也更好。但身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弱。我对这一方面,意识不到位,也是受能力所限。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太到位。上高三之后,有两位成绩优秀的同学,由于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原因,没能坚持走完高三,参加高考。我对此,一直深感遗憾。
2014届高三年级高考备考总结 篇10
年年高考,年年备考,年年不同。今年备考征求学生意愿,听取高三教师的意见,借鉴不同兄弟院校备考先进理念和丰富有效经验,继承本校前几届备考的优良传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实用备考方案。备考接近尾声,现将备考工作进行总结。
一、积极备考,制定详细计划
遵循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三教师工作情绪高涨,干劲十足,所以备考工作着手较早,而且效率高。
1、仔细分析本届高三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措施。
由于教师人员调整,新调配过来的教师对该年级学生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等环境并不了解,所以很有必要分析学生的特点,以便尽快投入教学。在暑假培训期间举行高二期末联考质量分析会,所有任课教师对照每位学生成绩仔细分析,通过查看学生的答题卡,找学生谈话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答题的习惯,并记录在册,随后教师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文科的王高科总分547,我校唯一的二本上线生,其他学科名次均在年级前三名,只有语文是101分,年级24名,敬业的赵烨老师查到的该生十分的原因在于阅读理解,理解有误,答题当然不能得分,赵老师就对这位学生采取了“渐进式培养”模式,几乎每周都会给她出一篇阅读题,刚开始题比较容易,随后逐渐加大难度,再加上赵老师耐心的辅导,至今王高科同学二模以111分的成绩跃居年级第四名。
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本届高三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是太好,整体浮躁,没有正确的人生规划,针对这种状况,高三年级部及任课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复习计划。我们分三个复习阶段开展备考工作。⑴、大致从2013年8月下旬至2014年2月底为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清晰的认识。一轮复习重在基础,以点为复习对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课本为主,以教辅为辅,逐渐展开复习。注重点与点,点与面,章节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一轮复习关键看功夫,重在落实。一轮复习,我们订购了一套资料作为参考,同时我们高三教师自己有编订了一套----导学案和考案。每个考点都要设置对应的考案,每周都要举行周测练习,每月都有要举行月考。我们做到:有讲必练,有点必考,练考必评,做到多练少讲,练讲时间比例基本在3:7。
⑵、从3月初到4月底为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查落补缺,对相关专题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提纲挈领的框架复习,不必面面俱到。教师重在做题和选题,然后组合成实用的学生试题。学生重在系统复习和提升练习。前半期每周举行一次模拟练习,试卷基本沿用邯郸、唐山、保定模拟试卷,后半期除每周举行一次模拟练习之外,还要在加上一套综合练习,让学生适应综合考试的方式,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⑶、5月为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强化能力,为强化训练阶段,也是高考前的冲刺训练,打算分两步走,先用3周时间进行模拟训练,每周1、2举行高考模拟训练,周三讲评试卷,周4、5再举行一次模拟练习,周六日合理安排。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全面训练,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高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再用一周时间,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一年来复习的内容,查漏补缺,这一阶段,教师一律不下班,这一周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益,取得主动权,这阶段要指导学生培养并加强考感,做题程序、审题、书写
要规范,回头仔细看看前两个月的卷子,反思、整理思路,查找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各科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来整理反思我们的整个复习,研究考前来自各地的新信息,准备答疑和考前指导,五月底组织一次适应性考试,而后评讲结合指导,让学生满怀信心去参加高考。并坚持定时训练,更重要的是回归课本,把基础知识点等再巩固一遍。第三轮强化训练计划安排两次模拟考试和一次适应性考试。
二、勤于研究,提高备考的效率。
高三备考的目的就是最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成绩,使更多的学生考入理想的学府要想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加强研究。
1、研究学生
不研究学生的教师一定不会成为名师,教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从得知接手高三年级工作,我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性格,爱好,活动规律,行为,特长,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收入等等,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全程关爱成长。在不同的阶段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胡世民同学刚开学习非常浮躁,爱说话,爱活动,就个人而言很希望上大学,所以帮助人就利用班会和课件和假期帮其规划人生,首先是鼓励,随后课上经常提问,作业面批,辅导多加指导,自习时间多家监督等一系列手段,成绩在逐步提升。但是在二轮复习前期开始彷徨,他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想学好,所以就拼命学,结果是贪多嚼不烂,成绩反而下滑,情绪一落千丈。班主任和生物老师开始出谋划策,帮其安排复习的计划和策略,每天有计划有序合理备考,成绩有逐渐提高,邯郸一、二模成绩均在二本线上。在学生研究这方面班主任起了很大的作用。
2、研究考试大纲
去年暑假期间,高三教师就开始研究2013年考试大纲,二轮复习开始前不仅参加2014考试备考培训,同时还要仔细研究新考纲,依据新考纲的变化即可调整备好方案。每节课所讲内容都要依据考纲要求,不得随意拓展和延伸,所举例题最好是与知识点相关的高考真题。考案中的练习题都是按照考纲要求,编选去年或本年与河北使用同套试卷省份的试题。从备考开始到高考结束,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教研始终不能离开考试大纲。
3、复习教学的研究
复习课不是知识简单再现,而是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讲出新鲜和乐趣的东西,讲出规律来,试题讲评也不能只是就题讲题,而是要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在各个轮次的复习中都安排有研究课、示范课。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和评价是,平常教学固然能见水平,但复习教学才更见功底。多年的传统,我们许多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复习课是节节跟听的。
3、创新的研究
不断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复习备考亦是如此。本届高三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习惯不良,不改革和创新是不死无疑,只有改革和创新才有希望,即使失败也无所谓。
⑴、综合科目选修部分只选一,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选两种模块,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没有必要选修两种模块。与其选两种模块都学不好,不如选一种模块学精,这样节省时间和精力,腾出充分的时间复习其它内容,时间证明这样做是符合我们的实际。
⑵、购买网络资源。往年复习基本是使用教辅,这种情况根本无法适用本届高三学生,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购买了金太阳网络资源,二轮复习基本没有订购过多的资料。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资源容量大,对教师备课、选题等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我们的导学案制定作用更大,节省了教师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节省了我们购买资料的经费。
三、落实常规,严抓管理。
1、严抓学生管理
差生不严加管理是不会出成绩的,管理是落实备考的前提。学生管理主要考班主任,任课教师人人参与。班主任利用周一班会进行主题教育,如安全、德育、礼貌、尊长爱幼、文明守纪、奉献等活动。对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做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谈话相结合;面上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互助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多管齐下,强化了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为了便于班级管理,从上学期开始实行班主任坐班制,教室的秩序明显好转,学生行为更加规范。
2、落实教学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