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2024-05-23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共11篇)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篇1

南涧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三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年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

第一轮基础复习从2013年9月到2014年2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第二轮专题复习从2014年3月到4月,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

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份,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2013年10月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篇2

这里本人到认为大可不必惊慌,明年毕竟是我们贵州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参考其他课改地区几年来高考试题,明年我们贵州省高考的内容应该是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即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我们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跨度不会太大,为何敢这么肯定呢?要平稳过渡啊!

而对于地理科目本人大胆推测和建议:

一、推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试题特点

首先是基础性。

为确保考试公平,新高考命题不会依赖任何版本的教材,只会严格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考点内容一定是均为高中新课程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那么无论我们用那种版本的教材,都不会脱离高中新课程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因为教材的编写是围绕课标进行的。

其次是关联性。

随便翻翻那个新课程版本教材均重视地理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地理与人口、资源、能源、生活、生产、环境、科技发展等领域的社会热点联系。因此地理知识的学习就要在社会生产、现实生活中贯彻、渗透,使其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重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最后是探究性。

新课程不同于旧课程的最大亮点是给学生很大的交流互动合作空间,增加了大量探究活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理念。说白了就是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在教授和指导学生时要注重对学生用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达到对基础知识产生迁移的效果。

二、建议高三地理有效复习的方向

1、是全面解读课标,把握主干知识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材,共有四个版本,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而它们的根基是新的课标,因此首要的是熟悉新课标,把握住课标的精髓,抓住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并且还要学会理解并运用这部分知识。从近些年高中地理试题来看,地理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对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熟悉,则很难进行知识迁移和进行灵活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学科的具体复习中,应该紧紧围绕地理主干知识即主要地理原理和规律来复习,在梳理和归纳教材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特别关注应该如何构建知识网络和分析比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联系。而所有教材是以课标为蓝本,所以说我们要仔细的、全面的解读课标,把握主干知识。

2、要进一步强化地理专题和综合训练

在地理复习中,学生只依靠知识复习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在知识复习的基础上,主动地强化知识的应用训练,尤其要针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要求,进行强化性的地理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达到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当然通过地理训练,还能够让学生在实战演练过程中逐渐提高地理解题能力,同时还能够逐步消除在地理复习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解答失误。

3、关注自然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在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下,高考试题更关注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将过多精力花在记忆地理结论上,而忽视了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过程的理解,这将使学生在面对全新材料的时候显得束手无策。其实高考试题中出现超出中学阶段的知识,并不能简单的以“超纲”来定论,本意是考查学生运用中学地理原理去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地理原理的理解运用,而不是机械记忆结论和试题答案。

4、人文地理理清思路

人文地理的学习容易陷入死记硬背,效果却差,因此要理清思路,答题要从材料中、图像中查找有用地理信息,然后整合,形成答题思路。

5、重视区域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的复习是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抓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核心原理,注重综合的分析区域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6、最后是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

只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尽量把力量用在刀刃上,通过试卷、练习筛选自己不懂和不太懂的地方,然后针对性的“补缺”,从而达到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和理解。

参考文献

《地理学新课程标准》

《2013贵州省新课程改革高考培训会内部资料》

《新课标背景下,高三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江苏姬惠光)

《新课改背景下大纲地区高考备考建议》王树声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篇3

第一部分:区域地理

第二讲:气候类型

主备人:沈洪波 审核: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

【高考考纲要求】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是形成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2、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状况(海洋和陆地、平原和山地、裸地和植被覆盖地、地形、洋流等)都会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3、大气环流: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控制下,气候不同

4、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都对气候产生影响。

学生讨论:①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有何不同?为什么?

②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

③同纬度,沙地比耕地、裸地比林地温带变化快,为什么?

④为什么西欧比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气温高?

二、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其分布

1、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大气环流、洋流、太阳辐射的关系:

第1页

第2页

三、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温度高为北半球;1月份温度高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气温判读热量带):

(1)最冷月气温>150C 热带(雨林、草原、沙漠、季风)气候(2)最冷月气温在0—15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3)最冷月气温<00C 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或降水的季节分配判读气候类型):(1)热带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夏半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多雨

(2)亚热带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雨型

(3)温带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

例1:(2010·广东文综)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

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反思归纳】

1.判定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的依据:6、7、8月份气温较高说明是____半球,12、1、2月气温较高说明是____半球。

2.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弯曲程度与气温年较差的关系:整条曲线的弯曲状况反映了全年气温变化的幅度,弯曲越大,说明各月气温变化越______,气温年较差______。

3.分析降水分配状况的方法:观察各月降水柱的长度,结合各月对应的气温与月份,可判定所属的降雨类型(即________型、________型、________型和________型),进而确定气候类型。计算各月降水柱高度之和,可知__________数值。

二、点状折线图

例2:下图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下列国家中,具有该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是()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巴西 【反思归纳】 1.点状折线图判读方法:横、纵坐标分别代表气温和降水量,在图中用点表示月份。判读时先从图中读出每一个点对应的______坐标和________坐标,即为该月份的________________,然后选取________月和______月对应的点进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2.点状折线图中的点分布集中或分散与气候的关系: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越集中,气温年较差越__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越______。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越分散,气温年较差越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越________。

三、气温降水变率范围图

例3: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反思归纳】

1.气温降水变率范围图判读方法: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图注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示气温和降水量的__________进行思考。判读时要分析纵向或横向的________点、________点以及它们的__________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特点,然后再进行气候类型的判定。

2.气温降水变率范围与气候的关系: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纵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__就越大。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横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差别越大(即降水季节分配越不均匀)。

四、气温降水玫瑰图

例4:下图表示临太平洋某地气温与降水量逐月分配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所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2)简述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反思归纳】

1.气温降水玫瑰图表示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方法:玫瑰图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图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各月的________________,据图可读出每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

2.判读玫瑰图的技巧:明确坐标中心点的数值为0,离中心点越远,气温或降水的数值就越____;注意月份的排列以及气温、降水单位的标注;选取____月和____月的气温、降水数值来进行分析判断。

五、气温降水单元格图

例5:读“a、b、c三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1)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3页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b地气候类型最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C.c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 D.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b、a 【反思归纳】

1.气温降水单元格图特点:上、下坐标轴或左、右坐标轴对应的________是统一的,用四个坐标分别表示1月和7月的________和________,然后按一定间隔将坐标图分隔成方格状,用阴影方格表示某地1月和7月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2.气温降水单元格图的判读技巧:分析气候特点时要按“先______轴,后______轴”方式进行。【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2011·江门质检)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2题。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2.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011·吉林省十校联考)第十六届亚运会2010年在中国广州举行,开幕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据此回答3~4题。

3.右图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4.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从气象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A.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B.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C.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雷雨天气少 D.广州11月份温和多雨,气候宜人

读“气候要素材料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B.乙图与图2反映的气候类型相同 C.丙图气候类型在非洲和南美洲均无分布 D.丁图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 6.图2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水果有()A.苹果、梨 B.猕猴桃、柠檬

第4页

C.葡萄、柑橘 D.哈密瓜、荔枝

7.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图”,其气候类型最可能为()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009·江苏地理)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8~9题。8.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9.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10.(2009·重庆文综)读图,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11.下图所示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关于该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盛行西南风

B.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适宜发展橡胶种植业

(2011·绵阳模拟)下图为“某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13.N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二、综合题

14.图1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5页

(2)有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读图,回答问题。

(1)甲为________气候,能否判断甲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

(2)乙为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气候类型的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丙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但这种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的某些地方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______(填“东”或“西”)岸,例如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

_____,非洲的__________

______,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______________。

教案03答案

专题突破区

例1 C [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故选C。] 反思归纳1.北 南 2.明显 越大 3.年雨 少雨 夏雨 冬雨 年降水量 例2 B [读图可知,图示气候最冷月(1月)气温约为12°C,最热月气温(8月)约为27°C,据此可知该气候为北半球的亚热带气候类型;从降水情况来看,气温较高时降水少,气温较低时降水多,雨热不同期,应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中国、印度无该气候类型,巴西位于南半球,可排除;美国西海岸洛杉矶、旧金山一带有这种气候类型,故B项正确。] 反思归纳1.气温 降水量 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 最热 2.小 均匀 大 不均匀 例3(1)C(2)A(3)C [第(1)题,图示纵坐标表示月平均气温,图中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纵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年较差就越大。由图可以看出,纵向范围较长的有④、⑥、⑦,最小的为①,故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①气候最低气温在15°C以上,气温年较差较小且年降水量在1 500毫米~3 000毫米之间,可判定其为热带雨林气候,故A项正确。第(3)题,⑦最高气温小于10°C,最低气温在—20°C以下,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故可判定其为苔原气候,该气候带发育的自然带为苔原带,故C项正确。] 反思归纳

1.范围变化 最大 最小 变化幅度 2.气温年较差 降水

例4(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多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解析 第(1)题,据图中气温曲线可知,该地1月气温最高(25℃),7月气温最低(约为7℃),故该地应为南半球的亚热带气候类型;该地最热月1月降水稀少(约为20毫米),最冷月7月降水丰富(约为84毫米),雨热不同期,故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联系教材关于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论述即可解答。

反思归纳

1.圆的半径长短 降水量和气温 2.大 1 7 例5(1)A(2)C [据图可知,a地1月气温在0°C以下,降水在50毫米以下;7月气温在20°C以上,降水在150毫米以上。显然a地应为(北半球)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同理可推知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c地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 反思归纳

1.月份 气温 降水量 气温 降水量 2.上下 左右 专题提升区

1.B 2.D [第1题,据表格数据显示,两地两时间段的平均气温较高(25°C以上),并且5月~10月的平均气温高于11月~次年4月,可以推定两地应位于北半球的热带;两地降水量在当地的夏半年较为丰富,明显多于冬半年,干湿季明显,可大致推定两地气候可能为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结合两种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可知B项正确。第2题,两地位于同纬度地区,但甲地夏半年降水明显多于乙地,从地形角度看,只能是位于山地的两侧而致,即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 3.D [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超过800 mm,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且雨热同期。] 4.A [11月份为北半球深秋季节,此时广州受亚洲高压影响,秋高气爽。] 5.B 6.C [甲图雨热同期,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图雨热不同期应为地中海气候;丙图各月降水均匀,且各月气温都在0~2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图2反映的是地中海气候,结合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7.C [由图可知,该地有3个月左右的均温低于0℃,故应位于温带;又知该地有2个月左右的降水量均大于100毫米,故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8.D 9.B [本组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知能力、地理原理的探究能力。照片上树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气候环境。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 10.B [甲地各月气温都在20°C以上,并且6月份气温最低,故甲位于南半球的热带地区。从降水的季节分配看,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故甲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选项中只有巴西高原符合。] 11.B [根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1月均温最低但大于0℃,雨热同期,应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气候的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种植橡胶的需要。] 12.D 13.C [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M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处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影响。N地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15.(1)地中海 不能。因为横坐标上没有标注出月份,不能比较1月和7月气温的高低。(2)亚热带季风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朝鲜半岛的南部,以及日本群岛的一部分 东部受

海洋影响冬季气温高,西部受大陆影响冬季气温低。

(3)热带雨林 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 东 巴西东南沿海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东北部沿海

荐荐荐高初初一中一

地地地

理理理

教教教

案案案

[1000[1000[1000

字字字

]

]

2018届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篇4

生 物 教 师 此轮复习是使知识系统化并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是由知识的点到形成知识的线、网的过程,是提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它既是前面教学成果的巩固,又是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深化。

一、此轮复习的时间

四月下旬----------六月初

二、此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三、此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此轮复习的时间,分7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

专题一:(第一周)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专题二:(第二周)生物的新陈代谢

包括: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糖类代谢(与调节结合脂质与蛋白质的代谢关系)、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也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突破难点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 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结合调节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固氮菌、乳酸菌、大肠杆菌、醋酸菌、毛霉等。专题三:(第三周)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课外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整理课本上提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专题四:(第四周)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包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基因工程简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现代进化理论。

本专题也是高考重点之一,可分出遗传物质基础专题、遗传规律专题、变异专题、育种专题、进化专题:遗传规律专题要选择经典进行训练,教会学生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分析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别,概率计算等。育种专题要把书中所涉及的所有育种方法进行归类整理、比较,通过实例的典型例题进行复习。专题五:(第五周)生物与环境

包括: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专题是高考常考点,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要深化,可以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展开,理清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还要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态因素、种群、群落等知识。

专题六:(第六、七周)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三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因选修考试内容为二选一,考试内容一般为教材的内容填空,难度一般不大,故复习时主要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为主,加以适当的练习。专题七:(第六、七周)实验、课题

根据全国考试大纲的要求,属于高考必修范围的生物学实验有19个(实验),选修三生物技术专题(课题)。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必修课本这些实验逐一复习,明确实验基本要求,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方法步骤等,特别是实验目的、方法细节、原理要引起重视,同时也对选修三课题进一步强化理解,记忆并加强训练运用,力求稳保选修三这一块阵地。

四、此轮复习思想

强调双基,强调基础,进一步坚持以本(课本)为本,在《考试说明》的范围内组织复习,面向基础题,面向中档题;应静下心来梳理课本,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结论性语言要读背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此轮复习阶段还有很多重要工作,比如:对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和个人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分专题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应试训练(分选择题训练【15分钟】;非选择题训练【30分钟】),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等等。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明确重点难点 :什么是重点呢?重点往往是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也是知识网络中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比如教材中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与变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保护等都是生物学科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什么是难点呢?难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体学生共同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淆,运用时易发生错误,对能力的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另一类是个体性的难点,即个别学生自己的难点。个体性的难点往往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造成的。个体性的难点由于不具有共性,老师一般不会仔细讲,所以自己若不及时主动地将其攻克,就会成为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造成很大障碍。因此每一位考生都要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将其及时攻克,扫清障碍。

2、提高解题能力:解题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强化能力的训练,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并在力求准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解题速度。此外,每做完一道有代表性的题,都要及时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考查了哪些相关知识点,涉及哪些概念、原理?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此类题型还有哪些?同类题解题方法能 否归纳?此类题解题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以后再遇见类似习题就不会再有模棱两可、不知所措的感觉,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做一道题的效果往往要好于做十题甚至百题。此外,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或同学,不要轻易放过。还有,建立“错题本”,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也是今后复习生活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极好办法。

3、掌握考试技巧 :现行的全国高考理综试卷,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内容。以往的理综测试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不能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以致最后几道生物大题未能仔细审题就匆匆作答而造成生物科目得分较低的后果。这就要求考生在今后的各种训练中逐渐掌握考试技巧,合理利用考试时间,并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避免一道题花费过多时间,使自己的高考理综试卷达到整体得分最高的目的。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篇5

我校历史一轮复习结束。根据我校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借鉴以往的经验,我们对一轮复习进行的总结并制定二轮复习计划。一、一轮复习总结:

1.课堂教学路子总体上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紧紧围绕着巩固落实基础知识这个重点进行。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基础,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基础落实的力度和层次。

②教师对学情了解充分,讲评的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思维误区得到充分展示;注意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归类讲评;补偿练习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根据课时少、任务重的新情况,注意落实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有督促检查措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观念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考、总结、落实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基础知识复习中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处理不很到位;基础知识记忆落实的情况 不理想等。学生方面: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有效 的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较差,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的整合为答案;答题时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二、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充分研究新课程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三、二轮复习的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四、采取的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五、时间安排

1、二轮专题复习(2012年3月—5月上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培养。以自编学案为主,以相关资料为辅,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强化答题规范训练。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课堂上进行限时训练,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5月中旬—6月初)

六、学科内专题划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古代中国思想科技和文化

2.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西方思想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苏联的社会

主义革命与建设

5.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国的对外关系

6.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文化

XX届高三作文复习计划 篇6

一、审题与拟题 落实符合题意。

1、事例性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拟题

列举各种材料,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2、事理性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拟题。列举各种材料。方法与技巧。

3、审题中注意的问题。

二、结构与层次。落实结构完整。

1、总体结构

拿典型的高分作文为例,具体分析其结构。得出结论:

开头:材料+中心论点

主体:分三段。分论点+论据+分析+结论(或变式)引申段:或联系实际、或辩证分析。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2、开头的方法与要求,例子与练习。

3、结尾的方法与要求,例子与练习。

4、主体段的层次。例子与摹写。

5、设立分论点的方法与要求。练习。(落实内容充实。)

6、叙例的要求与方法。例子与练习。(-------------------)

7、分析的要求与方法。例子与练习。(-------------------)

8、列提纲练习。论点论据提纲。

三、论证方法练习。例子与练习。

四、议论文文体练习落实符合文体要求。

引申性议论文的特点与写法。例文分析。评论性议论文的特点与写法。例文分析。小结:两者的区别。材料作文的题型。

五、关系型作文练习。例文分析,总结写法。练习题。

六、语言练习。

落实语言通顺、思想健康。练习题。

议论文语言要求。

七、辩证思维问题。

1、哲理材料分析。

2、常见哲学原理在作文中的运用。

八、作文思维模型与逻辑。

九、作文升格训练。

1、例文。

2、学生习作。

十、发展等级

1、深刻。审题与分析。

2、丰富。论据与层次。

3、有文采。修辞与句式。

4、有创新。角度与材料。

特别强调材料积累的重要性。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篇7

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提高与深化,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2-3个月的时间里,既要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要想法设法的提高做题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合理的安排时间,注重做题的技巧与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分析学情破重点

经过漫长的一轮复习,学生可能已经身心疲惫了,学习热情大幅下降,不少学生会出现焦虑不安的状态。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1.合理安排时间:每个科目都在争分夺秒的复习,大量的内容同时加载在学生身上,总会出现问题,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去处理各科之间的复习事宜。务必避免我们的学生陷入“题海”的泥沼之中。

2.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坚定信念、战胜自己、突破自我。安排一些有益活动,让学生卸下包袱、排解压力、放松身心。

3.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之后,我们要知道在二轮复习中的重点查漏补缺。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如课外练习、同步试卷、调查问卷等,还可以通过月考、联考等大型考试结果的数据统计中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抓住主干,构体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能像一轮复习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了,要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当然这不代表可以放弃其他次要的知识点。二轮复习要强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单元专题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以主干知识点延伸到次要知识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二轮复习中点线结合的立体复习格局。通过立体式的复习,对模糊不清的概念、规律以及原理的理解更加清晰,对遗漏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补救。例如在复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地球为中心,让学生尽量向外去拓展延伸,尽可能多的联系知识点,最终形成知识网络。最后能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化成能力,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寻找规律明原理

二轮复习不是简单的、粗暴的、机械的知识点记忆,而是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点的联系与延伸,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面临不同的考点时,能熟练运用不同的能力与技巧。

1.自然地理

这部分是高中地理当中比较难的部分,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对这部分知识是又爱又恨,对于这部分内容应当吃透原理,抓准规律。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物质循环的时候,只要抓准规律,不论图再怎么变,都能迎刃而解。(三大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三大类岩石的箭头都是指向岩浆的;只有岩浆才能形成岩浆岩,其他岩石是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的。)

2.人文地理

说起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也是较为简单的,就是内容比较繁冗,但是只要能抓住人文地理的答题要点,也就没有什么可要担心的了。需要学生抓住核心知识,区位因素。在遇到人文地理的相关问题要从两方面去注意,一是自然方面,二是社会经济方面。例如给一段材料,让学生从中分析出其优势条件。学生就可以通过书本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从两方面分析。

3.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但是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分散。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抓住案例主线,掌握分析方法,只有掌握的方法才能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方面要把自己掌握的东西用到区域的对比中去。例如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起、发展、衰落、再生,应当能够运用鲁尔区的经验来解决其他地区相同的问题,比如说我国黑龙江的大庆、山西的大同、四川的攀枝花,都面临着鲁尔区之前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地图中区域的定位,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与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图,图中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图中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四、了解热点强应用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篇8

仁荣中学历史教研组邹丽娜王连收

做好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是高三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高考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高考作为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如何组织好高三复习备考,是社会各界包括学校、家庭、广大考生普遍关注的事情。在此谈谈我们对复习备考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加强复习备考的计划性

l、认真研究两纲与教材,分析2012年高考试题的特点,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科学地制订备考计划

我们制定高考复习计划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制定复习计划的依据有三个:一是教材,二是两个大纲(教纲和考纲),三是2012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在步入高三之前,就认真地组织了两次集中讨论。一是学习研究两纲,研究制定高三的复习计划;二是本学科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与今年的高考试卷,分析今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科学地制订复习备考的目标和计划,以及如何加强指导学生时的针对性,我们感觉,这样做心里有底,避免了复习计划的盲目性,加强了针对性。在复习备考阶段我们提出四个“结合”作为备考复习的原则:

一、板块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二、知识技巧训练与能力养成相结合;

三、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四、应考技能的训练与应考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2、整体部署,科学安排,夯实基础,整体落实,做好训练资料的准备我们把复习时间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①大致从9月份到明年3月上旬为第—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清晰的认识。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我们要求师生基础训练点点落实,我们给学生准备课堂学案及近三年高考真题对点训练、精题精练,二是备课组根据需要,每复习完一个单元测验一次,第一轮复习期间我们还将组织三次月考和一次综合测验,以此落实并检查复习效果。为了落实我们还特别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指导,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②从3月中旬到4月底为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

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二轮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第二轮复习我们计划组织八套能力训练题,我们的编写原则有三点:体现教材的特点,符合考纲要求和我们的复习训练思想,并且体现新颖、准确与导向性,有助于学生疏理归纳训练。在第二轮复习期间我们计划每周进行两次文综训练,让学生适应综合考试的方式。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③5月为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强化能力,为强化训练阶段,也是高考前的冲刺训练,打算分两步走,先用3周时间进行模拟训练,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全面训练,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高考相关信息及走向。重点是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再用一周时间,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一年来复习的内容,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回归课本,把基础知识点等再巩固一遍。

二、优化课堂教学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1、指导思想: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

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2、措施:

1、利用好一轮复习的学案,学案与教材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平时的复习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2、选择有针对性地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

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4、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纲”与“本”关系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年年岁岁卷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说明每年考试知识点基本不变,而试题再不断变化,试题来源课本,只是背景发生变化,我们能够识破庐山真面目,知道是考查书本上什么知识点,从容地从课本中找出答案,使解题变得既容易且答案也更有把握。扎实学好书本基本知识,并且能举一反三地运用书本知识。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 以求实效。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济南九中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在高

一、高二阶段,思想认识都不到位,学习抓得不紧,尤其课时不足,只重进度不重效果,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不好,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不足。经过与同组的其他老师商讨后,我们打算分三个阶段来完成2011届高三化学的复习工作。

第一轮从2010年9月开始至2011年3月底或4月上旬结束

第二轮从2011年3月底或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结束

第三轮从2011年5月中旬至5月底结束

三.复习备考的具体措施

(一)同备课组老师之间加强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参照2010年《考试说明》,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明确复习教学要求。12、研究高中化学教材。处理好几种关系:课标、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3、研究2010年各地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特别是山东卷、全国卷、上海卷以及广东、江苏、海南、宁夏等课改地区的试卷。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向。及时了解2011高考动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5、研究本校化学教学情况、尤其是本届高三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学计划。

(二)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在复习中教师觉得要复习的都复习到了,而学生做起题来却往往“常规、觉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仍然常错”。高考中,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研究根据考点来组织化学高考总复习,要以缩短复习周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可采取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的形式再现。复习中穿插一些小的专题训练,小专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点及对应目标;例题;知识规律、方法小结;目标检测题。进行专题训练时要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主要以知识点和以解题方法为线索,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发展能力。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评”四环节进行。全:细致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

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

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

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

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

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

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

高三初期的复习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不宜过早进行大量的综合训练。但不是什么综合性的练习都不做,我们采用间歇性、渗透性地做一些高三综合练习。试卷应思路清晰,题量不能大,题目应简单,对于我们的学生比较适用。通过综合性的练习一方面是给以必要刺激,另一方面作为参照衡量复习成果。

(三)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措施: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四)第三轮:综合模拟,提高实战能力。

任务: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化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就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化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一轮复习结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二轮复习中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边纠正的方法。

1.审题是最大的障碍。应学会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

2.规范用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做到简答完整,要点准确,语言简练,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准。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定稿) 篇10

3月12日—3月16日

讲解一摸考试题、进行文综考试、讲解文综试题 3月19日—3月23日

地球的运动规律(讲解知识2课时,讲解题目1课时)、文综考试、讲解

3月26日—3月30日

复习大气的运动规律(讲解知识2课时,讲解题目1课时)文综考试、讲解

4月2日—4月6日

复习水的运动规律(知识讲解2课时、练习题讲解1课时)复习专题四:地质循环及地壳运动

4月9日—4月13日

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2课时)复习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

4月16日—4月20日

专题七: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我国的农业生产

专题八:主要工业地域及我国工业发展

4月23日—4月27日

2014届高三物理总复习计划书 篇11

第一轮复习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直线运动……………………………………………………3.12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曲线运动……………………………………………………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3——力……………………………………………………………3.17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4——共点力平衡…………………………………………………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5——牛顿定律……………………………………………………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6——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3.24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7——动量………………………………………………………… 200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8——机械能………………………………………………………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9——机械振动和机械波…………………………………………3.31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0——电场…………………………………………………………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1——磁场…………………………………………………………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2——恒定电流……………………………………………………4.7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3——交变电流……………………………………………………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4——电磁感应……………………………………………………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5——电磁场和电磁波……………………………………………4.14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6——分子动理论…………………………………………………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7——内能热和功………………………………………………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8——气体的状态参量……………………………………………4.21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19——光的折射……………………………………………………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0——光的干涉……………………………………………………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1——光的偏振、激光……………………………………………4.28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2——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理论 天然放射现象……………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3——核反应 核能 质能方程……………………………………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4——力学实验……………………………………………………5.5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25——电磁学实验…………………………………………………5.7

第二轮复习

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机械能守恒定律(5.9--5.16)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5.19--5.26)

振动和波——光(5.28--5.30)

第三轮复习

上一篇:输电线路总结样板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名词解释和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