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反思

2024-07-2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反思(共9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反思 篇1

第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中用时最多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弥补高一高二知识缺陷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对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重新梳理,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外,还要熟悉一些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全面阅读教材,认真领会课本里的定义、定理,对课本里的例题、插图、阅读材料要仔细分析,要搞懂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还要能辨析易混概念和相关内容的区别、联系,准确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高考命题往往通过概念、规律的简单应用来考查学生,复习时一定要降低难度。学生要静下心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研究,一块一块地总结。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认真地检查,看自己的知识漏洞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漏洞?是做题少,还是基础不扎实?是方法不对,还是思维不准。然后,集中大量的精力,花大的力气把它补起来。具体方法是:回忆老师所讲,回想自己所做,明白题的要求,清楚答题要决,集中主要精力,反复刻苦练习,及时总结归纳,找出规律良策。

二、重视审题,提升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要分析并提炼出题目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再去找相应的物理规律、物理定理、定律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对物理问题的思考,归纳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注重对问题的思考和归纳是学生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必须把握和完成的重要一环。有的学生机械套用老师传授的“方法”却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没能把握知识和技巧,形成了“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现象。另外,解题要注意抓关键,一张试卷做完后,还必须及时反思整理,想一想这些题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哪些物理方法?哪些题还有另外的解法?同时,这张试卷还反映出自己有哪些知识漏洞?是否有典型的错误?还要备一本“错题集”,及时整理,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知识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和提高。

三、反思不良习惯,规范解题。

有些同学平时大大咧咧,做题眼高手低,当遇到作图题要通过描点、连线才能得到结论时,他们总认为会描点连线,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于是放弃练习,结果考试往往在这类题目上丢分。有些同学平时审题速度很快,感觉有些题目似曾相识,以前做过,就不练了。殊不知题目已发生变化,在这似是而非的情况下去解题怎能不错?有的同学写解题过程时思维是“跳跃”式的,不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写,他们不知阅卷是按步骤一步一步给分的,结果被扣了分。所以,平时务必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书写要到位,答题该写哪些步骤、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步是得分点、能占多少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训练自己的思维习惯,确保规范解题。

四、建立模型,促进理解。

根据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换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目前,高考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试题更加灵活,如果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建立好基本模型,答题就会变得简单。高考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逐渐增多,正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亮点。这类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理解试题所给的信息,去掉干扰信息,提取有用的信息,从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中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调整情绪,轻松学习。

进入高三后,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很多同学整天心事重重,晚上失眠,白天昏沉,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还有一部分同学自感升学无望,自暴自弃,放弃学习,极大地影响复习效果。因为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复习质量和考试成绩的重要前提。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把思想意志的培养和磨炼贯穿于总复习的全过程。不要认为一两次考试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就片面地认为自己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能力差,应变能力弱,甚至认为自己笨,从而失去信心。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充足的信心、良好的心理准备,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既要勤奋刻苦,抓紧一分一秒,全力拼搏,又要及时调整心态,合理排泄不良情绪,这样才能达到第一轮复习的目的。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反思 篇2

从2013年高考试题来看, 高考物理愈加凸显出对能力的考查, 而在高考物理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复习时间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针对性是每一位高三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入手, 浅谈高三一轮复习, 使同学们知道需要注意什么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复习效率, 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高考命题特点分析

近年来, 高考物理命题到底考什么?我们需要复习什么?这是同学们第一个疑问, 从历年真题与今年试题可以看出, 高考的很多考点是永远不会变的, 这就提示我们需要从考点入手复习.2013年高考考查的依然是以主干知识为中心, 考查能力为立意的命题思路, 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例如, 力学和电学是重点内容 (如力学重点———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和天体运动等内容;电学重点———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电学实验、电磁感应问题等核心内容) , 同时兼顾知识面, 在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也按照考纲要求做出考查.

二、高三第一轮复习对策与分析

一轮复习历来是高三复习的重中之重, 因此要精心谋划, 对一些重点内容要适当加深、拓宽,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 特别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要全面阅读教材, 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 重视知识构建系统化, 克服基础知识模糊的弱点

学一门课程, 关键看他是否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并系统化.因为知识具有层次结构, 即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习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它们之间是怎样一种联系, 清楚物理量间的联系, 构建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对物理规律的总结要善于使用框图的形式, 使知识结构化.例如, 用下图所示, 运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 各个物理量间的联系及公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对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十分有利.

【例1】 (2013年全国大纲卷) 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离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 抛出时间相隔2s, 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甲、乙所示, 则 ()

A.t=2s时, 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m

B.t=4s时, 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力学问题, 考查的是对物体运动情景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 可以分段, 也可以全过程, 也可以利用图象分析, 总的来说还是要形成基本网络就好解答.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不同高度抛出, 说明当t=2s时, 两球高度相差不能确定为40m, 即A选项错;两球运动性质是一样的, 因此t=4s时, 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但是落地时间不一样, B选项正确, C选项错误;从图象可以看出, 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 都是为4s, 因此答案为BD.

2. 强调一种基本方法, 克服基本方法、技能的缺失

重视基本物理模型的分析是高考复习重点内容, 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复习中应注意新旧模型的比较和联系, 将新问题回归到基本模型, 将旧问题的结论和方法迁移应用于新的问题之中, 解决问题时通过理想模型的构建, 达到正确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我们强调的一种方法是指一般性方法, 例如受力分析法, 函数分析法, 画图法等, 只有这些常用的且能解决很多问题的方法才能称之为基本方法.

【例2】基本模型: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的物体, 现用力F拉物体, 使其沿地面匀速前进, 求F的最小值及方向?

迁移拓展1: (2009年宁夏卷) 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 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μ<1) .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 如图2所示, 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 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 则 ()

A.F先减小后增大

B.F一直增大

C.F的功率减小

D.F的功率不变

本题正确选项为A、C.

A.30°B.45°C.60°D.90°

本题正确选项为C.

上述两个迁移拓展试题采用的方法与基本模型中的解题方法相同.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 对看似不同情景的问题进行归类, 这样解决一道题就等于会解决一类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物理解题能力.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经常拓展和分析.

3. 注重变式训练和辨析能力, 克服思维能力的薄弱

物理被称为是思维的体操, 物理最重要的学科能力就是思维能力, 即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如类比、建模、图象, 要注重对物理过程、物理图象的理解.目前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 生活体验相对较少、学习动力不足, 总是想一蹴而就, 听课没有耐心, 不肯系统掌握, 只是记住结论, 常常张冠李戴, 在考试中一旦出现与做过题目似曾相识的, 就急于套已有结论, 甚至背答案, 造成失误.针对这类现象可在平时复习增加变式训练, 多做形式类似的试题, 提高思维能力.

【例3】如图4所示,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 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 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 当运动达到稳定时, 弹簧的伸长量为 ()

(1) m1速度达最大值时弹簧伸长的长度;

(2) m2的最大速度值.

解析: (1) 根据题意有

由 (1) (2) 式得

当a=0时, m1、m2速率达最大值, 所以

(2) 系统机械能守恒, 以弹簧原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 m2刚挂上时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 则系统初态机械能为零, 故有:

将 (4) 式代入 (5) 式解得

变式训练2:质量为M和m的两个小球由一细线连接 (M>m) , 将M置于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形容器上口边缘, 从静止释放, 如图6所示.求当M滑至容器底部时两球的速度.两球在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处于绷紧状态.

从上面分析得出, 其实很多高考试题是由这种模型演变出来的, 如2012年上海卷第16题即为此模型.提升同学们的迁移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复习时, 可采用专题的形式将它们有机组合起来, 使物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立体发展.

4. 落实能力培养阶梯化, 克服综合应用能力的匮乏

高考物理是考查能力的, 鉴于一张试卷容量有限, 往往一题中考查多个知识点, 以此来检验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试题分析看, 哪怕最简单的综合, 由于同学们在学习中孤立理解识记, 也容易造成失分.例如在2012年全国高考第26题中, 题目要求的是人的动能, 却需要从物体平抛运动入手, 再结合机械能相关知识点解答.解答时, 只要按照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分析, 进而把自由落体运动继续延伸至平抛运动, 在从平抛运动扩展到动能定理和机械能思路展开, 列方程步步为营, 很快就能打开思路.

(1) 求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

(2) 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多大时, 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多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抛运动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以及数学函数最值的计算, 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及数学计算能力.在2013年高考试题中, 依然考查相关知识和能力.

5. 确立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 养成规范合理的答题习惯

我们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过程中, 要确立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 才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首先, 不要脱离教材.进入高三, 教辅书上以及老师布置的题目都比较多, 有的同学因做不完而与老师所讲的内容脱节, 这样复习效果很差.各科都有相应的教辅书, 有的同学将课本抛到一边, 通过看教辅书和做题来复习, 实践证明这样复习效果不好.教材是体现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最好载体, 同学们每复习一个章节, 都要认真阅读教材, 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方法, 在认真阅读教材后再使用教辅书.同时, 要处理好教辅书与教材的关系, 将教辅书中的知识点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比较, 全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应当在阅读教材和认真听课的基础上, 逐渐培养自己独立梳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其次, 不要以做题代替复习, 应该是看书与做题相结合.一味做大量的题, 而不系统认真地看书, 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看书与做题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看书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 通过做题熟悉其应用, 看而不做不知其运用, 做而不看效率低下.很多高考题都源于教材, 真正懂得学物理的同学每做一道题都能反思其考查的是教材上的哪些概念和规律, 以及题目所用的物理方法.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总结, 通过做题反思, 能加强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通过做题反思, 能掌握做题的规律和方法, 做到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最后, 要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答物理题时说理要充分, 层次要清楚, 逻辑要严密, 语言要规范且具有学科特色, 文字要简洁, 字母符号要规范且符合学科习惯.书写方面, 字迹要清楚, 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 方程要单列一行, 不能连续写下去, 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平时训练, 要有计划性, 限时限量, 要以考试的状态做题, 书写也要符合学科规范, 这样做题效率最高.

另外, 还要注重对《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 仔细领会其中含义, 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和复习的要求, 才能使我们在来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思路 篇3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認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科学素养;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2 备考策略

2.1 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变化中有不变,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是不会变化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例如今年江苏物理试卷选择第4题“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此外,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对新课程知识要有意识强化理解、落实训练内容.例如第13题“贮液池中的光学问题”第 14题“直升飞机的运动问题”.

2.2 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学会“渔”而不仅仅是得到“鱼”.为什么不少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自己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的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特别是微元法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近两年的电磁感应的计算题几乎都考查了这方面的问题.

2.3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和归纳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摒弃“满堂灌”、高难度、大题量的应试训练.突出精讲精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用好教学案,确保例题以完整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不要采用在黑板上给出简单的示意图和几个物理量的方式出示题目,以给学生最原始的信息,给以学生审题的时间,启发和指导学生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从而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课本中不少联系实际的好题,例如流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示波器中的电偏转、磁偏转,质谱仪,电磁流量计,回旋加速器等.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的典范,认真选编课外练习题,每周一练要有系统性、滚动性、层次性,通过适度的训练使学生加强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2.4 切实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变通能力

随着高考的改革,命题己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联系实际,联系实验的题目越来越多.同时近几年高考物理有力地冲击了照本宣科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代表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它给我们的启发是:

首先,要更加重视课本中的实验,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例如,今年江苏物理试题两道实验题第13题“用传感器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第12题“描绘某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只有真正挖掘和理解了课本中的实验,才能为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地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我们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做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让学生动手去做,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物理实验的能力.例如今年江苏物理试题中,表面上看试题不难,但拿全分不容易.由此可见,在高三物理实验复习中,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器材使用的基础上,透彻地理解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进而培养其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回归课本,只有充分挖掘课本才能充分理解教材,才能在遇到新题凭借扎实的基本知识从容解决实际问题.

2.5 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关键词句的理解;②对隐含条件的挖掘;③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2)注意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事实上往往是年级越高,规范化程度越低,不少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在解题时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和结果,题目的分析、解题的中间过程全无,这样的状况在高考中无疑是要吃大亏的,为此在复习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对解题的规范性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在平时作业与考试中严格执行,好的要传阅,差的要限期改正,甚至曝光.

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自身要加强规范化的示范,对部分例题要有完整的解答.

③在考试阅卷时,对解题的规范化要分配较大的分值,对学生形成一种导向.

④在平时练习中、不准用计算器,且要运算到相应的位数.结果要规范.尤其现在实行网上阅卷更应在规定的地方答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4

物理一轮复习如何进行知识梳理?

对知识进行有序的梳理是一轮复习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进行知识梳理呢?下面我们将从基础知识、错题本、综合试题、实验题四个部分为大家介绍。

1、以基础知识为中心

一轮复习阶段,最难的就是巩固基础知识,通过目录法、提纲法来理清知识脉络,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对于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公式定理等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灵活运用。

2、以错题本为中心

错题本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学习物理知识就是错题本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把错题整理出来是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然后让错题逐渐减少是对物理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有不断提升查漏补缺的能力,才能不断完善物理的解题思路与策略。

3、以综合试题为中心

综合试题就是通常所说的“大题”,这类题目,通常会考查多个知识点,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试题是近些年高考上的“常客”,所以,同学们要引以为重。当然,综合试题看起来很难,其实,如果我们学会“抽丝剥茧”,将大的要求分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就能很快理清头绪、完成答题。

4、以实验题为中心

如果能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知识梳理清晰,那么实验题基本上就能得到很高的分数。物理学科中无论是力学、电磁学、光学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向我们阐述相关理论,如果能够掌握实验题那么也就能弄懂对应的物理知识。

因此,在一轮复习中,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梳理物理知识,能够更快的理清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物理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1、守住课本这条主线。

2、跟紧老师复习进度。

3、规范解题步骤。

3、总结题型、找准方法。

4、建立做题本,定时复习。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5

第一轮复习要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本阶段中,学生要掌握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训练自己对物理情景在脑海中再现的能力。可以说,一旦你可以将物理题目中的描述转化成真实准确的场景,你的物理学习就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一轮物理复习的特点是:一个不落,有所侧重。一个不落是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问题,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足够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教材上每句话都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那么对于物理来说,哪些知识是重点呢?

力学中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很多学生看到力的分析就糊涂,不是落下某个力就是搞混几个力。所以,做题前先要切切实实明白单个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忽视。力的分析,一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功和能的知识点中,动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合运用。在这部分要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去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电学部分中,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而且高考中往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所以要多花些时间。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反思 篇6

一、学情分析与阶段目标

大部分同学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学习也刻苦努力,但物理就是学不好,这部分同学显然没有掌握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学物理。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已经从“实物”上升到“模型”,过程从单一到复杂,一定的物理过程对应一定的分析。如在解题时,必须找出各种物理状态及其对应的物理量、临界状态及纽带作用的因素,分析关系,再解决问题。故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是凝结在物理知识后面的灵魂。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表达,本来就是一个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如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物理方法的具本应用。只有逐步掌握思维和方法,才能克服困难学好物理。调查中发现,有42.8%的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除了智力因素,基础的不足等,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去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有好坏之分。比如,学生把大量时间化在题海上机械重复,思维只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思考,而物理恰需要深入思考,只有对概念规律贯通领会,才能举一反三。又如,有很多同学认为预复习是浪费时间,调查发现43%的同学仅凭兴致偶尔预习一下,至于课后,很多人认为作业就是复习。调查还发现,很少有同学自觉在上课记笔记,老师强调则偶尔动一下笔。物理学习是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物理思维,掌握方法,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过程。而物理思维和方法等,又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隐藏在物理知识后面的,所以学习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勤思考;老师要注意备教法,备学法,备学情,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边审题边画草图的习惯。

二、复习策略

1.教师尤其要注重加强学生对物理基本功的训练。这种基本功应包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熟练记忆和透撤的理解;对头脑里已形成的正确知识能够与习题有机地结合,即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而要做好这些,教师首先就要持一种稳扎稳打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物理过程的条理性剖析能力,注意重在方法引导。把做习题的目的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对方法的总结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对学生做过的每一道习题,最后都应归结到:本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运用了什么样的物理思维方法。即注重还原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的本来面目。

3.重视物理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

4.引导学生学会对已学内容自我总结,不断提高。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调整、潜化原有的认识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而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选做的例题或作业不宜太难,以免丧失信心;对自己想当然的错误经验要想方设法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要从生活实际中积累正确的分析物理的方法,从较低层次开始,经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使知识扩展和加深,这样能力也得到提高。其次要树立信心。物理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掌握知识来培养思维和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物理学习过程,需要从分析单一的物理过程转向会分析复杂的过程,要将研究实实在在的物体转变为特定的物理情景中物理模型。这是复杂的过程,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不能知难而退,应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任何深渊的题目,都可以

简化为我们熟悉的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模型,都可用我们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步一步解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心平气和一步步分析,就一定能接近并达到最后结果。有了信心,学习才有动力,坚定信心,学习才能成功。

三、具体措施

1.重视物理概念的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重规律、轻概念”是学物理的通病。不少同学认为概念是名词解释,学习概念就是背下定义,理解也仅留在字面上。他们常常忽视了概念学习在物理学习中的基石作用,忽视了包含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更谈不上通过概念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其实,物理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之后概括和抽象得出的。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结合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用一定的语言逻辑和数学逻辑表达出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规律。故物理概念既是构建知识的基础,又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更是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概念不清。概念掌握不好,就无法根据题意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2.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学习物理,练习宜精不在多,关键在于明确做练习的目的。从练习中体会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明确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和运用。学生不仅要知道有哪些方法,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首先,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外延、来龙去脉,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各物理量意义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其次,遇到物理问题,一定要先读懂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情境,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然后再根据所遵守物理规律进行处理。下面为一个分析物理问题的大致思路:在上面过程的处理方法中,学生对实物模型和运动状态模型的建立是关键的,为正确选择规律指明方向。

3.重视物理思维的培养:学习高中物理一定要根据直观形象的物理情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首先,注意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实验直观、形象,体现物理规律,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手段,是激发、启迪思维的良好载体。学生要认真做学生实验和课后小实验,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直观教学受生活常识、思维定势影响,会干扰学生对物理本质的认识,形成思维障碍。因此,学习新知识时,要尽力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知识对比,理解知识本质,掌握知识运用的条件和范围,在分析对比过程中体验、感悟并抽象概括。

4.养成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物理教材中既有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定性定量的分析;既有作解释说明的文字语言,又有数字语言,还有插图、照片和图象构成的图象语言。正是由于教材的特殊性,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可以说,高中物理的所有问题,包括高考、竞赛,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或相似的借鉴。阅读教材,不仅要看结论,还要看推导过程;不仅看例题解法,还要看解题提示和题后小结及拓展与延伸。方法上,可预习看;可先练后看,以练促看;可看、讲、练结合;可先听后看,减少、扫除看的障碍;可先议后看,提高兴致和效率。5.养成有效参与教学探讨的习惯:物理学习过程是充满问题的过程。探讨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激发动机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学生不是盛知识的容器,讲而听、读而记、做而看的被动局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参与一系列物理活动,在参与物理问题探究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下,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咀嚼,彻底剖析物理知识。只有这样的参与,亲自经历,尽情感受物理课的浓浓的探索味,这将在学生的脑海中

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也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很多同学反映,参与学习过程的热烈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议,对知识和方法的记忆是最为深刻的,对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也有助于培养终生探索的习惯和乐趣。

6.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学习物理离不开解题。学生在解题中,碰到一道题,往往靠生活印象的直观去作答,首先想到的是这道题我是否做过,和我平时解的哪道题一样,也不管题有没有变,从而造成错误。就其原因,还是缺乏练习后的反思的习惯。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进一步深化、整理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抽象和概括。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反思学习,并积极创造反思条件,自觉反思。但是,目前,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反思学习这一环节比较薄弱。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知识容量,很少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不给学生以反思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学生也很少自觉地进行反思。这使得中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发展远远地落后于其它心理能力的发展。由于物理很多内容的抽象性和物理学习的计划性、逻辑性和程序性,反思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物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把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被动反思转为主动反思,由不会反思变为善于反思,是学生物理学习的燃眉之急。

四、具体安排

时间

2013.4(23------30)

2013.5(1-----6)

2013.5(7------14)

2013.5(15-----22)

2013.5(23-----30)

2013.6(1------5)

2013.6(6-----13)

2013.6(14---24)2013.7(9-----13)

内容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专题1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4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 第5讲 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专题2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实验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6讲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第7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专题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备考复习及期末考试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备注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10节 3节

2013.7(13------17)

2013.7(18------22)

2013.7(23------27)

2013.8(10----14)2013.8(15------19)

2013.8(20------24)

2013.8(25------29)2013.9(1----9)2013.9(10------17)

2013.9(18------25)

2013.9(26------30)2013.10(1-------3)2013.10(4------11)

2013.10(12------19)

2013.10(20------27)

2013.10(28------30)2013.11(1------4)2013.11(5------12)

2013.11(13-----20)

2013.11(21----24)2013.11(25------28)2013.11(29------30)

第8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9讲 抛体运动 第10讲 圆周运动

第11讲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第12讲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第13讲 功 功率 第14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备考复习及阶段考试

第15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16讲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5 力学实验专题 备考复习及高三起点考试

第17讲 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第18讲 电场的力的性质 第19讲 电场的能的性质 第20讲 电容器 电容

专题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21讲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 第22讲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实验7 多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8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9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10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专题7 电学实验专题

第23讲 磁场的描述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第24讲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25讲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8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及复合场中运动 第26讲 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第27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和涡流 备考复习及阶段考试

第28讲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和电路问题 专题9 电磁感应与力学的综合3节 3节 3节3节3节3节3节6节3节3节3节3节3节6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 6节3节3节

2013.12(1------7)

2013.12(8------15)2013.12(16------30)2014.1(1------14)

第29讲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 第30讲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实验11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第十一单元动 量 第十二单元原子物理

如何进行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篇7

一、夯实基础知识

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复习要真正回到重视基础的轨道上来,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以免眼高手低。部分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对基础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题目看上去会做就可以不加训练,结果常在一些“不该错的地方错了”,最终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大意,从而忽略了基本计算的训练和常规方法的积累,造成了实际成绩与心理感觉的偏差。夯实基础还指要通过复习,全面回顾,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组装”起来,融会贯通,透彻理解,使之形成系统化知识。复习要把“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作为重中之重,死握一些难题的做法非常危险,学生只有“三基”过关,才有能力去做难题。

二、建构知识网络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把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陈述性知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基础上,形成越来越有层次的数学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方式,所以复习的首要任务是立足于教材。比如“函数”这一章的复习,学生首先应将高中所学的函数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用简明的图表形式把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的串联,以便找出自己的缺漏,明确复习的重点,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学生如果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过于被动、机械,只是将课本或是参考书中的内容抄在本子上,缺少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将知识与方法割裂开来,整理的东西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自然没什么用。学生要对每一个内容细化,问问自己复习这个内容时需要解决好哪些问题,以此为载体来提炼与总结基本方法。

三、优化解题规范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做题时只是写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结果在正规考试中虽然答案对了,但由于过程不完整而被扣分,或者答题过程存在许多小错误,累积起来影响了最后的成绩。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告诫学生: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不要急于做综合题和套题,要求稳、求实,做好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解题时要侧重常规方法,淡化特殊技巧,解决问题不是解题的目的,我们要更注重题目所包含的方法。

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后,学生除了做练习题,还要把功夫下到典型例题上。学生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想,怎样想到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哪种方法比较好,这种方法解决哪类问题比较方便……这样学生就会对这种解题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做题的质量更胜过做题的数量,同时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当然,这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学生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学生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每个学生应必备错题本,以便以后查询。

四、加强做题后的反思

做题后,学生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提高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以下几个方面学生需要总结:

1. 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 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能否熟练掌握和应用。

3. 过程方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以便于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

4. 错误方面:要重视对错因的剖析和对错误的订正。可以制订正误表,以便及时纠正。

五、提高运算能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反思 篇8

关键词:第一轮复习;先学后教;学案;课堂;错题重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70-03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要求对各考点进行全面复习、系统归纳,力争做到突出重点、解决盲点、帮助学生构建树状知识网络图,如此大容量的复习时间有限,而学生上课后掌握缓慢的现状却需要大量时间,两者之间矛盾尖锐。知识点一多,进程一快,学生普遍出现“蜻蜓点水”,“囫囵吞枣”的现象,达不到复习该有的效果。物理学科成绩的提升见效缓慢,多次努力无果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学生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其他学科。在学生时间和精力都竞争激烈的高三复习中,根据如今的复习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拿出办法,指导学生找到一条符合物理特色的复习之路。

一、编写学案,准备学生“先学”的素材。

对于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来说,根据考点编写适合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重点的学案,无疑是实现学生“先学”的关键。笼统来说,编写学案也就是参照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师先把该考点近年的高考真题和精选模拟题整理一遍,研究编制一份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设计分层的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通过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仔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案应该提前一天下发,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回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标记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当天做,当天交,教师全部批阅后掌握学生知识的遗忘点与盲点。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找到典型、有针对性的内容是编写学案的关键点。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习惯的影响,老师总喜欢将预习作业设置成几道习题。而对于这样的预习,我们发现其实学生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我们原先在平抛运动复习时的学案预习作业设计如下:

1、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下落过程中的某一秒内,物体运动方向由与水平方向成30°变为与水平方向成45°角,求:①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多大?②这一秒前物体已运动了多长时间?

2、如图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0自倾角为 的斜坡顶端被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作用且斜坡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小球需经过多长时间落到斜坡上?落地点到斜坡顶端的距离是多大?

(2)小球被抛出多久距离斜坡最远?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a,宽为b,倾角为θ,一物块A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水平射入,恰好从下方顶点Q离开斜面,求入射初速度。

我们试图用这三个例题让学生回顾平抛运动的规律和解题方法,并类推至类平抛运动的求解方式,达到提升的目的。而事实却是学生在拿到学案时并没有去翻书查资料,只是用自己那些模糊的记忆或者说是错误的记忆将题目做了一遍,在这一题时就没有回忆分解的方法求解。这样后面的题目根本无从下手。因而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上课的时候复习效果很差。所以我们讨论,要降低预习的难度,对于那些困难的学生要慢慢引导,最后将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辅以一道较简单的例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简单地回顾了知识点,做到上课听得懂,提前知道学习要点:

1、平抛运动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____________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_________下所做的运动。

(2)性质: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 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规律:

(1)研究方法: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即水平方向的________________和竖直方向的_______________。

(2)基本规律:(从抛出点开始计时)

①平抛物体的位移:

x= y=

S= =

tanθ= =

②平抛物体的速度:

Vx= Vy=

Vt=

tanα= =

例、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初速为20 m/s,物体运动3s后,求:

①物体的末速度?②物体运动的位移?③位移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而速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求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抓住课堂,实现教师“后教”的价值。

课堂永远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教师“后教”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对学生学案的批改,发现学生的知识的遗忘点与盲点,准备好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对主要知识点通过条件变化的变式、情景变换的变式,对有些关键知识点加深难度,准备好针对这些知识点的补充例题,课堂上加以强化和落实。

复习课的教学容量大、内容多、有难度,讲解过程需要体现层次性和提升感,注重讲解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但“遵规”不是“守规”,不应唯教案施教,而该根据课堂情况,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学案批改情况的反馈,老师上课时所讲解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增减,讲解的形式也是因人而异。

我们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复习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预习题:

例、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s0,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从学案批改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到位,于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随堂练习:

【对应练习】如图所示, AB与CD为两个对称斜面,其上部都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半径R=2。0 m。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离弧底E高度为h=3。0 m处,以初速度 0=4 m/s沿斜面运动,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求: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运动多少路程?(g=10 m/s2)

经过课堂训练和讲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意识到其中的相似之处即阻力做功的特点,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又举了两个例子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补充1、空中有一质量为的m小球,从H高处下落,撞在地面上,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直到小球处于稳定状态,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求整个过程中,阻力做的功。

2、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 kg。在倾角为 =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 0=3 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 m。当物体到达B 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 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 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更容易把握知识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但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不可能照顾到所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增删。

三、错题重组,巩固“先学后教”的效果。

学生一轮复习阶段最大的问题在于 “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课堂教学不算是效率低下,而是效率不能持久。也不是学生不学,而是学生焦躁的心理让学生停留在肤浅的知识表层,或者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它。那么,错题重组,也许能成为突破这一阻碍的利器。

如图所示,我们将出现错误的习题以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示,让大家来分析同学解题时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作业本上将老师讲解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并及时加以订正。从学生自身的预习发现问题?——老师第一次批改了解问题——课堂分析讲解问题——课后订正反馈解决问题等几个步骤,让学生踏实做好每一步。每一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书写,完成学习任务。像这样的批改实录我们通过图片的形式得到保存和归类,加以合理的综合和讲评,可以让学生快速明白解题中的关键,通过类比感悟,掌握规律和联系。而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中,学生的思维乃至几乎是全班同学的思维,全部被调动起来,处在一种高度紧张和深度开放的状态,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三后,无论从自身要求还是老师要求,都会建立一本错题集,用以巩固、反思。而作为老师,对于整理和反思,我们有学生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有眼光分辨错误的典型性,有时间进行相似错误的比较,有能力知道错误形成的原因,也比学生更明白解决这样错误带来的报答。所以,从老师层面将学生的典型错题有计划的保存和整理,并适当地拓展和变化,重新组卷测试,可以为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也可以检验学生平时问题所在,更可对照自身教学的薄弱环节,有效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巩固“先学后教”的效果,达到双赢。

【错题】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B间的距离2m,(g取10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从A处传送到B处的时间

(4)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动速率。

这是我们保存整理的学生错题之一,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传送带的运动情况缺乏正确认识和细致分析,对传送带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判断失误,导致对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因而对运动状态的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析混乱。为检测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最新掌握情况,我们在原题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设计了以下针对性试题:

【拓展1】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其以4 m/s的速度向上运行,在传送带的底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 =0。8,AB间(B为顶端)长度为25 m。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相对地球)。

(2)物体从A到B的时间为多少?(g=10 m/s2)

【拓展2】如图3-6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以速度v=10m/s匀速运行着。现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放上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已知小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数μ=0。5,A、B间距离s=16m,则当皮带轮处于下列两情况时,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分别为多少?已知sin37°=0。6,cos37°=0。8,取g=10m/s2。

1、轮子顺时针方向转动;

2、轮子逆时针方向转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研讨会总结 篇9

2012年9月11、12日,临沂市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研讨会在莒南县一中举行。本次会议主要有四项内容:一路复习示范课展示,先进物理组经验介绍,专家报告,教研室冯老师对本届高三一轮复习提出要求。

第一部分:听课心得

本次会议共展示三节节观摩课,分别是莒南一中刘栋老师执教的“牛顿运动定律”试卷讲评课,临沂一中王桂昕执教的“牛顿第二定律”复习课和临沂三中赵学顺执教的“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三节课很好地体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紧扣考纲,细化考点,结合近几年高考题,课堂效率高,针对性强,并注重规律方法的总结,以学生训练为主线,并加强具体学法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听课过程中我不断的做听课记录并积极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特别是刘栋老师执教“牛顿运动定律”试卷讲评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1、刘老师准备课非常认真,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考情分析时,他都有具体的数据,还有在课堂上刘老师展示了几个学生的标准试卷,都需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2、在错例分析过程中,刘老师采取的是按错因归类处理的,不再是以往常用的按知识点分类。这样设计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好接受,因为高三学生复习过程中可能会一直存在很多思维的盲点和断点,只按知识点归类讲题往往不能触及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也就不会改变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这中处理方式也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3、复习过程中,刘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错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补偿练习后让学生总结规律并及时强化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个学生解决问题 1的引导者和学生思维的启发者。

4、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刘老师注重教学补偿,讲练结合,并不是面面俱到,错题全讲,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更多。第二部分:一轮复习经验交流

比较几所学校的具体做法,我们认为有以下亮点:

苍山一中:

1、搭建师生思想沟通的平台—导师制。对学生采取分层次、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坚持每周与学生谈心并对学生的发展做好记录。

2、选最合适的材料,做最适合的题。他们认为题海是有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临沂十八中:立足学情考情,科学备考。他们对高考的试题分析和命题的特点分析的很详细,考试分值的分配变化和考察知识点的覆盖情况都有具体的研究,感觉他们备考工作做的很精细,复习针对性很强。

蒙阴实验中学:结合实际,备战高考。他们的做法是“五抓三落实”。具体为抓基础,抓核心,抓不弱环节,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抓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落实集体备课,落实检测,落实积累本。这几个方面虽然是平时常说的事情,但是和蒙阴实验中学比较,感觉平时抓的不够牢,落实的也不够好。

莒南三中:构建高效课堂,优化复习思路。他们的做法是认真研究学情,加大辅导力度,他们分工合作,每一节课都编制导学案,强调课前预习,及时反馈,认真总结。

沂水一中:研究考纲,寻找策略,科学备考。他们提出考情就是努力的方向。研究高考题,准确把握命题规律是复习的指导思想。

第三部分:高考试题分析及命题规律研究与对策

一、试题分析

分析了试卷分值调整,山东试题的变与不变。强调了山东试题在试卷结构和分值比例方面会想全国卷靠近。

二、试题特点

1、体现了《课程标准》、依托《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

3、考查主题知识和学科素养

4、将三维目标落实到试题设计

5、突出主干,覆盖合理

6、回归基础,彰显公平

7、立意新颖,推陈出新

三、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能力

理解能力、快速搜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决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规范解答的能力和张力。王老师通过大量的照片展示了学生在高考中出项的问题,同时也从改卷人的角度提出了高考的对策。比如,对很多学生的答卷乱思路不清的情况,王老师具体提出在解题中只需要写简短的文字说明“对„„,在„„有„„”或者更简短为“在„„有„„”,不要不写,也不要写太多。在改计算题中,王老师告诉我们结果对给大分,结构不对看步骤给小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认真的作风。

最后,冯老师全面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各项成果,为高三物理复习明确了思路,提出了要求,提供了高考新动向。

结合我校实际,启示如下: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高考考纲、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注重授课方法和课堂效果。

2.优化课堂结构,应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练、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

4.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知识的梳理、规律的总结、技巧的指导和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规范意识。

经过此次学习,我们加强了和各县区同行的交流,了解了各县区的一轮复习的情况也获得了宝贵的高考信息。

上一篇:金峰漂流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敢于争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