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活动初中

2024-07-02

主题班会活动初中(共10篇)

主题班会活动初中 篇1

一、主题:追星

二、目的:通过对追星的认识,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三、会前准备:

①:前面黑板书写《追星》两个大字,后面黑板书写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星”,如“歌星”、“影星”、“为人民服务之星”、“抗非典之星”;

②:搜集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明星”。

③:教室布置:教室内桌椅围成长方形,中间留一空地,前方摆一主席台,上放鲜花、录音机。

④:准备奖品。

四、班会内容:

1、追星是一个时尚的话题,一种时尚的流行色,但明星并非完人。

2、同学们应该追逐什么样的“星星”;

3、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应该是我们同学们所持有的。

五、过程:

1、放一首动听的歌,歌星(张国荣)的歌,让同学们说出歌名、演唱者(猜对者发奖)。

主持人引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夜幕中无数的荧光棒在天空中晃动,无数少男少女们的尖叫声,随着歌声、掌声混合着,就像一曲动人的交响曲。少男少女们为了一睹心中偶像的芳容,而在雨中一等就是一个晚上,无数夜晚他们还有(她们)都是伴随着“明星”们的歌声入眠,而在梦中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明星”……

2、演小品《明星,一个遥远的梦》:让同学们说出为什么要追星,追星的目的是什么?

3、请两位同学出场,一人模仿舞台上歌星的穿着,一人着学生装。

让同学们评头论足,谈谈自己的看法。(对演出者及评论者发放奖品)。

4、请五、六名同学来一个歌星“名字接龙”游戏,并由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一位坚强的艺人的名字。

5、表演小品《孝顺的孩子》,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的明星中,有孝心的是谁?你孝顺吗?

6、请同学们依次说出五位明星的名字,其中有“歌星”、“为人民服务之星”、“抗非典之星”。(分别请几位同学扮演同学们列举的明星形象)

主持人总结:明星们是人不是神,我们要用他们的优点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学习他们好的一面,让“追星”这个话题再也不要只谈论美貌及衣着,而是要学习他们好的品质与精神,从中让我们真正领悟“追星”中的利与弊,让学生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明星”。而我们真正应该追逐的是那些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坚强心并且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明星。

7、全体同学齐声同唱《同一首歌》,宣布班会结束。

主题班会活动初中 篇2

七年级学生初入中学, 身份突变, 环境突变:陌生的师生人际关系、陡然增大的知识难度、与小学大相径庭的教学方式、家长社会急于施予的成人感、青春期成长发育带来的身心变化……诸多压力让他们感到焦虑恐慌, 甚至形成孤僻、自卑、厌学等负面心理。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组织问卷调查、自创情景剧、手绘压力图、观察讨论压力图差异等自主活动来了解自身压力;通过现场压力游戏、请心理老师解疑等自主活动来认识压力的实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个性展示、组间互动等自主活动来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

2、通过畅谈感悟、分享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把本课所学延伸到以后的生活学习中, 用本课的学习方法解决各种现实压力, 积极面对初中生活。

【活动构想】

1、体验活动:

情景表演+主题辩论+压力调查+手绘压力图+游戏体验+合作研讨+主持人采访+个人展示+小组展示+交流分享=10个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真实体验与感悟活动。

2、资源运用:

(1) 形式资源——借鉴凤凰卫视王牌节目《一虎一席谈》, 采用脱口秀的方式由班长全程组织活动;

(2) 文本资源——心理学问卷调查表、心理压力图、心理学概念来自本校心理老师;

(3) 人文资源——与会专家、家长、班主任及心理老师等。

3、课前准备:

(1) 学生成立问卷调查小组, 进行压力来源调查;

(2) 学生成立情景剧小组, 进行剧本原创编排。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什么是舒适地带?

一、情景剧导入, 讨论七年级压力的来源

情景剧浓缩七年级学生一天的生活, 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里有来自社会、父母、老师、同学各方面的压力。情景剧真实再现了学生的生活现状, 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由剧中人物联想到自己。

(实录节选) 主持人开场白:“1题1席谈, 有话大家谈!本期我们将要讨论一个什么话题?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

主持人: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请问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想?

学生1:我看到了小溪因为压力痛苦而木讷的表情。

学生2:我看到了中国家长固有的思想观念——成绩说明一切, 这种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out了!

学生3:我看到组长对她的歧视, 这让她很孤独。

学生4:我看到老师对她的鼓励其实已经成为了压力。

二、手绘舒适地带图, 理解心理学概念

课前做过一个“你是大巨人还是小矮人”的压力评估调查 (见附录) , 课上把表中数据在一张“极地图”中标出, 再连成图形, 即为“舒适地带图”。经过观察对比, 学生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了解自己抗压能力的大小及需要扩充的地方。

(实录节选) 主持人:“大家的发言可以总结为一个关健词:压力。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自己身上有哪些压力, 哪些压力大, 哪些压力小。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 请同学们把调查表中的数据标在这张极地图的相应位置, 再连成图形。”

主持人:任选出两幅图, 我们发现一个面积大, 一个面积小,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1:说明每个人的抗压能力不同。

学生2:圈小表示抗压能力小, 圈大表示抗压能力大。

心理老师:这个图形在心理学中叫做舒适地带图, 舒适地带指人们的环境、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适应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时, 我们觉得很舒服、很安全。如果压力超出这个范围我们觉得很吃力、不安, 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它代表我们的抗压能力, 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

第二环节:为什么每人的舒适地带不一样?

一分钟压力游戏

似为游戏, 实为透视一个人意志力强弱的心理学压力实验, 学生在无意中表现出个人对待压力的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从实验数据中学生能够明白人的抗压能力与个人意志有关, 意志越强, 他的舒适地带也就越大。

(实录节选) 主持人:“我们做一个简单游戏——一分钟蹲起运动, 动作要标准规范并在心里计数, 如果实在不愿意坚持下去, 可以放弃。”

主持人:请问你做到多少时感觉累了?

采访学生1:我做到20个时就开始觉得累了。

主持人:如果没有停下来, 估计还可以做几个?

学生1:7、8个吧。

采访学生2:做到20个时我也觉得累了, 但是没有停下来, 我想挑战自己, 所以我坚持做到了40个。

主持人:这个游戏其实是一分钟压力实验。当你不觉得累时说明你处于舒适地带, 当你开始觉得累就说明你处于舒适地带的边缘, 如果怕累不再坚持了, 那么你的舒适地带只会这么小, 如果坚持下去, 舒适地带就会被扩充, 可见舒适地带的大小完全由自己的意志决定,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每人的舒适地带大小不一了。

第三环节:怎样扩充我的舒适地带?

一、分组研讨

各组依据组内成员的舒适地带图, 选出本组内一个最需要扩充的舒适地带 (即最需要提升的能力) , 进行合作商讨, 寻找扩充的办法。

二、展示成果、互动分享

各小组轮流、个性展示讨论成果, 并与他组同学进行互动, 他组同学质疑或补充。以下是各小组选出并进行商讨的六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集中反应七年级学生身上最沉重的压力。

(实录节选) 展示小组组长:我们组讨论的是, 当父母询问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有关事情时, 我感到很苦恼, 以下三点是我们找到的方法。

组员1:一是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 因为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组员2: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 理解父母的苦心, 多反省自己。

组员3:利用书信、QQ、留言板的方式, 增强和父母的日常交流, 抽空举行诉苦会, 名为诉苦, 实则向对方敞开心扉。

互动1:可以通过第三方比如自己的亲人、朋友, 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转达。

互动2、还可以用婉转的方法, 在一个本子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日记本”, 把它拿到客厅放在比较显眼的地方, 爸爸妈妈肯定禁不起好奇心, 一打开本子就了解了我们的心事。

第四环节:我将怎样面对以后的生活压力?

一、畅谈本课所得

通过前面一系列体验活动, 学生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 对压力的概念有了科学理解, 尤其了解了自己的抗压能力, 并确信这种能力完全可以自我提升。再与他人进行交流, 深化认知, 强化个人的成长力量。

(实录节选) 主持人:“面对压力和挑战,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 勇敢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地带, 提高抗压能力和适应力。相信大家在这节课收获很多, 让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1:我了解了自己哪些地方比其他同学薄弱, 并知道怎么去扩充它。

学生2:我不会再恐惧压力, 因为它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学生3:我知道了如何与父母沟通, 我要尝试着用同学们今天教给我的办法。

家长1:今天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换位思考, 这是你们的呼声, 也是对家长的要求。

家长2:微软用补丁纠错, 你们用科学、用心理学纠错和引导生活, 会少走弯路。

二、班主任总结

(实录节选) 感谢这节班会为我们引入心理学概念:舒适地带, 它带领我们找到了缓解生活压力的方法,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知识引导我们生活, 我们会更快乐、更从容。压力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仅是生活的必然, 更是必需, 所以这节班会的意义将会延伸到我们更远的生活中。中学生是年龄和压力不匹配的一代人, 但是今天这节完全由你们自己设计、主持、体验的班会, 展示出了直面压力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把自己锻造成为心理大巨人!

【活动反思】

将心理学概念引入班会, 以学生自我组织、对话反思、活动感悟的形式贯穿全程, 引导学生自我剖析、分析成因、积极行动, 健全学生心理品质, 完善学生人格建设, 是我力图将科学与理性介入德育, 从另一个角度提升德育效能的一种尝试。我们常说,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理”应不止人生经验、成长阅历, 更应为科学理念。本节主题班会以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为核心, 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尊自信、坚韧顽强的心理品质, 提升学生人格中的“正能量”。

让学生“晓”理同样不可灌注, 必须由实践寻得。班会充分遵循自主性、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原则, 设计了十个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而又能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探索活动, 让学生自我获得内化的成长力量, 做到知行合一, 这远比认知的作用更为深刻和持久。

记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篇3

午休时间,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老----老----师,我----我不----想和他同桌了。”我冷不丁一抬头,原来是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大眼妹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我哭诉,从她不停的抽噎声中,我了解到:因为有同学戏说她与同桌的男生是什么什么,这让她有口难辩,越辩越黑,而戏弄她们的同学则越来越放肆。看着她十分委屈、红肿的双眼,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是不是以前我对这类问题处过于理简单化了呢?还是……?由于思绪混乱,我且草草地安慰了她几句就让她回教室了。

类似的现象,在小学生中时有发生,我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及时对受害方进行安抚和对过错方进行批评教育,且在本周的班队课上还要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文明礼仪、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教育。没想没过几天,又有一名女生向我转述班上另一名女生想转学的事,我大吃一惊,班长怎么要转学呢!这孩子父母离异了,母亲在广州打工,现住在外婆家里。这孩子平时学习认真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在班集管理上帮了我不少的忙。近段时间她的表现不是很正常吗?难道又是……?我心里直犯嘀咕。事后我想通过其他同学了解班长的情况,同学们都只是睁大眼睛对我摇摇头,没办法,只好与她面对面进行沟通了。你猜怎么着,一开始她一味低头不语,红着脸且还很激动的样子,给你来个徐庶进曹营。最后,我用尽办法才从她口中了解到,她想和妈妈一起。至于为什么要转学,她红着脸就是不肯说。第二天,她母亲打来电话,在交流中,她母亲说孩子的脾气变得很古怪,只说要转学,问她为什么要转学就支支吾吾,就是不肯说原因,居然把电话挂了。她母亲还说孩子到那边上学太不方便了,光花销大不说,且每天接送孩子这条就会让自己没法工作,让我好好帮她劝劝孩子。其实,我挺理解这对母女的。我也把我的猜想告诉了家长,应该是女孩大了,有些方面困惑且得不到帮助的原因吧。

其实,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关心、爱护自己学生的,都在以各种方式从正面积极引导孩子,使其健康成长、学业有成。但就对于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早、中期的生理、心理教育方面总是欲言又止、举步不前。在中小学开展“青春期”教育工作,就过去和现在,很多老师都有这方面的意识,特别是在小学中高年级。是什么原因让其裹足不前呢?因为在面对学生和家长时,“青春期”方面的话题太敏感了,搞不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所以我从来不敢去尝试。殊不知,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是很敏感的,伴随着的心理变化也是很微妙的,这种生理引起的心理变化并加上大脑分泌的激素共同作下,会让孩子们很困惑,如果长期受其干扰而得不到正确的疏导,身心健康和学业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我们班的孩子开展一期“青春期”教育,在“要不要、敢不敢”中,我的思想斗争也很激烈。最终决定以做好充分准备、润物细无声地在主题班会课上引入“青春期”的话题。

在着手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青春期”教育的文字和视频资料,还把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已下载的有关“青春期”话题的视频资源反复细看了几遍,最后拟定了主题班会活动流程。

下面是我的这次班队活动剪辑。

师:你们知道人的一生主要分为哪几个年龄阶段吗?

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众说纷纭,无人举手回答)

师(是该帮学生梳理、更正一下了):婴儿(出生~1)岁、幼儿(1~4)岁、儿童(5~11)岁、少年(11~18)岁,后面是青年、中年、老年。

生(似乎若有所思):哦!哦!

师:你们相信自己这十多年来的成长变化吗?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过困惑、烦恼?

(学生沉默不语)

师:其实,你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青春期”——早期。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我们自身吧!

(同学们很期待,我也找了一位置正襟危坐,专心致志地盯着视频。视频内容只有十八分钟,大至包括: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从他们所要应付的各种问题来看,青春期也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时期。青春期是过渡时期,少年要逐渐担负一部分由成人担负的工作,环境可能不断把一些由成人来办理的事项交给他们去办理,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但这些负担是他们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负担,日后不可能成熟。他们要应付由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的发育成熟,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及问题,心理压力相对增大。他们必须在抛弃各种孩子气、幼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少年在应付自己的反抗倾向的同时,还要极力维持和保护与社会的正常关系。此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等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有时候还成为主要矛盾。)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能阻止自己的身体发生的变化吗?

生(异口同声):不能。

师:既然不能阻止不了,同学们也避免不了身体的发育变化引起的一系列不适应,当这些个不适应突然来到你的生活中时,你们且把它当成一个新朋友,希望你们要好好对待!

(看得出,有些同学脸上写满轻松与释然)

初中三爱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篇4

开学伊始,学生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我校抓住“三爱”和“三节”主题教育契机对学生们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进行强化,校德育处把“三爱三节”教育列为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各班主任准确把握“三爱三节”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结合本班实际开展好活动。

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看视频、讲故事等形式深化了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主题班会活动初中 篇5

我认为在学习方面在重要的还是上课的听讲和课后的复习。一旦提高了我们在课上的听课效率,那么也就可以节省下来许多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没必要的事情上,这也是一种学习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在语文上,我们要多注意古诗文的背诵、理解和掌握,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都应做重点复习,尤其是考试是考试之前的总结性复习更为重要。在考试中,不应该丢得分千万不能丢,不然等到了最后拿到试卷时也就追悔莫及了。还有就是作文,为了等到要写作文的时候不会没有内容写,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积累写作的素材,从小事开始,不要放过你身边的任何一处细节,因为这也许就是你一篇考场作文成功的原因。

数学也不是很难,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基本可以了: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中要整理和归纳总结当天的内容,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2、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一般情况下,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

英语其实也很简单,大家总是觉得难,考不好的原因是没有下功夫,如果大家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下课认真复习,背单词和课文,平时多读读英语的课文,报纸,多听听英语的录音,成绩就会提高。

主题班会活动初中 篇6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全班同学快乐地迎接新年,了解中国新年习俗。

活动前准备:小品——《对春联》;查找关于新年习俗的问题;主持稿撰写 活动主要内容与过程:

(一)开场

甲:踏着圣诞宁静的钟声,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祥和的平安夜,满怀喜悦的心情,我们即将迎来生机勃勃的2011年。

乙: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校园。在这绚丽多姿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新年的脚步

甲: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乙:新年的脸红了;

甲:新年的心飞了;

乙:春的脚步近了;

甲:春的身段也婀娜了;

乙:新年拉近了我们成长的距离;

甲:新年染红了我们快乐的生活;

乙:新年让我们截取下了四季的片段;

甲:新年给了我们人生的禅想

乙:当鲜红的太阳跃上地平线,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共: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今天,我们送去我们的祝福; 带着祝愿、带着嘱托; 埋藏已久的期盼,化做今日相逢的喜悦。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

共:在这新年到来之际,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二)相声《对春联》

对于春节,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对春联,今天,我们就来观看一个有关春联的相声。

(三)新年习俗知识问答

新年即将到来,那么大家对新年的了解有多少呢?首先,就让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题。

活动后记:

初中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整体设计 篇7

一、目标要整体设置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单节课教学目标;二是一个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教学目标。单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可以有所侧重, 但在一个系列主题班会课中, 教学目标应整体设置, 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 要全面兼顾三维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以我校七年级的一个系列主题班会为例, 其中有题为“学会与人相处”的主题班会课, 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活动, 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 提高正确与人交往的认识和能力, 体验与人成功交往的快乐”。在整个系列主题班会的目标设置中运用“了解、认识、知道、掌握、具有、体验、增进、激发、提高”等关键词来表述, 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2. 在目标设置上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如“同学之间正确交往”的主题教育, 七年级与九年级的要求就应该有所不同, 七年级主要强调正确地表达友好方式, 而九年级可能更复杂一些, 要增加男女同学之间正确交往的要求;二是在同一个年龄段 (或年级) 不同方面的要求层次不同, 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就有如下不同层次要求的表述:“了解挫折的不可避免性”、“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知道时间的宝贵”、“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等。

3. 要体现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初中三年时间, 学生身心不断发展变化, 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学业要求, 主题班会课的目标设置, 应体现出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和同一项内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七年级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八年级要求学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九年级要求学生能正确面对中考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同一项内容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以身心健康教育为例, 七年级要以身体健康为主, 八年级则要以青春期健康教育为重点, 而九年级则要以考前心理健康疏导为主。

二、内容要全面选择

主题班会课在内容方面的系列化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就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自成系列, 如八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老师, 以安全教育内容为主, 设计了五个主题班会;第二种形式是根据班级常规管理, 在不同的阶段要突出某方面的教育内容而形成系列。两种形式的系列主题班会课在内容方面都要统筹兼顾、全面选择。

1.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主题班会课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应有所体现

在一个主题班会里要综合运用多方面内容, 如我校开展的整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专项活动, 主要是针对发型夸张、衣着怪异、乱吃零食等方面的行为, 这项活动必须综合运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内容,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一个系列主题班会课中也要有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专题, 在以德育和智育为主体的前提下, 身心健康及审美方面的内容要占有适当比例, 我们发现, 这一点被大多数系列主题班会设计者所忽略。

2. 要根据教育工作的阶段性需要安排主题内容

社会活动、学校工作、班级管理以及学生行为特点都有时间上的阶段性特征, 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 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要与之对接。社会活动方面, 有传统的或法定的节日、重大的纪念日, 既定的重大社会活动, 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学校工作方面, 期初、期中、期末都有常规性的工作, 还有学校已形成的传统项目;班级和学生方面亦同此理。如诚信教育与期中考试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五四青年节结合、文明行为与零食整治活动结合等, 这些主题内容从具体可感的现象入手, 贴近学生的生活, 摆脱了空洞说教的窠臼。

3. 要兼顾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李春桥2005年就撰文分析了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边界:“社会性是指人的关系规定性。比如在家庭中, 相对于父母, 受教育者就是子女;在学校中, 相对于教师, 受教育者就是学生;相对于领导, 受教育者就是下属, 等等。个体性是指人的自我规定性或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人的本体性。尽管受教育者可以是子女、学生或下属, 但是, 即使由这众多关系规定的角色的叠加也还不是受教育者的全部;受教育者在这些关系规定的角色之外还是他 (们) 自己。他 (们) 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自己的兴趣、理想与追求, 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与生命历程等等”[1]。但我们的系列主题班会设计者往往没有对两类的内容合理分配, 片面地强调了其中之一。试比较两个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

通过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系列一”侧重于个体性教育, 而“系列二”则偏向于社会性教育。

三、方法要多种多样

好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初中主题班会课教学因其知识性要求不高, 重在规范行为、情感体验和习惯养成, 相对于学科教学课堂来说, 方式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灵活多样, 从而多角度多方位地影响学生。通过对我校系列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作品的分析, 我们认为主题班会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1. 单向展示法

单向展示法是指某一参与人利用语言、动作、作品等个人行为和成果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他参与人在听和看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此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教师讲解说教, 通过教师口头语言或多媒体展示来陈述事实、分析利害、提出具体要求等。主题班会课中经常用到的这类方法还有演讲法、作品展示法、朗诵法、讲故事、歌唱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表达充分, 缺点是互动性不强, 关键要求展示者选择好表达的内容, 如声情并茂地叙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演唱一首切题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歌曲等。

2. 互动交流法

互动交流是指所有或部分参与人, 就某一主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他人的观点提出疑问、驳斥和赞同等, 如问答、座谈、讨论、辩论等, 这种互动可能是双向的也可能是多向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帮助学生对某一现象深入透彻地认识和理解, 缺点是不易组织和控制, 关键在于组织者能根据预设巧妙生成。如在学生讨论某一社会现象之后, 主持人能作出画龙点睛地概括, 点明主题;或者提出适当的问题, 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或就其中的某一个观点, 顺势引申, 得到新的启发。

3. 活动体验法

活动体验是指通过组织全班或部分学生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 用模拟或真实的场景、行为、结果来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的方式。这种方法要求在活动前做出充分准备, 了解相关知识, 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体验角色, 在活动后谈感受、作汇报, 相互交流, 加深理解。主要有小品表演、抢答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感受深刻、信息量大, 缺点是不易组织或资源难得, 要求组织者有相当强的策划、协调能力。如“学雷锋见行动”主题班会, 计划组织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选择做什么事?到哪里去做?需要哪些人或部门的协助?学生在活动中如何安排?需要提前训练哪些技能?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以上三种方法, 在我校本次系列主题班会课设计大赛中, 选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第一种, 其次是第二种, 第三种最少, 反映了我们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中方式方法的单一, 平时的经验较少。我们认为, 在单节主题班会课中可以某一两种为主, 其他方法为辅。为避免学生的感官疲劳, 在系列主题班会课中要整体设计, 有意识地变换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参与中获得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资源要充分利用

资源是可利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教育资源是开展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思想源泉和精神支柱。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能使主题班会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能让学生受到全方位影响, 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设计实践中, 班主任的视域往往局限于校园内、班级内, 或者停留在课本上, 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鲜活的社会现实, 导致主题班会课内容单薄、形式单调, 这种空洞说教对学生的影响苍白而无力。初中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整体设计, 要求设计者充分利用以下几种资源。

1. 班级内部资源

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对象是本班级的学生, 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本班学生和授课老师,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所以班级内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最为重要。班级内部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物质资源。教室及其内部设施是班级的重要物质资源, 管好、用好这些物资, 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职责, 也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教室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 美化教室和室内设施的管理运用, 可以成为主题班会课讨论的重要内容, 传统内容如黑板报、座右铭、格言警句、卫生用具等教室布置, 现代内容如“班班通”设备的应用、管理等。二是活动资源。一般的班级均会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来推进优良班风建设, 主题班会课是讨论布置、检查督促、反思总结这些自主活动的有效载体, 所以班级主题活动是系列主题班会课最重要的资源。运用好班级自主开展的活动资源, 设计好相关主题班会课, 是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三是人力资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和本班学生群体,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也是主题班会课重要的人力资源。班主任和特长学生经常是班会课的主角, 其他授课教师和一般学生往往被忽视。系列主题班会设计时要调动其他授课教师和一般学生的积极参与, 保证主题班会课更生动、更有影响力, 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所以, 系列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中要整体考虑人的因素。

2. 学校资源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是文化的聚散地, “学校无小事, 处处皆教育”, 校园内充满着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主题班会课首先要考虑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 如学校的“一训三风”, 是经过凝炼的办学目标, 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 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解读与阐释, 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理解与铭记;再如校史陈列室和展室, 可以利用这一特殊场所召开主题班会, 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光辉业绩, 以成功校友为榜样, 尊师爱校, 勤奋学习, 立志成才。其次, 学校开展的重要活动也是主题班会课的宝贵资源, 如有的利用本班学生主持的周一升旗仪式, 设计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班会课;有的利用学校召开的每学期一次法制教育大会, 在主题班会课上将法制观念进一步强化。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资源设计主题班会课, 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的管理理念, 融入学校文化之中, 保证班级管理与学校工作有效衔接。第三, 还要充分利用学校中的人力资源。主题班会课可以邀请本校名师、学校领导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 他们真切可感的人生感悟、奋斗历程、工作业绩、殷切期望, 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激发其学习热情。

3. 社会资源

社会现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能明辨是非善恶、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能与时俱进是当代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现代青少年应有“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广阔视野和社会担当。观察、分析和研究发生在身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事实,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现象分析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属性的良好发展。因此, 初中主题班会课不但不能回避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反而应将之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初中主题班会课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周围有典型代表性的社会场所, 可以作为学生参观、考察、调研的对象和社会实践基地。当前有很多这样的基地可作为主题班会课的教学资源, 如敬老院、民营企业、现代农业、涉农政策的政府部门等。二是有技能专长或特殊经验的社会人, 可以参与到主题班会课中来, 现身说法, 让学生更为透彻地了解社会现实, 如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家、打工者等。其中, 家长是主题班会不可或缺的人物, 既有社会人的身份, 又有家校合作的责任。三是社会信息资源的广泛吸纳运用, 设计者除了运用书本上定型的社会知识和传统的社会习俗外, 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设备, 特别关注即时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和重大社会事件, 如中日钓鱼岛冲突、朝鲜半岛局势与美国重返亚太地区战略等, 可以适当安排为班会课的系列主题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主题班会课的活动设计还要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由课内走向课外, 让学生在课前有调查了解, 课后有实践体验, 确保主题班会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系列主题班会的整体设计, 为初中班会课教学的规范性、常态化和实效性提供了保证, 也为班会课的校本课程化奠定了基础, 需要班主任老师在实践中系统思考、敢于尝试, 使之日臻完善, 不断提高班级德育工作效果, 促进班主任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主题班会课在初中阶段的意义 篇8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 初中阶段 意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主题班会课是学校针对学生的教育,以班主任为指导开展的学生学习之外的管理和教育活动课,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生活习惯、性格、心理、德育、班级集体建设、理想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健康积极的生活,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时间观。正确并且能有效地开展主题班会课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性格、习惯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学生在这个阶段也有着叛逆和迷茫。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题,担负着对学生培养的重大责任,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一次好的主题班会的开展能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好的主题班会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都受用终身。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要能有意识并且会巧妙的运用班会课来加强班级的管理,能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主题班会的机会,并运用有效的方式,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主题班会是初中学生德育培养的“扁担”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学生对于正常事理的正确判断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需要有人去指引和带领,而主题班会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就起着“扁担”的作用,承着德育的重担。

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教师要多以社会上具有正面影响的道德模范、以社会上具有正能量的先进事迹、以班级上的好人好事为事例,向同学们展示,让学生对道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什么是道理,什么是德行。尤其是班级上的好人好事,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情,能让学生切身体会的事情,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对于具体事件有具体的观点和认识,是学生形成正确德育观念的最佳事例。学生通过在主题班会上的学习,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行动,使正确的观念指导正确的行为。

二、主题班会是初中学生性格和心理培养的“润滑剂”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一般有个性鲜明的特点,性格也有比较严重的极端偏向,他们有的勇敢胆大,喜欢表现,有的思想独立、不善言谈,有的上进心强,心思细腻等等,教师要能抓住这些鲜明的个性特点,利用学生不同性格特点进行互补,使性格胆怯的能受到勇敢的学生的影响,使粗心大意的能受到认真仔细的学生的影响,使积极上进的学生能影响不求上进的学生等。

将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运用到主题班会中,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教师在主持开展中往往会形成学生的自由讨论和相互交流,在这样的形式下,由老师组织、引导,会很容易使胆怯的学生放下羞涩敢于和他人交流,使学生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勇敢、不畏缩的健康心理。所以说主题班会的开展,是初中学生良好性格和健康心理培养的“润滑剂”。

三、主题班会是初中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近路”

在主题班会中,教师可以在班上建立“小组评比制度”,这个制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重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而制定评比制度。评比项目由班委会组织各小组组长共商讨制订,并在班会课上讨论通过。评比需要一批认真负责地班级积极分子,每个人负责一个小项目。然后再每周的班会课上都要评选优秀组和优秀组长。并给予小小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活动,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主题班会能加强班集体建设

主题班会的开展中,有时候会以班级指定班规为主题,有时候会指定班级的惩罚或褒奖制度为主题,有时候也会以班级参加校内活动为主题等等这些涉及班级集体活动的事件。在这些内容为主的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参与人是班级全体成员,学生在这样的主题班会中会明显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样的主题班会很容易将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进来,如此加强了班级的集体建设,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等的能力都是一种提升。

主题班会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互帮互助小组或者一对一的学习组,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品德好的同学帮助品德差的同学,善于交流的同学帮助不善言谈的同学等,以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榜样,都能帮助别人,也都能帮助别人,既使学生的自我能力得以提升,又使班级体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感染每一位同学去主动帮助别人,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自我价值,都能有成就感,并且主动上进。

五、小结

主题班会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面对生活、学习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对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的成长和成才。主题班会 自由和 以学生为主的特点,也使学生能将自己放到主人翁的位置上,将自己与班集体凝结成一个整体,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了集体荣誉感,学到了团队合作应有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志坤. 开展高中主题班会课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沈叶萍. 初中生青春期发展性心理危机现状分析及预防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3]杨芳志. 初中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整体设计[J]. 教学与管理,2013,31:24-26.

[4]杨静,郭学军,臧国军. 把课程的育人合力释放出来——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 人民教育,2011,01:44-47.

[5]江宏,王显锋. 主题班会课的误区及对策[J]. 人民教育,2011,22:30-31.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观看我国军队的壮大过程,让学生共和国日异强盛的自豪感。

2、聆听总书记的建国56周年国庆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相声述说祖国的美丽富饶,让学生树立为祖国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4、通过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有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

活动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主持,让学生收集素材,通过表演、讨论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传播爱国思想。

活动内容及过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观看中国人民军队的日益壮大的发展史影片。

3、学生表演相声《爱祖国》。

4、学生自由发言,例举心系祖国、为国做贡献力量的名人、事迹。

5、电子琴独奏《我的祖国》。

6、学生表演舞蹈《军中之花》。

7、欣赏音乐mtv《热爱祖国》、图片并宣誓。

8、教师总结,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附]: 班会活动课设计方案

养成习惯、合作发展

设计理念:

新形势下,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已将传统意义上的“高才生”拓展为“复合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除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还应具有文明的言谈举止,有规范的行为习惯及较强的合作意识,针对本班学生以上方面存在的问题,拟通过本次班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正确理解所谓的风度、潇洒,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团结教育,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包容他人。

活动目标:

1、学生自编自演,培养参与创新意识。

2、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强调熏陶感染,避免空洞。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活动组织:

1、资料搜集:高勇兵、汪 迪

2、节目导排;陈思琪、陈韵晗、王敏

3、撰 稿:陈 珊、罗 敏

4、主 持:陈思琪、王 敏、汪 迪、骆靖东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2、诗朗诵《青春的自白》

3、《班级公约》

4、小品《孔迪生故事》

5、歌曲《这城市有爱》

6、舞蹈《一起走过的日子》

7、故事《选择》

8、群体合诵《青春的誓言》

9、诗《我们是朋友》

10、歌曲《我们是一家人》

11、活动结束。

[附]: 我校精彩班会活动操作方案

3无私奉献 真情回报

活动目的:

1、通过朗诵、合唱、快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父母、老师、祖国的哺育之恩,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会活动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集体的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献爱心、培养“无私奉献、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二、第一乐章 我爱我家 真情永远

1、电子琴伴奏《世上只有妈妈好》

2、讲故事《母爱如佛》

3、吐露心声

三、第二乐章 师恩情重 无怨无悔

1、集体朗诵《老师,您心苦了!》

2、情景歌剧《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3、名言警句赞老师

四、第三乐章 歌颂祖国 畅想明天

1、快板《长城长 黄河黄》

2、诗朗诵《新世纪祖国公颂》

3、大合唱《歌唱祖国》

五、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附]: 我校精彩班会活动操作方案

4饮水思源报亲恩

设理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货票 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的名字。

2、小品:《追星族》

3、说:《我成长的足迹》

4、小合唱《妈妈的吻》

5、父母写真

6、小品《真情访谈》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7名言警句赞父母

8视频欣赏《老妈妈》

9朗诵《慈母颂》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0、母子了解知多少,歌曲《常回家看看》

11、给母亲的信。

主题班会活动初中 篇10

【关键词】感恩父母教育 主题班会活动 有效策略

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常碰到“初二现象”的育人难题:班里有些孩子自我意识膨胀,容易与父母发生顶撞、冲突,甚至离家出走等,不知感恩父母。同时部分家长常向我感慨:孩子不懂事,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不理解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鉴于此,笔者立足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效地参与到主题班会活动来,使他们乐于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去进行心灵对话,引导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让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父母的心,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一、主题班会活动前进行精心准备,营造“感恩父母教育”之氛围

1.个别心理疏导

为了有效地开展“感恩父母教育”,笔者在开展活动前,先对特殊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例如班里一女生因为家庭离异的原因,长期缺少与父母沟通的机会,是个很敏感、很脆弱、很孤独的女生,与父亲的关系很紧张,互不理睬。笔者鼓励她发挥自己写作特长,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她一口气写下《我好希望爸爸疼我一回》。在文中,她的压抑、她的渴求都得到了尽情的宣泄。此举为“感恩父母教育”主题班会活动顺利开展排除了一些阻碍,同时,无形中营造了“感恩父母教育”之氛围。

2.点燃活动热情

鉴于初中生较为活泼好动,求新求异心理较强,主题班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能激起他们浓厚的活动兴趣,让有形的活动去吸引学生,让无形的教育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兴趣盎然去参加,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1)学生参与准备——修改歌词和搜索资料

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献给母亲的歌”之前,喜爱音乐的同学及文学爱好者发挥自身特长,尝试着创作歌曲,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全部融入其中,写出不俗的母爱之曲。事后自创歌曲的那些学生异常兴奋地告诉我,他们从未想过自己也能写歌曲给自己的母亲。此次创作体验让他们终生难忘母亲的养育恩情。还有小组分工合作搜索相关资料,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电影、广告等作品和媒体中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学生的这些参与准备都充分地营造了感恩教育氛围,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于日常生活中感受无比温暖的亲情。

(2)师生共同准备——指导剧本创作及彩排

在活动“我爱我家”前,我参与了学生的话剧《永远的家》创作,在尽量尊重学生创作的基础上,我们一起商量怎样把剧本改得更有戏剧性,更完美些。师生的共同准备无形中促使大家感激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父母。

(3)家长友情参与——书写真情文章来助阵

在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前,在孩子编排节目困难重重时,在孩子为找不到资料而犯愁时,一擅长写作的家长干脆书写真情文章《爱就在我的身边》,助大家一臂之力。

应该说,家长的付出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们忙得更起劲,自己编剧本、写台词、准备道具等。感恩教育氛围便在家长的友情参与中弥漫开来。

3.巧借传统节日

“感恩教育”三维模式指出:教育者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可通过时间、对象、平台这三个维度来展开。其理想状态是: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对需要感恩的对象,通过搭建合适的实践平台来开展富有实效的“感恩教育”活动,将社会所推崇的感恩这一品质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质,从而影响受教育者,同时内化为个体品质的教育。“感恩父母教育”倡导学生要心有父母,对父母心存感激,为父母着想,感念父母恩情。

鉴于班里部分孩子常漠视母亲的关爱,很难体会到无私的母爱,所以笔者在“三八”节前夕,让孩子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感谢信,意在弹拨学生的心弦,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唤醒他们沉睡的对母爱的感觉,去体会那至高无上的、无可取代的母爱;让学生学会尊重母亲的爱,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母亲,进而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二、主题班会活动中融入真情厚意,培养“感恩父母教育”之意识

爱父母本是一种美好的思想感情,而我们以前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教育总是流于形式,空洞说教,泛泛而谈。主题班会活动中围绕“我爱父母”展开,散文、相声、小品共登台,朗诵、歌唱、作文齐上阵,形式丰富,内容鲜活,将孩子们对父母的热爱之情以有声的语言形式形象化、动态化、情感化,有效地于表演中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

1.拨亮主题班会活动形式之明灯

(1)表演式

开展活动“我爱我家”时,形式有:朗诵《爱就在我身边》,小品《瞧,我们这家子》、快板《父子PK》等,形式多姿多彩,内容无比丰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会感恩父母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

(2)创作型

开展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时,形式有:自编歌曲《燃烧的爱》,片段真情小作文《致最爱的妈妈》,学生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完全融入其中。

(3)展示类

开展活动“献给母亲的歌”时,展示书法和绘画《我爱我家》,手工《爱心枕》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特殊才能,充分感悟亲情、尊重亲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由衷热爱之情。

理想的“感恩父母教育”追求一种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活动中,笔者通过让孩子们展示各类自创作品,真实地感受、体验感恩生活,从而有机地把感恩父母教育融入其中。

2.绽放学生小组合作展示之花朵

“感恩父母教育”不能仅仅是知识化、认知化,也应该重视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活动中,笔者结合青少年学生好表现、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各类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它,被熏陶,被教育;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思想上受启迪,情感上得以陶冶,升华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从而培养感恩父母的意识。在活动“我爱我家”活动中,在表演话剧《永远的家》时,平时的“淘气王”们的不凡表现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收获特约嘉宾智慧评点之果实

开展活动“与父母面对面”中,作为特邀嘉宾的任课教师,以德育导师的特殊身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做勇于担当、志存高远的优秀中学生。如赵老师的智慧评点《而今迈步从头越》较大地触动孩子们的内心。

育人工作中,开展“感恩父母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父母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父母之所想,积极学会体验父母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感。

三、主题班会活动后布置弹性作业,实践“感恩教育”之行动

开展“感恩父母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活动后,结合主题班会活动布置一些弹性作业,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的感恩品质。

1.书面作业

(1)书写真情作文

开展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后,分别布置了两篇周记:依次是《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拿什么来爱你》,要求融入真情实感。

(2)撰写书面报告

开展活动“我爱我家”后,小组合作分别撰写有关父母工作、生活经历的报告。

(3)书写倡议书信

如开展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后,为社区书写一封倡议书《珍惜无言的爱》

布置书面作业,实践感恩行动是注重引导孩子感受生活,实践生活,引导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感悟、震撼。

2.口头作业

(1)朗读自创习作。开展活动“献给母亲的歌”后,要求把写好的《妈妈,我想对您说》读给妈妈听。

(2)歌唱自编歌曲。《燃烧的母爱》《爱在心间》。

(3)拨通感恩热线。开展活动“我爱我家”后,要求学生定期为在外打拼的父母拨打电话,暄寒问暖,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近况。

布置口头作业,实践感恩行动:“读”自行书写的真情文章,“唱”自编歌曲,“说”家常,能把自己对父母的关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们明白,对父母的点滴孝行正是报恩的表现。

3.行动作业

(1)小棉袄送温情。开展活动“献给母亲的歌”后,布置了行动作业,为母亲做一些小事,如捶捶背、做做家务等。

(2)小伢儿送温暖。开展活动“我爱我家”后,同学们周末主动承担照顾家里老人的生活,为父母分担些责任。

(3)学子报父母恩。开展活动“与父母面对面”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努力学习父母的吃苦耐劳精神,为自我、家人乃至社会付出自己切实的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布置行动作业,实践感恩行动是让孩子学会用实际的行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结合自身实践努力,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来感谢来自父母的帮助和关心。

四、结语

事实证明,“感恩父母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作为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它对于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心怀感恩,滋养生命,让感恩父母之花在孩子心中绽放,净化熏陶孩子的心灵世界,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感恩父母的实践者,争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1]项福库,祝国超.感恩教育理论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蒋学平.感恩教育三维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3]夏午.学会感恩[M].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

[4]王志艳.学会感恩懂得爱[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5]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的教育特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于漪.传承·撒播·弘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下一篇:《起死回生的植物》心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