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

2024-06-05

《埃及的金字塔》(通用12篇)

《埃及的金字塔》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谁来读课题?齐读一遍。

2、【出示:金字塔远景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它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面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适机引导:金字塔是什么时候建的?

(为什么叫金字塔?)你想知道金字塔名字的由来【板书:由来】

(为什么要建金字塔?)你想知道金字塔这个建筑的由来;

(金字塔是怎么建起来的?)你想知道它的建造方法;【板书:建造】

(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想知道什么样的,就要抓住它的特点;【板书:特点】

金字塔在埃及的什么地方?【板书:地理位置】

(金字塔为什么这么有名呢?)是啊,它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特点】

(金字塔有多高啊?)多高?多大?这些都属于金字塔的特点,还想知道它的特点。【板书:特点】

师适时板书:地理位置 由来 特点 建造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所要了解的,课文中是否介绍了这些方面呢?还会介绍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二、初读课文: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生词。谁来读一读?

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厦、廓、曝)

【点击变红】 正形:“砌”为什么是石字旁呢?它和双人旁的彻可不一样哦!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2、指名6人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这些方面,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什么呢?

3、交流:有没有介绍金字塔的由来?在哪一小节?(2)

写金字塔的特点主要是哪一小节?(3)

建造方法是哪小节介绍的?(4、5)

我们看最后一小节,介绍了什么?这些都是它的意义。【板书:6:意义】

第一小节介绍了什么?介绍了它的概貌。【板书:1:概貌】

第一小节除了介绍地理位置还介绍了什么呢?这些是它的概貌。

三、精读第一段

1、【出示:金字塔近景图】这就是“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好好读这两个词,感觉到了什么?(雄伟壮观、宏伟、气势非凡)

2、“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这样一座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怎样由来的?

四、精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金字塔这个建筑的由来和它名字的由来。

2、金字塔是怎样由来的?(它们是用来埋葬法老的坟墓,就相当于我们古代皇帝的陵园,一定是建造得非常讲究。)还有吗?(因为它们外形轮廓像汉字的“金”,所以叫金字塔。)这些就是金字塔的由来。

3、埃及的金字塔有哪些特点呢?第三小节是以胡夫金字塔为例来介绍金字塔的【板书:举例子】,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金字塔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并写一写感受。

交流:宏伟高大

金字塔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板书:宏伟】(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它们的宏伟?)

1、高: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出示句子】你是怎么感受到的?【板书:高】学生交流,并请他读一读。

146米,从这个数字感受到了高,【板书:列数字】再和四十层高的摩天大楼来作比较。【板书:作比较】感受就更形象真切了。还有谁想说?我们的这栋教学楼是4层,胡夫金字塔是我们教学楼的10倍,有两个中心大酒店这么高。谁来读读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他的高。

(如果第一个学生已经说得跟好了,那么他读过之后,点评一下他的读,然后再请一个人读。)

还有什么特点?

2、大: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板书:大】从绕一周,要走一千米感受到了金字塔占地面积之大。

3、重: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怎么感受到的?每块就重达2.5吨,像这么重的石块有多少?

【出示句子】230万块,你能想象出来有多少吗?我们都想象不出来,所以作者接下来又写道--你来读,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如果学生先讲到下一句师引导:如果一列火车有60个车皮的话要拉一万趟,这么多石块到底有多少块?有多重呢?出示句子齐读。比较两段话:在这句话里作者已经告诉我们石块有230万块,每块重2.5吨了,为什么还要写这样的一段话呢?哦,这样写使句子更加具体了。)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金字塔的厚重,体会作者写法的妙处,指名读。

4、多:【出示句子】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么多高大厚重的金字塔,它们穿越千年,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真是宏伟壮观呀。

齐读写宏伟的句子。

交流:精巧

金字塔除了宏伟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1、【出示句子】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契合的很紧密……插不进去。

2、你是怎么感受到的?【板书:精巧】

3、“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刀片”点红】。刀片多薄多锋利啊,可见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是多么的小。当你再把“几千年”【“几千年”点红】和“刀片”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金字塔的结构精巧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八大奇迹之一。埃及人民真是太了不起了。……)

4、激情: “几千年”啊,相当于从我国的夏王朝一直到现在,在漫长的岁月里,肆虐的风沙啃噬着它们,它们却依然砌合的那么紧密,你瞧--(一生读)

岁月的长河吞噬了多少人类文明,保存至今也恐怕千疮百孔、甚至只是遗迹, 而它穿越千年还是那样精巧无比。--(一生读),我们一起读。

5、【出示最后两句话】读读这两句话,关注一下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时间长、人力多)

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长的时间来建造这座金字塔?

如果不宏伟,怎会耗费这么多的人力,如果不精巧,又怎会花费30年的时间!

面对这些宏伟精巧的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它们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啊,怎么不举世闻名呢!这就是--(生读题)。

6、体会写法的妙:作者在介绍金字塔特点的时候,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和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形象真切的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7、细心的同学读书时会发现,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金字塔的这一特点?有没有找到?

这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哪一句是对上文的概括?后半句就是为了引起下文。

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1、地理位置、概貌 2由来 多 举例子

3特点 宏伟 高 列数字

4-5建造方法 重 作比较

6意义 大

精巧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 篇2

公众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金字塔,由四方形基座及四个侧面的三角形的面相接形成的建筑物,顶部为尖顶。实际上古埃及金字塔建筑经历了很漫长的发展过程才演变成我们所熟知的形式。努比亚地区的金字塔被视为古埃及金字塔结构类型建筑在异域的一种复制品,这种观点有它客观的一面,但并不全然。

1埃及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最初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长方形的,像个大石凳,被称作“马斯塔巴”(Mastaba),随后出现阶梯形金字塔,形状颇像几个逐渐缩小、彼此重叠起来的“马斯塔巴”[1],也就是石室墓穴。位于埃及塞加拉(Saqqara)的左塞尔(Pyramid of Djoser)金字塔被认为是埃及地区金字塔的雏形。这座类似锥体的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塞尔的陵墓又被称为阶梯金字塔(Step Pyramid),是由六个方形石室墓穴从大至小向上堆砌而成,建造时间估计在公元前2630年~2611年。此外,第四王朝马斯塔巴出现了附属建筑[2],被视作之后金字塔庞大的附属建筑的最初形式。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最终演变为方锥体金字塔。到公元前17世纪的埃及第十八王朝停止修建该类型建筑为止,埃及地区的金字塔数量总计有81座~112座。学术界对具体数量的争议源于部分金字塔遗址损坏严重,不能完全确认其原有形态是否属于锥体建筑。这些金字塔大部分建于埃及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3],施工方法没有确切的记载。

2努比亚地区金字塔的变迁

努比亚是对埃及尼罗河第一瀑布阿斯旺与苏丹第四瀑布库赖迈之间地区的称呼。努比亚这个词来自埃及语中的金(nub)。一般从阿斯旺到瓦迪蛤勒法被称为下努比亚,从瓦迪蛤勒法到库赖迈被称为上努比亚。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努比亚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埃及与黑色非洲之间的连接地[4]。上努比亚现属于苏丹。

首都为凯尔迈(Kerma)的古库施王朝是努比亚地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有着自身的建筑特色和墓葬习俗。基于自然资源和贸易地位的原因,努比亚逐步被古埃及王朝控制。之后的纳帕塔(Napata)和麦罗埃(Meroe)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受到古埃及的严重影响,导致该地区在宗教、艺术(包括建筑的特征)等方面与古埃及文明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并最终结合为一个整体。直到现在,努比亚(现苏丹北部区域)地区在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还与埃及紧密联系在一起。

2.1 努比亚地区金字塔

在努比亚人迁都纳帕塔和麦罗埃的两个时期,在首府附近建造了约220座金字塔作为国王、王后等皇室成员的陵墓。外形均为正四角的锥体,体量与埃及地区的相比小了很多,表面经过抹灰处理并附有彩色涂料。最为明显的差别是努比亚金字塔向上的角度比古埃及金字塔要尖锐许多。

另外一个差别是埃及的金字塔均建造在尼罗河的西岸,原因是古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对死后的生活有着独特的看法。他们看到太阳升起在东方,而降落在尼罗河的西边,便认为尼罗河的东岸是活人的世界,西岸是死人的世界。于是,就把日出比作生命的开始,把日落比作生命的结束,所以总是把死者埋葬在尼罗河的西岸[5]。在相当于新王朝晚期建造的努比亚金字塔不再遵循这一规律。例如麦罗埃金字塔群就分布在尼罗河的东岸。

2.2 麦罗埃金字塔的功能、结构与建筑样式

最新的结构形式研究表明,麦罗埃金字塔是一种纪念式的墓葬建筑。地下结构遵循传统的麦罗埃地下墓葬形式,并在地上附有建筑。不论其地上建筑是个土堆还是石室墓穴或者金字塔,上努比亚地区均一直沿用这样的地下墓地形制。传统皇室金字塔的建造遵循以下顺序:

1)统治者在位期间就会选择好墓址并且确定向东的具体朝向;2)从东侧开始往地下开挖一个楼梯或者一个缓坡,挖到5 m~10 m深后再开凿墓室(按照级别一般王后两个墓室,国王三个);3)葬礼过后封闭墓室的门,再用沙石回填通往墓室的通道;4)随后的继任者在这之上依次建造金字塔和带有塔门的祭祀用的庙宇(塔门建在金字塔的东侧,一组或三组不等。最后用围墙环绕。无论地下墓室在哪里,金字塔和庙宇均建在其地面之上)(注:以上资料来自喀土穆苏丹国家博物馆)。

麦罗埃金字塔的构造通常用一两道砂岩石(后来用砖或碎石)砌筑外墙,内部填满碎石和沙子。外墙材料的吊装用一种名叫萨杜夫(shaduff)的工具完成。这种运用杠杆原理设计的设备在尼罗河地区至今仍被作为打水的工具广泛运用。锥形体顶部用一块特殊的带有装饰性的石材压顶。由于努比亚地区没有花岗岩石料,这些金字塔都是用砂岩砌筑。到了公元130年,墓室的建筑材料逐渐开始用砖或毛石代替原先的砂岩(见图1),仅墓室内部沿用砂岩墙面以便雕琢装饰性的宗教浮雕。用砖石砌筑墓室和庙宇外墙的做法沿用了200余年。 此外,外墙完成面还采用了麦罗埃建筑惯用的外墙抹灰并涂上鲜艳颜色的方式。而库什王国的统治者们在首都纳帕塔建造他们的陵墓时,在墓室上修建了埃及式的金字塔,其墓室和坚硬的花岗岩石棺的装潢也都是埃及式的。

努比亚金字塔与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有非常多的近似之处。功能和结构形式上如出一辙,就连附属塔门和祭祀用的神庙形制也与古埃及一致。不同之处只是建筑规模较小,施工质量上难以与古埃及金字塔相比。

3努比亚文化与埃及文明的联系

尼罗河上游地区出现金字塔建筑与努比亚文化和古埃及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埃及古王国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年~2613年)开始,埃及势力就不断地沿尼罗河向上游地区扩张,直至新王国之初的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80年)为止。埃及人在努比亚地区留下众多军民两用的要塞以及神庙。传入努比亚的埃及神共分为三类,分别是传统的埃及神,努比亚的荷鲁神,以及埃及的国王。此后,努比亚人大部分皈依了埃及的宗教,崇拜埃及的神[6]。努比亚地区文化深受古埃及文明影响,逐渐埃及化。

公元前1000年左右,受埃及人驱赶被迫退至纳帕塔的努比亚人建立了库什王国。这个国家发展迅速,在公元前约700年一度占领了埃及,也就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二十五王朝。但是早已受到埃及文明影响的努比亚人并未对古埃及文明产生冲击,作为统治者他们反而担负起维护埃及传统文明的责任。到新王朝晚期,古埃及金字塔形制已经被王室弃用,但同一时期的库什和麦罗埃王国却在努比亚地区继续建造这一经典形制的墓葬建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埃及金字塔对努比亚地区墓葬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努比亚地区金字塔是该地区文化埃及化的重要象征。

1)石室墓穴:

又称马斯塔巴墓室(Mastabas),是一种古代埃及地区长方形的平顶斜坡石室坟墓,用泥土砖或石头建造。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前王朝时期,被认为是金字塔的前身。

2)塔门:

两旁有塔形建筑的门道,以一对平头金字塔形式出现的纪念性的通口,用来作为通往(古埃及地区)庙宇的入口。

摘要:对埃及与南努比亚地区在地域和历史上的关联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努比亚地区在宗教、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受埃及古王朝的影响,及其在墓葬建筑尤其是金字塔上的体现,并指出努比亚地区金字塔是该地区文化埃及化的重要象征。

关键词:埃及,努比亚地区,金字塔,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张方,李雄飞.美学百科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160.

[2]Sir Banister Fletcher’s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M].DanCruickshank,20th edition,1996.

[3]Michael Ritter,Dating the Pyramids[M].2003.

[4]Mandour El Mahadi,A Short History of the Sudan[M].Oxford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1978.

[5]令孤若明.古埃及的建筑形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史学集刊,2000(1):23-24.

三教《埃及的金字塔》 篇3

一、揣摩表达顺序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一个重要目标。《埃的金字塔》层次清楚,为学生感受表达顺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上课时,我首先请学生逐节朗读课文,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然后板书小标题:位置外观一作用来历一宏伟精巧一建造方法—熠慧结晶。接着我又请学生对照板书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几个自然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说到金字塔,通常人们首先想知道的是它在哪儿,外形是什么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其次才是某一个金字塔的规模及建造方法。课文实际上是按照人们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来介绍的,所以条理分明。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还知道了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说明方法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运用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方法重点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是课文的重点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学习说明方法

1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写在书旁的空白处。

2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胡夫金字塔的这些特点的?

3重点讨论:运用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二)迁移练习,介绍古迹大成殿

1出示位于校园内学生天天可以看到的“江苏省一级文物”——大成殿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大成殿。然后向学生提问:大成殿有什么特点?(高、大、历史悠久等。)你准备用什么方法介绍大成殿的这些特点?(列数据、作比较等。)

2小练笔:介绍大成殿。

3交流、评价。主要引导学生评价小练笔是否抓住了大成殿的特点,是否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等。

对第三学段的说明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怎样才算是“了解”了基本说明方法呢?我认为仅仅“知道”是不够的,还要看学生能否进行正确的运用。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不满足于学生发现了说明的方法及这样说明的好处,还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通过语言实践,达到了加深了解,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图解建造过程

课文第五自然段介绍的是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我发现这部分内容特别适合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读课文,画建造示意图。通过读一画一讲这一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而且还发现、修改了课文中表达欠严谨的句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建造金字塔的过程画出来。(学生一边仔细研读课文,一边画图。)

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画图,老师适时提问。)地面的一层砌好了,为什么要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呢?

生:是为了把用于砌第二层的石块拉上去。

师:土坡为什么要这么倾斜呢?

生:土坡越倾斜,向上拉石块就越省力。

师:砌最后一层金字塔时,石块是从哪儿拉上去的?

生:从倒数第二层的斜坡。(突然地)课文中“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这句话有问题。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金字塔最后一层的石块是从倒数第二层的斜坡上拉上去的,最后一层建好后,就不用再堆土坡了,所以土坡应该比金字塔矮一些,而不是像课文里说的和金字塔一样高。

师:有道理吗?(其他学生点头)怎样改才更准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改成“土坡和金字塔差不多高”。

四、品味语言特色

为了准确介绍金字塔的历史、规模等情况,课文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可是一个个精确的数字却又和“大约”“差不多”等表示概数的词连在一起,是作者的疏忽,还是这样表达更准确,我和学生展开了讨论。

师:“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这句话中的“差不多”可以去掉吗?

生:不能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把“差不多”去掉,就说明绕金塔一周正好是1千米。

师:绕金字塔一周正好是l千米吗?

生:不是,比1千米要少一点。

生:用了“差不多”更符合实际情况。

师:对,“差不多”虽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词,但有时候用上它反而更准确了,这就是“模糊中的精确”。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请大家找出来体会体会。

学生很快就把课文中这样的句子都找了出来,在比较品味中领会了语言的准确与周密,体悟到了“模糊中的精确”这一奇妙的表达方式。

五、打开探索之窗

课堂的最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一段对话。

师: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有人说金字塔是史前文明的产物,还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生: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我还想了解其他六大奇迹的情况。

师:老师向大家推荐两本书——《金字塔的秘密》和《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它们或许能满足大家的愿望……

这段对话虽然简单,却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金字塔的“更深处”,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户,也达到了有效地拓展语文课堂,实现课内外知识对接的目的。

三教《埃及的金字塔》,使我对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是说明文教学要从文本的特点出发。记叙文有记叙文的特点,说明文也有说明文的特点。我们之所以觉得说明文教学比较枯燥,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说明文的特点,而把它当做记叙文来处理的缘故。如果我们能从说明文的文本特点出发,带领学生理清行文思路,学习说明方法,感受语言特点,并适时融入必要的听、说、读、写训练,那么说明文就不再是“鸡肋”,而是一道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大餐”。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管是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还是解释事物的原理、特点、演变,说明文对学生都有很强的吸引力,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是权威,把知识简单地“告诉”学生,而应因势利导,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有趣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提升语文的素养。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三是要处理好教材和拓展资源的关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的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把课文踏踏实实地学好,再为他们打开一扇探索之窗,使学生在课内掌握“捕鱼”的本领,在课外自由地捕获“鱼儿”,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课堂上过多地引入拓展资源,势必会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品读,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能“举一”何以“反三”呢?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篇4

2014/4/7吴双凤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改进的地方:

1、板书课题时不需要字字强调,抓重点字“埃”,重点笔画来做示范提醒。

2、齐读课题之后,就揭示文体“说明文”,本文说明介绍的就是《》,这篇课文需要同学

们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更多地进行自主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学以致用。

3、质疑入课时要针对学生的问答分类处理,一类可以直接解决,二类归纳为一个大的问

题,在揣摩文字后解决。

4、教学生字词:一类、二类分行出示,一类解决音形义(介绍词,共同学习);二类会

读,多读;四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温度、画面。

5、生个别朗读课文,说段意,师可与学生互动及时梳理文章脉络,及时板书,借此可自

然地引到1、6小节的学习

6、第1节的教学注意学生由感知形象——联想——表达冲动的渐进过程,这一部分还要

细改下!

7、第一课时先让学生疏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金字塔,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探

究的兴趣就够了。如有时间多,可以把第2节与第1节带着讲掉。“角锥形”的具体阐述,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的注意点:

1、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多,师自说带动的较多。没有充分发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走了形式化。

2、在第一组说出所有的说明方法后,师可与余生互动板书出来,就由此出发,让生找出

文中有相关说明方法的句段,再做细细品味!在反思中,这是最让我恍然大悟的一点!

3、第3节,师由于没有抓住小组合作的契机,导致后面教学的反复现象,在细嚼了这一

节后,第4、5节本是一个拓展、升华体味的过程,因时间仓促而带过了,这是非常遗憾的地方!

4、之后查找了关于金字塔的诸多资料,才发现它的奥秘所在,这种人文观、价值观上的缺失,也让课文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取向,即趣味!

5、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将要把这些都巧妙地融进去,以实现第二次教学的效果!第二次第一课时教学

1、生在说自己了解到的金字塔之后(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它的神秘,可以让生带这种感

情再读课题,然后质疑课题)

2、讲文中四个词语时,可将第一小节拉过来讲掉,也是理解生字词的一种方法!“廓”

与“敦”区别。沏(第一声)茶。

3、听组长的课之后觉得有改进的地方:a出示埃及地理位置的图片需结合第一节进行学习;b第一课时需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组长顺流程及时板书出“宏伟、举世闻名、数量多、历史悠久”,在结束课时最后总结非常的好!

4、师范写要在课前先画好田字格。

第二次第二课时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a组长协调组员,做到人人发言,互相补充,选好内容汇报。

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反思 篇5

我借助了一段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再配以展现埃及民族风情的图片作为新课的导入环节,一下子就为学生创设出了学习的情境,将学生领入了埃及那金黄色的沙漠中,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接下来为学生构建好对话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介绍埃及的金字塔,可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也可用上自己的语言,还可用上收集的图片,在对话中展开教学。

二、激发对话的兴趣

激发对话的兴趣对于许多一线老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如何维持对话的兴趣或许就不那么易如反掌了。为了激发并维持学生对话的兴趣,我们在备课时做了大胆的设想,打乱了文本原有的结构脉络,以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看来教学真非一日之功。

三、提高对话的质量

课题研究的范畴是对话策略,但其根本是为提高对话质量服务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在给学生构建对话平台、提供对话机会的同时,更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通过精心的设计使整个课堂显现出层次性、针对性,对话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展开。

四、丰富对话的形式

以往,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形式,多数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显得凤毛麟角。在这节观摩课上,我在传统的对话形式上进行了尝试性的突破,丰富了对话的形式。四人小组式的生生对话早已司空见惯,而学生以“专家”的身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具体描述胡夫金字塔外观之宏伟,学生以“专家”的身份运用生活中的玩具情景再现金字塔建造工程之浩大,这样的环节令人眼前一亮。

当然,这堂观摩课虽然较好体现出了对话教学的特色,但课堂中还有些许的遗憾,期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字词,正确辨识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埋”“厦”“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字塔的巍峨、宏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字塔的巍峨、宏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

一、激趣导课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坟墓

轮廓

砌合宏伟

角锥形

矗立(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注意多音字。

埋(mái)葬 埋(mán)怨 大厦(shà)厦(xià)门

缝(fâng)隙 缝(fãng)补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把握文章,顺清脉络

1.过渡:埃及金字塔作为世界一大奇观,它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呢? 2.细读课文,思考:

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如果采用“掐头去尾法”,课文该怎么分段?分别写了什么?(△)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首尾两小节互相照应。①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②根据段意,尝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5自然段)第四段(第6自然段)

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进行描述。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3.小结:下节课我们将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一起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2.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学习课文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介绍建筑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2.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语言描述等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感受它的无穷魅力。2.(课件演示图片)看到这一组图片,联系上节课学的内容,你能用书中的词语告诉老师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精读二、三自然段,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用“——”划出文中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划出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②读读所划的句子,体会体会。

③为了具体地表现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

2.学生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预设1:

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①读一读,哪些词语跃入了你的眼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这段话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读读课后练习2的(2),想一想:加点文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3.指导朗读:读出金字塔的宏伟。

4.文章是如何把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壮观写得具体形象的?

(二)精读四、五自然段,体会古埃及人的智慧与勤劳。

1.过渡: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2.自读课文,思考:

①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②分别找出两个自然段中的设问句,读一读,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③再读这两个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 3.学生展示交流。引导体会:古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双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三)拓展延伸。

1.金字塔作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已矗立在起伏的沙漠中四五千年了,提到埃及,人们自然想到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想到金字塔,人们自然会想到建造金字塔的劳动人民。金字塔,它是一座丰碑,一座屹立在世界人民心中的不朽的丰碑!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例如对埃及金字塔、对奴隶们、对法老们„„ 3.埃及,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不仅仅有金字塔,课后,老师建议你再查资料,了解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三、当堂练习,检测完善

1.完成《补充习题》

2.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智慧的结晶

精巧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7

师:你对埃及的金字塔有多少了解?

生:我对金字塔的了解是,它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师:你能在短时间内捕捉到这个信息,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我还知道埃及的金字塔非常宏伟壮观。

师: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的。

生:我也是从课文知道的。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能在短时间内汲取和捕捉到自己想要的知识,非常好。同学们,面对这些熟悉的角锥形建筑物,你们有什么疑问,想问点什么?

生:我想问一下,他们是怎么做出这么宏伟的金字塔?

师:哦,你想问的是建造的过程。(板书:建造过程?)

师:还有吗?

生:他们建造金字塔的时候用了多长时间?

师:所花的时间。(板书:时间?)

师:还有吗?

生:金字塔为什么要建成角锥形。

师: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呢?(板书:形状?)

师:还有吗?

生:金字塔因什么而得名的。

师:也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师:孩子们,通过读书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生:我能解决他们用了30年的时间建造金字塔。

师:看,通过读书能解决刚才提出来的这些问题。看来读书真是好啊,会读书的孩子会把课文越读越薄。

【点评】学贵有疑。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始让学生自主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在学生自主质疑的过程中,教师对问题进行提炼,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紧扣文中语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把书读薄,读懂课文“写什么”。学生自己能读明白的一带而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并迅速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作者用什么方法写金字塔的,把时间放在学习课文“怎么写”上,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简约,流畅自然。

【教学片段二】

师: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作者是怎样用说明文的方式来写好金字塔的。孩子们,在埃及有七十多座金字塔,作者重点描述了哪一座?

生:作者重点描述了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师:同学们,那咱们快速浏览描写胡夫金字塔的第3自然段,看看聪明的你发现这一段话里有什么特点。

生:胡夫金字塔非常大,绕它走一周差不多要一千米的路程。

师:一周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同学们说可以看出它的大,底座非常的大。(板书:大)

师:同学们,快速找一找这一段里还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写出了它的特点。

生:我从“这座金字塔高一百四十六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看出金字塔非常的高。

师:(板书:高)孩子,什么是摩天大厦?

生:“摩天大厦”就是楼层很多的大楼。

生:很高的大楼。

师:高得好像——

生:插入云层了。

师:直插云霄,多高呀!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座胡夫金字塔原来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现在,它的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起了埃菲尔铁塔之前,它可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师:你看,像这样一列数字,然后一作比较,让咱们一下子就对胡夫金字塔的“大”和“高”有了形象的了解,这种写作方法在说明文里就叫做“列数字作比较”。(板书:列数字 作比较)你看,作者写出了它的高。你们还从这一串串数字中,体会到金字塔还有什么特点。

……

师:作者抓住石块几千年过去仍然砌得很紧密,突出金字塔构造精巧这一特点,这样的描写多好呀。这种方法就叫形象描述。(板书:形象描述)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关注课文的文体特点,注重指导说明方法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抓住课文相关语句体会金字塔大、高、雄伟壮观、构造精巧的特点。教师善于点拨,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列数字、作比较、形象描述等说明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

【教学片段三】

师: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让我们后来人看到了这样的文字。(屏幕映示:“在埃及首都开罗……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生读)

师:孩子,你读的这两段话赶快找一找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一部分?

生:分别出现在文章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那么也就是说第一段就是——

生:文章的第1自然段。

师:下边这一段?

生:就是文章的结尾。

师:你是一个有一双慧眼的孩子。那谁能说说这样的开头和这样的结尾在写作方法上就叫——

生:首尾呼应。

【点评】“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发现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片段四】

师:叶圣陶也写了一首诗来赞美金字塔。那同学们看一看,在叶老这首诗里采用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哪种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看来,这种方法在说明文里经常可以运用到。孩子们,咱们也可以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来学着写一写我们身边熟悉的建筑物。可以写一写我们熟悉的万里长城,还可以写一写你们南京孩子所熟悉的中山陵,甚至还可以写写你们金陵小学里的建筑物。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会使自己的文章增加光彩。

【点评】教师指导学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相信学生在课后的练笔中一定会自觉运用所学方法说明事物。

【总评】从以上教学片段中可以发现,毕老师执教《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至少带给我们三点启示:

一、 关注学情,以生为本。毕老师了解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能读懂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在文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筛选、提取、推断信息的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上来,突破难点。

二、 感悟表达,立足文本。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实施语文课程目标。教师教的应该是“课程内容”,而不是“课文内容”。说明文教学很容易上成科学知识课,也就是“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毕老师具有较强的语文意识,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教材的语文价值,抓住语言实践这一根本,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学习语言。如“摩天大厦”,通过看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它的意思是楼高得直插入云层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而是形象生动的画面。指导学生感觉说明方法,也是在读读议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出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适度拓展,学以致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拓展不是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让学生的学习游离于文本之外,而是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毕老师指导学生欣赏叶圣陶的小诗,鼓励运用所学方法学写身边熟悉的建筑物,让学生一课有一得,力求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知识的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抓住文本特点,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树立牢固的语文意识,说明文教学同样可以演绎预约的精彩。

(本课教学实录由何思源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杨海波节选)

(毕雪燕,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青年教师;杨海波,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篇8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烈士陵园塔和海会寺双塔等各种各样的塔,过渡到“金”字,再过渡到金字塔。

2、板书并交流课题

说一说从题目中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问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重点

1、自主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还不少,请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2、学生交流,自主释疑。

说一说通过朗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第一段交流。(播放课件)让学生用第一段中的词语来描绘你所看到的金字塔。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宏伟、精巧和科学建造

3、找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承上启下)

4、学习“宏伟和精巧”部分。

(1)课文哪部分是写金字塔“宏伟而精巧的”?(第3自然段)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宏伟,哪些句子写精巧?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

a、高146米多,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指导朗读:我们的教学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b、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c、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d、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e、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驾岭乡约有3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5、学习“建造过程”,感受埃及人民的智慧。《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爱如茉莉》说课稿《梅花魂》教案《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详案回望“赏读”:《海伦·凯勒》教学实录劳动的开端第二教时《牛和鹅》教学设计《和氏献璧》教学实录13* 打电话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过渡:如此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5自然段。

(1)学生交流汇报:

运石料——修土坡——移土坡

感情朗读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画一画。

读完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对古代埃及人民说什么?

三、学习首尾,体会情感

过渡:让我们来看看人们是怎样评价金字塔的?请读最后一段。

1、感受词语(矗立、起伏的黄沙、四、五千年,)解决“傲对碧空”的问题。

2、思考: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讨论)

3、再读最后一句,体会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课堂拓展延伸。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这也是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之一的重要原因;由于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它建造过程的艰难与埃及人民的聪明、智慧,它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课后探究:(课件)

(1)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

(2)查找“世界八大奇迹” 的相关资料。

(3)小秘密:金字塔里存放着法老的尸体——木乃伊,你知道木乃伊是怎么回事吗?

五、总结升华。

我们今天不仅了解了金字塔的外形和结构特点,而且更感受了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相信你们通过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可以在月球或者太空中建造比金字塔更宏伟更精巧的建筑。

附:板书设计

宏伟而精巧

埃及金字塔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德育目标: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难点:

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器材、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二)出示导纲

1、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合作互动

(一)师生互动 1.小组合作

共同解决自学时的疑难问题。2.展示评价

对照分工表,各小组展示本组交流的成果并进行评价。3.质疑解难

(二)教师精讲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三、导学归纳

(一)学生归纳

(二)教师总结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表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

四、拓展训练

(一)教师出题

1、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2、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二)学生出题

五、作业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举例子

对精巧 列数字 碧建造作比较 空

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破解? 篇10

金字塔从里往外修建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其神秘色彩一直吸引人类不断探索,其中尤以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最为神秘。巨大的胡夫金字塔到底如何建成?千百年来争论不休。法国建筑师吉安·皮埃里·胡丁经过8年研究认为,在金字塔的外墙里面有一些螺旋型的盘旋而上的斜道,那些组成金字塔的巨石可以沿着这个斜道到达金字塔较高的地方。这位法国学者认为这些斜道今天仍旧存在于金字塔中。

借助于法国达索系统公司开发的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胡丁已经成功地重现了那些金字塔巨石一块一块累积在一起最终形成金字塔的三维模拟图像。计算机模拟图像清楚地显示出从里到外建造这样一座金字塔所遵循的建筑逻辑。胡丁甚至认为他已经揭开了胡夫金字塔的建筑奥秘。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胡夫金字塔有5个顶盖而不是仅1个顶盖的原因,并且清楚了这些巨石是如何被运送到塔顶的。

今天的机械工程学家认为,即使利用现代的建筑科技,有人想要重新建造一个金字塔也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把一些重达60吨的巨石搬运至胡夫金字塔顶端的时候更是困难。其他的理论对此解释说,古埃及人是沿着金字塔外部的斜道把巨石推上去的。但是如果这样的话,这种斜道的坡度就不能超过大约7或8度,这也就意味着想要修建146米高的这么一个巨大建筑物就需要一个长达1英里远的外部斜道。而且修造这样一个斜道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要和修造整个金字塔所需要的差不多,显然这种解释无法令人信服。

胡丁的解释

还有一些人认为,斜道随着金字塔高度的不断增加会围绕在金字塔周围。但是这样的斜道在没有牢牢固定在金字塔外端的时候更倾向于自动坍塌。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今天的金字塔外面有可以固定斜道的地方。

外部斜道也将会造成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建筑废料如何处理。当金字塔修建完工后,那么多的建筑废料去哪里了?现在还找不到任何证据可以解释这些疑问。胡丁的解释是,这些建筑废料还留在金字塔外墙内部的斜道上。这种螺旋型斜道在墙体内部有几米长,现在仍旧存在。

根据他的解释,第一阶段的建筑工程使用了传统的外部斜道把巨石从底部运至43米的高度,第一阶段的工程一旦完工后,已经使用的石料就已经占到了整个金字塔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的70%还要多。第二阶段的工程涉及到螺旋型内部斜道的修建。胡丁说:“这就像一个有顶棚的隧道一样,但是在金字塔的四角斜道却是露天的。因此巨石可以在露天的斜道中改变位置和方向。”

胡丁已经计算出,如果斜道坡度是7度的话,那么斜道到金字塔顶的距离每缩短一点,斜道就要螺旋式前进1英里远。这样当1吨的巨石沿着斜道上升时10人就可以完成运送任务。胡丁认为,用于修建外部斜道的那些巨石最终又得到了二次回收利用,这些石头最后沿着内部斜道上升而成为组成胡夫墓的建筑材料。

仍需证据支持

金字塔整体工程完工后,斜道4个露天的角落就被填封了,但斜道的内部仍是空的。胡丁说,支持这种说法的关键证据来自1986年进行的一次微重力测试。在测试中法国科学家发现了特殊的异常现象:金字塔内部有螺旋形的非致密的建筑体出现。

胡丁说:“科学家让这种奇怪现象在抽屉里关了15年,因为他们不能给这种现象一个满意的解释。但是当我给出这个建筑学解释后,这个现象就可以理解了。这个异常现象作为一个证据很有说服力,但并不能直接说明斜道今天仍旧还存在于金字塔内部并且斜道内部没有填充其他东西。”

说到如何把重达60吨的巨石运送到胡夫墓穴顶端,胡丁认为这个过程应用了一个重力平衡运输系统,这些巨石的两端会栓在绳子上,然后有人会拉一端的绳子让巨石沿着内部斜道缓缓向上移动。胡丁还认为胡夫金字塔顶部的5个假顶棚其实并非画蛇添足,它们是作为一种力量分担装置而存在的。它们的作用是阻止胡夫金字塔弓形顶棚承担过大的压力。

埃及金字塔作文 篇11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他们非常重视保护尸体,常常用各种香料和防腐剂将尸体制成不易腐朽的木乃伊。最早的埃及人存放木乃伊的墓穴是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再堆一个沙坑形成的,这种墓穴叫做“马斯塔巴”。

到了公元前27世纪,埃及法老杰赛尔认为这种墓穴不能作为法老的永久住所。于是,他找建筑师修筑了一个巨大的“马斯塔巴”,并在它上面加了五层小的“马斯塔巴”,由于它的外形很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公元前30世纪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造了三座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胡夫是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他即位后,决心要给自己建造一座最大的金字塔,他强迫所有埃及人都要服从这项劳役。成千上万的埃及人被派到山里去运石头。据估计,每块石头大约重两吨半,一共需要230万块。可当时没有机械运输工具,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可是木橇在不平稳的地上是拉不动的,于是埃及人又花了十年时间修建了一条石路。就这样金字塔就完成了!

埃及金字塔教学反思 篇12

我执教的班级学生,是属于基础不太好的那类,对学习的兴趣尤其不够,一般的常规模式的教学,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致。课堂学习中,常常会有很多学生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针对这样一篇不是很生动的说明文,我应该怎么定位呢?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是我困惑最多的。

这一课是一篇说明文,应该有一些新知识点,比如: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是必须要让学生要知晓的,并要尝试一些说明的方法;课后的问题:借助具体的文字描写,让学生弄清楚“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本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想象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办法和艰辛过程,这是基于文字表达上的头脑再现,需要指导学生有效达成。可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好像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致。该怎么实施教学才能完成以上的几个目标呢?

我又读了这篇课文,而且反复查阅资料,期求再寻找到新的视点。我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我是一位导游,带着一群游客到金字塔参观游览。导游针对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分别进行介绍。如果能转换好句式,效果应该也是很好的。但是我打算突破这种常规思维,因为在前,我就这样执教过这一课。

终于在上课的上午,我找到并编辑了一份文字资料,大致的内容是: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世界文明的一块丰碑;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有一种神秘的能量。我想把这份资料放在上课开始让学生拓展读,应该会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兴趣,也能较好地补充一些课文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就这样,我安心的走进了课堂。

整节课,我好像并没有讲多少话,都是围绕指导学生学而进行设计:第一个环节:1、2节课文是由学生默读完成的,我只出示了一个课文填空让学生完成:“金字塔坐落在 ,它的形状是 。金字塔是用来 。因为 ,所以称为金字塔。”第二个环节:引读第三节课文,围绕“宏伟”“精巧”找读有关句子,重点把用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说明金字塔的语句拿出来进行品读,以此体会到金字塔确实是宏伟而精巧的。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找出写建造金字塔方法的语句,在课文语言叙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画图来理解古埃及人科学的建造方法,并由衷体会到古埃及人是勤劳而智慧的;接着,我也出示了在课前收集到的比较清晰地绘图模型,学生更是惊叹不已。

这样的三个环节过后,我无需再赘言什么了,只是又出示了沙漠之中的金字塔,让学生看着这沧桑而古老的金字塔,感情充沛的读了最后一段文字,那种言犹未尽、心向往之的情绪油然而生。下课了,很多学生走到我身边说:“老师,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埃及,亲眼去看一看金字塔!”

这是我期望达到的目标,我的新思路是成功的。更主要的是,这节课,我好像真的没有讲多少话,几乎都是学生在读、在思考、在做,而且学生一直都是兴趣盎然的,这样的课堂效果,在我的班级里,也是极少出现的。

上一篇:向雄字茂伯文言文翻译下一篇:诚实守信演讲稿5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