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2024-10-02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共15篇)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1

1.网络警察网络警察是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集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战警种。除了侦破案件外,还肩负着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科技建设等。网络警察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网上搜寻,对网吧进行管理,检索出网上的淫秽、反动等有害信息,根据线索对网络犯罪协查破案。2.反病毒工程师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折射出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匮乏,而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更是IT人才架构中的一个空白。反病毒工程师需要懂得网络知识、主机操作、应用系统知识、数据库存知识、各种专用仪器仪表知识、安全检测监控软件知识、扫描和防黑客入侵等软件知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反病毒工程师是对抗网络隐患的最有威力的守护神。3.红客(信息安全

员)在中国,红色有着特定的价值含义:正义、道德、进步、强大等,红客正是兼具这几项品质的网络守护神。他们是与黑客截然对立的电脑爱好者,热衷于研讨电脑的攻防技术,并使它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他们充当着网络信息安全员的角色,是新近兴起的网络“尖兵”。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和技术,专业课程涵盖了信息安全领域的主要知识点,着重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军事等领域的信息安全职位的高级专门人才。同学们在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可获得中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证书、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证书、注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证书和注册信息安全审核员证书等。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信息安全人才只有2100人左右,具有大专学历的只有1400人左右。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人才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信息安全专业便具有资格证书“硬”、毕业生“少”、需求部门“多”、用人单位“大”、就业前景“广”等就业优

势。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公安局信息监查、网站、病毒杀毒公司以及涉及信息安全的地方,比如电信、网通的技术安全维护部门,政府各个重要部门的网络安全监测部门等。(2010)

基础课程与书籍 这些是你基本要掌握的 如下:

大一

信息技术概论(软硬都介绍,将信电的涉及到的都讲一遍)

计算机基础

电路

离散数学

高级语言(c++)

大二

软件课程设计(类、mfc、数据结构,其中mfc是自己看视频)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数据结构(以c语言为基础而不是c++,目的是针对数据结构)

微机原理与接口(汇编)

操作系统(重点讲原理,至于案例是windows server2003和linux需要自己看)

数据库原理

大三到大四

专业主干必修课:

计算机网络

通信原理

网络协议

算法设计与分析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网络安全

信息论与编码

密码学

专业选修课:

人工智能

Java语言及网络编程

专业外语

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

编译技术

电子商务

嵌入式技术

Unix操作系统

无线网络安全

可信计算

信息隐藏

网络安全方向:

Windows安全原理与技术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协议

软件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方向:

计算机取证

信息安全管理

防病毒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

但是在社会里面基本是硬件与软件结合 辅助你去实现信息安全。所以你得掌握信息安全软件的应用 和整体规划安全。所以说是个综合学科。需要你懂硬件、软件、综合布线、等等。

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窜改和伪造的可能性。所以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2

一、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困难的成因

1. 对自己认识不足, 定位盲目

就业时不能准确定位, 对自我、社会需求认识不足, 片面追求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工作地点等, 功利性较强, 对就业抱有太高的期望值, 从而人为地造成了就业困难。

2. 对行业缺乏了解, 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很多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一些专业方面的技术, 但在综合素质方面的锻炼尚有欠缺。

3. 抗压能力较弱, 依赖性过强

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 而独生子女容易出现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主要有:抑郁心理、孤僻心理、执拗心理、偏激心理、狂妄心理、冷漠心理等。

4. 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我们国家沿海发达城市开放程度高, 信息流通渠道畅通, 和国际接轨程度高, 有发展这个产业的基础和需要, 呈现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对于学生就业来说自然是较好的选择。

二、解决当前信息类专业就业难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1. 强化提高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提倡终身学习态度

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 尽早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 合理安排大学生活, 为就业作好充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2. 多渠道获取信息, 克服不利心理

多和已经毕业的师哥师姐保持联系, 了解社会需求, 克服就业中的自卑和依赖心理、焦虑心理和盲从心理,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 通过考研、创业等多渠道, 开拓职业空间

信息技术类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科技含量要求较高。更希望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人员参与工作。

总之,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 作为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再打开思路, 勇敢地参与竞争, 最终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信息技术相关行业是新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 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在实际就业时, 信息技术类学专业生却普遍出现就业困难问题。剖析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中出现就业困难的成因, 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

关键词:信息专业,就也,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唐琳.师范院校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思考.科技信息, 2010 (31) :121, 146.

[2]吴荣军.略论影响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原因及对策.教育研究, 2008, 12 (3) :191-193.

[3]陈瑞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之浅见.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4 (3) :15-16.

[4]胡幽, 孔勤根, 吴益彬.试论交叉学科专业学生就业观念教育:以信息技术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1 (6) :47-49.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3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就业 对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型专业,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目前全国约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此类专业,每年为社会培养约数万信管的毕业生。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每年都有部分的信管学生对就业比较迷茫,对未来没有认知,这种迷茫可能会持续整个大学期间,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是“毕业之后可以干什么”,“信管的计算机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管理好像也不精,经济学也不知道可以干什么”等。不仅是学生有这种问题,学校、社会也对该专业有一定的疑惑,有些学校将该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而有些学校却将该专业设置在计算机学院,说明该专业的定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社会对信管专业的认可度也需要提升。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恰当的引导。

一、加强专业教育

信管专业有它的优势,它是一个交叉型专业,信管的学生可以适应多种工作岗位。在目前社会需求中,复合型人才受到很大程度的欢迎,能够做到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经过一定的社会培育,这样的人才,潜力是很大的。同时,它的一些专业知识,又是其他专业不具备的,比如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等。

信管专业也有它的劣势,这种劣势主要体现在交叉型专业的各类知识普遍不是太精太专。这样的劣势对于一些同学的需求是明显的。但是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提炼专业特色,加强专业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二、改变就业观念

社会的就业竞争在加剧,就业压力也逐渐变大,大学生也不是原来的天之骄子,大学生应该要转变观念,向一个就业人转变。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预计1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是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间的突出矛盾,部分地区、行业、专业教育存在过热、大量人才扎堆现象。大学生们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一味地贪念高薪、名企、有派头的企业或职位,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最基本的工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而是学校提供大环境,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各类资源,结合自身的兴趣及发展目标,自主的学习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一些信管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在校期间通过信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引导,自主的学习,参加国家的软件与计算机行业的资格考试,通过获取软考的证书,增加自己在计算机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另外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市场营销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知识,在就业的时候竞争力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学生竞争力都是信管专业的培养范畴,都是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来实现的。

四、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的需要。信管专业应该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实现零距离,免培训的就业。比如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某企业的ERP实施,通过这种合作,一些同学受到了项目训练,同时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这种做法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总的来说,信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的,他们就业渠道多,择业范围广,只要学生能够摆正好自己的位置,端正好就业心态,是能够在就业大潮中获取一席之地的。

【参考文献】

[1]薛伟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66-69.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4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150-200人,其中男58%、女42%,20司法信息安全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33%、理科64%、文理综合3%,近几年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5%-100%)、(80%-85%)、(90%-95%)。

培养方向

1、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能够独立承担公安、司法基层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操作;

2、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熟练应用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能进行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局域网络的设计实施和网络安全的监测及防范工作;

3、掌握计算机与计算机安全犯罪的特点,能够主动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

4、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用数据库解决公安、司法基层部门的数据统计、管理等问题;

5、掌握我国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

6、具备一般军事队列指挥、擒拿格斗、防身自卫及机动车驾驶等警体技能;

7、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8、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篇5

第一做研发,能够做硬件方面,例如电源设计以及电路设计布线等等;能够偏软件方面,例如可编程逻辑以及单片机和嵌入式等汇编方面的,很多大学生出校门首选是做技术,生怕所学浪费,也感觉做技术有前途,可是做技术是不是要做一辈子谁也说不好

第二做技术支持,这项工作除了涉及必须技术以外主要还需要学会怎样与人打交道,要看你性格适不适合,当然即使这方面不是很强也能够渐渐练习.

第三做品质管理以及质量检测等等,这项工作相比前两者可能不会那么辛苦,生活比较稳定

其他还有就是进一些电子厂做一些生产管理什么的,还有销售,因为电子专业具有工科相关专业背景,比学管理和销售的有必须的优势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地点一般在珠三角长三角(例如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北京以及大连也有部分),就业单位一般以台资韩资日资的电子企业居多,像移动华为等等出名和不出名的通信相关企业也属于就业范围,也有些外资(欧美)企业招聘此专业,至于工资待遇在所有专业中属于中等偏上,要看你什么学校档次以及你工作的地点和从事的工作甚至个人本事,范围大概在2K到6K不等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得东西很多,比如说:音响技术,微波天线技术,电视技术,DSP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等。

你如果学单片机能够找单片机开发编程应用方面的工作。小企业,小产品多多,其中也自有一番乐趣。

你对DSP有必须基础的话,你能够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或者数据采集、神经网络等领域谋求一个职位。将来一准是公司的栋梁之材啊!

你若熟悉ARM,能够成为便携式通信产品、手持运算、多媒体和嵌入式解决方案等领域里的一名产品研发工程师

你熟悉EDA,能熟练应用HDL语言,熟悉各种算法,如FIR、FFT、CPU等等,同时掌握最新器件的应用,把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用于ASIC。

2.就业城市

电子业此刻全国都兴起。最发达就数珠三角一带,如深圳,东莞,广州,惠州等。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6

就业方向:ERP实施工程师或ERP实施顾问

职业状况:随着信息化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社会和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既懂业务、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目前十分缺乏。

据ERP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估计,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千人,这相对于我国需要信息化的几十万家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目前,ERP人才主要在三个方向就业:

1、到软件公司就职,从事软件实施工作;

2、到软件应用单位就职,提升用户的软件使用效益;

3、自己创办提供软件咨询实施服务公司。

作软件公司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在未来几年中,中国需要大量的专门从事软件咨询实施服务的第三方公司。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前景

从1984年开始, 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科技产业日新月异, 信息产业也随之应运而生, 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十分重要的因素, 为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加速科技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可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作用, 这表明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多, 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1]。因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值得我们探讨和分析,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基本电路知识, 并掌握应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不仅对数学知识和物理学要求很高, 而且对电路知识、电工基础、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都要求有十分扎实的知识储备, 此外, 还需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等。由此可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优秀学科, 同时也是理工交叉的新起步学科[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兴起是伴随着高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来的。如今,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时代, 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通信技术都与电子信息工程密不可分, 比如大家用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电子产品都与电子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 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高技术人才需求量正在不断攀升。这项专业的设置不仅能为多领域输送人才, 同时也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提供推动力, 对当今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被誉为朝阳产业。现如今, 人们对生活科技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在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在我国所有的大学中, 从1994年拥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几十所学校开始, 到如今已经有约两百所大学开设了这项专业, 并且在几年中, 电子信息工程与专业在大学中的开课数依然成指数型增长, 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包含有此专业, 可见电子信息工程与专业发展之迅猛[3]。

然而, 虽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极大, 但每年此专业的毕业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这源于该专业在本科的教育模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着很大偏差[4]。作为高新技术产业, 用人单位势必会要求毕业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也需要具备研发新产品的创新精神。但实际在本科教育模式中, 我们接受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理论教育, 即使是动手操作的实验课, 也都是最基础的实验, 学校很少开设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实践动手环节课程, 导致学生极度缺乏实践能力, 同时, 一味的灌输式教育也让本科生的创新精神渐渐被磨灭。这就造成了虽然每年有大批电子工程信息专业的毕业生流入社会, 但真正属于社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还是很少。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已经形成以一定规模的技术产业链和行业, 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 但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还是不足, 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许多技术依然依赖于引进欧美等先进国家的成果。一个行业如若不能掌握技术的核心, 那么只能长期受制于人, 这样便会严重阻碍国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中, 不能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 便不能走到行业的领先地位。

所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任重而道远, 我们需要高科技的创新性人才, 需要对该专业进行改革, 为顺应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 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应侧重在工程二字, 以学生为根本, 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在教育模式上应改变传统讲授教育, 积极与企业联系, 尽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 要掌握核心技术, 走到世界领先地位, 就需要此专业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素质和创新精神。只要能够做出改变, 此专业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目前的发展越来越快, 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 提高生活质量, 创造高科技时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势必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赖凯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J].广东科技, 2014, (18) :177-178.

[2]滕升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4, (1) :82-84+87.

[3]郭梦楠.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学中国人, 2015, (14) :138.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8

关键词:就业导向;光电信息专业;融合式;教学改革

21世纪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世纪,光电信息科学、光电信息技术和光电信息产业将成为影响整个科学技术领域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大促进因素。为支撑广东乃至全国的光电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我校于2011年开设光电信息专业,为珠三角的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培养了部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几年的办学过程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但一直摸索着前行,通过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学生能否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与学校开设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传统的专业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需要。尽管我国中、高等教育朝向职业教育转型进行了较长时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当前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讲究专业课程间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割裂了专业课程间的融合性

当前的专业课程学习,更多的还是按照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授课,一门专业课程之中涉及到另一门专业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时,在做教学安排时,这两门课程通常分为两个不同的学期进行授课,譬如:在我校以及较多的职业院校的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授课通常分成三个不同的学期授课,造成的困惑是:(1)不同课程间知识与技能学习相割裂,不能做到彼此融会贯通;(2)专业课程授课体系延长,以至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过多的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压力大大增加,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面临找工作单位和进行顶岗实习,往往心浮气躁,如果安排较多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比较差。

2.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未深度融合

现代的职教在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尝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譬如非常多的职业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直接将工厂的案例引入到课堂,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但笔者认为这些仅实现了在校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初步融合,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以及做人做事的方法等没有实现融合,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未实现深度融合。

3.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素养教育相割裂

现代职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理论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专业能力培养较过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但经过多方调研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专业技能增强了,职业素养却有较明显的退化,具体表现在职业道德缺失,缺乏严肃、认真以及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分析我们的职业教育,有点矫枉过正,由传统的重视教育性转变为现代的更加重视职业性,没有很好地将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4.专业学习与高端技能型人才选拔相割裂

由于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基础理论学习较差,但喜欢动手,但也有少部分动手能力较强,基础理论学习能力也不错。而现在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一般是为了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感觉没什么,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感觉“吃不饱”,不利于高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选拔。

5.评价机制不合理

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应该说已经进行了许多重大的变革,除了笔试之外,引入了实操考试等,更加客观公正地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譬如企业更加看重的职业素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待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去。

二、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1,2]

職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要以职业定向为基本特征,使受教育者掌握专门的实用知识、技能和技巧,而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则决定其要以教育的本质即育人为出发点、落脚点,职业性、技术性与教育性并存,是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的特色和本质所在,无论偏颇哪一方面都会迷失方向,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对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参考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先进理念,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指导思想,在教给学生切实可用的技术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更应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3],全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素养。

2.在相近专业课程教学中,制定统一的授课计划

为解决当前教学模式中遇到的困境,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我校在光电信息专业教学中大胆采用融合式教学模式,以模块与项目学习为依归、主线,将知识与技能贯穿于模块与项目之中,依据模块与项目学习制定教学计划,不同专业教师之间根据对方项目需求,不分专业知识体系,互相配合授课,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重构项目化课程体系,极大地增加了专业课程学习的进度与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将本学期开设的相近专业课程,以模块和项目为载体,将相近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点贯穿其中,制定统一的授课计划。譬如:我校光电信息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两门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安排在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进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正常进行教学的,因为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之中会应用到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所涵盖的部分知识与技能。为使这两门课程能够同时顺利开设,我校大胆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革新,采用融合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两门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分成多个模块及项目:基本元器件的识别、万用表的使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手工焊接与拆焊技术、导线连接与照明线路安装与检测、动力保护装置的安装与检测、电工常用工具及仪表的使用、安全用电、数字万用表的基本原理及安装与调试、声控楼梯灯的基本原理及安装与调试、555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及安装与调试、万能充电器原理及安装与调试、有源音箱基本原理及安装与调试等项目,将两门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贯穿其中,二位老师各负责几个模块和项目,同时授课,他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根据对方的模块或项目需要,提前安排好所要链接讲授的内容或需训练的技能,学生碰到问题后,可以随时请教两位老师中的任何一位,充分体现了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的融合式教学理念,极大地解决了上述传统式教学模式中的困惑。

3.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是职业教育的真谛所在。我校为更好地推进专业建设,使专业课程学习更好地贴近企业需求,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中,贯穿短时的企业实践,真正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具体做法是:在本学期专业课程学习时,针对学过的一些知识,联系专业的光电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为期1~2周的短期实训,并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实习,将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枯燥的专业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既练习了专业技能、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同时也学习了企业文化、理念以及职业素养等,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短时的用工需求。职业教育必须要贴近企业,才能贴近时代。为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及时得到企业的培训,利用寒暑假期,我校近几年还大力开展了“百日实习”活动,实时安排学生到一些知名光电企业进行2~3月的专业实践,探讨实施了产教结合的融合式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重在“养成”。中职专业课教师要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时候“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各种职业要求成为学生的习惯。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途径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定等方面来实现。譬如:在教学实践、实习安排过程之中,始终贯穿认真、敬业、团队、沟通的职业要求,坚持实行“6S”制度(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和安全),真正做到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实时渗透职业素养教学的理念。

5.以职业资格证为蓝本设计教学项目

为了使学校教育更好地符合企业需求,在以模块化、项目式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时,我们通常以职业资格证为蓝本设计教学项目,一方面使专业教授内容更好地贴近行业、企业需求,而不是仅仅适应某一个个体企业需求。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能持有双证毕业,毕业即能上岗。

6.以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为引领,设计教学项目

为了培养和选拔现代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我校在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之时,也充分以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为引领设计教学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我校光电信息专业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光电信息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很好地满足了珠三角地区光电企业的需求,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7.建立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动手能力、品德态度与考试成绩有機结合

我校积极探索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光电信息专业课程的特点,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学生的方法,而是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品德态度与考试成绩有机结合,建立了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我校光电信息专业学生必须根据此评价体系来获得学分、毕业资格及推荐就业。在专业课考核中,改革传统的以笔试为主导、辅以实操的考试模式,采取以实操为主导,理论为辅的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将学生平时的品德态度也纳入到考核中,根据综合得分来评判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这样不仅可以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我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视人品、职业道德的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中职光电信息专业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在我校的光电信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实施情况来看,这一教学模式改革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动手能力、专业素质、就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有良好成效,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今后,还需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实践,总结经验,使该模式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

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 冯艳妮,刘培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光电子技术

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12).

[3] 黄正轴,胡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J].机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1998年设立的专业),这个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管理:

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信息收集就是对原始信息的获取。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经过信息内容的处理,输入的信息才能变成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被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有的并非使用完后就无用了,有的还需留做事……

信息系统:

从技术上说就是为了支持决策和组织控制而收集(或获取)、处理、存储、分配信息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组件。除了支持决策、协作和控制,信息系统也可用来帮助经理和工人分子问题,使复杂性可视化,以及创造新的产品,从商业角度看,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用于解决环境提出的挑战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管理方案。我们用“信息系统”这个词时,特指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系统。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件、硬件、存储和电信等技术为核心的人机系统。

就业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信息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系统和网络)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面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信管专业的学科发展前景应该十分看好,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断加大。随着学科的建设,原来的图情档专业设立的信管专业的学科实力也逐步增强,在信息科学的冲击下完成了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型。

总体而言信管专业应以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三个方面的知识为平台,构筑信息管理学科基础(内核)。

具体内容应包括:

(1)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分析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统计、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研究、信息检索语言、科技档 案信息管理等。

(2)计算机科学课程: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3)管理科学课程: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经济学原理、信息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等。

面对信管专业的发展前景,我们试着分三部分作阐述:

(1)相关领域的整合与互补

基于以上所述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等相关领域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在信管专业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相关学科的整合与互补的过程。一般而言,在管理学院课程设置中,无论是工商管理还是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都是核心课程。现在图情档都划归信息资源管理范畴,这些传统专业都会以信管专业为其学科建设的方向和指针。这些领域在研究范围上都有大量交叉,各领域的整合才能集中最优势的资源,无疑只有这样信管专业才有竞争力。

(2)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

据以上所述,信管学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学科的交叉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已经成为各学科发展的新生长点,或者说信管专业的未来发展生命力在于相关学科的交叉,并不在学科本身。这应该是各应用学科的共同特征。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关系。目前我国该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中有两种倾向均不可取:一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仅仅给学生教授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传统管理手段,计算机化即告完成;另一种则过分夸大计算机的重要性,恨不得将所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都传给学生,将信息管理系办成准计算机系。这都是未弄清专业知识结构中计算机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知道,“信管”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领域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不是计算机算法理论或硬件理论,也不是计算机自身资源的管理,只是将其作为工具和手段,因而对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侧重应用。这需要我们首先端正态度,立足于服务,立足于应用;其次应针对计算机应用的具体情况开设有关课程,重要的是应用软件开发和维护。或者在人才培养上分类型,比如可以分为技术型,工程型,管理型等。

(3)三种模式的趋同倾向

我们还记得清华人的自信,他们说别的信管专业都是由图情档专业转型过来的,只有他们才是嫡传,包括临近的北大也是这样。这或许是由他们的实力决定的,毕竟他们在信管专业排名中高居榜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校传统图情档专业学科转型的完成,清华也将不得不承认别人的信管专业也是真正的信管专业,而不管它们当初的出身如何。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以上三种模式只是中国当前信管教育界特有的现象,再过几年或十几年后,人们将不再注意到信管专业的出身,因为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培养方向上可能会有些区别,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在这三种模式的趋同倾向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或者说社会的认可无疑是决定性的,正如这一专业是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应运而生的一样。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各大学为何把强调自己的特色和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放在同一地位上。

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我个人也有自己对这个专业的一些看法。在此尽供参考。

我就直接从就业说起。这个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3种:

一,就是从事技术方面的。需要你把计算机技术学的过硬。

二,从事系统分析,数据分析方面。需要掌握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能通过一些硬件软件工具对市场或者其他信息进行分析。

三,从事ERP。对于ERP,在下面会有详细介绍。(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个人也不是很清楚。

只是看了网上一些杂7杂8的介绍。)

以上是信管专业的基本就业方向,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根据专业来选择就业方向。

下面来谈学习:

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很鲜明的。特点就是:课程多,涉及面广。但是并不深入。(特别是在我们学校)

所以如果你尽尽依靠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可能你毕业的时候就会成为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通的情况。而现在看来,这种情况是就业是不利的。

这就需要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选取相应的方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具体方向参考就业那3种。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个人看法。最后说一句。有时候选择的方向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实习、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18周,其中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 篇10

目前来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城市建设、国土规划、市政建设、土地勘测、测绘等单位找到适合自己发挥专业技能的空间,当然还有各类高技术公司。学生工作后主要从事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发各种信息系统的工作,具体内容则依据工作单位类型的不同,开发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维护,应该说,这是一知识密集型的工作,要求学生掌握充分体现区域地理综合特征的地图编制理论技术,具有地图测绘、计算机制图与地图印、制、绘等方面扎实的基本功。同时,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因此,还要求学生有不断吸收本学科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只要认真完成在校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训练,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设置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体系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4-02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直接面向工程、面向应用的专业领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良好专业素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自2001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新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开始,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发展了十年。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信息安全专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许多问题,诸如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课程建设等,尚在研究、摸索阶段。而且,由于各个高校的特色专业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因此,研究主要从学科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信息安全专业特点

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泛的领域,而且其内涵在随着信息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归纳起来,信息安全专业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多学科交叉。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生物、法律、管理等多个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熟练、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专业素养高。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素养。这样才可能到一些很重要的部门承担信息安全工作;系统工程。鉴于“七分管理,三分技术”的木桶原则,绝不可忽视法律、管理、教育的作用;整体性和底层性的特点。从整体、底层硬件方面系统采取措施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二、教学体系建设

1.学科设置。信息安全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仅对信息进行保密(保密性)发展到防止信息被篡改(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从而涉及到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所以,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科设置也随着其研究重点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而不同。目前,在学科设置方面,信息安全仅仅是高校自设的二级学科。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将信息安全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者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二级学科。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之下的,以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重点;而设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之下的,一般是以通信和密码学作为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高校将信息安全作为数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其侧重点;有的高校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在安全工程系,以安全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信息安全专业设在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充分利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发展信息安全专业,培养通信保密方面的专业人才。

2.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考虑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特点,提出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求覆盖的领域知识面宽。美英等国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有层次性。有的院校将课程分为两类课程,即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基础课程开设了密码学、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管理与评估、数据库安全、网络攻防技术;特色课程开设了安全编程技术、信息犯罪、网络协议安全性分析、计算机/网络取证、无线网络安全等。而有些院校将课程分为技术、管理、安全三大核心或者是技术、策略、健康和管理四大核心。而在国内,由于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二级学科开设在不同的一级学科之间,因此课程设置差别很大。如“数字信号处理”“编码理论基础”“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信息网络基础”等科目则使得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更倾向于密码学和通信安全;而“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嵌入式系统”“Windows分析与应用”等科目使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定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上。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相应的信息安全专业。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课程设置为基础课程、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保持了如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等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专业课程设置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和网络安全技术,同时还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方面设立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课程。这种三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了学生可以从事信息安全、通信、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规避就业风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由于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算法分析基础,因此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包括了“算法设计与分析”“组合数学”“网络计算和高效算法”“计算数论”和“计算机数学”等基础性的课程。这些课程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密码学、入侵检测、信息论等专业课程,而且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上海电力学院结合自己特色明显的电力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同时兼顾电力信息技术、电子、通信、数学、物理、电力信息网等课程。

3.实践教学环节。在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一定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不仅要有合理完备的理论课程体系,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信息安全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由于信息安全实验大多比较复杂,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也较多,而目前的教学条件通常很难满足大量学生并发进行实验。因此,有的高校采用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可以有效减少实验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一点对于要频繁进行恶意代码实验的信息安全实验来说至关重要;而有的高效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工程实训项目和毕业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采取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积极与相关单位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有的高校将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人文社会科学实践、自然科学实践、工程技术实践及综合实践四类规划;有的研究针对信息安全的专业实验设置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试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基础验证实验约占总学时的40%,内容与理论课内容相衔接,且相对固定;综合性设计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4.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研究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更新快、教材知识相对滞后等特点,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提出“参与式”的教学手段。首先提出具体问题,然后推荐一系列参考资料,教师从研究思路和关键问题上给予引导,最后请学生将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阐述。这种互动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实践性很强的入侵检测技术课程,如果按通常的注入式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还是不能建立网络攻防的完整体系。但是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学到更多他感兴趣的攻防内容,从而在理解和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知识和技术后自主搭建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扫描攻击实验,查看和分析“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而针对密码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是结合实际应用来进行阐述。例如RSA算法在网上银行,数字证书等方面的应用。还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研究者还提出将工程化思想融入课堂教学。教师给出一个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和知识点进行联系;然后结合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最后要求学生选用一种仿真工具进行实现。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体会软件工程中的一些系统开发思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另外,一些研究者比较强调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互动。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开展信息安全专业工程硕士教育,因为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本科生工作之后从事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具备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专业技能,但是对信息安全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进一步的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5.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安全专业虽然与传统计算机、通信、电子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所以,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要涉及到信息学科的多个领域及物理等基础学科,同时还要了解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关注最新安全动态,当然较强的动手能力也是必备的。因此,信息安全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出国研修是很好的进修途径。另外,可以考虑以区域为纽带,建立信息安全交流平台,实现共享机制,请信息安全方面的大家、名家做一些讲座,培养优秀的信息安全教师。

6.教材建设。目前信息安全方面的教材很多,但是参差不齐。有的教材写的过于专业,重理论、轻实践。和实际结合紧密的典型案例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信息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学生无法运用现有知识完整解释安全现象;有的教材操作性很强,但是理论性不够通俗,这样学生还是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另外,由于没有系统、完整的信息安全领域教材,课程标准之间、教材内容之间重叠现象非常严重。不但与传统课程内容有重叠现象,而且专业课程之间也有明显的重叠现象。例如,网络安全课程中涉及到了入侵检测和病毒方面的介绍,与入侵检测和病毒原理课程相互重叠。又比如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评估中有关于标准的介绍,而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中又涵盖了相关内容等。因此,迫切需要有组织地编写一套系统、完整的信息安全专业教材。教材既有通俗的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性,同时包含一些信息安全典型事故分析,这样才能辅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专业,对该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各个高校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体现出了不同的办学思路。他们依照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格局,对信息安全学科初期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探讨了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探讨了设置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及要避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广明,高晓兴,朱志良,等.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55-57.

[2]李晖,马建峰.结合学校特色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几点体会[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3-4.

[3]董理君,宋军,王茂才.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2):142-144.

[4]谭云松,王海晖,伍庆华等.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教论坛,2006,(5):82-84.

[5]黄玉兰.高校信息安全课程中密码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245.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3514)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12

专业群这一称谓, 首次明确提出是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中。该文件明确了“专业群建设”的要求。但是对于专业群的定义, 范畴和界限, 该文件却没有明确界定。因此, 对于专业群的理解, 各个高职院校多是基于实际项目的执行和运作来进行理解[1]。目前, 对专业群较普遍的作业是“教学管理单位”的重组, 即将专业相近、能共享实训资源的专业进行模块式的组合。本文认为, 专业群建设不能仅仅是模块式的机械组合, 其意义更在于打破传统职业教育过于狭窄的专业限制, 打造符合新常态社会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 对于专业群建设, 不是仅仅是几个专业共享实训资源, 更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结构、师资队伍交叉就行改革, 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更广泛的社会意义。需要研究专业群学生的价值取向特点, 特别是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在以往的研究中, 主要集中在单一专业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 并对如何引导进行研究[2]。对于专业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3]。本文尝试就专业群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引导方面做一定的研究, 以便更加有力促进学生、专业和学校的发展。

2 专业群学生就业价值特点研究

2.1 社会转型对就业价值取向的挑战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结构过渡状态, 包括价值观念的改变。就机电专业群为例, 国家提出制造2025的概念, 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生机, 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制造质量的提升, 必然需要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的及时补充, 必将能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从而打破传统的脏累差的印象, 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的信心。

2.2 职业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变迁

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受到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成长环境以及社会价值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比较大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受到国家政策影响, 学生就业方式从统包统配, 双向选择, 到现阶段的自主择业与创业阶段。以本院机电专业群为例, 该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对该专业群三年制大专2012年 (受访人数179人) —2013年毕业生 (受访人数193人) 半年后调查数据显示, 2012年选择自主创业的有4人, 2013年的有9人。该数据反映出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 体现出了对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可。

2.3 职业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类型

学生价值取向是主体的自我意愿, 是体现主体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 思想包容性越来越大。随着国际开放程度的提高, 社会价值也日趋多元化。主要价值取向类型包括社会价值取向型, 以国家的需求为出发;自我发展取向型, 完全按照自己个人的意愿;经济利益取向型, 其就业价值只关注经济价值, 不考虑自我价值;得过且过型, 自己没有自主的价值, 随大流。这些不同的价值取向, 反映了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类型。

2.4 专业群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特点研究

专业群学生的就业价值, 既有着以上分析的普遍特点, 同时又有着其专业差异。在对专业群就业情况统计的时候, 发现经管在同一专业群内, 不同的专业之间的就业情况又不太相同。同样以机电专业群为例, 2012年选择自主创业的有4人, 数控技术3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1人。而2013年自主创业9人中, 数控技术专业5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2人。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要比另2个专业要多。

3 专业群学生就业价值引导研究

引导专业群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为社会经济服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制定符合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各专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清楚本专业与专业群的关系, 以及与专业群内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 需要制定符合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职业教育,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注重学科与知识结构联系, 而忽略了岗位之间的联系。因此, 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 需要综合考虑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共性岗位以及不同的迁移岗位。从而能让不同专业学生了解各自专业与专业群之间的关系, 更有利于学生的复合能力的培养,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开阔的择业取向。

3.2 建立好专业群与对接的产业之间的联系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 特别是地方产业经济服务。因此, 专业群建设要符合当地的产业或产业群。通过建立专业群与产业之间的对接, 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具体的岗位锻炼, 使学生既能学会企业主要岗位的基本操作, 又能具备现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单一专业建设所不具备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3.3 以专业群为基础推进高职就业与创业教育

针对专业群学生的就业价值特点, 在进行就业教育时, 鼓励和帮助学生摆脱不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就业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既要有独立的择业观念, 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现今社会下, 更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在本专业群内进行创新创业, 提供良好的环境与舆论导向。本院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创梦广场”活动, 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4 结语

专业群建设能够促进专业的融合和交叉, 培养更加符合信息时代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关注专业群学生的就业价值变化特点, 在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改革,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促进专业以及专业群的持续发展。

摘要:专业群建设不应只是专业之间的模块式机械叠加, 而应是专业之间有效的整合。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的信息时代, 专业群能够发挥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文章以专业群学生价值取向作为研究切入点, 分析专业群学生的共性与多元差异的价值取向。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产业对接和创新创业教育3方面, 引导本专业群内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专业群,价值取向,就业,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孙毅颖.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问题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 :36-38.

[2]马玉莹.新时期眼视光专业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特点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 (7) :32-3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篇13

概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目前相当热门的专业。

一、专业综合介绍

面对一个带有“电子”、“信息”这些字眼的专业,恐怕没人会怀疑她的前途。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使以它们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所有国家概莫能外。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专业)还将继续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尽管它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当我们面对“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些非常相近的专业名词时,相信肯定仍有很多人感到迷惑。通常说来,前者指的是“无线电”专业,偏应用;后者,也就是本专业指的是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等专业,比较偏理论。前者所要研究的主要是无线电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14

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趋势,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或者是管理部门从事一些实际应用、开发研究或者管理工作。或者在信息与计算机信息专业去读研究生。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15

2013年6月互联网爆发了有史以来最震惊全球的信息窃密案件——“棱镜门”事件,该事件对我国信息安全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一,使国家对信息安全问题的看法有很大的改变,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已上升到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高度;其二,使民众对隐私保护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加大对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整体的安全保障能力。

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愈加重要。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信息化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从总体来看,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落后于信息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互联网上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安全问题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目前已经成为最难以控制和把握的问题之一,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建设,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

我国的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不同步,缺乏在国家层面系统的信息安全法规和有效的监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监管缺乏标准规范等。抗风险能力不强,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安全系统,重建设轻维护现象依然存在;随着系统整合、数据集中的逐步推进,数据的存储、应用、传输等方面的安全风险相应增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价值在于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全面和准确地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环境和现状,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隐患,通过科学的安全分析,找出当前的安全策略和实际需求的差距,并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可靠的主动防御技术,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提供严格的安全理论依据和完整的安全建设指导思想。

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内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发展现状

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风险评估,是随着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而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化的,早期的信息安全工作注重的是信息保密性,通过保密检测而找出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和提高系统安全性。相对国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行业,我国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现仍处于起步和借鉴的阶段,在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研究上也在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提出了计算机安全的问题。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往往寻求绝对安全的措施。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直接在网络安全产品认证、系统安全等级指南的研究和探索,初步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信息安全意识开始建立,并逐步得到加强。

3.2 国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行业中,美国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和实践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一直主导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实际上也代表风险评估的国际化发展。

美国高度重视国家信息安全管理,从1967年开始研究计算机安全问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美国国家标准局于1979年颁布了一个风险评估的标,即“自动数据处理系统(ADP)风险分析标准”,从此拉开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序幕。跨入21世纪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互联网服务及应用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黑客”攻击事件,不管是出于商业利益或是国家战略的驱使,重要机密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遭受严重考验。由于美国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在军事、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等领域都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在这种环境下,美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系统评估和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概念、标准及法规。从2002年1月开始,相继发布了“IT系统风险管理指南”“联邦IT系统安全认证和认可指南”“联邦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分类标准”“联邦IT系统最小安全控制”等多个文档。

欧洲在信息技术发展中不比美国成熟,他们的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是在充分利用美国科技成果上发展起来的,采用“趋利避害”的策略防范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安全风险,故此,资金投入的重点必然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估技术的研究。

而亚洲国家方面,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是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这些国家大多抢占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为了把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发展得更好,韩国参照美国的主要政策和做法,通过专门成立了专门信息安全机构,大力推进风险管理的做法;日本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结合了美国和英国实践经验,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评估体系”作为日本标准,引导政府和民间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新加坡则参照英国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做法,并向邻国输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服务。

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前景预测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状况:通过分析资产的重要性,明确信息资产的保护的重点,通过系统漏洞、威胁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全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各种资产面临的安全威胁。

由于风险评估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技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行业用户的风险评估实施工作,因此开展针对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模块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将是未来风险评估服务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可以大大降低风险评估的难度,提高风险评估的效率,保证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便于用户开展网络信息系统评估工作,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实践,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信息安全问题最终归结为风险管理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国外发达国家用在信息安全评估上的投资能占企业总投资的1%~5%,电信和金融行业能达到3%~5%”。照此计算,银行每年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投资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此外,安全风险评估信息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而动态发展的,只有动态的信息安全评估,才能够发现和跟踪最新的安全风险,从而建立长效的安全评估机制,保护用用投资。据此,信息安全评估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过程,按行业惯例,通常是每隔1~3年应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评估。相对于国内薄弱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环境、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普遍不高,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也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信息安全评估也必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愈加重要,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形势,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价值在于准确评定自身信息安全系统的现状,作为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进而对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和动态防护,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安全,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如果发生较大信息安全问题,对企业、单位或者国家行政机关不仅仅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国也都把信息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维护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当前国际上各国紧紧围绕着信息窃密、网络监听等信息安全主题展开激烈的斗争,从近期“斯诺登事件”可以认识到加强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需要敏锐地把握当今世界的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从而提高整体基础架构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由于我国信息安全风险工作起步较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摸索实践,深入研究,在理论上加以解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ISOIEC17799(BS7799),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体系[S].国际标准化组织,2000.

[2]ISOIEC_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S].国际标准化组织,2005.

[3]ISOIEC_27002,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S].国际标准化组织,2005.

[4]GB/T 22080,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要求[J].中国标准导报,2012(12).

[5]谢宗晓.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上一篇:争做优秀营业员下一篇:想象力与智力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