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共10篇)
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 篇1
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术规范
一、论文的结构与行文
(一)论文的结构
文章大致应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尾论、结语或结束语)三部分。
“引言”是论文的门面,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为本部分冠以明确的标题。
(二)论文的行文
1.通畅的语句是论文行文的最低要求。
2.简洁的文风是规范行文的中级要求。
3.缜密的逻辑是规范行文的最高要求。
4.一般而言,规范的文章标题数字使用方法应该按照“
一、”、“
(一)”、“1.”、“(1)”的层次运用。如果这种逻辑排列还不足以安排文章的内容,在“(1)”的标题内部还可以继续
运用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再次)这样的排序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标题后面
尽量不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不能重复运用。
(三)引言的写作
论文引言写作的基本宗旨应该是:它能够拉升论文的层次及认识问题的高度,对全文能够发挥高屋建瓴的作用。
二、摘要与关键词
(一)论文摘要
1.摘要的英文对应词“abstract”清晰地揭示了它的内涵:摘要应该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抽象”。
2.摘要的写作技巧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不能、两应该”。
(1)不能把摘要写成引言、摘要中不能包含评价性的字眼,是摘要写作的“两不能”。
(2)摘要写作的“两应该”,是指摘要“应该”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摘要“应该”受字数的限制。
(二)关键词
论文的关键词不仅可以用最简短的词语概括论文讲述的核心问题,而且还可以为相关问题的研究者和阅读者提供检索的信息。就规模来说,普通学术论文可以有2——8个关键词。现实中,囿于普通学术论文的篇幅、容纳的信息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多数论文的关键词均控制在3——5个左右。如此规模的关键词使文章显得更为紧凑;其论述的核心也更为突出。
三、论文的“注”
(一)汉语著作的引注
1.以汉语为母语之著作的引注
(1)以汉语为母语写作的个人专著的引注体例为: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4页。
需要说明的是,著作者后面一般无需加“著”字;如果该著作有不同版本或不同卷
次,可以括号的形式加于著作名称之后。
(2)引注某种主编著作的体例为:
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7页
(3)如果论文行文中没有引用著作的原文,而只是介绍了著作中的某些(种)观点,其引注方式为:
参见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142页。如果参见的著作属于主编类著作,则于编著者后增加“主编”字样。例如,参见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8——432页。
2.翻译著作
(1)一般而言,翻译著作的引注体例为: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3页。
在各不同的著作者和翻译者之间,用顿号(、)而非逗号(,)隔开;引注最后要用句号(。)结束。
(二)英文著作的引注
1.英文著作的引注因专著和主编的著作而存有差异。英文个人专著的引注方式为:
Kermit L.Hal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Supreme of the United Stat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774(1992).2.主编类英文著作的引注方式为:
Michael Berenbaum and Abraham U.Peck, ed., The Holocaust and History: The Known, the Unknown, the Disputed, and the Reexamined.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p121-22(1998).3.如果引用了外文著作中的某些(种)观点而无需指出详细页码,则其引注方式为:
see Kermit L.Hal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Supreme of the United Stat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156-190(1992).若引用的观点可见于该书的某章或某几章,则应在带有括号的该书出版时间前增加章节标志,如“chapter 1(1992).”或“chs1,2,3(1992).”——它们分别意味着参见该书第1章或第1、2、3章。另外,此种引注方式前面一般有英文“see”字样。
(三)汉语和英语论文的引注
1.英文期刊和文集中之论文的引注方法
(1)对于来源于英文期刊的论文,其引注方式如下:
Laurence Tribe, “Taking Text and Structure Seriously”, 108 Harvard Law Review 1221(1995).用英文中的逗号把作者与论文名称隔开,论文名称用引号标识。在用逗号隔开的论文名称后,引注需要进一步明确论文的出处。如上引“108 Harvard Law Review 1221(1995).”,除应该注意期刊用斜体字表示外,还应该注意括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具体言之,上述文字表示该文章出自“《哈佛法律评论》1995年第108卷第1221页”。
(2)如果所引论文出自某人或某些人主编的论文集,其引注方式则为:
K.S.Jomo and E.T.Gomez, “Rents and Development in Multiehnic Malaysia”.I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ed.Masahiko Aoki, Hyung-ki kim and Masahiro Okuno-Fujiwara.Oxford: Clarendon Press,p25(1997).2.汉语论文的引注方法
(1)汉语论文的引注方法亦因论文出处的不同而有差异。如果所引文字出于论文集,其引注方法为:
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载杨念群等(主编):《新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2)与出自论文集的资料不同,出自期刊的论文其引注形式为:
孙凡、孙国平:《发展中国家药品平行进口和药品可及性问题初探》,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年第11期。
(四)其他引注方式
1.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之著作的引注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
2.转引的情形
尽量引用原著是引注的基本原则,但如果某些见诸于他人引文而自己却无法(或很难)直接获取的必需资料,作者在引用时应在引注的内容前增加“转引自”的字样。
3.网络文字的引用
学术论文写作的注释规范 篇2
学术论文的写作有许多种注释体例,各高校和学术刊物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以下的注释体例是最为常用的标准体例,也很方便由此更改为其他注释体例。
(一)著作类:
选择著作类书籍作为注释来源,需要注意作者的身份,是著作还是主编抑或是译著,注释方法有所不同。
1.著作书籍注释一般格式为:
(作者)著:《(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孟勤国著:《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第34页。
2.编著类书籍一般格式为:
(编者全名)主编:《(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第345-348页。
3.译著类书籍的一般格式为:
【(国别)】(作者全名)著:《(书名)》,(译者全名)译,(出版地点),(出版社全称)(出版年)(版本数),页码。
举例:【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北
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二)论文类
1.期刊论文一般格式为:
(作者):《文章全名》,载《期刊全名》(刊发年份)(刊期),(页码)举例: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第23页。
2.集刊论文(即论文刊载于类似于书籍的刊物上)一般格式为:(作者):《文章全名》,载(编者全名)主编,《集刊全名》(卷数),出版社地区,出版社全名(出版年份),(页码)。
举例:梁凤云:《行政公产导论》,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3.学位论文一般格式为:
(作者):《论文全名》,学位论文通过高校全称(学位论文档次),论文发布时间,页码。
举例:徐艳荣:《公物初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35页。
(三)其他注释类
1.报纸文献一般格式:
(作者):《文献全名》,载《报纸全称》(刊发时间),(版面)。举例:马怀德:《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视点和方向》,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6月20日,第14版。
2.网络文献一般格式:
《文献全名》,载(网站全称),登陆时间:XXXX年X月X日,登陆网址:„。
举例:《财政穷县怪现象:无钱发工资,有钱买好车》,载新华网,登录时间:2007年7月25日。登陆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7/25/content_1644295.htm
3.外国文献(请注意使用英文标点)
(作者),(著作全名),(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举例:Kenneth Culp Davis, Discretionary Justic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1, P123-126.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如有多个作者,译者,则一般选择排名前两名作者,名字之间用“、”号间隔,后面的作者以“等”代替。
举例:叶必丰、周佑勇等著:《行政规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3-45页。
第二,网络文献除非是唯一发表在网络之上,否则一般需找到文献的原始来源,如报纸等。并且,网络文献通常应当引用较大的网站所登载的文献,论坛和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上的文献,因无法证实真实来源,所以一般不允许引用。
第三,在WORD中如何插入注释呢?在写好所引用文献的末尾(标点符号后),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然后“位置”选项选
择“脚注”,“格式”选项中“编号格式”一般选择“①②③”,“编号方式”选“每页重新编号”,即可。
第四,关于转引。转引是指在别人的文章中看到作者引用他人的文献,而自己也需引用该文献,但确实无法寻找到原始文献,因此必须采用转引。使用转引的意义在于,别人文章中所引用的他人文献未经你自己去查看原始来源进行核实,可能存在引述错误,而标明“转引”则意味着你使用这些未经核实的文献而无需为此承担责任。在学术论文中,转引是被严格限制的,这种限制体现在:一方面,严禁将“转引”擅自转为原始注释。另一方面,一般人通过一般渠道可获得的原始文献,不允许图简单而转引。否则将引发学术道德错误。
第五,关于引用文字的方法。引文有两种写作方法:其一,使用所引文献作者的原始表达则应当加注“引号”,举例:“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其二,如对所引文献作者的原始表达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转述,则可以直接引用,不能加“引号”,举例:奥托·迈耶尔教授曾认为宪法随着人类民主法治的进化总归将消失,而行政法作为规范政府与人民关系的部门法则将始终存续。
第六,关于引用和抄袭的分界。关于区分抄袭和引用的界限,学术界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习惯,一般认为以下行为属于抄袭:
其一,使用他人文献未加注释;
其二,使用未署名和没有合法来源的文献(如现在网络论文网站上所载的论文);
其三,使用错误的注释方式,如应注明转引而未标明、使用论坛和搜
索引擎上的文献;
其四,以他人文献构成自己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这说明你所写作的文章是没有自己观点与论证,因此是没有意义的);
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 篇3
活动总结—2010
为进一步引导我校广大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010年4月初,研究生工作部正式在全校启动了“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主题教育。此次主题教育时间持续两个多月,大部分院系都高度重视,进行了精心组织,并及时将活动总结上交研究生工作部。
就活动总结材料的上交时间而言,石工学院、机械学院按时上交,地学院、人文学院、化工学院、理学院、外语系在提醒后也及时上交(其中人文学院、理学院、外语系没有纸质版材料)。但也有少数院系至今(2010-6-28)尚未将此次主题教育材料交到研究生工作部。
就总结材料内容而言,从已上交材料来看,普遍存在长篇累牍现象,没有做到通知要求的“言简意赅、详略得当”,也基本没有出现“有建议有措施”,不利于双方工作效率的提升。
就各院系活动内容而言,存在着活动形式较为单
一、活动内容缺乏特色,院系学科特点不明显等不足,影响了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各院系在落实通知要求的“还可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其他活动形式”方面表现不明
显。
良好的学术道德对树立优良学风、培养正直诚信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各院系不要浮于形式,真正的去深入思考并不断挖掘行之有效的各种举措,真正在研究生中形成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
此次主题教育,从院系层面来讲,相对而言石工学院和机械学院准备更为充分,按时完成,拟授予“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年终考核予以适当加分。截至6月28日,物信学院、商学院仍未提交活动总结材料,年终考核将予以适当扣分。
研究生工作部
遵循学术规范心得 篇4
今天在听完副院长的关于“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的讲座后,作为一名大四学生的我深有感悟,受益匪浅。关于学术规范和良好学风的思考,让我想起了之前学习中自我严谨要求的求学行为,肯定了自己的同时希望在接下来的短暂学习中继续保持正确的态度做好研究。
目前我国的确出现了一些区别于规范学术和良好学风之外的非主流学术造假问题。这种问题导致了学术上的一种信任危机,这样不仅不利于我们这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学术界也有它相应的学术规范,它是保证学术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是所有学术研究人员应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学术规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也有学者对学术规范作出了横向概括,认为包括它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学术规范的核心是尊重知识产权。
我们做科研时,都希望能够有所成果,而且成果能够被人们认可。推己及人,只有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才能达到每个人的成果都被别人尊重。而且,知识产权的归属,还有着明确的现实意义,侵占知识产权的行为,和偷盗无异。尊重知识产权,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学术规范。在写学术论文的时候,最容易违反的学术规范就是抄袭语句。所谓抄袭语句,就是指一字不动地把他人作品中(包括文献和书籍)的表述整段整句地抄到自己的文章里,用来介绍自己的研究背景或者分析研究成果。所以一定不能这样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果某些词语不会或者语言表达不好,应该继续努力,请教别人帮忙修改,并从中学习,自己尝试着去写,才能有进步。
/ 2 从科研对国家的伟大前程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的影响来讲,遵循学术规范和养成良好学风实在是意义重大。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以打造世界级的教育系统和在竞争性工业科技领域开展开创性研究,也已经在网络计算、清洁能源和军事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科学家们诚信的缺失会对中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造成阻碍,也会影响到他们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同行之间的合作。“如果再不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的话,我们就会被世界学术大家庭给踢出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张鸣说。“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去探寻真理,而不是一味服从官僚主义的安排或者牟取自己的私利。”
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学习的学生,也务必在此方面上严于律己。如果有什么地方实在不知道怎么写,也可以去参考一下别人的写法,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不过,只要是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表述,就必须引用其出处。如果一字不改的照搬了他人的句子,必须用引号注明。要理解并执行它们,我们要以保护学术环境为出发点:如果自然环境被破坏,人们就无法生存;如果学术环境被破坏,科学将无法发展。这个简单的道理,需要我们在每一项科学研究、每一篇学术论文中去体会、实践。
《学术交流》规范样本 篇5
姓 名
(xx大学 x学院,学校所在省、市 邮编)
[摘 要]公共利益是行政征用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基础。然而,在我国,公共利益概念并没有得到任何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而具体的解释。从学理上说,公共利益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综合共同利益论、公众利益论和公共理性论等多种解释,通过确立某种法定的实质标准和形式标准来认定公共利益,从而为行政征用设置有效的限制。
[关键词]行政征用;私有财产;公共利益
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被视为是现代国家的最重要使命,但私有财产权并不是绝对的,许多国家的宪法在规定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性的同时,往往附加一个有条件的规定 [1]2:不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取得或征用私有财产①,也就是说,在公共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将丧失自身的绝对性,公共利益成为个人权利的限制性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也成为行政权追求的目标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基础,缺乏公共利益支持的行政行为被视为权力的滥用。公共利益既给行政权的合法行使划定了范围
[2]9,也为行政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紧张提供了平衡点,所以,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和公共领域的支撑性概念,并成为行政学和公法研究的经典问题[1]6。
但在中国,只是在土地征用和城市房屋拆迁引发了一系列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公共利益不再是简单的道德说辞和空洞的口号,而是作为具体行政决策法律依据,并直接影响当事人财产关系,因而不得不从学理上进行解释的概念了[3]。尤其是自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通过以来,公共利益成为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②修改后的宪法第十条和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和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根据这些宪法条款[4],“公共利益”是土地和财产征用的合法性前提,是我们判断任何行政征用是否合法的尺度[5]。
然而,如此重要的概念并没有通过任何法律和行政法规得到明确而具体的解释,而只是以一种抽象原则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文本中,对公共利益的解释和适用就成为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了[6]。由于缺乏关于公共利益的法定解释以及该概念学理解释本身的困难导致对行政征用的公共利益限制形同虚设[7]。行政机关几乎可以将任何征用都解释成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2]9,甚至那些为开发商强行征地和为了政府自身的利益而征用的行政行为也能与公共利益建立某种联系,因为为商家征地最终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扩大居民就业[8];而政府既然是公共利益的主要代表者和维护者,保障政府的需要即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看来,公共利益概念在学理上的混乱和在立法上的缺失,使公共权力的边界彻底瓦解了。本文试图探讨的是:公共利益是一种可以明确界定的概念吗?我们如何确立公共利益的认定标准,从而为行政征用设置有效的法定限制?
注 释:
① 《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七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② 台湾学者陈新民在其《德国公法学家基础理论》中(第182页)指出,公益内容的不确定性本身就是公益概念的特征,该观点已经被众多学者广泛引用和接受。
[参考文献]
[1]作者.书名[M].出版社所在地:xx出版社,出版年.[2]作者.书名(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作者.书名[M].上海:xx出版社,1998:页码.[4]作者.书名[M].哈尔滨:xx出版社,2001:9.以下可仿照类推
著作
[1]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3.期刊
[1]鲍振元.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32-36.报纸
[1]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02-11-18.译作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册)[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网络文献
[1]谭融.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综述[EB].,2003-10-08.古文献
[1]论语[M].朱熹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42.[2]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3]江藩.扁舟载酒词[O].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4]顾广圻.词学丛书序[O].思适斋集.清道光二十年(1849)上海徐氏刻本.[5]萧 吉.五行大义[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6]孙诒让.周礼正义(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7]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92.外文著作
[1]Friedrich, Carl J.1950.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and Democracy.Boston: Jinn and Company.[2]Bobrow, D., & J.Dryzek.1987.Policy Analysis by Design.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外文期刊
[1]Gregory, R., et al.2001.“Decision Aiding, Not Dispute Resolution,”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20.外文报纸
[1]Innes, J., & D.E.Booher.1999.“Consensus Building and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New York Times, May 1.[收稿日期]2011-09-10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博士后研究基金项目(JL001)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x省x县、市),职务或职称,学历(硕士以上),从事xx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Email: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总结 篇6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非常重要,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大众生活水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就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
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认真对待学术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诚信这一原则用与对待学术研究上。在学术道德学习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先前许多的认识多都过于模糊,一些切实的案例让我及时意识到平日的认识误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心之过”或者说是“非故意性”的学术道德过失。所以,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就非常的有必要,我们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学术的心。不管自己的学术水平如何,只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就应该保持对知识、对学问的敬畏。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努力的方向。
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构建要靠多方面,虽然学术道德的提升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过现阶段更具可操作性的还是加强个人对学术道德的认识,严格自律。比如在学术活动中,要注意正确的引用等等。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学到相关的行文规范,也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避免学术不端的行为。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培养人才,更应该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仔细学习并深入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在写作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如果每个研究生都以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生涯,才能真正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想要追求的成绩,真正推动科学的发展。作为每一个研究生,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底线,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我们的学术道德品质。
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除此之外,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迫切需要。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以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快科学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再次,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自觉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保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严谨求实、质疑批判、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立志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讲究实际的人,开拓创新的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而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也远比一般认为的要密切得多。和包容的地方,但是“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
学术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篇7
副标题(副标题,宋体,四号,居中,这一项可无)
作者姓名(黑体五号字居中)
作者单位(学校 所在系名 城市 邮编)(宋体五号字居中)
摘要(Abstract黑体五号):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宋体五号字)
关键词(Key words黑体五号):内容(宋体五号字)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黑体五号):O121.8;G558(宋体五号字)
0引言(Introduction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正文为默认字体宋体小四号,下同)
1题名(Title,Topic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1.1主标题(Quot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字)
论文的主标题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1.1.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
参考文献(黑体五号居中)
内容(宋体四号)格式如下:
[连续出版物]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终止页码.[专著]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集] 作者.文题[A].编者.文集[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终止页码.[专利] 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在线文献] 作者.文题[EB/OL].http://„, 日期.示例如:
[1]彭锦,刘宝碇.不确定理论的公理化体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14(2):1-10.[2]Liu B., Theory and Practice of Uncertain Programming[M], Physica-Verlag, Heidelberg, 2002.(注:学术论文格式有多种,本次学术论文作品统一以上述格式为准,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科技协会学术论文部
浙江大学学术规范考试 篇8
1、[判断题] 本条例只适用于全日制研究生,对于已经取得学位人员在校期间的学术行为无约束力。(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2、[判断题] 浙江大学工学类研究生在进行学术活动时,必须严格遵照“坚持诚实守信,注重学术创新,倡导团队协作”的道德规范。(分值2.0)你的答案:正确
3、[判断题]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文件于发文次年起生效。(分值2.0)
你的答案:错误
4、[判断题] 开除学籍的研究生,其善后问题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处理。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分值2.0)你的答案:正确
5、[判断题] 对未经规定程序进行验证或者鉴定的研究成果,不得随意冠以“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或者“重大科技成果”等夸大性用于进行宣传。(分 值2.0)
你的答案:正确
6、[判断题] 对于科研成果,可以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7、[判断题] 研究生如果在研究中做出主要贡献获得署名权,导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在文中所负责部分,其导师不负责任。(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8、[判断题] 作为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可以无偿使用浙江大学的成果。(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9、[判断题] 为了论文的需要,在发表论文时可以适当涉及一些应保密的学术事项。(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10、[判断题] 论文撰写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论文中若引用他人的论点或数据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引用合作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则无须说明。(分值2.0)
你的答案:错误
11、[判断题] 合作成果应按照参与者所作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没有例外。(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12、[判断题] 学校在对研究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其本人或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分值2.0)你的答案:正确
13、[判断题] 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分值2.0)你的答案:正确
14、[判断题] 在学位论文或公开发表的作品中,如果使用他人(包括指导教师、授课教师)的成果,要加以注明。(分值2.0)你的答案:正确
15、[判断题] 对于已获得学位人员,如果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要递交校学位委员会讨论,但学位一般不会被撤销。(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16、[判断题] 在进行学术活动中,可以把集体研究中自己注意的研究发现或研究成果加以保留,作为个人的成果发表。(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17、[判断题] 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分值2.0)
你的答案:正确
18、[判断题] 对正式立项调查的事项,调查小组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向学院提交调查报告和认定结论。(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19、[判断题] 文献综述的顺序要合理,只能按时间顺序进行综述。(分值 2.0)你的答案:错误
20、[判断题]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包括五个学术规范文件。(分值2.0)
你的答案:错误
21、[判断题] 对于研究成果,不可以一稿多投,但可以修改后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期刊上发表。(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22、[判断题] 不得填报和提供虚假的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不得伪造、变造专家鉴定意见、证书或其他学术能力的材料,确保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分值2.0)
你的答案:正确
23、[判断题] 学校对违纪研究生作出的处分,应予以保密。而且,所有涉及人员不得泄露调查和处理情况。(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24、[判断题] 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归属研究生个人和浙江大学共同所有。(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25、[判断题] 对于论文和专著类成果,引用他人的成果不应构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核心部分。(分值2.0)你的答案:正确
26、[判断题] 研究生管理处或学位办公室在接到涉嫌学术失范的举报、投诉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对举报正式立项调查,一般不受理匿名举报。(分值2.0)你的答案:正确
27、[判断题] 硕士论文应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28、[判断题] 对于科研结果,不能夸大其学术价值,但在经济或社会效益上可以进行适当夸大。(分值2.0)你的答案:错误
29、[判断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制定了《浙江大学工学类研究生学术规范》。(分值2.0)你的答案:正确
30、[单选题] 本条例不适用于___________。(分值2.0)A 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B 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 C 浙江大学已经取得学位人员在校期间的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 D 浙江大学已经取得学位人员在公司期间的失范行为的处理 你的答案: D
31、[单选题] 研究生管理处或学位办公室对相关材料进行审定后,起草处分、处理文件,主管校领导签发。对已获学位人员给以撤消学位的处理,需经__________讨论决定。(分值2.0)A 研究生管理处 B 校学位委员会 C 校长办公室 D 研究生院 你的答案: B
32、[单选题]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___________等国家法律制定的。(分值2.0)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你的答案: C
33、[单选题] 学位论文中,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________注明原文。(分值2.0)A 圆括号 B 方括号 C 破折号 D 冒号
你的答案: A
34、[单选题]
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文字资料超过______个字符而未注明出处者,可视为抄袭行为。
(分值2.0)A 100
B 250
C 300
D 500 你的答案: B
35、[单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篇幅一般为_____字。(分值2.0)A 1~2万 B 2~3万 C 3~5万 D 大于5万 你的答案: B
36、[单选题] 应该及时公开在浙江大学完成的或主要利用学校资源做出的发明创造(包括有可能获得专利的发明),这些发明的所有权归_______。(分值2.0)A 发明者 B 导师 C 学校 D 国家
你的答案: C
37、[单选题] 学术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______为主要尺度。(分值2.0)A 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 B 社会效益 C 学术价值 D 经济效益 你的答案: A
38、[单选题] 学校对违纪研究生作出的处分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在_________予以公布。(分值2.0)A 媒体上 B 校内
C 学院范围内 D 本专业内 你的答案: B
39、[单选题] 真实记录的原始实验数据,_________全部移交给导师或导师指定的专人保存。(分值2.0)A 实验完成后 B 论文发表后 C 毕业离校时 D 不用
你的答案: B 40、[单选题] 对于研究生涉嫌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程序正当、证据充分等方针,以及______的原则。(分值2.0)A 处理为主、教育为辅 B 一切从严 C 一切从宽 D 公平公正 你的答案: D
41、[单选题] __________负责受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以及已经取得学位人员在校期间的学术失范问题的举报、投诉和处理。(分值2.0)
A 研究生招生办 B 学位办公室 C 学校办公室 D 研究生管理处 你的答案: B
42、[单选题] 关于印发《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的通知编号是浙大研【2008】___________号。(分值2.0)A 20 B 21 C 22 D 23 你的答案: C
43、[单选题] 出现学术失范行为后,对正式立项调查的事项,由研究生管理处或学位办公室通知被举报人所在的学院,学院应在______个工作日内组成不少于3人的调查小组对投诉的事实进行调查和认定。(分值2.0)A 5 B 7 C 10 D 15 你的答案: A
44、[单选题] 任何成果均应在发表前经所有署名人_______,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分值2.0)A 修改 B 同意 C 审阅 D 签名
你的答案: C
45、[单选题] 违纪人员对复议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_____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学位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分值2.0)A 7 B 10 C 15 D 30 你的答案: C
46、[单选题]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弘扬______精神,营造严谨踏实的学风,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分值2.0)A 求是 B 创新 C 求实创新 D 求是创新 你的答案: D
47、[单选题] ___________制定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分值2.0)A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B 浙江大学学工部
C 浙江大学党委办公室 D 浙江大学教务处 你的答案: A
48、[单选题] 研究生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完成单位应署名浙江大学,在申报或发表时必须征得_________同意。(分值2.0)A 研究生院 B 所在学院 C 导师
D 所有署名人 你的答案: C
49、[单选题] 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_______万字。(分值2.0)A 2 B 3 C 5 D 10 你的答案: C 50、[单选题]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于_________生效实行。(分值2.0)
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 篇9
新华网天津5月5日电 (记者张建新、高原)记者日前从南开大学获悉,为响应教育部日前发出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规范研究生学术论文以及各项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南开大学近日出台了《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
这个规范对研究生学术违规行为进行了列举和界定,要求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引证他人研究成果须实事求是;严格遵守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写作、引文和注释规范;承担学位论文和其他学术著作发表的相应责任。同时,要求学生在发表学术成果时,据实署名,合作成果发表时应征得合作者的.同意;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规范使用实验器材和原料;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等。
学术论文致谢词书写规范 篇10
在文后致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致谢。但必须征得被谢人的书面同意。
1. 被致谢者的条件:( 1) 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 2)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 3) 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 4) 给予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5) 作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阐明其支援的性质。( 6) 其他需致谢者。
2. 注意事项:致谢应避免以下倾向:( 1) 对确定给予了帮助的单位或个人,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致谢和说明。( 2) 出于某种考虑,将应将致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致谢者的权利和义务。( 3) 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价,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致谢中。
【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推荐阅读:
学术论文基本格式模板09-05
学术论文基本格式要求01-02
学术论文摘要英译规范02-02
1毕业论文基本规范01-21
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基本规范01-18
学习《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认识与感想07-03
学术规范养成06-23
遵循学术规范心得12-10
张维迎:学术自由、“官本位”及学术规范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