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

2024-05-19

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通用8篇)

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 篇1

2014年职业道德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卷答案

1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A)。

1.2.3.4.A.道德关系 B.道德情感 C.道德理想 D.道德理论体系 单选题(2.0分)做人的最高标准是(D)。

1.2.3.4.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理想 单选题(2.0分)

世界科技史已经证明,一流的技术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生存之本,而(D)则是他们的立身之道。

1.2.3.4.A.雄厚的资本 B.良好的人际关系 C.丰富的经验 D.高尚的职业道德 单选题(2.0分)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道德,它继承了历史上各种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又有着自己独具的特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指导思想是(C)。

1.2.3.4.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2.0分)

人们道德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D)。

1.2.3.4.A.道德行为 B.道德评价 C.道德教育 D.道德修养 单选题(2.0分)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D)。

1.2.3.4.1.2.3.A.国家宏观调控 B.社会市场调节 C.政府干预

D.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A.择业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应该鼓励跳槽

B.跳槽对每个人的发展既有积极意义,也有不利的影响,应慎重 C.跳槽有利而无弊,能够开阔从业者的视野,增长才干 7关于跳槽现象,正确的看法是(B)。4.D.跳槽完全是个人的事,国家企业无权干涉 单选题(2.0分)

(A)是社会主义道德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1.2.3.4.A.公民道德 B.社会道德 C.职业道德 D.个人道德 单选题(2.0分)

市场经济的一大优势就在于通过市场、通过竞争能够实现对企业的(D)。

1.2.3.4.A.改革创新 B.资产重组 C.统筹管理 D.优胜劣汰 单选题(2.0分)

在我国现阶段,集体主义原则维护的集体利益,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它是以(B)为核心的。

1.2.3.4.A.党和政府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广大知识分子 单选题(2.0分)

腐败现象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下关于腐败的危害性错误的是(D)。

1.2.3.4.A.腐败必然导致亡党亡国 B.腐败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 C.腐败影响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D.腐败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2.0分)

12干部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之一,在干部职业道德的所有内容中最重要的一条是(D)。

1.2.3.4.A.要有牢固的“社会公仆”意识,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一切向人民负责,为社会整体谋利益 B.要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善于学习,勤奋工作,坚定信念,开拓前进 C.要有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D.要自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单选题(2.0分)

1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A)放到重要位置。

1.2.3.4.A.保护环境 B.改革开放 C.发展创新 D.节省成本 单选题(2.0分)

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正确对待各种社会现象,不得参与、支持任何形式的伪科研、伪学术。这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遵循什么原则?(B)

1.A.追名逐利、学术市场化 2.3.4.B.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 C.学术创新与自由 D.积极开展学术批评 单选题(2.0分)

积极提倡恪守诚信、探求真理、追求和谐、勇于创新、善于分享、无私奉献的学术道德思想,使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地尊重、维护和实践学术科研活动的职业道德,这是对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所应有的(A)进行的要求。

1.2.3.4.A.学术价值观 B.学术方法 C.学术批评 D.学术考量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6 多选题(3.0分)

1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BCD)的必然要求。

1.2.3.4.A.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D.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多选题(3.0分)

17“恪守学术道德”需要突出自律,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每个学术工作者都要严于自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哪些重要作用?(ABCD)

1.2.3.4.A.提高学术水平

B.促进学风、校风、教风建设 C.深化研究能力 D.引导社会良好风气 多选题(3.0分)

1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该(ABCD)。

1.2.3.4.A.着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公民道德教育内容 B.着力营造舆论氛围,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C.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拓展道德建设成果 D.着力推进工作延伸,扩大道德建设的覆盖范围 多选题(3.0分)

19.职业责任的承担形式不一,主要有(ABCD)和刑事责任等。

1.2.3.4.A.道德责任 B.纪律责任 C.行政责任 D.民事责任 多选题(3.0分)

20干部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1.2.3.4.A.要有牢固的“社会公仆”意识,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一切向人民负责,为社会整体谋利益 B.要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善于学习,勤奋工作,坚定信念,开拓前进 C.要有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D.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 多选题(3.0分)21下列说法中,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观点是(ABD)。

1.2.3.4.A.“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B.“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多选题(3.0分)

22学术评价机构为坚持程序公正、标准合理, 可采用的制度有(ABCD)

1.2.3.4.A.同行专家评审制 B.回避制度 C.民主表决制度

D.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 多选题(3.0分)

2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内涵是(AD)。

1.2.3.4.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和归宿 B.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 C.集体主义利益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D.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要互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多选题(3.0分)

24有关奉献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1.2.3.4.A.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高要求和境界 B.自愿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C.有热心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D.不计报酬,完全出于自觉精神和奉献意识 多选题(3.0分)

2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原因主要是(BCD)。

1.2.3.4.A.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造假

B.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C.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以及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D.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3)判断题,共20题,每题2.0分,共40.0分 26 判断题(2.0分)

26科研工作者职业道德是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在科研工作者身上的具体化。(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27洋奶粉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火爆热销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奶粉行业职业道德缺失的不良后果。A 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28一视同仁是职业道德的根本。(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29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最集中概括和共产党人人生价值的选择,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核心。(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0道德理论体系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1极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不仅仅是一般的学术之争,还是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立的反映。(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2.政府部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3.社会主义道德观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它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4.学术造假主要体现在学术人员在评奖、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申报材料填写有关个人简历信息及学术情况过程中。A 1.2.1.2.A.对 B.错 A.对 B.错 35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是一种“私德”。(B)

判断题(2.0分)

36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人们的共同富裕。(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7.我国历史上的封建文人自古以来就重师承,不存在“知识产权”的观念。(A)

1.2.A.对 B.错 3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39坚持标本兼治,是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贯方针。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标本兼治,则要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B)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40.社会主义公正原则规定的是如何看待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A)1.2.1.2.A.对 B.错 A.对 B.错 41.人生的价值在于对历史和现状的责任和贡献,它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A)42 判断题(2.0分)

4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丰富内容,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而展开的。B 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43.在这个发展如此迅猛的现代社会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的利益高就往哪里跑,哪里更能得到发展就到哪里去。(B)

1.2.A.对 B.错

44.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A)1.2.A.对 B.错

判断题(2.0分)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在各个时段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随着具体的政治改革发生变化而变化。(B)1.2.A.对 B.错

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 篇2

1 学术规范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核心是诚信, 广义上来讲学术规范是规定一切学术行为都按照使学术环境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要求。我们常见的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被称作“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学术不端”指的是自然科学领域中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一般为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等;“学术失范”指的是社会科学领域中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一般为不加注明加以引用他人资料或将他人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文章等。

2 研究背景

健康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的学术规范体系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 科研工作有序进行的最基本的前提。然而目前的现状缺不容乐观, 近几年发生的研究生学术不端案例越来越多, 已经对目前的学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成为了学术进步路上的绊脚石, 进而影响了整个学术界创新的积极性。

郭玉珍[1]对1176名高校在读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承认都有或多或少的违反学术规范行为;仅有24.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平时的科研和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严格的学术规范意识;在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时候, 有56.6%的学生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相对于举报, 更偏向于选择私下讨论, 或者当做没有发现作为处理方式。邓丽萍[2]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这四所武汉市比较有特色的高校进行调查分析, 有51.7%的同学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了解甚少;47.2%的同学认为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表现为不加注明引用他人资料、本该是转引的自行修改成直接引用、将他人论文截取成自己的论文;调查发现导致学生违反学术规范最主要的两个外界因素分别是:1) 不合适的学业量化考核标准, 即对研究生论文要求的压力;2) 学术规范监督体系的缺失, 仅凭论文检测系统并不能来良好的约束学术不端行为。

3 原因分析

3.1 社会风气不正

当前社会,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个人功利心变强, 一切向“钱”看, 导致诚信缺失。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 导致一部分研究生学习目的不端正, 搞科研不能做到脚踏实地, 想走捷径, 对学术规范置若罔闻。部分高校为了对学生有一个量化的考核, 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 但对论文的质量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来要求, 如果发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并且审核过程很漫长, 所以很多学生选择拼凑出一篇达到学校要求最低限度的文章。

3.2 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除了培养计划对论文有要求之外, 部分高校还以文章的发表情况作为奖助学金测评的主要依据。但对文章发表缺乏实质性的衡量标准, 对论文内容并不关心, 完全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和级别来打分, 并且打分的标准也根本不考虑学生在完成这篇论文过程中的付出与他所得的分数是否相符, 这就给投机取巧的人以可乘之机。一小部分学生为了拿到一系列的荣誉丰厚的奖学金, 就会通过某些违反学术规范的方式制造出大量低水平但“高分数”的论文, 这些论文中甚至会有花钱雇枪手代写的文章。

另外, 相对于国外来说, 我国的学术规范制度十分不完善, 仅仅依据论文检测系统来评判一篇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要求是完全不够的。

3.3 研究生自身素质较低

随着教育的改革, 研究生大量扩招, 数量增多的同时导致质量下降, 并且研究生采用单一导师指导科研的方式培养, 研究生扩招, 但导师数量仍维持在原来的数量, 就导致一个导师需要指导的学生要比以前更多, 平均分配在每一个研究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减少, 有些导师甚至采取博士生指导硕士生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扩招后研究生的质量本来就不高, 加之对其指导不足, 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来说, 其学术能力很难提高, 而学术能力的高低又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好坏, 在这种情况下, 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术任务是很困难的。

3.4 学校教育不足

重智育轻德育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部分高校没有对德育做出足够的重视, 自然也不会开设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相关课程,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研究生起到了不好的暗示, 就是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不重要。

4 国外经验与启示

4.1 法律健全, 机构完善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学术界学术不端愈演愈烈, 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983年, “科研不端行为工作组”在原有的“廉洁与效益总统委员会”下成立, 目的是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进一步加剧。同一年, 首个适用于“科研欺骗行为”的规定出台, 该规定科学不端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规定中对政府机构如何应对科学不端行为, 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目的和如何处理科学不端行为也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后来美国白宫又颁布了《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 在该政策中, 对研究和研究记录做出了定义和规范, 对学术不端行为做出了更加具体而明确的定义, 同时对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各部门, 各机构的责任, 公平公正及时的处理方式做了详细的指南和具体的规定, 对学术不端的个人或单位进行严惩[2]。

4.2 大学积极响应

以《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为指导思想, 各高校纷纷针对本校特色制定了适合科研工作要求的政策, 将学校中所有参与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的人员囊括在内。斯坦福大学制定的《研究政策手册》对学术规范的定义、科研经费的使用以及学术研究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和运行模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并对组织之间冲突的处理做了说明, 对知识产权、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动物的使用、非正式员工从事研究工作的有关文件、接受赞助项目的管理等十个方面对涉及该校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3]。

5 总结

通过以上各方面进行分析, 现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相关教育, 以课程教育和导师教育为主, 以宣讲教育和读本教育为辅, 树立研究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学术行为习惯;2) 学校建设相关监督组织机构, 并选取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常委保证机构的可持续运转, 收集学生对学校学术工作的建议并对学生常见问题进行解答。3) 教育部牵头制定并颁布约束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相关政策, 对学术不端进行严肃处理。

研究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也是科教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确立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的学风, 坚守学术道德底线,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郭玉珍, 李久贤.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现状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2:122-125+128.

[2]邓丽萍.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1.

学术规范与职业道德 篇3

一、《中国电影名片快读》:路海波主编之书

先举个“包工头”的例子——中央戏剧学院路海波教授主编了一本《中国电影名片快读》(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快读》)。其“编前絮语”云:“本书筛选出中国电影名片近百部,分设背景搜索、故事梗概、精彩场面、欣赏指导、专家建议五个栏目,多角度地介绍、分析、欣赏、评说,让读者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对其有一个基本把握,在观摩时得到更大的欣赏快感,在欣赏中了解和掌握电影文化,从而达到健全心智、拓展素质、提升精神、改变气质的目的。”谁能想到,在这殷切的期望、高尚的陈义背后竟是一片抄袭剽窃的狼籍呢?

《快读》选取了99部中国电影,由N女士、J女士、G先生等37人撰写。据初步核查,99篇之中,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内容来自郑雪莱主编的、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册《世界电影鉴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郑编各篇的文字较长,路编各篇的文字较短,上述女士、先生遂以摘录+改写的方法抄而剽之。不必说容易相类的“背景搜索”,也不必说“不谋而合”的“故事梗概”,只消看看本应见仁见智的“欣赏指导”、“精彩场面”和“专家建议”,即可知道笔者所言不虛。

下面是陆弘石关于《大路》的“鉴赏”和N女士对此片的“欣赏指导”的摘录——

陆:《大路》是一部形态独特的影片,这不仅是指它在声画结合方式上采用了“配音片”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指它那浪漫飘逸的精神风貌,无疑令人产生对“诗化电影”的联想。(《辞典》续编,第45页)

N:《大路》是一部形态独特的影片,它不仅在声画结合上采用了“配音片”的形式,更展示了一种浪漫飘逸的精神风貌,令人产生“诗化电影”的联想。(《快读》,第17页)

陆:首先,在结构上,影片借鉴了诗对生活的简化方式。不仅以富于跳跃性的、极为俭约的视觉手段交代了金哥的身世,而且也简化了主人公们的人物关系……影片以随意性较大的块状结构组织。简洁而又主动地推进剧情进展。从而避免了拖泥带水和过于纠缠于因果关系的被动叙事。(《辞典》续编,第47页)

N:本片的结构借鉴了诗对生活的简化方式,以跳跃性的、简约的视觉手段交代了金哥的身世,也简化了主人公们的人物关系……此外,影片以随意性较大的块状结构组织,简洁生动地推进剧情发展,避免了拖泥带水和过于纠缠因果关系的被动叙事。(《快读》,第18页)

陆:其次,影片对场景的选择和营造,也较多地运用了虚实相间的诗法技巧。一方面,影片注重以长镜头段落渲染环境气氛,以使渗透着情感内容的环境与人物的人格风采相得益彰,如……另一方面,则通过诗配画的方式(如……)和排比方式(如……),富于表现力地呈现出人物的内心经历。(《辞典》续编,第47页)

N:影片对场景的选择和营造较多运用了虚实相间的诗法技巧。一方面,影片注重以长镜头段落渲染环境气氛,另一方面,则通过诗配画的方式和排比方式,富于表现力地呈现出人物的内心历程。(《快读》,第18页)

陆:再次……影片突出地运用了象征的方法,这一特点,从影片一开始的定场诗般的序幕段落中,便引人注目地显示出来。这一序幕段落是伴随着序歌《开路先锋》而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而那在青年路工脚下诞生的“大路”,则无疑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懈奋争的自由解放之路。这种意、象并举的象征化影像构成,在影片结尾时更具神韵。那一组丁香幻见金哥等人从血泊中站立起来的叠印画面,不仅为影片带来了“卒章显其志”的升华力度,而且使影片的浪漫飘逸的诗化风格显得完整而统一。(《辞典》续编,第47页)

N:此外,本片还突出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比如,影片开始的定场诗般的序幕段落——《开路先锋》……被路工们筑成的大路则象征中华民族不懈奋争的自由解放之路,这种意象并举的象征化影像构成,在片尾幻见一场更具神韵,也使影片浪漫飘逸的诗化风格显得完整而统一。(《快读》,第18页)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N女士撰写的《万家灯火》的“故事梗概”和“欣赏指导”采取的是同样的办法,抄袭剽窃的也是陆弘石的文章(《辞典》三编,第138~141页)。而她关于《松花江上》的“精彩场面”、“欣赏指导”和“专家建议”三处的文字,则来自于卢伟力的文章(《辞典》续编,第103~108页)。

如果她老老实实抄袭也还算对读者负责,不幸的是,为了适应主编为此书的“趣味性”和“鉴赏性”而设计的“精彩画面”、“欣赏指导”、“专家建议”等栏目的要求——N女士对原文进行了肢解和删节,如此一来,被她对影片的分析也就支离破碎,难以精彩。这一点在对《松花江上》的抄袭中表现得甚为明显。比如:卢伟力指出,此片将“高度提炼”和“强烈夸张”的技巧结合起来,“创造出来一种新的境界——‘简’的境界”:

松花江上,人物的情绪涨落很大,哀可以动天,没有强烈的夸张,不可能表达出惨到极致,但没有高度的提炼,极度的控制,则会流于煽情。金山确实能将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例如“日本人进村”一场戏,妞儿失去了父亲,国土又遭敌人践踏,是至悲的戏。金山运用了强烈夸张的手法,通过结合场面调度的镜头布局、通过声画蒙太奇、通过“比”、“兴”手法,对日本侵略者践踏我大好河山的罪行做了血和泪的控诉。这场戏,他是这样处理的:开始,镜头从屋顶“摇”到下面人群,市集上一片热闹景象;镜头再“摇”,见到妞儿与其父自远而至,这时,画外传来马蹄声,人群闻声散开,日军马队自远而至。接着是一个马队自画面右方奔向左方的特写,镜头从马上的日军“摇”到马蹄——观众马上意识到践踏开始了。人群继续散开,妞儿爹躲避不及,被马队踏死,妞儿扑向其父,她的震天的哭声与马队的践踏声交织在一起,妞儿哭爹的惨状与马队踩死人后扬长而去的张狂交叠在一起。待马队站定,只见一个日本人出来训话,另一个则张贴告示,侵略者的声音又与哭声交叠在一起。这时,前景是占画面很大部分的日军,远景则是只占画面一小角的中国老百姓。日军训话完毕,马队走了,镜头“慢摇”到人群,之后,又“慢摇”到妞儿。这时,哀号已化为啜泣,而远处又有一队日本兵列队走来,皮靴声响很

大,他们看也不看妞儿便走过去了。接着,镜头从妞儿悲痛的特写“摇”到一片凌乱的地上,又从被日军践踏得不成样子的土地上“摇”到告示上。(《辞典》续编,第107页)

N女士把这一段一分为二,将“例如”以前的文字,一字不漏地塞进了“欣赏指导”,而“例如”后面的文字,则放到了下面的“精彩场面”之中:

“日本人进村”一场戏,妞儿失去了父亲,国土又遭敌人践踏,是至悲的戏。金山运用了强烈夸张的手法,通过结合场面调度和声画蒙太奇以及“比”、“兴”、手法,对日本侵略者践踏我大好河山的罪行做了血与泪的控诉。(《快读》,第37页)

这一段,N女士改了四处:把“镜头布局”四字去掉,把“通过声画蒙太奇”和“通过‘比’、‘兴’手法”中的两个“通过”去掉,加上了一个“以及”,并将“血和泪”变成了“血与泪”。接下来,N女士把“市集上一片热闹景象”后面的一大段进行了拙劣的剪裁:

市集上一片热闹景象。妞儿和其父自远而至。这时,画外传来马蹄声,人群闻声散开,日军马队开来,镜头摇至马蹄。人群继续散开,妞儿爹躲避不及,被马队踩死,妞儿扑向其父,她震天的哭声与马队的践踏声交织在一起,妞儿哭爹的惨状与马队踩死人以后扬长而去的张狂交叠在一起。日军训话以后,马队离开,从远处又走来一队日本兵,皮靴声响很大,他们看也不看妞儿便走过去了,只剩下悲伤的妞儿和践踏得凌乱不堪的土地……(《快读》,第37页)

阅读卢文,读者可以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接一个的画面,可以借助想象体会导演对声画蒙太奇的运用。而阅读N女士之文,即使想象力高超的读者,也难以办到这一点——人们无法理解日军马队扬长而去之后,怎么会冒出训话的日军?日军马队“扬长而去”之后,为什么又来了个“马队离开”?人们会以为,妞儿震天的哭声一直持续,直至与皮靴的声响交织在一起,他们哪里知道此时妞儿的“哀号已经化为啜泣”。《快读》的主编在“编前絮语”中说:“配之以‘精彩场面’介绍,读者可在几分钟内了解一部电影,并得到阅读的愉快。”这个美好的许诺至少在这里落了空。当然,有时也有落实的地方。比如,在“专家建议”一栏中,N女士为读者提出了高水平的建议:“注意把握《松花江上》的主要成就:描绘中国人豪迈而深沉的感情、东北粗犷质朴的地方色彩及‘九一八’事变后生灵涂炭的悲惨状况,被当时的评论称为‘敌伪蹂躏之下东北人民生活的写真’。”(《快读》,第38页)遗憾的是,这一段话除了“注意把握”和最后一句引文外,都来自卢伟力。

与N女士做法相类的还有J女士、G先生等人。J为《快读》撰写了5篇文章,谈了《黑炮事件》《心香》《秋菊打官司》《大撒把》《天云山传奇》5部电影,J女士撰写的关于《黑炮事件》的“欣赏指导”(《快读》,第147~148页),显然来自仲呈祥、陈育新撰写的、对同一部影片的“鉴赏”(《辞典》一编,第791~792页)。J文“欣赏指导”共有三节,仲、陈文的“鉴赏”共九段,J文的第一节抄自于仲、陈之文的第二段。第二节抄自于仲、陈的第三段。第三节抄自于仲、陈文的第四、五、七、八段。J女士关于《心香》的文字(《快读》,第242页)来自戴锦华的“鉴赏”(《辞典》续编,第825~826页)。她对《大撒把》的“欣赏指导”(《快读》,第249~250页)则来自奚姗姗的“鉴赏”(《辞典》三编,第797~798页)。还有《天云山传奇》。J女士关于此片的“欣赏指导”(《快读》,第88-91页)抄自仲呈祥、陈育新写的“鉴赏”(《辞典》一编,第644~646页)。关于《血色清晨》的文字,《快读》的作者是G先生,其撰写的“欣赏指导”抄自于戴锦华(《辞典》三编,第698~702页)。

以上所列,是《快读》抄袭中的荦荦大者,其余诸抄恕不一一举列。此书主编在“编前絮语”中说:“本书顾问谢晋审定了人选片目,并提出很好的建议。”我想问一句:如果谢晋知道学界的窳劣分子在用他的名义造假,会提出什么建议?此套丛书名日“快读”,是否改成“快抄”更确切?

二、《悲情画传》:倪骏主编之书

“二道贩子”式主编的典型人物是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倪骏。亦即上一节中提到的N女士。之所以单单把她的名字再次公之于众,是因为她的抄袭剽窃格外突出——最近,某读者来信披露,她自称是独立撰写的《中国电影史》不但大量抄袭了陆弘石的著作(参见吴迪:《学术规范与职业道德——电影研究中的抄袭与剽窃》,载《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而且对章柏青的《中国电影电视》一书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抄袭剽窃,抄袭字数达九千有余。她在《快讀》中的行径则再一次证明这种行为绝非是她一时的疏忽。她主编的《悲情画传》(以下简称《画传》)告诉我们,抄袭剽窃已经成了她的治学方式和获取名利的重要手段。

《画传》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是该社推出的“中国电影百年经典书系·影人画传系列”之一,首印8000册。在读书市场萎靡的今天,这个印数端是可人。此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9位影界名人——乐蒂、李小龙、张国荣、阮玲玉、周璇、邱岳峰、赵丹、梅艳芳、上官云珠的生平、经历和业绩。篇幅长短不齐,长者47页,短者不足8页。文中人称不一,时而以“我”自谓,时而以“他/她”相称。且不说其体例上的混乱和编辑上的草率,仅就其内容而言,全书28万字,至少有25万字抄自他人著作。因抄袭者要将人家的整本书缩简为数千至数万字的文章,所以采取的是“跳跃式抄袭法”,即东摘一段西摘一段。请观其详——

1、“脆弱的金刚之身——李小龙”(《画传》,第21~42页)抄自祝春亭著《功夫影帝——李小龙》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祝著正文共393页,倪编从第5页(第1章“章首语”)抄起,一直抄到第351页(第22章“章首语”)。

2、“自恋的绿树红蔷——张国荣”(《画传》,第45~74页),抄自忱岳著《烟飞烟灭张国荣》一文(2003年4月9日~13日,《合肥日报》)。

3、“悲情的命运写照——阮玲玉”(《画传》,第77~100页)抄自唐汉编著《上海滩风月女明星》一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从第200页抄至347页。

4、“可人的精灵古怪——周璇”(《画传》,第103~150页)同样抄自唐汉编著《上海滩风月女明星》一书。此文在倪书中篇幅最长,计47页。因此,抄袭的也最多,即将上书的第16、17、18、19四章悉数抄入。

5、“生命的最终抗争——邱岳峰”(《画传》,第153~158页)一文共两节6页,除开头三行外,其余全部抄自李元撰写的《名优之死——怀念著名配音艺术家邱岳峰》一文。(此文最初发表于《电影故事》,网址:http://www.peiyin.com/2005/Article.asp?Articleld=401)

6、“文艺的大预言家——赵丹”(《画传》,第161~170页)共六节10页。抄的是向继东、黄宗英、李辉三人的文章。

7、“芬芳的烈焰红花——梅艳芳”(《画传》,第173~196页),抄自黃晓阳著《芳华绝代:百变歌后梅艳芳传》(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版)。此书的第2、4、5、7、8、9章尽数抄入,从28页抄至244页。

8、“时代的珍珠稻草——上官云珠”(《画传》,第199~246页)抄自陈复观著《上官云珠》(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所抄内容出自陈书的2、3、4、6章,计从55页抄到251页。

就抄袭者的付出而言,“文艺的大预言家——赵丹”一文抄得最为辛苦——翻阅的文本最多,抄袭的范围最大。如,此文的第一节的第一句即抄自向继东发表在《书屋》2001年第4期上的《重读赵丹的遗言——赵丹逝世二十周年祭》一文的第一句。第二节除个别字句外,全部抄自向文:第二节的第一段抄自向文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第二段抄自向文第二段的第10、11、12行;第三、四段是引用赵丹《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中的两节,而这两节文字恰好是向文所引的8段赵丹文章的末两段;第五、六段抄自向文的第11段;第七段抄自向文的第12段;第八段抄自向文的第13段。在这一节中,抄袭者做了两处比较明显的改动,一处是将向文的第一人称“我”改掉,向文第11段中有这么一句:“我还看到一份‘关于赵丹艺术生涯’的资料”,抄袭者改成了“根据一份‘关于赵丹艺术生涯’的资料记载”。另一处是,向文第13段提到曹禺:“连很‘听话’的曹禺,读了赵丹文章,他也写道:‘那是他在病床上的呐喊、呼吁、争论、劝说、诉苦,甚至是祈求!他对文艺发展前途的热烈盼望,点燃起每个人心中的火焰……读了赵丹的短文后,联想起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赵丹同志的遗文,虽然仅限于文艺,但他的心肠和用意是深远的、广阔的……’”抄袭者把“甚至是祈求”一句前面的文字去掉,只保留了“祈求”后面的文字。如此一来,曹禺的话就变成了抄袭者的话。

倪编此文的第三节抄自《黄宗英自述》(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黄宗英回忆赵丹的文字共五部分,第一部分的题目是“你忘了最重要的”,抄袭者把这个题目改成其文的二级标题,后面加了“我是个演员”,又将开头的87个字删掉,将后面的攫为己有。黄文第二部分的题目是“幸福进行曲”,抄袭者将这个题目改成此节的三级标题,把这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合为一体,选了其中的三、四两段,并改动了文中的个别文字,如,将“布满”改成了“充满”,将“作伴”改成了“相伴”,将第一人称“我”改成了“黄宗英”,将“重来一个”改成了时尚语言“重塑一个你”。

倪编此文的第四、五、六节都抄自李辉的文章《再听绝响——赵丹和他的狱中交代》(《赵丹自述》,李辉主编,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因为篇幅所限,抄袭者将李辉的文章东剪一句西剪一段,拼凑成文。可是抄袭者又不肯花时间梳理文脉,贯通文气,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人称变幻不定、逻辑乱成一团的表述——

跟黄宗英谈赵丹,总感到有些残酷。

“想到赵丹的事情,心里就发冷。”第一句她就这么说。然后,又去拿来一件厚睡袍把自己紧紧裹住。

然而,赵丹毕竟是赵丹,他总是有着艺术家的激情,性格中更有火爆的一面。当无休止的折磨、逼迫压得他喘不过气的时候,他也会突然如所扮演过的林则徐或者许云峰一样,拍案而起,说出平时不敢说出的话来。

我们感受到的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赵丹。这是一个弱者在与命运抗争,哪怕是可怜到极点的一种心灵挣扎。

文革后给他的结论他从来没有签字……(《画传》,第168页)

这五段文字分别来自李辉主编的《赵丹自述》一书的第104页、105页、104页、102页、105页。倪编此文的第一段的人称是“我”(李辉),第二段的人称是李辉眼中的“她”(黄宗英),第三段是李辉对赵丹性格的评论,第四段是李辉对赵丹狱中检查的感慨,第五段是黄宗英对李辉的讲述。这种倪氏“蒙太奇”的效果如何,无须细数。

倪编的“贡献”还不止于此,抄袭者有时还要画蛇添足——在本来通顺的原文上加上几个字。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类文理不通的句子:“赵丹被捕的直接原因,是按照叛徒来立案的。”(《画传》,第167页)李辉的原文是:“赵丹被捕是按照‘叛徒’来立案的。”(《赵丹自述》,第99页)。

在《画传》的扉页上,印着“本书编委会”的名单——主编:倪骏(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电影史学博士)。执行主编:姜睿文。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列)李元、李辉、沈岳、陈复观、林凯瑜、姜睿文、祝春亭、唐汉、黄晓阳。这些编委中除了林凯瑜、姜睿文二人之外,其余七人都是上面提到的作者和原编著者。倪骏似乎想用这个残缺的名单昭示世人——此书得到了作者和原编著者的授权。事实上,不必说漏掉的向继东、黄宗英,就是这些荣列“编委”的作者和原编著者原本对此书的出版也毫不知晓。也就是说,作为主编,倪骏既没有得到原作者的授权,也没有向他们支付稿费。所谓编委云云,不过是遮人耳目的骗术而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章第10条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的多种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汇编权等等。第3章第24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合同包括6项内容,其中包括: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由于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无法指明的除外。第23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

揆之以上述事实,可以明确地说,路海波、倪骏违反了《著作权法》,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以及著作权人的财产权。他们所主编的书是抄袭剽窃之作。路海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艺术)成员、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电影艺术》编委、倪骏的硕导和博导。导师主编《快读》,学生主编《画传》,这是否也算是一种师承?倪骏在其博士论文的“后记”中说:“‘不仅要学做学问,更要学好做人!’这是刚进中戏的时候,路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的第一句话,历历在目,声声在耳!”(优秀博士论文文库)在话语与事实产生的巨大反讽面前,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上梁下梁”一类的俗话,我不做此联想。我想到的是“薪尽火传”这句古语。我关心的是,这种做学问与做人的哲学在高校,在学界有多大市场?这把“主编之火”将通过倪副教授的身体力行传给何人,传向何方?

三、《电影艺术欣赏》:高鑫主编之书

这也是一本“二道贩子”主编的书。主编者是中国传播大学电视系博导、教授高鑫。其主编的《影视艺术欣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初版分上下两册,上册是《电影艺术欣赏》,下册是《电视艺术欣赏》。在此书的序言中高鑫

说:“长达52集的《电影艺术欣赏》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的时候,我也断续看过,当时就觉得制作的相当不错,既有历史的追述,又有形象的体现;既有世界著名的导演,又有最经典的电影佳作。不由得感叹;真是一部用功之作。”“最近,我所执教的学院要出一套‘中外影视研究系列丛书’,我便利用这个机会,将《电影艺术欣赏》连同《电视艺术欣赏》的文学脚本汇编在一起,完成了这部影视艺术欣赏出版,也算了却我们多年的一个夙愿。”

高鑫的夙愿了却了,一位留美博士却因此发愿——2003年《电影艺术欣赏》的两位撰稿人之一王汉川自美国致信当年的合作者——另一位撰稿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一鸣,说他要越洋打官司,控告高鑫侵权。高鑫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其实用不着法院判决,高鑫已经不打自招——52集的电视专题片《电影艺术欣赏》的文学脚本共26万字,是李一鸣和时任山东艺术学院讲师王汉川两人分别撰写的,李、王拥有此书著作权。尽管高鑫把李一鸣、王汉川的名字写到了各节之后,但是他事先没有得到著作权人授权,事后不付给作者稿费,并且自封主编,当然是侵权行为。这是一种既图名又图利的侵权。它“虽无抄袭之名,却有抄袭之实”。(见叶继元等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

四、重提学术规范

上例说明,“包工头”和“二道贩子”主编形形色色,有的是有意违法,有的是无意为之。不管有意无意,他们都违反了学术规范,违背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通论》有这样一段话,很值得这两类主编一读:

目前有些学者以编或编著的方式把一些学者的学术作品结集出书,正常的编著程序应该是编者事先征得作者的同意,取得相关授权,与作者签订合同后才能将他人的作品交付出版社结集出版(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发表后超过50年的则不需授权)。同时,编者和出版社应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向作者支付稿酬并寄赠样书……然而,有些人私自将其他学者的文章结集出版,未与作者联系,也不支付稿酬。这里分两种情况:一是这些编者在书中标出原作者的名字,明告世人,此文并非我写。这样,编者虽不能将他人作品直接归入自己名下作为自己的成果,却占有了别人的稿费,即图利不图名型……这样的编著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但称其抄袭似乎又不大妥当,因为抄袭剽窃是将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也就是说,这种行为虽无抄袭之名,却有抄袭之实。二是所谓的编者会偶尔“漏”署一些名字,或者干脆将原作者的名字全“漏”掉,在封面上只署上自己的名字,有时也不写明是编还是著,企图误导读者。与第一种情况不同,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抄袭,视他人成果为己出,其目的是评职称,拿奖项。(叶继元等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頁)

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 篇4

1、有人认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还是以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的研究为主,所以不需要严格要求其遵守学术规范。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

我认为,虽然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还是以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的研究为主,但是还是需要严格要求其遵守学术规范。因为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或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而研究生也属于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所以应当严格遵守这个基本规范。即使在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的研究过程中,也不应当违背学术规范。何况,学习、模仿和借鉴并不等同与抄袭、剽窃和伪造等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而应该与其严格区分开来。要知道,学习不等于照抄,模仿不等于一模一样,借鉴他人也不等于剽窃他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人的研究精神,模仿他人的研究模式,借鉴他人的研究思维,并在学习、模仿和借鉴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精神、研究模式和研究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读研过程中保持独立的研究精神,做出恰当的研究行为,以及得到真实的研究结果,并且从中受益,慢慢走向真正的研究之路,为以后的科研活动打下基础。这样,才算不辜负了研究生生涯。

2、你认为研究生在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和解决途径。

总的来说,当前研究生在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问题不大,但也存在一定的心理浮躁,以至于对科学道德并不那么在意,或者说没有那么严格要求,对学术规范也存在着不熟悉或者明知故犯的一些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在当前形势下,研究生被寄予了较大的期望,社会上普遍认为研究生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作出一定的科研成果,然而研究生的学术基础普遍偏弱,需要进一步培养,成果更是无法速成,再加上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研究生无法在纸醉金迷的社会现实下保持自己的本心,渴望得到认可和奖赏,但现实中研究生的待遇并不理想,当理想被现实无情打破,研究生更加无法安于研究,更倾向于不顾科学道德,无视学术规范,以期及早地得出成果,得到利益。另一方面,教育在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的缺失,研究生在此方面的不了解,更加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给予研究生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要给予一定的学术自由,不能片面地追求研究成果,而应该鼓励学术研究过程,最重要的是,研究生本身应该树立正确健康的研究精神,拒绝外界诱惑,严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这样才能解决研究生在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3、简述2001年10月修订的著作权法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01年10月修订的著作权法分为6章,共60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著作权,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以及附则。

第二章测试题

1、请举例说明如何开展文献调研。

首先要进行文献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收集时要注意兼顾多种资料类型:期刊、书籍、专利、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并以学科专业、文献类型为依据,选取合适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再确定检索关键词,组织检索式,采用多种检索途径,比如图书馆一站式检索,专门数据库检索,学术搜索引擎检索。其次要善于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高自身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综合素养能力,第三,还要做好文献资料阅读与消化,包括:一,阅读综述性文章,二,阅读影响力高的论文,三,通过粗读、精读相结合掌握知识脉络,四,带着问题去阅读。

2、什么是超量下载行为?这是否属于学术不端?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产生这种行为?

在单位时间内,超出正常阅读或浏览速度下载文献,即为超量下载。比如:1,使用软件工具下载,2,整卷批量下载,3,短时间内连续系统地大量下载数据库资料,通过代理服务器下载等等。这属于学术研究前期工作中的学术不端。我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文献,不盲目过多下载文献,避免短时间内大量下载等行为,遵守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规定。

第三章测试题

1、日本的考古学家藤村新一采用自埋自挖的考古标本方式,制造了多起“重大发现”,后经日本考古协会特别委员会调查发现,由藤村新一参与的162处旧石器遗迹挖掘并未进行相关工作。请指出案例中的当事人做出了何种学术不端行为?试分析这种行为对科学研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案例中的当事人做出了捏造事实的学术不端行为。这种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会使误导学科中的其他专业人士,甚至可能把整个专业导入歧途,误导其他人的研究,尤其是这种考古研究,会让历史被胡乱篡改,让普通民众接受错误的历史知识,贻害深远。而这种仅仅通过捏造事实就可以收获名誉与利益的行为,也会使得科学研究的风气败坏,不利于科学研究的良好风气形成。

2、请分析一下开展学术批评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开展学术批评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要以学术的眼光对待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排除所有的非学术性,既不能以权压人,又要避免人情式的学术批评,二,坚持平等性,批评方与被批评方都有商榷,讨论,质疑的权利,三,坚持客观性,既不能搞人生攻击和相互揭短,也不能搞文字游戏,虚张声势。

第四章测试题

1、一位研究生在他的学位论文中,试验与结果分析、讨论、结论等都是自己完成的,而且很有新意。论文通过答辩,并被推荐为优秀学位论文。但在评选中发现该论文的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引言)却是大量引用另一位已毕业研究生的文献综述,其引用量已超50%,你认为该毕业生的论文是否可评为优秀论文?为什么?

我认为该毕业生的论文不可以评委优秀论文。因为该生在文献综述部分大量引用他人的文献综述,其引用量已超50%,这属于引文不当的表现,引用过多。引文不当属于学术成果呈现阶段的学术不端,被认定为学术不端的论文当然不能评为优秀论文。

2、杜某接受甲出版社约稿,编写一书。为按时完稿,杜某约请朋友张某合作编写。杜某承担概论及第2章-11章的编写,并负责全书的审定工作;张某承担第1章及第 12 章-22章的编写。后来,杜某将其承担的概论部分起草后,委托鲁某对概论初稿进行了润色、校订,概论最后由杜某定稿。该书出版后,应该怎样将杜某、张某、鲁某的贡献通过署名等方式表示出来?

应按如下方式署名, 主编:杜某

编者:杜某、张某 审定:鲁某

3、试述学术专著与学术论文的区别与联系.学术专著,从广义上来说,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分为学术专著。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其篇幅,联系在于学术专著广义上从属于学术论文。

第五章测试题

1、已经在中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是否可以再投向其他外文期刊?说明你的理由。

在满足以下条件下是可以的:

1,作者已经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向再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的文章,2,再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间隔一周,3,再次发表的目地是面向不同的读者群,因此以简版发表为佳,4,再次发表应忠实地反映首次发表的数据和观点,5,再次发表的论文应在首页注明首次发表的信息。总之,在不违反国内,国外两个期刊有关编辑出版规定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不应被认为是“一稿多投”。

2、英国知名出版社BMC于2015年4月宣布决定撤回43篇学术文章,其中有41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撤销论文的原因是“同行评审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以及存在问题”,导致相关文章的学术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初步调查显示造假过程可能有第三方机构参与,这些机构帮助作者通过自动上传系统向编辑提供虚假的同行资料。结合此例谈谈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在期刊选择与投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此例,可以知道,在期刊选择时,要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的期刊,不要盲目追求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要注意不要选择那些由投稿人提供建议审稿专家的联系邮件和单位信息的期刊,以避免出现被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的同行资料的问题。在投稿过程中,尽量自己撰写和修改论文,如果要找第三方机构,要谨慎选择进行论文撰写服务公司,不要让第三方机构更改自己的论文结论和数据,只进行语言修饰,更不能让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的同行资料。

第六章测试题

1、参考文献使用和著录中有哪些不端行为?

以下行为属于参考文献使用和著录中的不端行为:

1,引而不注,即参考或者借鉴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却不录著出参考文献; 2,注而不引,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著录正文中根本没有引用的参考文献; 3,过度他引,全文由他人观点拼接而成;

4,不正当自引,以烘托自己的学术成果为人所重视;

5,模糊著引,包括未经核实的从其他文献的错误转引,粗心大意造成的著录错误等。

2、哪些情况属于合理使用?如何能避免侵权而做到合理使用呢? 下列情况属于合理使用: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使用他人的作品才称得上合理使用,才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避免侵权做到合理使用需要满足的条件: 1,引用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2,引用的量要适当;

3,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4,所引用的他人作品,必须是已发表的作品;

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 篇5

姓名:陈曼学号:201001202126

在熊凯老师的毕业论文指导这一课的学习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毕业论文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遵守的论文写作道德规范。

通过论文指导课的学习,了解到在写论文时需要保证它过程上的规范性:(1)发现或确定研究对象。(2)文献阅读分析,提出要研究的问题。(3)围绕RQS进行文献阅读,论文就现状和研究的起点。

(4)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模型构建,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案。(5)数据采集的过程。(6)数据分析,解答各个RQS。(7)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遵循了以上的论文写作时的规范性,就会写出一篇好的论文。

当然除了以上的感受之外,还有论文的格式方面也规范了许多,正规的论文格式包括:题目,摘要与关键词,谋篇与论文类型,参考文献以及致谢。在曾经的论文写作中,很少出现参考文献以及致谢。同时,论文的成败还是在于选题,和时间的分配上,去发现一个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需要大家能够有问题意识,还有在写论文的时候不能够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需要平时的积累,论文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很重要,大致是:实验研究时间为32%,查阅资料时间为51%,计划思考时间为8%,撰写论文的时间为9%。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篇6

学 院:机电学院 班 级:研1001班 姓 名: 马 涛 学 号:201001071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

2012年1月3号下午,由学院组织、马伟书记主讲的一堂关于科学建设与学术道德的教育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例证。从中了解到今年来,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操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如若不加以制止,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课后思考,发人深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良好的学风则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航向的前提。这也是一个学者之所以称其为学者、学术之所以称其为学术的常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我们研究生作为即将跨入“学者”殿堂的“准学者”,是名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诚信的实践者。“青年信于世界,则国信于世界”,因此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当时代重任,做诚实笃信的典范,拒绝在学术道德中迷失自我。

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剩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人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感到无比欣慰的时候,也为研究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深感担忧和不安。研究生的扩招,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导致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降。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规划,对自己所要完成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采取了糊任务的态度,既没有系统的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为了应付学业上的任务,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不惜动用各种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甚至伪造调查数据,直接和间接抄袭,网络搜索下载复制,隐匿学术源流等,因为缺乏基本的研究和论证,再精妙的手段也只能早出水平低劣的学术论文,难登大雅之堂,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自主性 ,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学术创新。这样研究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多 ,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 ,包括查阅文献资料 ,了解专业动态 ,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还包括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科学试验等。为此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保证和精力投入 ,更需要研究生有着高度自觉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从研究来看 ,很多同学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和动机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 ,更很少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而只是把报考研究生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和手段。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尽早成才 , 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事业上的成功 ,已婚研究生当然也希望将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带到新单位所在的地区。在此思想的支配下 ,部分研究生学业上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而是急等着毕业 ,可以早日过渡到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市场经济给当代研究生既带来了积极的一面 ,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泛滥 ,学术活动领域也深受影响。较多研究生在选择课程或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出现强烈的功利倾向。往往会偏向于热门的专业领域和话题 ,研究经费的多少和社会实用程度成为选择的标准 ,忽视了深层的理论研究与积累 ,忽视了基本的理论平台的搭建 ,忽视了基本的理论思维训练 ,急于求成。有些研究生对导师在课堂讲授中所提出的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 ,稍加整理 ,在未征得导师许可的情况下 ,就作为个人的作品交付报刊发表。还有一些研究生看到一些时髦的名词和术语、动向 ,没有潜心论证研究 ,急于引用和借题发挥。基本的专业课程和理论平台没有做好 ,就急于课题的涉及 ,急于追求学术上的名利。对导师或同学、学友等的研究成果和文章 ,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参与情况下 ,挂名逐利、借名得利。丧失学术上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学术人格和尊严。

有的研究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成果 ,增强未来履历求职上的分量 ,并不是沉下心来 ,专心去做学问 ,而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到一些不正之道上。他们违背基本学术道德 ,钻政策的空子 ,打擦边球 ,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术 “分量”,采用种种手段 ,包括花钱雇佣枪手替自己贴金;拉拢关系求得文章的发表;联系论文中介非法操作;同学论文之间互相署名;为增加论文发表数量 ,一稿多投;更为甚者在不征得有名望学者教授同意的情况下 ,盗用他们的名字发表文章等等。此外 ,在申报科研成果时 ,利用文字上的技巧 ,掩饰内幕交易 , 粉饰自己的研究成果。游离于规范和制度约束之外 ,却摆脱不了道德的制裁。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应倡导和崇尚诚实劳动,鼓励创新。基于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学术道德问题,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除了认识到有研究生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外,还必须对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做深刻的反思,积极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

从客观上看 ,研究生情况确实比较复杂。他们年龄分布层次不一 ,个人经历不一 ,生源来源多样 ,世界观、价值观多元化。加之专业的细分 ,造就集中统一管理困难。就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机构或人员主要有研究生部(处)、学位委员会、导师、研究生辅导员。而科研院所则主要依托于导师的代管和约束。从表象上看 ,多方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已经存在 ,学术道德的管理和推进正在展开。但是从实践操作上看 ,研究生工作部门对研究生管理是侧重宏观管理和专门的业务管理 ,至于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的特殊性 ,根本无法深入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即便通过制定一些规范的条文来约束 ,还需要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自律意识才能发挥作用 ,而对于校级层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管理却难以维系。高校学位委员会是一个联合的非常设学术管理机构。其组成人员为一些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 ,他们分散于学校各个部门和下属学院 ,且各委员都有自己的繁忙事务 ,对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有方向性的指导和规划 ,但并不能触及具体的问题。至于研究生导师的管理 ,往往与学生的交流限于专业领域和范围。一些让学生 “难过的学术道德要求”话语很少成为交流的内容。至于研究生辅导员侧重学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对专业极其细化的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认定和管理也存在一定困难 ,处于只能 “讲”,难于 “管”。这样多头管理的结果是管理形式多样 ,但很少能深入、具体 ,因而也就难收实效。

对于研究生发生的学术道德上的越轨行为 ,若不能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理 ,等于纵容学术道德越轨行为的泛滥 ,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治理研究生中已经发生的学术越轨行为和事实 ,不是无法可依 ,关键在于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各个高校也几乎都有自己的学术道德管理制度性规定 ,但是制度规定或停留在墙上、文本里 ,或被藏匿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规范条文贯彻不到位 ,形同虚设 ,雷声大 ,雨点小。涉及具体学生处理时 ,往往瞻前顾后 ,害怕影响学生的就业 ,缺乏惩处的决心和力度。其实质好似保护和教育少部分人 ,但是危害的是大多数人利益 ,没有倡导培养遵循学术道德的习惯和氛围。保护主义、形式主义、好人主义成为学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研究生为本 ,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各学校的具体情况 ,加强和改善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基于研究生专业细化和人员分散的特点 ,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应注重研究生的入学教育 ,一开学就着手建立长效的预防机制 ,防患于未然 ,终身免疫。把学术道德的入门教育作为研究生入学教育必备内容相当重要 ,只有当学术道德内化为研究生内心的自我约束机制时 ,对防止学术道德越轨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学术道德的入门教育和培训 ,可采用多种形式:专门的培训课程;专家报告会;典型案例的讨论;研究生心得感受认识的讨论与交流;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校学术道德建设文件的学习等。入门培训应注重强调效果 ,切忌流于形式 ,对培训内容可以采用考核或考试的形式 ,注重规范的内律转化。可以说 ,入门几天的培训可能带来的是终身的学术道德免疫。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 ,应创造有效的形式去落实规范 ,包括引导研究生学习规范、掌握规范 ,在学术活动中遵循规范。落实和监督规范的重点是:(1)规范的宣传 ,营造全校性的尊重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氛围 ,形成优良的学术道德传统。(2)学习规范的检查 ,包括规范学习会议记录上报、研讨总结报告收集、研讨会征文或论文的整理等活动的监督检查。(3)学术道德状况的调研和应用规范情况检查 ,包括研究生导师的走访调研;研究生论文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学术活动规范情况的检查等。

负责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机构和个人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 ,应形成管理和教育的合力。具体而言 ,作为研究生的主管机构——研究生部(处)应做好学术道德建设的宏观管理工作 ,包括学术道德建设的工作计划 ,规范的宣传 ,入门培训 ,走访调研 ,认定处理;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应加强道德建设状况的巡查与监督 ,提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建议 ,组织多样性的学术活动 ,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研究生辅导员应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平时教育工作 ,及时了解研究生同学的学风状况和思想动态 ,发挥纽带沟通作用 ,做好研究生专管机构和专业导师之间的协调工作 ,对学术道德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至于研究生的专业指导老师应该是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责任人 ,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主要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1)榜样示范作用。研究生导师要以德修身 ,率先垂范 ,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研究生 ,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 ,帮助研究生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2)专业把关作用。专业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规范鉴别是最有权威的 ,对研究生的课程论文、开题报告、研究论文、试验报告和数据、公开投稿和学术交流等学术活动要严格把关 ,发现问题要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3)教育引导作用。帮助研究生树立学术道德规范不仅需要道德教育 ,更需要技术规范教育和引导 ,要帮助研究生学会遵循学术规范的技术和要求 ,使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得到技术保障。多数研究生缺乏对学术规范的了解 ,缺少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 ,不知道如何标注参考文献 ,因此 ,他们很难区分什么是合理引用 ,什么是抄袭剽窃。[6 ]这一任务只能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来完成。多头的道德教育管理要实现联动机制 ,发挥合力作用 ,讲究实效。而不能都在管 ,却没有一个管好。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一个研究生自觉遵循学术道德 ,缺陷的评价机制可以造就一个研究生学术道德上的越轨和失范。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至少体现这样的基本原则:(1)论文质量优先 ,杜绝数量取胜。(2)变刚性规定为柔性激励 ,如开展优秀论文评比、规范课程论文展示、开题论文和研究论文(非保密)公示等活动。(3)减少对挂名作者的学术认定 ,尽管学术合作和团队精神是必要的 ,但是对第二、三作者的事实奖励和一概而论式的学术认定 ,易造成论文挂名的泛滥。(4)学术交流、学术沙龙、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演讲、参加学术课题研究也可以认定为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和学术水平的指标 ,让这些操作性的学术活动成为学术平庸者自觉的门槛。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而“立德”更是排在首位。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铜为镜,以史为鉴,首先立德,再去立功立言。认真严谨的搞学术,拒绝抄袭剽窃,制造学术泡沫,利用假冒伪劣,剽窃等不道德行为进行利益交易或者教育培训等。严于律己,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有理想的研究生。为追求自己在知识上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自己为了社会进步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 篇7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规范,批评,创新

“共同体 (Community) ”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其内涵包括:任何大小的社会组织, 其成员居住在一特定区域内, 并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一个因具有共同特征或兴趣, 使它在其存在的较大社会组织中显现出来的团体;公众、大众;共有、共享。“共同体”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群体, 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社会性依赖关系, 他们共同讨论, 共同决定, 共同定义着共同体, 并为共同体所影响, 给成员以归属感。学术共同体是指致力于某一学科知识领域的学者群体, 他们共享着某种价值和文化、态度和行为方式, 也就是所谓的“学术部落”[1] 。学术共同体成员在学术理念、学术精神、学术关怀、学术操守方面有一个相互的认同和行为规范, 以学术活动为中心而构成一个“圈子”。学术共同体是学者与其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学术活动方式或平台, 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景的树立, 强调分享各自的见解, 鼓励探究以达到深层的理解与认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就在开展有关“学术规范化”的活动, “但曾是思想和文化解放后盾的‘学术’, 现在反而被另外一套‘学术’取代了:一方面学术活动日趋行政化、市场化, 学术行为极其漠视学术本身的规则和权威, 形成了逼良为娼争相炮制学术泡沫的局面;另一方面学术秩序混乱, 学术批评异化, 平庸之作泛滥, 学术创新极其缺乏”[2] 。学术失范、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弥漫于学术界, 严重地削弱了知识分子及学术共同体的话语权和公信力, 制约了学术繁荣与发展。学术需要学术精神、学术责任和学术创新。通过学术共同体建设强化学术共同体的主体意识, 加强学术规范, 突出学术批评的地位、功能与作用, 推动学术创新, 为创新社会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一、学术规范: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一) 学术规范化是重构学术秩序的基础

学术规范是一套学术共同体的规则, 是学术共同体科学、高效、公正运行的制度条件。学术规范化是学术秩序重构的基础, 就学术知识生产主体及其行为而言, “规范源于学术的合作、竞争、组织和互动性质, 它为这些相互关系提供框架——通过给每个个人施加约束, 来提高整个知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学术规范化可保证知识分子知识生产活动的严肃性, 提高学术共同体的社会公信力。学术规范化作为学术共同体及其重建的基础, 涉及学术制度、权力、权威、学术主体等一系列问题。上世纪80-90年代针对学术的粗疏化就提出了“回归学术”, “中国学术界由于重建历史短暂等局限, 其专业主义运动具有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洞化特征。一方面是行政手段强化了某些形式理性的标准, 另一方面却是实质性规范的匮乏。”[4] 以至到如今中国所谓的“学术共同体”还是松散的, 仍靠一系列的“潜规则”在维持。当然, 学术规范并非指学术规范制度及其操作的“行政化”, 而是在学术共同体内部所建构的一种制衡制度。

(二) 通过规范达成相应的共识

学术以对命题单位的真假进行论证为核心任务, 一个命题或一种理论有了学术规范性, 也就获得了要求所有人对其认同的资格。学术只有追求学理上的普遍有效性, 这样才有资格要求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做学术的人不把自己的学术成果看成是普遍可接受的规则, 那就是把学术当儿戏。”论证具有特定“正确性的命题”, 追求学术的“普遍有效性”, 进而“等待他方的挑战, 随时保持开放的态度, 不采取任何学理以外的方式强迫人家就范”。这是学术的核心部分, 有了这个核心, 才可能有学术对话和批评, 包括对伪装成学术的意识形态的揭露, 都是从学术研究到学术批评再到学术创新所涉及的主要规范。学术研究通过学术规范化追求一种特定的“普遍有效性”, 达成相应的共识, 也只有基于特定的共识, 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才能现实化, 共同体才能成其为学术共同体。

(三) 学术规范强调三个制度

个体性的学术自律、个案性的规范性学术操作、在学术对话基础上的学术批评与学术制度的建构是学术共同体现实运作机制中密切相关的必要环节。为保证各环节有效运行, 学术共同体规范化必须强调三个制度:①“准入制度”, 作为学术共同体一员的学者应存有其本真的学术良知与学术精神, 这是学术的自律也是进入学术共同体的保证。学术准入制度确保最为基本的学术良知、学术精神与学术自律。②“运行制度”, 以健全的社会性学术评估与奖励体制, 学术成果评奖体系与基金项目的审批体制, 网络评审机制、民间学术团体荐举机制, 确保成果的学术效应和社会效益。通过学术规范不断建立健全学术公共运行机制, 使制度失范者的自我辩护失去效力。③“出列制度”, 学术规范保证自身的健全与完善, 一经核实, 情节严重而恶劣的学术不端者即应“出列”, 亦即不端者或自我请辞, 或被开除出特定的学术机构或团体。

(四) 学术规范的四个层次

从层次上分析, 学术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形式规范、学科规范与学理规范四个关联的逻辑序列。学术道德规范涉及学术秩序与学风的基本问题, 学术研究及其论著的写作应基于严谨的考辨、真诚的思考、缜密的论证, 反对侵占、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 此乃最为基本的学术规范, 也是学术研究者与学术论著、论文写作者的道德底线。看似基本的规范, 但都涉及学术道德与学术主体人格。形式规范是有关引证与注释以及术语的标准化、分析的模型化、归纳的计量化及推论的逻辑化等方面的要求。学术研究如果不理会他人已有成果, 就容易导致重复劳动, 不利于知识积累和学术传统的养成。引文意味着对话、积累与传承, 这种同行交流的进程就是学术共同体的形成进程, 引证本身还是一种让读者发现和接触新知识的渠道。“所谓学术规范不仅是指形式上的注释、索引之类, 而且有更实质的内容,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术的积累性, 即研究是否在了解前人有关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事学术研究, 必须保证从问题到结论逐步深化, 逐步前进。”特定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方法、观念、范式、传统及其惯例规定了规范的学科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有着不同的学科规范。学术规范有学科性, 但又有超学科性, 不同学科之间还存有某些具有普适性的学术规范。“尽管不同学科的知识类型和相应的规范类型的区别不能忽视, 但更重要的是寻找不同学科都必须遵守的学术规范。”“超学科性”、“学科间性”即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影响。不同学术规范之间拥有相关于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与学术研究的传统及其惯例的共同性 (亦即所谓元规范) 。学科性规定着学科规范的具体性与特殊性, 也正是在特定的学科领域之内, 形式规范与学理规范才能得以实施。而超学科性则使学术规范具有特定的普适性与开放性。

学理规范是学术规范中的高层次、高境界, “有思想的学术与有学术的思想”乃学术最高追求目标。它强调学术要有独创性, 提出真问题, 进行较为充分而系统的论证。厘清源流, 规范方法论, 才能保证学术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真正的学术规范应当是学理的规范, 即通过正常的思想交锋和辨析从理论上清除思想界的陈腐之见, 在具有基本思维能力的学者中形成某些共识。” [5] 学术创新也主要是从学理规范层面而言的, 需要独立的立场、自觉的精神和思想的穿透力。

二、学术批评:学术共同体建设的保障

(一) 学术批评与学术规范双向互动

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活动的依据, 而完善的学术批评则是学术共同体得以现实运作的保证。学术规范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 不是一存在即是明确化的, 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学术规范生成有一个过程, 是在学术研究与学术批评的整体运作中不断生成、确立与转换的, 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学术是不是有价值, 只有靠学术来评价, 评价规范即学术批评的原则或标准。学术批评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事实依据与真理的标准;学理依据与逻辑圆满性标准;思想取向与意识形态标准。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的标准是相契合的, 应当基于对学术规范的特质及其形态类型的理解来把握学术批评标准的基本规定性及其形态。学术批评的道德标准与形式标准具有非独立性, 道德标准与形式标准只能从属于学科规范、学理规范与评价规范, 并从其现实运作中体现出来。

(二) 学术批评为学术活动提供运行机制

制约与遏制学术失范需要非制度性的学术批评, 也需要制度性的奖惩体制。学术批评是中介性环节:一方面, 学术批评通过对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等学术腐败现象的揭露与批判, 来促动学术主体的自律;另一方面, 通过学术批评的开展, 促进学术规范的自觉化、惯常化与制度化, 进而重构滞后性的学术制度。学术批评不仅仅满足于“遏制”学术失范、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现象, 维护学术的尊严, 学术批评最大的职责在于建构完善的学术运作—评价机制, 张扬学术的理性精神, 促动“积极性学术共同体”的生成并发挥其良好的社会功能。学术批评作为一种非制度性行为可以监督并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自律与廉洁。严格的学术批评, 如同看不见的手构成一种制约机制, 最终促成“产品”的完美。

(三) 以学术批评促进学者学术意识

知识分子角色定位、精神特质是学术重建的关键, 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角色地位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但职业化、体制化、商业化往往以知识分子群体精神品格的沦落与责任—批判意识的丧失作为代价。对于学术共同体而言, 不仅仅有一个知识生产的维度, 而且也有一个良知与道义的维度。学术批评功能的达成有赖于学术共同体的成长, 而学术共同体的生成及其现实运作则有赖于知识分子的精神自觉、意识形态立场的选择与角色意识的定位。精神的自觉与意识形态立场的选择是知识分子灵魂之所在, 也是学术共同体所理应拥有的规范化原则与基本共识得以存在的前提与条件。学术批评的理性精神还应与人文知识分子的职责岗位意识结合起来。只有在知识分子拥有自身独特而独立的阶层意识与意识形态批判立场的情况下, 学术共同体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成, 所谓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自身的功能。

(四) 学术批评为学术创新创造条件

学术发展的实际表明, 学术基本运作机制是由“规范”与“背离”所构成的。学术研究本身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得以存在的基础与条件, 而“背离”则构成学术创新的动力。当然这“背离”并非指对基本学术“规范”的不遵守, 而是指对传统或当下僵化的学术观念、方法、模式的批判性超越。在这种“规范”与“背离”所构成的矛盾机制中, 学术批评发挥着重要的整合功能。学术需要“拿出有学理上的强大说服力的命题系统来”, 进而“在学理的普遍有效性的基础上, 争取实际上被世界上很多人接受”。学术需要独立与自主, 并非只是一个从传统政治体制与当下经济体制中独立出来的问题, 而是一个在依赖学术共同体内部规范化运作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的问题。与政治和商业的“他治”相对的“学术自主性”, 由原创性所获致的“学术自主性”。只有学术规范与创新相统一, 学术共同体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独立与自治。

三、学术创新:学术共同体建设的主旨

学术研究的本质就在于创新, 通过新的论点、新的视角、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或新的论据等, 对前人已有的研究结论有所推进或是质疑与更正, 这也是学术及学术共同体建设的主旨。

(一) 拓展新思想和新知识创造的自由空间

新思想和新知识的产生需要创造的空间, 新的思想、新的科学、新的知识在刚出来之时往往不知道是什么, 需要有一个宽容的环境。一种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创造出来之前往往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 学术共同体应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者去研究。创造需要在个性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共同争论, 学术共同体就是要提供这样一个共同交流和表达的平台。越是有自由空间的共同体学术风气越好, 学术共同体可提供一些终身职位来保障他们这样的活动, 直接面对学术共同体本身。学术共同体规则是由学术共同体延伸出来的, 学术要在充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研究、再观察, 再重新做出自己的发现和描述, 需要知识的积累与知识的传承。

(二) 培养真正的学术人格精神

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一方面是学术规范制度化, 重整学术的秩序, 进而使学术知识生产有效化、创新化;另一方面又要张扬学者所应具有的反思—批判理性及其精神, 强化其公共性和参与现实、改造现实的能力。学术需要不媚俗、不媚势、不媚财的人格品质, 如果整天热衷于评奖、拉关系, 忙于东奔西走, 是做不好学术的。学术强调尊重已有认识, 同时崇尚理性质疑, 勇于否定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囿于认识局限的断言, 接受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蕴含科学内涵的观点, 不承认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学术永无止境, 学术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学术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 奉行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发展学术体系。学术共同体使命是生产与传播知识, 成为一个真正强而有力的公共磁场:不仅吸引公众的关心注意和殷切目光, 而且要把公众引领到一个进步的社会形态里去。

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 主体面临着多向的诱惑与选择。“知识群落”需要批评讨论, 需要自我反思, 需要规范的学术自制。学术主体性直接影响着学术共同体的特质及其现实运作, 如果将学术主体性泛化, 就会丧失真正的思想、学术创造和知识分子的批判情怀。学术腐败是整体性社会腐败的一种表征, 但就知识分子的角色而言, 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则在深层次上标志着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及其精神的沦丧。学者“敬业爱岗”的“职业操守”, 是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得以存在的前提与条件。“学术思想是个人志趣的志业, 它需要无数个体的问题和个体的历史性思虑与积累”, 学术的语法更多时候需要反反复复的论证。布迪厄曾提出作为一个文化的生产者, 要成为知识分子,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 他们必须从属于一个知识上自主的, 独立于宗教、政治、经济或其他势力的场域, 并遵守这个场域的特定法则;另一方面, 在超出他们知识领域的政治活动中, 他们必须展示在这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权威。尽管自主和入世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对立, 但仍有可能同时得到发展[6] 。

(三) 培植良好的学术制度环境

学术发展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 没有创新, 学术的生命就不能在实践中发展而衰竭。但学术创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许多探索还会以失败告终。不要指望随大流, 跟上所谓的学术潮流, 就能有所创新。学术要追求正确, 但也不能害怕出错或失败, 要敢于为自己的学术错误作证, 哪怕是为其他学者树立一座告诫的界碑。学者具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 才可能产出创新的学术成果。学术创新是以批判为前提的, 批判往往孕育或带来新生。学术自由是学术发展、学术淘汰的有力机制。要创新学术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杜绝急功近利的学术取向, 改变传统的以论文数量为主的指标体系,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学、科研经费划拨体系, 给教学科研人员的职业行为以新的导向。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价机制, 完善学术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 规范群众监督机制, 鼓励共同体成员对人才选拔、职务晋升、评优评奖等过程进行监督。要通过有效途径和形式, 倡导学术自律、严谨治学的学风, 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的环境。规范学术发展的督导机制, 加快专业而规范的学术创新保障体系和互动、选择、自构学术平台建设, 培植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

(四) 发展学术的永恒生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学术创新乃最根本的创新, 是其他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学术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 凡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 都有它存在的学术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合理性, 要创新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原理论的现实与趋势的存在, 通过原理论的解读, 冲破原有思维定势和理论框架, 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学术创新必须尊重并科学地对待知识本身的规律, 从研究的内在活动中获得学术洞察力, 推出创新的学术成果, 需要学者多方面的专业的知识积累和学术研究积累, 需要对相关学科学术动态的敏锐观察, 需要对学术发展可能提出问题的预见。通过学术共同体建设加强学术体制改革, 为学术创新提供动力支持和组织平台, 引导学者由追求外部的非学术的表面功夫回归到学术本位, 静下心来, 持之以恒, 着力练内功, 不断提高学术创新水平。在推进学术创新的使命下, 排除功利主义的干扰, 坚持学术自由原则, 使学术发展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学术规范、学术批评与学术创新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学术规范化是学术共同体乃至知识分子思想共同体得以生成的基本前提。而学术规范化的良性发展的机制, 又依赖于学术共同体批评及其功能的发挥。学术批评是从学术研究到学术共同体再到社会文化现实这一关系链条之中的动力性中介环节, 而学术共同体得以存在的现实依据即是其学术—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学术共同体建设必须通过从制度到内容的不断创新, 打破既有的病入膏肓的体制与机制, 强化其内在活力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边国英.学术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 (4) :167-172.

[2]王晓明, 等:美和诗意如何产生[EB/OL].http://www.cu lstud-ies.com (2005-09-04) .

[3]张静.回应对规范的疑虑 (1995) [A].杨玉圣, 张保生.学术规范读本[C].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125.

[4]刘擎.当代中国知识界“学术”与“思想”的分裂[EB/OL].ht-tp://www.cc.org.cn (2005-12-23) .

[5]邓晓芒:思想中的学术与学术性的思想[EB/OL].http://www.fatianxia.com (2001-10-15) .

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 篇8

关键词:新闻学;学术道德规范

学术道德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关键因素,在学习的研究中,要求行管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态度与精神,这些都是学术道德的重要内涵。在新闻学的学术研究中,学术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造就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队伍,有利于繁荣新闻学事业。但是,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充斥在人们的周围,腐败的现象层出不穷,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学术道德出现问题,学术失范的行为得不到惩戒。学生道德体系缺乏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鉴于此,将对新闻学中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当前,设有新闻传播学的高校数以百计,从事新闻传播学的教师更是难以计数,但是能够打入专业刊物的人少之又少,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学的学术规范限制了人们自身能力的发挥。因此,加强新闻学的学术道德规范,需要强化学术研究者的职业精神,规范研究者的行为与内心,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强化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研究者的道德自觉。同时,要强化新闻从业者的学术道德修养,当前许多新闻学术研究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知识内容比较浅,知识量有限,一些叙述期刊内都会发表作者的随笔、对某个事情、某个问题的看法,但是发表者并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与讨论,缺少论文应该有的论述力量,降低新闻学的学术含量。再次,新闻学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新闻学的学术研究时效性非常强。但是新闻学的学术文章与新闻学的评论还是不同的研究者在论证的实施要用学会规范来要求自己,采取一定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作为基础,推动新闻学进一步发展。

二、制定学术道德规范

制定学术规范的制度基础。在当前新闻学的发展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学术共同体,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学术规范建设。研究者各说各话是没有办法完成新闻学的学术建设的,只有在同一个概念的引导下,公共进行研究与讨论,新闻学才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要搭建相关的平台,加强新闻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因此,要建立学术共同体,制定学会规范的制度基础。还要加强学生道德规范建设,要促进学术道德逐渐规范,积极的传承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腐败。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学术道德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端正学术的风气,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对学术活动中产生的不良行为给与惩罚,形成严格的学术风气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可以指定一些制度与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提升研究者的自律修养。

三、落实学术监督机制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术建设,呼吁学术监督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学术监督机制,规范违反学术道德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查实相关情况后给与相应的处理,对学术失范的行为给与抑制作用。因此,需要建设学术道德规范的监督机制。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健全的权利监督与批评机制,学术腐败也不会付出特别高昂的代价,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网络,没有监督行为,学术就没有办法处于阳光之下,相关部门要完善科学研究项目的审核工作,走好学术成果的鉴定程序,增强学术研究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这里所说的学术监督,包括行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建立相关的学术监督机构,一旦学术失范的现象产生,要通过媒体给与公布,对不道德的现象进行查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为学会获得的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网络对学失范现象进行揭露,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还要加强学术的问责机制,要对学术不端产生者的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处理,取消其从业资格与导师的资格。在2009年7月,教育部部长在召开学术学风建设中明确的指出,学术不端成为主要的问题,对学术不端的行为坚决不容忍、不姑息、不手软,要用最快的手段采取措施,防止学术不端的现象产生。在学会道德中,制定学术标准、制定好考核评议的工作非常重要,促进学术道德、学风建设规范化,对于那些违法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依据情况的不同给与不同的惩罚,从批评教育、到撤销项目、到取消晋升资格最后甚至是取消从业资格,那些涉及法律的,要移交给相关的司法部门给与处理。若是要防止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对学术失范行为的惩治,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受到自己应有的惩罚,付出沉重的代价,让腐败者衡量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在当前学术规范与学术不端的行为的惩治中,问责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还有一些规范性文件,如 2002 年教育部发布 《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 《监督委员会对不端行为处理办法》、2004 年教育部发布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6 年科学技术部颁布 《国家科技实施计划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7 年国务院颁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等,对学术剽窃、学术不端地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给与行政处罚。

四、健全学术立法

让学术不端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是规范学术道德的必然趋势,因此树立学术立法具有必然的趋势,而且有利于学术失范行为的蔓延,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抑制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国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乘法,一般都是批评教育,最终的也就是扣除奖金,这些不利于建设学术道德规范体系。建立学术立法,在法律上规定侵犯别人知识的人应该如何裁判,提升惩罚措施的力度,强化法律的约束,用法律对道德成果加以确认,建立相应的立法体系,推进学术道德规范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总而言之,当前新闻学学术不端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一直难以得到压制。笔者认为,应该从新闻学发展的实际角度出发,构建学术道德规范体制、建立监督机制与立法机制,逐渐观法新闻学术道德体系,提升新闻学学术的道德性。

参考文献:

[1]王恩华. 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刘明.学术评价制度批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上一篇:封丘高中汉字英雄策划下一篇:悲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