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著作权-说明书(精选8篇)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 篇1
产品说明书
项目背景
在当前竞争激励的嵌入式产品市场,芯片厂商不仅仅要提供高度集成化和最优性价比的SoC芯片产品,以及基于该SoC芯片的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同时,还需要向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应用程序开发调试工具,使得基于该芯片方案的最终产品能快速地推向市场。本项目定义为数字电视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用于支持采用国产数字电视SoC芯片的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产品满足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基本功能。
产品概要说明
本产品是为了减少用户操作而提供的一套模板生成框架。避免每次让用户从零开始的不必要的繁琐操作而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环境选择最为理想的开发框架。然后通过修改框架或者添加功能,从而生成用户所需的产品。大大的减少了用户开发时间,极大的增加了工作效率以及极大的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详细说明
得到安装包后,解压缩到用户指定的文件夹下,系统会自动注入注册表以及注册系统环境变量。不用用户手动加载。自动加载完成后,用户将要重启电脑,待电脑重启后,打开解压缩的路径,找到集成开发环境Ablator「注:集成开发环境,简称IDE。是该平台的统称,下面将会用IDE来代替。Ablator是该产品具体名称」的文件夹。
双击打开Ablator文件夹,进入文件后出现一个IDE文件夹,该文件夹就是整个集成开发环境的主目录。
进入下一级目录,将会出现成个平台的框架结构。其中包含configuration,features,plugins,workspace四个文件夹和Ablator.exe主执行程序。下面解释将解释各个文件以及执行程序的作用。
①Configuration文件夹:该文件夹是基于IDE的配置文件夹,其中记录各种信息,以及配置各种相关的插件。
②Features文件夹:Features目录下方的都是插件的配置信息,启动信息还有一些图片等 一些资源。与Plugins文件夹相关。
③Plugins文件夹:该文件夹下放置的全部是IDE所使用的插件包。有一部分的插件配置文件也放置在其中。其中一部分插件与Features文件夹的配置文件相关联。
④Workspace文件夹:该文件夹是管理用户程序的工作空间「注:工作空间是指含有地理数据集的目录,可以保存本次打开的所有数据源和数据集,以后打开此工作空间,则该工作空间所包括的所有数据源和数据集会全部自动打开。(图1)」
⑤Ablator.exe:该程序是可执行程序,是整个IDE的入口。运行该程序将进入IDE。其间要输入正确的工作空间,方能进入IDE。
结构概要设计
1应用仓库配置
应用仓库配置模块提供给用户良好的用户体验,用于指导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准确地开发产品。该模块包含两个字模块:远程仓库配置,本地仓库配置。
远程仓库配置:终端从服务器下载配置文件manifest.xml,终端通过解析该文件将服务器所提供的应用展示给用户,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开发需求选择相应项目模板进行开发,同时用户可选择服务器提供的可选配置项,以进行组件重用,实现快速开发。
本地仓库配置:初始情况下本地仓库仅欲置若干应用程序供用户使用,用户从远程服务器获取相应的应用保存在本地,避免了以后进行相同产品开发带来的通信时延。本地仓库的另一功能是当服务器不可达时,用户的需求能够从本地库中得到满足。
应用仓库存储的库类型包含以下四种:原子库、模块、解决方案和应用程序。其中,原子库不可再分,模块可包含原子库,解决方案可由若干模块组成,应用程序在解决方案的基础之上实现。
2应用仓库模块
应用仓库配置模块包含两个字模块:远程仓库配置,本地仓库配置。远程仓库配置用户可与远程服务器连接,并从服务器下载相应解决方案及可选库进行快速开发。
2.1远程仓库配置
1.流程图 远程仓库子模块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开始N服务器可达Y下载配置文件manifest.xml解析配置文件并展示给用户N用户选择工程及可选项将工程id及可选项id发送到服务器,请求下载下载成功Y打开建立的工程完成
图1.1 远程仓库配置
远程仓库配置子模块:在服务器可达的情况下,解析从服务器下载的manifest.xml,以工程向导方式指导用户完成工程配置建立。在用户选定工程类型和可选配置后向服务器请求所有文件,并下载到本地仓库中保存。之后对于用户的同样需求可直接读取本地仓库中的数据。
本地仓库子模块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
开始4
解析本地配置文件manifest.xml并展示给用户用户选择工程及可选项根据用户所选工程及配置完成向导 图1.2本地仓库配置
本地仓库配置子模块:解析本地配置文件manifest.xml。根据解析内容生成工程向导。用户依据向导流程完成工程配置及新建。
2结构图
应用仓库配置模块的结构图如图2.1所示。
完成服务器工程向导本地文件系统 图2.1 结构图
1)工程向导向服务器请求manifest.xml配置文件
2)解析manifest.xml文件,生成工程向导页面指导用户完成工程配置建立 3)向服务器请求用户所选工程及配置,并下载到本地仓库中。4)将用户工程相关文件复制到Eclipse workspace下,配置工程属性。3调用关系
应用仓库配置模块的调用关系图如图3.1所示。
服务器通信模块Manifest.xml配置文件工程向导在Eclipse Workspace生成工程Project及工程配置.project 图3.1 调用关系图
工程向导得到manifest.xml文件(两种途径:从服务器获得或从本地文件系统获得)、用户工程的模板文件以及可选库文件后,解析manifest.xml文件。依据Eclipse工程项目规范建立工程,并将模板文件及库文件拷贝到Eclipse workspace下,若模板文件中存在扩展点,向导将扩展程序添加到扩展点,同时根据环境变量读取系统库文件并添加到工程属性中。最终在IDE视图、编辑器中显示完整工程。
本地模板库
应用程序(Application):提供关于应用程序开发的模板。其中包含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Solution):针对某一个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包含了模块。模块(Module):由多个原字库组成的,叫模块。其中包含了原字库。原子库(Atom):属于最底层模板,不能再细分。
Manifest.xml:配置文件,提供相关属性信息,供显示。不直接参与编译。
Download:在服务器可达的情况下,解析从服务器下载的manifest.xml,以工程向导方式指导用户完成工程配置建立。在用户选定工程类型和可选配置后向服务器请求所有文件,并 下载到本地仓库中保存。之后对于用户的同样需求可直接读取本地仓库中的数据。
主界面简介
主界面如图1所示。
IDE平台由几个称为视图的窗格组成,下面是几个主要的视图窗口:项目资源管理器视图:该视图允许我们创建、选择和删除项目。
编辑器区域:项目资源管理器视图右上侧的窗格是编辑器区域。取决于N项目资源管理器视图中选定的文档类型,一个适当的编辑器窗口将在这里打开。如果IDE没有注册用于某特定文档类型(例如Windows系统上的.doc文件)的适当编辑器,IDE将设法使用外部编辑器来打开该文档。
大纲视图:编辑器区域右侧的大纲视图在编辑器中显示文档的大纲;这个大纲的准确性取决于编辑器和文档的类型;对于C源文件,该大纲将显示所有已声明的类、属性和方法。
选项卡视图:选项卡视图(问题视图、书签和控制台)收集关于我们正在操作的项目的信息;可以是IDE生成的信息,比如编译错误,也可以是手动添加的任务。该IDE平台的大多数其他特性,例如菜单和工具栏,都应该和其他那些熟悉的应用程序类似。
图1 IDE主界面
用户操作举例
1本地应用仓库:
本次采用的实例是基于Linux系统下不同文本格式的压缩算法。这个算法提供了给了用户1种到多种不同的压缩算法供用户选择,当用户只需进行单一格式的文本压缩时,可以选择其中所需的1种单一算法进行压缩。当用户想同时对1个文本进行多种格式压缩时,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所需的算法进行文本压缩。这样大大的节省了操作步骤和时间,也节省了反复操作而出现的冗余和大量的工作空间。因结果只能在测试的开发板上进行查看,不能截图说明。所以只能在PC机上截取调试过程和各个参数。下面则是该实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解说,请详细阅览。
1.1首先在桌面或者安装目录下找到执行程序,名称为Ablator.exe。
1.2双击运行该执行程序,用户将进入工作空间输入窗口,将自己的工程放置在自己的PC 机某一个文件目录下面。点击确定,将进入IDE的主界面。如果想下次或者以后都长久的使用该工作空间的话,请选择[将此值用作缺损值并不再询问(U),],选择了过后,单击确定进入IDE后,下次启动将默认选择进入该工作空间,而不会出现该对话框了。如果想选择另外个工作空间的话,请进入IDE的主界面,依次选择:窗口→首选项→常规→启动和关闭→工作空间→选择[启动时提示工作空间(W)]如图1-2。选择了过后,下次重启IDE时就会提示工作空间选项页了。
图1-2 工作空间的显示
1.3当进入IDE主界面后,请依次选择【文件→新建工程→项目→Tool】然后会出现2个可选项,一个是本地库,一个是远程库(如图1.3)。这里先介绍本地库,所以用户请选择本地库。
图1.3 库的选择
在Tool目录下包含两个子目录本地库和远程库,本地库与远程库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1.读取的配置文件不同,本地库读取本地配置文件manifest.xml,远程库从服务器下载manifest.xml并读取。
2.本地库读取的模板文件保存在本地物理磁盘上,而远程库读取的模板文件需从服务器下载到本地再读取。
1.4选择本地库后,点击下一步进入首选项页面,在上方的文本框中输入该工程的工程名。1.5输入完成后,点击下一步进入选择向导,用户可以选择想要开发的总方案[这里选择的是:解决方案框架]。左边为可选项,右边为说明。如图1.5.图1.5 总方案的选择与说明
1.6用户选择了方案以后,单击下一步进入具体解决方案类型[这里选择的是:文本压缩算法解决方案]。左边为可选项,右边为说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要使用哪一套具体的方案。如图1.6
图1.6 具体方案的选择以及说明
1.7用户选择了具体解决方案后,点击下一步进入“文本压缩算法”所提供的可选项模板页面。里面包含了“文本压缩算法”所提供的各种压缩算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左边为可选项,右边为说明。这里选择前两项作为项目演示。如图1.7
图1.7 具体模板的选择与说明
1.8当用户选择好所需要的压缩算法后,点击完成按钮。将会生成相应的模板文件提供给用户进行操作。其中src文件夹中包含的是我们提供的模板文件,headers文件夹中包含的是项目的头文件,options中包含的是项目的库文件。如图1.8
图18 模板工程的介绍
工程的选择建立流程都是通过manifest.xml文件配置解析出来的,然后判断本地模板库中是否有相应的模板文件。如果没有,将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要求下载模板。如下次再建立此模板工程,发现本地库中已经存在该模板文件,将不会发送请求给服务器,而是直接从本地模板库中调去该模板文件。从而大大减小了服务器的使用空间。详细流程请观看-应用仓库模块 图1.1。
2远程应用仓库
2.1配置远程仓库配置以及简介 简介
首先,用户要提供正确的信息才能正常的连接到服务端。而且往往这些相关连接信息都是在注册表或者是配置文件中固定了的。要修改必须修改注册表或者配置文件中的信息才能达到目的。但是这样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以及时间。但服务端有可能偶尔变动,不会经常在1台服务器上或者是说出于某个原因导致服务器要转换。所以用户就必须要更改相关信息,才能连接新的服务端。而且往往这些相关连接信息都是在注册表或者是配置文件中固定了的。要修改必须修改注册表或者配置文件中的信息才能达到目的。但是这样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以及时间。为了使用户更方便,更快捷以及更灵活的使用以及修改相关信息,我们专门提供了一个可视化页面供用户操作修改相关的操作(如图2.1)。用户只需要打开此页面,输入相应的属性就能修改连接信息,从而节省出很多时间,也能大大降低因修改大量信息而导致时容易出错的状况。
相关配置
所以在进行远程服务器连接操作时,请先注意下IDE中的配置信息是否正确。步骤为:进入IDE主界面→窗口→首选项→远程数据仓库配置(如图2.1)。
服务器IP: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也就是目标机IP地址,非本机IP。服务器端口:服务器连接端口。请确保开启和未被占用。
服务器FTP端口:下载端口,PC机通常情况下是21.具体还是更具服务端所提供的端口。
超时时间/毫秒:在所填写的毫秒数内,未得到服务器响应将自动断开连接,并且提 示。
用户名:服务器分配给用户的用户名。
密码:服务器分给用户的密码。需和一起提供的用户名匹配。
图2.1 远程数据仓库配置
用户修改了或者添加了信息后请点击确认,保存填写的相关信息,否则直接关闭的话是不会保存的。
2.2远程应用仓库
2.2.1当进入IDE主界面后,请依次选择【文件→新建工程→项目→Tool】然后会出现2个可选项,一个是本地库,一个是远程库(如图2.2.1)。上面已经介绍了本地库的流程了,所以这里选择远程库。
图2.2.1 远程库的选择
2.2.2选择了远程库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将会开始连接服务器端。如图2.2.2
图2.2.2 连接状态
此时会出现进度条,如用户想中断连接,可以点击取消按钮进行中断。
2.2.3如出现异常提示“无法连接服务器,请检查端口和服务器地址”,则是连接失败。如图2.2.3
图2.2.3 提示异常
服务器连接失败,失败原因包括:
1.连接到远程服务器IP端口失败,服务器为开启或者服务器端口关闭 2.登录到远程FTP服务器失败,FTP为开启或用户名密码错误 3.连接超时
2.2.4如信息填写正确,服务器开启状态,将会成功进入。如图2.2.4
图2.2.4 成功进入远程库
输入项目名:在项目名一栏输入用户自定义项目名,项目名以字母,数字,下划线开头,中间不能包括斜杠>, 反斜杠<>, 冒号<:>,句号<.>等特殊符号;
设置项目目录:如果使用系统默认目录,请选择“使用缺省位置”,否则自己指定项目所在的目录,如图所示:
图2.2.4 输入项目名以及项目位置
2.2.5在项目名及位置选择正确后,下一步按钮呈可用状态,否则下一步按钮灰显不可用,点击“下一步”进入如图2.2.5所示的“选择向导”工程向导页。
图2.2.5 选择工程类型向导页
图中左边的文本框显示提供的四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分别为:应用程序、解决方案、模块以及原子库。右边的文本框显示当前所选的项目类型的描述文字。
2.2.6双击“解决方案框架”或者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解决方案开发向导页,如图2.2.6
图2.2.6 解决方案开发向导页
图中左边的文本框显示提供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分别为:解决方案A、文本压缩算法解决方案以及加密算法解决方案。右边的文本框显示当前所选的解决方案的描述文字。
2.2.7双击图2.2.6中解决方案开发向导页中左边文本框中的“加密算法解决方案”,进入可选项配置向导页,如图2.2.7所示:
图2.2.7可选项向导页
如图2.2.7所示左边显示的是该工程模板提供的可选项,包括两个加密算法,分别是MD5加密算法和DES加密算法,右边的文本框显示所选的可选项的文本描述。选择MD5加密算法 库,点击完成。在“项目资源管理器”视图中观察到所建项目test,展开工程目录如下图所示:
工程的选择建立流程都是通过manifest.xml文件配置解析出来的,然后判断本地模板库中是否有相应的模板文件。如果没有,将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要求下载模板。如下次再建立此模板工程,发现本地库中已经存在该模板文件,将不会发送请求给服务器,而是直接从本地模板库中调去该模板文件。从而大大减小了服务器的使用空间。详细流程请观看-应用仓库模块 图1.1。工程目录说明: 工程名:test Include:包含库文件,从所配置的环境变量C_INCLUDE_PATH以及CPLUS_INCLUDE_PATH中读取
Src:源文件目录,包含从模板中拷贝的源文件
Bin:从模板文件中拷贝的bin目录以及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Ecpth:从模板文件中拷贝的ecpth目录以及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Options:可选项目录,其中包括选取的可选项MD5加密算法的库文件libmd5.a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 篇2
开源软件也称为开放源代码软件, 是一类遵照开源软件许可证发布的软件, 具有源代码完全开放的显著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渐形成了以软件技术服务为主的开源软件商业化模式, 是未来软件开发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相比商业软件, 开源软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遵照开源软件协议和源代码完全开放两个方面, 由此造成了很多不确定性, 例如开源软件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著作权及权属约定问题和软件源代码潜在的侵权及专利风险问题等[1,2]。
在开源软件知识产权法律研究方面, 张平、张韬略等从开源软件本体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分析, 认为开源软件自身的特殊性与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封闭性趋势有所冲突, 这一冲突是产生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的核心[3,4]。另外一些研究者针对具体涉及的法条解释和司法案例分析等, 系统论证了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性, 分析了现有版权制度和专利保护在调整开源软件过程中存在问题[5,6,7,8,9,10]。其中, 穆合义等通过分析开源软件许可证, 归纳了许可证契约下的软件特征[9]。闫晔等针对基于开源软件开发专有软件这一具体问题开展版权保护研究, 提出通过著作权和专利权共同保护的方法规避侵权风险[10]。
综上所述, 由于开源软件是一类法律意义上的新鲜事物, 现有法律的滞后性可能会制约其发展, 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适用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规避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同时, 由于开源软件涉及程序代码和软件开发等计算机技术, 其专业技术特征非常明显, 也给知识产权法律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带来了困难和挑战。针对开源软件知识产权相关的专门性单一法律适用性特点和法律特征, 例如单独针对著作权法或针对专利法, 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梳理和分析。
著作权法保护在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中处于核心地位。开源软件作为一类计算机软件, 其著作权优先得到保护。同时, 其开放的源代码及软件开发的无限继承性所带来的著作权风险及矛盾调整问题也是首当其冲的, 例如著作权的归属问题与变更调整, 软件代码修改和再次发布等源代码继承过程中的侵权风险等。本文将针对开源软件的著作权法律适用性问题, 依据著作权法和相应法律法规, 归纳开源软件的著作权属性和法律特征。
1 开源软件历史与基本概念
1.1 开源软件发展历程
尽管开源软件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 年, 但是开源理念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的自由软件运动。1984 年, 美国Richard Stallman发布了《GNU宣言》, 反对当时逐渐流行的封闭软件源代码行为, 倡导发起自由软件运动。随后, 广泛用于自由软件及后来的开源软件的通用公共许可证 (即General Public License, 缩写为GPL) 正式发布。1989 年,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Linus Torvalds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Linux操作系统软件。Linux采用GPL, 为开源软件兴起提供了基础核心支撑。1997 年, 美国Eric Raymond在著作《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中文版为《大教堂和大集市》) 中进一步明确区分了自由软件和商业软件, 理论性地论证了自由软件以及后来的开源软件在开发模式上代表着历史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为后续开源软件的发展进行了关键的理论探索。
1998 年2 月3 日, “Open Source”被正式提出用于开源软件, 以区别自由软件。接着, 由Eric Raymond等人发起并设立了开源计划组织 (Open Source Initiative Association, 简称OSI) , 为开源软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支撑和制度保障。1999 年初, 《Open Sources: Voices from the Open Source Revolution》 (中文版为《开源软件:开源革命之声》) 正式出版。至此, 开源软件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系统性概念及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成为有理论、有目标、有框架、有内容、有权威组织负责机构的完整体系。目前, 开源软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于2004年成立了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 随后出现了开源中国社区等组织。各组织持续推动着开源软件发展。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致力于开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红旗Linux和优麒麟Ubuntu Kylin等。
从软件开发自身及商业化发展角度来说, 开源软件不同于自由软件, 它在坚持开放、自由和共享的同时, 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技术优势, 积极与商业市场充分融合, 逐渐实现了产业化发展。随着基于开源软件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和软件公司逐渐壮大, 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已经初步形成了开源软件的商业产业链。另外, 大型商业软件公司也找准时机, 纷纷与开源软件组织展开合作。例如, 1999 年, IBM率先启动开源软件支持计划, 与开源社区组织合作, 共同开辟了新型的以服务为盈利的商业模式。总之, 从软件开发目标和理念来看, 开源软件继承了自由软件精神, 通过软件的开放、自由传播和共享, 实现软件和知识的全人类共享。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为其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动力。尽管自身特殊性和法律滞后性给开源软件发展带来了隐患, 但是, 开源软件是未来软件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前景不可估量。
1.2 开源软件定义与开源软件许可证
通过OSI的说明可以发现, 开源软件定义本身是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所做的界定。具体来说, 任何一款软件或程序只有采用了OSI认证通过的开源软件许可证进行发布, 该软件或程序才能够归属为开源软件。其中, OSI开展认定所依据的开源软件许可证认定标准是核心。该标准文件限定了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基本条款和要求内容, 从而约束了开源软件的发布、开发和使用等各项工作, 其内容主要包括确保软件可以被自由的再次分发, 发布的软件必须包括源代码, 保障使用者可以修改并开发获得衍生版本的权利, 保障作者源代码的完整性, 以及应用对象不得有歧视及其他限制等。目前, 通过OSI认证的开源软件许可证约有近30 多种, 例如常见的LGPL、MPL、BSD、QPL和IBM等许可证。
通过上述标准认定的软件许可证才能称为开源软件许可证或协议, 并可以被用于开源软件的发布。尽管各种开源软件许可证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 但是其基础标准已经被严格限定。由于其所采用的协议严格遵守相应开源软件许可证标准, 因此, 开源软件特殊性的根源来自于此。这类开源软件协议的约束为软件本身带来了众多显著特征, 并与其他类别软件存在明显差异。典型的具体特征包括: (1) 必须遵守预先约定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即开源软件协议; (2) 源代码完全开放; (3) 软件作者保留相应著作权; (4) 软件作者对软件后续责任的免除; (5) 后续再次发布等过程中的开源协议继承性。这些特征突出表现在协议约束继承性、代码完全开放性和担保责任免除性等三个方面, 并对著作权相关权利属性产生影响。
2 开源软件的著作权属性
开源软件属于计算机软件的一个分类。在保护开源软件时, 会适用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制度。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 世界一直在探索调整计算机软件的法律制度。1972 年, 菲律宾成为世界上最早选择使用版权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国家。1980 年, 美国也将计算机软件纳入版权法的调整范围。1990年, 我国颁布的《著作权法》第三条将“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的保护范围。1994 年,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通过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其中规定了计算机软件应作为《伯尔尼公约 (1971 年) 》所指的文字作品给予保护。目前,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除了《著作权法》外, 还包括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要保护内容为著作权人申请保护的程序源代码和相关的文档。而从著作权保护内容来看, 其保护的核心主体是“表达”, 并不保护所谓“思想”的技术核心, 计算机软件也是如此。尽管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和专业技术上, 无法通过简单地审核程序代码和文档进行“技术”甄别, 以实现软件“思想”的保护, 但是, 由于计算机软件不同于文字或艺术作品, 是为解决计算机运行等实际技术问题而开发的, 具有明确的实用技术性质, 因此, 单纯基于软件版权和著作权法保护知识产权存在潜在风险。
使用著作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是目前国际通用做法。依据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拥有法律规定的专有权利, 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修改权、翻译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另外, 软件著作权人还有权将署名权之外的其他专有权许可他人使用并获得报酬。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将全部或部分权利转让出去获得报酬。此外, 著作权人还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附加技术措施或权利管理信息, 其他人不得故意规避或破坏。著作权法在授予和保护著作权人权利的同时, 也做出了一定限制, 主要体现在保护时间、附件合法持有者额外权利以及研究学习等合理使用约束。
开源软件作为一类特殊的计算机软件, 虽然具有众多差异性特征, 但是其仍然受版权法规制。开源软件的作者同样享有以上著作权, 其权利也受到著作权法的限制, 只不过权力与限制所表现的内容和调整对象不同而已。与传统计算机软件相比, 由于开源软件其本身所依赖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协议及其固有的合同约定效力, 开源软件在著作权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性, 其法律特征主要体现在放弃部分权利和约束附加义务, 比如, 开源软件开发者明确放弃复制权和修改权。但这些不影响开源软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根据著作权特点, 开源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具体权利项可以主要分为精神权利、财产权利和作品附加管理信息及措施受保护权利三个方面。
3 开源软件著作权内容
3.1 精神权利方面
开源软件著作权的精神权利方面是指开源软件著作权人基于开源软件而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所涉及的精神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
发表权是将开源软件公之于众的权利。一般来讲, 开源软件在未发表之前的软件本身是私有软件, 只有按开源许可证协议要求发表以后才可以说是开源软件。开源软件普遍采用网络社区发布方式, 对于在社区公布于众的代码, 其代码的提交可以认为是发表。
署名权是开源软件开发者表明身份以及在软件上署名的权利。通常将开源软件作品上署名的人推定为开源软件作品的作者。开源软件的开发主要由开源软件网络社区组织、企业或自然人完成。对于变更协议发布的软件作者, 其署名权不会因为将软件开源而丧失对软件的所有。对于开源软件作者来说, 署名权所代表的精神权利意义十分突出, 并明确加以保护, 以防他人假冒署名。大多数开源软件许可证明确要求修改者必须说明具体修改内容, 并注明软件原作者, 确保不影响原作者的声誉。
修改权是指对开源软件代码或文档进行增加、删除或变更程序语句前后顺序的权利。开源软件修改权与一般软件不同。如果开源软件修改后不再发布, 这种修改是没有限制的。如果是对开源软件修改后再发布, 则应严格遵从具体开源协议, 该制约来自协议的合同效力。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保护开源软件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对于开源软件的任何修改, 都需要明确原作者并标注修改内容。由于软件产品不同于文学艺术作品有强烈的人格色彩, 所以其主要内容完全可以被包含在修改权内。这项权利也包含防止恶意修改的作用。
3.2 财产权利方面
开源软件的财产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及应当由开源软件权利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包括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和转让其拥有版权的权利。
复制权, 是指将开源软件制作成一份或多份的权利。根据开源软件许可证, 开源软件可以任意的被他人复制, 即开源软件的开发者允许他人复制其成相应软件, 不受权利人的限制。但是, 对于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后果及连带责任, 开源软件协议明确了无担保责任的免责条款。
发行权, 是指发布开源软件的权利, 具体是指以出售或者赠与的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在不改变原软件许可证的前提下, 开源软件使用者可以向任何人提供该软件, 包括赠与及销售。开源软件协议没有限制用户出卖自己获得的开源软件。
出租权, 是指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程序复制件的权利。开源软件通过许可协议将复制权、再发布权都授予软件的使用者, 所谓出租权已不存在现实意义。因此, 开源软件的出租不受限制。
网络信息传播权, 是指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 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软件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在本质上是复制权和发行权的结合, 既然开源软件许可证将这两项权利都授予软件用户, 那么对原始软件的网络传播权也是开放给用户使用, 并无过多的制约。
翻译权, 是指将开源软件所用的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其他自然语言的文字的权利。需要说明的是, 将软件的源代码用其他计算机语言重新编写不属翻译权的范畴。只要不是将开源软件再次发布, 公众可以将原软件翻译成其他语言, 这在原则上是允许的, 但是应当注明译者的名字, 以免影响原软件的声誉。
开源软件权利人还拥有许可他人行使专有权及转让著作权的权利。包括开源软件权利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其软件著作权的各项权利, 以及权利人可以全面或者部分转让著作权, 并依照约定获得报酬。正是基于该项权利, 开源软件权利人可以通过开源软件许可证对使用人进行约束。这也意味着开源软件权利人对自己经济权利的让渡, 放弃了部分获得报酬的权利。
3.3 作品附加管理信息及措施受保护的权利
随着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进程加快, 对软件或程序的复制越来越简单, 商业软件一般会采取某些技术措施限制这种未经许可的复制行为, 典型如禁止商业软件的盗版复制或破解使用。我国法律规定, 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保护其包括计算机程序在内的各种数字形式作品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权利管理信息, 均属于侵权行为。
开源软件用户的修改、复制和再发布软件权利是依据开源软件许可证而接受限制的。作为开源软件本身, 其作品附加管理信息及措施受保护权利是存在的。但是, 如果因为开源软件本身作为技术措施受保护而限制用户修改该软件, 则违背了开源软件精神。因此, 一些开源软件协议明确规定并限制使用开源软件被用作版权技术保护措施。
虽然在本项所述涉及权利方面, 上述假设情况没有十分突出的矛盾。但是, 开源软件许可证只对当事各方 (软件作者和使用者) 产生约束力, 没有对第三方约束的效力。因此, 开源许可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开源软件被用作版权保护措施, 但却不能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开源软件精神与知识产权保护价值理念的固有冲突。
4 结束语
开源软件是一类遵从开源软件许可证发布的计算机软件, 具有完全开放的源代码特点。开源软件许可证是一种协议, 约束和限制了软件作者和使用者, 也使得开源软件在软件著作权方面具有众多显著的法律特征。通过分析这些法律特征发现, 单纯的著作权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涵盖涉及开源软件使用和开发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事务调整范围, 还存在一些潜在的过程风险。一些研究学者也提出采用著作权法、专利法和电子信息管理等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实现对相关开源软件工作的系统性调整。总之, 开源软件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知识产权涉及的方方面面制度尚不健全。后续将围绕开源软件的专利法特征及法律法规适用性等问题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秦勤, 刘春年.网站构建中开源软件许可分析
[2]林枋.开源软件的许可证浅析[J].科技广场, 2009, (05) :242-243.
[3]张平, 马骁.开源软件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批判与兼容 (一) [J].科技与法律, 2004, (01) :54-61.
[4]张韬略.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制度诱因、规则架构及理论反思[D].北京:北京大学, 2004.
[5]秦明.开源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06.
[6]车璐.开源软件法律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7.
[7]杨宜坚.开源软件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11.
[8]马龙.开源软件开发和使用之法律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1.
[9]穆合义.开源软件许可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9.
半年翻番 软件著作权快速增长 篇3
件登记总量的96.04%,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增幅创历史新高。
据介绍,截至6月30日,该中心共受理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29804件,与去年同期的13999件相比,增长112.9%,批准软件著作权登记28748件,同比增长100.4%,软件著作权转让合
同登记38件,软件著作权专有许可合同登记75件,变更或补充登记1034件,软件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39件。
按照软件登记人所在地区统计,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列前五位的省(市)分别为: 北京市,登记数量为10556件,同比增长108.9%;广东省,登记数量为3668件,同比增长
92.04%;浙江省,登记数量为1602件,同比增长68.1%;上海市,登记数量为1539件,同比增长7.77%;江苏省,登记数量为1315件,同比增长28.8%。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较快的省(市)有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四川省、天津市、湖北省,增长幅度均超过28%。其中,北京市的登记量遥遥领先,仍位居全
国第一,占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总量的1/3。浙江从去年排名第五位跃居第三位,福建由第七位跃居第六位,天津增幅最大,进入了前10名行列。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 篇4
本表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著作权人原始取得著作权,以及通过转让、继承或承受取得著作权的软件著作权人登记申请时填写。
1、软件基本信息:
软件名称
a.全称:申请著作权登记的软件的全称。软件全称应简短明确、针对性强,各种文件中的软件全称应填写一致。可参考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品牌 + 产品用途与功能+“软件”的命名规范;(目前以软件、系统、平台、插件、中间件等结尾的软件名称可以申请,如以工具、计算、系列等结尾软件名称需慎用)
b.简称(没有简称可以不填此栏)。对登记软件全称进行简化的名称。如:DOS、Windows、WPS等;(软件简称不能与软件全称完全一样)
c.分类号:按照分类代码选择填写;
d.版本号:申请登记软件的版本号。(版本号应按规范填写,如V1.0或1.0这两种模式)特别提示:登记证书中的软件版本号以申请表中填报的为准,申请人提交的鉴别材料的页眉的软件版本号应与申请表中符合一致,但有无V以申请表中为准。软件作品说明
选择申请软件是原创软件还是修改软件。软件为升级版本的,应在申请表软件基本信息栏中的软件作品说明中,选择“修改”并填写修改说明,前期版本已登记的应填写原登记号并提交原证书复印件,修改他人软件的,需选择“修改软件须经原权利人授权”并提交授权书。开发完成日期:填写开发完成软件的日期,即将该软件全部固定在某种有形载体(例如:硬盘、CDROM等磁介质)上的日期。发表状态:填写著作权人首次将该软件公之于众的日期。发表的方式包括:销售和向他人提供复制件,以及网上发布、产品发布、为销售目的的展示等。
a.软件已发表的,请选择已发表选项,并填写首次发表日期和首次发表地点所在的国家或城市;
b.软件未发表的,请选择未发表选项。
开发方式:原始取得著作权的情况,选择填写表中提供的方式之一:
a.单独开发:指依靠自身的条件自行开发完成的软件;
b.合作开发: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依据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完成的软件
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证明申请人享有权利合作开发协议;
c.委托开发:指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之间依据委托协议开发完成的软件
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证明申请人享有著作权的委托协议;
d.下达任务开发:指根据国家机关下达的项目任务书开发完成的软件
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证明申请人享有著作权的项目任务书。2、著作权人
1)姓名或名称:选择填写著作权人的类别、证件类型和号码、国籍、所属省份城市和园区;
2)类别:其中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或其他; a.著作权人是自然人的,应填写真实姓名,需要提交的证明文件正反面复印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或其他身份证明;
b.著作权人是法人的,应填写名称、类别、国籍、省份、城市和园区;
企业法人,指获得法人资格的企业。需提交的文件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机关法人,指获得法人资格的国家机关。需提交的文件为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事业单位法人,指获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需提交的文件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社会团体法人,指获得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需提交的文件为社团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c.其他组织:其他组织是指经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或社会团体登记证,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法人的分支机构,需提交的文件为营业执照或社会团体登记证,以及《上级法人单位证明》。
d.其他:是指不属于以上三类的著作权人。如,部队或部队的科研院所,若其无任何身份证明文件,可不提交。3)证件类型
证件类型填写应与所提交身份证明文件一致。4)证件号码
如果是法人或其它组织的需填写身份证明文件中的注册号。5)国籍、省份/城市、园区
国籍、省份/城市填写应与身份证明文件中的相关内容一致,没有园区的可以不填。
3、权利说明
权利取得方式:选择著作权人取得权利的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软件著作权是通过继受取得的,从下列方式之一中选择填写:
a.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将著作权中的全部或部分财产权有偿或无偿地移交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为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
b.继承,指根据继承法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著作权中财产权利,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是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被继承人有效遗嘱、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继承人身份证明、法院的法律文书等证明文件;
c.承受:是指享有著作权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变更、终止后,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著作权。需要提交有关企业变更(合并或分立)、终止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企业合并协议、清算报告、企业注销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
该申请软件若是已作过著作权登记的,需填写原登记号;原登记事项作过变更或补充登记的,需填写变更或补充证明编号。
权利范围:选择著作权人享有权利的范围包括下述情况之一:
a.全部权利:指《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8条规定的所有权利;
b.部分权利:指《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8条规定的一项或者多项权利,并需要注明具体的权项。
4、软件鉴别材料 提供以下选择
一般交存:
源程序的连续的前30页和连续的后30页;
提交一种文档的连续的前30页和连续的后30页,申请人可以选择提交一种以上的文档,每增加一种文档,缴纳80元的费用;
例外交存(专门的服务项目,另行收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例外交存的选择下列方式之一:
a.提交源程序的前、后30页使用黑色宽斜线覆盖百分之五十(由登记机构实施);
b.提交源程序的前10页和任选连续的50页;
c.提交目标程序的前、后30页和源程序任选连续的20页(三种方式中选择其一);
5、软件功能和技术特点
只供软件首次登记填写
a.硬件环境:指开发和运行登记软件的计算机硬件和专用设备;
b.软件环境:指开发和运行登记软件的操作系统、支持软件的名称及版本号;
c.编程语言:指编写登记软件的编程语言,如:VC 6.0,VB 6.0 ;
d.源程序量(条数):指登记软件的源程序的总行数或者总条数;
e.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申请人或代理人在填写申请表中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事项时,应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着重描述该软件的各项主要功能,并简述其特点。说明字数限于500字之内。
6、申请办理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著作权人申请或代理人申请。
7、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填写单位全称、地址、电话、邮政编码、传真号、E-mail,并指定专人作为联系人。
申请人是个人的,应写出姓名、地址、联系人(可以不是申请人)、电话、邮政编码、传真号、E-mail。
8、代理人信息
a.授权委托:申请人委托代理的,在此栏填写委托代理范围和权限,以及代理授权期限;
b.代理人详细信息:
应填写代理人的单位全称(或个人的姓名)、地址、电话、邮政编码、传真号、E-mail,代理机构应指定一名专人作为联系人。
注释1:外地的软件登记申请人或代理人如需自取证书,应当在申请表中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联系人后加注括号,写明联系人的北京联系地址,我中心将不做邮寄处理。
注释2: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详细地址,请务必填写准确的实际联系地址,以便我中心邮寄证书或其它书面邮件。
注释3:申请人在填写申请表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邮箱地址。我中心办理登记过程中的各类通知(如,补正通知书、缴费通知书等)将主要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申请人。
9、申请人签章 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并承诺所保证条文;
申请人为个人的签名或者加盖人名章;申请人为单位的请加盖公章,签章影印无效。
软件著作权变更流程 篇5
软件著作权变更流程
通常,人们为了使软件能获取更多的利益,或者是一些其他原因,需要变更软件著作权。那么软件著作权变更流程是怎样的呢?一般需要多久时间呢?律伴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详细请阅读下文。
一、软件著作权变更流程
软件著作权变更办理基本流程是:
1、填写申请表;
2、提交申请文件;
3、缴纳申请费;
4、登记机构受理申请;
5、补正申请文件(非必须程序);
6、取得证明。
注:办理变更或补充登记申请前需先做软件登记概况查询。
申请软件著作权变更时,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变更或补充登记申请表、原登记证书或证明的复印件、申请人身份证明、变更或补充的证明文件各一式一份,材料如下:
1、《软件登记事项变更或补充申请》;
2、企业法人单位申请软件著作权变更的,提交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并需加盖单位公章;
自然人申请软件著作权变更的,提交身份证正反两面复印件;
3、原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证明的复印件(加盖公章)
4、软件著作权变更证明文件
(1)软件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交《软件名称变更说明》;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2)自然人姓名变更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原件;
(3)法人名称变更的,应当出具注册机关出具的名称变更证明原件;
注意事项:
1、着作权所有材料在提交纸质档时,不能手写,必须A4纸单面黑白打印;
2、所有材料无需装订;
3、申请表中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一页不需填写。
4、软件转让前未进行登记还须提供源代码、说明书,申请表中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也须填写。
二、软件著作权变更所需时间
软件著作权变更需要的时间一般需要40个工作日。
三、怎样进行软件著作权转让
1、申请人可以自己办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或专有合同登记,也可以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登记。
2、申请人应当将所提交的申请文件留存一份,便于在补正程序中保持文件内容的一致。
3、办理软件著作权转让或专有合同登记可到登记大厅现场办理,也可使用挂号信函或特快专递邮寄到中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部。
4、申请表应当在线打印,请勿擅自更改表格格式;申请文件都应当按规定签章,签章应当与申请表中填写的姓名或者名称完全一致。
5、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详细地址,请务必填写准确的实际联系地址,以便我中心邮寄证书或其它书面邮件。
6、著作权人为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的应提交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并需加盖单位公章;
7、著作权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有效的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并需提交非职务开发保证书或非职务开发证明。(下载《非职务开发证明》《非职务开发保证书》)。
8、著作权人为外国自然人的,应提交护照复印件,及护照复印件的中文译本,并需翻译者签章。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以上就是软件著作权变更流程的相关资料。软件著作权的变更一定要经过正当的合法程序,才能具有法律效益。变更要准备的材料太多,如果您觉得麻烦,可以委托律伴的专业律师,他们会竭诚为您服务。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软件著作权申请事项-- 篇6
一、保护期限
保护期限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软件是合作开发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本条例不再保护。
二、登记机构
国家版权局主管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管理工作。国家版权局认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为软件登记机构。经国家版权局批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可以在地方设立软件登记办事机构。
三、申请登记的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需要盖章)
(二)软件的鉴别材料;
(三)相关的证明文件。
其中,软件的鉴别材料包括程序和文档的鉴别材料。程序和文档的鉴别材料应当由源程序和任何一种文档前、后各
连续30页组成。整个程序和文档不到60页的,应当提交整个源程序和文档。除特定情况外,程序每页不少于50行,文档每页不少于30行。
简单的说,源程序1份,按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不足60页全部提交)。第60页为模块结束页,每页不少于50行(结束页除外)。在页的左侧留出装订线,右上角打印或标注页号1-60(不需装订)。
word文档1份,(如:用户手册、操作手册、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任选一种)按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不足60页全部提交)第60页为结束页,每页不少于30行(结束页除外)。
主要证明文件包括:
(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身份证明;
(2)有著作权归属书面合同或者项目任务书的,应当提交合同或者项目任务书;
(3)经原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在原有软件上开发的软件,应当提交原著作权人的许可证明;
(4)权利继承人、受让人或者承受人,提交权利继承、受让或者承受的证明。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南大街1号天桥艺术大厦A座三层302,软件登记部收,联系电话:68003837(邮编:100050)
四、其他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应当自受理日起60日内审查完成所受理的申请,申请符合《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相应的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要求申请人补正其他登记材料的,申请人应当在30日内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五、硬广告
我是做知识产权的,包括专利、商标、软著,如果需要,可以找我,价格也很美丽,软著根据具体案件,一般300到500,也可以远程指导,可以加微信***,或者电话咨询。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正当性探讨 篇7
一、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模式
在当今国际世界,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模式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保护模式,也是未来计算机软件保护的主要趋势。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模式始于1972年的菲律宾著作权法。而1980年美国修改著作权法,首次正式将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后,由于美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计算机软件大国,使得著作权保护模式逐渐成为国际潮流。目前,采取著作权法保护模式的国家已经将近五十个。1993年的《知识产权协定》也作为国际条约将计算机软件列为文字作品。著作权法保护模式较其他两种保护模式具有以下优点:软件一经完成即取得著作权,能够迅速及时地得到保护;著作权的专有性没有专利权强,所以推广起来比较容易;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较其他保护方式最长,使得计算机软件能够得到长久的保护。
我国采取著作权法保护模式,计算机软件属于著作权法中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创造成果。"
二、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正当性的质疑
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计算机软件的主要保护模式的同时,其正当性也受到很多质疑:主要表现在:
第一,计算机软件与传统的知识产品不同,必须借助计算机硬件才能完成一定的任务,仅其软件内容而言,只是0和1组成的文档,如何体现其作为作品的独创性?而作品的独创性是法律保护作品表达方式的客观依据,是此作品区别于彼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最主要条件。既然计算机软件连独创性都无法体现,何以授予著作权?
第二,计算机程序究竟是著作权法中的思想观念的表达方式,还是操作方法?就其应用而言,计算机程序一般在植入电脑等硬件之后,是一系列指令的运行,具体来说,是计算机为执行某项任务的机器内部操作方法。如果是操作方法,一般是不能授予著作权。美国著作权法第102条第二款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作者原创性作品的版权保护,都不延及于思想观念、程序、工艺、系统、操作方法、概念、原则和发现,不论它们在该作品中是以何种形式描述、解释、说明或体现的。"类似的著作权立法还有法国知识产权法等,国际条约有世贸组织的Trips协议等都明确规定操作方法不适宜授予著作权。
第三,传统的著作权客体,主要有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等等,这些作品都是读者通过感官系统来认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计算机软件很显然不是为了看或者听的,是为了推广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内容,他人如果不通过运行该软件,仅通过阅读计算机程序和文档,是无法得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计算机软件同传统的著作权客体,在作品应用方式上存在着差别,将计算机软件归于文字作品或其他作品,显得有些牵强。
第四,推动计算机软件进行著作权保护的国家主要都是美国、欧洲等软件技术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大力推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并非基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正当性,而是基于本国利益,这与知识产权促进全世界文明进步的立法宗旨相违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正当性究竟在何处?
三、传统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视角
基于以上质疑,笔者从传统知识产权正当性三大证成理论为视角,寻找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正当性来源。传统的知识产权正当性的三种主要理论有功利论,劳动论,人格权论。
1、功利论视角
知识产权功利论来源于功利主义学者亚当·斯密,边沁等对功利主义思想的阐述,其基本内容为:给创造者授予知识产权,是为创造者带来激励,促使其愿意投入创造活动,努力为社会创造出丰富而有价值的知识产品,从而使社会公众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产品,进而促进社会总福利或者社会净福利的最大化。功利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总福利。
功利论强调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体现了市场的激励机制与消费者需求杠杆的基础作用。对于软件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支柱产业,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对外出口的重要产业,造就了微软、IBM等一大批企业的神话。众多软件公司组织人力、财力开发软件,方便人们生活,所以计算机软件作者理所当然的获得著作权,以激励其投入更多精力开发软件,促进社会进步,从功利论视角推理,这似乎天经地义,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存在很多缺陷。首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否有利于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缺乏详细的数据证明。计算机软件作者被授予著作权后,很难说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福利,且不说微软等软件业巨头在全球获得巨大财富的同时,更在世界范围来带来垄断等不利于社会福利的因素。其次功利论无法解释软件著作权中著作人身权的正当性。功利论只能解释著作财产权的正当性,而难以推导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中的发表权、署名权、作品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的来源。
2、劳动论视角
劳动论的代表是洛克的《政府论》。知识产权劳动论的基本内容是:创造性智力成果是创造者付出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其劳动在道德上应当获得回报,而回报方式便是赋予他们对那些智力成果的独占性权利,即知识产权。洛克劳动轮有两个前提假设,第一是世界为全人类共有,第二是创造者在取得知识产权的同时,不能造成浪费。劳动论体现了道德的优越性,诉诸于自然法,为有形财产权提供了理论基础。软件开发者付出劳动开发软件,因此取得著作权,很符合自然道德准则。并且依照劳动论推理,劳动者的著作权不能损害社会公众的共有权,可以很好的解释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等限制制度。但是劳动者取得著作权,是否少于劳动者给予其他人的好处,没有造成浪费,却很难考证。现实中存在大量因为应用软件漏洞致使计算机系统崩溃的现象。而且与人格论一样,从劳动论视角,并不能说明计算机软件的著作人身权来源。
3、人格论视角
知识产权人格论来源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认为人格就是人的资格,人的资格应该是人的个体实践自己意志的资格。人有权将他的意志体现于任何物中,财产权对个人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知识产权人格论的主要内容是:人可以通过创造将个人人格体现于智力产品,创造者可以取得智力产品财产权和人格权。
人格论既可以说明著作财产权的来源,又能解释知识产品中的人格属性。从人格论视角,开软件发者可以通过创作,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包括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但是基于人格论,就可以推导出不仅软件开发者具有著作权,使用者也可以取得著作权,这使现实中的软件盗版现象成为合法行为,显然不利于保护软件开发者的利益。而且,计算机软件开发中,作者将其人格属性体现于何时以及何处?是在运行的电脑上,还是程序所在的文档本身吗?据上所述,1和0的排序很难讲通是作者人格属性的体现。
摘要: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是如今热点问题, 目前有多种保护模式, 其中主要是著作权保护模式。著作权保护模式有其方便快捷的优点, 也面对着众多质疑,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否具有正当性, 从功利论、劳动论以及人格论等传统知识产权正当性证成理论出发, 可以推导出著作财产权具有理论支持, 而难以解释计算机软件的人格属性。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正当性
参考文献
[1]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2
[2]吕彦主编.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6.
[3]应明, 孙彦著.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3.
[4]李明德, 许超著.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1.
[5]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3.
[6]吴汉东.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J].法商研究, 2003:5.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 篇8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答记者会上谈及改革时曾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14年起,为提高对中央以及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和领导批示的执行力和落实效率,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在广泛调研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其他市级部门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实时督查系统”并在办公内网上运行,实现了对所有督办事项的实时在线管理,并将督查任务和业务工作无缝衔接。
上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获得,意味着该系统的研发理念、流程设计和操作方法得到了国家权威认定。该系统具备以下五项功能:
一是一网打尽实现全口径督办。将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市四大班子、其他单位、委机关和区县六个层级的督办任务全部纳入系统,实现了对重要文件、重要批示和重要会议的全口径督办。
二是定期提示推动全流程跟进。将督办任务按办理周期展示在承办人员待处理任务栏,并根据填报时限自动提示直至任务办结,保证全程无遗漏,件件有落实。
三是分类管理便利督办件检索。将督办件按全委、处室和个人督办任务分类管理,并可按分组或条件分类检索。同时,为委领导设置了“分管处室督办任务”专栏,可随时掌握分管处室督办任务的办理情况,并实时在线点评督促。
四是深度开发响应督办新需求。通过“处室督办”栏目,为处室提供处内任务的立项、填报等“迷你”督办管理功能;与“委机关绩效管理系统”无缝链接,实现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相结合的科学化、智能化管理。
五是数据挖掘助推智能化应用。将督办任务划分为政策研究、事项协调和项目推进三种性质和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等11大领域,便于对督办任务归类分析。除可对各处室的督办任务总量及办理状况统计分析外,还可按任务领域、工作热点等个性化需求进行聚集分析。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推荐阅读:
软件著作权前期开发说明书01-20
软件著作权的法律09-10
软件著作权申请须知10-05
软件著作权管理办法11-20
软件著作权申请表12-10
著作权保护计算机软件11-17
软件著作权转让协议书12-01
软件著作权变更登记怎样操作专题01-14
软件著作09-12
软件著作权行政处罚决定强制执行申请书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