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著作权的法律

2024-09-10

软件著作权的法律(精选7篇)

软件著作权的法律 篇1

软件著作权的申请材料

申请软件著作权应准备申请材料,那么软件著作权申请材料有哪些呢?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文件应当包括,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软件的鉴别材料、申请人身份证明和相关的证明文件各一式一份。下面由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工具/原料

   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软件的鉴别材料

申请人身份证明和相关的证明文件各一式一份

一、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应提交在线填写的申请表打印件,请勿复制、下载和擅自更改表格格式,签章应为原件。

二、软件的鉴别材料

1、一般交存:源程序和文档应提交前、后各连续30页,不足60页的,应当全部提交;

2、例外交存:请按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方式之一提交软件的鉴别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人若在源程序和文档页眉上标注了所申请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应当与申请表中相应内容完全一致,右上角应标注页码,源程序每页不少于50行,最后一页应是程序的结束页,文档每页不少于30行,有图除外。

三、有关证明文件

1.代理人身份证明文件

登记申请委托代理的,应当提交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申请表中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委托权限范围、委托期限等内容。2.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单位的需盖公章)

(1)企业法人单位提交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

(2)事业法人单位提交有效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的复印件;

(3)社团法人单位提交民政部门出具的有效的社团法人证书的复印件;

(4)其他组织提交工商管理机关或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5)著作权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有效的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并需提交非职务开发保证书或非职务开发证明。(可以到软件登记申请须知中下载《非职务开发证明》和《非职务开发保证书》);

以上身份证明文件以及与登记有关的其它证明文件(例如:合同或协议等证明)是外文的,须一并提交经有翻译资质的单位翻译并加其公章的中文译本原件。3.权利归属的证明文件

(1)委托开发的,应当提交委托开发合同;

(2)合作开发的, 应当提交合作开发合同;

(3)下达任务开发的, 应当提交上级部门的下达任务书。4.其他证明文件

(1)修改他人软件应当授权许可的,应当提交授权书;

(2)受让取得软件著作权的, 应当提交软件著作权转让协议;

(3)享有著作权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变更、终止后,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著作权。登记时,需要提交有关企业变更(合并或分立)、终止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企业合并协议、清算报告、企业注销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

(4)继承人继承的,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包括: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被继承人有效遗嘱、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继承人身份证明、法院的法律文书等;

(5)如已登记软件的著作权发生继受,权利继受方办理著作权登记时需做著作权登记概况查询,查询结果是办理登记申请的文件之一,并交回原登记证书。

注意事项

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人若在源程序和文档页眉上标注了所申请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应当与申请表中相应内容完全一致,右上角应标注页码,源程序每页不少于50行,最后一页应是程序的结束页,文档每页不少于30行,有图除外。

软件著作权的法律 篇2

开源软件也称为开放源代码软件, 是一类遵照开源软件许可证发布的软件, 具有源代码完全开放的显著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渐形成了以软件技术服务为主的开源软件商业化模式, 是未来软件开发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相比商业软件, 开源软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遵照开源软件协议和源代码完全开放两个方面, 由此造成了很多不确定性, 例如开源软件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著作权及权属约定问题和软件源代码潜在的侵权及专利风险问题等[1,2]。

在开源软件知识产权法律研究方面, 张平、张韬略等从开源软件本体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分析, 认为开源软件自身的特殊性与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封闭性趋势有所冲突, 这一冲突是产生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的核心[3,4]。另外一些研究者针对具体涉及的法条解释和司法案例分析等, 系统论证了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性, 分析了现有版权制度和专利保护在调整开源软件过程中存在问题[5,6,7,8,9,10]。其中, 穆合义等通过分析开源软件许可证, 归纳了许可证契约下的软件特征[9]。闫晔等针对基于开源软件开发专有软件这一具体问题开展版权保护研究, 提出通过著作权和专利权共同保护的方法规避侵权风险[10]。

综上所述, 由于开源软件是一类法律意义上的新鲜事物, 现有法律的滞后性可能会制约其发展, 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适用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规避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同时, 由于开源软件涉及程序代码和软件开发等计算机技术, 其专业技术特征非常明显, 也给知识产权法律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带来了困难和挑战。针对开源软件知识产权相关的专门性单一法律适用性特点和法律特征, 例如单独针对著作权法或针对专利法, 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梳理和分析。

著作权法保护在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中处于核心地位。开源软件作为一类计算机软件, 其著作权优先得到保护。同时, 其开放的源代码及软件开发的无限继承性所带来的著作权风险及矛盾调整问题也是首当其冲的, 例如著作权的归属问题与变更调整, 软件代码修改和再次发布等源代码继承过程中的侵权风险等。本文将针对开源软件的著作权法律适用性问题, 依据著作权法和相应法律法规, 归纳开源软件的著作权属性和法律特征。

1 开源软件历史与基本概念

1.1 开源软件发展历程

尽管开源软件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 年, 但是开源理念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的自由软件运动。1984 年, 美国Richard Stallman发布了《GNU宣言》, 反对当时逐渐流行的封闭软件源代码行为, 倡导发起自由软件运动。随后, 广泛用于自由软件及后来的开源软件的通用公共许可证 (即General Public License, 缩写为GPL) 正式发布。1989 年,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Linus Torvalds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Linux操作系统软件。Linux采用GPL, 为开源软件兴起提供了基础核心支撑。1997 年, 美国Eric Raymond在著作《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中文版为《大教堂和大集市》) 中进一步明确区分了自由软件和商业软件, 理论性地论证了自由软件以及后来的开源软件在开发模式上代表着历史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为后续开源软件的发展进行了关键的理论探索。

1998 年2 月3 日, “Open Source”被正式提出用于开源软件, 以区别自由软件。接着, 由Eric Raymond等人发起并设立了开源计划组织 (Open Source Initiative Association, 简称OSI) , 为开源软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支撑和制度保障。1999 年初, 《Open Sources: Voices from the Open Source Revolution》 (中文版为《开源软件:开源革命之声》) 正式出版。至此, 开源软件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系统性概念及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成为有理论、有目标、有框架、有内容、有权威组织负责机构的完整体系。目前, 开源软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于2004年成立了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 随后出现了开源中国社区等组织。各组织持续推动着开源软件发展。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致力于开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红旗Linux和优麒麟Ubuntu Kylin等。

从软件开发自身及商业化发展角度来说, 开源软件不同于自由软件, 它在坚持开放、自由和共享的同时, 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技术优势, 积极与商业市场充分融合, 逐渐实现了产业化发展。随着基于开源软件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和软件公司逐渐壮大, 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已经初步形成了开源软件的商业产业链。另外, 大型商业软件公司也找准时机, 纷纷与开源软件组织展开合作。例如, 1999 年, IBM率先启动开源软件支持计划, 与开源社区组织合作, 共同开辟了新型的以服务为盈利的商业模式。总之, 从软件开发目标和理念来看, 开源软件继承了自由软件精神, 通过软件的开放、自由传播和共享, 实现软件和知识的全人类共享。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为其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动力。尽管自身特殊性和法律滞后性给开源软件发展带来了隐患, 但是, 开源软件是未来软件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前景不可估量。

1.2 开源软件定义与开源软件许可证

通过OSI的说明可以发现, 开源软件定义本身是对开源软件许可证所做的界定。具体来说, 任何一款软件或程序只有采用了OSI认证通过的开源软件许可证进行发布, 该软件或程序才能够归属为开源软件。其中, OSI开展认定所依据的开源软件许可证认定标准是核心。该标准文件限定了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基本条款和要求内容, 从而约束了开源软件的发布、开发和使用等各项工作, 其内容主要包括确保软件可以被自由的再次分发, 发布的软件必须包括源代码, 保障使用者可以修改并开发获得衍生版本的权利, 保障作者源代码的完整性, 以及应用对象不得有歧视及其他限制等。目前, 通过OSI认证的开源软件许可证约有近30 多种, 例如常见的LGPL、MPL、BSD、QPL和IBM等许可证。

通过上述标准认定的软件许可证才能称为开源软件许可证或协议, 并可以被用于开源软件的发布。尽管各种开源软件许可证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 但是其基础标准已经被严格限定。由于其所采用的协议严格遵守相应开源软件许可证标准, 因此, 开源软件特殊性的根源来自于此。这类开源软件协议的约束为软件本身带来了众多显著特征, 并与其他类别软件存在明显差异。典型的具体特征包括: (1) 必须遵守预先约定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即开源软件协议; (2) 源代码完全开放; (3) 软件作者保留相应著作权; (4) 软件作者对软件后续责任的免除; (5) 后续再次发布等过程中的开源协议继承性。这些特征突出表现在协议约束继承性、代码完全开放性和担保责任免除性等三个方面, 并对著作权相关权利属性产生影响。

2 开源软件的著作权属性

开源软件属于计算机软件的一个分类。在保护开源软件时, 会适用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制度。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 世界一直在探索调整计算机软件的法律制度。1972 年, 菲律宾成为世界上最早选择使用版权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国家。1980 年, 美国也将计算机软件纳入版权法的调整范围。1990年, 我国颁布的《著作权法》第三条将“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的保护范围。1994 年,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通过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其中规定了计算机软件应作为《伯尔尼公约 (1971 年) 》所指的文字作品给予保护。目前,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除了《著作权法》外, 还包括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要保护内容为著作权人申请保护的程序源代码和相关的文档。而从著作权保护内容来看, 其保护的核心主体是“表达”, 并不保护所谓“思想”的技术核心, 计算机软件也是如此。尽管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和专业技术上, 无法通过简单地审核程序代码和文档进行“技术”甄别, 以实现软件“思想”的保护, 但是, 由于计算机软件不同于文字或艺术作品, 是为解决计算机运行等实际技术问题而开发的, 具有明确的实用技术性质, 因此, 单纯基于软件版权和著作权法保护知识产权存在潜在风险。

使用著作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是目前国际通用做法。依据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拥有法律规定的专有权利, 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修改权、翻译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另外, 软件著作权人还有权将署名权之外的其他专有权许可他人使用并获得报酬。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将全部或部分权利转让出去获得报酬。此外, 著作权人还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附加技术措施或权利管理信息, 其他人不得故意规避或破坏。著作权法在授予和保护著作权人权利的同时, 也做出了一定限制, 主要体现在保护时间、附件合法持有者额外权利以及研究学习等合理使用约束。

开源软件作为一类特殊的计算机软件, 虽然具有众多差异性特征, 但是其仍然受版权法规制。开源软件的作者同样享有以上著作权, 其权利也受到著作权法的限制, 只不过权力与限制所表现的内容和调整对象不同而已。与传统计算机软件相比, 由于开源软件其本身所依赖的开源软件许可证协议及其固有的合同约定效力, 开源软件在著作权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性, 其法律特征主要体现在放弃部分权利和约束附加义务, 比如, 开源软件开发者明确放弃复制权和修改权。但这些不影响开源软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根据著作权特点, 开源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具体权利项可以主要分为精神权利、财产权利和作品附加管理信息及措施受保护权利三个方面。

3 开源软件著作权内容

3.1 精神权利方面

开源软件著作权的精神权利方面是指开源软件著作权人基于开源软件而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所涉及的精神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

发表权是将开源软件公之于众的权利。一般来讲, 开源软件在未发表之前的软件本身是私有软件, 只有按开源许可证协议要求发表以后才可以说是开源软件。开源软件普遍采用网络社区发布方式, 对于在社区公布于众的代码, 其代码的提交可以认为是发表。

署名权是开源软件开发者表明身份以及在软件上署名的权利。通常将开源软件作品上署名的人推定为开源软件作品的作者。开源软件的开发主要由开源软件网络社区组织、企业或自然人完成。对于变更协议发布的软件作者, 其署名权不会因为将软件开源而丧失对软件的所有。对于开源软件作者来说, 署名权所代表的精神权利意义十分突出, 并明确加以保护, 以防他人假冒署名。大多数开源软件许可证明确要求修改者必须说明具体修改内容, 并注明软件原作者, 确保不影响原作者的声誉。

修改权是指对开源软件代码或文档进行增加、删除或变更程序语句前后顺序的权利。开源软件修改权与一般软件不同。如果开源软件修改后不再发布, 这种修改是没有限制的。如果是对开源软件修改后再发布, 则应严格遵从具体开源协议, 该制约来自协议的合同效力。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保护开源软件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对于开源软件的任何修改, 都需要明确原作者并标注修改内容。由于软件产品不同于文学艺术作品有强烈的人格色彩, 所以其主要内容完全可以被包含在修改权内。这项权利也包含防止恶意修改的作用。

3.2 财产权利方面

开源软件的财产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及应当由开源软件权利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包括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和转让其拥有版权的权利。

复制权, 是指将开源软件制作成一份或多份的权利。根据开源软件许可证, 开源软件可以任意的被他人复制, 即开源软件的开发者允许他人复制其成相应软件, 不受权利人的限制。但是, 对于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后果及连带责任, 开源软件协议明确了无担保责任的免责条款。

发行权, 是指发布开源软件的权利, 具体是指以出售或者赠与的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在不改变原软件许可证的前提下, 开源软件使用者可以向任何人提供该软件, 包括赠与及销售。开源软件协议没有限制用户出卖自己获得的开源软件。

出租权, 是指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程序复制件的权利。开源软件通过许可协议将复制权、再发布权都授予软件的使用者, 所谓出租权已不存在现实意义。因此, 开源软件的出租不受限制。

网络信息传播权, 是指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 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软件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在本质上是复制权和发行权的结合, 既然开源软件许可证将这两项权利都授予软件用户, 那么对原始软件的网络传播权也是开放给用户使用, 并无过多的制约。

翻译权, 是指将开源软件所用的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其他自然语言的文字的权利。需要说明的是, 将软件的源代码用其他计算机语言重新编写不属翻译权的范畴。只要不是将开源软件再次发布, 公众可以将原软件翻译成其他语言, 这在原则上是允许的, 但是应当注明译者的名字, 以免影响原软件的声誉。

开源软件权利人还拥有许可他人行使专有权及转让著作权的权利。包括开源软件权利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其软件著作权的各项权利, 以及权利人可以全面或者部分转让著作权, 并依照约定获得报酬。正是基于该项权利, 开源软件权利人可以通过开源软件许可证对使用人进行约束。这也意味着开源软件权利人对自己经济权利的让渡, 放弃了部分获得报酬的权利。

3.3 作品附加管理信息及措施受保护的权利

随着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进程加快, 对软件或程序的复制越来越简单, 商业软件一般会采取某些技术措施限制这种未经许可的复制行为, 典型如禁止商业软件的盗版复制或破解使用。我国法律规定, 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保护其包括计算机程序在内的各种数字形式作品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权利管理信息, 均属于侵权行为。

开源软件用户的修改、复制和再发布软件权利是依据开源软件许可证而接受限制的。作为开源软件本身, 其作品附加管理信息及措施受保护权利是存在的。但是, 如果因为开源软件本身作为技术措施受保护而限制用户修改该软件, 则违背了开源软件精神。因此, 一些开源软件协议明确规定并限制使用开源软件被用作版权技术保护措施。

虽然在本项所述涉及权利方面, 上述假设情况没有十分突出的矛盾。但是, 开源软件许可证只对当事各方 (软件作者和使用者) 产生约束力, 没有对第三方约束的效力。因此, 开源许可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开源软件被用作版权保护措施, 但却不能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开源软件精神与知识产权保护价值理念的固有冲突。

4 结束语

开源软件是一类遵从开源软件许可证发布的计算机软件, 具有完全开放的源代码特点。开源软件许可证是一种协议, 约束和限制了软件作者和使用者, 也使得开源软件在软件著作权方面具有众多显著的法律特征。通过分析这些法律特征发现, 单纯的著作权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涵盖涉及开源软件使用和开发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事务调整范围, 还存在一些潜在的过程风险。一些研究学者也提出采用著作权法、专利法和电子信息管理等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实现对相关开源软件工作的系统性调整。总之, 开源软件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知识产权涉及的方方面面制度尚不健全。后续将围绕开源软件的专利法特征及法律法规适用性等问题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秦勤, 刘春年.网站构建中开源软件许可分析

[2]林枋.开源软件的许可证浅析[J].科技广场, 2009, (05) :242-243.

[3]张平, 马骁.开源软件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批判与兼容 (一) [J].科技与法律, 2004, (01) :54-61.

[4]张韬略.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制度诱因、规则架构及理论反思[D].北京:北京大学, 2004.

[5]秦明.开源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06.

[6]车璐.开源软件法律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7.

[7]杨宜坚.开源软件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11.

[8]马龙.开源软件开发和使用之法律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1.

[9]穆合义.开源软件许可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9.

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篇3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

一、网络著作权的概况

(一)网络著作权的概念

我国《著作权法》中提到,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许多学者对网络著作权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也有的学者指出“网络著作权就是因网络而产生的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其文学、科学、艺术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网络著作权是著作权的一种新形式,作品以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传播方式向大众传播。

(二)网络著作权的特征

1.无国界性

由于国际互联网的世界性使知识在互联网上无国度的公开,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与传统的著作权存在很大的区别。在网络上运行的信息无法判断适应哪国法律、在哪国生效。所以网络作品的地域性特征实际上已不存在。网络作品只要在网络上发表就在世界范围内公诸于众。

2.极易复制性

作品只要在互联网上发表,用户就可通过网页下载作品,所以网络作品的复制极为容易,而且几乎没有成本,这使得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十分困难,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网络作品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使得网络著作权难以适用传统的著作权的权利用尽原则。网络用户脱离了有形载体,与传统著作不同,网络用户可以将得到的作品载发送出去,所以不适用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

二、网络著作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网络著作权人和使用人之间的矛盾

网络著作权保护是为了在虚拟空间中调整法律关系,使得著作权人的利益不至于因新的网络环境的传播而收到影响。在此同时能够使大众更加真实客观的看到网络作品。在此情况下,网络著作权与使用人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调节的。它可以通过双方的利益均衡调整和相互妥协从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点通过“合理利用”它既能保护著作權人对作品利益的享有,又能够共享作品带来的精神成果。

(二)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层出不穷

一般网络用户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与一般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相类似,都是对著作权人身权利的侵犯,还表现在对著作产权的侵犯。这些事件层出不穷。

(三)网络著作权纠纷的举证因素

网络著作权的特性使得网络的举证因素困难,一旦发生纠纷,其举证难度将加大。当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特设义务时,才构成侵权。因此网络服务者和用户应当积极履行义务。

三、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和防范措施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树立版权意识

从外部来说,单纯依靠法律和技术条件加强对于网络著作权保护,很难有所成效,我们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去约束年轻人的行为。再者,从内部因素来看,导致网络缺失还有一重大原因是网络社会整体道德缺失。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言论的随意扩大,有时候会忽略到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因此,应该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进行思想教育,建立有序的网络著作权环境。

(二)完善相关立法,改善配套司法机制

权利的扩张与权利相辅相成。著作权在增强信息传播权、技术设施等的同时,却没有增加相应的限制权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著作权立法存在很大的失衡与缺陷。同时,法律在赋予著作权人网络新权力的同时,相应的赋予网络使用者和传播者新的权利。这需要对网络著作权的实践情况加以改善。

(三)采用技术手段加以保障

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来保护网络著作权。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去限制信息的膨胀和传播,减少对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网络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经过授权后,可以集中行使著作权人权利。这样提高著作权人作品使用效率,提高作品宣传。促进集体发展,促进著作权规范有序发展。

软件著作权的法律 篇4

[关键词]:抄袭;适当引用;著作权

一、“抄袭”概念之法律层面界定

抄袭,原本只是日常生活中常用语汇,在《著作权法》制定过程中,因被引入到法律条文中而成为一个法律词汇。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一项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一)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把抄袭和剽窃乃视为近义,但是《著作权法》并未对这两个法律用语做出明确解释。

为便于明确界定其法律概念,我们首先需考证于各部权威典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抄袭所下的定义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而《辞海》给出的定义是:“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己作。”但是语义学的解释并不能直接作为法律的定性标准,因为法律追求的是概念的严格、准确、无歧义以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根据上述权威典籍的语义解释,并借鉴其他有关学者的相关论述,笔者认为著作权法中的抄袭应是指,行为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将他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不加修改,或者对形式和内容稍作改动,使之成为自己作品一部分或全部的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违法行为。

对此概念界定,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的对象应限定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法律并不是对他人创作的任何文字内容都提供的保护,法律规定抄袭类侵权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对他人著作权提供法律保护,如果原作者对其作品不享有著作权,则自然谈不上对其著作权的侵犯了,因此也不属于《著作权法》上的抄袭。

2、抄袭,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封不动的抄袭和改头换面的抄袭。

前者是指抄袭者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的原作品不作任何改变(如修改等)地抄写或剪贴在自己的作品中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的行为。[1]而后者是指抄袭者出于欺世盗名的目的要对所抄袭的作品进行程度不同的修改和组装,要对被抄袭的作品作一番整容手术。这种抄袭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抄袭者将一件已有作品经过整容之后用于自己作品的各个部分;另一种是抄袭者杂取数件已有作品,拼凑合成所谓自己的作品。[2]二者相比较而言,后者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强,在实践中存在情形也更普遍。

3、抄袭行为不需要符合发表要件,即使未用以发表仍可构成抄袭。

对此笔者不赞同《国家教育考试法》课题研究组核心成员谭宗泽副教授的观点,谭副教授认为,从著作权法看,高考试卷在考试前是绝密文件,在考试后属于不能任意公布的“档案”文件,考生对他人的作品没有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不能构成侵权。[3]很显然,谭副教授把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视为抄袭行为认定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发表只是抄袭他人作品后的一种具体使用方式,也是认定抄袭的重要证据之一。抄袭的本质是占用他人作品内容以为己用,是否发表只会影响给著作权人带来负面作用的范围,而对抄袭的认定不应有影响。而且倘若采发表要件说,则势必对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保护不力,因为如此将会使得非通过发表途径而侵犯著作权人署名权的行为,难以定性和处罚。

二、抄袭行为的认定要件分析

抄袭是一种严重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最直接层面来说,它侵犯的是作者的署名权,即占用他人智力成果,而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发表,使作品所带来的精神性利益归于自己名下。这既是对作者署名权的一种侵犯,同时也是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文化秩序和精神利益分配规则的破坏,若不加禁止,必将滋生人们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因而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也将此类行为列为侵犯著作权行为的首要情形加以规定。但抄袭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在实践中对其做出准确认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牵涉到抄袭行为与一系列相近范畴,如巧合、适当引用、模仿和借鉴等的法律界限划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抄袭的法律认定要件做详细的分析。

抄袭行为作为一种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自应符合侵权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即主体、归责原则、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及其之间因果关系。笔者在此限于篇幅,仅对以下几个认定要件做细致的分析。

1、首先,在归责原则上,笔者赞同学界通说,即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因为在我国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已由我国《民法通则》第六章作出了严格的限定,除此之外的一切侵权行为,一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过错责任原则下,笔者认为抄袭行为的过错形式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情形。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抄袭行为均是在故意心理状态下做出的,“在抄袭行为中,抄袭人实施这一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多是为了骗取名誉和获取利益。在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其主观心理态度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有意窃取为己作。”[4]但是抄袭行为亦有在过失心理支配下的情形,而且在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实践中亦有许多有过失抄袭的例证。[②]在抄袭中的过失是指抄袭者应当预见出现在自己作品中的表达是出自他人之作,由于主观上的原因没有预见,反而误为己作的一种心理态度。所谓过失抄袭是指抄袭者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并未直接地借用原作,而是在创作之前(这可能是很早以前的事)阅读或者欣赏了原作品,并有意无意地将作品的内容、结构、语言等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在创作时将这些信息潜意识地再现出来,并写入自己的作品中,成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或全部分,从而构成抄袭。[5] 抄袭行为采用过错归责原则,也就排除了主观上无过错的情形,亦即文学创作中巧合现象。巧合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在毫无关联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创作完成彼此相同的或类似作品的行为。此时两个作品虽有完成先后之分,但是双方均是独立完成,彼此不是源和流的关系,因而均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2、此外,抄袭作为一种占用他人智慧成果的行为,还应符合一定度的要求,并不是任何引用他人作品的行为均可定性为抄袭。

各国著作权法中均规定了各种对著作权的合理限制,亦即合理使用原则,在文学创作中它主要表现为“适当引用”。“适当引用”是指为了介绍、评论、报道之目的,对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适度的引用,不需要取得原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需支付报酬,但应当注明引文的出处,并不能损害作者的其他合法利益。知识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适当引用和借鉴往往是必要的手段和途径,闭门造车只会导致重复前人已经完成的劳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阻碍知识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正如牛顿所说的,他在科学领域获得如此卓著的成就仅仅是因为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抄袭和“适当引用”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如二者都是对他人受保护文学成果的利用,但是在性质上二者则是截然不同的。要把握二者区别的实质,我们有必要首先对“适当引用”的基本特征进行必要的分析。各国立法对“适当引用”都作了原则性规定,其中美国现行《版权法》第107条规定较为详细。下面笔者借鉴美、英及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和判例,对“适当引用”应当符合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一、我国《著作权法》规定,“适当引用”的对象仅限于已经发表的作品,否则,即应定性为抄袭。

二、“适当引用”必须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合法权利,如注明出处,指明原作者的姓名等,而抄袭则是对别人的成果直接占为己用,使人误信作品内容为自己所创作。

三、“适当引用”需要符合特定的目的,这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适当引用”仅限于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而美国则包括但不限于审查有关使用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非营利目的。

四、“同整个有著作权作品相比所使用的部分的数量和内容的实质性”。这里既有质上的限定又有量上的要求,应该综合加以判定。关于被使用作品的数量要求,许多国家都立法中都作出了具体规定。[③]而对于作品实质性内容的使用要求,各国著作权法尚未提供限制性的具体标准。吴汉东教授认为,“作品的实质部分是整个作品的灵魂和精华所在。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作者独自性的构思安排、独创性的情节描述、独特性的人物塑造;在音乐作品中,表现为具有艺术个性的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的安排和设计;在科学作品中,则表现为作者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思想阐发和理论说明。”[6]

软件著作权申请流程 篇5

一、网上填写申请表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是国家版权局认定的唯一的软件著作权登记机构,目前除北京地区设有软件著作权代办机构,其他各地都需要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

1、注册用户名(用于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的填写、修改、打印),用户名和密码一定要保存一下,以备将来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时要修改信息时所用。

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要填写的内容包括:

(1)软件全称、简称、版本号、开发完成日期、软件开发情况(独立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下达任务开发);

(2)原始取得权利情况、继受取得权利情况

(3)权利范围、软件用途

(4)技术特点(软件名称、用途、技术特点、开发的软硬件环境、编程语言及编程语言版本号、程序量、零售价格)

(5)软件著作权拥有状态、申请者详细情况、软件鉴别材料交存方式、申请者签章。

2、将填写完的软件著作权申请表打印

二、准备材料

1、软件源程序代码(A4纸打印,单面,1份),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不足60页全部提交)第60页为模块结束页,每页不少于50行(结果页除外),在每页的左侧留出装订线,右上角打印或标注页号1—60。

2、软件用户手册、操作手册、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任选一种,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不足60页全部提交)第60页为文档结束页,每页不少于30行(结果页除外),在每页的左侧留出装订线,右上角打印或标注页号1—60。(若希望多交文档,每多交一种文档需增加文档费),要图文并茂,软件的每个功能基本上都要涉及到。

3、身份证明

(1)著作权人为个人,应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如有工作单位,可以要单位出具非职务软件开发证明,也可以个人出具非职务软件开发保证书。(《非职务开发证明》《非职务开发保证书》在官网上可下载)

(2)著作权人为单位,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的应提交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并需加盖单位公章;社团法人单位提交民政部门出具的有效的社团法人证书的复印件;其他组织提交工商管理机关或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4、委托办理文件

(1)授权委托书,申请人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

(2)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5、其他证明文件:

若申请者存在以下情况,需提交以下文件:

合作开发——合作开发合同书或合作开发协议书1份A4纸。

委托开发——委托开发协议书1份A4纸。

下达任务开发——任务书1份A4纸。

三、递交文件

将以上材料提交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经审查无误后,受理员将在软件著作权申请书上盖章,然后到去缴费,拿到受理通知单。

四、领取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软件著作权申请须知 篇6

1、申请人可以自己办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也可以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登记。

2、申请人应当将所提交的申请文件留存一份,便于在补正程序中保持文件内容的一致。

3、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可到登记大厅现场办理,也可使用挂号信函或特快专递邮寄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软件登记部。

邮寄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南大街1号天桥艺术大厦A座三层302(邮编:100050)现场办理地址:天桥艺术大厦A座版权登记大厅

(2016年6月1日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大厅(天桥)不再现场取号受理登记业务,登记受理将全部实行微信预约)①软件登记咨询电话

软件登记业务咨询:010—68003934、64097080 办理进度查询:010—84195634 邮寄证书查询:010—68003887—5150 软件登记补正查询:010—84195640 ②软件档案查询及补换发证书咨询电话 办理进度查询:010—68003887—7050 ③软件登记投诉及建议 rjdj@ccopyright.com

4、申请表应当在线打印,请勿擅自更改表格格式;申请文件都应当按规定签章,签章应当与申请表中填写的姓名或者名称完全一致。

5、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详细地址,请务必填写准确的实际联系地址,以便我中心邮寄证书或其它书面邮件。

6、著作权人为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的应提交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并需加盖单位公章;

7、著作权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有效的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

8、著作权人为外国自然人的,应提交护照复印件,及护照复印件的中文译本,并需翻译者签章。

著作权人为外国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应提交申请人依法登记并具有法人资格的法律证明文件,该证明文件须经过中国驻当地领事馆的认证或经当地公证机构公证方为有效。申请时需提交公证或认证的证明文件原件。目前国外法人因所在国家或地区不同,其提交的法人身份证明文件内容和格式会有所不同,但文件中的基本信息项应至少包括

1、法人名称;

2、注册日期、3、注册地、4、注册证明编号、5、证明文件的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著作权人为香港法人的,应提交注册登记证书和有效期内的商业登记证书正本复印件,并需经中国司法部委托的香港律师公证。

以上身份证明文件以及与登记有关的其它证明文件(例如:合同或协议等证明)是外文的,须一并提交经有翻译资质的单位翻译并加盖翻译单位公章的中文译本原件。

9、外地的软件登记申请人或代理人如需自取证书,应当在申请表中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联系人后加注括号,写明联系人的北京联系地址,我中心将不做邮寄处理。

10、为提高工作效益,缩短工作周期,我中心办理登记过程中的各类通知(如,补正通知书等)将主要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在填写申请表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邮箱地址。

补正期限:根据计算机软件登记办法规定,自发出补正通知之日起,申请人需在30个工作日提交补正材料,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11、软件著作权人如果是通过受让方式取得的,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方式有两种:A类--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即以受让方为申请人填写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B类—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登记证书”。即以转让方或受让方为申请人填写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和专有许可合同登记申请表”。

12、已登记软件的著作权发生转让、承受、质押、变更的,权利继受方办理著作权登记,合同当事人办理转让和专有许可合同登记,质权合同当事人办理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软件登记人办理变更或补充,软件登记人或利害关系人办理撤销软件登记申请时,均需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概况查询申请,查询结果是办理上述登记申请的文件之一。查询结果有效期为两个月,超过期限的,申请人须重新办理查询。查询申请表需在线填写。

13、自然人在单位任职期间所开发完成的软件,不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自然人可作为著作权人申请软件登记:

(1)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软件;(2)开发的软件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自然的结果;

(3)主要使用了单位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专门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开发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软件。

14、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不兼容提示信息:目前操作系统兼容:WindowsXP、Windows7、Windows10,浏览器兼容:IE7、IE8、IE9、IE10、IE11、360,其中IE10、IE11请先设置兼容模式,再进行注册、登录、填写申请表打印等。

15、申请表打印格式串页或不规范,请按以下步骤操作:①正确的申请表格式应该是每页的右上角有条码和流水号;②如果发生串页现象,请调整浏览器器的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设置为19.05③设置IE浏览器的兼容模式,再进行申请表打印。设置方式可参考:首页-用户指南-用户帮助中心-网站常见问题④如果已按照上述要求调试,但是还是串页,请适当调整上、下页边距,然后一页一页打印(同word打印,可指定打印某一页)。软件著作权登记办理步骤

1、办理流程

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文件---→登记机构受理申请--→审查--→取得登记证书 注释:如已登记软件的著作权发生继受(受让、承受或继承),权利继受方办理著作权登记时需先做软件著作权登记概况查询。(查询申请表需到我中心网站填报)

2、填写申请表

在中心网站上,首先进行用户注册,然后用户登陆,在线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后,确认、提交并在线打印。

3、提交申请文件

申请人或代理人按照要求提交纸质登记申请文件。

4、登记机构受理申请

申请文件符合受理要求的,登记机构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或代理人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受理要求的,发放补正通知书。根据计算机软件登记办法规定,申请文件存在缺陷的,申请人或代理人应根据补正通知书要求,在30个工作日内提交补正材料,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符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第二十一条有关规定的,登记机构将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或代理人。

5、审查

经审查符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规定的,予以登记;不符合规定的,发放补正通知书。根据《计算机软件登记办法》规定,申请文件存在缺陷的,申请人或代理人应根据补正通知书要求,在30个工作日内提交补正材料,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符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第二十一条有关规定的,登记机构将不予登记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或代理人。

7、获得登记证书

申请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后,申请人或代理人可登录我中心网站,查阅软件著作权登记公告。北京地区的申请人或代理人在查阅到所申请软件的登记公告后,可持受理通知书原件在该软件登记公告发布3个工作日后,到我中心版权登记大厅领取证书。申请人或代理人的联系地址是外地的,我中心将按照申请表中所填写的地址邮寄证书,请务必在申请表中填写正确的联系地址。

注释:外地的软件登记申请人或代理人如需自取证书,应当在申请表中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联系人后加注括号,写明联系人的北京联系地址,我中心将不做邮寄处理。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所需文件

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文件应当包括: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软件的鉴别材料、申请人身份证明、联系人身份证明和相关的证明文件各一式一份。如在登记大厅现场办理的,还需出示办理人身份证明原件,否则将不予办理。

1、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应提交在线填写的申请表打印件,请勿复制、下载和擅自更改表格格式,签章应为原件。

2、软件(程序、文档)的鉴别材料

•一般交存:源程序和文档应提交前、后各连续30页,不足60页的,应当全部提交; •例外交存:请按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方式之一提交软件的鉴别材料。

注:申请人若在源程序和文档页眉上标注了所申请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应当与申请表中相应内容完全一致,右上角应标注页码,源程序每页不少于50行,最后一页应是程序的结束页,文档每页不少于30行,有图除外。

3、有关证明文件

证明文件包括:申请人、代理人及联系人的身份证明文件、权利归属证明文件等。①代理人身份证明文件

登记申请委托代理的,应当提交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申请表中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委托权限范围、委托期限等内容。

②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单位的需盖公章)

•企业法人单位提交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 •事业法人单位提交有效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的复印件; •社团法人单位提交民政部门出具的有效的社团法人证书的复印件; •其他组织提交工商管理机关或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著作权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有效的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

•著作权人为外国自然人的,应提交护照复印件,及护照复印件的中文译本,并需翻译者签章。

•著作权人为香港企业法人的,应提交注册登记证书和有效期内的商业登记证书正本复印件,并需经中国司法部委托的香港律师公证。

•著作权人为台湾企业法人的,需出示经台湾法院或公证机构认证的法人身份证明文件,填写并提交《台湾法人证明》。

•著作权人为外国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应提交申请人依法登记并具有法人资格的法律证明文件,该证明文件须经过中国驻当地领事馆的认证或经当地公证机构公证方为有效。申请 时需提交公证或认证的证明文件原件。目前国外法人因所在国家或地区不同,其提交的法人身份证明文件内容和格式会有所不同,但文件中的基本信息项应至少包括

1、法人名称;

2、注册日期、3、注册地、4、注册证明编号、5、证明文件的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以上身份证明文件以及与登记有关的其它证明文件(例如:合同或协议等证明)是外文的,须一并提交经有翻译资质的单位翻译并加其公章的中文译本原件。

③联系人证明文件

申请人自行办理的,需提交联系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复印件;委托代理人办理的,需提交联系人(申请联系人和代理联系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④权利归属的证明文件

•委托开发的,应当提交委托开发合同; •合作开发的,应当提交合作开发合同;

•下达任务开发的,应当提交上级部门的下达任务书;

4、其他证明文件

修改他人软件应当授权许可的,应当提交授权书; 受让取得软件著作权的,应当提交软件著作权转让协议;

享有著作权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变更、终止后,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著作权。登记时,需要提交有关企业变更(合并或分立)、终止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企业合并协议、清算报告、企业注销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

继承人继承的,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包括: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被继承人有效遗嘱、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继承人身份证明、法院的法律文书等。

如已登记软件的著作权发生继受,权利继受方办理著作权登记时需做著作权登记概况查询,查询结果是办理登记申请的文件之一,并交回原登记证书。

注释:申请文件应当使用A4纸张,纵向、单面打印,文字应当从左向右排列。文档和源程序需黑白打印。申请文件各部分应当分别用数字顺序在右上角标注页码。所有登记材料中出现的版本号,应与申请表中保持完全一致。

特别提示:登记证书中的软件版本号以申请表中填报的为准,申请人提交的鉴别材料的页眉的软件版本号应与申请表中符合一致,但有无V以申请表中为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填写说明

本表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著作权人原始取得著作权,以及通过转让、继承或承受取得著作权的软件著作权人登记申请时填写。

1、软件基本信息: 软件名称

a.全称:申请著作权登记的软件的全称。软件全称应简短明确、针对性强,各种文件中的软件全称应填写一致。可参考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品牌+产品用途与功能+“软件”的命名规范;(目前以软件、系统、平台、插件、中间件等结尾的软件名称可以申请,如以工具、计算、系列等结尾软件名称需慎用)

b.简称(没有简称可以不填此栏)。对登记软件全称进行简化的名称。如:DOS、Windows、WPS等;(软件简称不能与软件全称完全一样)

c.分类号:按照分类代码选择填写;

d.版本号:申请登记软件的版本号。(版本号应按规范填写,如V1.0或1.0这两种模式)特别提示:登记证书中的软件版本号以申请表中填报的为准,申请人提交的鉴别材料的页眉的软件版本号应与申请表中符合一致,但有无V以申请表中为准。

软件作品说明

选择申请软件是原创软件还是修改软件。软件为升级版本的,应在申请表软件基本信息栏中的软件作品说明中,选择“修改”并填写修改说明,前期版本已登记的应填写原登记号并提交原证书复印件,修改他人软件的,需选择“修改软件须经原权利人授权”并提交授权书。

开发完成日期:填写开发完成软件的日期,即将该软件全部固定在某种有形载体(例如:硬盘、CDROM等磁介质)上的日期。

发表状态:填写著作权人首次将该软件公之于众的日期。发表的方式包括:销售和向他人提供复制件,以及网上发布、产品发布、为销售目的的展示等。

a.软件已发表的,请选择已发表选项,并填写首次发表日期和首次发表地点所在的国家或城市;

b.软件未发表的,请选择未发表选项。

开发方式:原始取得著作权的情况,选择填写表中提供的方式之一: a.单独开发:指依靠自身的条件自行开发完成的软件;

b.合作开发: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依据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完成的软件 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证明申请人享有权利合作开发协议; c.委托开发:指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之间依据委托协议开发完成的软件 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证明申请人享有著作权的委托协议; d.下达任务开发:指根据国家机关下达的项目任务书开发完成的软件 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证明申请人享有著作权的项目任务书。

2、著作权人

1)姓名或名称:选择填写著作权人的类别、证件类型和号码、国籍、所属省份城市和园区;

2)类别:其中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或其他;

a.著作权人是自然人的,应填写真实姓名,需要提交的证明文件正反面复印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或其他身份证明;

b.著作权人是法人的,应填写名称、类别、国籍、省份、城市和园区;

企业法人,指获得法人资格的企业。需提交的文件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机关法人,指获得法人资格的国家机关。需提交的文件为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事业单位法人,指获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需提交的文件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社会团体法人,指获得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需提交的文件为社团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c.其他组织:其他组织是指经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或社会团体登记证,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法人的分支机构,需提交的文件为营业执照或社会团体登记证,以及《上级法人单位证明》。

d.其他:是指不属于以上三类的著作权人。如,部队或部队的科研院所,若其无任何身份证明文件,可不提交。

3)证件类型

证件类型填写应与所提交身份证明文件一致。4)证件号码

如果是法人或其它组织的需填写身份证明文件中的注册号。5)国籍、省份/城市、园区

国籍、省份/城市填写应与身份证明文件中的相关内容一致,没有园区的可以不填。

3、权利说明

权利取得方式:选择著作权人取得权利的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软件著作权是通过继受取得的,从下列方式之一中选择填写:

a.转让,是指软件著作权人将全部或部分权利有偿或无偿地转让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为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

b.继承,指根据继承法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著作权中财产权利,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 是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被继承人有效遗嘱、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继承人身份证明、法院的法律文书等证明文件;

c.承受:是指享有著作权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变更、终止后,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著作权。需要提交有关企业变更(合并或分立)、终止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企业合并协议、清算报告、企业注销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

该申请软件若是已作过著作权登记的,需填写原登记号;原登记事项作过变更或补充登记的,需填写变更或补充证明编号。

权利范围:选择著作权人享有权利的范围包括下述情况之一: a.全部权利:指《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8条规定的所有权利;

b.部分权利:指《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8条规定的一项或者多项权利,并需要注明具体的权项。

4、软件鉴别材料 提供以下选择 一般交存:

源程序的连续的前30页和连续的后30页;

提交一种文档的连续的前30页和连续的后30页,申请人可以选择提交一种以上的文档,每增加一种文档,缴纳80元的费用;

例外交存(专门的服务项目,另行收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例外交存的选择下列方式之一:

a.提交源程序的前、后30页使用黑色宽斜线覆盖百分之五十(由登记机构实施); b.提交源程序的前10页和任选连续的50页;

c.提交目标程序的前、后30页和源程序任选连续的20页(三种方式中选择其一);

5、软件功能和技术特点 只供软件首次登记填写

a.硬件环境:指开发和运行登记软件的计算机硬件和专用设备;

b.软件环境:指开发和运行登记软件的操作系统、支持软件的名称及版本号; c.编程语言:指编写登记软件的编程语言,如:VC6.0,VB6.0; d.源程序量(条数):指登记软件的源程序的总行数或者总条数;

e.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申请人或代理人在填写申请表中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事项时,应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着重描述该软件的各项主要功能,并简述其特点。说明字数限于500字之内。

6、申请办理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著作权人申请或代理人申请。

7、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填写单位全称、地址、电话、邮政编码、传真号、E-mail,并指定专人作为联系人。

申请人是个人的,应写出姓名、地址、联系人(可以不是申请人)、电话、邮政编码、传真号、E-mail。

8、代理人信息

a.授权委托:申请人委托代理的,在此栏填写委托代理范围和权限,以及代理授权期限; b.代理人详细信息:

应填写代理人的单位全称(或个人的姓名)、地址、电话、邮政编码、传真号、E-mail,代理机构应指定一名专人作为联系人。

注释1:外地的软件登记申请人或代理人如需自取证书,应当在申请表中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联系人后加注括号,写明联系人的北京联系地址,我中心将不做邮寄处理。

注释2: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详细地址,请务必填写准确的实际联系地址,以便我中心邮寄证书或其它书面邮件。

注释3:申请人在填写申请表时应提供真实、准确的邮箱地址。我中心办理登记过程中的各类通知(如,补正通知书等)将主要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申请人。

9、申请人签章

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并承诺所保证条文;

申请人为个人的签名或者加盖人名章;申请人为单位的请加盖公章,签章影印无效。

10、申请表自填报完成之日起6个月内未向登记机构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的,系统将自动删除相关数据。请申请人及时进行登记申请。

软件著作权登记审批流程图

依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申请审批流程分为受理、审查、登记三个阶段。

办理时限

论藏族音乐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篇7

【关键词】藏族音乐;著作权;法律保护

一、藏族音乐概况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的民族,长期以来,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有着环绕的高山、纵深的峡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藏族音乐。记得有位贤哲说过这样一句话:越是苦难的民族,她的歌声越美。藏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在严酷恶劣的环境里历经苦难,同时又拥有美妙歌声的民族之一。

藏族音乐作为藏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藏民族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藏族音乐集传统、时尚、流行等元素于一体,开始越过群山峡谷,走出青藏、川藏、滇藏高原,进入内地,并开始逐渐流行。藏族音乐艺术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但是,在这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藏族音乐创作重量不重质;创作、演艺队伍的个体素质下滑;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等,都限制了藏族音乐的发展。而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藏族音乐作品的著作权得不到法律的保障,部分歌手和创作者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不能够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作品,使得部分优秀作品被篡改或用于商演,大批盗版作品在市场上卖售,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藏族音乐的发展。

二、藏族音乐作品的法律特征

第一,群体性。群体性是藏族音乐作品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特征。所谓群体,是包括族群、地域、民族等形态的各种人群集合体。群体性不仅指藏族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反映的心理愿望是具有普遍性的,还指藏族音乐作品中一些民间流传的音乐作品,从创作到流传,从不断加工到长期保存,整个过程都是与群体分不开的,它表现了群体智慧和艺术才能。

第二,整体性。藏族音乐作品一般不是基于某种技术上的分类而独立存在的, 而是与相关群体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并由当中成员自然承袭的文化。

第三,延续性。藏族音乐作品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并保留其民族特性自然延续下来的,与地区、民族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自然演进共同进步和发展,其延展性在于它不同于已经过时、甚至已经消失的其他文学作品,虽然一些民间音乐作品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消亡危险,但其本质上是仍可无限延展下去的。

第四,地域性。藏族音乐作品通常指在特定的民族群体内流传,而这一群体有比较固定的生活区域。产生于该群体的音乐作品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的限制,从而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三、藏族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现状

藏族音乐虽然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熟知、认同和传唱,但保护著作权的各个环节,包括歌手和创作人的法律意识淡薄;音乐制作、发行、推广过程都没有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各个环节都存在严重缺陷。藏族歌手和创作人等由于身处民族地区无法了解透彻各条法律法规,或因自身学历和素质等原因,没有形成足够的法律意识来保护自己的著作。音乐包装和制作过程以及接下来的发行销售中都没办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著作免受侵犯,使得藏族音乐作品的版权问题困扰着行业的积极发展,部分优秀作品被篡改或用于商演,大批盗版作品在市场上卖售,一批又一批粗制滥造的专辑借藏族流行音乐热上市,或用旧歌填词,或自行编配,分割着部分听众及市场。这都导致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人对此行业前景的担忧甚至放弃。凡此种种,都严重制约着藏族音乐的发展。下面我对藏族音乐作品如何加强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提出几点对策。

四、加强藏族音乐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法律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首先,藏族音乐人应该寻求自身原因,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作品。其次,在音乐制作,发行推广过程中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最后,在各个环节始终完善相关法律保障,音乐包装和制作过程以及接下来的发行销售中都能够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著作不受侵权行为的困扰。

(二)加强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

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是相对于音乐著作权人个人行使权力而讲的。它是众多的音乐著作权人通过一个统一的机构,并以这个机构的名义,共同向音乐作品的使用者行使自己的权力。与其他种类的作品相比,音乐作品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获得,音乐作品的使用更具有零散、广泛、大量和即时特点。因此,音乐作者个人无法掌握音乐作品的使用情况并对此进行监督和控制。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要么就不使用要么就不保护的极端情况,有必要实行音乐著作权的集体管理,这样不仅能保障音乐著作权人的相关权益,也能使音乐作品的使用更加方便。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著作权法》

现在知识产权界呼吁修改《著作权法》的建议很多:一是关于享有著作权作品的范围的讨论。如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人提出对电影作品和以类似电影方式创作的作品是否应该享受著作权保护的建议。二是增加相关权利的权利人内容的建议。三是著作权构造和相关权利归属的调整。四是关于著作权权利限制方面的建议。有人提出应该扩展合理使用的范围,在保护权益方面应该不仅仅限制对作品的更改。五是关于权利保护。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四)加强原创作者的权益保护

藏族音乐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对音乐原创作者权益的保护还处于极度欠缺的状态,导致广大原创作者的著作权益在传统盗版行为面前和网络环境下被日益边缘化,原创者权益得不到兑现。与唱片公司相比,原创著作权人过于缺乏对权益的获取。著作权立法的概念首先是为了保护原创作者的著作权益,其次才是追求与各个方面的利益平衡。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只有原创作品的著作权益得到起码的兑现,才有必要谈各方面的利益平衡作用。在广大原创著作权人根本没有权益可供分享的情况下,谈论平衡各方的利益作用目前在藏区还为时尚早。唱片业近年来收入不断下降,是因为网络技术带来的冲击,藏区原创作者的著作权益至今还停留在面上。所以,加强原创作者的权益保护迫在眉睫。

五、结语

由于藏族音乐作品法律保护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也使藏族音乐的发展停滞不前。著作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并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护著作权的相关立法经验和基础上,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著作权方面的立法完善,以其今后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尕藏才旦.藏族独特的艺术[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

[2]郑成思.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邱平荣.李勇军.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J].江淮论坛,2003,(4).

[5]《音乐产业著作权保护 国际发展趋势探讨》.载于中国新闻出版网.2010.02.25.

作者简介:

泽仁错(1988~),女,藏族,四川得荣人,昆明民族干部学院教员,研究方向为藏语教学。

(工作单位:云南昆明民族干部学院 文化教研室)

上一篇:有关坚持的力量作文六年级下一篇:暴风雨初二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