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的侵犯(共8篇)
著作权的侵犯 篇1
一、基本案情
检察院指控, 《冒险岛》是经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同意引进的互联网游戏出版物, 某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系该游戏出版物中国大陆独家代理运营商。自2007年起, 被告人张某未经许可, 同被告人黄某一起, 制作了该游戏的外挂程序, 并将之命名为“CS辅助”予以销售。该外挂程序以内存挂钩方式入侵《冒险岛》网络游戏客户端程序, 通过改变部分数据的数值、参数, 加强游戏功能。后被告人张某以月卡、周卡的形式将“CS辅助”外挂程序交被告人梁某总代理销售, 其本人和黄某负责继续对外挂程序进行修改, 以应对《冒险岛》游戏的技术更新。梁某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56万余元。被告人阮某、刘某明知“CS辅助”系外挂程序, 仍自梁某处购买, 并在其开设的淘宝网网店中通过广告对外销售。其中阮某销售金额为47万余元;刘某销售为36万余元。公诉机关认为, 上述五被告人以盈利为目的,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复制发行其计算机软件, 情节特别严重, 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对五名被告人都应当在刑法规定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幅度内量刑, 并处罚金。
二、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冒险岛》网络游戏, 经由我国国内企业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经我国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运营和网络出版, 该网络游戏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应受我国法律保护。被告人张某与黄某未经权利人许可, 共同研发、制作该游戏软件的外挂程序, 是共同复制游戏软件客户端程序的行为。张某又与梁某合谋分工, 由张某提供外挂, 梁某作为销售总代理负责销售。其互相明知, 分工明确, 符合共同犯罪的特质。三被告人以营利为目的,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共同复制发行《冒险岛》网络游戏软件客户端程序, 且非法经营数额巨大, 情节特别严重,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 (一) 项之规定, 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法院同时认为:被告人阮某、刘某以营利为目的, 明知《冒险岛》外挂程序侵犯游戏软件著作权人权利, 仍然大量购进并销售。两被告人明知是侵权复制品而予以销售, 且销售金额、未销售金额的侵权复制品货值金额超过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追诉标准, 其行为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辩护人关于阮某行为性质的辩护意见本院予以采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百一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就提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判决:张某、黄某、梁某三人犯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四年、三年六个月并分别处以罚金;阮某、刘某犯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分别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
一审宣判后, 各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上诉, 检察机关也没有抗诉。
三、本案争议焦点
被告人阮某、刘某的行为是否符合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其行为性质如何认定?
四、评析
笔者作为辩护律师之一, 为第四被告人阮某提供辩护, 全程参与了该案的审理。笔者认为, 公诉机关在起诉书中认定阮某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属于适用法律不当, 具体分析理由如下:
(一) 侵犯著作权罪和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法律规定及区别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
以营利为目的, 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一)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
本案中公诉机关就是依据该规定对几被告人提出的指控, 要求以侵犯著作权罪对其定罪量刑。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条:以营利为目的, 销售明知是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权复制品, 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两者的区别。
从上述文字表述来看, 侵犯著作权罪中规定的行为方式是“复制发行”,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中规定的行为方式是“销售”。实践中的大多数案件, 这两种罪之间存在共同犯罪关系, 行为人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犯罪行为, 如果行为人单纯实施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 而不发行销售, 并不能实现行为人营利的目的, 只有将这些侵权复制品推向社会进行销售, 才能实现其获利目的。现实中, 侵权行为人为降低犯罪成本或规避风险, 一般会寻找“合作者”销售以实现营利目的, 这就把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犯罪行为割裂为两种行为, 而分裂后行为都不完全符合原本的犯罪构成, 立法者只好将销行为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单独定罪。
(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 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
第一, 主观上出于直接故意, 并且以营利为目的。
第二, 客观上必须实施了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复制发行著作权人的计算机软件的行为, 并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
本案证据显示被告人阮某的犯罪行为是向总代理梁某购买“冒险岛CS辅助”, 然后在淘宝网网店上对外销售, 该冒险岛CS辅助系未经授权的外挂程序, 属于侵权复制品, 其制作者为张某和黄某。可见, 被告人阮某只是出于赚钱的目的在淘宝网上销售CS辅助卡, 但其既主观上没有复制发行或参与复制发行侵权的CS辅助的意图, 客观上也没有实施复制发行侵权的CS辅助的行为。被告人阮某的行为不符合侵犯著作权罪的法定必备构成要件。
(三) 阮某的行为应认定为销售行为而非复制发行行为
实践中怎样的行为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 (一) 项中规定的“复制发行”·刑法本身没有明确规定, 只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有规定。
笔者认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与《著作权法》中的“发行”含义是不相同的, 侵犯著作权罪的销售式“发行”应仅指侵权复制品的首次销售。理由为:第一, 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中只有发行权而未出现销售权, 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既出现发行行为, 又出现销售行为, 因此《著作权法》等“发行”中包含所有销售行为, 而《刑法》中的“发行”仅指首次销售行为, “销售”是指二次销售或多次销售行为。第二, 《刑法》对调整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两个罪名, 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侵犯著作权罪, 紧接其后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从立法意图看两罪应是互不交叉各自调整不同的行为, 且前后衔接,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是侵犯著作权罪的下游犯罪。故如果发行已涵盖所有销售行为, 则刑法立法时就没必要另外制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本案证据显示被告人阮某的行为属于二次销售或多次销售, 不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一) 中的复制发行行为, 因此阮某的行为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法院最终采纳了笔者的辩护意见认定阮某的行为属于销售侵权复制品行为, 违反了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据此作出的 (2010) 浦刑初字第3240号刑事判决书也必然是正确的。这给我们的提示是只有正确适用法律, 才能保证法律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沈志先.法律适用精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2]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著作权的侵犯 篇2
侵犯知识产权和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专项行动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我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市、县安排,我们于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2月21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现将这次专项行动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局及时召开了专门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文件精神,立足实际、认真谋划、周密部署、细化目标,研究制定了我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工作任务划分成监管区域,把监管责任分解到各负责人,层层落实,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并明确提出,在谁的监管区域内、谁的职权范围内出了问题,实行问责制,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形成了县上统一领导,局长统一指挥,工作成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办事机构到位、责任分解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为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抓好舆论宣传,营造整治氛围
专项行动开展之初,我们充分利用宣传车、悬挂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维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活动。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宣传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努力营造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的良好法治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一方面,我们印刷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在街道设立了宣传咨询服务点,散发关于鉴别盗版出版物、盗版音像制品等宣传资料30000余份,县电视台也制作并较长时期播放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侵权”公益广告;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县电视台、九龙周刊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曝光典型案例,警示违法违规,营造了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集中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利用各种有力措施,按照“天天查市场,日日有行动”的工作要求,采取联合执法、错时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全县出版物零售、电脑软件、音像制品场所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清查,排查出了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案件。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增加巡查频率,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扰乱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车辆21车(次),出动执法人员89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307家(次)。其
中网吧102家(次),音像制品62家(次),书店28家(次),打字复印及印刷企业115家(次)。对2家网吧处以停业整顿累计达30天的行政处罚,对2家违规经营情节一般的网吧进行了经济处罚。立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5起,查缴盗版图书115册、违禁盗版光盘1300多张,充分营造了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清理盗版软件的整治工作,使各单位树立了正确使用正版软件的思想,切实维护了正版软件的市场秩序。
总之,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下一步我们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精神,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采取“整体联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继续扎实开展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高我县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著作权的侵犯 篇3
一是音乐平台之间竞争激烈,收费模式预期加剧音乐网站之间的竞争。为扭转音乐公司巨资购买版权却缺少盈利模式和渠道的困境,BAT、网易等公司凭借经济实力积累了大量音乐作品授权,开始逐步运用著作权侵权诉讼对中小音乐网站展开竞争,意图通过行业的优胜劣汰淘汰小型网络音乐公司,从而留下有限的音乐公司使得构建行业收费模式最终实现。
二是交叉、重复授权导致音乐平台竞争混乱。很多音乐作品作者在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外授权时,为获取经济利益也直接授权网络音乐公司使用音乐作品,形成交叉授权、重复授权等现象,由此导致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授权的音乐平台产生纠纷。
三是规模化维权降低诉讼成本,音乐网站产生维权动力。网络巨头支持的音乐网站拥有自然人和有强烈行政色彩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所不具备的规模化、专业化维权律师团队,通过规模化诉讼,减少投入个案的时间和精力,显著降低维权成本,并实现打击音乐盗版行为的目的。同时,网络巨头支持的音乐网站通过起诉其他网站,能够实现弥补成本、争夺市场的目标,缓解花费巨资购买音乐作品难以通过付费变现的困境。
四是专项整治活动刺激维权积极性。音乐维权系2015年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维权的工作重点。国家版权局7月初出台版权最严网络音乐令,通知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并于7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音乐产业联动多方、共同推动维权,2013年底组建的数字音乐维权联盟亦采取对应维权措施,导致有多家音乐平台的海淀区近期该类案件受理案件数量迅速增长。
浅谈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制裁措施 篇4
一、行政措施
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实施行政制裁的行为。行政措施是我国对著作权保护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行政部门主动打击侵权人的行为。
(一) 适用行政处罚的侵权行为
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八种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行为;
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行为;
3、未经表演者许可, 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 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行为;
4、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 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
5、未经许可, 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行为;
6、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 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行为;
7、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 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
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
(二) 行政处罚种类
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侵犯著作权行为所导致的损害后果大小、性质严重程度等分别给予侵权人不同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1、责令停止侵权行为;2、没收违法所得;3、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4、罚款。
二、司法措施
(一) 违反民事法律行为及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规, 不履行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 使用作品者未履行法律和合同约定的义务, 发生侵权行为时, 侵权人为此应承担民事责任。民事法律主要通过两种类型的诉讼, 达到追究侵权人的民事法律责任:一是裁决著作权归属纠纷;二是裁决著作权侵权纠纷。
1、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侵权行为
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 侵犯著作权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行为除了前述八种外, 还包括以下行为:
(1)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发表其作品的行为;
(2) 未经合作作者许可, 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行为;
(3) 没参加创作, 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行为;
(4) 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
(5) 到窃他人作品的行为;
(6)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
作品, 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行为;
(7) 使用他人作品, 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行为;
(8) 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 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
(9) 未经出版者许可, 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
(10) 未经表演者许可, 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 或者录制其表演的行为;
(11) 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2、侵犯著作权的民事法律责任
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应当根据情况承担下列民事法律责任。
(1) 停止侵害。
是指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停止侵害的目的是防止著作权人的利益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2) 消除影响。
这主要是指侵犯著作权人的人身权, 而适用的责任方式。侵权行为造成影响的范围有多大, 侵权人就应当在此范围内消除不良影响, 恢复著作权人的名誉。
(3) 赔礼道歉。
是责令侵权人向著作权人公开承认错误所采取的措施。这是一种保护著作权人的人身权的有效措施。侵权人应在其给著作权人造成不利影响范围, 公开承认侵权过错, 澄清事实。具体方式有通过媒体道歉、书面道歉、口头道歉等。
(4) 赔偿损失。
是指侵权人以自己的财产赔偿因其行为给著作权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数额, 应当根据侵权的情节、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因素来确定。
(二) 违反刑事法律行为及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 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的行为
(1)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 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作品的行为。 (2)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行为。 (3) 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 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行为。 (4)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行为。
2、侵犯著作权的刑事法律责任
(1)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 违反著作权法的规定, 复制发行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或者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或者音像制品, 或者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自然人犯侵犯著作权罪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单位犯侵犯著作权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 违反著作权法规定, 销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复制品,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自然人犯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唐德华.著作权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14].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2]孟祥娟.版权侵权认定[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3]党建军.侵犯知识产权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4]祝铭山.著作权纠纷[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著作权的侵犯 篇5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电台未经允许使用音乐的,如果音乐已经发表的,并且支付了相关报酬的,是不会侵犯著作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四十三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第四十四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怎样预防影视音乐作品侵权
网站企业要加强网站运营管理。比如定期开展对自办网站(包括内部局域网)的清理,发现网站上有未经合法权利人授权的内容(包括未经授权的软件、音乐、电影以及其他作品等)要及时清除,重点清除不符合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规定的内容。
应当做好对自办网站内容(包括内部局域网)在著作权方面的审核及对所链接网站内容的合法性的审核,不得将未经合法授权的软件、音乐、电影等放置于自办网站中,也不得设立与非法载有未经授权的软件等内容的网站的链接。
企业自办网站访问量大的录音制品曲目,应与国际唱片业协会和国内有关版权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统一支付报酬,重视网站的链接规范与自我保护。
著作权的侵犯 篇6
“雅虎案”和“百度案”的二审判决, 虽然从结果上看截然相反, 但是分析北京高院的判决理由, 却可以看出北京高院对百度、雅虎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搜索服务的定性, 遵循了基本相同的原则, 并趋于成熟和模式化。
原告主张被告对涉案歌曲的试听和下载实施了控制, 把其他网站的资源作为自己的资源控制和使用, 属于复制或者网络传播原告享有录音制作者权的涉案歌曲行为。被告辩称网站通过其音乐搜索服务, 只是提供了试听和下载过程的便利, 相关音乐盒服务, 亦仅为存储相关网站链接地址提供了便利, 并不能推导出其提供了涉案歌曲的来源, 不会使网络用户产生涉案歌曲来自被告网站的误认。
法院通过审理最终判定被告的涉案行为不构成复制或者通过网络传播涉案歌曲的行为。法院同时判定雅虎网站因不及时履行删除与涉案歌曲有关的其他侵权链接的义务, 放任涉案侵权结果的发生, 其主观具有过错, 属于通过网络帮助他人实施侵权的行为进而应当承担相应的共同侵权责任。
无论何种形态的共同侵权行为, 在行为人之间都发生一定的效果。这就有了搜索服务侵权责任的抗辩和承担问题。
一、搜索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对于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 在其提供的服务中实际侵犯权利人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时是否应当免责呢?一种意见认为, 搜索或者链接作为一种技术, 对方便人们查找信息, 减少重复储存有重要作用, “无搜索则无信息、无链接则无共享”;因此, 只要提供此类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观上没有侵权故意, 就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采取了该种意见。另一种意见认为, 搜索或者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扩大了网络上侵权行为的范围, 因此, 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着不应当免责, 不能纳入“避风港”。第三种意见认为, 搜索或者链接技术比较复杂, 对提供搜索或者链接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应当免责, 可以由司法实践进行判断, 或者在全球有关法律发展比较成熟的时候再处理, 法律不宜简单地规定免责还是承担责任。欧盟的《电子商务指令》就没对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免责。通说认为, 搜索或者链接服务作为网络服务的一种方式, 对促进网络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并不必然带来对权利人著作权或相关权利的侵害。只要主观上没有过错, 客观上没有直接行使侵犯权利人权利的行为, 并遵守了一些合理规定, 则应当免于承担法律责任。为了防止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对侵权行为推波助澜, 对明知或者应知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权人仍链接的, 则规定承担共同侵权责任。为此,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参考了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的规定, 将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的行为纳入“避风港”。避风港条款成为了我国搜索服务最常见的侵权免责抗辩事由, 同时也是法院判决搜索服务提供者是否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的重要规则。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 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 根据本条例的规定断开有著作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 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 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在处理搜索侵权责任问题时应以此条款作为搜索侵权责任承担和抗辩的依据。但是对于此避风港的但书中主观状态的认知存在不少争议。为此本文认为, 在互联网国际化大发展的今天大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对提供“信息定位工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规定了免责条件:网络服务提供者因为通过使用信息定位工具, 包括目录、索引、指南、指示或者超文本链接, 将用户指引或链接至一个包含了侵权材料或侵权行为的在线站点而侵犯版权的, 在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不实际知晓材料或行为是侵权的;在缺乏该实际知晓状态时, 没有意识到能够从中明显推出侵权行为的事实或情况;或在得以知晓或意识到 (侵权行为) 之后, 迅速移除材料或屏蔽对它们的访问。上述规定是合理且有效的。
二、共同侵权的对外连带责任
搜索服务商承担侵权责任的直接或参照法律依据有: (1) 《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 “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承担连带责任”。 (2)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著作权行为, 或者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 追究其他行为人或者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人的共同责任”。 (3)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 “提供搜索和链接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应知链接对象侵权的, 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搜索侵权行为以明知或者应知的过错实施帮助网络传播的侵权行为, 在搜索服务被认定为共同侵权后, 搜索服务提供者在搜索侵权中应当对受其侵害者承担连带责任。搜索服务侵权对外承担连带责任有利于保护著作权人利益。
三、共同侵权内部分担责任的确定
共同侵权行为人之间虽然对受害人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但共同侵权的内部责任分担中应当依据过错程度和对损害所起的原因力的大小来确定搜索侵权的责任大小。侵权责任难以确定的, 应当判定承担同等责任。搜索侵权的责任认定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 从搜索服务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 结合案例的具体情况并考虑搜索服务的过错程度和对损害的作用综合分析。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因素:
1、搜索服务提供者促成侵权的可能程度
搜索服务提供者帮助实施的网络传播行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能造成侵权结果是判断其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因素。例如作为一个专业提供音乐搜索服务的网站, 如果强调免费的信息交换, 而且“信息”又侧重于流行歌曲, 其促成侵权的可能性即显著提升。
2、搜索服务提供者的先前行为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搜索网站具有相当强的控制能力, 在雅虎案中雅虎网站对于侵权信息的先前删除行为可以认定是其应知侵权的关键因素。
3、侵权信息的明显程度
与工业产权不同, 著作权因创作而产生, 没有注册或者登记的程序, 这就给服务提供者对侵权信息予以注意提高了难度。在海量信息的情况下, 要求搜索服务提供者对于所有的信息去辨别是否侵犯著作权显然是勉为其难, 因此侵权信息的显著性就成了判断搜索服务提供者责任的重要考虑因素。
4、搜索服务提供者对侵权警告的反应
《信息网络著作权条例》为搜索服务设定了通知与移除规则, 其主要原因是搜索服务提供者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对网站上的海量信息进行系统的排查, 并从中甄别出侵权信息。问题在于, 当海量信息转化为定量信息后, 这种责任豁免是否依然适用呢?雅虎案的事实表明, 当海量信息在具体案件中转化为定量的信息后, 搜索服务提供者完全有能力切断与侵权信息有关的所有链接, 因此服务提供者在接到移除通知后的反应与原告起诉后的反应之间体现出来的差异, 有时候对于法官判断搜索服务提供者是否采取鸵鸟政策至关重要。
四、结论
正确认识和解决搜索侵权问题应把握民法的基本理论与搜索特点的结合。搜索服务侵权是一种一般侵权行为, 适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在明知或者应知链接侵权的过错存在, 违反法律规定仍不删除链接, 实施帮助网络传播行为, 损害著作权人利益, 构成学理上的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应当依法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其抗辩依法适用“避风港”条款。对尽到注意义务是否仍承担侵权责任问题, 依一般过错责任原则, 适用行为违法性的结果损害说及过错问题的主观说, 不应把审查是否侵权当成搜索服务的法定义务, 藉此来作为判断其是否知晓侵权网站链接构成侵权责任的依据。解决搜索侵权问题需要提高公众认识、加强执法, 实现著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著作权的侵犯 篇7
关键词:著作权,作品,独创性,可复制性
案例介绍: 某洁具公司面向全国征求产品广告文案, 徐某递交的文案以其独特的广告创意脱颖而出, 但因报价过高, 在比选后徐某的文案被淘汰。后徐某发现该洁具公司最后发放的广告与其广告文案基本相同。
一、著作权法上的作品
( 一) 作品的定义及内容
2002 年8 月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9 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该条例第二条中对于著作权法中所称作品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明确强调智力成果需具备“独创性”, 同时可以被有形形式复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六号) 第三条同样对作品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包括了文字作品, 口述作品, 摄影作品, 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形式。
( 二) 作品的实质———归根结底是独创性的表达
我们所说的作品的实质, 是指思想及承载该思想的表达, 而如何区分不同作品的思想, 如何保护承载这些思想的表达, 才是我们判断作品能否“被保护”的根本。
“独创性”中的“独”, 是指独自, 即源于作者自己, 包括从无到有的独立创作, 或者在他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基于共有素材进行的一种创作两种方式。“独创性”中的“创”, 是指该作品有人力物力投入, 作者及相关人员付出了劳动, 并且作者及相关人员的劳动取得了具有实际价值的劳动成果, 同时该种创造不体现智力创造。实践中, 我们判断“创”一般要看该作品有没有给劳动者留下智力创作的“空间”, 没有留下智力创作空间的活动不符合“创”的要求。当然不可否认的是, 我国为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创作的队伍中, 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创”相比于专利法而言, 其要求更低。独创性不仅是作品获得保护的前提条件, 还是认定侵权是否成立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作品的独创性及可复制性———以本文所给案例为例
( 一) 作品的独创性及可复制性的法律体现
根据美国1976 年著作权法第102 条第1 款规定, 作品是被固定在有形的表现媒介中的, 从而使得作品可以被感知、复制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 这种有形的方式是任何的, 只要可以承载作者想表达的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即可; 而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对于“不视为创作”的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包括“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 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 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等。以上两个规定均体现出, 作为作品的构成要件, 这里的“独创性”是指作品独立构思形成的属性, 作者独具自身特色的思想表达必须体现在作品的内容、排版或是整体结构上, 而不是通过抄袭、篡改等方式产生作品; “可复制性”是指作品以一定形式被承载在有形物体之上, 人们因此可以得以复制和操作。
( 二) 作品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在案例中的体现
案例中的徐某的作品在广告文案大赛中脱颖而出, 然而因为“报价过高”其作品在比选后被淘汰, 但是该公司最后发放的广告却与徐某的基本相同。首先, 该作品不存在著作权法第五条规定的不使用情形, 因此徐某的广告文案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其次, 该作品是徐某通过参加公开的文案大赛选拔出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 条规定, 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 可以作为证据; 再次, 该广告文案的创意是徐某呕心沥血的智力劳动成果, 创意从本质上说乃是一种创作活动。因此徐某完全可以证明其作者的真实身份。
有学者把独创性定义为界定著作权法中公共和私有领域的分界线。一句话来说, 判定独创性的直接因素, 在于作品中是否复制了他人的智力创造成果。而与所谓的作品的创新程度, 特点等无直接联系。
从可复制性角度来说, 广告作品多被用于宣传和推广产品或服务, 因此社会公众性质明显, 可复制性很强, 以此判断, 所有用于发布的广告作品无外乎都是能以有形形式被承载和复制的。
在该案件中证明公司最后发表的广告文案非徐某的广告文案的标准, 即是按照“接触+ 近似”原则, 原告徐某对于该公司是否有接触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同时允许被告举出反证加以推翻, 这里所说的接触为一种可能性, 因为接触行为是一种私密的, 客观真实性难以判断的行为。很明显, 该公司收到徐某的广告文案是一种接触行为, 且很有可能做备份, 同时, 公司最后发布的广告与徐某基本相似, 是被告的作品保留了原告的独创性表达的体现。在界定两个作品的时候, 我们不考虑主观过错, 只考虑被告在行为上是否实施。
从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的角度出发, 重点关注作者对作品独创性的表达, 笔者得出案例中的徐某是享有著作权权利的, 其广告文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而该广告公司不享有对其最后发表广告的著作权。
参考文献
[1]赵林青.浅议作品的独创性标准[D].西北政法学院, 2006.
[2]陈维.论著作权法的独创性[D].西南政法大学, 2008.
著作权的侵犯 篇8
关键词:著作权,法定赔偿最高额,比较法
一、从“李明 (以下皆用化名) 诉‘xx互动’小说改编侵权案”出发
2015年7月18日, 被业界称为“游戏侵权第一案”的“李明诉‘xx互动’小说改编侵权案”正式宣判,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认定xx互动在旗下手游《xx武侠》中, 未获得授权而大量使用改变李明武侠小说的元素, 违背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 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院裁判时选择的法条依据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而且《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即便此案中侵权行为具有特殊性, 是在未获授权情况下将小说改编成手游, 但通常认为此类侵权应该是侵犯原权利人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四项规定了著作权中的改编权, 小说改编成手游, 使用大量原小说中的元素, 是基于原小说世界观以及人物关系基础上做出的新作品, 无论从行为性质还是行为目的来看, 都在改编权的权利内涵之中。因此, 从情理抑或法理出发, 将此类行为交由著作权法进行规制相对来说更加合适。
那么法院为什么还要依据《不正当竞争法》来裁判呢?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 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的法定最高赔偿额五十万元过低。
二、从产业角度分析《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法定最高赔偿额
《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是关于著作权赔偿标准的有关规定, 但其适用必须明确知晓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但在实际生活中, 权利人的损失往往是权利人著作权被侵犯的无形损失, 这种无形损失很难将其定价化, 也就是说缺少这样一种无形损失定价的法律机制或者行业标准。从整个社会视角来看, 不同著作权人被侵犯时产生的不同无形损失, 如何分别给这些无形损失确定价值, 如何在不同定价中寻求利益的平衡点将是很大的问题。在被侵权人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时, 如果要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确定赔偿额, 首先由于举证责任问题, 被侵权人很难对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收入举证。从维护自己利益出发, 侵权人也不会主动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提供给对方;其次由于商行为存在一定复杂性, 违法所得往往和合法所得混杂在一起, 很难从侵权人的收入中分离出违法所得部分。因此根据被侵权人因侵权所得确定赔偿额也是比较困难的。
在此等现实下, 法院对于一般著作权侵权案件赔偿额的就会适用第四十九条第二款, 即关于法定最高赔偿额的条款。《著作权法》的最近一次修正是在2010年2月26日, 当时著作权侵权一般较多的发生在传统纸质媒体。以李明的作品为例, 李明及其著作权所有人一直饱受盗版书侵权之苦, 但是盗版书籍制作门槛低, 发现和追讨成本高。即便成功索赔, 但由于盗版书商本身发行影响力低, 市场份额小, 因侵权获得的利润绝不会超过第十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五十万元。相对于手游, 在当时端游市场已经发展地相当成熟, 经过多年的发展, 端游市场基本由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把控, 这些大公司为了更好地把控市场和净化服务环境, 会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 来规制此类著作权问题。因此在端游界要发生这样的侵权行为, 会被同行所不齿甚至于举报, 即便发生著作权侵权, 一般也是受众较小营业额不大的小公司, 对于第十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五十万元也是完全够用的。
而手游市场在当时还未兴起, 但在2013年由于资本市场的介入手游行业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行业拓展也必然伴随着竞争加剧, 很多投机游戏商为了追求短期内的快速回本, 借用“大IP”的热度, 但却忽视其著作权采用打“打擦边球”的方式恶意改变原作品。其中以李明的作品被改变最为泛滥, 在手游榜单上充斥着大量无授权的李明作品改编游戏, 其中不乏排名靠前的知名游戏, 而这些游戏往往每个月都能产生千万级的业务流量。
手游用几年时间完成了端游几十年的产业膨胀,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当这些手游厂商涉及侵权时, 如果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因侵权所得的收益无法确定时, 也就是《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无法适用时, 第二款中规定的五十万元的最高赔偿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虽然《著作权法》属于民法即私法的范畴, 第四十九条其立法目的在于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当其受到侵害时如何弥补的问题。但第十九条规制之情形已经涉及到侵权行为, 而侵权行为往往发生在社会陌生人之间, 即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因此侵权民事责任往往突破私法的界限, 带有公法上的惩罚功能, 一次维护社会不特定多数人的权益。现如今一家手游厂商业务量大则千万级别, 当这些手游厂商涉及侵权问题时, 若发生上述讨论中出现的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因侵权所得的收益无法确定的情形, 五十万元的最高赔偿标准对于这些厂商不过是九牛一毛, 完全起不到惩罚的作用, 无论从维护被侵权人的个人利益还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整体法益, 五十万元的法定最高赔偿额显然是太低太低了。
三、比较法上关于侵犯著作权民事赔偿标准
为了能够对我国著作权侵权法定最高赔偿额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我们有必要对法定最高赔偿额进行一些比较法上的了解。
(一) 美国《版权法》第五零四条确立的是根据实际损失、侵权所获利润、法定赔偿额三者平行适用的损害赔偿方式, 由法官在三者中自由选择。考虑到美国诉讼制度中举证制度的成熟以及参与人举证能力相对来说的强大, 因此被侵权人获得赔偿数额大部分来自于实际损失以及侵权所获利润, 5万美元的最高赔偿额作为惩罚性赔偿对侵权人予以惩戒, 与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有着本质区别。另外, 美国《版权法》第五零五条规定律师费和诉讼费也可由侵权承担, 这也是侵权惩罚赔偿的体现。目前在我国, 著作权侵权是否应该适应惩罚性赔偿还存在争议, 但目前的立法体系中显然是不存在惩罚性赔偿的, 因此50万人民币法定最高赔偿额在此等情况下就是著作权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赔偿。
(二) 比照台湾著作权法第八十八条与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以及相关司法判例, 两岸在侵害著作权之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要件、精神损害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等方面, 有着许多的相同或相似的规定或司法态度。比如, 两岸均主张侵害著作权之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应包括行为具有违法性、有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等要件。但值得注意的是, 台湾法定最高赔偿额为五百万新台币, 根据2016年10月22日17时汇率, 五百万新台币大约等于一百万人民币, 是大陆法定最高赔偿额的两倍之多。
四、基于上述分析的一些立法建议
通过上述基于产业和比较法的分析, 我国著作权侵权法定赔偿最高额明显是过低的。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内, 我们先不去讨论著作权侵权民事赔偿制度是否合理, 但与美国相比, 救济制度肯定是相对不成熟的。而和被侵权人很难通过救济制度获得与自己损失相应的赔偿, 在法定最高额过低情况下侵权人也很难得到惩戒。
笔者建议借鉴台湾关于法定最高赔偿额的规定,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将法定最高赔偿额提高到一百万人民币以上。对于两次以上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相关权的, 应当根据前两款赔偿数额的一至三倍确定赔偿数额。以此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法益兼顾的立法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霞.比较法视角下我国著作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之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 2012 (5) .
[2]张以标.论以权利价值为中心的著作权法定赔偿制度[J].电子知识产权, 2009 (3) .
【著作权的侵犯】推荐阅读:
作品名称的著作权法保护及歌曲著作权问题08-19
网络著作权的保护09-25
软件著作权的法律09-10
作品情节的著作权保护05-29
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06-11
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完善09-24
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10-26
娱乐业的著作权保护05-22
摄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08-05
网页著作权的案例分析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