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了

2024-09-22

我上学了(精选12篇)

我上学了 篇1

《我上学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儿歌诵读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及学习要求,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2.在口述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结合图片对学生进行浅显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踏入了美丽的校园,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 了。上学和幼儿园生活的最大区别就是要开始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现在我们就来上一堂语文课,题目叫做《我上学了》(彩色纸打印课题,贴在黑板上)。

(二)观察图片,练习说话。

1.出示图片一:

(1)提问:你看到图片上有什么?(学生看到什么就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求立正站好,声音洪亮。)

(2)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以由远及近,也可 以由近及远,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先问一问,哪些同学登过八达岭长城,然后简单介绍一下:“万里长城”很长很长,分布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只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所以说“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之一。

(4)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和我们穿着不一样?(对学生进行浅显的民族教育,使学生懂得全国各地的小朋友都要在9月1日这天开学。)

2.出示图片二:

(1)提问:你看到图片上有什么?(引导学生按照观察顺序说一说,要求立正站好,声音洪亮。)

(2)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来到了哪座城市?你怎么知道的?

(简要介绍: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我们国家举行重要活动地方,天安门城楼是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的地方。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天安门是北京的标致。)

(3)出示下列句子,请学生读一读:

我是中国人。

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课中休息:听上学歌,学生可以自由做动作。

(三)朗读儿歌:

1.示范立书姿势,教立书儿歌:身体坐正直,手拿书的两个下角,微微向外倾斜。

2.教师范读全文。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随时纠正学生的立书姿势。

(四)明确语文学习内容

1.提问:这节课你做了什么?

2.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最后几幅图,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

(五)总结: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但能帮我们掌握读书、说话、写字的本领,还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我上学了 篇2

兔妈妈、松鼠妈妈和刺猬妈妈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了新书包, 送他们去上学。

开学第一天, 大象老师问小松鼠:“小兔有几瓣嘴?”小松鼠回答:“有三瓣嘴。”“对!”大象老师问小刺猬:“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小刺猬回答:“大大的, 蓬松的。”“对!”大象老师问小松鼠:“刺猬的背上有多少刺?”小兔回答:“有许多许多的刺。”大象老师说:“很好。”

开学第二天, 大象老师给孩子们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小兔举手站起来说:“老师, 我赛跑的时候, 一定不打瞌睡。”大象老师点点头, 说:“你要做一个不骄傲的兔子。很好!”

开学第三天, 大象老师在黑板上画苹果, 一边画两个苹果, 另一边画三个苹果, 问:“小松鼠, 两个苹果加三个苹果, 一共是几个苹果?”

大象老师在黑板上画苹果的时候, 小松鼠在看窗外, 树上有四只小鸟在啾啾地叫。听到大象老师叫他, 便慌慌张张地站起来, 回答:“一共有四只小鸟。”大象老师说:“小松鼠没有答对, 以后要注意听课。”小松鼠羞答答地坐下。小刺猬举手站起来, 说:“一共有五个苹果。”大象老师说:“对!”小刺猬真高兴。小松鼠想:“下回我要好好听课。”开学第四天, 大象老师教孩子们画画……孩子们天天去上学, 学到了许多许多的知识。他们喜欢大象老师, 喜欢学校。

啊, 上学真快活!

“我不想上学了” 篇3

小佳(化名),女,13岁,初一学生。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父亲是一名司机,初中毕业;母亲做会计工作,高中毕业。母亲曾经患抑郁症,目前还在服药。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二、主要问题概述:

开学后不久,小佳一连请了几天假,在家中休息。班主任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小佳进入中学后就变得情绪低落,在班级中生活得很不开心,情况已经严重到不能去上学了。小佳的妈妈曾经患有抑郁症,家长、老师都担心她也会得抑郁症。于是,班主任把小佳带到心理辅导室。

小佳自述,现在的班级中小学同学很少,只有几个原来同班或同校的男生。这几个人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不好,又特别闹,不喜欢他们。一开学看到与那几个男生同班就不高兴,也怕他们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想过转学,但又感到学校老师很好,才没有转学。上课时,那几个男生果然总是影响课堂纪律,自己特别厌烦他们。有时他们闹得厉害,自己就感到心跳加快,很难受,想离开教室。早上起床后,一想到上学会见到他们就感觉不舒服,不想上学,晚上放学回家却也觉得没什么,但早晨仍然不愿上学。平时也常常想起这件事,为此分神,担心因此影响学习,也害怕是得了什么病。妈妈得过抑郁症,现在还在吃药。

班主任介绍,小佳毕业于一所重点小学,学习成绩中等,由电脑派位进入我校。由于与小学的后进生分在同一个班,她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承受不住才出现了目前的状况。

与小佳接触后不久,她又出现不想上学的念头,可是怕落下功课,只能硬着头皮来。结果学习状态很不好,听课都听不进去。于是,在小佳的坚持下,她转入了女子中学。可是,到了新学校,小佳很快发现仍然不能静下心学习,只好又回到我校,并向心理老师求助。

在此期间,小佳的家长曾带着她到儿童医院、北医三院看病,医生给她开了一些缓解抑郁情绪的药。服药后,小佳觉得药物起了些作用。在辅导过程中,小佳吃完了医生开的药,但感觉状态已有所好转,就没再继续服药。

三、分析与诊断:

收集资料显示,学生自信心不足,个性比较敏感,心事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适应能力较弱。初入中学,一看到较差的同班同学便留下了消极的第一印象。这一事实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抗拒心理,阻碍其顺利适应中学生活。学生自身特点加上母亲的患病经历及老师的担心,共同形成一种暗示,并很快被学生接受,继而出现了不良躯体反应和情绪反应。由于缺乏自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不去面对,长期以来,形成挫折——回避的反应模式。正是这个原因让她把希望寄托在转学上,但是,在新学校,学生再次出现了适应不良。这样的结果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认真面对自己的问题。同时,学生的思维中存在大量不合理的观念及一些错误的认知,这些都阻碍她正确地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根据各方面资料分析,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这与遗传因素有关。其症状有明显的原因,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当属一般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新生适应不良,出现较为强烈的抑郁情绪。

2、缺乏自信,形成挫折——回避的反应模式。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

1、辅导策略:

鉴于学生的情况,应该采取认知辅导对策,把问题清晰全面地展示给学生,与她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其认知偏差,改变不合理观念,帮助其逐步建立合理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同时,以宣泄法辅助,用心聆听学生的倾诉,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反应。

2、具体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9月15日)

在小佳自述的基础上,辅导老师加以询问,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排除抑郁症的可能性,并告诉小佳一些有关抑郁症的知识,解除其恐惧和焦虑心理。对于小佳不良情绪晨重暮轻的症状,引导她着重体验良好情绪,忽略不良情绪。

第二次辅导(9月19日)

小佳诉说还是不想上学,而且不想看见男生,提出转到女子中学的想法。可是,家长劝她不要去,自己也觉得女子中学学生已经招满,转不过去,心里很矛盾。

辅导老师逐渐发现小佳在内心拒绝通过其他方法改变现状,便建议可以考虑转学,同时请她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第三次辅导(10月20日)

小佳转学几天后又回到学校。自述这种感觉好像固定下来,没法从头脑中抹去,所以转学也没什么改变。

辅导老师引导小佳认识到自己没有尽力去改变现状,其深层的原因是不自信,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用。同时,在她头脑中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即自己讨厌那些男生并没错,因此,内心并不是太想改变。

建议小佳用转移、顺其自然等方法对付头脑中随时出现的念头,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

第四次辅导(11月2日)

小佳自述接受辅导后感觉好一些了,但还是讨厌那些同学,想转学。辅导老师与小佳一起讨论中学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引导她发现自己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环境,而这主要与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信心不足有关。并留下两项作业:1.思考不能适应中学生活的其他原因。2.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是否好转。

第五次辅导(11月17日)

小佳作业反馈:情绪明显好转,认为小学毕业没考上重点学校也是不适应的原因之一。辅导老师肯定了她的思考,并指出那些男生的出现只是一个诱因,而由此产生的种种不适应都是因为她的头脑中存在许多错误的认知。随后,辅导老师介绍了“ABC”理论,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小佳认识自己的错误观念,学习合理地评价自己和同学。

小佳承认自己有许多问题,不过还是希望能够转学。再三询问下,辅导老师发现小佳依然在回避问题,并得知小佳目前只想诉说自己的烦恼。

于是,辅导老师请小佳回去认真思考自己的现状,是否希望有效解决问题。

第六次辅导(11月25日)

小佳明确表示,在仔细考虑后,希望能够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愿意配合老师的帮助。

辅导老师和小佳一起回顾接受心理辅导以来的变化,引导她认识到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中学生活,并进一步探寻出其心理失衡的原因:遇到挫折(不适应新环境),根据已形成的应对方式采取回避行为(转学),失败后不知如何是好,很茫然。想改变自己的状态,缺乏信心;不改变,又无法忍受现状。于是,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小佳同意老师的分析,表示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勇敢面对现状,更加主动地去适应学习环境。

第七次辅导(12月1日)

小佳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已正常,表情也比较平静。她报告说,自己能够在班里专心学习,不再感觉男生特别吵闹,成绩也提高了。辅导老师祝贺小佳取得的成绩,鼓励她坚定信心,继续努力。

本次辅导基本结束。

五、辅导效果:

辅导结束后,偶尔碰见小佳询问其情况,她笑着说已经没事了。班主任反映小佳未再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情绪比较稳定,而且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小佳一下子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此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外,辅导老师也观察到小佳经常和同学一起玩耍,不再排斥男同学,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正常。

六、思考: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案例。每年新生入学后,都有一部分学生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学校和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尽快消除陌生感,融入新集体中。对于个别表现出明显不适的学生,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后及早进行心理辅导。辅导过程中,学生的不适症状可能会出现反复,辅导老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新环境。

心理辅导开始之前,班主任老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要重视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防止无意中给学生某些暗示,如本案中抑郁症的暗示;另一方面,能够为心理辅导人员提供更多资料,有助于其更加准确地分析和诊断。

我上学了教案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2.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你们来到学校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吗?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请先举手,再说一说。3.说话演练,学习规范:

在学校时,老师见到你们会说:“小朋友们早!”这时,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呢?平时见到老师该怎么说呢?放学了,怎么和老师、同学们道别呢?(指导学生说一说,练一练)

在学校期间,你们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教导学生之间应该和平相处、共同学习)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相互认识。

大家先想一想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怎样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介绍自己。

练习说话:我是※※※

练习说话: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

练习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我是※※※,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

班级概念:从今天起,你们几十个同学和我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一年级 班。大家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使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快乐的学习和进步!

二、新课导入,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出示书本情境图:我是中国人。

提问:仔细观察,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说一说:(出示课件)我们是中国人。

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天安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中心。

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3.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我国有56个民族,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都要去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3)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4)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学生。(板书)

2.(课件出示插图)出示儿歌,谁会唱吗?

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出示课件)

(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四、课堂小结

表扬一些读的好的学生,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学习汉字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用心,善问好学,你们很快也会认识这些字!

把下面三幅图和一句话认真看一看,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看谁的自主识字做的最好!

第二课时

一、了解语文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封面,认识语文这两个汉字,说说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两个字。

2.学生自由翻阅语文说,引导学生说说,语文说上有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学生说时,老师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惯,做好有关记录)3.告诉学生语文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出示课件)(1)指导学生认识语文书的目录,页码,掌握通过目录找到课文的方法,然后同做合作,学一学,做一做。(2)让学生指出课文,老师范读,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语文。(3)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 班级 这两个词,并在语文书上正确的写上自己的姓名。

二、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习惯教育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习惯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指导学生观察三幅图,并板书“好习惯”三个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再详细讲解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指导培养“读”的习惯

读书姿势(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如何养成读书好习惯:坐姿端正,肩自然放松放平,双手拿书,书略向外倾斜,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指导培养“读”的习惯

写字姿势(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正确的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两腿自然放开,两肩放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尺左右,离桌边一拳。指导培养“听”的习惯

(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三个一”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胸离课桌一拳。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3.除了听讲要认真,写字读书端正之外,还要学会读书,读书要做到“三到”(1)口到:读书要读出声音,一个人读书时要让全班小朋友都能听见,大家一起读书时,声音就要轻一些,尽量做到整齐。(2)眼到:读书时,眼睛要看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可以用手指着课文的字来读。(3)心到: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记住读过的句子,不懂的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4.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读一读文中的三句话以及《上学歌》,并让学生诵读至会背。

二、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三:课外作业

1.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不但能使小朋友读好书,写好字,还能保护好眼睛,防止近视,是小朋友的身体更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上学了》 说课设计 篇5

桑林中心小学

宋云凌

《我上学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桑林中心小学的老师,我的 名字叫宋云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上学了》

一、说教材

《我上学了》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本单元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兴趣。为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实现从幼儿园小朋友至小学生的角色转换,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读书写字场景。以读书写字为切入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每天背着书包走进学校时,已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小学生了。那就更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了。

二、说学情

考虑到这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学生对学校和本课程都有一种新鲜感,渴望更多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由于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以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谈话、看图、讨论、读儿歌、演示并评点等方法,使学生早早确立“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比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不良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整堂课突出“活动性”,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活动→感悟→实践→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谈话导入——看图学习——课堂总结——作业设置

(一)谈话导入部分

1.我将《我上学了》一课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

问:小朋友们,今天早晨与以前的早晨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让学生感知自己的角色,感受做小学生的骄傲。接着播放歌曲《上学歌》。学生边听边唱。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发学习的共同话题。

(二)看图学习部分 1.学生打开书本,简单介绍自己看到的内容,教师适时表扬激励 2.课件出示“读书姿势”插图。

学生看图,说一说

(1)上面的两位同学在干什么?(2)怎样的读书姿势才是正确的呢?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会说出两位同学一个在读书,一个在写字。对于怎样的读书姿势才是正确的呢?这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反复观察后,教师做示范,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在练一练环节当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或同桌互相纠正,最后全班比一比看谁的姿势最正确。

通过直观地仔细观察,使学生了解掌握正确读写姿势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观察和反复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书的坐姿端正,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支撑点范围内,眼睛和书本距离保持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保持6~8厘米,读书时视线与书本平面成直角。

最后教师小结并板书:头正、身直、臂开、肩平、足安。3.课件出示“写字姿势”图。1.看图,提出问题

(1)许多小朋友已经会写字了,真了不起,你是怎样握笔的呢?(2)看图,指导正确的握笔姿势。(3)检查,表扬姿势正确的同学。

(4)学习儿歌。读书写字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支拳,手离笔尖一寸宽(5)反复训练。

此环节通过提出问题、看图、读儿歌、演示并评点等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记忆。整堂课突出“活动性”,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

4.课件出示眼保健操图

(1)提出问题:中间的两位同学他们为什么要做眼保健操?(2)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眼睛很疲劳,做眼保健操就是按摩眼睛,这样才能保护眼睛。

(3)教师小结:这就告诉我们保护视力,不仅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还要认真做眼操,并定期检查视力。

此处的设计让学生在了解书本内容的同时,进行交流表达,从基础开始抓好常规习惯。

(三)课堂总结部分

1.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今后就是一名小学生了,读书写字应该怎样去做?

2.教师小结:以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读书写字,每一天都要跟今天一样摆好姿势,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眼睛,让它永远明亮。

(四)作业设置部分

作业我布置了两道题,一个是必做题:背诵儿歌;一个是选做 题:1.练习今天学会的读书,写字姿势。2.实践创新作业:和爸爸妈妈讲一讲开学第一天的见闻。这样设计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六、说板书设计

《我上学了》教学设计 篇6

上学去》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我上学了”第一单元主题下设的三个活动主题之一。上小学是每个幼儿园小朋友的向往,但对于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虽然对上学向往已久,但也心存疑虑。他们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又不免胆怯和紧张。针对孩子的种种心理,本课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帮助他们解除困惑,体会上学的快乐,激励他们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这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上小学是孩子们的希望,他们憧憬着学校给他带来崭新的一切,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神秘感,但上学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和坎坷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本教材特地从分享自己上学第一天的感受,初步感受学校生活等方面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在交流中让学生把那种坎坷不安的心理给消除掉。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不懂得正确形容自己的心情和不安的心理,这就要教师设计一些台阶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表达。因此,我从儿歌入手并尽量设计一些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以图文为载体让学生说说自己上学时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分享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2、体会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体验愉悦情绪。

4、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叙述我上学的第一天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制作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以情境为开端,激发学习兴趣。

唱《上学歌》。

二、以图文为载体,展示学校生活。(课件展示小明上学的各个情境图)

1、画面上定格在上学前的准备图。

2、画面定格在上学的路上的情境图。

(有的小朋友和小明一样高兴,可有的小朋友也会遇到烦恼。请从桌上的心情脸谱中找一个贴在你胸前,然后跟大家说一说,你为什么有时候很快乐,有时候不开心。

(生发表意见,对那些说出自己有点不适应的同学,老师可以鼓励,如:学校里的老师同学都是你的好朋友,不用怕。)

3、画面定格在学校门口的情境图上。(这时师要鼓励生大胆畅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上导学生对小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三、以介绍为途径,形容我多快乐。

1、点击课件:出示儿歌:《大家一起玩更快乐》

2、相信大家一定非常喜欢一起玩、一起学习吧!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大屏幕上的音乐唱唱这首《大家一起玩更快乐》好吗?(大家可以站起来,用动作随意比划,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就可以。)

四、以制作为契机,培养创造思维。

1、怎样爱护新书呢?

点击课件出示两副图:一幅是同学爱惜书的情境;一幅是好几个同学围在一破坏书的两个情境。在学生一翻讨论后引导学生感受新书。

(1)摸一摸:光滑细腻;

(2)闻一闻:纸墨清香;

五、以小结为课尾,升华活动主题。

1、说一说。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了学校里的生活。那么,上学了,你最想干什么?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熟悉的上学歌再唱一遍。

3、贴一贴。

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上学的第一天也是我们《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节课你觉得自己开开心吗?谁来说说?(老师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笑脸贴那些叙述自己是如何开心的那些同学的胸前)

(3)翻一翻:图文并茂。

小结师:书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爱惜书本。

上学了,就别来找我 篇7

范都都的妈妈最喜欢到学校来,且每次的服饰,都花样翻新,有成熟型,天真型,歌女型。一次,她戴着一顶水晶镶钻的公主冠,手捧两只烤红薯,一见她的儿,就把经过多重保温措施保护的红薯,爱护地塞进他嘴里,我们指着范妈妈肥胖的背影,议论着:

“你觉得她好看吧?”

因为评论的是同学的母亲,我们谨慎地推让着:

“你先觉得,你觉得完了我再觉得!”

结果我们一致觉得范妈妈的妆太浓。

妈妈们已到了“女人四十一朵花”(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的说法是“女人四十烂茶渣”)的年龄,普遍发胖,在自己家里看,倒也亲切。到了学校,我们的身份从儿女到观众,好像在看自己的妈妈演戏一样,这才发现她演得蹩脚。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大家到花轮同学的家中参观,看到花轮同学的妈妈在弹钢琴,班长丸尾同学回到家里,悲痛欲绝地抱着他妈妈哭道:

“花轮同学的妈妈才25岁,小丸子的妈妈也才40岁,妈妈呀,你为什么就60岁了呀?”

我非常理解丸尾同学对妈妈的复杂感情。同学们如果穿上校服,远看就像一个娘生出来的。妈妈一来,就完全彻底地泄漏了家庭背景,可是,不管自己的妈妈怎样不如别人的妈妈,比如打扮不入时,不会讲普通话,也是不能更换和退货的,还必须要爱妈妈,不然就不道德。

其实,最最叫人魂飞魄散的,是妈妈的妈妈,或者爸爸的妈妈驾到,她们从校门口开始,就一路呼喊着孙娃子的乳名:

“毛毛,你在哪里?”

每一层教学楼都找遍了,仍然不见毛毛的身影,随便撞开一个教室门就问:

“毛毛在这个班上吧?”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应当认识她家的毛毛。老师问:

“你说的毛毛在几班?”

奶奶一下子愣了,她只知道他们家有个毛毛,其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好在她马上找到了些线索:

“她说在刘老师那个班,对!刘老师。”

相比之下,爸爸爷爷们就比较出得了厅堂。爸爸们视野宽阔,不会一到学校,眼里只有自己的儿,也不会有什么过于亲昵的称呼和动作。

妈妈们到学校,一般干三种事:送衣服,送早餐,送文具。虽然很温暖,但没一件是体面而且受到亲生儿热烈欢迎的。

还有另外的缘故来的,比如跟小孩要钥匙的,喊小孩看牙的,更有相当一批人,又不喊小孩出去,又不进教室来,只是趴在窗台上,手搭凉棚,是纯粹的观光客。总有一些眼睛奇尖的同学发现有人,总有一些记忆力奇好的同学,只看到一个后脑勺,一个裤腿,就能判断出是谁的妈妈光临了,并大声喊出来:

品社《我上学了》教学案例 篇8

一、说课

1、教材

《我当小学生》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我上学了》又是这一单元中的首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喜爱程度。为了帮助刚踏进校门的新生,从幼儿园小朋友至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从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的平稳过渡,教材从参观校园,熟悉学校环境和设施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小学生了。

2、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进校门,对他们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对老师、对同学、对校园、对这门课程都充满了好奇。老师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开放的课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一、采用比较的方法,感受到长大的喜悦;

二、采用参观介绍的形式,来熟悉校园环境和设施;

三、采用制作卡片的方法,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联系电话;

四、采用汇报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领会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

六、采用读、编儿歌的形式,体会到上学的快乐;

七、采用看照片,听介绍的形式,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从而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4、教法

由于新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选择教法时,我们贯彻了直观性教学原则,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谈谈、看看、说说、想想、做做中主动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新知,明白道理。

5、学法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活动中,通过看、听、说、做,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并升华自己的情感,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自豪。

6、过程(实施)

这一课我设计了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设计了五个版块,主要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通过对比照片、参观校园、制作标签等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开门见山直接了地引出课题,让学生齐声喊一喊“我上学了”即节省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上学的快乐与自豪。

活动二:对比照片这个活动,主要让学生比较上学前与上学后的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的模样、衣着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三方面入手进行观察,从而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从课一开始就树立“我是小学生”的概念。

活动三:参观校园这一环节,教师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已经看到了哪些地方?交流好以后,再明确地提出参观要求,如保持安静,记住我们常去的地方等,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参观。在介绍学校设施、设备时教师可提醒学生要爱护公物,文明使用,做学校的小主人。

活动四:互相介绍是在学生参观好校园以后进行的,可全班交流也可小组进行。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参观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校园的了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为下一个环节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学校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制作树形标签时,考虑到刚入学的学生还不会正确书写,所以我事先打印好了校名、地址,学生只要把它贴在正确的位置上就可以了,降低了制作难度。

活动五:是课后作业,既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学校,实际上还是在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学校的认识,然后由父母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再反馈给老师。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聆听故事,表演儿歌等教学活动中感受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上学的快乐。同时通过观看照片来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校,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教案

1、教学目标:

(1)感受长大的喜悦;

(2)领会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

(3)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联系电话,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

(4)感受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受,上学的快乐。

(5)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

2、教学重点:

熟悉学校环境,体会上学的快乐。

3、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粘贴自己刚进幼儿园时拍的照片和最近拍的照片

4、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活动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背上了新书包,来到了崭新的校园,心里高兴吗?

让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说一声:我上学了

2、齐读课题:

1、我上学了

活动二:比较照片,体会长大

1、出示教材中的两张照片,比较这两张照片的不同;

2、学生交流,从模样、衣着、生活环境等方面;

3、今天,小朋友也带来了自己刚进幼儿园时和最近拍的照片,我们把它们贴在纸上。

4、小组交流,找找自己的变化,说说伙伴的变化。

5、看了照片你觉得高兴吗?为什么?

6、小结:看了你们的照片,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确实觉得你们长大了,真为你们高兴。

活动三:参观校园,熟悉环境

1、师:幼儿园的生活和我们小学的生活有很大的区别,校园环境也完全不一样,现在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熟悉我们的校园。

2、老师带学生参观校园,并作相应的介绍。

要求:(1)参观时保持安静,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记住我们经常要去的地方,如:办公室、大队部、电脑房、操场、图书室等。

活动四:巩固认识

1、逐幅出示图,让学生交流:这是什么地方?在哪儿能找到它?它有什么用?

2、你还过去哪些地方?请你说一说。

3、你能说出我们学校的校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吗?

出示:校名:六师二附小

地址:浦东大道1797号

电话:58851733

4、学生填写树形标签,制作卡片

活动五:课后活动,延伸教学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活动一:聆听故事,领会期望

1、教师讲述丁丁上学的故事,边讲边提问:

(1)上学前,丁丁会有什么问题问爸爸妈妈?

(2)妈妈为丁丁准备了什么学习用品?

(3)爸爸又是怎么嘱咐丁丁的?

2、丁丁的爸爸、妈妈希望丁丁好好学知识,学本领。那么你的爸爸、妈妈在上学前为你准备了什么?对你说了些什么呢?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活动二:表演儿歌,抒发情感

1、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全体朗读;

2、小组合作,续编儿歌,写几句自己想说的话;

3、展示各小组补充改写的儿歌,并交流朗读。

活动三:拓展视野,珍惜学习

1、我们这所学校经过近几年的改善,我们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有美丽的校园,有漂亮的教学大楼,有崭新的操场、电脑房,可是还有些小朋友生活在山区、牧区,他们的学校又是怎样的呢?

2、看图片,听介绍,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学

城市小学,山区小学,帐篷小学,水上小学

3、山区小学、水上小学的小朋友学习条件很艰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三、教学反思:

我绝对绝对不要上学! 篇9

有个女孩儿叫萝拉,她是个有趣的小人儿。爸爸妈妈说她到年龄了,可以上学了。

萝拉可不这么想。她说:“我绝对不大,其实我真的还很小。”

她说:“我可没时间去上学。我特别忙,家里还有不少重要的事儿得干呢。”

哥哥查理说:“萝拉,上学能学识字哪!要是你学会了写字,就能给你喜欢的人写贺卡了。”

“可是,”萝拉说,“我更喜欢打电话聊天,那样又亲热又方便。”

哥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电话的。”

“谁没有?”萝拉问。

“圣诞老人,”哥哥说,“你得把你的愿望写下来放在烟囱里,要不然,他可能会把你的愿望搞错。”

“这样啊,”萝拉说,“我倒没有想到会这样。”

哥哥查理又说:“ 萝拉, 上学还能学数数哪!你可以一直数到100 !”

“可是,” 萝拉伸出手指, 又伸出脚趾,“ 你看,1,2,3, …,10,我有10 个手指头,还有10 个脚指头,我已经知道怎么数到10 了,这就够用了。”

“可是萝拉,”哥哥说,“要是有11 头大象着急地等你请客,你怎么能数清楚该准备多少份吃的呢?”

“这样啊,”萝拉说,“我不知道。”

“不过,”萝拉又说,“我的朋友索索怎么办呢?”索索是萝拉看不见的朋友。没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

“嗯,索索也能和你一起去上学的。”查理说。

萝拉终于犹犹豫豫地走在了去学校的路上。她说:“索索觉得有点儿不舒服。他怕自己学不会写字、数数。他怕没人搭理他,只能自己一个人待着。”

“没事儿,不用担心。”哥哥说,“你们俩在学校都会过得很开心的。放学回家我们喝草莓奶去。”

查理一整天都为萝拉担心。直到放学的时候,看到她正开开心心地准备跟新朋友一起回家呢!

到家后,查理说:“萝拉,我说过你在学校会过得很开心的。”

萝拉说:“啊,我知道,查理,我没有担心啊!是索索在担心呢。不是我!我挺好的!”

“我家的睡前故事”有奖征集

我们征集这样的睡前故事:短小,能够在5 分钟之内讲完;神奇,宝宝很快能随之平静下来,慢慢进入睡乡;经典,翻来覆去地讲过很多遍,宝宝却总也听不烦。

如果您家有这样的故事,请发给我们吧,入选的家庭将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的小礼物。如果这是书上的故事,请同时发给我书名、作者和出版社信息;如果这是你家原创的好故事,那把你们的创作故事,也一并告诉我们吧!

联系方式:autumnyan@126.com

我上学了 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

(2)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并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和上学的快乐。

(3)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悉学校环境,体会上学的快乐。教学难点:

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教学准备

(1)教师:把学生第一天进校时的情况拍摄下来。

(2)学生:粘贴自己刚进幼儿园时拍的照片和最近拍的照片。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2)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并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和上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1.小朋友,今天是你们第一天背着新书包来上学,心里觉得怎么样?

2.学生交流感受。

3.播放小朋友早晨进校的录像。

4.有一位小朋友当时紧紧拉着妈妈的手,这是为什么呢? 5.学生交流。

6.小结:从今天起,我们就踏入了飞虹路小学的校园,开始我们的小学生涯。我们将从陌生到熟悉,因为,今天“我上学了”。

7.出示课题:我上学了

活动二:参观校园,熟悉环境

1.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知道有些小朋友由于不熟悉环境,所以感到有点胆怯,现在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熟悉我们的校园。

2.参观校园。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对各种场所作相应的介绍。活动三:表演儿歌,抒发情感 1.朗读儿歌。2.动作表演。

活动四:课后活动,延伸教学

今天回家后,请小朋友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爸爸、妈妈,把我们今天学的儿歌也念给他们听。另外,请爸爸、妈妈帮忙,把你们进幼儿园时拍的照片和最近拍的照片贴在第一页的空框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2)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教学过程

活动一:自我评价,巩固认识

1.看书P3,在你认识的图片旁贴朵花。看谁认识的地方多。2.你还去过哪些地方?请你说一说。

3.现在,我们已经熟悉校园了,谁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呢?

4.出示树形卡片,师生共同完成。5.学看学校的平面图。(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灵活掌握)让学生对照学校实景图和平面图,比较相同与不同,初步学会看懂平面图。

活动二:比较照片,体会长大

1.出示P1照片,观察这两张照片的不同。2.学生交流。

3.上节课,老师也请你们贴了两张照片,打开课本,说说你的变化。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5.与同桌介绍自己的变化。

6.小结:看了你们的照片,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确实觉得你们长大了,真为你们高兴。

活动三:听听想想,领会期望

1.在你们上学时,爸爸、妈妈有没有对你们说些什么呢?请大家看一幅图P2。

2.看图听故事。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送书包给丁丁? 3.学生交流。

4.丁丁的爸爸、妈妈送书包是希望丁丁好好学知识、学本领。那么,你们的爸爸、妈妈又在上学前,送你们什么,对你们说了些什么呢?

5.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

6.小结:爸爸、妈妈都对我们的成长充满了期望,老师也衷心希望你们能快快长大,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活动四:说心里话,抒发情感

1.学生交流自己怎样向家长介绍第一天上学的所见所感。

2.以小组分角色表演儿歌。活动五:拓展视野,珍惜学习

1.观看照片。

2.连线游戏。左边是五幅图,右边是五种学校的类型,让学生正确连线。

3.说说这些学校的相同与不同处。4.学生讨论交流。

我上学了 篇11

师: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上学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愿意和新认识的朋友分享你的感受吗?

生1:校园很干净、很美丽。这里没有幼儿园的滑梯、玩具,因为我们是小学生了。

生2:我看到学校门口写着几个大字,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我们学校的名字--幸福小学。

生3:我看到哥哥、姐姐在做游戏,听到了他们的笑声。

生4:校园里有月季花、松树,还有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

生5:我看到校园里写着“欢迎新同学”的大字,教室里还贴着《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课件出示“欢迎新同学”“幸福小学”等字)

师:谁认识这几个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你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生1:喜欢。因为学校很漂亮,也很热闹。

生2:我喜欢学校。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还能学到好多知识。

生3:学校里有很多好看的花和树,还有许多故事书,所以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师:我们的学校优美、整洁,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小伙伴尽情地玩耍、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所以我们要热爱学校,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争做优秀小学生!

师: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很高兴!

生2:我觉得很快乐。

生3:我很激动,因为我们的学校太好了……

师:有很多孩子都和你们一样,你听!他们在上学的路上还唱着动听的歌呢!

(课件出示《上学歌》,引导学生看着歌词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还发了许多新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语文书吧。(实物投影出示课本封面)

师:(指“语文”两字)你认识这两个字吗?

生:语文。

师:语文书里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古诗,还有有趣的故事和动听的歌曲,我想找到它们,该怎么找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生1:看目录。

生2:看课文的名字。

师:快点看看目录,哪篇课文的名字最吸引你,就翻到那一课,看看插图,认识字的宝贝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看书,有的迫不及待地和同桌交流,还有的举起小手,向老师问字)

师:小朋友们,看着你们兴奋的笑脸,老师就知道,一定是语文书里的内容吸引了你们!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吧!

生1:我在书中看到了“月”字,而我就叫小月,我的名字都出现在语文书里啦!书里还画了一个月亮,和“月”字好像啊!

生2:我也发现了,“山”字就像一座大山。多好玩!

师:有趣吧!老师告诉你们,语文书里这样有趣的字多着呢!

生(七嘴八舌):在哪呢?第几页?(一听老师说完,学生就开始动手翻书)

赏析:针对入学教育,老师不是生硬地说道理,不是单一地引导学生看书,而是把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第一天入学,孩子们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因此,从一接近校园开始,他们的眼睛就在搜索新奇的、和幼儿园不一样的事物,他们的耳朵就在捕捉好玩的、与从前不同的声音。从校门到班级,一路的所见和所闻已经完全占据了他们的头脑,此时的语言交流,必定如开闸之水。相互的交流中,生成的是孩子们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对上学的渴望。这就是“情动方能辞发”。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书,不是机械地讲语文书多么有趣,多么精彩,而是让学生自由地翻看,因不识字而产生的似懂非懂的读书体验最容易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后期因象形字引发的自主翻读就是最好的验证。

我上学了 篇12

康德是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山。如果将西方的哲学著作付诸一炬,只留下两个人的作品的话,那么一个是柏拉图,另一个就是康德。然而,尽管康德处于哲学的转型阶段,尽管连叔本华那样的天才都认为康德作品具有“辉煌的枯燥性”,事实却是,一个人要想入哲学的门,最好从康德开始,而非从古希腊哲学顺次学起。即便一个人不想系统地研究哲学,只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困惑而读点什么,康德也是很好的选择:阅读是痛苦的,但回报将是丰厚的;所有接触过西方思想史的人都听过这样一句预言:“读了康德,你的整个世界将天翻地覆。”这句话一定会应验,只要下定决心去研究三大“批判”。

痛苦的求学

康德出生于1724年4月22日,父亲为他取名伊曼纽尔,在希伯来语意为“上帝与我们同在”,再加上他的生日处在金牛座这一“哲学家星宫”中,丝毫不奇怪,他在日后会自豪地言道:“我受命运的指使,爱上了形而上学,尽管它很少对我有所帮助。”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总是穷究万物背后的本质;形而上学家只关心永恒,灵魂与上帝是他的主要话题,对于终将逝去的物质世界则充满蔑视:它归根结底源自人类对生命短暂的不甘。康德就这样与形而上学热恋,痛苦而缓慢地登上一座座孤独而圣洁的高峰。

康德的父亲老康德是个马鞍匠,属于手工业阶层,他和妻子安娜一共生有九个孩子,然而只有四个存活了下来,伊曼纽尔也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儿子。然而,伊曼纽尔的身体非常虚弱,父母一直担心他有早夭之虞,所以从小他就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成年之后还研究出一套十分有效的养生学,得以活到80岁高龄,而那个时代的人一般寿命只有50多岁。

康德上的是一所叫做“腓特烈中学”的教会学校,他在那儿度过了8—16岁的时光。学校给小孩子们设置的课程令人咂舌:六点钟以前学生就得集合进行早祷,七点开始上课,一直到下午四点。学生被要求学习宗教课、教会史、希伯来语(因为要读《圣经·旧约》)、古希腊语(因为要读《圣经 · 新约》)、拉丁语、哲学,还有数学、音乐、法语和波兰语等等。可以想象,康德的童年一点都不快乐。37岁时有一个同窗写信给他:“30年了……30年前我们一同在狂热分子们严厉而有益的管教下苟延残喘。”这种口气不像是发小在回忆童年,倒像两个退伍老兵一起回想当年在猫耳洞躲避枪林弹雨的情景。

痛苦归痛苦,小康德还是以自己的毅力和聪慧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年年都得第一,只有在毕业会考的时候拿了第二。在幼时教育这方面,哲学家和文学家往往形成对立的两端:哲学家一般学习非常好,而文学家在学校期间往往熊傻呆萌;哲学家中不乏像边沁那种还不会走路就开始读英格兰史的神童,文学家中也存在像福克纳那种还不会说话就会喝酒的混子。总之,康德是个好孩子。他从小意识到,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一个勤奋的人可以摆脱对别人的依赖,也不必迎合别人:“人要是懒惰成性把自己变成了蛆,那他就不要抱怨人们用脚践踏他。”

康德16岁从腓特烈中学毕业,顺利升入哥尼斯堡大学。当时专业设置的“阶级性”是很强的:神学、法律和医学是三个高级学科,哲学则是“神学的婢女”。我们不知道康德当时选择了什么方向,但他兴趣十分广泛,尤其他的老师克努岑是个研究英国自然科学的专家,他激发了康德对牛顿的兴趣。很有可能康德是逐渐发现自己对哲学的兴趣的。

就“天才”这个词所暗示的年龄,康德可能不符合条件的规定:他那庞大的哲学系统是在40岁以后才开始建构的。然而正如物体的质量越大,就越不容易启动;康德的体系太重要、太宏大了,需要长时间的前期准备才能开工。

风雅的老师

从受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到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这需要惊险的一跃。完成这次跳跃的是他不成功的第一篇作品《论活力》。这篇论文试图解决笛卡尔和莱布尼兹在动能公式方面的分歧:按照笛卡尔的公式,动能同速度成正比,而按照莱布尼茨的公式,动能则与物体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现在的初中生都知道了,后者是正确的。年轻的康德却认为两个都有道理,于是遭到了莱辛的嘲笑:“康德扛起了重担/打算教诲整个世界/他要测量活力/可他本人却力不从心。”那时的康德还是个学生,竟胆敢染指权威们的核心争论。诚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人要是不能时不时地做点傻事,他就永远不可能做聪明事。”《论活力》虽然对学术圈没有用,却是康德个人的独立宣言。

康德毕业之后,在大学母校争取到了一份教职。他在大学里讲授形而上学、逻辑学、人类学、地理学等。他的课程以风趣而闻名,经常穿插着幽默的趣闻轶事。而且康德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地理作为独立学科讲授的老师。他身体虚弱,从不出远门,但他喜欢读旅游手册,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使地理课变得非常有趣。有一个英国人在听了康德关于威斯敏斯特大桥的描述之后,惊问:“您一定在伦敦住过很多年!”并且认为他是个建筑学家。但想象力并不一定总靠得住,比如他认为“伏尔加河里的大白鳣鱼为了能够沉入河底,吞吃石块来加重自己的体重”,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的学术作品关心的主要是大宇宙。他谈到了火,谈到了银河系的生成,提出了著名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而且得出“地球因自转发生变形”的正确结论。他对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同时也不忘狠狠地羞臊一下权贵:“那些生长在乞丐头上的虱子,长期以来一直把它们的住处当作一个无比广大的世界,而把自己看作是造化的杰作,后来其中一个意外地看到了一个贵族的头,它随即把所有的邻居叫在一起,狂喜地告诉它们:我们不是唯一的生物,你们看,这里有一个新大陆,这里住着更多的虱子!”

nlc202309020020

此时的他声名远播,并不是因为在哲学上有多少创见,而是由于作品里体现的博学和风趣。他最有名的作品当属《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在这本小册子里,他分析了“优美”和“崇高”的区别,认为男性是崇高的,女性是优美的,“只要她那狡黠的一瞥就比最难的学术问题更会使得男人不知所措”,足见他是害怕女性的魅力的;他断定女性如果长时间研究数学和哲学会长出胡须,但他暗示自己并不反对女性蓄胡子;在小册子的最后,足不出户的他还考察了各民族的性格特点——“西班牙人,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傲慢和狂热”,那儿的农民一遇到外国人,“就丢下犁,穿上斗篷,佩着长剑,在耕地里走来走去,直到外国人从他的身旁走过”;他描述日本人 “除了极端的顽固、勇悍和不怕死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品质”;对于中国人,他抱怨说“中国人的繁文缛节和过分讲究的问候中包含有太多愚昧的怪诞”。

年轻的康德生活快乐,社交广泛。塞缪尔·斯迈尔斯有言:“一个人品质如何,看他读什么书,交什么样的朋友即可了解。”这句话特别适合康德,彼时的康德拥有不少放荡的朋友,比如有着奇怪癖好的希佩尔,他喜欢让佣人拿湿毛巾抽打自己,后来他成为哥尼斯堡的市长;再比如丰克博士,除了家里的太太,在外面还有几名小妾。他们几个人晚上经常聚会,康德自述有一次醉得几乎找不到自己在硕士巷的家门。

但这并不意味着康德在私生活上是放荡的,他极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过性经历。不过康德确实动过两次结婚的念头:有个教养良好的寡妇到哥尼斯堡省亲,他盘算着向她求婚,但又“仔细计算自己的收入和开支,把最后的决定一天推迟一天”,不久之后那寡妇去别的地方拜访亲戚,在那儿嫁掉了;之后,一个西伐利亚来的贵妇来到哥尼斯堡,康德看上了她的随身女仆——一个年轻活泼的姑娘,康德“喜欢流连在她身边”,丝毫不掩饰对她的好感,但他一拖再拖,人家都到西伐利亚的边境了,他还在犹豫不决。后来康德总结自己的终身大事,“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够供养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对她的需要了。”在《道德形而上学》中,他把婚姻定义为“男女为了相互使用对方的性器官而达成的协议”,暗含讥讽。他越上了年纪,越觉得自己没有娶媳妇是“走了大运”,固执地认为单身可以延长寿命——尽管统计数据显示,结了婚的男性比单身汉更长寿。

小宇宙的爆发

没有读过康德传记的人可能听说康德是个极端无聊的人,他们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印象,与下面这段话有关——

描述伊曼纽尔·康德生平的历史是一个极端困难的差事,因为他既没有生活也没有历史。……他过着跟机械一样规律的单身生活。当地大教堂的巨钟也不比康德更兴味索然地重复日复一日的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授课、吃饭、散步,一切都有固定的时刻。而邻居也都知道,穿着灰袍的康德手上拿着西班牙的拐杖走出家门时,时间准是下午三点半整……在这条菩提树道上他总是来回走八遍,不管季节如何,不管天色是否多云或多云预示了即将下雨,可以看到他的仆人老兰珀腋下掖着雨伞忧心忡忡地跟在他的后面。

这段话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消息的来源是亨利希·海涅。别忘了,浪漫派的海涅非常讨厌康德的理性主义,而且他是德国第一的修辞大师,满嘴跑火车是他的典型特点。其次,康德并不是从年轻时就如此刻板的,他那钟表似的生活开始于40多岁以后。

是什么成了康德性格的转折点呢?1764年,在他那放荡的朋友丰克死后,长居于此地的英国商人约瑟夫·格林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格林这个人性情孤僻古怪,守时、刻板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一次他俩说好在第二天早晨8时乘马车外出,“差15分8点的时候,格林就已准备停当;差5分8点时,他戴上帽子提起手杖,从楼上下来;8点的钟声一响,他便乘上马车飞驶而去。他在普列高里河的一座桥上遇到气喘吁吁的康德,竟然不顾康德的大声呼喊扬长而去”。

康德本身就有自闭症的潜质,他喜欢诗人蒲柏的那句“秩序是天国的第一要律”,一张小纸片如果不在原来的位置就会让他焦躁不已。有一次,康德的课讲得非常糟糕,事后解释说,他的注意力受到前排正对他坐着的一个学生的干扰,因为这个学生的上衣掉了一颗扣子。由于格林也有自闭的倾向,无疑也就成了他的“钟子期”。康德非常推崇格林的生活方式,这种对“绝对刻板”的恪守激发了他对道德律和绝对命令的设想。

康德曾下定决心不在人前暴露出怪异的一面:“不让任何人因自己产生不快甚至意外的印象是做人的责任。”但他最令人意外的是,他的生活中从此根本没有意外:5点起床,喝一两杯淡茶,一边抽烟一边沉思;6点到7点备课、写作;7点到11点,讲课;11点到13点,写作;13点到15点,午饭并聊天;15点到19点,找格林玩;19点到22点,在家里远眺教堂的塔(当邻居花园中的白杨遮住教堂,他就失掉了平静,只有在邻居倾听了哲学家的恳求,定期修剪树梢之后,他才得以恢复平静);22点进入梦乡。

正是这一严格的作息制度,保证了他那“批判哲学”体系的出台:

《纯粹理性批判》的主旨是“人为自然界立法”。当时的背景是,康德必须回答休谟的问题,为牛顿物理学找寻哲学上的依据。休谟——另一个金牛座的强迫症患者——坚称“经验重复一万次也成不了知识”。举例来说,太阳晒石头会变热,但太阳晒并不一定就是石头热的原因,因为你“看”不到这个原因,就不能妄下断语——因而一切因果律可能都是站不住脚的。康德同意休谟,但他认为既然不能从自然界为自然规律寻找根据,那我们可以从人的认识上找规律。比如说,一般人会惊叹于三棱镜的奇妙:“太阳光在这儿被分解成七种颜色。”而一个读过《纯粹理性批判》的人则更加智慧地说:“确切地说,是视网膜的功能被分解了。”

《实践理性批判》的主旨是“人为自己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句拗口的绝对命令:“你要仅仅按照你同时也能够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去行动。”简单讲来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为了塑造高尚的品格,一个人必须通过给自己制定一些非常严格的规则来自律。比如康德限制自己每天只抽一斗烟——他从来没违反过,尽管烟斗一年比一年大。

nlc202309020020

《判断力批判》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桥梁,它论述了“反思性的判断力”,其中包括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涉及美学的问题。反思性的判断力把美视作道德的象征,它在本质上诉诸人的情感能力。由此,这三大批判得以按照知、意、情的架构完善起来。

终曲:“我的小鸟不再来了”

用于构建批判哲学的作品大多是康德47岁以后开始的,《纯粹理性批判》在57岁时完成,《判断力批判》出版时他已经66岁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搬了几次家,都是为噪音所迫。他一开始租的房子面对大河,可以远眺风景,但他讨厌船舶的声音;后来他在书商康特尔那儿租了一间房,但邻居家公鸡的鸣叫会打断他的沉思,他要求把公鸡杀掉,邻居不同意,他愿意出高价买鸡,邻居依然拒绝,他不明白像康德这样一个境界高尚的人怎么会跟一只公鸡过不去。之前他曾在图书馆做过一段时间的副馆长(一共就两个人,而且为了防止市民偷书,居然把书籍都用铁链子拴在架子上),攒了一些钱,终于买了一所自己的房子,还带花园。街上的小朋友玩耍时往园子里扔石子,康德教授报了警,警察拒绝逮捕那些孩子,康德哀叹:“非得等到我受伤或者死了才能惩罚他们吗!” 房子最大的问题是靠近监狱,犯人们到点就高唱赞美诗,使康德愤恨不已。他借助朋友关系(之前提到的那个有奇怪癖好的希佩尔此时已是市长),让犯人们唱歌时把窗户关紧。毫不意外,他在《判断力批判》中把音乐放在非常低的位置上。

批判哲学是非常晦涩的,康德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埃尔卡纳因为读《纯粹理性批判》疯掉了,朋友们认为康德应该负有相当的责任。此外,能否读懂批判哲学成了高雅和才智的衡量标准:人们去读康德的书,因为他们读不懂。

但这并不能阻挡读者的热情,不少人前来膜拜这位“哥尼斯堡之王”。最值得一提的读者是约翰·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者),他后来和谢林(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者)三个一起构成了康德之后的唯心主义传统。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他和康德那棘手关系的来龙去脉。康德曾经宣布:“我的课是讲给平庸的人听的,天才将找到自己的路。”不过,当天才真正出现时,却使他非常不快。同为金牛座的费希特出身比康德还要贫穷,海涅说:“贫困之神坐在费希特的摇篮旁,把他摇大成人,这骨瘦棱棱的保姆一直是费希特的终身伴侣。”为了谋生计他四处给富有人家当家教。28岁时,一个学生问他能不能讲授时髦的康德哲学。此前费希特因为批判哲学的晦涩望而却步,然而再次拾起却被深深地吸引了。费希特不远万里去谒见康德,见到的却是一个昏昏沉沉的老人,不禁大失所望。

康德性情恬淡,讨厌任何形式的激情,他挥舞着讽刺的利剑使自己的内心波澜不惊;费希特则是个精力旺盛、极端狂热的人,他只为真理献身,不愿意向任何权威低头,有了问题从来不与康德交流,宁愿闭门造车。很快,费希特就“超越”了老师,自称 “比康德更懂康德”。康德予以致命一击,声明费希特与批判哲学没有师承关系。事实上,康德已经没有精力和脑力去了解学生的作品了,他只能拜托朋友阅读,然后大体描述给自己听,因此得到了很坏的印象。

康德在变老,而且生活越来越机械。在格林死后,他就有了散步的习惯,即使刮风下雨也不间断。70岁以后他仍然坚持散步,但终于有一天摔倒了,一位女士把他扶起来,他把手里的一朵小花送给人家。从那以后他就不外出了。作息时间不得不进行调整:夜间更早地上床,却睁着眼度过;白天则昏昏沉沉地卧在椅子里。康德依然坚持写作和提出理论,但读来令人尴尬:“人,是外在的感性客体,是世界的一部分……星期三豌豆炒猪肉。星期四干果加布丁。尼柯洛维希送来的哥廷根香肠。神,世界和它们的所有者人。世界能够与神分开吗?先验哲学没有给关于上帝存在的假设提供任何指示。”这个大思想家已经不能再思考了,他曾经以自己的养生学为荣,现在却祈愿自己早些离世。

此时他唯一的乐趣是观察一只山雀,它每年春天都会到他的花园里唱歌。有一年,这只鸟来得比较晚,他猜测“亚平宁山应该还很冷”,并祝福它在归途有好的天气。1803年春天,山雀没有再来,康德十分沮丧地呢喃道:“我的小鸟不再来了。”真是窝心啊……

这一年的10月,康德由于没能吃到奶酪面包,情绪激动,突然中风(他越来越像小孩子了),身体状况转危,连照顾他的妹妹都认不出来了。1804年2月11日夜里,他恢复了意识,喝了点掺水的甜酒,说了句:“这就够了。”又转入昏迷。第二天上午11时,哲学家离开了人世。

康德不信上帝,但他也不满于人间,所以他要“悬置知识,为信仰留下余地”。康德希望我们能有一个更高的存在,他老年时的作品里对全人类的挑衅之举引人深思:

最早的人就住在天堂。那里树木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吃了这些果实之后,它们的残渣会不知不觉地从身体蒸发掉。只有一棵树例外,它那诱人的果实留下另一种分泌物。由于我们的祖先受到引诱,于是违反禁令,吃了这些果实。为了不弄脏上天,他们不得不采纳一个天使的劝告。这个天使指着地球说:“那就是整个宇宙的厕所。”他把他们带到那里去大小便,并且把他们扔在那里,然后自己上了天。这样,在地球这个大茅房里就出现了人类……

康德启示我们,要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必须学会仰望灿烂的星空。

上一篇:绩溪县委中心组宪法讲稿提纲下一篇:我们班的智多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