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学记

2024-07-09

美国上学记(精选6篇)

美国上学记 篇1

曾经多次听人介绍, 美国的小学数学内容实在太简单了, 中国的孩子到了美国, 简直就是数学天才, 小学生可以解出中学生的题。也曾在互联网上读到过关于数学教育的一篇文章, 文中提到美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识数部分:在美国小学, 一年级的孩子数到100, 二年级的孩子数到1 000, 三年级的孩子数到10 000, 四年级的孩子数到100 000。关于加减乘除等运算, 美国小学一年级时学加减法, 三年级时学小数和乘除法, 五年级时学平均数等概念。

美国小学的数学教学真如上面所说那般简单容易吗?他们究竟在学什么?有没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2012年3月8日, 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国际学校校长的亲自安排下, 我走进了该校二年级的数学课堂。

孩子们在课堂上很自在, 十来个学生围着桌子坐着, 还有十来个学生则坐在前面的地毯上, 但神情都很专注。

一、计算没有法则, 题目只是自主探究的载体

这是一节常态下的数学练习课, 内容是退位减法。教师首先出了一道题:142-71,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很快行动起来了。我观察了一下, 每一个孩子都在参与。有的学生在演算板上画了一些奇怪的图形:有正方形、小竖条、小圆圈等等;有的学生干脆全部画圆圈, 足足画了100多个;有的学生先把142分解成142=100+40+2, 把71分解成71=70+1, 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有的学生边画图边掰着手指头。我还特别注意到一位美丽的小女孩, 她把数和图形同时用上了:用形表示142 (1个正方形+4根竖条+2个圆圈) , 用数表示71 (0+70+1) , 经过思考得出答案71。

教师悄悄地走动在学生中间, 观察着他们的做题情况, 不时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指点。大约过了七、八分钟, 她指名让一个学生上台板演并进行指导。部分不会做的学生认真地听着, 有几个学生仍在津津有味地研究着。经过教师的指导和看同学演算, 原来存在困难的那些学生似乎找到方法了, 又经过一番思考与演算得出正确答案71。有一个小女孩画了半天也画不出个所以然, 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神无助地看着我;也有个别学生不会算的。

教师通过与板演的学生进行交流, 让需要帮助的学生获得启发。在整个指导过程中, 她没有对其他学生提出要求, 例如放下手中的笔, 认真听讲之类的。学生没有从教师那里获得计算法则, 只不过是通过教师出的一道题目获得了自主探究与交流的机会。

二、数形结合, 演绎推理, 小学二年级学生思维被激活

接着教师又出了一道题:152-36, 刚才那道题十位不够减需要退位, 这道题则是个位不够减, 与上面那道题相似。

学生们仍然按上题的方式方法进行着。不少学生经过一番折腾之后得到了答案116, 但还有几个学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我仔细观察了那位美丽的聪明的小女孩, 她画了一些图形之后, 想了一会儿, 在演算板的左下角写了一个数:120, 然后很快地写出了正确答案116。从这个关键的120, 可以推断她的思路是这样的:152-32=120, 120-4=116!小学二年级学生, 太不简单了!上一道题将数和图形结合起来用的也是她。

这时, 一位来自北京在该校任教中文的年轻教师走出了课堂。课后她和我交流说:那么容易的几道题, 不一下就算出来了吗?干嘛那么折腾!我笑而不语。她是典型的中国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学生, 对数学研究很少, 不能怪她, 但我知道美国小学这种数学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和可贵性, 特别是与我们自己相比的时候, 我们喊了很多年的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美国的小学数学课堂做到了。

我们又看了几个学生对此题的计算过程, 有两三个学生写出了一个奇怪的数:64。这时, 我这个教了20年数学的教师也感到纳闷了:为什么会得到这样奇怪的结果?怎么算都不应该得到64呀!我看了看这个学生的演算板, 试着按照他的思维往下推算, 啊!原来如此:100-36=64, 64+52=116!还有一位学生是这样算的: (140+12) - (30+6) =116, 这些都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想出来的方法, 能不让人震撼吗?!

当教师写出第三道题:163-82时, 下课的时间到了。一节课, 学生只做了两道题, 在我们看来, 这是不可思议的, 是一节极为失败的课。其实不然。这节课中, 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状态, 他们不断地自主探究,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灵活的, 他们使用的方法是多样的, 他们从小就拥有了学习数学最有力的武器:数形结合思想!教师没有告诉学生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位不够就向前一位借“1”当10。我们从小受到的都是这样的教育。这就是美国课堂与中国课堂最大的区别。所以多少人都在质疑中国学生竞赛成绩那么好, 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从这一节二年级的美国数学课堂, 我们能够得到一点启示。

三、教材编排对课堂模式指导性强, 智慧体现在过程当中

史宁中教授在谈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的修订思想时, 强调数学教育要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等。他特别强调数学教育应该“注重过程中的教育”, 智慧是表现在过程之中的。[1]《标准》的修订, 数学教学目标由“双基”到“四基” (即由传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成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是可喜的信号, 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大进步。其实, 《标准》中提到的几种关系, 美国的小学教育已经较好地体现了。

如果轻易认为美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简单, 未免有失偏颇。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小学数学教材, 也许会让我们对美国数学教育的印象再次发生改变。美国的教材编排对课堂模式指导性很强, 教师容易驾驭, 也非常便于学生自学。例如演绎推理、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均有体现。

国内人教版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 已将表内乘法口诀全部教完, 二年级下册教授表内除法。与之相比,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的计算要求要低一些。俄亥俄州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才让学生学习表内乘法。不过他们的乘法口诀表与我们人教版教材编排方式不同, 例如6的乘法, 教材是这样编排的:1×6, 2×6……9×6, 10×6;先是按顺序的, 然后是打乱顺序的:10×6, 8×6, , 6×6, 2×6……;再接下来是逆向思维的除法。也曾听说美国孩子背诵乘法口诀表非常困难, 从他们的教材编排方式可以看出, 这是很正常的, 当然用英语背口诀也没有中文朗朗上口的优势 (如3 sixes a re18) , 但他们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我了解过国内的不少小学生运用乘法口诀, 如五六三十, 如果一时想不起来, 他 (她) 一般会从一六得六开始, 依次背出二六、三六、四六得多少, 最后得出五六三十, 因为教材是这样编的, 教师也是这样教的。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对于空间观念、动手操作等其他一些方面的要求比人教版教材要高一些。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里, 已经编入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带分数”“立体几何图形” (均为人教版教材五年级内容) , 其中“方形棱锥”“三棱锥”“无棱锥”人教版小学教材还未涉及。

美国的数学教材注重演绎推理, 注重动手操作,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数形结合思想) , 注重思维方式的引导。

美国小学的数学课堂反对死记硬背概念或公式, 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尝试解决问题、验证分析结果等过程性研究, 习得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最终能将数学思想应用于解决普通或复杂的实际问题。

同时,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学习内容都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 教师可以设置很多模拟真实生活的场景和孩子们经常接触的事物, 学习各种数学知识, 包括价格和购物、钟表和时间、面积、体积和测量等等, 并回归于实际, 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美国的数学课堂非常重视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课堂通常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 锻炼孩子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团队合作不是简单地分小组, 而是依据多种分组策略, 让孩子们之间建立“同舟共济”的关系, 既有组间竞争, 还有组内分工协作, 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协作的荣誉感。

美国小学的数学课堂, 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学习数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储备, 不仅仅是模仿与解题, 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智慧体现在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注重“过程”中的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若干思考[J].人民教育, 2012 (7) .

美国上学记 篇2

老爸也要和我一样“上学”了,只不过我是去岷山学校,老爸去的是宁波技术学院。每到周六和周日,老爸都会拎着个蓝色的装满厚厚学习资料的布袋,早出晚归地去宁波上课,周一到周五的晚上,老爸一下班就钻进书房认真学习起来——今年十二月,老爸准备去考高工了!

望着老爸的那堆复习资料,上面写满了各种我看不懂的生僻词汇和乱如蛛网的线路图,想到老爸平时像唐僧一样地对我的喋喋不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不禁有点“幸灾乐祸”起来。哈哈,这下该轮到我来督促老爸学习了!“老爸,加油—努力,读书要用功!”我带着嘲笑的口吻向老爸喊口号,老爸一脸严肃地回答我:“我一定会努力的!”

刚开始,我以为老爸也是喊喊口号而已,可老爸的实际行动却让我另眼相看。我没有一点督促他学习的机会,更别提嘲笑他了,老爸原来是个“学习狂魔”!家里不知从何时起,到处贴满了老爸的`复习资料:洗脸台的镜子上那是刷牙时用的;脱排油烟机上那是做饭时用的;床头柜边那是临睡前用的;拖把柄上那是拖地时用的……老爸把能利用的“碎片时间”全用来背书了。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居然把一张复习资料塑封了起来贴到了淋浴房的玻璃上!WHAT?边洗澡边背书?想起我一边洗澡一边哼着小曲那轻松自在的场景,我不禁有些汗颜。

老爸的学习经常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有一次吃晚饭时,老爸的筷子突然停在了半空中,皱着眉头,喉咙里发出“嗯,啊”的声音,妈妈关切地问“怎么啦,是不是被鱼刺卡住了?”老爸没有回答,猛地站起身,扑向放在客厅茶几上的那堆资料,飞快地翻起来,翻到其中的一页,他手中的筷子在纸上划了起来,“哦,原来是这个”老爸喃喃自语着,“咦,我把筷子当笔了……”我和妈妈笑得差点喷饭出来。

每天一大早,我就在老爸的琅琅读书声中醒来,就像闹钟那么准时,每天晚上,老爸的低声背书声就像催眠曲一样伴我入睡,他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无法“自拔”了。妈妈发现最近家里的咖啡消耗量猛增,那是被老爸熬夜学习用来“打鸡血”了,我发现老爸平时能用一个月的一瓶眼药水现在只能用一个星期了,我和妈妈不禁对家里的这位“学习狂魔”有点担心了。

九旬奶奶上学记 篇3

她每次上课都带着70岁的儿子当“书童”,还结识了第一批“同窗”,在老师和同学手把手的帮助下,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方宝坤老人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大院里年纪最长的“小学生”!

在沈阳市铁西区笃工街道人民里社区的教室里,有这样一位满头银发的学生——已经92岁高龄的方宝坤。方老年轻时没机会读书,看见别人都有同学,心里十分羡慕。老人上班时每个月只有38元钱工资,退休后一个月才20元退休金,上学成了一种奢侈。

2004年,人民里社区成立了老年科普大学,可以让居民免费学习,方老的学生梦终于圆了。

方宝坤老人坚持每周来上课,风雨无阻,从不迟到早退。八年间,她总是背着一只泛旧的军绿色帆布挎包,铁制文具盒和田字格本摆得整整齐齐,上课时精神格外饱满。 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我一辈子没上过学,不识字,终于有机会进教室学习,有老师教,还有了同桌,这可是我一辈子的梦想啊!”

老人的“同桌”总在不停地更换,大半年下来,几乎全班每一个学员都当过她的“同桌”。方老从最基本的笔画学起,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写得十分认真。在10几个“同桌”手把手的帮助下,老人第一次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她把那生涩的“方宝坤”三个字贴在课堂笔记的第一页,不时就要翻出来看看。

起初上课时,抄写课堂笔记很让方宝坤老人头疼,于是她每次上课都叫上70岁的儿子。儿子一边为母亲当“书童”、抄笔记,一边自己也在科普大学学习文化知识,和母亲共同进步。

若是老人的儿子不在,就让同班同学代为抄写,老人就从认识简单的字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整理笔记,从未间断过。 老人每周乘公交车20多分钟来到课堂,每次都是早早的到,生怕自己迟到耽误了课程。

虽然科普大学不布置家庭作业,但老人每次上完课都会把笔记认真背诵好几遍,老师和同学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她是年纪最大,但却最刻苦的‘小学生’,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上课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认真,比年轻人更有毅力,真让人佩服! ”

小学作文上学记 篇4

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学我很开心。但是,上到第二节课的时候,我就有些想妈妈了,所以下课我哭了。同学们一拥而上,我不好意思说是想妈妈了,就没说,同学们每一节下课都问我。我想我能克服!想完之后,第三节的上课铃声就响了,这节课是语文课,这节课,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腰挺的特别直,同学们都用眼睛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们,这时。王老师说了一声:“不许开小差!”我抬头一看,妈呀,王老师正瞪着我们这里呢!我吓坏了,赶紧把视线移开,把腰挺的更直。王老师才满意的笑了,我的心也放下来了,终于,到中午了。我可以睡觉了,下午,上完那两节课,放学喽!我班班主任带我们在学校门外的保护线里走了一圈,终于,我看到妈妈了,我一下子就扑进了妈妈的怀抱里!妈妈骑着自行车回家了。评语

小孩子最基本的反映。朴实无华,有小孩的心计。

纯风景,上学记 篇5

依稀记得家中比较穷,爸妈很忙,他们说是为了让我过好的生活。幼儿园上学,第一年老爹用脚踏车载我去上学,路上的我总是手拿一个绿豆包在咬着。接下来的三年都是自己走路,从店子头儿走到溪白幼儿园,途中最怕的就是公鸡,每次都被追着跑,许是运气好,从没被啄到。偶尔一两次会碰见老爹的朋友,两眼瞬间泪汪汪的,就免费搭了顺风车。(怎么搭上的车是听老爹说的,我一直不相信自己那么没出息,老爹苦于没有证据,也就放弃了说服我那是事实。)

【小学. 三轮车】

一批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们在一辆机动三轮车内(这种车现已濒临灭绝,因为不合法)嘻嘻哈哈地就到了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上五年级的我和燕子突然想去坐公交车。于是,冒险开始了,瞒着爸妈去坐公交车,偶尔会抄小路回家,其乐融融。直到某天早上被亲爱的老妈看见,逮回去坐三轮,当时成了一段“佳话”。真木有想到俺那么早就是叛逆少年了。

【初中. 宿舍三部曲】

起床曲:

在生管的威严下,迫于她的大嗓门恋恋不舍地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双眼迷茫地走到洗漱的地方闭着眼睛开始刷牙。

吃饭曲:

“大姐,两个馒头一杯豆浆。”我大声地喊。

“小弟,刷卡。”那位大婶冷冷地回答着(为什么是大婶呢,因为她她她男女不分……)

迟到曲:

晨读时偷偷摸摸地来到教室后门,正打算潜入,虎妞(俺初中班主任)的声音悠悠地传来:“又迟到了是吧?卫生委员给她罚扫一礼拜。”接着我一脸杯具地站在走廊念书,心里各种滋味,恨呐~

【高中. 缤纷】

打第一次被旺旺(我家狗狗)追随来到校门口时,我就火了一阵子(学校不让宠物进去)。连羚羊同学看见我都会说:“你家那只白色的狗狗呢……”直到把我气得脸红一块白一块青一块时,欠抽地大笑而去。

此后我一直啊绕远路,甩掉旺旺,美食计、母狗计,都木有用,最后还是跑为上策,成功甩掉旺旺。

有时会碰见同桌叶子,她会停下车,牵着自行车和我一起优哉游哉地步行,聊东聊西的。

有时会和班主任一起走进教室,途中除了寂寞还有尴尬。你能想象一个数学老师和一个数学很差的偏科生一起去教室,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多么大么?安静还是好一点儿吧,最怕老师开口说最近念得怎样。真是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不可。

【End】

以此铭记从小到高一上学期的美好时光。

编辑/付洋

双胞胎上学记 篇6

今天我们双胞胎进行了一个小比赛,小俊先出发1分钟后,我再出发,没想到我不仅赶上他,还比他早到学校2分钟。太高兴了。

小俊不是还没到学校吗?你怎么知道你比小俊早2分钟到学校呢?

哈哈,我到了。大俊你走得真快,足足比我早到了2分钟。

真的呀!大俊,你真是神算子!快跟我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这个嘛,得一步一步地分析。

小俊比我早1分钟出门,等我出门赶上他的时候,用了9分钟,这时他正好走了900米,那么他的速度就是900÷(9+1)=90(米/分钟),而我的速度是100米/分钟。追上他后,我又走了18分钟,也就是走了100×18=1800(米),那么这段路,小俊就需要走1800÷90=20(分钟)。20-18=2(分钟),所以我知道我比他早到2分钟。

大俊说得挺详细的,不过我有一个想法,可能算得更快。

根据大俊的分析,大俊9分钟走的路程等于小俊10分钟走的路程,那么我们就把大俊9分钟走的路程看做一份,大俊18分钟走的路程就可以看做这样的两份,如果让小俊走这样的两份路程,就相当于要两个10分钟,那就是20分钟了。所以20-18=2(分钟)。这样也可以算出结果。

上一篇:自动站仪器下一篇:调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