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共13篇)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篇1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根据有关法规、规章和县政府《关于加强政府系统值班工作和紧急突发事件(故)及时上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事故的报告:
凡发生死亡1人以上(责任事故),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伤亡事故,以及特别紧急,重大突发事件(故)。死亡3人以上,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群伤事故,公司主管安全领导必须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及已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立即向安全法规科、出租办报告。并在4小时内形成正式的事故快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第三条 安全事故统计:
安全事故的统计时间为上年的12月26日至当年的12月25日; 上月的26日至当月的25日。按照有关规定,公司技术安全科在每月30日前填报省交通厅统一印制的报表,报送交通局安全法规科。
第四条 安全事故档案管理:
公司应建立道路运输安全档案,并落实到人负责保管。档案内容包括:上级领导对事故的批示、责任认定书、调查报告、事故快报和应急救援处置报告,以及有关部门和公司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当月事故统计报表等等。
第五条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篇2
危险化学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 全国化工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并呈现好转态势。相较以往同期, 全国有16 个地区事故发生数和伤亡人数比都有所下降, 较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部分地区的事故发生数和伤亡人数同比上升,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基于化学工业工程生产中, 化学品大多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物质。因此, 研究分析化学工业工程生产中存在的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 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工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规律
针对化学工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研究, 统计2011 ~ 2015 ( 2015 上半年) 年化工安全事故快报, 分析现场事故发生起数与伤亡人数的安全事故规律。努力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 一) 生产安全事故逐月发生数分析。通过统计2011 ~2015 ( 2015 上半年) 按月发生的化学工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 分析安全事故发生起数的规律[1]。绘制出相应事故发生起数和人员伤亡数的折线分布图如图1、2 所示。
分析图1 可知, 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6、7 月份 ( 夏季) 。其中, 2011 年的6 月、2012 年的4 月、2013 年的11 月、2014 年的9月、2015 上半年的6 月事故伤亡人数都是该年份最高; 2011 ~2014 年的12 月份到次年的2 月 ( 冬季) 事故伤亡人数较低。总体来说, 一年之中的6 月份的安全事故逐月发生起数和伤亡数最高; 12 月份的安全事故逐月发生起数和伤亡数最低。
由此分析事故高发期是6、7 月份 ( 暑假期间) 的事故规律原因有, 该时间段处于外出人员务工高峰期, 任务总量大。另外, 该时间段处于夏季, 天气炎热, 危化品储存难度大; 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暴雨、冰雹、雷电等恶劣天气, 致使事故发生数大幅度增加。12 月~ 次年2 月 ( 春节期间) 安全事故少发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段属于生产低谷期。天气寒冷等实际情况可能被迫停工, 国家政策规定在此期间许多工程停止。
( 二) 生产安全事故逐时发生数分析。对每一天 ( 24 小时) 内的安全事故高发时段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明确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 同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统计2011 ~ 2015 ( 2015 上半年) 年化工生产事故快报, 每日安全事故每时发生起数分布表明, 每日之中的整体事故分布较均匀, 没有明显长时段的高发期。其中, 易发生事故的高峰期主要分布以下时间段 ( 点) : 上午8: 00 ~ 10: 00、正午12: 00 ~ 14: 00、夜间0: 00 和凌晨3: 00。
分析事故高发的原因有, 员工思想和精神状态均未调整到最佳敏捷状态; 工作时间逐渐增长, 员工的身体逐渐劳累, 体能消耗越来越大; 夜间和凌晨是人类生理需求上的正常休息时间, 同时对于周边的人群疏散也产生巨大的困难。
化工生产装置主要存在各种塔、罐、釜、槽、阀门设备繁多、高度密集[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多样, 工艺控制参数多; 通常都是在高温、高压、真空等特殊条件下进行, 并且伴有复杂的化学反应等特点, 都是造成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
三、化学工业工程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时间分布分析
就安全生产情况而言, 化学爆炸事故和中毒窒息事故是化学工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事故的主要事故类型。对2011 ~ 2015 ( 2015 上半年) 发生的较大事故类型分别统计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如图3 所示。本文主要对化学爆炸和中毒窒息进行图表分析。
( 一) 化学爆炸事故的分析与防治。近年来化工生产经常发生爆炸事故, 发现造成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多是由于容器内压力超出可承受范围所致。由爆炸事故发生起数的平均逐时关系可知, 爆炸事故频发的时间段 ( 点) 为上午8 时~ 10 时、正午12 时~ 13 时和凌晨0 时, 其中0 时是事故发生起数最多的高峰点。夜间的条件限制造成安全管理力度的降低和安全防范措施的缺乏, 每天上午和正午工人进行交接班时安全意识薄弱, 以至于安全事故的发生。分析爆炸事故发生起数与总事故发生起数的平均逐时关系可知爆炸事故起数与总事故起数相比较变化较为平缓, 事故发生小时段明显变化区域小。故而, 上午8 时~ 下午14 时均为控制爆炸事故的重点时间段。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 重视工程安全生产的质量, 防患事故于未然, 才能达到铲除隐患、转危为安的目的。
( 二) 中毒窒息事故的分析与防治。有毒物质泄漏后易生成蒸气云, 在空气中扩散、飘移后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危害, 直接影响到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分析中毒窒息事故发生起数的平均逐时关系可知, 中毒窒息事故易发生频发的时间段 ( 点) 为上午8 时~ 11 时、正午12 时~ 13 时和凌晨1 时, 其中1 时是事故频发的最高时段。由中毒窒息事故发生起数与总事故发生起数的平均逐时关系可知变化起伏程度和爆炸事故起数较相似, 上午8 时~ 下午13 时为控制中毒窒息事故的重点时间段。应按照国家标准对有毒有害场所的有害物浓度进行定期检测; 健全并严格执行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 必须明确单元的安全资质以及安全职责, 做好危险辨识并非加大审核监督力度。
( 三) 机械伤害事故的分析与防治。机械伤害事故是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机械及其吊具与铺具作为起因物和致害物所造成的事故,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占得比重不大。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有吊物 ( 具) 坠落、挤压伤害、触电、高处坠落、机体倾翻五类, 分别占机械伤害事故总数的30% 、8% 、34% 、10% 和5% , 合计约占87%[3]。对于控制机械伤害事故的打击重点时间段, 必须健全制度、加强培训教育、实行系统安全管理。
( 四) 高处坠落事故的分析与防治。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类型中, 高处坠落事故所占比例较小。但随着化工行业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繁重的体力劳动, 以及各种随时出现的不利因素等, 都直接危及现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4]。在安全技术方面, 针对高坠事故发生的规律, 加强洞口、临边、槎板、机械、脚手架、防护用品、保险装置等其他设施的验收、检查, 做到一丝不苟, 确保安全[5]。
四、结语
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设备失效、人的操作失误、管理缺陷等, 所引发的工业火灾、爆炸、中毒等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 灾难所带来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 灾害的影响范围往往具有地区性和社会性。通过统计2011 ~ 2015 ( 2015 上半年) 年化学工业事故快报, 分析现场事故发生起数与死亡人数的安全事故规律可知: 6、7 月份是每年中的事故高发区域; 分析生产安全事故逐时发生数得出: 7 时~ 14 时和凌晨1 时是每日的事故频发时段。化工四大伤害 ( 化学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之首的化学爆炸, 一度占到全部化工安全事故的大半以上。各级主管部门要以控制事故总量、遏制较大事故为目标, 切实加强化工安全监督管理, 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参考文献
[1]化工安全事故情况动态[EB/OL].http://www.safehoo.com/NewsS pecial/Chemical
[2]乔方方.化工生产中的危险性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26:330
[3]于艳芳.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4:195
[4]付宏.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J].山西建筑, 2008, 31:228~229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英波.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5).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篇4
4.有关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报告的几个问题
(1)以高等级事故因素为先确定事故等级
一起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和直接经济损失如同时符合2个以上事故等级的,在总体事故统计时,以最高事故等级为先进行统计。
(2)事故等级的变化调整
由于事故造成的死亡、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直接经济损失发生变动,导致事故等级出现变化的,要按照《条例》等有关规定重新进行事故等级调整。
(3)事故报告项目的界定标准
重伤。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和《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 15499——1995),“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具体是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急性工业中毒。参照《劳动部办公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1993年9月17日),“急性工业中毒”是指人体因接触国家规定的工业性毒物、有害气体,一次或短期内吸人大量工业有毒物质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人员立即中断工作。人院治疗的列入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统计。
死亡和失踪。道路交通、火灾和水上交通事故在7天内死亡或失踪超过7天的,均按死亡事故报告统计;其他事故在30天内死亡的(因医疗事故死亡的除外,但必须得到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确认)或失踪超过30天的,均按死亡事故报告统计。如果来不及在当月统计的,应在下月补报。超过上述事故规定报告期限死亡的,不再进行补报和统计。
直接经济损失。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善后处理、事故救援、事故处理所支出的费用和财产损失价值等合计,具体统计范围包括以下几项: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①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②丧葬及抚恤费用:
③补助及救济费用;
④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
①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②现场抢救费用:
③清理现场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①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②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4)事故性质的界定
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篇5
1、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
(一)发生事故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快报》的表式上报市交通运输委。
(二)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造成的死伤亡1人以上的行车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按月汇总后,应当于每月10日之前将上月统计情况,按照《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表》的表式上报市交通运输委。
2、事故快报的主要内容。
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快报的内容应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消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需要报造的情况。
3、事故处理和调查报告。
对于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行车事故在收到事故调查组的正式调查结论后10日内相关部门提交事故调查报告。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援救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情况,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等。
4、事故分析工作。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 篇6
第一条 特大人身死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执行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及《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等相关规定。
第二条 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执行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及《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 死亡事故由当地政府安全监督、公安、检察、工会等部门会同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和我公司按责任制规定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在45天内调查处理结案。
第四条 重伤事故由施工企业按责任制规定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并会同当地政府安全监督部门在45天内调查处理结案。
第五条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在报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同时,应报送省建设厅。其它重、特大事故调查报告及事故处理报告和死亡事故处理报告应报送省建设厅批复,并同时报送重、特大事故(重伤事故除外)影像图片资料。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化工行业,安全事故,统计,反思
近年来,全国危险化学品领域相继发生了多起火灾、爆炸事故,包括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爆炸事故、天津港“8·12”事故等重特大事故。事故原因与化工行业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生产过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国内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据原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统计了全国1949-1982年事故案例13440例,按事故原因分类,违反操作规程6165例(45.87%),设备缺陷(含防护装置缺陷138例、保险装置缺陷57例)1271例(9.46%),个人防护缺陷651例(4.84%),设计缺陷(含防护装置缺乏、保险装置缺乏)824例(6.13%),其它12类占33.70%。
另据安监总局对2010~2014年较大以上事故的统计数据显示,共发生事故326起,死亡人数2237人,其中爆炸事故死亡1871人(83.63%),泄漏中毒事故死亡202人(9.03%),火灾事故死亡164人(7.33%)。
2反思与建议
通过上述统计情况,爆炸事故是化工行业伤亡的主要原因,结合“人、机、物、环”的事故原理以及化工行业特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省、直辖市及当地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保证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严格化工从业人员的基本从业条件,重点落实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和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从业条件;强化对危险性较高的车间负责人、班组长、操作人员的从业条件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使员工具有安全责任心,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并熟悉操作技能。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方可持证上岗。
(2)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材料采购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设备,尤其特种设备管理。加强特殊作业安全管控,严格执行变更管理,细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承包商资格审查及项目管理,杜绝非法转包、以包代管现象,加强直接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管和管理。
以保证安全生产为前提,合理布局,选择成熟、可靠的工艺路线、设备设施,配备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强化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通过采用低危险性化工工艺、化学品代替高危险性化工工艺、化学品,通过完善装置自动化水平等措施,防止火灾、爆炸以及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开展隐患排查,确保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发现、治理隐患,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3)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积极推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着力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秩序,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创新监管为举措,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打非治违”、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示范创建、隐患排查体系建设、职业卫生基础创建、安全教育培训等重点工作的开展。
推行化工园区一体化管理优化园区布局,严格企业入园条件,加强对园区的安全监管,构建园区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园区内各企业的监测监控、应急救援等资源,实施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
(4)完善政府、企业的应急救援体系研发应对突发事故的先进应急技术,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互助平台,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应急能力。
(5)健全事故报告和统计体系认真组织对事故案例进行学习剖析,通过这些血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
3结语
总之,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通过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环境因素影响、提升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化工行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顺泽,吕清海,俞莉编.化工安全概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篇8
1.为了及时统计、报告、调查、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有关制度,制定本制度。
2.职工是指本项目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
3.伤亡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同时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牌照或录像。
4.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项目部有关人员必须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经理,并认真填写《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登记表》。
5.轻伤事故,由项目经理组织生产、技术、安全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提出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并认真填写《职工工伤事故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报公司安全部门,另一份存入项目部事故档案。
6.重伤事故,由公司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项目部所有职工积极配合调查组的工作。
7.死亡以上事故,项目部所有职工都必须正确配合由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的工作。
8.事故处理要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
9.项目部应在每月5日前,每年1月5日前将上月(年)的《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月(年)报表》报送公司安全部门。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篇9
(2017年7月)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7年8月9日
主要内容
一、2017年7月份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二、2017年1-7月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三、2017年8月份防控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建议
一、2017年7月份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一)总体情况。
7月份,全省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494起、死亡306人,同比分别下降36.5%和17.5%;环比分别上升11.0%和22.9%。发生较大事故6起,死亡27人,去年同期未发生较大事故;环比分别增加4起、20人,上升200%和285.7%;发生重大事故1起,死亡19人。
7月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表
(二)各行业事故情况。
1.农林牧渔业。7月份,全省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持平,环比分别减少1起,1人,下降33.3%和33.3%。
2.采矿业。7月份,全省未发生事故,与去年同期持平,上月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环比各下降100%。
3.商贸制造业。7月份,全省发生事故35起,死亡36人,同比事故起数分别减少9起、5人,下降20.5%和12.2%;环比事故分别— 2 —
增加13起、15人,上升59.1%和71.4%。其中:冶金机械等八行业发生事故16起,死亡17人,同比分别增加2起、1人,上升14.3%和6.3%;环比分别增加9起、11人,上升128.6%和183.3%。
4.建筑业。7月份,全省发生事故34起,死亡44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2.9%,死亡人数增加10人,上升29.4%;环比分别增加2起、17人,上升6.3%和63.0%。其中: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发生事故20起,死亡25人,同比分别上升81.8%和127.3%,环比分别上升53.8%和108.3%;交通建设工程发生事故2起,死亡1人,同比分别下降50%和75%,环比分别下降33.3%和66.7%。
5.交通运输和仓储业。7月份,全省发生事故409起,死亡210人,同比分别减少275起、71人,下降40.2%和25.3%,环比分别增加35起、25人,上升9.4%和13.5%。其中:道路运输业发生事故403起,死亡205人,同比分别下降40.3%和25.2%,环比分别上升9.8%和15.2%;水上运输业发生事故2起,死亡1人,去年同期未发生水上运输事故,环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下降50%;铁路运输业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各下降60%,环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持平。
6.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等其他13个行业。7月份,发生事故14起,死亡14人,同比分别减少1起、1人,各下降7.7%;环比分别减少1起、2人,下降7.1%和16.7%。
7月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各行业占比图
(三)较大及以上事故情况。
7月份,发生较大事故6起、死亡27人,其中:道路运输业事故3起、建筑业事故2起、商贸制造业事故1起;发生重大事故1起,即:广河高速公路龙门路段“7·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较大及以上事故简要情况如下:
1.7月6日13时许,广河高速广州往河源方向74KM处发生一起大客车碰撞护栏侧翻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9人死亡、30人受伤。
2.7月4日,广州市乐广高速公路花都梯面区段发生一起小型普通客车与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的道路交通事故,至7月9日,事故造成3人死亡。
3.7月7日,韶关南雄市江头镇X338线5公里处发生一起摩托车与公交车相撞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
4.7月8日10时许,东莞市塘厦矿山起重设备经营部3名员工对位于企石镇铁岗村九龙井的龙门吊进行拆除作业时,发生坍塌,造成3人死亡。
5.7月11日,揭阳普宁市普宁大道南山路段一辆在路边施工— 4 —
的大型吊车发生倾翻,吊臂砸中一路过面包车,造成8人死亡,2人受伤。
6.7月22日18时许,广州市海珠区振兴大街16 号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B 区项目发生一起塔吊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2 人受伤。
7.7月26日3点许,在肇庆市广宁县仁安路段(S263线165km+150m)处,号牌为鄂FFK106小型轿车与对向行驶号牌为桂B43996重型仓栅式货车发生碰撞,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四)7月份事故主要特点。
1.从事故总量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较大以上事故频发。7月份各类事故总量虽然同比下降明显,环比却分别上升11.0%和22.9%,尤其7月4日至11日不到10天的时间里,接连发生1起重大事故,4起较大事故,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2.从各行业数据来看,大部分行业事故环比上升,部分行业事故死亡人数环比上升尤其明显。商贸制造业发生事故35起、死亡36人,环比分别上升59.1%和71.4%;建筑业发生事故34起、死亡44人,环比分别上升6.3%和63.0%;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生事故409起、死亡210人,环比分别上升9.4%和13.5%。
3.从事故发生地区来看,珠三角和粤北两个地区发生的事故占全省事故总量八成以上。珠三角地区发生事故309起,死亡194人,分别占总量的62.6%和63.4%,其中:重大事故1起、死亡19人,较大事故4起、死亡16人;粤北地区发生事故102起,死
— 5 — 亡71人,分别占总量的20.6%和23.2%,其中:较大事故1起、死亡3人;粤东地区发生事故48起、死亡27人,分别占总量9.7%和8.8%,其中:较大事故1起、死亡8人;粤西地区发生事故35起、死亡14人,分别占总量的7.1%和4.6%。
7月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地区图
4.较大以上事故多发频发。7月份发生重大事故1起、较大事故6起,其中3起涉及起重机械,2起涉及客运车辆,2起涉及重型货车。接连发生涉及起重机械的较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惨重,在我省非常罕见,需引起相关行业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2017年1-7月事故情况
(一)全省事故基本情况。
1-7月,全省共发生事故3917起,死亡2024人,受伤3267人,经济损失17862.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1.6%、8.0%、31.7%和18.1%;发生较大事故28起,死亡115人,同比分别上升27.3%和42.0%;发生重大事故1起,死亡19人,同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5.6%。
1-7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表
(二)行业事故情况。
1.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共发生事故3411起,死亡1535人,同比分别下降24.2%和10.7%。其中:道路运输业发生事故3360起,死亡1495人,同比分别下降24.5%和10.4%;铁路运输业发生事故16起,死亡13人,同比分别下降23.8%和38.1%;水上运输业发生事故18起,死亡13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10%,死亡人数下降23.5%。
2.农林牧渔业发生事故17起,死亡(失踪)19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19.0%,死亡人数上升35.7%,其中发生渔业船舶事故10起,死亡12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37.5%,死亡人数上升33.3%。
3.采矿业共发生事故6起,死亡6人,同比各上升50%,均为金属非金属矿山业事故。
4.商贸制造业发生事故201起,死亡183人,同比分别下降3.4%和13.3%。其中:冶金机械等八行业发生事故75起,死亡72人,同比分别下降23.5%和31.4%。
5.建筑业发生事故210起,死亡216人,同比分别上升5.5%和
— 7 — 14.3%。其中: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发生事故103起,死亡97人,同比分别上升15.7%和21.3%;交通建设工程业发生事故20起,死亡21人,同比分别上升42.9%和31.3%。
6.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等其他13个行业发生事故72起,死亡65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18.0%,死亡人数持平。
(三)较大及以上事故情况。
1-7月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28起、死亡115人,分别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20起(同比增加4起)、建筑业5起(去年同期未发生较大事故)、商贸制造业3起(同比减少1起)。发生较大事故的地区依次为:广州4起、汕尾3起、阳江3起、湛江3起、河源2起、东莞2起、肇庆2起、清远2起、揭阳2起、深圳1起、珠海1起、佛山1起、韶关1起、云浮1起;发生重大事故1起,即:广河高速公路龙门路段“7·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1-7月各行业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占比图
三、2017年8月份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建议
(一)近4年8月份较大及以上事故情况。
2013-2016年的8月份,共发生较大事故39起,分别为:道路运输业30起、建筑施工3起、火灾2起、制造业1起、水上交通1起、渔业船舶1起、旅游景区1起。
近4年8月份部分典型较大及以上事故简要情况表
(二)2017年8月份较大及以上事故防范工作建议。
分析近4年历史同期较大及以上事故情况和7月份事故情况特点,结合实际,对8月份较大及以上事故防范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时刻绷紧防范较大以上事故这根弦。今年进入7月份以来,我省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先后发生广河高速公路惠州龙门路段“7·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广州花都“7.4”、韶关南雄“7.7”、东莞“7.8”、揭阳普宁“7.11”等较大事故,近4年我省历史同期发生各类较大事故39起,发生的行业领域涵盖了道路运输、建
— 9 — 筑施工、制造业、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火灾等各个行业领域。各地各部门务必要切实警醒起来,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时刻绷紧防范较大以上事故这根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尽快扭转我省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提供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是迅速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8月份,我省正处于主汛期,连续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已经对我省各地造成较大影响。省安委会已印发7月至10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突出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迅速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加强路面巡查执勤执法,全面加强客车、货车、危化品运输车辆、工程车、校车、旅游包车等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员、运输企业的监管监控,依法从严查处酒驾、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加强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和节点的改造整改,完善道路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全力降低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彻查严处营运车辆违规挂靠、严重违章等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公安消防部门要充分发挥消防安全专业监管的力量,突出抓好电气火灾、高层建筑和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等消防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夏季消防检查工作,因地制宜开展专项— 10 —
治理,全力整治重大火灾隐患,扎实做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工作,严防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各级气象部门与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部门之间、与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之间的信息要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发布事故预警信息和防控措施。
三是建筑业较大事故频发。今年1-7月建筑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较大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去年同期未发生一起较大建筑施工事故,现已发生5起,死亡33人,其中7月份就发生涉及起重设备(龙门吊、汽车吊、塔吊)的较大事故3起,死亡17人,形势非常严峻。从多起典型建筑施工事故原因分析来看,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监管不力、勘探设计不足、施工存在缺陷、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违规分包、“以包代管”、重点项目赶工期等则是建筑施工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建筑施工行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督促企业重点加强对模架支撑、土方开挖、其中机械安拆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查施工现场无设计、无方案、不按照方案施工的行为,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要突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督查检查,建立健全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日常检查的规范化、常态化检查制度,真正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促使参建各方主体履行安全责任;要夯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基础,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警、防范控制事故的能力,切实落实企业安全培训教育
— 11 — 主体责任,做到员工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不得上岗作业。
四是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强化警示教育。要对今年以来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严格事故调查和问责,严格落实“四不放过”的要求,做好事故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按规定及时做好事故调查结案和调查处理结果公布工作,通过严厉事故查处倒逼责任落实,达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查处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好转。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篇10
一、在街道辖区内发生死亡事故、1人以上遇险的重特大未遂事故、重特大事故险情,村(居)委会要及时向街道报告,安监站要在接报后立即报告街道安委会领导,并由安委会报告市安监局。事故情况不明或抢险救援末结束时,要做好续报工作。
二、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在组织实施事故救援的同时,要将事故及时向安委会上报、一律不得瞒报、虚报、迟报。
三、对瞒报、虚报、迟报安全事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四、安委会接到事故报告后,要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上级安监部门及时报告。
五、事故报告的范围
(一)工矿商贸企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事故;
(二)民用爆破物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事故;
(三)建设工程项目及建设施工单位的事故;
(四)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事故;
(五)食品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篇11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制定本制度。2.范围、相关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驻地办各部门和全体监理人员及一、二合同段施工现场。
2.1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驻地办除应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并应立即向公司部门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司主管领导。并按系统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2.3公司主管领导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领导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2.4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5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2.6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 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分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四个等级。
3.1.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2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4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制度 4.1事故报告级别
4.1.1无人员受伤、无(或轻微)财产损失为一级; 4.1.2有人员伤亡或有重大财产损失为二级;
4.1.3一级事故发生可事后上报,二级事故必须立即上报。4.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当事人、发现者及相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向安全综治办报告,有人员伤亡情况的,拨打急救电话(120、119等)。属于二级事故的,安全综治办应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并随即赶赴事故发生现场。
4.3发生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及单位领导接到报告后,属于二级事故的应立即赶赴事故发生现场,组织现场救援及做好其它事项。单位领导接到报告后,一般事故、较大事故2小时内上报省公路局,特别重大事故立即上报。
4.4事故现场当事人、发现人及相关人员报告事故内容应包括: 4.4.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4.2事故的简要经过。
4.5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内容应包括: 4.5.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4.5.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5.3 事故的简要经过;
4.5.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5.5 已经采取的措施; 4.5.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6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4.7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8事故发生后,本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4.9事故处理
应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责任的调查、追究及处理。4.10安全综治办应根据相关要求,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单位各类安全事故,不瞒报、谎报。
4.11发生安全事故出现瞒报、谎报者,扣除本人当年安全奖;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处分;情节特别重大触犯刑法的追究刑事责任。
应急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控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危害,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驻地办所有部门和全体全体职工。凡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危及全体职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财产损失或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均执行本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3 定义
3.1潜在事故:容易导致事故的风险。
3.2紧急情况:对正常的生产、工作有严重影响的非正常情况(如火灾、爆炸、暴雨、洪水或危险物品泄露等)。
3.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财产损失及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物品。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建立驻地办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实施指挥和组织领导。
4.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归口负责部门,负责本制度的运行控制以及应急准备、响应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
4.2.1负责对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运输交通设施、储存设施等进行安全监控,防止异常尤其是紧急情况的发生;
4.2.2定期对消防器材、消防设施、设备、消防通道和主要用电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4.2.3在紧急状态下对物资、人员的具体调配以及与消防(119)、公安(110)和医院(120)等部门联系,获取支持。4.3负责组织评审、培训、演练、修订院应急预案。4.3.1制定驻地办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3.2制定办公楼防火应急预案。
4.4各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中识别的重大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演练。加强应急处置工作的检查、宣传和教育,树立抢险抗灾意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处置 5.1事故报告
有关单位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上报工程重大质 量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情况。5.2报告程序
发生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后,施工单位应立刻向各监理和业主同时报告事故情况(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 报和漏报。
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8小时内将书面材料报告监理。驻地办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业主报告(时间不超过2小时)。5.3报告内容
工程重大质量险情或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内容包括:
(1)建设工程事故中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登记情况,施工单位负责人、工程项目部经理、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及执业资格等情况。
(2)险情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3)险情或事故基本情况,事故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直 接经济损失等。
(4)原因的初步分析。(5)采取的措施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6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6.1 应急准备
6.1.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紧急情况发生时是应急指挥中心的办公室,负责做好协调和日常准备工作; 6.1.2其它各部门应保证所属区域内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抢险救灾物品及设备的完整和正常使用;
6.1.3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负责健全与市消防队、医院、防疫站、环保局相关人员的通讯、联络方式,并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6.2训练和教育培训
6.2.1各部门领导为本部门的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
6.2.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驻地办应急培训和教育,并保留记录。6.3 设备配置和标识
6.3.1应急设备:应急灯、应急喇叭、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 6.3.2应急设备的管理:应急灯、应急喇叭、灭火器、消防栓要实行定置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设有明显的应急警示标志,以确保紧急状态下的正常启用。
6.4应急指挥或参与者和有关支持部门的联络方式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外部救援机构支持应急电话:
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煤气急救:144。6.5事故处理制度 6.5.1通讯:
事故发生时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直接报告驻地办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并同时打电话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副指挥长。
6.5.2车辆调度:
事故发生时,驻地办内部车辆听从应急指挥中心调遣,同时现场负责人立即拨打电话“119”或“120”等待救援车辆。6.5.3逃生疏散:
各部门负责人在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下,带领本部门全体职工从安全通道迅速有序撤离或就近疏散。6.5.4人员、物质、资金的救护和调度
6.5.4.1紧急状态下,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救护伤员,拔打“120”或“119”等,并派专人在现场消除障碍,引导救护车、消防车快速通过;
6.5.4.2事故现场有专人保护,并由相关人员写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原因报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并备案,同时妥善处理好事故现场;
6.5.4.3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事故后的恢复; 6.5.4.4事故总结:应急指挥中心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事故处理提出意见交由驻地高监确认后予以实施,找出责任人和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并提出整改措施、处理意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并在驻地办范围内通报,以警示全体职工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7 演练与检查
7.1演练主要内容:报警、疏散、事故处置和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7.1.1紧急疏散:预设紧急状态时,各应急人员在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下,采取“人盯人”方式组织本部门全体职工迅速有序地从安全通道撤离预设事故现场;
7.1.2现场救护:预设紧急状态时,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拔打电话“119”或“120”,将伤员轻轻放平,按规定进行止血、人工呼吸等救护,现场有专人清障,救护车赶至现场时按医生要求搬运伤员,相关人员要迅速掌握上述一些简单的现场救护手段;
7.1.3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在全驻地办范围内每年组织一次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或自选课目训练,每两年组织一次全部演习、部分演习或单项演习。8 制度评审
8.1紧急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事故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修订和评审本制度, 使其不断完善。8.2记录完整保存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篇12
为了做好我校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我校的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制度。
1、实行层层上报制度。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政教主任、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级组长、班主任、全体保安为组员的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班应成立相应的安全小组,一旦出现问题,层层上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2、设立门卫登记制度,外来人员必须登记,校门必须按时开关,有外来人员需进校时,门卫必须上报校长室或总务处。各班成立治安小组,按照轮流表协助门卫做好放学时段的管理工作。
3、每班每天早晨要上报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对未出勤的学生要查明原因,记录备案。
4、严格规范教师、学生请假制度,上班时间教师、学生出校门时,必须报经校长室、政教处批准,方可出入。
5、学校每天安排值日教师,处理并记录值日期间的偶发事件,特殊情况向校长或公安机关报告。
6、学校每天安排保安24小时值班巡逻,有情况及时与领导取得联系。
7、夜班值勤人员每晚要认真进行检查,对办公室、功能室、教室、食堂厨房及其它重要场所,应按统一规定落锁,以防坏人入内,本校学生亦应按规定出入。
8、上课时间不会客。发现陌生人在校内活动要进行查问,发现形迹可疑的及时向值日领导报告。
9、各班级要经常利用班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知识教育。如: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等,以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级内、校内出现较大安全事故分别由班主任、值周老师负责及时向校长报告;出现一般安全问题由班主任、值日老师负责登记并处理。刘家塔初中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根据“河曲县学校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为扎实开展我校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学校安全工作的力度,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切实保证学校师生的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为中心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展学校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在巩固集中整治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杜绝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制度建设
1、有校长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层层安全责任书。
2、学校有完善的各项安全制度。
3、学校有实行有效各种应急预案。
4、值班、值宿岗位职责: 坚持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工作必须认真负责,保护好学校的一切物品。认真检查门窗,以防被盗。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处理。
5、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要每年体检一次,有传染病人员不准上岗。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管理,勤通风、勤打药消毒、消灭蚊蝇。严防“病从口入”关,保证身心健康。
6、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的安全要求和防范措施如下:
1).进行单、双扛这类体育训练时,教师必须在场指导学生的动作,规范其动作,以防不慎,并且在单、双扛两侧站两个同学保护。万一发生摔伤事故,及时请医生或拨打120。
2).剧烈运动后,若出汗太多,切忌不可饮冷水。
3).投掷铅球时,必须有警戒线,严禁多余学生入内。
4)、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由班主任带队,任课教师随后,学生不得擅自离开队伍,若有特殊情况报告班主任。
7、学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安全责任中于泰山”的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意识,在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中狠抓薄弱环节,主动出击,排查隐患,通过活动,切实做到“十有”的领导;有领导、有机构、有专人、有职责、有制度、有督查、有重点,有保障、有考核、有奖惩、确保广大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
三、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由樊虎伟校长任专项整治行动组长,赵鑫任副组长,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领会实质,认识到位。责任到人,并迅速开展此项活动。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围绕创造“平安校园”的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墙报、园报、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社会氛围,使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
3、坚持全面排查隐患,发动全校教师齐抓共管,从细节抓起,行之有效的清排措施要到位,做到每个安全隐患排查检查情况有记录,有分析,整治隐患要有过程。
4、坚持边学边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要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整改要注重“两个结合”一是与建章立制相结合,二是与加强管理工作相结合,要把整改措施细化,确保整改真正落到实处。
5、强化责任,认真执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条例,对整改中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要立即批评教育,真正把确保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6、抓好火灾隐患的普查整治工作,学校火灾防范重点是学生宿舍、食堂等。教育学生不玩火,不得把火源带入寝室。认真检查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确保供电线路完好状况,检查各项防火管理制度等情况。
7、学期结束前和下学期开学前对学校房屋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8、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教育,并对食堂进行各项卫生安全检查,工作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卫生安全流程操作,加强食堂硬件投入,使之更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9、进行一次教职工思想教育,坚决防范不良思想的滋生和外来有害思想对师生的渗透,密切注视全体教职工思想动态,重点关注特殊教职工的动向,加强学校网络管理。
10、对学校周边的治安,交通、经营状况进行调查摸底。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篇1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安全生产、环境事故,规范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工作,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中储粮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肇州直属库及下各分库点。
第二章 事故分类与等级
第三条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发生下列安全生产事故时,应按本办法执行。
一、发生人员死亡或重伤的事故。
二、发生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
三、发生超过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财产事故。
四、发生水上交通事故。
五、发生关系到安全生产、人员伤亡或企业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第四条 伤害程度
一、轻伤:指造成人员肢体、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致使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二、重伤:指造成人员肢体残缺或某些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致使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三、死亡。第五条 伤亡事故
一、根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及其他的有关规定,按事故严重程度可分为:
(一)轻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只发生人员轻伤的事故(损失工作日小于105日)。
(二)重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但无死亡的事故(损失工作日大于等于105日,小于6000日)。
(三)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发生人员死亡的事故(损失工作日等于6000日)。
二、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文中的有关规定,按照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的损失,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第六条 事故类别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事故类别共分为20类,其中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第七条 事故原因
根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以及有关规定,事故原因可分为11种:
一、技术和设计有缺陷。
二、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三、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四、生产场所环境不良。
五、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六、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七、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八、劳动组织不合理。
九、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
十、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
十一、其它。
第八条 受害人损失工作日
按照《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进行计算。第九条 直接经济损失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进行计算。第十条 环境事故
环境事故分为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破坏事故二类。
一、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生产经营方式、工具、设备等,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粉尘、油污等的排放(或经治理后排放)未达到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致使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二、环境破坏事故系指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第十一条 发生下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事故应及时报告。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二)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四)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 万元)。
(二)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三)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四)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五)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六)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二)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三)人员中毒死亡。
(四)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五)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六)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三章 事故报告与处置
第十二条 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安全员。安全员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本项目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十三条 事故工区负责人应将抢救遇险人员及救援所采取的措施等实施情况,随时报告安全员,直至救援工作结束。
第十四条 事故工区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应填报《肇州直属库安全生产事故快报表》,交至综合科安保部。
第十五条 事故工区在事故发生后10天内,写出事故报告,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与预防事故措施一同报至综合科安保部。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原因、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及症状、直接经济损失,肇事人员的情况、事故造成损害的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及结案情况等。
第十七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第十八条 事故处理权限
一、综合科安保部负责对重伤(含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和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调查处理。
二、现场责任人负责对重伤以下事故和一般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调查处理,但应报综合科安保部备案。
第十九条 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客观发生的事故→采取紧急救护、保护事故现场→逐级上报→现场取证调查→鉴定→处理报告。
如为抢救伤员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品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识,为事故调查创造条件。
第四章 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事故调查必须遵守的原则
公平、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依法办事的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第二十一条 事故调查,按照事故处理的权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的内容包括:事故的经过、事故的原因、事故的类别、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等。
第二十二条 按照事故处理权限和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根据事故责任者的责任大小、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综合科安保部负责对项目部成员的责任追究。对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肇事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一、发生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造成严重政治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对事故单位负有责任的分管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事故单位负有责任的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处分。
二、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造成特别严重政治影响的,对事故单位负有责任的有关负责人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三、未按国家和综合科安保部规定履行职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对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四、安全生产设施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接到安全生产监察机关的指令后逾期不改正,导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五、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检查、督促、整改不力,导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六、已发现隐患或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预兆,不及时采取必要和可能的措施,贻误时机,导致较大责任事故发生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降级、撤职处分。
八、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后,不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导致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降级或撤职处分。
十、进行违章指挥或者对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不加制止的,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十一、对及时报告事故信息、真实反映事故情况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规定不符的,以国家规定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肇州库综合科安保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自查报告08-27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制度07-23
医院安全事故报告制度07-29
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05-21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08-17
李园小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06-08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月报2017年7月-广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1-12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报告制度05-13
2023安全信息及事故报告制度09-14
道路运输安全事故报告制度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