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思想来工作有感

2024-11-22

带着思想来工作有感(精选6篇)

带着思想来工作有感 篇1

带着思想来工作读后感

‘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源自《尚书》和《大学》的两句话,古老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微言大义的镌刻在了中国移动的文化史册上。从中你读出一份怎样的勇气、智慧、仁爱,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的圣道和仁道;透出怎样一份北溟鲲鹏振翼扶摇九万里的气魄与高远,那是敢于作脊梁的恢宏志向,是绝云气、负青天的超达勇气,也是谋发展树千秋的大智慧。

流火的七月,当弱柳扶风已变作浓得化不开的绿,这片阡陌纵横沟壑交织的黑土地,沉浸在缤纷耀眼的绿色告别气氛里,我告别了深爱着的校园,告别了四年童话般的菁菁生活,告别了情谊深厚如手足的同学,年少的我,梦想卓然,热情澎湃,光彩四溢,站在未来的出发口,伴着阔朗壮美洒脱自如的夕阳红云憧憬未来。在现实中跌跌撞撞,蜕去娇柔华丽的翅膀,也曾不自知的彷徨迷惑,似乎千年的日子千年的天空就这么活着、沉默着,一程走下来,长河落日。然而就在这时,一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以她千年的责任千年的厚重千年的精神,净化着我的内心,唤醒沉睡的激情,斑斓着生活,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一句‘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以一种儒者风范,在平凡中时时闪耀的人格魅力,产生神圣的火花,给人最强撼的思想震动。于是我知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东西是无字的文化、无课本的教育,是一种无声息的影响,一旦渗透进生命和血液,将影响你的一生。

责任,一个凝结着厚重的字眼;人生,一个充满责任的旅程;价值,一个人生追求的目标;卓越,一个价值展现的囊括。似乎的周而复始,但其中却孕育着必然。人,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才能展现人的意义。责任是一种承诺,在他身上承载着一个不渝的使命,只有忠实地履行这个使命,才意味着责任的实现。在我泱泱中华,凡谓仁人,其必以责任为先,融责任于血液,浑责任于一身。昭明德之先行以谓责之使然,谓责之既成以承中统之业,兴责之明以期遗后人之显德,以忠其责而谓仁者之首行。试问苏武塞外牧羊38年以忠其至于国家之责任,难道不正造就了卓越于历史的成就!这难道不正是古人忠诚之责最完美的诠释?想我中华民族之五千年文化,道德之积淀,文明之承传,无不以忠于国家之民族责任为脊梁;启幼以学,必以爱国情怀示之,难道这不正是忠诚责任细微处之体现?

放眼望,在创造卓越的感召下,君不见中国移动每年的超高综合营业额,君不见持续增长的综合净利润,君不见日益迅猛的用户总数增长,君不见公司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对国家的贡献!在优良的业绩面前,中国移动通信人不敢丝毫懈怠,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居安思危,确立了今后的发展目标:立足于“做世界一流通信企业”,推进公司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俯首看,在创造卓越的感召下,我们身边的同事,在工作中他们让你感触最多的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执着,一种勤勉,一种创造。我数不清他们有过多少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也道不尽他们做了多少无私奉献多少卓越贡献,责任在他们身上已经被分解,每一个专注的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次仔细的探究,每一次无怨无悔的深夜加班,每一次风雨无阻的外出作业,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责任”的含义。他们的兢兢业业深深震撼并感染了我!是他们用最美丽的行为向我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追求卓越”,是他们给我上好了人生的一课!我只希望用我最朴素的笔表达我对他们――我最亲爱的同事们最真诚的敬意!也许今天我的文字不够精彩,那么就让我向你们献上深深的一鞠躬。

作为中国移动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忠诚于祖国的通信事业吗?我们难道不应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勉的工作吗?我们难道不应创造新的技术与价值使我们的通信事业跨入新的领域吗?这些难道不是责任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吗?难道我们不应承担这些责任去创造辉煌的未来吗?同志们,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起这份属于我们的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的价值,创造个人的辉煌,企业的辉煌,行业的辉煌!贡献一己之力,以推同祖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以我们的力量去实现社会的富足,以己之责任铸就卓越的社会进步,民族的振兴!并以此来作为“责任铸就卓越”的最完美的诠释!因此,让我们迎着机遇和挑战,带着我们深沉博大的责任心和永不止息的卓越心,携手向前!

带着思想来工作有感 篇2

离退休干部大多是经历过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老同志, 看待事物的方式, 一般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 将其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 也是最主要的一点, 多数离退休老干部具备极其健康的政治思想, 即便在离退休之后, 其情绪也能保持乐观向上。笔者接触过许多离退休老干部, 这些老人即便离开了工作岗位, 也非常关心党和国家的每一个政策, 能够体谅其中的每一个暂时性不足, 并积极支持政策的落实。

其次, 满意目前的政治待遇, 关注生活待遇上的落实。政治待遇经过了长久的发展, 已能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精神需要, 然而在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下, 目前的生活待遇已逐渐无法满足离退休干部的价值需要了, 不少人甚至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心。

最后, 尤其关注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这主要还是因为离退休干部自身道德修养高, 对现实生活中如贪污腐败、玩忽职守等行为极其厌恶所致。

二、带着感情做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及措施

(一) 意义

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仅能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维护社会发展的大局, 还能保证这一批老干部的身体健康, 延长其寿命, 最重要的是, 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 这批老干部才会愿意正确发挥其生命的余晖, 做好表率, 做出标准。

从前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 离退休干部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即便离开工作岗位已有多年, 还是期待能够融入社会, 为社会做出贡献, 并且渴望继续得到尊重, 能够获得更多的照顾及补助。深究其中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 还是在于政策落实不周、实际生活存在困难、家庭有矛盾这种问题上, 而带着感情做思想政治工作, 能够让我们深入老干部的实际, 切实理清楚他们的需求, 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达到其目标完成其意义。

(二) 措施

将感情融入到工作中, 对相关人员而言, 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挑战, 要深入落实这个目标, 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充分满足其精神需求, 保障离退休干部作为党员的基本权益。这要求我们重视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 通过合理合法的措施, 如分发相关政治文件、举办报告会议、鼓励其参加重大活动等措施, 使其对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法规享有知情、参与与监督的权利。笔者所在单位为了让身居外地的离退休干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甚至将相关文件采取邮寄的方式, 送到了这批老干部身边。

其次, 深入离退休干部群体之中, 了解每位干部的实际需求, 协助其消除心理上的障碍。离退休干部在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往往会进一步演变成心理上的障碍, 进而妨碍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施行,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老干部生活之中, 主动去了解其实际需求。笔者所采用的方法, 是针对部分存在心理障碍隐患的老干部, 亲自走访, 围绕当今时下的热点问题, 聊天对话, 进而引出其心理上存在的某些问题, 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当然, 即便老干部不存在心理上的障碍, 我们也应该经常性地上门探访, 主动了解其生活情况。

最后, 落实各项政策,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保障离退休干部的身心健康。衣食住行, 医疗健身等问题, 不应该是困扰离退休干部的问题, 事实上党和国家已经多次颁布了相关法律和政策, 保障老干部在日常生活上的各种权益, 只要我们深入落实, 自然能有效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从而释放其心理压力, 保证其心理健康。例如, 本单位就曾针对离退休干部提出的医疗保障金问题, 召开专题党委会认真研究, 连续9年为离退休同志发放了医疗补助金。与此同时,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能够有效保障其身体健康。本单位就专门建设了一个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其中包含有乒乓球、门球等各种运动中心, 还建立了美术协会、音乐协会等艺术类协会, 满足老干部的精神需要。

三、结束语

总之, 将感情融入到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果, 既能切实保证老干部的心理健康, 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革命晚节不保情况出现, 又能切实保证老干部的身体健康, 延长其寿命, 使其有机会发挥出更大的余晖, 还能进一步保证社会和谐, 促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在满足其政治精神需求的基础上, 深入老干部的生活, 了解并解决其具体困难, 还应该深入落实各项政策,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参考文献

[1]钟风华.如何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J].发展, 2009 (3) .

[2]石燕燕.运用亲情化理念做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 .

[3]卢勇.浅议当前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23) .

让老师们带着快乐来工作 篇3

近几年相继参加北师大和陕西师大的培训中均有相关专家涉及到让教师消除倦怠快乐工作的议题,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深思,受益匪浅,下面就“让老师们带着快乐来工作”的观点和所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感悟专家理念,建立职业尊严,形成思想引领

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说:“现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度不一定高,但做为一名幼儿老师应提高专业认同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要充分体会到每一个专业行动和行为都具有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志亮说过:家长和国家的信任强化了教师的责任:学生家长没有把自家的存折交给教师,而是把比存折更重要的孩子交给了教师——托付的不仅是孩子的一生,也是两口子晚年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家族的希望!教育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教育=爱+责任。因为没有了爱的教育=折磨一群学生+折磨自己;不负责任的教育=毁掉民族前程+毁掉子孙!这些来自社会及家长的满满的信任和党和国家交给的这份重大的责任,我们没有理由说幼儿教育职业没有尊严,我们必须尽好老师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实现成功需要、成就需要以及在工作中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需要,完成为每个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目标,从而赢得家长社会的尊重,从实现教师责任和使命中获得幸福和快乐。

二、创设温馨环境,建立公平制度,施行以人为本管理

做为管理者要千方百计的为老师们创造一个十分温馨的幼儿园内外环境。给老师们一个遐想的空间和时间,让其放松、惬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以事取向的管理风格,在一种严格的纪律规则的约束中,渗透家庭般的温暖,学会走心路用爱多沟通,保护自尊心,让面子留足。适时搭建一个让老师疯狂发泄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其彻底放松,以空杯心态,将不快乐和干扰放在一边,百分之百投入当下,享受现时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感。

三、打造个性愿景,搭建追梦舞台,引领教师梦想成真

幼儿园的愿景是幼儿老师成长的动力。教育理念是幼儿园的魂,是目标方向和愿景。很经典的《打猎的故事》《毛驴的故事》《三个建筑工的故事》描述的是没有目标的幼儿园好似打猎的老大、老二;没有愿景的幼儿园就如绕着磨盘转了十年的毛驴;没有梦想的幼儿园就像建筑工地的第一个建筑工。因此,必须注重走以人为本的内涵发展之路,引领教师明确本幼儿园的神圣使命及5-10年的发展愿景,强化渗透到血液里去,懂得这个发展愿景与个人成长的密切联系,让每个人充满希望和自信,自觉自愿设计和规划个人5-10年与己与园发展互生互长的愿景或成长目标。有目标工作就有了方向,有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师们明确“我知道,我该干什么”,再适时提供给老师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让老师们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驼负千斤,蚁背一粒。一个人只要竭其所能,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那么他就是对自己负责,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创造性,最终走向成功。这种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中获得地成长与进步,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满足和充实感。这便是工作给予的内在回报,是让自己在不断完善和成长中得到的价值需求的满满的自信与快乐。

四、善用激励,点燃激情,尽享专业成长的愉悦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詹姆斯认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加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园长要适时通过内部激励、外部学习激励,成果分享展示、学历进修、面对面欣赏激励、信函鼓励等让老师感觉自己的成功与价值的体现。优质的激励机制,可唤起教师自信与激情,能最大限度地挥洒激情,用飞扬激情发掘工作中的快乐,实现专业成长,按自己的规划目标点燃梦想,化作团队的力量,与幼儿园的梦想一起飞翔。

五、心怀感恩,敬业奉献,体验价值收获的快乐

作为单位的一员,只有心怀感恩,才能快乐工作。首先,对工作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因为岗位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挖掘潜力和实践才华的平台,工作让我们学到知识,开阔了视野,结交了朋友,丰富人生阅历,让我们体会到持久芬芳的快乐。其次,感恩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确立自我归属感;感恩于同事的理解和帮助,获得真挚的友情,确立自我认同感。感恩于家长的信任和尊重,体验到工作的价值,确立做教师幸福感,感恩于孩子的不断发展与成长,心中装满幸福与快乐,确立当教师的自豪感。我们虽然喊不出:“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豪言壮语,但在工作过程中收获的对教育方式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出现的新发现、新突破,孩子每一点进步的小感动,这些价值的体现都会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愉悦,享受到工作的乐趣,提升了心情快乐指数。

看《带着感恩的心工作》有感 篇4

刚看《带着感恩的心工作》这本书的时候,的确需要转换一定的思维,因为作为一名学生,和企业的员工的身份职责不同,考虑的角度也不一样,但是我即将踏入社会,也有实习的经验,以后工作中必须面对上司和下属的关系,面对本职工作和复杂的人际交往圈子,并且,我想,带着感恩的心工作,是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有的精神高度,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

这本书内容很通俗易懂,框架也比较清晰,我阅读起来很轻松,不知不觉就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其中的案例也非常经典,我读的时候时常会沉浸在其中的场景,会假想如果主人公是我,我会怎么做,而正确的做法,又应该是什么,而且作者的观点也几乎都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而有些我曾经没有想通的地方,通过阅读这本书,也给了我一定的启示。

说说我印象深刻的章节吧。“感恩挫折,它让成功更美丽 ”让我深有感触,虽然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和偶尔的工作有师长的指导和朋友同学的帮助我算是比较平稳地过渡到现在,但总是难免有挫折的,但是通过挫折,我有了反思自己的动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来做类似的事情时我都会更加谨慎,采用更灵活的方法,获得的成功果实也更甜美了,这正说明了挫折有时会让成功更美丽,我们应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恩。“重视团队精神,依靠协作致胜”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箴言,我们做工作肯定会经常有团队合作的机会,我担任过领导的角色,也做过协调者的角色,深深了解一个团队中的其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如果队伍的人很团结协作,我很感恩彼此的信任和努力,但有时可能会有个别懈怠的人,但我也感恩他们,因为这样我也锻炼到了协调的能力并且也有了反省和自律的警觉性。

新年带着幸福来教案 篇5

1.学唱歌曲,能用肢体动作记忆歌词。

2.感受歌曲中欢乐喜庆的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图谱

一、欢天喜地迎新年

1.新年里你们都做了些什么事呢?新年里老师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我来给你们唱一唱。

2.老师清唱歌曲《新年带着幸福来》,边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

二、《新年带着幸福来》

1.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新年是怎么来的?他到了哪里?新年是带着什么来的?

2.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边做动作。

3.幼儿学念歌词。我刚才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已经开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了,现在我们大家一起边做动作一边念一念歌词吧!

⒋幼儿学唱歌曲三遍。现在我们已经会念歌词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下(边做动作边听音乐唱)你觉得那一句歌词比较难,记不大住的?我们一起再把这句唱一唱。过新年的时候,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怎样唱出幸福的声音?(用好听的声音唱,脸上带着笑容……)幼儿再次完整学唱,要求幼儿能将喜庆幸福的心情表现出来。

三、新年幸福舞一舞

带着思想来工作有感 篇6

——读王开岭《精神自治》有感

南京29中民进支部莫春雷

关注“王开岭”这个名字源于教学,源于他被选进模考现代文阅读的《精神明亮的人》和《语文读本》中一篇《是“国家”错了》。在眼前一亮,心中一惊之后,我开始深深思考我们的“精神境遇”,也开始追索他其他的文字,他细腻优美的语言的敏锐深刻的哲思。是的,带着灵魂而来的独立的思想,在深刻博大的国度里游弋,所展开的丰富辽远的境界,令我有豁然开朗之感。

每天清晨,我在厨房里准备早餐,开始一天忙忙碌碌的生活。窗外是初升的旭日和变幻莫测的云霞。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柔的感动。在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中,令作者“猝然绊倒”的,正是大文豪福楼拜写给女友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我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位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那种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庄严感令人肃然起敬。于是作者感叹“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这些动情的文字让我为自然,为生命而深深感动,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觉到繁冗和枯燥,在升学压力造成的变形教育中渐渐丧失明亮的精神和清澈的目光,还有多少人注视到美丽与神奇的世界?

我深幸自己还没有忘记自己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眼前的,都有可观。生活总是忙忙碌碌,平常所言的上班族“八小时工作”简直是痴心妄想!我们上班总是很早,每天我下楼梯就和清洁工人撞个满怀,然后我们理解和安慰地互相问候;我们常常在中午12:30开会,常常在下午5:00之后开会;我们常常天黑下来才离开学校,甚至天黑下来也不能离开学校。在所谓的“假期”里我们常常被要求补课,或开研讨会,写论文,课题,等等。但是,现实生活让人忙忙碌碌也庸庸碌碌,但仍要告诉自己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关注自己的心情和思想,关注城市的花开花落,日升月落。在这个城市,我关注每一个角落,四季的更替,与自然“相遇”,与生命“对视”,认真地打量自己,不要在烽烟滚滚刀光剑影的红尘里把自己弄丢了。如果我连自己都丢了,我怎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前行的方向?

作为一个当代语文教育者,当我读到《古典之殇》中的以下文字时,心中不能不产生深刻的共鸣:

“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脆音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

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何等艰远何等难为的遥想呀!”

是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个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毕生追求的语文老师,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是热爱着向往着的,然而的确当我行走四方的时候,我也深深感到曾经干净美好的世界正在风化消逝„„

“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褒禅,徐霞客的地理图……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自然意境外,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和祭奠意义!更有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绝唱意味!阅读竟成了告别,竟成了永诀和追悼。”

其实,告别的又何止是那个诗意的自然呢?许多作品中传递出来的古朴的人情风物之美似乎也成了现代社会中的稀缺,在时代快速奔驰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很多很多。

作为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当代教育者,我们在教他们解剖文章操练题目之余,还能够“拿什么送给孩子”?我们自己怎样面对这个变化了世界,又怎样引导孩子来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在教孩子们读诗,然而,当诗意的环境被破坏,诗意的生活成了奢望的遥想,孩子们不再相信“诗意地栖居”的存在,如果我们自己早已怀疑,心中丧失了信仰,又如何向他们解释?

走出书斋,走出校园,去寻觅,去感怀,去凭吊,去热爱和悲叹,让真切饱满的感情在名山大川里驰骋奔流,也把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告诉孩子。带着孩子走进课本也走出课本,跟他们一起阅读自然与生活。多年以后,他们早已经忘掉你给他们讲评的试卷上的ABCD,却或许会想起你曾经讲过的一次美的邂逅,甚至或许因一次同游而产生新的思考,甚而做出一个不一样的决定。如果我们心中有信仰,并且行动也有感染力,能够给孩子的就不止是ABCD。

《是“国家”错了》一文被选进了《语文读本》,我为此而深深感动。这是语文教育思想界的一个进步。学生在阅读此文时深感震撼,为那些真实而理性的声音。在批注读本时我也读到了学生的思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是感情碰感情,是灵魂的对话。我们面对的学生有热血有思想,他们看到很多社会上难以理解的事情,心里有无数的疑惑却得不到真实的解答,在自己盲目地努力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中很多人采取了并不恰当的方式,有的回避,有的冷漠,有的愤激。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愤青”越来越多?思想的奔流越来越缺乏一个理性的流向。

在学生最需要传道受业解惑的时候和领域,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不是多数时候选择了回避呢?我们热衷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对最重要的“传道解惑”却世故地选择缄默。当然,这是思想的禁区,也是时代的无奈。然而我们是否警惕过:我们也曾有过热忱纯洁的初衷,现在是否沦丧?走上讲台,我们是否带着灵魂而来!

我们自己反省过吗?在繁重的课务、密集的练习和频繁的考试中,在横七竖八的各种表格与数据中,我们是不是因为压力就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在现实的挤压下灵魂早已异化了呢?当我们自己“没有”,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

在《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中,作者提出:大多数中国人“生命不到位”。“做自己真正倾心并倍感快意和满足的事”,这是多么难,多么奢侈的一个念头!“多少人能自由地放飞生命、真正从工作中享受投入的快感?多少人在做着平生最

渴盼的事且乐此不疲?谁之忙碌是在演绎理想中的‚生命角色‛?谁能按自己欣赏和理解的方式去做自己的工作?一个普通人的劳作中包含着多大比例的‘事业’、‘热忱’、‘信仰’、‘尊严’、‘幸福’等价值成分?即便是教师、记者、律师、学人、公务员,其‘精神境遇’又如何?扪心自问,他们器重自己的工作吗?爱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吗?他们有真正发乎生命的梦想和纯洁吗?……压抑、委屈、焦虑、愤懑、庸散、怀才不遇、战战兢兢、怨天尤人、浑浑噩噩、庸庸碌碌、潦潦草草不正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貌吗?……我们可曾真实有力地生活过??”

呵,这一声声“天问”,感觉久违了多少个世纪,却分明直击灵魂!作者说“真正折磨生命的并非物质境遇,而是精神境遇”,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带着灵魂而来的。

“越来越多的无序、荒谬和世事难料,让我们对生活本身充满了惊恐与敌意。‛面对自然种种,为什么不能做到有情有义?面对人生种种,为什么做不到心胸坦荡?为什么要为那些“浮云”而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生活有许多不如意,可也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只用一个“混”字就全部把它们敷衍过去,抹杀干净?“我们可曾真实有力地生活过?”

“观察西方人的生态,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活得朴素、本色、自主、自愿!他们竟然可以按自己的意向,按喜欢的方式来生活!‛我曾有幸在国外居住过一段时间,深切体味了西方人那种朴素本色自主自愿的生活状态。他们工作不问高低贵贱,只论行事品质和精神风貌,不论大小多少,只论团队精神和创意热情。他们那种投入、虔诚、兴致盎然,兢兢业业深切地感动了我,而我们大多数国人身上生命的个体精神在流失,对生命的热忱在退却„„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我们当代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所以并不相信有灵魂的存在。然而,我,仍然为这样的文字而动容:

“没有独立的精神领地,没有个性的生动与闪光,没有自足的个体意志和理想,一个人无论面皮多么红润白皙,其生命都谈不上鲜活与健康;无论肉体的居住环境多么轩敞耀眼,其生态都是黯淡、阴郁和低垂的,灵魂都无法真正明快起来……”

我原以为被称为中国青年思想家三驾马车之一的王开岭定是一个远离主流媒体“面壁思考与写作”的评论者,却惊异地发现他的“主业”是央视新闻评论部《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栏目指导。在几乎群体“忘我”的时代中却保持自己的思想,在追名逐利的影影幢幢中却保持清醒的灵魂,尤为难得。有人这样评价:“他是一个谦卑而诚实的思想写作者角色,他绕开了很多游戏和场合,显得寂静而隐蔽。除了忧郁,他还明亮;除了锋利,他还温润;除了理性,他还唯美。”我们要阅读的,难道不就是这样优美而深刻的作品吗?

他的文字是思想自然生长的结果,我喜欢阅读这样干净而深刻的文字。作者深刻的生命体验和锐利的思想与他充满着文学而又诗意的表达结合后仿佛产生了一种可以撼动我心灵的力量,就像有人说的那样“犹如你在混沌,慵懒与麻木的沉睡之中听到一声嘹亮发叫声很刺耳的鞭声,凛然惊醒,肃然起敬”。

上一篇:不想混才混得更好美文下一篇:温情的父亲节的祝福语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