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共2篇)
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 篇1
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促进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引进国内人才的基本原则是引进高层次和急需人才,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构筑人才集聚中心。
第三条 凡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国内人才均可在深圳自主择业。经用人单位考核同意后,由用人单位按规定的程序分别向市、区人事部门申请引进。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国内人才,是指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年龄在55周岁以下;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50周岁以下;
(三)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四)具有大专学历,且是本市紧缺急需的技能型专业或岗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
(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本市紧缺急需的特殊才能,年龄在45周岁以下。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用人单位,是指在本市合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用人自主权的各类单位,或具有用人自主权的国内外单位在深分支机构。
第六条 引进已婚人才,其配偶也应符合我市引进人才的条件,但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和留学并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人员,可适当放宽。
第七条 夫妻双方都符合引进人才条件,可同时办理调入,如不能同时办理,可先调一方,其未成年子女可随父亲或母亲迁入。
第八条 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的人才,也可以不迁户口,不转行政关系,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办理有关手续在深工作;可依照有关规定参与本市的职称评审、申报政府特殊津贴及各种评比、奖励活动;在投资、进出特区、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不受户籍限制。
第九条 用人单位可以聘请国内外人才到本单位兼职,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成果转让、研究开发等业务。
第十条 市人事部门每年要根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结合人才存量、需求、结构,制定从市外引进人才专业和岗位目录表,明确规定紧缺、优先、控制专业和岗位,实行宏观调控,并对用人单位及各区引进入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市、区人事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引进的人才,要重点扶持、重点保证。
第十二条 市、区人事部门及用人单位要严格掌握引进人才条件,严格遵守政策规定,杜绝人才引进中的弄虚作假现象,确保引进入才质量。如有违反,将追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合理使用人才,切实防止和纠正闲置浪费人才的现象。
第十四条 市、区各级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从市外录用和调入国家公务员和工作人员,依照《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市人事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二○○二年三月一日起执行,先前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 篇2
青年专业人才的若干规定》的意见
各设区的市委组织部,市政府人事局、财政局,省直和中央驻闽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若干规定》(闽委发[2000]10号),加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加紧构建福建人才高地,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身份认定
(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要是指:
1、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和一等功奖励获得者,国家人事部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者;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或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
2、国家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学成后在海外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等从事金融、技术、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并为我省急需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
(二)青年专业人才是指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工程等急需紧缺的具有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的省外、海外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35岁以下具有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级职称或40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
(三)引进的省外、海外人才,可申请办理相应的身份认定。经身份认定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享受相关待遇。
(四)来闽工作的省外高层次人才在办理身份认定时需提交以下资料:国内学历证明、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同时附上可证明其学术水平的成果证明、获奖证书及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学成回国的高层次留学人才提供本人护照、国外学历证明、学位证书和国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有效证明原件和复印件,经由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对上述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填写《福建省引进省外(海外)高层次人才身份认定申请表》(一式三份),连同引进人才的上述证明材料,经设区的市人事局或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人事厅审核、认定并发给《福建省引进省外高层次人才证书》;引进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在国外所取得的学历证明、学位证书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经省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站审核,报省人事厅确认后发给《福建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证书》,并以此作为引进人才享受相应待遇的依据。
二、关于引进手续的办理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其城市户口指标不受限制。对引进到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不受编制、增人计划、工资总额的限制。对少数辞职来闽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可按引进人才办理户口迁入手续,承认其原有的身份、行政级别,工龄连续计算。引进人才的配偶、子女直接办理“农转非”手续。对保留当地户口和人事关系来闽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发给“人才工作证”,享受与调进我省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同等待遇。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引进人才,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来闽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其出国前工作时间和回国后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引进人才有关手续由引进单位按现有规定向省人事厅申报、办理。随调、随迁人员因故不能与引进人才同时迁入的,可按其家庭实际情况和本人意愿随时办理迁入手续。引进人才原有行政级别的确认,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
三、关于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
(一)引进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或以智力交流形式为闽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在不低于国有企业、事业同类人员标准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其工资。
(二)引进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工资待遇经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可实行年薪制,具体办法比照《福建省政府批转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部分省重点国有企业经营者试行年薪制度意见的通知》(闽政[2000]文376号)执行,或比照同类人员确定其工资待遇。
(三)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可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和技术转让,分配比例经引进人才与受益单位协商,按闽委发[2000]10号文第七条规定的比例确定。
(四)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回国高层次留学人才,首次确定工资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其能力和所任职务,按照国家现行工资标准,可比同类人员高定2-3个职务工资档次。以后晋升工资,与单位其他人员一样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作,每月另给相当其工资(指基本工资,下同)5倍的职务(岗位)津贴;做出重大贡献的,可给予不超过本人工资10倍的职务(岗位)津贴。所需经费按工资渠道解决。银行、保险、证券业吸引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其津贴在不低于上述标准的前提下,由用人单位确定。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回国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工资和津贴,由用人单位根据其所任职务和能力,参照在华外资企业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协商确定。应聘来闽的外国籍专业技术人才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五)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生活津贴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发放管理办法》(闽人发[2000]20号)执行。
四、关于引进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用人单位可不受岗位职数限制,自主聘任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引进人员受聘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如果在一年内经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资格确认时间从单位聘任时间算起。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若有转换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可由省或设区的市人事部门直接确认与其原职务档次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留学回国的高层次人才可不受来闽时间、出国前职称和任职时间的限制,按本人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我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文件精神,申报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外语免试。
1、评审程序:用人单位将引进人才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四份)、毕业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获奖证书、高层次人才证书及工作业绩等有关材料,送设区的市人事(职改)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人事厅进行资格预审。通过资格预审后,提交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进行考核评审。评审通过后,由省人事厅批准确认任职资格并颁发证书。
2、确认程序:用人单位填写《省外引进及军队转业专业技术干部任职资格审核确认呈报表》,附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任职资格确认批文、任职资格证书、高层次人才证书,高级职务资格经市人事(职改)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事厅审批确认;中级职务资格由市人事(职改)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审批确认。
五、关于采取特殊考试办法录用为党群机关工作人员或国家公务员 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引进人才,可通过特殊考试录用为党群机关工作人员或国家公务员。拟补充党群机关工作人员或国家公务员的机关对人选进行初步考察、审核,填报《福建省补充党群机关工作人员申请表》或《福建省补充国家公务员申请表》,连同有关学历、学位、业绩等证明材料,经同级党委组织部或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后,分别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进行资格审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根据拟录用人员的机关的职位特点和拟补人选的具体实际,及时组织拟补人选进行综合测试,成绩合格,且经市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者,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研究确定,按有关规定办理录用手续。
六、关于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建立福建省引进人才专项资金,对省直单位引进的两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分别提供200万、50万、20万元科研启动费,对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提供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各级政府应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按闽委发[2000]10号文件的规定,重点资助国有企业和科研、教学及医疗卫生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申请科研启动费,由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对引进人才研究项目进行初步论证,填报《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申请表》,连同《福建省引进省外(海外)高层次人才证书》(复印件),经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政府扶持部分的科研启动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到同级人事行政部门,由同级人事行政部门代管核拔到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引进人才所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单独列帐,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年终应及时向同级财政、人事部门报送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决算报表。项目完成时报总结算。
七、关于建立福建省专业技术人才专项奖励资金 建立福建省专业技术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并列入省级财政预算,用于表彰和重奖对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省委、省政府每三年评选表彰三名“福建杰出专业人才奖章”获得者,每人奖金50万元,免征个人所得税。
八、关于引进海外智力配套资金的发放、管理 海外专家来闽短期参加我省建设,省里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用于支付其科技活动以及通信、接待、交通等方面所需费用;对来闽主持的引进海外智力项目,确属国际先进水平或为我省所急需的,可向外国专家局等有关部门申报立项,争取国家专项经费支持。省级财政按一定比例提供配套资金,市、县财政也应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
由人才需求单位对拟开展的技术项目进行论证,提出人选要求,连同开展的项目协议书及有关人选的学历、业绩证明材料,经设区的市人事局引智办报省人事厅引智办审核,省人事厅向国家外专局申报并申请资助。对申请配套引智经费支持的项目,由项目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同级引智部门审核确定。各级财政配套的引智经费,由财政下拨给同级引智办,由引智办会同财政共同制定使用计划并由引智办按国家外专局有关规定代为管理与核拨。每年由引智部门向财政报送项目总结及经费结算表。省人事厅协助留学回国人员向国家人事部申请科技活动择优资助,主管部门应按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比例提供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专项配套资金。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
福建省人事厅 福建省财政厅
【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推荐阅读:
华宇园林 关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工作报告10-15
人才引进培养规定08-26
大连引进人才落户规定10-24
人才引进工作08-30
人才引进工作计划11-28
乡镇人才引进工作总结12-18
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规定06-08
人才引进的思考与研究12-25
医院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