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2015作文人物素材

2024-10-08

季羡林2015作文人物素材(共8篇)

季羡林2015作文人物素材 篇1

季羡林

(1911—2009),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早年留学欧洲,上世纪40年代回国后,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精于语言,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季老驰骋于多种学术领域,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先生又是散文高手,另外尚有诸多的各类作品,总计上千万字。他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加以区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

人物简介:“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是“感动中国”送给一位九旬老人的颁奖词,这位老人家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现年98岁的季羡林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

季老为人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有人评价季羡林:“他就是大海,站在他面前远望看不到边,向下看不到底。”他用一生浓缩的品与格、学与证明,他乃当代圣贤。

朴实“提包者”

某年秋季,北大开学,燕园一片繁忙。一名新生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道旁发愁,他应该去系里报到,但找不到地方。再说,带着这么多行李,也不方便寻找。正在这时,他看到迎面走来一位清清瘦瘦的老人,光着脑袋,上身穿一件半旧的中山装,领口露出洗得泛黄的白衬衣,足蹬一双黑布鞋,显得比他家乡的人还要乡气,眉目却很舒朗、清亮,老远就笑眯眯地望着他,似乎在问:你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吗?新生暗想:老人瞧着熟悉亲切,仿佛自家人一样,这年头儿谁有这份好脾气?莫不是——老校工?他壮着胆问了一句:“老师傅,您能帮我提点行李吗?我一人拿不动。”老人愉快地答应了。他先帮新生找到报到处,又帮他把行李送到宿舍,这才挥手作别。数天后,在全校迎新大会上,这名新生却傻了眼。他发现那天帮自己提行李的老人,此刻正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不是什么工友,正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分析:有人评价季羡林,朴实之外,什么也没有。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落入无比浑身的黄土的浑重之中。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

适用话题:朴实、境界、爱心、平凡与伟大

谢绝剑桥大学聘约

二战前,古斯塔夫•哈隆教授向剑桥大学推荐季羡林任教,剑桥大学接受了他的推荐,向季羡林发出聘约。

季羡林接到剑桥大学聘约时,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需

—1—

要的资料,全世界只有欧洲最全,剑桥大学的藏书则更丰富,是做研究的理想地方。可是,一想到祖国正处在灾难中,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前途,置家国于不顾,那简直就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但是,如果回国,自己的学术前途将付诸东流。最后,他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回国看看。

回国后,季羡林受到北大的优待,本已打消了去剑桥任教的念头,可是面对中国图书馆梵文典籍空空如也的现状,他又感到前途黯淡。剑桥大学丰富的藏书、优越的研究条件,令他向往不已。最后,他决心回济南老家看看,再作决定。

【1】最高学位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2】心系家国

季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话说:“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越老工作干得越多。”

极为可贵的是,季羡林先生又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相反,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还有大自然。他还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始终秉持独家观点,绝不人云亦云。

早在20多年前,季先生就大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人与人要和谐相处。人与大自然也要和谐相处。东方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同大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向自然有所索取。“天人合一”这个命题,就是这种态度在哲学上凝练的表述。必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宽人严己

有一件事在三O一医院引起轰动。但见医生护士们窃窃私语,很激愤的样子。当他们来到季先生面前,却都换上一脸春风,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原来,外省有一位学者在某报撰文,指责季羡林先生“自封大师”,云云。

一天,季先生突然把李玉洁老师叫到身边,脸上还是那佛像一般平静,说:“人家说得对,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只不过我运气好,好事都往我这儿流。”他还说:“我就两条——爱国和勤奋。我总觉得自己不行,我是样样通,样样松。”

—2—

见李玉洁老师不服气,季先生就叫她端正态度,并说:“人家说得对的是鼓励,说得不对是鞭策,都要感谢,都值得思考。即使胡说八道,对人也有好处。就怕一边倒的意见,人就晕了。”

他特别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赞扬起来从不吝啬。

什么叫“大师”?作为“大师”,至少他必须是真心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还应执守大唐名相魏征的一句名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季先生都做到了。

【4】三辞桂冠

2006年,季羡林先生在95岁高龄时,郑重请辞三大桂冠,远离虚名。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一辞“国学大师”——“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

二辞“学界泰斗”——“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季羡林等同于国学大师等同于文学大家等同于百科全书等同于世纪证人。

他却淡然,兀自抱定一条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所谓宠辱不惊。所谓桃李不言。所谓人淡如菊。【5】存真求实

季老在其为自选集所做的序言《做真实的自己》一文就这样说道:“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季老说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3—

“真情、真实、真切”是季先生的处世原则,在一生对国学的探究中,季老秉承:唯有真情相待,方能坦诚相见;唯有真实为事,方能有为当世;唯有真切处世,方能心阔坦荡。由“三真”所引伸出来的是季老那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6】真话良知

季羡林先生走了,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守护真话与良知的世纪老人。普通、朴素、敦厚,也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直接、最平易的印象。一切应了诗人对他的评价——“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即使是在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时,季羡林也不以名人自居,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杂牌军而已”。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着就更难!”应该说,季羡林为人所敬仰,除了学识,同样在于他从容地、真性情地走过一个世纪。季羡林把说真话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

一个知识分子,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世纪,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虽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经历”。

良人已去,良知犹在。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相信这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7】十年留德路

季羡林先生从1935年到1945年留学德国,在哥廷根大学演习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他在《留德十年》一书中,忆述了那段特殊日子的学习和生活经历。

初到德国,以前朦胧中想学梵文的念头在这里逐渐清晰了,梵文是世界上最难懂的文字,且流传至今的是残缺不全的贝叶经,而梵文研究最权威的当时就是德国,这里有世界著名的梵文学者。于是,他投在了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门下。瓦教授对教学非常严肃认真,尽管选读梵文的学生只有一个,而且还是中国人,但是,他还是一丝不苟、正正经经地上课。最终在德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取回了真经。他精通世界上极少数人才能读懂的吐火罗文、吐陀语以及梵文等。他关于印度语言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梵文学界的瞩目。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已完成两个学业准备回国的季羡林被阻在德国。那个时期,他的学习生活条件越来越恶劣。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季羡林在德国整整呆了十年,这十年也成为他学术的春天。

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索 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1945年,二战结束,季羡林婉言谢绝恩师的一再挽留,回到祖国。

1946年回国后,季羡林立即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他创办了北京大学文学院东方语言文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当时,他只有35岁。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

【8】牛棚杂忆

痛苦中他一下子得到“顿悟”:“一个人忍受挨打折磨的能力,是没有极限的。我能够忍受下去的!我不死了!我要活下去!”于是,为着适应不断的批斗,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批斗锻炼”:“低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还在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

从“牛棚”出来后,季羡林又被勒令看楼门,守电话,成为一个“不可接触者”。他琢磨着找一件会拖得很长,“但又绝对没有什么结果的工作,以消磨时光”。他决定翻译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梵文写的《罗摩衍那》。他晚上把梵文译成汉文散文,写成小纸条装在口袋里,白天守楼时,脑袋不停止思考,反复推敲把散文修改成四行一韵的诗句。季老后来开玩笑说,如果没有“文革”,两万多颂、8卷本的《罗摩衍那》是绝对翻译不出来的。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这十年中,季老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以自省之笔,纪录了所经历的一切,且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4—

这两个十年之后,他辛勤著述,在学术上硕果累累,“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吧。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它带去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牛棚杂忆》

【9】感动中国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

感动印象: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10】农家出身

季羡林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季家当时的下一代孩子中只有季羡林一个男孩,叔叔与父亲经过反复的商议、筹划,终于共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季家的这根独苗苗培养成人。

由于叔父的接济,季羡林在济南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5岁的时候,季羡林考入山东大学附属高中。山大的校长就是当过前清状元的王寿彭。在王寿彭的影响下,山大附中的老师尊孔成风。这所高中的老师们,古文水平是极高的,尤其教国文的王老师对季羡林的影响极大。他布置的一篇作文《读〈徐文长传〉书后》,季羡林写得下力,他给的批语是“全校之冠”。从此季羡林的所谓虚荣心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再也不愿意有不好的成绩。于是,他一改过去贪玩不用功的习性,开始用起功来。第二学期,他又得了甲等第一名。

中学时,季羡林喜欢上了英语。他沉迷于此,进而喜欢上了外国文学。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投考大学,结果只有3人高中,而他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

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他师从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由于旁听了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他更在心里种下了研究梵文和巴利文的种子。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经典语录

1.如果我有优点,我只讲勤奋。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范老有两句话: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今天我跟年轻人讲,我说今天这样子,下海出国我不反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可是问题是,我们世界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传下去,还是靠几个人甘心坐冷板凳的,赶热潮那人多得很,坐冷板凳的人就少得很

2.工作是我的第一需要。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辈子没停过。我的生活习惯就是不停地工作,习惯。不写不行,好像没吃饭一样,第一需要。

3.一个‘真’字示人。季老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4.不完满的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我现在觉得,人真是一个奇妙的动物,人的一生也多半是奇妙的一生。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你不想的路,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

5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6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7.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8.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5—

9.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10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11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12、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13、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14、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15、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窍门。

联系社会

【由季羡林“三辞”想到的】

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提出“三辞”,不仅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而且对当前的浮夸学风,也下了一帖清凉剂。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和学术机构三天两头提出要“培养”出多少“大师”的指标,要把多少学科提升到国际领先的地位,孰不知“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用行政手段封赠的“大师”也未必是真“大师”,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则需要遵循自身的学术规律。与其整日呼唤“大师”的横空出世,不如先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形成学术民主、自由创造的空气。

【告别一位老知识分子远去的背影】

在繁荣和发达的年代,当我们面对着经济利益、学术不端、甚至是学术交易的诱惑之时,对大师的追忆、怀念和学习能否在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产生某种共鸣?

国有一老,如有一宝。季羡林先生因为他的国学学养和真诚人格,在学术界受到广泛的尊重,如今他驾鹤西去,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我们曾经有许多次机会向季老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也确实在许多场合向这位大师表达过敬意。但是当季羡林先生真的告别我们的时候,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我们甚至会怀疑我们曾经表达敬意的真诚,以及老人接受敬意时的心情;我们也会忐忑地想起老人面对晚辈做的错事和傻事,满脸宽容背后的无奈。此刻,我们所有能做的事情,就是追忆、怀念和学习。

我们追忆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在追忆一个大师辈起的年代。人们往往用自身的勤勉来作为成长的理由;但是有的时候,环境能够决定给予人们更多成为大师的机会。这种环境并不能简单的用贫穷或者富裕来概括。大师辈起的年代,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年代,也是一个尊重知识、宽容“异端”、追求平等的年代。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知识界在不断与历史争夺这种机遇。而令我们景仰的学术大师们,恰恰就产生于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中。

我们怀念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怀念一个“以学术为业”的群体。无论陈寅恪、傅斯年,还是钱钟书、季羡林,这个群体中每一个人都是以一种偶然出现,而走向一种必然。马克斯·韦伯说,在失去了神圣性和价值统一性的世界上,以学术为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独立的思考。当然,所有的独立思考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冷静的观察。今天的多元化社会,铸造着多元化的个人,终生以学术为业,并且能从其中找到乐趣和力量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

我们学习季羡林先生,实际上是学习一种独立、自尊、诚实和执著的品行。无论在“文革”年代、在改革开放中、还是功成名就的晚年,季羡林都在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反思;无论在佛学、梵文还是宗教的学术领域,季羡林都在将一个问题执著地研究到底。这是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行,也是一种有现实意义的品行。尤其在当代中国,象牙塔中也不平静。商业主义和权力文化空前做大、浮躁悸动的情绪蔓延,季羡林先生用他自己的言行给我们提出了汗颜的问题。

追忆是为了记录,怀念是为了寻找,学习是为了再造。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很简单,他们已经放弃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自觉,仅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象牙塔中传道授业。但是知识分子又很重要,因为他们是创造文化、重建价值的一个群体,也能够引导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制定对话和交流的规则。

在繁荣和发达的年代,当我们面对着经济利益、学术不端、甚至是学术交易的诱惑之时,对大师的追忆、怀念和学习能否在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产生某种共鸣?而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是否能够永远成为这个社会的最高行为规范?

季羡林先生走了。大师难再,修齐治平恐成绝响;后生可畏,慎笃勤温似已惘然。

—6—

季羡林2015作文人物素材 篇2

先谈一个基本的问题, 使用“感动中国”人物材料有什么要求。我想如果要想成功使用“感动中国”材料, 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深入了解人物的事迹材料, 这是能够运用的基础。同时要正确把握人物的精神内涵, 这是正确运用的关键。例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目是“肩膀”, “感动中国”人物中可用者很多, 如:桂希恩用仁者的肩膀顶住世俗的偏见, 让医学的死角得到阳光的普照;高耀洁用自己年迈的肩膀挑起了救助艾滋孤儿的义务, 让无助的孤儿得到了爱的力量;徐本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区即将倾颓的教室, 让贫穷和孤独望而却步……

2.写议论文时, 不要大段、详尽的叙述人物事迹, 叙述事例必须力求简洁而形象。“感动中国”人物仅仅是一些当今时代中鲜活的论据, 写作时要从古今中外相关论据中多角度选用, 只懂得运用“感动中国”人物材料, 可能会使作文显得单调和单薄。

3.一般不要直接、大量的引用人物颁奖词, 如果需要, 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评价人物, 如果要引用原句, 则一定要做到衔接自然, 不要留下斧凿之痕, 不能给人牵强之感。例如下面的满分作文片断:

徐本禹, 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性, 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你用软弱的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 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责任, 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 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 但是你用爱点燃的火把, 刺痛了人们的眼睛, 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 (2006年广东卷作文《心有天使, 诗意人生》)

4.使用相关材料时, 形式上要力求创新, 做到与众不同。不仅要从语言上创新, 更应该在立意上创新, 从人物事迹和颁奖词中挖掘出更新更深刻的感悟、体验和认识, 从而言人所不言。

5.每个人物都可用于多个话题, 要结合自己的作文立意, 灵活使用, 切忌生搬硬套。例如:

曾经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到大山深处去教书而放下大城市的诱惑, 这曾是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 而徐本禹却真真切切地将它演绎在了自己青春的人生中。他希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让每个大山深处的孩子都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这才是最高境界的人生, 是对安于平凡的最好诠释。 (2005年北京卷, 满分作文《说“安”》)

徐本禹的微笑, 就足以让我们每个人泪如雨下。当他带着那张微笑的脸, 走进大山, 以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的稚嫩臂膀, 肩负起倾颓的教室, 肩负起贫穷, 肩负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时, 有谁的心还不能为之感动? (2005年江西卷, 满分作文《微笑的脸》)

同样是徐本禹这一人物, 不同的立意就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素材, 上面两例就非常成功。

下面再谈一下运用“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的方法问题。

1.运用“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者以“感动中国”人物故事开篇, 引人入胜。例如2006年上海卷要求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作文, 一位考生的满分作文以“感动中国”人物开头, 既扣住了题目, 又将读者的心灵引向丛飞离世的悲情中, 构思精巧, 入文自然。

2.用“感动中国”人物材料作论据,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说‘安’”, 有一篇满分作文就以“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和徐本禹的事例为论据, 层层深入, 论证有力。

3.直接以“感动中国”人物为主角或对象, 围绕中心展开叙写、抒情或评论。

季羡林2015作文人物素材 篇3

2016年春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10位个人和1个群体。按我的认识分类如下:

一是普通百姓代表:抗战老兵、爱国华侨英雄群体,热心公益的磨刀老农吴锦泉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二是当代工人代表:雕刻导弹固体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三是国家公务员代表:官小义重的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

四是科学家代表: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

五是军人、人民艺术家代表:一生为祖国、人民歌唱的军人、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

六是人民教师代表: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七是90后青年代表:主动请缨参加抢险救援的海军工程大学学生官东。

八是退休人员代表:为养育孤儿而卖唱的退休老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宽。

我细分出来的以上八类“感动中国人物”,在他们身上清晰地呈现出如下共同特质:爱国敬业、创新奉献、爱民为民、勇敢坚毅、大公无私等。他们身上都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宗”

要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这一鲜活素材用好用活,我认为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我跟踪研究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规律与发展趋势30多年,得出的结论为:高考作文题目与题型年年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作文育人”的目标,它与作文命题必须遵循的现实性、有写性和公平性原则一样,是永恒的。用通俗的话来说,题目的现实性就体现在作文必须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关键词的内涵,或者说,作文必须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10个关键词的内涵,以此来更好地实现“作文育人”的教育目标。这点要求,恢复高考近40年来,无一例外。

“巧”

弄清了“宗”这一基本点后,就到如何“巧”用“感动中国人物”这个鲜活素材了。“巧”字表现为二:一是用得“精”,素材要用得少而精,不要滥用多用,让评卷教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为好;二是用得“活”。所谓“活”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引用时要做到叙议结合,要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与“感动中国人物”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读者(首先是评卷教师)为之感动;其次是按照高考作文“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的要求,把自己事先积累的素材放在一起用,材料有今有古,以今为主(时代性强);材料有中有外,以中为主(爱国情感深);材料有详有略,以详为主(血肉丰满);材料有正有反,以正为主(正能量强)。

凭我多年评卷的体会,要写好一篇议论文,宜选取4—6个古今中外的典型素材,并详略、正反搭配来用,同时配上一两条能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名言警句或谚语。这样,作文就会因切合高考作文“材料丰富、立意高远”的要求而得到更高的分。

“多”

鉴于篇幅,恕我仅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挑选出四位人物来细说他们个人的闪光点,以指导考生在写作时能一材多角度地灵活运用。

先说家喻户晓的“铁榔头”郎平吧。她身上的闪光点很多,一是她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并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1995年和2012年中国女排两次处于困境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为女排重返世界之巅而拼搏;二是她练就了能“一锤定音”的特长来报效祖国;三是她敢于直面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和病痛,书写了风采人生;四是她敢于并善于追求和把握自己事业上和生活上心仪的东西,并收获硕果;五是坚守母爱,用心培育好女儿,促其身心健康成长。仅以上五个方面,就足以表明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践行者,是位伟大的运动员、教练员。郎平值得人们讴歌!

接着说说国人敬重的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和剧作家阎肃老先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是他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和人们,他的心始终与人民相连;二是他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接地气的他找到了创作的源头活水,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三是他谦恭的个性、博大的胸怀使他永远保持着一个文艺战士的姿态;四是他家藏书过万卷,他一生读书写作,为人民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五是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参加春晚的策划与指导,病倒之前,他还担任百姓节目“星光大道”的评委。仅此五个方面就足以表明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践行者,是人民爱戴的人民艺术大师。阎肃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再说90后大学生官东,他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年青一代的杰出代表,他身上的闪光点主要有:一是他人帅,心灵更美——主动请缨参加抢险救援,把生的希望果敢地让给别人;二是他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死亡的威胁,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敢于担当的英雄本色。仅此两点便足以证明他是位品学兼优的海军工程大学的学子,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大书一笔。

最后,我要赞一赞“化缘校长”莫振高了,在他身上耀眼的闪光点有:一是他终生献身教育,并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二是他终生站在三尺講台上坚持上课,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三是他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他为学生筹集的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名学子圆了大学梦。莫振高之举,壮哉!

纵观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它们无不有力地印证了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逐渐深入人心并化为国人为人谋事行为准则的事实。倘若这种价值观能世世代代相传下去,“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定会早日实现。

季羡林2015作文人物素材 篇4

吴锦泉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

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 秦艳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

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

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

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

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 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 【人物事迹】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

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

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

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了最多的掌声和最高的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

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季羡林2015作文人物素材 篇5

她选择泥泞,告别繁华

青春正盛的岁月

她扎根基层,反哺家乡

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

她,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黄文秀

致敬这赤诚而火热的初心

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广西百色,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

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

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她

毅然放弃更好的选择

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

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

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我还不够勇敢”

10平米左右的房间

除了床铺,仅有简易书架和电脑桌

书架上放着两本驻村日记

这里边记录了黄文秀驻村的点点滴滴

2018年4月2日

黄文秀到乡镇报到做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的她刚开始便碰到了困难

百坭村离驻地比较远,

不会开摩托车的她,如何下村?

“先坐公交车到谐里村,

再步行3公里到百坭村。”

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的扶贫路

“我还不够勇敢。”

黄文秀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每天很辛苦,但很快乐”

在黄文秀的驻村日记里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

她对工作的认真投入

对驻村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

“2018年6月25日,乐业进入雨季,

通往乐业县的路段发生塌方。

我知道消息后马上联系村支书,

让其时刻关注村子情况,

这个周末过得十分紧张。”

“2018年7月26日,

我们村产业园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

5个致富带头人也在培养中。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2018年8月15日,

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

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

“黄文秀比亲女儿还亲”

53岁的韦乃情

是黄文秀在百坭村帮扶对象之一

在她的帮助下

韦乃情用申请到的3万元贷款

在自家20亩土地种上了油茶树

2018年,他家顺利实现脱贫

帮扶手册上,记录着黄文秀

2018年入户走访韦乃情家12次

帮他家协调解决各种生产生活问题

“一心一意帮我,像是我女儿一样,

比我女儿还好,真的很感谢她!“

韦乃情说道

在服务百坭村的1年2个月20天里

黄文秀帮助村子发展电商

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

她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

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

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建档立卡户

记录本上清晰标注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

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

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

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

她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

“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她是下定了决心

将这条注定艰辛的泥泞之路走到底

她,选择冒险一试

年6月16日晚

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

进入雨季的百色

洪涝、塌方等自然灾害是常有的事

经常出没山区的人

多少对山洪有些了解

只是这一次

即使曾经一年驾车行驶上万公里

黄文秀也害怕了

“有一辆车已经被水冲走了。”

“我不懂怎么办了。”

这是她出事前在微信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面对困难

有的人选择到安全的地方避难

有的人选择冒险一试

只是这一次选择,竟成了诀别

“那天晚上村里也遭遇暴雨,

黄书记在赶回乐业路上,

还不断过问灾情。”

百坭村村委会主任班智华回忆说

17日上午,村干部想向她汇报灾情

但电话不通,信息不回

村干部立刻驾车

前往100公里外的凌云县了解情况

谁知最后等来的却是不幸的消息

“确认黄文秀的遗体已被找到。”

在事发地点,山洪将道路冲成两截

路面的柏油层被冲得支离破碎

受损车辆侧翻在石块上,已面目全非

黄文秀去世后

家人陷入深深的悲痛中

母亲自责自己为什么不会开车

没有经验来告诉女儿如何安全驾驶

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心痛万分

“文秀,一天一夜的祈祷,

没有换来奇迹,

不愿相信的噩耗还是传来了!

我们曾举杯互祝:

在各自扶贫的村里一切安好!

未想竟成永别!

说好的打赢扶贫攻坚战役,

我们一起收兵,你失约了!

来过,就没有遗憾,

花季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

作文素材,最美人物 篇6

2012年7月15日夜凌晨,在一辆疾驰前往吉林图门的列车上,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位孕妇即将临产,羊水已经流出。就在这关系两个生命的危急时刻,一位还处在实习期的护士勇敢地、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喊道:我是护士,我能去看看吗?因为她的勇敢,这位产妇成功地产下了一名男婴,母子平安。这位勇敢的,被网友们誉为“最美护士姐”的实习护士,叫万永平,1990年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岔庙镇,在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实习。

一则“实习护士列车上帮吉林孕妇接生 被称最美护士姐”的微博,短时间内得到众多网友的转发回复。

2012年7月15日凌晨,由上海发往图们的K2084次列车行驶到南京至蚌埠段时,一名孕妇即将生产。危急时刻,来自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的两位毕业生万永平和丁雪“临危受命”。没有接生经验、害怕自己不行的万永平,在大家的鼓励、实习时医院老师的指导和丁雪的帮助下,顺利接生,帮助孕妇接生下一名男婴。这位勇敢的,被网友们誉为“最美护士姐”的实习护士,叫万永平,1990年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岔庙镇,在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实习。事件经过

一则“实习护士列车上帮吉林孕妇接生,被称最美护士姐”的微博,短时间内得到众多网友的转发回复。17日,记者联系到当时车上的列车长王阳,他介绍说,当时是15日凌晨一点多,7号车厢乘务员说一名孕妇要生了。王阳赶紧往7号车厢赶,并挨个车厢找医生,在13号车厢遇到了万永平和丁雪。

“我们学的是临床护理专业,但是没有接生经验,只是在妇产科和产房实习过。”今年22岁的万永平说,她和丁雪是江苏淮安人,都是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还没考下护士证,当时是坐车回学校领毕业证。

孕妇羊水流了很多,情况紧急。列车当时距离下一站蚌埠还有接近一个小时,但孕妇已经出现分娩迹象。

老师电话指导 护理专业女生成功接生

可是,母子的生命安全更重要,不能放着产妇不管。她想,如果此时不为产妇接生的话,产妇和宝宝的生命都可能不保。情急之下,她便打电话给她的带教老师、县中医院妇产科主任樊书连。得知情况后,樊书连让她回忆一下自己在医院产房实习时看到医生接生的情境,在电话里一再叮嘱她:“不要慌,我在医院带过你,相信自己的能力,现在你是护士,有两条生命在你的手中,注意小孩很可能会宫内缺氧,产妇宫内出血。”樊书连的话语既是鼓励,也是信任,她的心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挂断电话后,万永平对陆剑说,自己没有证,甚至没有经验。陆剑跟她讲:“我们一起加油。”但是,列车上没有手套、钳子、剪子等医疗设备,她立即让列车员找来毛巾、剪刀、热水。担心孕妇受凉,工作人员关掉了空调。列车工作人员打开车厢内的灯,找来急救箱和纱布、剪刀、手套、开水等物品,用床单和被套简单搭建了一个临时“产房”。此时,已经看到孩子大面积头部,于是她按照樊书连嘱咐的核心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一切准备就绪,万永平在同学丁雪的帮助下,为孕妇接生。15分钟后(15日1时55分),在同学的帮助下接生成功。[1]

男婴小名叫“车生” 女生被赞最美护士姐

“火车一停,小宝宝就被送到急救车上,都没来得及和小宝宝合个影。”万永平觉得有点遗憾。万永平说,她今年参加了护士资格证考试,成绩还没公布,希望拿到护士证后,到医院应聘做一名护士。

这一幕,被当时车上的网友“Metal葬”记录下来。在7月15日3时34分的一条微博中,“Metal葬”称万永平为“最美的护士姐”。17日中午,记者与孕妇的丈夫陆剑先生取得联系。陆剑告诉记者,自己是江苏人,妻子郭慧是吉林人。郭慧的预产期是8月16日,陆剑准备带妻子到她的老家吉林生产,但没想到儿子在火车上就出生了。“现在母子平安。”陆剑说,为了感谢所有好心人,他给儿子起小名叫“车生”。

学习热潮

万永平同志的事迹被网友发出后,涟水县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万永平同志那种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涟水县中医院授予万永平同志“优秀实习护士”称号,并号召全院上下学习万永平同志敢于付出、勇于担当的职业志气、睿智灵敏、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诺言、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的高尚品质。

2011“最美”人物盘点

摘要:2011年,从“最美妈妈”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双臂接住10楼坠下的妞妞开始,“最美”便成为了赞扬先进人物的限定词。这位中年人,名字如一幅国画――石兰松,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的老师。

最美妈妈

2011年,从“最美妈妈”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双臂接住10楼坠下的妞妞开始,“最美”便成为了赞扬先进人物的限定词。之后相继出现了“最美奶奶”、“最美爷爷”等一系列的最美

人物话题。或许他们只是社会的芸芸众生,或许他们的事迹并非轰轰烈烈,或许他们的故事并非感天动地,但却足以震撼人心。

最美孝顺女

她是网友眼里的“最美女孩儿”,但最美的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的心灵。她就是照顾瘫痪养母刘芳英12年的山西女孩儿孟佩杰。20岁的孟佩杰有着非常坎坷的童年。她5岁那年,父亲遇车祸去世。母亲无奈把她送人,后来也因病去世。8岁那年,养母患病瘫痪在床,养父无法承受离家出走。她的担子更重了,却始终没耽误学业,去年带着养母进入了大学的校门。

最美护士

这是一道选择题,或许我们中少数人会遇到:当溺水老人被人从河中救起,浑身是水的他已重度昏迷,此时,你若在身边,你会怎么做?日前,一篇名为《这才是酉阳最美丽的女孩》的帖子中,照片里年轻的蓝衣女孩在临危一刻给出了她的答案:跪下去,嘴对嘴为溺水老人实施人工呼吸。

最美传奇

个月前,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令世人扼腕,一个月后,山东烟台发生的“最美女孩”车流中勇救伤者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目前,施救者、被救者、肇事者三方因祸结缘,用人性的善良与光辉,在文明城市烟台的大地上,书写着一段传奇的感人故事。

-新闻回放:路遇车祸伤者,女孩下车营救被撞断腿

24岁的刁娜是南山集团旅游公司的员工。10月23日下午6时许,她和丈夫下班后开车路经烟台龙口市通海路一处狭窄路段,发现路中央一女子倒在血泊中。当时下着小雨,又正值下班高峰,这名女子随时有再次被撞的危险。

为防止伤者被二次碾轧,刁娜和丈夫一边拨打122和120,一边挺身挡到女子身前,挥手疏导交通。几分钟里,有10多辆车在刁娜的指挥下绕行。

天渐黑,刁娜的爱人去车里拿提示牌,做更明显的提醒。就在这时,不幸再次发生:一辆飞驶而过的小轿车躲闪不及,车辆反光镜将刁娜挂倒。

经医院诊断,刁娜右小腿两处骨折,其中一处是粉碎性的。一条腿,换来了一条命,面对感激和赞扬,刁娜说,我只是不想让小悦悦的悲剧重演,只是希望世间从此没有小悦悦。

-施救者刁娜:“一条腿换来一条命,值!”

11月9日,刁娜坐在病床上,脸上画了淡淡的妆,整个人看上去精神许多。在刁娜的床头,一个布绒玩具“小灰灰”瞪着双眼躺在那里。“这是朋友刚刚送过来的”,说着,刁娜把“小灰灰”抱在怀里,仿佛一位母亲怀抱自己的婴儿。

刁娜的母亲站在一旁说,“小两口5月份结婚,原本打算这个月要孩子,明年要个属大龙的,现在孩子也不能要了。”

谈起她10月23日那天为什么停车救人,刁娜抿了一下嘴唇说:“当时看到一女子横卧在马路中央,浑身是血,脑子里一下想到小悦悦,就毫不迟疑地让丈夫停了车。我感觉这位受伤的女子需要我的帮助。”

得知自己被网友称为“最美女孩”,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不是最美的女孩。我只是想,如果小悦悦当时遇到了我,我也一定会站出来抱她去医院,这只是不想让小悦悦的悲剧重演。”

经过半个多月治疗,刁娜被撞断的右腿正逐渐愈合,看上去仍是伤痕累累。她说,现在使不上劲,只能拄着拐杖慢慢锻炼,不过,“一条腿换一条命,值!”

-被救者王园园:“你是我永远的好妹妹”

被刁娜所救的女子名叫王园园,今年29岁。

“她受伤更严重,撞断了10根肋骨”,刁娜的公公隋大叔说,“园园家里还有个4岁的孩子,想想怪可怜的。”说着,隋大叔拿起花篮,“她昨天刚清醒过来,能说话了,我再去看看她。”

在4楼神经外科病房,王园园的丈夫戴勇业双手接过花篮,眼睛里装满了感激,两位伤者家属,一位施救者、一位被救者,在这无言而怒放的鲜花传递中,互相鼓劲。“只要人在,什么都会好起来!”

王园园躺在病床上,她还不能翻身,只有头部可以轻微转动。“小悦悦的事,我们也都听说过,我碰上了刁娜,这真是幸运,我们全家人的幸运啊!”王园园说,虽住同一家医院病房,但她和刁娜至今未见面,“等病好能下床了,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去看看刁娜,谢谢我的救命恩人,这就是我这辈子永远的好妹妹呀……”

戴勇业已经向公司请了长假,全力照顾妻子。他说:“一开始,我还不知道是刁娜用身体护住我妻子她才捡回一条命,是后来撞刁娜的肇事者家属找到我,说了刁娜舍身救人的事,我才知道的。”他说,这几天三家人经常见面,8日,他们给刁娜送了一面锦旗。

-肇事者母亲: “好心姑娘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

在刁娜病房,除了家属、来来往往的朋友、同事及慕名前来看望的市民,有一个中年女人始终默默不语,守候在床前。她是撞伤刁娜司机的母亲、57岁的杜女士。

“刁娜不仅救了园园的命,也救了我儿子的命。不是这个姑娘好心相救,多少司机会犯下滔天大罪啊……”杜女士红肿着双眼说,如果不是刁娜,儿子肯定会撞到路上的伤者,后果不堪设想,要是那样的话,儿子的一生就毁了。

10月24日一早,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杜女士和老伴乘坐城乡小中巴车赶到市里,在银行门口一直等到8点半上班,取了一万五千块钱后,匆匆赶到医院一直照顾至今。她的儿子和丈夫也多次来医院看望道歉,医药费都足额提前打上。

“刁娜是个好人,我儿子做错了事,我们全家必须无条件地补偿她。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用自己的腿换她的腿。”杜女士顾不得家里怀孕正妊娠反应厉害的儿媳,“这姑娘是个好心人,我得照顾好人家。哪怕姑娘出院回家了,咱也得去家里照顾她。”

杜女士一家的诚恳态度反而让刁娜和母亲王女士有些过意不去。王女士说:“我女儿生下来是完好的胳膊腿,现在腿上却永远留下伤疤,刚开始心里也有怨恨,但肇事者母亲的补救行为感动了我,这个妈妈,也很不容易……”

8日,王园园的家人为刁娜送去了锦旗;9日,刁娜的家人为王园园送去了鲜花;每日,肇事者母亲杜女士都守候在病床前……三家人经常见面,希望好心的姑娘早日康复是他们同一个心愿。

他们用行动、用良知,用诚信友善、助人为乐,在文明烟台、在中国大地,书写了一段关于爱和正义,关于公德和责任的感人故事。(贾楚航曲树强)

最美90后大学生

刚下火车的田强(左)受到学校老师的热烈欢迎(7月11日摄)。日前,湖北省孝感学院大二学生田强收到骨髓库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样本和上海一名12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为挽救病人生命,他放弃了学校的期末考试,在7月4日到达北京捐献骨髓。7月11日,在北京捐献完骨髓的田强返回学校,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郝同前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最美女大学生

2007年11月,一名靓丽的白衣女孩手拉两位素不相识的盲人到火车站买票,引起了很高的回头率。一名身着白色外套的漂亮女孩步入郑州火车站广场,女孩的手上握着一根竹竿,竹竿的那头,是一前一后两位盲人。周围的乘客看到此情景纷纷称赞:这女孩儿外表美,心灵更美,可算是“中国最美女大学生”了。

最美乡村教师

晨雾蒙蒙的大龙湖畔,6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欢呼着。不远处的田埂上,一位身穿褐色衣衫的中年人从雾中走来。

到湖边,中年人一一点名招呼孩子。他用力将船拉到岸边,双手扶住船舷,让大一点的孩子先上船,又把个小的一个个抱上去,嘱咐他们按前大后小坐好。

一切停当后,他跑到岸上,拉起锚链,撑开木桨,朝岸边一杵,说了声:“坐稳了哦,走了啵”,划水而去。

这位中年人,名字如一幅国画――石兰松,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的老师。

26年,这撑篙划船的动作,他已做了近4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1000多人。

26年,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的爱和梦想……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你回村里来当代课老师吧。”198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刁望教学点唯一的一位老师病危,在弥留中拉着石兰松的手说。

石兰松想都没想,应声道:“得!”

可就在回家的路上,他犹豫了。

这一年高考,石兰松以2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正在中学复读的他听说启蒙老师病了,赶回来看望。老师的托付,他嘴上答应了,可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父亲正指望着儿子走出贫瘠的大山光宗耀祖,他自己也憧憬着美好的前程,如果放弃复读回村里代课,也许就再也走不出这大山了。

晚上,石兰松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眺望着石崖环抱的大龙湖出神。“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恩师的这句话,仿佛一次又一次从空濛深远的湖面传来,在他心头激荡。石兰松打定了主意:自己留下来,把山区的下一代送出去,不让山区的贫困“代代相传”!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铺盖卷从学校搬了回来,紧接着又去了教学点。

说是教学点,其实只有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说是分为一二两个年级,其实只有一个班。因为没有老师上课,孩子们只能自己看看书上的图画。石兰松向他们打招呼,但是,山里的孩子根本听不懂普通话,脸上写满了不信任。

石兰松试着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

“不知道!”孩子们的回答让他吃惊。

其实,怪不得孩子,就算是孩子的爸妈,也常常习惯性地说:“读书有啥用?”他们一有事就把孩子从学校叫回去,或者根本不往学校里送。

石兰松知道,孩子是大山里的希望,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他硬着头皮,挨家挨户去动员村民们送孩子上学。他不讲大道理,只是告诉大家:孩子们长大了起码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吧,去卖鱼时总要会算账吧……

一趟,两趟,三趟……石兰松的坚持终于感动了村民们。最后,就连村里的十几个女娃也都上了学。

在大龙洞村,导致孩子失学或辍学的,除了“读书无用”的老观念,交通不便也是一个现实的难题。石兰松所在的刁望教学点,负责接收村内泽庄、刁望、北乐、岜那、石盘5个自然屯二年级以下孩子就读。内泽庄和刁望两屯之间直线距离大约只有1公里,但背后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石山深崖和大龙湖阻隔了内泽庄屯和刁望屯,内泽庄屯的孩子要到刁望教学点,就得翻山越岭。

要想保证入学率,就要想办法改善交通。可是,打通山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天,石兰松凝视着自家门前的几棵椿树,忽然有了主意:把椿树砍了,做一艘小木船,自己撑船接送孩子们上学!

征得父母同意,他砍下自家的椿树,又拿出半年多积攒下来的200元工资,请来造船匠造船。

不久之后,小木船终于下水了。望着孩子们稚气的脸庞和船尾浅浅的V形波痕,石兰松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从这一天起,大龙洞村再没有一个儿童辍学。

从这一天起,石兰松的“摆渡”人生开始启航。

最美女城管

2011年1月24日,北京西站北广场,售票处人头攒动,旅客们无一不是焦急的眼神;各种行李箱的轮子滚动在广场上,令人倍感归心似箭。帷幕后面不仅有恨不得下一秒就飞回家的旅客,还有这么一位专门值守在广场负责指路的美女,她是北京西站城管大队一名普通的城管队员——李然。春运开始前两天,她在天涯论坛上发的帖——“西客站城管和您一起度春运”红遍网络,她也被奉为“史上最耐心的美女城管”。即使面对无照商贩,她也习惯性地露出笑容,“其实他们也不容易。”

最美奶奶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69岁的农村老太柴小女为救4名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感动了十里八乡,感动了万千网友。众多网友称她为“最美奶奶”。

最美姐姐

人物事例作文素材 篇7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2、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4、李安: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

作为当今世界影坛华人导演的翘楚,谁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个“失意少年”呢?

从高一起,李安便梦想成为一名导演。不过,他的求学路并不顺利。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据李安回忆,二度落榜时,整个家庭犹如遇到了世界末日。

直到第三年,李安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这是自己“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他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 一律的读书与升学。在舞台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并最终在电影领域里大放异彩。

人物励志作文素材 篇8

布拉格出生在英国一个贫困的家里,尽管贫穷,父母仍然懂得知识的重要性,省吃俭用供他到寄宿学校读书。布拉格知道父母辛苦,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学习非常努力。一些富家子弟常常攀比新衣服、新鞋子、他总是无动于衷,从不参与。

布拉格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常常在班上表扬他。这引起了一些富家子弟的妒忌,他们开始和布拉格作对。布拉格总穿一双破旧的大皮鞋,样式古老,非常不合脚。于是大家就开始说这双皮鞋是布拉格偷来的。

学校里的流言蜚语瞒不过学监的耳朵。得知自己学校有学生有偷东西的行为,学监非常气愤,他绝不允许这种有损学校声誉的事情发生,准备开除这个品德败坏的学生。

看到学监把布拉格叫去了,那些富家子弟在背后偷笑,他们心想:这个讨厌的家伙终于要被开除了。

来到学监的办公室,布拉格看见学监盯着自己的大皮鞋,难色铁青,心里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那些讨厌的谣言被学监知道了。问心无愧的布拉格昂首挺胸,迎着学监的目光走上去,递给学监一封信。学监疑惑地打开,慢慢地,他的难色变得祥和起来。

原来,这封信是布拉格父亲写给他的,上面说:“孩子,真抱歉,希望过一两年,我的那双破皮鞋,你穿在脚上就不会嫌大了。我抱着这样的希望:等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你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奋斗成功的。。。。。。”

最后,学监向布拉格道歉,并且在后来的日子里,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了他不少帮助。

上一篇:中队主题队会队活动基本仪式及要求下一篇:oa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