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案(通用2篇)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案 篇1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而本节内容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铺垫。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本节共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不同的地理区域,二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新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注重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四、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五、教学方法: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举例说出我国都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地理区域?
2、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分别表示什么?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有没有相似性?
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最接近?
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青藏地区与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9、青藏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新疆山地牧场景观图、西双版纳景观图、东南沿海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打开。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成后,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学生回答)我所在的行政区域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那么,我们看看这段描述里面,既有行政区域,也有自然区域。
(教师总结)可见: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不仅如此,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者不同级别的区域。例如说,我国的行政区域可以划分成三个级别;而我国的温度带可以划分成五个尺度的温度带,大家想一想,分别是哪些呢?(学生回答)
承转(课件展示)我们看看下面两封信封,想想它们和我们所讲的区域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邮政编码的前两位表示省级行政单位,第三四位表示州县级行政单位,第五六位表示乡镇级行政单位或者街道。这里的75表示宁夏的邮编,00表示银川的邮编,01表示解放西街的邮编。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课件展示)下面大家看看下列几幅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那么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四个地理区域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呢?
(学生回答)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课后活动题:
(课件展示)我们首先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1、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一致。
2、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看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即季风因素的影响。
(课件展示)中国1月等温线图、年降水量线图,来完成课本活动题2(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与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相似。其主导因素与气温和降水相关,即气候因素。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中国地势图、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图,观察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与哪个地势界线基本吻合?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
1、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相一致;
2、其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课堂达标:
一、填空:
1、根据各地的、和 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2、我国的温度带可划分为温带、带和 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带和 带。
3、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划分为、、三级。
二、选择:
1、下列地理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A、沪宁杭地区 B、湿润地区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C、辽中南地区 D、山西能源供应基地
2、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是()A、第一、二位 B、第三、四位 C、第五、六位 D、第七、八位
三、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恰当的地方填注: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界线相吻合。(3)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与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的分布大体一致,它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和一月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课外作业: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选择: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划分的。A、自然区域
B、经济区域
C、行政区域
D、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
B、秦岭 C、天山
D、昆仑山
3、兼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省区是()A、藏
B、川
C、甘
D、内蒙古
4、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北侧的是()A、河南 B、山西 C、湖北 D、四川
5、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吻合的是()
①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线与我国的哪条山脉、河流走向大体相一致?
3.请用直线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如图中用字母表示)与其主导因素连接起来:
A B C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夏季风的影响
三、下列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B北京 南方地区 C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 D上海 青藏地区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案 篇2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归纳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让学生知道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简单的图形向不规则图形和组合图形的知识转化。
2.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与解决习惯去思考如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1.本班共41名学生,从过去的学习情况来看,整体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最为关键的是:本班学生有85%的学生都酷爱数学这门课程(具体调查统计过)。只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喜欢程度一般。总体上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好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且通过之前的作业反馈、师生交流及我班特色“每天三问”的反馈对本班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中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
3.学生认知障碍点:拓展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
(1)在观察、列举中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在尝试、交流中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用分割法、填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案】推荐阅读: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08-03
初中地理第一节《美国》教案09-21
区域地理的教学07-19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海陆分布教案 中图版05-24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09-13
地理学案教学的收获08-06
八年级地理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知识点总结12-04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07-05
区域地理教学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