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句子

2024-10-01

班门弄斧句子(精选7篇)

班门弄斧句子 篇1

2、一旦被他逮到镇守龙门在行家里手面前班门弄斧的机会时,约翰-特里全然顾不上新泽西似火的骄阳或者是多上一堂季前赛训练课。

3、语文试卷发下来了,我拿着97分的试卷向大家炫耀。只见一位同学拿着99分的试卷对我说:“你跟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班门弄斧。”

4、后来,我听说那个人是开大型喷气机的飞行员。我去告诉他怎麽驾驶飞机真是多馀,简直是班门弄斧。

5、因为俺老爸老妈是英语老师,所以我有自知之明,从不在他们面前班门弄斧。

6、我总以为自己的棋艺高超,经常在班上耀武扬威地炫耀。昨天和班长比赛后,我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在班门弄斧。

7、一次我跟妈妈看武术表演,妈妈让我也上去来两下,我说:“难道你想让我‘班门弄斧’吗!”

8、有个人一直自认为自己的.棋艺了得,便要去找棋艺大师对弈,有的人说他不要班门弄斧,不自量力,你的棋艺还不行,他不予理睬,果然,片刻功夫一局下来,被杀的片甲不留,他中有所悟,表示自惭形秽。

9、昨晚,我梦见自己成了玉皇大帝,对着孙悟空大喝一声:“你在我面前展示呼风唤雨的本领,难道不是班门弄斧吗?”真是过瘾!

10、“六一”时老师出了一道抢答题:有关鲁班的成语有哪些?我赶紧回答:“班门弄斧。”结果奖到一个棒棒糖。

班门弄斧驳论文 篇2

山西太原市十八中胡菲明朝有个文人梅之涣。一日去为李白扫墓,发现李白墓前有许多游人的题诗,不禁大愤,于是乎也挥毫题诗一首。诗曰: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诗一首,鲁班门前弄大斧。”意在讽剌那些在李白墓前题诗之人就如在木匠的祖师爷鲁班门前卖弄木工本领的人一样,自不量力。

读了梅之涣这首诗,我不禁哑然失笑。假如在李白墓前题一首诗就要被冠以“班门弄斧”之名的话,那么,被梅之涣誉为“名高千古”的诗仙李白,在名人荟萃的长安自称有乘风破浪之志、定国安邦之计,又算不算是“班门弄斧”呢再如,诗圣杜甫在写给前辈的诗句中也自誉为“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恐怕也难脱班门弄斧之嫌吧

至此,我不禁要为千百年来因敢在名家面前显示才华或提出异议而被斥为“班门弄斧”的人鸣一句不平:“班门弄斧”又何妨]首先广班门弄斧”是展示才华的最直接途径。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元帅就售说过:“人就是应当有顽强表现自我的精神。”而“班门弄斧”正是表现自身才华,使英雄有用武之地的直接桥梁。伯乐相马是妇孺皆知的典故,韩愈也曾为此留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慨叹。然而试想,假如没有千里马的昂首长嘶,伯乐再怎样慧眼独具怕也难以识别它,就更谈不上让它驰骋疆场,发挥才能了。“毛遂自荐”的典故也是广为流传的:战国时的平

原君冇门客三I,当他准备从中选出几个勗有才华的人随他去说服楚王发兵救赵时,一向语不惊人的毛遂敢于在三千贤士中“班门弄斧”,0荐去楚,最终以自我旳沉着勇敢、能言善辩说服了楚王,获得成功,《史记》中记载了毛遂专平原君的一段谈话。平原君最初认为:凡是有本领的人,汴能就会很快显露出来,这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端会很快刺出来一样。而毛遂却说广正趄因为您过去没有把我放在布袋里,所以再尖的锥子也露不出来,今入就请求您把我放进口袋试试吧!”毛遂正是以他敢于“班「丨弄斧”的精神才赢得了一展才华的机会,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今日的一些人虽有满腹经纶,却因羞于或畏于表现自我而终生碌碌,这不正楚因为他们缺少点“班门弄斧”的精神吗

其次,班门弄斧是获取知识的“终南捷径“。试想,假如真有人在鲁班门前弄斧,从而得到这位祖师爷的一番指点,那他定会受益匪浅。“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少年时,正是因为敢于在一位誉满全欧的大师家中“班门弄斧”,操琴演奏,才羸得了这位本不愿见他的大师的喜爰,并收他为徒,使他的琴技猛进。在行家面前弄弄斧,即使露几个破绽,也比那些抱残守缺、自髙自狭之辈强百倍。古人云“善学者,其量如海”,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3

区别于旧“班门弄斧”,本人将自己的观点称为“新班门弄斧”。所谓新班门弄斧,指大胆表现自我,挑战权威。即弄斧必须到班门。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不主动表现自己,只坐享其成怎么会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呢?

我将班门弄斧的好处总结为3点:

首先,班门弄斧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展现在世人面前,是一种自我展现。它可以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你,让你的观点得到一部分的认同,有人会问“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为什么要急于表现呢?”他们错了,正因为会发光,所以要让人们更早地认识到这块金子,即使不是金子,也可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可以将自己变成“金子”。

其二,班门弄斧是对权威的一种挑战。试想,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对一个伟大科学家的见解提出质疑时,人们必会对他进行一番嘲讽。伽利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古希腊,有一位伟人――亚里士多德,他曾经与年轻的伽利略就一个物理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质量大的铁球一定比轻铁球先落地。而伽利略则认为,两个铁球会同时落地。于是,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人们见证了一个新的思想的诞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可见,班门弄斧并不是自不量力,而是对更高精神的一种挑战,一种自我价值的提升。

其三,我更推崇“弄斧必须在班门”。所谓班门,自然是权威的殿堂,有些知识必须在“班门”才能真正显出它的真谛。因为与权威较量的结果,必须也有一定的权威性,更加地专业化,更接近真理。

“新班门弄斧”所提倡的是一种勇于自我展现,勇于探索的精神。尽管有时换来的结果好比飞蛾扑火,但毕竟曾奋斗过,追求过。

班门弄斧原文及翻译 篇4

班门弄斧典故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班门弄斧成语小学谜语 篇5

木匠修教室;老师傅面前显本领 …… 打一成语

二、班门弄斧成语解析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三、班门弄斧成语造句

1.你在他面前说那些话,实在是班门弄斧,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他在火箭专家面前,班门弄斧,大谈什么力学推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3.我如果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班门弄斧。

4.我不是文艺行家,可不敢在您这位老“艺术家”面前班门弄斧,谈论文艺。

5.今天在各位名家面前谈创作,我真是班门弄斧了。

6.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7.在您面前,我怎敢班门弄斧,随便发言呢?

8.对不起,班门弄斧。其实我是半桶水,还在学习。请多多指教,不足之处请多多见谅。

9.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10.我这点浅见,在行家面前,不免有点班门弄斧了。

11.他是行家,你别班门弄斧了。

12.就凭你这点本事,就敢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真是可笑。

13.不要教鱼游水,不要班门弄斧。

14.他老是对总裁说该如何管理业务,就跟班门弄斧似的。

15.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居然敢在师兄面前班门弄斧。

16.我又不是书法家,不敢在这裡班门弄斧地谈什麼运笔技巧。

17.他可是大名家,你别班门弄斧了。

18.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了。

19.你少在那儿班门弄斧了,在座的有哪个不是专家?

20.说到写文章,我实在不敢在你面前班门弄斧。

21.今天我竟然在专家面前大谈科学,真是班门弄斧。

22.用不着教你的祖母如何吸食鸡蛋,不要班门弄斧。

23.我作了这个讲话,并非想在政治家们面前班门弄斧,而是要把他们不愿意公开的情况公诸于众。

24.不敢当,不敢当,末学后辈只是班门弄斧而已。

25.自己和他拆招,无异于班门弄斧,往往只使半招,他便破了,束手缚脚,好不难受。

26.其实在数码科技版很多时候都是我问你问题的,现在反而调换身份,并不是因为我班门弄斧,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人。

27.试驾现场有工作人员讲解怎样去试车,但在这方面不甚专业的我还是不敢班门弄斧,以免贻笑大方。

28.“当然可以,”安琪说,“一千九百年前不是有人做到了吗?我这可能是班门弄斧了,请原谅。”。

29.个人认为:一个年轻同志如果讲业务,在老同志面前无疑有些班门弄斧。

自我感悟之“班门弄斧”作文 篇6

自我感悟之“班门弄斧”作文

在人们的理解中,班门弄斧是不好的。不过我也认为班门弄斧是对的。在我刚学会游泳时,就常常在爸爸面前夸耀,爸爸就说“班门弄斧!”可是我却想如果我不让爸爸知道我的水平,不让他指点我就会停步不前的`。少年数学家陈景润就是敢于在华罗庚面前班门弄斧,让自己有机会得到华罗庚的指点,教导,不然陈景润就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会停步不前。日本有一个人,他喜爱擦皮鞋,天天去找人给指点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擦皮鞋大师呢!所以我们要接受他人的意见,敢于在专家面前展现自己,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我感悟之“班门弄斧”作文200字

班门弄斧句子 篇7

一直以来我都把自己当作cd的一员,但又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古怪的异类—一个政府公务员要考gmat, 考完之后忽然又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很想去念mba——仔细想来,很有些黑色幽默的成分在里面,不过无论如何,考试结束了,就备考和考试而言,我还是有些想法,所以写出来。前天晚上和mumu吃饭,她问我,你是不是不打算写你的考试心得了?我说,怎么会呢,在这里我实在得到了太多,to be reasonable, 这是我的信条,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能写出来是因为我真的希望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好好的总结给大家,尽可能把这篇东西写的好一些。所以,一直拖到了今天。但是,这篇东西还是晚了,所以我还是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鉴于诸多大牛已经都已经做过了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写这篇东西颇有班门弄斧之嫌,仅供大家参考。以下均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一笑了之即可。

在我看来,无论考试的形式内容如何,从开始备考到考试结束,有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能和扎实的知识储备。

一、良好的心态:

心态对于考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得到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不是很容易。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赋予考试本身太多的含义,考试就是考试,只需要想着要把1+1=2算对就好。不要想如果把1+1算成了3就与top 10无缘,或者把1+1算成了4就注定终生平庸——这个考试承载不了那么多。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到这个考试上对自己不公平,对于考试本身来说也不公平。

但是心态的起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正确处理。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在这方面吃亏很大,无论状态好与不好,每天的计划必须要做完而毫不变通,当时的想法现在看来很可笑—“状态不好?再作几个section就好了”。所以很长时间里我每天的学习都能保量,但是否保质就很难说了——这是在考试之前,考试之后我发现,呵呵,不言自明,不言自明。

这次备考,心态还是经常会出毛病,不过这次备考过程中我开始注意自我调整,在心态出现起伏的时候我的做法通常是三种,一、运动;二、听音乐;三、看一段喜欢的文学作品。

情绪低落的时候,大运动量的锻炼是我的不二法门。对我来说,力量练习效果最好,力量练习之后再跑上半小时到一小时,消沉也好,抑郁也罢都会随着汗水流出、消失,然后你会重新找回在下定决心要考gmat那一刻的你,那个满怀抱负与信心的你;或者读一段书,第一次考试失败之后我基本上是靠着一本《水浒传》找回勇气的。因为无论杀人还是放火,那些人物总能让我体会到一种近乎原始却又无可抑止的野性,那种充满了勃勃生机的野性,那种让人血液沸腾的野性。我很喜欢看江州劫法场的那一段,“只听空中焦雷也似一声大喝,跳下一条虎形黑大汉,脱的赤条条的,……手舞两把板斧,当先开路,火杂杂的只管砍人……”。还有船火儿张横打劫时唱的湖州歌“爷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府不怕天,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语近鄙俗,但是那种藐视一切的气概却可以打破所谓的消沉——因为,“爷爷”连天都不怕。

所以,看书也好运动也罢,在感到绝望或者消沉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让血管里的血重新热起来,越快越好。

烦躁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听一听音乐,stan getz的萨克斯或者keith jarret的钢琴。常听的曲子有两首,stan getz的moonlight in vermont和keith jarret的it’s easy to remember. 其实我的意思是说心绪烦躁的时候最好让自己的步子放的慢一点儿,找些让人平静的音乐来听,只需要几分钟,但效果很好。上面的两首曲子大家可以找来听听,都是经典啊,大师的作品,呵呵。

“良好的心态”,听起来很玄,但是保持起来其实并不是很难,和考试一样,掌握好pace就好——可以快或者应当快的时候就尽可能快些,需要或者不得不慢下来的时候也不要强迫自己,because pushing ourselves too hard will backfire, that’s it.

二、充沛的体能:

从备考到考试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少则三两月,多则一年,而考试本身又要持续将近4个小时,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没有充沛的体力作保证,我们很难顺利地度过这样一个painstaking period.

在第一次考试之前我的体能训练一直很规律而且也确实有效,但是到了最终的冲刺阶段我却放弃了锻炼,那时候我想前一阶段的体能储备应该够了,但事实上我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冲刺阶段之前的那些所谓的体能储备其实早已经完完全全的消耗在了每天的工作学习之中,所谓的储备在开始突击复习的时候早已荡然无存。而且第一次考试之前我是休假在家全力复习,整个生活状态完全改变,加之在这一阶段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每天学习时间都保持在13-14小时左右,消耗很大。所以到了最后考试的时候,感觉站都站不稳,let alone to crack the exam. 换句话说,一战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输在了体能上。考试就好比是打仗,体能就是我们的后援补给,没了体力就等于是被对手断了粮道,试想没了粮食没了弹药,这仗还怎么打得赢,考试不能单凭血气之勇的,换言之,谁都不是铁人。

上面已经提到了经常性的运动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的情绪,但是运动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在我看来,运动的作用不止于此,因为经常性的运动可以维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而良好的身体的状态又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一次考试的突击阶段,由于一下子停止锻炼,身体状况随之恶化,各种想赢怕输的念头也随之纷至沓来,到了考试当天,我的想法已经不再是“克敌制胜”而是“只求速死”。在这样的想法支配下,一战大败简直是顺理成章。

第一次考完之后我有时看机经,特别是verbal部分,看完之后觉得很疑惑,因为我实在是搞不明白那些文章我怎么会看不懂,就算是英文的。后来觉得正常,其实数学我作到一半左右的时候脑子已经基本上不转了,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体力跟不上和过于紧张。

这次备考后期其实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但锻炼基本上还是坚持下来了,所以到了最后考试的时候感觉体力完全能够应付,同时感觉信心满满毫不紧张,甚至是感觉math部分做得很糟糕的时候也是如此。

应该说在身体锻炼方面我的条件比较好,因为我们单位有一个设施完备器材过硬的健身房,但我要说的是身体锻炼实在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所谓的设备有固然好,没有也没有关系——在校念书的兄弟姐妹绕着操场慢跑两圈,工作的兄弟姐妹上楼下楼别坐电梯……等等等等,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按照我个人的感觉,每天半个小时足够,这半个小时用在学习上无非多做一个section,而且效果未必如何的好,但如果用在锻炼上,我认为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考试本身

1、根本——og

第一次拿到og,是去新东方上课的前一天。厚厚的一大本拿在手里,那种感觉与其说是兴奋倒不如说是诚惶诚恐,因为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么厚的一本英文参考书。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本厚厚的参考书其实就是gmat考试的根本。

在新东方上课的时候狒狒对我们说,og上面的题目都是680分以下的。想起来真得很可笑,我当时的目标可是700+,简单得作了作,发现题目似乎确实不难,于是我想这本书或许是徒有其表吧。所以从开始上课到集中备考,这本书我始终没有仔仔细细的看过,我的时间基本上全都放在了新东方的辅导材料和狒狒宝典上。因为那本“简单”的og让我有了一种非常盲目而且非常危险的自信——og不过如此,gmat也不过如此。但当我发现og其实远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那在第一次考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再cd上面看到很多牛人都谈到了og的重要性,我当时很奇怪,不超过680分的题目会很重要?所以我又开始看og的逻辑部分,一看之下,如堕冰窖。并不是那些题目有多么难,而是我忽然发现我其实根本弄不清楚这些题目的思路——正确的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选项为什么错误——那天晚上我发了个帖子,好像叫做“此战之罪,非天亡我也”,就是把项羽自杀前那句话倒着说了一下。那时候我其实已经感到不妙,但还是心存侥幸,毕竟我作过的题不算少了。但是,真正考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做那些题目所培养起来的所谓逻辑思维根本派不上用场,阅读、逻辑和语法也是如此,所以我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我从来没有为某一次考试付出过这么多,也从来没有输得这样惨。

还好,第一次考试失败最起码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才是gmat考试的根本,og,og,还是og.

对于og,我的看法是这样,把og看得滚瓜烂熟或许不会保证一个700+的高分,但是如果对于og缺乏起码的重视,那么700+的高分只能是个幻想。如我所言,og的题目确实不算难,可能真地就像狒狒所说得那样,都是680分以下的题目,但我觉得它的意义其实并不是一本所谓的难题集锦,而是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告诉我们真正gmat考试的出题思路是怎样的,考试会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考察我们。作为一本备考的参考书,这已经足够了,而且这样一本og的意义要比所谓的难题集锦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ets还是很厚道。

这次考试,新东方的参考材料基本上被我搁置了,因为我感觉这本书上的题目是中国人用来考中国人的,尽管全都用英文表达,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解题思路都和真正考试的题目相去甚远。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这本书毫无用处,我觉得这本书用来入门还是不错,但在有og的情况下却没有必要深究。所以我的时间基本上全部用在了og上面,不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做题,而是让自己尽可能的习惯那样的语言表达,并且用ets的思维去思考解题的方法。

这次考试看og还有一点帮助就是让我学会揣摩verbal部分正确答案的表述。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纯感觉的东西,其实就是做题的时候会感觉某一个选项很像,而且绝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那种,而是故意把话说得很绕,或者把原文的意思反着说一下,但意思还是没有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所以,og对于考试来说,其作用至关重要,望cd诸友慎之慎之。

2、脉络——总结

上面说到了第一次备考的时候我曾经把新东方的补充材料做了好几遍,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所以我有时候会想难道新东方的东西这么不重用,但是后来发现我其实连新东方的题目都根本没有掌握。因为我所谓的“做了好几遍”其实根本就是literal and superficial repeat without any summarization。题目做过之后就或多或少有些印象,做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做过两遍之后答案就已经完全的记下来了,不加以总结的一遍遍的重复除了增加盲目的自信外,对于考试毫无益处。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发现问题根本不是考试那天“脑袋短路”,而是“脑袋里的线路从来就没通过”。换句话说,第一次备考我根本没有找到复习的脉络,所谓的复习只是题目的简单累加,各个知识点支离破碎却没有任何连接,一切都处在混沌之中。简言之,这个所谓的脉络其实就是总结,总结,再总结。

所以这次备考,我的大部分时间全都用在了总结上,正确率高低已经不再是第一位的,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把题目的解释彻底弄清楚,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然后再找找ets喜欢在什么地方设陷阱,又喜欢在什么地方把正确答案搞得云遮雾罩。很有帮助,很有帮助,记得牛人pipi妹妹对我说总结时间和做题时间应该是3:1,诚哉斯言!

3、枝干——各个部分的复习

(1)math

在我写的那篇机经里已经说过了,gmat里的数学似乎有变难的趋势,所以即令勤奋聪慧如cd诸友者,仍未必能够轻松拿下数学。因此我觉得这部分还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我感觉,数学部分的复习还是最好从基本的概念开始,新东方老师的三本书我都有,吴强,钱永强,陈向东。我感觉各有千秋,数学概念方面总结的都比较好。但我本人比较喜欢吴强那一本,尽管里面有不少错误,但那本书里确实有不少很不错的解题思路,概率、统计和排列组合部分也总结了不少的难题,对于数学复习来说帮助不小。

数学准备的第二步应该就是og了,我希望大家注意一点,那就是og数学前面的题目确实很简单,但做到后面就会发现题目越来越难,换言之就是水平越来越高。我第一次备考就是只做了ps的前100题,当时真的是狂妄的要命——就这题拿来考我?笑话!可是和逻辑一样,当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这次备考og数学认认真真的作了两遍。我感觉解题思路对于math部分来说似乎不如verbal那么重要,但是语言表达方面却绝对值得引起大家重视,要知道因为不熟悉语言表达在math上失分是很冤的。

第三步就是狒狒宝典和机经了,那些题目确实很有价值,但我觉得大家最好还是以掌握解题思路为主,切勿强记答案。原因有三,一、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几百道题的答案全部准确地记下来;二、考试的时候的题目未必和宝典上的题目一致,说不定换了数字;三、即使考试的时候遇到了相似题目我觉得大概也没有谁敢直接去点答案,原因就是上面说的第二条,多数的情况就是会把真正考试的题目去和记忆中的题目进行比较,而这样很费时间。但是时间对于考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宝典和机经的作用就在于让我们达到有宝典如无宝典,有机经如无机经的境界——一切了然于胸,无惧千变万化。(当然了,我还差得远,不过我的数学水平基本上是等而下之,大家比我强得多,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也就是考前的阶段我觉得还是要回归og和概念以及专有名词,把不熟悉的题目再作一作,基本上问题就不算大了。

(2)verbal

a、rc

我感觉rc的关键在于找准文章的结构,做到这一部其实问题就不大了,新东方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其实文章中的a专家、b事件、c理论等等其实根本就是些符号,被一些似是而非但又很清晰的关联连接在一起,把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基本上问题就不大了,没必要去分什么文章类型。

不过我感觉rc真正难的地方是在选项上,甚至要比gre的选项还要难。因为往往是很像答案的选项并不是答案,答案反而是那些绕来绕去的东西。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正确答案里好像有春秋笔法的成分在里面,也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当然这种考试远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比方说很多rc部分的选项看起来很像,甚至根本就是原文复述,但就是在关键词的前后加上了一个不必要的副词,或者贬义词变了褒义词,于是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完全变了,变成了一个很隐秘的迷惑选项,这就很像《春秋》里的那句很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一个“克”字,尽含褒贬,但需要仔细体会。这句话放在rc的文章里可能会这么说,earl zheng defeated duan in yan, 选项里可能就会变成earl zheng murdered duan in yan. 语气不同,褒贬不同,也就不会是答案。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多看og,尽可能弄清楚文章脉络,另外就是学会如何排除迷惑选项。至于说gre和lsat的阅读我觉得很有益,有时间当然可以做一做,但是要记住根本还是og。

b、sc

有的时候我觉得og对于考试的决定作用在sc部分体现得最为明显,所以这部分实在没什么可说得,做题,看解释,总结,一遍一遍又一遍。另外就是注意语感的培养,反正我感觉sc的正确选项大多是念起来最顺的一个。

c、cr

我觉得verbal的三部分中,cr的总结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做gmat的逻辑还是lsat的逻辑都是如此。所谓熟能生巧,用在逻辑思维的培养上再恰当不过。另外就是看了题目一定要搞清楚结论是什么,做对一道逻辑题必须对结论有一个明确地认识,然后带着结论去看选项。这一部其实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一句话在复习的时候要有意识的进行练习。

我的复习步骤是这样:og总结,这一点我觉得上面的几部分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

二、lsat,这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是因为它难,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很多题目涉及的都是理论意义上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lsat题目的思路其实是gmat逻辑思路的“纲”。纲举则目张,记得有位牛人说过,仔细得作过lsat逻辑的题目,再作gmat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按照这种方法是过之后的感觉是“牛人诚不我欺也”!

三、就是回归了,一句话,看题目看思路。

(3)作文

总体而言,中英文写作其实是一回事,就是多看多练多想。多看就是多看好的范文,真正的去学怎么把一个句子乃至一篇文章写得很漂亮,多练就是一定要下手写,写出来才是自己的;多想,就是说要留意身边的素材。一句话,要做个有心人。(说这话其实是很狂妄的,不过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大家见谅)

一、前期准备:

我认为准备awa,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按照文章的分类(写作区里有现成的分类),把issue和argument的所有题目从头到尾的阅读一遍。我觉得看题目的意义一方面在于熟悉题目,不至于在考场上找不到北;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帮助我们找到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其实仔细得看看你会发现在很多题目说的都是一回事,只不过观点相反,issue 题目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比方说issue的13和47两道题,一个说保护环境的责任应该属于个人,另一个说这种责任属于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准备一道题的思路和论据就完全可以了。另外就是很多题目的论据其实都是互通的,比方说issue第15题,说国家间应该合作来限制儿童上网接触adult material, 其中一条论据就是this problem is international in scope, and the dissenters can always be coerced into compliance politically or economically by an alliance of influential nations等等. 而issue第2题说节约能源应该靠国际合作来实现,在这里就完全可以套用第15题的这个论据,因为这两道题目都说到了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也就是说把论据里的关键词换过来就可以了。还有issue136题说在商务课程中,教授只应该教授实际的知识和技术,而非道德,这种观点当然可以反驳,论据就可以说business leader should keep high standard of ethics, 同样这个论据还可以用在第111题里——“最有效率的企业领导是保持最高道德标准的人”。相关的例子也是互通的。仔细的阅读每一道题并且总结自己的写作思路之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并不难,在我看来,完成了这一步,awa的复习就成功了一小半。

二、写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对于每道题都做到心中有数之后的工作就是开始写了。我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考友来说(牛人除外),想拿高分真的要多练笔,练笔嘛,最好就用黄金80题的题目。我开始写作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思路有了,论据也有了,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英语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也就是说想和写完全是两码事,不实践再好的想法也等于零。真的要做到把自己的观点比较好的表达出来就是要靠多写。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不用掐时间,只要是自己能想到的,有多少就写多少。就像我上面说的,论据是互通的,所以说越充分越好。然后就是自己修改,看看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存在问题,然后加以改进。自己的习作没事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每次看可能都会有新的想法出来,这样一来,练笔的效果才真的达到了。

在练过几篇找到感觉之后就要实战演习了,小安的那个aswim是很棒的软件,强烈推荐使用,不过在写完之后还要注意修改、总结。

三、注意素材收集

准备verbal的其他部分对awa的复习也是很有帮助的,比方说做阅读和逻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少非常好的句式甚至是例子,在这时候就要注意总结了,比方说我做lsat逻辑,感觉里面有很多涉及对于文章推理过程的描述,用在argument里面是非常管用的。另外就是有时间可以看看新闻,上面有很多好例子,比方说那天看新闻说俄罗斯的石油大亨khodorkovsky又被提审,其实这个例子至少用在三个题目上,一、企业领导人和政府领导人谁更能影响政策,这个例子就可以写一条,就说企业领导人影响政策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能危及当政者,因为传言克氏密谋推翻普京;二、企业领导人应该遵循道德标准:克氏被抓的罪名可是漏税啊;三、不遵循传统者更容易成功:遵纪守法可是传统啊,克氏违背了这一条所以被抓了。

特别要说的一点就是孙远宝典里的工具箱,很有用的,特别是human need那一章,因为考题里很多都是涉及企业的,而涉及到企业就不能不提雇员和雇主的关系,这些东西在那一章里都有很好的叙述,完全可以拿来用。

上一篇:努力学习作文700字下一篇:小营镇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