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意思

2024-10-25

绵延的意思(通用9篇)

绵延的意思 篇1

【成语】绵延不绝

【拼音】mián yán bù jué

【简拼】mybj

【近义词】绵延不断

【反义词】断断续续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解释】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成语出处】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延续

【例子】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这也是我们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根本原因。”

【英文翻译】extend long and unbroken

【产生年代】现代

【常用程度】常用

无尽的绵延 篇2

无限的网,弥漫的圆点,无边的空间,重复的符号……草间弥生的一切都像是无尽绵延的时空。在这里,时间、重力等任何绝对参照物都失去了意义,而草间弥生真正惊人的是她艺术创作生涯60年来不竭的创造力。本次展览在带来草间弥生60年来的经典代表作的同时,也带来艺术家新近创作的油画《我的永恒灵魂系列》及大型装置作品《波点偏执》。其中《我的永恒灵魂系列》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们看到一个逐渐走向安详状态的草间弥生。该系列始于2009年,4年来已创作多达310件作品,是至今草间弥生数量最多的系列作品。草间罕见地将具象与抽象同时表现在画布上,明亮而饱满的色调,颇有一番儿童涂鸦式的乐趣。从其作品名字《太阳的光耀》、《在欢愉的天空下》、《春之觉醒》来看,似乎也是草间弥生在心灵修炼的路程中迈出更自信而平和的步伐。

然而我们更熟悉的是那位总是无意识呓语的草间弥生,带着一种游走于清醒与酩酊之间的激情,在初心和伪装厮杀的狼藉战场,构建出一个个隔离草木枯荣世界的永恒之界。这是一种冷,一种漠,却是草间弥生全部的执着与激情。

在本次展览中,纯白与纯黑的两幅《无限的网》被并排展出;另一面墙上,同为《无限的网》系列的作品则有不同的缤纷色调。当你望向黑白两面画布时,初时你会感到迷茫,看久了,或许会被一种沉静的气氛所感染。草间弥生在这个系列中无视整体构图,也没有设定视觉中心,而我们能通过这些反复呈现的千丝万缕的微妙笔触,感受到行星般的恒常运动——用草间自己的话说就是想“从自己的位置,度量宇宙的无限”。在《重复的视觉,菲勒斯船》中,草间用偏执的重复展现了一种惊人的力量。整个展厅只有一个装置作品,暗红色的灯光下,位于展厅中央的是一艘船,船体通身密集的突起物是阳具;展厅四周是镜子,因而这一符号以有序的排列弥漫了整个展厅的,这种紧张和不安正是草间弥生精神紊乱而逼迫自己用艺术治疗的偏执所传达出来的。大型装置《再生时刻》亦是如此,柔韧而参差的软体型雕塑,是草间坦言“用艺术发泄”的心声。相比之下,《无限镜室——灵魂波光》却显出辽阔而悠远的意境。这其实是一件电子雕塑的装置作品,利用展厅的镜子墙面营造“无始无终,无形无界”的空间,并邀请观众走入作品之中去体验。“走进”这件作品,让我们想起我们仰望星空、放空自己的感受。在这种奇妙而美丽的视觉感受中,布满垂直挂坠、错落有致闪烁着的圆点灯泡,正如南国夜晚熠熠璀璨的星光,你能看到它们的光芒,却感觉不到热度。也许仰望星空于草间来说,是一种冥想和自我修行的过程,是“孤独的求道的赤诚”。

在最为人所知的“波点”系列中,除了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南瓜,以及充塞整个美术馆开放空间的装置作品《波点偏执》,还有《为挚爱郁金香之永恒祈祷》和《我在这里,却了无一物》两个展厅空间作品。波点或许是草间为幻觉所困扰的产物,于视觉呈现上也非常受欢迎;然而若对这些波点的理解仅限于有趣或者好看,那无疑是对草间弥生深深的误解。草间认为总是不厌其烦在不同的物体和背景(有时甚至在自己的身体上画圆点)画满一样的波点图案是为了“自我消融”:将任何的具象之物与圆点同化,从而消除了自我的存在,达到与永恒合二为一。

这样的草间弥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喜欢仰望星空的她,却是深深扎在土地里的人。从最开始她对她的恩人乔治亚·欧姬芙说:“我必须呆在纽约,因为我要出名”,到她在反战浪潮中善于抓住时髦热点制造话题(比如同志、裸体、性等行为艺术),再到回归故土一步步扭转这个保守根深蒂固的国度对她的负面评价……这一切,如果不是步步为营的精心打算,是不可能成就今天的她。草间弥生深谙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理,就像她刚到纽约就对这座城市的本质做出精辟概括“纽约这颗熠熠生辉的宝石,总是上演着毁誉交加、纠结不清的人生大戏,展现出华丽的众生样貌”。她还懂得艺术市场的运作,因为她的每一个展览举办地都是在知名画廊,所以才会从第一个个展伊始就拥有广大知名度。她知道什么东西是雅俗共赏而为大众所喜欢的。她由成名作《无限的网》打下的美学理念的基础,她更以一颗颗可爱的南瓜和百搭的波尔卡圆点拓展了其美学传播的受众,俘获了最普通大众而不仅仅是艺术圈内人士的好评与喜爱。因为一个常年仰望星空的人,必须在地上站得稳才能找到一个完美角度仰起头。所以,你真的相信仅仅是运气吗?草间弥生,真是太适合这个时代的当代艺术了。

但是,她的初心,却比任何人都强大。在最初的最初,在逃离日本去美国之前的那个小女孩心里,对美国的想象是:“晴朗无云的天空下,放眼望去是无尽的玉米田。阳光渗透到草原的每个角落,空间无边无际延展到天边。”后来,我们在草间弥生的自传中看到她如下的坦白,或许可以作为她自身艺术与人生最好的注解:“镜中几千几万道光速明灭的色彩,正是我们凡尘俗世的缩影。或许某次绚烂消散之后的黑暗,会把我们的灵魂带进阴郁的死寂,在那瞬间的毫厘与倏忽中,我们会斩断人生这不看的大戏,对生命与享乐的万花筒摇头。那些迷幻的光,是梦,是泡影,是天堂。”

海的思念绵延不绝 篇3

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不留意当泪划过嘴角就用你握过的手摸掉,有的人说不出那里好,但我就是谁都替代不了,虽然命运爱开玩笑,但我坚信真爱和真爱会遇到。

精选阅读(3):

★ 绵延近义词

★ 杜甫《雨不绝》

★ 绵延的近义词

★ 绵延的读音和意思解释是什么

★ 感恩绵延心间作文

★ 用绵延起伏造句的句子

★ 大惊失色-大惊失色的故事-大惊失色的寓意-大惊失色的意思

★ 淡妆浓抹-淡妆浓抹的故事-淡妆浓抹的寓意-淡妆浓抹的意思

★ 天昏地暗-天昏地暗的故事-天昏地暗的寓意-天昏地暗的意思

感恩绵延心间作文 篇4

岁月流水如斯。当时间从墙上脱落,当芬芳的记忆唤回温暖的感动——我无法报答你们给予我的一切,于是仅于此,日子成为路标,心叩响感恩之门……

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毫无保留地爱我这么多年,让我知道身边有你们的陪伴,很幸福。

感谢那个陪我看千与千寻的人,感谢你和我一起喜欢上内心纯净的小千,感谢你让我时刻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感动无法。

感谢那个和我一样喜欢桃花源的人,感谢你让我知道桃花源不是奢望,感谢你让我知道,只要有梦想,只要去追寻,桃花源就在不远处……

感谢琳儿,感谢你让我读懂真正的友情,感谢你总是站在我身边,给我勇气,给我方向,给我感动,让我知道我不孤单。

感谢林安然,感谢你教给我优雅,感谢你带给我独特的文学,感谢你教会我在俗世里寻找蔚蓝的大海……

感谢北京的那个兵,感谢你让我清醒地感受到社会中残酷的弱肉强食,感谢你教给我坚强,教给我在逆境中奋起。

感谢我的那些可爱的朋友们,感谢你们传染给我的快乐,感谢你们让我感受到家一样的暖暖的温度,让我也能坚定地行走。

感谢老师,感谢你让我懂得了那么那么多人生真谛,感谢你毫不吝啬地指出我的不足,让我能够追求更好的自己。

感谢小扑克,感谢你给与我的,来从未有过的,刻骨铭心的.感觉。感谢你教给我谦让、沉静、缄默、独立……让我惊觉,有你在,前方是多么明朗。

也感谢帮助过我的,不知名的路人;感谢理发店里和蔼的老板娘;感谢快餐店里一身阳光的店小二;感谢小卖部里亲切慈祥的老奶奶……

感谢,感谢在我青春路上给与过我温暖的所有人。

人间绵延不绝的爱散文 篇5

感谢照片的提供者吴老师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的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这段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摘选自《雷锋日记》,我们读小学时在老师布置的作文里就经常引用到。

又是一个细雨霏霏,春寒料峭的季节,鸟儿在枝头昂首争鸣,花儿争相吐艳,绿草的嫩芽破土而出,枯树逢春抽新穗。上周五下午,萱萱和穗穗先后告诉我:“妈妈,老师说,下个星期一是学习雷锋日,会安排一些同学去敬老院看望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老师叫我们每人准备一份小礼物,可以是贺卡、水果、牛奶、糖果之类的。”

萱萱和穗穗都打算精心制作一张贺卡,描绘出生动可爱的图画去看望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可到了周日晚上,我问起,孩子们都摇头摆手说不知道画什么好。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小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家们大都是挽起手臂、卷起裤腿,大半辈子在泥土地里摸爬滚打的庄稼人,送送贺卡表表心意固然能让老人家们得到些许温暖,但实惠还是最好。

细雨霏霏,爱心绵绵

实惠当然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我把自己的想法跟两个女儿说了,孩子们扬起头,举手表示支持:“都听妈妈的。”

年已过去好些天了,家里储备的年货只剩下花生、瓜子之类的,另外家里还有婆婆精心制作的一大袋色泽金黄,味道甜美的红薯片。我提议可以带薯片,这零嘴是我的最爱。“薯片太硬,好多爷爷奶奶们都没牙齿了。”萱萱细心提醒道,萱萱三岁时就念叨没有牙齿,吃不了苹果的她的太婆,我的祖母。

一大早我在离家不远的商店买了六斤苹果和一箱牛奶。早上的天阴冷,寒风凛凛,不敢蹬台电动车送孩子们去学校,怕冻坏她们,我只能提着这东西走三里山路送萱萱和穗穗去公路旁坐车。

望着红塑料袋里一大袋苹果,穗穗瞪着大眼睛惊奇地问我:“妈妈,怎么送这么多苹果,我们同学说送两个桔子就可以了。”

“这有什么,每个人都会老,如果是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进了敬老院。你希不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怜萱懂事地插话问穗穗。

“你姐姐说的对,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送点温暖是应该的,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敬老院爷爷奶奶那么多,送得太少,分不到的。待会儿妈妈送你们去学校。”

穗穗拽住装苹果的红塑料袋使劲往上提,“太沉了,我先掏出来两个放家里。”我点头许可,怕到校门前时她提不动。穗穗拿出来两个后,那袋苹果顿时轻了不少。“

我提好礼品和孩子们抄近路去公路旁,等孩子们上了路过学校的班车后我就回家了。接一年级的穗穗放学回家时,我去了孩子们的学校,在校门口一间敞开的储存室里我发现了一大堆尚未来得及整理的装满着满袋子爱心的麦片,砂糖橘,牛奶,还有同学送了旺旺大饼干。

爱心大礼箱

我没有陪同孩子们一起去过敬老院,但昨天接孩子们放学的途中,我就听到萱萱迫不及待地说起昨天上午她作为班上的同学代表之一与其它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的经过。她说她们陪爷爷聊天、讲故事、还唱歌给老人们听。我问:“那爷爷奶奶们开心吗?”“很高兴!”萱萱脸上笑嘟嘟的。

“那你开心吗?……不用说,你的开心已经写在脸上了。”我瞥一眼孩子脸上的笑靥,脸上和心里都淌出了笑。

绵延2400公里的父爱追踪 篇6

原来,杨树勋一直喜欢骑行,还不时带上女儿一起骑。琬滢初三那年暑假,他便带她到青藏线骑行。他小声地告诉妻子:“我会一路上悄悄跟在女儿后面,暗中保护她的。”

8月14日一大早,杨琬滢跟父母告别后,迎着阳光上路了。按照与父母的约定,琬滢要随时把路上的情况发到微信上。

第二天早晨,琬滢骑行到虎林与鸡西市分界处,当她深情地回望家乡时,远远地看到山路上隐约有个身影有点像老爸,仔细一看又不太像,后来那人拐向了另一条岔路。

琬滢并没有看错,那个人正是杨树勋,只是他刻意对自己进行了改装:剃了个光头,换上了新买的衣裤,连头盔都换了颜色,为的就是不被女儿发现。凡是山路就跟在女儿身后2公里左右,平原就跟4公里左右,这样女儿就不会发现自己,而且无论她发生什么状况,自己10分钟左右就能赶到。

第六天时,琬滢骑到吉林敦化附近。这一带都是山路,人烟稀少,她心里有点害怕。偏偏傍晚下起了大雨,很快,她就被淋成了落汤鸡。暗处的杨树勋也被雨水淋透了,想帮她又不能,只好在心里暗暗着急:女儿,赶快想办法啊。

琬滢很快就拦下了一辆过路卡车。就在杨树勋有点担心女儿的安全时,手机微信提示音响了,打开一看,女儿已经把卡车牌照的照片和跟司机的对话录音都发到了微信上。杨树勋心里一阵高兴:女儿学会保护自己了。

在河北沧州境内,杨树勋发现有辆轿车一直尾随着琬滢,他连忙加快速度,离女儿近了许多。那輛车跟了女儿十几公里,琬滢就那么不紧不慢地骑着。一直骑到路边一个乡镇派出所门口,琬滢才停了下来,掏出手机拍了小车司机和车牌发到微信上。车上的人见状,一踩油门溜走了。杨树勋觉得女儿的处理方法完全正确,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9月5日上午,琬滢到达扬州。她还想顺便拐进瘦西湖去逛逛。老爸杨树勋突然现身:“闺女,先去学校吧……”琬滢愣了一下,眼泪夺眶而出:“爸,原来你真的一路跟在我后面?”

这一路,琬滢整整骑行了23天,里程表上显示为2464.8公里。琬滢说:“我爱上骑行,就是为了做到无论目标多么遥远、曲折,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实现目标的那一刻。还有,无论我们飞得多高多远,都不要忘了,父母总会一路呵护着你。”

李金玲摘自《家庭》

绵延二十一日的宴 篇7

我说,癌症晚期,基本上回天乏力。您有什么绝招吗?

医生晃着花白头发说,我没有任何秘方,只是陪着他们,走向渐渐隐没的过程。

这种陪伴并不容易,除了要有爱心,还要有经验。人们常常以为亲人的陪伴是最好的,其实不然。他们的亲人多半没有经历过这种事儿,恐惧并且手忙脚乱。人们彼此心照不宣,一起对那个濒死之人虚妄地保守着即将大白于天下的秘密。

原本还算和煦的海风在谈话中袅袅穿过,遂变冰冷。

医生说,我跟他们说,在最后大限到来之前,您还有什么心事?我能帮您做些什么?我会尽力的。这句听起来很不美妙的话,藏有坚定的力量。我从不虚伪地安慰他们,那不仅在理论上没有意义,而且在实际上也根本做不到。濒死的人,有一种属于死亡的智慧。

我说,讲个故事吧。

白发医生沉思了一下说,有个年轻的女厨师求医,谈到最后的心愿,是再做一桌菜。长期化疗,她的味觉器官已经全部毁坏了,再也尝不出任何味道。胳膊打了无数的针,肌肉萎缩,已经举不起炒勺。不能出医院,无法亲自采买食材和调料。最重要的是没有厨房,再说有谁会来吃癌症晚期病人做的食物呢?不是只给自己的亲人尝尝,而是真正的食客享用。

几天以后,我郑重对她说,已经和医院的厨房商量好了,他们会空出一个火眼,专门留给您操作。甚至还给您准备了雪白的工作服和高耸的厨师帽,您可以随时使用那个炉灶。我为您指派了一个助手,他完全听从您调遣。请您开列出食材单子,需要什么蔬菜和肉类,还有特殊的调味品,都交代给他,他会按照您的意思,一丝不苟地去准备。

女厨师很高兴,但仍不放心,说,我体力不支,一次做不出整桌宴席,只能一道道来做。

我说,一切以您的身体承受力为限。女厨师凄然一笑说,就算这将是一桌真正的宴席,可是,食客在哪里?谁会来赴宴?

我说,我已经找到了食客,他会长久地等待,耐心地吃下您做的每一道菜。

白发医生讲到这里,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说,女厨师做的菜肴能吃吗?

医生说,食客的真实感觉是:刚开始,女厨师做的菜还是好吃的。虽然她的味蕾已经损毁,但她凭着经验,还是把火候掌握得不错,调料因为用的都是她指定的品牌,她非常熟悉这些东西的用法用量,尽管不能亲口品尝,各种味道的搭配还是拿捏得相当准确。不过,她的体力的确非常糟糕,手臂骨瘦如柴,根本掂不动炒勺,食材受热不均匀,生的生,煳的煳。做一道菜,中间要间隔好几天。到了最后几道菜,女厨师的身体功能急剧衰竭,视力模糊不清,烹调技能受到了很大限制,所有的调味品只能靠大概估摸着投放,菜肴的味道变得十分怪异。她也无法按照上菜的顺序来操作,把复杂的主菜一拖再拖,留到了最后。主菜需要的食材和调料繁多,她颤颤巍巍开列出的用品单子,足有一尺长。助手说严格按照单子到市场上去采买。拿回来之后,女厨师硬说完全不对,让人把原料通通丢了,让助手重新再买。助手一次又一次劳而无功之后委屈地问,这个人的癌症是不是转移到脑子了?这个工作要持续多久呢?我都要坚持不住了。

我说,也许不要很久,也许要很久。不管多久,请你都要坚持。当然,我也要坚持。

甲板上风速不断加大,浪也越来越大了。我忍不住问,究竟坚持了多久呢?

医生说,21天。从女厨师开始做第一道菜,到最后她离世,一共是整整3周的时间。那是一个周日,她丈夫来找我,说女厨师在清晨的睡梦中,非常平静地走了。她昨晚临睡前说非常感谢您。他转交我一封信。

我打开一看,那其实不是一封信,只是一个菜谱,就是那道没有完成的主菜菜谱。女厨师很抱歉,她不是不能做出这道菜,之所以让助手一次次把调料丢弃,是因为她已经没法把这道菜做得非常可口,心有余而力不足。为吃菜的人考虑,还是不做了吧。食客每次都吃得非常干净,从没有剩下过一个菜叶,想必对味道很是满意。为了成人之美弥补遗憾,就把这道菜谱奉上,让食客自行凑成完整的一桌。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问,那些菜肴都是谁吃下的呢?

白发医生答,我。

面朝大海,无话可说。医疗和死亡,原来可以这般温和优雅。大海在耳边永无休止地击打着或疾或缓的节奏,音调丰富到无以言表。据说这种包含了万千频段的白噪音,具有强烈的安宁效果。

摘自《广州日报》

老鼓铺 声绵延 篇8

在漳州市区老街青年路屋檐下,长长的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其间有家古色古香的“蔡福美鼓铺”。店铺内不时传出的阵阵鼓声,应和着贴在店门上的春联和财神,给这家百年老店增添着喜气和吉祥。

鼓铺房陋,属竹竿型古老大厝。铺内两侧,摆放着大大小小规格不同、形状用途各异的鼓。掌门人蔡志强说起鼓铺的历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蔡福美鼓铺创业于清代乾隆年间,子孙相传已十多代。”

乾隆初年(公元1740年左右),蔡福美在漳州府龙溪县起家,自制自营各种皮鼓,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商号。“蔡福美”印在每只皮鼓上,作为独特标识。清光绪年间。为了拓展业务,蔡家子弟蔡心匏只身到台湾,另开家鼓铺,按蔡家祖传的工艺生产和经营,并挂上“蔡福美”商号。后来,蔡心匏在台湾成家立业,但他不忘祖训,将制鼓技术传给后代。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蔡福美鼓铺(正福美行)逐渐消失,最终与祖国大陆福建漳州蔡福美鼓铺失去联系。

两年前,在整理“申遗”文本时,漳州市文化部门得到一份来自台北师范学院音乐研究所的论文《台湾的鼓类乐器研究》。论文作者陈怡君的研究结论是:台湾制鼓业拥有两大传承脉络,其中之一是以蔡心匏为首的漳州派系统。根据陈怡君的调查,蔡家制鼓工艺在台湾由如今颇具名气的“响仁和钟鼓厂”传承。“响仁和”的创办人王阿涂30岁时,在台北遇见老师傅蔡心匏。由于他精通音律与伴奏,又天性聪颖,很快学会了制鼓方法,还进行改良,产量因此提高许多。王阿涂已去世20多年,但他制作的产品仍被广泛地使用。

专家说,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跨越两岸的曲折传承经历,是研究闽台文化传承变迁的活标本,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多元文化交融的活见证。

解放后,漳州蔡福美鼓铺也经历了和许多老字号相同的命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蔡福美鼓铺参加了漳州乐器社,仍使用“蔡福美”商标。1980年,改革开放后,已是古稀之年的蔡福美鼓铺第十一代掌门人蔡龙潭为重振祖业,带着儿子蔡文通、孙子蔡志强和蔡志雄,在青年路自家房子里,重新挂起“蔡福美”招牌,做起鼓来。他们为自己的鼓铺注册了“蔡福美”商标,保护和弘扬祖业。2003年,蔡文通的两个儿子在漳州石亭开发区买了一块10多亩的土地,建了厂房,成立蔡福美工艺品有限公司。大儿子蔡志强主管销售,小儿子蔡志雄主管生产。他们引进机器设备,雇用80多名工人,从事皮鼓加工制作。为了保证鼓的质量,他们沿用传统的技术,还将一些制鼓工序分别教给工人。

传奇的制鼓技艺

蔡氏制鼓工艺极为独特,祖上留下来做鼓的工序有几十道,一些做鼓工序需要非常熟练高超的技巧。迄今为止,“蔡福美”皮鼓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制作,每一关都严格按照祖上规定,精心制作。

鼓身以百年松木、杉木为首选材料。按照所需的鼓面直径大“诹材,尺身小的鼓,住住可以用原木直接凿威鼓桶,共鸣效果很好。如果是鼓面较大的鼓桶,则先将木片加工成为内圆斜小、外宽较大的弯木,然后用剩余的碎牛皮熬成水牛胶,用以完成鼓身的粘贴,再由几个制鼓师傅合力扎成圆桶。这种扎桶的方法,是自古便传下来的,不用一根钉子,就可以扎成密不通风没有缝隙的鼓桶了。

旧时制鼓身以自然风干为主。现在为了防止鼓桶的木材被虫蛀或腐蚀,扎好的鼓身必须先送进熏烟室熏一个星期,这也可以将木材的水分蒸干,防止鼓身断裂。鼓身熏烤完之后,必须用圆规画出正确的圆弧度,并用电动刨刀将多余的鼓身刨除。当然电动刨刀只能做初步的削平动作,比较细腻的修圆工作还是要靠制鼓师傅用小刨刀一刀一刀地修圆。

在鼓膜的制作上,蔡福美鼓铺的师傅们经长期研制对比,确认唯有南方水牛皮特有的韧性最适合。虽说这样投入成本高,却有别于其他鼓铺。制皮师傅将收购回来的牛皮摊在地上,依着所需鼓皮的尺寸大小剪裁。剪裁好了之后,则要将牛皮浸在滚烫的热水中浸泡,再捞出来放人冷水中,便于剔除牛毛。通常,冬天摊在地上晾晒,夏天则披在墙上使其自然晾干。

一个鼓的好坏,通常在处理牛皮时就已经决定了。生牛皮内侧有一层厚厚的脂肪,要进行削脂。牛皮要削得均匀,而目厚度要在1厘米左右,中间薄而四周厚。音色才会准确。制鼓师傅削牛皮的手法很熟练,好像很简单,却是累积了几十年的功夫。如果是新手,削得厚薄不一,鼓皮很容易破掉,用不了多久。要削好牛皮,得趁湿在鼓边上用铁制的副眼打洞,以便串上麻绳,在鼓桶上绞紧,待完全晒干,鼓膜才算完成。

蒙鼓也叫绷鼓、套皮。蒙鼓是制鼓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因为要绷得好,鼓才能打得响亮并且耐用。制鼓师傅用钉锤将原来鼓皮上的洞眼变大,以便串上麻绳、短棍。将鼓膜绷紧的同时,制鼓师傅不时用鼓槌槌打鼓面,或者用水使牛皮软化,使干硬的鼓膜变松弛、变柔韧,同时也绷得更密实。有时一些较大的鼓,还要制鼓师傅爬到鼓面上跳鼓,制鼓师傅跳着一定的步伐与节奏,用脚的力道及全身的力量,使鼓面更柔韧。

一面鼓通常有上下两面鼓膜,当上层鼓膜绷好、调音完毕之后,制鼓师傅用铁钉将鼓膜固定在鼓身上,然后将多余的鼓膜和麻绳割除,并检查鼓身是否完全平滑,鼓身在绷鼓时是否失去其准确度。然后,制鼓师傅将鼓身的铁环装好,再绷下层鼓膜。

绷鼓完毕之后,要在鼓面拓上“蔡福美”的标号,有时应客户个别的需求,在鼓身上不同颜色的漆,上漆时还要做补土的工作,这样上完漆之后,鼓身才会又滑又亮。最后装上铜钉装饰,鼓的制作就算完成了。大鼓出厂时,还要有专人到鼓面上用脚踩磨,这样能尽量拉开牛皮,客户购买并使用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音色不变。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90年后的声音

如今,蔡福美工艺品有限公司由第十三代传人蔡志强掌门。蔡志强不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时还是个眼界开阔、目标远大,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的企业家。

传子传媳不传女,这是蔡氏祖上定的规矩。到了1995年,这一规矩才被打破。蔡志强创办加禾鼓店,开始聘请工人,扩大生产规模,在制作中适当运用电动工具,同时加强管理,使质量更为稳定。当年为了请工人这件事,蔡志强跟爷爷吵了好几回。目前主要的技术工人多是蔡家的亲戚,一共30多道工序,每个人只学其中的一两种,只有蔡志强和他的母亲掌握制鼓的全套技艺。“但是,我现在已经打破了传统观念,只要碰到真正有志向、有恒心的人,即便不是亲戚也可以传授,关键是要把这一宝贵技艺传承下去。”

与时代同步、注重创新与发展,是蔡福美制鼓历经200多年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近年来,“蔡福美”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可以制作60多种规格的皮鼓,如庙鼓、狮鼓、龙船鼓、剧鼓、腰鼓、红鼓、小潮鼓等,从直径2.8米的巨鼓到直径3厘米的“迷你”鼓均有生产。这些皮鼓除了鼓面大小不同外,声音也有高低之别。目前,公司每年大约生产2万只鼓,其中主要销往中国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年创汇达数百万美元。

蔡志强制鼓坚持“好的技艺还要有好的心态”,光是晾干鼓身用的木材防蛀至少就要花一周时间。每一张鼓皮用脚踩踏弄软也要6小时。他说,做鼓要追求“190年后声音不变”。

蔡志强对未来充满了理想与抱负。他正着手一个新的构想——打造“海峡两岸传统制鼓博物馆”。由于常常有人来参观,他希望能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做更详细的介绍,让下一代能吸取中国传统制鼓文化的精髓,也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制鼓的技艺。

当记者问及蔡福美制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市场前景时,蔡志强认为,国内精品鼓的潜在市场很大,但目前这块市场不可能很快扩展,因为许多人在乎价格而不在乎鼓的质量,只要能用就行。“蔡福美”在漳州很出名,但不少漳州人却买那些便宜的普通鼓。在国内,主要是剧团、寺庙等定制传统用鼓。相形之下,日本人重视传统,对工艺的要求极为苛刻。日本的鼓除了本土生产外。其余全部由蔡福美公司提供,占市场的70%到80%。

绵延的意思 篇9

摘 要:从20世纪初开始,以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威廉·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特等为代表的小说家,在创作中撤出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特别是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而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的流动。这种创作手法即被称为意识流。按照公认的说法,威廉·詹姆斯有关意识流的阐述、柏格森的绵延说,以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文学意识流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本文则试图在对柏格森的绵延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寻这一理论渊源如何对意识流这种创作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绵延说 意识流小说 影响

一、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划分——追寻“真正的时间”

柏格森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讨论了宇宙、事物的本体、本质也即根本实在等问题。他用以表达本体根本实在的概念有生命(生命之流)、绵延、深层意识、基本的自我、变易等等。其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是他的“绵延”概念。他哲学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建立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或与这一概念有着内在联系。柏格森最先在他的《时间与自由意志》一文中提出了绵延这个概念,并区分出两种不同的时间。第一种是数学、物理学等精确科学所处理的时间,后来也被称作物理时间。这种时间它的各瞬间没有质的区别,可以明确区分开来,相互外在,共同排列,就像一些物质事物共同排列于同一空间中那样。这种时间是可以计数的。而且,它的流动表现为:后面的瞬间出现时前面的瞬间已不存在。柏格森认为这种时间是不连续的,好像是一串珠子,看起来这些珠子是连接在一起的,实际上它们是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他认为这种时间不是真正的时间,而是“空间化”的时间,它的实质是一种空间。另一时间即绵延,后来也被称作心理时间。其特点是,它的各个瞬间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不能明确区分开来。过去积留于现在之中,现在携带着过去长进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流。这种时间的每一瞬间都与其他瞬间有质的区别。他把这种时间称为“真正的时间”。

柏格森认为,纯物质的东西没有绵延,绵延只属于我们的心灵,是我们意识的一种性质。因此,从人本身来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此人经历了多长的“物理时间”,而是他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的经历的“心理时间”,或者说,在他意识中积聚了多少过去,积留了多少记忆。这种“心理时间”,即“记忆”的重视,使小说创作不再拘泥于“空间时间”的线性发展,主人翁的思想更活泼,更能够无拘无束地驰骋。于是,不同时期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在主人翁的意识这根线索引导下,有机组成小说。这样,小说创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情节发展头绪众多、人物众多、矛盾不集中等等造成的叙述局限,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为情节、人物、矛盾安排一个恰当的出场时间和顺序,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的本来面貌。它打破了传统小说故事情节和时间发展的逻辑性和单向性,使叙述的推进随着人的意识活动、自由联想来展开。作品中的情节和细节,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和交错。当然,这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一盘散沙,而是以一件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回收,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主体结构。

如普罗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往昔与未来都跟现在的瞬间交织、重叠、混合在一起。一切都在“真的时间”中存在、延续。现在的“我”成了岁月的载体,过去并未流逝,未来仍在心中,因为“我”是时间的中心、事件的中心。而记忆使岁月和“我”都成为永恒。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处于一种“延续”之中。又如乔伊斯的经典作品《尤利西斯》中,作者不仅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幻觉和梦境等技巧更灵动地组织素材,更充分地展示人物头脑中纷繁杂乱的意识、感觉、印象、回忆、幻梦,以及无数稍纵即逝、无可名状的直觉和顿悟等等,还运用了“蒙太奇”的电影间接技巧。其中,这种技巧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蒙太奇。另一种是空间蒙太奇。时间蒙太奇将人物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让其意识跨越时间的界线、往返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与此相反,空间蒙太奇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展示不同空间内同时发生的事情,以表现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各种空间形象和生活场面。作者将两种手法结合起来,多视角地折射人物的意识活动。这样,人物在某一时间的经历同其在另一时间的经历交错,显示出意识的多元化与立体感。

柏格森的绵延,作为“真正的时间”,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观的东西。它虽是所有的人的心灵都具有的一种形式,但在每个人那里,并不是同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受人的心理因素和外物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有变化的。比如,意志力的加强或减弱、注意力的集中或分散等,都会使绵延的节奏发生或快或慢、或多或少的变化。柏格森也明确主张绵延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因此绵延也叫做内在绵延。过去、现在、未来相互渗透、融合,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绵不断的流,而这正是绵延。至于外物,此时柏格森把它理解为与意识对立的、纯粹物质的东西,因为它们没有记忆,也就没有绵延。外物尽管也有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现在状态出现时,过去状态已经消失,因此它们只有现在,只有同时发生,因此也就没有绵延。通常人们认为变化着的外物有陆续出现或绵延的属性,柏格森认为这其实就是我们把自己的内在绵延引入外界物体的结果。另外,真正的时间作为形式,不是外在于它的内容(意识状态或意识材料)的,而是与之融为一体的。从一个角度说,是真正的时间这一形式决定了意识状态这一内容,从而使意识有了绵延的性质。从另一角度又可以说,是意识状态的内容决定了绵延的具体状况——其节奏的快慢。例如,在福克纳的著名作品《喧哗与骚动》中,作者充分显示了对小说时间的巧妙处理和对作品结构的精心安排。这部小说共分4个部分,详尽地叙述了4天中发生的事情。小说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他不按物理时间来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是跨越时空界限,用人物的意识流来组织事件,将无数零碎、分散和孤立的回忆、印象与意识活动交织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这样,尽管小说所描述的内容只是物理时间上的4天,但它却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大家族几十年的兴衰过程。

二、宇宙万物皆是绵延——追寻真正的生命

在绵延概念的基础上,柏格森在《创化论》中提出一种生命哲学,认为宇宙以及万物的本质、本体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意识或类似意识的东西。因此,宇宙和万物也就具有绵延的性质了。在这个基础上,意识流作家普遍提倡心理的真实。也就是说,要尊重人(作家)内心真正感受到的东西,不管它有多么复杂,或者多么不合逻辑。这也许不够逻辑化,不能更好地承受教育、拯救、讽喻……的任务,但它们是需要尊重的。意识流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认为,以往以及同时代的作家太多地关注身体活动,而忽略了丰富的内在运动。小说家的任务就是要表达这种多变、浑然和无羁的精神,尽可能少地掺入外部的异物,不管它是多么的异常复杂。要抓住生活,要表现生命的意义,当然要首先描述灵魂的感知和感受。她认为,人类生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只有人的内心世界是“实在的”、“永恒的”,生活就是内心世界的主观印象和感性经验的总和。写实主义作家“偏重物质”、“不注重精神”的创作方法是写不出真实人物的,因而也就捕捉不住生活的真髓。

总的来说,柏格森的“绵延说”并不是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基础,但是,它对这种小说及其创作手法的发展无疑产生了巨大了影响。虽然意识流小说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用人物意识组织生活材料的技法并不是在“绵延说”产生后才出现的,但是,“绵延说”无疑在理论上论证了意识流创作的合理性,及其它的灿烂前景。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晋生.柏格森绵延概念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2003,(6).

[3]徐文培.意识流与接受美学[J].求是学刊,1997,(2).

[4]王玉龙.论东方意识流小说[J].东方论坛,1995.

上一篇:基础卫生设施情况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好朋友握握手》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