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的意思

2024-09-23

寻觅的意思(精选7篇)

寻觅的意思 篇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苏秦不堪忍受家人冷落, 经一番彻骨洗礼, 身挂六国相印, 纵横大江南北;司马迁仅凭一股“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信念, 忍辱完成旷世之作, 名垂千古;鲁迅在战乱年代独辟蹊径, 弃医从文, 拯救无数国人的灵魂……这一座座金色的丰碑已随着历史的车轮渐行渐远, 然而他们在岁月长河中激起的层层波澜依然翻涌不息, 时刻警醒我“使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本想是座山, 享受山的巍峨;本想是片海, 享受海的广阔;本想是缕阳光, 享受着普度众生的骄傲, 而我仅仅是一片叶, 一片微不足道的叶……但一片叶也可以和浩茫的林海一样记录生命的存在, 卑微并不可怕, 渺小也并不可悲, 只要拥有自信, 聚沙成塔, 一切便会在美丽的憧憬中孕育而生。

人生之路恰如一条蜿蜒绵亘的跑道, 而我则是那刚刚起跑的赛手, 虽稚嫩但不乏理性, 虽平凡但不乏斗志, 我非英雄但亦非弱者, 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驰骋于人生跑道之上, 奔走于现实与未来之间, 在平凡中, 我学会了追求和坚守。

我并不渴望本就可有可无的豪宅, 但也不满足布满青苔的陋室;不追求价值连城的新服饰, 也不甘于身着补丁的粗布麻衣;不迷恋商贾的富甲一方, 也不甘忍受平民的身无分文;我不奢求拥有伊丽莎白那样富丽堂皇的人生, 拿破仑身经百战的经历, 罗斯福星光璀璨的地位, 我寻觅的只是平凡生活的那份充盈与真实。假日与亲人团聚, 与朋友相会, 体验浓浓的亲情, 感受绵绵的爱意, 静静地看着秋风捋下一片枫叶的优美, 闲适地望着春光照耀一池清水的旖旎, 把握生命中每一个日子的精彩与美丽, 在平凡的生活中为自己筑建向上攀登的云梯, 在平凡的世界里体味在纸上不留痕迹, 手中不搁笔的幸福。

然而“罗马并非一日造成, 成功亦非一蹴而就”, 我知道。我渴望完美, 但必须接收残缺的存在;我祈盼成功, 但必须容忍失败的发生, 承受并非谁都能学会, 但我们必须在眼泪中学会坚强, 因为, 我坚信, 没有人会因为平凡而注定平庸。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不经过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浮的, 逃避现实的明哲保身是卑怯的。该把握的绝不放手, 该放弃的绝不挽留, 钱钟书有言,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 你留恋着不肯快走的, 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因此, 我鄙视瓦特改革蒸汽机后的不思进取, 鄙视唐玄宗沉迷美色的荒淫无度, “活过, 爱过, 写过”, 这是司汤达的墓志铭, 或许只有真正生活过的人才会明白, 一个生命在姹紫嫣红的世界里, 究竟该把握住些什么?寻觅些什么?

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深地懂得,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教师是奠基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指出: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成为当今教师职业的核心与灵魂, 贯穿于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彰显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只有忠诚教育事业, 才能执著追求和终生不懈地努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教师的善良、慈爱和高尚的师德, “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同时选择了高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 曾被周总理誉为“国宝教师”、温家宝总理夸奖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她一生“用爱成就事业”, 她的“师爱如同母爱”, 激励着她工作过的学校确立了“以爱育爱”为校训。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 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蕴含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 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 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通过教师的丰富的学识水平体现出来的, 教师在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只有严谨笃学, 与时俱进, 学识渊博, 专业精深的教师, 才能承担起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 才能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敬, 也才能激励学生刻苦攀登科学高峰。

寻觅古诗的意境 篇2

一进公园,花香就扑面而来,走近看,原来是杜鹃花开得正浓。它们热情地打开花瓣,大方地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花蕊。旁边,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羞答答地躲在叶子下面。小草也从睡梦中苏醒,舒展着腰肢,甜甜地笑着,向我们问好。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再向里走,是一湖春水。波光粼粼的湖边,柳树摇曳着千万条柔枝,迎风招展。柳枝上,浅绿的嫩芽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显得格外的有生机。几只小燕子在柳叶中飞舞,更增添了许多情致。看着看着,我们不禁吟诵起贺知章的《咏柳》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湖中央,有一个粉红色的尖顶亭子,在一片绿树之中,好似一朵出水的荷花。我们欢快地沿湖中的小路朝那儿跑去。大伙儿嬉戏着,欢笑着,小亭子里像飞来了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鸟。忽然,一位同学大叫道:“看,两只鸭子!”果然,两只鸭子在水中一前一后悠悠地游动着。哈,此情此景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我们向对岸走去,只见一叶小舟搁浅在湖边,无助又无奈。这不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吗?如果它会说话,也许此时会抗议:“为什么人们只顾观赏美景而冷落我呢?”天上飘下的喷泉水滴,落进水里,荡出一圈圈水纹。来到对岸,又见一簇簇蔷薇伏卧在枝头,我们看了忍不住嗅了又嗅,也不禁想起“无力蔷薇卧晓枝”的诗句。天空中,飞着几只风筝,原来是广场上几个孩子“忙趁东风放纸鸢”。

湖水潺潺流过,冲洗着两旁的鹅卵石。我们在湖边的树下,观赏着春天的美景,吟诵着前人脍炙人口的诗句,恍若进入了古诗的世界……

[向你介绍我]

Hello,我叫朱逸沁,在上海鲁迅学校六三班读书,还是队长呢。

寻觅春天的足迹 篇3

一、活动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诵春、绘春,悟春、唱春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难点

在认识自然中,在赏春、颂春中,培养学生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课外活动一周,课内活动一课时。

五、活动过程:

(视频欣赏朱自清的《春》)

欣赏完写景散文《春》,朱自清笔下那耀眼的花朵,婆娑的柳丝,婉转的鸟声,高飞的风筝,一定让你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大屏幕展示卷首语)☼☼☼☼☼

▲春天,一个富有生命与希望、充满梦幻与成长的季节,它总是尽情展示着她勃勃的生机,让人们感受到幸福与欢悦,同学们,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吧!

首先,我们走进第一版块:赏春

第一版快:赏春

1、▲欣赏一组“春”的画面,从视觉、听觉、嗅觉几个方面感受大自然中的春天。从画面当中:

⑴ 你听到了什么? ⑵ 你看到了什么? ⑶ 你闻到了什么?

请用“春天的_____美,你看……”句式说话。把你真切的体会描绘出来。压不住的春色----春花烂漫----春驻林间----曲径通幽-----春染山林----春到田野------春水潺潺------蜂蝶舞春------好鸟相鸣------春风拂柳------风筝高飞

▲“春天的_____美,你看……” 示例一:

春天的蝴蝶美,你看,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停在花枝上,悠闲地晒着太阳……

[春天的山峦美,你看,这里层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生姿,景色秀丽……] ☼☼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就让春色装满你的眼,让春风染绿你的思绪,然后,把春天采回来,放在你的案头,放在你的枕边……

☼☼☼☼☼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板快:诵春

第二版块:诵春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赞美春天、描绘春天的诗词歌赋;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美好的诗文中。诗人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多姿多彩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课外收集到的写“春”的诗句,并作简要的点评。

1、指名朗诵、点评搜集到关于“春”的古诗(句)。☼☼

同学们对古诗的朗诵与点评都很精彩,其实,古人的写景诗,大多能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让读者身临其境,留连忘返。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画中有诗”的“画配诗”。

2、视频欣赏(画配诗)

草色遥看近却无------------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带雨云埋一半山-----------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笑对春风!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这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3、你能为下面的画面配上一两句诗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春是秀美的、雅致的。仿佛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现在让我们也成为诗人,成为画家,用自己的手笔或者借助他人的手笔来描绘大自然美丽的春天。

第三版块:绘春

(学生展示)☼☼☼☼☼

自古以来,人们不仅从自然界的春天里获得了美的享受,也从自然界的春天里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当你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一定会有很多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青春”,正处于人生之春的你们,有怎样的感想呢?春天给了你怎样的感悟与启示呢?你们是否想到,除了大自然的春天,还有人生的春天,事业的春天,祖国的春天……

下面请同学们书面写出你对“春”的感悟:

第四版块:悟春

▲春天能给你怎样的感悟与启示?(同学们自写,全班交流)

示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们把握好这人生之春,让信念长成一棵粗壮的树;让我们把这春天里的阳光挽留,从春天出发,向着太阳,向着未来,放飞我们的理想和希望…… 示例: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展示出新鲜的面孔。春是一年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要在这个美的季节,做好一年的打算,让这新的一年更加精彩。

2、春色美丽,光阴易逝,我们要抓紧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勤奋学习,努力拼搏。

3、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灿烂的,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创造美好的生活。

4、春天代表一种新生、一种活力,春是赞美青春的一首颂歌

☼☼☼☼☼

同学们,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寻觅到了春天的踪迹,感受到了春天的姹紫嫣红,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正处于发展的春天,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一起放眼祖国美好的明天!

第五版块:唱春

寻觅春天的踪迹 篇4

我们排着队一齐向前走。没走一会儿,我们走到了全佛寺。这个牌子很漂亮,我们让教师用照相机把全佛寺这个牌子照下来。教师照完以后,我们又向前继续前进。

大家都十分开心,我也很开心。不一会儿又走到了一个厂门口教师让我们进去看一看。谁知那个厂里面的人真太小气了,我们参观一下都不让。大家都在说这么大的场连参观一下都不让真是太小气了。

教师看见那里有一块立着的石头,就带我们过去了。男生在那照了两照了两照片我们大家又共同照了两张照片。

我们又来花园里,还没有走到就闻到了浓浓朴鼻的香气了,那有很多美丽的花朵有紫金花、郁金香、还有名字怪怪的小鸡蛋花……我们都在闻花的香气十分好闻,我们都拿一个小本子做记录。教师用照相机拍了一朵小鸡蛋花,我们见了都跑了过去。

之后我们又到了一条小河,高丰启拿石头住水里边扔。可是,没有扔进河里却砸到了了张桐柏的眼睛下头。还有几个男生围在一齐打牌完。快到中午了,我们自我带的有午饭,我们就坐在一家商店门口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午饭。

我们吃完饭以后又之后走了,我们到了石桥上,这座桥既结实、又美丽站在上头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我们在桥上玩了一会儿就下来了。

寻觅春天的足迹 篇5

刚进林阴道,就看见柳树飘起了长发,轻轻的从人们肩头拂过,它舞呀舞,好像在炫耀春天对他的抚爱。一棵棵小草仿佛是听到了冲锋的集结号,争先恐后的从美梦中醒来,为春天加油,为春天喝彩,为春天平添生机,肥胖的小草像一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

来到城西公园的北门,只见各式各样的野花也都睡醒了,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开放,这些话虽不名贵,但它们用自我的点点姿色点缀着青春的草地,把自我的一切无私奉献地给大地。

进入公园向右走便来到了一个湖边,我们走在桥上,看着湖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醒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会变的小亭子里坐着悠闲地一家三口,湖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船拂过,小船,流水,亭子,游人,构成了一幅秀丽的水景图。

再走一段路程便来到了玉皇阁,玉皇阁外形雄伟壮观,于是教师提议在此全班大合照,在拍照时,我们嘴里喊着茄子,手上摆着再简单可是的“剪刀手”,68人的合照,在玉皇阁前构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之后我们穿过清风桥来到了栈桥荷风,这可是一块健身设施,这下同学们都像猴子一样赖在那不走了,教师无奈的摇摇头便说在此休息,这下男同学们可欢了,玩的汗如雨下。

快到出口的时候,我们看见一簇簇迎春花的枝头缀满了黄色的“蝴蝶”,在那交错的枝条下头,长出了嫩绿的野花,随着微风,轻轻地晃着头。

寻觅文本中的线索 篇6

那么, 如何寻觅文本中的线索呢?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寻觅人物的替换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 很多内容是以“人物”作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的。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8《At the weekends》讲述了不同的人物在周末的不同活动。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Who”和“What”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 进而有意识地感知一般现在时这一时态下不同人称时动词的不同用法, 在循序渐进中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同时, 适时地进行国外学生生活的介绍或国外家庭周末生活介绍。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合文本内容, 通过“人物的替换”这一线索串起文本, 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主要内容, 在运用和对比中感知人称、时态、动词, 感知语言的不同形式, 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链。

二、寻觅时间的迁移

时间, 最可以作为文本的线索。如译林小学英语四下Unit 3《My day》以从早上到晚上的一日生活、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7《A busy day》罗列David的一日起居和6B Unit5不同季节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都是以时间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 利用时间的迁移逐步呈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明显符合学生生活规律的时间线索作为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学习的素材来源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体验, 教学的程序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 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说一说、讲一讲、演一演, 在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中轻松愉悦地学习语言,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感知与运用才能更生动、有效。

三、寻觅空间的转移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些是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对话与交流, 然后呈现语言的知识结构。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7《A busy day》围绕“询问时间”而展开, 空间的转换为“家———学校———家”, 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A busy day”, 突出的主题是“busy”。David早晨在家里忙碌得没有时间吃早饭, 白天在学校忙碌, 晚上在家里忙碌得没有时间看电视。教师只有掌握这一空间转移的线索, 感知David在不同的空间里忙碌的身影, 运用自己的感知、体验、实践来接触文本, 才能帮孩子们理清文本的结构, 为文本的教学增加动感和效用。

四、寻觅情感的转化

在有些小学英语文本中, 有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学生依据感情线索, 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本, 构建语言的框架。如译林小学英语四下Unit 7《What’s the matter?》Story time中, Liu Tao有着不好的感觉, 于是他的父母用语言关心他, 并给他提供帮助。文本的开始的感情基调可以定位为“sad”, 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后, 感情基调可以提升为“happy”, 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推进、层层感知, 在听读、模仿、朗读、复述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 体验情感变化, 进而运用准确的语言关心和帮助他人, 因为“Happiness is to help others.”。

五、寻觅策略的升华

不同的教学文本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些文本的内容可以采用逐步提升的教学策略, 注重策略使用的线索。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3《Hobbies》就可以进行这样的逐步提升:

(1) 略读 (Scanning reading—Who?) , 快速浏览对话, 找到人物。学生能快速阅读文本, 捕捉需要的信息, 理清文本的主要人物。

(2) 跳读 (Skipping reading—What?) , 默读对话, 圈出关键词。学生能有目的地搜索文本中的不同的活动, 其他的无关信息迅速跳过。

(3) 精读 (Intensive reading—How?) , 仔细阅读对话, 画出关键句。学生能仔细阅读文本, 关注文本的每个细节, 知道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本领”, 比如“cook nice food”“grow beautiful flowers”“make pretty dresses”等。

通过这一条阅读策略的线索, 将“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hobbies.”这一文本线索逐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注重阅读策略的引导与阅读方法的渗透。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 逐步提示学生的阅读文本策略, 逐渐提高学生阅读的要求, 提升学生读的能力。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寻觅文本的策略线索能在教师的行云流水般的点拨中增强语篇教学的层次感, 使教学步骤清晰、要求清楚、目的明确,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本题材丰富、信息广泛、生活气味浓、语言灵活多样。寻觅它们内在的线索, 就是要摒弃旧的语言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 遵循语篇的主线, 依据不同的题材把握文本的框架, 渗透语言学习的方法, 从真正意义上“用语言做事”。

心灵的寻觅 篇7

刘颖的这本《桐音》,虽说于“托物而言”、“缘景而生”、“艺境布控”、“意象经营”一类抒情方式多有运用,但她更为倚重的仍就是无所遮蔽、无所隐逸的“直抒胸臆”。在时空的两度展开上,在随机的抒发和感性的直觉中,诗心是“裸露”的,诗思直情径行,诗人(和诗人“二而一”的抒情主体)作为唯一的主人公,始终不偏不让地立定于“前台”和“中心”的位置,怀抱童稚的顶真、过客的意绪,跟临场的际遇也跟“曾经的存在”零距离地面面相对彼此打量,倾心而谈吐露肺腑,坦陈内心隐秘究诘生命真谛 ,从而和盘托出对美好的憧憬和追寻,和盘托出那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朗吉弩斯语)。

“随机”和“直觉”保证了诗人思情飞动、诗情汗漫地自由运行,也跟诉诸“整体”梳理、“总体”把握的评说习性构成挑战。阅读这本诗集的过程中,曾记下了一些短语,或可沿此去进入对这部《桐音》的品味。

一是“自然倾向”。“自然”是作者与之“交流”的重要对象,“自然倾向”体现为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旨趣。雨果说过,“社会是肉体的世界,自然是灵魂的世界”。自然为诗人向往,不是因为别的,只缘它的自由并安详、简单并质朴,就像她在《草原》《梦里水乡》中发现的那样,万物自在、自得,“快乐可以如此纯粹”,人生宁泊、静谧,“原来日子可以这样”——那“随意”的天地,那恬适的“梦境”,正是安放灵魂的理想寓所。

自然风物留驻了诗人久久的寻觅和深深的依恋。比如,诗集中占了大量篇幅的跟各种花木的亲切对视:“浅笑盈盈的我/立在枝头/情深款款的你/站在树边(《桂花香》);”我展露最美的笑脸/却只为你踏雪寻梅”(《梅花三弄》);“春也吧/秋也罢/却开在苦寒/忧也罢/愁也罢/依旧是红颜”(《雪花》);“别问我/花开为谁/等闲识得故人心/前世一生爱/今世半生缘/我是含笑的一滴红泪(《半生缘》)。“人”与“花”一如旧雨新知,原是相知相识,原是系结了前世今生的情缘。脉脉对视、切切衷肠,传导了诗人倾慕自然、眷爱美好的情愫。

“自然倾向”并不意味作者就是一位“自然诗人”,在刘颖这里,“自然”的崇尚,总是跟人生的临照、生命的流连、心灵的感悟结伴而行。有意味的是,对于美好自然的遇逢,无论是有心寻访还是无意邂逅,无论是虚指还是实称,都会引发诗人的“岁月”之思。特定的空间限定一旦接通那时间的沧桑,陶然的心境便变奏出缕缕愁绪。如同花季苦短,屡有花期错过,亦如人生几何,通常良辰难留。美的可望而不可即,爱的可遇而不可求,大体是普遍而恒定的生命性相。唯其如此,诗人即时的“感情”才接通了富于终极意味的“感受”。作者似乎跟艾略特关于超越“感情”书写“感受”的主张不期而遇,领悟到超越云者,并非要求“弃置”而是属意“协同”,在《桐音》诸多篇什里,当“感情”与“感受”联袂而出,醇酽(感情)就伴同了几多孤寂(感受),爱慕(感情)便拌和进几分哀婉(感受),倾心(感情)便挟带上几许惆怅(感受)……这种“感情”与“感受”的“结合体”,传输了对于自然的挚爱,内在了对于自然法则的感悟,也在艺术的法则上构成这部诗集一以贯之的苍凉基调。

在“视通万里”跟“思接千载”的艺术运筹上,诗人大幅度地偏向于后者,回眸故往,感慨离合,追挽逝去的年华,痛惋错失的机缘,诚然是一种前尘梦影的回溯,诚然带着几多依恋几多无奈几多感伤。然而,从这里去寻摸怀旧意绪、捕捉唯美元素是皮相的,她只是面对那些“芳踪成旧梦残片”(《秦淮夜思之二》),“回不去的如花似玉”(《写给诗》);体味那种“岁月模糊了纯真的眼睛”(《蒲公英》),“落红成冢带走多彩的梦”(《那一日》)……从而长太息于“岁月的掠夺”(《转身》),缅怀那些“可以重温”,“可以重忆”,“却不可以重回”(《时光》)的纯粹的“初心”和美好的“初遇”。那些刻骨铭心的忆念,作为究诘自然生命的基本方式和寄寓精神向往的通常途径,说到底,是一种穿越岁月荒漠的追寻,一种“人生的执着情感的坚持”。

二是“等待情结”。诗集里不乏以“等”为题的篇章,《等》,《永远,我等》,《等你,在雨中》便是;以“等”为题义抑或涉及了“等”的题义的就更多,如《薄酒》《探春》《桃花》《归》《情殇》《摘星》《感谢》《暂别》《玫瑰》《半生缘》《雨七夕》《我只想说》《留在姑苏》《新年组诗》……等待的对象各异,有时还会示人以几分混沌与朦胧,但分明贯穿于诗集的“等待情结”,包含了诗人不失不忘的愿景、不离不弃的秉持,却是毋须置疑的。

不免想到奧维德的称述:“坠入情网”的人“靠等待过日子”。我曾在一篇文字中对奥氏的话有所引申,以为非独坠入情网,举凡坠入现实里过日子的人,差不多都甘愿处于这等待的尴尬和等待的绚丽之中。因为等待就是生命的形式,就是萌生于结束之处的开始,躁动于失望之处的希望,是人对于接受时间考验的耐力和回应精神召唤的幻想。被一部《桐音》近乎执拗地表现了的等待,正源自希望的躁动,源自面对召唤的回应。无论是为花开而等,为春天而等,为相聚而等,还是信守前世之盟今生之约去等,带着难以言传的心绪去等,指向无以名状的心象去等……都借助非语言能尽其意的直觉印象,借助“心像”与“境像”的直觉造型,经由“具象”而“抽象”的意味生成,凝定那些属于生活属于心灵的向往,昭示诗人对于生活的信念,对于人生的守候,对于生命的期盼,对于新生的希冀以及对于美好的执着,对于理想的坚持。

诗人宣称“习惯了等”,“复习着等”,“安然在等”。等待的成为“习惯”、成为“功课”、成为“素常”;“等待情结”的强化泛化,诉告了诗人陶然、醉然于心灵寻觅的痴情,也贴切了诗的一种存在要义:归根结底,诗并非存在于我们已在的地方,并非存在于我们已拥有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我们想去的地方,存在于我们想要的东西。只是相对于人类跋涉的旅程,相对于心灵求索的长途,我们想去的地方总是在远方,我们想要的东西总是在别处,它们总是一种永远晃动于前面的目标。明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喻,一部《桐音》,何以那么钟情于说“梦”。诸如“梅魂有梦”、“前尘如梦”、“绮丽的梦”、“香甜的梦”、诸如“梦里无依的惆怅”、“我想起梦的样子”、“我把梦想拉长”、“一夜的梦过滤了缕缕纷扰”、“梦起身我就出发”、“给梦找一个家吧”……面对诗人入梦、说梦的兴致,自然容易让我们想到弗洛伊德先生对梦的释义,想到“梦的内容是愿望的满足,他的动机是一个愿望”一类说法,想到其关于“补偿”的理论。所谓“久别名山凭梦到”(陆游),就“想要的”、“想去的”而言,“梦”确乎不只表现为一种现实的愿景,也是一种精神的抵达和心灵的慰藉。在这层意义上,久久的“等待”跟拳拳的“梦想”互为表里、因果相证,一起注疏了诗人那些未必能被理智晓谕的感情以及被感情包裹缠绕的思想。

nlc202309042221

三是“回归意识”。作为《桐音》的内在精神,自然倾向、等待情结跟回归意识其实是三位一体的。如果说,“自然”是心魂所系的息壤,“等待”是生命热切的瞻望和虔诚的守候,那么,“回归”便是精神趋向和心灵诉求的现实落定和尘世偿愿。

读者不会不注意到,诗人的“趋鹜”和“瞻望”常常萌动于“回忆”。记不清谁说过“诗就是回忆”;记得很清的有普希金的话,“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美丽”;还有海德格尔的话,“回忆就是告别尘嚣,回到敞开的广阔之域”。《桐音》里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那些“真实存在过”的“美好”,恰恰就体现为未经“尘嚣”污染过的“初心”般的纯粹、未经世俗改装过的“初遇”般的率真,回归因而就包含了“返璞归真”的蕴藉。诗人对于“童年”的频频回首,对于“错过”的反复回味,申述“在那灵魂栖息的地方”“寄存着我的愿望”(《憧憬》),表白“诗一样的我留在了过去”(《写给诗》),宣称“我是要回去的呀”(《家园》),并非因别的,只缘精神的童年里,拥有那份无邪的真性和真纯,流逝的日子里,有她在“广阔之域”无羁无绊的快乐遂愿,有她对于那“成为美丽”的“过去”的内心保留。

应该指出,回忆成为诗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理由,成为我们“回到敞开的广阔之域”的途径,并不在一般的意义上说明诗只能属于“过去”。“过去是现在的一部分,也受到现在的修改”(艾略特),诗人回忆中的过去,已然经由诗的改造和重鋳,凸顯出的通常是具有普遍和恒定价值的精神之光。回归意识因而不表现为时空的概念而是指称着精神的题义。《桐音》中的《家园》《母亲,家》《写给母亲》诸篇,回归意识具体到“乡思”。故土、故人的眷怀,母亲、母爱的思念,在回忆的创造和创造的回忆中,延展出游子叩问“归途”,旅人渴望“怀抱”,孩子寄居“童话”,少女钟情“歌唱”,灵魂神往“偎依”,生命寻觅“归属”的摇人心旌的韵致,现实的乡土征象,因而就从“象征”的意味上叠印了可以意会的精神图谱,现实的乡土之恋,因而便从“比附”的意味上激扬开了“精神家园”的遥遥张望和悠悠情思。

在许多饱绽诗人回归意识的篇章里,我愿意特别提到以“回家”、“回头”、“回心”、“回真”、“回归”组成的《回五首》。这是诗人作为监狱警官的特定书写,是为服刑人员的教材《静思箴言》所作的配诗。我读这组诗,如同聆听唱诗班的咏颂,我指的是深深感动于那份安魂般的虔诚、那份云天似的祥和。事实上,组诗旨在教谕而略无训诫气;而且,对于“温暖时光”、对于“重新开始”、对于缺失的“爱”、对于“迷失”的心灵、对于“真的性情”所做出的贴实体察和动情呼唤,虽然是针对了犯人,又何尝不通达普世的生命要义?虽说是“受命”之作,又何尝不是她的作品一贯奉行的抒写目标和创作旨意?不妨说,它“总束”了诗人的“回归”意识,同时,也提挈了其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灵精诚和艺术良知。

上一篇:有关维修服务承诺书下一篇: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