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的抒情散文(共11篇)
寻觅的抒情散文 篇1
寻觅的抒情散文
艰难上山……艰险下山……这是一群连绵起伏,凹凸有致的美女们。我喜爱她们对自己的定义,凡偶近器,很奇怪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竟没有给自己取一芳名。可能被这些可爱山包围的村民们也已经对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就像阿桑所说,习惯,不以为然。
我们顺着她的身体往上爬,在山脚和山地之间霸道穿梭,这里没有漫无边际的感受,有的只是抬头和弯膝的action还有对山顶上那些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满心的期待。如果你驾着飞机,隔着高空,寻觅我们的踪影,那我只能合着手掌,为你祈祷,因为我也无法在这样一片茂密的冬生草中暴露自己,我们在这里就像是草地的蚁,菲律宾岛屿中的眼镜猴。
彼时,我们已经精疲力竭。哦对了,除了长腿欧巴。在这里我见识到了长腿的作用和威力,三步就把我们甩在身后,最重要的是当我们下山,默默的看着自己手的肤色已经成功的由黄色向黑色变异,并且被带刺的树枝深情地划出两道印记作纪念的时候,长腿欧巴仿佛一点事也没有,只是回家后默默地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洗了双手之后留下抢肥皂的我们……
从一座山顶到另一座山顶并没有花费多长时间。这之间让人惊喜的是突然发现的通幽曲径,瞬间让我想起戴望舒口中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不过让人失望的是我可不是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不过我倒可以被认为是撑着树棍的疲惫青年。haha!到达山顶的的途中,疲惫也惊喜,想坐下歇歇但也盼望着早点近距离看到风力发电机。
旅途之中往往会充满矛盾和纠结。令人欣慰的是,满山栀子花的香气瞬间让人轻松了许多。而山顶山突然看见的可爱绿色小植物也竟然毫不费力地解释了李白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忙如堕烟雾的心情。不能说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荆棘载途。毕竟山也不是特别的高,道路也不是多么的坎坷,最重要的是,也没有半路杀出头野猪。我们顺利的看到了风力发电机的拔地倚天,才忽的.发现近观远眺的区别不仅仅是距离,还有的是,欢乐,惊喜,以及疲惫后的成就感。
你别觉得从远处望去的距离也不过如此,但是真正开始实践的时候,并没有你想的那样简单。电影《十分.爱》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到处都是障眼法,你看到的可能都不是真的,而真的,你又不一定幸运能看。
上山的时候我们沿着别人踩出的小路登山募岭,被我们笑称人间正道。下山的时候只能倚着一根根竹子跌跌撞撞,爬过山的人都知道,这时候谁都愿意选择“歪道”。毕竟,有时候,走的路,人多了,就会滑。
寻觅遗失的白杨花 《作家选刊》第用一生寻觅,换一句愿意寻觅静界九月的寻觅寻觅初中时候的文字寻觅那一帘清韵(琴台文艺)用一生寻觅,换一句愿意寻觅着、爱着
寻觅的抒情散文 篇2
一、以读者的身份初读文本
抒情类散文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 重在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不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者, 阅读时应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说:“慢慢走, 欣赏啊!”即读此类文章, 首先要有一种欣赏的态度, 把自己当成最普通的读者, 以放松的心态去欣赏作品, 以获得最自然的阅读体验和最真实的审美直觉, 这种感性的阅读是进行抒情类散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文章当做教材去阅读, 必然会带上许多功利性因素, 从而破坏作品本身的整体美, 影响对作品的欣赏与解读。
二、以教师的身份再读文本
古人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 尤其是抒情类散文, 它是作者彼时彼地一种情感的迸发, 每一字每一句都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不可能完全地将文章“回位”, 但至少应尽可能地还原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为此, 教师必须进行拓展性阅读, 弄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情境。
1. 通过“文眼”来理解内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理解抒情类散文, 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散文之“神”的“文眼”。“文眼”就是课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词句, 它能揭示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 乃至一景一物。它有时显而易见, 有时则委婉含蓄;有时在篇首, 有时在篇末。解读时只要抓住这个“文眼”, 就可以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了。例如《再见了, 亲人》中的后半部分这样写道:“再见了, 亲人!再见了, 亲爱的土地!”这是全文的中心段, 也是全文结构的中心轴。全文围绕这个“文眼”, 描写了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抓住了“文眼”, 理解文章如何行文、如何传情达意就迎刃而解了。
2. 凭借想象来感悟意境
在抒情类散文中, 作者往往运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 来创设特定的意境。作者在这种意境中,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娓娓道来, 表达其真情实感, 实现物我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 在经意和不经意间, 作者会在文本中留有一些空白。这些空白, 是催生读者想象的空间。感悟此类散文的意境, 就要抓住文本的这些空白,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想象和补充。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就会品出其中之味, 获得艺术的享受。如《大瀑布的葬礼》一文, 文中第三、四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大瀑布昔日的壮观。虽然篇幅不长, 但是意境开阔, 富有诗情画意。在鉴赏的时候, 必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悟文中的世界;只有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才能体会出作者构思的精妙, 感受意境中蕴含的感情。
三、以学生的身份三读文本
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篇3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时刻寻觅提拉米苏的幸福的散文 篇4
引:阳光透不过四季的窗户,帕米尔上的乌鸦也啼不过深秋的悲鸣,独自等待,栖息寒地。瓦尔登湖畔,梭罗在呻吟。黄昏时分,布拉格广场上一阵欢歌笑语,在一群花季少女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种纯粹、干净的微笑,她们此刻正洋溢着幸福的曙光。万般柔情,直抵不过你的笑容;回眸一笑,从此,爱的人,就是你!
时常带着一两点笔墨柔情,书写心中难酬之至,有时诗意兴发,亦能“李白斗酒诗百篇”;偶尔拿着自己那堪堪不入的绝笔作品,寻访名师,机缘巧合,也成“无韵之离骚”。
刚进高二的她好像被什么所牵绊,怀着一颗天真、幼稚的心灵,可能是年龄的缘故,亦或家庭之因。总之,她能够想出一些我们难以想象的东西和方法,经常是让人哭笑不得,又为之叹为观止。记得高二第一次换座位,她和敏敏,鲁嘉维坐在一排,三个人都是那么的天真,天天在一起说这说那,弄得前面的马博士有时也配合着笑几下,局面一下子热闹起来,那时的`我并不为她们所重视,所以她们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说实话,她是爱学习的,也喜欢学习,偶尔会捧着一沓草稿纸,拿着一支小清新的笔去询问同学不懂的题目,看起来蛮像个学习范儿。只不过不知是天妒英才还是自己没有掌握好方法,每次的考试成绩都不尽她意。班主任也因为这事找她谈过几次,但是她每次都不服输,依然能够为着自己的目标奋斗,这从中有过辛酸,有过泪水(好像大多数考试都是笑着进,笑着出,哭着等结果),这在班上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有人会安慰她,会陪着她。本来两个人是完美的邂逅,但是结果还是分了,这缘由我也不蛮清楚。
人活在世上,难免会因为一个情字而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相遇即是缘。不过这缘是要修来的,如果两个人存在太多的误会,不能够坦诚相对,缘再好也有尽的时候,她曾经也有过一段令人难以忘却的情感经历。两个人从高一起就是同学,加上一些茵素,两个人走在了一起,我好像还是最后才知道。有一次下晚自习她还要我等她一起回寝室,碰巧我当了一回bulb(当时完全不知情)。由于她喜欢写诗,有空时就会写一些情诗给他,然后就会回复一些回来,那次晚自习的时候还是我替他写的,不过她不知道,促成了一桩美事,那个时候的她经常面带笑容,泛着幸福的容光,或许那就是她想寻觅的幸福。
两个人经常走在一起,一些小的纠纷是会有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这不是人想要的生活,他们两个也会因为一些事情放不开,发生不必要的冷战。不过我印象中好像每次都是她哭了,可能是对这种生活的失望,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幸福,也可能是一颗对爱情自私的心在作怪。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完全靠猜测。想想这事,我无话可说。但后来事情闹大了,两个人好像分了,再加上高考这个东西,两个人都彼此关注于学习,在一起的机会少了,话也少了。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都得返校晚修,那天她带了手机来,也告诉我了她的号码,下完晚自习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她,问她他们两个怎么了,她也没有说太多,不过说了一句让人就很感动的话,是她的执着,要是他能听到就不会再有后面的分开了。
现在我也问了她原因,好像是误会太多,两个人都不能坦白。高考过后,他们的关系成了在点的鞭炮,终究还是分了,可能他们的缘分到了尽头。因为这方方面面的原因,她的高考成绩并不太理想,与她的农大失之交臂。她想过复读,也问了很多人,可能是家里不同意,也问了我,我也没有同意她,复读的压力更大,可能可以考上,万一考不上又该怎么办。她最终还是去了选择了大学,去另一个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带着微笑去找提拉米苏的幸福。
但是说来也巧,搞完高考后她去了长沙打暑假工,好像是当服务员。那时候她跟我打过几次电话,说了他们的事。某一天晚上她就坐着公交车来到了星沙,这是她唯一一次在长沙没有坐错车,不过她来的原因是老板把她炒了,满怀着怨和气。晚上就带着她在星沙游了几圈,说了很多,她也笑了。后来,我也去找过她,一起去了世界之窗、烈士公园。。。。。可能长沙莫名的经历正是缘分的开始!
歌依旧在唱,一切已成过往云烟,迟早会云消雾散,守得云开见月明,路还很长。她依旧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星光游乐场,寻觅提拉米苏,始终微笑。
寻觅的抒情散文 篇5
一、
我一直躲在海市蜃楼的铜镜背后偷窥心灵的绿洲,一双素手套着魔力的指环,转动一圈便退后十年,无法捕捉的影像穿透镜子与梦境重叠。十年间走过的路并无曲折不安,唯见平坦大道,一道光在前方引路,我只需安静地走着即可。累了便小歇片刻,渴了便喝点雨露,饿了便吃些果子。我不知要走向天堂或是地狱,我只知前方有等我的那个人,我要赴一场前世定下的约会。这一世我不能迟到,这一世我不能轻言放弃,这一世我愿意为爱勇敢一回。
荒废了余下的青春,只为了等待一个牵引我灵魂的他,天地皆为之动容。我等他,只为了追求柏拉图之爱,寻找心的共鸣吗?为何,苍天不忴悯这份爱,让这爱不容于世俗?爱,就一个字,却让我终身受困,爱的陷阱让我困在进退两难的谷底,爱让我付出珍贵的眼泪与毕生的心血。奈何世态苍茫,我知这一世,与他唯有错过,唯有把对方的身影牢牢印在心的地牢里,才是彼此唯一的归属。
这个世界不是让我们认识,而是逼迫我们的眼睛去适应,强迫我们的耳朵去倾听。所谓的自我良好的感觉,只是一种另类的心灵摧残创造出的后遗症,每个人身体内似乎关着一个小宇宙,可是有几人能真正爆发极限的能量,以个人的力量拯救全世界?骄傲与自大,猜测与不信任,失落与颓废的世界观困住了英雄的步伐,一切不顾实际的因素未必就不会出现新的契约?一个人的知识限制了他要走的路,一个人的修养开创了他要走的路,一个人的孤独将会扭曲他要走的路。在这个众生皆为生存流血的世界里,编织着真真假假的谎言的世界里,唯有让心宁静了,才能寻一处世外的桃源,享受孤单的自由。
既然没有真实地爱过,如何产生了爱的誓约与爱的痛不欲生?我爱的人为了揭开生存的迷底拚命地逃离致命的吸引力,爱我的人违背了心的航行独自流浪。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渐渐远离,只余下孤独的`灵魂陪着自己过着单调无味的生活,一日又一日,一夜复一夜,直到灵魂升天,坠入下一世的轮回。
二、
天空寂静了,太阳神抛弃了最后一件外衣,躲避在世外逍遥安眠。浓厚的云层为蓝天披上神秘的面纱,了无生趣的夜抹黑了世界的窗口,倚在黄昏的栅上细数流星的可人儿,你可知哪一颗是他为你种下的心事?哪一颗又是他为你祈宵的星语星愿?
颓废的孤独拒绝所有平和与流行的术语,静悄悄地躺在甜蜜的花蕊幻想黎明前的宁静。台风狂怒地吼叫着,叫嚣着,要带走所有不公正的疾病,让世界回归和平安祥的怀抱。生与死的契机只不过转念间,何需一再琢磨,害怕染上无药可治的绝症般逃避与厌恶?
天才,都自视是上帝的宠儿,在世界的边缘徘徊,享受孤独的梦境,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座江山,等待那个与之分享的伊人,迈着清灵的步伐走到他的面前,给他一个温情的拥抱。凄凉的风声揭开宇宙的神秘,星星的光芒都在为之欢呼,你只需走出去,便能寻到庇护自己的那颗星。
忧郁的诗神用他的诗歌低吟他的心事,诗人的心事如星星般繁多,有哪一件是他必生的追求与守候。为了一个女子甘愿放弃全世界,若这是他内心的独白,那也只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谎言罢了。谎言比无情更能让人感觉到幸福的归宿,无情只能让心支离破碎,谎言却能安慰憔悴的容颜。
秀美的月色下,是谁独自念我,不分日夜地为我念经,超渡。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交出,只为了成全我心里的圆满。美丽的心灵永远不会褪色,我心中的爱永远灿烂悠然。我的灵魂漂流在夜的渡口,寻觅你的梦。你是否会伸出一双手,把我拉进你的梦中,与你一起追梦,与你一起筑梦?
三、
你不许我走进你的梦,为何要进入我的梦,你在梦中爱我,却在我即将苏醒时无情地离去。我的梦还是你的梦,真实的梦还是虚幻的梦?我们坐在自己的世界里,看尽夜空的星辰,看尽烟花落尽时的凄美,谁愿拾起烟花的魂魄赐她新的生命?谁愿拾起我的爱,给予我全部的呵护与宠爱?
缘,浅薄得如一张白纸,沾满俗世尘埃,不复最初的纯白无遐。份,肤浅得如同风花雪月的誓言,经不起现实的过眼云烟。爱,如同一场浪漫相牵,神秘的面纱在一片叶子的惊叹声中,化为一缕相思飘过。情,爱深拟海君知否?锁住一颗恬然的心,今生只为君顾。
孤芳落尽时,世界之夜陷入安静的瑕想。烟花燃尽时,世界之夜陷入沼泽的地府。月色残缺时,世界之夜陷入月神的温柔。流星坠落时,世界之夜陷入魔幻的森林。你说我是天使,你是守护天使的魔鬼,你说你会守着我,一辈子。我为你流干多情的泪水,却无缘与你长厢厮守。
情到深处繁华落,每一句温柔的呼唤,皆是孤独的回声。一朵花谢尽无悔的馨香,一片落叶抛弃大地的庇护,一缕光跟随影子的足迹,一道彩虹折射梦幻的琴弦,一场梦让我轮回爱的天堂与地府,沿着命定的缘份,执着不悔。
四、
一帘雨雾中我迷失了方向,在孤独的梦中醒来,寻找下一个温暖的梦。一道雷电让我惊醒,我听着夜雨滴滴的声音,想象着风摇荷叶的晶莹,世外的雪仿佛融化在荷心,我愿与你一起化成蝶儿双宿双飞。莲花池边的荷花在雨的催眠下睡着了,唯有清新的荷叶独守一场如莲的盛事。
我撑着一把伞,身披粉色的纱裙伫立在池边,迷失在荷的清香里,寻找属于我们的梦。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是否寄于美好的结局?一场镜花缘是否让你忆起前世的纠缠?前世今生的宿命,是我无法逃离的劫数,远处的山峰燃起孤魂的火焰,我的心锁在爱的海底,直至世界毁灭,我依然执著那颗爱你的心,希冀与你再续前缘。
对于男人来说,如果不能给爱的人幸福,宁愿放手,让她寻找下一站的幸福。可是对于女人来说,唯有与心爱的人相依相守,才能牵手幸福,否则只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嫁给不爱的人,过着世人眼中所谓的幸福生活。一种就是选择孤独终老,在世人不理解的眼光中孤寡一世。前者会是大多数女人的选择,爱莫过于心死。后者却是为爱坚守极少数女人的选择,后者受得苦远大于前者,要有足够的勇气与爱才能坚持下去。试问这世间有几人能做到?
生活,你得性感着寻觅归属感散文 篇6
你刚来到这儿。穿着飘飘扬扬的裙子,时不时回头看一看。你望着这儿的建筑分不清土南楼跟化工楼在哪,也分不清烤地瓜在哪个巷弄里。你还不适应这里。
你经常睡不着,早早从床上爬起,来到操场上,转上好几十圈,晨曦拉长了你的影子。你来到食堂不敢东张西望,你怕每一个目光对视,每天端着餐盘盘踞在小角落里。
明明手上拿着卡你却需要朋友陪你一起去图书馆,只有这样才有勇气迈进那个门,仿佛你是个外来人。同学们欢声笑语打成一片,你却坐在一旁,偶尔挤出些笑容来。
后来,你适应了这里。你穿着牛仔裤,夹克衣,嘻嘻哈哈。你仍然一个人去跑步,这次你会带上耳机,换上运动装然后很享受流汗这个过程。你来到食堂开始有选择性走到常去的那一家,叫一声阿姨,阿姨不用问就帮你打好你的菜品了。
滴的一声,你孑身一人带着背包就进去了,翻开上次还没看完的《目送》。你可以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兼职,一个人待宿舍,这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超级赞。
你走在校园小道左手拿芒果,右手拿丸子,再也不惧怕别人的眼光。舒服的状态就是适应的状态,如果你觉得舒服那就对了。
你在这里久了,产生了一种只属于你自己的归属感。中区宿舍门口的小道,上下课时总是堵成一片,汽车想从这里过去,学生来来往往总是出其不意的阻断他们,喇叭声,谈笑声……
道路两旁,卖福鼎肉片的年轻夫妻,吆喝声不断,卖便当的阿姨小皮卡车后面各式各样的品种,买上一盒好吃得很哩!
停满共享单车的角落里有一小块空地,面前摆放着一个小木凳,木凳上放着白色泡沫箱,箱子上写着别扭的八个大字:鸡蛋灌饼三元一个,大爷站在泡沫箱后面,没有吆喝,只是一个劲的望着前方。
大爷身上还背着一个破旧的棉麻挎包,污渍也深深浅浅的跟在上面。早上天才微微发亮他就来到宿舍门口,晚上十点多了他还孤立站在那儿。这儿的冬天,冷空气席卷着每一处,三三两两的星光,我戴起衣服的帽子一股劲从外面跑回来,大铁门已经关了,保安叔叔正在准备拉旁边的`小铁门。我仓促准备进门时被大爷叫住了,然后他递给我一个番茄味的鸡蛋灌饼,还热乎乎的。
寒风吹拂着我们的脸,我靠着锁上的铁门看着他。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收拾他的泡沫箱,然后拖长语气说:带回去也吃不了,每天看你都这么晚回来,一定饿了吧!
我真的很饿了,宿舍里海鲜味的泡面还倒扣在书桌上,我的嘴巴也很干,出门又忘记涂唇膏了。
大爷的儿子来接他回去了。大爷的儿子是自己开公司的,开着奔驰来接他回家了。
儿子不希望父亲这么辛苦,几次要把他的泡沫箱砸了,后来他儿子望着整天闷闷不乐的父亲才明白父亲的生活。从此以后,每当大爷的鸡蛋灌饼快卖光了,就打电话给他儿子,电话的另一头,儿子开开心心的把家里准备好的鸡蛋灌饼送过来给老父亲。
老父亲不打扰他儿子的生活,偶尔的忙碌让他忘记了失去老伴的伤痛。
卖鸡蛋灌饼就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种属于自己生活的仪式感。
食堂里还有吵吵闹闹的学生,桌上安放着一两本占位置用的书。你拥我挤之后便开始狂吃。吃完也总是安分守己的带上自己的餐盘来到回收点,餐旁上的勺子和筷子要被分开放。
我总是注意到一位穿红色衣服的阿姨,每天嘴里都唱着歌,但我总听不清她唱了什么。这不早上没课,我去完图书馆然后早早去食堂,点上一些我喜欢的肉啊蛋啊,对了,不知为何今天还加了份特别绿的青菜,我不喜欢吃绿色的菜。我吃完用纸巾擦了擦嘴,然后得意的拿起餐盘到回收点去。
我用手把筷子跟勺子分开放到桶里,咦~那位阿姨突然唱起歌来:你真是个好孩子,懂事又有礼貌,我们真的很欢喜。这是什么歌?阿姨咧嘴笑着问我:好听吗?我走了几步回头高兴地回答阿姨:超级好听!
一份乏味的工作都能充满激情,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能撂倒她呢?以歌工作,以微笑生活,一切都很美好!
浅析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征 篇7
一、韩愈散文对抒情手法的借鉴与发扬
抒情散文萌芽于先秦, 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 蕴藏着作者充沛的情感, 《庄子》中的许多篇章都可被看作是较成熟的哲理抒情散文。汉代的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 如《史记》《过秦论》等, 所用的表现方法主要是议论和叙述。“到辞赋体文学兴起, 才发展了描写和抒情的技巧, 但两汉以下的辞赋却走上了“雕虫篆刻”的道路, 因而被韩愈以前提倡“古文”的许多人所鄙弃。韩愈则注意继承、发展前人包括辞赋作家使用描写、抒情方法的成就, 特别是唐代传奇文学和诗歌发达, 古文家中许多人善写传奇和诗歌, 韩愈把它们的写作方法用于“古文”, 更加提高了散文描写和抒情的水平。”[1]
韩愈的散文中有议论叙述, 更有率真大胆的抒情之作, 这类作品往往因为饱含真情实感, 写起来形象生动, 气势充沛, 非常容易感染读者。如悼念亲友的祭文《祭十二郎文》;给好友写的书信文《与孟东野书》;为“文以明道”而作的论说文《师说》《答李翊书》;还有为人才发“不平”之声的论说文《杂说》 (其四) 等, 这些文章体裁多样, 写人写事都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对抒情手法运用自如, 增强了散文的表现力。
二、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色
(一) 为明道而抒情
唐代古文运动, 是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任, 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是韩愈古文理论的核心。然而作者的“明道”并非直白生硬的陈述, 他以强烈的自信与信仰感染读者, 把真诚的感情注入到文章中去,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使文章达到“文以明道”的目的。
如《与冯宿论文书》与《答李翊书》这两篇文章, 同样是“论文”, 以宣扬“古文”为主题, 作者在文章中积极地表明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主张。从“不知古文直何用于今世也。然以竢知者知耳”“以此而言, 作者不祈人之知也明矣。直百世以竢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不疑耳。足下岂不谓然乎”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文以明道”的坚持与实践, 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与热情。
(二) 为理想而抒情
韩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说:“愈也布衣之士也。生七岁而读书, 十三而能文, 二十五而擢第于春官, 以文名于四方。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 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常以天下之安危在边……”[2]这段话表明了韩愈的理想, 他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 他虽然提倡“复古”和儒家道统, 但绝不只埋头于书堆, 他的文章能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为自己或他人发出“不平”的声音。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 结合自己不得志的感受, 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理论, 全文由物及人, 由人及天, 再由天及于人言, 浩浩荡荡地用了四十个“鸣”字, 充分表现出对友人孟郊的慰藉与支持。在《荆潭唱和诗序》中他进一步阐发了这一理论:“夫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讙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 恒发于羁旅草野……”[3]韩愈意识到, 只有这种具有真情实感的不平之鸣, 才能成为那个时代优秀文学的代表。作者对于这种现象是感同身受的, 因此能够写出抒情特色鲜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
(三) 为抒情而抒情
韩愈散文除了论说文、记叙文还包括抒情文, 抒情文多见于祭文、赠序、书信之中, 如《祭十二郎文》等, 作者在文章中寄予了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或怀念亲友, 或给予友人后生鼓励和祝福, 或向知己倾诉情怀, 无一不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祭十二郎文》曾被后人誉为“千古绝调”, 孙昌武先生也说“这篇文章抒写悲情兼有喷薄雄肆和哀婉深沉的特点, 文字如强抑悲痛, 脱口而出, 未加修饰, 实则精心结撰, 是真情流出的至文”[4]。作者在文中回忆与十二郎生前的深厚情谊, 全篇几乎字字句句都在写情, 即使是纯粹叙事的语句, 也无不渗透着无限深情, 使人读之不禁为之动容, 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正是这篇祭文的魅力所在。
三、小结
韩愈的散文是唐代散文革新的鲜明标志, 他的散文在古代散文的基础上, 吸取新的语言成分, 形成一种宜于说理、抒情、叙事的新散文, 而成为中古以来最流行最实用的文体。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说:“呜呼!先生于文, 摧陷廓清之功, 比于武事, 可谓雄伟不常者矣!”[5]古往今来, 韩愈的散文都被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不仅与他“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古文理论息息相关, 更与他革新文体、语言创新、丰富表现手法包括描写和抒情息息相关, 其散文的抒情性特色是不容忽视的, 可以说, 正是韩愈等人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 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 为抒情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摘要:韩愈的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散文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无论是论说、记叙、抒情, 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文着重分析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征, 通过其对散文抒情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结合时代背景、个人理想和情怀, 对其散文的抒情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揭示其对唐代散文革新的贡献与影响。
关键词:韩愈,散文,抒情性
参考文献
[1]孙昌武:《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辽宁师院学报, 1981年02期。
[2][3][5]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抒情散文的阅读与写作对应指导 篇8
一.从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解读名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一位散文作者总结出了一套散文构思法,他设置了一套散文的八股,并说自己按照此法流水线创作,一个月内发表了近二十篇散文。当时曾被斥为对散文文体的亵渎。现在,据说输入写作程序的电脑,写出的文章水平也不在一般人之下,只是诸多原因没能普及。其实,散文写作确实存在基本套路。作为初涉者总结并学习基本套路,未尝不可。以贾平凹的《丑石》和朱自清的《绿》为例,我们试作归纳。
首先,题目往往有象征意义,本义之外有另外的寓意,如《丑石》既指石头形状外形之丑,也指世人偏见之丑。《绿》既指自然之美,也指善良心灵之美。
其次,开文主要集中在描写对象的三方面,色彩,形状,质地。色彩例举:《丑石》中“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绿》中“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形状例举:《丑石》中“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绿》中则更细致,“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质地例举:《丑石》中“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绿》中那一段,“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很明显,在描写这三个方面时,作者都充分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等,使描写对象生动具体,渲染铺陈,制造氛围。在描写形状时,还运用了俯仰视角、远近变距等手法。
第三,描写对象本身写足了,怎么办?描写背景,设想背景。《丑石》如此写下去:“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借雨借夜色了。《绿》是借风,“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这类似我们现在的ps照片,世间万物,只要能突出描写对象特点,皆可为我所用。或明或暗,或动或静,这就有了以暗写明以动写静诸多办法。
第四,纵比或横比,在比较中凸显描写对象特点。纵写,也就是追溯时间,从《丑石》中可见:“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也就是问从哪里来,倘若有神话传说典故之类也可。梅雨潭没有,或者作者不知,《绿》中用横比,横比是空间比较,“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你看,北京杭州西湖秦淮河,都来捧场子了。
第五,放进事件中,没有事件,那就放进想象中。《丑石》写了天文学家来解读丑石,《绿》只能用想象完成提升,“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第六,结尾,散文是作为哲理散文还是作为抒情散文,在这里区别明显。《丑石》是这样: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绿》是这样: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前者是哲理,明明白白。后者是抒情,呼应开头,但不说明白,抒情讲究个含蓄。
二.从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解析阅读鉴赏对应考点
对照全国和省市高考《考试说明》,再比对一下我们在前面概括的散文写作套路,搜集历年高考语文文学阅读题,加以整理,不难勾勒出散文阅读题考查的写作技巧简图。
第一类是有关题目的命题。主要考查题目象征意义,与套路中第一点吻合。
第二类是从开篇中命题,考查a,点题。b,为下文铺垫。c,与结尾呼应。d,渲染烘托气氛。与套路中第二点相关的考试内容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等;衬托手法,包括反衬映衬等;还有变换视角侧面描写等。
第三类是对应套路第三点,以暗写明,以动写静,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第四类是对应套路第四点,对比描写,想象描写,时空变换,引用典故等。
第五类考查细节描写,包括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描写等。
第六类考查主题思想,与第一类题相联系,象征意义,哲学寓意。若分值较大,则从全文构架中考不散之“神”。
三.按抒情散文构思套路进行作文训练
笔者在高三作文课上曾以随身携带钥匙为话题在全班进行口头作文。
色、形、质,多用修辞手法。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钥匙,有家门的,有办公室的,有小汽车的。钥匙多了就有了钥匙环,钥匙包,据说贫穷年代,腰上挂一串钥匙曾经是男人流行的装饰。你想,不管那钥匙是铜的钢的,那闪亮的金属光泽是耀眼的。而长长短短钥匙排列一起,让人想到边民们脖子上的银饰品,举手投足之间,钥匙也会在你腰间或口袋里欢乐地嬉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生机。
靠背景描写,钥匙环,钥匙包等。
单个的钥匙往往是挂在孩子的脖子上,那是父母怕孩子丢失它。随着孩子的奔跑,那枚钥匙敲打着孩子的小胸脯,时时提醒该回家了。或许,它会藏在门口的某个老地方,共同拥有的人探手可得,他们因为这个秘密彼此更加信任和亲密。而生活中,更多的是钥匙们被集合在一起,有了钥匙环和钥匙包,人们的财富多了,秘密多了。钥匙环多是年轻人用,除了钥匙,往往还挂着卡通小工艺品。那钥匙环不是藏着掖着,干脆吊在小背包上了。而钥匙包,多是成人用,有布的、塑料的,高档的是真皮的。据说名品店的品牌货,一只就要上万元。试想,躺在那样钥匙包里的钥匙,一定像那些豪车上的土豪,养尊处优。
纵比写钥匙产生,从绳结到管钥到十字钥。横比写,从铜质到不锈钢到指纹。
最早的钥匙是什么?是绳结。某位老祖宗有次打了个死扣,自己也解不开了,于是就发明了管钥,铁的或铜的,不光能开家门的锁,也能开城门的锁。铅合金出现,不锈钢出现,钥匙用料也越来越牢固了,而且越来越精致复杂了。现在最先进的钥匙是指纹,还有数字密码。钥匙似乎有一天将消失于生活中。
想象:老师交给你教室钥匙;第一辆新车钥匙;刘邦咸阳交钥匙给项羽。
一个新生报到,班主任将教室钥匙交给你,那是信任鼓励和责任,你一定设定时钟,每天成为第一个到教室的人。当你拥有第一辆心爱的自行车或摩托车,你接过那枚车钥匙的喜悦不亚于考了一次满分,车钥匙是快乐的拥有权。想当年,先克咸阳的刘邦俯首将国库钥匙呈给项羽时,项羽收下的不仅是钥匙,还有谦卑和敬畏,项羽因此骄横而踏上不归路。
哲理:锁再复杂总有钥匙可开,不设防是最美境界。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钥匙和锁的博弈无休无止,钥匙从有形走向无形。但我们渴望有一天锁消失钥匙也消失,人人坦荡,夜不闭户。更渴望有一天,人与人的心不设枷锁,不系心结,相亲相爱,天下大同。
整理出一套散文结构法,只是想通过它从写作的角度阅读理解散文,便于解读文本。从写作的角度言,也只适合初学写作者入门练笔,因为倘若多读散文,你会发现,优秀的散文并不受教条的限制。所以,作为也在写作的语文老师,我深知,它仅能作为对付考试的伎俩。
思念的抒情散文 篇9
那个年代,交通还相当落后。下午三四点才到达成都,又遇宝成铁路塌方,不得不转道回家。在近40个小时漫长的旅途中,我如坐针毡,母亲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心头:母亲最疼爱我这个小儿子!她为我,真是倾注了人世间慈母所有的爱心!在我的童年时代,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家中吃了上顿没下顿。印象中,母亲白天参加劳动,回家后就操劳家务,一天到晚一刻也不闲着。到了晚上,当全家人休息后,母亲还在纺线织棉。半夜三更我们醒来时,母亲的纺车仍旧没有停止转动。她老人家以单薄的身躯,昼耕夜织,节衣缩食,撑起了我们这个十口人的大家庭。但是母亲深明大义,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小儿子,义无反顾地送到了军营。我入伍时,正值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发生,全国都在备战,到处都在准备打仗。我在祖国的西藏边防服役,老母亲整日里提心吊胆,以泪洗面。每当提及此事,姊妹们都伤心地直掉眼泪。后来,我在军中成为干部,国际形势也趋于稳定,母亲才愁眉舒展,宽心了几年。前年初春,我在祖国的南疆参加了保卫边疆作战。儿子在前线,后方的母亲急得吃不下、喝不好,常常彻夜不眠。那一段时间她最喜欢听广播,关心战况。有时不由自主地走到村外,望着火车站,盼望我平安归来!两个月后,当收到我们凯旋而归的消息,母亲才放下心来,竟然躺在家中昏昏沉沉睡了一天多,仿佛患了一场大病!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两军交战时!母亲把她的全部心血倾注在自己的儿女身上,而远在异乡的游子也时刻惦念着母亲的健康,盼望着她能安度晚年。现在母亲病危,一路上我都在默默祈祷,盼望着她老人家能转危为安,再创奇迹。我恨不得插上双翅,立刻飞到母亲的身边。
列车疾驰到了县城,我一分钟都不敢耽搁,心急火燎地赶回故乡。走进村中,看到人们异样的眼神和略显深沉的问候时,我心中七上八下,犹如乱箭穿心。当看到家门前搭起的灵棚时,我顿时才明白,自己还是晚回来了一步,几天来的期望变成了泡影,霎时泪如泉涌,差一点昏倒过去。原来,母亲没能看上他的小儿子最后一眼,竟然在一天前撒手人寰,离开了我们!是亲人们搀扶着我来到了母亲的灵前:当看到母亲躺在冰冷的棺木中时,我万念俱灰,哭地天灰地暗!
母亲没有读过书,但她却做事明礼守信,待人宽厚仁慈,在村中乐善好施,这是出了名的。她经常教导我们要老实做人,厚亲睦邻,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母亲一生中经历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初到我家时,家境贫寒。她既持家务,又协助父亲做些小生意,忙里忙外,昼作夜纺,呕心沥血。平日里他勤俭持家,禅精竭虑,把自己一生心血献给了儿女,献给了这个家庭。晚年家道依然艰辛,农村实在困难,母亲一辈子只为他人着想,心中只有他人和儿女,唯独没有顾及自己,一辈子没有享过几天福。
母亲溘然长逝,我真悔!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人子,我未能端茶递水伺候老母,未能在床前尽守孝道,我悔、悔!妻告诉我,母亲病危后躺在床上好几天昏睡不语,顽强抗争不肯离去,是在等待着她远在军中的小儿子!弥留之际当亲人为她穿上寿衣时,她自知不久人世,才睁开眼睛拉住妻的手说:“我等不到老七了,看到你,就是看到了老七。”说完这话,妈好似了却了终生的夙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生别死离。而母亲离世,作为老人最为牵挂的小儿子,我未在床前尽孝,弥留之际没能看上最后一眼,这成了我今生今世永远的痛!
感恩的抒情散文 篇10
乌鸦反哺,是对父母的感恩;藤绕枯枝,是对支持者的感恩;悬崖之树,是对生命的感恩。他们收获了爱与支持,得到了利与生命。他们也并没有忘记感恩。
收获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圈子是很小的,快乐也是独自一人。而给予却是以他人为中心,而“他人”的圈子是浩瀚的。数百年前,梁惠王便知“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的道理,何况我们现代人呢?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方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以前歌手们上台便说:“我来了”。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吗?这便是索取,索取观众们的关注,索取观众们的呼声。可现在,随着演绎事业的发展和竞争,他们也学会了感恩,完成了由“我来了”到“谢谢,你们来了”的蜕变。尽管只是一个字的改变,却引起了由以自我为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的变化,由索取到奉献的变化。也因为他们没有忘记感恩,他们收获了更多的掌声。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不正是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感恩吗?才高八斗的他对他的“伯乐”精心尽力,绝无二心。满溢忠情的《出师表》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他怀着感恩的心辅佐朝政,令历朝历代敬佩不已。
对生育我们的父母难道不应怀着感恩的心吗?抚育了我们十几年毫无怨言,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他们把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安排妥当,让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学会感恩吧,在感恩中,你将感受到快乐!
古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财富,当我们看到雕琢精美的画壁神彩俱全的绘画,形态各异的陶器,我们会感叹。当我们看到蒙娜丽莎那迷人的一笑时,我们会感叹。那断臂得到的维纳斯,那不全的《红楼梦》,那“爱”,“二”不分的史湘云,虽不完美,却仍使我们感叹。在我们感叹的同时,我们不也应该感恩吗?感恩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古代抒情散文三鉴 篇11
唐代王维《山中与秀才裴迪书》是抒情散文的名篇。王维写此文是为了约请好友裴迪在次年春天科试之后,来自己的山中别墅一游。主题思想是劝诫裴迪不要热衷功名、留恋仕途,希望裴迪在仕隐的抉择上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超脱的态度。
这一主题思想决定这封信的内容结构:第一段说明作者了解裴迪在这年冬天忙于温经,准备投身次年春天科试,因而不便邀请裴迪今冬同去山中别墅,只能独自归山;第二段描述自己到达山中别墅时十分想念裴迪;第三段约请裴迪在次年春天务必来山中同游。它的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著名的写景抒情文字: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第二段分三个层次。“北涉”二句概括途中情景,突出明月,寓有兴意,显出清高独往,“夜登华子冈”九句,即景抒情。登华子冈,便到达此行归宿的目的地,也就是本来希望裴迪同来的山中别墅所在地。登冈夜望,一派冬天月夜的山村景象。寒冬天气,山里更冷,作者点出“寒山”“寒犬”,但主要却不写冷。
“辋水”四句写山水夜景,显示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意境;“深巷”四句写山村田园,渲染一种单纯朴素的情调。作者对这惬意的环境和理想的归宿,内心满足,精神愉悦。“此时”五句写沉思和回忆。点出“独坐”,说明僮仆并不理解他此时心情;而曾经与他一起在此地同游赋诗的好友裴迪,此时却不能同来,要忙于温经科试。在这缺少知己的孤独惆怅之中,既有对好友的思念和关切,也有不同道的遗憾。因此,第三段便以暂时的遗憾心情写明春邀请的希望,所以说“当待春中”。
“草木”六句是描写山中春天景象,生气蓬勃,自由自在。然而这只是作者所喜爱的山中春色,对于裴迪则未必了解。所以反问一句:“到那时候,你果真能来山中共游吗?”这就是说,明春科试你榜上有名也罢,不幸名落孙山也罢,你还会有兴致来欣赏山中春色吗?其含意是希望裴迪摆脱仕途功名的束缚,无论考中考不中都一定来山里共游,所以说裴迪是“天机清妙”,能够理解山中闲游的“不急之务”的“深趣”。可见这一段的邀约,实质是希望裴迪隐逸超脱。
总体看来,此信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是:王维因为裴迪要温经考试,与自己志趣发生分歧,使自己失去一位同道好友,感到孤独,深为思念,更觉抱憾,但希望裴迪终于能对仕途清醒超脱,重归清高隐逸的道路。但由于作者以独归和邀约同游山中为主题,态度委婉,表现含蓄,不直接以逻辑语言表达,因此必须分析它的具体写景抒情的形象,把握它的逻辑联系。由此也可看到,它的思想内容的结构决定它的艺术形式结构,而它的艺术形式结构是它的思想内容结构的具体体现。
景语皆情语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抛开立意与谋篇,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得委婉动人。
再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句句是血,字字是泪。其叔侄之亲情、友情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作者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则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这在家族观念浓厚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今十二郎先死,作者有心追随而去,怎奈子女幼小,其悲痛之情是无法言表的。故作者只能借对日常生活中普通小事的追忆来绵寄自己的哀思,给后人留下祭文中的千年绝唱。
又如苏洵的《六国论》面对北宋统治者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作者痛心疾首,他借古讽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文章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还有上文引用到的王维那封信中“夜登华子冈”一节,也是优美生动的写景,那如何做到景语皆情语呢?就必须先抓住这些景象的特点,指出它是空旷寂静、单纯朴素的山中村落的冬夜景象,然后分析它运用光照、音响比衬的表现技巧,动中见静、象外有神的表现手法,以及由远而近的层次结构,出色地完成融情于景的艺术形象表现。
洗练质朴的语言
作为一种文艺样式,散文的物质手段只有一个,就是语言。它既不如诗歌有声韵格律,更比不上戏曲有音乐、舞台和演员。因此,散文可谓最单纯的语言艺术。作家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读者从弄懂字句开始接触作品,而最后要归结到欣赏它的语言艺术。由于古代抒情散文大多属于文学性强的应用散文,因而语言的技术和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而突出。
韩愈倡导古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樊绍述墓志铭》),认为写作古文必须以此为起点。也就是说,首先要求准确掌握词汇意义,正确运用语法规律,恰当利用修辞技巧。因而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语言也就必须熟悉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其次,古代抒情散文作品语言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新鲜口语,提炼成为生动的书面语言。因此,分析古代抒情散文语言应当注意到语言的时代特点,从而了解和掌握作品语言的时代风格。第三,每一位优秀作家的散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也是分析语言艺术时应当注意到的。总起来说,古代抒情散文作品的语言分析,实质上是古代汉语语法修辞的技术技巧的分析,是文学表现手法技巧赖以实行的工具手段的分析,并非文学性的分析。
因此,在学习中,应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运用之妙,体会不同文章或质朴自然、或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并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寻觅的抒情散文】推荐阅读:
寻觅的意思09-23
寻觅春天的足迹11-29
寻觅春天的踪迹定稿07-05
写作寻觅春天的足迹11-22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200字10-02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10-14
我努力寻觅着本人也寻觅着心情随笔08-02
寻觅我的象牙塔 作文修改09-02
怀抱的抒情散文05-17
盛宴的抒情散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