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尚中寻觅传统

2024-10-01

在时尚中寻觅传统(精选7篇)

在时尚中寻觅传统 篇1

在时尚中寻觅传统

歌德说过:“所谓时尚就是目前的传统。传统都带有某种必要性,使人们非向它看齐不可。”当今社会,追求时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萧伯纳说:“时髦仅仅会引起流行病。”可见,并不是每个人在追求时尚时都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见,而是普通地随波逐流,盲目从众。

每一个中国人都渴望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因为讲英语是一种时尚。面对时代的压迫,孩子们在牙牙学语时便接受了双语教育,当我们的英语口语日益提高,我们的语文作业中的错别字也越来越多。人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本源,忘记了自己的母语,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中华儿女以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荣,而面对外来文化的“侵略”,我们却束手无策。

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情人节、圣诞节……这些西方节日更加收到年轻人的推崇,因为这是一种时尚。

梭罗说过:“每一个人都嘲笑陈旧的时尚,却虔诚地追求新的时尚。”追求时尚并没有错,但不要忘了回归本质,追寻传统。时尚的事物是崭新的、华丽的,但却空洞而虚无缥缈。传统的事物虽然老旧,但却更具价值而富有内涵。

寻觅传统,可以给人更大的感染力。背景奥运会的成功之处不在于高超的现代技术带给人们的震撼,而在于中国汉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太极拳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感染力。传统的事物可以给人更深的感触,使人站在历史长河上,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寻觅传统,可以让生活更加朴实而富有诗意。为何人们竭尽全力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为何高楼林立的.北京城区仍有四合院的身影?因为它们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越久远,它们就越具有存在的价值。时尚带给人们的只是新鲜感,写过不了多久优惠被人们所抛弃。而传统的事物经久不衰,给人们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淡泊的心态和一种质朴的情怀去感受生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值得我们去传承。一些迂腐、落后的传统思想就需要我们摒弃,所以,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一味地追寻过去,活在过去,也不能遗忘过去。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时尚中寻觅传统,在思索过去中展望未来。

在时尚中寻觅传统 篇2

一、瑞典的零售王子—NK百货商场(Nordis ka Kompaniet Department Store)

10月19日上午9:00我们一行36人来到了NK,NK百货的CEO丹尼尔·帕尔森(Daniel Paisson)先生在大门口迎接我们,他专门安排了本店两位年轻漂亮的华侨姑娘和他本人接待我们,并陪同我们参观了整个商场。

他介绍说:创立于1902年的NK百货商场,是北欧规模最大、也是瑞典最具吸引力的百货商场。NK百货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街区的老城的主力商圈,附近有财政部、外交部等多个政府部门,以及Stock?鄄holm City Center购物中心、H&M专卖店、大型商厦及名牌商店。NK百货商场是瑞典皇族、政要、名流等高收入者经常光顾的购物店堂,以追求高档、奢侈、时尚、品位的高端消费群为目标,满足身份、地位、品质、时尚、舒适等需求。

NK百货地上建筑共有6层,主要经营服装服饰、日用家用、水晶、旅游、民族特色等,共有100多个品牌,其中75%为国际品牌,25%为瑞典知名名牌,包括Hermes爱马仕、Gucci古奇、hugo Boss等国际顶级品牌系列商品。Hermes是NK百货店中最畅销的品牌,年销售最高,Hermes店在一楼大堂的中心区域,是个100多平方米的封闭式店中店。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拓展来客群体,NK百货也开始引进中高档大众品牌。除此之外,NK还提供邮递和旅游代理等服务。在NK购买的所有商品全部配以NK包装,以显示品质和身份。而实际上,NK百货门前醒目且凝聚历史的古铜店标、屋顶上昼夜闪烁旋转的LOGO标志以及典雅舒适的内部环境,也使其在显赫中成为斯德哥尔摩市旅游、商务、会友、休闲的最佳场所之一。

NK百货是百分之百的租赁式的经营模式,与店内所有商家都是租赁关系,通过租赁合同管理。各楼层的厕所(Toilet)也是外租的,由专门的公司经营和管理,厕所计次收费(10瑞典克朗/次,约合10元人民币)。每个商家单独收银、单独计税,并每日向NK核报销售。然而,NK并无IT支持的系统管理和监控,它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进行销售管理,其所依赖的是商户的忠诚、信用和法律体系。各品牌商家不能自己单独做促销,只能参加商场每年2次定期的促销活动。

丹尼尔·帕尔森还告诉我们,他每日最关注的就是销售额、来客数。在NK经营的100余个品牌的店家中,根据业绩末位淘汰,每年大致有2%的解约率。所有商家都以进入NK为荣耀,非常努力。

2009年,NK年销售3.3亿欧元(约3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国人在NK年消费约2千万欧元。

NK百货至今保留着百年前开业时的中央开放式的造型,以及敞亮的购物环境。其店堂装饰及布设到处充盈着令人仰慕、时尚豪华的氛围,展示着质优高档、赏心悦目的名贵商品。作为百年老店,由于商圈内商业设施设置有序,各自以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特色互为依托和补充,并未凸显竞争矛盾。

二、挪威零售皇冠上的明珠—Steen&Strom百货店(Steen&Strom Magasin)

我们考察的Steen&Strom百货店创建于1797年,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老城区的中心地带。该店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6层,有着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不像是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洗礼。在建筑风格上,Steen&Strom虽经历了几次改造,但北欧传统氛围、体现时尚与现代气息等特点均被继承并发扬。这其中,Steen&Strom保留上下通透、开放的天窗,但改为透光、受光良好的顶棚,明媚的阳光透过穹顶洒向整个商场,落地窗环绕着每层,置身于此有一种明朗、温暖的感觉。这不仅是明亮、温暖、自然的购物环境的保障,还是一项环保节能的绿色行动。

Steen&Strom百货店总经理Mr.Morten Kreutz在6层的会议室(兼贵宾休息室)接待了我们,通过PPT向我们介绍了Steen&Strom百货店的历史和现状。他说,Steen&Strom百货店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购物中心管理公司、挪威最大的(上市)百货集团公司Field’s集团旗下的一家百货商店。200多年来Steen&Strom坚持用“两个高度”吸引顾客—对质量的高度保障和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高度满意,具体而言就是对“商品质量、购物环境、消费体验、与顾客交流”的高度关注和坚持。“客户在店堂的停留时间源于店堂环境,客户在店堂的愉悦体验决定其最终的购买欲望”是Steen&Strom始终追求满足顾客需求的核心理念。

这家有着216年历史的老店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与时俱进”,在传统中创新,在经典中时尚。

Steen&Strom百货店从创建初期就深受巴黎风格影响,以百货、珠宝为主业。在上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很落后,经营管理主要延续传统手工方式。90年代起,Steen&Strom把握百货业快速变化的时代特点,以及不断升级和时尚化的消费需求,对老旧且传统的logo、店铺形象、橱窗展示、店中店布设等进行了全面改造,不断引进新的业态。2005年以后,Steen&Strom发生了整体性变化,经营业态已由百货转变为购物中心,客户目标也由中老年高收入群体转为更注重20岁~45岁、平均年龄36岁的职业女性为核心客户群。同时,Steen&Strom周边的商圈,既有与其业已形成的互补的商业业态、经营模式,也有改型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因此这里一直是奥斯陆的历史上的主要商圈和特色景点。

现今,Steen&Strom在彰显现代、时尚、品质与氛围的同时,保留并回归传统、开放、简捷的购物环境及明晰的目标和管理理念,这也为其带来并稳定住大量的高端客户群,其中年收入6万欧元以上的消费群占其客户的60%。

在经营上,Steen&Strom针对每一营业楼层均有明确且凸显的主题定位,其中最大且销售最旺的品牌是Burberry巴宝莉,2009年销售额达到5.6亿NOK(挪威克朗);在管理上,Steen&Strom与所有店内商家都是租赁关系,其基于IT的应用管理同样不高,但其所依赖的也是商户的诚信、法律体系以及相互间的充分沟通。其实,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Steen&Strom仅有4位管理人员,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尚显落后,但其经营管理却井然有序,彰显其传统意义上的高效。

整个交流持续了2个半小时,团员们提出了很多非常专业、非常有高度的问题,其中大家对于Steen&Strom在转型期销售额不降低,客人没减少的成功秘诀非常感兴趣。据Mr.Morten Kreutz讲:由百货店转型为购物中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非常好的策划和执行,总结起来定位后的市场营销非常重要,他们在商场没有实施转型前就利用电视、网络、平面媒体、企业刊物、会员通讯等各种媒体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宣传。团员们很受启发并对Steen&Strom的成功转型大为赞叹。之后,Mr.Morten Kreutz和他的同事一起带团员们参观了整个百货店,参观期间又回答了关于如何利用自然光节能等许多问题。

三、始于浪漫爱情和童话的丹麦最大的百货商——ILLUM Department Store

ILLUM依路姆百货公司成立于1891年,是丹麦最大的百货店,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有吸引力的百货店。其位于哥本哈根城市心脏地带的步行街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周边大牌店家很多,市场环境得天独厚。

ILLUM零售营运总经理Mr.John Hansen在公司的会议室接待了我们一行,并在2个小时的交流之后带领我们考察了商场。他的演讲从ILLUM的两代logo开始,第一代的logo是由两只相向而飞的燕子组成,一只代表了男创始人,另一只代表了女创始人,这是一对相爱的年轻人,恋爱中的他们不能长相守,只愿能相向而飞空中相遇。第二代的Logo改成了比翼齐飞的双飞燕,向着同一个方向展翅飞翔。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这里的商业似乎都有着比其他地方更多的浪漫和童话色彩。然而,商业就是商业,爱情和童话不能让120岁的ILLUM—直翱翔。

Mr.John Hansen向考察团介绍说:ILLUM拥有2.5万会员,每年吸引顾客超过600万,其中品牌认知度超过90%。ILLUM营业面积20000多平方米,内有100多品牌商家,经营许多世界顶级品牌,主要目标是追求时尚、新潮以及品质、身份的高收入、奢侈一族。ILLUM在时装、室内装饰以及设计等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其商品也以奢侈品为主。现今,ILLUM针对其品牌组合之弱项——女装,扩大并加强了女装区域,新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同时还利用媒体强化品牌宣传。预计2010年的销售将与上年持平。

过去的近6年中ILLUM股东变化较大由此引起了经营上的波动,特别是2008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亏损,2009年销售额5.4亿欧元,比上年下降9%。2010年有望盈亏持平。

目前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较以往加大,为此ILLUM做了新的商圈竞争、品牌及价格定位的SWOT分析、顾客类别、营销策略等。

ILLUM未来的楼层布设改革设计为4F-家居、餐饮、图书/3F-运动、年轻族/2F-女装等/1F-男装等/Ground-租赁等/B-Parking等。

就管理而言,ILLUM与所有店内商户都是租赁关系—通过签订《租户手册》约定合作规范及要求,做到奖罚分明。同时经常性地倾听租户意见,及时将合理要求纳入《手册》并严格执行之。

四、购物中心成为新城区域的主力业态,倡导绿色、人文主题

在哥本哈根期间,我们在欧洲零售联谊会主席、《哥本哈根邮报》总编等陪同下参观拜访了Field’s哥本哈根购物中心,哥本哈根购物中心CEO Ms.Lotte Eiskjaer Andersen安徒生女士在贵宾室接待了我们并和我们进行了座谈。她用PPT详细做了介绍并回答了考察团成员的问题。

Field’s是一家总部在挪威奥斯陆的商业集团,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与运营商,Fied's Copen hagen Shopping Conter、Steen&Strom百货店同属于Field集团旗下。

我们考察的Field's哥本哈根购物中心于2004年11月开业,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购物中心。Field’s坐落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新区,是高收入阶层聚居圈。Field’s商圈主要覆盖5公里半径的2万余学生、5万余白领家庭、约18万人口,其中约1万高收入白领工作于周边的写字楼,距老城约15分钟车程。

Field’s现有11.5万会员,其中零售会员7.4万,2009年销售25亿DKK(丹麦克朗)。Field’s营业面积11.5万平方米,3000多平方米停车场,内有近140户商家。其全职管理人员仅有11人,能使如此大型的购物中心有序良性经营,充分显示其高效、高能。

1.3万平方米的平价大卖场是其主力店,以服装、服饰专卖为主,其中H&M最被重视——H&M卖场占地2000多平方米,不仅地大,而且被安排在大卖场出口处,有扶梯可直接抵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部后来特别为H&M新建的通道和安装的扶梯,H&M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卖场还设有咖啡厅、餐馆,以及健身、娱乐中心、婴幼看护室等。

Field's的品牌与定位:国际化、高品质、开放性、多元且益于来宾聚会、娱乐、休闲的场所;重点关注追求高品质生活、寻求多元文化的群族,特别是年轻、高收入一族。

Field’s Center CEO Ms.Lotte Eiskjaer Andersen骄傲地介绍:Field's的设计获得多项国际建筑设计大奖和国际环保奖。从中看出,Field's对建筑艺术设计和节能环保给顾客带来新鲜购物体验的高度重视。

Field's分设三层,其建筑风格体现:高大、通透、时尚、现代、艺术、绿色、环保。无论从外部建筑造型到内部店面格局都充分体现出北欧顶尖艺术创意设计的元素,其开辟的绿色公共通道由丹麦名设计师设计,构成富有艺术气息的圆弧连廊,把连廊做成画廊展出绘画和艺术品,而且通透的穹顶,达成高效的自然采光;上百家店铺包括非盈利的健身房、婴儿室、公共娱乐及休闲区等,个个设计独特,让人大开眼界。

Field's的未来及愿景——二期建设,拟建5万平方米电影院,3.2万平方米零售店;将成为丹麦南区的商业领先者。

五、北欧考察之启发

短短的一周里,考察团参观和考察了以上著名商店和企业外,还参观了IKEA、H&M、TheBest Sellers、ECCO等北欧著名的连锁零售品牌店。考察团中有许多国内知名零售企业的高层,考察之余,团员们相互间积极交流和分享考察的感受,有的企业还组织本企业的人员结合本企业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大家反映此行受益良多。

百货店的经营模式在国际上没有一定之规,北欧的全面出租模式和国内的联营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管理模式和手段各有所长,中国零售商运用高科技、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比较突出,北欧的经营环境非常好,信誉加强了合同的效力,减少了对信息系统和数字监控的依赖。

转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化,不仅仅是中国目前的局面,也是北欧的现状。然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转型的整体策划和实施中的“预热式的市场宣传和推广”策略,可以保证成功的高概率。

在北欧这片远离“嘈杂”、“喧嚣”、“诱惑”的土地上诞生了这么多的200多年、100多年的零售企业,同时也产生了诸如IKEA、H&M、The Best Sellers、EC-CO这样时尚的国际化程度极高,大受各地消费者喜欢的品牌,这是不是和“少受打扰”有关系呢?中国的吉林有欧亚、有卓展,从大连走出来了大商、万达,不知道是不是和高纬度有关系呢?

有商业就避免不了竞争,就不可能与世隔绝,就不可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但是在竞争中不失特色,在创新中保持传统,在时尚中坚持经典是北欧之行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在时尚中寻觅传统 篇3

发展历程:

崛起于佛罗伦萨的时尚品牌

1921年,意大利人Guccio Gucci通过之前旅居巴黎和伦敦的经历,和在时尚领域积累的心得体会,创办了一家专营高档行李配件和马术用品的商店,售卖由当地最好的皮匠制作的皮具,Gucci标识随之风靡开来。随着经营的成功,1938年,Guccio Gucci在罗马开设了第一家分店。二战结束后,由于制作原材料的来源紧张,Gucci品牌进入了发展的萧条期,可这并没有阻止Gucci品牌对创意的追求步伐。1947年,Guccio Gucci设计出用竹节替代皮手柄的提包,成为Gucci历史上的经典设计。

1953年,品牌创始人Guccio Gucci逝世。同年,Gucci在美国纽约的分店成立,这意味着Gucci开始走向国际化。发展到60年代,Gucci在伦敦、巴黎、佛罗里达棕榈滩等世界最主要的市场纷纷成立了分店,在全球也渐渐站稳了脚跟。而Gucci的崛起也离不开明星效应。60年代的好莱坞明星多次被媒体拍到拿着Gucci的手袋,尤其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和当时美国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捧场,让Gucci的知名度瞬间上升。

1970年,Gucci开始向香港、东京等远东地区扩张。80年代初期,Gucci的领导权变更,此时,Gucci家族的内部纷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导致Gucci的品牌形象也走向了滑坡。1990年,美国人Tom Ford加入Gucci,被任命为公司的女装创意总监,他的加入使Gucci公司进入全方位的转型期。Tom Ford在任期间,以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壮举赋予Gucci这一传统品牌以崭新特色,他推出了绸缎衬衫、马海毛上衣、天鹅绒裤装等新样式,使Gucci成为集冷艳、性感、时尚、现代等元素于一身的年轻时尚品牌。无疑,Gucci在90年代的品牌转型中取得了标志性的成绩。

转型至今,Gucci公司始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90年代,Gucci公司开始网罗全球时尚界的优质品牌,如法国品牌YSL、瑞士著名表厂Severin Montres等,渐渐扩大了自身的发展规模。1999年,Gucci与零售商PPR集团结盟,将自己由单一品牌转为多品牌的时尚王国,成为意大利最大的时尚集团之一。现在,Gucci在全球分店林立,各式产品深得全球时尚人士的认可和喜爱。

TIPS:Gucci品牌识别

1.竹节手柄:Gucci的竹节包取材于大自然,所有的竹子都从中国及越南进口,大自然材料以及手工烧烤技术成就了其不易断裂的特点。

2.马术链:在20世纪初的意大利,马匹是主要代步工具,因此制造马具的人比较多,Gucci是其中的佼佼者。系着马匹的马术链也是Gucci的发明。这个著名的细节设计,除了因为美观,也是对过去马术时代的一个缅怀。Gucci镶有马术链的麂皮休闲鞋已是鞋类历史上的一个典范,连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都收藏了一双。

3.印着成对字母G的商标图案及醒目的红与绿色作为Gucci的象征出现在公文包、手提袋、钱夹等Gucci产品之内,这也是Gucci最早的经典LOGO设计。

明星产品:

历任设计师打造的奢侈经典

Gucci旗下产品包括珠宝、衣物配饰、香水、手表、高跟鞋、手袋等。以珠宝为例,早在1960年,马蹄铁固定于马蹄之上的锥形钉就开始出现在Gucci的珠宝Chiodo系列之中,成为世人喜爱的珠宝系列。在现任创意总监Frida Giannin的带领下,Gucci再将马术链、双“G”标识、Flora花虫图腾等经典元素融入珠宝创意中,借助珠宝展现耀眼的时尚色彩。例如,Gucci 2015度假系列珠宝设计以复古色调为主,模特享受的神情展现了此款珠宝的诱惑魅力,大气的宝石仿佛瞬间把人拉回那个轻松、自在的快乐年代,十分适合度假时佩戴。

Gucci的服饰风格更为多元。在Gucci 2015秋冬时尚大片中,新任设计总监Alessandro Michelegucci让Gucci打破了“守旧奢华”,释放出来新鲜活力。与以往大片不同的是,Gucci秋冬时尚大片没有阳光、海滩、别墅等场地,而是选用了我们日常最熟悉的公交、地铁、马路这些场景。模特在镜头中头发披散着,姿态慵懒而随意,这组街拍展现了Gucci简单、淳朴但又不失单调的品位。

Gucci的每款香水都代表着一种类型的人群。例如,Gucci“嫉妒”男士香水理念源于“只有拥有嫉妒,你才能被人嫉妒”。此款香水以木质东方调为主香调,集欲望、时尚感于一体,无形中增加了使用人的魅力。Gucci“花之舞”女士香水则如一位高贵典雅的东方女子。此款香水混合了玫瑰与桂花香气,既清新芬芳又让人感觉轻柔爽滑,展现了青春与深邃之感。

不得不提的还有Gucci手袋。作为以手袋起家的经典品牌,Gucci手袋深受广大时尚界人士喜爱。在庆祝品牌成立85周年之际,Gucci掌舵人Frida Giannin推出了限量版手袋系列。该系列中的两款独家图案Bridle及Tartan Web,设计灵感来自制作马术用品的历史。其中,Bridle图案由经典的Horsebit及马缰绳图案组成,Tartan Web则印有品牌著名的红绿webbing条纹图案。2015年,Gucci发布了春夏系列Lady Web手袋。这款手袋极具辨识度,它融合了70年代的浪漫随性,取马鞍的流线造型加上可拆卸的肩背带,使它在搭配上更灵活,赢得了年青一代的心。

TIPS:

这些奢侈品牌开餐厅了!

2015年7月,Gucci在中国上海开设全球首家餐厅。

2015年年初,Ralph Lauren在纽约开设首家名为the Polo Bar的餐厅。

2014年LVMH集团收购中式餐厅翡翠餐饮集团(Crystal Jade)逾90%股权,进军内地中餐市场。

2014年3月,Prada收购米兰知名甜品店Pasticceria Marchesi。

2010年,Armani和意大利顶级巧克力制造商Venchi进行合作,曾推出副牌Armani/Dolci。

时尚与传统的碰撞 篇4

摘要:本人一直以来在农村高中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农村的学生音乐底子薄,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面对《音乐鉴赏》中的经典名作特别是古典或浪漫派的作品表现出的“敬而远之”,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作品赏析过程中学生不愿听、听不懂,无法获得音乐的共鸣。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高中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我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第一要务,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学生将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关键词:时尚 传统音乐 兴趣的建构

一、高中传统音乐鉴赏“学习兴趣的建构”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本人是一名普通高中的专职音乐教师,从教10年,发现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当代学生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学习观念陈旧,音乐课不受重视

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课,个别地方学校更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目。普通重点高中的学生因为要面对高考,无论是学校、班主任、家长还是学生都不重视音乐课。大家普遍认为音乐课是放松课,音乐知识、音乐理论,甚至是音乐书上的内容最好都滚一边去。这个现象从小学高段一直到高中都普遍存在。

(2)学生音乐底子薄,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

本人所教学生处在农村地区,这里的高中学生音乐底子比较薄,课上让学生唱歌时,他会回答说“老师我五音不全” ,“老师我是音盲”。学校进行“红五月合唱大赛”时,很少有班级能独立完成学唱一首新歌,因为能视谱演唱的学生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让学生欣赏音乐教材上的内容,特别是传统音乐(古典音乐 浪漫派音乐)欣赏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再一次受到严峻的考验了。所以学生对自身音乐学习能力给了一个“我不行”的评价。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对某班53位学生进

行了学习信心调查,15位学生表示对学好音乐有信心,4位学生表示没有信心学好音乐,还有34位学生不表态。从个别交谈发现,有两位学生已经放弃了学习音乐,还有不少学生也有放弃的想法。

(3)几百年的经典名曲,大多数学生听不懂

世界经典名曲几乎都是大型音乐作品,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不愿听、听不懂、欣赏时打瞌睡、聊天,无法获得音乐的共鸣。就算是教师没有课前反复地聆听好几遍也很难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高中音乐教材第八单元第十五节是欣赏贝多芬的作品,他的作品时间长,一听就是十几二十分钟,音乐结束后,我看到的学生是一脸无奈和疲倦的样子。有的学生在课后与我交流说“老师我们不要听这个,我们听不懂、太无聊了,下次能不能放点流行音乐啊?”还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些音乐又长又没有歌词我们实在很难理解!”

(4)跟着主流,爱时尚,别人不听我也不听

现在的学生接触传媒是多元化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MTV、光碟、MP3、MP4等方式,以最快的形式接触最新的音乐,这就更显出音乐教材的“落伍”。有一次我让学生写题目为《我心中的旋律》的短文,目的是了解学生音乐欣赏视野是否开阔,课余主要欣赏了哪些作品。结果有92.45%的同学写了流行歌曲,有5.36%的同学写了儿歌(校园歌曲),只有2.19%的同学写了一些世界名曲或中国的传统音乐。我和学生交流,他们告诉我是跟着主流走,跟着时尚走,否则就显得落伍了,会被同学笑话,听名曲是假装高雅。

2、现状分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时尚,追求时尚是处于生理及心理变化期的准成年人――高中学生的典型表现。提起流行音乐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当今有哪些当红明星,甚至明星的身高、体重、爱好、着装风格以及有哪些歌曲等都了如指掌,让同学高歌几曲也绝对难不倒他们。但21世纪的高中生面对《音乐鉴赏》中的经典名作特别是古典或浪漫派的作品表现出的“敬而远之”,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身边的人大都会感慨一句:“这么高雅的音乐我们听不懂,所以我不喜欢听!”这很正常,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乐意接受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刚结束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高中学生来说,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的确很难被吸引。

由于学生音乐底子薄,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教师的教法过于传统,造成学

生对学习音乐失去信心。在这样听不懂,不爱听的学习氛围中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首要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从“敬而远之”,到自觉地饶有兴趣地走进传统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呢?很显然,本人认为最首要的是音乐鉴赏学习兴趣的建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扩大欣赏视野,提高鉴赏水平。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学习兴趣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将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及其设计制作的课件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建构主义教学下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学生能主动学习断然不能规避学习兴趣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为最本源的动力,

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事物则是人的天性。教师抓住此“天性”,运用适宜的教学导入,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三、高中传统音乐鉴赏学习兴趣的建构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鉴赏学习兴趣,本人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4种对策。

(一)时尚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时尚与传统的第一次碰撞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创设鼓励学习者积极地建构有趣的、真实的情境,而在一堂课中建构这种情境,必须要有个能触发学生兴趣的开场白。45分钟的课堂是短暂的,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简短的开场白之后,立即被深深地吸引,就成了成功课堂的关键。

课堂情景:

2010年,适逢肖邦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肖邦,老师带领学生开始步入肖邦音乐的浪漫旅程。

肖邦音乐第一课,在肖邦钢琴音乐的背景下听肖邦的生平故事。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肖邦吗?”

学生纷纷答道:

“知道。”

“不知道。”

“他是钢琴家!”

老师:“你们从哪里知道或了解肖邦的?”

学生:“周杰伦的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中的《夜曲》中有肖邦的名字,提到了他的夜曲。”(播放夜曲)

老师:“你们想了解被周杰伦用歌曲演绎,并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吗?”

学生:“想!”

如今,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在学生中间传唱,他们对于音乐和歌词的了解,远远大于对世界名曲的了解。教师不能因为要进行浪漫派音乐教学而把流行音乐一律拒之门外。有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首好歌,既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又迎

合了当代学生的口味。换句话说严肃的音乐不一定要用严肃的方式来教学,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直奔主题就是关键。

例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有:

“我在空旷的墓地,老去后还爱你,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亚洲流行音乐天王、新一代国际巨星周杰伦的感召力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学生会很好奇,他最喜爱的音乐家为什么是肖邦?他们会因为周杰伦而对肖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尚的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为最本源的.动力,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事物则是人的天性。教师抓住此“天性”,运用适宜的教学导入,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真正做到“要他听”变为“他要听”。这样就会达到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轻松愉快,而老师也得心应手的最佳教学效果。

(二)永不落时的爱情故事为传统音乐之旅导航,时尚与传统都离不开的话题――爱情

建构主义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的目标不仅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情感目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领域,使教学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联。教学是逐渐减少外部控制,逐渐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从古到今,爱情始终是个永不落时的话题,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们都会为爱情创造出不朽的作品。对于爱情这个话题高中生特别感兴趣,进而对在爱情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作品也分外留意,浪漫之旅也由此起航了!

例:作品《e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柔板是表达对他前任女友的思念,从世俗之情入手,理解浪漫之情也不难。

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都富于歌唱性,只是第一主题是粗线条的,饱满有力,但也带点悲剧的因素――蕴含着主人公深沉的情怀。第二主题则比较明朗、温柔,改用同名大调陈述----仿佛女友姣美的形象浮现眼前。这两个主题的特点相近,同样富于鲜明的民间色彩,交替着幻想的深思和热烈的激情,但其中的第二主题显然更引人注意。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引子主题,充满毅力和生气,最后,有力的再现部也由引子主题构成。“耽于梦想、优雅、敏感、感情充沛、高尚”--舒曼为肖邦的协奏曲概括出的这些美质,在这一乐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让鲜活的音乐形象走进学生的心里,让音乐情绪感染和熏陶学生。

(三)努力使学生兴奋,自觉航行在音乐之旅,时尚与传统的第二次碰撞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创设多个“兴奋点”,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谓的“兴奋”,即指人振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而兴奋点,是指能激起人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境、话题等等。

抓住课堂“兴奋点”,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兴奋点”,去激起学生振奋或者激动的情绪,从而带领他们进入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振奋的精神状态下,认真听课,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围绕在课堂教学上,使他们的情感尽可能地与教材内容及课堂目标一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愉悦地踏上预定航行路线。

传统的音乐课教师为了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会反复聆听作品,但学生往往就会成为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根据这一点,我在音乐课作了新的尝试:

课堂情景:

肖邦音乐第二课《c小调练习曲》(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十七节)。 学生对克罗地亚的英俊而时尚的马克西姆并不陌生,当老师向学生介绍有三位演奏家演奏同一个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后,他们齐声高呼“马克西姆!”,望着一个个期待的眼神,老师卖了个关子:“你们都喜欢马克西姆,我也很喜欢,但我更喜欢石叔诚。”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疑惑的面容。然后老师又顺势说:“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三位的演奏,再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马克西姆,我也告诉你们我为什么喜欢石叔诚。”带着这个问题全体学生兴趣盎然地听了三遍《c小调练习曲》。看着他们的认真劲,老师暗自高兴。三遍的复听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已经进入肖邦音乐的境界,进入肖邦的灵魂世界!

学生说:“马克西姆很帅,很时尚,他的音乐使人听着更加兴奋、激动!”老师表示同意他们的看法,然后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当时肖邦的心情吗?你觉得哪位大师的演奏更能准确真实展现肖邦的内心世界?”学生展开了热烈的

讨论,最终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了石叔诚,也有个别选杨鸣的,但没有选马克西姆的。最终老师较为详尽地阐明了欣赏石叔诚的原因。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师生互动于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也自觉地踏上了传统音乐之路。

(四)不断引导发现美,让学生收获在音乐之旅,时尚与传统都喜欢的美 建构主义教学不能仅让学生局限在特定情境的问题解决,而要发展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解决新情境的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应该在情境化与非情境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要能够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迁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但也应贯穿其他的审美因素。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美,并进一步发现从音乐美中迁移的其他审美因素呢?

1、引导学生领略音乐之美

音乐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它的美,不仅在于听觉上的享受和情绪上的放松,而在于它更像一幅历史的画卷每个朝代、每个帝国、每个人物都在音乐中呈现,历史在前进,音乐在演变,历史赋予了音乐活力,音乐记载了历史。

如:《C小调练习曲》引子由强烈、森严的属七和弦开始,它伴随着一连串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上下翻滚的流动音型所组成的下行乐句,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它是用右手在高声部奏出的,与这个英雄性主题相配合的是左手的伴奏。这个伴奏延续了引子中的伴奏音型――上下翻腾的琶音。这个主题及其伴奏,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想象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昂慷慨和起伏难平。这个主题进行了反复、变化和发展,好像波兰人民在侵略者面前无所畏惧、顽强反抗。这种起伏向上的情绪一次次地把学生引向高潮,好像在学生面前展现着一幅又一幅反抗侵略者的战斗画面。

让美的音乐一直震撼、感动着学生,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音乐当中,让音乐主导我们的音乐课堂吧。

2、引导学生发现人格之美

贝多芬在《命运》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表现出来的不正是那种追求远大理想而顽强奋斗、积极向上的风范吗?肖邦通过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证明了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证明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肖邦

的强烈的爱国之心是所有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相信这也是周杰伦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吧。

3、引导学生欣赏形象之美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形象美。形象美不是单纯的外表美,它是一个人外在的形象仪表与内在的气质修养的较为完美的结合,对于艺术家而言,长时间艺术熏陶所赋予的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他的外在形象仪表也具有了晕轮效应,别有韵味。如果郎朗不是举世瞩目的钢琴演奏家,给人们献上一首首精湛优美的钢琴曲,还有人会觉得他的形象特别与众不同吗?我们只有在对比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时才会从中获得对人物形象美的深刻认识。

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让美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在音乐之旅收获精神营养。

四、研究成效

从去年9月到现在,开展此项研究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其成效还是显著的。

(一)课堂气氛日益活跃

刚开始的传统音乐课学生听得很疲倦,老师讲得很辛苦,结果还是听不懂。起来回答问题,也是一问三不知的为多。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大多用茫然的眼光看着你,让你不知所措。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提问自动回答问题,所以课堂上热闹多了。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也没有了以前的拘谨,总是尽可能回答,而且不怕讲错。

(二)学习热情日益高涨

爱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每节课下课都有学生到讲台上来交流,说自己听到了什么音乐是取材于哪首古典名曲,而且脸上特别自豪。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袁×、陈×,他们都属于课堂上喜欢趴桌子的那类学生,几次课之后趴桌子的情况消除了,而且变得喜欢问问题,这让我惊喜不已。

(三)传统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学生不再惧怕传统音乐,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

期末的一次调查更能说明问题,有信心学好音乐的学生数从15位增加到31位,认为自己学习音乐兴趣有较大提高的学生达到了45位。

五、思考

学生一直对传统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敬而远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致使他们接触此类音乐的机会极少。如果学校的音乐课再抛弃高雅的传统音乐,那么我们的学生真的不知什么是经典与高雅了。学生很难爱上传统音乐吗?不!他们很乐意甚至已经爱上了这次音乐旅程了。本人深切感受到:

(一)音乐课虽少,但这里可能是学生唯一打开经典音乐之门的地方。 有句名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由此可知如果连领进门的师傅都没有的话,哪来个人的修行呀?音乐课堂上涉及的经典名作可能只是一些代表,老师只能以点带面,但我们决不能抛弃经典,更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喜好来选材上课。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是根本。

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永恒的至理名言。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我想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授人以渔”,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学习内容,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让音乐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音乐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3

4、《做最好的老师》 漓江出版社李镇西著

在书海寻觅六年级作文 篇5

浮生有幸,生于此浩如烟海的时代,浸在书苑中。

最喜着一身纱制长裙,散一头乌丝,捧一册诗集。轻倚于窗,任窗外微雨轻飘,我自有我的世界——于情、于景、于叹、于歌……寻寻又觅觅。

满负一腔诗情画意,酒中品人生百味。放荡于官场,却又喟然于田园。才华满怀终敌不过距离的遥远,他满怀心喜跨上马,进京入仕,本性不羁逃不出礼制的锁梏,但他依旧才情自傲,高呼“力士脱靴”,但那个天子为贵的时代怎任他如此放纵,他还是无奈回乡。官场失意并未曾留下烙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认识到自由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一切,于是他又跨上骏马,放白鹿于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他在山川秀水里寻到了快乐。读至此,我忽感到一阵清风,是马背上的衣襟所带起的吗?仿佛还余酒香。我从李白身上寻得了对生活的豁达。

一时不快需谁怕?穿林打叶且徐行。他是悲愤的仕官,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无辜被贬后,他依旧欢喜地吃着荔枝,而且一吃便是三百颗,何以故?从容之故。岭南风景秀丽,荔枝且是人间上之佳品,如此快活才不枉长做岭南人。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失去对诗词的热情,但他未曾茫然高呼“好收吾骨瘴江边”的绝望,反而一挥下雨后所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轻快,怎像是失意之人。有时候,饱食终日,无以为乐,也真是人生的大境界。大江东去浪涛纷飞,千古风流人物今尚存。一缕果香从我鼻间飘往,是岭南的荔枝所散发的吗?依旧带着墨香。我从苏轼身上觅到了对生活的从容。

寻寻觅觅只余冷,凄凄惨惨又戚戚。原本幸福美满的婚姻轰然倒塌,夫君善才,吹一曲笙箫,写一阕唱词,琴瑟和鸣,夫至如此,妇复何求?可疾病总归无情,他带走了一条鲜活的生灵,她的生命终究失了色彩。床榻上的`枕席空空落落,提醒她送去一位最珍爱的人,满眼辛酸泪,只能叹为“三杯两盏淡酒,怎地他晚来风急。”易安居士的伤感穿越了时光,我感觉几滴清泪滑过颊边,是清照回忆丧父之痛时留下的吗?仿佛还带着深情。我从易安的身上体会到爱情的真谛。

轻轻合上书本,微拂淡紫色的封面,从中我寻觅到了生活的豁达与从容,也体会到了爱情的真谛,书海的波澜在我心中掀起了涟漪。

张小娴散文集《在天涯寻觅你》 篇6

序:光阴如飞似逝,不像天涯,亘古长存。所有的寻觅,总有一个过程,我们多么害怕永远也找不到。一天蓦然回首,才发现那人就在眼前。也许所有的爱情都要经过这些阶段:获得,然后失去,然后才能真正拥有。

1. 患得患失的滋味

爱情最美好的时光,是患得患失的阶段。

你知道他喜欢你,你也喜欢他。打情骂俏,暧暧昧昧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甜美的。早上起来,脸上是挂着笑容的,很想听到他的声音,很想看见他。在还没确定的时候,是最快乐的。后来,热恋了,爱得死去活来,也永远没有患得患失时的那种容光焕发。

每一次,当一段感情稳定了,我们总会怀念患得患失的时候。可笑的是,如果不是有了后来的故事,患得患失的日子又怎会如此美妙?假使一段感情在患得患失的时候便完了,也就没有回味的价值。

我们说爱情有多么的动人,它最动人的,却是还没有真正开始的时候。一旦开始了,便永远离开了那些不确定的快乐。有时候,我们会后悔开始。如果没有开始,我们也许永远可以回味当天那种互相控听,互相猜测的兴奋。

假如没有和你开始,我会不会有另外的际遇?不管会有什么结果?我还是宁愿跟你开始,因为我更想知道和你相爱的滋味。

2.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有人问:“爱是成全还是拥有?”我们或许都会回答说:“当然是成全。”人总是把自己说得比原本善良和伟大一点。要成全,是不容易的。对一个人的成全,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牺牲。

有外遇的丈夫回家跟太太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钱都给你,请你成全我,跟我离婚吧。”这样的成全,根本是没得选择的。本来对他还有一点希望,他竟然用“成全”两字来要求分手,那么,也没法不成全了。

我们不拥有任何东西,甚至自己的躯壳,也是暂借的。因为不拥有什么,所以才会那样渴望拥有另一个人。成全,便是要放弃全部或一部分。

我太爱你了,只好成全你。成全你去找自己的生活,或者去爱另一个人。我成全你离开我的怀抱,你去吧,不用挂念我。这样的成全,是因为我懂得你。我太了解你,太知道你的心意。这个就是我所爱的你,有什么好说的呢?

张爱玲在写给第一任丈夫胡兰成的信上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兰成是个用情不专的人,他一次又一次爱上别的女人。他跟另一个女人一起,生活费却仍然是张爱玲给的。

因为爱,所以懂得,然后说服自己对你慈悲,再用慈悲去成全爱。成全是这样的。

3. 不会太早,也不太迟

著名女伶在接受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时发表的谢辞,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她说:“世事往往很奇妙,不是来得太早便是太迟。”

美好的东西总是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来临,这是大部分人的遗憾。可是,什么是适当的时候呢?我们都是贪婪的,总希望同时拥有一切,总希望时间表是由我来编的。可惜,迟或早,根本不是我们去选择。

工作上,我们不是忙得喘不过气来,便是清闲得要命。忙与闲,从来都是不平均的。

我们或许都听过所爱的人说:“我们相遇得太迟了。”我们也曾对自己不爱的人说:“太早认识你了,假如晚一点相遇,也许我会比现在懂得欣赏你。”

假如我们能够退一步去审视人生每个时刻,或许会有另一番体悟。

我们在这个时刻相爱,看似太迟,却是适当的时候,因为你来迟了,我才懂得珍惜。所有炽热的激情,是因为一切好像都太晚了。然而,假如你来早了一步,我也许不会那么爱你。

世事其实都是在它适当的时候降临,只是我们没有适当的心情去迎接它。

4. 只能有一张时间表

相爱之前,两个人是各自拥有一张时间表的。相爱之后,只能有一张时间表,不是依你的那一张,便是跟我的这一张。

在放弃自己那张时间表的时候,我们不但毫无怨言,甚至还是满心欢喜的。为了能够多点机会见到你,我甘心情愿跟你的时间表生活。我的一切都是可以调动的,我跟其他人的约会,都是可以改期的;甚至我休息和吃饭的时间,也可以跟从前完全不一样。你的时间表,就是我的。

为什么不是你跟我的时间表生活,而是我跟你的时间表?谁叫我爱你多一点?因为喜欢你,所以自己那张时间表已经不重要。即使想跟其他朋友见面,也会安排在你不能陪我的那天。

跟你的时间表生活,就是要随时守候。你忽然打电话来说:“我想见你!”我马上就预备好了,那是因为我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表。

渐渐地,一切已成习惯,你的时间表,早已变成我的,已经分不出是谁跟了谁的时间表。要用另一张时间表生活,也太不容易了。

两个人之间容不下第三者,也容不下两张时间表。除了每天的时间表,连人生的时间表也似乎只能有一张了,直至我们生死永诀。

5. 逝去的愿望

你怀抱着多少逝去的承诺?

每一次谈恋爱,我们总会听到“我永远爱你”这一句诺言。我们一次又一次相信,一次又一次失望。我们以为自己决不会再相信承诺;可是,下一次,当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却又会为同一句诺言而感动。我们会说服自己,这一次是真的。

然后,希望又再一次落空。

身在爱情之中的人,永远不肯承认爱情的善变,我们常常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夸下海口。我们爱得死去活来,也就以为可以地老天荒。当爱情消逝,我们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多么大言不惭。

爱情的承诺,不过是双方的愿望。愿望,虽然美好,却是多么的卑微?这个卑微的愿望,只能依附着爱情而生,也会随着爱情的改变而改变。当愿望没法实现,并不是许愿的人的错。他没有背信弃义,一切都是天意和缘分。

“我永远爱你”,一向也省略了两个字,“我愿意永远爱你”,才是肺腑之言。我们会责怪一个不守信诺的人,可是,你怎么忍心责难一个失去愿望的人?如果他真心怀抱过一个地老天荒的愿望,他又何尝不伤心呢?

6. 反射的爱和恨

当你觉得对方对你有好感时,其实是你对他有好感。当你觉得对方讨厌你时,其实是你讨厌他。这种反射作用,常常会发生。

我们喜欢接近那些对我们有好感的人。我们为什么认为对方对我们有好感,甚至喜欢我们呢?那是因为我们喜欢他。

初次见面的时候,我们跟某人一见如故。回家以后,我们在想:“这个人好像很喜欢我!”事实上,是我们春心荡漾,喜欢了对方。

喜欢和爱,也是反射作用。所以,爱上不爱自己的人,毕竟是比较少数的。感受不到爱,却仍然去付出爱,可以说是傻,也可以说是伟大。

当我们不喜欢某人的时候,我们会骄傲地说:“第一次见面时,已经不喜欢他!”也许,这只是一个自我保护的方法。当感到对方不喜欢自己时,我们先下手为强。

对方不是跟我投契的类型,他更好像看不走我,那么,我们会反过来说:“我根本看不起他,甚至有些讨厌呢!”我们常常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无缘无故喜欢或憎恨憎恨一个人。也许,那并不是没出有原因的。我们喜欢或憎恨对方,也是反射作用。

你看到什么,你自己便是什么。爱和恨,也作如是观。

7. 不再了不起

你上一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是在什么时候?

别说你从来不觉得自己了不起,人总有自恋的时刻。假如你真的没有,那你实在太谦虚了。想起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时刻,也会有点脸红吧?

当时以为自己说的话或者做的事很了不起,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才发现从前多么幼稚。当时以为了不起,真是太没内涵。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爱跟着同学与老师讨论“存在主义”,自以为懂得比别人多,其实什么也不懂,不过人云亦云,希望自己与别人不同。

有人在课堂上挑战老师,几十年后,依然回味,却也会老实地说:“那时以为自己很聪明,现在会感激老师当年的包容。”老师能够包容学生,或许因为他们也是过来人吧?

人在十多岁和二十岁的时候,不知道世界之大,不知道人的渺小,喜欢表现自己的深度,自以为是个特别人物,这都是可以原谅的吧?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夸大过自己一点小小的成绩,在不被欣赏的时候,依然自我陶醉,高傲却又哀伤地爱着自己?

然而,到了一把年纪,还是经常自命不凡,那便是对自己的不诚实了。这样的人,也是长不大的。

8. 美丽而遥远的信念

你曾否相信,两个相爱的人是可以排除万难的?不曾有过这样的信念,证明你不曾年轻过。

可是,如果一直相信的话,也证明你太天真了,你还没有长大。年少的时候,有谁不曾坚持过爱是可以排除万难?只要我们相爱,便能够冲破所有的障碍。

我也相信爱可以排除万难;只是,万难之后,又有万难。这是我更相信的。相爱的时候,你明知道跟他是没有将来的。然而,你们的爱战胜了一切,终于有了将来。以为可以地老天荒,可是,又有万难。

假如两个相爱的人永远不会长大,永远不进步,永远不会遇到更好的人,思想也永远一致,那么,他们之间,是一点困难也没有的。可惜,这是不容易的。当我们再遇到困难时,却已经失去了从前那份冲破万难的勇气。我们无力,也再无斗志。那一刻,我们多么怀念从前的自己。

那个相信爱可以排除万难的你,那个相信爱是无所不能的你,只能够在记忆中回味那个美丽而遥远的信念。

9. 永远爱一个人

假如有人对你说“我永远爱你”,你是否会相信呢?我想不到有什么理由要不相信。无论将来变成怎样,那一刻,我们会愿意相信这个承诺。是否相信有永远的爱,那又是另一回事。

有人问:“那你是否相信有永远的爱?”我相信的。然而,永远的爱,也是会变的。

你也许永远爱一个人,或永远被一个人所爱。但是,爱的成分会在年月中改变。爱不是只有一种。当你成长,当你经历愈来愈多的事情,你对爱的体会也会不一样了。

从前所相信的永远,是永远炽热地爱一个人。后来的永远,也许是从炽热走到平淡。因为平淡,才可以长久。然后,所谓永远,有一天又会变成互相依存。

我们曾经坚持把爱和喜欢分开。爱是比喜欢美丽许多的。一天,我们开始相信,不必把喜欢和爱分开。喜欢也是一种爱。正如,永远的依存,也是永远的爱。

我希望我能够相信有一个人永远爱我。

10. 把烦恼留给知己

世事有时是这样的:我们爱的是一个人,我们跟他无所不谈的,又是另一个人。我们没有爱上那个无所不谈的人,却又不会与自己所爱的人无所不谈。

起初相爱的时候,巴不得什么也跟他说。后来,知道了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因为,有时候他会妒忌,会担心。有时候,又要向他解释。有时候,大家意见不一样,甚至会吵起来。跟他之间有什么小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当然也只能向好朋友倾诉。跟他说的话,说不定又会引起吵架。

两个人能够成为情人,是爱上了对方,也想和对方同床共枕。两个人不必完全相像,对方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倾诉对象。

能够和一个异性成为知已,因为对方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你不用担心他会妒忌,也不会跟他因为意见不同而吵架。你欣赏他的分析能力,他乐于听你的意见。可是,你们不会有一种想跟对方同床共枕的欲望。

寻觅正被遗忘的传统文化 篇7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练习一”的口语交际内容为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初见这个口语交际内容,笔者心中不禁窃喜,因为我校流动子女比较多,在我班三十几位同学之中,外省市的占到三分之一,其中有七八个是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我想这节口语交际课如果让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介绍自己民族的风俗,一定比查找资料更加直观有趣。

这天,终于到了口语交际课的时间,可是……可是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朱老师,我……我不知道我们布依族有什么奇特的风俗,因为我从两岁时就一直在江苏住,未回过家乡,所以家乡的事情我都不记得。”“朱老师,我也是,虽然我是朝鲜族,但是我从小就生活在江苏,我觉得自己和汉族人没有什么区别。”“朱老师,我也是,我妈妈是苗族,爸爸是汉族,我虽然是苗族,但是我对苗族的风俗一无所知。”……

听着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无奈的倾诉,我不由地陷入了深思:是呀!这些孩子很小就跟随父母背井离乡来到江苏,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他们已经慢慢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之中,对自己民族仅有的一点记忆正在逐渐消失殆尽。不仅是他们,当地的汉族孩子对自己家乡的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例如,我们溧阳属于典型的吴方言区,孩子们现在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还有多少孩子会讲我们溧阳的方言呢?又如,在笔者记忆之中的溧阳传统文化是“跳幡神”,这“幡神”跳出了人们对神灵威严的敬畏,跳出了百姓祛邪纳祥的欢愉,跳出了原始之美、神秘之美、阳刚之美和威武之美,跳出了浓厚的原始民俗风情。可是, 现在的孩子还有多少知道这些传统文化呢?

孩子们正在遗忘自己民族的历史,遗忘自己家乡的文化“。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帮助学生寻找被遗忘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寻找被遗忘的传统文化

第二天,我在教室内布置了这样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目:“寻找被遗忘的传统文化”,即每天晨会课利用五分钟时间,轮流邀请一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可以是家乡方言的交流,可以是家乡文化、风俗的收集……你可以在生活中自己细心观察,可以请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以上网进行搜索。

几天以后,我班的“寻找被遗忘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便正式登场了……

学生A:同学们,今天我教大家说几句溧阳话,这是我向爷爷学来的,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多舀一点‘咯咯汤’,再吃点‘焖鸡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们溧阳人把“鸡蛋”说成“鸡子”,是形容母鸡生的蛋是它的子女,而“咯咯”则是母鸡生蛋后的叫声,也是指鸡蛋, 怎么样?有意思吗?还有“你长得彻骨粉嫩、红条细白”,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B:同学们,我是苗族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件我妈妈的苗族服饰。以前虽然在玩耍时曾经翻到过这件衣服,可是对这件衣服的文化不太了解,于是我特意询问了妈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苗族的衣服以深蓝及黑色为主,配以红色的腰带,下装是一条过膝的短裙,两侧有叠缝,叠裙上有美丽的图案,均是蜡染而成,女孩的衣服上还配有银饰……

学生C: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贵州的布依族,听妈妈说我们那边的房子都是“石房子”,整个村寨不见一砖一瓦,房屋四周用石块砌成,房顶以片石为瓦,室内间隔也以石砌成;家中的用具,如磨、缸等全是用石做成,怎么样?有趣吧!有机会的话我回家乡拍些照片给同学们看看。对了!妈妈说我是个“盯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在我们贵州,“盯子”就是美女的意思。呵呵!

学生D: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溧阳的“跳幡神”文化,跳幡神是溧阳地域风格独特的傩舞,生成于明朝万历年间。跳幡神,有起傩、行傩、演傩、圆傩四个程序。每年除夕夜,献祭三牲等,举行“起傩”仪式;大年初一清晨,举行“行傩”仪式;然后回到嵩里土场上,举行“演傩”仪式;正月十六这天,举行“圆傩” 仪式,即把神面、神袍、神器、旗幡等回归原处供奉。你们看,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介绍过我们溧阳的“跳幡神”文化呢,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有关资料。

……

三、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经过一个学期的“寻找被遗忘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班学生对他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更翔实的认识,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也更深了。一下课,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聚成一团,时而咿咿呀呀地学着对方的“方言”,时而娓娓动听地向对方介绍着自己家乡的“闲闻趣事”……

每逢重大节日,当市政府广场举行“跳幡神”表演时,我也会拉上学生们排上整齐的队伍去观看那盛大热闹的场面;每当在网上、电视上看到有介绍我们班学生的少数民族风俗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下载下来,让学生们一起观看欣赏……

最有意思的是,在学生们快要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班级举行了一场“溧阳方言PK赛”活动,首先我让学生们课余观看“溧阳电视台”的“平陵茶馆”栏目(这是一个用溧阳方言介绍溧阳趣事的栏目),同时为学生们从图书馆借阅了很多本《溧阳话》图书(由史建明编著,是一本溧阳方言词典),让学生们用课外时间阅读。最后我利用一堂综合实践课,举行了“溧阳方言PK赛”,比赛的内容趣味横生,有“溧阳话翻译”“学说溧阳话”等比赛环节。比赛的最后结果有些让我出乎预料,最终获胜的竟然是一位来自贵州的小女孩,或许是她来的时间久了,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的文化之中,或许是她的语言天赋的确非同一般吧!

上一篇:水到绝境成飞瀑的哲理故事下一篇:二中队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