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自我总结(精选12篇)
家长自我总结 篇1
家长课程开课总结-家长课程开课总结 家长课程开课体会
范文一:
自从“亲子共成长”家长学校课程在我校实施以来,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通过听名家讲座及观看碟片以及看书,业余钻研教材以及自己授课的感悟,我越来越感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这对广大的家长们来说,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遇。对于绝大多数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来说,在享受同等学校教育的情况下,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方法,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以及好的
教育方法从什么渠道获得呢?我觉得除了家长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学习,那么,参加家长课程学习,就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怎样让家长们自觉地积极的进行家长课程学习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要注重平时沟通,建立立优秀的亲子关系。平时要多和孩子聊天,关心孩子的细节,进行随机教育。“说教式”的谈话方式结果往往一般,要通过讲故事、谈见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在孩子的学习上,更多关心平时的学习环境,淡化分数,厚此薄彼,毫不攀比,多沟通、多交流,做孩子的伴侣和伙伴。
第二,让每位家长拥有一本教材。仅凭这几课时的时间完成整册教材的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这样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利用课堂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集体学习后家长可以回家自学,有问题可以随时同老师用电话或其他方式进行交流。
第三,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必须和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一名骨干教师必须拥有解决家长问题的能力,这样家长才会信任你,愿意听你的课。
第四,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搞好家长互动。教师要努力创设那种和谐、轻松、互动的课堂交流情境,引导家长们进行互动交流,让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五,教师要创造条件,想办法将家长引进课堂。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课必须要精彩,开始的时候,家长可能是被动地来学习,如果我们的课让家长有所收获,那么家长就会盼望下一次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授课老师要精心备课,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确实让家长们有所收获。讲课中多举一些与我们的孩子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家长们感受到这些问题就存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毕竟家长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
开展家长课程活动,为我们家园交流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契机,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范文二:
这学期第一次家长课程成功地开课了。回想这次家长课程开课的情况深有体会。家长课程开课总结
一、从思想上非常重视这次家长会作了充分准备。
家长会前要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了结他们对班级的看法·态度和要求,了结老师们对学生的评价,然后分类整理,并写出家长授课教案和发言提纲;提前准确通知开家长会的时间和地点。
二、精心设计家长会的内容
1.活动前,我们写出温馨提示的同时并逐一通知了各位家长的具体开课时列举出发生在现阶段孩子身上相对应的例子,做到多讲故事少讲道理。提前准备好家长签到表、家长作业。
2.活动中,我们先让各位家长自由
讨论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令他们头疼的事情。然后老师总结出各位家长的问题再集体进行讨论让各位家长说出自己平时遇到这样的事情是怎样处理的,说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家长课程开课总结老师始终做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家长们自己去讨论,去做主角,最终让自己得出结论与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气氛很活跃,不会因为老师一住不住的说而显得枯燥无味。
3.活动后,又讲了一些与本班学生接近的话题,或让家长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最后老师发放家长作业让家长去写,各位家长都能认真对待,反应在这一节课中收获不少,从中了解到了教育孩子更好的方法。
三、家长会气氛热烈和谐融洽。
参会者畅所欲言,家长们深有体会的说:通过参加这次家长会,收获很多,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受益非浅。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体会:
1.注重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教育
特别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平时的言谈举止,每一件事的处理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较大影响,最能对孩子数学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家长自我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样本, 共调查148名小学生家长, 合格问卷142份, 合格率95.9%。
1.2调查工具:
根据研究目的,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制而成。
1.3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调查。要求参与调查者在回答问卷时独立完成。
1.4数据分析:
采用SSP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情况
研究显示, 64.8%的家长认为儿童熟悉的人也可能对其造成伤害;70.4%的家长认为对儿童伤害的大多数是男的;74.6%认为一个伤害过儿童的人很可能再多次伤害其他儿童;84.5%认为儿童伤害和虐待问题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任何地区;41.5%认为受到精神伤害的儿童通常不会留下明显的迹象;56.3%认为女性也会对儿童进行各种形式的伤害;60.6%认为儿童报告说受到了虐待, 几乎都可信。
2.2 家长对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态度
85.9%的家长认为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开展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的教育;分别有72.5%和73.2%的家长对“儿童伤害或虐待发生极少, 没有必要让孩子学习这方面知识”和“有些自我保护意识, 孩子长大了自己就会明白, 没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两种观点持否定态度。
2.3 家长对孩子讲授自我保护知识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家长中, 有90%以上的家长给孩子讲过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成人, 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跟他走 (90.8%) 、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除非得到家长的同意 (95.1%) 、如果一个你不认识的人让你带他去某个地方, 不要带他去 (97.2%) 。但仅略多于半数的家长给孩子讲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被人看和触摸的 (63.4) 、如果有人要看或触摸你身体的隐私部位, 要坚决拒绝并迅速离开 (59.2%) 、如果受到伤害应该告诉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成人 (55.6%) 。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 对儿童进行伤害的侵犯者中, 儿童熟悉者占多数[5]。结果显示, 仅64.8%的家长了解这一知识。对受害儿童并没有过错这个问题, 本研究家长能正确认识的比例仅68.3%。高年级男孩也可被虐待, 在相关报告中均得到证实[6]。本研究显示, 尚有40.8%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 高于城市地区调查结果[7-8]。提示在农村家长宣传教育中, 要强化这一知识。
关于家长教育的态度, 反对在小学阶段就开展相关教育的比例达14.1%, 认为“儿童虐待发生极少, 没有必要让孩子学习这方面知识”、“有些自我保护意识, 孩子长大了自己就会明白, 没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者达20%以上。说明仍有较多家长在预防儿童伤害或虐待问题上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通过家长对孩子讲授自我保护知识情况, 多数农村家长比较重视孩子与熟人或陌生人相处的尺度, 但对于与虐待有关的问题则采取回避态度。总的看来, 被调查的农村学生家长在学生中开展预防儿童伤害教育十分有限。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扩展了对小学家长预防儿童伤害和虐待知识态度和教育活动的了解。提示有必要对小学家长普及相关知识, 了解儿童伤害及遭受各类人虐待问题对儿童发展与健康以及对社会的危害, 保证农村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樊鹏.95例被虐待幼女损伤检验.刑事技术, 2006, (1) :56-57.
[2]马卫东.80例儿童伤害的法医学分析[J].法医学杂志, 1999, 15 (1) :27-28.
[3]孔艳秋, 李秀珍.小学二年级学生预防伤害的知识和技能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1) :12-14.
[4]陈晶琦.小学二年级学生预防侵犯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2) :148-150.
[5]孙言平, 董兆举, 衣明纪, 等.1307名成年学生儿童期虐待发生情况及其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 (1) :21-25.
[6]李德如, 周玲, 蒲萍, 等.5例受虐待儿童感染病分析[J].重庆医学, 2000, 29 (1) :51-52.
[7]李秀珍, 韩萍, 等.小学生家长对儿童自我保护的认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1) :9-12.
家长要提升自我的音乐素养 篇3
我们要求孩子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也得要求自己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许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机会、条件接受音乐的熏陶,这已是无法弥补的事实,可是在今天,为了孩子,你也应该初步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至少,应该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其实,“留心处处皆学问”。不少家长跟着孩子在培训班学拉手风琴,学习乐谱,孩子在从头学,他们也在从头学。孩子们从头练,当爸爸妈妈的,也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听听音乐,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甚至可以学习一两种乐器,这对增进孩子学音乐的兴趣和动力,是大有裨益的。
按照“教育好孩子,先教育好父母”的理念,开展培训父母的课堂教育活动势在必行。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得凭着职业资格证上岗,为什么作为父母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却不需要这么做。职业没做好,可以重新再找,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影响的将是他们终生,父母的质量决定了孩子的质量。外国的专家做了一次试验,分别找来中国、美国以及日本的学生,问他们最尊敬崇拜的10个人。结果,美国学生排名是父亲排第一名、母亲排第三名。日本学生是父亲排第一名,母亲排第二名。而中国学生的结果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这些受访的学生中间,父母的名次竟不在前十名之列。这让许多专家疑惑不解,中国的父母是最为孩子着想的,为什么他们不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呢?
“世界上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很多人认为,做父母会生就会养,会养就会育。
其实,这样的想法已经落后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亲职教育,亲职教育这一称谓是西方各国于20世纪30年代所倡导的,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美国称之为“parental education”),台湾学者将之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
亲职教育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国内外亲职教育理论研究现状表明,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水平成正相关。亲职教育被称为家庭教育的主导教育,它涵盖了父母的自身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这两大范畴的教育素质内容,它是立足于亲子关系基础上对家长实施的家长职能与本分的教育。
亲职教育是终生的功课,因为在家庭的每一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挑战不同,亲职教育水平要求也不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家庭教育常处于焦虑与矛盾之中,既想依恋传统又欲追新,如何处置,只有接受亲职教育,使之明了追新求异并非丢掉传统,学会因时空改变的需求相应做出调整的本领。当今,许多家庭教育的困惑迫切需要亲职教育的推行,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家长的亲职教育素质,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像职业教育一样,作为父母应该进行学习和培训。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的作用占到了90%以上。优秀的父母与文化高低的关系并不大,关键在于父母的“境界”。一个自私的父亲或母亲,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慷慨大方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父亲或母亲,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父母的行为是通过社会遗传的方式传给孩子的。现在,有些父母当得很累很苦,呕心沥血为孩子着想,可到头来孩子却还是和自己有隔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因为“父母”的概念不等于牺牲,也不等于无声的存在。父母做得好,实际上是给孩子树立榜样,而不是应该完全牺牲自我,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为孩子也不是父母手中的泥罐,不能任父母捏扁搓圆。孩子不是父母的作品,也不是父母炫耀的资本。孩子有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他们的理想。作为父母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完全加注在孩子身上。据调查,一些地区已经开始着手,有的也办过一些培训班,但音乐课程还没有被作为授课内容。父母教育已经被重视,但父母的音乐教育还是空白。如果全社会都能重视父母的音乐教育,那么实际是变相提高孩子的音乐教育水平。提高父母的音乐水平要落到实处,要为家长这个群体提供音乐知识扫盲,从音符、节奏人手。由于父母平时很忙,所以这样的培训也要以快速、通俗易懂为原则。一些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欣赏作品、曲式等方面的知识是必需的。
“音乐世家”的孩子有很多也爱音乐,“文艺世家”的孩子有很多也爱文艺……这都说明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孩子的爱好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父母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营造出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钱伟长,也是一位深受古典文化熏陶的现代科学家。他在回忆起四叔和他一起读书,祖母陪读的情景时说:“在乡下的夜晚,能够同桌三代读书,亦是贫苦中一种乐趣也。”而且,钱伟长自己也感受到,和四叔读书的几年,使他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真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那么,想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喜欢音乐,父母就不得不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了。
家长课程培训总结 篇4
对于家长课程,家长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家长们都走进课堂认真听课,认真学习、记录,还仔细翻阅孩子们的作业本,了解孩子们的作业情况,并把自家孩子与别的孩子作业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了解教师的批阅情况并找出自己孩子的不足,从中明白以后该怎样辅导孩子。与老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纷纷在反馈表上反映了各自的真实想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对家长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反思,我们觉得有三点值得感动:
1、通过精心组织,达到了预期的较理想的效果,值得感动。
2、精彩的课堂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感动,从家长的反馈信息中,他们感受到了家长发自肺腑的感谢,感受到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感受到了家长对老师的无限信任。正如他们自己说的:开放交流、开放思想,开放了我们自己,于是我们收获了许多……
3、家长对本学期活动评价非常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感动。这精彩来自于家长朋友们。因为家长们工作都很忙,但很多家长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参加学习,全班学生的家长只有一人请假。有的家长很早就来到学校,和师生共同探讨学生的各种情况;有的家长利用课间和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有的家长对家长课程前景给予厚望,并提出许多指向性较强的建议。
二、反馈总结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家长也需要更新知识,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生活中,家长也要加强学习,注重自身修养,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妈妈工作了还要学习,让他懂得自己更应该从小好好学习。认识到做父母的应加强自身教育,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观点,以科学、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以孩子为朋友,多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
家长学校总结 篇5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直到长大成人,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可以说是和学校教师、同学在一起时间的几倍。家庭对孩子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尤其是性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学校教育是“阳光”,那么家庭教育则是那丰沃的“土壤”。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而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因此,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要十分注重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幼儿园应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作为教育的主导,学校在做好本身职能的同时,一定要带动家长发挥对孩子教育的作用,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 , 真正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的功能,真正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创设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家长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同时也会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这将对我们走向完整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园家长学校紧紧围绕园内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办学思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一支研究家长学校工作的队伍。、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我们举办家长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贯彻纲要精神,充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的功能,真正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创设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因此,我园积极组织教师和家长认真学习,并结合我园幼儿教育现状,分析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办学目的和办学意义。、我园成立了园长任家长学校校长、家委会主任任副校长,教师、家委会成员任家长学校的各工作人员的班子,大家能明确任务、各负其责,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培养一支热爱家长工作的队伍。
家长学校的成员来自一线教师和家委会成员,他们的任务是不但自己理解教育方针,树立新的人才观,明确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并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热情支持学校和社区的各项创建精神文明建设,为提高整个城市市民的素质、学校教育质量贡献计策。
我们和家长学校成员共同制定工作职责,研究工作方法。
(1)每个成员向其他家长、社会宣传社区工作、幼儿教育工作的意义、地位和作用。(2)参与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管理,定期社区居民和家长的意见建议,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善于反思、总结,不断完善。
(3)为家长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信息,帮助家长们能比较直观地接受各种教育地方法、技能。
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家长学校的健康发展
幼儿时期,是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是为今后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的时期。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上,我们既有每学期的重点专题内容,又有连续性、全面性的活动内容,使家长全方面地接收信息、指导实践,主要形式及内容如下:
(一)、专题性的家长讲座
我们幼儿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讲座内容,并在将要进行“家长讲座”前,征求讲座内容、形式等意见,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和热点,使讲座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主要内容有:如针对大班家长的《幼儿入小学准备》的家长讲座,并邀请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亲自为家长介绍幼儿入小学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同。另外,针对小班刚入园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家园互动座谈会,以家园交流沟通的互动为主,家长和 老师共同谈教子热点问题,谈教育感受,谈家园共育、谈怎样教育孩子做到八荣、八耻等,许多家长踊跃发言,达到了家长在教子上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成效,也增加了家园的理解和支持。还有,中班开展的 《培养良好习惯从小抓起》的主题讲座,老师设计了宽松、民主的家长沙龙的形式,使 家长和 老师的距离更近了,家长的交流也显得更为轻松、积极、主动,家长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共享彼此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互学效果。
尤其是我们还专门聘请一些专家为家长进行讲座。如:邀请成功学讲师郭中平为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成功教育的知识讲座,郭中平讲师精彩的演讲,对孩子成功教育的讲解和分析,以及传授给家长一些独特的成功教育方法,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又如:邀请小儿科专业医生为家长开展幼儿家庭保健常识的宣传等,让家长了解了幼儿生理发展规律以及对孩子身体保健的护理等,家长都觉得受益非凡。专家们的讲座,理论结合身边的实例,讲得家长频频点头,以示赞同、接受。通过讲座,家长们感受很多,掌握了平时难以学到的教育方法,家长们普遍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又解决了教育孩子操作性的问题。
(二)、小型家长会、家访
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一学期也要开展一到两次,教师面对面地和家长沟通教育幼儿的各项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也了解幼儿在家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教师调整好教育计划和对每个幼儿的个案计划。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我们教师每学期都进行家访,尤其是新生入园家访率达到全部幼儿。我们教师还做到两天以上不来园的幼儿都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要求。另外,碰到班里孩子有特殊的事例,老师都会做到有事必访,主动地进行家访。
(三)、家长开放日
每学期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家长的开放活动日,让家长能了解幼儿在园的半日生活程序及学习、劳生活、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了解老师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组织孩子们的各项活动,并进行家长意见反馈。特别是自从家长走进幼儿园、家长评议幼儿园活动后,调动了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主观积极性,家长纷纷表示,“教师以如此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也会用爱心和科学方法竭心尽力地配合学校教育”
(四)家园亲子活动
(1)家园同乐会:每逢开学和过节,家长、幼儿、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需要,共同参加策划、组织、实施。
(3)春秋游活动:每年春季和秋季,我们组织一些亲子游活动,带孩子观察季节的变化,体验集体外出的乐趣,同时增强了家园的联系和情感。
(五)家园联
为了指导家长更好的科学养育幼儿,幼儿园以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主要内容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隔离护理”;“保护牙齿,防止龋齿”;“体弱儿、肥胖儿的喂养、锻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等等,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每班设有固定的家园联系栏,每月初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向家长反映本月的幼儿学习、活动内容和家教知识。如:“教育在线、宝宝物语、爱心连接”等等小栏目,使家长们既了解了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学习到一些家教知识,更了解了需要家园共育的要求。
(六)网络论坛
我们幼儿园利用网络,积极和家长联系,各班都有自己的班级校讯通和家长QQ号,方便家长及时与幼儿园沟通,园领导坚持深入到教育第一线,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交换意见,如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中产生了困惑,多次与园领导交换意见,征求教育方法,都得到了圆满的答案。正如一位家长所说:“通过网站使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更为密切,幼儿园与家长全方位的联系接触拓宽了家庭、幼儿园之间的信息渠道,实现了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的协调发展,家园都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促进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而我们的昌幼专刊,由于是幼儿园的生活小刊,接近家长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家长的欢迎,许多家长还积极投稿,出谋划策,热情参与到我们的专刊中来。总之,我园的家长学校,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许,幼儿园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家长逐渐了解和明确了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求,做合格公民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工作,参与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肯定。虽然,经过一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家长学校”办学工作中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和收获,但离成功家长学校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今后将在家长和社会各届的支持下,使我园的家长学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使家长学校达到事半功倍的社会效益。
总之、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只有敞开心扉,将那些热心的家长请进来,通过脚踏实地地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够和家长真正成为事业中的朋友、合作中的伙伴。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农委幼儿园 2012年7月家长学校总结
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而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因此,幼儿园应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真正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的功能,真正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创设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一学年来,在园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我园家长学校紧紧围绕园内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端正办学思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1、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成长的最佳环境,我园积极组织教师和家长认真学习《两规一纲》,并结合我园幼儿教育现状,分析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办学目的和办学意义。
2、我园每位教师做为家长学校的工作人员,都能各负其责,认真开展工作。学年初,小班组教师们便主动做好新学员的登记注册,颁发学习书籍等工作;每次授课前,老师们认真做好学员考勤记录;授课人员更是有针对性地认真备课、上课。在本学年结束前,根据授课的内容出试题对全体学员进行考核。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1、筹备师资。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为组织好家长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我们积极筹备师资队伍。
2、加强学习和培训。针对我校教师大部分是幼儿教师,她们过去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幼儿,而今要对家长进行教学,要面对许多新问题。为完成教育对象转换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新教师、让新教师在正式上课前试课等一系列做法,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素质和能力。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办学方法,促进家长学校的健康发展
我园家长学校办学以课堂面授为主要形式,并努力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正规化。为把握课堂教学内容,我们给每位家长都发放了专用的教材,并做到人手一册。教师们在授课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照搬教材,在内容上深入浅出,常常列举本班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讨论,贴近家长的生活环境;在形式上采用讲授、讨论、参观、看录像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一学年来,我园在开办家长学校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推动了我园的保教工作,但亦存在许多的不足。家长学校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园的家长工作。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农委幼儿园 2013年2月家长学校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和家园合作已就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做好的工作。本我园的家长工作能紧紧围绕家长工作计划,认真实施。我们始终把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作为本的工作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有效地丰富了家长的家教理论,提高了家长关注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了家园合力的作用,提高了办园质量和社会影响了。
一、征集家长意见,明确工作方向
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详细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意见,以便能更好地改进幼儿园各项工作。我们根据家长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依次作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并回复于家委会成员QQ群上,让家长了解本幼儿园工作方向,努力为家长、幼儿做好服务工作,提高我园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建立管理网络,参与园所管理
为了能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家委会成员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我园成立了家长学校管理网络,其目的:一发挥家委会成员参与园所管理。二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建立QQ群和校讯通,做好日常管理。此外,建立班级家委会成员,以班级为基点,做好园级家委会成员与班级家委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参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有效地发挥家委会成员主动参与幼儿园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开展专题讲座,传递育儿经验
为了更好地推进科学育儿工作,拓宽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面,提高家长家庭育儿知识经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让家长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和培训工作,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早教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结合专题,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好家教指导工作,提高家教指导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临的最大课题。为此,各班结合微型课题研究从理论层面入手向家长作专题讲座,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生动的事例,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指导,把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智慧传递给了每一位家长,让家长有所得,从而有效地配合教师做好家教指导工作,形成家园合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了解信息动态
为了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活动信息和动态,我们为家长开设多个窗口,向家长传递信息,有效地发挥了宣传窗口的作用。
1、搭建网络平台,促进家园共育。为了能有效发挥幼儿园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传递家园互动信息,使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更方便、更及时、更紧密。为此,我园开通了幼儿园网站,开设园务公开、新闻快讯、研修动态、教师风采、保健之窗、书香致远、家教平台、教师博客、班级园地,及时向家长宣传最新、最全、最有价值的活动信息和内容,帮助家长学习、传播育儿知识。
五、加大沟通力度,促进家园共育
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进一步增进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同时让家长不断增强新的教育理念和获取新的教育信息,从而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为此,对 “特殊儿童”开展家访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开展家访活动,真诚互动。语言能让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交流能使心与心之间相互沟通。家访活动,能让家园共育的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一种最佳的家园共育的效果。家访的方式多样,有离园交谈、电话访问、家校通等多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主动关注幼儿在家状况,家长在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爱的同时会配合做好各项工作。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在做好以上家访工作的同时,开展了“上门家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门家访”这一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教师们能如实地把孩子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并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从而能了解到孩子在家表现,对于个别家长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存在的弊端,给予有效地指导和帮助,有效地发挥了家教指导工作的作用。家长们以诚相待,坦诚接纳,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家教工作。“上门家访”拉近了教师、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由于家长们的全力支持,孩子变得乖巧,听话,有效地改变了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坚持性和自制力也得到了培养。
2、关注“特殊儿童”,共商对策。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但个别幼儿存在着情绪、情感和社会行为问题,如何做好这些特殊幼儿的教育工作,使其健康发展?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我们邀请班内“特殊儿童”的家长来园观摩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教师给予耐心的分析和指导,让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指导家长有效地开展家教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六、搭建互动平台,参与各项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各类家长的需求,从而保证家园共育渠道的畅通。为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让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和体验互动带来的快乐。
1、举办“节庆”活动,营造氛围。在孩子们美好的童年记忆中,“六一”儿童节应该是他们最难忘的一幕。但传统的庆“六一”活动,只是部分孩子进行表演,大大减少了孩子们的乐趣,家长也难以从中受益。为此,我园提出“要面向全体幼儿,给每一个幼儿有展示自我和表现的机会。”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亲子运动会还是各类比赛,无论是班际活动还是全园性活动,我们都确保做到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机会,力争让每一位家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这些节庆活动的开展,不知不觉拉近了家长和教师间的心理距离,让交流与沟通变的更自然更亲近,真诚而有效的互动,使得教师、家长、幼儿三方面都能获益。
2、.开展“亲子”活动,传递关爱。幼儿、家长、教师是学习的共同体,在互动学习、直接交流中,孩子的纯真和求实、父母的无私和关爱、教师的理性与公平,都是教育过程的宝贵财富。为此,我们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亲子同乐”活动。
3、搭建交流平台,传递经验。在我们的幼儿家长中不乏教子有方的人士,即使是家庭教育中存在困惑的家长,也会在某一方面有成功的经验,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为所有家庭和幼儿园共有,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我园以班级为单位半年一次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让家长们介绍教育孩子的好经验、好方法,让家长相互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比如有的孩子自理和行为习惯比较好,有的语言交往能力比较好,活泼大方,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家长们就根据各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特点组合在一起,相互沟通,相互借鉴好的教育方法。家长之间的亲近教育使孩子们走到了一起,他们相互影响、互帮互学、共同发展。我们还通过家长学校的平台,请家长写心得体会,参与家教征文活动,使家长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感,丰富了育儿知识,家长的家教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4、家长参与评价,各班结合主题教学内容,各班级利用区域活动记录表,让家长对孩子做好测评工作,目的是让家长关注幼儿在园发展情况,以及课程的适宜性,形成家园合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七、做好测评工作,发挥监督机制
家长会总结 篇6
一年级二班家长会总结
本次家长会恰逢学校刚刚举行过期中考试。在这次家长会上,我们班共有32名家长参加家长会,其中1位同学的家长带孩子回老家请假未到。
一、基本情况
家长会主要进行以下活动:一是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基本情况以及活动的开展;二是结合日常孩子的表现和期中检测,给家长的建议;三是交流孩子教育的相关问题;会上我重点介绍了班级的整体情况,对班级中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安全等方面都依次归类,把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向家长一一做了汇报,指出了优点和不足,让每位家长能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所掌握。还针对学校的安排和班级的管理情况,从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班级常规、安全以及学生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向家长做了详细的要求和说明,同时总结了自己班级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最后,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联系,更好地教育好孩子,我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这些建议,尽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收获
1、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达成共识。通过家长会,加强了教育的合力,为以后的学生教育工作打下了好基础。
2、通过家长会的成功举行,使家长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的严格管理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3、这次家长会取得了很好效果,老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了全面的交流与沟通,既让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校一天的课程安排情况,又对老师的辛苦表示理解和感激,并在学生的教育上达成了共识:严格要求,讲究方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好基础。
三、反思
荣成市寻山街道中心完小
家长自我总结 篇7
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发现家长资源的巨大力量, 开设了家长进课堂课程。沈阳市珠江五校从2012年3月至今, 许多家长志愿者都参与到了珠江五校的课程建设中。近500位家长将“国粹书画”“民俗礼仪”“天体启蒙”“安全自护”“饮食营养”“车船模型”“民间技艺”等系列课程带到了珠五, 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拓展了学校的知识视野。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带给孩子们的是惊喜、是无法估量的价值。
一、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 沟通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家长进课堂”课程, 给了家长和孩子良好的、除了学习之外的沟通话题。有的家长表示, 自己的孩子平时不是特别愿意与家长谈学校的事, 但是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后, 孩子就兴奋地和爸爸妈妈讲述家长上课的内容, 由此引发的话题使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校发生的事情都有所了解。
有的孩子回家后马上就给父母当小老师, 像模像样地教家长, 他们对家长进课堂上课内容记忆深刻, 语言表达的欲望更强烈, 也更乐于和家长沟通了。家长及时了解了孩子的心理, 在校的心情, 清楚孩子的想法, 这比什么都重要!美国心理学家金诺特说:“感情教育能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感情是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为什么有这种感情更重要。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 他的内心就不会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二、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素养
1.开拓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 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使人集中注意力,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样活动, 并在最后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六年六班的《中华文化的勃兴》、六年一班的《甲骨文》、五年五班的《民族文化》、三年五班的《笠翁对韵》、三年一班《弟子规》、四年二班《二十四孝》等课程, 使这些班级的孩子, 表现出对国学的钟爱。家长反映孩子们对古典文学的诵读更流畅, 对国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也更喜欢中国文化, 有时还会用国学的内容给家长讲道理, 指正家长的不足。
三年十班《历史人物》、二年十一班《华容道》、六年四班的《古代服饰》、三年五班《赤壁之战》、二年七班《德育历史故事》等课程, 使这些班级的同学, 对历史的知识非常感兴趣, 回家后比以前更愿意翻看历史方面的书籍, 同学之间常常讨论历史方面的话题, 甚至家长也惊叹于孩子对历史的深度了解。
2.促进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手、脑并用”的理论, 强调了手指的运动, 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现在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 而是成为能够全面发展的人。家长们精心选择课程, 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年六班《圣诞创意手工》、五年四班《魔方世界》、二年四班《二维立体贺卡制作》、一年十八班《折纸技巧》、三年十三班《中华美食紫菜包饭》、五年十二班《有趣的物理现象》、四年四班《医学中草药》、二年九班《砂纸画》等班 级的课程, 充分锻炼了孩子的手、眼、脑的协调与灵活性, 孩子们喜欢动手制作, 愿意参与班级的活动, 更喜欢上课, 他们都很期待每次的家长进课堂。特别是有延续性的课程内容, 能够坚持为孩子们深入讲解, 使孩子们懂得长久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
3.面对困难主动解决, 而不是回避。
家长在课堂上讲的课程, 特别是一些有意义的故事, 与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对学生的引导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六年七班《学会宽容, 做快乐天使》、四年十五班《勤俭节约》、三年十二班《审美情趣培养》、六年十三班《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等课程, 使这些班级的学生, 更关心家长了, 孩子知道美是从内心发出, 不应该攀比外在美, 而且越来越心疼人。他们性格变得更开朗, 更乐于助人。孩子在心目中树立了学习榜样, 建立了学习目标, 变得有主见, 也更加明事理, 更乐于与人分享, 面对困难时是主动地解决, 而不是回避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总之,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协调, 若脱离学校教育另搞一套, 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又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败俱伤。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 如果能相互支持, 形成合力, 就会推动教育的步伐。
4.充满好奇, 有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很多家长并不重视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提问有时随口乱答, 有时敷衍塞责, 对于一些所谓“奇奇怪怪”的问题不是置之不理, 就是斥责为“胡思乱想”;对孩子超高的要求和超负荷的作业, 侵占了孩子满足好奇和求知的机会和时间, 压抑了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甚至出现孩子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年级的升高而减退的现象。
“家长进课堂”课程内容都是非考试内容, 涉猎广泛, 五花八门, 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家长所讲授的是平时学校课程很少涉及到的内容, 学生对于新鲜的课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授课家长也非常乐于解答他们的提问。孩子得到了更专业、更认真的回答, 能够激发他们更多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他们的探索欲也随之增强, 回家后会查找更多相关的书籍探究未知的领域。德国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莱辛曾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三、促进家长对自身要求的提高
在4000多份家长开放日的评价反馈单中, 全部家长都表示支持“家长进课堂”活动。多数的家长表示愿意到班级上课, 但不少家长还是有些顾虑, 担心自己的授课水平、担心与孩子们的沟通、担心自己没有专长。授课的家长都是经过严格考察, 并精心备课后才进入班级的, 这也是对家长自身素质的一次提高。当孩子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课程内容时, 有责任感的家长又会自我反思:我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呢?
综上所述, “家长进课堂”活动给家长、孩子带来太多的好处, 在10个班级的调查问卷中, 家长谈到, 孩子在家长进课堂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 能够有一方面长久的兴趣与耐性, 更懂得坚持;很多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 善于问问题, 逻辑性加强了;懂规矩, 知礼仪, 更得体大方了;对各国文化、历史、地理更感兴趣了;责任心强了, 对自己的马虎、不注意细节的毛病有所认识并能努力去改正……
对于家长进课堂课程, 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从全校95个班级选择了10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 家长和孩子都认真填写, 家长对此项课程非常支持。当然“家长进课堂”活动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我们发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 与家长交流课程时的态度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与家长交流得更多, 但被调查的二年级的学生只是跟家长偶尔提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了解到, 这个班级主要讲述的是历史方面的内容,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这个主题似乎不太能够吸引他们。而其他年级的几个班级, 因讲课内容丰富, 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即使五、六年级的同学也能经常跟父母讲述。
家长“灰”,家长“辉”? 篇8
让家长成“行家”。现实中,很多教育问题都需要家校双方共同协商,联手解决。鉴于此,家长会上,班主任可以给家长们介绍新课改的情况,作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或者就学生某个阶段的共性问题现场答疑解惑,给予更恰当合理的处理建议;也可以就教育教学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或开展活动现身说法,或呈现生动案例进行讨论,或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巧妙地指导家长学会接纳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例如,一位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设计了一个名为“盲行”的活动,家长被蒙上眼睛,由不是自己孩子的学生搀扶走过一段有障碍有转弯的路程,在行走过程中,要求双方绝对不能用语言作交流。
活动结束后,班主任道出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的初衷:请家长体验在黑暗中被搀扶行走的感觉,也让学生体验搀扶家长的艰难。这是一次针对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家长会,目的是告诉家长,这些孩子目前就像在黑暗中艰难行走的盲者,他们更需要家长的细心搀扶和精心呵护。
这种形式的家长会,可以传输给家长一些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新观点、新方法,让他们学会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从而家校双方形成教育合力。
让家长秀“技能”。新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一改过去开“批评会”的形式,采用表演联欢的方式,由班干部主持,让家长、学生和科任教师自由组合表演节目,或歌伴舞,或滑稽小品,或诗歌朗诵,表演形式多样,节目精彩不断。
在内容上,可以进行“成语接龙”“击鼓点歌”“抽幸运奖”等游戏,尽可能地扩大家长的参与面;还可以让有特长的家长上台一展歌喉,一展舞技,家长和孩子联袂登台表演,让家长在活动中大秀“技能”,在热烈的气氛中把家长会推向高潮。
会后,一些家长拉住我的手感慨万千,久久不愿松开。而学生呢?既在联欢活动中提升了素质,展现了才华,又感受到了老师的欣赏和家长的期望,心情该是多么的舒畅!
在联欢中联谊,在交流中交心。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得到加强,增进了家校双方的亲和度,从而搭建起学生、学校、家庭三者沟通连心的立交桥。
让家长有“面子”。一部分孩子由于年龄小、不懂事,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往往对父母的关爱和辛劳视而不见,甚至有时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而另一部分孩子虽能体谅父母的苦心,但却往往“欲说还休”,导致亲子关系产生隔阂。
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前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父母”“感谢老师”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以“生命的起源”“成长的风雨”“父母的艰辛”“一路有你”等班会活动,在班级营造感恩的浓厚氛围,并让学生把对父母感恩、对老师感激的话语写出来。家长会上,鼓励学生面对父母、老师大声地说出这些话来。
班主任要学会借助家长会这一平台展示学生在校期间的良好表现,让家长脸上有“面子”,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信心,内心受到深深地触动,从而产生深远的教育效果。
家长“灰”,还是家长“辉”?其前提是对家长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唯有如此,我们的家长会才能开得精彩与成功,才能迸发出智慧和高效的火花。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一中)
家长课程活动总结 篇9
赵庙中学 李德宗 2013.1.25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尤其是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好学生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2013年1月25日,我们赵庙中学又开展了家长课程学习活动。自家长学校开课以来,各位家长普遍反映较好,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孩子现年龄阶段的特点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大家在活动过程中认真的学习记录,提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然后共同探讨教育方法气氛非常积极活跃,可以看出各位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现将我校这次开课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前精心准备。我们学校召开了班主任会议,安排了这次家长课程开课具体事宜。让学生通知了家长的具体开课时间,来时带好自己的课本、笔和笔记本,让家长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老师积极进行备课,把所有的内容进行熟悉了解并掌握,注意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观点都列举出发生在现阶段孩子身上相对应的例子,做到多讲故事少讲道理。提前准备好家长签到表、家长作业。家长到校后,先在各级部召开了级部家长委员会会议,让家长代表就近期学生回家反应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建议,并做好了记录。
二、活动中专心上课,我们先让家长看《牵手两代》讲课视频,然后结合所讲内容让各位家长自由讨论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令他们头疼的事情。最后老师总结出各位家长的问题再集体进行讨论让各位家长说出自己平时遇到这样的事情是怎样处理的,说出自己的教育方法。老师始终做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家长们自己去讨论,去做主角,最终让自己得出结论与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气氛很活跃,不会因为老师一住不住的说而显得枯燥无味。
家长学校总结 篇10
本学期我校的家长学校,以搞好班主任工作为挤出,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目标,在广大教师和各位家长的协助下顺利的完成了开学初制定的目标与任务。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各界参加与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办学,进一步健康发展,协调学校与家长工作,为社会、家庭、学校在教育上形成合力架起桥梁。为此班主任在家长会上首先向家长说明了家长的义务和的位,同时对相应的基本权利义务做了更具体的规定,了解“双免”工作,并能够做好宣传工作,并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以此来提高了家长的法律意识,是每一位适龄儿童能够及时入学,并且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能够尽快的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准备好学习用品等。
在九月份,一年级教师向学生的家长,介绍我校基本情况、师资情况及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然后让家长近班听课,并让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十月份:由于农忙家长没有时间来开家长会,所以三-----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没有正常进行,一二年级家长会能够按计划活动,给家长上好每一节课,并向家长介绍了怎样辅导自己孩子;十一月份期中考完试后,全校一----六年级都开了家长会,并向家长汇报了孩子在半学期的学习情况,如何在半学期辅导孩子的学习情况;十二月份:进行了汇报演出。
陈默:家长会要给家长“支持” 篇11
学校的家长会上,语、数、英各科老师会给家长具体介绍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会特别强调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预习、复习、作业、订正等详细要求,希望家长能督促指导。这是目前称得上“主流”的家长会形式。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认为,这是老师对自己不放心的表现。“老师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通过家长会传递给家长,家长回到家里再把这种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却适得其反。”陈默说,“孩子书要读好,心神安宁是第一步,他们需要一个舒缓的心理环境。但现在孩子们却受老师、家长焦虑的感染,被搅得心神不安。”近一年来,陈默一直在关注“家长会到底该怎么开”。陈默认为,家长会的首要任务是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这样可以赢得家长在观念上的配合。而教学内容则应较为笼统地作个交代,让家长心里有底,并不适宜对家长进行具体分析指导。“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办‘家长学校’,但大多形同虚设,其实家长会是‘家长学校’开展活动的最好时机。”陈默认为,家长会这种形式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大有作为。“现在许多家长‘做家长的能力很弱’,他们自己也很希望得到提升,尤其是能得到学校的指导。”
(来源:《文汇报》2011年6月24日)
家长自我总结 篇12
1 调查样本简介
样本教师来自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以下简称示范校) , 普通授课教师居多, 10年以下教龄教师居多。合计269名教师参与调查, 其中61.7%的教师来自示范校, 38.3%的来自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以下简称普职校) 。调查将样本教师的教龄分为5个级别, 将职务分为4个级别。普通授课教师154名 (57.2%) , 其中38.0%的教龄为1~3年;校级领导19名 (7.1%) , 其中47.0%的教龄为1~3年;普通行政人员27名 (10.0%) , 其中47.0%的教龄为1~3年。
合计303名普通家长参与调查, 其中有子女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家长为115名, 占总体普通家长人数的38.0%。其具体文化程度及子女是否入读中职情况见图1。
研究发现, 无论家长文化程度高低, 其子女入读中职与否的百分比大致相同。中职生父母文化程度并不低。图1的数据分析表明, 在同一文化程度的家长中, 如大学和高中文化程度, 其子女是否入读中职的人数虽然稍有差距, 但是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由于文化程度为大学的人数在整体人群中所占比例较低, 人数相对少, 故入读中职的子女人数就显得比大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家庭少。
2 原因结果
2.1 中职教师家长和普通家长首选原因
图2显示, 教师家长和普通家长选择子女入读中职的前两大原因均为“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普通家长的比例差异显著性高于教师 (P<0.05) ;选择“孩子没有发展潜力”的最少。这意味着很少有教师和家长真的打心眼里看低自己的孩子和职校生, 并不认为中职教育是差生教育, 而是教一技之长的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 仅有12.8%的教师和11.9%的普通家长选择“不收学杂费”, 与“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的比例差距巨大, 显然其吸引力非常有限。
另一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是“考不上普高”, 教师选择比例高于普通家长;在“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方面, 教师选择比例低于普通家长。显然相对于普通家长, 中职教师的选择更倾向于子女的客观学习能力, 而非其兴趣和职业教育本身特点。
2.2 不同文化程度的普通家长选择倾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图3显示, 不同文化程度的普通家长选择子女入读中职的意愿虽然具有一致性, 但是强度有差别, 突出表现在“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升高而明显上升;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普通家长选择“考不上普高”“未来好就业”“不收学杂费”等务实选项的比例高。卡方检验表明, 不同文化程度的普通家长选择强度差别实为偶然现象, 并不具有普遍性, 强度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P>0.05) 。
2.3 子女已入读中职的普通家长选择倾向更为积极
就子女已入读中职的普通家长而言, 积极原因高于均分, 消极原因低于均分。如仅有1.7%的普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发展潜力”, 21.6%的认为“考不上普高”。这给我们以下启示: (1) 中职教育和中职教师永远不要看低学生, 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期望, 应该创造条件发挥中职生的潜能; (2) 中职教育应多作正面积极的宣传, 改变未涉入中职人员的负面看法。对家长而言, 中职教育最大的吸引力是学到谋生技术, 即人才培养质量。
2.4 初次听说中职教育的普通家长偏好“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
面对一种不熟悉的教育, 普通家长最看重的是什么?图4显示, 他们首选“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其次是“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通过比较两类家长的选择, “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由第一位降到第三位, 与听说过的家长选择比例差距巨大;“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不收学杂费”依旧保持倒数第二, 但是比例有所上升。可见, 对普通家长而言, 好教育的标志是学风好、管理好, 而他们一旦了解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好教育的标志就转化为“能够学到一技之长”, 好的管理和校风是这种一技之长学习效果的保障, 如果能够学到一技之长, 是否免费则构成了阻碍因素或吸引力。
另外, 选择“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的家长超过半数。显然, 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不同的职业兴趣, 树立各职业平等的理念, 让其未来从事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职业。
2.5 不同职务中职教师家长的选择倾向各有特点
不同职务教师家长选择子女入读中职的原因具有一致性 (见图5) , 比例虽然高低不同, 但是仅在“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 不同职务教师的选择倾向各有特点。普通行政人员对这些意愿的认同度更高, 他们更看重的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结果, 在“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未来好就业”“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不收学杂费”等方面, 他们选择的比例较其他人更高。普通授课教师则看重孩子的学习能力, 他们倾向于认为孩子考不上普高, 只能让他们读中职。中层干部和校级领导对这些意愿的认同度相对最低, 仅有5.3%的校级领导认为“不收学杂费”具有吸引力, 14.7%的中层干部认为“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具有吸引力。
2.6 不同教龄中职教师家长的选择倾向各不相同
图6显示, 教龄长的教师认为若子女能力低下, 他们才可能选择让子女读职校。如“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未来好就业, 能赚钱”“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等职校教育质量方面的选项, 相对其他教龄教师而言, 他们的选择比例最低;而对于“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考不上普高”“孩子没有发展潜力”等子女客观条件方面的选择人数更多。
在“为什么不让孩子读中职”的个人观点主观表达中, 教龄越短的教师表达的观点越多, 多集中在学校管理和子女能力方面, 如校园人文环境差、学不到什么东西、管理不严和子女实在没有就业能力等。他们乐于指出问题所在, 也表明了他们渴望改变, 希望问题得到解决。如1~3年教龄的教师列举了教师无能无用、觉得没有未来、怕被别人带坏等原因。
2.7 男性中职教师选择更务实, 女性中职教师更倾向于子女学习能力
图7显示, 女性家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的总体比例高于男性, 而其他大多数选项则低于男性。男性家长看重“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学校管理好, 校风好”和“未来好就业, 能赚钱”。在主观表达题“为什么不让孩子读中职”中, 11位女性家长中的10位提及原因是学风不好、怕孩子学坏, 而7位男性家长提及原因均与学习效果有关, 如学不到一技之长、找不到好工作等。显然, 男性家长的看法更为理性和务实, 女性家长的看法更具有情感性。这对于宣传中职教育和提高办学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男性和女性教师家长的选择更加趋同, 较大差异表现在“未来好就业, 能赚钱”方面, 这显示男性更务实的一面。
2.8中职教师家长和普通家长选择差异性检验
图表的观察数据表明, 中职教师家长和普通家长的选择比例高低不同。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些差异是否为偶然现象, 笔者进行了非参数检验 (见表1) 。检验表明, “考不上普高”“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能够学到一技之长”3项原因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选择“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的普通家长比例显著高于教师家长, 而选择“考不上普高”的教师家长比例显著高于普通家长。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 教师家长选择子女入读中职似乎出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即子女的客观学习能力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入学要求;而普通家长更倾向于尊重子女的兴趣和职业教育价值。作为中职教育的从业者, 教师家长主观上排斥子女入读职业教育, 反映了从业者对所在行业的失望, 这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
3 中职教育提升影响力的建议
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 中职教师家长和普通家长选择其子女入读中职的问题实际上是中职教育的吸引力问题。基于对调查样本的分析, 本研究结论和建议如下。
3.1 学到一技之长是中职教育的最大吸引力
整体而言, 中职教育的最大吸引力在于能够教给学生一技之长, 普通家长对其的认同度高于中职教师家长。有76.7%的普通家长认为子女入读中职“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是他们选择了中职教育的原因, 位列首位。
培养一技之长的问题已有诸多相关建议和研究成果, 本研究认为: (1) 学校管理好和校风好是学到一技之长的软环境保障, 是家长普遍看重的、可信赖的、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好学校的必备特征。 (2) 家长尊重子女的兴趣意愿, 有利于推动中职教育的整体面貌改观, 因此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应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教育学生树立职业平等的教育理念, 与职业学校和各职业部门联合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丰富学生对各类职业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兴趣本身不能提高成就水平, 但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其他同等条件下, 有兴趣者和无兴趣者的效率产出必然不同, 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的误识。 (3) 切实尊重职校生的认知特点和家长对子女的希望, 改变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 永远不要看低他们的发展潜力, 提供适合他们潜能发挥的一技之长。
3.2 提升中职教育从业者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
相对于普通家长, 中职教师家长偏向于当子女客观学习能力达不到普通高中的入学要求时, 才为子女选择入读中职, 教龄长的教师选择倾向更加明显, 教龄短的教师对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心态更加热切。整体而言, 职业教育从教者对子女入读中职持较为排斥的态度。
相关部门应继续强化中职教育的育人本位, 树立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对主观题的分析表明, 部分新入职教师认为中职校园人文环境差、学不到东西、管理不严、授课质量不高、教师不敬业等;教龄更长的教师、普通行政人员和调查的示范校教师负面评价更多, 如社会歧视、地位低、家长不重视、学生素质差、学不到东西等。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生源质量严重影响了职校教师的从业热情, 且示范校教师所表达出的负面情绪更多, 这种负面评价显然很难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发挥学生潜力的创造性。
3.3 加大中职教育积极正面的宣传力度
中职教育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部分普通家长表示是初次听说“中等职业教育是学生初中毕业后接受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 其中,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初次听说比例最高 (14.3%) , 中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比例也在10.0%左右。从性别来看, 14.0%的女性家长表示第一次听说, 而男性家长则为7.0%。
中职教育的宣传策略应有性别意识。中职教育对男性的吸引力倾向于务实和功用方面, 如学到一技之长、未来能找到好工作;女性家长更倾向于尊重孩子选择, 以及对将来不一定会出现的坏情况产生焦虑和担忧, 如认为非但学不到什么东西、还可能学坏等。这意味着中职教育不仅要满足男性家长的务实需求, 而且要用人文关怀的事实消除女性家长的焦虑和担忧。
摘要:选择广西A市303名普通家长和269名中职教师家长, 调查两类家长选择子女入读中职原因的共性和异性。调查表明, “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意愿最强烈, “不收学杂费”的吸引力非常微弱;家有职校生在读的家长意愿更为积极;教师家长, 尤其是普通授课教师家长, 选择更倾向于子女的客观学习能力;普通家长更倾向于尊重子女选择和认可职业教育的价值。基于调查结论, 提出中职教育影响力提升的若干建议。
【家长自我总结】推荐阅读:
家长经常鼓励会提高孩子自我评价08-22
幼儿园家长会自我介绍09-12
【热门】老师开家长会自我介绍09-24
幼儿园家长会老师自我介绍09-22
小学生家长评语、自我评价、班主任评语07-23
第一次家长会家长总结06-04
家长年终总结05-09
家长课程开课总结09-02
托管家长会总结05-10
正东中学家长教子总结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