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精选10篇)
城关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 篇1
城关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
手足口病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的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病的防控工作。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
琳
副组长:李江艳
成员:盛蔚 李怀珍 何平黄玉飞 邵秋艳及各班主任
下设传染病防控工作办公室,李怀珍任办公室主任,对各班的患病幼儿做好登记,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二、具体防控措施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由值周领导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再进行一次晨检,以防漏检,中午教师再进行一次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臀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且当天各班教师把孩子的情况详细汇报安卫办,领导小组针对情况作出相应措施。
(二)认真做好各班消毒工作。各班的玩教具每天晚放学后用84消毒液浸泡一个小时,小毛巾、水杯每天定时消毒,小椅子每天擦洗一遍。每天用稀释的消毒及拖擦走廊。楼梯地面、楼梯扶手、厕所等按时洗刷。
(三)加强幼儿卫生教育。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做好正确宣传和讲解工作。每天有教师在门口晨检,及时准确地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各班门前张贴了爱心提示,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家园同步。
三、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是肠道病毒唯一的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四、临床特征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均可获得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男女老少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小于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潜伏期2-7天,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体温多为37.5~38.5°C,少超过39°C,持续2—3天。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患儿尿黄。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五、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碗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应急预案 篇2
预防方案
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家长会、板报、队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2、少先队发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主题:“动员师生,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各中队要根据活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队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防控传染病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之人人知晓,营造出良好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氛围。
3、活动内容
①全面清理环境。各班级要立即开展卫生大扫除,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室内外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搞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各班级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使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对部分生活污水要定点集中排放;对低洼处污水坑立即进行填埋。
③开展灭蝇、灭蚊和定期消毒杀菌活动。
④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班级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全体师生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保持户厕清洁,防治病从口入。学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扫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饮食、饮水卫生监管力度。
⑥各班级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应急处理能力,做好晨检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防控救治应急预案。
⑦示范引路,树立一批爱国卫生的典型,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树立环境综合治理好、辐射效应强、管理规范的典型班级。
三、严格晨检制度,及时报告疫情。要求各班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对本校师生的疫情监测。落实晨检制度,填写晨检日志,记录学生缺课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及时做好隔离和上报工作,切实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
四、加强环境整治,提高防控能力。学校经常性地对教学生活环境和基础卫生设施进行自查。动员师生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图书室、专用教室等室内场所经常通风换气。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师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抓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群防群控。广泛宣传预防疾病的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群防群控。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等宣传媒体,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宣传春季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要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宣传到每一个师生和家长,使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引发原因、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
3、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为具体责任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自评活动,并加强信息的送报工作,确保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目标全面实现。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学校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济宁市北湖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应急
预 案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为此,我校 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领导小组。全面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为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
组
长:韩金福
副组长:朱传杰 王长生
组
员:贾涛
谭桂飞
许宗立
邵长亮
杨吉祥
宋晶
王香芹
侯本正
陈继秋
许宗亮
袁庆伟
刘国华
组长副组长职责:
韩金福统筹布署全区各小学校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朱传杰全面负责落实校本部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王长生全面负责落实村小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邵长亮全面负责落实中心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组员联系单位:
许宗立负责全面协调全区各小学校的防控工作。各小学校校长负责本校的防控工作。
二、具体措施:
(一)各校成立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领导小组,制定好防控应急预案,安排每天的值班教师,一把手领导总值班。
(二)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宣传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4、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三)学校预防措施:(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建立好各类工作台账)
1.开展一次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各校要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或医师分别进行,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或绝不与其他班级并班,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2.召开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3.做好每日一次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班主任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各校校务会成员每日早上巡查各班情况一次,如发现病例,要立即上报 文教处和疾控防治中心,并请卫生院进行隔离。
4.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各校要定期进行大扫除,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做好玩具、教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5.每日上报一次疫情。各校要坚持每天一次上报文教处。(包括零上报)。
6.发放一份告家长书,重点内容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另外要加上溺水教育、交通安全、外出旅游安全等教育。
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8.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孩子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9.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10北湖小学校班子成员每周一次到各校巡查和指导。11.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洗手歌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用餐之前,把手洗来。为了健康要学勤快,啦啦!啦!(啊)为了健康要学勤快。
手心擦擦,手背擦擦,不让细菌,手上安家。不再生病乐呀哈哈,啦啦!啦!(啊)不再生病乐呀哈哈。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爱讲卫生,把手洗来。水花夸我乖呀乖呀,啦啦!啦!(啊)水花夸我乖呀乖呀。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3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1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
组员:xxxxxxxxxxxx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xx: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xx: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xx:分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分园制度落实。
xx:亲子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亲子园制度落实。
xx:本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全园宣教工作。
xx:本园预防控制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幼儿缺勤分析工作。
xx:分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分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xx:亲子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亲子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xx:本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xx:分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分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xx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鼓楼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xx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本园83303934—811,分园86221794转811,亲子园86635378—800)。
5、及时诊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xx市儿童医院确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我校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加强宣传,落实检查
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知识: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 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 赵佩
副组长:杨晓敏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赵佩: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杨晓敏: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路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园长。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
5、及时诊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市儿童医院确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3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学校、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东阿县教育局、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以及陈集乡联合校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1、成立传染病防控小组
幼儿园成立由园长、各班老师等人员组成的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幼儿在校期间内如有传染病发生要及时、准确地报告乡总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利用晨午检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
①班主任应该马上告知园长和校领导,
②戴口罩到隔离室,
③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马上上报联校。
④并由班任教师通知家长立即带学生到县级以上正规医院医治。
⑤根据诊断结果按照程序进行处理。
3、加强晨午检工作
班主任老师每天应密切关心幼儿的健康状况,详实统计出勤人数。晨午检中严格执行《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措施》,
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服或有摄氏38度以上高热学生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
若有一个班出现1例手足口病例。
1)若这个幼儿在幼儿园查出,园领导根据上报传染病的程序上报联校,之后隔离室按照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由专门的消毒人员按照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5.5%的84消毒液,配备比例:10毫升药液兑1升水的比例进行消毒。
2)若这个幼儿在家中被家长发现感染上此病,则告知家长马上去医院医治。对患病医治离校的幼儿,班主任老师用通讯工具和家长进行联系,卫生老师发放手足口病学生家庭消毒宣传材料,对消毒情况进行指导。
3)消毒:幼儿园要在卫生防疫部门专业的指导下,严格按规定做好该班的消毒防治工作(包括发病及相干有关班级、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
4、病愈后复课要求
首先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是否来校上课,病生必须要有正规医院出具的幼儿痊愈的证明并经过疾病控制中心鉴定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末愈不能来校上课。
5、做好传染病防治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公共场所物品和环境消毒制度,保持室内通风、整洁、干净和卫生,改善幼儿学习和生活场所条件。
6、幼儿园做好传染病宣传工作。
要组织做好师生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知识的培训。充分利用讲座、广播、电视、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集中开展一次以预防传染病重点要针对手足口病、麻疹、流脑、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和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等传染病进行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病从口入。
7、建立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督查和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有违反相关管理制度的年底考评不能得优。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予以通报。未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将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4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及各种传染病的的高发期,特别近期全国各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让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我们幼儿园启动应给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做到让家长真正放心。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1、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马姿凤(园长)
副组长:曹菊英陈一新陈慧(副园长)
成员:全体教职员工校车司机
2、园长作为幼儿园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卫生工作,统一思想,迅速启动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工作预案,把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作当前幼儿园重点工作之一。
3、成立幼儿园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曾芝涓副组长:王小芳成员:各班教师及保育员
二、向家长宣传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
我们通过宣传栏,网站等各种形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三、做好晨间检查工作。
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医和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
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适当锻炼身体
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七、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及玩完玩具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八、控制集体活动
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要求家长不带孩子到疫情区去,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发现孩子生病要报告给幼儿园。
城关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 篇4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城关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 篇5
各位幼儿家长: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以低年龄儿童发病为主。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而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一、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并排除病毒,粪便中排除病毒的时间较长,约3---5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益出。
二、传出途径:
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及唾液中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口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以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幼儿园幼儿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的个型病毒,但易感染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患了手足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在患者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粪便及其皮肤疱疹都具有传染性。四、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喉炎。
五、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节等。
六、手足口病的预防:
1.家长要给孩子勤洗手,并教育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家长接触孩子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儿童玩具等物品要定期清洗; 4.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果您小孩诊断为“手足口病”,请配合托幼机构做好隔离措施。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家长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7.平时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活动场所,不吃路边摊位的食品,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家长若怀疑孩子与病原有接触时,应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如发热、吃饭不好、不爱玩、就应尽早隔离,及早就医。
新庄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计划 篇6
工作计划
为做好2012年我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保护学生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结合我校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深入贯彻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降低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和疫情危害,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保护学生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专业队伍防控与群防群控相结合,以小学生为重点,抓早、抓主动、抓班级的防控策略;坚持正规化管理,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工作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做好手足口病的疫情网络直报和相关信息报送;
2.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适时进行疫情研判,视疫情态势启动适当级别的手足口病应急响应;
3.建立和完善覆盖全校的手足口病工作网络;
4.及时开展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5.开展对全校教师手足口病防病知识和技能的全员培训,提高手足口病识别、诊断、检测和治疗水平;
6.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消毒和保护环境卫生工作
8.及时总结各阶段防控经验、教训,为下阶段防控工作提供思路和依据。组织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宣传力度,把宣传单发到家长手中让家长签字。
四、行动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防控领导工作组织
组长:校长黄相银
副组长:教导主任张豪誉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课任教师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联防联控。
2)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加大投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3)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认真履行法定工作职责,重点做好手 足口病的疫情管理、监测、技术培训和指导。
4)填好晨检记录,和与家长面访工作。
5)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建立舆情跟踪分析机制,把握舆论宣传主动权。
6)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各班要切实加大督导检查工作力度,制定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定期对班级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加强对班级的检查,对工作好的班主任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差的班主任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五、具体做法:
1.明确学生缺课原因,用电话常与家长联系。
2.各项工作有记载、有落实。
3.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包保责任制。
4.班主任每天晨检,并有记录。
5.发放宣传单让家长签字,同时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宣传。
6.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宣传。
7.对班主任全体老师进行培训
8.加强消毒力度,宣传到位。
总之,一定把这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认真对待,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确保我校和谐发展。
小学防控手足口病工作方案 篇7
手足口病防控实施方案
兴义市七舍镇马格闹小学 2014年3月20日
马格闹小学防控手足口病工作方案
为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爆发,做好防控工作,根据《学校了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教育局关于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以控制突发聚集性疫情为中心,加强领导,建立学校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长效机制,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主,预防为主。
(二)班主任、科任教师相互配合,群防群控。
(三)集中检查与平时跟踪监督管理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尽最大可能防止或减少手足口病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维护校园稳定。
四、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疫情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2、组织开展全体师生及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3、班主任每天晨检,对有疑似患者,立即要家长带学生上医院治,每天跟踪了解情况。
4、确诊为手足口病者,一定要治愈后凭医生能返校证明,方可上学。
五、工作措施
1、成立马格闹小学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迁
副组长:孙竹兰 成员:全体教师
2、建立健全学校手足口病防控相关制度
(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席、跟踪调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六、工作要求
1、每天晨检,班主任对到校学生每天早晨个个检询问,发现学生有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报学校,并通知家长将学生带医院检查、治疗,还要对生病学生每天跟踪调查。
2、学校专人负责登记上报。
3、对不检查,不上报隔离措施不力的当事人,造成商情大范围,传播的要查处。
4、对教室、厕所厨房专人消毒。
兴义市七舍镇马格闹小学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8
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1 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大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二、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挂图、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三、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 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3 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手足口病的防治
活动时间:4月27日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手足口病有较深得了解,从而在生活中积极预防。并加以宣传。
活动准备:制作有关手足口病的课件 活动过程: 1.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病毒在外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
流行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 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 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 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例致瘫,44例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多为1—4岁婴 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29例病人死亡。
2.如何预防: 应注意班级的换气通风,特别是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定诊学生要隔离治疗满21天方可复课。
3.点拨: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汇报)活动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手足口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都决心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预防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篇9
自查报告及整改方案
教育局卫生保健站:
我园接舞钢市教育局通知,认真组织学习了《舞钢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学校春季传染病预防的紧急通知》、《市疾病防治中心下发的关于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手足口病,明确了责任,增强了传染病防控意识。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园领导小组对防控“手足口病”进行了自查,自查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岗人员每天都能按时进行消毒,但自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整改:
一、传染病预防制度需完善,消毒制度、晨检制度制定的较早,与当前的实际消毒要求不太符合,需修订新的消毒制度,正在修订中,本周内完成。
二、晨检记录没有单列,在交接班记录中包含,应从新设计晨检记录,单独填写,现已整改。
三、班级内未安装消毒紫外线消毒灯,需购置安装,正在购置安装中,本周内完成。
四、有的班级各项记录填写不够详细,对填写不具体、不清楚的记录已全部退回,从新填写。
总之,我园将根据自查情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切实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做好迎接市教育局和平顶山市食品安全专项督察的各项准备工作。
舞钢市第二幼儿园
学校手足口病的预防 篇10
2013年4月11日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2.避免与患者接触,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做好学校的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者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城关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推荐阅读:
海军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财产管理制度01-01
崇恩希望小学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06-07
希望小学慰问活动方案01-09
城关小学会议总结08-15
湟源城关三小“日行一善”活动方案10-22
赴城关小学观摩学习收获06-07
万荣县城关小学成绩11-15
城关中学大学区研修方案Word11-02
城关小学示范校汇报材料12-17
城关卫生院安全生产工作方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