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2024-06-10

司法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共7篇)

司法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篇1

市司法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四个XX”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着力为全市保增长、促转型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大力开展“作风

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服务率先发展,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年初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部署,广大干警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力争当全省全国司法行政工作排头兵,有力有效地履行了司法行政各项职能。

(一)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全市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优化调解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调解方法,努力增强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能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社会矛盾纠纷30099次,受理矛盾纠纷47885件,调处矛盾纠纷47885件,调解率为100%。一是强化实战能力建设。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两会”、国庆和十八大期间等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调处成功率明显增加,社会效果明显。在全市两级调处中心中组织开展了“争当群众满意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回头看”,有效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调解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了两级调处中心对受理、调处的矛盾纠纷网上录入工作,搭建市局调解信息化平台,深入检查指导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促进调解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调解工作效益不断提升。二是强化组织机制建设。着重从队伍建设、制度落实、运作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规范和完善两级调处中心建设。继续加强公调、诉调、检调、访调、援调、纪调等调解对接工作,组织开展医患、劳动争议、道交等专业调解调研和督查工作。积极协调成立XX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研究出台全市星级调委会创建指导意见,制订五星级调委会创建标准,组织开展星级调委会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三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对调解员工作考核,继续开展人民调解员证审验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891个,人民调解员12540人。紧紧围绕《人民调解法》宣讲和调解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岗位练兵、典型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调解水平,全市共组织各类调解员培训班120多个,参训人员6000多人次。四是强化调解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老娘舅》电视调解栏目,组织“老娘舅”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调解能力,提升节目质量。在市律协的配合下,选拔了6名优秀律师担任栏目顾问,接受栏目和调解对象的法律咨询,为栏目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今年共播出调解案例250多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委常委、政法委陈金虎书记对栏目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全市法律服务工作始终着眼大局,改革创新,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围绕“项目推进年”活动,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行业的职能优势,积极主动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扎实推进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广泛开展 “双千双万”(组织千名法律服务人员、千名人民调解员,开展助万企转型升级、促万户家庭和谐幸福的法律服务活动)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有针对性地打造法律服务“助万企转型升级”十项行动和法律服务“促万户家庭和谐幸福”十项举措。成立了XX市台商台胞投资和赴台投资企业法律服务团和XX市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组织开展法律服务集中大走访、企业经营风险法律提示、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和万家学法等活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活动中,全市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走访企业18179家,制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办法、措施1052条,办理涉及企业转型升级法律事务2520件,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71亿多元,组织开展法律巡讲1670场次,参与妥善处置群访、群诉、群体性案件238件,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6万余人次,在社区开办法律知识讲座3307场次,建立法律援助接待窗口517个,为法律服务对象减免费用涉及金额352万元。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法律服务业规范化建设。律师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律师管理内控机制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积极为优秀律师打造参政议政平台,推荐律师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完成了律师协会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了律师协会工会委员会。今年,全市执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7730家,办理刑诉案件2382件,代理民诉案件15404件,非诉案件4166件。公证工作方面:今

司法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篇2

一、2012年全省人民银行工作回顾

2012年, 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工作会议精神, 紧密结合云南实际, 坚持“强基础、保安全、抓创新、上水平”的工作主线, 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稳中求新、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 认真执行上级行的决策部署, 切实履行基层央行职责, 凝心聚力、克难奋进, 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 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实现预期目标

信贷投放稳步增长。认真领会和把握稳健的货币政策, 有效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61.5亿元, 同比增长17.06%, 比年初增加2633.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169亿元, 同比增长14.75%, 比年初增加1814.9亿元, 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733.3亿元, 同比多增172.9亿元。

改进和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成效显著。制定《云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管理办法》, 通过改进和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 实现地方政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多方共赢。全年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77亿元, 比上年多增45亿元。

“窗口”指导效果明显。结合云南实际, 制定实施全省信贷指导意见。采取“窗口指导”前移、党委班子集体实地调研省级金融机构, 利用信贷政策导向评估、林业金融服务协调、城镇保障性住房贷款等专题金融分析会和约见谈话等方式,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全年全省人民银行累计办理再贴现95.3亿元, 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2.9亿元。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706.5亿元, 增长16.8%;新增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351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0.3%;新增保障性住房贷款49.8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14.6亿元, 继续排名全国第一。小额担保贷款年累计发放额112亿元、贷款余额146.8亿元, 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四, 其中, 在全国首创的“贷免扶补”模式贷款余额达55.1亿元。

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再创新高。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 大力推动云南省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直接融资, 在我省首次实现了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和地方法人机构次级债的成功发行, 三项合计融资额达27.7亿元。全年全省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实现债务融资252.4亿元, 同比增长22.2%。

(二) 支持工业园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组织对全省119个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金融服务情况专项调研, 形成了《云南省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调查报告》, 拟定《云南省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 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转发全省执行, 首次在全省明确了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措施、保障机制, 组织召开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专题会议, 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园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细化措施, 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 从经营战略、业务发展以及资产配置等方面真正把对云南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措施落到实处。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省金融机构投向第二产业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555亿元, 比年初增加541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2.8%。

(三) “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取得新成效

出台《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工作规划 (2011~2015年) 》, 建立重点联系行制度, 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呈现热情高涨、各具特色、需求旺盛的良好态势, 为“三农”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推动惠农支付服务点加载金融知识和反假货币宣传功能, 推进“站点合一”建设。农村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网点接入行内系统3073个, 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1977个, 覆盖面分别达到94.5%和60.81%, 农村地区人均持卡达到0.69张, 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10463个, 全省行政村覆盖面达82.91%, 全省96.31%的烤烟收购点实现了非现金结算。有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全省50个试点县为300.57万户农户建立了纸质信用档案, 占其所辖农户数的76.2%, 评定信用农户149.47万户、信用村1245个、信用乡镇98个。

(四) “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首次对全省18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年度综合评价,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省各级人民银行提出的整改意见积极回应, 高度重视, 认真整改, 并专题报送了整改报告。全年全省共对10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开业申报与管理服务审批, 共受理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1069件。完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风险监测制度。加强对高风险领域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调研。探索开展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 及时、准确掌握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状况。拟定《综合执法检查暂行规定》, 组织对全省96个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组织6家州市中支、2家县支行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试点。

(五) 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成功承办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金融合作分委会第十三次会议, 成功举办中泰双边本币结算会谈。开展了加挂印度、印尼、尼泊尔等周边国家非自由兑换货币的特许兑换业务, 开通人民币与缅币现钞的直兑业务, 使云南特许业务交易币种达25种, 名列全国前茅。全年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发生460.9亿元, 同比增长84%。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和地区扩大到47个。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交易成交396笔, 金额达21.14亿元人民币。

(六) 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

调查统计前瞻性进一步增强。探索建立云南省金融机构引入省外资金季度统计和贷款累放月度统计制度, 整合、优化全省调查统计分析资源,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监测顺利实施, 统计分析的宽度与深度进一步拓展, 地方性金融机构金融统计标准化稳步推进。

支付清算、会计核算质量提高, 运行安全。支付密码和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在全省推广使用, 制定实施支付机构监督管理、备案管理办法, 支付环境明显改善。全省共建成14条州市级、36条县域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区) 和7个刷卡无障碍示范景区。新增银行卡发卡量1196万张、POS终端89942台、ATM机2143台。资金提升。

金融科技管理进一步深化。完成人民银行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并开展整改, 探索建立了准入许可、测评认证、监督检查、风险控制的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同城电子清算系统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工作。构建“管控有效”的内部保障机制, 实施全省县支行网络改造等4项基础设施工程。实现金融IC卡在8个行业的多应用。

货币金银及钞票处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623次省内外发行基金调运。投放回笼人民币现金3500亿元, 清分、销毁、复点人民币超额53%完成总行下达计划。发行基金物流智能管理系统在全省15个州市的137个金融机构上线运行, 云南省发行库管理逐步走上了智能化、信息化、机械化的运行轨道。市场流通人民币结构更趋合理, 票面整洁度显著提高。

国库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切实履行经理国库职责, 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在全省州 (市) 级的全面推广, 全年通过横联系统处理的业务达230.3万笔。在全国首家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完成非税收入的收缴工作, 国库信息化建设进展加快, 国库监管进一步加强。

征信管理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积极推动机构信用代码在金融机构反洗钱业务中的运用。以支持工业园区发展为切入点,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2.12万户, 其中5576户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 贷款金额3397.2亿元。全年征信系统为全省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报告查询74.3万次, 个人信用报告查询412.8万次。

反洗钱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贯彻风险为本监管理念, 完成96家驻昆金融机构反洗钱履职风险评估。协助执法机关排查可疑线索, 协助破获“2.09”毒品案、“4.26”特大武装贩毒案及其它职务犯罪案等大要案, 涉案金额5086.5万元, 荣获“全国反洗钱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金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完善重点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加大重点课题指导力度, 进一步改进青年课题研究模式, 干部职工参与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调研报告和理论研究成果。

(七) 外汇管理、改革与服务取得新成效

积极推进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 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有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企业出口报关和退税的办理速度明显加快, 企业外汇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近一倍, 改革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严厉打击“热钱”活动, 有效维护外汇市场金融秩序。进一步强化周边国家经济金融动态监测,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在边境7个州市、15个县 (市) 建立27个人民币对周边国家汇率监测网点, 针对缅甸汇率制度改革、边境地区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开展重点跟踪调查, 工作成效显著。

(八) 内部管理全面加强

坚决落实“零风险”、“零容忍”的工作要求, 继续深入开展内控风险案件隐患排查活动。稳步推进发行基金守卫、押运工作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内审转型, 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有效提升审计监督作用。围绕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廉政监督与管理, 加强财务预算和基建管理, 严肃财经纪律, 财务保障能力有效增强。不断完善监督工作模式, 建立事后监督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各项措施, 成立机关安全管理委员会, 实行分片区责任制。组织开展全省保密、支付清算、枪弹管理、发行基金管理制度、会计财务等专项检查。首次明确省、市、县三级人民银行应急演练操作规范和流程, 组织开展全辖多业务系统应急演练。安排红河中支、文山丘北县支行开展的“两重”系统应急演练, 成为总行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现场直播的首例。成功应对处置清算中心“7.13”突发停电事件, 得到总行表式, 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州市中支党委中心组联合学习, 上下联动、双向互动, “领学、带学、促学”取得实效。按照总行党委部署, 高起点、高标准, 精心组织, 统一安排, 迅速掀起昆明中支十八大精神学习活动高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形势政策教育为重点, 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制定《昆明中心支行干部德的考核办法 (试行) 》, 探索开展对干部德的考核。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加强对中青年干部培养和锻炼。积极推进窗口部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系统业务管理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入。人民银行支持社会反腐败的工作得到云南省纪委的嘉奖。以提升履职能力、规范履职行为、增强履职效果、树立良好形象为着力点, 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央行文化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加强。

一年来, 依靠大家的聪明才智和踏实工作, 全省人民银行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涌现了“十个第一和首创”, 如在全国首创的金融服务“三农”“一创两建”工作模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继续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首创的“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效果良好;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 在全国首家实现财政非税收入的收缴;在全国率先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辖内同城电子清算系统专业技术测评和认证;指导中缅边境地区特许机构开通人民币与缅币现钞的直兑业务, 填补了国内空白;云南特许机构交易货币多达25种, 居全国前列;“两重”系统应急演练成为总行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现场直播的首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名列全国第一。

成绩令人鼓舞, 经验弥足珍贵。一年来, 我们始终把“实”字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 不搞假大空, 不唱高调, 不摆花架子, 扎扎实实抓业务, 实实在在干工作, 把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与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吃透上情、摸准省情, 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突出金融支持边疆、脱贫解困、科学发展这一工作重点。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字作为拓展履职空间, 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不墨守成规, 不固步自封, 注重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在调研中谋划新举措, 敢为人先, 奋勇争先,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始终把“严”字作为强基础保安全的重要手段, 坚持“零风险”“零容忍”, 严格加强内部管理, 严明工作纪律, 严格规章制度, 狠抓落实, 确保了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全年业务平稳运行, 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八项规定”, 在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特别是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研的广度、深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危机感不强, 工作标准不高, 主动作为、拼搏进取、争先进位的意识和精神需要进一步强化;在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强化对外履职, 丰富履职手段,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创造性地做好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方面需要再下功夫;在强基础、保安全, 严格落实业务操作规范, 狠抓内控管理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 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动力疲弱。我国经济逐步企稳, 企业效益好转, 物价相对稳定,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的进展。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较多,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产能相对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从云南的情况来看, 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达10309.8亿元, 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产业层次仍然较低, 转变方式、2013年第2期中旬刊 (总第507期) 时代Times加快发展任重道远。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省情,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总行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省委九届四次会议提出“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全省人民银行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一是面对云南贫困欠发达的省情, 对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差异性实施提出新期待;二是云南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民生改善对金融服务、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云南作为沿边省份, 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交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金融对外开放提出新课题;四是全省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的问题较突出, 商业银行大量交叉性金融工具和理财产品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为维护金融稳定带来新挑战。

全省人民银行系统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和全省经济金融形势,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行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精神上来, 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好的一面, 坚定做好金融工作的信心, 更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 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 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扎实履职, 把“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坚定目标不动摇, 抢抓机遇不懈怠, 奋发有为不停步, 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措施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意义十分重大。

(一) 全省人民银行2013年的工作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行工作会议、云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 继续坚持“强基础、保安全、抓创新、上水平”的工作主线, 按照“统筹兼顾、稳中求进、务实创新、勇争一流”的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 着力提高金融管理与服务水平, 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 2013年的主要工作

1. 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 全力支持小康社会建设。

一是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促进全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要抓紧制定《2013年云南省信贷指导意见》, 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创新窗口指导方式, 引导金融机构注重结构调整, 坚持市场化导向配置资源, 加大对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三农”、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继续完善民生金融, 努力支持就业、扶贫、助学等民生工程。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加大对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汇报沟通, 做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宣传解读。

二是进一步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方式, 加强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调控方式的宣传, 推动农村信用社不断改善稳健性等相关参数, 提升信贷投放能力。探索建立村镇银行运行分析制度, 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三农”和县域经济倾斜。特别是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能只盯住年度信贷增量, 要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要通过盘活存量, 优化信贷结构, 加大“三农”经济及地方重点涉农项目资金支持, 不断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是要用好、用活再贴现、支农再贷款和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金融FinanceNO.2, 2013 (Cumulativety NO.507) 等政策工具。规范管理, 发挥其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引导作用, 加强对再贷款使用效果的检查评估。开展对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 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利率浮动定价权合理定价。

四是要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发展。积极支持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支持我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方式, 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加大工作力度, 推进“区域集优”模式在我省各地区的运用。要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好《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云南国家桥头堡建设合作备忘录》, 积极推广银行间市场的创新产品, 培育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能力, 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2. 加大对“三大战役”、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支持力度, 为全省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加快发展的重点在产业、突破点在产业、根本出路也在产业。云南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就是工业园区, 抓住了园区经济, 就抓住了云南实体经济的主体。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要深化产业兴省、产业富省、产业强省的认识, 主动做好金融对接与金融服务。

一是围绕省委省政府打好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 加快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 以提升园区产业层次, 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 结合实际, 加强调查研究, 主动作为。

二是深入贯彻《云南省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 进一步抓实抓细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各项金融措施, 切实抓出成效。建立统计监测制度, 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考核, 引入评价办法。加强沟通协调, 取得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 强化正向激励, 建好平台与之对接, 提高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三是要以支持滇中产业新区为抓手, 切实加大对落地新区的云南特色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和基础金融服务等手段,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 重点对落地滇中产业新区内的企业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 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调, 着力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支持滇中产业新区加快发展。

3. 深入推进“一创两建”,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

“一创两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惠及云南农村近3000万老百姓。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城镇化建设、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的高度, 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 强势推进。要在巩固成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按照《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工作规划》, 不遗余力地把“一创两建”工作推向深入。

2013年, 重点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上下功夫, 推出一批适用好用、符合云南“三农”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使用环境建设, 实现惠农支付服务点在全省12620个行政村的基本覆盖;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真正使“一创两建”发挥便农利农惠农的优势。

4. 着力推进“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工作。

一是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金融管理, 努力构建“两管理两综合”长效机制。要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切实增强管理公信力和影响力。要认真抓好相关制度办法的修订完善, 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好新设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系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严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不断提升管理效果。切实加强内部协调配合, 不断提高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要坚持依法行政, 进一步创新执法检查手段, 提升执法人员素质, 切实提高综合执法检查的整体效能。

二是按照总行部署, 昆明中支将设立法律事务处, 负责全省人民银行条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相关工作。2013年将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在全省各州市中支全面推开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各州市中支可结合辖区实际, 稳步推进县支行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各州市中支要尽快明确职责部门, 认真制定工作规划部门及金融机构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关系及定位, 在人民银行职责范围内有效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

5. 稳步推进区域金融改革,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是世界各国央行形成的共识。2013年, 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将更加复杂, 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任务将更加艰巨。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完善防范处置措施和应对预案, 切实做好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排查, 扎实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 果断处置、及时报告风险事件, 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今年, 要按照总行与证监会联合下发的合作备忘录要求, 加大与证监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 在共同探索金融消费者、投资者舆情监测及权益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

二是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积极争取总行政策支持, 推动云南省建设桥头堡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总体方案早日获得国务院批复, 在此基础上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及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调研和反映,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推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今年将组织开展对地方性法人银行业机构贷款投向合规性和统计真实性的现场检查和评估。

三是要密切关注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 交叉性、跨市场金融工具、理财产品的金融风险。加强对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的监测分析, 强化对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的研究分析, 防范非正规金融及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四是要按照总行的有关要求, 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正向激励引导机制, 组织做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信用评级工作。依据评级结果, 稳步推进小贷公司接入金融城域网工作。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小贷公司的监测分析, 做好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监管建议的工作。

6. 着力提升外汇管理工作水平, 积极支持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以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转变为主线,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落实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措施, 配合总局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促进投资便利化。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外汇市场体系, 积极推动外汇创新业务向纵深发展。坚守风险底线, 加强区域外汇收支分析, 推进主体监管, 加大对重点主体的检查力度, 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风险。

继续加强与云南周边国家央行的合作, 推动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 畅通结算渠道, 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加快发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 努力推动非主要储备货币的兑换范围扩大至小额贸易。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推动中泰两国间货币合作。继续推动人民币与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挂牌交易的发展, 扩大交易规模。抓紧出台《云南省人民银行关于加快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切实发挥央行职责, 助推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7. 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着力提高统计、分析、研究工作质量。认真做好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监测统计, 加快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 全面提升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水平, 配合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统筹协调, 注重加强对金融改革和经济金融运行重大问题的研究, 着力提高全省人民银行研究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支付体系建设。以系统安全管理为生命线, 强化系统运维管理, 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做好第二代支付系统和央行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推广工作, 推进业务创新。严格执行总行规范支付机构变更事项监督管理的各项要求,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 备付金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监督。

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加快省级数据中心建设, 加强系统运行维护, 守住安全底线。认真推进银行卡及电子支付技术监管工作, 全力推动金融IC卡多应用。全面实施金融机构代码证管理, 加快金融标准普及运用, 继续做好对辖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技术监管工作。小面额原封新券投放力度。切实加强发行库安全管理, 加强发行基金调运管理。大力抓好人民币反假工作, 增强惠农支付服务点反假币功能。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社会化清分模式, 提高市场流通人民币整洁度。推进全省县支库上线发行基金物流智能化系统, 全面提升现金管理工作电子化水平。

继续强化经理国库职能。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 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努力提高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三方协议签约率和业务处理量。确保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在全省如期上线运行。强化国库调研分析, 加强国库监管, 依法履行国库各项管理职责, 为地方政府提供有效的财政运行建议。

加强征信管理与服务。认真做好《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 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及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信用试验区建设。多渠道、多层次推动机构信用代码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充分发挥征信数据应用分析系统防范风险的预警作用, 不断提升征信管理与服务水平。

深化反洗钱工作。围绕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思路, 在制度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 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依法合规做好案件调查工作的协调配合, 加强对新型洗钱犯罪的信息收集和研究分析工作。

扎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积极探索寻求适合我省押运管理的模式。加强全省安防系统运行维护, 加强运钞车辆及驾驶员管理。改善软硬件设施, 稳步推进“非武装值守”模式。加强人力资源整合, 认真落实有库行守卫值班制度。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及舆情控制,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清算服务水平。依托已探索建立的“控制型管理”模式, 不断丰富和强化支付系统内控管理手段, 进一步提高支付系统“一盘棋”运行管理水平, 确保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运行。加快支付清算数据分析平台的创新应用, 为地方政府和昆明中支提供信息支持。

四、大力推进全省人民银行系统自身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把十八大精神融汇贯穿在全面履行央行职责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

(一)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履职效能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统领干部队伍建设, 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 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五个建设”与基层人民银行履职实际紧密结合, 找准工作突破点, 不断增强履职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紧密结合业务工作, 加强对重要岗位和要害人员的教育管理, 坚持正面引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注重人文关怀。创新培训方式, 围绕履职需要, 充分利用总行远程培训教育系统, 组织开展好各类培训, 将培训资源向基层和基础岗位工作人员倾斜, 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着力加强干部教育、培养和选拔, 加大干部交流锻炼力度。以央行文化建设为引领, 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载体的职工民主管理。进一步提高对离退休干部服务的工作水平, 有效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

(二) 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不断改进作风

要全面把握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 进一步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切实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之中, 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始终贯穿到系统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紧密结合职责履行实际, 以权力监督和制约为重点,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全面梳理职责权限, 细化工作事项, 健全监督机制。按照总行部署, 开展查找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评估工作, 全面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要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 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开短会、讲短话;写实情、道真话;贴基层、办实事。要紧紧围绕中央银行履职需要, 坚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切忌假大空, 扎扎实实抓业务, 实实在在干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努力成为加强作风建设的楷模。

(三) 强化内部管理, 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监测及引导

继续坚持“零风险”、“零容忍”的工作理念, 一丝不苟、毫不松懈地抓好内部管理工作。落实机关安全管理片区责任, 加强思想教育, 警钟长鸣, 绷紧防范案件事故这根弦。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认真分析梳理风险防控的关键点,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充分发挥事后监督、内部审计、执法监察以及各类专项检查的监督检查作用, 及时化解和防范内控风险。认真抓好应急管理, 优化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重要事项的督查力度, 严格落实保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责任制, 严肃财经纪律, 提高基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集中采购的组织和管理。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系统, 降低管理成本。切实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认真落实总行下达的“三项降耗”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高度重视和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 深刻认识当前网络舆情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 加强专门人才培养, 加大技能知识培训, 加强与地方党政、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 把政策宣传、知识普及、监测管理融为一体, 为提高中央银行履职效能, 增强公信力创造良好环境。

(四) 进一步加强县支行建设

司法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篇3

关键词:司法救助 检察环节 现状 对策

2014年1月,《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司法救助意见》)出台,两年来,国家司法救助工作逐步实现常态化、规范化,为维护司法弱势群体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从某市检察机关救助案件管窥检察环节司法救助现状

近年来,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工作虽有一定进步,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为此,我们选取了中部某市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实践为样本加以分析。该市两级检察院2015年共对9名当事人及其家庭进行了救助,发放救助资金38万元。基本特点如下:

一是救助案件不多,救助资金短缺。该市共有两级检察院10个,但一年来仅救助9名案件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平均每院不到1个。9件救助案件中,有5件案件因基层检察院救助资金短缺,而告知当事人向市检察院申请救助,且市检察院司法救助资金缺口也较大,救助工作与当事人司法救助的需求不匹配。

二是涉案罪名相对集中。5起系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案件,2起系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案件(其中1起系检察机关支持交通肇事民事侵权诉讼案件),1起系抢劫致人死亡案件,1起系盗窃致人重大财产损失案件。总体来说,人身权利受到损害的案件为主,也涉及财产重大损失的案件;刑事犯罪案件居多,但也涉及民事侵权案件,救助范围逐步扩大。

三是救助对象多为申诉信访人。9件救助案件中,6件案件当事人因不服法院判决向检察机关提起申诉,2件因当事人不服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提起申诉。司法救助案件多因申诉、信访而发现、提起,均由检察机关告知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权利后提出。可见,救助工作中化解矛盾的目的性较强。

虽然该市的司法救助实践不能广泛代表我国司法救助的总体情况,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等经济水平地区司法救助工作的大致样貌,可供研究参考。

二、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检察环节司法救助的范围、对象不明确

现行规定对检察环节司法救助的案件范围未能明确统一,是否包括所有检察机关正在办理的案件,司法实践中认识也不统一,从而影响到司法救助工作的广泛开展。在涉检涉诉信访人这一对象的适用上也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其“花钱买稳定”的导向,可能造成更多缠访案件的发生,因此不宜随意扩大适用。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之后,更多类似案件将进入检察视野,需要明确界定其适用范围。

(二)司法救助程序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

申请程序规定不明确,材料核实难。当事人申请救助所需提供的生活困难证明应由何种机关出具,如何证明该生活困难系案件原因所致等问题需要明确解决。以书面审核为主的方式难以查实相关信息,尤其是对于户籍在异地的申请人提供的材料更难核实,无法排除一些证明材料系虚假提供的情况,对相关开具证明的单位也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

(三)救助金管理使用制度不健全

《司法救助意见》中对救助金拨付的标准、程序、预算等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因素,救助资金的拨付数量、拨付方式等受地方政府态度、经济水平等影响较大,许多地方司法救助资金存在较大短缺,难以保障到位。管理、监督方面也缺乏比较统一的规定,救助金的使用存在随意性。

(四)检察司法救助与其他救助工作机制衔接不畅

司法救助制度遵循“一次性救助原则”,以现金救助为主,但这种救助方式只能解急困,难以解决长期生活困难,且对一些当事人来说,因自身身体受伤或亲人死亡而造成的心理创伤的修复等问题,更需要加以关注。因此,需要社会救助、保障等其他机制配套。此外,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工作与法院民事诉讼费用减免等衔接不够,因民事诉讼费用难以支付而无法通过诉讼索赔,从而向检察机关申请司法救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工作机制的完善建议

(一)明确界定检察环节司法救助的对象和条件

1.救助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检察环节的救助对象范围,从检察职能全面履行的角度,对因民事、行政判决、裁定不服等而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的申诉人,也应纳入救助范围。同时严格把握救助条件,尤其对涉检信访人适用司法救助时,除应符合“诉求合理”、“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生活困难”、“愿意接受救助后息诉罢访”等几种条件,还应严格参照《司法救助意见》中排除式列举的几种情况予以把关。

2.救助职责分工。按照及时性救助原则,检察机关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涉及的司法救助申请均应受理,不因案件所处阶段而有所区分。但考虑到司法机关各自职责划分、承担的义务及监督履职的需要,笔者认为,除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外,原则上仍应加以区分阶段划分职责,即检察机关救助的重点应是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等终结性处理决定的案件。对因犯罪嫌疑人未能抓获、公安机关撤案等情形而提起的救助案件由公安机关办理;对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阶段或单独提起民事诉讼阶段被告人无赔偿能力而提起的救助案件则由法院办理。这种职责分工可能更利于各司法机关积极履职,避免推诿扯皮,也能够与法院诉讼费用缓减免等救助方式实现较好对接,也有利于办案机关案结事了,做好息诉罢访工作。[1]

(二)细化完善检察环节司法救助规范高效的程序

1.明确告知义务,加强内部衔接。将申请司法救助的权利纳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内容,并写明申请的条件范围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等平台,及时发现案件线索,确保应当救助的及时给予救助。

2.证明材料的提交及核实。检察机关有责任指导申请人相关证明材料的获取途径,必要时帮助申请人做好与相关证明机构的沟通工作,并同步履行审查核实和监督义务,确保司法救助资金依法发放。

3.申请不予受理的说理及救济。“无救济则无权利”,目前我国并未对申请人司法救助申请不予受理或被驳回后的救济权利予以规定。我国可借鉴日本相关法律规定[2],要求司法机关就不予受理决定作出解释说理。申请人不服决定,且确有证据证明其符合司法救助条件,而司法机关不予受理的,可以向其提出复议或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提出申诉。

4.后置督促、追偿程序。《司法救助意见》中规定,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当通过诉讼渠道解决”,主动放弃或拒绝赔偿,以及通过社会救助已经得到合理补偿、救助等情况不纳入司法救助范畴。因此需要考虑是否设置司法救助的前置或后置程序,以及是否需要追偿的问题。前置程序要求先通过诉讼途径向加害方索赔,无法获取的情况下方可申请司法救助,这显然不符合及时救助原则。因此建立后置督促、追偿等程序较为适宜,即申请人获取司法救助资金后,应积极通过诉讼向加害方索赔,并根据获取赔偿金情况,扣减已发放的救助金。同时,检察机关加强监督、督促或支持起诉,法院通过缓减免诉讼费、设立简易程序等形式提供便捷诉讼途径,并加强判决执行。

另外,对涉检信访人的司法救助应坚持“息诉罢访在先,救助在后”的原则,应加强对其息诉罢访情况的监督,申请人获取救助后仍以同一事由缠访闹访的,对已发放的救助资金应予以追缴。[3]

(三)规范司法救助资金的管理监督制度

1.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资金筹集管理模式。司法救助资金的筹集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捐助为辅。近两年来,中央及地方财政拨付的司法救助资金逐年上涨,2015年财政拨付司法救助资金达30亿之多,[4]但根据基层检察机关的统计材料等显示,资金短缺的情况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笔者认为,顺应司法改革后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变化,可建立以省级财政部门为责任单位的司法救助基金统一管理机构,将中央及地方财政拨付的资金统一由省级财政部门管理,由各地每年申报预算,根据各地司法救助工作开展情况予以审核下达指标。

关于社会捐助募集的资金,笔者赞同一些学者观点,可通过鼓励慈善组织建立司法救助慈善基金的形式出现,以吸引更多的法律志愿服务者、慈善人士参与,从而弥补政府司法救助机构资金不足,也是提升司法救助工作群众知晓率,加强宣传的较好途径。[5]

2.严格审批发放标准,探索“绿色通道”、“先行救济”机制。要严格把关审批发放标准,认真审核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等,必要时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明确司法救助审批、资金支付、实际发放、项目决算等各部门之间的责任,确保救助资金依法审批、专款专用。同时,尽可能的简化审批流程,可区分一般救助和紧急救助设置不同流程。对因需要紧急治疗支付手术费、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等情况,可以探索推行“绿色通道”、“先行救济”等机制。对确有证据证明系紧急案件的,也可由受理申请的检察机关先行垫付部分救助资金,事后补充完善审批手续。

3.加强救助工作及资金使用监督,以公开促公正。加强内部监督,对司法救助资金发放情况进行项目结算的同时,同步提交检察机关监察部门监督审查备案,严格审查资金审批、发放程序是否合法,对违规违法行为严肃责任追究。

接受外部监督,将司法救助工作纳入检务公开范围,定期向社会公示工作开展、救助资金使用发放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探索司法救助公开听证等制度,就申请人是否符合救助条件、救助资金的发放标准、发放救助金的流程等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执纪监督员、社区群众代表等实时全程监督。

(四)畅通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工作与其他机制的衔接

1.实现各司法机关之间无缝对接。司法救助工作是一个整体系统性工程。首先明确司法机关责任分工,前文已有所论述,不再赘述。其次要加强各司法机关沟通,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将救助案件线索、救助情况等录入网络平台,实现信息高效流转,让各司法机关均能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作出处理预案,保证救助措施的连续性,简化审查、审批手续。[6]

2.加强与社会救助、保障等工作的有效衔接。一是物质救助与心理抚慰相结合,联系安排心理专家对心理受到创伤的被害人及其亲属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二是与社会保险、民政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相关工作相结合,对于暂时未纳入司法救助范围的或者实施救助后仍然面临生活困难的申请人,通过申请发放困难补助、补贴、办理社会保险、提供公益就业岗位等方式,帮助申请人解决长期生活困难。

3.推行跟踪回访机制,提升救助社会效果。对给予司法救助的申请人,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采取电话、上门回访等方式了解其生活、工作状况,为其提供尽可能的持续帮助,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和温暖,帮助受害人及时走出困境。同时,通过跟踪回访,加强司法救助工作调研总结,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征求各方意见,进一步促进司法救助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注释:

[1]参见孟克那顺、王浩然:《关于完善被害人救助工作的几点思考》,载《中国检察官》2013年第9期。

[2]参见李艳:《完善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几点建议——与日本司法救助制度的比较》,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参见《安徽省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实施办法》,该办法第23条、第24条对司法救助资金的追偿、追缴等内容加以规定,值得全国统一立法时借鉴。

[4]据《中国青年网》报道,2014年、2015年中央财政每年下拨7亿元,地方各级财政分别安排救助资金17.7亿元、22.4亿元用于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仅2014年就救助了80042名当事人。而同一时间的报道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1.3万余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发放救助金1.2亿元,这一数字相较全国各系统的司法救助数字显然占比偏小。http://news.youth.cn/sh/201512/t20151209_7398113.htm,访问日期:2016年1月12日。

[5]参见徐盼:《完善我国司法救助机制的路径选择》,载《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街道办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篇4

街道办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文明新街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社区、驻街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大力支持配合下,我街党工委、办事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以民生为重,以稳定发展为主线,以平安文明和谐街区建设为目标,团结带领全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齐

心协力,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推动全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跨越,圆满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区领导和居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我街农村经济总收入为亿元,其中工农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加了1805万元,增长%;居民人均收入12299元,同比增加了1452元,增长%。全街呈现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民生环境平安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一、工作回顾

以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搞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维护基层稳定和谐、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为此,街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和换届后各社区规章制度建设工

作,进一步完善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机制,为社区今后三年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及早部署,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从2月初开始我街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集中力量全力投入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工作中我们既注意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发动选民参与选举工作,教育选民正确行使选举权,同时又注意坚持原则、把握关键、严格纪律、维护社会稳定,选举期间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没有留下不稳定因素。至5月下旬,我街顺利产生新一届社区两委成员65名,其中社区党委、党支部委员33名,居民委员会委员48名,有16名社区两委实现了交叉任职。两委成员中妇女干部11名,党员48名,所占比例比上届略有提高。不少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人才走上了社区管理岗位,本届社区两委干部中首次出现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21人比上届

提高了%,干部平均年龄为岁。同时,各社区辖下57个经济社也于6月全面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2.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换届后我街重点指导督促各社区建立完善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并加强对各社区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使社区两委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明晰化,继续实行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工作向居民代表大会述职述廉制度,切实保证社区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面向社区干部举办各种培训班,强化社区干部法纪意识,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6月我街组织社区基层党组织成员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7月召集各社区分管国土工作的领导和57个经济社的社长集中学习了国土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法律规定,为控

违打下了良好基础。8月、11月我街又相继举办“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培训班”和“社区‘两委’一把手财经法纪培训班”,规范村社干部管理集体资金行为。

另外,我街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规定,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18名年轻、高学历的村级后备干部,为农村社区发展储备人才、培养干部。按照区农业局的要求,顺利完成8名经济社会计代理人员招聘工作,为规范经济社账务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平安街区建设为抓手,统筹资源形成社会综合治理合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平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所在。我街把平安街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民生工程来抓,以“四项服从服务”为工作方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统筹资源,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维稳综治、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肯定。

1.切实落实领导、经费、责任和措施“四个到位”,努力构建平安街区长效机制。为了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我街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等方式,逐步形成了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具体做的平安街区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以及各部门积极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工作联动、协动和互动机制,使平安街区建设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地推进。街道和各社区在工作经费上做到重点保障、重点倾斜,8个社区都成立了一支训练有素、遵纪守法的群防群治队伍和安全生产工作人员队伍,进一步落实治安岗亭、伸缩闸门、消防器材和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防、物防、技防一体的保平安立体防范网络。

2.进一步加大维护稳定力度,全

面落实维稳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一是认真排查矛盾纠纷,积极协调和化解。充分发挥街综治工作中心“五联”机制,坚持每季召开一次维稳综治联席会议,每月排查一次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在两会、奥运会等重要时期和敏感时期,综治信访人员每天到社区排查,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有效地预防了矛盾纠纷的激化,没有未发生一起到京、省、市群体上访事件,1到11月份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78宗,协调处置8起较大的突发性事件。二是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机制,形成“三位一体”调解新模式,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成功率。三是以重点整治、专项行动为手段,继续加大严打整治力度,确保治安秩序明显好转。1到11月份,全街刑事发案142宗,占全年压案任务的55%,与去年同期173宗下降%,未发生影响恶劣的特大刑事案件,未发生群体性械斗、打砸抢等闹事事件及造成恶劣影响的军、警、民纠纷冲突事件;治安案件208宗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四是继续做好禁赌、禁毒和反邪教工作,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五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和出租屋整治力度,到11月底,流动人员ic卡办证率为%,出租屋登记在册备案率为98%,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保证书达100%。并着重从消防、治安、产权三方面开展出租屋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了出租屋治安隐患,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出租屋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年辖区出租屋内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火灾事故。

3.平安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街8个社区全部通过 “平安社区”、“无毒社区”创建验收,萝峰社区、水西社区获得了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同时,在社区全面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全年未发现非法传销窝点和传销活动。

4.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工作职责,全街安全形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一是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分别与企业、社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或安全生产监督委托书,层层分解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事故控制指标,增强企业、社区目标意识和责任心。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开展“双基”及社区消防建设。在8个社区建立村级安全生产办公室和消防安全委员会,为建立社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扎实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评估达标工作,强化并提高了企业安全主任管理工作作用和地位,切实推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营造了企业的安全环境。街辖内所有企业参加区安委会、安监局组织的评估达标工作,通过率为%。四是狠抓督促检查、隐患治理和问题整改工作,抓好企业和居民群众参与的消防自救技能演练活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年共进行了 13次安全、消防大检查,检查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三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1037家次,发现隐患817处,整改768处,其余49处涉及到执法,已上报主管局立

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及下年思路 篇5

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及下年思路 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狠抓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分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经济指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回顾这一年来安全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

为了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年初,经理与各工段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目标层层细化、量化,落实到每一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状签订9个

工段,签订率100%。形成了分部领导总负责,各工段长重点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模式。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保证安全的基础,因此今年我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重新修订了14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了分部的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重新对分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修订等,为分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建立健全了各类消防设备档案、资料,做好各种消防设备、环保设施的运转和保养记录,做到安全工作心中有数,确保分部的安全生产运营。

三、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今年我们重点强化了对职工的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

1、分部从员工一入厂开始,组织开展新员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从厂级的教育“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公司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到车间级的“车间工艺生产情况、危险源辨识”,最后到班组的“工位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一步步确保的我们的新员工受到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全面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教育。确保新员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率达100%并保证了培训的效率。

2、在六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组织全体员工通过板报、录像的形式积极学习安全、消防知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消防演练、消防知识培训:在去年组织分部职工参与的应急疏散及消防灭火演习的基础上,今年分部又组织了一次消防知识培训,结合最新的消防知识和技术,为广大员工讲述生动形象的一

堂教学课,不仅员工一些日常中使用的灭火常识,还重点讲解了如何正确的使用各类灭火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在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时分部厂房内悬挂了安全警示标志,醒目位置张贴了安全宣传标语,以提高人们的防范能力,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5、今年共组织了多项安全专项培训工作:其中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资质证书复审培训3人,特种作业资格证的培训,其中叉车2人,电工1人,电焊6人,起重3人。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大大提高了全员的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增强了全体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意识、水平和责任心的问题,有效地加强管理的执行力。

四、加强“源头”管理工作,坚决制止“三违”现象

1、安全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的主要手

段,共组织各类抽查20余次,日常检查每天1次,对查出的隐患基本按时进行了整改。

2、继续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临时电审批》等安全制度,杜绝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3、加大外包服务单位管理,强化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一是进行安全资格审查,不具备安全资格的外来施工队伍不得进入厂区施工。二是要求外来施工队进厂施工前,必须先签订《外包服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协议》,经过相应安全资质验证,外来供应商人员接受安全告知后,方可允许施工。

4、居安思危,开展“警示性”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螺杆泵分部共发生各类事故0起,同时将公司内发生的事故在分部进行通报,为广大职工敲响安全警钟,让职工在真实的事例中加深认识,使职工从教训中得到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和事故应变能力。

五、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消除事故隐患。

为了正确处理改造施工和生产同时进行的矛盾,确保改造施工和生产作业的安全,着重做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动火作业审批》、《临时电审批》等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2、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加强施工队伍施工前和施工后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后方予以上岗,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真空现象的发生。

3、通过修订《外包服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协议》强化对承包商的管理,落实承包商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监控,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4、不管大小的项目,由双方事先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双方同意后在安全措施落实后再开始施工;

5、及时总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抓紧工程

进度。

六、健全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

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下半年公司组织人员对qhse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并请专家进行了外部审核,建立修订了各类安全质量标准化文件,对提升我分部的整体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各部门通过内部培训、宣传等方式对质量、环境及安全方针进行了宣传贯彻,确保了全体员工对质量、环境及安全方针的理解和标准化贯彻落实。

七、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为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和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公司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8月对20余名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岗位一线员工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查体。同时为各个岗位的员工配备了适合的劳动防护用品,确保了员工的身心健

康。

八、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事故隐患。

为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促进各项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发挥安全职能“监管”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各项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查设备,看有无漏油跑气、部件失灵、损坏现象;查电气运行,看各种防雷、防静电装置是否良好;查消防器材、设备,看齐全、有效情况;查训练,看操作是否熟练、迅速。从而保证了我们的安全基础工作扎实有效。

九、安全绩效在公司安全工作计划中,我们制定了了本的安全考核指标。

1、全年死亡、重伤事故为0;

2、重大厂内交通事故为0;

3、中毒、中暑事故为0;

4、轻伤事故频率≤6‰;

5、火灾事故损失0;

6、尘毒点合格率100%。以上指标均顺利地完成。

十、存在的问题

1、个别员工对安全工作存在松懈麻痹思想,存在事故与我无缘的麻痹心态,工作中违犯劳动纪律,存在侥幸心理。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使其从思想上重视起安全工作。

2、分部内安装、改造、施工等项目较多,外来施工单位人员水准参差不齐,工具装备良莠不齐。为此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我们要加大对外来施工队伍的监管力度,真正做到“谁负责生产,谁负责安全”,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一、安全工作规划 为确保无事故灾害,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分部将继续巩固成果,在新的一年工作中重点做以下工作: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2、突出重点,继续深化安全生事故隐患的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行安全质量标

准化现场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3、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特种设备等各类突发险情,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职责和要求,编制岗位应急响应预案。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事故处理能力和应急技能,组织一次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活动。

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法做好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定期组织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健全员工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杜绝发生职业病。

5、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保证外来施工人员和公司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

6、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进程,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从而可以看出,我们向着正确的道路上一步步迈进。确保环境、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针的贯彻和

物业工作总结下年工作思路 篇6

一、……年工作总结

(一)安全工作:

1、全年按照省公司安全工作要求,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落实,共组织安全检查共计9次,夜查5次。组织全区消防演练13次(含各营销单元),共计1300余人次参加了演练。组织专项安全宣传6次,下发月度通报12次,专项通报9次,完成IG541气体消防系统改造工作,完成全区(含县公司所有机房楼宇火封堵工作,完成金山桥极早期报警安装工作。恢复淮海路综合楼、金山桥机房楼、矿山路机房楼防火封堵79处,完成淮海路综合楼院内规划布局改造工作。积极协调消除巨龙夜市安全隐患。做好金山桥土地纠纷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完成公司购置房屋的权证办理工作。完成……劳保用品的统计、配发工作。完成全区监控系统改造工作,完成全区营业厅CK报警系统改造工作。通过全区监控系统集中管理方案。

2、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梳理制订了《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对于公司安全工作进行了梳理形成了量化考核分值,通过检查,落实分值指标,以此来反应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结束了以前发生总理就通报考核,不发生问题都一样的局面。

严格落实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对于机房内施工,严格执行

审批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现场管理,做到一批二验三查,严控人员进出,确保机安全。

3、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在安保资金投入方面给予保障。今年来全区综合楼的安防系统、消防设施、防火封堵投入资金约100余万元,全区安防系统同进行了重新改造,逐步实现集中监控。全区所有机房(含县区节点机房)都进行了标准化封堵,实现了省公司年初提出的所有机房必须封堵的要求,提升了公司的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了安全生产和通信安全。

4、配合车辆组狠抓行车安全,坚决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坚持推行车辆定期自查制度。定期组织驾驶员学习交通法规和操作培训。制作车辆安全专题宣传材料展板。

(二)物业工作:完成响应各类维修871次。组织物业人员各类培训7次,组织物业重要岗位(配电维修、监控消防)考核测试12次。完成物业总体工作综合考核4次。员工满意度调查满意意见反馈78份。落实各类安全隐患整改127处。处理顾客恶意投诉8起。协助完成公司对外大型活动19次。

四、……年工作思路

(一)安防系统规范化管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常态发挥。

1、落实全区综合楼宇的监控系统维护方案,对监控、报警、消防重点部位实行集中监控,制订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办法,明确监控系统的责任人,确保监控系统常态正常化。对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完善监控登记、反馈、维护要求。

3、消防设备设施是确保大楼消防安全的重要技术保证措施。我制订下发消防设施设施使用维护易查询手册。会同维保单位对我公司重要楼宇的消防系统建立维护档案。通过该手册,使得维护人员、值班监控人员及时掌握消防设施的动态情况。对于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对比查询及时排除。确保大楼消防安全。拟作为作为下半年的一个亮点工作来做。

(二)安全管理

1、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过程的监督,通过平台查询安全工作的动态落实情况。及时督促各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对安全台帐进行时时监控,避免安全台帐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建立安全台账一本通。

2、制定安全检查人员持证检查制度,对于物业、消防维保人员赋予安全检查的职责和权限,同时核定检查人员身份,配发证件。持证检查。以第三方的角度去发现安全隐患,我部门将对排查安全隐患的数量和质量对消防维保和物业单位进行加分和奖励。

3、根据省公司要求,加强对合作单位的安全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加隐患监控和排查范围。对涉及其管理范围内的安全要求能够及时通知到位、落实到位。建立移动安全案件汇编。以实例教育员工。严格执行安全三不放过。制订完善的流程。

4、做好全区营业厅“CK”系统内部试运行工作。拟定严密的流程,建成监控、营业厅、派出所三级联动体系,同时将加强营业厅班组长的培训和职责要求,分片分区做好和公安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事前控制,实现一触即发。

5、加强对劳保用品的监管,对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和库存情况纳入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不出现丢失、挪用、台账不清的情况发生。

6、做好案例汇编工作,通过实例,教育广大员工,提升安全意识。每一个安全时间,要形成通报,要有案情分析和处理结果,做到“三不放过”。

(三)提升物业工作满意度

1、优化考核方式,建立多维度考核制度,同时试行第三方检查反馈模式,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制订定期物资清查制度,规范物业零星维修流程。每月对物业仓库、领用台账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大物业零星材料的集中采购,确保90%以上的材料要集中采购。杜绝可浪费和私用现象。

3加大对物业基础管理工作的管理,介入物业人员招聘、培训工作。确保物业基层人员素质。

3、加大对物业关键岗位人员的考核力度。确保公司设备。设施安全。

4、建立物业公司互查互评制度,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局面,同时组织走出去,学进来的氛围,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对县公司的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

司法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篇7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司法警察工作的影响

1、对司法警察行使看管任务的影响。新刑诉法强化了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一是完善了监视居住。明确了监视居住主要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规定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传唤、拘传措施。修改后的刑诉法针对一些重大、复杂案件,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将传唤、拘传的时间延长到了二十四小时。

2、对司法警察执法理念的影响。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实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司法警察在参与检察活动时也要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执法理念。

3、对司法警察执法行为的影响。这次刑诉法的修改也更注重了各类司法程序的规范性,如修改了侦查程序,完善了各项侦查手段,增强了侦查讯问程序的规范性等。此次刑诉法的修改,给司法警察规范化、正规化、专业化的管理和建设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法警工作应对修改后刑诉法中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二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虽然说检、法机关的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独立警种,但也仅仅是明确了司法警察的性质,对职权上只作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职权”的原则性规定,对司法警察具体的职权未作出明确规定。正是因为“法无明文规定”,所以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職权模糊,保障无力。《暂行条例》虽然规定司法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可以使用武器、可以强行带离现场、可以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等,貌似赋予司法警察很多职权,但可采取什么手段?强行带离现场后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使用武器等等,都没有具体的阐述,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

2、权责不清,难以监督。由于法律上没有对司法警察的职责的具体规定,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司法警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此次刑诉法的修改强化了公安机关的职权,人民警察行使职权也得到了加强,但仍然未明确涉及司法警察职权的调整。正是由于法律对司法警察职权规定的缺失,造成了司法警察没有完整的执法权,从而使检、法司法警察工作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法警工作应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学习理解,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加强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学习理解,对照修改前后法律条文的变化,增强贯彻执行法律的自觉性。通过全面、透彻地学习修改后的刑诉法的条文内容、立法本意以及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只有在思想和学习上达到了新刑诉法的要求,才能对侦查、批捕、起诉等环节有更深刻的理解;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学习,才能在今后办案实践中,做到严格遵照执行、减少冲突、相互配合。同时,通过加强司法警察理论研究,加快构建司法警察理论体系,提升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推进司法警察工作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2、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用一流的队伍争创一流的工作。进一步调动全体干警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家牢固树立做好法警工作、为全院创先争优服务的意识,增强全局意识,从推动全院整体工作的大局着眼,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要以胜任本职工作为要求,切实加强干警的技能培训,鼓励干警勤于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按照个人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作用。要以团结一致、相互支持为标准,塑造良好的团队精神。鼓励干警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及时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部门内部的凝聚力工程建设,以推动本部门工作整体发展。要以推动法警工作健康发展为目标,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把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善于从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从解决问题中归纳方法、主动从方法中总结经验、最后达到把经验转化为制度、上升为机制的结果,通过实践,形成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管理体系,使队伍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下一篇:小舟山摄影节欢迎词